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一、学习设计素描的价值
设计素描是从纯绘画形式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视觉造型艺术,是具有明确功能性和实用性的一种设计基础训练方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其目的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设计能力服务的,它的目的性和功能性都十分明确。艺术设计的素描教学,要将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设计素描的本质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是以实用和审美为目的的。设计素描的学习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础素描造型能力之上,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描造型能力,才能达到“笔随意转”的境界。
二、认识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形式,是用素描表达的方式传达设计师对事物的构思、设想、策划、规划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使设计直观化、艺术化、渲染化,它是设计师表达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设计素描把传统素描的造型能力拓宽转变为对设计构成的表现与研究,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设计素描拓宽了素描的基本内涵,以宽阔的视角来重新认识素描的价值与意义。学习设计素描,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美术设计的思维技能。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种素描形式,它在观察方法、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和目的等方面与传统素描有着明显差异。设计素描的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和包装装潢等领域。
三、设计素描有着自身的造型特点
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基础造型的训练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不同,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目的,而是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以获取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以更加主动性的姿态进行重新构建与创造,可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
设计素描应以客观物象的本质特性为依托,通过研究客观物象的形态特征,来获得设计的构想与创意。设计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是凭空的臆造和胡思乱想,设计素描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解、归纳和概括,既要有新意,又要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2.逻辑性。
客观物象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逻辑关系,逻辑性是设计素描的重要特征,逻辑的推断、逻辑的关联、逻辑的迁移等,都成为设计素描造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逻辑训练,养成对客观事物逻辑的分析与理解,从事物表象中发掘新的判断与认知,是提高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3.综合性。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它不仅研究客观物象的结构构成、形态构成,而且将材质、肌理、媒介等应用于设计之中,大大提升了素描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因此,设计素描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4.创造性。
设计素描是以培养设计师的设计创意能力为目标,设计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的设计是没有价值的。设计素描通过主观的认知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去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从中获取新的设计元素,形成全新的现代设计理念。
四、设计素描学习的意义
设计素描从传统素描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构素描学习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加明确,其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造就未来的设计师,满足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对新型设计人才的渴求。设计素描以其独特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方式,对培养设计师的艺术素质和创意构想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素描成功地将基础素描的学习转换为能力,将基础素描学习和设计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基础素描服务于专业学习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素描的“纯绘画”性。设计类的素描教学,是以培养锻炼设计人才的造型力、创意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设计素描的教学始终围绕设计教学来开展,并将素描教学引向实用,目的性更加清晰。设计素描将观察与理解、分析与判断、具象与抽象、肌理与材料等造型因素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素描表现语言的局限性,具有更为宽阔的造型方式和设计表达方式,形成透过事物的表象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习惯。设计素描的学习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形成学生设计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是整体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设计素描的表现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是造就设计师的基础。
作者:王光辉 单位: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专业教师实践艺术设计论文
1实践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及实施方式
1.1选派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手段。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看,现在所教授内容普遍滞后,教学设计缺乏经验基础,教学环节脱离实践,急需积累行业经验,更新教学内容。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与企业员工交流、学习,了解行业动态,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也能通过进一步深入社会,熟悉企业和市场运作的流程,在教学中运用实践的案例,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结合自身理论知识能够更加融会贯通,提高日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使自己不断反思以前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1.2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培训进修机会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师,因艺术设计需要紧随时展潮流,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断学习,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各类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大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培训。有计划选派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参加各类艺术设计培训或高校组织的专业能力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习更为先进的职教经验和实践教学模式。
1.3鼓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在就业中所体现出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自身具有实践能力经验,鼓励并支持专业教师参加省、市职业技能大赛、各类与专业相关行业的设计大赛,通过与同行业人员的竞技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取长补短,找出不足,锻造自己成为专业过硬的艺术设计人才。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才能。
2进一步开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课程
2.1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在企业中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教师到相关企业定期实践制度,为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创造有利条件。积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相关专业培训的学习制度,保障教师参加企业的继续教育学习。同时借助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之机,边指导管理学生边进行实践锻炼,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把“教”和“学”融为一体。
2.2依托企业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办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显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毕竟时间有限,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巩固。通过依托企业逐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形成单项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模式中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教学从传统的“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把一个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在整个完成过程中进行资料的收集、方案设计及实施直到任务的完成,专业教师在项目中负责引导、指导及辅助的作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为以后从事本职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在整个实践教学设计中,也可以拓展一定训练内容,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特色,通过外出写生、专业采风、技能实训、专业考察等形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现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多种教学模式更贴近市场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实践需求,也是未来现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助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1企业顶岗实践常态化
每学期根据专业课设置情况,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除了每学年度的学习之外,还可根据课程的安排,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教学经验,增长见识,及时纠正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和偏差,促进实践能力提升教学体系的常态化发展。
3.2专业工作室市场化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经验,以市场为导向,组建与当前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工作室”,不仅将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知识与在企业工作经验、工作流程运用到实际项目中,起到课堂教学延伸的作用,又产生市场价值,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前沿阵地,更快捷的与市场机制接轨。在项目中学生在不断进取中完善缜密思考、方案制作、设计运用,达到锻炼与提升创意思维意识、检验设计能力,这是院校培养与企业实践都无法替代的,被行业专家一致推崇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3.3教师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双轨制”
此外,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将取得职业资格与教师资格相结合,从而促进“双轨制”教学模式发展,比如我们学院现有专业正在进行的《平面设计师》、《室内装饰设计师》、《形象设计师》、《服装设计定制工》及《纺织面料设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通过以上相关资格证的取得与实践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大量的创新思考与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而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
4结语
培养综合的实践能力根本性要求就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高层次的技术结构必然要求高层次的复合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及综合实践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持续进行中,为了培养出具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将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学习为切入点,通过实践能力的学习,增强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设计能力,不断深化教学,实现讲授内容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引领市场潮流的艺术设计专门型人才,促进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张宏达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一、艺术设计专业进性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环节介绍
(一)艺术设计专业进性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整个比较特殊的专业,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于创新能力,而非是大量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欣赏艺术设计、感受艺术设计,从而获得足够的艺术素养,进而真正的学会艺术设计。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理论的限制,艺术设计专业还是以理论的教学为主,空洞的教学方案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分离、教育与产业脱节。长此以往,学生缺少对美的欣赏,很难获得足够的艺术灵感,更是难以将艺术设计运用到实践当中。
