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责任教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责任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责任教育论文

责任教育论文:责任教育基本做法与途径研究论文

[摘要]责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并形成相应的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当前,很多青少年缺乏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这方面的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活动中、社会实践中,采取具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不断探索、研究责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即能取得良好实效。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责任教育;社会实践

2001年至2007年,我们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责任教育操作实验研究》。我们所说的责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并形成相应的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即是培养青少年对身心、学习、工作和理想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人,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能够尽职尽责的人。在此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课堂教学、开展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责任教育的实验研究,收到较好效果。

一、课堂教学是责任教育的主渠道

我们之所以把课堂教学作为责任教育的主渠道,是因为中小学生在校的24小时时间,有8个小时是在课堂度过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责任教育,收到较好效果。

(一)历史教学中的责任品格教育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责任品格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的思想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科中,丰富的人物个性和生动的历史资料,为责任教育创设了良好的环境,铺设了宽敞的平台。

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和可塑性的心理特点,利用人物成长过程和英雄事迹,尤其通过正反人物的对比,对学生思想品格的陶冶和责任意识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讲述的,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满江红》和西子湖畔的岳飞和秦桧的塑像;于谦的《石灰吟》和北京保卫战;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之”和“虎门销烟”;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和“台州九捷”等历史人物和事迹,对学生责任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些仁人志士坚定的信念及对社会热切的关怀,表现出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崇高的责任感。通过感悟历史人物的人生价值,净化了学生的灵魂,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历史史实和情景的再现,对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在讲“秦王扫六合”时,利用历史短剧《买马记》再现分裂割据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文字交流,货币、度量衡交换遇到困难的史实,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分裂对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体会和感悟到了统一的必要性,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学生的统一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又如在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教师通过制造浓烟滚滚的火烧场面,再配以教师庄严肃穆的表情和深沉、浓重的陈述,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激发出了对侵略者的强烈仇恨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这些历史情境的再现,唤起了学生的责任情感,调动了他们潜在意识,使他们的灵魂受到了冲击。鲜活的历史史实所具有的感召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他们从历史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召唤,激发了他们对人民对社会关切的思想感情,自觉地树立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责任品质。

(二)语文教学中责任意识的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表明,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科教学抓起。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责任教育的文章,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体现父母感情的文章。如《秋天的怀念》一文,母亲重病缠身,却无微不至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谱写了一曲伟大母亲对儿子高度负责的颂歌。《地震中的父亲与儿子》一文,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同伴,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父母能为儿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儿女,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我们因势利导,开展了“父母的生日、父母爱吃什么、父母关心什么、父母每天都做什么”等调查活动,使学生知道父母为了自己付出那么多,其根本原因是责任在起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父母着想、对父母应尽一份儿女的责任。

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许多描写同学之情、朋友之情、邻里之情的文章。如《一件运动衫》一文,讲述了“我”买运动衫、买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和“我”换运动衫的经过,体现了“我”与康威先生之间的真诚的友谊,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挖掘课文中隐含的教育信息,以言感人,以情动人,激起了学生思想的共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人应该关爱、有一份责任。

(三)数学教学中责任感的培养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数学上也有过巨大的成就,对人类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数学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不失机地穿插一些我国数学发展史,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历史成就,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责任感。教师在讲“几何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在几何上的成就:公元前4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遗址已经有了平行线、三角形、菱形、长方形和圆形等精美的几何图形、图案和花纹。约成书于公元前一百年的古代算书《周解算经》中也有过关于直角三角形各边关系的记载。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及时个把圆周率计算到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比国外数学家至少早一千年。这些都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通过这些史料的介绍,学生既丰富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超前意识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进而担当起繁荣和发展数学的历史责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地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数学上的成就,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解方程”时,老师向学生讲述:历史上,我国人民对数学的发展有过许多杰出的贡献和辉煌的成就,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近百年内,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加之外国的入侵,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包括数学在内,都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建国后,党和政府千方百计地调动数学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他们的刻苦攻关,填补了许多数学领域的空白,赶上甚至超过了其他国家。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身居陋室,通过多年的钻研,攻克了世界数学难题“歌德巴赫猜想”。可以想象,若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哥德巴赫猜想”也许还要猜下去。通过新旧社会对比,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发展繁荣我国数学的责任感,而且使学生看到了祖国生机勃勃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明天,真正领悟到学习与祖国的强盛息息相关,从而认识到学习是学生应尽的责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报效祖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开展活动是责任教育的重要载体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责任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断渗透,把抽象的责任意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置身其中,感悟和体验,在他们内心深处产生震撼,才能真正达到我们责任教育的目的。转(一)寓责任教育于主线教育活动之中

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把“信心留给自己、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的“五心”教育活动,并与“雏鹰争章”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身边小事,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责任感。

“五心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责任。我们在开展“五心教育”活动中,首先教育学生把信心留给自己。自信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只有充满自信的孩子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让学生通过“我能行日记”,记录自己成功的经历,在班队会上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开展“我身边的英雄”评选活动,号召全体学生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使学生在关心他人中得到他人的关心;通过“在家做好孩子”活动,确立“好孩子”的标准,号召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教育学生尊重、孝敬父母和长辈,尽到做子女的责任;通过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使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与他们同龄的孩子没有钱上学,我们要为这些孩子尽些微薄之力,帮助这些急需帮助的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军事夏令营”和参观烈士陵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就立大志,长大报效祖国,肩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雏鹰争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责任背后的喜悦。我们在“雏鹰争章”活动中,结合“五心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定需要学生争夺的奖章。如“五自”奖章(即自信章、自理章、自护章、自律章、自强章)、爱心章、孝敬章、国防章等,均由学生自己每月选出所要争夺的1-2枚奖章,并每月在班级展示,举行一次评章活动。有学生自己评、他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形式,把学生的表现展示出来,由班级评比委员会综合上述意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雏鹰奖章”。每学期由班级推荐者参加全校的评章活动,学校召开隆重的颁章大会,为获胜者颁发校级奖章。学生通过争章活动培养了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并尝到了付出的喜悦。

(二)寓责任教育于主题班队会之中

我们隔周一次的班队会,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重要阵地,组织好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召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队会。例如,有的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在走廊和操场上扔杂物。为了让学生克服这一毛病,组织各班以此为主题召开班队会。先由学生表演乱扔杂物的场面,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种行为所反映的问题,畅谈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让学生感悟到乱扔杂物就是对集体、对他人、对环境不负责任的表现。再如,为了让学生“关掉水龙头——节约用水”的主题班队会,是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节约的水,不仅是学校的水也是社会的水,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身边的事虽小,但小事非小,事事有责任,把身边的小事做好就是负责任的道理。

(三)寓责任教育于系列活动之中

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责任教育。除此,我们还通过每学期两次的“交通安全”和“珍爱生命”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注意交通安全,提高了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意识。

三、社会实践是责任教育的基本渠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掌握知识、增长才干。我们在责任教育过程中,把社会实践作为基本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一)“小交警”站岗值勤

许多学校开展了“一日小交警”活动。如长春市东四小学,他们在责任教育过程中,把“一日小交警”作为载体,教育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五年前,他们率先在长春市中小学中成立了“小交警支队”,聘请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同志为辅导员,到学校作报告、组织训练、讲解交通法规等,使学生对交警叔叔的生活、交通法规和交通知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交警的值勤情况,亲身体验交通就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然后,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组织学生上街站岗值勤,他们穿上小交警服装,手戴白手套,指挥起来还真象那么回事呢!

(二)“环保卫士”在行动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视。为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对地球负责、对人类负责、对生存的家园负责、对自己负责,开展了“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的活动。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公共场所等,清扫环境、捡拾白色垃圾,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我是一个小会计”的体验活动

在系列责任教育活动中,“我是一个小会计”活动也很有特色,收到较好效果。一位中学生跟着在银行工作的妈妈来到银行,准备当24小时“小会计”。她激动而紧张地坐在计算机前,随着显示屏上的菜单不断变化,她操作灵活,运用自如,有些沾沾自喜,觉得会计工作也不过如此,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她很自信。正当她得意时,突然帐单上多了一个“0”,她有些紧张,不知所措,后来幸亏被妈妈检查出来了,不然……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才体会到了什么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心和责任感。她暗暗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总有24小时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担负起为党和为人民理财的重任!

由于我们坚持开展责任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使中小学生的责任心、责任感和责任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及时,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在许多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这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或一种口号,更是一种内心的呼唤,不少学生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他们有的帮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的垃圾;有的向不爱护环境的人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制止不文明行为;有的给市长写信,建议要教育市民爱护环境等等。吉林市实验中学开展的以“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果。该市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第二,尊重父母,关心父母。我们从学生的作文和老师的论文中看到了他们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实际行动。如有一位学生为了减轻下岗父母的负担,她把每天3元的零花钱减少到了1元;还有一位3年级女孩,为了给父母过生日,她早早起床打扫房间,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了生日蛋糕,并亲手制作了生日贺卡,上面写到:“祝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看了非常高兴,说她懂事了。

第三,关心社会,关心集体。责任教育之后,学生的变化还表现在关心社会、关系集体上。某小学班主任在论文中写到: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一次她领孩子上街,孩子看到地上的垃圾袋,赶快跑过去检起来。当妈妈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时,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是我的责任!”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啊!

