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工程类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建筑工程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工程类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1建筑工程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

1.1信息技术较为落后。建筑工程管理尽管在外界人士看来非常简单,但是实际上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在当今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时代,使用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实施管理是大势所趋。我国目前信息技术也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建筑工程的管理亦引进了信息技术以及软件工程系统等。不过就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来说,建筑工程管理使用的信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非常落后的,甚至被很多行业多淘汰。就微管层面上说,一个产业,尤其是建筑工程的管理,信息技术可能对于该行业的发展没有多大的联系,不过如果站在宏观角度看,信息技术对于绝大多数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假若缺少信息技术,企业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可能会被社会淘汰。

1.2管理体制不健全。此类问题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不过任何行业亦或是何种领域,缺少必要的体制支持或者体制的不健全都能使得该行业单位无法正常运行。作为一个健全合理的管理体系,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和部门,各个组织和成员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过现阶段中国建筑工程的管理,还远远不能做到这一点。在我国,某些大型的企业其管理组织原则上是建筑工程的管理者或者领导者,但实则形同虚设,管理人员几乎每天无所事事,出了问题不但不能勇于承担责任,还可能将责任推给其他人。而对于一些小型的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任意取消某些组织,使得工程管理中的某些环节出现脱节的现象。或者某些领导者一人胜任多种职务,使得工作精力不集中,最终导致所有阶段的工作都不能有效完成。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对待所有事情一定要做到精细。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建筑工程能够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条件,所以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是管理者最终要重视的问题。

1.3存在的分包现象较为严重。作为建筑工程,不但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近几年,我国媒体所曝光的一些豆腐渣工程越来越多,就这个角度来看,不得不承认我国就分包工程的管理问题存在一定的缺陷。实际上,中国的建筑承包制度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所有承包单位一定要满足相关要求才能有资格申请承包。不过,众所周知,在我国建筑承包领域其秩序还处在一定的混乱状态,不时出现层层分包的状况,很多承包单位申请到承包权之后又把它转移至别的承包,而各种类型的承包商不管在软实力亦或是硬实力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这样就直接导致某些没有资格的承包商也能承包工程,而一些资质较低的承包商为了牟取利益,不得不使用一些较为廉价的材料,这样就使得工程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此类现象均是分包情况引发的问题。

2问题出现的原因

2.1技术人才的制约。我国建筑工程部分管理者信息技术意识较为低下,没能意识到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部分管理者认为所谓的建筑工程的管理本质上就是传统的建造领域的管理,很多情况下只要做好一些最基础的工作就行。但是它们忽略在当今时代,建筑行业不只是单纯的建筑业,它关系到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复杂的管理工作假若仅仅只是借助原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很难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假若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入信息技术与传统工程的管理模式,不但使得建筑事务非常清晰明了,同时还能使得管理“走近道”,最为关键的是,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节约较大的资源,使得工程的建设能够有序的进行,同时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2制度因素。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工程出现:部分单位在材料采购方面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采购,更有甚者任意改变施工信息。此类问题使得建筑工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必然会出现安全隐患,而出现此类安全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工程分包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和监督管理机制有极大的关系,实际上,很多问题本可以在监督管理阶段就将其化解,但是部分企业还是能够蒙混过关,最终引发安全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者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有可能是因为监督管理机构自身腐败导致。从这层面上说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层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

3结束语

不可否认的是,新时期下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有不少问题,不过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有其一定的原因。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的产生探析了其原因。

本文作者:郭鹏 单位:新疆建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

1编制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文件,不同的建筑项目有着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主要根据建筑工程所处的自然经济条件、工期要求施工复杂程度、工程性质、结构、规模的不同而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项目部应该结合实际,组织劳力、材料、机械、施工、质量、技术等相关人员编制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利用财力、物力、人力,优化方案,反复斟酌,一旦制定好了施工方案,那么就应该坚定不移地严格组织实施。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材料费用占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的主要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成本,应该寄予重视。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就应该广泛收集工程必需材料供货信息,反复比对分析货源信息,找出性价比较高的信息。其次,应该科学编制建筑工程材料需求计划,可以以建筑工程实际所需的设备、材料总量和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工程进度需要、资金的合理运转、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充分考虑,做好详细的季度计划、月计划、旬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保管制度和材料采购制度,建立完善的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货比三家,提高企业利润,减少工程成本,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应该要密切注意建筑材料的保管。例如应该注意避免水泥由于违规露天堆放而出现底层结块及受潮现象,避免钢筋由于没有垫好而出现锈蚀的情况。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材料种类繁多,因此,应该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1)采购材料

建筑工程的材料采购单种类繁多,应该将材料的产地、数量、规格、品牌等标识清楚,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材料订购不符而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同时,必须一次到位材料的模板、材质、尺寸等。

(2)供应材料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与建筑工程设计方相互配合,对所需材料的数量进行科学计算,确定好所需材料的规格、品牌和材质,以便尽快地组织材料供应商来给建筑工程供货。

(3)分类堆放材料

应该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的顺序,在材料进场之后,要严格采取抽检抽样。同时,再分类整理材料,应该按照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的位置将不同类型的材料堆放于不同场地。

(4)发放材料

应该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来出库发放材料,同时也应该定期对所发放材料进行追踪,这样一来,能够避免出现材料丢失及材料浪费的问题,特别还应该对型材下料进行严格控制,对于那些防潮品和易燃品的材料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

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开支要进行优化设计,选择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施工方法,对现场签证进行严格控制,较大程度地减少设计变更,深入施工现场,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及时地把握不同规格及不同地区的半成品、材料的价格信息,建立起价格信息网络。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追赶进度、偷工减料的情况出现,应该有机结合监管和工程质量,实行奖惩制度,同时还应该专门配备法律顾问来及时处理合同纠纷、及时索赔、避免出现由于合同纠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4严格施工资料管理

施工资料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工程签证、工作联系函、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材料合格证、隐蔽工程验收单、测量记录、检验报告、设计变更、验收报告、竣工图等,这些资料都是应该在现场管理过程中注意收集归类存档。一旦出现遗漏,那么必定会给建筑项目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项目结算和竣工验收。

本文作者:刘志明 单位:秦皇岛市承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运用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技术运用现状分析

1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

不少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计算机+局域网”的层面上。不少工程建设的设计方、监理方、业主方三方的信息交换还是从前纸质渠道,并未因信息技术的运用发生改变。建筑工程管理要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管理者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信息化,要以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媒介为载体,来进行信息交换,开展管理工作。目前而言,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还仅是一个初级工具,企业还未树立起信息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所以信息技术还未撼动企业的生产模式。

2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较窄

很多单位使用电子信息只是局限在工程建筑的准备阶段,例如估算项目成本、超标投标、项目策划等作业。在建筑项目的阶段中很少会使用到电子信息功能,例如项目建筑速度、建筑品质、建筑中对成本的掌控等。工程建筑管理大多还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本领进行,这种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管理的需要。电子信息功能在建筑业中使用到的地方比较少,很多管理者更钟情于单机状态的版本,甚至联网状态的软件应用的用途也很少,例如在网上投标招标、购买物料、发表信息、信息流通等,软件使用到的功能很少。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建议

1加强信息管理建设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项目管理者肩负着项目信息管理的重要责任,负责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可以说是整个项目的信息集散地。在信息管理中,项目管理者的信息管理任务包括:首先,要对项目基本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系统化,编制出项目手册。管理者要按照项目的实施要求、任务,设计出项目管理信息流,确定信息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同时保障信息流在实施过程中的畅通;其次,管理者要制定各种资料、项目报告的相关规定;第三,根据项目管理、项目组织、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并保障系统的正常运作、控制信息流;第四,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三方都各自拥有信息管理任务,为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实现科学的信息管理,各方必须明白各自的信息管理任务,各自编制信息管理手册。

2分阶段实现信息化管理

一大部分施工项目都和人类的普通生活相关,因此项目管理在人类的普遍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能不能处置好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人类生活品质的完善产生直接作用。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牵扯到的方面很多,消息较多,因此要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存在困难。再加上施工项目耗费的时间长、需要的完整性高,因此其管理过程是很繁琐以及有困难的。当代项目管理还在起步过程中,因此在管理中存在很多冲突,这也推动了施工项目管理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人员要先按照单位的真实状况,明确管理中可以完成信息化的程度,参考经济发达国家使用的现金措施,以便改善现在所拥有的管理。对于还没有贯彻电子信息化技术的项目,可以慢慢的切入进行,要按照实际情况找对方法开展,绝不能过于急躁冒险。