(二)艺术设计专业进性实践性教学——专业考察。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及时年,要以基础技能培训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质。从这时开始,就要将专业考察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院应该组织实地调研、现场观摩、专题考察、专家现场讲解等与专业息息相关的课余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艺术设计专业,要做到让学生了解今后他们发展的方向。初步的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专业在社会上的工作方向。同样的,学生若能基本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全部程序和技能,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也能减轻教师毕业设计辅导时的工作量。
(三)艺术设计专业进性实践性教学——技能实习。
在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有着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就需要展开实习和实训教学,我们将之称为“技能实习”,具体来说是组织学生深入现场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技能实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真正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艺术设计当中,通过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今后工作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加强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认知与了解。技能实习的内容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考察、社会调查实践;综合实习包括创新能力训练、现场实习、毕业设计等。
二、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控制管理要点
(一)提前做好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安排。
由于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案例比较少,教师很难直接的获取教学资料,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现有的资料制定全新的教学方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教务管理部门利用校园网建立健全的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学生学籍与课表编排等电子系统,直接获取与实践教学有关的原始数据,结合实践教学承担单位的具体安排,从而简便、快捷、完整、地制定出学期实践教学任务。另外,还要采取互补、协调与一致等原则,安排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表,保障教学计划具有良好的执行性和制度的可持续性。
(二)设置合理的实践性教学考核方案。
凡是教学,必要有一个教学考核的过程,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也不例外。而实践性教学不同于其它的教学,它的考核方式不应该局限于笔试,而应该扩展开来,即“实践性考试”。学生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所学得的内容繁杂,可以通过结业设计来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性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自行创作作品。这种“实践性考试”方案可以较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也避免了目的性的考核。实践性学习不同于其它的教学方案,它有很强的灵活性,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着不可控性。在该教学方案下,学生收教师监管的程度较低,因此,应该设立规范的学生考勤、考核制度,避免让实践性教学沦为“实践性娱乐”。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教师应该建立严格的考勤考核方案,做到每次实践性教学都进行签到和签退,学生请假、缺勤、旷课、不及格的处理,参照学籍管理办法,根据专业课程有关规定执行。每次实践性教学完成之后都进行一次小规模的考核,并将成绩编辑入册,评语归档,与推优评奖挂钩。通过这种考核制度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忽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相信通过合理的考核制度,定能使得实践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
(三)完善实践性教学资料,做好成果汇报工作。
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尚处于起步的阶段,还在进行“摸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少之又少,因此,每一次实践性教学的资料都使珍贵的资料,教师在完成实践性教学之后,不能放手了事,而要将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学生作品、教师的教学心得等资料详细整理,并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另外,如果实际条件允许,学院还应该组织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教师进行教学汇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做到资源共享。实践性教学是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案,教师应该在进行实践性教学之后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做一个评估,并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综合研究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得与失,并在下次实践性教学中对于存在的漏洞进行修正。
三、结语
本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方案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讨论了该教学方案的具体步骤以及开展实践性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实践性教学使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骤,我国在此方面的参考资料比较少,这就需要各教师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又要对教学方案进行仔细的斟酌。希望广大教育研究人员对实践性教学加大研究力度,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李俊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伦理学论文
一、伦理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伦理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同样,设计伦理学更是现代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的设计,真正能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设计,从伦理学角度看应是合乎逻辑的。这一点,现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并努力做到。如,德国有一种专为无家可归的人设计的袋子,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时尚,同样适用于其他人群。在相关部门的推广下,很多人开始喜欢这样的袋子,他们购买一个袋子自己使用的同时,也会买一个给一位需要救助的无家可归者使用。这样的袋子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了某种情感的联系。这样的设计合情合理,是一项的设计。老年人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老年人上楼梯时较为吃力,为了让老年人可以不再因上楼感到吃力,同时又为他们的安全着想,设计师KimBo-kyung和BaekEun-ha为老年人打造了一款小鸟形态的扶手辅助器。小鸟蜿蜒的背部很像拐杖的扶手,老年人可以扶着借力上楼,同时可以把手中的购物袋挂在它身上。残疾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弱势群体。触摸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及时步,眼睛的观察只能获得表面的视觉效果,而触摸则是人类能够接触到事物本质的关键。触摸是盲人接触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盲文就是基于这一点被创造出来的。来自尼日利亚的创意设计师在各种日常生活用具的设计中嵌入了盲文,让盲人朋友通过这些盲文说明区分相似物品。不论是卫生纸,还是花瓶、杯子,这些生活用具上都留有盲文说明,这样贴心的设计会让盲人朋友的生活更加方便。又如,设计师MiguelNeiva为盲人朋友设计了彩色铅笔。设计者制作了一套盲文码,印刻在不同的彩色铅笔上,让盲人能感受到不同的颜色,体现出对盲人群体的一种关爱态度。同时,MiguelNeiva也希望健康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体验盲人的辛苦,从心底关爱周围的残疾朋友。当这样的设计伦理学概念被灌注到学生的设计思维之中时,将会使学生的设计上升到新高度。设计伦理学不仅是艺术设计专业中必将被关注的问题,也必定会成为设计新生代的创新思维激发点。
二、设计伦理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开设
如今国内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部分和专业课程部分。设计伦理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点,也应当被设置在专业课程之中。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设计伦理学问题。美国文化学家拉里•A.萨莫瓦尔、理查德•波特、爱德温•麦克丹尼尔合著了《跨文化交际》一书,他们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内涵十分宽泛,既包括精神性文化,也包括物质性文化。从一种物质化的创造行为看来,设计不仅是一种自觉的创造活动,也是自觉地运用艺术形式创造一种审美文化的活动。设计活动在物质和艺术之间,在经济和艺术之间,在技术和审美之间,在现实领域和精神领域之间寻找中介逻辑,并通过具体实践性的活动架设它们之间的桥梁。对于设计日新月异的现状,用后评估(POE)显得更为重要。如对建筑的评价,国外对居住建筑的评价开展得比较早,评估机构经常研究一些社会供给型的住宅。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约旦、巴西,政府和研究人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影响使用者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空间是否足以供家庭成员活动,房间和使用的材料是否便于清理和维护,视线和声音是否受邻居的干扰,内部形式是否令人感到愉快,以及建筑外观能否满足业主个性的需要,能否吸引人。由此可见,仅仅把设计产品的功能看做可乘、可坐、可看,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则过于简单。当代设计已经改变了这种简单的评价标准,功能性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价值系统,一件产品除了具有使用性功能以外,还具有认知功能、象征功能以及审美功能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件产品的物质性以及文化性的特征。产品从而更加符合使用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从这些角度、层面出发,弱势群体需要的设计更值得设计者付出更多的思考。让设计更加完善,更多地为大众服务,这便成为现当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及教师需要更多关注的关键。
作者:韩萍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真实的职业道德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以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738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查研究。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共三个年级,其中一年级300人,二年级249人,三年级189人,三个年级共有男生305人,女生433人。政治面貌抽样分布为党员1.85%、团员94.55%。问卷中主要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信仰、就业指导、专业设置、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发放问卷738份,回收683份,其中有效问卷670份。在此基础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直观的看出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对学校环境、学习环境的建议和意见。
(一)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有3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60.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浪费时间”。通过调查也发现,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调查显示,“对十八大报告的学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10.35%,“因为对组织和老师的尊重参加”的学生有6.28%,这种相对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集体观念不强,道德标准个人化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但是道德的评判标准不一,不能用一些人的道德标准来束缚另一群人。在问及“你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32.37%的学生回答“清闲舒适”,63.43%的学生认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能开除90后的学生在追求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也在注重工作工程的享受。但是他们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上,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当问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有何选择”,48.67%的学生回答“尽量两种利益趋同”、10.67%学生回答“视情形而定”。这也表明,他们虽然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标准,但一旦发生了违背公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又是暧昧的。(三)组织纪律性不够,行为方式情绪化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及“对上课迟到你怎么看”时,58.8%的学生认为“迟到总比旷课好”,仅有9.7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是缺乏组织纪律性的表现”;在回答“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你怎么看”时,有65.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自由”,30.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3.26%的人认为“应该注意大学生的形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大都以快乐自己为原则,推崇时尚,思想前卫,喜张扬、好独立、爱自由,追求感性满足,行为方式情绪化。