第四,学会自理,自我负责。一年级学生的自立能力差,事事处处都要父母一手代劳。有的孩子上学不是忘带作业,就是忘带课本、文具等。老师一问原因,有的说妈妈没有给装进书包;有的孩子则说奶奶没给我装……孩子振振有词,把忘记带东西的责任推给家长,而他们自己一点错都没有!这真让人费解!这位老师因势利导地说:“自己的东西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样,假如你们丢了,爸爸妈妈肯定非常着急,并且四处寻找,而决不会说我不管。同样,自己的东西丢了就等于你的孩子丢了,也应该自己去找,而不应该让别人承担责任!”孩子听了虽然哈哈大笑,但他们却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自己负责,就要管好自己的物品。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孩子们渐渐地明白了,上学迟到、作业没完成、忘记带东西、不守纪律等,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责任教育是永恒的主题。责任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责任,就需要责任教育。向青少年进行责任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长期的任务。

责任教育论文:高校学生责任教育思考论文

提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责任,从上论证了实施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并就高校责任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西方主要国家责任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公民的道德责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应如何实施责任教育呢?笔者有意检索了一下西方主要国家的具体做法,拿来一下,对我们有不少启发。

一、西方主要国家高校德育重视责任教育

1、责任教育是西方主要国家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美国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创造新生活的品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提出了"责任公民"的概念,其主要内含是指要承认他人享有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信守诺言的责任。为了促进学校德育的落实,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推出了500余个教育法案,鼓励学校制定系统的德育评估标准。并有21条德育准则,其中主要有12条,即:自立、值得信赖、勇敢、自信、成为真正的自己、尊重别人的权利、正直、勇于承认错误、信守类行业道德、谦恭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创造性。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性。

英国高校德育具有典型的保守主义倾向,但是,在最近十几年来,在德育目标上也有同美国接轨的倾向,并开始重视学校德育的责任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有高雅自由的生活,能够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和高雅情趣的自律者。其主要教育内容是莱斯特中心负责筛选的"四个核心"和"六个关系",即:强调对别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和有信用。处理好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区和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非人类的关系和与上帝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关键是行为主体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1]在巴伐利亚州法中,规定得更详细,对于18岁以后的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要求是培养"尊重人的尊严、自我克制、责任感、乐于负责与助人,能接受一切真、善、美的胸怀,以及对和环境的责任心。"[2]

法国教育部1977年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3]法兰西学院全体教授在向总统提交的正式报告中建议学校不能回避义不容辞的实施伦理道德教育的责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植学生在自然和人文科学方面的批判能力"。[4]

日本的高校德育一直遵循着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要求进行责任教育。《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5]《学校教育法》中还进一步规定:"大学作为学术中心在教授广博知识的同时应以教授和精深专门的科学、并发展才智、道德及能力为目的。"[6]

2、为实施责任教育西方主要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创造了一些适合责任教育的德育教育理论。西方主要国家中,美国在德育理论研究方面起步最早、成果最丰富。从19世纪末开始,以杜威主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开始深刻的美国的学校德育。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道德教育","任何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理解的学科都具有道德意义"。[7]德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儿童与生具有的"要贡献,要做事,要服务"[8]的倾向,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自己的活动不可避免地朝着这个方向进行"。[9]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战后美国社会增多,特别是60年代的学潮、反战,青年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因此,形成了道德认知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人本主义教育观等,强调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从而在理论上为学生自主的承担道德责任建立起了联系。使美国成为世界学校德育的发祥地。

其次,创造了一系列适合责任的具体。受美国学校德育教育的,世界主要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责任教育方面也探索出了系列的教育方法,而且各有特色。

主义与德目主义或称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是当代世界学校德育主要形式。美国是典型的主义德育。建立起了有宗教组织、团体、慈善机构、社区中心、等组成的制度化的联系,立体化的。当然,最近,美国高校德育也产生了由主义向兼有德目主义的方向趋势。

日本民族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兼有主义和课程主义。它借鉴了法国和美国的道德教育方法,并借鉴了儒家的思想,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制,成为世界上德育教育和网络建设最完备的国家。

在具体方法上,实践性活动是世界各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选择。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而然的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责任关系,来达到道德责任教育的目的。

另一方面就是各国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最有影响的是"隐蔽课程"概念的提出与实践。隐蔽课程也叫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它是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1968年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的,是学生本位(中心)课程(thestudentcenteredcurriculum)的变体之一。隐蔽德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教学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和非特定的心理反映,使他们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的教育,是所有隐蔽课程的主要构成因素。柯尔柏格认为,德育如果不关心隐蔽课程,无论如何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隐蔽课程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桥梁。

美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品格教育,特别注重教授价值观。品格教育主要代表人里可那在《品格教育》一书中,把"尊重(Respect)和责任(Responsibility)"视为普遍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是学校必须教授的3R课程(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atic)之外的第2R课程,它们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有客观的重要价值。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瑞恩出品格教育的6E法:在学生的理智作用下,与学生进行有关的对话,向学生解释(Explanation)某些规则,给予学生某种启示;教师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Evaluation)各种价值观,并且提供各种评价机会;学生应该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Experirence);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氛围,发挥环境期待(EnvironmentExpectation)的作用,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品格教育代表人里可那提出了种品格教育的方法,其中包括合作、鼓励道德反省、教育学生关心课外世界等,这些都是培养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实施德育责任教育有其必然性

1、责任及其前提

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康德把道德责任称为伦理义务,并从人性与人类的目的出发,区分为对自己的义务和他人的义务。意大利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对人的责任依次划分为四种:首要的是对人类的责任,其次是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伦认为意志自由是人的道德责任的前提。恩格斯提出:"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10]意志自由是人的"类特性",是人的自主理性。它表现在道德实践中,就是道德主体在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价值之间进行思考、权衡,作出抉择并采取行动的自由;在上是自觉的,是理智指导下的道德意志的具体化;在过程中是自控的,理智与意志的综合贯彻选择的始终。只有这样选择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责任属性。主体在自由选择行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自由选择了责任。所以,一个人只有在他拥有意志的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行为负的责任。"你们是自由的,因此是负有责任的。"[11]一句话,自由意味着责任。在这里,自由与权利、责任与义务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的结论是:"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12]

2、责任是人的本质的要求

黑格尔认为道德就是关系、要求和应当,应当就是人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13]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就是自觉履行责任。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这表明,人的化过程,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责任感的过程。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对自己负责,彼此负责,才能创造并推进健全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

人的道德责任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规定、一种使命,相对个人则是一种无可推托、必须完成的"任务"。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必须承担一定的职责和任务。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即承担自己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职责和任务,这既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另一方面,人必须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负责。既然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选择的结果,那么,人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定责任也就意味着否定了选择,否定了权利和义务,或者从本质上说,这就意味着否定了人之存在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价值。[14]

责任的本质性特点决定了责任的重要价值。一方面,责任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负责和不断创新的激情。责任感是一个人意识到并下决心履行个人的社会角色时的心理反映,反复的反映便构成意志,对人的行为产生持续的推动力。责任感既是道德主体发展的动力基础,也是道德主体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的具体表现。当道德责任升华为道德主体的责任感时,社会的道德就会成为道德主体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道德需要必然引起道德主体的行动欲望,即道德实践的要求与选择。道德需要和选择又会促使道德主体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并萌发改造和发展社会的热情。所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目标所在,它同时也是人们强调道德责任教育的依据所在。

另一方面,责任可以校正权利和自由。责任与义务是社会的重要的道德基础。重视道德责任,实际上是重视塑造人的心灵秩序,以此为中介,建立人类社会的运行秩序。马志尼认为责任能遏制扭曲的权利、膨胀的物欲的泛滥,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道德责任既能为社会与人类的永存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又能对人类文明进化与社会化程度作出质量上的规定。

3、责任教育是社会发展向人类提出的要求

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铁肩担道义",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更是他们崇高使命感的人生实践。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社会。我们对现代技术系统的结果,"即大规模发生的事情难以考察,强大的事情难以管理,复杂的事情难以理解。"因此,"出现了把道德责任视为困难的倾向"。[15]因为高科技本身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很好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甚至可以推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但是,另一面,它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技术依赖等副面的后果。为了消除这些,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罗马俱乐部认为,提高人的素质的核心是建立人民对全球发展的责任感,也即人们在思考和采取行动前,要以世界的发展为前提,而这种责任要从青年抓起。所以,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对高校德育责任的启示

1、中西方高校责任教育的比较

中西方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各有长短。西方主要国家学校德育基础是建立在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之上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人的自由、独立和自我。与其自由的基础相适应,又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制度,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经济社会的自由。在这里实际上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自由与法律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以及选择与责任的统一。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则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向学生传输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选择与责任的统一性。这种道德教育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不仅是在明确自身权利,特别是明白自己对道德具有选择权的条件下来接受教育,而且是在自己明确要对自己作出的选择负责的条件下来接受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二是学校德育的目标和要求同主流社会价值以及社会规则的要求相一致,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其不利的一面在于,价值观和德育的选择,容易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享乐主义,道德处于社会的边缘化地位,社会层出不穷,代沟问题日益加深。这表明,西方主要国家在青年道德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学校德育不同,我国学校德育责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德育的核心。在学校具体道德教育中,以道德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灌输和自省为主要,注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中国德育的目标体系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有着儒家深刻的大一统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约束力。这种教育的好处:一是具有丰厚的儒家传统文化背景,有利于民族道德文化的认同;二是相对于现实经济社会文化的具体实践具有一定的超然性,有利于人们对人类自身及其环境的终极关怀思考,具有了世界性的道德价值。但是也应看到,过分强调传统,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随机应变的灵活性。特别是在人的个体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对财富的追求成为整个社会较大诉求的条件下,我们在构建现代学校德育教育中,还没有寻找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平衡点。

中西方学校德育责任教育的经济和文化基础有较大差异。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该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中西方教育包括学校德育的差异是同各自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有一定联系的。,大家都比较公认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民众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凭此便认为西方国家学校德育教育要比中国好,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认为,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优势和文化背景优势是产生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民众的主要精力不在集中于谋生,精神生活成为他们的重要追求。西方的传统人文背景、民众的高文化素质以及发达的宗教体系,为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创造了条件。这就为西方主要国家实行主义(日本是主义和德目主义)的学校德育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从而显示出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然而在中国,谋生还是人民群众的主要追求,民众的普遍文化水平不仅相对较低,而且还有较大差异。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还不可能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尽管我们学校德育付出了劳动,社会的还是给予了较多的抵消。

2、中国高校开展责任教育的对策

首先,高校德育思想要作出实事求是的转变。道德具有历史性,更具有现实性,道德教育需要为现实服务。那么,我们面临的现实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有9亿是农民。在改革开发以来,原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质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农村个人私有制。2001年度,全国共有城乡劳动力中,只有十分之一多的劳动力真正在从事集体经济。其他大部分劳动力在从事私营、中外合资、独资或其他经济单位的工作。

