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语文教学论文
一、职高语文教学方法对教学的作用
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进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能更适合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让教师把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教学方法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他们在学习知识时会感到困难,不能获得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受到影响。如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考虑了教材内容,又考虑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那么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进行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被动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被积极主动的探究所取代,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主要场所,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指导作用是重要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探究,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师生积极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其发挥较大的教育功能。
(一)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职高的学生自信心缺失是普遍的现象,通过对学生兴趣类型、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调查分析,职高教师可以用多姿多彩的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归纳出能够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可以科学地布置作业,综合运用课堂内外的多种要素,使学生品质、高效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促进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
(三)教学资源利用
在进行教学方法的运用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资源在教学方法的支持下得到有效运用。
(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的进展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关注。一切好的教学方法设计都要从学生开始,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能力。职高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载体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学习状况,那么教学就成了无水之源,教学方法就成了空谈。所以,教师要和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的知识比让教师灌输得到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能更好地进行运用。所以,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2.创设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知识进行探究,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在积极调动思维的同时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对语文知识探究积极性的提高。
3.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
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较差,语文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但是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引导他们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中,既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又能通过吸取其他同学的思考方法来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
三、结语
总之,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吸收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时,不是照搬照用就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学方法能更适合学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对知识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使职高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潘波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我国职高语文教学论文
一、构筑民主平等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良好的环境能产生使人积极向上的感觉,并创造出良性的发展路线”。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是高职学校而言都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创设能积极改善每一个人。它打破传统教师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个人意见,进而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同时,教师还可以改革教室空间及运用多媒体设备来达到创建民主的课堂环境。如笔者在教学《雷雨》课文时,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网络观看电影《雷雨》。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从影片《雷雨》中剪辑下来的“雷雨之夜”电闪雷鸣的镜头,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听觉冲击创设氛围。随后在对教师空间进行改革,把教室内的桌椅腾空置两侧,让学生再来选入角色进行话剧表演,在亲身体验了角色后,领悟起来更加容易。通过这些经典视频及角色带入,使语文教学环境更生动自然,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改变职高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二、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这么认为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中最活跃、最不可缺少的主干。大多职高生因为中考落榜进入职校,语文由原来的主科沦落为副科,学习兴趣更加不比往前。正因为这样,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注重培养、鼓励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便于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思维;其次,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时代背景、形色人物、描写事物等有质疑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要重视,在职高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例如笔者在执教鲁迅小说《阿Q正传》时,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以率先让全体学生观看电影《阿Q正传》,以在初步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后,使他们能对人物有初步的看法;其次,在观后诵读范文后,针对时代背景对不同人物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设问出系列问题:举人老爷的乌篷船来未庄做什么?什么时间来的?说明了什么问题?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识,现在却排了个“转折亲”反映了什么问题,等等。,根据学生领悟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并根据自我认识在网上搜集材料,以《说不尽的阿Q》为主题,每组学生进行组内研究某一问题,形成主要观点,制作网页,进行班内交流。在这样的主体发挥中,学生由最初从电影了解到课文的深入,在至自行搜集材料进行自我认识,效果自然比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效率更出色。
三、灵活运用教学法,使课堂行而有效
职高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往往在学生上缺少紧张感,其课堂自觉性、积极性较差。而由于职高其他的专业课具有实验、操作、实习等特点,往往要求更多的灵活教学方式,而这个理念同样适合于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心理学认为:单板单调的刺激使人疲劳、注意力降低,多变的刺激能促发精神焕发。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不仅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形象更生动地传送信息,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接收信息。笔者课堂实践中,主要运用一下集中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
①巧置悬念激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②创设情境致趣: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
③利用朗读促趣: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的方式很多,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④采用角色扮演: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⑤利用现代手段: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
⑥下放评定主权:把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如作文教学,可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更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此外,学生也可以平等地参与评教。
四、结语
总之,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学生语文教学论文
一、制定学习计划
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大,这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很难,不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究。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在学习时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目标。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使学习的目标能逐渐明确,并朝着制定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和知识体验,来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目标和自身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要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运用检验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丰富元认知体验拓宽知识的深广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畅谈,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检验学习的成效。
二、和专业教学相结合
促进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职高学生一般都对专业课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不大,这就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时积极性不高。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专业课上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探究,了解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就业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从对专业课的重视到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三、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不只是记忆和积累大量的字词句,在教学中还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通过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到课外,通过阅读适宜的课外读物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室里开办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外名著、政治历史等等书籍放到图书角中,让大家一起分享图书。通过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周组织学生出一期语文小报,让学生主动收集各种资料,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探究。为了使语文小报的内容,他们通过查阅、收集等各种途径来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同步提高;还可以进行猜字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收获语文知识和体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兴趣,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语文基础知识的强化、语言的正确运用、书写规范的要求来提高职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在兴趣的指引下对语文知识进行积极探究。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需要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专业课知识联系起来,使他们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作者:徐玉红单位:河北省三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导游专业语文教学论文
一、补充旅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旅游文学素养
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旅游文学素养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前职高各专业用的是一样的语文教材,与专业不紧密,校本教材缺失,这是导游专业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多为学生补充一些与旅游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观沧海》《岳阳楼记》《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或写景,或抒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陶冶学生性情,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旅游常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与旅游和文化相关的文章时,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收集与此相关的文学作品,开发专业化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以更好地为导游专业学生服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专业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要将学生纳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与本地区、本省名胜古迹、历史名人等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认真研读,就此来展开丰富的交流与讨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收集国内风景名胜,历代文人所留下的墨宝,将这些作品分门别类,并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等,从而制作出特色化的语文教学素材。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了解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作品,可以通过此类文章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实现语文学科的专业化发展,突显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二、加强口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