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造成艺术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无外乎三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先天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性和他们的专业特点,使他们极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的影响,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简单,信息获取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时间越来越短暂,社会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即时性和面对面的局面,缺乏辨别力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状况,并且受到深深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在高职类专科学校中,由于很多学校因为社会需求,艺术设计类学院的成立时间短,加上艺术设计大环境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一般比较优越,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偏向于开放化,学生获得大量的书本知识,兴趣爱好广泛,学生特长比较突出,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能比较淡薄,造成很多学生养成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追求享受,消费观念大胆并且习惯于以眼前利益的实现,代替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价值取向实用化、功利化。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同时还要求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引导,实践育人,将新媒体的运用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建构的虚拟空间不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割裂的独立空间,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社会的拓展与延伸,展示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与整合。要避免学生沉溺新媒体娱乐不可自拔,就需要将新媒体的运用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投身现实的实践教育活动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通过引导与教育,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实践提升自我素养,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体悟自己的价值。
(三)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不仅包括内容上的丰富,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建立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测评,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开展心理、求职、政策、创业等个性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耐挫心。为学生收集整理和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宣讲招聘会,提供就业或创业服务等。同时还应包括授课方式上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分阶段的引导式教学手段的设计,团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现场实践等等。
四、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加强职业道德引导教育的一些做法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以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开展了多项同学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分项目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不同类别的分项目活动,也在致力于把每个分项目都打造成精品活动。用“团队文化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用励志视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用访谈类活动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用“世界日”为同学们普及节日知识,用“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染学生。
(一)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制作了多块宣传画,在学校学生公寓,进行德育引导。
(二)选出学院内获得重大比赛奖项或者有特殊表现的同学,制作访谈节目。把有代表意义的现场采访片段和访谈节目制作成视频到微博、人人等学院公共网络平台上,大范围传播,让同学们相互转帖、跟帖,以便我们扩大了解,深入探究。
(三)主要以真实的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为切入点,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手法拍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励志微视频,拍摄各种大学生行为习惯及不良行为习惯制作成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宣传短片,上传到学院人人网公共主页、学院微博平台、学校贴吧等,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目前已经拍摄六个短片。
(四)通过志愿者们统一身穿印有积极、奋发、向上语句的创意文化衫,传递青春向上的正能量。用“布媒体”呈现积极向上的文字,以这样的方式将正能量传播开来。
(五)通过每年的“团队文化节”、“世界日”和“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活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冯大伟徐令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一、艺术设计国际交流的现状
艺术设计教育与国际接轨成了发展的必然。国内的艺术设计类院校正越来越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其形式也从最初的校际互访、学历培养、师生交流,进而扩展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目前,许多艺术设计类院校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国际交流工作绝不应该只停留在“面”上,而应深入研究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办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估、产学结合、就业指导等,从而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探索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之路。在当前众多的国际交流活动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能够深入到双方课堂的联合设计教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外合作课题。在这种模式下,中外师生齐齐参与,中外学生混合组成学习小组,在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围绕指定主题展开设计创作活动,完成设计任务。
二、对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1.感受国外的教育理念国外艺术设计教育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多引进“真实”案例。在传授学生设计知识与技巧的同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明白,在真实项目中,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上,不能随心所欲,要学会与客户沟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一味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2.学习国外的教学方法国外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规定主题的框架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碰撞出许多灵感的火花。与此相比,中国的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意见,等待老师的指令,在创作上缺乏自主性,作品风格趋向化明显。在合作课题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英方师生在创作中的热情与激情,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中国学生比较擅长“单打独斗”,一旦与人合作,往往就不知如何进退、与人沟通了。作为一名的设计师,只有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有机会参与更多的设计项目,展现自己的设计才华。尤其,在全球化趋势下,你的合作伙伴有可能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与你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时,如何协调一致,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是新时代设计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4.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品牌摄影课题时间短、要求高。指导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工作强度大,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课题的各个环节环环紧扣,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了保障双方的良好沟通,指导教师还应增强对对方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包括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陌生的合作伙伴,新颖的上课方式,有趣的拍摄主题,都将极大地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表明,这些初次合作的搭档有能力在2~3天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品创作。此外,项目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结语
迄今为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中英合作摄影课题已成功举办了七次,在师生中获得了良好的反馈。目前,这一模式已被该校其他专业借鉴,如工业设计系与英国提赛德大学老年人用品的联合设计课题,以及环境艺术系与加拿大道森学院的室内设计合作课题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未来将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龚瑜行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专业实践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理念设置不明确,仅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课后学生自主进行绘画练习。在讲授理论知识之时,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生涩难懂,仅是凭教师讲述,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仅是书面的了解,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培养复合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至关重要,下列具体措施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性,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与地位
学校的相关领导需对教学实践加以重视,对于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力度,明确基本的教学目标,增加实践教学的这一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如此,学校还应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气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被感染,融入到实践过程当中来,与此同时,建设学习场所以及与此课程相关的教学设备,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一专业的教学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
建立并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极为重要,这一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实践能力。高校需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企业提供场所与项目进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查,进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对社会的基本需求有进一步地了解。企业方面还应有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或开展讲座活动,业内的成功人士可以向学生们传授宝贵的经验,供给学生参考应用。从学校的目前情况来看,低年级的学生因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不能获得实践机会,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应对企业的要求,实践机会更多。
(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制
度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规范运行离不开一套缜密的完善制度,学校方面应确立相关实践教学制度。在制定制度时,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尊重学生的想法,从多方面征求意见,确立奖惩机制,这样能够激励学生对学习实践的热情,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学校方面也应严格执行教学制度,在一项新的制度颁布之前,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行,保障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执行性,这样才能够做到进一步的规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促进学校的教育建设进程。在相关制度的形成过程当中,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完善、规范的教学制度。与此同时,应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同步,传授给学生近期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做到对于课本内容的活学活用,从而才能够做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们更快地融入社会,达到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作者:殷小彤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专业课艺术设计论文
一、素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前提———创新观念
