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信息化建设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小平同志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和推进大同的信息化建设,要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推动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各级政府行政效率和全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搞好信息化,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管理是保障,应用是核心。我们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继续切实解决好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坚持高起点规划,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我市是过去全国较大的煤炭城市,其上游型产业、资源型产品,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落后,面对新兴的信息产业,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推进应用。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互连互通的传输网络,构筑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具有自己信息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所有这些规划都是及时位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滞后,信息落后的问题。二、坚持高标准建设,解决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政府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决策,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障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的应用平台,重组资产、整合资源、优化资质,避免重复建设、投入割据和人才流失;在数据库建设上,要利于检索、利于追加、利于更新、利于创新:在软件开发上,以应用开路,要应用得体,应用方便,应用到位,尤其在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项目和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上,要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在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企业信息化和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三、坚持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进行政府上网的应用性培训,在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和广大职工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府”的要求;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四、坚持高水平管理,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市政府还应成立一个层次高、有、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终端、网络、数据库既能产生出源、流、库各自的规模效益,又能发挥出对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要坚持法制的原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推进;要坚持市场的原则,全社会投入,企业化运作,根据需求,利益驱动;坚持行政的原则,要面向发展,政府推动;坚持效能的原则,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五、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电子政务,数字城市,必然引起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关键是政府上网,加强应用。首先,推进各县区、各领域政务部门业务网上办公,不断完善政务网功能,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部门工作的性和办事透明度,最终推动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其次,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运用数字技术,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各类应用系统,在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三,推动社会各项事业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形成一批基础性、公益性的大型数据库,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加快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提高全市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总之,我们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培训、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应用,解决规划滞后、重复建设、人才缺乏、管理不够、应用不足的问题,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信息化建设论文:基层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1基层物业管理现状

物业管理作为社会生产大分工下出现的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新型服务行业,凭借着专业、细致的服务,保障了管辖区域物业稳定运行,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多数基层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着“谁开发,谁管理”的现状,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公司是隶属关系。新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缺少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多以销售楼盘为主,对于业主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意识和信息化管理的思维。不积极转变向标准化、规范化、化、复合型服务企业发展的思路,不根据业主的需求挖掘新型的服务市场。基层物业管理因服务流程不够规范、服务范围过于单一、服务水平不高,已经制约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2基层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物业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机制越来越趋于成熟,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物业管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较其他行业相对较晚,水平较低,只有那些拥有掌握管理技术和硬件的专业队伍,具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采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才能为业主提供更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基层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关乎着物业管理企业的生死存亡。及时,有利于提高物管部门的工作效率。由于基层物业管理模式陈旧,服务意识不强,业主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基层物业管理面临收费难,再加上服务不到位,业主诉求不能及时解决等等,造成业主和物管部门的不配合,给管理带来难度。所以在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采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手段,可以快捷、高效地解决如三表(水表、电表、气表)计收、用户档案管理、业主投诉处理、管理信息等问题,使基层物业管理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第二,有利于加强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人员的流动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隐患,有了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业主可以随时上传家中来访信息,通过安防监控、人员疏导等方式及时进行防火防水防盗,针对安全工作建立快捷有效的三防工作机制,对可能引起重视的重大事件通过平台积极宣传互动,让业主及时掌握应对措施,将因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低。第三,有利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能够促进业主间的交流,通过平台实现远程家教、上门家教、网络课堂、健康咨询、小区就医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相互交流机制以及数据库,在有需求的业主之间穿针引线,提供数据库内容,更加便捷地为业主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提供服务。第四,有利于促进商家联盟服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小企业的竞争日益严重,各个商家都在不断地进行消费联盟,如果充分利用物业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物业周边各个商家的消费模式,利用业主资源的优势,树立业主消费理念,逐渐形成一条消费产业链。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帮扶商家发展的同时,方便了业主的生活起居,并增强了业主的在此居住的幸福感。在与商家资源共享、通力合作的过程中提升了服务的软实力。

3如何推进基层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4G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除了通过电脑上网,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能手机等方式更加便捷,随时随地来上网,所以物业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应用也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进而崭露头角,通过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实现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信息技术时代的物业管理公司不再局限于从有限的保洁、安保等物业基础服务中获取利润,也不是只通过更新计算机或电子等设备、软件,由电子作业代替手工作业的原有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而是凭借物业管理企业搭建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和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形成反应迅速,运作高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向业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还会给行业带来一个变革,那就是物业公司角色的转变,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为物业管理企业的所有人,物业管理企业只是受委托的管理者,物业管理信息化搭建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后,业主委员可以监督物业管理企业,随时查看客户服务、安防情况以及物业管理费的支出使用情况。加强了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之间、业主委员会和物管企业之间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构建信息化的社区服务平台。在目前的互联网领域,O2O的模式是最热门的概念,物业管理企业可凭借社区平台的建立,使业主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订餐、家居清洁、就医保健等日常化的生活事宜,依靠业主资源通过互联网发展多种增值业务。传统的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费的收入几乎是全部收入,但在接入互联网后,通过社区生活服务、广告的投放、小商品的采购、餐饮业的预定等一系列的增值业务从而将变成多元化的服务,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也会大大增加。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档案资料,创新管理手段。建立物业管理企业档案资料库是企业高率、快捷进行服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及时清晰地将小区内停水停电、设备设施维修、安全防范宣传、物业资金使用信息透明化等情况通过电子邮件或小区电子公布栏的形式传达给业主。第三,通过信息化的建立提高服务品牌。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传统服务业形态的物业管理服务朝着现代服务业的方向发展。创建服务品牌已成为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完善物业管理企业的员工的自身职业技能,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随时跟上市场的动态变化,获取物业管理资讯,建立良好的学习架构,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不断提高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和员工的职业素质及服务水平,才能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长远发展。

4总结

基层物业管理企业只有紧跟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步伐,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断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资源消耗,逐步树立企业品牌,才能壮大企业的发展空间。

作者:郭树祥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房地产管理局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投资工程审计论文

1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体系架构布置应用状况论述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著,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2.3法律法规校验工具

法律机制建设工作可说是审计部门职务拓展的保障,经过免疫系统功能发挥过后,使得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余规范性文件更加齐全。经过此类工具沿用过后,审计工作瞬间方便许多,内部工作人员只有经过法规条文审定,就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出现的成本计量问题,避免审计期间滋生任何与法律冲突行为模式,尽量维持处罚决策的公平效应。

2.4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其具体由两大单元构建形成,首先是最近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信息,其次便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结果。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另一方面,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具体就是能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

3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我国政府在具体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审计信息化形式改革,使得不同时期数据应用价值充分凸显,避免任何施工承包商出现违法贪污行为,稳定预设成本的平稳交接性能;同时使得技术员工经过不同技术培训活动影响过后,切实维护结构安全效能,最终为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单元协调前景绽放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作者:徐晓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农业经济论文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市场接近于竞争市场,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决定了其自身的固有特点——成本高且质量难以控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就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同时运用先进的贮藏和加工手段,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运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为前提的,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保障农业发展各个领域得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必要途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软硬两个方面的支撑,其中软的方面的支撑就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经营者获得近期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相关经济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失误。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文华素质,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进而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在农业及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设施设备的建设,只有完善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中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甚至是没建设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信息化网点的覆盖都是不完善的,农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都是通过传统的手段,农业活动的开展也是通过人力或者是一些机械设备来开展。信息的传播是很缓慢的,信息量也小,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