3合理组织工作流程

把项目管理作业的各个步骤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有秩序的、对象的作业程序。科学使用电子信息功能,合理的把每个步骤连接起来,完成管理的体系化,以便能够完成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经过调和各个部分的内容,统筹全局,才能够促进各个部分共同协助,完成施工项目全部过程的监督掌控。

三、结束语

现代化电子信息功能能够使施工项目中大规模、超大规模、以及繁琐性项目的管理都能够更快速、更合理的完成,对于建筑业管理部分的前进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促进功能,降低了工程管理费用,提升了管理功效。伴随着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施工单位一定要使用好电子信息的功能,以便能够完成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以便能够促进建筑单位的竞争能力。

本文作者:叶春亮

建筑工程类论文:谈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巧

一、优化混凝土的供应

目前在施工中所需要的大体积混凝土,通常都是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来进行供应的,所以更需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以确保原材料计量和配合比的性。

1计量

计量器具需要经过标准的检定后才能进行计量使用,同时在进行正式称量前,还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零点校核以保障计量的性。

2拌制

在进行拌制时,需要确保原材料投入搅拌机的顺序,需要一次拌制完成,不能进行“外掺”和“后掺”等作法,同时对于拌时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当装入运输车的混凝土需要对其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出现离析和分层的现象。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则不允许出站。

3运输

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不能中断,需要确保其连续性,同时在运输时间上还不能超过三小时,所以在对混凝土进行供应时,要对车辆的数量和路线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的正常供应,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同时对于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超过三小时,坍落度损失超过40毫米、温度超过25℃的则不能直接进行作业面的浇筑。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所需要的混凝土量较大,所以需要搅拌站对于运输车辆的安排及现场指挥、协调进行有效的配备,从而保障混凝土供应的均衡性,并能够对于运输途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二、加强混凝土养护

养护工作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等表面压平后,则需要在表面进行洒水,再覆盖塑料薄膜,则需要在塑料膜上面覆盖保温材料,这样在夜晚温度较低时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但在中午温度较高时则需要把保温材料揭开,进行散热。同时为了有效的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则需要在底层塑料薄膜下设置补水软管,根据表面的湿润情况进行适当的注水,需要有专人进行养护的看护工作。在大体积混凝土初凝前还需要进行搓压工作,通过搓压可以有效的防止面层起粉和塑性收缩的发生,但在一次搓压进行时,则需要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

三、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技术取得了特别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的增加,其施工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体系,还能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效率,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克服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弊病,不断完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本文作者:郭春轩 单位:唐山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建筑工程类论文:略论建筑工程测量问题与解决路径

1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这其中工程管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现在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建筑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同时在建筑的内容和精度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使得工程测量也在不断的发展,适应建筑施工的变化。在现在,很多的建筑施工都是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连接的,在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上,新的工程测量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有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在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主要是进行测图和放样,但是现代的工程测量技术包括了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了预测,在使用范围上实现了更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工程测量与信息技术得到了结合,使得工程测量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可以更好的提供依据。

2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产生的原因

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功能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且是更高的要求。现在,建筑理论和建筑技术都是非常成熟,并且是非常完善的,在这种环境下,工程测量的施工难度增加了很多。工程的测量工作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精度,同时也可以为了建筑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的依据。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工程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在工程放样的时候,对中线的放样和复测会直接影响整个施工,并且在施工工程中,如果测量工作出现了一点差错,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工程测量出现错误会直接导致建筑施工出现问题,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出现。

现在,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使得工程测量的精度要做到更好。在对工程进行管理的时候,管理的工作是否严格和规范对工程的测量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在一些施工企业中,对工程测量并不是十分的重视,而且在施工中也没有认识到工程测量的重要性,这样就会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工程测量的时候,还是会存在很多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在工程测量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施工的监控管理不到位,在进行施工时,很多企业通常的做法都是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但是对施工的工程测量工作都是置之不理的。对工程的测量工作的不重视,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没有进行监督,这样很容易因为测量人员自身的原因导致测量结果出现问题。在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要对测量仪器的精准度进行检查,同时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对测量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测量的精度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

第二,测量仪器的操作不规范。一般来说,测量所用的仪器部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测量人员操作不规范,甚至有些建筑项目的测量操作人员并非专业测量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甚至用错误的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的精准度没有体现出来。第三,测量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在很多的施工单位中,只是重视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使用,对测量的仪器设备基本就不重视,这样就会导致,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仪器设备数量不足的情况,这样会严重影响测量的速度和质量。测量的结果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的影响非常大,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3工程测量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在工程测量中注意避免错误,不要等到错误出现再去返工重新操作,这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一种浪费,同时反复测量会导致数据的度下降。工程测量中常见错误有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技术因素。在测量工作中,各部门工作人员耍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共同改进工程测量工作,提高工作质量。首先,在工程测量施测前,务必做到所用仪器和水准尺等器具经过严格正确的检校,对于仪器的操作上需注意:仪器要保持平稳。如果有强光照射,为了保障气泡稳定,则要用伞遮住阳光。安装时,让三脚架稳定,测量过程中,证架头水平连接。仪器目镜和物镜对光要仔细,避免视觉差。经纬仪对中要。如果测设举行控制网周边不闭合,保障对中误差不要超过2~3mm,后视边应选在长边。水准尺要立直,要经常检查和洗净刻尺底部泥土,经常检查塔尺上节卡簧位置读书是否连续完整。人工读数前,务必掌握水准尺的刻度规律,以防读数出现差错。其次,对于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制度。在保障基础设备完善的前提下,要及时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将重点问题重复掩饰,针对测量错误出现的人员因素,加强人员管理。尽量聘请专业的相关的技术人才,提高整体测量队伍的综合水平,保障工程测量的顺利进行与完成。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不仅能对测量员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样也能推进施工单位的企业管理运行。,对于相关精密仪器的保管,务必做到对测量仪器的使用,维修,调配等环节进行制度化的强制约束,以制度规范行为,让测量仪器的使用尽量合理化,也能减少测量仪器因反复使用带来的维修和保护,减少了工程测量的成本。另外,还要加大测量仪器的换新,使其能够适应建筑工程追求更的测量结果。

4结束语

施工工程测量质量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通过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大测量仪器的投入,增强建筑施工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工程施工测量各项管理制度等方式,指导工程测量质量管理和控制活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工程实施和完成提供保障。

本文作者:傅维华 单位:浙江和诚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类论文:论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一、传统建筑工程节能措施

在进行建筑工程节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环境对建筑设计进行总体制定。在施工中要选取高效节能材料,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实现建筑的标准化、合理化、节约化。

(一)墙体节能设计

及时,对建筑外形进行优化。在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建筑各部分围护数据进行分析,对结构传热资料进行处理,观察建筑结构是否符合正常要求,实现对建筑整体外系数的控制。第二,使用环保节约建筑材料。目前常见的使用环保节约建筑材料为三孔砌块。第三,合理外形构造。我国当前的外墙构造主要为内保温复合外墙、外保温复合外墙、夹心复合外墙三种构造。第四,隔离太阳热辐射。操作人员要对墙体进行遮阳建设,选取浅色墙体,提高植物绿化面积,实现对太阳辐射的隔离。

(二)门窗节能设计

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要对建筑门窗进行深入分析,要在保障设计门窗墙体日照、采光等正常应用的效果下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设计人员要根据门窗设计要求,对门窗的气密性进行加强。通过对门窗设计辅助使用密闭条可以有效增强门窗的封闭性,减少对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效果。在设计遮阳设施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遮阳板进行有效选取,对室内日照进行控制和调整。

(三)屋顶节能设计

屋顶节能设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及时,实现屋顶隔空板架设。在进行屋顶隔空板架设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隔空层进行设计,调整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第二,使用蓄水屋面。蓄水屋面主要是在常规应用的基础上使用大量水带走多余太阳辐射热量,实现对建筑屋顶的热辐射控制,增强保温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二、碧水花园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设计分析

碧水花园住宅小区位于贵阳市白云区。当前碧水花园占地面积达到23亩,建筑面积达到9.5万m2,主要为27层高层景观电梯公寓。碧水花园住宅设计主要以热环境节能为主,实现对夏季和冬季保温。建筑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热水供应、空调、通风等能源消耗,在碧水花园的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据主要部分,已经达到40%-55%左右。