因此,我们的尽管还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占主导地位,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绝大多数公民已不再属于集体,而是在肢解了的原来的共同体,使得人们成为在市场经济当中追逐独立的个人利益的个体。"这个过程正在今天的处于逐渐展开的过程当中,也就是群体的消亡之中,建立在群体基础之上的集体主义、群体主义同时处于衰亡,这是一种的必然。"[16]个人在成长之中,个人主义也在发育之中,在这样一个,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办法就是把和个人的权利结合起来。"[17]

这样的时代背景,为高校实施责任创造了条件。为此,学校德育的思路和做法应当同这种社会现实相适应,否则,要么我们是在做无用功,因为整个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德育还在用原有的、教育者本人都不认同的道德教条来对学生灌输;要么是在误人子弟,因为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道德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青年的社会化进程。

其次,高校德育要同社会协调。道德教育说到底是道德实践教育,尽管中国学校德育以德目主义为主,却不妨碍学以致用。解决这一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德育同社会道德协调,即走学校德育的主义道路。要走好这条路,一方面,学校自身要认清社会现实,认清道德主体的现实,不做无用功;另一方面,就是既要在教育实践上适应于社会道德状况的变化,又要使德育教育目标和道德水平处于社会道德水平的相对高度,使学校德育教育同社会主流道德观相一致。引导学生选择接受水平较高的并与社会需要相协调的道德,勇于承担道德责任。

第三,高校德育要遵循教育。对中国的学校德育教育来说,道德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道德实践教育。不论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教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这些包括道德认知规律、道德需要规律、道德实践规律以及道德教学规律等,在这方面,西方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这里,我们想特别强调的是,要争取改变道德教育的"高大全"形象,即在道德教育中,认为道德教育的地位越高越好,道德层次的水平越高越好,道德教育的越全越好。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德育的地位,的确立道德教育的层次,悉心选择道德教育的内容,运用科学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来实施学校德育。反对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两种倾向,一是无所事事或无能为力的观点,二是过高地估计学校德育的作用。

责任教育论文:浅谈军校学员责任教育

摘 要 军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责任意识关乎军队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其责任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军校学员 责任教育

一、现状

军校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富于创新、善于学习、崇尚荣誉的高智力群体,被国家、社会、人民寄予着厚望。当代军校大学生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光辉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进步的同时,一些有违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潮也确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巩固,主要可归纳为三点:

1.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目前军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我国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改革开放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每个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变化。部分军校学员对个人利益的过度敏感和个人喜好的偏执,使得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呈现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功利化倾向。

2.家庭责任意识有待提升

所谓家庭责任意识,就是要爱家人,爱家庭。当代军校大学生由于经历了激烈的升学竞争,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家里的爱,能把这些呵护和关爱变为努力的动力。然而,作为部队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仍有一部分军校大学生对于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不知道感激,任性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责任意识的欠缺。

3.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社会责任要求个体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祖国的责任意识。但是,近年来不少年轻干部刚刚毕业就要求转业,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价值取向的扭曲,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缺失。

二、 责任教育目标与意义

责任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为使主体在自主选择基础上养成基本的责任品格而对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教育引导,包含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能力等一系列内容的教育活动。军校大学生是推动部队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这一特殊社会角色要求他们不但要对自己负好责,同时也要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好责。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复杂性、军校教育的偏颇以及家庭教育的缺陷等种种原因,部分军校学员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履行责任能力差,因而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自觉的责任感和责任能力,领悟人类传统道德精神,影响和辐射社会公众,是军校责无旁贷的使命。

三、责任教育的实践方略

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学生主体原则、环境熏陶原则、实践锻炼原则、层次渐进原则,有条有理地循环进行。可以说,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过程。期间教育者应做到,建立和完善适合责任教育的运行机制,将责任教育面向全体,使学生普遍得到发展。具体实践方法总结如下三点:

1.灌输责任知识,培养正确的责任知识

在课堂上进行责任理论知识的教育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虽然比较机械生硬,但至少给予了学员一个接触责任的氛围,为更好更深入的责任教育提供了可能。其次,还可以通过媒介进行责任意识培养,有时更有利于他们接受和理解。

2.优化责任教育环境,陶冶高尚的责任教育感

责任教育环境又分为学校人文责任环境、家庭责任环境、社会责任环境。只有这三方共同完善,才能有效促进责任的教育。

首先构建学校人文责任教育环境。教育的最基本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怎样做一个有益于自己、他人、社会的人,在这个基础上才是强化他们献身国防的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建构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建立监督机制,强化军校学员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讲究诚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其次改善家庭责任教育环境。许多孩子从小就是家庭的希望,家里对他们几乎是有求必应,呵护备至。中国传统的父母都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这使军校学员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别人帮助他、关心他,他就应该表示感谢,并且在别人需要时也要给予别人帮助关怀。父母是孩子责任意识教育的启蒙老师,只有在家中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爱关系,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又学习到怎么样去爱别人。

再次净化社会责任教育环境。当前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有的人却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的“极端功利化”倾向。因此,当代军校学员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净化社会风气,消除不正之风,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气氛才是加强军校学员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3.锻炼坚定意志,促进责任行为的养成

军校首先还是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责任管理机制,对学员的行为有一个基本的约束;其次,引导学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切身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这不仅十分有利于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体验关心、感悟责任,也使得他们感受到对社会、对他人负责本身就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获得实现的过程,从而指导自我责任的行为修养,产生责任认识和责任行为相结合的需要,进而内化为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责任教育论文:责任教育的活动化实施探微

摘 要 责任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内容。注重活动引领,在“三线”活动、传统活动、社团活动和家校联谊活动中推行责任教育,强化学生体验感悟,能有效增强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责任教育;活动;核心素养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看到某学生因为成绩不佳或遭到家长责骂,而选择了跳楼自杀的新闻。对此,很多人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当事人视同生命如儿戏,是学校和家庭生命教育缺失的结果。我们认为,这也是责任教育缺失的结果。因为人具有社会性,其一言一行都和社会相关,视生命如草芥,随意地抛弃其社会属性,是缺乏社会感的极端表现。为此,近年来,中山市同安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了“乐学善思,敢于担当”的办学理念,着力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把学校打造成了一个师生快乐成长、敢于担当的幸福乐园。

一、树立意识:在“三线活动”中培育

责任是德育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小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推行责任教育必须从树立责任意识开始。为此,学校牢牢抓住“节日、仪式、明星”三大载体,将这三线活动特色做深、做实,让孩子们在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提升责任意识。

节日线――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日是学校常规活动。如读书节一般历时半年,过程扎实而不乏精彩,活动异彩纷呈,其中有韵味十足的经典诵读、好书推介会、跳蚤书市、班级读书会等系列活动,足以让孩子们充满期待。又如科技节中的“省电节水,你我有责”主题教育月活动,让孩子们从随手关灯、关风扇做起,节能减排,并通过评比活动,树立了一批节能小能手。通过活动,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萌芽。

仪式线――入学仪式、升旗仪式、毕业仪式三大仪式贯通学生整个小学生活。在各种仪式中,学校将“责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让学生在一种神圣的氛围中,接受责任教育的启蒙,受到责任教育的启悟。

明星线――对于责任之星、阅读之星、体艺之星等的评选,学校都会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校讯通等渠道展开宣传,积极发现和挖掘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之后,各班参评人员通过演讲和投票,选出候选人员;,学校将候选人事迹贴榜公布,组织全校师生投票,由德育组讨论确定最终名单。为了让这些“明星”真正发挥宣传引领作用,学校不仅通过播放视频宣传介绍,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还委任他们肩负起教育、督查、示范的重任,让他们真正成为责任之星的标杆和榜样。

二、丰盈情感:在传统活动中固化

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必然会对事物怀持积极态度,对生命满怀信心与愿望。为了丰盈学生的这种情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通过爱憎苦乐、成败得失、是非善恶的经历和评判,能推动责任情感的建构和固化,实现责任教育目标。

如每年的母亲节期间,为了让学生学会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营造浓厚敬母爱母氛围,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十大杰出母亲”“十优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感恩之心,建立为家庭负责任的积极情感。

又如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学校都会举行写春联、送祝福活动。这些年来,学校每年都要为社区居民创作百余幅春联,传递爱心,送去祝福。在这种学校和社区的互动中,学生们体味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和责任所系,心中的责任情感愈发深厚。

另外,中秋节时学校倡议学生与家人一起去市场调查月饼的种类、销量等情况;端午节时让孩子跟家人学习包粽子,体验民风民俗,并在学校举行包粽子大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对亲情的重视,使他们真正成长为有责任情感和责任境界的社会新人。

三、激发追求:在社团活动中引领

在致力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学校注重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将责任教育有机融入各类社团活动之中。目前,学校共组建了体育、美术、音乐、书法等近20个社团。其中健美操队在2016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联赛中获丙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这次比赛从选拔队员、实施训练、比赛,可谓凝聚了队员们的努力和汗水,他们中的很多人此前从未接触过舞蹈、体操之类运动,在初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身w柔韧性差、动作不协调、体力不支、音乐节奏跟不上等,经过辅导老师的训练和队员们的吃苦拼搏,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一直强调此次比赛的重要性,融入责任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观,让他们认识到对学生而言,努力追求、积极进取就是一种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

四、汇聚合力:在家校合作中融通

通常我们所说的责任感主要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即主要是指社会责任感。顾名思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和“社会”相关,因此,要让责任教育取得更好实效,必须联系社会、家庭,最便捷的做法是建立家校联盟,让家校之间形成强大合力,如此才能拓宽责任教育渠道,建立多方位育人环境。为此,学校通过成立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学校家委会,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参政议政,共同谋划学校发展,从而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密不可分的教育网络。比如三年级(2)班家委会通过精心策划,在东凤镇和穗湿地公园组织了一次主题为“亲近自然,放飞理想”的亲子户外活动。活动当天,先后举行了“接果果”“二人三足”亲子游戏和放风筝比赛。中午,大家齐聚“养生园”农场共进午餐。下午,在农场主的带领下,孩子们到田间地头挖野菜、种番薯,在阳光沐浴下感受泥土芬芳和劳动乐趣,对农业建设有了直观印象和深切体悟,同时认识到了自身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多年的责任教育实践让学校风貌发生根本转变,学生品行高雅大气,学业成绩突飞猛进,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学校教育品牌不断攀升。可以相信,在责任担当已成核心素养关键品质的当前形势下,学校的责任教育将向纵深发展,取得更好实效。

