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书籍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封面设计符号学论文
1书籍封面的设计
1.1设计要求
一本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封面、书脊、封底、勒口、环衬、扉页、护封、开本、插图等,而一本书最为主要的设计点就是书籍的封面设计,一本书的销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封面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注意书籍封面设计的科学性,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步伐。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的设计技术与理念,提高自己的设计审美观点,充分利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和近期的设计手段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封面包装,另一方面也要有科学的构思,要充分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体裁、风格与所倾向的读者年龄阶段等,使所设计的封面能够切题、有感染力。其次,书籍的封面设计要有审美性。在所有的图像表达中,具象的图像能够表意明确,突出特征,表达书籍内涵,却缺乏感性与设计的元素,使画面枯燥无味。而与之相应的抽象设计却可以开阔读者的思维空间,增添美感。因此应当综合具象与抽象这两种设计理念,把具象简化至抽象的概念之中,用具象表达书籍的内涵,再用抽象引发读者的想象空间。,我们要考虑书籍的适应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承,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及时转换思维,与时俱进,考虑国外读者的欣赏习惯。
1.2设计要素
书籍封面上的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书名是封面主要的设计点之一,根据书籍里的内容不同,作者可以改变字体的大小、空间、颜色或者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字体。对于说明性的文字(书号定价、责任编辑等)我们可以有机的把它们融入点线面的设计里面,使之更为出色。书籍封面的图像在封面设计里尤为重要,它在封面的比例中占有很大的面积,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图像设计的好,可以达到与读者共鸣的特点。就像摄影书籍封面会选择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一样,科普类书籍会更贴近自然与科技,新闻类杂志封面会选择有关人物和场面,图像的选择也要和书籍的内容相呼应才行。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必须和书籍内容与读者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相协调。要体现书籍不同的内容和思想的颜色对比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儿童的书籍封面一般色彩艳丽醒目,色调高,符合儿童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中老年人的读物封面颜色一般沉着、和谐、大方;专业学术杂志色彩端庄、;时装杂志色彩个性等。除了色彩的协调,作者还要注意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对比,来提高封面的质量。
2符号学的产生与发展
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开始,符号就产生于人们的生活之中,通过人们自觉或者无意识的肢体语言与话语来产生符号丰富促进人们的生活与发展。从甲骨文等的记载都能体现出符号对远古社会的秩序有着深刻的影响。“符号”这个词最早先出现于古希腊,而现代符号学的研究萌生在2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符号学”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来的,他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是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奠基人。索绪尔对符号的定义为“一种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理论的学科,现如今,它的研究已经穿插和交融于很多学科里面,如语言学、哲学、逻辑学、文学、艺术、宗教学、认识论和翻译理论等。它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可认知性、继承性、可创造性”的特点。在书籍封面里的书名、标志、图案等都可以看做是有指示作用的图形符号,而这些图形符号通过人们的视觉感知传达书籍内容上的实质,从普遍的研究领域将它分成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三种不同的类型。张锦华等于90年代翻译过“要研究是什么使得文字、图像或声音能变成讯息,就必须研究符号学,而研究符号和符号的运作的学问就是符号学”,符号学是让人类了解宇宙与自然世界和人类本身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也将会更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里面。符号学对人文社会科学影响巨大,为人们提供了对各种研究的多方面视角。
3书籍封面设计与符号学的关系
3.1书籍封面设计是将设计符号化的过程
书籍的封面设计是将符号视觉化、设计符号化的过程。符号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在书籍封面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字体设计、图像设计还是色彩的设计都可以说是一种符号的传递,每位设计者所设计出来的封面所包含的特色的符号,也都会以符号的形式传达到读者的脑海里。从另一方面来看,读者也是通过这些设计者所表达的符号来获知书籍的内容。比如一本书的书名字体设计是以水墨笔画来设计的,那么,对于这个图像就会以符号信息的方式传达到读者的脑海里,读者就会立刻联想到这本书的内容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的;而一本书的封面图像若是以可爱的卡通形象为主的,那么这个图像符号的传达也会使读者联想到这是属于儿童阅读类的书籍。符号可以说是承载与传递信息的中介,是简化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书籍的封面设计就是这样的设计语言,设计者通过对书籍内涵的理解使用非语言的符号,让读者理解到书籍封面里所表达的符号语言。
3.2书籍封面设计可以说就是符号
书籍封面的展现给人们视觉感受的整体效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图形符号,封面的图形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综合效果,而意指是两者结合的行为。书籍封面的图形符号可分为直接意指和蕴藉意指两个层面,所有的书籍所表现出来的意指系统都包含了一个直接表达平面和一个间接内容平面,意指的存在就相当于两个平面的相互关系。书籍封面的设计是以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主要途径的,这也说明了它肯定是广义语言的一部分,因此书籍封面设计的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也是用符号的方式与原理为根本依据的。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对于符号的如何运用,是否正确合理,对信息的传达最终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若设计者在运用图形符号的同时可以用一个符号A来正确地传达出符号B的信息,那么其程度决定了这个封面的成功与否。
4符号学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
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里面是一种被运用的过程,能否合理地运用符号来转达信息,是一个设计者的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书籍封面设计包涵在符号这个大体系之中,对于符号的直接或者间接运用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4.1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是很具有形象性的,每本书籍的封面设计都会选择用具体清晰的图形符号来展现主题的内容,封面的图形设计包括封面整体图形、标志、字体等因素。图像符号的使用就是将图形视觉化和符号化的过程,我们对于图像具有很直接的感知能力,图像符号也是专递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能够使读者更快速地了解书籍所表达的信息。回顾人类历史,最初的原始人类所创造的结绳记事和后来的图腾崇拜,都是图形符号的发展历史。在现在的很多杂志等读物里,标志设计在封面设计里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成为现代封面设计里的新亮点。标志的设计图形是基础,达意为生命,注重小而精致,能够包含所有被浓缩的语言符号,具有很强的认知性。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就很有标志性的特色意味,从古至今,铜钱这一形象一直以来都象征着财富,中国银行的设计融合了中国的特色元素古钱的外形与“中”字的结构基本形,从而形成一个简洁、稳重、寓意深刻、很富有中国风格的标志设计。
4.2书籍封面设计的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具有传达、命令指示性的作用,“所指对象与符号之间有时空上的关联,人们通过指示符号辨识符号的指示,它简略的图式具有直观的特性”。符号具有一定的指代功能,而读者可以根据指示符号了解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在图像里面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两者具有高度的共性,能指是指读者可以从书籍的封面设计里面了解到书籍的内容,而所指则体现了书籍的指向性。指示符号不仅只是个符号,它所显示出来的内容是可以被大众一致所承认的、有意义的,能达到认知的目的,赋予书籍更多的含义。就像门的指示是建筑物的出口;商品标志图案指示商品;蓝色指示海洋和天空;剪纸指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春节一样,是从能指引出所指的过程。
4.3书籍封面设计的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是一门有规律可寻的学科,它与指示符号不同,它与所指的符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群体思维通化的结果,是经过时间的积累形成很多人的联想感受集合而成的,简称社会习俗。比如在书籍封面设计元素的色彩里面,红色会让人联想到吉祥、春节或者革命;金色会让人联想到财富、皇权。象征符号往往是长时间的感受积累,读者见到一本书的封面,根据它的排版、形象处理、色彩的运用、纸张、开本,便都可以在及时时间里对书籍的属性进行大致的分类。这种归类大都是凭借读者长时间的个人阅读经验积累的,如精装代表高贵;封面风格活泼,颜色鲜亮的大多是儿童读物等。“符号的三种类型相互独立并存而不可取代,但是它们之间却又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从图像符号到象征符号,符号功能的表现逐步深化,整体信息传达的含量不断扩展,文化立场和行为态度持续得以延续。”图形符号、标志符号与象征符号这三者之间也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它们在符号这个大系统里面都有特定的功能,当所有功能相交一致时,才能发挥出来最强的符号效果。比如一种拉面的标志,从招牌看来它是一个商品标志图形,用来招揽顾客,也是一个商标,它又可以被看成一种象征性符号,象征拉面这一饮食名牌的传统符号。
5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的发展
5.1挖掘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里的能动性
符号负载着书籍封面设计的内涵,是封面设计的灵魂,符号的能动性取决于人所具有的能动性。一方面我们要提升符号在设计里面的指代作用,使符号的传达思想更加丰富完善,如果设计里面需要和平的意念,就可以运用人们对鸽子的感受来用鸽子的形象或者代表鸽子的符号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在封面设计里面运用符号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群的划分,每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年龄层次、历史传统都是不同的,如何在众多不同的划分里面求同存异达到好的符号表达效果最为重要。就像代表公共厕所的符号,无论何种人群都能够轻易识别。
5.2使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对象社会化
正确理解符号与封面设计之间的联系,是使符号合理运用于封面设计的关键所在。时代瞬息万变,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越发丰富,书籍封面的设计更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忘推陈出新,与世界同步。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离不开人的能动性。探索符号的能动性,使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的对象社会化。
6结语
书籍是一种载体,书籍封面是这个载体最直观的符号表现。日益完善的符号学原理运用在书籍封面设计里面,为书籍设计领域的创新不断提供新的元素。只有各书籍封面设计遵循符号学的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达到双方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效果,最终使书籍的封面设计的艺术形式内涵更加丰富多样,五彩缤纷。
作者:向世前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立意色彩书籍封面设计论文
一、本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一)书籍和封面设计
书是用于阅读的文化商品,其本质是供人阅读。从当初的阅读文字,发展到现代书籍包括了形态、触感、交互、聆听等阅读过程所产生的视听形态。同时书籍中的文字、图案、色彩空间等视觉元素都是构成一本书的基本的系列元素,也是构造书籍之美的延伸的展示。一本好的书犹如一出好戏,不仅是赏心悦目,更是影响内心和周边的心象物境的生命体。书籍中的视觉元素均是书籍舞台中一个角色,随着它的点、线、面的变化与组合,呈现出内容的时空化、层次化和阅读的韵味来。通过抽象时空的变化与演绎,使读者富于联想,如京剧的生、旦、净、丑的做、念、唱、打,更像是游客欣赏江南的园林,步移景异,是一种超时空的享受。关于书籍装帧设计,日本的装帧设计大师杉浦康平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一本书就像一个人,而封面则相当于人的脸,书的大致内容、品位高低,可以从封面设计的风格上基本反映出来。”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外表,它占据着书籍形象的重要地位,其主旨是有效表达书籍的内容主旨和保护书籍,通过视觉艺术的语言反映书籍的内容。书籍的外衣及时时间与大众眼球接近,是书的脸,让爱书人一见钟情,耐人寻味,爱不释手。封面所展示的元素,也是封面传达的信息根本,主要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文字,插图、书的行文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色彩和构图。如何使封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如何使封面能起着感应人的心理、启迪人的思维作用,是封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说:“一本书不是停滞在某一凝固时间静止的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气的元素。”
(二)立意、构图和色彩
《汉语大词典》上说,立意就是:确立作品的主题。唐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宋王禹偁《赠别鲍秀才序》:“公出文数十章,即进士鲍生之作也,命题立意,殆非常人。”《红楼梦》第三八回:“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鲁迅《书集•致宫竹心》:“登在日报上的资格,是十足可以有的,而且立意与表现法也并不坏,做下去一定还可以发展。”由上看来,立意就是作品的主题、主旨。以文章为喻,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要表达的精神意旨。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作为艺术整体的设计也应该有这样的中心思想,本文中唤作“立意”。构图:这是“造型艺术”的术语,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这一术语广泛运用于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色彩是构成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色彩现象。这是设计中最常见的重要的元素之一。
二、书籍封面设计中的立意、构图和色彩