三、碧水花园小区住宅节能设计

(一)小区的整体规划

采光和日照方面。碧水花园住所项目描绘使用常规点式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其日照资源的调整,降低了太阳对建筑墙体的照射面积,有效提高建筑能耗控制。在该过程中,设计人员对建筑主体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小区房屋的采光效果良好,基本满足用户的日常生活需要。

(二)建筑空间布置

在小区主体平面规划设计上,碧水花园根据贵阳自然环境特色,对建筑方向和地理位置进行有效设计分析,房间设计主要根据采光效果、阴湿程度等条件进行规划。碧水花园小区根据自身临近河流的特点和自然景物属性,将房屋采取宜南偏东规划,完成对房间的整体布局设置,实现对房间的规划管理。

(三)建筑节能处理

碧水花园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节能进行有效的方案选取,实现了对外墙、屋顶、门窗的有效节能。外墙中设计人员选取保温性较强、耐受性较好的材料进行建筑应用,对建筑整体效果具有非常好对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建筑节能设计是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在建筑环境的技术上进行建筑节能设计。通过将建筑节能材料和建筑节能技术有效应用到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实现对建筑节能的调节和控制,因地制宜、全程控制,从本质上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本文作者:金汶 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建筑工程类论文:科学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实用性

建筑工程就其广义的含义是指土木工程一大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全过程的总称,其中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公共建筑工程,以及公路、铁路、桥梁、港口码头、城市基础设施、水利建设等中的一大类土木工程均可以列入广义的建筑工程范畴。城市建筑工程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对象和重要内容。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如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迅速、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迅速、工程规模浩大、工程结构和功能复杂,技术质量要求高、建筑工程正朝着生产经营一体化方向发生等一些新特点。现代建筑工程正沿着高(技术质量要求高)、大(工程规模大)、全(功能、结构、配套设施复杂)的多级方向发展。因此,对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管理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激励着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去寻求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方法,以适应组织现代大型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对组织现代建筑工程开发,提高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管理的效益,其中包括建筑实用效益、审美效益、经济效益、安全度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以及对现代建筑创作和建筑科学理论研究突破传统思想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世纪40年代以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系统理论逐步形成和完善。

随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论、生命系统论等非平衡自组织理论,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2]这些理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同时,也给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作为科学和技术研究工具的方法论,不能不注重系统科学方法的研究。系统科学是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是一个知识体系。系统工程是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技术。他也包括在系统科学这一学科群中,属于其中应用技术的层次。系统工程的重点在于探索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要素和过程,以创造好效益。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本身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系统科学方法,即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总称。

系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社会实践。系统科学方法起源于通讯工程以及运筹学等学科,它在使用模拟方法、进行复杂计算以及大量数据处理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并和人、财、物的管理相结合,能出色地处理规划、计划、预算技术、预测技术等复杂问题。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而诞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以后才开始逐渐形成的。现在它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工程技术,与一般工程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系统工程是从系统角度去考察研究工程问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对象的综合性;②应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③考核效益的综合性;④具有程序化、信息化、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特点。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内的应用尚不够普及,但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因为,建筑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兴旺发达必然会促使建筑业的发展。无论何种形式的建筑工程,按其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资金筹集与工程投资阶段;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工程投入使用及其维修更新阶段。在建筑工程发展的任一阶段中,都存在着若干系统问题需要加以研究,为系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研究对象。对大型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对大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

此外,建筑企业正面临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挑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其中包括人材素质、技术素质、装备素质、管理素质建设等。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错综复杂,要提高这些素质,其中仍存在着若干需要加以研究的系统工程问题。无论从建筑工程投资、规划、设计和施工,到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存在着大量的系统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因此,系统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投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研究的一门综合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建筑系统实质上是指从广义建筑工程含义所包含的建筑工程系统、建筑规划设计系统、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和建筑行政管理系统的总称。建筑系统工程是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建筑系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出现的系统工程问题,是对建筑系统开发全过程的研究。其目的是以最少投入来获取建筑系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的效果,其中包括经济、财务、安全、质量、审美、功能、环境和社会诸方面的效果。系统科学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法,如果将这种方法用到建筑工程领域中,使越来越多的中外工程师以这种科学的方法研究建筑工程问题,并取得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成果,由此可见,系统科学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会更为强烈地影响建筑工程。

作者:陈卫军 刘源 单位: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管控措施思索

管理形式

由于工程管理在我国实行时间不长,相关管理与施工人员对其理解不深入,造成工程管理这一块体系仍停留在较浅层面。随着近几年我国建设量的大幅度增加,各企业都将重心放在对工程的承包上,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建筑工程的管理,造成管理混乱和质量方面的下降。缺少有序的管理,工程上的花费势必上升很多,而各企业为控制开支,盲目对工程材料进行缩减,这就造成了工程质量的不达标。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在建筑施工阶段,机械、材料和技术等要素在施工阶段被组织在一起,在这个阶段我国在机械和施工人员两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机械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械化程度不高,且在建筑施工中很少采用高效的创新机械,缺少技术创新的支持。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机械的使用不合理,导致机械老化速度加快,在质量和速度方面都降低不少。人员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并且很多工作人员仅仅在学历上达到要求,实际掌握技能远远不够。缺少高级施工人员以及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管理和施工人员缺少在材料、技术、机械方面的创新。很多企业在中标后,只强调工程进度对工程核算以及工程质量控制都不够,导致工程在核算以及质量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核算上出现问题,严重阻碍工程进展,而一味追求工程进度,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不过关,不仅对企业声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更是对公共安全的一种潜在威胁。

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若想对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彻底的改革,对于相关体制的改革是根本。首先,国家应该根据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结合我国工程案例的实际情况之下,制定出相应的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实施,来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同时,制定相应法规,强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规定管理范围,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进行考核,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只需和质量上的保障。其次,改革相关管理机制,剔除其中不合理的结构,建立起更高效的管理系统和机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完善领导负责制的基础上,组建起科学、高效的工程管理队伍和专业的施工队伍,在技术和施工上为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为了让社会进一步了解建筑工程管理的作用及其重要性,相关企业必须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对工程管理知识进行普及,提高企业人员的管理意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在当今世界,工程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企业投资效益、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使社会认可工程管理的价值。

工程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力控制,例如在材料选购上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减低机械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率降低劳动力成本等,对建筑工程中各项成本的有效控制,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工程上节省很多支出。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做到品质、经济。

对于建筑工程核算,应做到:首先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其次,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前移财务管理位置,提高其重要性;再次,对业已完成的工程,及时吧工程剩余资金转出,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做好工程管理核算。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企业要建立、健全会审、技术交底等质量管理体制,紧抓对原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对其型号、性能、规格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制定出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工程监理眼做好对工程的监控,且要贯穿工程始终。在工程完成后,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评定,确实保障质量达标。

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工程的优劣,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通过合理和先进的工程管理,可以使企业掌握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作者:马建平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质量及造价管理关系思索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工程造价的辨证关系

在当前这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取得项目,在报价时不惜压价竞争,降低盈利水平,甚至可能会出现亏本,而一旦中标之后,有的施工单位采取各种手段来设法提高工程造价,如提高工程取费标准、高套定额、加大材料用量、虚报工程量、多次出现工程变更等行为。在承包利润本来就不高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往往会出现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现象,严重危害建筑工程的质量,以此来弥补工程造价。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能充分认识到工程施工质量与工程造价的关系,一味的压价,势必会出现牺牲工程质量的现象。当然,工程质量与造价也有数量界限,为了片面的追求施工质量而不计成本也是不可取的,较好的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产品追求的目标,但过高的质量不仅其成本很难承受,甚至还会导致质量功能的浪费。所以应充分认识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在建筑使用功能不降低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使得双方在合作中才能实现双赢。