责任教育论文:责任教育让学生挺起中国脊梁

开展责任教育,增强学生责任感是提升全民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和社会赋予学校的重大使命,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实践。 责任教育就是使人们践行某种职责,从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过程。责任教育应从提高人的责任意识入手,进而培养人的责任意志和信念,最终让人养成责任习惯。

责任教育思想的形成

责任感的缺失呼唤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是学校教育对现实社会所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教学生学会负责,是时下社会生活状况的迫切呼吁。学校作为推进社会改革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作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的培育基地,开展责任教育责无旁贷。

学校的持续发展需要责任教育 福建省南平及时中学是一所拥有11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确立校训:诚、毅、勤、实,与古圣先贤的教育理念一}相承,教育教学成果丰硕。新世纪以来,学校面临了一系列挑战。如何传承百年教育文化,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如何振奋师生精神,让百年老校焕发勃勃生机?开展责任教育成为学校的必然选择。

高中生的年龄特征适合开展责任教育 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之一就是自我意识增强,追求独立和自主。这样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可以开展自主管理,而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也就可以同时开展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思想的践行

确立责任教育的目标和主题 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责任能力,优化学生的责任行为,确立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学校出台了《南平一中关于开展“责任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南平一中“责任教育”三级管理目标》,确定责任教育的主题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父母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教师首先践行责任教育 一是制度保障。构建新型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目标跟踪档案,探索拔尖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二是激励机制。设立高考教学质量奖励金,设立200万的“邹俐琼奖教基金”奖励名师和骨干教师,出台青年教师评选方案。三是榜样示范。开展“最有责任感的老师”“星级班主任”评选活动,举办“责任故事宣讲会”,传递正能量。

学生活动践行责任教育 一是责任意识和责任情感教育。通过“读书节”与演讲活动加深学生对责任的理解,营造责任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现场演说投票、网络投票、教师投票三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最美一中人――最有责任感的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理解责任,落实责任。二是责任意志和责任能力教育。开展自主管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志和责任能力。创办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活动中心,为学生自主管理提供平台,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开展学生成长伙伴制活动,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三是责任习惯教育。为了打造良好的校风,重点开展一日常规教育活动,从礼仪风貌、学习生活、师生关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习惯。

责任教育的初现成效

课题研究引领责任教育 课题“基于责任教育的高中生自我能力培养研究”被福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14年9月立项,2016年7月结题。课题“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落实责任教育”被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于2014年9月立项,2016的6月结题。课题“高中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5年4月立项,将于2017年12月结题。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课题阶段小结暨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围绕“高中生自主管理”主题,班主任代表交流开展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收获。

班级管理自主 创建责任教育特色班级活动,各试点班级根据班级自身发展的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专人专项,共和共赢”“班委轮值,自我管理”“自律自省,自主自强”“感恩于心,回报于行”“诚信考试,无人监考”“学习互助,优势互补”等主题鲜明的自主管理班级创建活动。

学校管理自主 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膳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和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膳食委员会代表全校师生和家长参与食堂监督,加强食堂与师生的双向信息沟通;宿舍管理委员会组织寄宿生们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积极做好卫生检查、财产保护、安全防范等宿舍管理工作;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向师生们宣传安全知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校园管理水平。

勇担社会责任 学校社团以“自能发展”为模式,让学生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去做事,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提高自主活动、自我管理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模联社围绕着“中东马德里和会”“2014年未来领导人峰会”等话题真正模拟国际会议去处理国家矛盾及冲突,在游说中感悟世界,在思辨中体味责任;数模社结合数模理论对闽江水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课题“基于数学建模研究的闽江南平段水污染情况分析”荣获福建省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一次次活动中学生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责任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让负责任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自觉的追求,以至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学生才能成为未来的中国脊梁。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及时中学)

责任教育论文:“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探析

[摘 要]“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对于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怎样在大学生责任教育中充分体现“中国梦”的主旨"“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策略探究 “中国梦”视域下高职学生责任教育研究 论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中国梦,责任梦 “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 中国梦 教育梦 中国梦 教育梦 中国梦 教育梦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 论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责任教育路径探索 “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信仰问题探究 中国梦大学梦教师梦 中国梦需要教育梦 “教育梦”助力“中国梦” 中国梦・教育梦 中国梦教育梦任重道远 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工作的新思考 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现路径探析 以实现中国梦为指导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探析 “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探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 document.write("作者: 张太保 张自力 黄茜")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对于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怎样在大学生责任教育中充分体现“中国梦”的主旨要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79 ― 02

当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代大学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必将勇敢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责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在“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也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一、“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深知,“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离不开大学生这支庞大的队伍作为载体和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1〕由此可见,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是每个公民对于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一种义务。

“中国梦”的提出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该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伟大使命。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强弱关系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当代大学生有着崇高的理想

想信念、聪慧的头脑、开阔的眼界、创新的能力,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要在深刻了解国史、国情、世情的情况下,勇敢地站在时代的前列,承担起青年本有的使命和责任。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相结合,勇做时展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是大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

实现“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充分的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发展的人。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大学生责任教育作为其重中之重的内容。大学教育绝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如何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大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重视大学生发展,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的人,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责任公民”或者说成为一个“道德人”。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提升综合素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化发展迅猛,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彼此碰撞激荡,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标准混乱、信仰缺失。因此,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对于实现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实现大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创造条件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不断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途径探索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中国梦”教育与责任教育有机结合

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中国梦”教育及责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责任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意识地确立责任教育的目标、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五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加强责任教育需要把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负责的责任品质确立为责任教育的目标,把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作为对大学生道德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将责任素质作为大学生各类评优评奖等方面的重要考察内容。二是要注重整合责任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责任教育相关素材,引导教师将责任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其教学内容与“中国梦”教育和责任教育都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授课教师可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和责任教育融合到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教育等“基础”课的几大主要教学模块之中。教师也可以将责任教育整合为一个专题教育,分析概括“基础”课中责任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内在联系,整合责任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能够有效增强“基础”课责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中国梦”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校风建设、价值引导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融入“中国梦”宣传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努力使广大师生成为走中国道路的坚定实践者、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I跑者〔2〕。因此,有针对性地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高校要重点培养一批专门研究“中国梦”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不断加强对“中国梦”教育的理论研究,帮助大学生系统认识和正确解读“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自身在“中国梦”实现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高校应寻找出一条将“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充分利用广播、校刊、网络等多种传播渠道,将“中国梦”宣传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与环节。高校要重视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意识到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千辛万苦才寻找到的符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使学生意识到要实现我党提出来的“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就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时,高校可以在校园的人文化景观中植入有关增强责任担当的元素,如名人塑像、爱国名言等;也可以把责任教育融入各种校园活动中,如通过辩论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三)在社会实践中融入“中国梦”教育,提高大学生责任担当能力

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大学生群体能够养成自觉的责任行动,让大学生自觉履行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即是加强大学生的行为能力教育。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和职业准备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在这一重要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责任体验,则很能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又怎么可能在走向社会后主动承担起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任?因此,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责任教育,通过“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丰富责任体验,主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理应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美国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由此可见,加强责任教育必须结合社会实践来开展。高校应当以开展宣传“中国梦”教育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培养责任感、丰富责任体验的机会,动员他们以国家公民身份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如通过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服务社区活动、社会捐助活动、支教活动、义工活动等各种形式的公益性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更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才能切身体会承担责任和履行责任的重要意义,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人生价值的意义和实现,进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信念,锻炼并提升责任担当的能力。

三、结语

“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责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也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在“中国梦”背景下,我们要把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责任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教育途径拓展不够、学生责任知识没有内化为行动的现状,分析原因并从深化责任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鼓励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责任教育 现状 对策

大学生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热点,因其关涉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进而影响到能否为社会输送出符合时展需要的社会人、职业人。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及社会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存在,某些高职院校的责任教育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呈现出跟不上时展的态势。因此,探寻高职院校的责任教育在目前社会发展与现状下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学校思政教育水平、促进高职生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教育现状

(一)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为使学生生能达到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技能水平,各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重心倾斜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和专业实训,而且加大专业实习时间,在校学生时间一般只有两年或两年半时间,面对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情况,相当多的院校选择缩减部分基础类文化课时。德育教育课程作为基础类文化课,虽然没有缩减课时,但所受的关注程度明显不足,而且,学校的责任教育大多数包含在德育教育中,在涵盖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的德育教育中,责任教育并没有实实在在的突出地位。

(二)责任教育途径拓展不够

在现今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仍然是责任教育较大依托,其他方式有以爱国主义教育、诚信考试为主题班会,有以法制教育周、安全教育周等樽ㄌ獾幕疃,但对于拥有巨大教育资源的学校来说,只通过这些途径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还是太少。这也看出,学校对学生责任教育缺乏积极主动地组织动员和宣传,仅把学生的责任教育留在表面上。

(三)学生责任知识没有内化为行动

从小到大的德育教育,学生们掌握了很多的道德规则和社会规范,但我们发现这些东西并没有真正内化为相应的道德品质、建立起相应的责任意识、行使相应的责任行为。具体表现为: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漠视集体荣誉、组织纪律观念差、做事拖沓、缺乏诚信,缺乏为社会和集体贡献的精神,等等。他们对自己尚且不甚负责,更遑论对家庭、对社会负有责任心。这些情况都表明高职生掌握的德育知识与主体行为严重脱节,学校责任教育似乎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知识化教育。

二、原因分析

(一)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影响

自中国进入多方位的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在相互碰撞、渗透中形成了多元化趋势,各种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类人,在校的高职生也不例外。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进入大学的时候,高职生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成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对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也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因此,使得学生容易滋生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及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对责任意识和正义感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严峻的外部就业形势影响

