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职业规划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职业规划论文:高校社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新时期开展高校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职业规划教育要求高校开展社会实践;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依据、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选择、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可行的措施等。具体材料请见: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其职业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分析了职业规划教育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以及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大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向了市场机制。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资源,而且还必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真实的了解社会,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意义的。
一、新时期开展高校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进行阐发:
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规模及大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出发,创造性地论述了人的发展问题,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学说。及时,人的发展是指个人劳动能力的发展,即个人智力和体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发展。第二,人的发展还包括人在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其核心是人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最的形式。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遵循了人的发展这一必然规律,适应了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依据: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实施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即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这三者共同配合相互补充,同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起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实现德、智、体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紧对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规划教育要求高校开展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建立职业意识、理念和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找到合法的职业,从学生转为职业人;三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做到人职匹配以实现其长远的职业发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目的只是要使大学生能够找到工作。这种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理念、职业匹配则很少涉及,而且也很少重视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要针对大学阶段职业准备期的特点来进行。首先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较高的角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素质。其次才是以实现人职匹配为目标的职业规划教育。也就是要指导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其在对决定其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和分析,确定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因此,职业规划更离不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及时,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自我评估要求个人遵循“深入”、“客观”两个原则对自己进行全而的剖析:弄清自己为人处世所遵循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价值目标;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等个人情况,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中跟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等的接触,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中,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并逐渐克服对别人评价的抵触、防卫的心理,也不因他人的评价而无端否定自己,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的自我认识是职业规划的基本前提。
第二,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我定位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而考察:(1)性格和职业匹配。职业规划需要考虑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性格有更进一步了解。(2)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根据霍兰德的“类型论”,大多数人可以被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你才能确切的知道你的兴趣类型。(3)能力和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特长息息相关。能力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的。所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通过自我性格、兴趣、能力等三方而的定位,明白三个问题:我想往哪此方而发展;我能往什么方向发展;我可以往哪此方而发展。
第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选择。职业选择阶段就是在可供考虑的职业中选择好的,其主要是进行职业路线的选择和职业自标的设定。选择职业路线应把握四条原则: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并在保障了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就业收益较大化即择己所利。要特别注意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工作能力和发展机遇的平衡。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对社会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初步考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选择路线,设定比较科学的职业目标。
第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可行的措施。制定行动措施是落实职业目标的具体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而的措施。它有两方而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的实施措施,也就是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需要具体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潜能等;另一方面是间接的措施,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提高自己,也就是为了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而需要去做的事情。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充实自己,并以实现职业目标为最终目的自觉地参与一些教育和培训活动。
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
职业规划是一个概念与名词,可它的实现却是一个五年、十年或者更长久的阶段性的部署。我认为职业规划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的设计,这对于我们职院学生以及其它教育内部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为此,有必要对未来的职业设计给予高度重视并作进一步研究。
一、大学生活的重新定位