正确协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建筑工程产品的施工质量是实现其基本使用功能的有效保障,而工程造价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经济利润,利润是企业开展建筑项目的根本目的,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合理协调二者的关系,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建筑设计以及招投标阶段的质量、造价相互控制工作。在工程设计阶段,关键是要做好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且合理安排项目的进度,这些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施工方案不合理,或者进度安排过快,都可能降低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些同时也会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好坏,若施工组织不合理,将可能造成资源投入过多,施工效率低,施工进度安排过慢的话,也会造成造价失控。所以一定要对项目情况进行科学地分析,合理安排好施工进度,并且根据进度来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确保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在施工前期还应加强招投标的管理,必须改进中标方式,不以价格为衡量是否中标的标准,着重参考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标准,权衡质量、造价两者间的比例,合力地选出中标者。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和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质量形成的主要阶段,也是工程造价投入较大的阶段,所以必须协调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施工阶段关键是要做到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遵循工程施工自身规律,严格按施工进度进行施工,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工作,发现违规操作的应及时制止并予以纠正,还应做好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对于施工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应要求进行改进,以免到竣工验收时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而返工,从而也避免了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加强“人”的因素的管理,实现质量与造价共赢。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人的观念、人的技术、人的管理是建筑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应在各个阶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在项目筹划阶段成立项目经济评估专家组,其成员包括造价工程师、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设计人员以及技术负责人,由他们共同完成投资估算、投资策略、市场评估等工作,为后期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阶段应加强技术人员与工程经济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并且由各方专家人员对设计质量进行评定,找出技术经济的方案;招投标阶段也应建立由各方专家组成的招标小组,根据项目情况合理制定招标投标工作制度及程序、评标定标办法,以防低价中标现象而危害到建筑工程质量;例如项目招标时采用材料的方式就是有效防止低价中标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施工阶段,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来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建立相关的责任制,通过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各自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并且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施工概预算范围之内。例如制定行之有效的项目奖惩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结语

我们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想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关系,做好各个阶段、各种要素的管理,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项目经济利益的较大化。(本文作者:刘秀香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乌鲁木齐西郊城区管理委员会)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经济的研讨

作者:王荣敏 赵光景 黄伟 单位:河南煤化集团鹤煤公司

“绿色建筑”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效益,主要从决策、设计、招标及合同、实施、运营及维护、拆除和翻新等六个方面来控制。(1)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绿色建筑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规模、建设水平、项目选址、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严密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环境上是否允许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评价,并提出优化办法,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在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3)招标及合同阶段的成本控制。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标价合理、能保障质量和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好的承包商,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合同条款的缺陷。建议合同的承包方式采用“设计、采购、建造”EPC合同工程总承包方式,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全程参与工程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服务工作,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与紧密配合。(4)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承发包商的行为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在绿色建筑施工阶段,要在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5)运营及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建立运营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监测,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采用绿色建材;加强材料性能和环境指标的检测,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6)拆除与翻新阶段的成本控制。拆除与翻新阶段发生的废弃成本主要指工程项目拆除后所发生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指由于工程项目废弃后对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保护恢复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对弃置成本的重视,有助于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的经济评价在建筑工程经济评价的研究中,一般将其评价方法分为三种:(1)在部分价格调整的基础上按照传统的经济价格进行评价;(2)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为重点进行的价格调整,按照得出的计算价格或效率价格进行评价;(3)把积累和收入的分配问题加以考虑,按照动态的社会价格进行评价。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筑工程项目,不管是按何种标定都应该进行经济评价。因为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其本身作为单独的一个项目,必须定量地加以评价。建筑工程项目的评价方法或理论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纲,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实施工程项目的基础。无论是需求预测,还是利益估算,归根到底都是按照经济评价方法来完成的。

1几种建筑工程经济评价方法(1)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经济评价方法是利益费用比较法。对于可计算利益的建筑工程项目,需将利益和费用的现值加以比较。①内部经济收益率(简称IRR):用经济分析方法将利益和费用调整后贴现的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相等时的贴现率即内部经济收益率;②净现值(简称NPV)或利益费用差的方式:用一定的贴现率将建筑工程项目寿命期间发生的利益和费用分别贴现为现值,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之差如果大于零,则该项目较为可行;③利益费用比率(简称B/C):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之比,叫做利益费用比率。全部建筑工程项目都进行利益费用比较是不必要的。对于不能计算的工程项目,可用其他的定性评价方法。(2)贴现法。在建筑工程项目寿命期间所发生的利益和费用,要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变成现值之后再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虽然项目的利益和费用是发生在5年、10年的长时间里,但必须是现在比较利益和费用,决定是否投资。这样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把将来具有不确定性的,有时间价值差的利益和费用拉回到现在时刻来计算。可见,投资不同于消费,其特点是在将来一定时间内继续发生投资效率的情况下,不是只评价投资费用的高低,而是要进行经济分析。(3)费用比较方法。有些建筑工程项目不能计算利益。例如: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就是这样。对这类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是把各种方案的费用贴现为现值后,比较现值的大小,选择费用小的方案,通称为“最小费用法”或“费用效益分析”。这种评价方法也可用来选择利益一定的建筑工程项目、来选择那些投资高而运行费用低的高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决定选择使用机器还是劳力更为有利。

2内部经济收益率和资本的机会费用的标准在经济评价方法上,各国对内部经济收益率有着不同的要求,世界银行规定为12%。从发展水平和部门选择考虑,在经济发展初期,比较重视农业和基础工业部门,工程项目的贴现率比一般工业要低。

3各种经济评价方法的比较。上面谈到三种利益费用分析方法:内部收益率(IRR),利益费用差(NPV),利益费用比率(B/C)这三种方法的差异和优缺点如下:(1)内部收益率(IRR),随着项目的寿命不同而异,如15年、20年……若是几年,就要解几次多项式,因而在理论上可以得出几个IRR值。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采用其中哪一个值更好,所以只好规定工程项目寿命,并以此对几个IRR进行敏感分析,除此,没有更好的方法。(2)关于利益费用差(NPV),利益费用比率(B/C)这两种方法,它们都是由外部规定贴现率,所以难以规定的数值。但作为一种方法,由外部规定贴现率是正确的,(均衡)利益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竞争决定的。(3)有些工程项目,利益和费用在各年度的分布状况是不同的,这时如果用IRR,结果则大相径庭。一般地说,IRR法的前提条件是适于那些初期投资较大,尔后只需少量维持经营费用的项目。否则,都宜选用利益费用差法和利益费用比率法。(4)在ABC……等项目的IRR都大于资本的机会费用。而投资额都有限的情况下,就必须对这些工程项目加以排队,选择以确定实施的工程项目。如果要进行优先度排列,这时由于IRR,B/C都不能合计,只得用NPV法。另外,对于有两个方案且IRR相同的工程项目,应选取资本的机会费用贴现后NPV较大者。

4各种经济评价方法的应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最经常用的是内部收益法。其理由是事先不必规定贴现率,而是在运算中经反复求出来。内部收益率代表着资本的收益性和周转能力,从经济意义上说,它使资本的生产效率试验成为可能。但是,当生产经营费用相对于投资比较大时,则不能用IRR法。利益费用比较法体现在用数字来表示项目的利益和费用,特别是用数字表示特定的收益,并进行有关的经济计算。可行性研究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科学,它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从技术、财务、经济等方面加以评价,最终给投资决策者提供是否选择该工程项目进行投资的依据。目前我国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十分重视,凡未做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国家一律不予批准,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项目。#p#分页标题#e#

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其生存之本,只有效益提高了,企业才能得以发展壮大。然而效益的提高是一个企业中各部门各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抓好企业中每一事项和环节,协调好每个部门。特别是要进行成本控制和项目经济评价,提高企业效益。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防火指标阐述

作者:杨葆 单位:广西南宁市公安消防支队

建筑工程中消防工程的防火指标研究

建筑的防火构造建筑的防火构造包括很多方面,如耐火极限和等级、层数、面积以及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安全疏散条件等等,建筑的防火性能是建筑工程竣工之后首先检验的项目,因此它的防火构造的优劣对于整个建筑的消防工程十分重要。

建筑物耐火的等级划分(1)建筑构成材料的燃烧性能。及时种材料属于非燃烧体,这种材料在受到火烧或高温加热时不燃烧、不碳化,例如石砖、金属材料、混凝土等类型的材料;第二种是难燃烧体的材料构件,是指在受到火烧或高温加热时难燃烧、难碳化,当火源消灭后,燃烧会立即停止,例如沥青混凝土、水泥刨花板等;第三种是燃烧体,这种构件用燃烧材料构成,在受到火烧或高温加热时立即燃烧起来,即使火源移走也会继续燃烧,例如木材等等。(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取决于这样三个条件:首先是失去稳定性,它是指构件在试验过程中的承载或抗变形能力,例如墙、梁、板在测试中如果坍塌,那么就表示它们失去了承载能力,如果它们的较大挠度值超过计算长度的三十分之一时,就说明没有抗变形能力;其次是失去完整性,是指薄壁分隔构建在耐火试验中由于爆裂的缘故造成可令火焰穿过的裂缝和孔洞燃烧了背火面,由此证明构件完整性受损,已经不具备阻止火焰穿透而引起背火面燃烧的性能;是失去绝热性,是指分隔构件在耐火试验中构件背火面平均温度在140℃以上,或者背火面任意一点的测试温度高于初始温度180℃,以上情况均可认定为构件失去绝热性,不具有隔绝高温热量的性能。(3)建筑物耐火等级。根据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情况和建筑材料性能,以及楼板的耐火极限,并结合以往的经验,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一般普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高层建筑物划分为二级。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构件全部是非燃烧体;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构件除了吊顶这一难燃烧体外,其余都为非燃烧体;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构件除了吊顶和屋顶承重之外,都是非燃烧体;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构件,其中防火墙为非燃烧体,其余的有难燃烧体和燃烧体,这主要是根据构件的位置及作用不同来区分的。