这几年,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使得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在这种压力下,学校与学生本身都处在对就业的期盼与担忧的焦虑情绪中,而用人单位的招聘方式无疑加剧了这种情绪。由于用人单位只能通过一两次面试对应聘者进行考察,用人单位面试考察重点只能放在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而对个人的品质考察往往较为表面。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成为学校与学生本身在校期间的首要而且是主要的任务,而忽视了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某些高职院校,责任教育过于单一、机械,授课形式还是沿用过去的空洞说教,内容枯燥、无趣,陈旧的授课方法和耳熟能详的内容很难引起现代高职生的兴趣。这其中原因一方面有老师们只把授课当成一种任务,完成了事,另一方面是忽视学生责任教育中主体地位和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这种重说教而轻实践疏导方式,基本无法触及学生内心、引起学生共鸣甚至还会引起反感和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学生把道德规则和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思想,更不用谈转化为实在的行动。

(四)教育者言传身教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举止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责任心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某些高职院校的老师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总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其他的东西与自己无关,或者无视学校上课纪律无故迟到、早退,又或者教学上敷衍应付全部精力用在课外搞副业,甚至有些老师在课堂散布不良言语,等等,这些行为所造成影响是很大的。

三、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教育模式

(一)深化责任教育教学改革,多种课程进行责任培养

1.确保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

思政教育仍然是学校责任教育的主要渠道,经过多年发展,学校思政教育有着一整套完整、系统的责任教育体系,利用好这一体系将对学生责任教育起到事倍功半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模式将成为思政教育今后发展的目标。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责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避免授课内容空洞、无味,而多从学生角度设计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只有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才能够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其次,授课形式多样化。德育教师应悉心研究德育课程的改革,让责任教育模式更加丰富化,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使责任教育生动形象起来,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2.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责任教育

单靠思政教育来对高职生进行责任培养,无疑显得过于单薄,而且也没有充分利用好学校每一分教学资源,如果能够在专业课堂上把相关的专业责任事故结合到专业知识学习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形象地了解未来职业应负的责任,培养起相对应的责任意识。把责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对于强化学生责任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在就业与心理等其他类型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责任意识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涉及内容大多为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本专业就业形势、岗位要求、求职技巧等,对于学生的单一品质培养则很少涉及;同样的,心理健康课程则是从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对学生提出的是品质培养要求,而且这些课程同样也存在授课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我们应该更好地把这些课程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培养,如在就业指导专业开辟一块内容对职业责任要求进行授课,或者在心理健康课程利用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参与进来,在特定情境中体验其心理,养成责任道德品质。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起良好示范作用

教师除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应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因为高尚的人格魅力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它不仅能够提高德育效能,也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引领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该严抓教师队的伍师德师风,只要出现此类的问题,必须在晋级、评先评优中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只有在严肃、认真的氛围下,才能让教师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语、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学生以可仿效的榜样。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责任培养渠道

高职院校应注重营造一个浓郁的责任教育氛围,如开展爱国主义、法制教育、诚信考试等专题活动,或提倡各班多召开与责任相关的主题班会,或以板报、校园广播的形式宣扬榜样、揭露各种不负责行径,又或在教室、走廊张贴警言警句等,多方面合力,努力营造一个支撑学生责任教育的大环境。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我们以往的思想中,往往只把社团活动的作用框定为学生自己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社团只是一个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换角度思考:社团的指导老师主动引导团员思考本社团活动意义、了解本社团活动规则及本社团活动应承担的责任,社团活动就变成了一种隐形责任培养环境,使社团的团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四)鼓励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深化责任认识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获取社会经验、增强职业竞争力。高职生接触社会的途径可以是专业实习、志愿活动、兼职及自主创业等等,在复杂、多样的社会情境中,他们反复进行的实践体验,不断矫正自己行为的缺陷,提升责任认识,完善自身人格。

责任教育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责任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

【摘 要】目前,在小学教学中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已成为广大小学教学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英语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教师也应注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现立足于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主要探索课堂中如何渗透学生的责任教育。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责任教育;小学英语

责任心是良好品德的具体表现。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才会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同样,富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也会一丝不苟,积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学生的责任教育不应成为班主任的事情,在英语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责任感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歌曲、顺口溜等方式辅助教学,让多种元素充实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语言与肢体语言巧妙的结合起来,将英语配上幽默,风趣的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尤其是三年级起始阶段,教学内容简单,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一枯燥,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后,可编排一个对话表演。 A:Hello! B:Hi! A:I’m Mrs He. 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I’m….A:How are you? B:Fine, thank you.Howare you? A:Very well, thanks.Good-bye! B:Bye bye. 还可以把How old are you? Glad to meet you!贯穿进去。这样既系统复习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责任感。

英语课堂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场所。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首先有意识地安排小组成员,好、中、差结合,一到英语课的时侯,学生就要临时换座,下课后再回到原来的座位。这样能够在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关注学困生,进而充分体现“一帮一”的优势,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更加体会到成就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他们正视困难,不怕失败,使他们在战胜困难中获得快乐,进而萌发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锤炼自己的意志,以坚强的意志作为学习责任感坚固的基石。其他的学生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交往。对话表演,游戏竞赛等活动,既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责任意识。

二、关注教材,挖掘责任素材

教材是育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育德的前提。要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把教材本身固有的思想性挖掘出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层层递进,把握责任心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使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开展多种活动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groupwork,pairwork,discussion等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鼓励、引导、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合作中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学会与别人合作,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创设情境活动

在学习“Can you tell me the way?”一课时,为了操练句型,我设计了让学生帮助迷路的小女孩回家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学会对他人负责,为自己的品德养成负责。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句型 “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时,我利用这一教材资源和学生谈论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科目及原因。谈到学生害怕学习某个科目时, 我教育学生,学习不能单从兴趣出发,要克服困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磨炼自己学习的意志,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永远也不会有所成就。

四、端正态度,培养学生学好英语的责任意识

我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字迹大都潦草,说明平时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缺乏责任心。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我在班级里开展作业评比,以A+奖章、A、B、C作为等级,以原来的基础作为起始标准,如果持续得到五次A+奖章,就以得到小奖品,一学期下来,获得奖品最多的学生,就可以评为英语学习积极分子。经过近一学年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作业整齐了、漂亮了。作业的正确率提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结语

责任教育,让孩子们对自身和社会都学会了担待。这样的责任教育也塑造出一N立人立身的人文精神,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其作用与意义也超越了单纯的文化知识。切身的责任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幸运,而当责任意识在孩子们的心中渐渐清晰的时候,这就不再只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幸运。

责任教育论文:强化责任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

基础教育阶段是育人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竞争、学会创造,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健壮体魄的现代中国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教育学过程中,培养学具有强烈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为行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一、实施责任教育的内容和主要原则

在认真领会学习中央提出“以德治国”的大政方针后,我们也把《公民基本道德实施纲要》、《公民道德规范》做为指导思想,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善俭自强、敬业奉献”为目标,把责任看成既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家庭的,更是对国家的、社会的、全民族的。责任教育要采取“全体发展”“发展”“全程教育”的原则与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结合起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责任教育贯穿于学生责任感,形成知、情、意、行的始终;把主体性原则与启发引导主动参与结合起来,使小学生走上自我教育之路,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角色,主动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根据不同学生已具备的发展;把学校、家庭、社会贯通起来,营造适合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氛围,共同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行为。以激励自己面向未来、心想父母、功在国家、利在人类为目标,教育学生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为自己的今天、为自己的明天、为自己的一切负责;要为殷殷企盼的、拳拳而望的父母负责;要为民族振兴,为国家昌盛负责;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负责。

二、实施责任教育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及时印象。“班主任老师的就职演说”,班主任老师结合自身实际,从责任入手,给学生上一节前途理想课,从而给学生留下“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人”的及时印象;教师在每学期开学的及时节课上,强化“学习是学生的光荣使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教师以《我的责任》为题,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上一节主题班会,以“爱校、爱班,做合格小学生”为主题,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好及时次家长会,明确责任教育的重要课题,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创设良好的条件。

2、通过广播宣传、专}报告、主题班会、征文大赛等形式,开展“强化安全意识”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生命价值,让学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让学生认识到安全、健康的生活,负责任的生活是生命最有价值的。教育学生从珍惜自身生命推及珍家其它生命。这也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到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负责的深化。

3、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月”、“爱护环境教育月”、“自我管理教育月”等专项活动,教育学生负起合格公民的责任,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负起文明生活的责任,负起自我管理的责任。通过主题升旗仪式,各项竞赛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参与公益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责任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形象与表现与班级的声誉、学校的威望、家乡的风貌、国家的形象,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4、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来开展辩论、演讲活动,对学生进行以对社会负责为主要内容的公德教育。让学生谈谈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与危害,错误的根源、不良反响,明确责任的深刻内涵与社会意义,弄清人与社会之间的责任与利益关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时时有责任。事事有责任。

5、通过“一角钱基金”、“手拉手、爱心献校友”慈善募捐活动,对学生进行以“团结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对他人负责教育。学生把平日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汇集进来,统一上交保管,每学期对部分贫困生适当救助,或是解决本班贫困生燃眉之急,通过这些活动,更尽一份责任心。

6、通过开展“少先队入队仪式教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学会关心”、“学会参与”、“学会负责”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富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7、根据新课程的改革的要求,注重探索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在文科教学中,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华掘起而读书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认识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崇高的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在自然、社会等学科中,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学、人与环境为思维对象,教育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负责,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负责,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负责。

我们已置身于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二十一世纪,在挑战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就是诚信水平,而其核心内容则是高度的责任感。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中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要把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责任教育尤为重要,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校自然会形式一个热爱集体、文明守纪、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勤奋向上的教育群体,良好的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责任教育论文: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责任教育的渗透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说过:“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意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教育,《论语・泰伯章》中记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读书人要有责任,敢于担当。

一、责任教育概述

1.责任的内涵。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对特定社会关系中存在任务的自由认识和自觉的服从。

责任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来区分,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去认识。

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是自律,也是他律。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无论是道德责任,还是法定责任,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

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官德、师德、医德、商德、艺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以责任为基础,为前提。有责任感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

责任是成就事业的途径。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责任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以责任相联结,都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来升华。每个人只有在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每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

2.责任教育的价值。学生的责任教育是以学生为教育对象而进行的以“负责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

责任心是一种良好品德的表现,具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所负责的工作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对他人、对集体很关心;反之,缺乏责任心的小学生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等缺点。如何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责任心,不仅关乎今天,更将对未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更是时代对未成年人提出的要求。

二、小学生责任感与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

近日,通过对我校部分家长和教师的访谈,了解了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并进行了汇总。这些反映出我校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有: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不是自己的事不管,不爱护学校的环境卫生和财物,很少在家从事劳动。

镜头一:一个小孩跑过来撞到了桌子,边哭边喊:“桌子撞到我了,真坏,妈妈打它!”

