在线客服

教师教学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 教师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师教学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教师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乐由情起”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切的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话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爱看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

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1、课堂文学语言的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品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想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可谓水道渠成。音乐课的语言应该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用并有分寸的文学语言,创设和音乐作品的内涵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文学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组织有序的课堂语言是创设情境的保障。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所创设的情情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因此,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序就显得破有重要,试想,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能创设出什么样的情景来呢?更不用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

4、语速、语调和节奏要和所创设的情境相互交融,高度一致。

对于创设不同的情景,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所描绘的不同的意境而议。而一手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结合。同样,富有情感的语言也少不了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结合运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的情景,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节奏来表现。什么样的音乐需要什么样的情景,就需要什么样的语速、语调和节奏。

如:在学唱歌曲《念故乡》,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急切的怀念之情时,我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低缓和激动想混杂的情绪去朗读歌词,以次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产生共鸣,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从而也看到了御用与素、力度的变化来朗读歌词,对启发学生的情绪产生了极好的效果。而又如《剪羊毛》这首歌曲,本身所描写的是牧民们在剪羊毛时那种欢乐,跳跃,轻快的意境。而教师却用了稳重有余的语调,低缓的语速,较慢的节奏来表现,这样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懒散而又无精打采的情绪不说,还会让学生感到滑稽可笑,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导致严重的后果就是教学任务失败。

因此,教师课堂的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音乐的塑造手法,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节奏感应用恰如其分。使创设的情境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才会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全身心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二、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艺术是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使观众听不懂表演者的语言,也会体验到戏曲故事发展或轻松或紧张或哀伤的情节。也会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演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形体语言艺术。使观众在听不懂语言的情况下根据任务不同的形体语言而掌握举重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清洁曲折力气的变化。因此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除了美的文学语言,还应当恰到好处的运用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体语言运用恰当,对于创设情景,无疑是锦上添花,增色不少。更可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1、运用眼神交流,创设正确情境。

从延伸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灵魂,利用眼神交流没,是人与生俱来的一向交流本领,世界上无数的文学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一例外的对主人工的眼神作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可见其对于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透彻而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可以从教师的延伸中流露出来,所创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的情景,甚至不需要老师更多的表白,学生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如:在让三年级的学生欣赏《四季啊,我在想》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只要采用抑扬顿挫的语速、语调,激动的情绪再加以幸福、快乐、期盼的眼神把歌词朗读一遍,就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歌词内容里传达的老师和学生之间那分浓浓的师生情,直接就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景之中。这样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产生联想,想到自己所尊敬、爱戴的老师对自己关心、爱护的事例会一一再现,激发自己对老师强烈的情感,这样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会取得极佳的效果。

2、利用肢体动作语言,深刻感受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情感。而这些肢体动作对于表达情感是相当重要的。事实上课堂中教师的一切身体动作都可视为肢体语言。很难想象一个只说不动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也很难想象一个有抓头挠腮习惯性小动作的教师能创设一个忧伤哀怨的情境。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如在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时。在导入的时候,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几个简单的舞蹈化的割麦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欢快活泼的情境之中。但也要注意所做的动作不应该过于夸张或不,而导致适得其反。

3、辅以面部表情,引领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面部表情和眼神密不可分,演员的演技好坏和它有直接的关系。而创设情境的老师实际上就是一名演员,需要尽自己的表演让学生进入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面部的表情是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情感的一环。笑嘻嘻的表情怎么能带领学生进入忧伤的情境之中呢?很多教师为了严肃纪律,整天表情凝重,学生看到了老师如此的表情又怎能进入快乐而又轻松的情境之中呢?

特别在一些欣赏课中,当学生进入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后,教师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就会破坏学生的注意力,而这时为了让学生对所欣赏的乐曲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在一些情绪的变化上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可又不能立即打断聆听的过程,这时教师如果能发挥丰富的面部表情,就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绝好手段。如:在欣赏《西班牙斗牛士》时,乐曲有激烈、危险的都牛场面,但整个乐曲的表现又不单单只是这些,这里面也渗透出斗牛士沉着应战,信心十足的的表情。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扑捉斗牛士临危不惧的情感,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和斗牛士一起经历整个斗牛的场面,尤其是心理上的考验。

在教学手段、媒体层出不穷的当代,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投影、CAI课件,而忽视了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这两样自身的法宝来创设情境。殊不知这两样法宝才识人类交流情感的最重要而直接的方式。由上可见,在音乐课创设情景上,除了御用一些现代的教学媒体以外,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师教学论文: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把“阅读教学”定位为是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对话教学,是生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对话精神为主导的教学形态。如何领会对话教学的真谛,并有效实施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1.课堂对话的文艺学意义。作品的意义并非是文本产生于作家手下时就凝固了的,而是由读者参与逐步发掘出来的。而不同的读者,由于时代、地域、阅历以及个性的差异,会对作品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阅读主体不能被动地、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淀,与文本展开对话,并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文本意义的空间,进而获取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

2.课堂对话的教学论意义。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的新的发现,从而打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课堂对话的社会学意义。从社会学观点来看,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班级是这种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而课堂既是个人学习知识的场所,又是人们相互交往的舞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

1.对话主体的平等性。对话教育认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双主体,教师只是“平等的首席”。

2.对话过程的互动性。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对话交流,对话的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对话信息的生成性。教学中,书本向生活回归,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经验也将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为此,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平等对话,又要让学生超越教材,培养创造性的学习意识。

3.对话结果的多元性。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内容更为鲜活,空间更为广阔,情态更为开放,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结论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这三种对话形式,其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是主要的,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师生、生生对话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所以,课堂上表现出的三种对话形式往往不是界限分明,相互孤立,而是互动联系、融为一体的,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内容、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引领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堂对话:1.在理解性阅读中对话;2.在体验性阅读中对话;3.在批判性阅读中对话;5.在发展性阅读中对话。

 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

我们__*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当时是采用投影、录音、录像的方式与课堂教学。到了九十年代起,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我校的多媒体计算机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所谓“兴趣是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比如“懒洋洋”一词,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他们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说“躺在地上什么也不干”“躺在地上,跷着腿,摇着尾巴,什么也不干”等等。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再让学生去演一演,他们会学着画面上的小狮子,跷着腿,哼着调,把小小狮子的懒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语言和动作,他边摇头晃脑边说:“嗯!今天天气真好呀,晒晒太阳多舒服呀。”就这样,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兴趣十足,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肯定能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提高,课堂教学已由原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而现代教学模式则要求既能、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技术。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迅速推广,教育教学改革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使之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的集成,并可直接输出的技术,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而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具备的,同时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显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和感受。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而不是以前提到过多媒体组合教学,以前所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将几科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软件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并在教学中频频使用。

相对于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职业教育当中不少专业科目需要有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学生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这就对学生接受知识产生了阻碍作用。例如《机械制图》的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来表现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同时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只靠教师的讲解不够的,需要有图和实物来进行说明。

因此,教师为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而画图过程要占用课堂许多时间,但要减少绘图,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教师也付出了许多体力。同时,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板书。但在课堂小结时,却无法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再现出来。此外,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很不利于组织教学。另外,对一些立体结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而这种模式有很多局限性:教材是不断变化的,木制模型往往与教材相脱节,而且可供选用的模型有限,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具,不利于学生了解空间型体的结构;另外木制教具的体积较小且造型单一,在教室中演示时,只有部分学生能观察清楚。讲解时可选造型有限;对于大型的零件与装配体,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即使在车间中参观实物也不可能随意进行反转、拆卸、剖切使学生观察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但是利用了电子三维立体模型来进行课堂演示,木制教具与课堂教学的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因为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另外,教师在autocad、3dmax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这样在教学中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表述现实中的各种零件及装配体,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抽象空间立体投影与平面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论-文-网]

再例如《机械基础》当中,对一些运动机构的讲解,必要的演示是不可缺少的,而从平面图上学生很难观察到机构运动的特点,但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机构的运动特性,从动的角度来反映出来,将动态和静态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豁然开朗。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教师此时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将运动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每一步的运动,一步步地演示出来,这样有了直观性,起到本节课的预期效果。如图我们可看一下齿轮机构:

这个图充分反映出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那么同学们在看到这个图后,就很明确的知道了,以后在机器中遇到这样的两个齿轮的啮合形式就是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动画效果来更为明确的进行说明。

上面是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则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有了重大帮助。它进一步反映出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在职业学校数控机械加工专业中,学校现在的实习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实习需求。这些仿真技术就发挥了作用。数控切削仿真系统,模拟了数控切削加工的每一道工艺和程序,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含盖进去了。那么同学们在使用这个仿真系统时,就能够感觉像是在数控切削机床上操作,就可以根据所加工零件的要求,进行编程操作并模拟,演示出来加工后的成品的样子来。同时如果同学们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误操作,那么仿真系统也给出了相应的障碍,将学生从而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为学生再进一点实际操作数控切削机床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论和实际相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同时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又例如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对于孔、轴的较大间隙、最小间隙、配合公差的计算,用屏幕显示具体计算过程及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如果只用计算机来“代劳”教师的板书,教师编制的课件实际上是“黑板翻版”型课件,固然可省下原来的板书时间而使教学节奏加快,但学生看不到教师作图解题的示范,难以理解与消化教师讲题的过程,不得不囫囵吞枣,尤其是上课补充的知识点或例题,学生有时上课来不及抄录,课后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授课,应根据所讲内容而定,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充分把握使用多媒体技术,这对职业教育教学起到不少好处。它有助于能力培养:

(1)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具体教学来说,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

由于科技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的,而知识又是在不断地更新,多媒体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向前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对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起到它所应该起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的宏伟目标。从而,为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总之,随着国家大力地发展职业教育,那么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前进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社会接轨,以及新技术、新技能的开发创造了环境。

 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地区待遇比照区基础教育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教师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施和实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开展“两建一提”(加强班级建设,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活动的基础上引领教师走向教育技术现代化,以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技术;校际教研;教育公平。

(一)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要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的发展要求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进行了教育教学技术装备配置。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学校从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的使用,逐步过渡到多媒体教育技术现代化系统。要求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应用,掌握因特网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会制作使用课件,选择、组织、整合、利用、共享资源用于教学实践、使用学校网络信息交换平台,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产权的观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基于局域网的信息交流和资源交互共享平台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学校可以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添置部分硬件,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在服务器中设立共享文件夹,如建立“教师资源,教研组资料(类目下可建立分年级教案、作业设计、教学课件……)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减少教师备课,制作学科课件的时间。将时间用到现代化教研活动的开展上,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技术的信息化专业发展。

(二)基于VPN技术的远程登录平台

使用VPN搭建一个最安全、最、最方便的远程登录平台解决方案。保障只有授权的用户才可以访问敏感的服务和数据,杜绝一切非法的访问和恶意攻击。同时以保障访问的不可拒绝性。在服务器建立了VPN远程拨号登录技术,让教师在家里也能直接进入学校局域网,既保障了安全接入,又能充分共享学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一)以用促学,以练促培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为提高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使用效益,使每位教师都能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逐步形成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开展多形式的现代化教研活动,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二)因设备制宜,充分发挥已有资源效益

1.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专业应用培训,让他们成为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的骨干力量。

2.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提供应用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现代化远程教育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研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做到人人会使用教育设备,人人会交互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三)以教研组活动带动教育现代化应用,促进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专业发展

1.教研组是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是学校“两建一提”的具体执行者。教研组的单科化开展教学研究和日常教学与深入分析教学质量等工作。通过教研活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吸引,带动,激励,提高”的重要作用。

2.让校本教研成为常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大量新教师进入了各乡镇学校,校本研修这种教师教育方式越来越得到广大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由于目前尚存在各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因此,校际联动这种研究方式愈来愈受到基层学校的认可,被更多的学校所采纳,基于此,城、乡学校可以开展多形式的联动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

在联动教研活动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德育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大家相互学习研讨,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校际教研交流活动,是教师的有效研训模式的创新和良好载体,学校在研讨活动的开展中,积极探索完善研修模式,进行更广泛、多方面和多形式的沟通和交流。让校本研修成为一种常态,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校际教研交流的平台,形成品质资源共享、学校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也增进了学校之间的友谊。

3.手拉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促提高。城、乡学校之间结为手拉手学校,在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方面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城、乡学校联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根据需要明确发展方向。

案例:XX学校教研活动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在学校4-9年级,共12个班近600名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

(1)问答题答题情况

a.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给你的学生上课?

学生主要观点:严格要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上课,认真,少安排作业,少批评,用游戏的方法,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开心上课,分层次要求,与学生互动,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等。

b.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学生主要观点:喜欢温柔的教师,上课不发脾气,爱学生,平和,有激情,耐心,负责任,善于与学生

合作,善解人意,开朗,真实,有趣,幽默等。c.课堂上你渴望怎样的师生关系?

学生主要观点:民主平等,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教师多给予学生帮助,多关心学习不好的同学,亲切的师生关系,像朋友一样等。

(2)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不同的教师授课对学生学习有影响,但多数学生能很快适应;59%的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为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61%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这个问题上,60%以上的学生参与不积极;对教师上课满堂灌,多数学生认为应该留下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做游戏进行教学,71%的学生都表示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新的知识,学生们喜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回答老师提问时多数学生喜欢思考后表达观点;82%的学生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上课。

学生喜欢的课堂是多用游戏的方法,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应留给学生时间,采取小组讨论方式;教师对学生要分层次要求,还要多与学生互动。对于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温柔、爱学生、有耐心,负责任、善于与学生合作的教师;学生希望师生民主平等,教师要给予学生帮助,要关心学习不好的同学,像朋友一样亲切的师生关系。

对于教室的环境卫生及布置对学习的影响,多数学生回答没有影响,这个结果有些反常,是否我们的教室布置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感召力?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太淡薄呢?

教师的情感态度(如充满激情、平和、冷漠等)对课堂效果的影响,仍然有较多的同学回答没有影响,这也是不正常的,同样,对于家庭作业布置,多数学生回答是喜欢老师统一布置,而不是分层次布置,这些与我们期望的答案不一致的回答让我们思考,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否存在问题,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已经习惯和适应?

(3) 本次问卷调查的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最受学生喜欢、学生最需要的课堂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老师幽默的课堂,还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学生非常欢迎的。

由此,我们建议:老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课堂应生动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课堂教学应与生活结合起来,使课堂更生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平时多了解学生,积极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给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老师应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老师应认真备课,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一定要细心、耐心,注意引导学生,而不是强行灌输;作业布置一定要适度,不要过度过量,大量的机械重复的练习虽能提高考试成绩,但却提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使用多媒体的尽量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要增加幽默感,多用微笑面对学生,尽量不要板作脸,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和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所了解的信息越来越多,对老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教师仅凭传统的知识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堂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同时注重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应用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愿景,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逐渐赢得学生们的欢迎。

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信息化工程。教育技术现代化在学校“两建一提”,学校品质提升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课题,主动成长作为;学科思想统领,主动改变平庸;学科建模入轨,主动突破更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现在的孩子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共识。是啊,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变革,我们如果还是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和单一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势必会造成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而且不知道怎么管、怎么教。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得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深入、客观。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我经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观察。开学初,我就留心观察全班同学,了解哪个学生勤快,哪个学生懒散;哪个学生上进心强,哪个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哪个学生活泼开朗,哪个学生郁郁寡欢……发现有情绪低落的同学,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引导。例如:吴妍同学本来性格内向,开学报名时我要求家长必须带孩子一起报名,其他学生家长都来了,唯独她一人背着书包来到我的面前,当我问及其父母情况时,她两眼通红,低声告诉我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开学来我有意识地多关心她,但她还是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太想父母。不能让这种情感影响到她的学习,因此,我找她谈心,告诉她如果你想父母了可以打电话或写信来向父母表达,为何憋在心里使自己难受呢?当天晚上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写一篇日记,内容为:父母不在家的日子,我该怎么做?果然她的日记满满的都是对父母亲的思念,但却忘了我要求写的“我该怎么做?”,除了思念还是思念,我就在她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父母出门在外是为了什么?是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你应该从思念他们中振作起来,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当你学有所成之际也是你妈妈喜悦归来之时,耐心等待吧!一段热情洋溢的话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她不再沉溺于念念不忘当中,情感得到了归宿。这正是我的观察与引导使学生走出困惑,走向坚强。