一般来说,立意是整个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起统领全局作用的,而构图是一个作品的结构,即以什么样的方式将色彩等构成元素组织在一起。而色彩是其基本构成元素。色彩与图形是构成设计作品的基本元素。在本文中主要涉及色彩这一元素,图形元素及其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将另文讨论。正如石墨与钻石,同样为碳元素所构成,但其结构方式不一,其呈现形态和性质亦有很大的差别。科学家在人工合成石墨或钻石的过程中,首先立意做石墨还是钻石,然后再根据各自不同的结构规律将碳元素结合在一起。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书籍封面设计中的立意、构图和色彩,由于受到书籍封面的客观物质条件限制,故呈现出一定的特性。
(一)书籍封面设计中的立意
在封面设计中提出这样的概念,跟画家作画一样,讲究“意在笔先”。通俗讲要有一个好的创意,立意是设计的核心。一切元素都围绕着立意而准备。此处的立意大约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及时是承载体书籍本身的内容。书籍的内容千差万别,按其内容分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此分类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就是其中某一类,其内容差别亦非常巨大,如艺术类中又可按时间分为古代艺术和近现代艺术,又可按地域分为东方艺术、西方艺术,或非洲艺术、亚洲艺术、南美洲艺术,或中国艺术、德国艺术、英国艺术,或江苏艺术、广州艺术、西藏艺术。又可按艺术门类分为舞蹈、戏剧、音乐、绘画、建筑、雕塑、设计等等。由上可见,书籍的立意范围非常之广,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书籍内容来找准封面设计的立意。书籍因其独特的内容而显示出独特的个性,我们需要针对这样的个性来设计封面。第二,书籍的作者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要素之一。读者购买收藏书籍的一项重要原因是书籍本身的内容,然而这并非原因,作者是许多读者购买书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像流行歌坛一样,在读者或藏书者的圈子里也存在追星的现象,人们会爱屋及乌地购买、收藏心爱作者的每一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作者成为超越内容的重要方面。此时设计师需要灵活对待,既要突出并展现作者的特性,又要反映书本身的内容。同时,设计师要注意的是:不能光为追求名人效应而忽视书籍本身内容。第三是图书市场、社会潮流等方面的因素。上述及时、第二两个方面属于书籍自身方面,是内部因素,而第三点的讨论则涉及书籍的外部环境。外部因素对立意有制约作用,但对立意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书籍自身的内容及作者。例如在再版或重印图书时,我们可能对原来的书籍封面设计的立意进行调整、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有一个好的立意,首先要通读书稿,深刻地研究并理解内容,提炼出内容的中心思想,让所提炼出的元素真正为设计服务,表达精准。在设计过程中,更要考虑读者群体与购买的对象还有销售的周期等。在装帧的材质选择上,包括将来的印刷工艺等系列考虑周全。更要核算好成本,随着现代装帧工艺的日新月异,装帧的立意也助推新鲜的工艺产生。加上流行的艺术纸的大力运用,印艺水平的提升为装帧增色许多。
(二)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构图
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构图其原理与绘画一致,也就是要处理好大小、高低、长短、方圆、轻重、疏密、聚散、向背等多方面关系,这里描述虽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很复杂而微妙,许多设计师在多一分与少一分之间苦恼。我的经验是,在书籍封面设计过程中,首先通过对内容的阅读与理解,提炼出有价值的视觉元素,与书籍中的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文字、插图等。运用点、线、面的构成原理,加上空间构成的处理,通过色彩构成的色彩间和谐的分配,绘构成一幅精美的设计作品。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一定要将封面中所有的元素都考虑在内,它们都是构成作品的因素之一。
(三)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人们视觉的及时印象是色彩,色彩往往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色彩对视觉刺激的印象比事物的其他因素如形状、质地等更为深刻,更为迅速,它不需要任何的分析、推论,即可在一瞬间直接地、直觉地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此,通过色彩来表达书籍封面设计理念,是设计师之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要根据书的内容与阅读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等特征来决定封面的颜色。如果忽略了书籍本身的内容特点,一味追求新、奇、异,那么在图书市场上,尽管书籍装帧色彩将会绚烂多彩、争奇斗艳,但终究失去了书籍自身所固有的个性和内涵。具体来说,要运用好色彩,首先要了解色彩。色彩具有三种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以我的经验来看,明度属性在色彩三属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所有的颜色都有调节作用,可以改变所有色彩原有的明度和纯度。因此,设计者要格外重视色彩的明度。如果过于重视色相与纯度,或者三者等量齐观,都容易犯色彩上花、脏、乱的毛病。当然这么说不代表纯度与色相不重要。在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运用中,设计者要把握住书名、主体、局部色彩的对比,图像、层次、大形色彩的协调,既对比又统一,就能够增强书籍封面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地表达出书籍的内容信息。
三、实例分析
(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篆刻史》
这本书我收藏了许多年,在阅读与学习中我了解了治印的史料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内容。更加欣赏它的装帧立意之美。《中国篆刻史》的封面设计,其立意比较明显:围绕“篆刻”二字,体现印章的独特风韵,这个立意与书籍的内容一致。在构图上,设计者利用黑色与浅灰黄色将封面空间分割为左大右小的一阴一阳的两块,且两个大色块之间的分割线在右侧约三分之一处,符合黄金分割率。书籍标题随之呈纵向直排,与古代书名题签传统相合,凸现古代中国文化气质。红字黑底,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对联或园林中的楹联,红黑配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搭配。在左侧大片灰黄色区域中,设计者纵向直排了作者姓名及出版社名称,色彩为黑色,在浅色底子中比较显眼,但由于文字本身大小比较小,故又不如“中国篆刻史”显眼,这与其在封面中的地位是相称的。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社名称上的一点红色的出版社标志,正好与右边的红色标题相呼应。在浅灰黄色域中的十方印文一方面显示出本书的内容,同时在色彩方面,色彩对比弱,在大背景下隐隐展现,默默地烘托出封面的其它要素。这十方印的排列(属构图方面)也是比较讲究的,大小胖瘦,错落有致,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当然我们还要顺便提一下该封面的材质设计方面,它运用特种工艺的彩烙纸技术表现出古代封泥印凹凸的质感,产生一种宛如浮雕般的立体效果,颇具金石气。
(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剪纸的故事》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剪纸的故事》这本书获得了2012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剪纸的故事》书籍的外形让人直接感受到了构图之美。此书为敬人书籍设计工作室的精品之作,也是2011年“中国最美的书”的获奖作品。首先读其内容,本书收录了青岛籍画家赵希岗近年来的500幅剪纸佳作,分为节气、生肖等多个题材,内容包罗世间百象。作者自然而巧妙地将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剪纸艺术融合在一起,其特色鲜明的艺术语言和表现主题,让这些灵动的剪纸创作产生出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表达出中国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精神的融会贯通。观其外形,就是一个表现特强的平面构成作品。点、线、面、色彩、图形始终围绕主题,将其转化为整体和谐之美。同时本书很好地把控原作的文本精神,注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语言与编辑语法,巧妙地利用图书内容剪纸刀刻手法,通过将7帖内页模切工艺再现相似的剪裁感,伴随着翻动与交替的变化,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创作的体验。另一个特点是在纸张选择和运用上,每款不同纸张的质感,经过不同专色油墨的印制,呈现出了剪纸的传统民间特质和当代艺术的内涵。《剪纸的故事》的封面设计的构成之美,洁白的艺术纸为封面的面纸材质,大面积的留白,构成学中的面的感觉非常突出,封面白是非常之白,能够透过白显露出下一页的淡淡红色的剪纸。封面上书名、出版社名、作者名、还有对应的英文,处理得非常精细。由一个个点,一条条线,联系在一起就是一个面,浮现在纸上。书名偏上黑字离切口非常的近,与之对应的出版社名居下书口也近,把作者名与几段英文都竖着排列,错落有序,位置与距离都把控的小心谨慎。加上一组跳动的大红的动物剪纸,贯穿封面封底,就是一幅完整的动物剪纸作品,而且还动感十足,趣味十足。总之,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精心设计与打磨。构图之美,基本的点、线、面的巧妙组合,传递出了书的情感节奏、翻阅形态、阅读质感。
(三)广陵书社的《扬州毛笔》
《扬州毛笔》是广陵书社组织出版的“美在人间永不朽”系列非遗丛书之一,2014年6月近期设计出版。《扬州毛笔》内文排版精美,图文并茂,印装非常考究。通过制笔大师的精彩言语与制笔流程一幅幅图片对应成章,深入浅出,娓娓道出制笔的历史与技法,让读者深入了解扬州制笔大师的技艺。阅读此书非常简单,易懂。以上是我在设计前对这本书的了解,这也成为我的设计的立意来源。首先是护封,我采用相对比较对称的构图,封面正中间安排一个书法汉字加一支毛笔,书名及编者姓名安排在右侧偏上,左侧与之对应的是长方印章形式的“美在人间永不朽”、出版社名称以及一个以曲线为主的古代园林墙壁上的一种窗形,内嵌一幅古代书画。窗形镂空,使整个封面看起来比较透气。封面设计左右看似对称,其实又大不相同,右侧方正,左侧圆曲。在色彩上,我选用近似牛皮纸的灰褐色,再配以书法文字的黑、标题和其它文字的浅黄、毛笔的深红和印章的大红,很有古朴气息。内封的构图与护封几乎相同,只不过将护封中的“笔”字去掉,笔的图形下面加上一个呈螺旋状的墨色图形。另外出版社名称移至右侧,并在右侧加上一些分割的短直线。在色彩上,内封仅有三种颜色:红色和黑、白色(若严格还应算上黑白的中间色——灰色),简洁明了,同时这种红色与黑色的搭配是标准的中国古典的色彩搭配方式,与毛笔的内涵相合。
(四)广陵书社的《四存月刊》
《四存月刊》是由广陵书社重新影印出版的民国期刊,开本小32开,分三册,印量不多。考虑是古籍整理重印,销售周期长等一系列的因素,我在装帧设计时,首先提炼需要的设计元素:民国期刊、古籍整理重印、销售周期长。设计就从这几点着手。古籍精装书的设计非常单一,要想做一点感觉出来,首先要把《四存月刊》书名视为主创,为书名设计民国字体,只有设计出民国字体,才能复活老期刊文化精神。查阅众多同时期的期刊名号,掌握了同时代的字体笔法。造字开始,反复修整,做出雏形让责任编辑审阅,让编辑们首先要接受我设计这款字体,从字体设计上复活民国期刊的气韵。确定了字体,下面的封面设计构图就快捷了许多,选择了居中构图,书名与作者名、出版社名、分册数字,点成线居中构图。为了让书名更加突出,在书名下面加了一个色块,让读者的视觉中心集中到书名上。在书脊的处理上,也跟封面的构图章法一致,前后统一,变化的是书脊上的色块大小。封底的处理也简洁,压了一枚自制图案,放置在黄金分割点上。在色彩上,只用了一种色彩——蓝灰色,利用这一种色彩的深浅来构成画面的黑白灰:黑——深蓝色的标题下的方形底色以及文字的黑色,白——“四存月刊”四个字的白色,灰——整个封面的浅灰蓝底色。要说的是,此书的印刷工艺以烫印为主,封面用了一款手感非常好的艺术纸,纸色清新,含有了民国的味道。整套书堆放在一起清雅,静美,流露出民国期刊的“书卷气”。
(五)广陵书社的《艺海帆影》
广陵书社最近面世的一套书《艺海帆影》,书籍装帧色彩典雅。开始设计时,封面定调定色让我非常头痛,因为作者为已故美女作家,英年早逝,非常可惜。生前的字理行间,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出版此书全是作者逝后由家人理。一套三册西式软精装。因为特殊性,设计定调就比较困难,既要纪念作家,但是书的外表也不能过分悲泣。为了设计好这本书,我主动跟作者的爸爸沟通,因为他最了解作家生前的喜好。一段时间的交流,终于提炼出了“百合花、粉色”等。综合下来,《艺海帆影》的主色调定为调紫色,是那种不深不浅的紫色。为什么要定紫呢?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一个神秘的富贵的色彩,与幸运和财富、贵族和华贵相关联。在情感上,它给人安全感和有点儿梦幻的沉思。它巧妙地结合了深红色、红褐色、黄绿色、葡萄紫和灰色。使用紫色,紫色跨越了暖色和冷色,所以可以根据所结合的色彩创建与众不同的情调。带些红色的深紫色可以产生一个暖色盘。浅紫色是较贵的,常常会联想到浪漫。当结合粉色的时候,可以创建一个很女性化的色盘。确定了封面的用色,加上作者喜爱的百合花,我手绘了百合花的插图,与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合理构图,设计出了封面。面世后作者的家人非常满意,作者的父亲认为看到这一套书,仿佛看到女儿的儿时调皮,少年天真,青年成熟,看到了女儿还在伏案写着她的唯美的故事,这一切都是活生生。
四、小结
综上所述,书籍封面设计通过设计者的合理的调配,从立意、构图、色彩三方面有机穿插、相互交替、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设计出精彩的作品,引导读者,吸引读者。书籍设计在强调其总体的艺术氛围,要求书籍的各个部分在审美上保持一致,装帧形式必须适合书籍的内容,体现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同时要求书籍设计的艺术性还须体现在文字的排列、材料的运用和装订的质量等方面,是否吸引人的视觉,是否使人手感舒适,阅读方便,这也是设计师们所一致认同的
作者:葛玉峰 单位: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
书籍设计论文:布艺材料书籍封面设计论文
一、布艺材料及其审美特性
由于布艺材料的特殊性,它拥有多种材质和质感,例如包括稠密的棉、麻、人造纤维等,也包括光润平滑的榨绸、天鹅绒、涤纶、贝纶等。书籍装帧设计者可以根据书籍内容和功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布艺制品。如经常翻阅的书可考虑用结实的织物装裱,而表达细腻的风格则可选用光滑的丝织品等。而且有许多设计师为了追求独特的质感,直接采用衣物材质进行书籍封面包装,甚至牛仔裤的斜纹和线头也会给设计师以灵感。在布艺材料的基本特性中,布艺的独特的肌理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布艺的独特肌理可以增强书籍封面的立体感。比如一个封面的表面和侧面分别用不同的布艺材料来装饰,就可以增强封面造型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其次,布艺的特殊肌理还可以丰富书籍装帧整体形态的表情。不同的布艺肌理会呈现不同形态的书籍表情和书籍气质。而在封面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布艺肌理的这一作用,我们通常会将肌理感强烈的部分放置在视线经常看到的部位。再次,布艺材料特殊的肌理还具有一定意义的情报特性。因为不同的肌理让使用者有提示或刺激的作用,为了发挥布艺肌理的这一作用,在进行封面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布艺肌理布置在经常接触的部位。所以,在封面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布艺材料来表现作品,会对封面的气质、书籍内涵的升华有极大的帮助。
二、肌质美的艺术表现
书籍封面是一本书的及时印象,封面材料,而且布艺材料与造型、色彩之间的和谐统一也是创作一件好的书籍封面作品的保障。所以,材料的选择关系到一本书的整体装帧效果,但是,将布艺材料与其它造型元素的和谐也是关键一步。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增加书刊成品对读者的吸引力,反之如果结合不好,就会影响书刊本册在市场上的地位。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多是以廉价方便的纸作为材质,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但缺点也是致命的,它只能从版式创意上给书籍内容以表达传递,不能叫读者从书籍的外在体验上有所感受。而利用布艺材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办到。比如婴儿用书,需要注重婴儿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特征,婴儿喜欢撕扯书页,对书的信息量要求不大,但对安全性要求很严。如果用各色布艺来制作书籍封面,而内页图画都具有立体效果的布画,图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且布做的书耐撕扯,柔软而安全,视觉效果好,宝宝翻看也非常方便,同时,儿童在翻看布艺材质的书籍过程当中,对小朋友不同质感和肌理的变化的感知会更加强烈,可谓是一举多得。在书籍封面的设计中,将真实的布艺材质和肌理运用到封面和内页材料中去,借助真实的材质触感传达信息,会带给读者更加丰富的视触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布艺材料的柔软、温暖、女性气息浓,以及它朴实、温馨、怀旧的感觉,不管是捧一本书在手心,或者将书随手一卷,或将书倒扣在书桌,随时触摸到的封面材质的手感变化,会随同书的内容同时被阅读者接受,并且会让人细细品味,流连忘返。
三、独特的审美价值
