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企业质量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企业信息化质量管理论文

一、理论分析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协同。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八项原则是质量管理的全部精华所在,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开展。因为组织依存于顾客,没有顾客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即为什么要搞信息化。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对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人力支持提供了指导。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对如何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指导。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对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分为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建设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胡霞,2013)。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和担心影响现有利益格局;建设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应用不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信息化要求不符、缺乏战略规划和基础管理水平较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八项原则站在高起点上,可以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的目的、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信息化的人力支持要求,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建设应用上的问题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2.企业信息化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促进协同。

企业信息化包括信息化环境、流程标准与固化、信息整合、系统优化提升等四个方面,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三个重要标准包括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郭小东,2011)。企业信息化也可以帮助解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张育红(2012)指出,这些问题包括: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准备过程中过于依赖咨询公司而内部准备不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不合理、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脱节、体系文件不能及时更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全员参与、体系运行与企业日常管理“两张皮”、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走过场。而归纳起来看,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实际运作与文件所写的不符,没有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由于企业信息化对流程进行标准化并固化,可以帮助解决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脱节的问题。

3.融合的必然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总结提炼了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并获得了国际广泛认可。之所以将顾客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因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其收入都来自于顾客的支付,如果顾客对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不满意并且不愿意继续购买,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就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进企业流程,不断促进员工学习和成长。可以说,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事实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体现了平衡计分卡的精髓。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节约了日常管理的重复劳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二是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对于信息的共享、沟通,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三是信息化帮助企业及时获得内部经营信息和外部环境变化信息,有助于决策。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看,信息化已经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胡霞,2013),其最终目的也是通过提高客户的购买来提升企业价值。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通过促进顾客购买来提升企业价值,因而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与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思想融合(孙鹤,2005),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发展;而企业信息化也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促进协同作用。两者在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可以相互促进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两者必然进行融合以更好地服从于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

4.融合产生协同效应。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共同整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即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又符合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顾客购买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产生协同效应。孙鹤(2005)指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管理环境,而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又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两者的融合,对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两大管理工具的融合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信息化都是为了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目的而运用的两大管理工具。本文认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运用包括体系设计、体系运行和体系优化三个阶段。而企业信息化是在梳理管理流程后,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并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升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与体系优化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体系优化是为了使顾客满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顾客的偏好也是在发生变化的,因而要使顾客满意就要不断地对体系进行优化。要做到顾客满意,就需要改进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员工不断学习成长。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固化和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与信息资源整合也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企业的流程标准化影响企业的资源整合,标准化流程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也影响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和力度。为了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决策层也需要获取集成的可用于决策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产生影响。这其实也是一个企业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一个过程。同样的,人力资源也会对信息资源整合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主体,对企业信息化的运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信息资源整合也需要企业配备适当的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构成也会产生影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因为过程运行的情况对结果能否达成目标有直接的影响,因而需要在对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对过程进行改进以合理保障目标的达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对企业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优化的体系要求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方面作出调整,因而也将影响企业的流程和信息化。总之,管理体系的优化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升级,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优化也可以促进管理体系的优化,两者是个相互影响的闭环。

三、小结

ISO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信息化都是为了增加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价值而运用的管理工具。由于两者在企业推行的时间有先有后,因而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理论分析,本文认为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并认为融合是两者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本文也对两大管理工具如何进行融合进行了探讨。研究增进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两大管理工具的认识,对管理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已有的文献较少研究两者之间的融合问题,本文的研究还只是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作者:刘华 张德刚 单位:云南电网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建筑企业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建筑工程的监理力度不够。

工程监理时保障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在当前建筑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对工程监理的监理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工程监理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建筑过程中的,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建议解决,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推进。但当前建筑市场的工程监理不够规范,施工单位也随意压价,导致工程监理工作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意义,抑制了工作积极性。

(二)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是影响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施工技术上没有的思考,则很容易形成建筑问题。现代建筑的个性化设计与施工过程使得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特殊性,每一个进行生产的设备也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这虽然在技术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对建筑质量的提升却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更多的工艺和技术以及产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施工人员如果不能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则会造成一些建筑问题。比如,如果不能对先进的施工设备进行操作,则会对工期造成很大的延误影响,如果对仪器的检查不够,也会把不合格的工序当做合格的工序,容易造成施工的安全隐患。比如施工所用的材料、规格等如果不符合要求,则会导致施工设备出现障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等,在进行施工时,针对各种施工技术,如混凝土施工、墙体施工、楼板施工等,都应该加强对技术要点的控制,以保障施工过程的质量能符合建筑行业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分析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促进建筑质量满足生产需求的重要措施,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体制。

完善建筑施工的合同管理,一方面要增强建筑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法律意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保障合同双方都是出于平等的地位,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合同的签订,这不仅有利于合同的履行,也有助于对工程质量进行包装。另外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签订,即合同的签订、审查、授权、公证、监督,规范化的操作可以保障合同的约束效力,加强合同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水平。

(二)完善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监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例如,对工程监理人员要进行资格认定,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并且要对工程监理进行年龄、工龄、工作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以保障工程监理的水平。此外,要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将奖励人员的监理范围扩大到建筑工程的项目设计、生产设备招标、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等重要环节。并且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对监理市场进行规范,严格地执行相关的费用标准等,不断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真正促进建筑市场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首先需要对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质量和责任意识进行提升,只有怀着责任意识进行工作,才能在施工过程中贯穿安全生产的理念,在建筑企业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责任和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是要包好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关卡,从施工的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比如进行材料的采购、运输等,都要符合建筑行业的标准。第三,对施工检验程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个施工程序,质检员都要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查,将检查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核对,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

(四)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时建筑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即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内容,建立安全体系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建筑施工中,可以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及时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此外,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也需要安全检查来付诸实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在适时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则要及时解决。在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方面,对技术管理虽然是不可忽视的方面,但管理应该要注重整体里,要多管齐下,对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都进行综合管理。

(五)加强技术的不断创新。

工程项目的技术的创新指的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应用各种新的知识和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的创新,结合生产经营方式的管理和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附加值,实现市场价值。工程项目技术的创新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具体的产品的类型,根据产品来确定具体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根据生产技术和工艺来确定技术和工艺是自主研发还是合作研发,从而对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革。工程项目的管理要采用这种顺序进行管理和改革,才能创造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才能有效地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从而获得经济效益。技术的创新也是为机制和体制创新提供条件的基础,是其他方面创新的一个坚实的保障。

三、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比如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加强合同规范化管理等,要注意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的提升,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李燕萍 单位:昆明市五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1成立QC小组

QC小组是质量控制小组的简称。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基本的质量管理是由QC小组负责的,在工程建设工程中,QC小组是控制质量的核心组织,它是项目部领导以及所有部门彼此配合形成的组织网络,主要目的是保障工程质量符合施工标准。

1.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是由规章制度决定的,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也需要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因此,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落实规章制度非常重要,它是保障工程质量达标,顺利完工的根本。

2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

2.1质量的依据

(1)由国家直接指定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标准和相关部门制定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施工说明书等设计文件;(3)原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的质量检验标准;(4)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特殊要求;(5)企业内部自行编写而且已经审核通过的相同类型结构的施工工法。

2.2质量检查内容

工程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对成品、半成品以及相关原材料的检查;对工程的地貌和地质进行放样标高进行复查;对所有分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保留的技术档案和原始资料进行检查;竣工和验收。