2.信息化服务人才短缺。

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设施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涉及多个领域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储存、分析、计算以及传输,这要求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服务人员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而且,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这会使社会上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待遇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职位的期望,这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少有走向农村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虽然高校内有很多做相关研究的学者,但所做的研究一般都只限于发表文章。因此目前虽然关于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多,但真正在农村实践的几乎没有,这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信息资源开发滞后。

虽然网络信息内容繁多,但是有针对性、指导性、预测性和时令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偏少;而且针对农业、农业经济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处于空白阶段,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善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专家诊断系统,这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4.信息化意识薄弱。

我国农民以及一些基础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收入较低,接触的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地方的政府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信息的利用。可以说,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三、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1.完善信息化网络的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环节就是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有效的分析,处理和传播各类农业经济信息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及在此基础上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只有获得有效的农业经济信息,才能将信息资源整合并利用与农业经济的决策。

2.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在加大人才培养这一块,我们既要搞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也要着重农村当地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实施有力的措施,做好农业农业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三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组织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专业团队。另一方,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使用者,唯有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3.创新信息化的服务模式。

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主要是从其主体的社会化、内容的多元化和载体的多样化来体现。首先,农业经济信息主体化是以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结构的建设为模式,有效并快速的推进农经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的。其次,提供内容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例如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农业科技信息,可以是农业经济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进一步降低农业成本。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传递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服务理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农业信息服务载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氛围的的制约,在发展新载体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媒体的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新载体和传统载体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4.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协调和组织职能。政府需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其协调和职能,整合多部门的信息资源,提过农业经济信息的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具有时代特征且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切实需要的。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必须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促进信息高效、实时、便捷的传播来较大程度的发挥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

作者:李平 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

信息化建设论文:医院信息化建设经济管理论文

一、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过程

及时个阶段就是要使得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要信息化;也就是说要把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当成管理的中心,让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拥有一定的自主独立性,在其他方面上的管理能够达到分部进行,其工作的重心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第二个阶段就是要把患者的信息电子化,也就是要使得临床信息系统全部电子化,在医院的临床信息上把病患的病历全部都录入电脑并要在全医院内普及。那么就可以使得医院的信息系统都能够相互联系起来,这样在对于医疗服务上的管理能更为完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于病患者的病历信息的管理,信息化的相通可以有秩序地联合其医院各部门的信息,进而以便于对各部门的信息综合管理。第三个阶段,就是把医院所有部门的信息都结合起来,便于所有信息的有效交换。通过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医院的其他部门都可以查询到相关部门的部分信息,也就是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化。这样就有助于医院各部门的数据交流,大大减少了沟通时间和处理数据问题的麻烦。有以上三个阶段可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医院的管理上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构成

由目前的情况上看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科技与技术不断纯熟,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医院的各方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占据着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信息系统的组成条件为首先要符合医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然后要符合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要求,要符合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要求。在对于医院的相关业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我们就要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业务活动,完成对其产生的数据的收集、传递和储存。在传统的数据收集模式里,对于这些庞大的数据分析是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使得医院在对于数据的分析工作上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并且确保在录入数据时不出错就可以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对于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我们只要保障信息的传输正确,就可以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上出现相应的反应,就能自动生成实时记账凭证。这样也可以大大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对医院内部的业务状况和财政状况相互连接,便于相应的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并分析。

三、信息化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上的相关应用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技术的更新,医院在其管理模式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更新。经济的管理系统是决定着医院的运营,因此,在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上,更换好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系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方式和载体,为了使得医院在经济管理上更为高效快捷,就要合理适当地应用信息化系统。以下将简述信息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相关应用:

3.1、对于医院管理系统的模式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功能相对完整且开放。医院的内部的各个部门都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模式。医院系统内部是有着各个不同的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职能和作用也都是不同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它们在工作上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这就对于医院在管理系统的模式上的要求就高了。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来,大部分的医院都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些必要的信息数据都会录入电脑。明显的,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在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因为信息化的科技与技术不仅可以收集数据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使得各部门的管理能有机结合。

3.2在医院中的经济决策

医院对于设备和药品等的购买必须是要非常谨慎的,因此对于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上就要更加小心谨慎,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在医院中有大量的经济决策,对于这些决策我们需要收集一定的信息数据,然后再给以反馈,这样才能决策出的实施应用。例如在对于医疗设备的购买、药品的购买费用、各种成本的建设所需费用等等,都是需要信息的录入,对比后才能得出最的信息数据。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的经济管理方面上的应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3.3医院内部经济的管理过程

在医院,对于其经济上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几点:及时、医院每年都应该设定自身的期望目标,同时让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于医院目前的情况做出定论,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评估,然后再结合医院的期望目标制定一个合理的经济方案交由上级领导审阅,领导讨论后再决定一个医院内部未来发展的经济目标。第二、要尽可能地应用高科技技术,例如把医院的有关经济数据全部录入电脑,使得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上都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这样可以快捷有效地得到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而可以有效地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方案。第三、要针对相关部门所提出的经济决策为依据,然后再结合医院目前的财政状况和未来发展计划,对医院内部的相关财政的支出和收入做一个详细的预算和计划。第四、对于医院内部的财政预算和计划要在实际中实施起来,并且要有一个监督机构,督促相关的财政人员和财务管理部门在对于医院的经济实施过程中,要一直处在预想的范围内。并且监督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对于经济上的管理工作和个人工作操守。第五、要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归纳相关的数据,然后再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上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对比,从而找出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要定期地对于医院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把信息系统上分析出来的内容和结论为相关依据,然后交由上层领导,让其作出相应的修正措施并给与一定的参考数据。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看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也开始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去。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可以使得相关的数据管理的程序更为方便和快捷。在医院的经济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医院完成对于财务上的管理、财政的监督等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使得医院的经济管理更加高效和高质。

作者:吴蓉雪 单位:晋江市磁灶中心卫生院

信息化建设论文: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后勤管理论文

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特点

1.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后勤工作既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又为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创造部分条件,是服务保障员工的平台,是企业工作全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传统资源分散、管理分散、封闭式自我保障的后勤发展方式,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转变后勤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由分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已成为电力企业后勤工作的重大发展战略。

1.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特点

后勤管理工作应用到电力企业则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服务性。服务是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主旨所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为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提供服务;为企业员工生活和健康提供多方位的后勤服务;为电力生产、应急抢修、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应急服务。②保障性。后勤是电力企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只有在日常运转和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才能够体现出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通常这些运转问题的发生都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后勤保障覆盖的范围广,通常都是一些小事,也较容易被人所忽视,但实际上往往是这些小事影响和阻碍了电力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一旦出现失误或纰漏,就很容易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就更加有必要。③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多样性。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既包括了人际关系,又涵盖了人与物的关系。电力企业后勤管理:(a)应该为生产提供安全、能源、物资、环境等方面的保障;(b)要考虑到职工的生活情绪、物质需求等。另外,后勤管理还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要做到处理好本单位与外单位的协作工作。总之,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1科学规划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结合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管理能力。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创新既是利用科学、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又可体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新,体现在后勤管理业务流程的整合,以及管理界面的规范等方面。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整体规划,应尽可能考虑到后勤管理的每个业务领域,覆盖到全流程的每个相关部门,以实现企业后勤管理上的统一,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等目标。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共享资源,避免信息过于冗余,同时还要保障各项数据源的与。