镜头二:放学了,地上很脏,老师让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做值日,催促了几遍,他还是一动也不动,问他原因,他说:“一直是奶奶帮我扫地的,今天她还没来……”

镜头三: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没有上交回家作业,老师问他原因,他理气直壮地回答:“昨天我做完回家作业了,大概是妈妈帮我整理书包时忘记把作业本放进去了,不是我的问题!”

……

三、小学英语学科渗透责任感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1.尊重学生,激发责任意识。尊重,是教师对学生人格的承认,更是人格实现的基本条件,没有健康的人格何谈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我认为: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不同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所以,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只有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不同需求,继而才能激发他们内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2.关注教材,挖掘责任素材。如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Sorry.”等。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初学 “When do you get up…”这个句型时,我在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日常作息时间的时候,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如何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更好地合理安排时间。

3.把握课堂,渗透责任教育。我在上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After school》Story time部分时,Liu Tao邀请好朋友Mike一起去打他们俩最喜爱的乒乓球,可是Mike已经有一鲎闱虮热要去参加了,Mike应该怎么办?我创设了情境,如果你是Mike你去吗?然后要求同学们讨论。投票结果是,全班51位同学,有12位同学认为要答应去打乒乓球,因为那是两人最喜欢的运动,而足球比赛因为有替补队员,可以不去;有39位同学认为应该去参加原定的足球比赛,因为那是诚信问题。我为这39位同学鼓了掌,肯定了他们“诚信”的选择,并且进一步指出,答应的事情要努力去做到,这是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集体高度负责的一种优异表现,值得我们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的教学应该与其他各学科共同构建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和的品质。”所以,不仅是英语学科,其他学科也应该统一起来,渗透责任心教育,“随风潜入夜”的春雨细无声式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的效果。

责任教育论文:新课程应加强责任教育

一、事实回顾

事实一:2007年5月22日,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课堂上发生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拽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当众侮辱老师。与此同时,起哄之声频频响起,学生下位随便走动,个别学生向老师扔饮料瓶,课堂混乱不堪。事后,受辱老师否认自己挨打,就学生给他的人格侮辱,他说,学生的教育有一个过程,老师没有把学生教好,也是有责任的,接受学生的道歉并原谅他们;涉及侮辱老师的三名学生在向老师公开道歉后仍在学校正常上课……

事实二: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永远地消失了。在这之前,有个学生违反纪律,悄悄把一本古书带出馆外,准备慢慢看完后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宝。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这个学生做出了一个勇敢的选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大门,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根据校规把他开除了。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但是校长并不做解释,只是亮出了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它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

二、事实一原因探讨

近几年,中国的“辱师事件”愈演愈烈,至“海艺辱师”达到顶峰,我国有着悠久的尊师重教的美好传统,为什么近几年此类事件会发生在我国且愈演愈烈?按照常理分析,我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教育出来的学生素质应该越来越高,而事实却相反,其实这种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必然性。

1.家庭责任教育的空缺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各种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家庭中的不正常的崇高地位,因此,导致了家长对他们言行的错误方面过分地宽容、忽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心中难免不出现“做错事了也无所谓,反正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的感觉,而学生又把这种错误的感觉带进了校园、社会,所以才会出现海艺辱师事件。

2.社会责任教育的淡薄

中华民族有着坦白从宽、将功补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传统文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他们说明了“是人必犯错误”的自然规律,“坦白从宽”为他们找到了开脱罪名的心理法宝,“将功补过”为他们传递了功劳可以弱化甚至消除过失的评价原则。事实证明这些传统文化助长了学生犯错误的气焰。

3.民校责任教育的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办学校越来越多,民办学校被很多人理解为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企业,很多民办学校的领导也就是这么做的,这样在民办学校就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老师是奴仆,学生是上帝。为了不流失生源,一些目光短浅的校领导对学生的不正常行为给予过多的漠视,从而加剧了学生的拙劣品质,并使学校的教育陷于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这类民办学校学生的恶劣品质也严重影响了同龄人的言行,致使他们在人格方面出现自己觉察不到的缺陷。

4.教师责任教育的疏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五十四条关于违法犯罪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教师把对学生的“处罚”转为“惩戒”。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施于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符合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在教师的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应该紧密相连。惩戒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然而,在中国大多数的教育机构中,教育者认为依据认知发展规律,学生犯错误纯属正常,导致了对学生进行惩处、处罚的手段是主观的、软弱的、隐秘的、模糊的、人情化的,致使学生错误地以为为错误所付出的代价是“微不足道”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惩戒的手段”达不到“惩戒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多数教育者对学生抱有幻想,自信地认为犯错误的学生在聆听教诲的基础上会自觉地改正,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境界,事实上,大多数犯错误的学生已受到社会不良气氛的严重影响,不再有“一颗童真的心”,他们狡猾地利用教师的善良,轻易地就逃脱了为错误理应付出的代价,这样,恶性循环一旦开始,惩戒的目的更无从谈起。

教育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自由天堂,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未能对学生的言行给予及时重视、更正、警戒,一方面会使学生意识不到自己言行的错误,另一方面也会淡化学生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意识。

三、事实二理性分析

1.哈佛学生行为及心理分析

该学生先是违反纪律,悄悄把一本古书带出馆外,准备慢慢看完,可见学生违反纪律的目的仅是“慢慢看完”,进一步分析,该学生可能对那本古书有兴趣、很着迷,所以违反纪律带出馆外细细品味,这是好事,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维持、增强本就是教育的目的,再说,该学生是主动求知,更是显得难能可贵。细细品味完之后,是不是想占为己有?不是,从后面的事实可以直接看出,只是想慢慢看完,即想拥有更长的品味书的时间。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该学生把书带出馆外时并没有人及时发现,当大火把哈佛的图书馆焚毁之后,更是证据全无,天助他也,干净利落,可以放心地把这本稀世珍宝――古书私吞,在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该学生却经历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并没有心安理得,暂且不管他经历痛苦思想斗争的原因是什么,单就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他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事实证明,他不是一个坏学生,最多算一个调皮的学生,而且是一个爱学习、诚实、正直、敢于负责任的学生。

2.哈佛教育理念分析

在哈佛学生主动归还古书并承认错误之后,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因为学生对哈佛有功,然后褒奖学生,因为学生是一个爱学习、诚实、正直、敢于负责任的学生,根据校规把学生开除,因为学生的确犯了错误。在这里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在哈佛的教育理念里,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过错付出严重的代价,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犯错,犯错的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其次,哈佛校长惩戒学生的手段明朗且到位,即哈佛校长对学校规则、教育事业、教师职业负责;,“功”“过”分明,“功”不可能掩盖“过”,更不可能弱化、消除“过”。

四、责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对特定社会关系中存在任务的自由认识和自觉的服从,简单地讲,责任就是个体必须承担因自己的角色、言行给自己带来的结果并为之付出代价。学生责任教育是以学生为教育对象而进行的以“负责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

五、新课程加强责任教育的宏观策略

1.制定透明且严格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责任教育的核心就是告诫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言行所造成的结果负责,那么,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哪些行为负责、又要对这些行为负什么责任?这需要一个透明而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个规章制度就是责任教育的宪法。在该规章制度中,应该对学生可能涉及的言行以及相应的责任作系统而且清晰的说明,并公布于众,让学生明白哪些言行是不可触及的,一旦触及就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学校所有对学生惩戒的依据、手段及标准均应来源于此。

2.提高有效且合格的执行力度

透明而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学校务必以此对敢于犯错的同学施行惩戒的手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在执行惩戒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规章制度,不可将功过混淆,不可心慈手软,不可留有情面,不可抱有幻想,必须严惩不贷。即惩戒的依据、手段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以求达到有效惩戒的目的。

3.建立正常且科学的教子观念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父母是最含辛茹苦的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多,对子女的宽容更多,而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的及时站,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必须对子女的言行给予及时且有效的关注、评价、矫正,以求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应该有的正常言行。社会应该把科学的教子观念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进行广泛地传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子女言行的矫正,并不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

六、小结

事实表明,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基础教育缺乏明显的责任教育,并且已经造成了很多恶果,比如泼熊事件、弑友事件、辱师事件,如今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的同时,不要忽视了责任教育,因为,责任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责任教育论文:浅谈高中情感教育与化学渗透责任教育的关系

摘要:《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情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将情感教育带到化学教学中,也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与化学渗透责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化学;责任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几年了,《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正确的引导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当务之急是迅速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转换多年以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在学科渗透责任教育工作中,笔者在借鉴其他同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与实践了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方式――将情感教育带到化学教学中,促进责任教育的开展。

一、情感教育与责任教育的涵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其可以分为理智感、道德感、美感三方面的教育。责任感是道德感的内容,同时责任感也是理智感和美感的内容和成分。

1、理智感即指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责任感是理智感的内容之一。在化学学习方面主要体现在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以及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道德感即人根据一定社会政治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政治方面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事业感、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在对待人的情感表现为:友谊感、同情感、尊敬师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等。在对待自己的方面表现为:自尊感、良心感、羞耻感等。在化学学习方面主要体现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勇于修正错误的精神。以及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3、美感即人对事物的一种情感体验,也就是对客观事物和行为、思想是否符合自己美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其中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感三类。因此,责任感也是美感的成分之一。

在教学中情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将情感教育带到化学教学中,也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