2.3质量检查的方法

质量检查的方法从程序上由自检、互检、交接检组成。根据检查范围可以分成抽样检查和全数检查两种类型。通常情况下,对于质量要求很高和关键性工序适用全数检查。

2.4质量检查的形式

(1)开工前检查:对工程项目是否已经具备开工条件进行检查,施工设计和工艺是否,项目开始建设后是否能保障施工顺利和质量合格。(2)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要根据规章制度进行,实施一定要有依据。如果质量要求非常高或者是关键性工序,不仅要组织互检和自检,还需要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工序交接进行检查,保障工序符合要求以及下一道工序的开展能够顺利。(3)隐蔽工程检杳: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后才可以覆盖。(4)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如果因为存在质量或者其他问题停工的,在开始复工之前必须进行检查。(5)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必须根据相关程序及施工要求进行,检查合格的才可以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然后下一个项目才可以开工。(6)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检查主要材料及相关成品是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避免出现变质或者损坏等问题;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障其符合技术要求,随时可以使用。(7)巡视检查:巡视和检查具体的工程施工质量,如有必要,还需要进行定期跟踪,仔细检查。

3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3.1全员质量管理

产品的质量是由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环节和部门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单个人的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产生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全员质量管理是对项目部所有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项目部领导、技术负责人员、分管领导、政工人员以及所有一线工人都包括在内,质量管理,人人有责,所有项目人员都有熟悉和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清楚自己的质量管理职责。同时,企业还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活动,立足群众,质量管理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3.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以服务客户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要了解客户的具体需要,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产品质量与生存和设计是直接挂钩的,产品质量在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仅仅依靠事后检查质量是不能把关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分项工程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有原材料、施工机械、施工环境、操作者以及施工方法等。

3.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全企业质量管理是要求企业所有部门都要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来,认真履行自身的质量管理职责。企业所有部门共同进行质量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工程质量才有保障。如果只依靠技术部门对质量检查检查和控制,工程质量是难以保障的。

3.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当今社会,科技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工程质量也面临更高的挑战,工程质量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不仅有物的原因,还有人的原因;不仅有管理的原因;也有技术的原因;不仅有内部原因,还有外部原因。对这些因素要而认真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具体原因,使用现代化方式来解决各种质量管理问题,更具灵活性。

4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4.1企业的质量氛围与领导者的关注程度

所有企业都非常重视工程质量,但是在具体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措施是否得到执行以及执行力度非常关键。作者认为,分析某一因素是否重要,要结合具体情况,严抓工程管理质量是流于形式还是更具有实际意义,这对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决定了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4.2正确把握质量与进度之间的统一

只从表面上来看,质量管理工作做得越细越浪费时间,但事实上,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工程顺利完工,质量合格能够避免工程返工的现象,最终为工程进度提供保障。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这一点,工程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进度。

4.3质量实施主体的素质及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检查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是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主体。他们的质量意识以及生产作业熟练程度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通过举办主要技术培训和生产技术交底培训,能够提高具体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工程质量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得出最终结果,提高操作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够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减少侥幸心理的存在。

4.4适当的激励措施

实际上,对于质量检查人员来说,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烦恼,检查太严,下面意见就大,检查不严,又不能保障质量。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来说,操作人员很多都是农民工,需要提升素质,强化质量意识。

4.5各种资源的保障措施

从人力、原材料、财力以及机械设备等多个方面提供资源保障,保障生产顺利进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节约成本。

5结束语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质量管理是根本职责,较高管理者必须重视,并亲自主持。质量管理是以生产目标和质量目标为依据而开展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整个企业和项目工程的共同配合,较高管理者要给予充分重视,普通员工要积极参与,勇于承担责任,保障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建筑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在保障工期、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保障工程达标。

作者:虞文友 厉龙进 单位:苏州中恒通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民爆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1.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拟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在企业付出最小成本的情况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时,应该把“过程”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过程方法就是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1.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我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炸药生产的企业,是目前西北地区较大的民爆企业集团。拥有科研、生产、销售、爆破服务完整产业链。我公司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科研环境。公司于2010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成为提高企业基础管理的最有效的工具和举措。虚线方框中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流程,客户的要求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企业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明确管理责任,按照客户要求组织完成产品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从而实现客户要求,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文件和过程都是可控和有记录,这就实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科学管理模式。

2质量管理体系对民爆企业的促进作用

2.1促进企业业绩提升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运行,直接促使产品质量、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和产品基础。在产品的产销量和营业额方面,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各方面指标均在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速度也在不断加强,产品研发项目在逐步增加,企业净利润逐年升。2013年,实施了一项2.2万吨乳化炸药生产线技术改造工作,申请了3项专利,客户满意度达95.6%,比2012年提高了2.56%,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9.95%,比2012年提高了0.65%。

2.2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到作业指导书,责任明确,流程清晰,层次分明,使各项管理、经营、生产等活动有章可循。尤其是对生产车间的管理,有了更为标准化的操作指导文件,充分的保障了现场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管理作风,确保各项工作从落实、检查到考核都能够按照指导文件标准执行,使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3提升过程控制的力度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要求对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大检查力度,实行指标分级考核,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在理化实验和计量分析方面,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同时加大了对计量器具和理化分析标准执行检查的力度。通过对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再确认,加强过程控制的细节管理。2013年公司炸药类产品过程中各类半成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96%。

2.4研发工作的规范管理

民爆企业属于高危的特殊行业,因此研发工作也有其特殊性。在研发的过程中,若无标准可依,防护措施不当,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或破坏建筑物。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为产品研发提供了规范的执行标准和防范标准,大大增强了研发的安全系数。同时要求产品研发要与客户需求、市场需求以及生产水平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各项质量管理环节形成良性的循环,也使得研发工作更具目标性,研发成果更适合企业的需求,降低研发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其他负面影响。

2.5增强社会效益

通过内外宣传报道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顾客投诉率降低、人身伤害、火灾事故发生率为零,重伤事故为零,降低了安全风险,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民爆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因此民爆企业应积极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坚持持续改进的思路,不断完善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从细节入手,把各项工作做实,更大的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从民爆企业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发现和持续改进民爆企业在管理中的问题,形成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客户为导向,品质制胜”为我们的服务宗旨,以“事前预防、事中受控、事后处理”为原则,逐步改进和完善民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只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顺畅,才能实现民爆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李琼 黄卫星 雒丽琼 单位:陕西红旗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我国石油企业物资质量管理论文

1、物资采购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物资采购以保障供应优先,在认识上忽略了标准化的作用

在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各原油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增加产能,以期获得经济效益,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也大幅度增长,物资采购部门面临着如何按时保障供应的巨大压力。在一个大的石油企业中,物资采购一般设置为专业职能部门,以实现统一结算、统一储备的规模采购效应,较大限度降低物资采购和储备成本。在顾客的需要就是命令,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指导下,物资供应工作紧紧围绕着千方百计保供应展开,在这种状况下,各业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按顾客的需求将物资及时组织到位,而在物资采购的各环节上都在力争压缩时间的同时,却忽略了采购物资技术层面上的审查,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反正是货到验收合格后才付款,部分采购员对于订货合同中第二条质量标准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有就可以了,却忽视对它的审查和确认。供需双方如若真的出现质量疑义时,产品质量标准将成为维护各自权益的标准。作为油田物资采购部门的供应处,将直接代表油田维护自身的利益,如果在标准上采用了落后的标准或采用了作废、过期的标准,无法满足油田生产建设的需要,将会直接导致油田利益的损失。

1.2物资供应体系机构分散复杂

物资供应机构按行政隶属关系设立,导致机构层次多,基层库点多,条块分割,不利于统一管理调度且造成物质储备分散,资金占用多,影响物资和资金的周转。同时机构重复,层层监督,一个合同需多个部门反复审批两三次,人为的延长了采购周期。同时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可以看作是监督主体的不明确,监督约束体系名存实亡。

1.3物资应该审批程序繁杂

中间层次多,计划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不便及时组织物资供应和解决缺口待料物资,无法及时满足生产计划变动的需求。供应商与采购部门由于缺乏合作与协调,采购过程中各种抱怨和扯皮的事情比较多,很多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做长期性预测与计划工作,在供应与需求之间这种缺乏合作的气氛中增加了许多运作中的不确定性,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1.4保存物资存在盲目性