长期以来,鄙薄职院教育的观念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固然与中国历史发展中“重知轻技”的文化渊源有关,但如今随着职院的发展,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改善,都为重新认识职业技术学院的地位提供了可能。
1、认清就业形式
当前社会竞争的范围空前扩张,其广度、深度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面向基层就业,主要是对竞争者的学历,对资源的获取、利用、以及增值的考核。现如今大学生学历的来源选拔采用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测试只关注那些以纸笔测验能测得的部分能力。学历是就业的必备条件-固然重要,但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职院学校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我们可以在纸笔无法测出的其它能力方面寻求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生活规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我们必须要认清就业形势,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拓展职业空间
大学教育是多元教育中的一种,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不能盲目与人相争源,应各取所需;不能盲目从于普通教育的做法,应扬长避短。要发挥自身优势,可致力于开发那些在普通教育中被漠视处置或尚未发现的智力,了解和把握自身的智力发展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出适合大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每个有才能的人都能够各得其所,在各自的领域里能够取得进步。
拓展职业空间对大学生的就业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我们要重新定位,积极的寻求符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成为社会生活倡导的人才。
二、人才资源的建设
人既是竞争的主体,又是利用物质、资源、信息、市场等其他资源并使其增值的关键性资源。人生的目的决定了人生的价值,成才的道路只是人生价值的一部分。职业规划的每一步都为将来的竞争打下基础。
1、人才资源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其重要意义在于审视人才资源的多元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如何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发现,获取和利用人才资源能力。人才对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人才资源成因的研究,使我们能比对手得到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信息。这些都为将来人才的培养作了一定的准备,以便提高我们的竞争能力,加快社会的发展。
2、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据社会统计:一般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其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只有10%可以应用在工作中,其余的都来自社会实践或其它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单凭一张学历证书是不足以称谓人才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呢?首先,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缺少,它是抵抗外来困难的最主要力量;其次,要加强职业培训对自身的增值,逐渐提高期望值;此外,良好的心理道德和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对未来的设计就是对未来的憧憬或者还未实现的美好事物的设想。理想的实现分为近期和远期理想,要想寻求发展的机会,把理想变成现实,唯有脚塌实地的走下去。
1、构想美丽蓝图
美丽的蓝图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首当考虑的是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还需要切合发展的的细微工作部署。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科学的观念才能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英语是目前流行的语言,很多进出口商品的文字解说也渐渐被英文更换;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做好的准备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2、职业理想设计
职业理想规划的实现不单是一张空头支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就我个人来说,我的职业理想是在企事业单位中有一份中英文互绎工作,职业规划目标如下:
大一时期:了解大学生活,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大二时期: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证书。
大三时期: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生活独立。
大学学业结束以后,希望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很好的服务于我的实际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想结合起来。
大学生活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在现实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迎接挑战,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以百倍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为理想而奋斗。
职业规划论文:职业规划核心
职业(career)是一个人在他(她)的整个工作生涯中选择从事的一个总的行为过程。职业规划(careerplanning)是一个人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职业规划在人们的职业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有助于人们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平衡家庭与朋友、工作与个人爱好之间的需求,而且能使人们作出更好的职业选择。更重要的是,职业规划有助于人们在职业变动的过程中,面对已经变化的个人需求及工作需求,进行恰当的调整。]
组织的发展依靠个人的发展,组织通过引导、帮助和协调员工的职业规划,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并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关注员工职业规划的组织在吸引人才上更具优势。有效的组织规划工作能够把组织的需要转化为员工个人的需要和自己要求开发的职业目标,即获得很高的个人满意度,又取得良好的组织绩效。
一、影响职业规划的基本因素
人的职业观念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人生阶段、职业动机和环境。个人在筹划某一职业时,应当认识和考虑到这些最基本的因素。
1.人生阶段
由于人在不断变化,因而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他们职业的看法也不同。这种变化有些来自于年龄的增长,有些来自于发展的机会和状态。人生的基本阶段如图所示:
及时阶段是个性形成阶段。一个人到达这一阶段的典型年龄在10到20岁之间。该阶段中,个人探索职业的选择并开始进人成人世界。第二阶段是成长和从事了某一职业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从20岁持续到40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选择了一种职业并建立起一条职业道路。第三阶段是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阶段,一般能持续到50岁或更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要么接受现实的生活,要么就进行调整。
2.职业动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背景和经历。一定的职业兴趣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为这一选择而作的准备。埃德加.斯肯(EdgarSchein)将其称为职业锚(careeranchor)。
管理能力。具此动机的人有管理他人的愿望。
技术/业务能力。这种技术人员的动机是指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并不追求管理职位。
安全。这类有安全意识的人的动机会使其职位稳定。
创造力。创造性个体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企业家倾向。他们要创造或建立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自主和独立。这种独立人的动机是一种摆脱组织约束的期望。他们重视自主,想当他们自己的老板,按他们自己的步调工作。
3.环境
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这包括组织外部的社会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应成为员工职业规划涉及的重要因素。
二、个人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