与其他专业相比,导游专业对口语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个的导游人才要具有良好的口才。一是要规范口语,避免方言的影响,要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二是表达时要条理清晰,有一定的逻辑性。三是说话要得体,掌握交际的方法与技巧,具有很强的交际素养。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同时还要以导游的专业口语要求来制作实用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积极性,同时更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展开与导游相关的口语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导游专业口语水平的提高。如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来表演旅游的整个过程,包括日常交际口语、接待口语、导游服务口语以及酒店服务口语等。全体学生全程参与,轮流扮演相关的角色,从而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旅游场景之中,让学生展开真实的交流。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更能增强情境的真实性,更能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导游职业,从而更有利于学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加强旅游写作训练,提高学生专业写作水平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导游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为此,我们要重视写作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记叙文和说明的写作训练。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上的例子来讲清写作的要点,同时要加强训练,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将这些写作知识真正内化。同时,教师还要加强旅游应用文的写作,如旅游解说词、旅游商品说明书等,采用作品示范讲解与自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更轻松,从而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课外学习指导,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内、教材上,而是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1.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的身心更愉悦,更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如各地民俗文化、古诗词鉴赏以及语言艺术等类型的书籍,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
2.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带领学生参观附近景区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切身体会,这样都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开展导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职高导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将教学的改革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作者:田丽华 单位:河北省涞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教学现状要点分析
大学语文内在的文化内涵性不言而喻,因为大学语文在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培养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内部大学语文教学呈现了敷衍教学态势,文化知识潦草讲解将学生自身文化审美教育内容和学生自身文化教育需求内容等所忽略。高职高专院校机构领导人和教师发表过言论,校内学生课程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多数学生自身语文知识掌握能力低下,基础知识极差,语文知识自学能力也偏低,还有就是,此类学生一般都是将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内容放在首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学科的学习任务,大学语文教育便身处窘境。高校语文教师在不得已情况下只好将语文基础知识讲解放在工作首位之上,范文解读是现下高职高专学校旁边学习的语文内容,再无深度教学内容出现。从学生角度出发可以看出,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收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熏陶和大学语文教学上的精神启迪以及相关的语文内在审美享受等。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学生自身趣事见闻,学生们便会滔滔不绝发言,但一面对教材就会索然无味,心有余力不足。
二、对策要点分析
(一)定位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大学语文教学课程,此时可以拿其与高校公共课程“毛邓三”相互比较与分析。需知,高职高专院校政治课开设标明高职高专院校旨在运用统一教学手段去进行公共课程教学,国家教育部和相关教育机构均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进行了评估与规定,素质教育开展的整个过程中,两课建设尤为重要。从评估标准中可以明显看出,职业道德教育中,人文素养必修课教学和对应选修课教学以及选修课讲座内容等也应被纳入其中。人文教育与大学语文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运用良好教育管理手段和干预手段赋予大学语文课程高保障能力和续航能力是当前重点内容,也是急需得到重视的一个关键点。大学语文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形成产生,主要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基本人文素和学生自身写作能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对其重视起来,不再允许大学语文边缘化现象产生。高职高专院校本身要采用强制性管理方案,学生为课堂主体,但是其要对大学语文与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有所认知。
(二)创新教学手段要点分析
很长时间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就是基本教材文本内容,高校语文教师以串讲模式为主,选文讲解过程中,遣词造句解析和对应谋篇布局解析内容等让学生晕头转向,语文教师自身也会感到教学乏味和教学无力。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摒弃以往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剔除原有老旧式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方案,之后在此基础上寻找方法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学生心智主要分为健康精神内容和健全人格内容等,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责任和教学任务就在于此。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能够拓宽改善学生自身思维品格的渠道与方法,现下我国相继提出了创新型社会发展特点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理念,严格要求高效学生应该发生从知识型人才到技能型人才的合理转化,同时也要朝着研究型学习方向加以转化。高校语文教师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执教人员,其应明确自身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进行大学语文教材内容讲解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应从作家综述角度和研究综述角度以及相关作品议论角度出发,逐步且循序渐进的开拓学术视野,让学生们感受到大学语文的魅力。
(三)开放性课堂模式创设
开放式教学核心就是要间接性举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外教学活动中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进行校园延伸和社会延伸。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互动和课外景观参观活动,让学生在听讲和游玩中学到语文知识,积极设置普通话演讲比赛和文史知识竞赛,在学生放假期间安排学生群体进行社会考察。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如何学习之上,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树立大局观,旨在完善学生人格和培养学生自身创新学习精神及相关格物致知理念等。适时进行思维激发式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师点拨与教师提示的基础上以研究性心态去阅读文章,学生此时要独立发现问题且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要做到:课文信息收集;课文信息处理;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熟知。运用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展现出学生学习独立性和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自身潜在学习能力,使学生内心情感得以释放和表达,积极培养学生自身创新精神和学生自身创新实践能力,为后续社会实践中的语文知识运用提供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人文素养熏陶和相应的人文素养滋补等,其是高职高专整体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应该通过创新手段教学和开放性课堂创设来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作者:杨莉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语文教学论文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与学生交朋友
在职高学校,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学生较普通高中的学生要活跃很多,但真正在课堂上学习的为数不多。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不是简单的课堂纪律就能把他们束缚住的。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特点开始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开学之初,了解学生的原就读学校。学生入学之前都要填写档案表格,教师可以翻阅这些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在校的表现,初步掌握学生的一些情况。(2)向已经教过的教师了解学生的脾性特点。如果是新上任的教师,可以从已经教过的教师那里询问一些学生的基本情况,上课听课状态、课堂表现、有无违纪情况等。(3)课下找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学生来到学校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朋友交往、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对教师比较尊重,减少课堂危机的情况出现,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与学生做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接触的时候有一种亲切感,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与学生约法三章,制定课堂纪律
从大的方面来说,职高的学生虽然活泼一些,课堂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违纪情况,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学生的本质是好的。所以,为了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上课之初,教师就要制定一些课堂上应该遵守的纪律,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才着手解决。当然学生是不愿意在课堂上受到约束的,这就要求我们想办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是出于真心不想学,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和方法。如果引导的方式、方法不当,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得不到教师的理解、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只能按照家长或者是教师所设定好的模式走,没有自主决策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处境和苦衷,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也就能够慢慢理解教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了。另外,课堂纪律的制定,不能是教师一人说了算,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非常独断。在制定纪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这也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这样,即使学生以后有犯错的时候,拿出班规,学生也会感到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就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少,对教材把握不够,对待课堂上的突发状况不能灵活应变,导致与学生的关系疏远。要想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教学效率,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创新。语文的学习比起其他的学科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人文精神的浸润和培养,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开设必要的经典导读课程,因为人类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文化经典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的思想养分。这样能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此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多鼓励,但是适可而止。教师在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时,要明白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科学地进行激励,不能对每个学生回答了任何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就给予一些“隆重”的夸奖。这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会听腻,也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的作用。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要讲究一个“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愉悦。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升文化修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总的来说,对于职高学校的学生,我们不能像对待不同的中学生一样来管理,他们本身的学习目的就是不同的,职高的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校虽然是个单独的整体,但不是孤立的,不是与外界分离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个人修养。教师也要注意多与学生交流方法,用爱心感染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要善于处理与其他任课教师、学校各部门及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通过互相尊重、支持、协作来影响学生。
作者:魏印平 单位:河北省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运用
1医药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法的运用势在必行