由于受吃大锅饭的影响,存在重生产轻效益的思想。物资部门往往用大库存保生产,物资储备存在盲目性,样样争着要,造成物资积压.而且由于隶属关系不同,难于调剂,容易造成“货到地头死”的情况.近年来,由于推行了承包责任制,物资积压情况有所好转,但由于物资体制上没有作根本改变,因而效果依然不明显。

1.5采购部门的事后物资检验,需支出大量的物资检验费用

由于油田生产用物资在质量方面要求高,对到货的物资要严格检验,供应商的检验报告只是仅供参考。如对采油井口、套管头等物资,供应商在出厂前已做了检验,但油田对这些物资在到货后要进行全检,一年的检验费用就是100多万元。

2、强化油田物资管理的途径

2.1加强信息反馈,对物资使用过程的质量进行适时控制

采购物资质量的控制,尽管手段很多,但都不会是尽善尽美。采购物资的使用,不仅是一个使用过程,同时是一个检测过程。同一种物资在使用过程中,因环境的变化,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所以,物资使用人员参与到采购物资质量控制中来,很有必要。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反馈,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追究质量责任,同时,通过问题的反馈,会提高物资采购人员及物资保管员的素质,而且可以促使采购人员在市场上选择更适用本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管理体系的建立物资质量检验管理是物资供应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障物资供应质量的重要手段。物资供应系统承担着油田开发生产建设的物资供应,年消耗资金多,职工队伍庞大、工作层次多,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应该建立与之相应的物资质量保障、检验管理体系。

2.2对物资采购之前采取事前的质量控制

①、物资市场管理部门应严把入网关,重点审核供货厂商质量保障能力。

②、按照比质比价采购的原则,物资采购人员应了解所购物资的性能、质量标准和厂商的质量保障能力,在入网厂商内进行挑选。

③、物资采购部门在签订订货合同时,必须持有现行有效的标准文本存档备查,并在合同中注明其所购物资执行的标准名称、代号。在合同会签前,合同采用的产品标准必须提前送技术监督科审核,是否现行有效,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办理合同签订手续。

④、凡供货厂商有不合格物资没有得到处理的,对该厂商不得办理合同签订手续。

⑤、物资入库质量检验的依据是订货合同中规定的产品标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保障在用标准的现行有效性,凡在我处采用的企业标准,必须每页加盖技术监督科的公章,没有这个印章的都视为无效标准。对于新产品的采购,谁采购谁负责采集标准,采用标准前应送技术监督科审查,以确定标准的水平。对无产品标准的新产品,在试用阶段应签订技术协议,并经有关部门审查签章后正式采用。凡硕士归纳为无效产品,在厂商填制采购合同、合同审查和入库检验等供应环节中一律不得采用。

2.3加强3C产品自查与监督,确保生产安全

物资管理要结合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对照国家颁布的《及时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目录》,对列入目录的3C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监督整改,以杜绝非3C认证产品进入现场。采油物资管理部要每月对库房进行一次检查,油田管理部、生产运行部每三个月对生产现场进行一次检查,质量安全环保部不定期组织各矿大队质量管理人员对材料库房和生产现场进行抽查。采油厂全年组织开展全厂性的3C强制认证产品的使用情况检查。对发现的无国家“3C”强制产品认证标识的材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督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避免了由此而引发的不必要的安全生产事故。

2.4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管理

物资采购计划是物资资源组织控制过程的及时步,要切实加强计划管理,做好物资计划编报,提高率,并强化考核监督力度,杜绝“倒挂帐”现象。重视物资资源组织的质量工作,在采购前做大量认真细致的调研,详细制定采购计划,做到货比三家,按招议标采购程序,所采购物资不但质量过硬,而且物美价廉,为油田节约成本。加大监督力度,发挥集中、批量采购的优势,加大招标采购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并利用局域网和电子商务楼的大型显示屏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和宣传工具,将招标过程与结果予以公开。

2.5完善仓储管理严把物资入库验收关

要建立健全物资储备的规章制度、办法并组织实施,深化代储代销业务。摒弃大库存保供应的模式,在对油田仓储物资统一进行微机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储备定额的科学管理,建立上、下线库存报警制度,达到既合理仓储,减少资金占用,又能保障生产需要。要充分利用买方市场有利条件扩大利用社会库存的范围,采取零库存、代储代销等方式,较大限度降低物资储备。加大库房现场管理力度,科学合理的利用空间,切实提高仓容利用率,降低成本。抓好帐、卡、物、资金“四对口”,定期组织清仓查库,使库容库貌保持良好的状态。

加强入库验收,杜绝劣质产品流入生产领域配送物资到货后,物资供应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依据订货合同中规定的产品标准和技术协议对物资进行资料验收及质量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或运抵使用现场使用。

①规范入库物资质量验收标准。入库物资质量验收依据是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产品执行标准编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等四项主要内容;对无相应《合格证》、《质检报告》的物资,须拒绝验收入库。对A类、B类物资检验后方可入库,验收依据是专业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对C类物资,可以采取检查数量、《合格证》及保质期相结合的方式多管齐下进行检验。

②按重要程度的分类采取不同的验收方法。及时,对A、B类物资采取数量全验和质量抽检的办法。一是数量方面:按重量、件数、检尺、理论换算供应的全部过磅点数、检尺和换算计量;二是质量方面:对于重要设备材料,各单位要按照《重要设备材料监造管理办法》的要求实施监造,其他物资按《胜利油田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规定》进行检验。第二,对C类物资采取抽验的办法。列入C类物资的一般为供应关系比较稳定,证件齐全,包装完整,对这类物资都可以采取抽验的办法验收,抽查的范围为10~15%。抽查中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或抽查物资的不合格程度或比例超出相关规定和标准限定范围时,应扩大抽查范围直至全部检验。C类材料外观质量的验收:要检查材料外包装物有无破损、缺陷,查看包装物有无腐蚀、渗漏现象。

③做好验收记录,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物资验收完毕后,由验收人员填写《验收记录》。在记录上要详细注明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质量状况、应收数量、实收数量、供货单位名称、到货日期、验收日期、生产日期、产品有效使用期限以及技术资料,成套设备配件配备等情况,由验收人签字,以便查对。

④强化使用过程质量管理。对急用的物资进行验收:质量检测机构接通知后应尽快到现场安排抽样和质量检验,后补办入库检验通知单。对只有在安装和使用阶段才能暴露出来的内在质量问题,物资管理员要建立物资质量跟踪卡,保持与生产使用单位的沟通,掌握及时手资料,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重点

1.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一组通用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是现代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如今,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仅能证实企业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能够保障产品质量稳定,也能够提高企业的声誉,为客户选择企业提供依据,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必要条件。

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及时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也多次强调要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企业是依存于客户存在的,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需要时刻关注顾客的要求,根据客户需求开展研发新品、质量改进等工作。如果企业不关注顾客的要求,只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方式、想法去研发产品,不懂得变更与创新,那企业就很可能走向衰败,例如诺基亚、柯达等企业的衰败就是很典型的不关注顾客需求的例子。关注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是要求所有产品都必须做到较高端,不生产低端产品,要超越客户的期望,使客户获得好质量的产品和体验,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过于提高产品质量,可能造成质量过剩的缺陷。例如,老年人适合用字体很大,功能单一的手机,而我们一味追求高端型、高质量、功能强大的手机,例如苹果手机,是不适合老年人使用的。

1.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发展的重要因素,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满足客户要求,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企业进入管理的良性循环,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的提升,使企业始终处于同行业的经验丰富地位。

2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

2.1顾客满意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质量零缺陷的概念是由全球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的,他对质量追求一次性达标,做一次就做对、做好,保障质量零缺陷,减少返工几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质量管理的环境和内容都有所变化,顾客的需求成为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要发展与创新,提升产品自身质量,并使生产与服务向标准化统一,使过程控制更科学,使生产过程更稳定。追求客户满意与忠诚,是新时期质量管理理念的创新,顾客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脱离了顾客的企业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企业要以顾客为中心,测量顾客满意度,做好与顾客的沟通,时刻掌握客户的要求,以便于及时改进,进而满足客户要求及相关方要求。注意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要求,顾客的要求与期望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的变化、或是客户的相关方需求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形势,以便于掌握顾客要求,及时做出调整与改进。