从个人的角度,职业规划主要考虑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快速晋升的方法;二是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相对于自我评估,快速晋升不是一种很规范的职业规划,但是,由于其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1.快速晋升的方法
这种方法建议人们特别注重四个方面来争取快速晋升的机会,四个方面都意在通过~定的自我“形象”设计,提高自身在上司心目中的印象:
(1)服饰。注重职业形象的员工往往选择那些更能体现能力的颜色如灰色,而避免穿过于鲜艳颜色的服装;他们标准的站立;面都表情到位。
(2)对权力关系的把握。领导通常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和权力,聪明的员工总是善于把握这点,并依此规范自身的行为,显示出对领导的尊重,达到升迁的目的。Korda(1975)在书中曾这样写道“领导总是将烟灰缸放于刚好够不着的地方,来访者必须稍微欠身将烟灰弹入烟灰缸,他们用这种细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权力,那么明白这一点,并据此行动,对那些致力于往上爬的员工将有很大的帮助。”
(3)争取领导的注意。要想升迁,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获取上司和领导的重视。公司或企业的员工必须主动地争取任务,这样才能获得与上司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晋升迅速的员工总是争取那些相对短期而且能够很快显示绩效的工作任务,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多地被赏识和重视。不仅仅在工作范畴,在社交领域也需要注意保持与领导的接触,获得他们的重视。致力于晋升的员工应该参加那些领导喜欢的运动,或者去那些上司常去的餐厅用餐,以增加和领导的接触并获得注意。
(4)人际关系的处理。通过人际关系来达到晋升目的,应该注意三点:加深和领导的关系;熟识老板私人及公务生活的喜好;不对因投老板所好而获得的职位升迁感到受之有愧。
“形象设计”拥护者认为,组织在用人选择上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观判断,因此,员工应尽量让自己被上司了解。对于那些有所抱负的员工来说。尽量根据组织的标准观察和处理问题,应该是更为理智的做法。
这种方法也引起了很多的质疑,有人认为职业升迁和职业成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升迁指的是职位上的晋升,而职业成功指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许多人来说,不择手段投上司所好的做法可能确实能帮助他们达到升职的目的,但是是不是这样就能让他们感觉事业的成功就很难说了。
但不管怎么说,笔者认为,快速晋升的方法客观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因此,应该成为个人在职业规划中注重的要点之一。
2.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
职业规划从自我认识开始,然后才能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考察目标是否实现。这种认识自己的过程称为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其中,所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工作业绩的事情都应充分考虑,包括自我特性及自我特性对潜在工作的适应度,因此,自我评估还涉及到对相关职业特性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挖掘更多的潜在机会,避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错误。所以在自我评估中,人们应注意以下要点:
(1)评价要客观。心理学认为,人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存在刻意回避自我不足以及不利于自身发展客观条件的潜意识。因此,职业规划中的自我评估,应有意识地避免。另外,这种客观还应体现在观念的随时更新上,对自我素质的评价应以不断更新的时代标准为参照,而不是那些过时的传统的就业标准和观念。
(2)机会成本。在工作中,人们必须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势必影响到个人的私人生活,形成职业升迁或职业成业的机会成本。在每一职业阶段,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种成本,权衡为了私人或家庭生活,他们能够放弃哪些晋升的机会;或者为了职业上的发展,他们能够放弃哪些个人生活。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和生活都会感到木愉快。
(3)工作和家庭的协调。虽然许多人希望“工作和家庭互不相干”,但现实是:工作和家庭总是难以分割。人们有时拒绝承认上班和下班后作出的决策相互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上班和下班分离开来,获得某种“自由”的轻松。可是,他们马上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生存空间已经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而且这种联系在不断增多而不是减少。那些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的人,将会无所适从。
(4)对职业途径的把握。这需要建立在对自我“职业铺导”的客观分析上。稳定但压力小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多但压力大的工作之间的选择;技术/业务能力上发展和管理层次上发展之间的选择;在某一职业领域发展和在多个职业领域发展之间的选择等都需要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前进行权衡。
还有,在作出职业决定之前,人们有必要知道:每一个职业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以后的职业选择机会。例如,假定某人决定在学校就某个领域继续深造,那么这个决定就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以后在别的领域深造成为不可能。因此,在做职业选择时,们们不能仅仅考虑眼前,还应该考虑当前的决定对将来选择机会可能造成的影响。
(5)对机遇的充分准备。毫无疑问,机遇在职业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机遇靠人们自己把握,他们可以创造机遇,也可能使机遇从身边溜走。更多的社会交往,积极地参与民间和行业组织能扩展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给他带来潜在的机遇。过于封闭则会使一个人的社交圈越来越窄。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努力地争取一些特别的工作任务能使一个人得到更多的机会,而消极等待和隐藏愿望及抱负则刚好相反。因此,如果说一些瞬间的机遇给人带来了机会,那么,有计划地创造机遇则是自身的责任,也是自身所能做到的。
三、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
组织是个人职业目标实现的载体,个人的职业规划是否有效需要组织多方面的配合。组织在保障自身利益和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和利用,使组织与个人相得益彰,互相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称为组织职业规划。从组织的观点来看,职业规划包含一种使一个人的潜在贡献较大化的自觉尝试。促进员工职业规划项目的企业,受益颇丰。
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一是规划的核心内容,二是组织HRD专员在推进职业规划方案中的注意点。
1.组织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
组织的职业规划,主要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和实现。包括:
(1)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结合组织的需要,为员工提供便利条件,如提供职业信息,向员工指出组织内部职业发展的途径等。
(2)监督员工职业决策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员工反馈信息。
(3)在招聘和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现在员工的职业规划,也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发展途径。保障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目标的结合。
(4)将人力资源的配置规划与员工的职业决策和规划统一起来。
(5)组织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决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顺利实现个人的职业设计与开发。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组织职业规划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员工设计并监督和帮助执行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途径(CareerPath)。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组织所能提供的职业途径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有:传统职业途径;网状职业途径;横向技术途径;双重职业途径。
传统职业途径(TraditionalCareerPath)是员工在组织里,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上发展的一条途径。传统职业道路的较大优点之一是它一直向前。这条道路被清晰地展示出来,且员工知道自己必须向前发展的特定工作序列。网状职业途径(NetworkCareerPath)包括纵向的工作序列和一系列横向上的机会。网状职业途径承认在某些层次的经验的可替换性,及晋升到较高层次之前需要拓宽本层次的经历。这条途径比传统职业途径更现实地代表了员工在组织中的发展机会。这种纵向和横向选择,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这种职业的缺点是,向员工解释企业可能采取的特定路线会比较困难。
