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语文论文范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语文论文范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语文论文范文

语文论文范文: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启迪学生思维,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多媒体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小学课堂,它的运用与普及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对各种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或视频展示,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学习情境,这种形象直观、生动趣味的教学资源,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启迪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比如,在进行《云房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雨过天晴的视频,学生看着朵朵白云,认真地思索着、想象着。有的学生说,白云像大楼房,还有的学生说像大冬瓜、大礼堂、花儿等。教师抓住时机,利用多媒体出示描写云房子的成语: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等,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为学生更好地运用打下基础。朵朵白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作用

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已经遍布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在学校里,随着国家“三通两平台”工程的逐步实现,光纤、无线网络、各种上网终端、教育资源等均得到了普及与应用,特别是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的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我们语文教师应群策群力,认真研究网络资源的优势,探寻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逐步打造高效、求实的语文课堂,在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课本上为学生展示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从网上了解更多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信息。很多学生在课上交流时,说出了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比如,不仅说出了植物叶子的颜色变化、脱落是大自然的语言,还能从植物生长、新陈代谢的角度进行解释;有的学生通过年轮知道了树的年龄,但很多细心的学生从网上了解到不同的植物年轮的特点,不同季节年轮的特点等信息。这样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高效教学。

三、利用课本剧打造生动趣味课堂

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达成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每节课都进行优化设计,使每节课都给学生以新鲜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体现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编课本剧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将课本上的知识搬到生活中来,通过形象生动的表演展示文章的本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达成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揭露社会本质,教师利用课本剧的形式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课本剧从漆黑的夜幕下开始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映入人们的眼帘,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晚,就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的是嘴角带着笑容的小女孩的尸体。课本剧表演得很真实、形象、动人,学生深深感悟到安徒生利用诗意描绘的凄惨的悲剧。通过表演的形式,学生体会到小女孩“嘴角带着笑容”是她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渴望,可惜结果是小女孩死去,又揭示了美好和希望在微笑中幻灭。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高效教学。总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多种教学媒体的辅助下,不断探索高效课堂新模式,突出体现语文高效课堂特征,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具有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成为获取知识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智慧课堂,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牛红文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及时中心小学

语文论文范文:文学教育高中语文论文

一、文学教育应注重教师的文学功底

文学教育与一般的语文知识教学不同,语文知识的积累往往可以自然发生(虽然其效率相对于讲授而言小了点,但还是能够发生的),而文学教育往往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领。因为的、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内涵一定是隐藏在文字之后的,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没有一定的认知积累,是无法解读出经典文学作品背后的真实含义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学作品的解读不能照搬教学参考书,如前所述,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有时难免视角有所不及,又由于诸多其他非文学因素的影响,这些观点往往只能作为“参考”,而真正能够抵达文本内核的文学思想,有时需要挖掘,这就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领。譬如鲁迅的作品,除了匕首投枪的效用之外还有什么?先生的小说与社会兴亡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李贯通所说的“小说真的影响到国家的兴亡,是小说的不幸……”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就需要文学作品研读者具有一定的水准,几乎可以肯定地讲,学生是难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的,而教师也未必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而语文教师之所以提不出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师缺少“代际意识与史学意识”,在于语文教师的人文功底与文学才情的缺失。那么,这样的功课如何弥补?这一点语文教师其实是可以自主找到答案的,因为途径不外乎自身的阅读、学习与反思。不间断的阅读可以让自己与的文学作品融合在一起,可以让自己走到文学作品中,可以让文学作品成为自身文学才情丰富的催化剂。所读范围应当是宽泛的,史学著作可以丰富自己的代际意识,美学著作可以充实自己的文学才情。学习亦是必须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应当成为自身文学修养不断上升的阶梯,当然这应当是一种批判性的学习,能够成为自己文学研究依据的应当是自己内心的认识。反思亦是必须的,没有反思便不能使所吸纳的文学内容产生联系,反思的依据与工具便是逻辑,反思的结果是必须让自己对文学的认识与判断符合逻辑,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文学认识以一个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学功底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但语文教师接触、研讨文本,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倘若没有这样的积累,还叫什么语文教师呢?

二、文学教育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

再说说文学教育。对于文学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教育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教学存在的形态,而语文则是交流的内容。文学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文学教育所交流的内容必须是经典的作品,而经典的作品总是与人的内心相连的,因此文学教育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笔者在这里不想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这段心灵之约该是多么美妙,因为这样的语言已经太多了。笔者想做的是,透过语言这层工具,去理解心灵之约背后的含义。如前所述,职业高中语文教育有其特殊目的,要让社会的工人力量在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响之下成为社会高素质的载体,这就必须让学生在职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更多地感知文学经典。这个过程必须是丰满的、充实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耕耘、不断收获。文本的豪放与婉约,笔触的犀利与温婉、观点的独到与平实,都应当成为文学教育的内容。唯其如此,真正的心灵之约才有可能发生。

作者:孙彬单位: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论文范文:开放性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一、开放性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开放性教学理念,除了可以扩大教学视野之外,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在新课改下也提出了以学为主、以生为本的理念,因此就进一步要求了语文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这样才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指明方向,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视野的发展。

二、开放性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创建开放性教学环境,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和心理的塑造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课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须向社会生活不断延伸。这也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了解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以有效的手段和路径将开放性教学活动不断地拓展,并将知识深广度的延伸作为重点,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得到拓展,进而对高中语文的学习产生热爱。例如,在讲授《拿来主义》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作者鲁迅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掌握该文所要传递的思想,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孔乙己》《故乡》《狂人日记》《纪念刘和珍君》以及《祝福》等相关作品,并让学生细细品读,对作者的用词、用语风格等有一个更为透彻的了解的同时,达成该课时的教学目标。这种以课程拓展的形式来补充语文课程活动的方式也是开放性教学实施的关键,老师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并充分利用课堂,使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意识得以培养,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增强。

