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设计论文:乡村景观设计论文
一、乡村景观特征及现状分析
我国传统的乡村聚落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奋斗创造的,是以自然-社会-人关联起来的居住单元,是由相对单纯的城乡关系,经过自我循环模式和自我发展经历形成的社会形态,它的结构既复杂又广泛。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形成背景不同,不是经由专业设计人员设计的,没有基础的“理想的规划”,它是由当地村民根据地形和农耕文化这些特定元素,充分发挥了其独立自助、精神思想自由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并建设的,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乡村较大、最吸引人的特色就是乡村田园风光中那种恬静、优美的愿生态建筑特色。如果这种原始的自然风光能够被保留,田园环境资源特色被合理的开发利用,让传统的民居和农村特色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农耕之美的魅力也将被充分释放[1]。不管是一望无尽的稻田,还是层层叠叠的丘陵,在景观中,都是给人视觉的一种强烈冲击感。
二、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原则
就乡村景观特色来说,农业、乡村元素的关键词语是自然、宽广、传统,而城市景观特色的关键词则是现代、娱乐、多元。我国乡村文化是一种纯粹的文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受农耕文明的影响很深,整个村落和都是以姓氏为纽带的,如有些村子里的祠堂、宗族长等,乡村社会中的熟识的人际关系,相较城市而言有很大的不同[3]。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可以给我们以借鉴。以法国为例,其乡村布局一般围绕教堂聚集密集分布。而且,其民居大都被农田和树木所包围。其他一欧洲国家以及日、韩等国的乡村景观和城市之间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乡村生活非常惬意,许多乡村地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人居环境。结合国外城市及农村的发展的经验,采用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原则符合我国的城乡发展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发展模式、生活的富余状态、民风文明、乡村整洁干净、有高效的管理”这一发展要求,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建设,使城乡实现差异化、协调性发展模式。
(二)整体性原则
乡村的景观设计与计划应当坚持区域经济建设的组织形态,在设计规划中必须有整体性意识。也就是说,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对乡村的地区情形、地理位置、基础设备建设、旅游性能、乡村发展状态机竞争形势、未来发展需要、上级政府要求、自身定位等不同角度实行多方位、多思维及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在取得充足系统的资料、在保障设计方案的可执行性前提下,确立目标和整体架构。一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乡村景观的功能布局,做到从整体布局出发,加强其有机整体的协调性与连接性,尽量使功能、属性各不相同的各个乡村空间在整体形象、风貌上保持和谐一致;二是系统分析农村生态资源,在景观布局及生态建设中,不断完善生态景观的整体性与持续稳定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所有乡村都有自身的特质。因为地域差异,其自然条件的景观资源也不同。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对自然山水等地形特点、人文典故、民族风情等因素的通盘考虑,在挖掘挑选过程中,通过优势特征的结合,建立各自全新的主题[4]。这一主题一般都是建立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之上的,其立意通常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意,景观情感与主题建造凸显得更为真实。乡村间的差异和自我特性将丰富旅游资源,使旅游者将有更多的兴趣体验,旅游品质将有更高的保障。如川西农耕文化建设,这个主题中就包含了很多内容。根据“耕”“渔”“读”“樵”这四种涵义不同的农耕思想,就可以从四个角度做相应的主题景区规划与设计,使其景观设计有鲜明的特色,整体形象更具创新性。
(四)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原则
由于工业污染与高强度的农业耕作生产,加之资源过度的开采,目前我国部分农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要想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5]。
三、小结
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景观的规划还是生态建设,一方面很多人依然死守传统的建设方式,追求复古;另一方面很多人一味追求西化,全盘照搬西方的建设模式,没有从美学、城乡差异、不同地域的功能需求等这些方面去考虑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事业遭受损失。因此,新农村的建设应该依据科学发展观稳步发展。
作者:汪海燕 单位: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设计论文:现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论文
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1.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反应出公路形象。为了获得较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进行生态公路修建。因此道路绿化景观在施工过程要避免对自然的地形和地貌造成破坏,对当代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要使其具有美感,使驾驶人员感到舒适,提升公路的使用价值,使公路发挥应有的功能。
1.2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分析
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主要有地形改造、铺装施工、建设工程设施、植物移栽等。道路景观施工设计中要保障道路的主要功能:确保行车视线清晰。做到以下几点:(1)道路交叉部位以及弯道内侧树木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阻挡,确保足够的行车视距;(2)弯道外侧树木要进行整齐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诱导;(3)道路设计中有相规定的宽带和高度范围作为车辆行驶空间,因此树木种植不能进入此区域。(4)绿色植物选择要求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性、抗病虫害、方便管理;不对交通造成影响;树木根系发达、适合多次修剪等。
二、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
2.1施工前准备
(1)对施工图纸和设计资料进行熟悉并审查;(2)认真做好四通一清工作,主要指供水通畅、供电通畅、道路通畅、信号通畅以及对场地进行清理;(3)清理场地,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场地进行平整不仅是对垃圾进行简单的清除,还包括清除杂草、清除灌木以及建筑垃圾,从而为不同地形施工创造基本条件。
2.2道路绿化大树、草坪等景观施工
道路绿化景观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大树移植工作,在挖掘树苗时,要防止对苗木根系造成损伤。常绿树木在移栽时要带土球。土球直径要为树木直径的8~10倍,确保土球保持完整,可以采用麻绳进行绑扎。由于苗木比较高大,运送过程中要将其倾斜放置。为了避免对下枝干造成损伤,要在运输车辆上放好支架。苗木在种植时要根据深浅要求,将苗木置入坑内。栽植深度要高于原地面,避免产生积水。带有土球的苗木要将草绳剪断,一边将其埋入一边将其夯实。裸根树木进行移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不能使根部受到折伤,当填土到达坑1/2时,要提起苗木,再进行填土和夯实。树木栽植后,要制作三脚架保护树木。草坪也是道路绿化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对整条道路的景观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草坪类型,能够抗病虫害和易于管理。
2.3营造微地形相关施工
(1)同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结合。由于自然环境是的绿化景观,因此要同道路绿化景观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地形特点,从而做到返璞归真。(2)进行适当的景观构造。由于地形具有不同的高低、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比例以及不同外观,因此地表特征变化多样,这也为景观的多样提供了先天基础。如场景较大时,要构造平缓的绿地、较大面积的草坪,从而呈现宏伟广阔的场景;如场景比较小时,要打破整齐统一的景象,对微地形进行恰当处理,从而呈现更多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的景观效果。(3)将建筑景观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形进行融合。人为的建筑景观要同自然的地形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从而使建筑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将建筑和附近景观有机的融合,从而体现出自然的状态。
三、结语
城市道路建设中,道路绿化工作是其重要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直接对城市全部的景观和生态造成影响。因此要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力度,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环境取得更好发展。我们要不断研究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和施工技术,从而为我国城市绿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方胜 单位:深圳市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论文: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一、小庭院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1.1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小庭院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较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自身人性回归的渴望,这是小庭院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则。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庭院设计风格。比如一些住户喜欢进行户外活动,则应该将植物沿着小庭院的周边进行布局,以便可以留出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则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因此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首先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这是设计过程中所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1.2其次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