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建筑物的防火分区的作用是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在一定时间内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主要是利用具有耐火能力的分隔构建来进行区域划分,使这些耐火材料作为边界构建发挥一定的减缓火势的作用。(1)防火分区的类别。根据防火分区的不同作用,可将其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是指利用耐火性能强劲的分隔构件在同一水平面上将较大的建筑平面分为几个防火分区,一般在商场或者库房等较大的建筑中利用防火墙、防火水幕和防火卷帘来设置防火分区,这样做可以将火灾有效地控制住,减少损失;竖向防火分区利用耐火性能强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将建筑物层与层之间分隔开,防治火灾的竖直蔓延。我国对建筑物防火分区的面积和长度都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2)防火分区贯通部位的构造。在进行防火分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是建筑物中相互连通的通道,应该采取合理的构造,在穿过防火分区的风道、电缆等要经过一定耐火能力的特殊处理,尽量减少空洞的数量和面积,将管道和墙体之间的空气堵塞好。例如,用电缆架布线的电缆穿过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过分区部位用石棉之类的不燃物堵塞,在两侧覆盖石棉硅酸盐板,再用耐火材料封住。总之,防火分区的贯通部位的处理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能否处理得当,关乎整个防火分区的作用效果,需引起高度重视。(3)防火分区的分隔设施。防火墙:它主要由非燃烧体组成的耐火度高于4h的墙体,是直接砌在基础上火钢筋混凝土框架上的,且设在转角位置;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距离防火墙应该大于2m。除此之外,防火墙应该保持尽量少的开门窗及洞口,如果开的话,可以设耐火极限大于1.2h的防火门窗。防火间隔墙:它的作用就是辅助防火墙,进一步分隔防火墙的面积和长度,缩小火灾的危害范围,并且使用非燃烧体,如有困难可根据使用标定一定耐火极限的难燃烧体。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作原理建筑物内出现着火点的时候,现场的烟气和火光就会被火灾触发器感应到,并立即将信号传给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会立即发出警报声音来为消防人员指示火灾地点,以便火灾能最快地得到控制;在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声音的同时,信号会传给火灾现场的执行器或电磁阀,指示它们开启喷头喷出灭火剂来灭火,如果执行器的某些部件失灵,可以开启手动开关进行灭火。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的工作组件(1)触发感应器。它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最关键的探测元件,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进行感烟、感光、感温以及感应可燃气体。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模拟量火灾感应器和分布智能式探测器会是大势所趋,模拟量火灾感应器可以快速地搜集现场的参数并地传给火灾报警触发感应器,并进行的分析,可以不受现场环境背景的干扰,将搜集到的参数和火灾触发感应器中存储的参数特征曲线进行比对,最终得到报警信息;分布智能式感应器可以利用本身的微处理器将现场采集的参数变成真实的模拟信号进行系统的评估,通过预设程序的指示将信息转化为正确的报警动作指标,从而发出报警。(2)火灾报警控制器。它主要由区域报警控制器和集中报警控制器组成。其中,区域报警控制器可进行火灾信号的处理和判别,声和光的报警,检查故障,备电切换等;集中报警控制器可显示报警,控制联动联络和控制信息的传输等等。火灾报警控制器可以排除电干扰而自动处理分布参数,从而得到的报警信息。该系统可以将获取的信息数据和系统主机库中的火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快速地分辨是否为真实的火情,减少了误报和漏报的几率,是一种新的方法。

自动喷水和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水是喷灭火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自动喷水防火在建筑消防工程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它由给水系统和喷火系统两部分组成。给水系统主要负责泵站、管网等的供应,只有这一系统装置配备齐全,才能快速大量地供水,喷水系统就是负责喷灭火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类型,划分依据就是喷水管道中有水与否。干式系统的喷水管网平时没有水,在火灾发生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会根据报警信号指示打开预作用阀门向管网里注水;湿式系统则相反,管网里面平时充满水,火情一旦引发并且上升到一定的温度值时,闭式喷头会遇热破裂开,喷水口自然会打开开始喷水,这个时候供水管道上的水流指示器开始工作,消防中心控制主机会在显示喷淋报警部位的时候发出报警信号。喷水过后压力继电器由于管道水压的下降会利用两组无源触点,一组启动喷淋水泵,另一组将动作信号反馈给主机。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可使用的时候或存在贵重物品的场所,可以使用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在感应器检测到火灾的时候,灭火控制器会接收到报警信号,之后经由灭火指令来开启气体压力容器上面的电磁阀,从而喷出灭火气体来消灭火灾。#p#分页标题#e#

应急照明和火灾紧急通话系统在通常情况下,电力会在火灾发生的时候中断,这给火灾现场的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应急照明系统在这时可以发挥其优势,给火灾现场进行照明,为人们安全撤离火灾现场提供一定的保障。这要求该系统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定来设置,正确处理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之间的电源切换,并配备独立的备用电源,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按照《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系统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严格进行,不可大意马虎,认真处理消防用电设备的电能供应,保障照明系统正常工作,在此前提下,可配置疏散诱导灯,本身配有的镍镉电池能在正常供电中断时仍然能持续照明0.5h-2.0h,对火灾现场的疏散和救援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火灾紧急通话系统在消防栓和区域显示屏的位置,在建筑的重要场所还应该装有紧急通话插孔,消防中心配有主机,在火灾发生以后,消防中心可以利用紧急通话系统对火灾现场进行指挥和控制,防止火势的蔓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的消防工程的防火指标很多,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建筑的防火构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和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火灾紧急通话系统等几个主要的方面严格进行工程竣工的验收工作,竭力消除安全隐患,减少火灾的发生,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贡献。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监管办法

1引言

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是在20世纪产生、发展并日臻完善的,经过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至现在的质量管理阶段。然而,质量管理理论和其他经济管理理论一样,实际上都依存于一个前提,即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并且可以反复再生的。因此,人们以投入与产出的直接比较,以人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来评价经济效益和管理绩效。ISO9000所制定的产品生命周期的12个阶段标准,是致力于把自然资源经过生产过程,最终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而这种满足往往是以生态失衡、损坏环境质量为代价的。近些年来,由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生态经济、生态技术、生态工业等生态理论和实践纷纷问世。从生态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建筑业作为人类生产须臾不可离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建筑工程在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负面的环境问题。据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在总体环境问题中,由建筑业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所占比例为34%,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垃圾废弃物污染等[1]。同时,建筑业还是耗能大户,据统计,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这些能量主要用于建筑物的供暖、热水供应、照明、通风、冷气,以及用于建筑物间的交通运输上。因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研究生态质量管理已刻不容缓,生态质量管理是对传统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2生态质量管理

2.1生态质量观

在短缺经济时代,质量意即“合格”,传统的质量定义为“满足工程规范或容差的产品是质量产品,否则为次品”。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戴明博士指出“质量是满足顾客的需要”。ISO8402-1994将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而费根堡姆博士又将质量概念大为拓宽,认为在21世纪,质量即“用户满意”,它具体可理解为:本质上,经济上人人买得起,功能则由使用者来决定[2]。这种质量观以社会需要(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为参照系,可称为产品的社会质量观。而生态质量观是指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质量概念,认为产品质量不仅要为人类提供使用功能,社会价值,还要提供生态价值,在产品质量形成和产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不破坏或少污染、少破坏环境与生态系统[3]。这种质量观突破了立足于生产技术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来看待产品质量的藩篱,而是将其置于人—社会—自然大系统来考察;认为质量的形成过程源于自然,终于自然,即自然—生产—消费—自然;将生态价值置于首位,突出生态质量指标和生态质量保障;重视生态技术、生态工艺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态质量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活动基本上还停留在建筑产品社会质量观基础上,其中相当一部分建设单位还是以产品技术质量观来指导其质量管理活动,在建筑工程活动中还远未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据资料,国外一些建筑企业已提出了实行的“生态质量管理”或“绿色质量管理”的口号。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为了保障我国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长期竞争力,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活动必须树立生态质量观,注入“绿色意识”,要及时地把它推向一个新阶段,即生态质量管理阶段。