2.2人员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企业质量管理提升

企业管理工作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因此提高人员素质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有着重要意义。质量管理的提升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因此,所有员工的质量意识的提升,有利于保障产品质量。21世纪人才最重要,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急需人才的,就一个制造企业来说,能够时刻关注质量状况,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提出的人,哪怕是最基层的工人,也是人才。人员素质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学历,它和一个人的责任心有着直接关系,培训员工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一名高素质的员工是善于发现质量缺陷、勇于提出质量改进建议的人才,这样的员工,对于提高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

2.3与供方互利,达到共同赢利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都开始关注源头管理,十分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尤其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更是越来越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力争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关系,从而促进供应商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美国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推出的“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就取得了很好的合作共赢效果。

2.4技术创新是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建立创新机制,企业有创新理念,并投入一定的精力到创新活动中,对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着重要作用。固守陈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新的产品或工艺,企业很可能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员工潜能的发挥。建立良好的竞争淘汰机制,鼓励创新,对于提高效益和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

2.5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树立的,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支撑着企业稳定、长久的发展,是企业管理提升的基础,是企业质量管理与创新的精神支柱。企业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员工会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使企业员工更了解企业的使命和企业坚持的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员工热爱企业,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建设,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很多欧美知名企业家都一致认为,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是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保障。质量文化也被视为企业文化的基础,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现代企业质量提升的意义

企业质量管理的提升,即包括产品质量的提升,也包括工作质量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舍弃一方,而另一方孤立存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从源头控制,到过程控制,再到终端管理控制的一套管理体系。注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人员的素质及生产控制的复杂性等因素,确保管理体系内容适宜,以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保障。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因为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客户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需求既包括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更关注产品质量,质量上乘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更高,人们都希望吃到安全、健康、高质量的食品,以确保身体健康。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掌握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要点,善于应用质量提升管理措施,对于促进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是企业长久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苏照鹏 单位:中粮集团生物化工事业部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东西方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一、东西方企业的质量管理特点

(一)东方企业质量管理特点

东方企业质量管理具代表性的国家要数日本了。以下以日本为代表谈论一下东方企业质量管理特点;自主,主动是日本企业的独特的特点。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最主要的思想是来源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思想。顾客至上是他们企业的经营理念。最为值得学习的是,日本企业的质量政策在内容上不仅体现出了“把顾客作为焦点”的原则,而且能够在各个生产活动中得以的执行应用。

(二)西方企业质量管理特点

质量管理的起源地在美国。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方法当然是各不相同,比如:“统计质量管理法”,“质量管理法”。因此,美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管理组织和质量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其特点。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注重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讲求质量控制,在管理方法上,美国企业是在标准的规范下进行的,也有一些企业为了解决质量管理的具体问题设置一些临时的机构:如福特汽车公司为生产专用零部件而设置的临时工作小组等。

二、东西方企业质量管理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对日本和美国的企业质量管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是在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的质量,美国的企业则是在规范化的过程中生产产品。通过对其优缺点分析可以对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有一个很客观的改正标准:及时,中国的企业质量管理研究还停留在非常表层的层面;而西方企业已经有自己独特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因此,应该借鉴国外企业质量管理研究,加强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研究。第二,中国企业质量管理重形式轻实践。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只是把质量管理这一重要的操作流程当做是无关重要的环节,而不是具体的去实施它的作用。第三,需要提高中国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素质,因此我国企业管理部门最重要的职责是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

三、加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我国目前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是令人堪忧的。我国目前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如下:及时,企业产品质量差,浪费生产的原材料。第二,质量不合格的各种产品横行于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乃至生命。第三,我国企业对TQC(TotalQualityControl)和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不进行实际实行。

(二)加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远远落后于美日。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加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及时,真正把质量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企业必须按照质量的原理来重新安排质量战略策划,真正将质量面质量管理放在首位,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第二,真正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切实做到运用此标准来对质量体系进行规范。第三,注重质量文化的作用。我国的企业应该学会创建文化企业,把员工的个人素质首要位置,以此来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对我国的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切实做到从我国自己的实情出发,总结我们之前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国外质量管理好的方法,活学活用现代科学的质量管理手段,认真预测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在理论的基础上重实践,一定能把我国质量管理提高到现代质量管理的水平,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道路。

作者:刘艳菊郑满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我国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中庸之道与现代质量管理之间的冲突

1.1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

现代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理念主要有:

(1)企业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为核心,以让顾客满意为目标;

(2)企业必须重视产品或服务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3)树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观念,协调好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的质量都管理好,企业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才能上去;

(4)看清质量与成本的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市场的需求和顾客的需求,在满足顾客的同时不断预测顾客的需求;

(5)强调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作用,要求领导者要起到模范作用,引导员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1.2中庸之道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是形成这个社会成员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基础,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从企业战略方面来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斯认为,战略是目的、意图、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意图、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和方针的一种模式,规定着正在或者应该进行的经营领域和经营类型.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庸之道思想一贯主张,我们在做人做事时应遵守不偏不倚、无过和无不及、保持适度和合理的法则.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人做事时总是试图让自己处于一种的状态,不会不遗余力地去做到好,也不会无所作为.但是由于无法地确定这个的标准,我们常常会凭借自身经验和感觉在好和最差之间选择一个标准,并且认为这个标准就是离标准最近的标准.正是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企业的领导者在做战略决策时,往往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感觉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不是根据企业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自身资源条件状况来决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使战略目标失去了统领组织全局行为的作用.其次,从企业制度方面来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合理而严格的制度,这国家将会变得动荡不安.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如果制定的制度不合情理,企业的日常活动也将难以进行下去,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员工都比较重视做人而较少重视做事,在我们中国人眼中,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所以只要人际关系做的好,什么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国人更倾向于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做人上,把较少的精力放在做事上,自然在做事上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时,肇事者往往就会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诚心地承认并改正错误.,从企业员工行为方面来说,由于受到中国儒家经典文化思想的感染,企业的员工们在工作时倾向于保持适中的状态,他们既不会拼尽全力去工作,也不会不努力工作而是尽量做到适中,既做了工作又让自己不至于感到太累.他们认为保持一种合理的工作量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须知,企业的成功,是企业的全体人员一起全力以赴、努力拼搏的结果.如果每个员工都只考虑自己如何可以过得舒服而不全力以赴工作,这样的企业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2我国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

2.1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价格竞争逐渐转向了质量竞争,质量对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愈加重要.虽然我国企业也积极引进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思想,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国家还设立了“质量奖”.虽然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水平较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似乎并没有适应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潮流,大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许多质量问题.大部分企业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企业的质量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深加工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传统加工产品多,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山寨产品泛滥,假冒伪劣产品多,自主创新产品少.

2.2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企业在质量上的投入较少,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领导层只顾眼前利益,对质量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做得不够好,使得员工在提高质量上缺乏动力;企业没有建立一个适当的质量环境,这使得员工质量意识不强;质量检查部门的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在对待质量管理活动时态度不端正,认为质量管理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习惯于把责任推给别人,没有真正理解质量管理思想的内涵;在平时工作过程中,许多员工粗心大意,消极懈怠,贪图自我安逸,认为事情只要做的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必要做到好等等.

3结论及建议

3.1研究结论

本文在研究国内学者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从中庸之道思想的角度研究我国企业质量管理陷入困境的原因,经过对社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由于受到我国传文化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使得我国民众在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上都有悖于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在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下,企业的全体员工以及管理层大都会持有这样一种思想:认为企业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需要重视质量管理,但无需在质量上过分关注,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一个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利益的标准.不幸的是,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才使得企业无法专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员工在质量生产的全过程中不全力以赴地去探索如何提高质量,做事时总认为做的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追去好,员工们还经常犯一些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错误,凭借着经验来管理生产、装配等工作.员工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都与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点相违背,使得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无法进行或者进行的效果不佳.因此,中庸之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推行.