经济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小庭院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养护的过程中,要能够开源节流,以达到经济和实用的目的。另外还应该减少后期的各项投入,一方面是要选择寿命长和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以较大限度地减少后期的各项重复工程。另外一方面还应该选择管理比较简单的植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期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另外小庭院的景观设计还应该和观赏相互结合,在满足观赏需求的同时,可以种植一些采摘的果实和鲜花类的植物,比如百合、玫瑰等等,或者桃、杏、李等果树品种。
1.3另外还要坚持个性化原则
小庭院设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利用植物营造出可以识别的有标志性的景物,可以快速分辨出和其他庭院的不同之处。在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植物的大量种植进行营造,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稀有形态或者是色彩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都能够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空间。在目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空间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亮点,在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能够更好的为住户设计所需要的庭院居住场所。
二、植物配置的重要元素分析
在进行庭院造景设计的过程中,视线要相对比较通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同时还要以适量的叶子植物和花灌木以及竹子来进行造林,同时还可以配以古朴的亭台廊榭来进行配景,这可以较大限度避免园林设计中呆板的感觉,会形成比较好的纵深感,给人更多的意境的联想。植物的选择应该坚持四季有花、乔灌草相互结合的原则,当然不能够放弃美学的基本原则胡乱搭配,而应该在花香、花色上做出详细的考虑,从而营造出植物和人良好交流的过程。同时因为庭院的空间比较小,所以在营造的过程中植物不应当过多,一般以同类植物为主基调,再辅助以其他的同类树种,这样就能够在庭院营造出情趣盎然、井然有序的庭院景观。
三、小结
总的来讲,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一方面是要考虑美学和功能,同时还要兼顾到个性,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追求的是“小中见大,小有作为”的自足自乐之道,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庭院设计的效果,满足居住着的现实需求。目前庭院景观的布局以及植物的选择,包括色彩的搭配都要进行合理的考虑,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空间。本文主要结合实践,探讨了小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了小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其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庭院景观设计的效果。
作者:杨静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设计论文:住宅小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论文
1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尊重自然
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整体,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设计应当结合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体现地段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景观设计,使其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并且契合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风貌,与当地的自然地形相得益彰。对于自然与人为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当加以协调,根据自然进行调整,人为建筑、道法自然、因地制宜进行勘察,对于城市住宅小区的景观个性进行探析,对于空间、环境以及功能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住宅小区的居住空间更加富有特色,促进城市住宅景观的生态更加美丽。
1.2以人为本
新形势下,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当充分接纳居民参与其中,形成有效的互动与交融。一个小区除了有住宅之外,不应该仅仅是单调的景观。户外空间同样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因此,其承担着许多休闲娱乐的功能,包括嬉戏的儿童、晨练的老人等,同时对于住宅小气候有着重要的改善作用。景观设计必须使得人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加以关注,强调人的参与性,并且不应该局限于形式美。
2住宅小区休闲空间景观系统设计
2.1绿化生态系统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小区环境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景观设计师都认识到,必须在城市生态中对于发展进行平衡,住宅小区的休闲空间,对其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区内的休闲空间可以有效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提高小区的环境质量。合理设计住宅小区的绿化,将建筑、小区居民以及绿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居民融入其中,形成有机运行的休闲空间生态机制,人与自然并存。当前进行植物栽植配置的时候存在诸多雷同,设计师不是采用树篱、灌木球等剪切,或者是将许多草坪大片的连接在一起,景观效果没有得到凸显,反而会在特定的季节显示出一定的萧条之感,使得小区景致更加单调,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保持原有树种的基础上,多使用当地树种,而不能一味地引入其它地域的植物,追求新鲜感。在住宅小区的休闲空间应当配置具有特色的植物,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以及种类选择,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对于人的身心健康起到有益作用。
2.2景观形象系统
住宅小区的休闲空间景观系统同样需要一定的意象,包括如下3个方面:首先是自然观,应当是朴实的。也就是以软质景观为主,利用步道对于休闲空间进行自然的串联。对于景观空间中的各项环境因素,包括水体、植物等通过隐形广场处理有机组织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艺术导向性。对于建筑风格以及休闲空间的地形进行把握与处理,使得景观设计后的效果与小区建筑能够融为一体,在色彩等方面处理上达到综合性的视觉效果。
2.3户外休闲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广场是主要的户外休闲系统,也是小区居民的主要活动空间,其景观设计系统更类似于户外休闲系统,由硬质铺装地面形成为主,这类场地的目的在于使得小区居民的各种社会交往活动能够实现,在这一空间中实现各种娱乐与休闲。许多大型广场的设计并没有为居民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便利,更多的是一种视觉上的气派与辉煌。应当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为居民营造更为舒适的空间,适当进行缩小,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地形进行理解,充分利用户外空间。自身形式的完整性一直是小区户外休闲系统的主要形式与追求目标,但是,近来更强调与整体设计相联系,构图方式应当采用灵活、小巧和不规则的构造形式。虚空间的构筑适合广场外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可以显得不那么突兀。采用隐形广场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做法,包括如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与环境相契合是居住区内建筑与其它建筑边缘发生冲突的一个有效规避方法,不能片面地强调自身特色,与建筑相呼应才能更显得景观的特色。其次“隐形”广场的处理更易于将其它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广场空间,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
3结语
在大环境的基础上,融入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景观设计,通过合理规划以及适当的配置水景景观,对于休闲空间内部的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适当的进行搭配,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充分的接近与融合,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得居民能够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与安宁。
作者:胡小莉 单位:河北润衡水利景观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设计论文:居住区园林设计论文
1园林设计应该注重生态性
1.1保障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目前,我国很多居住小区的绿化建设中,存在用人工群落代替自然植被、一次性成型等问题,没有考虑到植物的多样性需求,导致植物群落缺乏层次性和丰富度,严重制约了植物群落的自然生长和生存空间,不利于植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应该保障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植物配置过程中尽量选择本土树种。这是因为本土树种已经适应了本地的自然条件,生命力比较强,养护管理相对简单。同时,本土树种构成的植物群落,能够实现物种多样性的需求,构筑的生物群落相对稳定,也能够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以此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此外,可以在保持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当引进一些外来植物品种,以此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外来物种引进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也能够适应栽种地的自然条件,和本土植被一起构成稳定的群落。
1.2科学建立人工植物群落