在医药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专题教学法是由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处境决定的。目前大学语文教学课时极其有限,甚至在某些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根本未设置该门课程,即使开设了这门课程,教学效果却不是非常明显。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是由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意识导致的。在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教学学时极其有限,尤其是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其专业特色较为显著,且毕业生医学知识与医疗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这决定了社会对毕业生的专业基本功、业务能力的要求较之其他专业性高职高专毕业要高得多;因而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专业教学与技能操作的实训课上,严重忽略了人文公共课程。这就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一减再减逐渐成为豆芽课中的小小豆芽课,嚼之无味,弃之可惜;其二,由于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示范评估带动了专业建设,新专业的开发产生了很多新课程,新课程课时的新生又加剧了大学语文课与专业课课时的矛盾,结果是使得原本课时就极其有限的大学语文课雪上加霜;其三,高职高专医学生主观因素决定的。医药类高职高专学生除了护理专业学生80%以上为文科生外,其余专业如中医学、针灸推拿、药学等学生大多是学理科的,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学生是理科生。高职高专院校原本录取的是高考末端的考生,更何况是理工科性质的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语文素质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的知识结构更是残缺不全。医学生吸收文学知识与掌握赏析技巧就显得非常吃力,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是区别于中学语文教学重在提升医学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但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与领悟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致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医学生大多志在成为一名的医生,学习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大学语文课不过是点缀而已调解一下专业学习带来的疲劳之苦罢了,甚至是一剂安眠药而已;其四,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未达到育人的目的。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课未与医学生的专业特色结合起来,对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结合起来;其五,大学语文任课教师,因该门课程的边缘化处境而影响其教学的积极性。总之,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出现了课时少,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而呈现出极度边缘化的状态。欲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改革教学方式,将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医学生职业素质紧密结合起来,采用专题教学法,较大限度地发挥大学语文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2医药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2.1结合医学素养确立医文兼容的专题
目前,以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实施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为数不多。以我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及其研究。我校自2013年以来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大学语文实施模块化教学,将教材内容与医学生素养结合起来,从敬畏生命、磨砺意志、仁爱、理想等七个方面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模块,即热爱生命、磨砺意志、爱之华章、放飞梦想、职业情怀等,将教材命名为《医学生文学素养教程》。这种医学生素养+选文的模块化教学,颇为类似于专题化教学,可谓是对沉默已久、按步就班的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我认为这仅仅是开始,尚需深入地探讨扎实推进。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把握医学生对应岗位所必备的职业素养与选文的性两个方面。因而,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在制定大学语文教学专题时一要考虑覆盖全部专业学生,设置与中医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技术等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相关职业素养相适应的所有模块,编入相应的选文,这样教师在与不同专业学生上课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专题首先要阐述专题内涵、目标、方法,然后恰当适量选择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在选择文学作品时不能够因教材编写者个人的喜好而集中在某一方面,比如说有些编者专业特长为古代文学或现代文学,选择文学作品时便侧重于古代文学或现代文学的作品,使得学生营养不。笔者曾围绕“你喜欢哪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你喜欢哪一阶段的文学作品(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做了一个调查,据统计在200名调查对象中,有70%学生喜欢小说,有80%学生喜欢现代文学。这是学生的心声,编写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及选文必须要适当考虑这些因素。专题既要体现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又要精选恰当地、紧贴学生实际与专题主题相符的选文。笔者认为可将医药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提炼为以下几个专题:一是医德;二是医术;三是医患沟通;四是医学科研;五是文化素养等五个专题。围绕五个专题,选择与各个专业相关的范文,比如医德医术专题,可选孙思邈名篇《大医精诚》,以供相应专业学生的学习。
2.2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得以实施的途径,科学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确定医德医术、医患沟通、医学科研、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等五个核心专题基础上,针对具体专题教学时,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两种教学手段交替使用,相得益彰。
2.2.1研讨法
研讨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专题搜集相关材料进行甄别、分析、提炼以及融合自己的思想重组知识结构,以分组讨论,个人发言、辩驳,小组代表发言等形式,可形成书面的小报告、论文等成果。专题研讨,必须紧密结合医学生专业特点与医学生职业素养。比如“医德医术”专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选文《大医精诚》时,引导学生搜集当代德艺双馨的名家名篇,或是简报,或是电视、电影片段,或是文章等题材来源不限,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辩驳、论证,得出“要做大医,不做庸医;要做大医,必要精诚”的结论,诱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医德,炼就扎实的医术。
2.2.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而鲜明的印象。教师围绕专题让学生搜集相应的案例,或者教师抛出案例。这些案例或是例文,或是教师口授,或是视频短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这些案列,启发学生思维。
2.2.3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设置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具体场景,加深学生的深切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专题要义,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以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围绕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亦即专题进行情景设置,由学生扮角色表演,将语文课与学生人文素质结合起来,提升人文精神。
作者:王莹雪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研究
摘 要: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作文训练、语文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些方法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提高其想象力的目的。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 想象力 中职学生
马克思说,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二册)。所谓想象,是人在自己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当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感知某种外在事物之后,这种事物的表象印在人们头脑中,以后会在遇到机会时重新浮现,并组成、创造为新的形象。借助想象,人们既可以创造出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又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或者是尚未出现过的事物。因此,可以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创造。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学科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根据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对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好处的。有时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拓展,通过新的语言文字更具体地进行描述,实现从文字到文字的加深。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动要贯穿其中。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既能引起学生对文章所描述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展开想象,化略为详。
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教材中许多写得较略的内容,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如在这些略写的部分,教师可以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补叙,这样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处于“愤”“悱”的活跃思维状态,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纪念刘和珍君》叙述烈士遇难的经过,有这样一段:“刘和珍中弹倒下,张静淑想扶她,中四弹,其一是手枪。杨德群又想去扶她,也被击,一个兵在他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我抛出这样的问题:“她们三人当时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为什么张静淑、杨德群敢于救助?”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危险的境地,因为他们勇敢、相互友爱。”这时,我让学生合上课本,想象当时的情形,三人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因为学生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再加上刚才对课文的理解,即使是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多多少少也能写出一部分内容来。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思想教育。
2.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
职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课文中含义深刻、较为含蓄的内容,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想象的方法,化难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涵,又能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如在讲授《邓稼先》一文时,作者说:“假如有24小时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采用我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者为什么建议要采用这首歌呢?教师不应简单地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回忆祖国百年的屈辱史,以及邓稼先二十八年来工作在茫茫戈壁的种种困苦、危险和他为国家作出的丰功伟绩。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体会到两弹元勋和祖国、民族的血肉联系,从而认识到并加深对邓稼先身上那种崇高的品格的理解。
3.展开想象,续写课文。
职高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生活经验,头脑中也已经储备了不少的事物表象,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延伸故事情节,补充作者未言之意,创造自然和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使学生由再造向创造转化,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捷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生动叙述了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情节,展示了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玛蒂尔德这个人,把握作品的主题,我要求学生根据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续写她通过十年艰辛,终于还清债务之后的生活。这样,学生就把课堂上老师分析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了创造,从而进一步了解了时代、社会和人物的关系,了解了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根源。
二、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充分发挥课文示范效应,由仿作到创作。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言的使用也是一种技能。要让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应该说模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当然,这种模仿不仅仅是对作家遣词造句的简单模仿,还应该包括作品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甚至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模仿。我们不但要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该作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阵地,让学生领悟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揣摩名家们独具匠心的构思技巧,把课文作为范文去借鉴,模仿其写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对白杨树的描写,引导学生挖掘意境,体悟形象、结构之美,使学生思想受到感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随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练习写作,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红烛赞》、《菊花赞》、《树根的联想》等。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正反论证的结构模式,学习写作议论文。模仿名家学习写作,既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从何下笔的难题,又能使文章写得深刻、有所创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借助课堂作文感悟技巧。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得出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作文辅导课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苏教版职高教材及时册的及时篇作文《校园风景线》,学生既可以从头至尾都描写校园美景,又可从校园风景入手,侧重写校园中勤奋读书的莘莘学子,结尾点题“正是他们才是真正的校园风景。”还可以写校园里的园丁,从春到秋,他们勤劳的身影成为校园风景线。所谓文无定法,每一篇文章,都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构思、去选材,这样才能写出有独创性的作文。