2.实施开放性教学评价,推进课程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课程活动体系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关键。而教师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时刻谨记以生为本,推进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展实施教学评价活动,保障其具有激励性。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必须明确以下三点:一是对学生的见解予以保护和珍视,不以答案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也就是充分体现言语开放性。例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之后,我要学生说说自己对各个人物个性的解读,有的学生说薛宝钗宽容大度、富态丰腴;有的学生说林黛玉心智聪慧、纤弱柔美;有的学生说王熙凤八面玲珑、美艳风骚,无论学生的理解与老师是否一致,老师都要对其欣赏力和见解予以尊重,使学生更加大胆、积极地发表言论。二是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予以尊重,在评价和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标准去评估,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三是结合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使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进而增强评价的开放性。

3.引进开放性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环节,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阅读、筛选等,并从中获得启发,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对影视是情有独钟的,因此,在把握以上心理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影视,使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例如,在讲《祝福》一文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同名电影《祝福》,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够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小说故事和电影的异同点;二是祥林嫂的人物性格特征;三是电影的播放让你有了什么新的认知;四是课本中的祥林嫂和演员表演的人物特征是否有出入。以此来增强教学形式的生动性,使学生的探究心态和学习情趣得以激发。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好该科目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老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理念具有开放性,并从教学评价、方法和环境上着手,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个性化发展,并实现新课改。

作者:赵斌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第二中学

语文论文范文:有效互动高中语文论文

一、坚守对话原则———平等合作

有效互动不同于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也不同于现代的学生主动式学习“,对话”是双方的交流,它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之上的。因此,教师应当在理解对话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合作的方式来营造一种和谐的对话氛围。以苏教版必修一中的《师说》为例,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是许多学生的软肋,特别是在词义解析、句意理解方面。通过对话教学,教师可以变过去的一味讲授为现在的彼此协作。从教师的角度看,在对话中教师不仅可以发现学生智慧的亮点,从而以此为契机来打造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而且可以在学生的提问中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并对此进行强化教学,以帮助学生突破瓶颈。从学生的角度看,在对话中学生不仅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在对话中锻炼胆量与自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许多教师都有意识地将对话引入到课堂之中,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就在于互动性较差,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无法真正发挥对话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强调“有效互动”这一师生对话的重要原则。一方面,对话的主题内容应当是有效的,即教师应当以教材为根本来编制、拟定对话教学的过程。有效对话是践行对话教学的根本所在,特别要避免在对话中无意识地游离在教材之外。另一方面,对话的形式应当是互动的。所谓的互动应当是有问有答,问题太难或者不合适,可以更换问题或邀请其他学生来回答,但不能是教师一味地问或学生一味地答。总之,就是要在互动问答中将对话内容即刻转化为教学价值,避免流为日常的闲话家常。

二、把握对话核心———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对话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问题”,这将直接决定对话的质量与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话技巧,教师应当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对话。以苏教版必修二的《我与地坛》为例,该文本既需要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但又生机盎然的美,又需要学生能够领悟作者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及其对作者本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应当根据“作者初进地坛时的精神状态作者在地坛时思考的问题地坛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这一主线来逐渐提升对话的难度与深度。唯有环环相扣的对话内容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并较大程度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梳理出文本主线,并以此为参照来进行对话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以文本传递的情绪为导向来设置步步深入的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随着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来思考作答,从而有效避免问题的寡淡性,提高课堂精彩度。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一开始的情绪是萎靡不振、郁郁寡欢的,然后便开始平静淡然、理性从容地思考自身的经历并渐渐超越了个体所承受的挫折与苦难,是在探询工作价值、生存意义、死亡内涵中感悟到宇宙的不息与生命的永恒,表现出博大的胸襟。这是一个由悲到喜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可以将这一情绪线索引入到问题之中并贯穿对话的整个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问题与文本的贴合度与匹配度,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而变化,提升文字的灵动性,提升文本的渲染性,提升情感的丰沛性,最终提升课堂的生动性与精彩性。对于教学而言,课堂不仅仅只是一个产生疑问、探究发现、求解未知的场所,它还应当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与载体。这种共同参与、即刻反应、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可以扩大彼此的眼界,在相互交融中提升思想观念的性与创新性。对于教师来讲,要想利用并发挥“对话”的教学价值,就应当以教材为本关注对话需要,用问题导入来创设对话条件,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来营造对话氛围,借有效互动的形式来把握对话原则,设环环相扣的问题来使用对话技巧,于总结反思中评价对话效果,从而在课堂中创造一个流动、循环的开放学习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课堂的高效性与精彩性。

作者:陆剑华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语文论文范文:因材施教大学语文论文

一、因材施教的现代意蕴

(一)行为目标的变化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在古代个别教学的背景下,所谓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某一个教育对像,其实质是针对个体的个性教育。但这种一一对应的教育方式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却有不可操作性,因为现代教育的施教对像已从面对面单个的学生状态变成了以院校、专业、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状态。因材施教之“材”即教育对像可以分为个人和群体,故在规模化发展的高等教育中,今日所因之“材”更具群体性特征,从教育需了解单个学生的出身、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异转向了面对大规模的群体的普遍的、具有共性的公众需求的现实层面,这是目前因材施教现代化改革的实质性变化。

(二)行为策略的改变

受教对像的群体化,导致了因材施教原则的践行策略的存在状态也会有相应变化,具体说来表现为:

1.师生定位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必须讨论教学活动的主体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多被认为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老师独具慧眼先明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再因势利导去授业解惑,强调的是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但在规模教育的教学舞台上,受教对像的多层次、群体化的复杂局面决定了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演独角戏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求教师先了解受教群体大致的来源、基础、能力、兴趣的分布类型,再分类分层,进行分类施教。同时,即使在同一级层与类别受教群体内部,教师也面临着了解学生中差异的统计分布,不可能作到的整体把握,故在这种复杂群体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只有把“交往”、“对话”、“互动”等因素列入课堂教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主动精神,所以现代教育的师生主体定位中,教师应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受教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再去实现创造性的教师主导,构建新型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这才是因材施教教学活动的新的内涵。