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人工植物群落,例如,面积较大的绿地可以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配置植被,并且根据各种植物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分配,让乔、灌、草能够和谐共生。设计者应该熟悉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根据每种植物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结合阳光、空气和化肥等因素,创建一个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以此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
1.3将居住区绿地和其他绿地结合在一起
20世纪中期美国提出了“绿道网络”的概念,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美学等方面来看都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这个概念给上海市的绿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上海作为我国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提倡城市绿化和国际接轨,将城市中相对分散、相互独立的居住区绿地、公园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让城市绿地景观形成空间上的连接,而居住区绿地是庞大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2园林设计应该具有人文性和创新性
2.1园林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注重绿地的亲和力和参与性[2]。居住区的绿地是居民活动空间的扩展和延伸,也是居民运用和交流的重要场地,因此,居住区的园林绿地设计应该营造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环境。园林设计应该充分结合人体行为学、人的需求,分析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之后分析居民的年龄层次、运动方式等,充分考虑老人和儿童的需求。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应该结合季节特点,遵循春绿秋黄、夏荫冬秃的自然规律,改变传统绿色乔木为主的设计理念。这样在冬天人们可以看到枯荣的树叶,夏天有浓密的树荫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尽量保障植物群落防寒降温的生态作用。适当引进一些具有芳香气味或者颜色鲜艳的植物,让这些植物在季节更替中发挥不同的气味或者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给居民带来不同的嗅觉和视觉感受。同时,园林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运动器材,开辟健身专区,以满足人们休闲运动的需求。
2.2园林设计应该具有文化气息
居住区园林设计不仅需要遵循生态学的理念,也需要注重设计的立意和构思,让设计出的园林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设计者可以从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获取灵感,同时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园林设计经验,做到兼容并蓄,以此构建园林的精神内涵。居住区的园林设计首先应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体,并进行合理的定位,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建设园林就如写一首散文诗,只有文题结合,才能称得上佳作[3]。现在很多园林设计运用的手法比较大众化,过于具体,缺少一种含蓄的美感。一些城市的居住区园林建设中,设计者没有考虑周围环境,盲目地照搬欧美国家的设计风格,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只有将国外文化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提高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2.3园林设计应该具有创新性
居住区园林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发展。住宅区的园林设计应该区别于公园设计,强调自然的特点,打造文化品位和情感取向和谐的居住环境。设计者应该尽量拓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让居民身居闹市也有亲近自然的机会,以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设计中。例如,一些人建议从西方园林设计和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寻找全新的契合点,创造出抽象园林的理念,在西方园林的几何图案中加入我国传统的设计理念,属于一种全新的尝试。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设计者应该充分借鉴西方园林设计的特点,大力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园林设计的创新性,以此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结语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的园林环境和生态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保障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科学建立人工植物群落,同时园林设计应该具有人文性和创新性,以此满足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
作者:周玉明 单位:胶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处
设计论文:生态园林设计论文
一、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1调和原则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的植物要遵循调和原则。要使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外在环境,如建筑物等物质有着相互协调、相互撑托的作用,让人们对生态园林的设计有一种美的感觉,适合人们的观赏,也让整个生活环境有一种平静、舒适的氛围。
1.2统一原则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配置也要遵循统一原则。所谓统一是指在植物的选择比例上要恰当,在植物外形的选择上要跟前面所选择的植物进行适当的调和,或是在植物颜色的配置上也要错落有序,不能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
1.3均衡原则
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现状,根据周围的环境现状设计一个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生态园林,让人工的生态园林与自然的园林相互依托。因为如果周围的植物枝繁叶茂,并且是一簇一簇的,颜色是浓厚的,这样会给人一种疲倦的和压抑的感觉,不利于生活的舒适,所以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清雅的植被,这样就可以综合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1.4韵律感及节奏感原则
所谓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在生态园林中是指给人一种视觉美感,各种植物整齐有规律的配置。例如,对于比较宽阔的道路上,可以种植一些品种相同的植被以相等的距离分别的树立在道路两旁,或者按不同的距离有规律地种植不同品种的植被,如小灌木。这样有规律性的配置可以让人在行驶道路中有放松的心态。
1.5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是指一种植物在整个生态环境所处的地位,它的功能作用以及它与其他植物的关系。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也要充分地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位因素,合理地选择配置一些相互依赖的植物,尽可能地避免物种为了争夺水源或是阳光而出现让另一种植物陨落的现象,让各种植物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群落。
二、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
2.1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
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是指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多种植一些颜色多变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观赏到颜色艳丽的花朵,也可以观看到颜色淡雅的绿叶,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得园林变得让人舒适。例如可以种植一些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树等,或是可以在生态园林里配置一些颜色深浅不一的植物,形成层次感,如在同一景观中可以种植颜色是淡绿色的草坪、深绿色的樟树、暗绿色的油松等,形成对比的色彩,形成不同效果的观赏意境。
2.2注意层次
在拼花艺术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花木的层次、色彩的搭配,当花木的层次与色彩的搭配恰如其分时,那就是一件的作品,会让欣赏它的人有着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样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也要注意让不同的叶色、花色的植物搭配合理、凸显层次感。如可以将1米高的杨树、2米高的枫树、3米高的松树进行从低到高的排列,这样既可以呈现多层的树种,又可以观看到不同颜色的植物。
2.3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年四季单调、雷同的特征,那这种植物的配置是非常失败的,不符合生态园林设计的要求。所以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我们要追求一种春天繁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叶飘黄、冬天白雪皑皑的意境,这样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观赏亮点,这样的配置也显得不做作,突出自然的特征,可以让生活其中的人们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发展。例如,要设计一个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愿景图,可以做以下选择:在春天选择早早开花的迎春花,让它首先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了;接下来选择平常的桃花、杏花,在晚春时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玫瑰花等。在夏天的时候,选择一些紫藤萝等。在秋天的时候,树木枯黄,选择枫树、银杏等种植。是冬天,显示冬天特有的寒冷,可以选择油松、松柏、梅花这类植物,它们在冬天开得正茂,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总之,在植物的配置上,我们要遵循的理念是一年四季都有花、一年四季都有树。
2.4草本花卉可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
所谓的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卉就是在以木本花卉为主要的植被下,配置一些草本花卉,让木本花卉不显得单调、乏力。如可以在木本花卉桃花树下配置万寿菊等草本花卉,使得不再是粉粉的一片,变得颜色多样化。同时,在配置园林植物时也要考虑到各种植物的色泽、形状、寿命、生长地势等综合因素,使各种植物能够相互协调,并且在配置植物时还要将周围的地势地理加以考察,如周围的水池宽度、草坪的广度等。