二、谈话。谈话是沟通的极好方法,谈话时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边听边思考;谈话后联系学生一贯的思想言行和平时的观察印象,综合分析,公正认真地得出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我班的童欣健同学,头脑机灵,课堂上喜欢积极发言,课堂作业完成得非常好,但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有拖欠现象。因此我就有意识地与他聊天,了解到原来是爷爷奶奶对他过分宠爱,觉得他现在还小,每天在校很辛苦,放学回家就该先放松放松。吃好饭再写作业又说迟了,要休息了,不然会影响长身体……结合我平时对他的观察,我断定他没有说谎,因此我双管齐下,继续找童欣健聊天,让他知道他爷爷奶奶的做法是出于对他的关心,但同时让他明白爷爷奶奶的做法不够正确,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不可因为爷爷奶奶而影响自己;另一方面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与他爷爷奶奶进行了一番沟通。从那以后,他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三、调查访问。我经常向家长、同事们调查了解,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我班的程颖同学,头脑反应快,课堂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在学校她是不容置疑的好学生,可放学一回到家她就把学习丢在一边,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完成的时候。我多次打电话给她父母(父母亲都在屯溪打工,但平时极少回家,她随外公外婆生活。)她们都说程颖就是懒,再说每天又不在一起,她们也拿女儿没办法。父母没办法,作为她的班主任我不能放弃不管,因此我又询问她的外公外婆,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得出外公对她还是很关心的,但外婆的言语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耐烦,甚至是厌恶。程颖也是家里的独生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后来我通过向与她同村的学生家长了解到:原来程颖在家确实很不听话,每天放学回家自行车骑得飞起来,而且玩得很迟都不回家,外公外婆每天做事回家还要到处去找她,每当问起作业她都说做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听之任之。了解了她的情况,为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专门来到她家当着她面向她外婆汇报了她在学校的表现,她外婆听了感到些许安慰,而后我悄悄告诉她外婆小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评,当她表现有进步时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第二天,我与程颖进行了一次长谈,她说她外婆不喜欢她,老叫她回山里奶奶那去读书,不要呆在她家,她不喜欢外婆,所以放学回家她也不愿呆在家里。听了她的叙述,我告诉她外婆这么说的原因,并毫不掩盖地指出她的缺点,要求她马上改正。我让她担任学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也许是她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开始写家庭作业了,但还不能按时完成,我却佯装不知,我知道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急。几天后,课代表把她的作业本拿给我看,我装作吃惊的样子说“我一向对她非常放心,她没做作业可能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过我很伤心。”我瞥了她一眼,只见低她着头,满脸通红。从那以后,她学习倍加努力,外婆也不再嫌弃她,现在已成为班内的优等生了。

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思想越来越复杂,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老师来说,就像一个未知宇宙一样,是个神秘的世界,只有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全部,因人施教才能成为可能,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教师教学论文:近期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摘 要】: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当从小培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在日常阅读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一些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独立阅读,学会动笔,学会品词评句,学会联系和想象。要精心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做到年级段不同,评价的尺度也不同,让学生充分尝试阅读带来的乐趣和益处,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选择读物 方法指导 培养习惯 效果评价

【正 文】

中国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的确,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当从小培养,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儿童生命拔节。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课外读物,“精心”选择

巴金曾说:“我不懂什么文章作法,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写文章了。”引领学生读一些经典名著、名家名篇,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极其有益的。

那么,选择课外读物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应加上自己的学习需要。当然,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的。小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选择,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及时,选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它们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它们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学生们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很好地学到做人的道理。

第二,选读一些名人传记>!<。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以及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执着追求,曾经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大业而努力奋斗,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对于当代小学生的成长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第三,选读一些科普作品和工具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科普作品大多通俗易懂,非常有趣味性。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可以启迪孩子们的智慧,长大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工具书对于学生们来讲都是好的“无声的老师”,有困难随时可以向它们“请教”。

第四,网络阅读。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无论是通过电脑还是手机,学生都能很快地进行网上阅读,他们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我们都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引导,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不该读什么,不要泛泛而读,没有目标,甚至去读那些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内容。我们也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专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并且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这样让学生的网络阅读在正常轨道上运行。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就越丰富,眼界就越开阔,他的才干就会不断增强。学会了选择课外读物,能够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去阅读更多更好的书,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阅读方法,“精心”指导

学会了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之后,怎样去阅读呢?这就要牵涉到一个方法问题。我认为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加强如下五种基本方法的指导。

1.精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研究,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那些对我们的学习和做人做事有帮助、有教益的文章或书籍要精读,那些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读物也要精读。

2.泛读。就是大略地读,即翻看读物,首先要看序言、目录、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的浏览,力求迅速地从全局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泛读可以增加我们的阅读量,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同时泛读也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精读。当然,泛读也不是读完了事。泛读后应认真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读物的主要内容。

3.速读。即不发音,不辨读,不转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

4.跳读。即不通读,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边翻边扫读,感兴趣处或认为重要处就停下来读一读,一般的内容就忽略不读。

5.批注阅读。即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可以在每页的留白处写下自己的随感,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也可以在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的末尾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各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不同的知识信息。

三、阅读习惯,“精心”培养

课外阅读一般来说是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由读者自己来完成的读书活动,这就要求读者有高度的自觉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要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就要求我们从阅读活动中加以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

独立阅读就是一个人进行的阅读。小学生往往好动不好静,他们往往喜欢三五成群地开展活动。要想让他们能够一个人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话,必须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定书。阅读的书目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定时。根据各自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可想读就读,不想就几天都不读。定量。根据各人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按计划实施,并请教师或家长进行督促检查。

2.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以笔助思,即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要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

圈、点、批不仅在课内要求,而且在课外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3.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不会品词评句,严重地影响了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的理解、体会。作者写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读文章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必须对语言文字有较深入地理解。因此,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品词和评句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的方法,而且要训练他们抓得快、抓得准,评得对,评得深。

4.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存在着联系,如在教学中,能巧妙地组织这些联系,从知识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重视课文内在的联系,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重视与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联系中让学生自己去看事实,去理解思想品质。

5.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可以说,作家离开想象,就无所谓作品。同样,我们读文章离开想象,就不能披文入情。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四、阅读效果,精心评价

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应成为阅读评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的标准可以放低一些,只看他们有没有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即有没有读懂文本内容。此项评价旨在摒弃学生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囫囵吞枣和贪多求快。课外阅读的首要目的是让孩子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

2.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的标准应当高一点,看他们有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有没有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生的读必须和思结合起来,才能有好的效果。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应提出更深一层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更高层次挺进。

另外,学生在深入了解文本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要把书读“活”,读得进去,还能用得出来,这才是我们课外阅读评价所应追求的较高目标。

总之,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益处,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外阅读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让我们跟儿童一起在书海中遨游,欣赏他们生命拔节的声音吧!