2.2细化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平台的具体功能,必须结合新形势下后勤管理的工作内涵,针对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分析现有业务流程、工作界面、相关部门职责划分等因素,采取职责清晰、效率优先的针对性措施,对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根据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其信息管理平台应当实现以下功能:①办公楼宇管理:包括土地信息管理、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大中修管理及工程建设项目督察大纲。土地信息管理涉及土地基本信息、房产基本信息及使用情况查询。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实现对楼层、房间结构、房间相关的人、物、维修等信息查询和维护,尤其是通过可视化技术对楼层各房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直观描述。②办公运转保障:包含办公物资设备、办公用品管理和公务用车管理。对物资基础信息实现分类管理,对物资的入库、申领、归还、维修、报废相关信息进行维护。公务用车管理主要管理公务车辆的信息维护、用车申请等。③员工生活保障:包含员工信息、证件管理、入离职服务、用餐管理、健康体检、周转房管理等。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将与员工正常办公需求、住宿申请、健康信息管理有关的个人需求整合在一起。④物业服务管理:功能涵盖物业内务管理、物业考核和资源消耗管理。将物业公司内务事务管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考核评价、后勤资源消耗信息、日常安保消防数据等有机的整合在一个平台,提高的物业服务和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⑤后勤应急保障:包含应急预案的制定、审核,以及应急装备的信息维护、使用情况等功能。实现对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加强对应急装备物资的管理,提高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的功能。

2.3完善制度,推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进程

任何一项新系统、新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障和监督。对电力企业而言,信息化管理在后勤体系深化运用就是一项创新工程,它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电力企业初步实现后勤体系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之后,更应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落实和顺利实施。后勤信息化管理推进就是将原有相对独立、单一部门的业务流程在整个后勤体系范围内进行整合,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升信息化的落实步伐,还可大幅提升管理的效率,从而使员工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勤服务信息化的创新和使用当中。

2.4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广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对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将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制定好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同时切实做好实施与推行的办法。电力企业可通过内部办公网络、企业宣传报刊、内部通报等形式,来加强对后勤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以提升职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另外,企业还应该对相关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后勤信息化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其功能。后勤工作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构建起符合企业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

3结束语

总之,通过后勤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及后勤工作实际情况的变化来跟进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机关本部服务管理的“及时保障能力、机关本部服务资源配置能力”,最终,实现“保障及时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机关本部服务管理目标。

作者:孙春花 单位: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公司

信息化建设论文:E工程公司信息化建设采购管理论文

1.夯实管理基础

(1)概念的重新定义

信息化条件下,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应重新梳理,例如:采购的内容和范围、采购计划、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采购方式、供应商、组织机构、工作岗位等,必须有明细的界定。

(2)建立物资分类和编码体系

物资分类和编码是采购的内容的具体呈现,与工程公司的业务内容密切相关,是连接设计与采购的桥梁。越早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分类和编码体系,越有利于信息系统的应用。

(3)建立文件编码规则

以项目文档管理为线索,定义采购过程文件的编码规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数据的关联与检索,极大地方便采购全过程信息集成,快速形成可供决策的信息流。E工程公司借助良好的工程项目文档编码系统,快速实现了OA采购信息综合查询与统计分析,在系统升级的过程中,降低了数据转化的难度。此外,供应商档案数据项、紧急或特殊情况下的备用方案等前期准备均是重要的采购信息化平台顺利推广的基础。总之,管理基础准备工作应在信息化建设的调研阶段抓紧落实,主动将管理需求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进行改造。

2.创新管理工具

(1)主要平台工具的对比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主要采购信息化管理工具有三种:OA系统、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和ERP。复杂的系统可以集成简单的系统,系统之间也可以有数据接口。

(2)E工程公司的平台建设路径

依靠自身的人才优势,E工程公司最初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依靠自主开发,实现了供应商管理和合同管理的信息化。随着采购管理需求的增长,继而引入OA办公系统,结合自身力量和第三方软件公司,实现了主要采购作业网上审批,打通了从供应商选择到合同签订的整个采购流程。近两年,E工程公司有机会应用到先进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实现与外部供应商的在线互动,极大地提高了采购信息化水平,业务数据规模大幅提升。下一步,将要走ERP与采购电子商务平台结合的道路。E工程公司将信息技术的近期成果与企业管理实际结合,走出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企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3)培养自己的信息技术开发团队

企业发展最根本的依靠是人才,而最靠得住的是自己人。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打造一支自己的信息技术开发团队,既能将管理需求与信息技术高效结合,又能节约后期维护成本。

(4)发挥后发优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后来者不一定落后,反而具备后发优势。新技术总会兼容并超越老技术,管理理念变革、互联网思维、年青一代走上工作岗位、法治社会对规则的敬畏等社会变化催生了信息化改造传统业务领域的原动力。采购管理作为对规范性、透明性需求极高的传统业务领域,必然处于信息化的前沿阵地,也是企业快速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再造业务流程

物料需求计划的确定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程序,计划变更也需要审批。系统会自动拒绝执行没有经过规范化审批的采购需求。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需求计划及时性和性。系统不允许未经过认证的供应商进入拟参加报价的供应商名单。确定采购方案后,具体的采购实施过程公开透明,具有权限的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经办采购业务的采购员,在采购什么物料、采购数量和金额上都有权限规定。系统会按照流程设定的要求执行逐级审批程序,每一级审批权限又都有严格和明确的规定。合同的进度和质量信息嵌入相应的流程节点,形成全流程的信息链。付款处理和供应商考核评价是基于上述采购流程的二次开发功能,依靠数据集成,满足更高层次的采购管理需求。采购业务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设置合理,是允许增减删补的,但是一旦做完调整,又是规范的。工程公司普遍面临采购变更管理的难题。目前,国内多数工程公司对严格的流程管理不适应,反而在市场竞争的重压下,希望采取更弹性、变通的管理方式。根据我们的经验,规范化管理是最终目标,但是具体国情也必须充分考虑。解决采购变更管理的出路只能是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区分稳定和不稳定的采购需求,设计更细致的流程和管理措施。同时,要将采购管理重心向需求管理、设计管理前移,通过上游工作质量的提高,减少后续采购工作的不确定性。另外,对于来自业主方的需求变化,应给予充分的尊重。

4.集成信息数据

采购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信息数据的集成,按照采购管理需求进行数据的排列组合、统计分析、筛选过滤、重复利用等增值处理,实现数据的滚动增值,充分挖掘采购信息的管理价值,最终服务于管理提升和公司决策。信息集成的理念要贯穿采购信息化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初期应提出主要信息集成目标值,过程中要较大化数据源,上线后应深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数据价值较大化。按照岗位角色进行定制化的采购信息集成,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数据权限范围内工作,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实时协同作业,信息共享。

5.引导人的发展

采购信息化系统建设与采购业务人员的职业发展不能脱节,平台仅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最终还要依靠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因此,必须规划好员工的转型和培养方案。首先,充分利用年轻人的优势,加强培训和引导,迅速提升年轻人的信息化业务技能,树立成功典型。其次,客观面对部分人员对新的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和不理解。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有些人的工作可能被平台替代,新技能尚未掌握,存在危机感;曾经的业务骨干需要重新面临竞争,有被超越的可能;部分管理人员思路转变不及时,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不太奏效;国有企业固有的惰性模式与信息化的快节奏不匹配等等。任何管理变革都不会轻轻松松,更不会一帆风顺。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如此。好在我们整个国家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积累了大量的改革经验和应对措施。在采购管理业务领域,要重点用好这几类人:对信息数据敏感,思路灵活的人;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人;管理经验丰富,不拘一格的人。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引领他们正确转型。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竞争性的管理机制,优劣等级全凭数据说话,总会存在一部分人被淘汰的情况,这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必经之路。