培养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高等艺术设计教学的现实主题,因此,艺术设计专业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方法,转换思维,转变观念,以绘画为本位的素描教学基础也应顺势适应以设计为本位的转变,实现删除重复内容、整合交叉内容。在转换和优化的过程中也应各有侧重:素描是培养学生利用肌理、图形、质感、量感等感官变化、微观特征来表现对象;艺术设计是培养学生对于构造关系的理解、增强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强化;将二者结合,可探索一种新肌理、新质感、新材料、新形式等等的表现手法,尝试设置一种亦写生、亦创作的开拓性命题式教学训练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表现能力。
1.素描的创新发展演变
素描,是用单色描绘的形式进行造型训练、培养造型能力的独立画种,是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关联其他造型艺术的纯艺术。素描亦是一个历史范畴,即随着时展变化演变着。素描架上艺术初始于古希腊时期,画家们开始利用透视法和明暗法来造型,直到千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逐步渗透影响了绘画艺术的发展,透视法和明暗法也逐步成熟起来,利用客观事物写生之法,发展出了新的素描表现形式和手段。16世纪至19世纪,素描由传统的作坊式传授发展至学院式教学。19世纪,素描的基本法则日趋完善,光照原理和色彩学也更加影响了明暗法的发展。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的造型艺术,尤其是素描绘画中,更多地注入了画家的主观感情表现和变化,尤其是受到东方艺术的浸染,其表现形式更加异彩纷呈。中国传统素描教学,其最初表现形式是以“线”为主的白描,绘画与叙事、抒情功能紧密相连,人与物的交融更具东方式的神韵。自二十世纪初开始,中国的素描教学受西方教学体系的影响,也发生着急速的变化,即三十年代西学体系的逐渐普及;五十年代苏联教学模式的渗透;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影响下的多样发展;二十一世纪,工业化、信息化急速发展环境中,人文价值、审美价值标准的提升,使得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
2.素描与艺术设计教学创新的关系
素描艺术的特点即外延广、内涵丰,在现代教学模式环境下,应该深入挖掘素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巨大潜力,塑造更具人文精神内涵的个体。在艺术设计学逐渐独立于绘画门后,其专业教学内容逐渐细化,与之相关联基础训练素描教学部分,也从绘画素描演变出设计素描,即以线条为主的透视画法,只反映客观对象的隐性结构体。二者教学规范不同,规范化、模式化的素描训练对于艺术设计教学也是有着负面影响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其哲学、美学、艺术思潮、现代媒介符号、新的艺术表现手段等等,日渐刺激着传统艺术中缺乏洞悉、敏感、活跃、理解的视觉作品的淘汰。素描教学的创新必须加强实践,而创新又是艺术设计的本原,从设计学习出发,重构素描与艺术设计教学之法,如素描中外部造型元素和内部结构要素运用之处的变换、改造、创新,将素描创作的象征、暗示、能指运用于艺术设计之中,将静止的客观再现改变为一种动态的思辨,将素描中的灵动之法结合到艺术设计的自我创造之中。
二、素描与艺术设计教学结合的应用原则
在继承传统、融合新时代审美要求的社会语境下,素描与艺术设计都面临着运用现代技法和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和创作,摆脱技术模式的禁锢,新的法则和规律势必要在探讨和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基于实践经验,探讨二者结合应用之基本原则为:传承性、创造性、实践性。
1.传承性
西方艺术中新的流派、新的美学观念颠覆了传统艺术的非理性、客观性,在艺术行为过程、创作材料和创作领域中,采用了多角度、多维度、多元素的创作实验,如超现实主义、纯粹主义、极简主义、观念主义等等。我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造型观念融纳了深刻哲理和观念。道法自然、物我两忘的观察法则蕴含了超脱的造型观和意识论。在素描和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并加强中西方艺术中的造型观是培养高校学生创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不能将西方块面式的素描和东方线条式的白描简单的归同于造型之法,更需要将二者的意象观念渗透到多元化的教学之中。
2.创造性
传统的素描教学强调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缺乏表现性和能动性。素描教学科结合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用视觉探索事物的多维度信息,进行再分析、再判断、再解构、再整合,艺术设计可借助素描绘画中的写实、变形、肌理化、意象化等等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创作的视觉化再创作。素描工具、材料的潜能也是强化肌理语言的重要手段,材质的表现形式训练亦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突破常规。新肌理语言的创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也是发挥意象造型的途径。
3.实践性
现代素描教学意在强调结构、分析,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需要,素描的功能更加宽泛,如建筑设计素描中的结构分析性、产品设计素描中的几何结构表现性、环境艺术设计素描中的综合空间形态的表现性等等。素描的抽象语言元素包含:点、线、面、形体、比例、结构、空间等,利用这种复合抽象元素可以加强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独立创造能力,在抽象图式、符号、意境的训练内容中,可将微观的情感元素转化、整合成有独特意味的抽象图像,从而调动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三、利用素描教学特点加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整合素描与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发挥优势
传统的素描训练内容是有明确的方法和步骤的,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于造型的把握能力和画面空间的组织能力,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授课过程中应当保留这部分的教学内容。长期的写实性素描训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关涉艺术设计的设计素描则是短期的,且具备实效性。因此,在二者教学改革的应用当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方面,保留素描教学训练中科学合理部分,加强学生对于素描基本原理、绘画规律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素描教学中的主观性和创造性来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以本能的表现欲望来反对机械的技术性再现,突破传统思维惯式,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传授奠定基础。
2.利用素描教学的表现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素描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大量写生的实践活动易造成学生的倦怠感,为此,应作出适当调整,将重点转移到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反应时代特色的专业性训练上。通过大量表现主义绘画作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主观化、自由化、感人化的作品势必能够打动观者和学习者的内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种愉悦的心境下更易于学生充分发挥创作能动性,开拓自由空间,营造一种和谐的学术氛围。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素描强调结构与设计的应用,线条的力度、构图的形式是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设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高校教学中,依然还存在素描写实描绘的原样照搬现象,要想达到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必须扭转这种弊端,将素描教学的重心调整,加大学生对于表现力的培养,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才能使得设计功能和意境更加清晰的彰显。
3.加强理论学习深度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虽然表现性素描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它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却不是孤立的,且与其他相关专业具有连续性和关联性。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加强深入的理论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论结合实践是好的学习过程培养。传统的素描课程是在二维空间中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现代素描与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结合的当下,可以将二维的画面与三维的立体实物相结合,采用镂空、钻孔、拼贴、镶嵌、黏合、重组等新的创作手法来再创作,如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基弗作品中,利用各种材料与二维画面结合,创造新的画面激励效果,通过实与虚,两种元素的结合表达内心的状态和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及时、培养理性思维的设计意识。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素描训练,不仅要注重研究对象的客观再现,还要注重对象内在结构、本质的理解与表达;第二、注重装饰效果的表达。设计素描强调形式化、意象化、抽象画,是客观对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联想与分析。因此,强调装饰性的训练可以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抽象与联想能力,利用变形、夸张、象征等手法塑造更具美感的新图像。四、结语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和相关专业的造型训练基础,其基本原理、创作手段和绘画规律都是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依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单一化的、规范化的、模式化的教学模式中,要与时代语境相融合,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要放眼未来,以一颗包容之心来迎接新的探索。在现代设计意识和精神的背后,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素描与艺术设计的理念相联系,从而在一种动态的产学研环境下发展。发挥素描艺术的无限魅力,感受现代素描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作用。
作者:魏志英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术论文
一、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有脱节现象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同时是决定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所在。现在诸多职业院校把实践教学理解为在学高年级时将学生退给企业或公司,让学生作为实习生来在真正的工作中加以锻炼学习,从而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经验基础。这种把学生的学习任务退给社会的思想是片面的,只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而不及时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不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行为也是不负责任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不能够与时俱进的进行知识更新,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动手锻炼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的教育方法是落伍的。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一)调整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合理化
设计教育改革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想规划更加合情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情况,熟悉国内外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结合地方特色,地方文化,针对地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建设,培养符合国情、民情、社会情的实用性人才。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实践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勤动脑,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旧的教学机制和观念,导致改革具有一定困难,受高等学校教育模式影响,职业院校应尽量摆脱研究性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尽快建立自己的应用型技术性课程体系。
(二)课堂教学要时刻与专业紧密联系
艺术设计作为实用性的、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将会面临大量的“动手做”的学科,在学校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课,还要学习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老师的职责就是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以后,我们的就业目标是什么,学生选择艺术设计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概括如何,就业前景如何,学生在校期间将要完成哪些课程的学习,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比较切实际的问题。对于《概论》本身的理论更要言简意赅、多方法、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而非传统的“一言堂”。教师的认为也是在吸收和消化了大量的知识理论之后,尽量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例子,动态的视频等多种方式来阐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必要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甚至抛出问题,让同学生课下用自己的方式寻求答案,学生主动阐述给班级听,教师则进行补充和纠正的作用。避开教师“独角戏”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基础课程的学习,教师应在讲述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方向的不同,有所针对性和侧重点。在具体教学中,其素描范本,以简单的家具、生活用品为主,在绘画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透视、比例、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漫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素描时,教师应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着重想象力的培养,甚至可以开展创意素描的课题,让同学们自主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现学校与企业真正对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尽量简化和减少课堂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创造模拟环境,鼓励学生步入社会参与实践。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相关企业共同商议;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自己应该到实践中去历练,把近期的材料、技术、软件、公司发展趋势等情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定期安排业内知名人士进入课堂为学生讲座,邀请业内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践作业,带领学生参观地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公司等机构进行实地考察。成立专业工作室或社团,鼓励学生模拟课题来进行实践教学,按照企业、公司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和程序来完成实践联系。近几年,我国教育部、国务院的教改《决定》和《意见》的文件均明确要求各地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来办学,要努力办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模式。