3.2对策建议

因此,我认为要想解决这种现状,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国家首先要在质量教育上下功夫,从幼儿园开始就培养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知识的教育;

(2)领导层应首先要从意识上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员工质量管理的培训力度,增强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技能;

(3)建立适合企业的质量文化,以新的质量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4)社会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要对那些因为企业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给人们以警示,同时宣传那些通过不断加强企业质量管理而取得成功的企业。

作者:周金平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企业发展体系下质量管理论文

一、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增强顾客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企业建立ISO9001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是企业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ISO9001质量体系并获得认证,意味着企业已在内部架构,管理体系、工作分工、职权划分以及供应商和分销商关系及产品、市场、售后服务等所有方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能通过第三方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供更品质产品和服务以增强顾客满意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仅仅从产品的结构是很难看出是否符合要求。取得ISO9001认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从从获得认证的产品中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不断的被各个国家认可和接受,已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取得ISO9001认证证书是各个国家普遍认可的标志,也是企业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因此,ISO9001认证证书已成为企业在国外的有效护照。对于企业内部来讲,要想达到法制化、科学化的品质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管理,对于企业外部来说,企业获得机构的认证及其颁发的认证证书意味着企业有能力按期交付顾客所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增强顾客与企业合作的信心。

二、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各个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设置了以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形式为主的众多贸易壁垒。而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则属于非关税壁垒中的技术壁垒。因此,要想消除贸易壁垒企业采取的主要途径就是获得认证。在国际贸易中,合作双方是否彼此信任,是否迅速达成协议是关系到贸易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由于各个国家语言、标准规范存在着差异,这为合作双方的交流制造了障碍。ISO9001质量体系的建立打破了这种阻碍,为各个国家在产品(包括服务)品质方面建立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因此,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

三、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

随着受益者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想法。前期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了质量体系能否顺利建立。例如,在企业内部开展质量意识和标准的培训,这是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企业管理层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质量体系建立实施的关键;成立领导小组和精干的工作班子,制定贯彻标准工作计划是质量体系建立的保障。质量体系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在质量体系总体设计过程中,选择和确定质量保障模式和质量体系要素,制定适合本身特点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构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体系结构是保障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质量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很多企业通过认证后,没有按照精简、效率的原则重新设置组织结构,仍维持着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权责不清、执行无力的组织结构,导致企业仍然出现权责不清、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没有发挥质量体系建立认证后应有的效果。因此组织结构也成为质量体系建立实施的重点难点。在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企业可以以市场、顾客、自身三方面需求为导向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申请第三方认证。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是无等级之分的,而是有信誉之别的,因此国外的认证机构不一定是好的,过分的迷信国外认证机构是错误的,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对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信誉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前,对ISO9000族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单靠企业本身来完成这一涉及方方面面、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目前,多数企业的习惯做法是聘请外部的专家或顾问指导、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

四、做好基础工作,确保ISO9001认证体系有效实施

ISO9001族质量体系建立和认证,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向顾客提供有质量保障的产品,建立企业的品牌影响。因此,只有持续地保障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才能实现贯标和完成认证的意义,才不会使企业误入为了认证而认证的歧途。ISO9000族标准是系列标准,各项标准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在系统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企业通过认证的质量体系,一般是经受益者推动方式按标准中三个质量保障模式的其中之一建立的质量体系。这种体系只证明了企业具备了质量保障的能力。从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尚不完善的质量体系,因为任何企业都不得不考虑质量的经济性和过程中的安全性等。

五、总结

企业取证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开始。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企业获得优异产品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不断地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此,企业应努力保障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应贯彻ISO9000族标准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应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应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文件;应继续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企业质量管理更上一层楼。国际上通常将企业获得质量认证作为合格评定的一个内容,来评定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质量保障模式标准的要求,是否具有对顾客保障质量的基本的能力。因此企业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和文件化的及时步是获得质量认证。ISO9001只是一个市场准入的低标准,它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认证并不能代替其他管理手段。获得证书只是按标准要求建立体系的第三方认证,并不能证明其产品都是合格的,并不能确保其产品、服务在市场上有较高的份额。认证的目的是要将ISO9001质量体系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新起点,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

作者:张继媛 田映良 王艇弘 单位:甘肃省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中小型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中小型食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1.1策划质量管理体系

1.1.1策划质量方针及目标组织较高管理者应该企业的总体质量方针,其实也即是指总的质量控制方向及宗旨,中小型食品企业的质量方针应该是尽可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确保产品及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诚信,打造知名品牌。质量目标可以视为质量方针的细化,是组织近期应该努力的方向,质量目标是否实现其实也是考验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质量目标具体内容应该是使顾客满意度在90%以上,合同履约率为,产品出厂合格率为。

1.1.2策划组织机构根据ISO9000标准,企业应该设立管理者代表、办公室、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质量检验部门、销售部门等。同时应明确规定每一个部门的职责、权限,规定各部门应该在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开展的固定例会上进行交流、沟通。

1.1.3策划、设计产品产品的策划、开发、生产都应该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首先应根据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和市场要求确定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目标。同时应准备好产品生产、控制中需要的相关文件以及材料,明确产品生产、检测、测量等相关准则。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制定销售过程的准则及方法,收集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及资源,并且应监视、分析整个销售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产品及服务业绩、顾客的市场反应等。

1.2实施、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正式实施前,中小企业应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使相关人员能够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本质及核心内容。具体实施如下。

1.2.1采购过程原材料在中小型食品企业生产运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原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生产的合格率。因此,在原材料采购环节,相关人员应严格把好质量关卡,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一律都不能使用。

1.2.2生产过程、产品生产又是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产品质量影响的各个因素。应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定期评价材料供应方的原材料质量。同时应重视生产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使生产设备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也需要高度重视卫生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日常清洗、消毒的工作,产品接触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1.2.3检验过程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产品检验工作,确保每一批产品出厂检验合格。同时,应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制定明确的原材料、产品检验制度。如果是检验关键控制点,应详细记录监控过程,相关责任人应签字。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抽样检验,避免不合格产品继续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中。

1.2.4监视、测量和改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过程的监视及测量、内部审核、顾客满意、定期抽查等措施进行持续、动态监视、测量。应该分析各种监视及测量结果,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如果发现不合格产品,应严格根据相关要求处理。

1.3审核、管理评审质量管理体系

新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及目标,以及体系程序,管理体系中各文件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根据环境变化、自身要求、相关规定要求制定的改进措施执行结果等。组织管理者应定期进行评审,从整体角度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并且组织相关人员共同提出纠正对策,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

2结语

综上所述,IS09000标准是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中小型食品企业结合该标准的运行理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质量管理更贴近顾客及市场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崔宏秀 张微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航空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一、航空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航空企业中,质量管理也面临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质量管理信息化仍然比较薄弱,迫切需要根据航天企业的具体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一套质量信息化的整体方案,提高其自身的质量管理能力。

二、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质量管理信息化是航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航空产品大多都是及其复杂的,具备生产难度大、设计学科多、多型号交叉以及设计与制造并行的特点,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尖端科技领域。航空产品的质量管理过程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无疑给航空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航空企业,只有建立适合的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将航空产品质量管理贯通到航空产品研发、生产的全过程。因此,质量管理信息化是航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2.质量管理信息化是航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企业的管理系统包括研发系统、生产系统和质量系统三大系统,其中质量系统是研发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系统,在航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现今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但是,航空企业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严重的滞后,信息化平台不健全、工具缺失等都是的质量信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传递,渠道不畅通直接导致了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相应,特别是不能对产品故障信息处理的过程实施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严重阻碍了航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客观上要求信息化的应用扩展到质量管理工作之中,是航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是航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鉴于我国航空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把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结合起来,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创新管理技术和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参与、各部门互相协作,形成整个企业上下齐心、共保质量的良好局面。