二、情感教育与化学教学渗透责任教育

1、利用化学学科的本身特点

①利用有趣的、生动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的例子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让随手一样东西到我们化学教师手中都可以变成学习化学的工具。这样的做法会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我责任感。②利用新鲜的东西、惊险的镜头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比如在讲动量定理时,找一块砖头,一个鸡蛋,分别落在水泥地和塑料泡沫上,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结果。都可以给他们难忘的记忆。③利用化学学科的不断创新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近代的化学知识的不断创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能源问题、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

①将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一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或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责任感。②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困难,以及科学家们探索知识的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如哥白尼和布鲁诺因违反教会的教义而遭到迫害仍然坚强不屈、玛丽.居里在寒冷的冬天将椅子等东西都放在被子上来让自己暖和一些、卡文迪许非常富有但他生活非常简朴,一心放在科学研究上等等。③讲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情,让他们体验到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结合我国的神州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常娥一号、我国的环流一号等。

三、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1、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情感教育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有责任心,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所以有人说教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种爱是超越母爱的。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课外也很重要。课外情感交流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琐碎中。职业责任感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3、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历史知识,高尚的品格,学生才会佩服和尊敬你,情感教育才会顺利的带到化学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多学习多看书。

结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责任感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情感,即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责任感是道德感的基本内容,已经生成的理智感为责任感的产生和发展铺垫了基础,正确的美感会产生更强烈的责任感。因此,情感教育与责任教育相一致。

责任教育论文:心理教育决定责任教育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自然的。我们的学校、教育部门、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部门,都要注意做工作,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未来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更要求我们树立人的发展观。我们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不仅应具备各行各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更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这就是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马克思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的确,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是人们在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渐产生认识并付诸行动的。因此,教育者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就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道德认识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专家学者们也这样指出,21世纪是全球经济、科技和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其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责任教育的必然要求。

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成为创新人才的根本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好理想,都希望自己能够成才,但成才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的一生,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是人生常有的事,失败和挫折也在所难免。面对困难、失败的挫折,作为成功者就要有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气概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如果缺少了这种心理品质,很难成为胜利者,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意志坚强、不畏挫折的人。今天,我们的学生所面对的实际更是超乎寻常的复杂,因此,就更加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这才能在学习、生活、日后的工作中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良好的性格和积极的情绪也是落实责任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性格和积极的情绪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事业上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拥有豁达、乐观、执著的性格和愉快、高涨的情绪,能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成为人们前进的动力。多变的情绪和自私不良的性格,常使人们不能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工作也因此受到干扰,不利于与人合作,很难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更谈不上对学习、生活的责任感。富兰克林正因为有着要强的性格,才冒着触电身亡的危险,将“雷电和上帝分家”,证实了雷电是由天空带电云层放电引起的.从此揭开了被涂抹上迷信色彩和神化了的雷电之谜。军事家孙膑的成功证明了正是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决定了对社会、对后人的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才是落实学生责任感的关键。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贯彻落实好良好的校风,校风具有一种潜移默化、渗透心灵的力量,它具有感染力,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接受和仿效,成为他们行动的方向。良好的校风一经形成,即成为一种集体舆论,具有约束每个学生行为的力量。它具有暗示性和激励性,能使学生自学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并为此感到自豪,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增强责任感教育。

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爱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性格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尤深。教师性格活泼开朗、为人随和、爱护学生、富有同情心,往往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处事公道,同样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总之,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许多心理障碍会在教师的感染下得到消融与缓解。反之亦然。

(二)运用榜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上进心,模仿性强,生动、具体、典型的形象能激起他们思想感情上的波澜,并在行动上效而仿之。

运用榜样进行德育,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在树立、宣传和选用榜样方面下功夫。自古以来,我们有运用榜样进行德育教育的传统,岳飞精忠报国、白求恩毫不利巳专门利人、雷锋好事做了一火车、孔繁森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等等极大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安定、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奋不顾身,贡献自己的全力。其次,榜样的选用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了针对性才能对某些教育内容强化和深化,离开针对性容易使学习活动泛泛而过,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夏禹;“余将董道而不豫,固将愁苦而终穷”的屈原;“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僵卧孤村”“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诗人陆游;为国变法而献身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有“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林觉民。使他们在接触某些教育内容时,既能知道应该做什么,又从榜样人物身上知道该怎样去做,只有这种时候榜样的力量才能成为巨大的推动力。

卢梭有句名言:“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育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表里如一,说到做到,把授给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原则,首先自己践而行之,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向学生证明了道理的真理性和实践的可行性,并直观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由思想转化为行动的全过程,也体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关系和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客观规律。那种光说不做,指手划脚,只能降低教育效果和教育者的威信,甚至使学生产生对正确教育的怀疑,或认为那是说“假话”、“哄孩子”的,进而产生对立情绪,给德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总之,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心理素质丝毫也不能忽视。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造就出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并能够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社会和对人类生存环境都有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责任教育论文: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自编的问卷考查了广西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现状,认识和反思了高校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教育的现状。通过自编的问卷调查研究,揭露广西高校的大学生在责任意识薄弱、现有教育机制中责任教育缺失的现状,并针对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人们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普遍关注,大学生责任教育问题被广泛重视,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大学生责任教育就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责任教育,是教育者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以一定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培养其积极的责任情感、坚定的责任意志,增强其责任实现能力,最终培养其符合社会要求的责任素质的教育活动。

有研究者通过对传统文化中责任意识的研究,突出强调了在当代,应该对青年进行参与意识、忧患意识、伦理意识和自强意识等有关内容的责任意识教育。根据此责任教育的有关内容自编了一份《大学生责任教育现状问卷》对广西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状况和对责任教育的认识水平,指出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责任教育对策。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以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三所高校的学生为例。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回收率为86.7%,其中男生73人,女生83人。

2.研究工具

根据对传统文化中责任意识的研究,应该对青年进行参与意识、忧患意识、伦理意识和自强意识等有关内容的责任意识教育。自编的《大学生责任教育现状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大学生参与意识;(2)大学生自强意识;(3)大学生忧患意识和伦理意识。

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的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参与意识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参与意识方面还是停止在围观、从众的阶段。通过数据我们知道,有30.1%的被试从来没有参加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在公车上如果遇到老、弱、病、残、孕这类特殊的人群有34.0%的被试不想让座,只有10.3%的被试每次都会让座;在公共场合看到小偷时有62.8%的被试选择了围观或者快速走开,只有5.84%的被试会立即上前阻止;有34.6%的被试在一个没有垃圾桶但四下零星散落着垃圾的环境下会四下瞅瞅偷偷扔掉垃圾,有39.1%的被试会有从众行为放到其他的垃圾旁边;看到社会上的乞讨行为,有39.1%的被试要视情况而定地去帮助他们,有15.4%的被试表示会不闻不问绕道走开。

虽然以上数据只是具体事情的统计,却也能见微知著地反映出大学生在参与意识方面还是不够主动的,他们总认为自己是社会事件的局外人不用参与其中。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是对见义勇为的人非常敬佩,但是能够真正亲自做到见义勇为的人却很少。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84%的人敢在公共场合看到小偷时立即上前阻止。找个别大学生进行访谈时谈到为何不敢上前阻止时,较多的原因是因为怕惹祸上身,而其他的人只是围观又不帮忙。由此可见,社会氛围很重要。

2.大学生自强意识

在自强意识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这个方面表现出了自我关注过多,责任意识薄弱,规划意识不足等。有40.40%的被试倾向的信念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调查被试上大学的目的时有只有12.2%的被试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过平稳的生活这两个目的达到了73.4%;而在调查被试认为他本人应该肩负的责任时,只有13.5%的被试是“努力成才,回报社会”,有高达46.2%的被试没有深入思考过这类问题;在家庭方面,有25%的被试“没事一般不联系父母”,24.4%的被试“都是他们(父母)经常打电话给他(被试)”,只有11.5%的被试会“经常主动联系,了解一下父母的近况”;在调查被试对人生规划的认识方面,有且只有5.1%的学生对未来有完整的规划并在努力中,有59.7%的学生没有想过或者不清楚未来的规划。

在这个方面的调查中揭示了现在大学生进入新世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极端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在社会中迅速蔓延,大学生群体也逐渐变得实用功利。这些都充分说明,面对经济浪潮的冲击,高校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带着能够保护好自己的思想武器,没有在责任和利益的矛盾对抗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3.大学生忧患意识和伦理意识

大学生忧患意识和伦理意识的调查表明,被试普遍觉得在这样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当中学校很有必要开展责任教育。在调查是否有必要开展责任教育的题项中,46.8%的被试对“有必要,责任感是踏入社会必备的条件,而大多数大学生的责任心不是很强”的题项表示认同;而大部分的被试都认为学校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较大,学校也是承担培养青少年责任感义务的主体;被试认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最主要原因是“高校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实践”和“受意识淡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外力制约”;提到以何种责任教育方式最有效时,大部分的被试认为需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材施教,并提高实践活动的作用。

被试之所以在这个方面的调查中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之一是学校对责任意识教育重视不够。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和目标就是高考研率、高就业率;原因之二是学校责任意识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滞后。即使某些高校已经意识到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问题,但是在开展教育的时候却是教育内容和社会现实存在严重反差。当然,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不能忽视。

三、对策

此次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方面的教育较为缺乏,大多散见于思想政治课堂的章节当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要富有成效地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必须科学确立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目标,合理选择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方内容,采用有效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方式,并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来共同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发展。

1.科学确立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出现了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对责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学会负责”理念应运而生,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有学者以“学会负责”为目标,开启了道德、文化价值教育的新格局。而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应遵循大学生责任品格形成的心理机制,以整体的观点把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预期的目标,多个领域的教育共同合作来促使其达到良好的教育目标。

2.合理选择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

科学、合理地选择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是对其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也是决定责任教育成效的关键。因此,教育者应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当代文化的特征合理选择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与当前时代主题一致的一般内容,也应根据其不同对象来选择具体的内容。

3.采用有效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方式

传统的责任意识教育普遍都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没有独立成一门课程,也没有系统的责任意识教育教程。而且传统的说教已经让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如果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校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贡献。如,一教师在实施责任意识教育时,可以设计较多的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充分体现民主,要指引大学生接触实际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经过实践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此选择负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了解到人在因负责任和不负责任的正反事例,深刻认识到责任对社会的重要。