三、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分析
3.1景观效益
生态园林中多种植物的合理配置让周围的环境显得优美、舒适。相比单独的零星点缀、稀稀拉拉的植物来说,它追求一种整体的效果,让人们有着整体的意识,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下营造出丰富多彩、颜色各异的植物群,也能够满足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绿色自然的满足。同时,生态园林中植物群落与道路、各种建筑物来说更具有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象征,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3.2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指生态园林中的植被可以充当城市清洁工的作用,园林中一簇又一簇的树木、草坪、花卉不仅可以吸收城市空中有毒的气体与颗粒,释放出新鲜的氧气,还可以减少周围的工业对当地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减少城市的噪音等,让人们的夜间生活安静祥和。
3.3社会效益
在生态园林中,就现在的公园来说,人们在公园里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休闲、娱乐的活动,强身健体,释放压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生态园林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启发着人们要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大自然。
四、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并不是简单地将各种绿色植物叠加在一起,而是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植被的配置,目的是让人们在生态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
作者:庄勇钢 毛桂英 单位:金华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设计论文:传统园林设计论文
一、传统园林中的弊端分析
及时,传统园林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景观建设,没有考虑园林应该发挥的生态效应作用,园林景观在城市中只能以装饰品一般存在,使园林在城市中无法发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以及调节城市气候等重要作用。现阶段,园林设计过于重视视觉上的观赏性,而弱化了园林景观自身所具有的功能性,对城市居民所生活的环境没有任何实质改变。同时,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也没有发挥调节作用,使园林景观建设的核心意义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传统园林设计过程中抄袭现象过于普遍,部分园林设计都是通过电脑克隆已存在的园林景观为主,没有根据建设地点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园林景观建成之后有很多地方与周围建筑之间的不和谐性过于显然,在基础上对园林景观整体观赏性与功能性产生很多不良影响。第二,传统园林城雕作品庸俗化现象过于普遍,部分城雕作品在雕刻过程中缺少对其功能性考虑,同时城雕人员技术水平低下,也是造成城雕作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导致功能性欠缺与观赏性低下的城雕作品在城市中比比皆是,对城市园林景观整体观赏性与功能性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传统园林景观奢侈化现象也十分普遍,部分园林景观在设计中以花岗石、大理石、玻璃帷幕、进口喷泉设施以及高级灯具为主要材料,在使园林景观整体自然因素严重缺乏的同时,也对地方财政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浪费现象。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复杂化现象也时常出现,部分园林景观设计者过于追求在简单园林中增加一些亮点,最终导致简约布局整体遭到破坏,对简单园林设计整体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二、园林设计中需注意的因素
2.1充分表现出园林自然风貌
绿色植物表现出的自然风貌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将这一因素掌握,通过对园林建设区域内的建筑、地貌信息的有效分析,设计出与园林周围建筑、地貌之间和谐性更加的园林作品。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树木、灌木、花草之间的布局调整,使园林景观整体效果具有多样的生态环境,也要根据不同城市区域进行不同的植物选择,这样才能使园林自然风貌体现出来。园林设计过程中也要注重植物色彩之间的搭配,部分色彩之间的混淆搭配会给观赏者带来视力疲劳感,这样不仅使园林自然风貌没有体现出来,而且园林景观整体观赏性与功能性受到很大影响。
2.2园林设计应体现出地域特色
园林景观中体现出的地域特色是园林设计中应重点注意的因素,部分地区与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或传统文化,所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将地域特色融入其中。园林设计中的地域特色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地域特点作为出发点,通过植物布局设计、种类选择以及整体布局调整,使地域特色融合到园林景观中。园林景观可以反应出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历史文明特色,园林设计过程中的植被选择尽量以所处地区植物为主,这样可以使园林设计整体地域特色更加明显。
2.3观赏性与功能性共存
园林景观的主要功能不只限于观赏性,同时也具有很多有益于城市环境的性能,所以,园林设计中要将园林整体功能性发挥出来,使其在具有观赏的同时,可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同时对环境气候产生有效的微调节作用。园林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之间的有效结合,不仅使园林设计遵循美学设计基础原则,还能具有生态学中自然调节这一品质原理。通过品质的园林设计可以使整体效果更加唯美,在吸引城市居民对其驻足欣赏或游历其中时,可以为城市区域空气发挥良好的净化作用;可以对噪声污染进行一定的收集作用;也对城市整体微气候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环境质量。园林设计过程中要以自然因素作为主要设计原则,减少辅助性建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要根据园林建设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设计,减少因过于追求园林景观整体效果而破坏原有环境现象发生。园林设计过程中减少豪华配套设施的应用,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自然风貌这一因素,也能为地区财政减少园林建设投入,使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到正确的方向上。
三、结语
良好的园林设计可以使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使园林景观与周围建筑、地貌之间的和谐性达到较高,这样不仅使园林景观整体观赏性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园林景观整体功能性得到保障,使其为社会建设与社会文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谢名先
设计论文:建筑平面设计论文
一、建筑平面设计的制约因素
针对当前建筑平面设计之中的相关制约因素加以分析,是促进设计效果提升和改良的关键点。总的平面设计,会受到城市规划原则、使用的功能性、场地现状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解决实际的矛盾及问题,对方案进行反复调整及改良,以完成基本设计目标,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是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对于平面设计影响较大,诸如用地的性质限制、布局结构形式的限制等,均以规划条件书的形式对相关工作形成了影响,其中,建筑的密度、用地范围、建筑周边的绿化率、建筑的停车库建设、日照系数、建筑高度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层面。建筑周边的交通设计和场地的形态,也是巨大的影响因素。此外,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对于最终设计效果的影响也较大,其最终的限制属于技术以及功能方面的,诸如我国的民用建筑设计规则之中,对建筑的相邻关系、红线关系、建筑物的突出设计以及道路的设置等,均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对于建筑周边的绿化率以及管线的敷设形式,也进行了深入的规定,以确保建筑在采光以及通风方面可以有较好效果。在平面设计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消防以及建筑防火间距等等要素,事实上上述问题也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相关专业,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诸如建筑的专业设计结构形式、柱网的尺寸、建设的地下室工程状况以及基础形式等等,均是不小的影响,此外,空调机房的布置形式、场地的排水建设、各种类型管网的建设以及室外架空管网的设计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还需要充分的对上述问题加以分析,以促进平面设计效果和总体质量的增强。
二、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平面设计在建筑应用过程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对实践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重点把控的部位和需要加强的项目有着的了解。下文将针对实践操作之中平面设计理念的完善和基本设计思想等进行细致的探究,旨在促进建筑设计质量的增强。
首先,是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布局形式,其中包含有实体的布局、场地分区、绿地的建设安排以及交通建设的安排规划。需要确定各个元素之间的形态关系,同时还需要注重场地的基本形态。结合场地的使用功能,对其内容进行分区,采用集中式的布置形式,对各个项目的功能内容进行设计,并且还需要突出上述元素的三维形态,突出其特征,进而形成一个基本的建筑空间方案雏形。此外,还需要在每一个设计环节之中对各个元素的特点进行反复推敲,对方案设计思想及理念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确定出的方案。在平面设计的前期,需要积极的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的了解业主设计思想,在理解了任务和规划方案的基础之上,对各个场地的功能性要求进行明确,在较大程度之上利用建设的场地,对各个场地的功能性需求进行确定,熟悉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施工的方案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加强平面设计设置方案的科学性,对功能进行改善。此外,还应当逐步的对设计思路进行调整,从多方的利益着手,实现的设计效果,通过上述步骤,的增强建筑平面设计效果。详细平面设计主要工作内容有场地内道路骨架布置,停车场布置、竖向布置、管网布置、园林绿化布置等,这一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在性的工作,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是总平面布局的细化量化过程。总的来讲,建筑平面设计的思想理念革新,是促进工作进步的关键点,故应加强重视。