书籍封面设计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形式材质从属于书的内容,但又不能直观地再现内容,它不是单纯的模仿生活,也不应是书的内容的具体图解。因为想在一幅有限的画面内,跟读者说明白书籍内页的全部内容,这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封面设计的审美创造活动的难度也就在此,它有一定的被动性,而且必须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也就决定了封面设计的特殊形式,要用最明确的材质来创造较大的视觉空间,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书籍的内涵。显而易见,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运用好材质是要且一定要的。只有把材质和书本身的内涵和价值相结合并且相辅相成,才能创造出的、能满足读者审美要求的书籍封面设计来。当然,相对普通纸材质,布艺材料的成本较高,而且便携性就不够,但作为礼品书、珍藏版书籍和发行量较小的书籍就可以改变书籍的材质,使用布艺来丰富它的审美价值。从视觉本身的意识形态改变,突出书籍本身的特性,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获得高度统一,从而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所以就要求封面设计的设计者应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寻找和安排书籍当中的主旋律和书籍本身的气质类型,合理的应用书籍形式、文字排列、图像选择、色彩配置和个性化的材料,在平面艺术中体现空间感受,运用理性化的意识捕捉住表达书籍内容的各类要素,创造现代书籍封面艺术设计的新形式。所以,如果能好好的理解布艺材料并且合理的利用布艺材料,一定能为现代的书籍封面设计锦上添花。
作者:杜月儒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视觉元素及书籍封面设计论文
一、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
(一)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内涵和意义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指的是那些能代表少数民族文化特质、充分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视觉符号。像我们所熟知的文字类元素,如藏族的文字;以及一些图形类元素,如吉祥纹案、苗族的头饰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作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所谓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其实可以指那些人们看到后会联想到某个少数民族的元素。它是一个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淀下来的,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面貌和审美的象征元素,也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情感寄托,标志着民族共同的记忆。
(二)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分类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如果细分可以分为很多类,例如文字、器具、建筑、图形等等。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特点是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之间的文化不同、历史不同,所形成的视觉元素必然也不相同。广义来说,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分为以下三类:
1.文字类型元素
在所有的视觉元素中,文字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在书籍的设计中,文字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语言意义的载体,文字不仅有着记录文化、历史的作用,同样具有承载民族感情的作用。它是一种抽象符号的化身,文字不仅是少数民族日常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的基本标识之一。
2.纹样类型元素
图案纹样艺术在本质上是人的意志和精神的物化。少数民族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搜集素材创造和保留了各种各样的图案纹样,例如:在建筑、服饰、生活用品等等方面。这些纹样给民族类图书的封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从表现内容分类,可以将纹样分为自然形纹样和几何形纹样两类。几何纹样是由几何图形排列组合成的纹样图形。而自然形纹样则是由自然界中的动物、自然景物、植物、人物等图案组合而成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分类,我们又可以将纹样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这是从纹样的平面图案属性划分的,其组织形式和结构组合各有不同。连续纹样是单独纹样的组合。
3.色彩类型元素
在民族类书籍的封面设计中,色彩同样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无论是运用哪种类型的元素其实都离不开色彩的烘托,纹样、文字的表达同样也需要色彩的衬托才能更好地表达设计者想传递的信息。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性特征,不同色彩具有的色相、色调也都不同,因此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色彩具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与少数民族在不同背景下长期形成的审美观念有关。所以,色彩的运用与社会意识形态、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结构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色彩是最强有力的表达情感的手段,用其表达情感有着超越语言的效果。
二、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在图书封面中的设计运用
(一)文字的运用
在民族类图书的封面设计中,文字具有多方面的表达功能与价值。单从内容表达上看,文字可以直接表达出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等重要信息;而从语言的民族性来看,文字则具有民族的族性和装饰功能。族性的体现,例如新疆维吾尔族民族的书籍在设计的过程中辅以维文,能让人一目了然看出书籍的民族属性。再者,由于文字的结构和书法的特殊性,文字还具有装饰性功能。例如朝鲜文、维文本身就可以体现出特殊的审美价值。巧妙地运用文字来设计封面不仅能很好地反映书籍内容与主题,而且还能给人以自然古典的美感。
(二)图形纹样的运用
图案纹样的运用是封面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纹样可以用不同形式手法表现出来,在设计时需将纹样的造型与书籍的类别以及书籍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因为纹样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与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等情况息息相关的。而这些会造成不同少数民族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着它们在艺术上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在使用这些纹样时,将纹样与书籍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则成为了设计的关键。不同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经典的图案纹样,如蒙古族的云纹、犄形纹、卷草纹;土家族的藤藤花纹、虎皮花纹;藏族的八宝纹、六长寿图、四和瑞相等。通过不同的搭配与变化,可以将纹样造型设计成各种独特的构图形式。每种纹样都有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艺术美学元素,因此不同的纹样有着不同的意蕴,适合使用的背景与书籍封面选择也不同。而真正具有应用价值的纹样不仅要做到具有民族特殊性,更重要的是与书籍的主题相吻合。而最为巧妙的是,通过纹样的设计表达出不同民族的内在精神,创造性地运用纹样表达民族的内在气质,避免生搬硬套,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民族理想的追求。
(三)色彩的运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色彩是生活的基本元素,也是艺术的基本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色彩的表达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背景下有着千差万别。色彩的使用不仅像文字、纹样那样可以单独使用来起到表意和装饰的作用;也可以作为背景与其他视觉元素搭配使用起到载体的作用,即色彩的表形价值。因此,色彩的运用对于民族类书籍封面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恰当地使用色彩不仅可以正确地表达民族性,更关系到构图的品质与封面元素的和谐。不同民族有代代相传的色彩习俗。彝族使用最广泛的三种颜色是黑、红、黄。而彝族最崇尚的色彩是黑色,这是因为他们认为黑色是大地的颜色,是孕育万物的颜色,同时黑色也象征了高贵和典雅;而红色象征火,代表了热情、勇敢;黄色象征阳光,是万物的本源,给人以幸福和光明。除黑、红、黄之外,彝族也比较喜爱使用蓝色和白色。纳西族在色彩观上与彝族有许多相似之处。源于对牦牛的喜爱,纳西族偏爱黑色,除了黑白两色,他们也同样喜爱红、黄、蓝三色。
(四)将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在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图书的封面设计,具有传达书籍内容的功能。书籍封面设计兼具内容表达与美化书籍外在形态的作用,是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可以说是书籍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民族类图书的封面不仅要与内容相关,还要给人以美感,这就体现出了设计中艺术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地显示出书名,让读者清晰地理解书籍内容,这是书面设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所谓民族类书籍,是指主题与少数民族相关的书籍种类。其独特性在于它是与少数民族相关的书籍,要求在尊重少数民族、表达出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要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并且要做到具备一定的商业性价值。民族类图书封面设计要将这些功能都结合起来才算完整。民族类书籍封面设计的艺术性从属于它的功能性,功能是及时位的,设计是以书籍为媒介来表达设计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设计这种艺术形式来激发书籍的商业性价值。设计为人,目的是为满足读者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设计是一种服务,对于服务来说,人性化则显得至关重要。图书封面的设计,既要反映该类图书的内容,又要体现少数民族特性。所以,在设计中,要熟练运用平面设计的技巧,将民族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合到平面设计中,达到书籍内容和精神的统一,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使封面效果达到。
三、封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将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用于民族类书籍会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不少问题。这些缺陷影响了书籍的品质,也会对书籍的销售市场产生消极影响。首先,缺少民族视觉元素的图书标志识别性相对较低,不能鲜明地表现民族类图书的特色。这是很多民族类书籍封面存在的缺陷,不具代表性的民族视觉元素其实并不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其次,民族视觉元素的使用方法老套,缺乏创新意识。在一些民族类书籍的封面中,虽然使用了少数民族特色元素,但是生搬硬套,没有内容和创新,仅仅是形式上的摘抄。创新是文化之源,创新所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创新融合的运用才能设计出好的封面。再者,虽然封面运用了少数民族视觉元素,但是却使用了不恰当的应用,也会起到反效果,对读者产生误导。例如:错误地将一个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用于其他少数民族,或者是将汉民族的视觉元素用于少数民族的图书封面上;以及错误地运用视觉元素类型,将历史类的视觉元素用于经济类书籍中等等。,民族文化图形元素使用繁杂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欲望。即使使用了少数民族元素也要把握好量的尺度。
四、将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运用于封面设计中的建议
(一)正确地运用民族视觉元素
书籍封面的设计和任何艺术的创造都一样会涉及到形式与内容的协调关系问题。从理论方面来看,设计形式为书籍内容而服务,因此书籍内容对设计形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从应用方面来说,实用是排在及时位的。设计师设计封面并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外在形式来解释书籍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对书籍内容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情感和创意,设计出艺术的作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协调好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不能张冠李戴。
(二)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实现民族视觉元素的创新与恰当
在这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设计者如果只注重视觉形式,则人们会逐渐感到麻木和无趣,只有那些新颖的、具有高度创新的视觉信号才能给人们以刺激,让人们产生兴趣,更加容易接受并记住它们。而这些视觉信号,就是图形语言的表现。它们的设计和表现更需要独特的图式形式,而在表现形式的探寻和个性化创新则是设计师们需要努力的目标。
(三)体现少数民族元素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虽然运用现代设计手段设计出创新元素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一本具有艺术感的书籍,不仅要注重封面的视觉图形创意,更要注重整体的设计美感,这是在民族类书籍封面设计中所缺少的,应该引起设计者的足够重视。例如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上,不同质感类型的纸张适合不同类别的书籍,纸张材料的不同也会导致图书风格的截然不同。不同质感的纸给予了设计者更多的设计灵感和设计方式。有些纸质粗糙、有些细腻、有些轻薄、有些厚重、有些坚硬、有些柔软,各种类型的纸质会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不同类型的纸质呈现出不同的纹路和肌理,配上不同的质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不同的。可见的封面设计,不仅要加入恰当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同时也要在触觉、嗅觉等感官方面增添一丝独特的民族特色。
五、总结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与书籍封面的融合确实可以提升民族类书籍的影响力。它的效果不仅仅停留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传播,促进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出版商还是读者都对书籍的质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在封面设计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都给与了提高。所以说,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合理应用对于书籍整体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书籍整体的品质。而这也对书籍的销量和民族类图书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设计者来说,通过民族类书籍封面设计来丰富书籍形态和内涵、促进民族性及时代感的结合已经成为设计者一份重要的历史使命。
作者:朱瑞波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书籍设计论文:布艺材料中的书籍封面设计论文
一、布艺材料及其审美特性