6.结语

如今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条件已经十分成熟。历史上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可供参照和复制的典型案例不断涌现,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日趋成熟。综上所述,抓好管理基础、管理工具创新、流程再造、信息集成和人的发展几个关键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环节,一定能实现采购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竞争力。

作者:李联波 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招标采购中心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论文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一)信息化程度高。

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将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必然会涉及到许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内容。比如建立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的时候,对数据库要定期进行维护与更新,就要有相当程度地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管理档案软件的开发、利用、升级、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体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已经在各层次档案管理系统广泛地应用。

(二)档案管理人才专业水平较高。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在工作中这些信息技术以及软件都是有人在实际操作。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必须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拥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员队伍呈现出专业素养较高的现象。

(三)馆藏资源倾向于社会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将馆藏资源面向社会,将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化,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资源共享。因此,以后将会有多的档案信息不仅面向全校师生,还将逐步面向全社会。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薄弱

如今,相当一部分高校因为财政投入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开展,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的现实需要。主要体现在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信息设备,仍然存在使用人工管理档案的现象。高校档案室如果没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软件设备,没有形成完整的互联网络,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无从谈起。

(二)未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档案信息化更是快速发展,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的一些相关规定,已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的要求。要满足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就有必要制定多方面的规定,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三)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程度不足

作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工作,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从理论上来讲,不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这就成为了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程度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档案管理缺乏专业型人才

一些高校由于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较低,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现今,有很多的高校根本没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工作效率较高、战斗力强的档案管理队伍。具体表现在:小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此项工作所需专业毕业,加上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知识,在实际过程中,计算机操作能力差;还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虽然专业符合此项工作,但实际所掌握的水平却参差不齐。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高校加大财政投入,增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可以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比如要配备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器、数码摄像机、图文影像扫描设备等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施。高校应该多渠道、多方式获得财政支持,合理计划安排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使用,精心建设,为高校的广大师生提供品质的信息服务,更为社会提高高质的信息服务。

(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将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只有完善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才能对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提供科学与技术性的帮助与支持。而电子文件形成后,就需要集中保管,并建立一个实用性强、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交换格式标准,保障档案系统管理网、校际网、校园网之间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这就是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建立档案网站,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

馆藏档案数字化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重用,是信息化条件下有效利用馆藏纸质档案信息的关键环节。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共享性的高低。馆藏档案数字化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办公手段,对馆藏的纸制档案、磁带档案、照片档案等档案进行数字化,形成电子档案数据存入数据库,加强各类数据库建设。通过档案网站建设,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提品质案的利用率并实现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操作主体是档案管理人员。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设备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来实践操作。也就是说,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落实以及成效有着直接关系。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为适应信息化的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要培养不但对信息技术有所了解,还要对档案业务精通的综合型人才。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在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养人才优化档案队伍整体结构。

四、结语

总之,积极推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高校提品质案管理水平必然选择。只有通过不断的财政投入,以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将有更多的研究者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会对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出更好的举措。

信息化建设论文: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1]。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原则: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二)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建立的站点,它一般是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档案网站的功能有:服务功能、宣传功能、交流功能。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A存在方式上的特点,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B运行方式上的特点,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C功能定位上的特点,以存取为中心。[2]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1、在人员配备上不够重视。

目前专职从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员比例比较低,很多人从事高校档案工作多是半路出家。高校领导在思想上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觉得档案管理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和技能,就可以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往往让高校一些闲杂人或一些快退休的老同志从事档案管理。所以就造成了档案管理队伍,缺乏素质、结构不合理,影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在资金投入上不够重视。

目前高校的资金投入重点放在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学及科研方面,而对于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几乎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高校的档案基础设施设备相当落后,有的档案室甚至没有计算机,档案数字化管理更是无从可谈。即使配备了相应的有计算机,实现了内部数字化管理,但与外界没有联网,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谈不上真正的数字化管理。

(二)管理体制不到位

地方政府还没有将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中来,政府档案管理机构与高校档案管理联系较少,一般联系多为有关档案管理的会议和培训,具体很少过问学校档案工作,甚至很少对学校档案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有的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档案,并且在分配机制、奖惩机制等均不够完善,影响着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不可避免与网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网络再给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档案信息中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等其他一些不得公开的信息,存在被窃取的可能。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

在人才建设方面采取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要为档案部门配备具有较强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档案部门要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档案专业知识培训,使之既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又熟悉档案业务,从而更好地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在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提品质案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

(二)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利用和保密并重的原则,较大限度地提供开放档案网络化利用,增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强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系统的监控,严格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内部局域网要与一切外部网实行物理隔离,对各种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5]

(三)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高校档案部门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并与校园网连通。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品质案部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

(四)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

高校领导要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加强领导、统一规划。高校档案馆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时了解各单位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归档情况。同时要加强与政府档案管理机构的交流与联系。

信息化建设论文:企业信息化建设财务论文

1BI理论

1.1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数据源、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联机分析服务器、前端工具4个部分,是决策支持系统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其特点在于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数据仓库从数据源获得数据后,进行抽取、清理、集成,利用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1.2抽取—转换—装载(ETL)

ETL作为商务智能的核心,负责完成数据从数据源向目标数据库的传输工作,在整个项目中工作量较大,构成了数据仓库的关键环节。ETL能够按照统一的规则集成并且提高数据的价值,分析用户的需求并设计相应的模型。在具体实施时,ETL会创建一个或多个软件包,并定义每一个软件包的任务、对象等约束条件,执行程序。

1.3联机分析处理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量不断增加,用户的查询需求也越来越复杂,甚至需要进行综合查询,分散、杂乱、非系统化的数据库并不能满足要求。联机分析处理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发的技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快速、稳定、交互性的取存,在短时间内响应非数据处理专业人员的复杂查询要求,以便决策人员地了解公司经营状况,选择正确的决策方案。

1.4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能够在大量的数据中自动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具有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数据挖掘是数据库中知识发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依赖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来创建索引结构,增强信息检索系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数据预处理清洗数据,以便消除噪声和重复的观测值,这也是整个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的步骤。

1.5报表

报表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算费用等明细表,是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息息相关的数据表达方式,也是实施BI战略的基础,能够把大量有用的数据信息以安全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在BI战略中,报表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工具来制作、和管理,同时通过基于Web的链接来查看。

2财务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包括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和文档设计,每一个步骤都关系到数据库在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是否。文件是存储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代码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在计算机技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有助于加快程序的运行速度。输入设计是把数据信息地输入到计算机内,而输出设计则相反。人机对话设计是随着科技发展而普遍采用的设计,能够方便客户像点菜一样控制程序的执行。文档设计是指在正式编程前所设计的系统说明书,它是系统编程、评审、验收的依据。

2.2系统分析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系统中,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等各个步骤缺一不可,但是在BI系统中,这些步骤只是改变了数据信息的物理存储方式,只要把数据正确输入,就能保障输出的正确性,大大简化了手工账簿体系。无论哪一个环节或阶段,系统都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要求,输出相应的会计信息。

2.3模块设计

2.3.1财务处理模块功能

首先,将把会计分录输入计算机系统的复合账库中,然后建立起会计科目的字典库,根据对应关系生成日记账等相关分类账簿,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为了使输出的信息被更多用户所接受,根据科目字典库,将业务代码和科目代号都还原成汉字信息。财务处理模块形成的复合账库和科目字典库是整个系统的主要处理对象。