三、结束语
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之中,应当充分的运用平面设计相关理念,对传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进行革新,确保设计效果。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代化的平面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实际角度着手,对设计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加强及改进的部位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同时对平面设计的主要原则、设计的思想、设计的理念以及设计的制约因素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对应用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的几点问题、需要重点遵循的基本原则等,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以此为基础,不断的促进平面设计效果和水准的提升,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促进建筑平面设计的科学性与美观性增强,促进设计效果的提高,为今后相关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郭昱峰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设计论文:工程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论文
一、知识流动中的收集挖掘
1.内部显性知识的收集挖掘。工程设计企业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以纸质文档或电子文件形式存在的工程相关文件资料,设计咨询文件,项目管理文件,会议报告,使用说明书,软件代码,工作总结,专业资料,专业书籍,公司的规章制度等。对于以这些方式存在的显示知识,工程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在企业工作流程中实现知识的收集挖掘。比如某个工程开始的时候,根据企业知识收集挖掘的标定这个工程进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各种文件资料中哪些是需要收集挖掘的,分别应该在什么时候收集挖掘,需要纸质的文件还是电子的文件,需要什么格式的文件,怎样避免文件资料的遗失,怎样划分责任等。把这些规定融合到工作流程中去,作为工程设计管理中比不可少的环节。如对于工程的投标报价资料,当处于投标报价阶段,投标报价还没有形成定稿的时候,就不能收集到知识管理系统中去,一般可以规定在中标结果出来后一定时间内,负责此工程的项目经理把投标报价文件交到负责知识管理的部门或直接把电子文件上传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不管中标与否,如果以后企业遇到类似工程投标,那么此份文件就可以拿来借鉴或修改部分直接利用。
2.内部隐性知识的收集挖掘。工程设计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员工各自的独特的专业知识或技术特长,或是独特的行业洞察力,敏锐的判断力等,这些是不大可能通过知识自身沉淀于企业中的。对于这部分的隐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促使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不同的工程设计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不一样,但在这一点上应该有相同的目标,就是企业的员工乐意奉献自己的知识。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塑造这种共享知识的良好氛围,考核制度中可以规定相应的奖励,同时,企业要提供员工共享知识的平台。平台的建设是员工共享知识的前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共享知识的平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工程进行过程中定期的例会或讨论会,会议上大家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分析问题,提出建议,那些精辟的发言中就包涵了许多独到的思想,科学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一次隐性知识的挖掘过程。又如,企业为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知识,可以组织定期专题讲课,员工自愿报名主讲。讲课的员工不但可以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佩,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份物质奖励。企业还可以通过工作论坛的方式提供共享知识的平台。国内现在的工程设计企业一般来说都具备企业内部局域网建设的基础。企业工作论坛上,员工可以提出问题,对于解答的不同答案他可以打分,那么解答这个问题的不同员工在共享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分值,积累的分值越高,说明此员工对知识的贡献越多,这个分值也可以参与到员工考核中去。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其他许多好的形式。但是,这些形式都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员工乐于奉献自己的知识。对此,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其他任何管理制度建设替代不了的。
3.外部显性知识的收集和挖掘。工程设计企业外部显性知识主要有与公司相关的报刊杂志书籍、研究资料、新闻、行业报道、会议精神等。它的收集和挖掘与工程设计企业内部显性知识的收集和挖掘不一样,内部显性知识是企业可以控制的,但是外部的就不一样。外部显性知识更加分散和零散,企业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对齐进行跟踪、发现和收集。也可以是当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员工的知识需求的时候,由员工提出具体的知识需求,知识管理的相关人员负责从外部收集挖掘。不管是日常的主动跟踪收集还是根据某特定需求收集,目的都在于把对企业有用的外部显性知识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可以检索到的显性知识。
4.外部隐性知识的收集和挖掘。工程设计企业外部隐性知识主要有行业专家,其他工程设计企业成功的经验等。对于这部门的知识,企业可以通过互利的经验交流,或聘请专家咨询等方式,使外部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内部显性知识或内部隐性知识。总的来说,知识区域划分为企业内部显性和隐性知识,企业外部显性和隐性知识。在收集和挖掘的过程中,外部知识应该逐渐转化为内部知识,隐性知识应该逐渐转换为显性知识。此过程中,标准建立是前提,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
二、知识流动中的组织整合
工程设计企业知识的组织整合首先要确定企业知识的分类标准,组织形式,存在方式,检索方法等。知识管理系统也是要通过这个标准才能建立和使用。基于工程设计企业的一般特点,建议知识以工程主题分类,以电子文件的形式逐渐替代纸质形式,知识管理系统和公司其他系统如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提供多种检索入口,检索方法建议提供目录树的检索方式和主题词或关键词的检索方式。知识的组织整合不同于一般文档的处理,它不是基于文档形式的管理,而是基于文档内容的管理,也就是对于文档中的知识进行收集挖掘之后的处理,体现出来的是一棵“知识树”,而不是一棵“文档树”。同时,知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应该只是可以编码的显性的知识,应该还有知识的获取途径,也就是获取隐性知识的线索。比如,参与某工程的员工在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检索到处理类似工程某个问题的方法,但是对此通用方法应用于此工程还有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那么此员工应该还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到以前有谁具体负责解决过类似问题,此员工就可以直接找到有经验的人进行咨询和探讨,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劳动。
三、知识流动中的利用创新
工程设计企业中知识的复用情况是相当普遍的。对于知识利用情况,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评定指标,两个比较基本的指标就是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扩散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指企业内部有多少比例的员工了解掌握或精通这个知识,比如企业中有100个人,但是实际只有40个人知道,那么广度只有40%;深度指企业员工掌握知识的程度,对知识是了解、熟悉,还是精通,也可以按照人数比例来计算,比如企业员工有100人,对某知识了解的有50人,熟悉的有40人,精通的只有10人,那么对知识了解、熟悉、精通的比例分别为50%、40%、10%,那么整个企业掌握的深度只是了解。对于核心知识和一般有用知识,企业可以设定不同的指标,具体的指标值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来制定。比如,某绘图软件的使用知识,企业制定的指标可以是广度为100%,深度应该为精通;又比如,走国际路线的工程设计企业,英语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指标值就要比只做国内项目的企业高。如果企业某知识的利用掌握没有达到指标,那么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定期培训等。知识的创新也可以归于知识利用的结果,它是比精通知识更高一个层面了。工程设计企业的知识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员工知识创新,也有企业专门设有研发部门进行企业技术创新。如果企业对创新的目标高,那么应该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同时要有相关制度鼓励和促进知识创新。
作者:曾琴 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论文:变电站接电网优化设计论文
一、、110kV变电站接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变电站接电网中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出现的问题
在变电站接入电网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在没检查变电站各种基础设施和供电设备时就接入了电网之中,这样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而且也是对自己的生命和其他工作人员生命极其不负责任的现象,一旦接入了电网,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电力输送到变电站当中去,如果变电站中的设备不足以承受住这样的电力,或者变电站中的设备出现问题,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电力在变电站中发生重大的电力事故,事故对变电站和变电站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变电站发生事故也会对用该变电站的用户和企业单位造成影响,要知道当今生活大部分都是需要电力来维持使用的,离开了电力就会全部陷入瘫痪之中,间接的损失那也是相当大的。
1.2变电站接电网时变电站中设备的损坏导致的问题