2.资源整合上在教学实践中

因材施教之“材”不仅指不同知识类型的学生群体,还有另一层含义,即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及使用何种相应的教学手段。在现代语境下,因材施教不仅意味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教学,还意味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又是与周围诸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不断交流中才能实现的,所以现代的因材施教不再是传统的师生直接对话,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发展系统,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源的整合,是在施教者分析受教群体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在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作整体的改革。总之,是“指向学生个体的巨大变化、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社会的巨大变化等所有与教育有关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

二、大语改革背景下,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理念上的认识是抽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体现。如何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大学语文的因材施教?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明确不同专业大学语文的学科定性与目标定位,微观上对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讨和实践。

(一)课程定位上

专业特色基于大学语文课程本身的功能属性的多义: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并存,故欲践行因材施教原则必须以厘清各类型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前提,去有所侧重,以此确定各具特色的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区间。温儒敏先生于《大学语文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一文中说“大学语文现在最关键的是地位和定位没有弄清楚,特别是定位。”具体来说,如理工农医专业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突出其社会功能,故此类专业的大语课程应偏重其工具性,注重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工具性、人文性并重,偏重大语中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艺术师范类则是人文性、审美性为主,重点应于大语课堂中去作人文精神与美感美德的培育。在夹缝中找到自身的坐标并定位,是各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定位后,才有相应的学分设置、教学计划、教材教法的区别,定位是风向标,定位不同,指向上才会凸显差异。

(二)教学内容上

多元组合因材施教的“因材”不仅应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和需要而且还应指凭借适当的课程资源,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必先保障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上既具专业特色又能满足学生多种需求,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做法值得借鉴:

1.创建多元组合的课程结构体系所谓多元组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是围绕大学语文课程,学校打破单一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可供选择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以便于不同兴趣、不同专业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门类组合。如可设置一门《大学语文》必修课程,下设《新闻写作》、《文学名著鉴赏》、《影视欣赏》、《演讲与口才》、《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等专项选修课及各种与专业结合的学科写作课程作为活动课程。这种多元组合的课程设置本质在于不同群体的学生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多方面的兴趣,从而运用自己的优势智力,完成大学语文的学习目的。

2.开展专题式讲座借鉴《百家讲坛》的模式

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专题,开展文化文学专题的讲授模式。在文学史的脉络下,每个专题以经典篇目为主线,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点,开设诸如:文学与音乐、文学与建筑、文学与绘画、诗歌与艺术等不同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文学、史学、美学等多方面感受文学文化的魅力。

3.自筹自编体现专业特色的大语教材

同一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不一定只依靠其一,只有单一的一种,而是可以尝试不同专业分别选用不同的大语教材。在编著过程中,尽量选取更多与专业背景、学生专业思维、专业兴趣紧密的篇目。如艺术类专业可以适当增加介绍艺术人生与艺术门类的作品、农林业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反映农业科技领域的科普文章如沈括的《梦溪笔谈》节选、理工科类专业可以涉及科幼小说等……保障授课内容贴进专业、与专业有连接与切入点,学生当然会有兴趣。

(三)教学方式上

不变与万变教学方式应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谁来教,二是如何教,即教师与课堂教学方式。从大学语文教学体现专业差异来说,建议教师不变,教法万变。因材施教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最终还是靠教师来实施。由此,我主张同一院校中不同专业的教师应相对固定,一个教师好只固定教一个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这样便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积累与自己所教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有更多精力去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教学,课堂上更紧密地讲授与相关专业有关的文学、文化知识,从而拉紧专业学生与大语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在不同专业授课教师相对固定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因人而异。如理工科学生对文学艺术其情感体验、审美能力、想像力相对较弱,但善于推理、长于逻辑,故可以尝试“创设情境法、”、“启发式”、“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等;艺术类学生审美能力、欣赏能力较强,但思维不深入细致,故可以多采用“实践体验法”如“诵读法”、“视听法”、“讲故事法”等方式。总之,以不同之“材”的特点为出发点,教无定法,因材施教。

(四)考核方式上

注重过程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亚于教学过程本身,合理的评价能把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倾向传导给学生,发挥着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的“定性评价”其重视结果、忽略学习过程的评判方式,已逐渐证明了对学生多向度个性发展的不利,而教改语境下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则更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知识选择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个性反应,其实可以看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回归。这种专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是将平时成绩采用模块化评价从日常教学中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按能力侧重点将考核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汇总算入期末成绩,只是具体到大学语文上则是过程化考核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如理工科学生可分为“文学知识”、“作品赏析”、“科技论文写作”、“小组专题研究”等等几个模块,并合理设置百分比。同理,艺术专业学生可多加入“根据文学作品创作”模块,根据具体的作品去谱曲、编舞、绘画、制作flash作品或广告创意……打通文学与艺术、文学与科技等领域,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与创造力,其结果必然是教师的考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更有实用性,必然会调动学生学学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大学语言课程的教学效率!