 教师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前几天,听说邻县区发生学生坠楼自杀身亡事件,让人倍感痛惜。小小年纪怎么会如此这般不珍爱自己的生命?令人深思。当前好多家长往往只是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对于其它方面的健康因素却有所忽视,尤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只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学龄前是儿童形成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素质培养,将对其人生旅途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幼儿教师,我觉得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1.重视情感教育

独生子女基本上是集众爱于一身,他们总认为自己小,需要别人照顾,别人都要让着我。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让他理解我“小”我也“大”的观念,,因为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接受集体教育,相对而言就已经长大了,在小班时就让他有这个概念,教育他和小朋友相处应当和谐谦让。我们幼儿园经常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在半天内,让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或中班幼儿活动,组织和照顾他们玩各种大型玩具、做游戏、入厕和自由活动等。这个活动可以使大班幼儿产生自豪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帮助、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对中小班的幼儿来说,能激发他们产生我也快快长大的欲望,长大了我也能带中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玩耍、活动,那该有多好。

“情感教育”还可以通过谈话、游戏、参观等形式来进行。如每天一题讨论“这件事该怎么办好”;集体过生日,分享快乐;走进成人劳动的世界;警察叔叔每天为忙碌的人们、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安全认真地指挥交通;你们的爸爸妈妈下班后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买菜、做饭、洗衣等是多么辛苦;让幼儿目睹成人的劳动是辛苦的、高尚的,使其产生尊敬长辈的情感。

2.重视行为培养

心理健康与否,行为表现最为明显。我们经常发现幼儿搭积木时,只要他想要这块积木,不管在谁的手中,马上就拿过来;玩具掉在地上就当没看见一样,收拾整理玩具更是与她(他)无关。我曾对大中小班各十五名幼儿作过测试:布置一个场景,将扫帚、椅子、玩具、毛巾有意歪倒或掉落在地上。幼儿入园走进教室后,小班幼儿有一人捡起玩具说:老师,毛巾掉在地上了。中班幼儿没有任何反应;大班幼儿有一人将小椅子扶起来又放倒,我问他为什么扶起来又放倒,他回答说老师又没让我做什么。还有一项测试:我将多种玩具混杂在一起,让几名幼儿一起将其分类装在塑料篮子里,大班幼儿首先拿篮子,然后只装一种玩具装完就没事了。中班幼儿拿到篮子的就装,没有抢到篮子的就跑出去玩了。小班的幼儿和中班的幼儿一样,只是没有跑出去玩,而是站在旁边光看不不动手。

由此可见,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尤为重要。要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行为观,首先要教育幼儿辩别行为的正确性。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积极主动帮助别人、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每天早上入园摆放桌椅,离园前整理玩具和图书;请小朋友带玩具和图书到幼儿园交换着看和玩;帮助值日的老师整理卫生;带废旧物品到幼儿园装饰“手工角”、“自然角”等各游戏角落。每天的好人好事老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保护环境也是行为培养的重点。我们注意教育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乱画墙壁,再生垃圾与不能再生垃圾分袋装,让幼儿给“饲养角”里的小动物喂食,定期到“种植园”浇水、拔草,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做观察记录。培养幼儿一种宽广、积极、热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3.重视“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让幼儿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会快乐,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成功教育”必须符合每个幼儿的实际,适合幼儿的性格和爱好,让其跳一跳才能摘取成功果实的效果更好。

在教幼儿跳绳的活动中,我发现桑田小朋友非常害怕跳绳,明明带了绳子到幼儿园,却说没带;跳绳就在她的书包里,可她就是不拿出来。我耐心地对她说:“老师带你一起跳好吗?”结果当绳子悠过来时,她马上把双眼紧紧地闭上,我与她谈心,了解到她怕绳子打着她。我同她一起观察其他小朋友跳绳,解除了她的恐惧心理后,她却又说不会,我慢慢地教,并分解动作:及时拍将绳子从头上悠过,第二拍双脚跳起,同时双手将绳子从脚下由前向后悠过。就这样分拍练概两个星期左右,她能独立地连续完成几个完整的动作,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边跑边跳,那种高兴劲真是难以形容。她发自内心地高喊:老师我学会了!我成功了!后来在其他的活动中,她都能克服难,积极参与。由此看来,“成功教育”的实施需要时间,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耐心地坚持。

在实施“成功教育”中,教师的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你做得真好“”你画得很出色”,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不要怕,勇敢些,你?定能学会”等积极鼓励的语言,使幼儿作为一种信念牢记心中,形成一种我会做得更好,我是很能干的积极健康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健康心理状态,就为幼儿长大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作为家长,也应当尽可能地去激发孩子的独创性和想象力,鼓励其正视和追求价值的动力,磨练其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勇气,努力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怀、祖辈的呵护中长大,备受关爱,事事顺心,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要把书读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其实长时间这样反而会使孩子养成依赖性,结果是生活能力没有,学习习惯缺乏,成绩也不见得好。所以家长们,您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会独立,有时候即便是受到挫折,相信

在您的引导下,那也是一种收获。教育观念是家长素质的核心,我们家长的观念也要逐渐发生变化,应更加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发展。认识到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张试卷决定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检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重要。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眼睛只盯在分数上。2.培养孩子的“肚量”

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生活圈子狭小,很容易出现气量小的毛病,往往心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只看见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有时甚至拿自己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比较。因此,我们要耐心地培养孩子的“肚量”,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让孩子与同伴们一起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的性格,孩子小时候就有很好的“肚量”,将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鸡肠鼠肚的人往往会自寻烦恼,遇到一点儿小事容易钻了牛角尖。您想,五、六十个人同在一个教室,摩擦是难免有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这就需要相互间的宽容、大度,也希望家长们多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导。

3.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人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对人的一生起重大作用。孩子年纪小,容易被一些大人看来似乎很小的事而激励。殊不知,小小的事却包含孩子成功的喜悦。作为家长,应学会和孩子一起分享。要给孩子自信、鼓励点滴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外部驱动,任何一个孩子都愿意取得好成绩,只是因为方法不当或是努力不够而暂时落后,教师和家长要为他们树立自信、指导方法,花时间帮助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如孩子确认要干某件事时,做家长的应给予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并予以鼓励,孩子会倍受鼓舞,努力进取的决心可想而知了。如果孩子稍有不对,父母就谴责,打骂,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变得畏缩软弱,失去信心,影响今后的发展。所以,我希望家长和老师们携起手来,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做到真正有效果。

 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

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当时是采用投影、录音、录像的方式与课堂教学。到了九十年代起,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我校的多媒体计算机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所谓“兴趣是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比如“懒洋洋”一词,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他们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说“躺在地上什么也不干”“躺在地上,跷着腿,摇着尾巴,什么也不干”等等。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再让学生去演一演,他们会学着画面上的小狮子,跷着腿,哼着调,把小小狮子的懒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语言和动作,他边摇头晃脑边说:“嗯!今天天气真好呀,晒晒太阳多舒服呀。”就这样,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兴趣十足,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肯定能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提高,课堂教学已由原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而现代教学模式则要求既能、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技术。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迅速推广,教育教学改革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使之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的集成,并可直接输出的技术,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而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具备的,同时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显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和感受。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而不是以前提到过多媒体组合教学,以前所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将几科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软件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并在教学中频频使用。

相对于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职业教育当中不少专业科目需要有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学生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这就对学生接受知识产生了阻碍作用。例如《机械制图》的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来表现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同时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只靠教师的讲解不够的,需要有图和实物来进行说明。

因此,教师为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而画图过程要占用课堂许多时间,但要减少绘图,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教师也付出了许多体力。同时,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板书。但在课堂小结时,却无法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再现出来。此外,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很不利于组织教学。另外,对一些立体结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而这种模式有很多局限性:教材是不断变化的,木制模型往往与教材相脱节,而且可供选用的模型有限,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具,不利于学生了解空间型体的结构;另外木制教具的体积较小且造型单一,在教室中演示时,只有部分学生能观察清楚。讲解时可选造型有限;对于大型的零件与装配体,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即使在车间中参观实物也不可能随意进行反转、拆卸、剖切使学生观察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但是利用了电子三维立体模型来进行课堂演示,木制教具与课堂教学的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因为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另外,教师在autocad、3dma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这样在教学中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表述现实中的各种零件及装配体,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抽象空间立体投影与平面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论-文-网

再例如《机械基础》当中,对一些运动机构的讲解,必要的演示是不可缺少的,而从平面图上学生很难观察到机构运动的特点,但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机构的运动特性,从动的角度来反映出来,将动态和静态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豁然开朗。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教师此时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将运动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每一步的运动,一步步地演示出来,这样有 了直观性,起到本节课的预期效果。如图我们可看一下齿轮机构:这个图充分反映出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那么同学们在看到这个图后,就很明确的知道了,以后在机器中遇到这样的两个齿轮的啮合形式就是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动画效果来更为明确的进行说明。