三、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组织表演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应该充分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教材中的不少故事,都可以改写成课本剧。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就能把再造性想象升华为创造性想象。例如,我让学生把鲁迅先生的《药》改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学生就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头脑中要有华老栓、华小栓、康大叔等人物形象的心理、性格、行为的表象,甚至人物的服饰、环境的布置等都要了解。进行舞台表演时,借助想象,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融入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再造想象升华成创造想象。教材中大量剧本更是可以由学生直接搬上舞台。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学生对作品中人物潜台词的理解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让学生体会情境,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然后进行表演。此时,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头脑中形成了剧中人物当时的表象。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达到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2.利用探究性活动,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要根据校园、社会、职业生活的内容,创设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其实,语文活动的开展,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与先贤对话》,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景仰和信赖的先贤,用对话的形式写下和先贤们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先贤及其成就和他所处的时代,并形成自己的表象。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远古的年代,一方面了解了先贤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通过想象,语言文字升华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走近鲁迅》,要求学生阅读、搜集鲁迅的有关资料,通过小组研究,形成读书报告,并进行多媒体展示。因为是分组展示成果,学生们探究的积极性都很高,全班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各组的研究成果都令人耳目一新。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也有了显著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堂上,只有重视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我们才能把学生引出教材,引向生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整理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论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中大学语文教学与改革
摘要:在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中,大学语文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集中论述了大学语文课在高职高专学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实用性、承传性、能动性特点,旨在为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与改革提供必要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大学语文;课程特点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开设有年且讨论从未间断的重要课程。解放前各大学已普遍开设。解放初,各大学仍设此课,名曰“大一国文”,百姓中则习惯称为“国文”。郭绍虞、吕淑湘、游国恩等前辈,都曾受聘主讲这门课程。遗憾的是, 1952年我国大学院系调整,由于全盘搬用前苏联的办法,大学语文课几乎在所有大学停开,一停就是二十多年,诚如徐中玉先生指出的:“在这段时期里,在所有的高等学校里,正常的民族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专业技能教育纷纷挤掉了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发展到极端时,甚至连普通的知识教育都几乎没有了地位。种种剧烈的变乱违背教育规律,造成了严重后果,在人才培养上走了不少弯路。”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倡议,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大学疾呼、争取,大学语文课才逐步在许多高校重新开设,且一般视为一门必修公共课。在“复课”的20多年实践中,象匡亚明、朱九思、钱伟长、茅以升、苏步青、张志公、杨叔子、徐中玉等著名学者教授一边竭诚倡导,一边脚踏实地的进行实践、总结。先后多次撰专文充分肯定大学语文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宏观上看:“大学语文课,在全国许多高等学校的文、理、工、农等各科开设十年以来,为弘扬我国文化,吸收国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因素,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培养合格的四化建设人才作出了一些贡献。”从微观上看,大学语文课“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了读写能力,为文理渗透、建立边缘学科,培养新型通才作出了贡献。”大学语文“可以有力地配合和辅助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课,加强对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忠诚品格、思想境界的培育,亦即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新的一代的品质教育。”也是基于这一认识,我国自1981年试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以来就将大学语文设置为公共必考课目之一。
但是,从近几年大学语文课教学、研究与发展情况来看,尤其是在许多高职高专学校,由于大学语文课教学、研究、改革工作滞后,没有真正实现大学语文课设置的目的与目标,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品位不高。因此,对这类高校大学语文课中的问题“旧话重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了。就笔者个人成长过程及教学实践体会来看,高职高专语文课至少具有以下特点:及时、基础性。大学语文具有一般语文课的工具性,能直接为各学科服务。大学语文课中的语言文字、文章章法、写作基础知识、阅读与欣赏、审美创造与审美评价等训练,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才有可能学习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在自己专业中面对新成果、新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华东交通大学郭嗣会先生早在十多年前就指出:“语言是开发智力的工具,语文水平越高,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就越强。”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高专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深度、广度要求上,略低一些,但在学习质量、速度及实践能力训练要求上却更高,表现在学习难度上则更大。怎样帮助学生克难奋进?只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非丰富、扎实的大学语文课莫属。
这不仅体现在大学语文课对学生有强化听、说、读、讲、论文写作、文秘写作等能力训练的功能上,更体现在对学生进行以人文素质为核心的应用能力培养上。从运动学角度看,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是个很不稳定的动态结构。即由储备性素质、应用性素质两大部分构成。其增减趋向,尤其是应用性素质的正面增长,往往最直观地标示着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社会大众对人才应用性素质的认可与检测,主要看重其岗位适应性、职责角色性、人际协调性、情况应变性。这是由高科技时代生产生活的快节奏,用人单位选用人才顶班上岗的“快进入”要求决定的。以往那种大学毕业生到单位后经过一年或更长时间“见习”后再到岗的过渡没有了。这就要求高校施教必须由让学生获取、积累知识,形成足够的储备性素质为主,转到让学生学会走入社会,学会做人,具备较强的应用性素质上。应用性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它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构成。大学语文课在二者之中起着主导作用。于前者,大学语文课通过有选择的自成体系的古今中外文、史、哲、艺典范作品的讲析与鉴赏,特别是通过蕴含丰富的的文学形象的潜移默化、文情并茂的美的熏陶,使学生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正确认识当今世界,了解现代社会,真正懂得人心之学。一方面使自己学有某种专长,另一方面做一个具有多方面才智的通才:能够善于理解人,团结人,和谐处理与周围各种人的关系,树立起良好的群体意识;在学会自理的同时,培养必要的管理、应变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深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事物相吸与相斥的对立统一,崇尚科学,追求文明进步。于后者,大学语文通过古今中外传统文化、当今近期文化成果的传播及对艺术的基本修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自觉地将对人的尊严与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与品格、人际关系和谐与协调、人类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等问题的思考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以确立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善创业与创新思维,增强非智力因素,即在广阔的视野内,树立远大目标,确定正确的人生追求与价值。
第二,承传性。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首先应是文化人。作为文化人,他在社会生活中,有三点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继承传统文化;二是创造文化;三是传播文化。而作为文化人,他们就业的岗位,将在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及时线。其文化素质品位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认可与否。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肩负着继承、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大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一部分历代名家名篇,这些历经千外锤百炼的典范之作,涉及到许多传统学科的内容,涵盖着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将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内容,是举世公认的正确选择。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国际大家庭里,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要想使自己永远沿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不断富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解决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据1987年6月17日《科技日报》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认为:“工程师不能把自己囿于狭窄的技术领域,他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必须了解文化传统,懂得人的价值。”因而规定学生必须选修文科课程。不少驰名国际的理工科大学之所以先后设立了文科学院,其目的就在于为学生学好本国语文,继承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条件。鉴于我国高职高专学校主客观条件,扎实开设好大学语文课,应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化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培养的精神食粮,启发他们正确认识祖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牢固树立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同时,通过对众多中华民族精英思想品德的感受、领悟,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第三,能动性。大学语文课的能动性特点,既表现在潜在的启发智力的功能上,又表现在对人的知识渗透、素质结构的无形拓展上。大学语文的文学作品,不但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许多学科的知识,还可以从作家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形象与抽象交叉的思维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其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这样概括: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发展的方针,为企、事业单位生产、劳动、服务及时线的生产与管理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经过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予以界定后,得到广泛认同。进入新世纪以后,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服务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整个市场竞争逐步由产品竞争转移到人才素质竞争,为之服务的高等教育被置于大众化的背景下。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高职高专学院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来发挥自身特殊功能。换句话说,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功能,必须由所培养的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亦即“复合型”显示出来。而这种“复合型”构成过程,既包含着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更体现在文化素质培养上。大量事实说明:“复合型”品位的高低,决定于文化素质培养质量的优劣。而大学语文课正处于文化素质教育的“瓶颈”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中,往往透视着一所大学办学的规格。这已是被清华、浙大、华中科技大等校的经验所证明了的不争事实。相比于这些名校,许多高校的差距在于对大学语文课的理性认识未到位。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曾这样断言:“诗歌使人巧慧。”时至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在这里喋喋不休地讨论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似乎有点遗忘先哲的明智。“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正朝着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的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先进技术日益呈现出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相渗透的综合发展趋势,而且大量事实也证明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汇处,即通常所说的边缘学科,最能出成果、出人才。处于我国高等教育前沿的高职高专教育,因其全新的自成体系的独特的人才培养规格,这种“互相渗透”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乃至可作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视之。由于大学语文具有最强的横向联系各学科的能力,因此,它在“互相渗透”的同时,还起着“催化剂”、“粘合剂”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复合型”正是各种“渗透”与“粘合”的结晶。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的审视与思考
摘要:从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出发,探讨了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定位、课程设置、学科教材、师资队伍等影响因素,提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以探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 大学语文 教学 审视
1.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审视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不难理解,《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学习理、工、农、医、文、管等各学科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正日渐走向“边缘化”。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大学语文的定位模糊,二是大学语文地位不高;三是大学语文现行教材五花八门,四是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