2.2生态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很多国内外学者对生态质量管理或绿色质量管理展开了研究,但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生态质量管理意为在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物质原料的投入,同时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非预期产出在必须满足环境标准的前提下降至低。从内容上说,它将环境因素纳入质量管理活动,重视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过程的角度上讲,它是对那些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影响产品和运作质量,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辨识、评价、确认、控制以及持续改进的综合活动[4]。生态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依然是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与处置(Act)。建设单位在其中每一个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成果与经验,拟定下一个阶段的实施重点,通过这种质量管理的循环达到持续趋近综合效益的目的。

2.3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的实施原则

在传统的社会质量观中,建筑工程项目只有在最终完成建设后,才会对工程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处理,在建设过程中处理的也仅仅限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物资消耗的运输和填埋。而不会涉及到这些建筑垃圾和物资消耗所产生的长期环境影响。但是在生态质量观中,所注重的不仅仅是后期的废料处理,更注重的是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的综合环境问题。基于对生态质量管理概念和内涵的认识,笔者认为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生态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遵循“5R1C”原则,即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决策的要素之中;减消(Reduce),要求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废物排放,搞好“三废”治理;循环(Recycle),该原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能源和原料要尽可能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再利用(Reuse),即尽可能多次和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通过再利用,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为此应尽力采用标准化设计和施工;保护(Reserve),积极参加环境治理,加强对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宣传,树立“绿色企业”、“绿色工程”的良好形象;综合效益原则(ColligateBenefit),要求建设单位既要关注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经济利润,又要重视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的负效益,力争做到控制负产出以保护环境和利用负产出以节约资源,它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产生环境利益,以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以上提出的生态质量管理5R1C原则是互相联系和不可分割的。1C原则是生态质量管理的基础,建筑工程不能为了质量而牺牲环境,同样也不能为了环境而牺牲质量。追求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使建设单位实施生态质量管理成为可能。5R原则是生态质量管理的方法性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建设单位的综合效益,应当按照消减→再利用→再循环的优先次序。而研究与保护则贯穿于生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p#分页标题#e#

3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的方法

3.1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三级控制模式

生态质量管理,以产品为对象,就是要使产品“从摇篮到坟墓”增加和保持它的“绿色”,提高其“生态价值”,也就是在具体实施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将“5R+综合效益”原则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种产品取之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掘和生产、产品加工制造、运输、分配和营销,使用(再利用)、再循环及最终处理各阶段。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生态质量管理是借鉴质量管理理论和过程控制模式,在不牺牲产品93第28卷第6期方梅,等: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模式研究的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系统地考虑到产品各生命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各阶段的环境控制,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质量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较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产品生命周期可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即产前、产中和产后。就建筑工程而言,产前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建造之前的决策、设计开发、招投标及采购、合同委托阶段;产中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产后指的是项目营销、回访维修和处置回收(拆除)阶段。笔者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三级控制模式,简要论述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生态质量管理方法。

3.2基于LCA的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方法

3.2.1产前控制

(1)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任何建筑工程项目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一个项目的决策,不仅仅是对一个项目本身的技术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判断,同时还应该注重其长久的环境影响。而环境影响同样不仅仅是建筑造型与环境的和谐问题,还包括了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以及建筑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因此项目决策工作的好坏既关系到项目投资损益问题,又关系到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长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问题。在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除了通常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分析,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项目规划选址中项目和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②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提出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生态设计原则;③在项目设计阶段前就生态设计原则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

(2)项目设计阶段。在项目决策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保持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环境指标和生态设计原则以后,在项目设计中,除了保持项目的功能目标外,也应该把建筑生态化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包括“质量性能展开”、“为环境而设计”、“可回收设计”和“可拆卸设计”等方法逐渐成为设计师追求的设计理念。这些理念是建立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那么,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生态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周边环境设计。建筑项目土方量平衡,水土流失,有价值动植物保护,建筑使用对周边生活、文化活动的影响;建筑选形:建筑形体和结构会在周围形成独立小气候,这个小气候不仅仅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还影响到周围环境的使用。在建筑选形中需要特别注意建筑小气候与周边环境大气候的冲突,以及建筑本身对周围所造成的光、影、热等影响;②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在保持良好稳定和承重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模块化设计,增强建筑构件的通用性和修缮性,也能改善建筑使用完成后的可拆卸性;③建筑节能设计。通过良好的结构和综合设计,能改善建筑维护结构保温和隔热性能,提高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系统的能效比,增进照明设备效率;④建筑材料选择。减少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增大可回收和再利用材料的使用。

(3)项目招标投标及采购阶段。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同样是生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点。施工过程造成的粉尘、噪声等污染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因为这些污染而与周边居民产生各种纠纷、甚至法律诉讼,而浪费了时间,损失了金钱。在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浪费更是对物资的无故损耗,增加开发成本而没有任何收益,更不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许多地方的招标合同已不同程度地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对策要求,并将控制环境污染与文明施工作为评标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仅此而已是不可能真正达到建设生态化的要求的。在招标和采购文件中除了针对施工和材料的质量要求外,还应该就建设生态化提出相关的要求,如①招标文件中应有专门的章节详细阐述环境问题与措施要求;②招标文件中应包括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的清单,引起承包商重视;③投标单位应对施工流程中的环境要求提出相应的环保设计;④建筑材料的采购中要求增加相应的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等条款。

3.2.2产中控制

产中控制主要指项目施工阶段的生态质量管理。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不亚于项目建设的其他阶段。虽然项目规划、决策和设计决定了项目的布局、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并且项目招标和采购过程中也把施工流程和环境要求包括在内。但是施工阶段牵涉的单位和人员多、工艺流程复杂,不可预计状况较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施工阶段的控制关键是解决建造过程中以环境和经济为综合目标的施工流程的优化。就当前我国项目施工活动来看,重点应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现场环境管理。推行施工现场绿色管理,即制定专门的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施工中记录环境状况;制订现场情况和平整要求;制定专门的采购政策;与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积极配合。

(2)工程噪声、建筑粉尘和有害气体控制。严格遵循当地有关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和法规;对有害气体进行识别和防护;在项目建设与拆除工作中,采用适当的“粉尘控制”技术。

(3)资源效率。采用节能灯具和设备;在工地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回收和重复利用在拆除时得到的材料;记录资源的耗用以实行相应的奖惩。

(4)建筑垃圾的处理。西方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工程中普遍应用环境保护性建筑机械,如建筑粉碎机,对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生加工处理。上海建工集团和北京城建集团都曾经将现场的建筑垃圾分拣、粉碎后,用于建筑砂浆、混凝土地面、混凝土垫层等的细骨料,从而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p#分页标题#e#

3.2.3产后控制

现在,“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已经在许多国家开始实行。也就是说,产品在由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后,企业仍应对这一阶段产品的环境表现负责。产后控制的重点,一方面是研究如何选择采用合适的营销方式,以及设计高效的回访维修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建筑物在报废后拆除施工也是产后控制,甚至是产前、产中控制的一大难点,有待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尽可能做到在产前的策划设计阶段就把建筑报废后的材料可拆除和回收再使用性设计在内。