横向技术途径出(HorizontalTechnologyPath)。一个人并不一定会终生干同一项工作,因此,企业内常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员工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虽然没有加薪或晋升,但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也使他们自己获得新生。
双重职业途径(DualCareerPath)这种方法认为,技术专家能够而且应该允许将其技能贡献给公司而不必成为管理者。他们增加专业知识,对企业作出贡献,得到报酬而木进入管理层。但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技术,相应层次上的报酬和地位应都是可比的。双重职业途径日益流行,在我们的高科技世界里,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样重要。双重职业途径不提倡从合格的技术专家中培养劣等的管理者,而是组织既可聘请具有高技能的管理者,又可雇佣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员。
2.组织HRD专员推进职业规划的注意点
HRD部门在组织的职业规划方案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他们提出方案、评价职业规划的效果并对直线经理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HRD专员应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协调与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关系。
(2)争取领导层的支持和直线经理的认可。
(3)创造健康的职业发展气候。
(4)循序渐进式的推行。
(5)评估职业管理计划。
职业规划论文:职业规划核心管理
职业(career)是一个人在他(她)的整个工作生涯中选择从事的一个总的行为过程。职业规划(careerplanning)是一个人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职业规划在人们的职业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有助于人们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平衡家庭与朋友、工作与个人爱好之间的需求,而且能使人们作出更好的职业选择。更重要的是,职业规划有助于人们在职业变动的过程中,面对已经变化的个人需求及工作需求,进行恰当的调整。]
组织的发展依靠个人的发展,组织通过引导、帮助和协调员工的职业规划,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并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关注员工职业规划的组织在吸引人才上更具优势。有效的组织规划工作能够把组织的需要转化为员工个人的需要和自己要求开发的职业目标,即获得很高的个人满意度,又取得良好的组织绩效。
一、影响职业规划的基本因素
人的职业观念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人生阶段、职业动机和环境。个人在筹划某一职业时,应当认识和考虑到这些最基本的因素。
1.人生阶段
由于人在不断变化,因而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他们职业的看法也不同。这种变化有些来自于年龄的增长,有些来自于发展的机会和状态。人生的基本阶段如图所示:
及时阶段是个性形成阶段。一个人到达这一阶段的典型年龄在10到20岁之间。该阶段中,个人探索职业的选择并开始进人成人世界。第二阶段是成长和从事了某一职业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从20岁持续到40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选择了一种职业并建立起一条职业道路。第三阶段是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阶段,一般能持续到50岁或更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要么接受现实的生活,要么就进行调整。
2.职业动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背景和经历。一定的职业兴趣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为这一选择而作的准备。埃德加.斯肯(EdgarSchein)将其称为职业锚(careeranchor)。
管理能力。具此动机的人有管理他人的愿望。
技术/业务能力。这种技术人员的动机是指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并不追求管理职位。
安全。这类有安全意识的人的动机会使其职位稳定。
创造力。创造性个体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企业家倾向。他们要创造或建立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自主和独立。这种独立人的动机是一种摆脱组织约束的期望。他们重视自主,想当他们自己的老板,按他们自己的步调工作。
3.环境
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这包括组织外部的社会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应成为员工职业规划涉及的重要因素。
二、个人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
从个人的角度,职业规划主要考虑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快速晋升的方法;二是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相对于自我评估,快速晋升不是一种很规范的职业规划,但是,由于其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1.快速晋升的方法
这种方法建议人们特别注重四个方面来争取快速晋升的机会,四个方面都意在通过~定的自我“形象”设计,提高自身在上司心目中的印象:
(1)服饰。注重职业形象的员工往往选择那些更能体现能力的颜色如灰色,而避免穿过于鲜艳颜色的服装;他们标准的站立;面都表情到位。
(2)对权力关系的把握。领导通常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和权力,聪明的员工总是善于把握这点,并依此规范自身的行为,显示出对领导的尊重,达到升迁的目的。Korda(1975)在书中曾这样写道“领导总是将烟灰缸放于刚好够不着的地方,来访者必须稍微欠身将烟灰弹入烟灰缸,他们用这种细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权力,那么明白这一点,并据此行动,对那些致力于往上爬的员工将有很大的帮助。”
(3)争取领导的注意。要想升迁,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获取上司和领导的重视。公司或企业的员工必须主动地争取任务,这样才能获得与上司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晋升迅速的员工总是争取那些相对短期而且能够很快显示绩效的工作任务,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多地被赏识和重视。不仅仅在工作范畴,在社交领域也需要注意保持与领导的接触,获得他们的重视。致力于晋升的员工应该参加那些领导喜欢的运动,或者去那些上司常去的餐厅用餐,以增加和领导的接触并获得注意。
(4)人际关系的处理。通过人际关系来达到晋升目的,应该注意三点:加深和领导的关系;熟识老板私人及公务生活的喜好;不对因投老板所好而获得的职位升迁感到受之有愧。
“形象设计”拥护者认为,组织在用人选择上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观判断,因此,员工应尽量让自己被上司了解。对于那些有所抱负的员工来说。尽量根据组织的标准观察和处理问题,应该是更为理智的做法。
这种方法也引起了很多的质疑,有人认为职业升迁和职业成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升迁指的是职位上的晋升,而职业成功指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许多人来说,不择手段投上司所好的做法可能确实能帮助他们达到升职的目的,但是是不是这样就能让他们感觉事业的成功就很难说了。
但不管怎么说,笔者认为,快速晋升的方法客观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因此,应该成为个人在职业规划中注重的要点之一。
2.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
职业规划从自我认识开始,然后才能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考察目标是否实现。这种认识自己的过程称为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其中,所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工作业绩的事情都应充分考虑,包括自我特性及自我特性对潜在工作的适应度,因此,自我评估还涉及到对相关职业特性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挖掘更多的潜在机会,避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错误。所以在自我评估中,人们应注意以下要点:
(1)评价要客观。心理学认为,人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存在刻意回避自我不足以及不利于自身发展客观条件的潜意识。因此,职业规划中的自我评估,应有意识地避免。另外,这种客观还应体现在观念的随时更新上,对自我素质的评价应以不断更新的时代标准为参照,而不是那些过时的传统的就业标准和观念。
(2)机会成本。在工作中,人们必须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势必影响到个人的私人生活,形成职业升迁或职业成业的机会成本。在每一职业阶段,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种成本,权衡为了私人或家庭生活,他们能够放弃哪些晋升的机会;或者为了职业上的发展,他们能够放弃哪些个人生活。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和生活都会感到木愉快。