1.1 学科定位模糊
一是对大学语文是强调工具性、重在提高学生读写水平,还是讲究人文性、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上比较模糊。二是教学中存在偏执现象:或把主要精力放到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偏重于教材范文的解读,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或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偏离学生的文化基础,单纯在作品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三是高校办学理念越发功利性,课程设置趋向实用化,热衷于好处看得见、用得上的课程。
1.2 学科地位不高
在高职高专学校,大学语文虽然被设定为基础性公共课,但处境尴尬:学校不重视,课时缩减,甚至某些专业视其为多余的课程而取缔;学生不重视,忙于专业课学习、英语过级和计算机考试,对学学语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眼下的就业大环境无形中也助长了人们忽略大学语文的思想。如,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对应聘者英语和计算机等级提出硬性、具体的要求,而对语文能力提出具体要求的单位偏少。这使得有些人认为,与其费心继续学语文,不如多学点英语和计算机,好为将来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有些学校适应潮流,也会有意无意放松这方面的教育要求。
1.3 课程教材参差不齐
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五花八门,不适应理、工、农、医等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一味强调对古典文学乃至古典文献的学习,忽视其工具性,造成课本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加之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心态很浮躁,人的功利性很强,盛行快餐文化,当代经典作品少而又少,纯消遣作品越来越多。人们在这样的心态下,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阅读经典,尤其是古代经典作品。
1.4 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确实有所忽视,缩减课时,许多语文骨干教师相应地转向了公关、交际类等的实用课程,或从事行政工作。要保障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得以实现,必须培养一支具备人文素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从大学语文学科教师自身要求来说,必须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2. 加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学科建设的思考
面对当前大学语文的处境,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当前大学语文的现实,积极探索大学语文的出路。针对上文中讨论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明确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定位,提高其学科地位
从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目的阐述,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以人文性为核心,同时发挥工具性。大学语文应该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系统的中国语言文学知识;在素质培养上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语言修养、文学修养、文化素养、人格品质、思维创新等方面的多种教育功能。同时我们应努力提高大学语文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地位。要与现实需要相结合,突显学科的工具性在知识经济的年代,虽然我们反对实用主义至上的功利性思想,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大学语文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必须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这门课的“工具性”作用突显出来。这既是对中学语文课程的一种提升,同时也考虑到了大学生将来发展的实际的需要。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些请示、报告、会议记录、通知、假条、合同、总结、评论、读后感等一些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生活中经常应用得到的实用文体写作的知识。
2.2选择合适的大学语文教材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数目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鉴于此,高职高专学校要立足实际,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选择实用性强、应用价值高的教材。力争使所用教材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实际和贴近专业实际。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
一方面,要通过校内外结合、在职学习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地位,将其与专业教师同等对待,建立合理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强调学在平时,练在平时,考在平时,利用多角度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同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灵活形象的教学方法,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1世纪的今天,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才能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语文有工具性的一面,但又决不限于工具性,它更多的涉及人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作为一位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从传承民族文化传承、提升国民素质的角度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是人文教育的主流,它对于学生汲取知识养分、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实践水平、开掘内在潜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柔性作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这说明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体人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其次说明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所以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为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大学语文课,应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为基本原则。笔者在借鉴其它兄弟院校的成果的同时,经过多年的摸索,也获得了自己在高校语文素质教育模式探索上的一些成功经验。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意义
近年来,大学语文教材中选文一般包括三个特点:一是文学价值高,一般是文学经典;二是内容涵盖政治、哲学、历史、教育、经济、科学等范畴,表达的是思想界的最强音;三是包括各种文体。从中可以看出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主流思路:以人文性为主要目的进行设计,要为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提供食粮。教材内容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训练的范例,更是学生与之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生命对话的精神和思想。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精选出的一系列与理想确立、人格修养、性情陶冶有关篇目,作为品德教育的素材,引领大学生走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最出色的哲学、史学、文学巨匠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这些先哲们身上体现的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关注,对高尚人格、高尚情操的追求,都会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孔孟语录》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不为富贵贫贱所动的思想;《我与地坛》表达出对生命、对健康的渴望;《前赤壁赋》让我们感觉到超脱旷达的苏轼所富有的独特魅力,他处逆境时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泰然达观的心态。此外,辛弃疾那些慷慨纵横的词章,让我们看到这个以气节为重的爱国词人的铮铮傲骨和忧国情怀;而爱国诗人陆游真情流露的诗篇,又让我们感受到他魂牵梦萦的是中原收复,国家安宁……这些作家作品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必需精神养料,是当今大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道德熏陶的重要精神食粮。
二、激活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内驱力
内在驱动力是指以求知为目的的学习欲望,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注意到,在高考体制下,一般学生容易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大学生读书也比以前少了。因此,可以把目标定在重新引起大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上。只要有了一些兴趣,就能激发潜能,主动学习。要让大学生对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的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自己有兴趣找书来看,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想像力,养成?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甚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生受用。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以“就业”为中心,课程的重要性也往往体现在对“就业”的直接作用方面,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人人心中有杆秤”,孰轻孰重,往往学生比教师更善于权衡。因此,激活学生学习唤人文知识的内驱力并不是一件易事。
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等四位一体的开放式教学研究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适时的话题如:“人对生命和生活意义的追求”、“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还可以大胆进行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将社会焦点问题、热门话题引入课堂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引导学生贴近社会。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大学语文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比其它学科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里谈到:“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思维、探索、启悟和实践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追求一种健全的、审美化的生存,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上,可以更加灵活,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把语文和音乐、美术结合起来;必要时还可以观看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他们“走进来”,用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唤醒他们的内在需求。
三、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各方面进行辐射
由于素质教育的整体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整体着眼,进行综合、整体的改革。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应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与发展能力、形成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不是片面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语文学习。
1.创新课堂教学。当前语文教学之弊端仍是教师讲课多,能力智力训练差。教学方式大多是以老师串讲为主,与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被讥笑为“高四语文”。大学语文的课时有限,一般只有一学期,最多一学年,每周就两个课时左右。尽量选适合大学低年级学生“悦读”,又能启迪心智的“美文”。比如,理科版的科技文多选一点,艺术专业版特别选收了一些画论、书论等等。其次,教学中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调整组合各个单元的课文。如考虑到先易后难,授课时也可以先讲现代部分,后讲古代部分。也可以古今杂糅,重新架构。,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得建立以练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每节课上可设有“编者点击”、“问题与思考”和“阅读链接”等教学环节。“编者点击”是将编者对选文独特的理解和不俗的思想融于其中,与选文相映生辉。“问题与思考”则根据本章选文内容给出相应的思考题,深化学生对该章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习题以开放性的思维为导向,起码有一道题偏重语文素养。“阅读链接”是教师根据自身多年的阅读经验,根据本章主题开列的进一步阅读的书目,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大学语文不是专业课,而属公共课,除去学分,你凭什么吸引同学愿听“大学语文”?出路只能是:大幅度地提升教材的人文含量,使之能正面应对大学生精神成人时所难免的“成长的烦恼”,从而让同学去体悟宇宙、人生、历史与世界。
2.实施“辐射、沟通式”语文教学法。所谓“辐射”,即从学生素质的整体着眼,拓宽语文领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语文教学辐射到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中去,辐射到其它各科中去,如开展文学社团、建立读书会、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等;把语文教学辐射到图书馆、电影院、街头,让学生从书、刊、报、影视、宣传栏及周围的生活现实中学习语文;把语文教学辐射到学生家庭、社会中去,让学生观察、感受生活,去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课内外、学习与做人有机结合。所谓“沟通”,即以语文教学为中心,使课内外相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谋发展;使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沟通,互相联系,协调发展;使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沟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提高其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科教学,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作为主要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虽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人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却会产生深远变化,在渐渐地过程中发展。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以人为本,重视完善的人格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从而学会发展,为其适应社会发展,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浅谈空白艺术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现在的职高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掌握好“教”与“学”的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效的运用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以便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空白艺术 职高语文 教学效率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职高语文教学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实现减负增效,能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往的职高语文教学都是满堂灌,教师很枯燥很详尽的把知识点告诉学生,一般都要靠学生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内容。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已经摆在职高语文教学的面前。以往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已经适得其反,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时候,空白艺术教学就应运而生了。在职高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空白的教学艺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