4结束语

21世纪的建筑质量概念已被大为拓宽,生态质量管理作为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模式,将眼前需要和长远需求相结合,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强调目标、效益和发展等方面的可持续性,是更适应时展要求的质量管理创新模式。生态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建筑工程中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其所产生的效益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和长期性,且在短期内极少为开发商和建筑商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在不能解决“搭便车”的情况下,指望企业和社会的“绿色意识”,只能使生态质量管理成为一时的噱头而最终得不到实施。因而在生态质量管理的推广中,生态质量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流程管理是其核心。这些新的指标体系和流程管理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全社会都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都当成一个重要的目标时,生态质量管理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在这里,政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要通过政府的立法和严格执法,把生态质量管理的外部性转移到每个企业的内部,解决“搭便车”的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财政税收的激励,至少使得先采用生态质量管理的开发商和建筑商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有竞争力的回报,使每个开发商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真正使生态质量管理得到推广。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验收管理研究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而言,验收是该工程建设的环节,同时也是对已完工的工程主体内在与外观质量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并确认其是否符合与设计要求、标准相符,是否可以直接交付使用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具体验收管理工作中,只有选择正确的验收方法与措施,才能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1建筑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验收之后,一定要留下该工程完整的质量验收资料和记录,以便为工程竣工后的质量验收提供依据。 1.1检验批的质量验收。 所谓检验批,主要是指按照同一生产条件、规定方式汇总成的、由数量和样本构成的检验体。一般而言,按照工程的施工段或变形缝划分,建筑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包括如下内容:及时,在工程监理的组织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人对该检验批进行检查验收。第二,检验批的质量是否合格按以下标准来判定:一般项目与主控项目质量可抽样检验,看是否合格;施工操作的依据要、,工程质量检查记录一定要明确。其中,主控项目主要是指建筑工程过程中对安全、环境、卫生以及公益事项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1.2分项工程与分部工程的验收。 分项工程验收主要是从材料、工种、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设备的类别等方面进行划分的,一般而言,分项工程是由一个或多个检验批共同组成。首先,分项工程中所含有的检验批应当符合质量要求;其次,分项工程种所含有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当、完整。分部工程的验收应当根据其专业性质与建筑部位的具体特征来确定,当分部工程比较大、比较复杂时,应当按照施工材料的种类、特点、施工工序、专业系统、类别等将其分成若干子工程。及时,工程监理应当组织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以及质量负责人对这些分部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勘察人员、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质量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都应当参与到分部工程的验收工作中来。第二,分部工程的合格验收标准是:所包含的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当符合验收标准;质量管理资料一定要整齐、完整,主体结构、地基基础以及相关设备的安装安全与功能抽样检测、检验结果都应当符合相关的规定;第三,从观感的质量上来说,已完工的工程应当符合规定的要求,并对其做出综合的质量评价,对于那些观感较差的点应及时地进行返修处理。 2做好建筑工程验收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建筑工程验收内容的分析,笔者认为,做好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工作的好方法是以“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作为验收指导思想,加强工程质量验收管理。 2.1验评分离是指将质量检验与质量评定内容分开。将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内容分开;将原验评标准的质量检验和原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质量验收相衔接,形成新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2强化验收是指将原来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验收部分与评定标准中的质量检验部分合并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工程质量规范,作为强制性的标准,成为建筑工程完成项目的低标准,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所遵循的施工质量标准,同时还是建设单位验收工程质量所必须遵守的规定。 2.3完善手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施工质量的检测手段;二是完善验收方法,尽量减少和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三是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目标建筑的质量检测。 2.4过程控制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程的控制。过程控制包括检验批验收、分项验收、分部验收、单位工程各层次的验收。工程质量的验收是同工程施工过程同步进行。这里所指的验收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它更是的、整体的、多层次的验收。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的规定,对质量过关的工程予以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验收。再由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的各方责任人,例如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质量监督站进行监督管理。 3建筑工程各责任主体应当做的验收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验收管理工作而言,说到底还是要以来人的力量,充分发挥各责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即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五方责任人都应各尽职责,做好各自的验收管理工作。 3.1勘察单位要进行实地调查进行验收,确认勘察报告是否属实并签字,还要同其他相关部门一起进行验收,并进行确认签字。 3.2设计单位要根据实地基础、主体结构和工程竣工的质量检测工作,来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按照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3.3施工单位须参加分项工程、检验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整个程序的验收,检查施工是否按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及相关文件内容完成,并确认是否符合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标准要求。 3.4监理单位是由监理工程师来组织施工单位项目的专业质量负责人,对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工作,并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各相关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共同对分部工程进行验收工作并签字认可。 3.5建设单位是总的验收单位,不仅要参加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验收;还要组织勘察单位参加地基的验收;组织设计单位参加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分部的验收;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对单位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标准,是否达到竣工条件等进行确认并签字。 结语 #p#分页标题#e#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质量优劣主要决定于各方责任主体能否相互协调与配合,各方责任主体能否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履行好相应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较大限度地实现该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中央空调的安装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央空调成为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设备。然而,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是一项系统工程,安装过程中涉及到众多分项工程,与建筑工程土建、电气、给排水、装饰工程都有交叉,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因此为了保障中央空调系统能够顺利工作,除了科学的设计外,还需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笔者将对高层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安装施工技术进行简单探讨。 一、施工准备 1.施工组织与规划。为了保障中央空调系统安装施工能够顺利、高效完成,应该根据科学管理、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原则做好管理工作,成立项目指挥部;合理组织施工,做好与土建工程的配合施工;编制空调系统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用以指导施工准备及施工。 2.施工工艺流程。高层建筑高度大、楼层高,交叉施工多、施工周期长,而中央空调作为一个分项工程不可能在土建工程施工开始时就进场,但是还是需要做好进场准备,因为施工过早可能导致施工技术不成熟,产生窝工浪费资源,进场过晚可能会失去施工机会,增加施工难度。空调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流程主要为:安装准备→管道、支架预制加工→水平主管道安装→垂直立管管道安装→主机分支管道安装→主机安装→室内机组安装→管道水冲洗→管道试压→隐蔽工程验收→管道保温施工→系统调试。 3.技术、人员和物资准备。 3.1技术准备:中央空调系统施工环节众多,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进行分解,以便对每一个环节进行阶段性控制,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施工活动,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做好各个环节的协调管理。这个阶段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段的划分、施工顺序优化等。3.2作业人员的准备:项目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工程合同、设计图纸、施工进度计划等做好劳动力的准备,形成一份劳动力需求计划,在计划中应该明确劳动力的工种及人数,并经过项目经理批准后与分包单位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3.3物资准备: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经理应该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物资使用计划,并由项目经理签字后送至材料公司,方便材料公司进行材料采购与准备。 二、施工作业阶段 对于空调安装项目来说,施工阶段是具体实施操作的阶段,也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下面就对安装工程的主要控制要点进行介绍:1.主机设备安装。 1.1设备安装位置。室外机组应该选择与室内机组较近的地方,并保障通风良好;室外机组不要安装在具有可燃性气体管道及可能增大噪音的紧固台上,并且保障安装的位置不会因为排出的热风及运行噪音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室内机组设置在通畅的地方,保障所吹出的冷气流过人活动的主要地方,在冷气出风口不得设置障碍物;主机设备安装要远离热源、易燃气体处,并尽可能安装在无阳光直射的地方;主机设备安装要方便日后维护维修;主机设备周围不得出现热源直接辐射,不得出现高频、高功率无线电设备,以免影响到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 1.2设备安装注意问题。室内机组固定采用膨胀螺栓,打入底板深度不得小于50mm;设置的吊筋应该垂直、牢固,不得出现明显的松动与晃动;室内机组安装完成后,吊筋超出机组不得超过5mm;机组与墙角线要保持平行,与墙面间距相等,与屋顶平面平行,不得有倾斜等影响美观的问题存在;房间内机组安装时,应该根据不同房间的吊顶高度不同,调整机组与楼顶的高度;室外机组与底座之间应该设置厚度不小于30mm的橡皮垫,以减少机组设备运行的震动噪音。 2.冷媒管道安装。 2.1冷媒管焊接。冷媒管焊接时应该保障接头牢固;冷媒管接口切割应该保障表面平整,不得出现毛刺、凹凸等质量问题,切口平面允许有小角度的倾斜;接头处宜采用银焊焊接,因为银焊的焊液流动性较高,能够有效提高焊接强度;焊接温度控制在700-845℃,焊接时宜在向下或水平侧向进行,要尽可能的避免仰焊,接头的分支口应该保持水平。铜管钎焊必须采用氮气进行置换焊接,焊接时把微压(0.02MPa)氮气冲入正在焊接的管道内,以防止铜管氧化层的产生;铜管不能使用金属托架固定,应该在自然条件下,铜管保温层托住铜管,以防止冷桥产生。 2.2冷媒管封盖、吹污。如果冷媒管之间有0.1mm的间隙,那么它的热(冷)传到效率将下降70%-80%,因此对冷媒管的包扎很重要。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水分、污物、灰尘等进入到管道内,冷媒管穿越墙体时需要将管头进行包扎,对于暂时不连接的和已安装好的管道处理方法是将氮气瓶的调节阀与室外机组的充气口进行连接,将所有室内机组的接口用塞子堵严实,调节压力至5kg/cm2;然后向管道内充气,直到手抵不住时快速释放,此时污物会随着氮气一起排出,这样循环几次就能清除管道内的污物。 2.3冷凝管安装。冷凝管内的水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排出,因此管道敷设过程中应该设置一定的坡度,一般坡度≥8‰;为了保障运行过程中不会因为凝结水而产生滴漏,应该做好冷凝管的保温隔热工作,在做保温处理时应在冷凝支架与管道之间垫上一层绝热衬垫或经过防腐处理的木衬垫,厚度与绝缘层的厚度相同,表面要平整,衬垫结合面的空隙应该填实,以提高保温隔热效果;冷凝水管支架之间的间隔应该尽量缩短,防止凝水管下坠后存水。 3.管道支架安装。管道支架安装应该保障位置、管道固定牢固;与主机相连接的支管支吊架应该采用角钢支架进行固定,起到固定管道的作用(但是不得采用钢架吊架);对于水平管道的转角处,应该适当增加支架的数量(规范的支架用量为最少用量),以增强管道的稳定性,确保管道连接处不能够承受外力;在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该进行管路调试,并做好管路的固定工作,防止室内装修提高管道的标高,影响到管道内冷凝水的自然流动。#p#分页标题#e# 三、联动调试阶段 设备和系统联动调试是一项非常关键、很重要的工序,此项工作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来做,并且在凋试前要进行检查。在试运转前,由技术负责人编制调试方案,严格按调试方案的步骤进行调试。系统调试完毕后,由业主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其中管道试压检漏是一个重要环节,试压要分区、分层试压然后在进行系统试压。试验压力按照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进行。必须进行反复巡查,因为有时局部有滴漏、渗漏等问题。巡查时先看地上有无湿印,若有湿印再向上看查找渗漏。在一切工作都完成准备调度前,应先检查电源接线是否正确。都确实无误后再送电源,检查电压电流是否正确。开室内机调试。各种试验(检查)数据应给业主、设计单位各一份存档。施工项目完毕后。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对施工项目管理进行系统的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空调系统安装施工时影响中央空调竣工后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在安装前,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特点仔细进行核算,选择合适的机组,并在施工过程中把好质量关,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及操作规程,保障中央空调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运用屋面防水方法