(3)工作和家庭的协调。虽然许多人希望“工作和家庭互不相干”,但现实是:工作和家庭总是难以分割。人们有时拒绝承认上班和下班后作出的决策相互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上班和下班分离开来,获得某种“自由”的轻松。可是,他们马上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生存空间已经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而且这种联系在不断增多而不是减少。那些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的人,将会无所适从。
(4)对职业途径的把握。这需要建立在对自我“职业铺导”的客观分析上。稳定但压力小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多但压力大的工作之间的选择;技术/业务能力上发展和管理层次上发展之间的选择;在某一职业领域发展和在多个职业领域发展之间的选择等都需要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前进行权衡。
还有,在作出职业决定之前,人们有必要知道:每一个职业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以后的职业选择机会。例如,假定某人决定在学校就某个领域继续深造,那么这个决定就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以后在别的领域深造成为不可能。因此,在做职业选择时,们们不能仅仅考虑眼前,还应该考虑当前的决定对将来选择机会可能造成的影响。
(5)对机遇的充分准备。毫无疑问,机遇在职业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机遇靠人们自己把握,他们可以创造机遇,也可能使机遇从身边溜走。更多的社会交往,积极地参与民间和行业组织能扩展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给他带来潜在的机遇。过于封闭则会使一个人的社交圈越来越窄。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努力地争取一些特别的工作任务能使一个人得到更多的机会,而消极等待和隐藏愿望及抱负则刚好相反。因此,如果说一些瞬间的机遇给人带来了机会,那么,有计划地创造机遇则是自身的责任,也是自身所能做到的。
三、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
组织是个人职业目标实现的载体,个人的职业规划是否有效需要组织多方面的配合。组织在保障自身利益和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和利用,使组织与个人相得益彰,互相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称为组织职业规划。从组织的观点来看,职业规划包含一种使一个人的潜在贡献较大化的自觉尝试。促进员工职业规划项目的企业,受益颇丰。
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一是规划的核心内容,二是组织HRD专员在推进职业规划方案中的注意点。
1.组织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
组织的职业规划,主要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和实现。包括:
(1)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结合组织的需要,为员工提供便利条件,如提供职业信息,向员工指出组织内部职业发展的途径等。
(2)监督员工职业决策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员工反馈信息。
(3)在招聘和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现在员工的职业规划,也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发展途径。保障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目标的结合。
(4)将人力资源的配置规划与员工的职业决策和规划统一起来。
(5)组织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决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顺利实现个人的职业设计与开发。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组织职业规划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员工设计并监督和帮助执行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途径(CareerPath)。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组织所能提供的职业途径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有:传统职业途径;网状职业途径;横向技术途径;双重职业途径。
传统职业途径(TraditionalCareerPath)是员工在组织里,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上发展的一条途径。传统职业道路的较大优点之一是它一直向前。这条道路被清晰地展示出来,且员工知道自己必须向前发展的特定工作序列。网状职业途径(NetworkCareerPath)包括纵向的工作序列和一系列横向上的机会。网状职业途径承认在某些层次的经验的可替换性,及晋升到较高层次之前需要拓宽本层次的经历。这条途径比传统职业途径更现实地代表了员工在组织中的发展机会。这种纵向和横向选择,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这种职业的缺点是,向员工解释企业可能采取的特定路线会比较困难。
横向技术途径出(HorizontalTechnologyPath)。一个人并不一定会终生干同一项工作,因此,企业内常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员工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虽然没有加薪或晋升,但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也使他们自己获得新生。
双重职业途径(DualCareerPath)这种方法认为,技术专家能够而且应该允许将其技能贡献给公司而不必成为管理者。他们增加专业知识,对企业作出贡献,得到报酬而木进入管理层。但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技术,相应层次上的报酬和地位应都是可比的。双重职业途径日益流行,在我们的高科技世界里,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样重要。双重职业途径不提倡从合格的技术专家中培养劣等的管理者,而是组织既可聘请具有高技能的管理者,又可雇佣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员。
2.组织HRD专员推进职业规划的注意点
HRD部门在组织的职业规划方案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他们提出方案、评价职业规划的效果并对直线经理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HRD专员应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协调与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关系。
(2)争取领导层的支持和直线经理的认可。
(3)创造健康的职业发展气候。
(4)循序渐进式的推行。
(5)评估职业管理计划。
职业规划论文:企业中职业规划管理
职业(career)是一个人在他(她)的整个工作生涯中选择从事的一个总的行为过程。职业规划(careerplanning)是一个人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的过程。职业规划在人们的职业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有助于人们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平衡家庭与朋友、工作与个人爱好之间的需求,而且能使人们作出更好的职业选择。更重要的是,职业规划有助于人们在职业变动的过程中,面对已经变化的个人需求及工作需求,进行恰当的调整。]
组织的发展依靠个人的发展,组织通过引导、帮助和协调员工的职业规划,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并增加他们对的忠诚度。关注员工职业规划的组织在吸引人才上更具优势。有效的组织规划工作能够把组织的需要转化为员工个人的需要和自己要求开发的职业目标,即获得很高的个人满意度,又取得良好的组织绩效。
一、职业规划的基本因素
人的职业观念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人生阶段、职业动机和环境。个人在筹划某一职业时,应当认识和考虑到这些最基本的因素。
1.人生阶段
由于人在不断变化,因而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他们职业的看法也不同。这种变化有些来自于年龄的增长,有些来自于发展的机会和状态。人生的基本阶段如图所示:
及时阶段是个性形成阶段。一个人到达这一阶段的典型年龄在10到20岁之间。该阶段中,个人探索职业的选择并开始进人成人世界。第二阶段是成长和从事了某一职业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从20岁持续到40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选择了一种职业并建立起一条职业道路。第三阶段是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阶段,一般能持续到50岁或更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要么接受现实的生活,要么就进行调整。
2.职业动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背景和经历。一定的职业兴趣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为这一选择而作的准备。埃德加.斯肯(EdgarSchein)将其称为职业锚(careeranchor)。