一、缩减讲授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全包圆,把课堂设计得很丰满,每一分每一秒可以说都有任务,他们把大量的教学内容打包式的讲授给学生,包括教材中的内容、辅助材料中的及其他途径补充来的资料。殊不知,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对这些内容的吸收和消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满堂灌的授课带来的不是高效而是低效,学生对语文课感到索然无味,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更感悟不到学以致用的魅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理念中,着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强调淡化教师占有课堂的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职高语文教师就可以有效的运用空白的艺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和体验,如,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闻到了……;我仿佛感受到了……。”这样系列化的设问,比一味地图解分析课文的内容更形象得多,真切得多,一方面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潜心会文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调动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情感参与的热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一种悟情练语的作用。空白艺术的应用是减少了老师讲授的内容,扩大了学生探究的内容,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有效构思问题,设计空白的度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 在职高语文课堂,应用空白艺术,一定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教育的各方面因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就表现为有效的设计留空白的“度”。对于职高语文的课堂留白来说,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面对新问题的时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课堂上的留白,不惧怕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话老师就应该掌握好课堂留白的难度和密度。如果语文留白的题目难度系数较大,就会让学生产生惧怕感,阻碍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样反而起不到预设的作用。反之,过于简单的话,学生就觉得问题没有难度可言,都是小儿科,即使解决问题也没有什么满足感可言,渐渐的他们就会泛泛回答,出现应付差事的怪现状,提不起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作为职高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效的结合教学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整合知识与问题提问的形式与内容,做到难易程度适中,这样收到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加。同时,如果教师留白的问题过多,学生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以应付教师的问题,精神过度紧张,极易出现学习疲劳,不利于学习;反之提问过少,学生没有学习方式的变动,不利于学习情绪的调动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不利于学习。鉴于此,教师在课堂留白中一定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密度。
三、提高教学技术,运用语言要“留白”
对于职高的语文教学来说,更多的时候都需要学生深入到学习的课文中去,让他们体验和
悟文字背后作者的寓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提高教学技术,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语言作为师生交流和情感表达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得当就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职高语文教师不要把讲授的内容和盘托出,有时候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要讲究语言含蓄,通过设置悬念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教学停顿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便于进一步使“教”和“学”顺利进行。对于语言的空白,只有所留之“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生出“实”来,才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很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应运而生,使得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和新鲜感。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记住,任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必须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的,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空白艺术正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性和积极性,实现职高语文有效教学而产生的,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教育部关于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倡议,推动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其特殊性,确立大学语文教学做为重要的人文教育课程的地住,深入探讨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考棱教学效果,以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提高语文能力的需求。
教育部在2006年底召开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围绕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现状、课程定位、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同时鉴于大学语文课程对于提高人才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虽然教育部并未就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做硬性规定,但这一倡议,无疑带来了大学语文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春天。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已开始逐步受到师生的重视,并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更新观念。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院校重要的人文教育课程
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许多理工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说从行动上开始重视语文教学,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从思想上、从根本上认识到大学语文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它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地位。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也都非常重视专业学科的学习,希望以此立足于社会。但这也导致人们一味地跟着市场走,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我们还要想到市场是变化的,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是受用终身的,这个则是我们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对于语文的理解不能把它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学科”。要认识到语文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这一点,从学生到教师,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认识到,不太重视,将它等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不对的。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别的东西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语文是一种灵魂依靠,是一种精神依托,是使大学生成长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关键素质。
高职院校的生源往往是高考大军的末班乘客——他们的语文素质相对要差一些,词不达意、语不成句、语文知识欠缺、不能简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现象屡见不鲜,所以他们的实际语文水平状况迫切要求开设语文课。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干科学化、合理化,那种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普遍欢迎,为了适应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必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在这方面大学语文课程有着其它专业技能课程无法匹及的优势,也就有着其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它是高职高专院校重要的人文教育课程。
2 深入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语文在教会人识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80后韩寒的这句话固然有些偏颇,但也同时道出了应试教育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尴尬。“要防止将大学语文变成高四语文!”大学语文不能是高中语文的机械复制,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语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想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必须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特点,考虑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的需要,把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列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与思维训练、演讲口才、写作训练等相结合,满足学生对于提高自身多方面能力的需求。
大学语文课应该是以导读为主,教师应该是个导游员。如果把课文看成一个园林,一个旅游点,教师应是一个导游员,因为教师已经事先进去看过了,已经熟悉一些情况了,然后领着学生去,一路介绍,但是不要找定性的东西,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文学没有的标准答案和终极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学习应是开放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觉自悟,只要他们能够做到言之有理,并能用通畅的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活生生的人性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不但学生得到解放,教师自己也解放了,只有学生和老师都解放了,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美国交际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成功15%取决专业知识,而85%则取决于人际的语言沟通能力。”故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母语沟通能力,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和可持续的个人发展能力。因而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搭建探索学习的平台,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考察、写作、进行专题讨论,主题辩论会,演讲比赛等等,激发学生兴趣,灵活地推动语文教学的延展性和实用性,让他们努力调动自我的独立探索精神和批判创新精神,提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变传统的知识灌输为现代的认知互动,这是新型教学的需要,也是大学语文未来发展的需要。
3 改变方式,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考核办法的多样式
一张试卷考之大吉的考核办法显然无法适应高等职业学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考核制度要尽量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应建立一种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其既能尽量体现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只以试卷为准,要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挂钩,结合学生自身的水平综合考虑。
一是进行综合评定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表现,比如平时作业有成绩、课堂讨论发言有记录、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有加分。年终任课教师要从各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的信心,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一是要着重提高“说”的考核比例。以往的考核,多是以笔试为主,平时的作文训练,考试时的卷面成绩,口试的方式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为此要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报告会、朗读赛、演讲赛、辩论赛、研讨会、分角色口语表演等等都进行打分,调动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职场竞争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具体的改革方式和方法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探索出一条更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的道路。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的审视与思考
摘要:从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探讨了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定位、课程设置、学科教材、师资队伍等因素,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以探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 大学语文 教学 审视
1.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审视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目的在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不难理解,《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学习理、工、农、医、文、管等各学科均有着的作用然而看到的现实,高等院校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正日渐走向“边缘化”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主要问题,大学语文的定位模糊,大学语文地位不高;大学语文现行教材五花八门,四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
1.1 学科定位模糊