由于布艺材料的特殊性,它拥有多种材质和质感,例如包括稠密的棉、麻、人造纤维等,也包括光润平滑的榨绸、天鹅绒、涤纶、贝纶等。书籍装帧设计者可以根据书籍内容和功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布艺制品。如经常翻阅的书可考虑用结实的织物装裱,而表达细腻的风格则可选用光滑的丝织品等。而且有许多设计师为了追求独特的质感,直接采用衣物材质进行书籍封面包装,甚至牛仔裤的斜纹和线头也会给设计师以灵感。在布艺材料的基本特性中,布艺的独特的肌理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布艺的独特肌理可以增强书籍封面的立体感。比如一个封面的表面和侧面分别用不同的布艺材料来装饰,就可以增强封面造型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其次,布艺的特殊肌理还可以丰富书籍装帧整体形态的表情。不同的布艺肌理会呈现不同形态的书籍表情和书籍气质。而在封面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布艺肌理的这一作用,我们通常会将肌理感强烈的部分放置在视线经常看到的部位。再次,布艺材料特殊的肌理还具有一定意义的情报特性。因为不同的肌理让使用者有提示或刺激的作用,为了发挥布艺肌理的这一作用,在进行封面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布艺肌理布置在经常接触的部位。所以,在封面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布艺材料来表现作品,会对封面的气质、书籍内涵的升华有极大的帮助。
二、肌质美的艺术表现
书籍封面是一本书的及时印象,封面材料,而且布艺材料与造型、色彩之间的和谐统一也是创作一件好的书籍封面作品的保障。所以,材料的选择关系到一本书的整体装帧效果,但是,将布艺材料与其它造型元素的和谐也是关键一步。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增加书刊成品对读者的吸引力,反之如果结合不好,就会影响书刊本册在市场上的地位。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多是以廉价方便的纸作为材质,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但缺点也是致命的,它只能从版式创意上给书籍内容以表达传递,不能叫读者从书籍的外在体验上有所感受。而利用布艺材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办到。比如婴儿用书,需要注重婴儿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特征,婴儿喜欢撕扯书页,对书的信息量要求不大,但对安全性要求很严。如果用各色布艺来制作书籍封面,而内页图画都具有立体效果的布画,图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且布做的书耐撕扯,柔软而安全,视觉效果好,宝宝翻看也非常方便,同时,儿童在翻看布艺材质的书籍过程当中,对小朋友不同质感和肌理的变化的感知会更加强烈,可谓是一举多得。在书籍封面的设计中,将真实的布艺材质和肌理运用到封面和内页材料中去,借助真实的材质触感传达信息,会带给读者更加丰富的视触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布艺材料的柔软、温暖、女性气息浓,以及它朴实、温馨、怀旧的感觉,不管是捧一本书在手心,或者将书随手一卷,或将书倒扣在书桌,随时触摸到的封面材质的手感变化,会随同书的内容同时被阅读者接受,并且会让人细细品味,流连忘返。
三、独特的审美价值
书籍封面设计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形式材质从属于书的内容,但又不能直观地再现内容,它不是单纯的模仿生活,也不应是书的内容的具体图解。因为想在一幅有限的画面内,跟读者说明白书籍内页的全部内容,这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封面设计的审美创造活动的难度也就在此,它有一定的被动性,而且必须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也就决定了封面设计的特殊形式,要用最明确的材质来创造较大的视觉空间,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书籍的内涵。显而易见,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运用好材质是要且一定要的。只有把材质和书本身的内涵和价值相结合并且相辅相成,才能创造出的、能满足读者审美要求的书籍封面设计来。当然,相对普通纸材质,布艺材料的成本较高,而且便携性就不够,但作为礼品书、珍藏版书籍和发行量较小的书籍就可以改变书籍的材质,使用布艺来丰富它的审美价值。从视觉本身的意识形态改变,突出书籍本身的特性,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获得高度统一,从而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所以就要求封面设计的设计者应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寻找和安排书籍当中的主旋律和书籍本身的气质类型,合理的应用书籍形式、文字排列、图像选择、色彩配置和个性化的材料,在平面艺术中体现空间感受,运用理性化的意识捕捉住表达书籍内容的各类要素,创造现代书籍封面艺术设计的新形式。所以,如果能好好的理解布艺材料并且合理的利用布艺材料,一定能为现代的书籍封面设计锦上添花。
作者:杜月儒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封面设计论文
1封面设计的构思
1.1想象。
想象是设计构思的源泉,通过想象可以产生直观的能表达设计灵感的形象。这里所说的灵感,就是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与想象结晶。
1.2舍弃。
在构思过程中,通常是“容易叠加,不容易舍弃”,设计者在构思时都会充分发挥想象,不停地进行堆砌,对任何细节都不舍得放弃。张光宇先生曾经说过“多做减法,少做加法”,这就是对整个构思过程的经验之谈。所以,对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与形象,要坚决舍弃。
1.3象征。
象征性的手法在艺术表现中是十分得力的语言,在封面设计中用具象的元素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意境,或者用抽象的元素来表达具体的事物,都能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
1.4探索创新。
构思想要独特、新颖,就必须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就需要设计者具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书籍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一种文化。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外观上赢得读者的喜爱,同时还应该“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这就要求设计者构思新奇、立意不凡,从而使书籍的封面设计从内容到形式形成一个的艺术整体。因而在封面设计中,无论是一个字符、一根线条、一个图形或者是色彩的选择与搭配,都应该运用创新的思维进行设计,让读者在获取文字内容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惯用的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缺乏内涵的语言应尽量避开不用;常用的构思方法,缺乏创意的构图,经常运用的技巧,都会影响创新构思的表现。
2封面的文字设计
文字是封面设计中传达信息的重要内容,也是传达书籍意境和格调的元素。封面设计中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这些文字不能随意设置、摆放,而是需要设计者运筹帷幄,将所有文字的字形、字号、字距、排列方向、组合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考虑。设计者要通过阅读、了解书籍的整体内容,并通过对书籍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对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形象的设计。例如,书名的设计并非只能运用某一种字体、色彩或字号来表现,如果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体、色彩、字号加以组合会让人耳目一新。在封面有限的展示空间里,书名文字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手法和组合方式,都应该突出书名的主体地位,在这里主要从字体的选择方面对书名所用文字的设计作详细的介绍,一般用于书名的字体包括书法体、美术体和印刷体三大类。其中,书法体一笔一画间显示出无穷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此外,书法体字迹很多都出自社会名流之手,因而赋予其名人效应,深得读者的喜爱。美术体可分为两种: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规则美术体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点变化统一,且外形要求规整,具有易于阅读、设计起来比较简单的特点,但其形式缺乏变化,比较呆板。不规则美术体则与之有所区别。它强调变形自由、随意,不管是从点划的处理或是字体的外形方面都要求体现出不规则的变化,具有形式丰富、个性明显、设计感强、装饰性突出等特点。不规则美术体较之规则美术体和书法体而言,具有更鲜明的个性,且更具有适应性,所以被许多书刊优先选用。印刷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早期的印刷体与规则美术体有些类似,比较呆板、僵硬,现在的印刷体则有所改进,融合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印刷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其形式感上的不足。不同种类的书籍对文字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少儿读物类书籍使用的文字要求生动活泼,具有稚拙感和趣味性;工具类书籍使用的文字要求工整、严谨,具有较强的秩序感,等等。在书籍设计中,将文字进行变形和组合设计,可以形象地传达书籍的内容信息,并让读者体会到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
3封面的图形设计
图形具有丰富的内在含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是强化主题的重要元素,也是封面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画面中往往占有很大的面积,成为视觉中心,所以图形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书籍出版的整体效果。的封面图形设计应该是在具有美感的同时让读者过目不忘、为之震撼。如果想让封面图形设计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就必须使设计出的图形与书籍内容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一般的休闲类书刊。例如,时尚杂志、女性杂志,其标准是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要求与时尚接轨,所以会选用当红影星、歌星等的图片做封面;科普读物选择封面图片的标准是具有科技性、知识性。因此,通常选用与先进科技成果相关的各种图片;新闻杂志常选择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作为杂志封面,其标准不是时尚,也不是饱含科技性,而是具有新闻价值;美术、摄影类刊物通常选用有代表性的、的艺术和摄影作品作为封面,其标准是具有艺术价值;而体育杂志则会选用体坛风云人物的图片作为封面。的封面图形设计不仅仅是图案元素的华丽拼接,而是书籍内容形象化地再现,可以提高书籍的整体格调。
4封面的色彩设计
封面的色彩设计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拿捏有度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目光。色彩的运用要做到与内容相适应,要善于通过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来表达出内容和思想的不同。同时也应注重在对比中求协调、统一,这就需要用间色互相配置,使对比色统一于和谐的整体之中。书名色彩的运用在封面上应略微突出,必须具有一定的纯度,这样才能显著夺目,让读者一目了然。此外,在封面设计中既可以运用绘画色彩,也可以运用装饰性的色彩来表现。在封面色彩设计中还需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书籍,其色彩的运用应有所差别。例如,儿童读物的封面色彩就不适合用于教科书。色彩,不需要明确的轮廓勾画,却极富情感表现力。色彩元素地融入,可以引导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书籍之美,但只有与书籍主题内容相协调的色彩设计,才能获得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认可并接受。
5小结
文中论述了书籍封面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只有将各个要素精心地设计、有机地组合才能构成书籍的封面。进行封面设计,绝不能按部就班,而应该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书籍封面,让读者一见倾心,爱不释手。
作者:王毓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装帧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1插画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1.1书籍封面的插画设计
封面是一本书给读者的及时印象,它的美观与否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当中有着一定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图形知觉的组织性是脑本身具有机能的表现,因此,以插画形式出现的封面设计更具新奇感和情感吸引力,更能跃入人的视线。
1.1.1书籍封面插画的特点
封面插画设计是书籍封面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位于书籍封面的位置,所以要求其具有直观、明确的特点,给读者带来能够产生共鸣的视觉效果。它在画面中占有很大位置,是视觉的中心,设计者在依靠书籍封面表达书籍内容时,可以运用比喻、象征这一类的手法来表达。封面插画可使用的内容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人物、动植物以及自然风光等一切现实中的产物。
1.1.2插画设计在书籍封面中的运用要素
(1)在插图使用的数量上应该以少而精为好。对于大部分的书籍封面作品来说,图片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使用一到两幅质量较高的插画,能够鲜明地突出主题,而插画的使用数量较多时,给人带来的视觉上冲击力则会变弱,达不到宣传主题的目的;(2)插画的面积因素取决于插画的重要性。大面积的插画往往用来渲染气氛,书籍的封面采用一整张大的插图,这样能够快速地吸引读者的视线,给读者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通过插图的内容将书籍信息迅速地传播出去,而小面积图片则可用于帮助读者加深印象;(3)读者的印象。读者对插画的感受直接影响插画所产生的效果。总之,封面插图的设计是为了使读者与作者之间能够快速进行交流,掌握住它的运用要素,会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具有效的功能。
1.2书籍内页及内容辅助插画设计
1.2.1插画在书籍内页中的表现手法
插画设计在书籍内页中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形式:(1)绘画的方式。在具有代表性的书籍插画的领域,绘画方式的书籍插画以其独有的艺术品位和充满人文情感的表现方式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几米漫画,这是当代十分流行的一种绘本式的插画风格,它的绘画的手法与色调逐渐告别了写实主义风格,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因此掀起了一股新形式的绘本创作的潮流,逐渐成为了绘画类插画的时尚代言;(2)摄影写实方式。(3)电脑软件制作的方式。CG插画作品,它就是通过电脑软件技术来制作插画的一个例子。CG插画在制作过程中先要运用电脑计算出真实的光线,再将内部环境中物体进行渲染,从而营造出亦真亦幻的视觉感受。现在许多时尚的书籍当中的插画设计,都是采用写实的摄影作品为背景,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进行修饰,放在电脑软件里进行制作,非常有美感和创造性。
1.2.2插画对于书籍内容的辅助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
(1)插画与书籍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如果插画摆脱了书籍的主题与实质,只突出美感和画面带给人的视觉感受,那就不是书籍插画了,因为它失去了在书籍装帧中的基本意义;相反的,如果只是注重插画在书籍中的从属性,那它只会变成文字的说明图解,失去了本身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2)插画对于书籍内容的表达具有辅助的作用,文字对于插画有一定的约束性,要想使设计的插画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必须将插画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相结合,因此我们在进行插画设计的初期,不能天马行空,要全方面的了解文学作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之后再进行创作,这样所产生的作品才有意义并且充满艺术表现力。书籍插画与文字内容上的相吻合是插画从属性的基本特征,它的从属性还包括与书籍文字风格和题材相协调。
1.2.3插画的版式