一般来说,现在的变电站建造时间已久,变电站中的很多设备比较陈旧,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变电站一般会定期检查机器设备,然而有时的一些设备的损坏也是人们不能预想的,变电站中机器设备比较复杂,有时一些问题平时检查很难查出来。在变电站接入电网中时发生了机器设备零件的损坏现象,不仅会直接破坏变电站接入电网的进程,而且还可能导致机器着火等事故,这将直接危险到了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还有可能会使变电站各个系统的稳定造成威胁。
1.3变电站接电网时出现断电造成的问题
在变电站需要接入新的电网时,可能会出现一定时期的断电现象,但是这段时间不会太久,由于一些用户或者企业未能及时收到通知说明要断电的情况,一些用户或者企业在工作时间段发生断电的现象,对机器和企业的效益造成重大的损失,这些问题追究起来都是变电站未能在断电前让用户和企业都能了解到断电的通知。彭宁宁桂林丰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4变电站中电力的稳定性影响
变电站对其电力的电流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性的小波动对变电站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然而在通入频率较大的电流时就会对变电站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可能会造成变电站的运行受到影响,出现停运现象,严重的可能会对变电站系统内部的各方面造成损坏,从而会造成变电站系统的瘫痪,造成下路的用户和企业的断电并造成各种经济的损失。总之,稳定安全的变电站系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二、110kV变电站接电网时接地的重要性
变电站接电网时接地的步骤是必不可少的,接地的作用可以在发生走电漏电时起到作用,有了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的保护,变电站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出更稳定更安全的性能。对于变电站接地设计要满足不同安全规范的要求,使其在变电站中防电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三者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接地还可以满足系统电磁兼容的要求,能够有效的提高变电站弱电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造成变电站接地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是接地网电阻过大,接地网电阻过大可能是由于施工工艺和施工人员焊接的不好造成的。在接地系统完成后,要对挖出的泥土填埋回去并要夯实,因为不同的土质对接地网的阻值会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温度和季节接地的阻值也会大不相同。在变电站接电网之前要对其进行电阻的测量后再进行。
三、变电站接电网的优化措施
针对变电站中工作人员的疏忽问题,应该在检测机器的重视度上在工作人员之间得到重视,在检查过后再接入电网之中去,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出现。在机器的检查方面要多做几次检测,在多次检查过后发现没有问题之后再接入电网之中,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和其他人的生命开玩笑,所以应较大程度上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针对变电站中设备的自身损坏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定期检查中对发生问题的机器零部件进行及时的修理或更换,等到发生问题时就已经晚了。在定期检查时也要按时进行检查,不能疏忽大意,要对机器的每一个部件都进行详细的检查。针对变电站接入电网时发生断电的现象,要提前在用户可以见到的地方贴停电的通知,避免居民的担心,并说明原因和情况,特别是在夏天要尽快回复电力。接地在变电站接电网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影响接地的阻值也要进行优化,对于泥土的阻值过高的问题可以采取降阻剂或者进行局部的换土,这种方法可降低接电网附近的土地电阻率,并可以尽量的减少接触电阻。在接地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的增设接地体,通过增设水平接地体并且加深深埋垂直接地体从而达到降低阻值的效果。
四、总结
变电站接电网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威胁着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接地系统的好坏也非常重要。在进行变电站接电网的优化设计中,要结合该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并总结出最适合该变电站的方案,来提高变电站接电网的性和安全性,并持续为用户和企业提高稳定的电源。
作者:彭宁宁 单位:桂林丰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论文:计算机网络性优化设计论文
一、计算机网络性设计的必要性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正是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日益依赖,所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它的性则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甚至上升到影响企业乃至国家的正常运转。现在计算机网络性检测一般包括其生存性、康慧星及有效性等方面涉及到包括网络通信设备、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相关的通信理论、概率论、图论和运筹学等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对计算机网络的性一般是从其网络安全与故障维修角度出发,但处于计算机发展的不成熟,缺乏实际研究经验的前提下,大部分还是从理论角度或者产品硬件上进行的性分析,缺乏从应用实际角度出发针对计算机网络是否存在性隐患的研究经验。计算机设计管理对计算机的性设计有直接的影响,计算机网络通常是由不同生产厂家的不同网络产品和设备所组成的,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信息传输的完整性、降低故障的发生率。在管理方面,计算机网络性优化设计研究由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的选择不合理,导致软件部分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满足计算机性的要求,而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性应该按照国际应用标准,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机构的开放。从网络通信运行效果来看,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性主要取决于设备性、网络设备的性、网络组织和维护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用户对业务性能的要求。计算机固有的性决定了计算机设备的稳定和对网络设计的明确性。计算机网络性优化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对计算网络管理层次上细节的研究,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同时是由来自于不同市场上的不同的网络设备和产品所组成的,结构比较复杂,规模也比较大,既要保障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又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性和安全性,严格遵守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规范。
二、提高计算机网络性优化设计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性优化设计分为容错性设计,与多层次体系结构设计。计算机网络容错性的设计一般是以双网络中心为并行主干,多个计算机网络连接至网络中心,采用多数据连接,可以确保任意一个数据链路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局部网络的用户正常使用,计算机网络多层次体系结构设计,是一个模块化设计,网络的容量可以随着网络节点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因此,一个的计算机网络,不仅要有先进的网络设备,更要有先进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但是由于多层次网络设计结构有很大的容量,排出和查找故障特别困难,所以在多层次网络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扩展名运行,从计算机网络局部到整体,硬件到软件的开发都可以达到安全性和性双重标准[2]。计算机网络的性指在系统的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完成制定功能的概率和能力,计算机网络性优化设计时网络系统安全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网络安全性的不,会导致计算机重要文件的流失,对个人和企业以及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国内外相关工作设计人员将计算机网络的性的测度分为四大类: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生存性、抗破坏性、软、硬不见在多模式下共同工作性能的有效性。在设计计算机网络性的时候要遵循相应的准则,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更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建设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尽较大能力让设计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从而加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率,提升其安全性和性。对于计算机网络而言,管理者要对其进行例行检查维护,否则网络中的线路十分容易终端,设备也很容易发生故障,导致网络系统的瘫痪,早成重大经济损失。尽可能使用一些适度的超前的技术以及设备等,促进网络的发展,这样设计出来的计算机网络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从而能够较大程度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三、计算机网络设备对网络性的影响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性优化设计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将计算机网络性普及到各个领域,使其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精力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健全的运行体系,然而其的性一直是计算机网络使用者最为担心的问题,网络的安全性是网络能否健康使用的标准,因此建立一套具有性的计算机网络是非常关键的,在建立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作为建设基础,建立的网络技术和充足的计算机网络性应用软件。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道路中,相关技术部门要对计算网络性的管理和应用给予较高程度的重视,加强计算机网络性的优化处理,积极推动计算机网络性设计的发展。
作者:王远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
设计论文: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管理创新论文