对大学语文强调工具性、重在学生读写,讲究人文性、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上模糊教学中偏执:或把主要精力放到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偏重于教材范文的解读,人文素质的培养;或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偏离学生的文化基础,单纯在作品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高校办学理念越发功利性,课程设置趋向实用化,热衷于好处看得见、用得上的课程
1.2 学科地位不高
在高职高专学校,大学语文被设定为基础性公共课,但处境尴尬:学校不,课时缩减,甚至某些专业视其为多余的课程而取缔;学生不,忙于专业课学习、英语过级和计算机考试,对学学语文投入的和精力严重眼下的就业大环境无形中也助长了人们忽略大学语文的思想如,用人都会对应聘者英语和计算机等级硬性、的要求,而对语文能力要求的偏少这使得有些人,与其费心学语文,不如多学点英语和计算机,好为将来更多的工作机会有些学校潮流,也会有意无意放松这的教育要求
1.3 课程教材参差不齐
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五花八门,不理、工、农、医等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一味强调对古典文学乃至古典文献的学习,其工具性,课本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加之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心态很浮躁,人的功利性很强,盛行快餐文化,当代经典作品少而又少,纯消遣作品越来越多人们在的心态下,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阅读经典,古代经典作品
1.4 需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确实,缩减课时,许多语文骨干教师地转向了公关、交际类等的实用课程,或从事行政工作要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得以,培养一支具备人文素养、德才兼备的高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从大学语文学科教师自身要求来说,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学质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2.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学科建设的思考
面对当前大学语文的处境,大学语文教师正视当前大学语文的现实,大学语文的出路上文中的问题,笔者几点建议
2.1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定位,其学科地位
从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目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以人文性为核心,工具性大学语文应该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学生更系统的语言文学知识;在素质培养上应更强的综合性,语文教育对学生语言修养、文学修养、文化素养、人格品质、思维创新等的多种教育功能应努力大学语文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地位要与现实需要相,突显学科的工具性在知识经济的年代,反对实用主义至上的功利性思想,但也回避大学语文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尽学生的写作,让这门课的“工具性”作用突显这既对中学语文课程的提升,也考虑到了大学生将来发展的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请示、报告、会议记录、通知、假条、合同、总结、评论、读后感等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经常应用的实用文体写作的知识
2.2选择合适的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教材数目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鉴于此,高职高专学校要,自身办学和专业特点,选择实用性强、应用价值高的教材力争使所用教材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和贴近专业
2.3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
一,要校内外、在职学习与外出培训相等,教师的;努力大 学语文教师的地位,将其与专业教师同等对待,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另一要创新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学生的鉴赏能力大学语文课程要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强调学在平时,练在平时,考在平时,多角度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灵活形象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1世纪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才能新的历史使命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立足职高学生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
【摘 要】职高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要想更好地搞好职高语文教学工作,就必须充分理解职高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才能探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更适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职高语文 学生特点 教学方法
职业高中比较注重专业技术的教学,重点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基础课程和专业的课程都要学习,但是基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辅助性教学。职业高中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因此,导致语文这一课目在教师和学生心目更加不受重视,常年积累下来的重技术教学、轻文化课学习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甚至体现在职高各个专业的教学中。当下,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师不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现状上来说,语文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要求职高语文教师尽量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将语文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那么,职业高中学生都具有哪些的特点呢?
及时,学生的基础较差。职业高中的学生一般都是因为没有考进高中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所以职业高中的学生语文基础普遍偏薄弱,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都没有掌握牢固。
第二,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一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形成自己固有的、习惯的学习方法,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不管是地域差异还是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差异都是非常大的,学生彼此之间的生活、学习习惯,掌握知识的水平都不同。在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实施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困难也会增大,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喜欢实践性强、比较有趣的专业课,对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高。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很多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职高的语文教学重视度都不高,所以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的教学手段比比皆是。而考虑到职业高中的特点,技术性的课程更加注重实践,上课动手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高。两者相比较,职高的语文教学方式就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四,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职高的学生首先在学习上是处于下游的,在学习上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学生甚至被老师忽略,在学习上,对这些所谓的后进生教师的态度很多是忽略的。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不认为自己可以学好,看到老师也是逃避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自我放弃,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对语文课堂表现出厌烦的态度,这样学习效率一定不高。
在分析了职业高中学生的相关特点之后,我们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好地研究语文教学方法,使得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及时,侧重语文的工具性,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新课标要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个要求对于一般高中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达到,而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这并不是说职业高中的学生就不需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了,而是说要把重心往语文的工具性 上偏移,先把学生的基础打牢,再去发扬语文的人文性功能。因此,教师要先把字词句这些基础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的头脑中有足够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深意。
第二,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学生的基础,摸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个基础的测试,了解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样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的基础是什么水平,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语文薄弱点在哪里,并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对旧知识进行回顾,不管是词汇还是语法都要要让学生打好基础,还有在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的时候,可以在课后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第三,丰富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职业高中的专业课所占比重比较大,课堂的实践性也比较强,学生在主动参与当中会更加集中精力。但是对于基础文化课来说,如果课堂氛围死板、教学方式老套,那学生就更没有兴趣、没有激情去学习,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形式方面要多多创新。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职高语文教学的看法,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语文教学,告诉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人的方方面面,影响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对于未来的发展、身心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不能固守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让学生谈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生活处处是语文,多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生活。,还要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比如学习数控的学生就可以多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的科学技术,多写一些这方面的作文;学习烹饪专业的人,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就餐礼仪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第四,多鼓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要多观察学生,找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励志故事,既可以鼓励学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多传达一些正能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能量是不能忽视的,在语文课堂上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先从言语上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肯定和表扬,这样慢慢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升。
职业高中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每一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了解受教育者的特点。虽然语文这一科目在高中教学阶段会被很多学生忽视,特别是在职业高中教学就更加不被师生重视,但是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语文素养高对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学生的口语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这些在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都是很有实效作用的。
总之,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应该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职业高中的学生虽然侧重专业技能的提高,但是发展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型人才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语文是所有学生必须重视的学习科目之一。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探微
受应试教育影响,职高生的语文学习往往只是为了考试甚至应付毕业。在学习中,容易把注意力停留在对所学的显性知识的简单获得上,而忽视语文知识所蕴含的思想,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认知能力训练。当前,新课标倡导把学语文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种转变的实现与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紧密相关。下面就如何培养职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提出了见解。
一、认知能力培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职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还是对职高语文教学的转轨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职高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和调节的认知过程。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虽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知识水平方面与许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相比并无优势,但在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上却不可同日而语,他们能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加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更自觉地使用有效的知识工具和策略方法。
2.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地调控语文学习活动,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认知能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不仅重视所学的内容,而且随时清晰地关注着自己的学习过程。由于认知是把学习主体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因此,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就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使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都能顺利达到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模式