书籍的版式,也就是插画与文字在书籍中的色彩、位置、比例的关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版式相互间的关系,它们的排列在整本书当中要具有协调性、连贯性和节奏性。文字间的插画版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半页插画,插画在版面的宽度与版面的版心是一致的,可以根据排版的需要把图片置于整个版面的上方、下方或者是中间的位置;(2)通栏,书籍版面可以分为双栏、三栏及多栏等,插画可以与双栏、三栏或多栏的宽度一致;(3)四角,即在版心的四角放置插画;(4)越空,是在安排插画时,把图片的一边或两边超出版心放置,形成越空的形式;(5)出血,是指把插图的一边、两边或三边扩大到书籍边缘;(6)双页插画,即插画占据版面的左右两页,这样增强了插画的视觉效果,并且使整个版面更加整体;(7)整页插画,即插画的大小与版面的版心大小相同,一般多运用于美术及摄影类的画册和杂志类的书籍。
1.3书籍包装及宣传的插画设计
书籍包装的插画设计由于画面简单、直观清晰,易于辨认,打破了国界间语言的限制,所以它已经成为书籍包装形象创作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通过对产品内容、形象以及情感的处理,对产品的视觉形象进行了深层的加工。
1.3.1插画设计在书籍包装中的诉求功能
插画设计在书籍包装中最基本诉求功能就是将作为商品的书籍当中的信息简单明了地传递给读者,从而使他们产生兴趣,同时强化书籍的感染力,让消费者信服书籍所传达的信息并欣然接受这些信息,这样才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求,使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
1.3.2插画在书籍包装中的应用原理
书籍包装中的插画设计,是用确切而生动的视觉形象将书籍所蕴含的主题表现出来,它所包含的元素都是以书籍为中心,因此作者在给书籍的包装进行插画创作时,需要对书籍本身有一个的市场定位。首先,要具有创造性,将书籍信息巧妙地表现出来;其次,一定要有好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就是寻找合适的介质,从而将设计出来的书籍插画及书籍本身推广出去。
1.3.3插画设计在书籍包装中的表现技巧及优势
(1)书籍插画的表现技巧可分为:及时,用“具象图案”来表现,它较大目的就是将商品内容推荐给消费者,主要是以写实表现手法为主。书籍包装上的插图使用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龙门石窟佛像这一具象的图案,让读者能迅速了解书籍所要传达的内容,这样也能使消费者在挑选书籍的时候节省了时间;第二,用“抽象图案”来表现,作者能够将思想中模糊而又朦胧的概念或者是情绪通过抽象的图案来表达出来,对人们的思维没有局限,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更容易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抽象的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印象,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的书籍作品中,展现所设计作品别具一格的特点,在表现图案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书籍本身的诉求与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一套诗集的包装,包装上面采用了较为抽象的图案,图案的造型和色彩的都能够传达出来一种古朴的感觉,与书籍主题与风格相吻合,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2)书籍插画在书籍包装中的优势:及时,插画在书籍包装中表现的手法是多样化的,可以从更多角度对书籍进行展示;第二,表现风格是多变的,通过对书籍本身的定位的了解分析,创作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包装设计作品。比如针对女性书籍包装上的插画设计,可以多采用浪漫唯美的元素,这样能够提高女性消费者对其的关注度,包装的整体风格清新、柔和,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符合大部分女性读者的审美;针对年轻人的书籍包装设计可以采取时尚的风格,一套涂鸦风格的包装,整体感觉时尚个性,独具特色,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化的心理需求,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认可;第三,具有丰富的装饰性,插画本身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把它当做具有装饰效果的图形进行使用,书籍包装本身只使用了具有装饰性的图案,这些装饰图案作为书籍包装设计的主要图形语言,使整本书的感觉简洁明了,与书籍本身的风格相得益彰,并使书籍获得更加多样化的艺术美感。
2插画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书籍插画是与书籍并存的,它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以文本为寄托,但它的功能却不是文字所能替代的,插画的插入可以在视觉与版面上与文字形成对比,使书籍更具美感。
2.1对书籍信息的传达
人们对图形和文字的识别度比率分别为78%和22%,只有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才能够接收到文字信息想要传达的内容,而图像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图形本身可以起到对文字解读和辅助的作用。图像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共同性的交流方式,它与文字既能够相互独立存在,又能够相互融合,它们之间相互诠释,相互补充。在文字中配上插画,可以使人们通过插画来了解文字,它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它本身携带了文字说明的特点,尽可能地传播了它所能传播的信息,因此使大多数读者不需要太多的阅读能力就能够读懂书籍所要传达的主要意思。
2.2对艺术形象的传播
近些年来人们不仅对书籍的文字内容要求很高,作为书籍中重要的视觉传达因素,书籍装帧中插图的好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作者所创作的插画也是传递其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我国有许多多姿多彩的传统造型艺术形象,无论是在原始的彩陶上,还是留存下来的壁画等艺术形式上,都是人类原始心态与造型观念的消化与潜存,还有我们熟知的如莲生贵子,金玉满堂的吉祥寓意,也都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憧憬,对幸福的祈求,通过书籍插画的夸张和美化,使这些艺术形象能够更好地传播与传承。
3结语
插画设计和书籍装帧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书籍插画作为独立的插画产品始终在消费市场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要想使书籍插画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在书籍插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求变异,在新媒介中不断创新,而且插图的设计也要以人的感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书籍插画多样化的需求,应该深化对书籍插图功能性能的研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书籍插画艺术与图书的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出更加多元化的书籍插画作品。
作者:黄姗姗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传统书籍插画设计论文
一、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的构图特点
构图,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被称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手段,是实现插画视觉美感的关键。中国传统书籍插画构图的及时个特点是主次分明。这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体现,是长期以来在封建君主统治下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在美学上的反映。中国有很多经书插画,构图都是有主有次,例如在表现释迦牟尼像的时候,就会将其放在画面的显著位置,画得比较高大,其他僧众们则排放在其身后或者周围,处于次要位置尺寸较小。第二个特点是画面平衡而工整。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崇尚含蓄、中庸之美,一般通过对称、均衡这两种手法达到画面的平衡。例如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图书插画,就会用对称的手法来构图,这种符合自然审美规律的构图不仅能使插画的画面显得工整,还可以较为客观的诠释文字内容。像一些娱乐性质的书籍插画,如小说、戏曲书籍的插画,比较常见的构图手法就是均衡,即利用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呼应、对比,使画面具有变化但不失工整,既不显得呆滞,又不会杂乱无章。第三个特点是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独特的透视法则。中国书籍插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上有着共通的特点,使用的透视法则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有很大的差别,被称作“散点透视”,即画面当中经营布局的元素不受到视点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定,可以把山前山后、室内室外、远近不同、高低不一的事物安排在同一画面中;可以把不同人物同一时间在不同场合发生的故事描绘出来,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著作的插画作品,就是采用这种透视方法来完成故事情节的绘制。
二、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的书籍插画有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以线造型。书籍插画通常利用大量复制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因此印刷技术对插画的表现技法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民国之前的传统插画以木版画为主要表现形式。自唐代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以后,木版插画在出版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那时的插画作品多为雕刻行业的工匠完成,虽然雕刻的技法纯熟,但作品的艺术水准却不高,主要以图解功能为主。木版插画艺术在明清时代进入到了黄金时代,也成为了我国古籍插画史上的高峰。明清书籍插画的较大特点是当时文人墨客的参与。明代中期,书商出于竞争目的,纷纷邀请当时知名书画艺术家创作画稿。因为有了文人的参与,使得以往粗犷的书籍插画更加精美,更具文化内涵。这些木刻插画以刀刻线,以刀,用木刻线条来表现传统绘画中笔墨的感觉。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十分重视笔法,强调线条的表现力。线条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插画创作中表现力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独特的形式美感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家深厚的造型功底,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线条能让画面产生一种节奏感与韵律感。在木刻插画作品中,线条所表现出的强弱对比,疏密变化,都能形成一定的节奏与韵律,从而丰富插画的画面效果。明清时期的仇英、唐寅、陈洪绶等书画名家就充分发挥了木版插画的艺术特性,创作出了大量以线造型的精品木刻插画,并使作品具备了画家的个人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然,在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之前,也出现过大量的手绘书籍插画,如宋代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中的插画,最早的版本就是手绘而成,书中精美绝伦的插画使用白描的技法画成,通过黑色的线条直观、科学地展现了各种建筑设计的用料、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范,通过插画的形式为观者解读了这本中国古代建筑行业的性巨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的文化内涵
书籍插画作为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备独立性和从属性这两个特性。脱离文字内容,一味强调画面独立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书籍插画的,因为它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假如过多地强调插画的从属性,只是按照书本文字内容进行描绘,又会失去创造性而成为简单的说明图解。要想使插画在书籍中获得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就必须领悟文字的内涵,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以此为基点进行视觉形象的创作,这样插画的艺术表现力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中国的传统书籍插画结合传统绘画的风格,运用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重在意境的传达,忠实于文字又不为文字所局限,融入了画家的情感与想象,通过契合原著精神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自然地把阅读者引领到文字作品的意境中去,这就是画家对文学作家思想情感的深入体会,对文学作品的独到见解,就是中国传统书籍插画表现出来的意境之美。同时,传统书籍插画反映着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书籍插画都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趣。例如,在佛教盛行的时代,书籍插画更多的是为宗教服务,出现在经书中的插画作品反映出来的是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意识。而在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平稳的时代,人们对书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宗教读物上,转而追求一些陶情怡性的通俗类书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小说、戏曲类的书籍插画大放异彩,许多杰出的中国画家利用自己深厚的绘画功底,通过对原著精神的深刻领悟,创作出了大量贴合原著的经典人物形象,故事场景的布置也和中国传统人物画、山水画的创作理念颇为相像。如《西厢记》、《水浒叶子》、《博古叶子》、《楚辞》等书籍插画作品,既是经典的艺术品,又是社会文化的见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这些作品对以后的书籍插画创作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书籍插画设计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出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和时代风貌,并且影响着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插画艺术,比如日本的“浮世绘”就是受到中国书籍插画设计的影响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应该引发我们的深思,中国的文化成为其他国家的设计源泉,而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却没有从中获取设计灵感,延续本民族的设计风格。笔者认为,造成现代中国书籍插画设计进入困境的原因,是由于多元化文化的强势影响。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形态之间相互影响,使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在现代商业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他们更愿意欣赏一些个性化的、想象力丰富的、充满情趣的插画作品。王受之在他的《美国插图史》中评论道:“在人类插图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以往的那种有领导风格的局面结束,在插图上不再有某种风格领导插图创作的霸主地位。”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书籍插画,都应该带有这个国家的文化痕迹。在国际交流日益增强的形势下,设计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显得愈发珍贵。当代书籍插画设计中国风格的确立,需要借助于对传统书籍插画设计的理解与转化,并跟随时代的步伐,融合时代的精神而获得新生。
作者:杨淑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儿童书籍字体设计论文
一、儿童书籍的相关概念界定