三、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建立与实施的关键因素

1.获得航空企业高层的重视与支持

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建立与实施离不开高层的重视与支持,这是其获得成功的保障。质量管理系统是与OA系统、ERP系统密切相关的,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的是否完备直接决定了实施的成效,并且,此系统与航空企业产品的采购、科研生产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以及售后等均息息相关,只有在高层的指导下才能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额协同合作。航空企业的高层担负起负责人的责任,才能够保障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建成以及高效执行。

2.选择适合航空产品特点的技术平台

正所谓,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理念需要好的平台来发挥,适合的技术平台才能够保障质量信息化建设的顺畅。针对航空产品的特点,在进行技术平台的选择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及时,该平台是否与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兼容;第二,该软件是否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开放性,是否能够方便的进行二次开发;第三,是否与自身的运作过程相契合等。3.重视将质量管理的要求融入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航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时,首先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业务需求和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之间的协调。流程图是对相关过程进行的条理清晰的描述,而相关的过程又是进行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工作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系统的建立工作之前必须关注流程图的制作和相关过程的设计,保障流程图所反映的过程能够符合国际通用标准ISO9001等的要求,进而将该要求融入到系统操作的过程中。

四、结语

将航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推进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系统,能够促进航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精细化,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航空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

作者:张喆 单位: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论文

一、统计数据质量概述

企业统计工作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是和及时。其中,是最重要的要求,是统计工作的关键。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使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和不恰当的调整,对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影响企业发展。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高度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减少统计数据的差错,做到无误、迅速及时,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常见的企业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1.数据虚假。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2.数据不、不完整、不及时。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由于所列项目的资料搜集不、不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总结出现象变化的规律,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同样,不及时就降低了统计信息的有效性。3.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符合统计内容的要求,数据不能反映指标的原意。

3.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

4.数据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5.统计分析简单肤浅。

所做的统计分析局限于事后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统计工作不能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收集信息后没有综合整理分析,没有形成一个系统。

此外,常见的基层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

三、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原因

1.企业不重视统计工作。

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正确,认为统计很简单,加减数据的或汇总数据,填几张报表,就完成了全部工作。企业普遍存在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认为会计工作很重要,能帮助企业核算、收支,统计工作显得不那么重要,主要是为应付上级统计部门。统计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一般首先撤销或合并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只知道《统计法》的存在,但并不了解《统计法》的具体内容,部分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统计,不认真执行统计制度,随意地填写报表,使报表不符合规范。

2.基础工作较差,统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不,填报统计指标比较随意,统计数据质量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这些新企业中,有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及时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更是难以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3.企业统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与专职人员相比,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也没有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填几张报表应付领导的要求。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数据统计方法不正确、不恰当,有时根据个人经验处理,使统计数据出现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四、控制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1.正确认识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难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作用越小管理者就越不重视,越不重视它的作用就越难体现出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不太了解统计工作的内容,或不太清楚统计工作的性质。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企业统计工作可以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科学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根据统计数据制定政策和计划,因此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是脱离实际的幻想,管理者就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着手。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很难开展各项工作好。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要加强企业统计,因为它的意义十分重要。

2.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以预防为主,全员参加控制数据质量。

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安排专人负责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这是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除了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外,还应该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使企业统计资料保持完整、形成系统。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产生品质的统计数据。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在差错的形成过程中就消灭它,控制数据质量按照防检结合,以防为主的方式运行。

3.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和统计部门都能运用统计资料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将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既要满足宏观,又要兼顾微观,既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又要切实可行,删去不必要的内容,力求简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取得好的效果。在宏观方面要满足国家的要求,在微观方面要满足企业的要求。一是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详细、具体,以达到市场要求;二是规范性原则。科学设置指标,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规范指标体系,使其统一和符合相关要求;三是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及时调整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部门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发挥规模的作用,服务于企业决策;四是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指标体系,并服务于企业管理和统计部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从而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

4.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更新知识,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及时手资料,就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决策层提供参考。因此,应该加强对统计人员业务培训,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应该及时表彰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此外,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关系到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同时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不弄虚作假。只有既具备了扎实的业务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电子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体系是一个国际通行、框架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为每个企业提供实用的、具体的管理技术与方法;企业需根据这个“框架”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的体系,而且,不仅要有“档案”文本,更要制定一看就懂的“执行”文本,加大执行力,从而将质量管理工作根植在实际的业务开展过程之中;比如:在型号研制之初,总体单位和计划部门应明确计划,通知所有的工程相关人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供相应的标准和编写资料等,即建立型号质量体系,结合体系写出自身岗位的工作职责,梳理需用到的技术知识和岗位工具,并经过审批,必要时可以培训,这也是理顺流程,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2质量管理的前沿方法探析

鉴于上述对体系有效性的分析,企业需做的除了对体系的补充完善外,还需针对体系中涉及少或没有涉及的部分,对其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从人的意识到工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从避免计划于延迟到减小内部损失,从硬件到软件,从技术状态管理到双五归零等。

2.1变革质量观

世界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是要转变质量观念,即转变质量观、责任观与控制观。

a)转变电子企业质量观产品质量必须考虑到企业的所有受益者(客户、员工、所有者、供方和社会)的期望和需要,损害其中一方的利益,企业的长久发展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企业内所有的部门都有一定的质量问题,各部门都应明确自身在质量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部门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从而保障企业的运作质量;产品质量是消费者定义的,并非技术标准越高越好,主观的确定会把技术性能指标定得过高,导致成本价格上升,工期延误等;提高质量保障部门的地位,使他们和别的部门同样重要,以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戴明);观念的改变应自上而下,毕竟扫楼梯不是从下往上扫的。

b)转变责任观很多企业的质量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管理混乱,工作随意性强,效率低下,质量活动失控,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不可能有效地控制质量,产品质量问题应追究经营者的责任;提倡事前预防,强调“及时次就把事情做好;许多质量缺陷在设计阶段已经存在,而且会影响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采购、销售、服务和用后处置等环节中,也会出现质量事故。

c)转变控制观必须树立动态质量控制观念,不断地根据顾客需求进行质量改进,确保顾客满意;质量包括能说服顾客倾向于选择产品的“优势”,好的质量,可以使产品与众不同,成为竞争的利器,对于成熟稳定的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对小地方、细微特性的关注来获得,但是各种优势也无法弥补一个劣势。

2.2重视人的因素

在电子企业质量管理中,有人机料法环测6大因素,应以人为中心,成败关键在于人。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以工作质量保障产品质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王长清: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前沿方法的分析与探讨需要激发员工积极性,吸引人、培训人;不在拥有多少,而是整合多少;新岗位的人要有一个知识体系;应以“做了什么值得惊喜的事情”作为工作标准;作好企业文化建设,用价值体系作为人的思想行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财富。质量管理高级人才是解决体系和业务“两张皮”的关键。

2.3建立岗位工具箱整合就是力量,工具就是能力。万事有方法,事事有工具,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开发与建立工具箱。借助岗位劳动工具(像流程、方法、模板和表单等)可以大幅地提高员工绩效,减少岗位工作失误,填补员工素质、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为每个岗位的员工提供一套可以大大提升劳动效率的劳动工具是企业提升岗位工作绩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4建立“不管”部门

鉴于体系的“特性”,企业应建立一个起仲裁作用的“不管”部门,负责改进和监督这些看似合理的劣质成本,仲裁各个职能部门都不管或管不到的问题,及时解决,达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消除劣质成本的目的。劣质成本不仅包括显而易见的诸如报废、返工、返修、测试和试验成本(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用户投诉、退货等项目,还包括浪费、加班过多、上门服务支出过多、文件延迟、对现状缺少跟踪、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顾客赔偿备用金、未正确完成销售订单、报价或结帐错误、计划延迟、因接待和处理不满所引起的顾客投诉、未使用的能力、产品开发失败、未及时退货等,前者总额约占成本的5%~10%,占销售额的4%~5%,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后者约占营运成本的15%~20%,是真正“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劣质成本,这些成本大多并未直接计入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企业可以就这些问题消除其产生因素,发掘这座“水中金山”,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因节省而产生的巨大收益。