要想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必须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旧模式中脱离出来,对教学中生师关系进行重新理顺。
1.确立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被引入到课堂教学领域,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变化。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努力使学习环境适立自己的需求,从而使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此,教学中必须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的思想,还给学生三大权利即阅读的权利,思考的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
2.实现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地位的转变,要求教师的角色必然随之发生转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符合认知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新的语文教育观。教师不再是的,真理的化身,而是与学生平等互动的合作者、交流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心理过程,而不是其外在表现,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建立和发展语文认知结构的过程
三、加强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认知能力的创新策略
在树立了正确观念,建立了正确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加强对职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实施创新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循环模式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1.明确目标,让学生了解语文认知知识
设立目标并反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态是自主语文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所学语文知识的类型和特点,同时,让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用目标去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通过目标强化和目标激励引导学生解剖自己,认清自己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及其与目标的差距,以便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语文学习目标与责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也有利于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职高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传授认知知识,并强化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对目标的认识和自身的认识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提问、呈现考查性的试题等方式,使学生认识明确自己是否达到认知要求;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丰富元认知体验。合作学习,既能拓宽知识的深广度,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反馈自己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相互取长补短,也能够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促使同学们情感交流。还可以在课后练习和考试中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课后练习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一个重要手段,题目的变换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多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之,只要我们采取适当、可行的语文教学策略,必将对开发和培养学生语文认知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职高语文教学中这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途径的实施,学生将逐步完成从“要我学语文”,到“我要学语文”,从“教师教我学语文”到“我自己学语文”的过渡,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新时期职高语文教学创新刍议
摘 要: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语文;兴趣爱好;教学创新
一、教学灵活,引导学生创新
在进行创新教学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思想,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才会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学习《五人墓碑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利用天平进行教学。当教师拿着天平走入教室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非常好奇,这个天平是做什么的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时候教师在天平上个放一张空白的纸张,这时天平一定会保持平衡,教师可以设问如将其中一面的白纸上写上周武昌等这五个人的名字,在另一面写上众多贪生怕死者的名字,天平还会一直维持平衡的状态吗?引发学生的讨论,通过这样新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根据语文教材口干舌燥地讲课,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趋势,因此,在新时期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语文教学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语文这个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开展读书小活动,可以组织一个类似于“我们应该怎么提升自己的公民意识”主题的活动,然后告诉学生一些比较基本的书目,让学生根据书目进行阅读,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并在读完之后写一篇读后感。通过这样的语文阅读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品位,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完善自己,学会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因此,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课堂上,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动画表达语文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填充学生的内心,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并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黄乃佳.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优化机制的探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06).
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89-01
由于近几年职高的学生来源大多属于基础差,底子薄的群体,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较差。因此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职高语文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认识自我与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能力。这就要求职专的语文教师对常规教学中的模式进行改革及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职高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社会,使其在三年的职高生活中被我们塑造成一个职校健康和谐的自然人和社会人,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潜移默化教育启迪其思维。通过情感教育培养、熏陶这些综合性的能力。而后经过学生的实践去体验、去体味。如果离开了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的情感和熏陶也就不会有悟性和创造力。也就不会有对真善美的信仰和对崇高人格的追求,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德育、智育。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准职业者。因此职高的语文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上。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达到语文课堂教学三个境界,即走出教师讲学生听的境界,走进师生互相交流的境界,达到学生自教自学的境界。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启发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品质是创新能力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就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废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人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只动用了大脑的5%,还有95%成为潜在资源有待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较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在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解决问题时,提不同意见,找不同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建议各位中职语文老师,也可以用系统思维对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用四点来认真把握,及时是整体性,二是层次性,三是动态性,四是可控性。因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引导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创新灵感是创新能力的源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是反传统的,而传统总是强大的,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必须克服习惯势力,摆脱怠惰心理。既要教给学生一个思维定势,又必须超越这种定势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风险与机遇同在;必须培养学生决断的魄力,敢于弃旧图新,必须锻炼学生的忍耐力,在阻力的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三、注重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创新素质中的较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思维引导,促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创新思维敢于并善于不断否定旧知识,向已知知识挑战、探索和发现新知识。以全新的方式解决前人所未解决的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至少包括创异思维、逆向思维、箍捅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超越思维等几种思维方式。学生一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就能触类旁通达到自教自学的目标。
四、丰富课堂提问,展现提问的新天地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际看,课堂提问在多数情况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根子仍在课堂提问本身的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其一,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深度,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作者是谁”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厌倦,思维也得不到训练。其二,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其三,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启而不发。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的认识,必然回答不上。其四,提问缺乏广度,提问的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其五,提问没有时效性,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训练思维能力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返回起点审视:课堂提问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提问?课堂提问应该能够激起学生的疑惑和好奇,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问。尤其是对职业高中的学生,更要从他们基础普遍较差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提问。
在对每篇课文的讲授之前,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在课文的导入上作文章,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职高语文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豪放词中杰出的代表。苏轼的这首词,抒发了自己的抱负。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文中的重点语句,进一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其意境,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建议广大职高语文教师提高个人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学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教材、学生和教师。教材的重点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是实施目标的前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个性也是确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相同教材,同样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来教,其教学效果不一样,这是教师的条件使然。所以语文教学的效果主要来自于教师这个重要的因素。为此要求职高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丰富的知识内涵、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亲和力。
任何人都有追求进步的愿望,职高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更会对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的教师产生崇拜心理,这是一个拉近师生距离的绝好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强化个人素质,用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同时,由于职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以往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心理、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的个体差异性比校大,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需老师去了解学生,学会做学生的朋友。职中生需要的是表扬和鼓励,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表扬,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笔者除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找学生谈心外,还通过学生的作文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学生的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和学生们成了朋友,他们仿佛是在向我娓娓倾诉心里的话,每篇作文上我都会批上评语,或是开导或是对于他们遇到的困惑予以帮助或是予以写作上的指导,逐渐我的学生都喜欢上我,愿意上我的课,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