三、结语
为解决本文中所提到的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系统化,学科建设的合理化,教学计划的科学化,对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建立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根本宗旨,切实做好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培养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与国际职业院校教育接轨的目的。
作者:杨晓宇 单位: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高职院校一般从重点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因为这些专业与地方产业结合较紧,有较好的校企对接基础,具备开展工学结合的条件。但由于是试点改革,学校各个教学部门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互方面,往往采用“特事特办”的方法,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特设”的试点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的条件。如广东的部分国家示范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已经建立起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答辩和用人单位现场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但这成功模式并不能被其它众多的高职院校移植、复制和推广,其实践的模式显然缺乏共性的土壤。在没有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外在因素的支撑下,我们更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是:更多非国家示范院校的毕业设计怎么做?更多非重点建设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过程怎么控制提高?这也是本文的切入点,探讨的是在现有基础及可行条件下,不同办学条件的院校专业如何有效推进“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的质量。这种可行性方法,显然适用于更多的高职院校、更多的艺术设计类专业。
二、基于“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对策
本人所在的高职院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地方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国内其它一般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毕业设计选题与社会企业设计项目匹配度低;具有实际工程经验、企业经历的指导教师偏少;教学条件滞后;过程管理难度增大,质量控制亟待加强等。在缺乏“特事特办”的国家示范院校专项建设资金的支持下,在缺乏“优势专业”、“示范专业”诸多“政策”“、人力”、“财力”优势点的支撑下,借助“校企合作”这种外力是一种可行的推广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已经在本人所在院校专业群实施多年,在连续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已引进了多家毕业生自己创业的公司入驻分院,学校给他们提供办公场所,免去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店面房租费用等,作为回报的是:这些企业的老总,要参与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建设。在平时的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这些企业的老总也是设计各专业的“兼职教师”,学校也给予他们一定的课时津贴补助。另外,分院的部分设施也与入驻企业共享,如广告制作与输出设备、会议室、图书资料室等。学校与企业在“双赢”的前提下,达成了利益上的一致。在装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等艺术设计类专业为期半年的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很多。我们紧紧抓住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需求出发,在优化毕业设计流程,精心建设毕业设计项目库,引进设计单位一线评价标准,重新量化毕业设计答辩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现阶段适用一般地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可行”“、有效”“、规范”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运行模式。
(一)毕业设计流程的优化与监控。
就是强化整个毕业设计各个过程环节的控制,构建由分院、系(教研室)、合作设计企业组成的过程控制体系。对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如选题、实践指导、成绩答辩等严格把关。一般而言,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前期阶段包括毕业设计动员、选题申报、审核、公布设计课题库、学生选题、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完成开通报告等。中期阶段包括学生按计划进行毕业设计各环节的设计任务,包括设计进度及文本表格进度的控制。后期阶段包括学生完成课题任务,二级分院做好毕业教学环节的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和成绩评定、总结评优及资料归档等工作。无论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还是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专业,整个项目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策划、设计、制作、展示四个基本环节,直接入驻分院的设计公司,是全天候开放式的平台,方便学生预约校外兼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特别是在草图方案绘制、确定方案等重要的阶段节点,当然这需要学校对兼职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设计辅导的管理进行弹性的调控,而不是简单的“一周主动约见校外指导教师一次”的考核。而校内的专职指导教师,更多的是整个设计过程时间节点的控制;后期展板制作与答辩准备;表格文本的规范性书写表达等方面的推进。整个毕业设计实施耗时长,加上学生在外实习,管理难度大,因此其良好运转,离不开合理的系统化流程设置。作为毕业设计整个系统实施的基层部门,包括二级分院、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校内及企业指导教师,除了学校层面制度的制定与考核,更需要“校企合作”模式下有分工、尽职责的投入,由此构建扎实的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改变目前毕业设计大多面临放羊式的松懈应付。
(二)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点的落实。
具体包括:选题要求,如何设置有效、可行的毕业设计命题,筛选出与学生职业岗位的内容、深度、强度贴近的项目;如何加强企业力量的导向,形成共识性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在明确评分指标的前提下,以定量的方式规范评审标准,消除评分过程中自由度过大的问题等。
1.毕业设计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笔者之前在浙江省湖州、宁波、温州等职业院校进行的调研显示,常见的选题方式有:专业教师给出设计项目。这些项目均来自教师承接的真实社会项目,指导教师结合毕业设计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定数量的命题;二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实习单位进行的选题;三是合作企业提供设计项目为载体的命题。毕业设计具体的选题方式,与各自院校二级分院开展的“校企合作”情况有直接的影响。整个分院营造的设计产业环境真实、运行良好,基于“校企合作”方式推进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更为有效。就笔者所在的地方高职院校,十一届毕业生的社会积累,尤其是毕业生成功创业者越来越多,。在长期稳定合作的机制下,专业教师与入驻企业及时进行互动,以毕业设计课题内容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贴近度为评价标准,共同建设毕业设计课题库,选题保持一个基本的更新率,每年对其中的项目进行及时的更新,尽量控制与往届重复的课题数量。教师在阶段指导过程中,严禁将往届毕业设计的成果作品借给学生参考,避免出现抄袭的现象。另外,用“信息化”方式建立符合用人单位实际质量需求的毕业设计项目选题系统。在建设、更新毕业设计项目库的基础上,方便学生和教师在网上系统进行前期的课题预报与互选。
2.毕业设计质量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基本形式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过程考核、毕业设计答辩小组负责答辩考核,答辩完成后进行校内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笔者在浙江省三地市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三:一是以校内专业教师的评价为主,设计企业设计师参与的社会评价少,系统的开放性不够;二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特有的,有别于传统文科或理科的毕业实践评价标准还没有建立与运行。浙江省所有的高职高专专业毕业实践评价标准参照的是省级教育行政单位制定的《高职高专毕业综合实践评价标准》,这个文理科并用的任务评价、成果评价模式,很难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以社会真实设计项目为表现形式的命题实践。三是考核和评价形式大于内容。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应付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表格填写,文本规范性盖过设计内容。除了前期书面文本的逐一沟通修改外,后期所有毕业设计文档要上传到毕业设计网上系统,教师需要在一定时间节点内做出学生毕业设计网上各项内容的评价和考核输入。在“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机制下,在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驱动下,对传统毕业设计的运作策略、教学组织、评估方式等要素进行变革和创新。在开放性的原则下,引进设计企业的评价力量。二级分院的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协同设计公司的一线设计师,共同制定并执行校企共识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评判标准,以“定量法”制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评判标准。将设计企业的用人需求融入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调控。
三、结语
本文在客观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就“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毕业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各过程的切入点,这些具体的实施策略,促使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更有针对性,毕业设计的教学实施着力点更,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更具弹性化。这个范式并非个例,其操作运行尊重各个地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际条件,可以为更多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所移植、复制和推广。
作者:汲晓辉 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论文
一、教师问题
在这里我们再重申一遍,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现在在高校的教师队伍当中不乏一大批年轻教师,多为硕士毕业,学历高,专业知识多,但实际的应用经验则比较缺乏,因此,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是教学骨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对学生的将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年轻一代的教师中,由于工作量的压力较大,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一致在沿用老教师的授课模式,科研成果更是相对较少,自身专业水平提高较慢甚至停滞不前。
二、学校问题
在许多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在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繁而不精;在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上,比如教学场地,教学道具等严重不足;对专业的实践应用教学上,研究比较滞后,教学实习往往因人力物力不足,让学生自己联系学校和企业实习,有些流于形式,这些做法使实习教学形同虚设,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也给学生带来安全隐患。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培养产生很大的隐患,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1、艺术设计的教学方向
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并能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人才的地方,艺术设计专业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并且要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不断创作出关注生活,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开拓创新,服务社会的作品。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采用“学校、企业、社会”紧密联系的培养方式,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2、教学方法改革
2.1调整课程设置
在一些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院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繁复,有些课程可以说作用不大。我们都知道,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必须能够应用于实践中才行。假如不能用于实践当中,那就是毫无意义的。由于本专业的时代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设计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建立设计工作室和专业实习基地时,不仅要具有科研攻关的功能,同时对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都要重视起来。特别是近些年学校扩招,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学生多,教师少,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是理论多实践少。教师也不能将全部学生带出去实习,往往一学期开设的课程比较多,但是时间周期却很短,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却是实践不了。因此,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针对于设计专业来说应该在艺术表现的基础上多重视艺术的实践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为专业基础(比如手绘基本功,电脑基础设计软件的应用等),项目实践,设计比赛,专业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2.2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