2.3.2成本核算模块功能

操作员将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计算与报表输入到系统中,形成完工产品的成本报告单;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配是通过科目字典库的转换进入复合账库中的;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费用与复合账库、本期产品成本费用形成了内部循环系统;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本期产品成本费用分别与复合账库建立联系;把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输出给操作员。

2.3.3财务成果模块功能

操作员将期初产品结存数、本期入库数、销售数输入到系统中,进行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利润分配分别与复合账库建立联系;,通过科目字典库的翻译,将数据输出到利润表库中,将有价值的信息呈现在操作员面前。

2.3.4财务分析模块功能

按照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复合账库依次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数据中获取数据信息,通过科目字典库的翻译,将数据计算、分析的结果填入对应的现金流量表库中的相应位置中。

3系统实现的技术重点

3.1数据迁移

数据迁移是利用导入导出工具来实现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数据源、选择目的、指定表复制和查询、执行导入操作。对数据库进行处理时,操作员通过编写专门的升级工具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旧操作系统将各年数据保存在不同的目录中,新系统就能将数据重新导入到“当前表空间”和“历史表空间”,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将近两年的数据保存到“当前表空间”中,而两年以前的数据都保存到“历史表空间”中。

3.2通用性功能实现

3.2.1通用性功能的实现方案

不同的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同,所以通用性就是为了便于用户的个性化设置,达到各个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但是通用性功能的实现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外观上要简洁明了,支持快捷键的设定;其次除了对系统参数、功能配置进行初始化设置,其他设置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实现个性化设置;实现子功能的重用,为日后的维护创造条件。该技术使用户在使用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实现了通用性和个性化的统一。其通用性主要表现在界面层、功能层和数据库层3个方面。

3.2.2财务科目、科目组成项

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会计主体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在会计科目的设置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加、减少或合并一些会计科目,经过合法性验证后,保存设置的科目组成项。

3.2.3自定义报表的设置

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外,用户可以自定义其他格式的报表。首先,选择对应的报表类别,系统会导入相应的报表模板,然后,用户可以对模板进行“改造”,可以增加或减少列的中文标题,也可以修改列对应的计算函数,,进行保存后系统就可以自动把数据导入该表格中。

3.2.4明细账查询条件通用化

用户通常以查询和打印的方式来使用明细账,但是每个财务科目的科目组成项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个通用的查询界面。首先要在表格中显示出用户选择的科目组成项目,经过系统处理,界面下方会同时列出相应的查询条件,然后,用户输入相应的查询条件,点击“确定”就会输出满足条件的明细账。

3.3个性化技术实现

3.3.1系统主界面的个性化

在进入系统时需要输入用户的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菜单的功能是不同的,该系统把用户分为9个级别,能够分别设置个性化的主界面。首先经过身份确认后,用户能够根据浅显易懂的界面来调整菜单树,把经常使用的菜单拖进常用菜单栏等,同时,如果一个用户拥有多个身份,可以为每一个身份制作不同的主界面,使其在切换身份后使用更便捷。

3.3.2数据录入界面的个性化

当用户选择某个科目来录入凭证时,系统会自动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进行合法性检查,若用户违反了这一原则,则不能成功地生成凭证,录入完毕后,系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录入凭证。

3.4自动化功能实现

BI数据库系统需要定期进行软件版本的更新升级,升级方式主要有自动升级和手动升级两种:一方面,系统会通过客户端定时进行检测,发现有新版本时就会自动更新;另一方面,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手动升级。

作者:李曙虹 单位: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管理论文

1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信息化时代,多数图书馆引进了信息化设备,连接了互联网进行交互应用。但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与缺陷,例如,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注重形式,有些图书馆看重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关联,引进大量的外部书籍,却忽视了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服务理念;有些图书馆只注重物资的积累,大量购进资料文稿,使资源管理复杂化、困难化,无法根据环境变化快速作出有效调整,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图书馆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不但需要对互联网有一定的认识,还要有图书馆管理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很多中小型图书馆,急需这类复合型人才;地区差距大,贫穷落后的地区读者多,但图书馆稀少,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缺少有针对性的服务等。

2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2.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研究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技术创新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保障,在信息化建设中,可以从内、外两方面进行技术研究。从内部方面来看,可以改革创新传统的技术,例如根据图书馆的实际特点研发有特色的自动借阅设备、查找设备、信息综合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在节约人力的同时,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读者的体验感受,推动图书馆的个性化发展,进而增强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外部方面来看,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与其他图书馆沟通,整合、共享内容,开发健全、完善的互联网图书馆储备,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2.2加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资源储备是衡量图书馆规模的重要因素,对图书馆管理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不断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图书馆的资源有多种,包括内部资源、外部资源、文化资源等。内部资源的建设可以通过购进书籍、接受捐赠旧版书籍、加强数据库资源管理、扩大图书馆面积等手段来实现;外部资源的建设可以通过结合互联网资源,拓展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形式,增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使资源能够得到统一整合来实现;文化资源的建设可以通过加强图书馆个性化设置、树立独特的图书馆内部风格等手段来实现。不同地区的图书馆规模不尽相同,书籍储备、管理人员素质、读者的阅读需求都不相同,所以在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活动中,应该有系统的整合和的规划。例如,偏远地区的学生图书馆馆内资源少、互联网设施不健全、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捐赠资源等渠道建设基础设施,进行互联网资源交互,积极吸纳专业型人才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2.3提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素质

人才是加强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高品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提高图书馆建设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有效地吸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引进专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加大对自身人才的培训管理,提高自身人才对新时代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素质。馆长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通过提高人员素质来提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性。馆长应以身作则,积极带动图书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成效。

2.4提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观念

传统时期的图书馆管理是以藏为主、以用为辅,而要做好新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信息建设,首先就要打破传统图书馆管理的旧观念、旧思想,强化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对于图书馆管理原有的理论基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创新。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将原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整合,通过互联网共享信息,使图书馆资源与互联网信息充分结合,为社会和读者提供更的资源和更有效的服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展中,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多问题。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图书馆现状和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信息化融入图书馆现有的管理流程中,加大技术开发;引进和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更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创新对读者的服务,落实和改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管理。

作者:马林元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论文

1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1整合资源,优化方案

通过信息化管理,电力企业可将生产、营销、人力、物资、财务等资源优化整合,消除管理中的灰色地带,使资源信息更加清晰透明,从而取得1+1大于2的效果。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与的计算结果,为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1.2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工程审批、资金划拨等繁琐冗长的业务流程。经办人利用相应办公系统申报业务,系统会自动提示涉及业务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审批,且通过信息化系统,可随时了解业务的近期状态,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1.3远程协助,数据共享

电力企业通过内部局域网实现数据共享与远程协助。云技术的研发为资源共享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拥有海量的数据承载能力,强大的可扩展性,能充分满足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而远程协助消除时间与空间的阻碍,为应对突发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劣势

2.1使用环境要求高

企业信息化管理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媒介,对使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源质量、室内温度等因素都会对集成电路造成影响,从而决定存储数据的完整性与可用性。黑客技术、网络攻击、病毒感染等威胁时刻觊觎企业内部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御机制,以防止重要资料丢失,核心技术外泄。