屋面工程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满足建筑物的防水、隔热和保温等功能。其中,屋面防水是屋面工程技术的关键部分,他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他不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屋面渗漏问题一直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通病。目前,我国屋面防水技术主要是以刚性防水技术、柔性防水技术以及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的结合技术为主。理论上将,这些技术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屋面防水的要求,但是,刚性防水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较差,延展性差,容易开裂而造成屋面渗水;柔性防水则刚性差,同时有机材料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而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的双保险也因为施工过程中不重视刚性防水而造成防水层寿命短,防水层维修和更换次数频繁。本文通过从防水材料的优化选择、屋面防水技术施工技术和屋面防水质量控制3个方面对屋面防水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从而解决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面临的一些问题。 1防水材料应用 防水材料的应用是屋面防水技术应用的基础。施工设计人员应该结合材料说明书的介绍,了解防水材料的性质,根据具体的施工技术,做好选材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防水材料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的施工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和对屋面防水要求的不同,防水材料的应用也存在差异,应用广泛的防水材料可以分为柔性防水材料和刚性防水材料。 1.1柔性防水材料多为有机材料 常用的有:改良型沥青类油毡、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超高分子材料等等。其中,改良型沥青防水卷材是传统的沥青卷材通过技术加工形成的更为经济适用的新型材料,他主要有SBS弹性体改性沥青和APP改性沥青防水材料两种。SBS弹性体改性沥青的胎基是聚脂毡或玻纤毡,热塑性弹体作为改性剂,然后在其两面都覆盖锋利材料或者粘连塑料薄膜制成的,他的特点是防水性能好、延展性强,同时耐低温,使用寿命较长。APP卷材的构造和性能和前者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其表面浸涂为APP改性沥青。高分子材料的主体为橡胶和树脂,弹性较好,同时橡胶和树脂的质量轻,使用寿命长,污染环境几率小,是一种环保的防水材料。超高分子卷材的科技含量较高,应用广泛的有超高分子聚氯乙烯(UHMWPVC)和改性氯化聚乙烯(CPE),这些产品的抗老化、耐温差等性能均优于高分子材料,但是其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并且成本问题等限制了他的使用。 1.2刚性防水材料 刚性防水材料主体为细石混凝土结构,在此结构基础上加防水剂并采用微膨胀和控制水灰比等技术制成屋面的刚性防水层。相比柔性防水材料而言,其施工和维护较为方便,成本较低。但是,刚性材料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2施工技术要点 2.1分格缝施工要点 分格缝的布设应该在屋面板的支撑处、转折处突出屋面和防水层的相接处,与屋面板缝平行,这样设计,当防水层因为温度变化和砼干缩结构变形等原因产生裂缝时,能够将裂缝集中到分格缝处,避免开裂。分格缝的间距要求为:间距要合适,不能过宽,当间距超过6m时,需要在其中部设“V”形分格缝;深度要求为:能够贯穿防水层。 2.2屋面找平层施工要点 屋面找平层的做法为建筑找越和结构找坡结合的做法。首先按3%的结构找坡后,然后在结构层用l:6水泥膨胀混凝土找坡。需要注意的时,找坡时要明确泛水坡度、流水方向,用鱼线在较高点和泄水口之间作为铅线拉直;浇筑时,用滚筒压实。除此之外,在湿度较大或者腐蚀性较强的地区,还应在找平层上刷冷底子油,这层油可作为隔离层,耐潮湿和腐蚀。 2.3屋面隔离层施工要点 为了减缓防水材料的老化速度,我们在找平层和刚性层之间铺设一层防水隔离层。在铺设隔离层时,施工要注意以下几条:基层上的基层处理剂涂抹要薄且均匀,在干燥后铺卷材;环境温度为5℃以上为宜;铺设卷材时要由下自上平行屋脊铺设,卷材搭接方向和水流方向保持一致,当屋面的坡度较大时。铺设方向应该垂直于屋脊,具体的铺贴方法描述如下:去掉卷材表面的隔离纸膜,贴于基层的表面,贴时保持卷材自然松弛,不宜过度拉伸或者过松,铺好后,用平面振动器进行压实,然后将粘接剂涂抹在搭接处,等干燥后进行粘合,用橡胶榔头压实。 2.4钢筋网片及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施工要点 为增强防水层的强度,应该在混凝土防水层中配钢筋网片。考虑到温差对防水层表面的影响,钢筋网片的布设位置要在防水层的偏上部位,以防止温差引起的裂缝。同时,钢筋网片应配有不小于10mm的保护层,预防表面碳化作用引起钢筋损坏。防水层中细石混凝土的强度应高于C25,水泥标号高于425#,水灰比不小于0.55,同时混凝土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大于40mm,防止混凝土抗渗性能的降低。防水层的表面处理要求面板的厚薄一致且均匀,混凝土收水后应进行二次哑光,破坏其中的毛细管,提高抗渗性能。混凝土浇筑后12~24h可进行养护,施工应对养护足够重视,不然会造成混凝土早期脱水,影响混凝度的强度,进而影响防渗性能。 2.5节点、细部构造施工要点 节点部分的施工十分重要,不合理的构造会导致节点处渗漏。节点的施工要注意刚柔结合,并且各个节点应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细部防水构造也要引起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落水管施工要符合以下要求:落水管口直径500mm用防水材料密封;落水口与基层接触时应留有长宽各为20mm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填充。天沟檐沟处的卷材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沟外檐的顶部,卷材一段用水泥钉进行固定,并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檐口的下端应有鹰嘴和滴水槽。女儿墙由于温差变化、周围环境和施工水平等因素影响容易开裂,可以在女儿墙周围水平方向贴一周条砖,内做防坡,同时防水层涂膜时应涂刷至墙的压顶下,收头处再应用防水涂料进行密封,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女儿墙的开裂现象。质量控制 屋面防水工作关系到用户的生产和正常生活能否顺利进行,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技术的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屋面防水施工设计应该满足的以下几点要求:屋面能够形成密封的防水层;当基层开裂和接缝发生移动时,防水层不会因此破坏;防水层能够承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等等。 3.2提高基础结构的工程质量 屋面混凝土的基础结构是屋面防水性能的基础,强度高的屋面混凝土基础结构是防水能力提高的根本保障和关键因素。在施工时,要控制混凝土基础结构的密实性,提升结构的自身防水能力。如在施工绑扎钢筋时,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在浇捣混凝土时,不要在负筋上来回走动,以确保钢筋的有效负载。在浇捣混凝土时,要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做好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准点,以保障板厚均匀度,浇筑是,要自上而下进行,振捣时振动棒要快插慢拔,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4结论 综上所述,屋面防水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重要,不重视防水施工会给建筑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屋面防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材料的选择、技术的施工以及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环环相扣,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提高防水屋面的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达到经久耐用、经济合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