管理能力。具此动机的人有管理他人的愿望。
技术/业务能力。这种技术人员的动机是指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并不追求管理职位。
安全。这类有安全意识的人的动机会使其职位稳定。
创造力。创造性个体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企业家倾向。他们要创造或建立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自主和独立。这种独立人的动机是一种摆脱组织约束的期望。他们重视自主,想当他们自己的老板,按他们自己的步调工作。
3.环境
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这包括组织外部的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应成为员工职业规划涉及的重要因素。
二、个人职业规划中的核心]
从个人的角度,职业规划主要考虑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快速晋升的;二是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相对于自我评估,快速晋升不是一种很规范的职业规划,但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1.快速晋升的方法
这种方法建议人们特别注重四个方面来争取快速晋升的机会,四个方面都意在通过~定的自我“形象”设计,提高自身在上司心目中的印象:
(1)服饰。注重职业形象的员工往往选择那些更能体现能力的颜色如灰色,而避免穿过于鲜艳颜色的服装;他们标准的站立;面都表情到位。
(2)对权力关系的把握。领导通常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和权力,聪明的员工总是善于把握这点,并依此规范自身的行为,显示出对领导的尊重,达到升迁的目的。Korda(1975)在书中曾这样写道“领导总是将烟灰缸放于刚好够不着的地方,来访者必须稍微欠身将烟灰弹入烟灰缸,他们用这种细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权力,那么明白这一点,并据此行动,对那些致力于往上爬的员工将有很大的帮助。”
(3)争取领导的注意。要想升迁,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获取上司和领导的重视。公司或企业的员工必须主动地争取任务,这样才能获得与上司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晋升迅速的员工总是争取那些相对短期而且能够很快显示绩效的工作任务,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多地被赏识和重视。不仅仅在工作范畴,在社交领域也需要注意保持与领导的接触,获得他们的重视。致力于晋升的员工应该参加那些领导喜欢的运动,或者去那些上司常去的餐厅用餐,以增加和领导的接触并获得注意。
(4)人际关系的处理。通过人际关系来达到晋升目的,应该注意三点:加深和领导的关系;熟识老板私人及公务生活的喜好;不对因投老板所好而获得的职位升迁感到受之有愧。
“形象设计”拥护者认为,组织在用人选择上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观判断,因此,员工应尽量让自己被上司了解。对于那些有所抱负的员工来说。尽量根据组织的标准观察和处理问题,应该是更为理智的做法。
这种方法也引起了很多的质疑,有人认为职业升迁和职业成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升迁指的是职位上的晋升,而职业成功指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许多人来说,不择手段投上司所好的做法可能确实能帮助他们达到升职的目的,但是是不是这样就能让他们感觉事业的成功就很难说了。
但不管怎么说,笔者认为,快速晋升的方法客观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因此,应该成为个人在职业规划中注重的要点之一。
2.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
职业规划从自我认识开始,然后才能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考察目标是否实现。这种认识自己的过程称为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其中,所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工作业绩的事情都应充分考虑,包括自我特性及自我特性对潜在工作的适应度,因此,自我评估还涉及到对相关职业特性信息的收集和。
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挖掘更多的潜在机会,避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错误。所以在自我评估中,人们应注意以下要点:
(1)评价要客观。心认为,人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存在刻意回避自我不足以及不利于自身发展客观条件的潜意识。因此,职业规划中的自我评估,应有意识地避免。另外,这种客观还应体现在观念的随时更新上,对自我素质的评价应以不断更新的标准为参照,而不是那些过时的传统的就业标准和观念。
(2)机会成本。在工作中,人们必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势必影响到个人的私人生活,形成职业升迁或职业成业的机会成本。在每一职业阶段,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种成本,权衡为了私人或家庭生活,他们能够放弃哪些晋升的机会;或者为了职业上的发展,他们能够放弃哪些个人生活。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和生活都会感到木愉快。
(3)工作和家庭的协调。虽然许多人希望“工作和家庭互不相干”,但现实是:工作和家庭总是难以分割。人们有时拒绝承认上班和下班后作出的决策相互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上班和下班分离开来,获得某种“自由”的轻松。可是,他们马上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生存空间已经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而且这种联系在不断增多而不是减少。那些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的人,将会无所适从。
(4)对职业途径的把握。这需要建立在对自我“职业铺导”的客观分析上。稳定但压力小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多但压力大的工作之间的选择;技术/业务能力上发展和管理层次上发展之间的选择;在某一职业领域发展和在多个职业领域发展之间的选择等都需要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前进行权衡。
还有,在作出职业决定之前,人们有必要知道:每一个职业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以后的职业选择机会。例如,假定某人决定在学校就某个领域继续深造,那么这个决定就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以后在别的领域深造成为不可能。因此,在做职业选择时,们们不能仅仅考虑眼前,还应该考虑当前的决定对将来选择机会可能造成的影响。
(5)对机遇的充分准备。毫无疑问,机遇在职业的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机遇靠人们自己把握,他们可以创造机遇,也可能使机遇从身边溜走。更多的交往,积极地参与民间和行业组织能扩展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给他带来潜在的机遇。过于封闭则会使一个人的社交圈越来越窄。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努力地争取一些特别的工作任务能使一个人得到更多的机会,而消极等待和隐藏愿望及抱负则刚好相反。因此,如果说一些瞬间的机遇给人带来了机会,那么,有计划地创造机遇则是自身的责任,也是自身所能做到的。
三、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
组织是个人职业目标实现的载体,个人的职业规划是否有效需要组织多方面的配合。组织在保障自身利益和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和利用,使组织与个人相得益彰,互相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称为组织职业规划。从组织的观点来看,职业规划包含一种使一个人的潜在贡献较大化的自觉尝试。促进员工职业规划项目的,受益颇丰。
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一是规划的核心,二是组织HRD专员在推进职业规划方案中的注意点。
1.组织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
组织的职业规划,主要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和实现。包括:
(1)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结合组织的需要,为员工提供便利条件,如提供职业信息,向员工指出组织内部职业发展的途径等。
(2)监督员工职业决策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员工反馈信息。
(3)在招聘和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现在员工的职业规划,也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发展途径。保障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目标的结合。
(4)将人力资源的配置规划与员工的职业决策和规划统一起来。