2.5避免计划延迟

如果各部门是一个阶段接另一个阶段地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工作,到阶段就会出现堆积成山的工艺变化,这必将导致计划的延迟,采用预防原则,质量必须从一开始就贯彻到计划进行的每一步,不同部门之间,必须建立联系和合作,为了预见和解决问题,应像一支球队一样互相配合,激发创意,尽早地发现问题,避免拖延或向下推卸责任。

2.6应用

10种世界级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工具如果企业想取得好的乃至世界级的质量(解决长期问题、利润改进、提高客户忠诚度、总质量改进、性改进、降低成本、缩短周期、缩减空间、设计改进、生产维修、供应商的改进和提高员工的士气),则其领导层必须理解、消化、吸收和指导利用这些新的、简单且非常有效的工具,这些工具远比QC的7种工具、7种质量管理工具、工程方法、工人参与、8-D、抽样、ISO9000、质量管理、零缺陷运动和QS9000,以及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有效。这10种工具是:试验设计(DOE),多环境强化应力试验(MEOST),质量功能展开(QFD)———倾听客户的意见,生产维修—改进设备生产率,水平对比—学习并采纳好的经验,防差错(Poka-Yoke)———清除操作操作者可控差错,客户管理(NOAC)———白领质成本和周期时间的改进,供应管理—供应商质量、成本、和改进周期的转折点,价值工程—远远超过了传统价值工程,缩短生产周期—质量、成本、交付期和效益的综合体现。摩托罗拉公司使用了上述方法后,产品质量改进了10倍,甚至100倍。

2.7采用一些可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性的新方法

a)采用一种可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速度的最有效方法———“五环法”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产品质量的人为因素大大地减少,过程保障能力大大地增强,据统计,65%的质量问题是设计责任造成的。树立设计开发新理念,采用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速度的“五环法”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五环法”由以下5个关键环节构成:正交试验设计(DOE),三次设计,性设计,设计评审,同步小组实施并行设计。即:以顾客为导向,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专业技术设计和统计技术相结合,产品功能形成设计同产品性设计同步进行。

b)采用一种可以提高外场性的设计方法

虽然传统的性设计工具(性预计研究、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对产品的性设计就象质量管理的7种工具对质量管理一样有效,但是最多不过勉强有效。用大量的寿命试验来改进性,正象工厂利用大量的检验来改进质量一样,结果是没用的。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在设计阶段,通过综合利用DOE和MEOST(多环境强化应力试验),能够模拟并防止外场失效,从而达到极大地改进外场性级别的目的。

2.8实施软件工程化管理

由软件原因造成产品故障的事例越来越多。应严格地落实软件质量管理规定,执行软件“三库管理”,实施软件第三方测评和更改后回归测试,建立能够完善软件更改、版本管理和灌装的制度,确保软件质量。

2.9严格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所有参与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在其寿命周期的任一时间能够使用正确和的文件。由于产品多,各个型号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导致每个产品的技术状态都随着系统的变化而改变,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初样基线、试样基线和定型基线,并将某一阶段的全套设计和工艺文件定为技术状态文件,采取相应的标识来加以管控。状态更改要求将设计图纸、现场作业指导书等替换为与更改后的状态相一致的版本,以保障文实的符合性。设计更改要确保全部都是纳入到图纸和技术文件中,确保产品符合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有时产品出现问题,设计人员会埋怨那些更改手续繁杂,时间紧,怕责怪,就私下改动,不纳入图纸,而后续生产还是按照原来的图纸进行,这样必然导致问题“复现”。

2.10认真执行“双五归零”制度

质量问题能否真正做到质量归零,可以说明一个企业技术能力、工作态度和质量管理的优劣。容易产生的问题是:质量管理的问题处理方式简单,解决不彻底,重复暴露,很多时候是换件处理,导致前期已解决的问题到后期重复出现。需要认真执行“双五归零”制度,做到“定位、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把问题当做“财富”,追根寻源,以技术促质量,以质量保安全。

2.11质量经营中的管理创新

创新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和降低流程成本。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和本质特征,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和活力之源,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包括以下5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新的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电子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必然下滑,要想使其上移,则需要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使其下滑,好比企业的基础工作;另一个是拉动力,促使其上移,好比创新力。其中,“止动力”如6S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拉动力”如“在市场否定你之前先否定自己”的创新管理。发展不好的企业很多都是“休克鱼”,即肌体硬件还很好,就是思想观念出了问题,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和配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很快就能被激活起来,就象海尔兼并重组别的企业一样。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完善电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创新管理方法的论述,针对企业质量经营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措施,目的是希望把“质量”真正打造成竞争武器,经济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为核心竞争力服务,为企业战略服务。

作者:王长清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光电研究院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中小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 中小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没有目标感

我国大多的中小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质量目标的确立上不明确,使得整个企业内部在生产质量上没有责任感。最终导致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对质量目标陌生、茫然,中小企业难以达到规定要求的质量目标,影响企业效益。

1.2 企业管理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中小食品企业不断稳定发展,资金增加、规模扩大。但是大多企业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落后,企业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具备执行力的职能部门。企业内部门虽多,但是在中小企业中还是以厂长为决策中心,企业在管理权利上过于集中。企业管理由厂长一人直接管理,在企业发展初期,具有很强的优势,因为初期企业人员少,产品单一,一人管理能够加快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不断增加,厂长一人管理制度就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进而产生管理漏洞。企业缺少有效的职能部门,导致企业内部执行能力差,即便出台质量规章制度也难以实施。而且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基层的人员配置,为了节约在人员工资上的开支,常常出现身兼数职的基层领导[1]。企业管理层权利集中,基层人员管理混乱,无法确保质量制度的有效实施。

1.3 检验工作被轻视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产品出厂检验阶段至关重要,这不但涉及到企业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还关系到消费者食用的安全问题。但是,很多中小食品企业为了尽快将产品投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在产品检验阶段敷衍了事,只进行简单的产品外观、规格等检测工序。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利于产品质量的保障,对消费者的安全不负责任。

1.4 企业员工素质能力低

中小食品企业员工整体学历不高。中小食品企业管理层多为企业创办时期的开拓者,这些管理人员虽然大多学历较低,但是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是中小食品企业重要的人才资源。但是这些企业开拓者普遍思想古板,不爱运用先进的管理机制,部分人员依仗过去的成绩,而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企业基层员工普遍学历低,而且掌握的技术水平不过关,很多年轻员工在企业中只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使得中小食品企业难以留住人才。不利于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员工中的实行。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2.1 确立目标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前,应对其进行目标的确立。企业目标的确立应以企业实际生产水平和经营状况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确定目标的大小。企业质量目标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进行不断的更新,为企业的前进确定方向,提供企业发展动力。

2.2 建立管理结构

为了保障企业质量目标在日后得到有效实施和发展,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与之配套的组织结构。在厂长下设立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分工,减少厂长管理压力。管理部门要有专属管理范围,各管理部门不能出现管理重叠的情况[2]。在每周要定期由厂长召开企业内部管理会议,对企业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确立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企业发展。

3 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3.1 原料把关

食品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食品企业产品的质量。作为中小企业的采购人员一定要严格对食品原料进行检查,坚守职业道德,做好原料采购工作。企业在采购人员的选择上应该谨慎,任用具备责任心,品质的人员,企业在原料供应方面,不能为节约成本而冒险使用品质差的食品原料。3.2 加强生产监管中小食品企业进行产品生产中,明确生产工序中各生产线工作职责,加强对各生产线的管理,生产工人在操作前要进行卫生消毒,企业对生产人员做定期体检,保障加工过程中产品的卫生安全[3]。生产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定期实行维护,确保安全生产。