作者:王凡单位:汉口学院

语文论文范文: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论文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性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措施的实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艺术类专业一般包括音乐专业、美术专业、设计专业、传媒专业等,从专业群体来看,这是一个思维风格、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群体,而与普文、普理的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如下特点:

(一)思维方式上

长于形象,短于逻辑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多是训练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与表现力,特殊的思维训练和心理体验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特殊的思维定势: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欠缺。形象思维的发达导致他们对诉诸视觉、听觉的线条、色彩、声符以及意象具有较强感受力,且善于联想与想象,情感丰富。逻辑思维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掌握与接受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理论知识方面能力较弱。“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性是最突出的美学特征,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尽管好的思维品格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配合、协同运行,但不可否认,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确实存在着利于专业技能学习的重形象轻逻辑的思维定势。

(二)学习行为上行为是思维的体现

不同的思维风格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行为偏好,“艺术类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故反映在学习过程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体现出如下特点:

(1)倾向无纸化阅读

由于受直观和形象思维习惯影响,那类融合了文字、画面、声音、视频的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好奇,更多关注知识载体视觉与听觉的趣味性。“传统的以文字为主体的教材、文学作品正被艺术生所冷落,相反,那些动感的、图形的、虚拟的阅读物正受到他们的青睐。”这种特殊的阅读倾向,值得大学语文课堂思考教学局限与实施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2)凭兴趣接受知识

由于想象活跃、情感丰富,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影响,极容易出现注意力与兴趣迁移,情绪不够稳定,专注力不够深入与持久,故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多表现为喜欢轻松、新颖、实用的学习氛围,更适于面对有新鲜感的任务,做事喜欢标新立异,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对单一、缺乏新意的学习环境与课堂气氛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更多地依凭个人兴趣,率性而为。

(3)学习过程中重自我表现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创造性思维敏锐,情感世界细腻丰富,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自信心,专业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经常参与竞赛活动与表演活动,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有研究显示:艺术类学生具有一种立法型思维,这种思维风格的人“喜欢创造并提出自己的规划,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故作为个体,他们在群体中具有强烈的不受约束的自我意识倾向,不愿受约束而要求行动自由,要求自我表现,有较强的表现欲。

(4)同时也具备一定合作精神

由于思维感性,更易被外部世界影响,也喜欢关注外部世界,故他们对外部的鼓励评价与帮助有较强的心理需求,这种外顷性思维使得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会参与感,也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所以艺术类专业学生虽个人表现欲强烈,但学习与工作过程中,也具备一定的团体合作精神。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在承认、了解了受教群体的差异性、特殊性之后,应着眼构建与之匹配的差异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及老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途径多手段地达到教学效果。针对以上分析的艺术类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语文可调整如下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专业针对性欲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革新,首先应是教学内容的革新。就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来说,大学语文教材缺少针对性的问题已成为阻碍艺术专业开展人文教育的一大瓶颈:表现为编辑体系单调,多以文学史或文体类别结集作品、古代作品比例偏多、注重作品的教化功能,强调共性而忽略了艺术类受教对象的专业特性……有鉴于此,对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必须作出选择,而选择的原则是教学内容切合艺术专业背景,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艺术专业大学语文的内涵应是文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用文学的语言,人文性建构,与诸种艺术相互交融,去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用语言文字去完成孕育“艺术创造潜能”的任务。具体做法可尝试如下建构:

(1)创建有艺术专业特色的多元组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如可设置一门《大学语文》必修课程,下设《影视欣赏》《新闻写作》《中国文化》等专项选修课,或开设一些如文学与音乐、文学与绘画、诗歌与艺术为题的专题讲座,这种多元组合的课程设置可让艺术类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多方面的兴趣,从而运用自己的优势思维风格,完成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

(2)结合艺术专业特色编写教材

编一部偏重艺术类专业特性的特色教材,在编撰过程中注意选文既要有浓郁的文学性,又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如依据艺术的分类,选取与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建筑园林各大艺术门类相关的文章作为课文,如嵇康《琴操》诗、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范曾《徐悲鸿论》等古今中外文本,这样会使学生由熟悉和相关性产生对整个课程所学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在文学欣赏的同时浸润艺情。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思维的适配性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仅仅以一本适宜的教材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的挑选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研究教育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从教学中获益,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应该和学生的思维风格、学习心理、个性行为相匹配。因此,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积极创新,运用与艺术类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相长,协调师生的课堂关系。具体来说,有如下教学途径可与学生的艺术思维匹配:

(1)视听法

也叫“圣克卢法”,是一种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音频)和视觉(图片、影视)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前所述,艺术类学生由于形象性思维,多崇尚无纸化阅读,源于他们成天与声音、旋律、线条、色彩、视频等专业符号打交道,由纯文字组成的文学界面对他们不够亲和,过于抽象和枯燥。因此,大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顺应艺术类学生之所长,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将文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以图文、影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如诗歌教学中的诗配乐,文学品读中的画面,戏剧学习中的视频、录像、电视片段的播放等。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涉及相应的音乐、舞蹈与绘画知识,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还应下大力气去挖掘。

(2)情境体验法

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上是指教师给学生以自导自演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舞台设计等,将语言文字构筑的文学世界表演出来,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艺术天赋和艺术表现力,性格上注重自我表现但又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故在讲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时,可让他们采用角色扮演、诗歌朗诵、动漫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自编自导,自行设计去体味人物、人物心理与文学场景,让他们在激发专业热情的同时加深文学体验。

(3)课堂讨论式

情境体验式给学生提供“我的舞台”,课堂讨论式为学生提供“我的讲台”让他们表达“我的观点”。教学中,教师居于的主导地位的一言堂、满堂灌会使学生兴味索然。艺术类专业学生生性自由,张扬自我,爱发表言论。因此,教师可采用引进案例或设置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再试着将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导入式话题、展开式话题、深化式话题中组织语言、表达观点,给他们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创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个性化的教师。目前,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的授课教师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向相关领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院校也应将艺术类专业大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并提供更多艺术实践继续教育的机会,以使他们积累与艺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大语课堂更具艺术实践性。

(三)考核评价的方式

过程差异性合理的评价能把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倾向传导给学生,对学生科学、积极的评价也直接激励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他们应重视创作过程中创新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定性评价”只重视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评判方式,已逐渐证明了对其艺术个性发展的不利,而教改语境下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则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程度、知识选择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回归,对艺术类专业的大语课程考评也应有与艺术思维相对应的革新。

(1)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

课程的评价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而比例多为平时成绩占30%或40%。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成绩总评可改为平时成绩占50%至70%,从分配比上注重过程性评价。