因此,从儿童首先观察事物整体这一特点出发,可以得出结论:在进行儿童书籍字体中的设计时,我们不能将汉字作为单独的对象进行分别设计,而是要将想要传达给儿童的内容组合起来进行整体上的设计。可以是几个字的组合,甚至是一个段落的组合。设计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将普通的打印字体在形式以及色彩上进行变化,从而符合儿童的认知以及审美需求。
二、儿童书籍中字体设计的现状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从最早的结绳到如今成熟的文字系统,汉字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视觉的要求越来越高。汉字不仅仅作为传播信息的符号,更被赋予了一种文化思维在其中,因此,字体设计者也就肩负了更大的社会责任。由于儿童年龄段的差距,儿童书籍的内容也各有千秋。因此,设计者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内容的儿童书籍要相应地设计出不同风格的字体,从而与书籍内容形成内容与形式上的共鸣,达到最有利于儿童认知的状态。
(一)字体设计意识观念欠缺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其不仅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也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们错误地把字体设计的概念与美术字等同起来,导致常用的中文字体长期为寥寥数种。并且国内至今尚没有出版社形成类似于JanTschichold在企鹅出版社创立的《企鹅设计构成法》的设计出版物字体视觉标准的系统,业内缺少这样的意识,导致了字体设计发展缓慢。并且,汉字设计这一过程所要投入的时间与经历过多,而回报却常常与之不能形成正比,因此,从事此工作的人才稀缺,导致了我国字体设计行业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而具体到儿童图书中,由于字体缺少相应的设计,其往往成了插图的配角。
(二)字体设计形式混乱
有的设计师认识到了儿童书籍中文字的重要性,开始对儿童读物进行字体设计。但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中文字体可选择种类较少以及对字体使用认识上的差异,很多图书仅仅是在原有的正文篇幅中局部加入了较为花哨、活泼的字体,但是这些字体多不适用于正文字体,往往会影响儿童的正常阅读,造成整个书籍文字系统的混乱。
(三)对儿童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字体设计的本质,也就是以读者的阅读为本。许多少儿书籍的设计师重视整体的视觉效果和插图设计而忽视了文字在书籍中设计地位。没有仔细考虑儿童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少字体设计明显存在不科学、不利于少儿阅读与视力保护的缺陷问题。例如,单行文字过长和字体较小都会增加阅读的难度。另一种在设计中常见的情况是字句与行距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纸张与字体之间黑白关系对比强烈,书籍中的字距、行距过大,会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跳跃感,从而产生错觉降低阅读的舒适度。
三、针对儿童书籍字体设计提出的改进建议
儿童书籍的字体设计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其更加容易地掌握图书中所要传达的内容,对儿童的成长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待儿童书籍的字体设计,不仅仅是设计者个人的问题,而且应该由教育部门共同参与,具体到人就是需要设计学、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书法学等多个领域共同参与。
(一)将儿童书籍的字体图形化
字体设计是视觉符号的传达,在字体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融入图形元素。而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一方面其对汉字的认知较少,对图形以及颜色较成人而言更加敏感;另一方面,图形化的文字通过儿童的视神经后又与其心理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一种经验上的认知,从而帮助儿童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深层含义。因此,将图形引入字体设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而这种有趣、吸引读者视线的结果又使设计变得深入和持续。
(二)将多感设计应用于儿童书籍的字体设计
人类通过感觉开始认识世界。人类的“五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多感即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官引起兴奋之后反映到大脑,并且和原有的记忆相互联系、组合,从而形成新的信息,也就构成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评价。在进行儿童书籍的字体设计时,设计者可以跳出平面范畴,通过设计方式的改进、扩大纸张选择的范围、印刷技术的运用等方法,将多感的概念引入儿童书籍的设计,让其形成多感的体验,从而增加儿童的阅读兴趣,加深阅读印象。
四、结语
儿童书籍的设计者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设计者在进行儿童书籍中字体的设计时,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其审美标准以及心理特点,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唯有此,才能做好儿童书籍中的字体设计。
作者:陈婧 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电子书籍版面设计艺术风格论文
一、剪纸的用色分析
剪纸的色彩表现突出了民间美术的用色特征,用色简单大方,少而精,一般分为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都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彩色表现利用高纯度色彩的对比呈现鲜明的对比效果,如红配绿,黄配紫等互补色彩的搭配,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装饰特色,鲜明而富有张力。当然剪纸艺人并不是片面追求强烈的对比,而是基于对比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秩序,就像民间色彩搭配口诀所述“光是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拖色少不了”,通过其他色彩使整幅作品统一起来,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常采用的手法。民间剪纸的用色也带有象征寓意,单色剪纸最常见是红色,人们在节日、庆典时刻贴上具有喜庆、吉祥寓意的红色剪纸,赋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黄色象征权利、富贵、尊严、辉煌等;绿色象征生命、希望等等。剪纸艺术是一种艺术符号,它的内涵丰富,在造型、构图、色彩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以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完整的构图和高纯度的色彩,形成一种鲜明、生动的艺术魅力。
二、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剪纸风格的表现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拓展了电子书籍的语言表现和图像呈现方式,电子书籍设计也逐渐从技术型向创新型转变,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也不仅仅只实现基本的阅读功能而是兼具艺术性和美观性,目前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形式大多雷同缺乏艺术性,将中国民间艺术融入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是实现书籍艺术风格的一种重要方式,将剪纸艺术形式借鉴并应用到现代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可以为版面艺术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从挖掘文化内涵的角度表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包括图形、文字、色彩和交互设计等,具体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表现具有剪纸艺术风格的电子书籍设计。
(一)图文设计。当下比较成熟的一种设计风格———水墨风格在书籍设计中有所表现,在图形的表现上根据设计主题并利用毛笔笔触特殊的表现出水墨渲染的意境,赋予现代电子书籍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水墨的点线面造型元素通过设计形式表现出来,当然水墨风格的运用应具有形式美感并与根据不同设计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创意融合,因此对于剪纸艺术风格的电子书籍封面抓住剪纸造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更要体现电子书籍的剪纸风格,图形和文字的版式设计较为重要,版面中的图形与文字的形状以及在版面中如何安排,这些都需要关注阅读功能的清晰性和易读性,才不会导致读者的视觉疲劳。在选择带有剪纸风格的图形时,文字要根据图形的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编排,如采用剪纸的构图形式作为整个版面的背景,与文字相互穿插共同组成版面的形式主体。或者将剪纸形象化的造型形式作为一定的形状来限定书籍插图内容的表现,通过创造性的融合打破呆板的构图形式,使版式新颖,充满新意,整个版面的剪纸风格油然而生。当然现代的剪纸艺术也在与时俱进,例如获得华夏风韵剪纸展金奖的作品《街舞》展现了当代生活风貌,为中国传统剪纸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画面内涵更为丰富,将剪纸艺术内容上的创新赋予版面更为丰富的素材内涵,以适应现代设计表现要求。在字体的选择上需要配合剪纸风格选择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字体,与主题形式呼应。在字体段落的编排上依据图形的形状排列,也可以将文字图形化,将文字本身的形态看作图形的表现形式。当然这些都要考虑到书籍的阅读功能,不能盲目追求形式感。同时图形与文字的排版也可以根据剪纸艺术形象化的造型形式进行构成原理的组合,使版面形成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二)色彩设计。色彩是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对体现设计风格起到一定的作用,电子书籍要呈现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在版式设计中可以选择剪纸艺术中常见的代表性色彩———高纯度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等。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上常用互补色,互补色以其强烈的对比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可以对其进行调和如加入其他的颜色使版面色彩统一起来,或者通过色彩面积的变化来调和互补色彩的强烈对比,也可以选用单色表现。单色剪纸有两种基本的表现手法,一种是阳刻剪纸,一种是阴刻剪纸。现代剪纸大部分运用两者结合的方式,阳刻剪出轮廓,再用阴刻线作刻画,单色的运用可以结合剪纸这种特殊的表现技巧,打破单色的单调,与镂空的部分形成对比,产生美感。现代剪纸艺术的色彩与现代的色彩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可以根据书籍的读者群体需求设计剪纸色彩,可以用明快鲜艳的色彩表现儿童读物和时尚周刊等主题内容,可以用暖色或者高纯度的色彩表现诗歌或者散文类主题内容,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剪纸在传统色彩上的创新运用色彩。
(三)交互设计。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的目的就是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使用户以的方式获取信息[2]。在电子书籍的版面中不仅仅是一些静态的视觉元素,为了丰富版面的效果,在页面与页面的切换时或者鼠标在按钮上悬停时可以运用动画形式表现交互过程。如读者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拓展阅读,通过自主选择是否点击交互按钮,打破传统的阅读方式。读者不仅仅是阅读者也是参与者,在参与到交互体验的同时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便捷地将读后感出来,与作者和其他读者交流心得体会。在交互设计中可以运用视觉元素如文字、图形和色彩,文字的编排和设计需要服从于主题内容,可以根据书籍的风格编排相应的文字风格,既表意又能传达情感;在交互设计中图形较为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它可以更为生动、直观地表现主题内容;色彩是交互设计中一个重要元素,在交互设计时通过色彩的心理搭配体现交互的功能性,从而满足用户的习惯性。在交互体验中借鉴剪纸的艺术特点,创造出具有剪纸艺术风格的动画效果,既呼应了版面设计中所呈现的统一的剪纸艺术风格,也打破了静态版面的单一表现形式。虽然剪纸呈现是静态的形式,但是可以借助剪纸艺术的符号语言去引导版面与版面之间内容传递,如巧妙运用民间剪纸中的阴阳剪法进行创意设计,将交互内容通过独特的剪纸技艺呈现出来,使整个电子书籍的版式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视觉效果。
三、结语
剪纸艺术在民间美术中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它以朴实、鲜明、强烈的视觉特征传达传统民俗文化,同时又融入现代设计中,给现代设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将这种凝聚了中国民间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运用到电子书籍的设计中,不仅仅帮助电子书籍有效地传达书籍内容信息,将功能与形式较好地融合,又为民俗艺术的数字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唤起读者对中国民俗文化更深层次的需求,这也是电子书籍内涵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积极研究民俗艺术风格的运用,更好地满足更多阅读者的内涵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作者:刘娟绫 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电子书籍版面设计剪纸艺术论文
一、剪纸的用色分析
剪纸的色彩表现突出了民间美术的用色特征,用色简单大方,少而精,一般分为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都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彩色表现利用高纯度色彩的对比呈现鲜明的对比效果,如红配绿,黄配紫等互补色彩的搭配,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装饰特色,鲜明而富有张力。当然剪纸艺人并不是片面追求强烈的对比,而是基于对比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秩序,就像民间色彩搭配口诀所述“光是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拖色少不了”,通过其他色彩使整幅作品统一起来,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常采用的手法。民间剪纸的用色也带有象征寓意,单色剪纸最常见是红色,人们在节日、庆典时刻贴上具有喜庆、吉祥寓意的红色剪纸,赋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黄色象征权利、富贵、尊严、辉煌等;绿色象征生命、希望等等。剪纸艺术是一种艺术符号,它的内涵丰富,在造型、构图、色彩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以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完整的构图和高纯度的色彩,形成一种鲜明、生动的艺术魅力。
二、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剪纸风格的表现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拓展了电子书籍的语言表现和图像呈现方式,电子书籍设计也逐渐从技术型向创新型转变,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也不仅仅只实现基本的阅读功能而是兼具艺术性和美观性,目前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形式大多雷同缺乏艺术性,将中国民间艺术融入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是实现书籍艺术风格的一种重要方式,将剪纸艺术形式借鉴并应用到现代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可以为版面艺术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从挖掘文化内涵的角度表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包括图形、文字、色彩和交互设计等,具体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表现具有剪纸艺术风格的电子书籍设计。