3.3 重视检验

企业对生产产品的检验要进行细致的检验工作。作为企业检验管理部门按照国家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规定,制定利于企业内部检验工作的检验工作流程和制度,检验工作要建立专业检验部门,聘用专业检验人员,确保企业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实际检验工作中,检测部门要依据安全质量规章制度有序进行,对各检验关键点严控检查。检验工作不能仅限于对生产产品的检验,对产品原料的检查也要重视,比较各原料供应方提供的原料质量,为企业原料采购工作进行指导,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3.4 发展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小型食品企业的帮助不仅仅体现在当下,而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其进行发展。产品投入市场后,通过抽查调查的方式,企业应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满意度。通过调查结果,企业应进行分析,根据反馈的结果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改进升级,更好的迎合市场,满足消费者需要。在产品质量检测后,企业要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并寻找导致食品质量发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及时的改进。

4 结论

食品质量关系重大,涉及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实力较弱,市场占有率低。因此中小食品生产企业更应该重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重视产品质量才能更好的宣传企业品牌,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肖玮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加工型企业的质量管理论文

1、加工型企业质量管理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打造出世界级的质量,才能够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但需要认清的现实是,我国加工型企业的质量管理并非沿着正常的发展轨迹即同步于生产力发展逐渐形成,而是通过向发达国家借鉴,引进,这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是一样的,并且由于我国劳动力廉价但知识水平较低的特殊情况,我国加工型企业的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之路并不平坦,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1.1加工型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只单纯的重视企业的产能和销售情况,还有一些管理者存在误解,认为企业的质量问题只是职能部门的事,没有真正理解质量才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所以导致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相对较差,企业对质量管理的的工具和方法不能活学活用,只是生搬硬套,甚至不闻不问。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很多的质量管理行为的失败于管理方面而非技术方面。现在很多的加工型企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他们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资金在用户满意度上,然后把质量管理的责任授权给中层管理者,所以不能检测出质量管理的落实情况。但他们没有考虑清楚客户对产品满意度的决定因素正是质量,有的时候他们是舍本逐末了。

1.2加工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落伍

很多加工型企业对推行了30年的质量管理不予理睬,仍然停留在十分粗放的管理层次上,甚至一些企业急功近利,违反质量检验工作独立于生产过程的准则,借改革内部管理体系之名,实以改代管之事。甚至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人员的水平很低,意识不足,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停留在嘴上,虚有其表,尤其是一些生产自动化要求高,加工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因为执行人员的统计过程控制知识缺乏,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面临困境。

2、提高加工型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具体运作

2.1组装流水线的质量管控

流水线提高产品质量及预防品质问题发生在加工型企业的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的环节。流水线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质”而非“量”,所以事前预防及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和不断改善不良品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控制品质控制,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发现问题并激发全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管理人员要树立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首先,各管理人员要对客户收货的质量标准和工艺操作进行分析与资料统计和归纳在生产技术方面的改进,以求达到品质在生产线上得到控制、缩短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并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为便于车间加工时遇到的难处得到解决和获得质量的保障,在加工过程中分析每个工序的做法和难度是否要进行改进,但要确保不影响产品的外观,并作出书面的记录。与此同时,流水线负责人员要清楚各个加工产品的质量要求,并依此在设备上设定质检定位,并完善员工之间自我检查和互相检查制度。,作为流水线质量管理的负责人,质检人员必须保障严格遵守质量标准,防止劣等品进入下一道加工工序。

2.2客诉管理

对于知名品牌来讲,客诉处理是十分应当注重的一个环节。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只是一个微小的失误,都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和损失,最近的西门子的“冰箱门”事件就是很值得警示的一个例子。首先,应当分析客户投诉的动机,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及时种是提建议和意见,希望厂商改善产品品质和销售服务;第二种是感觉自身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希望讨个说法,得到安慰。第三种是认为产品有问题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不可以放过。一种是故意找麻烦,可能是竞争对手策划的打击行为,也可能是个人出于嫉妒或者其他心理进行的,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前两种动机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常动机,后两种称之为非正常的动机。不管动机如何,本着维护企业声誉的立场都要遵守处理客诉的基本原则:顾客至上,真诚守信,切忌不可意气用事,激化矛盾,同时要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事,不可轻易以现金方式私了问题以解决冲突,否则会给不法者以可乘之机。具体到处理投诉的程序,客诉人员首先应当聆听并认真记录,然后对客户的建议表示感谢,对给客户造成的不变表达歉意。然后要根据公司的规定以及具体情况,帮投诉的客户分析出问题的可能性,并据此征求投诉客户的解决意见,告知对方公司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案,留下服务电话,申明如有问题会继续保持联系,然后礼貌道别。客诉管理做得好的话,会产生对企业有利的积极效果,否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而且投诉的客户无论抱着何种目的,都能在客观上起到监督企业产品质量并提高服务品质的作用,这一点尤其要明白。

2.3SPC推进

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或统计工序控制,即质量管理与控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只能控制技术得到提高和普及,在加工型企业的工艺过程质量管理中应用SPC软件系统已是大势所趋。通过运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反馈得来的信息快速发现系统因素出现的预兆,采取某种方式消除其不良影响,从而使控制过程保持在只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完成控制质量的目标而想要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加工质量控制能力,一定要从每一道简单的工序一点点做起,达到从头至尾完整的过程控制,才能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实现生产线的全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加工过程的质量全部可控以及加工工序的稳定,最终获得地产品质量。具体到SPC的应用步骤,首先要调查加工产品的质量状况,并分析出其中显著影响质量的因素,然后先靠人工控制调节上述因素的变化。然后自动控制上述因素,应用统计方法获得生产效果连续变化的规律。,调查了解影响质量的其他次要因素,考虑所有这些因素,建立完整的理论模型,来实现对整个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得到品质合格的加工产品。企业推进SPC,可以帮助企业对质量控制过程作出地评估,确定成本统计控制界限,判断控制过程是否时空和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的系统,即使监控控制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并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低昂是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这样就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返工和浪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好的实施落实了企业的质量体系。

2.4质量改善

质量改善,很多企业提了又提,却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于此,我认为,加工型企业的质量改善,重在对行动的步步落实。首先,完善加工前的条件确认流程,实现没有断层,甚至没有缝隙的对接。每一次的加工工艺变更,需要进行逐层测试,最终获得地加工工艺,贯彻严格的审核机制,扁平化实施。对于新的加工工艺,要从新对员工进行培训考核,考试合格才能从事加工工作。其次,对于加工过程中变异管理的确认。这包括人员变异(比如法定假日的休息,负责人员出差不在)以及加工原料半成品,成品有重大变异。对于人员的变异因素,要实施持证上岗,一岗多能,一人多岗,并且质量部门负责人要对上岗人员采取确认审核上岗程序才能上岗。对于后者,应立即停止加工,由发现问题的员工填写报告,由质量负责人签字确认。,要加大加工产品的检查频率,实现检验无真空地带,并且执行过过程监督和考核,以保障实施到位。

2.5构筑企业质量文化

首先为了与市场经济体质相适应,应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的企业价值观,摆脱陈旧的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重数量不重质量,重速度不重效益的落后观念,构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质量价值观体系。其次为了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应贯彻落实ISO9000系列标准,修炼好内功后向外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二十一世纪是注重人才的世纪,通过建立奖惩机制,进行员工培训,一定要大力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培育其良好的质量文化素质,才能为企业的质量改善奠定人才基础。

总结

在加工型企业中,质量管理是个永恒的话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及时要素,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承载者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容易。我国的质量管理虽然起步很晚,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的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加工型企业正面临产业结构变革的关键时刻,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时刻绷好质量管理这根筋,做好流水线的质量控制和客户管理,推进SPC和质量改善,构筑具有自主特色的品牌企业文化,才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