(2)平时成绩可采用模块化评价

对艺术类专业的考评,可按能力侧重点将考核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其中有1—2个模块向平时艺术创作倾斜,如除去期末卷面考评模块后,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可加入“广告语创作”模块,服装设计专业可加入“作品人物服装设计”模块。同理,别的艺术类专业亦可加入别的“创作模块”,如根据作品文本去谱曲、编舞、绘画、制作flash作品等,打通文学与艺术,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中去品评文学经典,提高文学素养。

(3)具体考核方式可考虑“视觉情景法”

即在学期末的卷面考评中,教师在部分试题中采用比传统纸质试卷考试更为仿真与注重现场感的影像资料作为考试试题,教师可先拍摄、制作5分钟左右的录像,题目可以是简单的名画分析或流行影视的片段分析,落脚到录像的评述和写作,使其成为考题的笔试方式。这种新的考核方式的尝试适合擅长形象思维、学习过程中更带有视觉倾向的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将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情景,可以提高他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接受效率,也能有效测试艺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积累及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能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对艺术专业学生考核的信度与效度,达到增强考核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凡单位:汉口学院文法学院

语文论文范文:民族文化精神大学语文论文

一在大学语文教育培养民族文化精神

时展的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文化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外来文化的侵入,网络文化的兴起,使社会文化导向和思想意识愈加混乱,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视享乐、炫富、叛逆为时尚,更多的人在物欲思想和现实主义理念的影响下,养成了行为不检点、自私自利、眼高手低的坏毛病,有关大学生炫富、傍大款、情杀的负面新闻也是层出不穷。面对这种让人痛心的现象,我国教育界一致提出“以语文、思想政治课堂为阵地,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口号。大学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士人精神、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如何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

1明确语文的学科地位,推进语文教学

改革在大学语文教学日趋边缘化的情况下,高校首先要确定语文的基础学科地位,并大力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具体来说,高校首先要更新语文教学内容,创编大学语文新教材,力求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民族文化精神培养需求结合起来,使大学语文教材兼具人文性和时代性。其次,重新设置教学大纲,严格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宗旨,摈弃过去那种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人文精神、文化素养培养为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使学生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民族斗争精神,去学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时代精神。其次,高校要适当增加语文课时,加强语文教学设施建设,在语文教学中国文学精华为主开展民族文化精神教育,让学生领略祖国灿烂的文化,吸收更多的民族文化精神养分。

2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严格来说,一个合格大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具有高尚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实现大学语文民族文化精神培养目标,大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语文知识学习,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自主学习、各类图书涉猎以不断充实民族文化知识,加强专业理论修养,满足大学语文教学需求。其次,大学语文教师要在优化原有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学习网络、多媒体新知识,完善自身信息素养,以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料加大民族文化精神教学的魅力。

3完善语文教学考核机制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教学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补充,也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大学语文民族文化精神培养,必须依据考试、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目前来说,许多学校在语文教学考试中采用的仍旧是闭关考试,对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情况不甚关注,这对学生成长和语文教育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要想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学校及教师必须完善开放化、动态化的教学考核机制,将学生听课笔记、文化典籍读书心得、写作实践、志愿活动等民族文化精神培养活动纳入到教学考核范围中去,并将相关考核内容量化、细化,用积分考核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对语文民族文化精神教学进行考量,切实发挥教学评价和考核在民族文化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张中旭于飞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

语文论文范文:信息技术中学语文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的误区

(1)学生对文本涉及的内容缺乏思考

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还不一样,文字书写量大以及信息量大等特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难免会又费时又费力。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语文老师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包括学生也满足了视听感官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也导致了教师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把和所讲授内容相关的一些视频、图片以及音频文件都集中到一起,在课堂上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听觉,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剥夺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和集中精力思考的能力。

(2)过分依赖课件,使课堂教学只是走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初期阶段,教师对于课改的宗旨目的和思想理论缺乏深入和的了解,片面地认识到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的否定,认为只有信息技术才是克服语文课堂教学弊端的好方式。认为信息技术的多角度和多元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和课堂上的积极性;认为把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课改和教学的要求以及目的。因此,正是因为这些偏见导致了语文教学向新课程改革靠拢后而出现的严重错误。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

(1)丰富教学资源,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在现代化教学当中,一些丰富的电子课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教师不需要再使用传统的模型以及挂图等工具走进教室,而是可以借助计算机和投影仪等一些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充分展示声、图以及文和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如,当教师讲到《晋祠》一节的时候,由于学生们没有去过晋祠,而只看书中的文字以及插图往往会使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只看书中的图像的周围环境和建筑设计也难把握作者想要说明的顺序。但是,自从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电子课件轻松直观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负担也大大地减轻了。

(2)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创设和课程相关的一些情境,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利用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当讲到《,你在哪里》一课的时候,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学生难以理解人民对的一片深情。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彻底地激起情感涟漪,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的时候多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现在人民群众当中活动的照片和画面,并且在画面当中插播音乐,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3)实现信息及时反馈,有效促进师生交流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实施语文课程的教学,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并且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且还能够充分地提高教学效率。语文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是教授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整个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都应该无条件地为学生服务,实现教师主体的逐渐隐蔽。此外,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主体的职能和作用也在渐渐增强,由依赖教师到自己独立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为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开阔的空间。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在语文教学当中怎样更好地及时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使中学语文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和特点,展现它的生命力。

作者:赵晨单位:湖南省衡东县第五中学

语文论文范文:电子媒介中学语文论文

一、电子媒介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电子媒介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对中学语文教育理念的影响