上面是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则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有了重大帮助。它进一步反映出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在职业学校数控机械加工专业中,学校现在的实习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实习需求。这些仿真技术就发挥了作用。数控切削仿真系统,模拟了数控切削加工的每一道工艺和程序,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含盖进去了。那么同学们在使用这个仿真系统时,就能够感觉像是在数控切削机床上操作,就可以根据所加工零件的要求,进行编程操作并模拟,演示出来加工后的成品的样子来。同时如果同学们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误操作,那么仿真系统也给出了相应的障碍,将学生从而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为学生再进一点实际操作数控切削机床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论和实际相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同时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又例如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对于孔、轴的较大间隙、最小间隙、配合公差的计算,用屏幕显示具体计算过程及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来源:文秘站 //)。如果只用计算机来“代劳”教师的板书,教师编制的课件实际上是“黑板翻版”型课件,固然可省下原来的板书时间而使教学节奏加快,但学生看不到教师作图解题的示范,难以理解与消化教师讲题的过程,不得不囫囵吞枣,尤其是上课补充的知识点或例题,学生有时上课来不及抄录,课后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授课,应根据所讲内容而定,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充分把握使用多媒体技术,这对职业教育教学起到不少好处。它有助于能力培养:

(1)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具体教学来说,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

由于科技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的,而知识又是在不断地更新,多媒体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向前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对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起到它所应该起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的宏伟目标。从而,为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总之,随着国家大力地发展职业教育,那么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前进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社会接轨,以及新技术、新技能的开发创造了环境。

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近期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标倡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喜欢玩,喜欢唱歌,喜欢表演与游戏,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想象。而以往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的单调,枯燥,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还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布置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成为他们的负担?那要真正从学生出发,注重实践性,用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

【关键词】英语作业 趣味性 创造性

一直以来,我校学生英语家庭作业地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多数是应付式的完成。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英语家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不满意,因此就谈不上认真完成了。

目前,英语已成为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除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学活动还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作业正是有效的手段,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就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但是因为作业形式的单调,枯燥,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放在首位。因此,如何设计好家庭作业,让作业有针对性、趣味性、复现性及层次性,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语言兴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存在问题及建议。

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的单调,枯燥,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的英语家庭作业失去兴趣,甚至是应付了事。

1.1学生学习方式未改变,作业习惯差

人本主义认为,自身具有学习能力,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可我们的部分学生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无法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有的甚至意识不到学习就是自己的责任。加之小学生好玩的天性情况就更糟了。只要开始玩,就一发不可收拾,把自己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抛到了九霄云外,即使有人提醒,也是身在桌旁心在外。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的素质普遍不高,也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质量如何保障?

1.2作业设计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我们的英语作业一般是让学生抄写词句、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这样的作业,缺乏新颖多变的形式,生动有趣的训练,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怕学厌学心理。这样的作业又从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呢?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学习能力也高低不同。有些英语作业的难度相对较大(比如根据一幅画或几幅画自编对话。这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具有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学困生来说,就难以顺利完成,有的甚至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1.3评价机制不完善,个别学生敷衍了事

对于一些英语的口头作业和听力作业,比如要求学生模仿录音读课文或复习听力题,教师不易对他们完成的认真程度及是否完成了作出客观的评价。个别学生抓住这一点,不把读课文、练习听力当作一份作业去认真对待。久而久之,这些作业就成了一句空话。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该怎样解决英语作业的诸多问题,促使学生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呢?小学生贪玩好动,在学校里学习了24小时,课外时间,他们渴望能放松一下,如果老师再布置单调的听、读、写的英语作业肯定会有偷、漏作业的情况。如果改变一下布置作业的方法,让学生觉得做英语课外作业很有趣,情况就好多了。

2.如何精心设计小学英语课后作业。

2.1改变传统作业形式,让枯燥的读写变得有趣起来。

2.1.1抄写类作业,单纯的布置抄写多少遍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如果变换一下方式就更能让学生接受。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抄写的单词和-句子。这方面的抄写作业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单词和句子。我一般在布置作业时都会给学生一个具体作业范围,如作业的范围是及时单元的单词和句子。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5个单词和2个句子,各抄3遍;第二次布置作业时范围同样也是及时单元的单词和句子,同样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5个单词和2个句子抄写,但这次不能与及时次抄的单词和句子重复;以此类推,直到及时单元所有单词和句子抄完。

让学生提前介入对陌生单词及句子的抄写。这方面的作业,一是在即将教的书一写课里的单词和句子;二是在生活中发现的单词和句子。对于即将教的书写课里的单词和句子抄一次。由于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他们抄完一次后,对新单词、新句子仍然有浓厚的兴趣,当老师下次教到这些新单词、新句子时,他们对新单词、新句子的领会和掌握程度会更高。另一方面,我也常让学生把在生活中看到的新单词、新句子记下来,然后自己查资料。通过这种作业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种“自我发现”式的学习中,发现了日常生活处处有英语,由此感受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2.1.2“背诵”类作业

在以前,我鄙是让学生根据课上老师的引导、示范和讲解,去记忆生词、理解会话,让学生去掌握。结果,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而只是在课上固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用。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开始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课上表露出“与我无关”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便开始实行每个单元背一篇课文的办法(挑选自己喜欢的),并且还专门定购了一套福娃一印章,奖励背的越快越好的学生,这样一来,班内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2.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层次化作业。如:“星级”作业,挑战自我;弹性作业,展现自我;“自助餐”式作业,畅享自主。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基础作业及挑战的作业。

2.3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设置实践型作业。

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语言学习如果缺乏主体建构,缺乏体验、合作、探究,缺乏认同感,学生就很难产生产生成就感。因此,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应该成为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多进行一些自由的言语讨论和采访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口能力。如:“调查采访”作业,促进听说;“摘抄、积累”作业,培养习惯;“制制画画”作业,发挥特长。

如:制作贺卡

,让学生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的句子如Happy Women’s Day ! Merry Christmas!等。并利用This is for you .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等进行交际应用,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跨越式中西方文化意识增强了。2.4增强学生创新合作能力,设置小组作业。

对于难度较大而又篇幅较长的对话表演作业,往往学生单人当天完成不了,就可设计一些能各尽所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小组合作作业,如四人一组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四人各担其职,相互合作。学生的个性有了一定的发展,同学之间友谊加深了,合作精神发挥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牢固。

2.5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设置趣味型作业

如:延伸型作业,如今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学生能接触、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如电视、网络、广播、课外书籍等。到了一些英美国家的节日,可以让学生去收集有关万圣节(Hallowmas),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母亲节(Mothers’ Day),圣诞节(Christmas )等的传说和有关知识,更好地去体会英美文化,感受异域风情。

2.6注重作业的评级,保障学生作业兴趣的持久。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业的评价也不断完善。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态度,针对不同形式的作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特别保护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心理状况,激发学生持久的作业兴趣。

有艺术性的评价给学生的作业营造轻松的作业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除了用 A,B,C,D,Good! Great! Wonderful! Excellent! 等常用的方式外,不妨插入一些简笔画,如笑脸、星星、大拇指等,形象性评价,这样寥寥数笔,不仅使学生在理解上降低了难度,同时又增添了批语的活泼程度,更贴近了学生,这样的“有形”评价在无形中使教师加入了学生的行列,融入学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书本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使小学英语作业趣味浓厚,形式多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让学生动脑动手,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能艺术性地对学生的作业做出评价,让课外作业成为每个学生和教师之间心与心的对话,让学生学有所成。

 教师教学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

面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认识的字不多,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充当的角色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引导他们初尝阅读的快乐,我平时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

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要利用每天一定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俗话说:兴趣是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

2.悬疑激趣

为调动学生的读书欲望,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故事刚讲了开头,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猪八戒是怎样吃西瓜的?有没有留给唐僧吃?孙悟空如何惩罚他的等问题,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中国童话故事精选》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让他们读拼音版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此时,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冲动,便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3.表演生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阅读了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后,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又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知道美与丑,懂得是与非。记得我讲《小兔子乖乖》时,学生演三只小兔子——红眼睛、长眼睛、短尾巴斗败大灰狼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台上的小朋友演得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台下的小朋友看得入了迷,不时发出一阵阵的笑声掌声,孩子们尝到了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欢乐,开心极了。