2.2前期工作量大

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企业数据库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是企业科学分析和决策管理的前提条件。电力企业体系庞大,机构繁多,涉及领域广泛,各专业相互联系,导致相应数据库建设难度也会增大。正确的数据统计、精准的信息归类要求更多的工作时间,而这必然会影响正常工作,使许多企业信息化管理半途而废。

2.3维护成本较高

随着电力企业高速发展,集团规模扩展和管理级别提升,要求信息化管理同步跟进。可实际情况往往不能满足客观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大多以当下工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系统上线后适用于之前的工作需要,而实际工作需要仍不断地增长。因此,就会出现频繁的软件更新、系统升级、数据库扩展等问题,导致人员培训、设备替换的成本支出增加。

3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高质量的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一些单位和部门,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信息化管理,仍然固守原有的管理模式,缺少原始数据积累,不顾质量、误写瞒报,以求尽快完成工作任务,给企业数据库建设带来极大隐患,长此以往,没有牢固的基础数据做支撑,公司信息化管理将很难进行下去。

3.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对信息化认识有限,应用能力和水平不足,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为徘徊观望,不能积极配合。这是由于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培训,而软件供应服务商一般很少提供培训服务,或提供的培训仅限于自己产品的应用,不能提供提升员工信息化素质的培训服务。

3.3刻意追求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经,但不能因为要“信息化”而“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涉及技术、管理、战略决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因此,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一个系统上线,应充分论证其实用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地域差异及实际需求,不应只关注短期效益。刻意追求信息化,缺乏总体规划,是企业当前信息化系统应用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其导致应用集成度低、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系统互不相容等不良后果。

4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4.1提高意识,转变观念

企业各部门要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电力企业各级人员都是信息化管理的直接参与者,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势在必行。各部门应清醒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企业加速发展的助燃剂。通过强化意识教育、多渠道宣传等手段,纠正员工的错误认识,使其明白数据、资源信息化不是无用功。信息化是手段,管理是最终目的。突出信息化管理优势,让各级员工从根本上接受信息化管理,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

4.2以人为本,加强建设

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工培训,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控制。信息化培训要以增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经常组织各种应用培训,从初级的日常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和内容,再到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软件应用培训。真正做到人人都懂“信息化”,随手能用“信息化”。

4.3突出重点,整体规划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战略的角度,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结合自身需求进行合理建设。规划时要明确各系统功能,明确系统与系统间的关系,且功能任务上不能有重复,但应保持一定的通信联系。选择软件合作力量和系统集成商时,要进行多方调查,咨询与比较,确保设备购置、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功能达到预期效果,后续维护有保障。

作者:彭超 彭鲁豫 彭锦男 单位:国网营口供电公司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论文

1信息管理部门应是信息化建设和服务部门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信息科作为信息技术支持部门、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常常扮演着救火队友的角色。随着信息化从“建设”到“管理”,信息科的定位开始转变,从随叫随到的业务掺杂模式逐渐过渡到单纯的信息管理模式;从实际的业务支持到信息化服务;本质上从人工现场支持转变为电子化服务,既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又可以从制度上规范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争执。IT服务管理是将企业的IT支撑作为服务来体现的,且以流程的思想实现对自身服务的管理,从而将服务标准化,即建立一套规范的服务方式,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作为管理前端,信息化建设需要由信息管理部门规划好,只有前期建设良好,才可能具备服务和管理的质变条件。

2信息管理部门应熟悉业务流程

实际情况表明,绝大部门医疗单位的各种信息系统都是向公司购买的。由于各个血站的规模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加之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管理系统于每个单位都会有不同的参数设置。对于这些不同的设置,如果软件公司的工程师不能及时、详细地了解到具体情况,则会延长测试和改版时间,这对整改系统是不利的,同时,会滋生单位上、下级间的负面情绪。当软件公司进行维护时,如果不能及时对自身的信息化设备和相关设置进行对接,则会引发错误。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由于血站人员的构成和环境因素,其技术水平和积极性无法与专业软件公司相比。信息管理部门置身于医疗系统,最接近一线,最易了解一线的需求,是医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角色。要想加快医学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部门必须熟悉其业务流程。因此,血站信息管理部门应熟悉各个环节的业务,在与软件公司的沟通中起着桥梁作用,能在最短时间内配合软件公司完成信息更新;血站应是合格的信息系统维护者,必须掌握好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了解现阶段各个信息点的运行状态;血站需要有一定的开发能力,能对购入的软件进行消化和了解,以实现所购产品的自主维护。

3信息管理部门应不是维修部门

从2008年对广州地区多家医院信息科的领导的访谈看,各家医院的信息科都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低技术含量的IT服务,且有些医院为划分人员的层次结构,未能进行IT服务的科学管理。为了使信息管理部门能更好地进行核心管理,避免被低技术含量的IT服务影响,其定位不应为维修部门,应从整体层面考虑,设置专门的维修团队或由外包公司进行。同时,应规范维修流程,信息管理部门员工的精力应投入信息系统维护工作和学习新兴技术当中。

4信息管理部门应是血站信息化业务培训机构

实际工作表明,很多软、硬件问题都是因各级医务工作人员的误操作、疏忽和操作不熟悉造成的,很多故障都可由指导医务人员自行解决。对于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具有更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理解水平,同时,在使用电脑时,学历高的工作人员往往比学历低的出现错误的概率低。因此,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化业务水平,是现阶段信息管理部门脱离低级工作的有效方法。信息管理部门应熟悉各项血站业务流程,在培训中融合业务操作,从而使得相关培训完整、有效。

5信息管理部门应是数据统计部门

目前,大型企业中有超过80%的员工依赖数据进行重要的商业决策,作为事业单位的血站也不例外。从以往常规的数据统计到现在各种特殊条件的汇总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员工希望在工作中能使用自己的设备访问单位数据,并进行整合和可用性统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单位在信息系统的升级后可满足整合、自主统计。随着对数据,尤其是大数据访问程度的加深,导致新问题不断出现。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员工可能会受到数据噪声的干扰,来自多个渠道的数据可能会导致分析甚至决策进程的延迟。因此,这种海量、杂乱、公开化的数据现状必须构建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案。在良好的信息化培训下,应统一统计口径。其中,对于对外的信息,应由统一的部门进行整理、核对,并通过科学的统计方式梳理。信息管理部门应是离核心数据库最近的部门。在大数据统计中,由于员工各个统计条件的不统一,导致员工间的统计有误差。作为规范化统计的源头,信息管理部门在血站的数据统计中应起到统计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员工端的计算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如果员工的决策能更加快速、合理,企业将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信息管理部门可在其中扮演关键性角色,但必须改变现有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

作者:邓承志 单位: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石油工程论文

一、生产管理过程需求

生产管理是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无论是何种企业它都要通过生产来创造效益,但是在现实中,每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和它们自身的发展状况,设备水平,经济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要想保障它们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升级它们的生产系统,改进管理技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石油生产管理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出现了一些重复建设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耗费了企业过度的精力,也白白的浪费了很多资源,可见进行改善我国的生产管理系统有多么重要。企业要想改变生产管理的现状需要重新整合企业资源,使企业各个专业一体化,而不是各做各的事情,彼此互不干预,高效率的工作是要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石油勘探这种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发挥内部的各个要素,充分的调动起各方面积极性,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这样石油工程建设才能高效运转。