(5)组织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决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顺利实现个人的职业设计与开发。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组织职业规划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员工设计并监督和帮助执行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途径(CareerPath)。随着的进步和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组织所能提供的职业途径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有:传统职业途径;网状职业途径;横向技术途径;双重职业途径。
传统职业途径(TraditionalCareerPath)是员工在组织里,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上发展的一条途径。传统职业道路的较大优点之一是它一直向前。这条道路被清晰地展示出来,且员工知道自己必须向前发展的特定工作序列。网状职业途径(NetworkCareerPath)包括纵向的工作序列和一系列横向上的机会。网状职业途径承认在某些层次的经验的可替换性,及晋升到较高层次之前需要拓宽本层次的经历。这条途径比传统职业途径更现实地代表了员工在组织中的发展机会。这种纵向和横向选择,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这种职业的缺点是,向员工解释企业可能采取的特定路线会比较困难。
横向技术途径出(HorizontalTechnologyPath)。一个人并不一定会终生干同一项工作,因此,企业内常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员工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虽然没有加薪或晋升,但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也使他们自己获得新生。
双重职业途径(DualCareerPath)这种方法认为,技术专家能够而且应该允许将其技能贡献给公司而不必成为管理者。他们增加专业知识,对企业作出贡献,得到报酬而木进入管理层。但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技术,相应层次上的报酬和地位应都是可比的。双重职业途径日益流行,在我们的高世界里,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样重要。双重职业途径不提倡从合格的技术专家中培养劣等的管理者,而是组织既可聘请具有高技能的管理者,又可雇佣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员。
2.组织HRD专员推进职业规划的注意点
HRD部门在组织的职业规划方案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他们提出方案、评价职业规划的效果并对直线经理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HRD专员应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协调与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关系。
(2)争取领导层的支持和直线经理的认可。
(3)创造健康的职业发展气候。
(4)循序渐进式的推行。
(5)评估职业管理计划。
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教教育
关键字:教育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就业高校服务机构
摘要:本文在探讨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及时,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及时,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近期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及时,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及时,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近期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职业规划论文:职业规划开放教育论文
一、开放教育学员职业规划现状及原因分析
1.入学动机不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工作岗位都对职工的学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岗位的学历要求让开放学员时刻感到下岗或转岗的威胁,这种威胁经过转化就变成了对文凭的需求,迫使一大批不符合学历要求的职员必须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学员在入学时十分清楚自己的入学动机,会充分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和自身需求选择专业。目前,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就明确标注学历要求,却对具体的专业不作要求。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也不重视,仅仅是因为开放教育的“低门槛”,方便其获得一纸文凭。甚至还有一部分学员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入学,仅仅是因为周围有人来读书,自己跟风,或者家里人希望他们来读书,经济条件又允许,所以报名接受开放教育。学习动机不强,明显的内驱力不足,是无法让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热情的,也极大地影响了学员学习的效果。
2.专业了解不清目前
很多学员都是通过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或者经熟人介绍接受开放教育的。一些学员仅仅希望学历上有所提升,但对于具体的专业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并不清楚。在专业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学员所学的专业在毕业时根本无法体现作用,多年的学习,仅仅是获得了一纸文凭,并没有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获得提升。此外,有些招生单位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在进行招生宣传时,虚化了一些专业优势,弱化专业劣势,让一些学员对于专业情况发生混淆,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些情况,最终会导致学员的流失,让学员对于开放教育产生不良印象。这既不利于学员的自身成长,也不利于开放教育的后续发展。
3.学习过程无序
开放教育以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受到成人学习者的欢迎,为其实现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没有明确职业发展规划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目标性不强,学习动机较弱,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侥幸的心理,对于其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利。而与全日制高校相比,开放教育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授课方式,更使得在学习过程的控制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对于意志力不强,目的性较弱的学员来说,时间与精力的付出有时候是事倍功半的。对于初期对专业了解不够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转换专业的要求。
4.专业转换不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工作变动或者其他原因,会要求进行专业转换。学分制也是开放教育得以吸引学员的一个原因。但出于专业设置角度考虑,有些专业课程的学分是不能随着专业的转换进行抵扣的。这就会产生在转换专业时,有些课程还需要补修,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而在专业转换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5.毕业去向迷惘
由于开放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在职人员可以学习时限内(8年),采取不离岗、不离家的自主学习,所以,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员,多数是在职人员。但很多获得开放教育专科或者本科文凭的学员,在毕业后,却无法像入学时预期的那样得到提升或者转岗。获得文凭,却无法凭借所学的专业知识改变工作或者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也使得一部分学员对毕业后的去向感到茫然。
二、开放教育学员的职业规划建议
1.建立入学前专业分析帮助体系
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在学员产生入学动机的时候,帮助其认真分析自身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其选定专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更为了解,也可以帮相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点与需求。帮助学员更快的融入学习之中,更好的适应开放教育。
2.建设入学初各专业体验环节
宋彩凤在其论文《电大开放教育学生保持研究——以北京电大东城分校为个案》研究中提出:各专业之间的保持率差别较大,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生保持率较高,对基础和抽象思维要求高的专业学生保持率偏低。学生注册入学的及时、二学期是学生保持的关键期也是“危险“期,它直接决定学生后续的保持情况。如果经过了入学前的专业分析,在帮助学员确定了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开放教育的特点(在读期间,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专业),让学生在入学初期,增设不同专业的体验环节,让学员再深入了解不同课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所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坚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的保持率,避免学生的流失。