首先,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本质的回归。现在电子媒介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的广泛使用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而在网络上由于环境的特殊性,人们不再严格按照传统的语言使用规范,而是用网络上所特有的一套语言习惯,比如,在网络上以“偶”表示“我”,用“88”表示“拜拜”。这些网络语言的使用必然会对青少年的语言学习与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在电子媒介下的各类信息是鱼龙混杂的,而中学生对于这些信息的分析能力还有所不足。这些影响都说明,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必然要回归到本质,不光要对中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而且应该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都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得中学生可以在这个电子媒介广泛使用的社会环境下辨别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其次,中学语文教育视野的扩大。由于电子媒介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杂,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的阶段。要不断地引导中学生扩大自己的视野,逐步地培养自己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与高度。,培养阅读的习惯。有研究机构对目前各个主要国家的阅读量进行了调查,的结论中中国的人均年阅读量是低的,这已经成为了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是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电子媒介越来越广泛使用的今天,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读物越来越多,阅读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而这种电子媒体中的阅读由于阅读手段、环境等制约,还有着很多的缺点,所以中学语文教育要积极引导中学生回归到传统的纸质阅读中来,深化自己的阅读和认知。

2.对教育手段的影响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多媒体使用的越来越多,多媒体的使用对于中学语文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将原来课本上的文字变为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便于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学语文教育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主要是以文字与语言展现知识的一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电子媒介使用过多的话,反而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中学语文课文的理解,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谨慎使用电子媒介。其次,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传统意义上的远程教育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无法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远程互动,但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却为实现真正的远程教育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远程教育真正地实现实时互动。

3.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电子媒介的较大特色就是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传统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相比,电子媒介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语文有着其自身的特色,那就是浓厚的人文色彩,所以如果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盲目地加大电子媒介的使用,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中学语文的教材制定与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对待电子媒介的使用。首先,教材制定。电子媒介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分主题进行教材的编制就符合这种需求,但是按主题进行编制教材时一定要注意,这只是按所选教材的思想内容、语境等综合考虑进行分主题,而不是仅仅按思想意识等去进行划分。

二、总结

课堂教学。电子媒介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各类素材,也为中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各类资料,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课本,但是要丰富课本内容。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查证各类资源,破除原来课堂教学中的单一解读,积极探索对课文内容的多元解读,引导学生由原来的“教学”向“自主学习”发展,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马晓梅单位:江苏徐州高级中学

语文论文范文:语文教师语文论文

一、现状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问卷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普遍表现出较强烈的学兴趣,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的问题,有强烈的探究兴趣,他们喜欢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语文活动课涉及到了多学科的知识,能锻炼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大家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其次是语文活动课有意思,感到语文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彩,对学好语文有很大帮助。对于不喜欢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原因,学生选择最多的是不知道原因,其次是学习基础不好。

2.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教学方式

学生比较喜欢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互助学习、师生共同探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超过一半的学生最喜欢的是宣讲知识,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实物,其次是小组竞赛和表演讨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与同学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经常讨论和交流,综合大家的意见,然后是团结他人共同努力,没有一人认同自己努力做好份内的事和只按自己的意见。

3.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评价中

学生普遍认可以等级和文字评价为主的教师对活动过程实施评价环节的重要性,最容易接受教师对自己的激励性评价,然后是拓展性启发性评价,在教师对活动评价的操作上,选择合作性的最多,依次为知识性,实践性。对自己活动评价内容的重心,学生们则选择创造力的最多,知识和技能次之,鉴赏能力;通过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学生较大的收获,是锻炼自己的本领和口才,学会合作;可以和同学交流沟通,取人之长;增大胆量,提高实践能力;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并了解社会;更有想象力,对问题认识更清楚。

4.学生对目前我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状况有较大意见

特别喜欢和一点也不喜欢占了相当比重,不太喜欢的占百分之八十,比较喜欢的仅仅占百分之十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应改进的方面,学生也直言不讳的指出:重点应放在教学模式改变上,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是亟待改进的方面。这些现象真实的反映了我县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所面临的困境。

二、应对措施

1.广大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理论写作水平,在素质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充分认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应势而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与课文相关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切实改变我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被动落后的局面。每学期开课前语文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班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完善规划、周密组织,在平时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指导,并确保落实到位,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组织有考核。切忌放纵、随意式活动,流于形式的探究,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能调控,活动后会总结。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组织有考核,有考核有记录。

2.语文教师要采取小组合作

捆绑评价等学生喜欢的形式调动学生整体参与度,让不同的个体都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长,在合作学习和小组探究中发展自己的学识、胆识。在评价活动中应处理好师生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体现学生评价的开放性和合作性,以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实践锻炼为主,多给予学生明确的激励性和拓展性评价结果。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基础知识学习、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必要补充,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相互渗透,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互促进,知识获得和能力提高相互融合,以期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综合表达、人际交往、组织策划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知、情、意、行诸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总结

总之,切实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我们语文教师进一步转变理念,认真借鉴学习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语文综合性学习,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学重焕生机与活力的助推器。

作者:王小芬单位:甘肃静宁县红寺中学

语文论文范文:课堂教学语文论文

一、构建朴实课堂

要能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倡导语文本色的回归什么是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因此,朴实的语文课堂,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立足教材

首先,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来确定“教什么”。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教材之中。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同时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最终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来确定“怎么教”。教师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必要的教学辅助,坚决摒弃徒有形式而不讲实效的花架子,追求语文课堂的朴实高效。

2.要夯实基础语文

顾名思义,语言文字也。学“语”习“文”是语文的首要任务,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习得方法,养成习惯是语文的根本目标。因此,朴实的语文课堂,要从字词的教学抓起,落实“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训练,要能对课文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诸如关键的字词标点、精巧的句式表达、典型的段式结构、特别的谋篇布局等,敏锐地加以捕捉,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夯实基础知识,掌握语言规律,总结解题技巧,提高语文能力。

3.要重视阅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接受熏陶,在读中沉淀情感,在读中张扬个性。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应该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读其义、读其理、读其情;要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让“琅琅书声”充满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回归其本色。