4.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来共同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发展

责任教育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要重视教育中的每个环节、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注重社会、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等校园文化的教育效能。学校须主动与大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保持联系和合作,督促家长注意加强对孩子的责任教育等。

本次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责任意识方面比较薄弱,有待加强,而责任意识教育也比较缺乏。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1)必须科学确立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目标;(2)合理选择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方内容;(3)采用有效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方式;(4)并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来共同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发展。

责任教育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责任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时,要重视责任教育的问题,要通过对学生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心理独立、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责任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成员的关系也起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国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有限,且一个家庭常常有数个孩子,为了家庭能持续发展,每个孩子都必须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他们无形中受到了责任教育。而目前我国的家庭经济收入提高,由于计划生育的因素,每个家庭生的孩子极少,这些孩子受到父母双方家庭的关注,他们成为家庭的重心,受到极多的宠爱。

这些孩子是目前初中生的主体,在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责任感不强的问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应当去承担责任;有的学生即使意识到承担责任也拒绝承担责任,宁可把责任推给家庭或社会;还有的学生对责任的划分不明晰,反而构成心理问题。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时,要重视责任教育的问题,要通过对学生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心理独立、愿意承担起责任、愿意培养承担责任能力的人。

一、引导学生拥有责任意识

责任是由于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而产生。比如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妹妹、上司对下属等,人在社会中拥有不同的角色,就要承担起这个角色的责任。许多初中生没有足够的责任意识,是由于他们扮演某种角色的时候,没有了解到他们应当承担的角色。比如有些学生的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子女,他们不忍心让自己的子女承担责任,把子女应承担的责任全部包办代替;部分家长自己的知识有限,他们自己也不了解责任意识;部分家长自己的责任意识淡薄,他们自己不愿意承担责任,也就不会强求学生承担责任。学生感受不到自己需要承担责任就不会拥有责任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人首先就要让学生拥有责任意识。

教师要让学生拥有责任意识,可以从观察的角度让学生意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观察,是指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为一个“角色”就要承担一个责任的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责任意识非常重要的方向着手。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是中学生了》一课中,让他们观看美国著名的影片《伴我同行》,它讲述的是四个小伙伴一起历险了一夜,然后回到家乡的事情。观看以后,学生会对影片中禅述的友谊进行评论,有些学生谈到其中两名朋友碰到朋友有难的时候独自跑了,非常不道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不能跑?学生经过思索认为因为彼此是好朋友,在朋友遇难时就不能袖手旁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你不希望朋友在你遇难的时候跑掉,那么你在朋友遇难的时候应当怎么做呢?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到责任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两人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段感情才能正常维系。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那么单凭另一方的努力很难维系。学生就会慢慢去思考自己和别人是个什么关系,在这段关系中自己又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二、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责任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会发现有些学生即使心中有责任意识,也会因为自己任性、懒惰而拒绝承担责任,他们把一切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导致彼此关系恶化以后把过错也全部推到对方身上。如果学生不能勇于承担责任,即使他们了解责任意识也不能称之为有责任感的人。要让学生愿意承担责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关心自己的生活着手,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承担责任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时,学生才愿意自主地承担责任。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时,引导学生留心当自己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些事情,倾听家人心声的时候,家人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家人会显得和自己更亲近?当学生能了解到只有自己愿意承担自己的角色责任的时候,别人会更信任自己,更关爱自己的时候,学生就能了解到责任是一个付出和得到的过程,拒绝承担责任实际上就是让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更疏远。学生如果意识到承担责任与自己自身生活紧密相连时,就会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而尝试着勇于承担责任。

三、引导学生能够划分责任

教师在引导学生承担责任时,有时会发现学生因承担过多的责任而引发心理问题。有些学生或者感觉很自卑,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无力改变身边的事;有些学生会变得很沮丧,情绪起伏很大,变得很偏激。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正区的划分自己和别人的责任,才不会因为别人的责任引发自己的心理问题。

有些学生的家长工作压力很大,回到家把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学生感觉到自己似乎没有做错事却无端的被责备,不知道该怎么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看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书籍,辅助学生学会划分责任。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命只有一次》时,让学生阅读《中毒的父母》一书,学生能够理解到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好自己的责任,不要把别人应承担的责任硬背在自己的身上,学生就能放下不必要的心理困扰,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总结

现在的初中生,由于家庭结构的关系,养成自我、任性的个性,他们责任意识淡薄,很少想过应该为他人或社会承担则任,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德才兼优的人,就要加强责任教育,让学生懂得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划分责任。当学生了解如何去承担责任时,学生就会为了完成责任去努力,学生慢慢就会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责任教育论文:浅谈学校实施责任教育的策略

摘要:历史呈现责任,学生成长需要责任教育;现实呼唤责任,学校发展必须进行责任教育;未来需要责任,社会进步渴求责任教育。构建责任文化,营造责任氛围。宣讲责任故事,学习责任名言。落实责任目标,践行责任保障。弘扬责任精神,强化责任岗位。

关键词:小学;责任教育;策略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师生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为切入点,在学校大力实施责任教育,确立“责立金小,担当未来”的办学理念,提出“生命因责任而精彩”的校训,把“培养不给社会和别人添麻烦的人”作为育人目标,大力倡导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身边的事。那么,为什么学校要实施责任教育,又该怎样实施责任教育,会取得哪些成效呢?

一、为何实施责任教育?

1.历史呈现责任,学生成长需要责任教育。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做人要有责任心,青少年学生正是培养习惯、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阶段,进行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有责任心,以国家、民族的前途为己任的名人,他们传递着责任精神的思想标杆,是青少年学生学习“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食粮。

2.现实呼唤责任,学校发展必须进行责任教育。目前,社会处于大的变革时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状态,许多不良思潮冲击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冲击着老师的教育教学,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现状给学校的发展造成阻力,迫切要求学校实施责任教育,要求学校从师生的思想上入手,从师生责任入手,在学习和生活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

3.未来需要责任,社会进步渴求责任教育。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然而这些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和素养,那就是有责任心,做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而责任心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正应该从小学生抓起,逐步培养,这就需要学校在日常德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教育教学等活动中逐渐渗透责任教育,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做好自己的事,尽到小学生的责任。

二、如何实施责任教育?

1.构建责任文化,营造责任氛围,让师生幸福地生活在责任文化的环境中。学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责任教育的氛围,宣传责任教育的理论知识,让责任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1)在办公室、教室张贴《教师宣言》、《学生宣言》及实施责任教育的方法和管理制度,让教师学生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完成责任应遵循的制度。(2)在教学楼、学生公寓的走廊上悬挂责任名言警句,张贴各年级段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训练重点,让全体师生在学习生活中处处都能用责任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尽到责任。(3)在校园文化墙上面定期展示“责任”有关的故事、散文及规章制度,让师生明白“小学教师的责任”、“小学生的责任”是些什么,让师生明白怎样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2.宣讲责任故事,学习责任名言,让师生从人物身上吸取责任的力量。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向教师、学生宣讲责任故事,学习责任的名言警句,对师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这些人物身上和包含哲理的言语中受到启迪,逐渐培养责任心。(1)以历史名人、一代文宗陈子昂为榜样,激励师生以国家的发展为己任,敢于担当,敢于展示自我。(2)以学校杰出校友李言荣、刘长秀为榜样,激励师生做到勤奋上进,做好本职工作。(3)以学校教师、学生中的“校园责任之星”为榜样,激励师生尽职尽责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3.弘扬责任精神,强化责任岗位,以考核考评为契机抓实抓好师生的责任教育。

(1)考评教师履职尽责与教师常规工作考核相结合,培养“负责任、勇担当”的教师队伍。学校从教师业务学习、备课、改本、上课、批改作业、测试和实验等教师的日常工作入手,形成教师责任考核细则,以考查教师履职尽责情况,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效。学校把每月对教师履职尽责考核情况,纳入期末绩效考核里面,同时作为评选先进和的重要依据。责任教育和教师的日常工作考核考评密切结合,更好地督促教师工作的责任心。(2)学校实施班级岗位分工管理制度,以“责任银行”模式在学生中评选“责任之星”,树立履职尽责的典型,在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①学校将班级日常事务设为60个固定岗位,这些岗位涉及到礼仪、卫生、学习、安全等方面,每个学生必须至少履行其中的一个岗位。责任银行就是为了考核学生履职尽责情况,帮助和督促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而设立的。②“责任银行”以少先队大队部为总行,大队辅导员任总行长,负责各年级支行工作统筹、安排,负责每学月“校园责任之星”的表彰、宣传;各年级组长为支行行长,负责指导和监督各班储蓄所正常运转,负责每学两周“年级责任之星”的评选和每月学校“责任之星”的推荐;各班为单位成立储蓄所,各班主任为储蓄所所长,负责班级储蓄所工作正常运转,负责每周“班级责任之星”评选和“年级责任之星”的推荐。③学校责任银行总行一月一总结,每个年级一月评出1名“校园责任之星”,张示他们的履职事迹,并要求老师和家长举行颁奖授章仪式。“责任银行”这种训练和督促学生责任意识的活动,贴近生活地培养了学生遇事敢于担当,做事细心认真、讲究质量的习惯。

三、实施责任教育有何效果?

1.师德师风明显好转,“三静”教师大量涌现。通过责任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教师进一步明白工作职责,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明显改观。责任教育真正让学校教师做到“三静”,即:“干净为师作表率、清静育人提质量、平静生活乐奉献”。

2.校风学风班风明显好转,“三静”学生明显增多。责任教育让学生知道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能够安心地搞学习,能够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很多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静”学生。责任教育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进行了道德品质教育。

3.家长、社会对学校理解度、支持度大大提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愈来愈强。通过学校的责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教育融为一体,对学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学校实施责任教育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它既是对学校师生的一项最基本要求和最常见的德育教育,又是学校师生能够发展提高的最基本保障,是学校逐渐形成深厚底蕴和发展壮大的好最实在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