现在很多学校的年轻教师大多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理论知识十分丰富,但是缺乏实践。学校可以实施教师定期分批轮训制度,特别是像艺术设计专业,更为重要。可以让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培训学习,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加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专业业务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培养出即精于理论教学又善于实践技能培训的教师。兼职教师。学校在教师的聘用上有时显得过于严谨,比如教师必须在研究生以上文凭才可以任教,应该视情况而定。在与企业中不乏一些文凭低,但是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实践技能十分丰富,可能就缺少一些授课经验而已,学校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或者可以聘请他们直接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交流中相互学习,这也是一批的教育团队。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关键,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是一切主动性的来源。当然,教学方式也不是单一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现在的教师讲的多了,写的少了,现在多媒体应用很广泛,从而也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惰性,一门课一直使用一个课件,学生在不断的变换,教材在不断的变换,社会需求同时也在不断的变换,但是教师的课件始终如一,这对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教学内容上,不能一沉不变。总之,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非常必要,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设计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设计水平的提高加薪添炭。教师只有不断改革和探索,才会涌现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为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张翼 单位:郑州大学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生就业论文
一、危机之二: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
1.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艺术设计学科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开办、扩办艺术设计专业,同时很多综合性院校新开设的美术专业也多为设计学科,就连以“纯美术”教学为主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也重新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由此可见设计专业受到了诸多院校的格外重视。然而,问题相伴而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课的分数要求相对较低,因而报考美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这些学生文化课基础不好,只是在美术高考班进行短时间的应急突击培训,导致他们文化课基础和美术设计基础两个方面都存在致命的弱点。这种由入学之时“胎生”带来的问题一直蔓延到高校学习阶段。伴随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对2012年度沈阳大学部分在校生的调查问卷来看,“电子阅读成为主流,‘宅’文化盛行,学生的阅读和自学时间均有所下降,学生购买书籍的开支所占比重降低。”传统的阅读习惯原本是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史哲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纸质媒体却与人们的感情日益淡化。加上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不足和学生自身的“胎生”因素最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和匮乏。这种知识“偏食症”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学术上的营养不良,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就不足为怪了。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存在许多弊端从近几年到高校面试和任教的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来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凭关系进高校是其中弊端之一。很多青年教师技能技巧操作一般毫无疑问,但是综合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其授课时的瓶颈。一些老教师麻木了日常的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加更新、扩展,导致知识的陈旧过时。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对日益更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软件操作难以胜任,这必然影响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上因素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也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第二大危机。
二、解决之道:有指向且可行的对策
1.适时调整学科体系就目前各美术高校来看,原有的学科体系难以适应社会新行业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必须改善陈腐的学院“教学”和学生功利性的“自学”,在设置专业和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把教学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更新僵化老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每三到五年就应该修订一次教学大纲,依据人才市场的动向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各高校应向学生深入贯输强化专业理论和人文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调整脱离实践、陈腐闭塞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克服功利性的“自学”心理,积极为学生创造提供社会实践的参与机会,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向统一,为他们走向就业岗位提前铺设求职之路。此外,为弥补学校的学科建设不足,有些专业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或定期授课,“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老一代教育家都是身兼几所学校的教授,及时学期在北京上课,第二学期有可能到杭州上课,教师的流动无疑能带来新的信息,国外的大学很多都采用这种聘请方式。教学效果好就聘用,不好就不聘,实现人才的社会化共享”。
2.协调改善“学”“产”“研”的关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是实现学生“学”的质量保障。各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应该加强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教师轮流的培训、研修,打破行业垄断,强化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特长。当学校作为人才的加工厂向社会输送“学生产品”的时候,如果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必然会导致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由“设计作品”过渡到“工业产品”,可以邀请企业家、消费者到学校来,邀请工厂的工程师、设计师走入大学校园和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师生进行对话;反过来也可以让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前到工厂去,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制作过程,以增强艺术设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而提升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用性和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设计人员、企业生产、消费市场应有机整合,实现设计产品和企业、消费群体实现直接接轨。尝试在艺术院校开设理工科知识课程,如把工业产品外观设计与工业机械原理知识结合,使产品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审美性与实用性统一。
3.通过各种手段培训提高教师,打造教学“强将”整个教学中影响学生最直接的是美术教师。“当文化的气候缺乏精神的价值,有大量的作品一方面说明了视觉上的才华与技巧,一方面也令人叹息地说明思想的浅薄。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抗这种文化的干旱,而这一任务又基本上依赖于在艺术殿堂本身引领创作的那种精神。”[4]美术教师就是这种精神的引领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在技能操作方面,专业教师自身应重视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及对近期设计动态信息的把握,到生产工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各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输送教师去更高层次的美术院校交流深造,并且针对学科建设为教师提供提高技能技巧的实践机会,打造教学“强将”,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使教师队伍站在设计的最前沿。
4.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随着就业环境与技术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化、综合化。如果没有的知识素养和设计技能,必然难以被社会所接纳。为了应对就业难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必须调整思路和心态,在努力提升艺术设计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及人文知识素养。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例,用人单位对该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体现在:其一,重视美术创意渊源、理论依据和对作品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其二,重视综合理论素养以及与之相应的技能技巧表现。鲁迅美术学院近几年多次召开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见面会,通过这些见面会的历练,很多毕业生普遍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在校求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学校教学角度讲,学校相关部门也在逐渐调整本科教学当中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比重,增设比如艺术管理学、艺术交往学、设计创意学等学科内容,将公共外语课向专业外语课倾斜,加大计算机实践操作力度,强化艺术史、设计史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方面,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规划到本科日常的教学范畴内,增加课时量,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获得比较系统、的了解,毕业前强化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在校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参与就业竞争扫清障碍。5.注重实践,深入生产生活及时线早在20世纪初期,有的学校就已经建立了由担任技术教育的导师和担任艺术形式教育的导师两部分人员组成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车间,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与空间。目前辽宁省只有鲁迅美术学院拥有学院的艺术工程总公司,承揽艺术馆、博物馆以及大规模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以及大型壁画、雕塑等的设计制作任务,学院的各系部专业教师大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很多的毕业生由导师“传”“帮”“带”参与设计项目的实施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系教师也分别建立了部门或个人的工作室。但是,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上的一些小公司兼职。学校应加大对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带动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形成学校与企业共享、共赢的合作关系。
三、结论
尽管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系AndrewAbbott教授“否定教育有未来的目的,否定了教育意味着学习一些特定的内容,推翻了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学某些具体的内容的看法”,认为“教育不在于内容,甚至不在于能力,它是一种心灵的习惯或者思维方式。受教育是培养一种给我们观察到的任何事件和现象找到新的和不同的意义的能力。”[5]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美术教育的办学方针必须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美术人才。落实这一方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综合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实现顺利就业,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就业,那么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就没有尽到自身的责任,这样的培养模式必然没有前途。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它要求打破学科界限和行业壁垒,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向,因此,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将“学”“产”“研”三个环节有机整合,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知识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设计事业的繁荣昌盛而高歌猛进!