二、构建朴实课堂

要能优化课堂结构,注重讲练结合,追求朴实高效怎样的课才能算是成功的?笔者认为,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生,成功的课就是能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能力、促进发展的有效教学,朴实而高效是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朴实的语文课堂,要能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要能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鼓励质疑与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探究精神,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进行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教师要能从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出发,制定科学严格、充满智力因素的高质量语文训练。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当堂检测,让学生能清楚大语文论坛•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的知识或学习方法,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收获,都能获得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语文学习的“低耗高效”。

3.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空间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

但由于内容、篇幅等的限制,它仅仅是一种范例,单靠它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要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还得放眼于生活、社会。所以,教师要深入教材探究它的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教材中所揭示的内涵与现实生活、现实社会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会广阔,真正感受到语文的独特之美。

三、构建朴实课堂

要能合理使用教学手段,使之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必要的教学手段可以为语文课添姿加彩,可以增强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与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氛围热闹、活跃。因此,语文老师不惜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构思、去搜集、去制作。于是,一曲曲雅俗共赏的音乐、一段段声情并茂的影视,一张张精致讲究的课件……成了语文课上的“常客”。不可否认,这些新颖独特、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的确能令人耳目一新,在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习兴趣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朴实的语文课堂不反对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一定要合理使用。要明确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是教学的辅助,讲好课的关键还在于“讲”,一定要在“讲”上下功夫,实现讲解与课件的有机结合。要相信只要功夫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照样能诠释出语文的独特魅力。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提问、一句句谆谆教导的话语,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务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等等,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演示”可以获得的。因此,构建朴实课堂,一定要能够合理使用教学手段,让它成为语文课堂的有益手段,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朴实的语文课堂是洗净铅华的真实自然,是绚烂之极的本色回归,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该去努力追寻的理想课堂。当前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守住语文学科的一亩三分地,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应力争做到:语文课堂要纯实,主体地位要落实,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手段要朴实,教学功底要厚实,让语文课散发出语文的芬芳。

作者:盛丰华单位:江苏黄埭中学

语文论文范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语文论文

一、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成效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但教师要避免技术的误用和滥用,必须从已有基础和经验出发。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在逐步的发展,教师在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感知能力,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字与图形进行有机结合,将传统的机械式阅读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深化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来探索,主动提出问题,自己来分析问题,找寻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在《看云识天气》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相关气象的知识了解不深,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必定达不到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可以联网播放关于《看云识天气》的相关视频,将抽象的课堂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来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活的常识。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的文章,有很多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人物,和逻辑分明的故事讲述,此类文章的特点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自读自演进行体验式阅读,将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将文字变换为场景来观摩探讨,这样不仅能够深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中,文中刻画出邹忌、齐王、妻、妾主要角色,通过语言的表述讲述了一则启发性的故事。初中生活泼好动,穿越也是现在热门的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这些角色,注意引导他们对语气和角色的思考,从而理解文字的内涵和深意。他们对于这种角色扮演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样的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也能够有效地提升阅读效果。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感受文章精髓

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在灌输知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放手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究,那么,在这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碰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内容不熟、文意深刻的文章。越是这样的文章,其韵味和内涵往往越深厚,教育意义也越深刻,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自主的分析和挖掘相关的知识。以《乡愁》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深刻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了解和归纳,换位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以及期待中华名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景。

四、创新教育方法,对学法进行指导

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与教师的教育方法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充电、钻研,创新教育方法,开展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教师应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多关注时事社会,将教学与实践巧妙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作者:唐圆佳单位:山东青岛第五十一中学。

语文论文范文:学生课堂气氛高中语文论文

一、幽默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而这些任务主要是靠语言来完成的。因此妙语警句的恰当运用将会使课堂气氛融洽,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记得有24小时下午及时节语文课,这一节课往往是学生最困最容易分心的,学生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讲到生字词环节,有几个学生都昏昏欲睡。其中一个生字词是“屑屑(xièxiè)”,我就叫起一个昏睡的学生来读,他读完后我马上说到:“不用谢”。这句话一说使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下就轻松活跃起来,随后我也跟学生区别了两个词的异同。笔者认为易中天教授的演讲就注意到了语言幽默的妙处。他有效地运用了幽默的语言工具,使枯燥乏味、晦涩艰深的学术知识变成了浅显易懂的通俗文化。如他讲汉灵帝时期,卖官行为已经公开了,一一明码标价,公开招标。有个叫崔烈的,已经是位列九卿,还老想过一把做“三公”的瘾,这时灵帝的妃子就悄悄地跟他讲:“你不是想做三公吗?我能搞到内部价,五折。”还有说曹操的“屯田”,“屯”是生活方式军事化,“田”是生产方式集团化,相当于建立了一个1700多年前的“生产建设兵团”。这些幽默、时尚、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更易于引发听众的共鸣,会把语言中的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听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幽默的神态动作