(一)图文设计。当下比较成熟的一种设计风格———水墨风格在书籍设计中有所表现,在图形的表现上根据设计主题并利用毛笔笔触特殊的表现出水墨渲染的意境,赋予现代电子书籍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水墨的点线面造型元素通过设计形式表现出来,当然水墨风格的运用应具有形式美感并与根据不同设计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创意融合,因此对于剪纸艺术风格的电子书籍封面抓住剪纸造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更要体现电子书籍的剪纸风格,图形和文字的版式设计较为重要,版面中的图形与文字的形状以及在版面中如何安排,这些都需要关注阅读功能的清晰性和易读性,才不会导致读者的视觉疲劳。在选择带有剪纸风格的图形时,文字要根据图形的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编排,如采用剪纸的构图形式作为整个版面的背景,与文字相互穿插共同组成版面的形式主体。或者将剪纸形象化的造型形式作为一定的形状来限定书籍插图内容的表现,通过创造性的融合打破呆板的构图形式,使版式新颖,充满新意,整个版面的剪纸风格油然而生。当然现代的剪纸艺术也在与时俱进,例如获得华夏风韵剪纸展金奖的作品《街舞》展现了当代生活风貌,为中国传统剪纸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画面内涵更为丰富,将剪纸艺术内容上的创新赋予版面更为丰富的素材内涵,以适应现代设计表现要求。在字体的选择上需要配合剪纸风格选择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字体,与主题形式呼应。在字体段落的编排上依据图形的形状排列,也可以将文字图形化,将文字本身的形态看作图形的表现形式。当然这些都要考虑到书籍的阅读功能,不能盲目追求形式感。同时图形与文字的排版也可以根据剪纸艺术形象化的造型形式进行构成原理的组合,使版面形成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二)色彩设计。色彩是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对体现设计风格起到一定的作用,电子书籍要呈现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在版式设计中可以选择剪纸艺术中常见的代表性色彩———高纯度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等。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上常用互补色,互补色以其强烈的对比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可以对其进行调和如加入其他的颜色使版面色彩统一起来,或者通过色彩面积的变化来调和互补色彩的强烈对比,也可以选用单色表现。单色剪纸有两种基本的表现手法,一种是阳刻剪纸,一种是阴刻剪纸。现代剪纸大部分运用两者结合的方式,阳刻剪出轮廓,再用阴刻线作刻画,单色的运用可以结合剪纸这种特殊的表现技巧,打破单色的单调,与镂空的部分形成对比,产生美感。现代剪纸艺术的色彩与现代的色彩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可以根据书籍的读者群体需求设计剪纸色彩,可以用明快鲜艳的色彩表现儿童读物和时尚周刊等主题内容,可以用暖色或者高纯度的色彩表现诗歌或者散文类主题内容,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剪纸在传统色彩上的创新运用色彩。
(三)交互设计。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的目的就是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使用户以的方式获取信息[2]。在电子书籍的版面中不仅仅是一些静态的视觉元素,为了丰富版面的效果,在页面与页面的切换时或者鼠标在按钮上悬停时可以运用动画形式表现交互过程。如读者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拓展阅读,通过自主选择是否点击交互按钮,打破传统的阅读方式。读者不仅仅是阅读者也是参与者,在参与到交互体验的同时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便捷地将读后感出来,与作者和其他读者交流心得体会。在交互设计中可以运用视觉元素如文字、图形和色彩,文字的编排和设计需要服从于主题内容,可以根据书籍的风格编排相应的文字风格,既表意又能传达情感;在交互设计中图形较为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它可以更为生动、直观地表现主题内容;色彩是交互设计中一个重要元素,在交互设计时通过色彩的心理搭配体现交互的功能性,从而满足用户的习惯性。在交互体验中借鉴剪纸的艺术特点,创造出具有剪纸艺术风格的动画效果,既呼应了版面设计中所呈现的统一的剪纸艺术风格,也打破了静态版面的单一表现形式。虽然剪纸呈现是静态的形式,但是可以借助剪纸艺术的符号语言去引导版面与版面之间内容传递,如巧妙运用民间剪纸中的阴阳剪法进行创意设计,将交互内容通过独特的剪纸技艺呈现出来,使整个电子书籍的版式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视觉效果。
三、结语
剪纸艺术在民间美术中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它以朴实、鲜明、强烈的视觉特征传达传统民俗文化,同时又融入现代设计中,给现代设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将这种凝聚了中国民间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运用到电子书籍的设计中,不仅仅帮助电子书籍有效地传达书籍内容信息,将功能与形式较好地融合,又为民俗艺术的数字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唤起读者对中国民俗文化更深层次的需求,这也是电子书籍内涵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积极研究民俗艺术风格的运用,更好地满足更多阅读者的内涵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作者:刘娟绫 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文化强省书籍设计论文
当下,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书籍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必然在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河南省“文化强省”的建设尤其重视对书籍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现阶段,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设计越来越多呈现出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河南省书籍设计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影响着文化市场的和谐发展。因此新时期,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河南省书籍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一、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概念解读
文化强省的概念既包括建设文化强省,又意味着通过文化建设来达到强省的目的。在对河南“文化强省”的概念进行解读时,应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思考:首先,文化强省是一个比较概念,且同类相比和参照相比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河南省文化产业当前的发展与与粤、浙、沪等沿海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文化资源上只能算得上是文化大省,而绝非文化强省。所以河南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适时提出大力发展社会先进文化,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跨越的历史性目标,充分表达了河南省力争走向中西部地区前列的决心和愿望。其次,文化强省是一个发展概念。这一概念是动态的、变化的,是不断的发展创新的。所有成为文化强省的地区都是一步步从文化大省发展而来的,同时只有继续保持发展进步,才能保障拥有的比较优势不会丧失。发展的实质就是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发展都是在竞争中实现的。河南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发展作为硬道理和及时要务,同时强调科学发展观,便体现了这一点。
二、河南省书籍设计现状分析
书籍设计由西方辞典中广泛应用的“BookDesign”发展而来,主要包括书籍装订或封面装帧、排版设计、编辑创意设计三个内容。当前河南省的书籍设计的基本特点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省书籍设计开始重视改变销售方式、利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更多关注书籍整体的审美感受,利用科技、艺术等手段加强书籍设计过程中的创新,使其产生标新立异的宣传效果,如河南省对电子手、立体书等的开发,就很好地将创意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在书籍设计的表现形式上,河南省也作出了一系列创新,入采用不同装帧形式的书籍样式,包括活页装、散装、精装、半装等;此外,在书籍设计新观念的支撑下,对于不同主题内容的书籍实行不同风格的样式,如科普类书籍常通过色彩渐变和虚化的手法营造虚幻的视觉感受,以凸显科技内涵等。同时,河南省书籍设计更注重通过文本信息的采集、调控、接受等环节来实现对文本信息的高效传播。在书籍整体设计上追求形态美、意境美、材质美、体量美和细节美等,强调在书籍设计中融入现下流行的时尚元素,并把握时代特征。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河南省书籍设计在本土化、综合化及市场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文化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三、河南省书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河南省书籍设计虽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不能忽视书籍设计过程中因部分因素的不成熟和有待发展,而导致河南省书籍设计面临众多问题和不足。
1、设计者方面。部分书籍设计者对我国汉字设计的内涵关注不够,汉字的设计水平滞后,这必然会对河南省书籍设计的整体审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设计者不能及时对读者群体细化的反应做出灵活应对,如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今年来,农民读者群日益形成和发展起来,但并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群体设计的书籍形态。另外,部分设计师的综合表现技巧和对设计的责任感程度较低,也是影响河南省书籍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2、在更深层次上。首先,受经济市场中一些仅重视经济利益的出版商及盗版者的影响,书籍自身的文化属性越来越单薄,市场上粗制滥造的书籍不管在印刷、装订还是内容上,都毫无价值可言,这种文化与市场的矛盾严重影响到书籍的文化内涵。其次,随着河南省书籍设计对本土化的知识文化体系的深入挖掘,一些投机设计者为了依附这一趋势,来获得相应的利益,而在书籍设计中大肆砌传统符号,造出喧嚣粗糙的书籍作品。另外,河南省一些书籍设计者受日本、韩国和西方设计界的影响,设计风格外化,丝毫不能体现出本民族的特点,造成本土与国际的冲突。
四、“文化强省”背景下完善河南省书籍设计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河南省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背景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革新:及时、提升汉字的设计内涵。要求设计师深入挖掘汉字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精神,从中收集设计元素和灵魂,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形式表现河南本土文化特色,实现汉字的再设计。第二、强化书籍设计个性特征。当今时代以“和谐”为生活主题,以“创新”为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书籍设计也应该紧扣时代读者群细化现状体现个性特征。第三、提升书籍设计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设计师具有一定的内在文化涵养及创意水准,能把握时代脉搏,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设计创新,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共同发展。第四、提升书籍设计师的公益责任意识。要求不断强化设计师对读者的责任意识,为书籍选择恰当的市场定位,另外还要求出版者、读者和其他相关单位不断加强节能环保意识,实现书籍使用的可持续性。第五、协调文化与市场的矛盾。积极调和书卷气和商品性,用书籍文化支撑书籍的销售环节。
五、结语
书籍设计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有着璀璨的历史,当前随着国家“十一五”计划的深入,书籍设计已成为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的关键。新时期,为了实现河南省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书籍设计观念,不断提升书籍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公益责任意识,进而促使其积极利用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书籍设计的个性特征,并积极调和文化与市场的矛盾,达到以书籍文化支撑书籍销售的目的。
作者:朱威 李文芳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
书籍设计论文:儿童立体书籍设计论文
一、儿童立体书的定义、形态
18世纪中期,英国伦敦的罗伯特·赛尔将“lift—the—flap”技法带入童书领域,于是世界上便有了及时本儿童立体书。儿童立体书根据造型结构的书籍设计可分为6种类型,包括转盘书、翻翻书、拉拉书、立体书、造形立体书、综合形式立体书。儿童立体书的这些形态,使儿童在动手翻转、掀、拉、折、开的互动过程中进入书本的文学想象空间。这种互动形式改变了传统书籍“诉说”的沟通模式。
二、儿童立体书籍的互动性体验
1.色彩带来的互动性体验
色彩是传递书本情感、呈现作品思想、烘托气氛的重要因素。儿童对色彩存在一定的偏爱,大多喜欢明度较高、色相较多的色彩。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对色彩的感知也是不尽相同。研究表明,3至5岁的儿童喜欢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尤其偏爱暖色系。6至8岁的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力逐渐增强,对色彩的感觉开始由鲜艳明亮、对比强烈向协调柔和的方向转变。儿童色觉的成熟时期是在10岁左右。儿童在色彩的喜好上还有性别的差异,男孩偏好黄、蓝、绿色,女孩则喜爱红、黄色。在立体书的书籍设计中,应考虑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对色彩认知的心理特征书籍设计出丰富多元、统一协调的色调,从而在儿童与立体书的互动中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
2.材质带来的互动性体验
立体书中对特殊材质语言的运用也是其互动性的一种创造。不同的材质所带来的触感不尽相同,书的韵律随着材质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儿童在翻阅时,由于材质的转变感受也随之变化。书籍设计者应正确看待不同材料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和优势,寻求更为丰富、更贴近主题的材质,以便进一步地传递书籍所要表达的信息。如罗伯特·萨布达的《冬之童话》(Winter’sTale),为了能够更贴切地传递雪之印象,书中加入了银箔,通过光的照射,不时的有星点散出,形神兼备。作者还在书中的小屋加入电子材质,拉动机关小屋的灯便会亮起来,儿童在与书籍的互动时仿佛置身银装素裹的圣诞夜中,从中获得除了视觉以外的其他信息,从而对冬日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觉。材料是书籍传达信息的载体,材料的美感增加了立体书的趣味性,丰富了儿童的感官体验,同时也使立体书的形态趋向更加多元化发展。
3.形态带来的互动性体验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立体书形态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纸雕或模型技巧,而是以弹起技术(Pop—Up)为主,将可动机关或立体纸模置入书内,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美学。立体书强调儿童的手脑并用,作者根据故事情节、主体物造型等设置不同的活动机关,这些机关必须由儿童动手操作才能完整的展现其内容。例如拉动箭头,调皮的小主人公就会伸出一只脚绊倒自己的爸爸;转动转盘,风车便会开始旋转;或者翻开折页,白玫瑰会变成红玫瑰等一系列有趣的内容。立体书将内容空间化、形态立体化,从而引发儿童与书籍的进一步互动。这样的互动,不仅发挥了儿童阅读的主动性,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与想象。这些多维的形态书籍设计拓展了书籍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增加了儿童审美体经验,也成为儿童爱不释手的玩伴。结语儿童立体书通过受众自身参与书籍的可动机制来完成书籍信息的传播,它是一种互动的视觉艺术,打破了单向性知识传递的书籍设计,将视觉、触觉等融入到书籍的色彩、材料、形态中,不仅给儿童带来了全新的感官阅读体验,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作者:谢珂 李昌菊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多元化阅读环境与书籍设计论文