一、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制度化。在对现在多数的水利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研究后发现,现在多数的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管理体制落后,对于每一个具体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多依据经验,不是建立在严肃考察、详细分析的基础之上。现在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勘测多借助于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平时对于这些先进设施的管理应该建立在先进的制度之上。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管理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缺乏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勘测设计管理主要激发人的主观积极主动性,这主要是靠科学管理来激发,一个合理的制度可以提供一种安全的保障。在水利勘测设计过程中,操作过程普遍存在对安全思想不重视,侥幸心理比较严重的现象,不能够灵活地使用科学的方法,只是依据经验进行建设,将会使得许多勘测团队不能够严谨地对待水利建设,导致在建设过程中质量问题较为严重。
(2)管理措施不能强有力地实施。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认真地进行实地勘察,这对水利工程的施工作用明显,因此,对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管理应该坚持科学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落实。实际的勘测工作中,应该将这些工作的实际效果落到实处。对于一个工程的建设来说,参数的性以及详实性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保障勘测结果的性。只有建立在详细的实地勘测基础上的研究才会为工程建设提供的依据。可是许多实地勘测考察只是表面功夫,没有使用科学的方法,最终导致勘测管理工作与现实的情况存在差距,给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从而影响后期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3)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结果的质量对后面工程建设影响很大,工程勘测不应该是一次性的,有时候需要反复进行,所以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很重要。检查工作不仅需要在整个过程中把好质量关,提高勘测的性,也要做好勘测结果质量的审查工作。现在管理中很多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由于没有完整的监督检查措施,造成部门人员虚设,没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使水利工程隐患未能地被预知,给水利工程后期的建设以及使用带来经济损失。
二、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管理的创新发展模式
2.1创新水利勘测设计管理体制
现在的管理模式中,很多企业存在着粗放型管理的问题,要保障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结果的性,就应该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水利勘测设计管理部门。在体制结构的设计中,一定要明确管理部门基本的人员配置,以及对应的责任承担。根据水利勘测工作具体工作内容,结合即将开展的施工建设部门创建一个包括具体工作实施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完善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先进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有时候甚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设计单位的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可以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发展变化。设计单位通过正规化的管理操作可以实现对最终结果的控制,这又会反过来使管理人员加强对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所以一个好的、健全的管理机制是对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好的促进。相对于一个的管理体制来说,管理工作中注意对赏罚的控制,这对于管理效果的体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及时的奖励先进惩罚落后,对于管理团队本身的健康发展很重要。
2.2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管理创新应该具备可操作性
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工作具有很强操作性,它所提供的数据应该严谨、科学,所以它使用的工作方法必须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操作才是有实际意义的。针对当前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技术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地进行总结,淘汰不合理、不、不科学的计算方法,将行之有效、具备可操作性的统筹方法及时进行归纳。从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技术规范入手,针对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工作对象,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应该将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时普及给每一个管理人员。将有效的方法及时地普及开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可操作性的管理还包括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维护设备性能,这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管理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成本高昂、比较高端的仪器设备,如何更好地做好维护,是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进行检查设计的过程中,一般由操作人员来完成,所以管理创新应该结合广大一线职工的使用经验以及智慧。在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之后,应该及时将这些方法进行普及推广,针对经常使用的技术装备,列出详细的管理细则,解决常见的基本问题,邀请对操作有经验的人员做专业的讲座,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修正。
2.3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管理创新,应该从理念创新着手
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时进行调整。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管理最主要的是一线职工积极主动进行配合,也就是有参与管理的意识。这首先要求加强管理创新的理念创新,吸引广大职工主动参与进来。只有经过管理意识强化的工作团队,才会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从水利勘测单位的领导到基层的工作人员都要认识到管理理念的创新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这对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所谓的理念创新并不是随意捏造,应该建立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要对广大的管理人员以及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这样才会有双重的效果。对水利勘测单位的管理创新目的在于提高建设团队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对应的专业能力,这也正是本文的目的之所在。
三、结束语
本文对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管理创新进行了概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实践的发展。本文概述了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管理创新新思路的构建主要是围绕体制以及执行效果上进行的,理念的创新可以很好地促进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本文在管理理念以及体制建设中如何进行创新做了很有实际意义的探索,希望可以为进一步提高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管理的效率提出几点有价值的建议。
作者:张云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水务局
设计论文:牌坊设计论文:校门牌坊建筑要点分析
本文作者:姜磊、张文英、赵建华、潘建非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89m2,周边道路及人行道等达3000m2;结构层数为地上一层;桩基选用管桩规格为PHC-A型D400(95)型桩;基础承台采用标号C30砼;柱、梁、飘板采用标号C25砼;钢筋采用Φ8~Φ25的圆钢和螺纹钢;干挂石材厚度为50mm,骨架采用镀锌角钢,挂件采用不锈钢;石材干挂后,在结构与石材缝中还需水泥砂浆灌浆;所有雕刻石材都是整石打造并采用吊装,精雕细琢,雄伟壮观。
设计时,考虑到经济原则和施工方便,石材饰面内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外露构件也可用混凝土支模浇筑。按结构施工图先浇铸钢筋混凝土主体骨架,根据牌坊柱截面,混凝土柱浇成亚字形。屋面板底支模浇出方椽条和博风板,并浇铸梁头以方便安置石构件,用PVC管预留管线及钢筋穿孔位。在各个分项工程中,有监理人员、质监人员严格把关,在施工完成静压桩和主体结构后,便做静压试验和抽蕊回弹等试验,以保障工程质量。
石材面装饰工程是本工程的重要内容,主体采用钢骨架干挂,局部有系挂,甚至贴石,有些复杂处喷石漆。柱采用干挂石材,为厚50mm、长1500mm的浅黄色花岗岩,这比厚25mm的一般挂石要大,从转角就可看到石材的拼接厚度,使柱有厚实感。用1:2的白水泥砂浆比例灌缝和聚氨酯胶嵌缝(图4)。梁为砼梁,顶面贴30厚花岗石,20厚1:2白水泥砂浆结合层;其它三面栓挂30厚浅黄色花岗岩,1:2的白水泥砂浆比例灌缝和聚氨酯胶嵌缝(图5)。屋面板底采用灰白色石漆。屋面板也是仿石效果,但现浇的屋面板下桷板及侧面博封板形式复杂,无法再贴石,考虑到距离地面较远的施工操作和理想的视线效果,采用喷石漆,石漆色泽接近挂石(图6)。石雕要求比较高的石构件,基本采用整石打造,如柱头、雀替、抱鼓石、梁头卷花、柱础等。其中柱头根据形式分上下两段,之间有榫口,并与混凝土柱卯口相连(图7)。柱础分四块,安于四角,左右用石胶填缝,前后缝由抱鼓石遮挡(图4)。抱鼓石分上下两端,与混凝土柱连接处用膨胀螺丝和钢筋焊接。雀替则用Φ25螺纹钢穿孔与混凝土构架拉结,保障结构牢固。穿孔处补石块用石胶填缝(图8)。石雕、抱鼓石、柱头、雀替等石作,按图纸上已提供大样及工艺做法施工,细节处理由施工方按传统做法,提出施工方案,绘制草图、提供材料样板,经设计方或建设方审定后,先做出样板,确认后方可施工。石缝拼接是施工设计的重要内容,总的原则是尽量避免通缝、长缝的出现,把石缝适当隐藏。亚字型柱贴石面时,保障正立面的石材完整,拼接缝出现在侧面。过梁挂石同样处理,将完整面留于正立面,拼接缝出现在上下面。计算石材完成后的尺寸,干挂系挂及贴石的预留尺寸不一样,尽量减少完成面后的缝隙,如有缝隙可用石胶填缝。
瓦面采用传统琉璃瓦,瓦的排列方式参考传统作法,由于屋面斜度较大,要采用钢钉、扎线及灰浆座砌固定瓦面[2]。瓦面层由上而下排列为:a筒板瓦盖六留四底铺1:3水泥砂浆卧瓦最薄处20厚,使用直径3~3.5mm钢钉穿过瓦,插入砂浆中;b配Φ6@500X500钢筋;c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d混凝土屋面板。