4.活动激趣

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选用内容浅显、活泼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和儿歌,这些内容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而且短小精悍而利于组织活动,常用的活动主要有:

故事会——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活动,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同学听。我们不要计较孩子们讲得多精彩多动听,关键重在过程,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大量阅读的过程。

朗诵会——朗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推荐阅读短小的诗歌和散文,以背诵为主。比谁读得好,背得多。

词语接龙——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它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读书竞赛,争当故事大王,课外知识竞赛,读书星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

5.及时评价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作为有所认可,小学生也是如此。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

低年级学生一开始不是每个人都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总是看看里面新鲜的图,很少能认真地读一读文字,有的学生语感差,朗读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心理学指出: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任何人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无论学习哪门知识,只要你真正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在活动中产生丰富的兴趣。

在低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需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硬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准备。这里的“硬性”指的是在教师和家长参与、引导下进行。因为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外书,更不可能挨个辅导。而家庭就显然成为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空间。能否利用好这一资源将关系到学生能否提早进入课外阅读的关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家长参与,学生在家读与不读,读得好坏,很难分清,不能保障阅读的时间和效果。没有教师的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就不能把握,也就不能有机地指导课外阅读,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教师每天为学生推荐或让学生自选课外读物内容。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朗读,一直到读熟、读好为止,并要求家长在所读的内容旁签字,写评语。第二天抽出10分钟检查完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轮流让学生读一读课外读物,读后让大家评一评,读得流利的教师分别在读物上给予书面鼓励。这样,学生课外阅读做到了家中有辅导、监督,学校有鼓励、检查。 课外阅读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指导下,学生很快克服了阅读中的困难,并逐渐掌握了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渐渐地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教师和家长如能继续长期的配合与辅导,课外阅读还将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学生终身受益。

到了二年级的下学期,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识字量,也阅读了一些课外书籍,知识有了积累,这时教者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课外阅读。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教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起来,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显示出充分的互动作用。

近年来,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二年级一部分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缺少了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我着力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阅读。

1.优化组合组员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及兴趣爱好,同时考虑性格、性别诸因素,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配合相应的注音读物,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几位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我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故事”小组,把爱读科

学故事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叫“科学故事小组”这是同质组合;而另一小组,又是异质组合,几个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悬殊大的学生在一起,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教会合作读书

真正读懂一本书,二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但在小组合作中读,效果要好一些。我先以指导童话故事小组合作读书来给其他几个小组进行示范,其过程有以下四步:

(1)合作读顺读通

读顺读通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如:一位同学读童话故事《葫芦娃》中的一个片断时不时会断词断句,其他组员帮忙,直到组内每个成员都读顺读通了这个故事,才算完成了这一节。

(2)合作交流讨论

组长组织每个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的成效取决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这种互动越充分,小组成效就越显著。因此,我要求每一小组的成员必须做到:在态度上要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要集思广益,在情感上要彼此支持。

在我的指导下,童话小组交流情况如下。

生①:读完《葫芦娃》这则故事,我学会了几个成语:心灵手巧、翩翩起舞、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我来讲给大家听,请大家写在摘录本上。

生②:“叭的一声,葫芦里面蹦出一个漂亮的小娃娃:朝天辫,绿肚兜,胳膊和腿像嫩藕一样。”这一句写得多美啊!请跟我读。

生③: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葫芦娃是个的机智勇敢的少年。

生④:我与他的看法不同,我觉得葫芦娃是个不怕艰难困苦、乐于助人的少年。

生⑤:你们说得都不错。

生⑥:“娘啊!葫芦娃呀,咱们再也见不到了!”这一句读出春姐的绝望;“春姐,我来救你了!”读出葫芦娃的勇敢、自信。

组员互相讨论后,大胆发挥,不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

(3)归纳汇报

组长把本小组交流的体会总结归纳后向全班同学汇报,组员补充,其它小组补充相关意见。每个小/:请记住我站域名/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共同享受,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了每位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4)评估建档

评估的过程实质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估,学生正确地认识他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读书行为。教师组织全体学生根据小组每个组员的读书态度、合作情况、获取知识程度进行评估,坚持鼓励、扶持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将每组的读书量、学会的词语、明白的事理等建立档案,及时奖励。二年级结束后,每个孩子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量。学生背诵了几十首古诗,记录了几百条好句子,上千个优美词语,解决了若干个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以上四步做到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我们把人类精神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又能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自觉地去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书籍,感受读书的快乐,那就从低年级孩子训练开始吧,有了好的开端,一定会带来喜人的果实。

 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它将自然科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然科学共同的学科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它表现在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综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

关键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 实践 探究

《科学课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和学习别人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引导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引导和实践“科学探究”。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到这几点:

首先教师要真正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一切现存事物都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在《多种多样的动物》一课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动物如: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进行描述,学生刚刚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都有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对自己很少见到的动物进行观察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删除这部分探究内容,将它放到课外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活动多了,如何保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障充分地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健。

1、立足提示科学概念,体现材料的启发性

根据教学实际,材料的启发性结构的方法亦有不同。如在教《物体的沉与浮》一课时,准备了三组教学材料,及时组提供了木块、石块、泡沫、橡皮、铁钉、葫萝卜、牙签等形状、大小、轻重都不同的材料。学生实验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大小轻重无关,与原有的认知(学生认为重的沉,轻的浮,小的沉,大的浮)发生矛盾,学生一脸的不解;第二组提供了大小不同重量相等的五个瓶子,实验后学生发现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大的浮,小的沉;第三组提供了重量不同、大小相同的五个瓶子,实验后,学生发现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沉,轻的浮。以上三组实验材料,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启发性,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激起学生揭示科学概念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探究。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材料的趣味性能使学生在无意识间便能全程参与到探究中来,教师在探究材料的选取上应在形式上、内容上、组织上去突出材料的趣味性结构。如《压缩空气》的教学中教师提供了皮球、注射器等材料,让学生在拍皮球比赛和玩注射器的活动中发现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压缩了的空气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这里不管是在材料形式上和材料内容上,还是在材料组织上,都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巧妙地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科学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学生的心,孩子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下两个情景创设:

情境一:《比较水的多少》:小朋友们去春游,小明小组的同学带了三瓶饮料,大家都想把最多的一瓶让给其他同学,可是怎样比较饮料的多少呢?接下来整堂课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情境二:《淀粉的观察》:昨天我们观察了米饭,今天老师带来了糯米饭,让大家尝尝,吃饭前我们应该先干什么?(学生:洗手)今天在实验室我们就用老师的消毒液消毒一下吧,学生开始用碘酒消毒,拿饭的时候发现手怎么越来越脏?学生很好奇的开始提问。

显然上述的二个情境创设效果不一样,《比较水的多少》表面上是为了谦让,但实质上对这堂课堂效率的提高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提不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淀粉的观察》的情境设计极为精彩,学生被这种现象所吸引了,接着就开始自主的思考与探究。大大的提高了这节课的课堂效率。后者的教学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四、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1、建立民主、亲善的师生、生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倾听一个人发言,大家认真倾听,不但可以听得明白,还可以鼓励说的人越说越起劲。要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听同学发言同样也是参与。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意见,边听边想,吸取他人之长,充实自己。还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提一些这样的问题:“你赞成他的观点吗?”“对于他的见解你还有什么补充吗?”“请你评一评他的说法?