1多元化阅读环境的形成及特点
1.1媒介与信息的改变导致阅读多元化
传统的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信息的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众多传播媒介形式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正在迅捷改变。阅读也从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延伸到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电子媒介。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54.9%上升了2.9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2.7%,较2012年的58.2%下降了5.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38.3%,较2012年的45.2%下降了6.9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单一而平面的传播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要,在许多大众眼中新媒介呈现“动态的”影像文本阅读比“静态的”铅字文本阅读更具有吸引力,运用多媒体感受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已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使得视觉符号逐渐取代文字符号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
1.2多元化阅读强调感官性和互动性
当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新媒介出现以后,阅读平台从传统纸质书籍延伸到显示屏。多元化媒介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依靠这些技术可以将各种视觉、听觉的符号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来,以极富生动和美感的形式刺激着人的感官体验。如现代流行的网络阅读,通过网络的平台让书籍信息的创作者与阅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及时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的时效性和范围性是传统阅读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创作者随时写作随时发表,阅读者可以及时时间阅读并与作者交流,甚至还可以和其他读者建立交流,这种充分互动的形式调动着读者的阅读热情,不仅令信息传播得更快,还会使传播质量更高。
2多元化阅读对书籍设计观念提出新要求
2.1图文并茂———迎接“读图时代”
多元化媒介繁荣发展的现在,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内容呈现视觉化、数字化等特征。从“图文书”的风行可以看出这是社会阅读的需要,从少量的书籍插图到以图代字的全绘本满足着不同人群的要求。像庸的都市漫画系列《双响炮》、《涩女郎》的风靡,几米的绘本《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的走红,之后又有《手绘土耳其旅行》、《被爱路过》的热卖,甚至如《美的历程》和《资本论》这样的专业著作也有了插图本,异常活跃的图文本提醒我们已进步入一个“读图时代”。从“读书”到“读图”,这是新阅读时代的表征,是对传统单一线性阅读方式的突破,是书籍设计观念中要求“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具体运用。文字在生活中日渐减少,相反,图像却急剧增多。图像阅读相对于文字阅读来说,是一种更为轻松的阅读方式,人们对阅读的要求不仅要做到汲取知识,更要得到放松和快乐,“快乐阅读”已成为现代人推荐的阅读伦理。与传统阅读不同,图像阅读常被称之为“浅阅读”,和文字的模糊性、抽象性、被动性相比,当代的图像阅读更注重表象与形式,拒绝隐喻式的解读,也拒绝深层结构的理解,所以常被冠以“无深度文化”。而正是因为这种快捷直观的特点,才使它成为受大众欢迎的阅读方式。
2.2高效传播———迎合大众流行文化
多元化的阅读包容着不同方式、不同层面以及不同取向的阅读。它既强调理性,也重视感性;既需要饱满的信息量,又需要高效便捷的传播。它以信息视觉化的方式来探索信息的表现力,并以此来提高信息表达的效率[3]。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就要求设计师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编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作为“我国图书装帧设计及时人”吕敬人认为:“为了使读者愉悦地获取资讯,设计师应该将书中繁杂或冗长的信息进行逻辑化、秩序化、趣味化的重新整合与创造,使读者能有效、快捷地把握书籍的主旨,完成信息明晰并的传递。”[4]受此类概念的影响,现在的许多书籍设计特别强调了内文信息的合理编排,充分考虑读者在信息传递中的接受效果。近几年的一些设计作品像《黑与白》、《朱叶青杂说系列》、《乡土中国》、《意匠文字》等,不仅在书籍外观形态和表现风格上独树一帜,更是在内容信息的编排上精益求精,在秉承原著信息的基础上,将各个素材纳入整体结构中加以配置和运用,既强调信息的节奏又注重层次之间的排列,对于像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文字段落的行距等方面,以及封面、扉页、目录、页码设计都是十分的用心,力求构成视觉形态的连续性,诱导人们以连续流畅的视觉流动性进入阅读状态[5]。
2.3形态创新———满足读者多样需求
社会文明的进步,更重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观念。设计既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功能性需要,又要迎合人们多样化情感的需求。从多元化概念产生,到多元化阅读环境的形成,书籍经历了一个华丽的变身。曾经单调乏味的单一性文字书籍、简单的封面、没有形式感的内文、永远不变的纸张,到如今比比皆是强调封面创意、内文版式编排、扉页护封的精致、图文并茂的精美书籍。书籍的形态是一种视觉语言,是读者首先对书籍产生的最直观印象,与书籍内容相适宜的新颖形态设计能给阅读带来舒适、愉悦和方便之感。而对于现代书籍设计的形态创新而言,材料和工艺的运用有着最特殊的意义,而且每每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都会鼓励设计师进行新的书籍形态探索。纸张是书籍主要的材料,在设计中利用不同纸张在书中的相互关系,结合不同的工艺手段能让书籍呈现多种多样的外观形态[6]。许多儿童读物常利用模切技术,制出圆形、三角形或其他有机形态;一些杂志或书籍的封面利用凹凸手段制成浮雕效果,强化图形或文字;即使在内页里也可以使用不规则镂空、折叠、打孔、开窗等方法塑造出立体的造型来激发阅读兴趣等。吴勇设计的《画魂》(见图1)一书,就没有采用平常用的方形开本,巧妙地运用了三角形这一特殊的形态。对这样一本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来说,创新的形态并不影响阅读,反而能充分展示其独特性格,在形态独特与文本精神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赋予书籍更为生动、丰富的审美内涵。
2.4感官体验———丰富读者审美趣味
对于现代书籍设计强调五感,吕敬人是这样形容的:当我们拿起一本书,用指头翻开书页,这里书的流动便随着阅读的速度而展开,阅读的速度又因读者心情、目的以及书的内容不同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同时,流动还带动人的其他几个感官诱导出读者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以及最重要的视觉等五种感觉的增强。材料是物质的,所以材料最直观的特征就是质感的展现,同时它也担当着书籍与读者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物。新型材料对设计的影响绝非仅仅止于技术性利用的范畴,而是包含了视觉与触觉的“整体质感”,以及对流行趋势所形成的激发作用[7]。书籍雏形之初使用的材料是甲骨、石块、青铜、竹木简、丝帛到纸张等,给不同的形态的书籍带来了不同的感官体验。纸张作为最理想的书籍制作材料,早已千姿百态。不同纸张的匀度、紧度、表面强度、色彩、肌理、光泽度,透气性等特征能引起人们阅读情感上不同程度的微妙回应[8]。另外,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审美的多样性,书籍设计也开始了材料的多元化尝试,如金属、木材、皮革、纤维织物、塑料以及一些新的合成材料等。粗糙的质地让人感觉自然、纯朴、原始甚至野性;细腻的质地给人带来高雅、尊贵、纯净等感觉;光泽的质感让人觉得华丽、明快;坚硬的质地有着坚毅、结实和厚重感;柔软会使人有亲近、舒适和温暖之感。图2是采用不同材料的书籍设计形式,藤条编制的书盒给人给自然、亲切的感觉;木制封面显得大气质朴;而特种纸的粗糙肌理则带给人很强的存在感。这些强调多感官的设计,让读者可以从容的在视觉和触觉上更直观的感受书籍的美,进而可以加深对书籍中精神内涵的理解。
3结论
多元化媒体的发展给传统书籍造成很大的冲击,但同时又为它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多元化阅读将图形、声音、影像都纳入阅读的范畴,将人们的阅读习惯从“读书”变成“读图”,从而促使了纸质书籍的“图文书”盛行;多元化阅读突出的“感官性”特点,启发读者在书籍设计中追求多感官体验,将书籍设计由原来单纯的视觉设计拓展为多感官设计。这些设计观念上的变革必然会带来书籍设计发展的新面貌,由单向平面的信息传播结构向立体多维的多元化传播结构转变。未来的书籍设计应该多多关注纸质载体发展的多形态、多元化、多视点的设计研究,做一些特殊形态的书籍探索,或是材质工艺上的更新尝试,升华纸质书籍独特的艺术魅力,做到与电子出版物各有所长互动并存,让人们既受益于电子出版物快捷的信息传播效率,又可以享受传统书籍阅读方式带来的视读、触翻、闻香、聆听、品味书籍五感的机会。
作者:杨伟 单位: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书籍设计论文:都市消费者与文学类书籍设计论文
一、消费者和书籍设计
(一)书籍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精美实用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但是书籍设计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依附性,不能只强调书籍设计的艺术性而忽略了书籍的基本功能,使书籍设计丧失最基本的信息传达功能,而走入形式主义的歧途。富有创意的书籍装帧设计其艺术性是书籍本身价值的一部分。而书籍的艺术性本身就是具有商业价值,精美新颖的书籍装帧将打动读者的心,潜移默化地让读者对该书有了好感,唤起读者的购买欲望并下定决心进行购买。
(二)书籍设计的前提——消费者。当今设计作品在市场中华丽商业价值时,就需要面临经济效益、生产工艺、制作成本等必然的问题。书的使用价值固然是书籍最本质核发的价值,但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仅满足于书籍的使用价值是不能深切打动消费者的。在众多的书籍中,如何使一本书具有自己的个性而与众不同就显得非常重要。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首先要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二、现代都市生活与书籍设计
正如庸所说的“男人、女人之外,上班族是人类的第三大族群!”,都市上班族内心的压迫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存在,外表光鲜的写字楼对上班族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驱使着上班族以一种一致性很高的生活方式方法生活,这个群体的同质性远远大于差异性。作为设计者,要以第敏感的眼光观察都市上班族的生活,抓住这个族群的生活共性特点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书籍。
(一)生活方式与艺术设计。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设计,具体到都市文学类书籍来说,其设计是和生活在都市的人密切相关的。在书籍装帧艺术中,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考虑到实用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作品《包豪斯》一书的设计,从策划、立意到书籍形式、版式、开本及翻阅方式的独特设计,都是围绕着表现包豪斯的实用精神、功能性至上又不失设计美感的原则与宗旨来进行策划设计的。
(二)人性化设计。设计是满足人需要的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艺术起到了人与物和谐亲近的桥梁。如《漫话旗袍》一书的函套设计,提取了服饰本身的各种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应用到书籍的函套设计中。以“旗袍”的领口、花扣、开衩等局部结构形态为设计元素应用到书的函套设计中,希望整个书的函套拟人化,将衣装的概念直接直观地融入到书中,设计意图明确,传达力很强,更受大家喜欢。再如《藏地牛皮书》,采用了柔软轻飘手感的荷兰蒙肯纸,方便阅读者携带;书籍内部,字里行间有许多用铅笔随意圈点的框框和一些手绘箭头,另外再加上各类手绘地图,就像一个亲切的导游,引导读者发现旅途中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独到之处。
三、减压理念与书籍设计
近些年我国书籍装帧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增大。对于书籍“消费者”这个概念,不同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具有强烈的个性。而生活对习惯相似的消费群体具有很大的共性,设计师应该从这个特定的消费群体的生活中总结出他们的共性特点,设计出来的书才能符合这个消费群体的需求,不能对消费者一视同仁。在现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作品是会被埋没在众多的同类作品之中的。
(一)都市紧张的快节奏生活。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上班族们披星戴月的奔波忙碌,甚至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某个角落的自由空间。而书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可以给他们带来慰藉,在文字的海洋中,忙碌的人们可以放开沉闷的工作,放飞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心的旅行。书籍设计者的使命就是将书籍的内容和书籍的形式的结合起来,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引起读者的购买欲。
(二)减压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1、修长开本的设计。修长形状的开本设计给人以崇高感,使书籍的形态显得清秀淡雅,明丽挺秀,增加了几分浪漫和诗意美,是小资情调的钟爱。设计作品《张小娴散文集》中张小娴把现代都市人的思念方式用一种冷静智慧的语言描述得无比透彻,都市上班族是她的书籍中大部分的消费者,他们追求高品质的、清秀的、精致的美。因此修长的书籍开本形式是这类书籍设计很好的选择。2、清新色彩的设计。清新的色彩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对设计者来说,白色总是意味着挑战。白色在设计中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空白能突出要表达的内容。作品《张小娴散文集》中力求利用白色空间以求达到精致的效果,白色纸面的空白显得宽阔无比,能更好地突出其它颜色或图形的魅力,是一种自然的流露,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吸引力。3、笔记本式的设计。为了缓解上班一族整日快节奏、紧张高压的心理状态,使书籍的设计更具亲和力,作品《张小娴散文集》的设计将“书”与“信”的概念结合在了一起,书的封口,由依次排列的黑色色块组成,它们由上至下将书的封口占满。每一个色块都代表一个章节,这样的设计方便读者的查询与记忆。书的每一页都是向内折叠的,这时的书籍就是一本信纸簿,当展开书页反向折叠,信纸便又恢复成书的功能,表达思想传承信息。整体设计就是让读者通过亲自动笔书写、绘画、圈点来记录心情感受,就像我们写日志随笔那样可以随意记录自己的心情与读书感受。力求营造一种轻松的意境,给读者清新、自然、乐观、美好、向上的感觉,符合张小娴的散文风格。
(三)实用的赠品设计。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读者的选择越来越多,为了使书籍设计显得与从不同,设计者还要努力挖掘出他们设计产品还能满足消费者别的需求。作品《张小娴散文集》设计了一个随书赠送的台历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都市上班族工作繁忙,精美实用的台历放在他们的办公桌上,可以方便的提示出日期、记录事务等,增加了书籍的附加值,犹如一个出色的推销员,使这套书籍在众多的书籍作品中脱颖而出。
结论
综上所述,在都市文学类书籍设计中充分调查研究都市消费群体是很有必要的,是适合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需要的。书籍设计者只有把书籍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顺利的实现书籍价值,实现书籍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作者:成卓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