作者:邵艳芬常庆伟单位:沈阳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平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1.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高职课程的构建要以应用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内容的重心所在。所以在课时分配中,技能训练要占有较大比例,理论知识方面应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三者比例,在职业态度方面,应注重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的培养。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高职生思维活跃的特性,注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既能培养团队意识,又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促进该课程的学习质量的提高。未来的平面艺术教育应该实现开放式教学、开门办学,企业经理、技术员都可以来授课和指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面向社会需求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支撑体系,使学生从原有的僵化的、尘封的系统中解放出来。教师不再采用单一教学方式,学生不再局限于个人独立设计,发散式思维、开阔的思路、设计的灵感应运而生。具体做法应该是:以本专业为根本点,尽量广泛吸收艺术类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新理念、新思想,加强校企合作,定期安排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营造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与设计类公司、装饰装潢公司、动漫和广告公司等建立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多给教师和学生创造参加竞赛、展出等的机会,建立规范的激励制度,逐渐营造开放化、人性化的学习、研究、交流的氛围,使高职生成为较大的受益者。
2.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组织教学情境
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依据高职生将来岗位的实际发展需要,按“岗位过程实际系统化”来组织教学情境,遵循使用原则来选定课程内容。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生产、服务、管理及时线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师要选择具有实用性的知识,能使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实际教学中,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也就是“项目教学”。这种方法是以模拟真实的设计项目为教学实践的载体,按照企业项目流程完成设计项目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管理规范和能力评价等,培养学生在技术开发和服务方面具有创新能力。我们以平面广告课程为例,它需要根据广告业的发展、技术应用、岗位能力等要求,利用企业项目资源,开发教学案例,进而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课程的设计是以实际项目为整体设计的核心,并将该核心所关联到的知识由点到面、由简到难渗透到实际项目中。学生在进行这一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新知识点、新技能就很自然地、轻松地掌握了。
3.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
教材编写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材在整体上注意了与实践的衔接,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但在编写思路创新上还不够,内容也落后于实际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组织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与企业人士来共同编写教材,从适应企业岗位所需知识点出发设计各门课程的知识板块,应该更多地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突出鲜明的职业特色,使学生学了会用,学了有用。编者应与时俱进,彻底改变在教材编写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的做法,突出教材的实用性,摒弃那些脱离时代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赋予教材以新意。突出教材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高职平面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变革应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按照真实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编写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高职教材。通过优化组织教学过程,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者:赵桂茹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因而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担负着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输送适配人才的重任。那么如何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战略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就成为当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改革中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对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重心及对策问题进行探讨。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可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作用。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方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人的能力将艺术与文化进行创新、升华而形成经济价值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正是由于艺术设计教育具有这样的特性和内涵,因此其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有重要影响。其次,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浪潮中。围绕一个好的艺术设计创意可以衍生出很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甚至形成产业链条,惠及其他产业。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高、精、尖”人才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再次,几乎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和分支都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而从创意设计到制作推广,再到文化创意产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均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参与。只有具有创新性、具有美感的设计才能够实现对产品内容的表现,从而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教育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是不容忽视的。
(二)文化创意产业引导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及时,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近些年围绕着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这些政策其中包含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策略。因此,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艺术设计教育也必然要根据这些方针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第二,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所做贡献的日益增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此前提下,过去那种侧重于仿造和贴牌,低附加值、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加工产品必然会被高附加值、自主创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所取代。这样的转变对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新的导向。第三,我国传统艺术正面临着新媒体和全球化的冲击,如何通过具有创意的设计让这些文化资源得以延续和重生,在保留其文化价值的同时又能符合当代文化市场的需求,需要更多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的创新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只有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构建起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和文创产业之间有效的对接,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走向起到了引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重心
我国的文创产业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产业特征以及人才标准逐渐清晰起来,这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提升文化素质培养高度
文化是创意滋生的土壤。一个的创意设计一定是凝结了创造者对某种文化的独特认识、深入观察以及审美理解,蕴含了创造者对多种知识和思想资源的吸收、转化与提炼。因此,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创作能力,文化素养的加强必然是重中之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可以说是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偏重于对学生专业水平的培养,忽视了对文化素质的要求,没有将文化素养的提升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方向。一些院校不只是在专业招生时不太看重文化课成绩,在大学期间的文化课安排也不够充分,导致一些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缺少历史文化知识的积淀,由此也导致其设计创意原创度不高,设计产品无法呈现出足够的内涵和活力。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文化素质的培养上升到与专业培养同等重要的高度,使之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心之一。
(二)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一个文化创意项目的成功,要经历市场调研、信息分析、设计策划、制作生产、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联系文化消费市场,是在提出合理实施策略之后将其付诸于实践。因此,实践性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决定了人才培养中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特别需要强化并落实这一理念,需要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又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应该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心之一。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掌握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新助力。文化创意人才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大数据等多重手段,更加高效和便捷地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分配,以及市场分析和创意整合,并通过现代技术强化艺术和文化元素结合的表现力,提升内容输出时带给人的丰富体验感。因此,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相关科技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掌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以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与当代媒介发展特点的文化创意类人才。