2、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心态,鼓励大胆表述。

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观点,还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使学生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在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言精炼且重点突出,这需要教师平时多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看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谁能比他说得更清楚?”等。只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回答错误时少批评,多鼓励,耐心倾听,学生就会敢说。学生敢说了,教师再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教师教学论文: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语言的生动化并不等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纯粹的生活语言, 而是要求语文老师无论是解读作品还是评点习作,都要有一种联系生活的意识,到生活中去寻找自己话语的源头活水,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性,追来幽默、明快、含蓄的话语风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 智力落后儿童 语言生活化

素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教育首先是一种语言的生活方式。”语文课堂话语确实需要文学性,但又不能脱离生活。语文与生活须臾不可分离。

教学语言的生动化并不等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纯粹的生活语言, 而是要求语文老师无论是解读作品还是评点习作,都要有一种联系生活的意识,到生活中去寻找自己话语的源头活水,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性,追来幽默、明快、含蓄的话语风格。因为智障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问题,有些还伴有多种身体残疾,这些客观因素构成智障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过程中的障碍。这一点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恰恰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我认为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活化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所以教学语言的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智障学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我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导入语的生活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引入新课的及时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导语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引进课文的情境中去。”可见,导入语与文章开头一样,目的重在吸引。只有把学生吸进课堂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才有最的基础条件。所以说,成功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中,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智障儿童,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上存有先天的惰性,对学习很难产生兴趣。所以,要保障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把心思放在任何拴住学生的思想,把他们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讲究精彩的导入。这种具有一定模式的教学语言对智障儿童来说理解上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从整堂课一开始就不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话,接下来教学任务的完成几很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多运用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生活语言,加以一定的组织整理,运用到导入语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降低抵触情绪,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

2、课堂提问语言的生活化

课堂提问语言是体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提问语言一要语调悦愉,声音亲切柔和,感情丰富,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二要语汇丰富。提问和解答妙语横生,流畅自如,形容得当,措词清新,必要时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三要语言风趣。富有幽默感和诙谐性、含蓄性;四要语言精练。对每个词句都能加以斟酌推敲,言简意赅。五要语言质朴。做到诚恳和实事求是,不是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六要语言机敏。为顺利答疑解惑,要善辩,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上是对教师基本功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作为站在不同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不同,就要求教师根据要求灵活调整作用于实际教学。

特教工作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更加具有特殊性,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有大脑,但不能正常思考和运作的智障儿童。在问话上,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语言为源泉,使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而且提问语言要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那种啰啰嗦嗦的冗长叙述,只能让学生昏昏然,抓不住提问的要领,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反效果。在听觉上就让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因为智障学生是很情绪化的,喜怒哀乐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可以说这是群“单纯”的孩子。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学生,从学生的角度为起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这种介于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生活化教学语言提问,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

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的,教师语言的清晰度、美感、创造性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直接相关。简洁、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节省教学时间;富有魅力、学生爱听的语言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利用课间时间,深入到学生中,用他们觉得最亲切、最熟悉的家乡方言和他们沟通、交流,这时候我发现原来这些孩子的眼睛也能发出如此有神,如此自信和欢快的光来。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提问中,我运用了介于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中的生活化教学语言,然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一个月下来,课堂回答问题的气氛活跃了,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了,回答问题的用句也完整规范了很多。

3、小结语的生活化

课堂小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一)能有效体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二)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 (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架设桥梁,埋下伏笔。

世间万物都是唯物而又辨证地存在着,有头便也有尾。我们习惯了一节课走上讲台的开场白:“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结束时用“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了……”进行小结,这样首尾呼应,结尾点题,使整堂课结构完整。一节课下来,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自己口述也好,引导学生归纳也罢,其小结的最终目的之一不外乎表现在:简单回顾这一节的学习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提供导向,为学生亡羊补牢提供机会。一节课三十五分钟,学生怎能分得清重点和难点,再加上智障学生的生理上缺陷直接导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低下,注定他们注意力不集中,遗忘速度快的遗憾。那么该如何解决课堂中无法避免的遗憾呢?的方法莫过于借助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我个人认为课堂小结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堂小结语言的生活化也至关重要。它不仅在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更为主要的是,恰如其分,亲切熟悉的课堂小结语言,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和交流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索取。

总言之,中国的特殊教育才刚刚起步,特教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寻找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论文:近期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近期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

摘要 智障儿童语由于智力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其语言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本文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运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智障 语言 鼓励 交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儿童的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交谈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与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分不开的。

通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学习《钉纽扣》一课时,我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实在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中学、妈妈、哥哥姐姐、钉纽扣、缝衣服等词语,学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再比如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从而学会生活语言。这种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巧用个别化训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陶某由于智力残疾、大舌头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 单词、单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调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语言训练计划:首先是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其次是舌操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的关键。

三.强化语言刺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刺激训练,让孩子通过实践自然地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孩子听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说的就多了。真正的语言表达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从单字发音到说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这说明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他们得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老师要经常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能明白这个动作和代表这个动作的词联系起来,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孩子在玩球时,可是说谁谁在玩球,老师在写字时,可是说老师在写字,说的时候要加强名词和动词的语调,增加强度,学生就会形成印象,时间长了就理解了会说了。

四.给予信心与鼓励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孩子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智障孩子平日里缺少的就是成功感的体验,而教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则是较大的成功。此时,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拿班上的小程来说,长时间的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甜甜的、阳光般的笑容。印象同样深刻的就是这孩子你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他的招牌动作就是原地不动。别的孩子聊天、游戏,他就在一边看着。但从测试以及平时简单的对话中了解到孩子的发音器官没有任何问题。那也就是说造成孩子如此表现的除了环境,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偶然有24小时的晨会课,看到孩子拿着《诗韵三百六》念得有模有样,我激动地翘起大拇指送给他。孩子回报给我的依旧是那甜甜的笑容。接触中,也了解到这孩子很喜欢朗读,于是乎,我又如获至宝,诸多教育家的实践证明,孩子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从朗读中去给孩子更多的信心与鼓励,带他走出自我的世界,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拿着书本朗读古诗,到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面前的朗诵古诗,孩子的转变,这个过程中他所克服的困难,让人欣慰。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 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 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 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 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恰当的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儿童之间也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 式,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需要 注意的是,在进行两人组比赛时,要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伙伴,两个孩子的语言 表达能力应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常赢或常输而引起自满或自卑的不良情绪。 七、 运动当小老师的动机 智障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当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发智障儿童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谁做得好,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说话、在前面讲 故事、唱歌表演” ,这不但能令该小孩做一个标准榜样,也让其它小朋友努力,希望也可以当小老师。 个别训练”和 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八、 “个别训练 和“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个别训练 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 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 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七.应用游戏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游戏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可以是自发产生的,而残疾儿童就需要我们为其创造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游戏,帮助他们做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游戏是目的。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语言、体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我尝试了“小青蛙捉害 虫”的游戏,把运

动室的地板上铺满了用绿色卡纸制成的荷叶,每个荷叶上还有一条或数条小虫(小虫的多少视两片荷叶之间的距离而定) ,训练时孩子们戴着 青蛙头饰,背诵着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 ,愉快的参与到活 动中来,他们从这片荷叶跳到那边荷叶,兴高采烈的捕捉着“害虫” ,他们从内 心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与同学一起背儿歌、做游戏,每个孩子的脸上都 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培养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当然还有许多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训练方法多样化、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互相联系、变换方式、复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针对智 障儿童的特性和实际能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教师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只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才能启动家庭成员的内动力,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和谐社会。幼儿园维系着千家万户,承担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责任,对于家庭美德建设自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为了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我们加强了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建设,举办了家庭文化论坛,在家庭美德建设中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转变家长观念,只有教育观念现代化了,才能谈得上教育行为的现代化;只有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去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家长家庭美德建设观念的转变、提升:

1、举办美德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来园作有关家庭美德建设方面的讲座。使其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识和自觉性。讲座后再与家长做进一步的沟通,帮助其进一步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家长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以期转变有的家长言行粗鲁,不重视文明举止行为,让家长自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2、充分利用家教宣传栏进行家教知识的宣传。结合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典型事例,适时推出每期的家教宣传栏,使宣传栏成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3、加强集中学习,使家长能够较为系统地接受家庭教育培训。把家庭美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的必修课程,结合省编家长学校教材,定期开展活动,使更多的家庭能够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家庭美德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自身言行,合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不定期的推出重点讨论话题。针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存在的普遍误区,及时推出讨论话题,让家长带着自己的美德建设心得和困惑参加,在讨论中明确事理,在经验交流中,学人之长,纠正错误做法。