二、软件应用方面需求

石油工程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它会形成相应的需求。一套完善的石油工程系统它是要有多个工程软件进行支撑的。但是实际上,我国石油建设工程生产出的相关软件却少之又少。在进行软件开发上,我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缺少合理的规划,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使未来的工作更省力气;其次就是软件覆盖面非常的小,因此不能很好的匹配石油业务;就是软件市场特别乱,品牌多样,质量也有很大差异,市场经济下,这种情况是不能避免的,这种情侣就导致了使用者存在沟通困难,工作出现障碍等问题。所以就目前来看,企业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生产与自身相匹配的软件,这些软件能够给工作上提供较大的便利,在一定意义上起到推动石油工程信息化的作用。首先从基础设施上看,基础设施是决定能否与时俱进的关键。信息化时代,石油工程建设要想取得较大的发展必须要采用新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需要强化信息的管理,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才能把握住发展的关键期。从生产管理上看,要突破原有的生产模式。新的生产模式是要建立在一个网络中,这个生产网络彼此相互交织,有着统一的指挥中心,当指挥口令下达时,各个生产部门能够高效运作。同时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好各个要素,调整生产格局与生产节奏。从软件应用上看,石油工程对软件进行研发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因此软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满足业务服务。所以软件在研发上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出发,这样才能更符合石油工程系统的要求。此外还要吸收相关的优点,从其他的专业软件上获得灵感不断改进原有的软件模式。

三、结语

石油工程在我国是一个发展重点,因为石油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石油工程的建设,石油工程建设一方面可以稳定经济,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安全生产,石油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当信息化成为潮流,我国的石油工程建设也应参与到其中,石油工程的信息化才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将信息化的合理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我国石油生产的生产效率,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任培友单位:大港油田采油三厂第四采油作业区

信息化建设论文: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人事管理论文

一、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众所周知,师资力量的培养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梯队建设就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从基础性工作发展到培养高素质人才、优化学科梯队结构等方面。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使日常管理按照一定程序通过网络进行,更加简便,更加规范,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简了人事工作,另一方面,对各种信息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统计分析,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信息化建设能够及时收集和统计高职院校教职工的人事信息,从而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让需要的人通过网络可以查询到完整的信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比如,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来说,通过校园网可以快速查询到自己所需的人事信息,无需各个部门跑来跑去;对于人事管理部门来说,各科室对人事信息进行共同操作,减少了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管理者来说,、、及时的人事信息能够为科学的规划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加强各部门的团结协作,提升凝聚力在以前的人事信息管理中,很多科室都是“各自为战”,因为概念、范围等的不同,虽然建立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库,也用电脑办公,拥有了一套管理系统,但是并不能在大范围内使用,具有非常强的局限性,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库,使各个科室的信息连接起来,大家在一个系统内操作,既保持了信息的一致性、规范性和完整性,也能加强各部门的团结协作,有效地提升人事管理部门的凝聚力。

(四)信息更加透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人事部门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包括人事调配、职称评聘、薪酬发放等,这些都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要是做好了这些工作,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学校任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教职工相关信息的透明化、规范化,实现人事信息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不规范、不完整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非常不规范,没有按照国家管理信息化标准严格执行,信息管理系统都是满足本部门的需要,局限性太强,信息不能共享,流通不顺畅,甚至出现不能兼容的现象,极易出现数据错误的问题。

(二)信息更新不及时,性不高传统的信息处理手段费时费力,不能及时、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更新,更不要说分析和处理了。信息滞后、性不高,不仅对学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影响,而且也对管理层及时决策造成不良影响。

(三)工作人员素质低,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只能进行基本操作,还不会数据分析和科学管理。二是不能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导致信息系统处于低水平运作阶段,不能发挥全部功能。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管理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需要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健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的规范管理。首先,以校园网为平台建立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建立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平台。学校可将人事调动、薪酬管理、招聘信息等人事信息在校园网上,利用权限设置让相关人员进行查询、管理,利用人事管理软件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其次,对人事信息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即按照统一的数据信息标准规范数据,减少数据接口,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规范管理,对人事信息及时更新,对信息系统定期维护,结合本校实际对人事信息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保障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二)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首先,加强人事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熟练操作信息系统,能用现代化手段处理日常事务,真正将信息化的高效作用落到实处。其次,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如引进专业人才结合学校实际对系统定期维护、优化升级,做到专人专岗。再次,加强对人事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管理人员要具备职业操守和保密意识,对于比较敏感的人事信息,要确保其安全性,保障人事管理工作的保密性。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也能有力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实现规范化管理,使人事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赵军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信息化建设论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1为什么要实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1适应社会需求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之中,想要不被社会淘汰就要做到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而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掌握重要的信息是成功的关键,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事档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信息资源是人们想要获取成功所必须的资源,人才资源更是重中之重,于是,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档案工作的存在便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达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最终目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事档案的改革,并且使档案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一项伟大的举措。

1.2信息的共享性

共享性是信息本身固有的特性,对于人事档案来说,能够为是全社会的人们提供有效的人事化信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率社会工作运行的效率,通过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而的找到我们想要掌握的人事信息,还可以查询人事的其他方面信息,从而达到了解我们想要了解的人,相比较于以前从纸质媒体等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一定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社会工作,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2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把数据库的建设作为重点

数据库作为信息的源头,具有重要的地位,想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做好人事档案数据库的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多媒体信息数据库和文字信息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建设中,要做到保障所有信息来源的完整性和性,不能一味的把数据库建设的重点放到硬件设备上而忽略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更新,出现数据老化、不、不完整的现象。注重已有信息的整合和对未知信息的拓展,能够做到为人们提供更加品质更加有意义的数据,使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达到状态,当然,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数据库建设,保障其硬件设施的先进性也是必要的,比如说,通过品质的硬件设施做到更长时间的对信息的保存,在数据采集的时候能够提供画面更加清晰声音更加品质的多媒体信息,有助于以后信息查询时信息的识别,人事档案包括的不仅仅是一点个人信息,它还涉及很多其它信息,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它内容的丰富性,我们只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更进一步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2规范档案建设的各个环节

档案作为数据信息,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对档案建设的所有步骤都进行有效的规范,提出科学、标准的操作方式,优化以前档案建设的步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打破传统的工作方法,只有在各方面都做到让工作步骤,让管理方法最合适,才能更加有效的建立对人们真正有用的信息档案。

3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化设施配备不完善

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需要人们拥有足够的信息资源,还有很重要的是品质的硬件设施,比如计算机、扫描仪等技术设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档案的信息化,可是目前很多地方都存在技术设施不够或者老化、功能不齐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3.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所有工作进行的主题都是人,我们的思考能力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地位,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最终都是由我们的意识和努力决定的,同样的,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当中,实施的情况,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学问不高而且没有经过很好培训的,甚至有的根本不了解计算机技术,不能适应推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这样便导致整个档案管理的工作售到影响,整体工作散漫效率不能提高。

3.3信息化管理标准不明确

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才知道努力的方向,对于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有有了明确而统一的标准,工作人员才能知道具体要怎么做,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中却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没有目标和方向,出现效率低下,工作态度散漫等情况,极其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优化,人们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违背了档案服务于社会的标准,阻塞了信息的共享。

4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加大对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资

我们已经分析了落后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对我们工作带来的极大障碍,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想要推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这些基础设施作为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的基本条件和数据文档传输的基本方式,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加大投资购买先进的基础设施,才能优化工作结构,保障工作效率,提高我们信息化进程的速度,做到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目标。

4.2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面对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我们必须做出有效对策改变这一现象,首先我们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信息化进程中所必须的技能,并且端正工作态度,可以适当提品质案管理人员的薪资比例,吸引部分高学历高质量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4.3统一信息化管理标准