一些与国立中山大学有关的校区,不少都建有类似的牌坊的校门,佳作不少,华农新校门牌坊也自不逊色,亮点有三:
1设计上的继承与创新
设计师有比较专业的传统建筑修养,对老中大南门牌坊研究透彻。对校门牌坊的整体比例把握到位,特别是总高与面阔的比例及各开间的比例关系。并对细部周详仔细设计,取其他牌坊细部之精华。绿色琉璃屋面是设计的创新之处,这种组合既体现了传统形制,又加强了学校民国建筑的历史特色。
2用料讲究
主校门工程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百年校庆的重点工程,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对建筑的设计及施工要求很高,监管到位,用料尽量配合设计要求,舍得用大料好料。
3施工到位
仿古建筑施工是关键,施工人员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检查,严格把关。在隐蔽施工前,各分项工程都必须经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也常现场指导。特别是石雕,还请了专门的石雕公司做深化设计,保障细部效果。
悠久的人文历史是无数华农人的骄傲,如今校门牌坊又成为校园的一个标志,锦上添花,增添了华农人的自豪感。
设计论文:景观建筑论文:园林设计中景观建筑的影响思索
本文作者:周妩怡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有园林景观的地方就少不了河流,因为河流起到调节气候,湿润空气的作用,要想让人们靠近河流,呼吸其中的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氤氲,的方法就是要在河流上设计一座桥梁,一方面提供了观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桥梁作为建筑景观的渲染美景的艺术效果,达到交通与艺术欣赏的融合,在规模比较小的园林中,经常把桥设计成划分水面的景观,以此来扩充景观的面积,增加景观的层次性,有桥的水体通常能够增加水面空间的层次感与空间感,突出水面的幽深与悠远,小园林的桥可以设计成质朴、精巧的拱桥,并与河流的水面十分接近,让游人在观赏园林的景观中,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
如果是大型园林,桥则要作为整个园林景观的一个标志,桥要被设计成与整个的园林景观想呼应的人文景观艺术,桥体的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为了丰富景观的效果,可以把桥的形状设计成为具有丰富形状的人文景观。这样的桥体可以设置在悬崖上方,腾空而起、衬托出山的陡峭与幽深,水的广阔无边。
例如:在杭州西湖上有一座中外闻名的断桥,这座桥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关注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古代的关于白蛇传的传说,但是更多的则是他的外形与位置的设置,断桥设置在西湖上,在西湖的美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优雅,有人站在桥上可以尽情地欣赏湖上的美景,达到自然之美与人文欣赏的有机融合,这就发挥了人文建筑的景观作用,与使用作用,达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廊是一个狭窄的通道,他起着链接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作用,廊不仅能够为游人提供休闲的功能,也发挥着交通的重要作用,廊是一个过渡性空间,使园林景观更具有空间性与层次性,游人走在游廊上,悠闲地看着眼前的景观,一步一景,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游人在不同的季节能够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延长了顾客的观赏时间。
同时游廊由于具有遮雨、遮阳的作用,能够达到对游人的保护,岭南地区的四大名园之一的“浣红跨绿”桥廊就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典型的游廊景观,这个桥廊的前面与后面各有五级台阶,在桥的下面有一个石拱卷,在桥的前面与后面的两端分别有游廊相联系,当游人置身其中欣赏景色时,可以依靠着栏杆,稍微休息一下,以此来体会到游廊为人们带来的温馨。
园林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他涉及到宏观上的把握与微观的设计,在园林中设置建筑景观,以此提高园林的可观赏性,建筑是静态景观,然而自然风景是动态景观,在这样的动静结合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景色的层次之美,空间之美,在建筑中观景,将感情融入于景观的观赏。
设计论文:环境设计论文:园林艺术在居住区的必要性探析
本文作者:柯于锴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城建学院建筑系
居住区环境设计与园林设计
现代人买房子已经不是单纯的买个吃饭睡觉的地方了。他们买的是地段、环境,升值的机会。一个好的居住区得益于好的环境设计,而好的环境设计,最重要的是园林设计。西方人喜欢规整式园林,讲究对称均衡严整性,喜欢几何图形构图。建筑物的布局是对称均齐的,连植物配置和筑山理水也按照中轴线左右均衡几何对位安排;着重于强调园林总体和局部的图案美。而中国人则更喜爱自然风致园也就是风景式园林。这种园林的规划与前者相反,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一种情况是利用天然的山水地貌加以适当改造和剪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植物配景和建筑布局,着重于精炼而概括地表现天然风致之美。另一种情况是将天然山水缩移并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好的园林设计总是能给建筑本身增添光彩。如闻名于世的拙政园,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1506年-1521年,占地4公顷多,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为归田园,中为中园,西为补园。三园中最为精彩的是中园。中园是一个以水、桥、亭、山、堂组成的庭园,其中水池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水池中央有两座相峙的小山。山上怪石叠立,林木苍翠,靠东北面的山上有一个小亭“待霜亭”,靠西面小山上也有一小亭与之对应“雪香云蔚亭”,两亭遥遥相望,两山间有一小桥相连,而面前的小山又与一小岛相连,岛上亦有一亭曰“荷风四面亭”。傍晚月到风来,“爽偕清风明皆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居住区与绿化
居住区环境设计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化,而居住区绿地则是普遍绿化的重点,是城市人工生态平衡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城市住宅向标准化、多样化发展,居住区规划和建设也将出现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但给居住区的绿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使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建筑,城市居住环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绿化本身有多种功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吸收噪音,减少灰尘,净化空气,还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利用植物构成了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的生活空间。它是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居民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居住区绿地是居民利用和享受最经济的绿地,据北京园林局统计,居住区绿地使用率一般为中山公园的5-10倍。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居住区绿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房地产业已经得到蓬勃的发展,大家对居住环境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良好的居住区绿化已经成为了地产商们的重要卖点,我们看到像万科、金地、招商、保利等一系列大型房产企业的项目中,居住区绿化的占地面积和设计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居住区绿地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适当的位置,利用原有的绿化基础,尽可能的与小区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起来;二是合理的规模,一般一万人的居住区绿地约为1公顷左右。
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水石、景栽
水石就是水局与石景;景栽是园林花木的统称,用以区别自然之林木花草。水石与景栽是庭院构成的要素之一,其配置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庭园空间的景观效果。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水在庭园中的运用,除浇花滋木,养鱼育莲,消防降暑等功能外,常常以水为题,因水得景。水在城市和建筑群中也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风水观念讲,水可聚气,“润万物者莫润乎于水”。《红楼梦》里大观园建筑都随山水而建。这就得益于风水理论。古代描写城市的诗句大多也离不开水。李白写金陵,“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欧阳修题拙政园的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可以说水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灵魂。石在园林特别是庭园中是种重要的造景素材。古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诸说。可见,园林对石的运用很讲究。太湖石、英石、锦川石、黄石等等在园林景石中有较强的代表性。现代居住区不同于古代园林,不可能大量出现奇石、怪石,但以其为点缀,陪衬小品,与碧水翠林相伴,效果则不可同日而语。景栽,不仅仅是简单的栽几棵树便了事,要做到怡情育物、远观近赏,要求栽植务得其宜。自春而冬,四季都生气盎然,丰姿多彩。依山伴水,乘势而建的建筑物其表现力总是更为强烈,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都是其中的代表。回忆下“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北海的绿树碧水之中,无数童年美好的记忆应景而生。
现代化居住区的环境———规整式园林与自然风致园的结合
西方规整式园林与我国的自然风致园各有特点。虽然我个人更喜欢自然风致园。但是,从现代化住宅的需要来看,两者的结合才是最为的。以原有的地势为基础,尽量不改变原有的风貌,然后配以合理的规划为调整,亭台水榭,林木盆栽相应成趣,再加上小广场、喷泉等等。将整个居住区的环境赋予诗情画意,又能满足居民们的日常需要。晨曦出初现,在林间漫步,听鸟语、闻花香;华灯初上,于树下私语,偕爱侣、诉情衷,真可谓“人生到此何所求”啊!现代化的居住区是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万科的第五园、西半岛项目,地理位置并不好,但是由于经典的园林设计,让人陶醉于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真正优美的环境是住宅项目具说服力的卖点。现代化居住区是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好的环境是与居住区密不可分的,仅仅拥有现代化设施是不够的,只有配以青山碧水,奇石异林和人们嬉戏的广场、林荫,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现代化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