理解源自于沟通,沟通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幼儿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1、在原有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间隙、上门家访、电话家访、家园联系册等沟通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完善网络沟通渠道,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工作群、各班建立了qq群,建立了幼儿园网站,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渠道,家园共同探讨培养孩子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和方法,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清楚家教方式和家长的教养态度;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在园表现,双方对幼儿的情况都心中有数,消除误解,达成教育一致。

2、办好家园通讯,为家长及时提供信息,输送养料。与移动公司合办的家校通使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通过家园通讯向家长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先进的家教理念以及幼儿园新风尚等,以此逐渐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寻求家长教育观念和幼儿园教育观念的协同发展,有效避免教育观念的分歧,更好地形成家园合力。

(一)家庭互助,榜样示范

1、发挥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榜样作用。开展家长工作时往往都是老师讲,家长被动的接受,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老师既不是家庭教育的,也不可能了解所有家庭的特性。所以,开展家长工作时,应该避免老师一言堂的做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而且说服教育的效果,远不如现身说法更深入人心。定期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在家长中树立典型,成立家长讲师团,让家长来引领家长、帮助家长,鼓励家长把自己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出来,发挥家长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作用,也帮助家长及时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教训。

2、 发挥家长对幼儿的榜样作用。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品质正是在家长的娇纵下形成的,可以说家长的模范作用不容忽视,有些家长行为不文明,对家中的老人不够尊重,不孝敬,,在一定程度上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还能指望日后孩子能孝敬你?!要想孩子做的好,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二)利用文学作品,学做道德典范

1、充分挖掘利用传统美德故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美德故事、传说、儿歌等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孔融三岁让梨、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等等,都是老幼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通过这些教材的挖掘利用,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例如:开展尊老敬老美德教育,要求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尊老敬老的故事,一来可以让幼儿在搜集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敬老美德,二来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突破现有资源的局限性,让更多幼儿分享古代尊老敬老故事的精华。通过搜集故事,一些典型的教育小故事也让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历史上许许多多展现美德、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件件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从伟人、名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他们以及许许多多平凡人的闪耀着美德之光的平凡小事,汇集成了传承中华美德的巨大洪流。

2、鼓励幼儿创编美德故事、儿歌。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尝试创编有关文

明美德的故事、儿歌,小朋友和家长也都乐此不疲,相继创作出了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儿歌。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创编的《回家歌》:妈妈下班回到家,

进家门,问声好,

拿拖鞋,歇歇脚,

搬椅子,快坐下,

端水杯,把水倒,

妈妈妈妈辛苦了!

通过创编,琅琅上口的儿歌不仅让幼儿在传诵的同时深受教育,也激发了大家的文学创造力,增强了家庭成员的文学修养。

1、开展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重视书香型家庭建设,每学期开展一次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在全园开展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推荐好的篇目进行分享阅读,促进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倡议每个家庭读一本美德故事书,讲一个美德故事,每天做一件文明美德事”的三个一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家的家庭美德建设意识明显增强,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2、开展家庭美德建设论文评选活动。向广大家长征集家庭美德建设论文,组织有家长代表、教师、专家组成的评比小组进行评审,评选出的家教论文,予以表彰。作为每学期评选家长的条件之一,激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庭美德建设工作。

3、开展文明之星评比活动。先是对幼儿父母进行评选,通过老师平时搜集到的家庭信息对家长家庭美德事迹进行评选,以此来促动家长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孩子一起讲文明,讲美德;我们再评选出文明之星宝宝,对他们的事例进行表扬和宣传以带动更多的家长和小朋友加入到讲文明美德的行列中来。通过评比活动,文明美德的氛围越发浓烈,形成人人讲文明、人人争做文明人的风尚。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加强雄,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在全社会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成长和成才环境。

 教师教学论文: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体育教师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课程名称、《前言》部分、目标部分、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一系列的变化,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标准下一线教师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教师 教学理念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健康及时”的理念,要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自从____1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具体的形态展现在体育老师面前,很多同行对新课标产生了不知道怎么上体育课的感叹。无论课程的名称、内容、实施建议方面有所变化,课程改革方向、指导思想、课程理念等方面都没有变化;无论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怎样变,学的体育要有用、要有乐趣的原则不变。对一线教师而言,如何尽快适应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几点见解,供同行们参考。

一、坚持健康及时的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说明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目标,体育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组织措施,从而有效地实现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要树立“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实际就是要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和育人功能。体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元的。它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是可以起到许多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教师备课时,脑子里首先想的是“教什么”和“怎样教”,是知识中心观。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被动地去学习,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很少能看到真正活跃的气氛;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是育人为本,首先要考虑怎么从育人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内容,采用哪些更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而教”和“教什么”。其前后的变化,不仅仅是顺序上的简单变化,更体现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总的教学计划,还是课时计划,都应该贯彻这样的思想,即目标引领内容。我们在备课以至上课时,首先应该想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通过所学内容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个预设,你才会选择针对性更强的内容,才会运用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学什么内容都可以。目标明确了,内容就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效果也相应地提高了。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就越喜欢这样的项目,学习效果也会越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从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教学内容;三是教学内容选择的精干和实用性。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保障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教更有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想学、乐学,并学会、掌握。而有些内容如铅球、跳高、跳远等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很少用到,就可以适当精简。我们应该考虑到哪些运动项目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更易应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四、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就会随之改变,并得到不断创新。

(一)强调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地教学活动,包括教法与学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课程标准下,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倡导与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扩大教学方法多元华的一种手段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我们也不能排斥传统的传授式的学习方法,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教材的特点、教学实施、场地实施等

综合性的因素,来考虑选用哪一种方法更合适,甚至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从而取得更好教学效果。(二)倡导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中的组织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体育形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多变的形式反而更能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传统的体育课的集队形式是教师站在前面的一字形队形,课改后的形式变化体现在,根据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半弧形、圆形、横队或V字形等多样化的集合形式,老师由站在学生的前面转变为到学生中去,营造出一种自然亲切、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的导入模式上,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原来由体育委员带队,向老师汇报人数,师生问好,再由老师介绍本课内容,带领学生热身,逐渐展开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而课改后课的导入不再单一化,有故事的形式、融合其他学科资源或游戏化的活动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课改后的准备活动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过去就是稍息立正,向前看,队形左右转、齐步走、慢跑等老一套,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或相对应关节的热身活动,除了热身和预防运动损伤外,还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准备状态上来;当一节课愉快结束时,教师总是把学生又集中在一块,开始整理放松,然后对这节课进行一个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布置作业,让学生归还器材,自然结束课程。课改后的放松部分,放松方法在常采用的走步、徒手放松、简单的舞蹈等的基础上,融入游戏放松、瑜珈放松、意念放松、语言放松等方式,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与体育有关的健康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短短的几分钟获得效益的较大化。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提供多种练习方法给学生练习,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以适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和运动经历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在投掷教学中,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将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地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教学中可采用自主选择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根据自己的力量可选择在不同的场地练习实心球或选择沙包、排球等,投准的学生可选择在配有目标装置的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换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再比如耐久跑课的教学,一般是分组采用重复跑、定时跑、定距离跑、变速跑、自然队形等练习方法,为了减少学生练习时的枯燥感,还可采用图形跑、往返跑、障碍跑等,这里的图形跑可以是简单的变换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还可以利用场地上的一些标志线(如球场的边线和端线)整合其他学科,如分组在边线和端线上跑成数字或字母进行自主与合作练习。

五、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评价理念,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实现多元化,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要科学地考查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评价。评价中要考虑学生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分为四部分,即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等 。这四个方面的评价的内容,有的具有可观测性,也有的具有不可观测性。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激励自己继续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也给我们一线老师提供了可行的学习评价参考用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既客观公正的、又简便易行的多种多样的学习评价方式 。例如,在室内课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结合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奖励加分细则,从学习态度、回答问题、帮助他人、敢于展示和挑战自我等方面,课中结合小组评价、老师评价、自评相结合,通过小奖券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新课标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理念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真正做到以“健康及时”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求实的态度,将教学理念真正在课堂教学当中得到有效地渗透和运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