标准对我们工作的效率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统一人事档案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标准,关于标准的制定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过高导致工作人员都达不到,打击工作人员的信心,也不能过低,我们要根据广泛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制定出最为合理化的标准,让这个标准成为工作人员奋斗的目标,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推进工作进程,在最短的时间内较大程度的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把计算机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人事档案的管理中,也因为计算机的普及达到更加便捷的效果,逐步实现用计算机代替手写,用电脑文档保存代替纸质档案,但是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的管理中并没有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在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使档案的管理运行达到效率和质量的状态。

作者:李丽艳 单位: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档案资料室

信息化建设论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论文

一、信息无法得到很好的共享和处理

对于高校内部审计来讲,其进行处理和加工的信息非常复杂,这些信息的产生和来源都需要经过很多个步骤,所以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无法得到很好的共享和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及时,由于以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很多是以各个院系或者部门为单位单项进行的,因此很多信息都无法实现很好的共享,如果需要获得这些数据就需要在部门之间走一些流程,因此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比较低;第二,对于高校内部审计来讲,很多信息需要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仅仅是将这些信息存放起来,并没有进行良好的处理。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要提高对内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首先,需要对信息化建设的好处进行大力宣传,使得领导和审计工作人员都能进一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第二,高校应该提供资金或者技术的支持,并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进行,例如:需要为信息化建设购买相关的设备,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基地或者实验场所等等。

(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进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是能够熟练掌握审计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内审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所以,高校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及时,在高校中开设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课程,鼓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审计工作向着信息化方向转变的局势;第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待遇,从而能够吸引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来应聘,这样高校就能够选拔出适合自己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三)建设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系统。为了使得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部分流程的自动化,需要建设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系统,从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及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高校内部审计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因此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法律法规,从而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依法做事;第二,对高校内部审计的档案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应用,对于一些文件要做好保密性处理。

三、小结

高校的进一步扩招使得学生的数量以及教学的项目都在不断地增加,依靠原有的高校内部审计方式无法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因此需要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本文通过总结这些问题和出现的原因,进而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相信,随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李桓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信息化建设论文: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论文

1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工作是基层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基本面貌和工程发展全过程的综合反映,确保档案的安全管理,提品质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作量大、操作繁琐、易出错等,缺乏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科技手段。这些传统的基层档案载体都是以纸质为主,不仅成本高,对于档案的维护与查阅也非常的不方便。纸质的档案容易受潮、受到虫蚀及火灾等灾害的威胁,每年所投入的保管经费较高,而且文档没有备份,容易造成文档损失。同时,纸质文档经常反复的查阅会让原件受损或遗失,从而在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基层单位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信息化应运而生。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通过将原来的以档案保管为重点的模式转为以档案信息化形式来为社会服务。通过对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而分析与提取来提品质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信息化档案多种多样,其以办公软件为载体,同时又以录像、录音、多媒体、网络等各种形式来呈现,电子档案更加容易保存于修改,便利查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不仅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同时降低了档案的管理成本。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性与规范性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档案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2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重视

在当今信息社会,经济建设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有效推进,信息化不仅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更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从目前看来,许多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计算机水平比较落后,软硬件设备都需要更新,与现代化发展不协调,这主要是因为单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对于基层档案工作仍然只注重保管而忽视利用。有些档案管理员由于长期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对于手工管理虽然比较熟练,但是却自以为是,认为熟练了就不需要进步,不愿意推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同时,由于其思想保守、文化素质不高也难以适应单位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多的是安于现状,对信息化知识与管理知识的认知甚少,不思进取的现象十分普遍,整体业务素质很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2.2档案信息化专业人员匮乏

大多数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很少有机会参加专门的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培训和在职学习,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并不熟悉,加上很多档案管理员都是由于身体或者年龄原因从其他部门调来的,所以年龄结构也趋于老龄化,缺乏工作热情。而档案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知识的集结,需要运用多种知识与专业配合,是通过多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多环节配套所构成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档案从业人员来进行协调和运作。然而,纵观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都偏低,具备信息化、档案专业知识的人员寥寥无几,很多都是没有档案技术理论功底,科班出生的档案管理人员几乎没有,档案信息化专业人员匮乏,当前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结构老化,思维调整较慢,从而对档案信息化的开发力度有深度有很大的影响。

2.3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我国基层单位普遍的存在着档案信息化投入不足,硬件建设滞后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基层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文档材料的保管,并给档案利用者提供查询即可,认为档案工作非常简单。同时,许多单位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认为单位经费没有必要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只要确保单位主要工作顺利进行就行,因而没有为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编制预算经费,更别说实行统一规范的单位档案管理应用软件,从而造成了档案管理部门连最为基本的保管与管理都不具备,档案信息化工作无法开展。

3如何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

3.1加强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扩展档案管理重要性宣传教育,让单位充分认识到档案是当今社会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单位领导,更要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必须要将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作为单位长期目标规划的重点之一,并给予支持。同时,档案管理者应树立档案信息观,革新观念,自觉提高专业素养与技能,充分汲取与补充档案信息化建设知识,逐步改变守旧观念,从传统的档案保管人员变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者与传播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求实探索,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深刻理解档案,充分反应档案的价值,并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仅做档案的收集者和管理者,更要充当档案信息建设的开发者,从而将档案转化为单位可利用的信息。

3.2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规定,结合行业特点与单位工作实际来制定,逐步完善软硬件投入,单位每年可以拿出一定经费来更新档案信息化软硬件,并设有一名专职档案员来全权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对档案应用系统的开发,可以购买市场占有率高的档案系统。为了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档案系统应结合单位实际来调整参数,减少单位各部门独立开展不必要的人、物、财支出。单位也可根据需要自主研发,采用现代技术实现存储信息与相关单位档案数据的链接处理,从而可以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实现了检索速度快、查询便捷、性高、存储容量大、成本低等优势。

3.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管理

3.3.1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单位发展各个阶段都会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产生和应用,使得基层单位档案快速向数字化方面发展,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文件是通过复杂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才得以利用,其不同于传统的档案文件,通过权限设置,利用者只要获得权限,或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允许利用,就可以随时调出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并可复制和存储,可以说,电子文件是适应现代管理制度的全新的管理形式,因此,必须加强规范电子文件,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归档电子文件,可以通过图文扫描、网络、计算机及光盘等形式将电子文件信息制定部门要求统一集中管理,并存储于档案部门存储介质中,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分类、整理与编目,形成电子档案,提品质案信息的实效性和检索的便捷性。为了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利用者必须通过档案部门进行用户确认才能调阅档案。

3.3.2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除了要确保归档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同时还应保障档案数据库安全。对此,必须要提品质案信息化安全防范,加强系统管理维护,可以实行身份认证来保护档案安全。在使用中,给用户分别授权,让用户在授权范围内操作。此外,为了确保档案数据安全,档案系统应实行专人专机专用,对电子档案的保护要注意防毒,安装防火墙与杀毒软件,并做好电子档案备份,对重要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提高电子档案的性,推动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从而为在单位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奠定数字信息基础。

4结语

综合上述,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层单位的管理水平,基层单位应转变档案管理观念,找准信息化切入点,以档案保管和利用为重心向信息采集、管理与服务转变,才能确保档案为单位整体所利用。同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解决对档案建设投入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科学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规范、标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来服务单位。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及电子文件的性,以达到提高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最终促进单位经济发展。

作者:陈艳华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群众诉求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