教师可以通过眼睛、眉毛等面部表情,也可以借助我们的动作来表现所讲授的内容,传递出幽默的信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如有个学生朗读时声音总是很小,于是笔者用双手做出喇叭状来提醒,同时又将手贴着耳背,这种幽默的姿势让同学们笑了,而那个学生也害羞地笑,接着就放声朗读了。这种方式比直接提醒他比加以批评要含蓄的多,既让学生放声朗读,又适时放松了一下他们疲惫的身心,可谓一举两得。幽默使周围的人受到感染,使欢乐的气氛更加高涨,让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它不但可以减轻精神上的压力,而且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笔者在讲授《守财奴》一课,当讲到老葛朗台抢到一个金子的梳妆匣时,老师突然两臂微举,身体一纵,扑向前方,一把抓住了讲桌上的粉笔盒,一下子紧紧搂在了怀里。同学们先是错愕、惊讶、接着爆发出会意的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学生对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本质领会得更加明白、透彻。而教师的这一微不足道的动砟,我们相信更胜过那些万语千言的空洞说教。一分钟发笑,一整天思考,一辈子受益,也许这才是幽默的真谛。“肢体语言是第二语言”,因此教学中适当做些幽默有趣的动作,也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滑稽的怪相来表示教学内容里荒诞不经的情节,也可以用一个表情来解释难以理解的词语。例如在讲“甘”时,它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甘者,甜也。如何来理解它的解释呢?因为“甘”的外部是舌头,一横为糖,糖在舌上,不就甜了嘛。我就简单做了一个动作,模仿出把糖放在嘴里,好甜的样子!学生的反应很是热烈,原来词语也可以这样讲啊!幽默能将有些需要用严肃的态度才能表达的问题,通过幽默轻松地传达给对方,使之欣然领受。当然,教师在运用幽默时也要注意:幽默应服务于教学内容,它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幽默应选择恰当时机,幽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修养德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精神疲惫、课堂纪律松散、要引起学生课堂兴趣、学生面对困难时运用幽默,它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要“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故事的运用是一种教学策略。不仅如此,它也是教师自我教学特色之一。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同样可以套用说:“课堂上也不是缺少幽默,而是缺少寻找幽默的心灵。”只要多用心,多动脑,我们会让幽默始终与语文同在。

作者:邱从荣单位:福建云霄及时中学

语文论文范文:语文教学语文论文

一、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把课堂当作自己的舞台

追求课堂的艺术化,其最终目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促使他们情感的融入,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把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一套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就是把表演艺术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我常把自己当做一名演员,把讲台当作我的表演舞台,根据课文内容去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通过我的表演(声音、动作、表情)去感受理解课文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词义、情感态度。有时我还邀请学生参与我的表演,把他们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学习语文的精彩。这样把学生的参与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相融合,巧妙地把枯燥的知识变为津津有味的动作表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经常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像“踱来踱去、环顾四周、仰望、俯视、打量”等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我就带动学生跟我一起做动作来理解词义,这样就避免了教学的枯燥,学生也易于理解。有时候我还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课本剧表演,参与他们的角色朗读,配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和力,做到“乐中学,学中趣”。表演进入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风采和活力。教师演绎用情、教导用心使语文这门学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追随了教育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审美的需求。当然,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要精心设计,把握好表演的尺度,不要让表演贯满堂,不能是哗众取宠,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哪儿需要表演,哪不需要表演,要恰如其分,让表演和教学达到和谐统一。语文教师要是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他的课就一定能达到生趣盎然的效果。

二、巧妙设计板书,让绘画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让语文教学独放异彩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较为简单,认知能力还很差,知识结构初建,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在认知上对较为直观的、形象的、艳丽的、趣味儿性的东西感兴趣,艳丽的感官刺激中,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从而把注意力迅速聚结起来,而且集中时间相对较长,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把绘画巧妙地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把欣赏绘画、认知文字、品味语言的美感、陶冶思想情操有机地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在识字教学中,在设计板书时往往会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直接画一些相关词语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看图、识字、理解相结合,有时我还让他们自己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我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课时,我边画画边书写词语,“荷叶、水珠、青蛙、蜻蜓”等等,把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通过绘画展现在黑板上,学生先是发出一阵由衷的赞叹声,继而又兴致勃勃地读起来,我抓住这个时机学习词语,串词成句,连句成段,步步深入,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尽快达到水平。这篇课文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消化在学生的脑海里,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教学古诗《山行》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理解每一句诗意,我把每一句诗都在黑板上用图画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诗意,也用最短的时间加强了古诗的记忆。这样的课堂不仅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拓宽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让激情充满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爱上你的课低年级的学生凭兴趣上课很重要,教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魅力,从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这样你的课才会有一定的感召力。课堂有激情,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激情,有激情就会有魅力,例如,我在设计课文朗读时,常常把自己扮演成一个节目主持人的身份,用主持人的口吻让学生开展“我来挑战你”朗读比赛,学生向主持人或比自己读得好的同学提出挑战,这样朗读起来就会更细心,就会去用“心”去读,再加上“挑战”主持人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学生在开怀一笑的同时提升了智慧,学到了知识。学生不仅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朗读效果更加良好。使“趣中学,学中趣”落到了实处。教学中我还经常设计一些小游戏,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例如,我和班上一名小学生站在讲台前,让班上学生在我们身上找出反义词,不用举手,随机说,看谁说得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胖对瘦”“长对短”“大对小”“老对少”等等。学生你一句我一句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我趁势抓住契机把这些反义词汇总起来,来个“比比谁最聪明”“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反义词。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经常找来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闭上眼,想象刚才所看画面,由我口述,“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初升的太———阳”“一望无际”“辽阔的大海,飞翔的海鸥,沙滩上捡贝壳的一群孩子”。学生想象美的画面,提升美的素养,享受美的情操,很自然地培养了他们爱祖国、爱河山的情感。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励。在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同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新颖的教学设计不仅在传授知识之余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杨四琴单位:河北省平山县东回舍小学

语文论文范文:多媒体教学语文论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在对学生探究欲望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来进行,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来让学生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使所提出的问题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能通过和教师的交流来把学习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能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对知识获得更深的理解,但是要体现学生作为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增加他们对知识探究语文的同时,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让他们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中来完成课文重难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学习中的自学能力。

(一)调节课堂学习氛围

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学习环境的调节,压抑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时,就要进行课堂氛围的调节。用温柔的话语来对待学生,用鼓励的眼神和赞赏的微笑来和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和沟通,让他们在获得肯定的过程中不断努力。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设计,可以进行如下问题情境的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这个阶段,他们对声音和画面都十分感兴趣。我们在课堂上要引进多媒体教学,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变的形象化和生动化,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的有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氛围可以带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总之,小学语文兴趣的培养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去努力。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小学语文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片更好地蓝天。

作者:郝云中单位:河北省清河县小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