(四)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不仅包含文化创意,还涉及到艺术、管理、规划、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交叉性和综合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应该说,今天的艺术设计已不再是过去的技能性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跨界能力、多元的知识储备和广阔视野。所以根据这样的需求,未来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就不能停留在只让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技能上,还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多方面知识的灌输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索创意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产业的结合点,运用更广阔的思维模式,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多元文化和艺术语言来实现创新。因此,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既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清晰的培养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坚实基础。因此,各艺术设计院校首先要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构建起以创新创意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其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作用。为此,一方面,艺术设计院校要从外部打造一个灵活高效的创意生态,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方针,关注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内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设计创新思维的建立与方法的应用,指导学生建立起宏观、系统、整体的设计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在创新中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课程设置,打造多元化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已覆盖了人文、艺术、经济、传播、管理、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形成“大设计”的概念,这也正好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特征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吻合。因此,艺术设计学院在课程的设置上也需顺应这一发展态势,加快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及时,可根据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原有的特色和基础开设与文化创意产业对接的选修课程,如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等课程,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的了解及对文化市场的认知;第二,可以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如开设文化思想史、文化发展史、文化经济、文化哲学等相关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创意人才的文化底蕴;第三,需要增开一些与新技术应用相关的课程,如虚拟现实、新媒体界面设计等,使学生在设计中能够熟练操作并运用近期技术,自如地将设计理念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三)以文化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对人才的核心要求。要培养出更多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艺术设计院校需要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加强对市场的认知,学会根据市场特点和需要来构建设计逻辑,建立系统的设计思维。同时,艺术设计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企业需求与校外文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企业与学校所提供的不同教育资源,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合作模式。目前,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及校内设计工作室,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研究和设计,深入到创意合作的及时线,在具体实践中有效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此外,通过邀请和聘任在设计以及文化创意领域中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技能的实践型专家参与教学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种“双师”教学制有利于拉近从知识到应用之间的距离。鉴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艺术设计院校需要根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特征及其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找准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重心,将人才培养目标与文化市场需求相结合,以更好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输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张牧 单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摘要:简化是一种思维方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设计方法:将复杂的视觉元素通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提炼为有秩序的、简洁的、单纯的视觉语言。简化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方法。该文从人类对简化作品的基础美学需求、设计中繁与简的关系、现代设计的手段、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审美心理需求、艺术家或设计师作品形成个性化造型特点的重要方法五个方面研究学习简化的缘由。
关键词:简化;设计方法;造型手段;思维方法
通过近年来设计基础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可以发现,部分进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处在高考前画石膏、画模特的具象表现阶段。推进简化课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从高考前具象思维到进入大学后抽象设计思维的转换这个难题。通过简化对内部小课题进行重组、优化,使很多不同科目的相关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后续的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简化是一种思维方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设计方法:将复杂的视觉元素通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提炼为有秩序的、简洁的、单纯的视觉语言。许多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都应用了简化的方法。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简化。
一、从美学发展史看,人类视觉对
简化作品的美学需求人类用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大自然中许多未经雕琢的美,但这些美的元素与丑的元素常常混杂在一起,多种设计元素纠缠在一起,不能突出某个重点元素的特点。俗话说“花多不艳”,就是这个道理。简化可以在繁杂的视觉元素中剥离出关键设计元素,有效组织好元素间的关系。但简化绝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设计元素的高度提炼。简化的目的是以简洁的外观体现设计风格,更好地传达设计精神,为情感沟通服务。
二、设计中简与繁的关系
设计作品中的简不是孤立存在的,繁与简两个概念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不同风格作品上看,繁与简是对立的。繁的作品带有装饰的意味,简的作品风格单纯,是反装饰的。两者都具有形式美感。一些作品的整体面貌呈现多元素组织在一起的繁,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给人以丰富多样、华美艳丽、绚烂、热烈等视觉美感。而简约风格的作品呈现少量元素的组织关系,带来冥想、干练、纯粹等视觉美感。繁与简也都有负面的视觉感受,繁的元素过多,负面感受就是杂乱、无序、拥挤等;简的元素过多,负面感受就是冷清、空洞、简陋等。繁与简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只是由于时期、地域、社会环境、心理、个人喜好和作品内容等因素不同,决定了作品风格与人们对繁与简的偏好。在同一作品中,繁与简是统一、互补的关系。在形式上,简常常烘托繁,使作品中的繁显得越发精致。在大面积的繁中出现的简会显得清爽、透气,的简是留白,是空。我们在学习简化这种艺术方法的同时,要明确简不是简陋、简单,而应该是言简意赅、简约,是内在品质的体现。外在形式的简与内在精神的繁必须相互作用才能产生的设计作品。就像日本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在简单外观的背后,注重选择合适的材料、颜色,采用精湛的加工工艺,注重功能、使用上的每个细节。在简的背后是追求自然、质朴、功能至上的生活态度。那份细密的用心正是简背后的繁。这样的简是有内涵的简,更能彰显出产品的气质。
三、简化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手段
简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简的精神是精练地表达主题,以少胜多。它不添加多余的元素,一针见血。在各种设计领域,都存在简化方法的应用。如,简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在形、色彩、文字、排版方面,就意味着简洁。1.形的简化现实的、不加修饰的自然形往往附加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如果直接用在平面设计中,画面就会表意不明确甚至杂乱。设计的过程通过删掉影响主题的形,保留能明确表达主题的形,对重点形根据设计精神进行变化。最终通过简化这一手段帮助设计师达到形式的凝练。特别是标志设计,必须通过简洁的图形明确表达内涵。如荷兰皇家壳牌石油集团的标志经历了多次的变化,逐渐由复杂的具象造型转向简约的抽象造型(图1),转变的过程体现出社会审美观念的变革。2.色彩的简化作品的色彩会给人留下直观印象,往往比形的视觉冲击力更大。但如果一件作品色彩应用太复杂,没有秩序或整体性的色彩,一定是混乱的。所以,经过简化后的单一的、少量的、有秩序的、能够表达作品情感或符合设计风格的色彩,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3.文字的简化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抽象的形式语言。形式运用合理、有特点、新颖,会对深层内涵起到很好的阐释作用。但一味追求怪异、奇险,并不能产生理想的设计效果,这也不是设计追求的最终目标。在标志、招贴中,文字数量要少,形式上要简,做到文字以一当十。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图2),把人、地点、运动、中国文化、奥运精神等多种元素通过一个变化后的篆字“京”与印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品形式上简洁明快,形与意统一。4.排版的简化繁风格作品的排版装饰感强,简风格作品的排版体现功能至上的特点。在同一作品中,繁与简需要根据主题、内容、风格相互配合,掌控好繁与简的程度,尺度把握很重要。排版离不开简,简是排版中的空白,是简洁的线条或图形,是人们视觉休憩的港湾,是对设计重点的烘托。
四、简化是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
审美心理需求的必然产物当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信息量爆炸,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就会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这些视觉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自然会产生视觉疲劳。这时就需要简洁、纯粹的艺术作品。以简化为手段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恰好满足了这种生活方式与审美的内在需求,同时也符合当今绿色环保的主张。由贝伦斯与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成为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对日后的设计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简化是极简主义应用中最主要的造型方法。“极简主义在形式上进行‘量’和‘形’的简化,通过对造型元素抽象、提取出几何形体,使形式、色彩、材质等表现符号具有含蓄和凝练的特点。”①极简主义作品外表简洁,强调功能、本质、品质,注重人的主体地位。极简主义在建筑、服装、雕塑、绘画等领域都有影响。五、简化是很多艺术家或设计师作品形成个性化造型特点的重要方法通过简化课题学习,学生了解了艺术家作品形成的过程,从而明白作品背后重要的是思维观念的转变。简化从自然物象中抽取本质元素,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的重要手段。探讨古典主义绘画向现代主义绘画的转变,不得不谈到保罗•塞尚,他在造型上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简单的几何体并进行表达。“他(笔者注:保罗•塞尚)的贡献在于,他在对表面的视觉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使绘画达到了一种深层的完整性——他超越了经验主义对自然的表面性认识,在自己的画面中建立了一种与自然的物象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又具有内在自足性的视觉模式,为20世纪艺术家进行更深入的形式探索提供了观念与实践的重要启示。”②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在造型上延续了塞尚提出的认识方法,但不像塞尚一样把事物归结为球体、圆柱体、圆锥体,而是理性分析人对自然的不同印象,从中找到稳定的、本质的内在结构,他的《亚威农少女》正是如此。之后,几何抽象画派代表人物蒙德里安将理性的形式感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作品在形式与色彩上做了更多大胆的简化。他把事物的形态简化成水平线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他不画眼睛看见的实物,而是把事物画成绘画语言因素中的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和无彩色(黑、白、灰)所构成的整体。虽然艺术家的理念不同,观察、思考事物的角度、方法不同,但是以上几位画家都应用了简化的方法,在造型上都存在几何化表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转化。艺术家抽取不同元素,通过各种处理方法,最终获得艺术作品的迥异风格。作品不再是对自然的单纯描摹,更接近艺术家的心灵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简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到“少则得,多则惑”,意在不要过于在意事物复杂的表象,而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和贝伦斯与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思想不谋而合。在设计中,我们要以人为中心,简化那些无关痛痒的元素,将深厚的内涵体现出来。简化需要智慧,需要设计师的境界与胸怀。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我们尝试通过简化的课题,将设计的精神与理念传达给学生。
作者:田华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