3.引入学习过程学情分析模块
开放教育各专业之间的保持率差别较大,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生保持率较高,对基础和抽象思维要求高的专业学生保持率偏低。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情进行分析,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和侥幸心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学习,促进教学。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法律、财会等专业,要加大对学员实践性的辅导,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获得学习指导,得到专业提升。
4.搭建不同专业学分互通平台
为保障专业特征,即便开通专业转换平台,但对基础课程方面也有一定的学分要求。对于进行专业调整的学员,如果能在学分方面也进行调整,保障学员在相近专业调整后,免修某些学分,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不同专业的学员搭建互通平台,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专业变换要求,降低退学率。
5.实行毕业后职业跟踪反馈机制对于毕业生
除了与全日制学生一样给予一定的就业指导外,还需要搭建职业跟踪反馈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毕业去向,同时调整专业授课方式与培养目标,以使学生学习质量能与全日制学生的媲美。这样才是增加开放学员保持量的有效手段。应考虑取消难就业的专业,开设紧缺专业,一方面缓解全日制教育的压力,同时扩大开放教育的规模。目前,职业规划在全日制高校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在开放教育中,囿于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和学员的差别性,职业规划在开放教育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另一方面,学员接受开放教育,即表示学员开始考虑自身职业生涯。帮助学员获得专业知识之外,如何帮助学员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也是教育的一项本质任务。只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开放教育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作者:王清莲 单位:常州开放大学
职业规划论文:职业规划设计企业文化论文
1发电企业员工职业阶段特点
发电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其主要产品“电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行协控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近年来,发电企业人才流动频繁,因此唯有从内部进行员工的职业规划才能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保障,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向发展。发电企业员工在企业生命周期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引入阶段,员工刚进企业,学习维护、控制和检修等技术;成长阶段,员工已在基层站稳脚步,并获得相关经验,亦能发挥较大作用;衰落阶段,在企业内工作多年却一直无晋升机会的员工,可以说进入衰退期。
2发电企业员工职业规划设计
目前发电企业员工工作职位主要分为五类:管理、技术、操作、生产、营销。下面逐一对这五类工作职位进行职业规划,以满足员工自我发展和发电企业组织需要。
2.1管理类员工职业规划设计
管理类员工由于始终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管理领域,因而能使人快速成长,这对培养青年干劲的人十分有利。而在设计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也需要对某项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一般会将管理人员轮转到其他性质岗位上进行锻炼,以填补知识,明白整个流程,进而才能找出问题,弥补不足。管理类职业规划呈现横纵之分,职业纵向规划根据企业组织结构的管理等级,决定员工等级跨越的时期。横向规划着重考虑的因素是协调,每位员工的纵向设计必须考虑其他员工的职业通道,尽可能结合横向规划,避免冲突。横纵规划有利于员工扩大视野,对职业生涯进行定位,进而培养管理技能,环节晋升压力。
2.2技术类员工职业规划设计
发电企业技术含量高,因而要求专业人才多。对此对其职业规划定位于技术带头和技术管理两类,技术带头和技术管理不是截然分开的,一个技术类员工可以同时拥有很强的技术定位和管理定位,担任很高的行政职务。对相关项目资源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而无直接调动技术人员的权利;而技术管理人员会对项目的预算及人员调动进行负责,对技术人员各项技能及指标进行考核。
2.3操作及生产职业规划设计
发电企业一线员工占据多数,从事维护、控制和检修,其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从现实意义上讲,操作及生产员工职业规划是帮助工人成长,缓解工作枯燥感、孤独感和成就缺乏症的有效措施。员工既可以选择管理通道模式,又可以选择技术通道模式。并且在发现自己的生涯模式其实与自己的能力和性向有冲突时,还可以即使调整其发展模式。
2.4营销类员工职业规划设计
由于发电企业直接用户少,营销渠道狭窄,其营销部门主要职务是成本控制、生产统计、电力市场竞价等,因而可以采用以横向交叉为主导的多通道职业规划。营销类纵向发展人数不多,这种偏向横向发展。这样既储备了综合的营销人员,又增加了员工对新岗位的满意度。同时,到达主管层次之后,员工可以选择向其他一级发展,也可以选择同级之间轮岗,增加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此时他们还可以选择到别的岗位,如经理部、生产安全部等进行同级跳跃。
3结语
综上所述,发电企业员工职业规划将被逐渐提上议程。在满足员工自身职业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同时,发电企业员工职业规划的成功可以以横向调整的形式实现,并通过原地成长实现发电企业组织结构的明朗清晰与可调控化。
职业规划论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1.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规划教学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现阶段就业形势及近期就业情报两个方面所展开教学的。除此之外,还会针对一些较为细节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如何设计求职简历、如何良好地应对应聘企业的面试等。这些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陈旧,缺乏丰富性,对学生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而对如何扭转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如何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或素质来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缺乏针对性教育。就这一问题,高校应努力转变之前的就业指导方式,并丰富教材内容。
2.课程体系缺陷,缺乏实践环节
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学生的实践训练匮乏。很多师范生毕业后的教育工作,都是参照于以前课堂上教师的行为甚至是自己小学时期教师的教学行为,导致师范生的工作能力普遍偏低。例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育实习仅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4%。虽然学校也会安排几个周的实习,但除去学生的准备和总结工作,实习时间也所剩无几。此外,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实习收获不大,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3.学生对职业规划定位不
据调查显示,将近55%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更适合参与何种工作认识模糊,导致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二、加强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能力对策
1.转变授课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各所学校致力推进的教学模式,而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想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就应致力于将原有的纵向教学方式转变为横向教学方式。每位教师负责一个专题,并针对该专题轮流为多个班级讲授,这样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分散至各个班级中,且分散在各个学期中进行。这种授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2.应系统地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持续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一般来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内容包括学生自我分析、职业目标选定、职业目标实现策略和职业生涯实现路线的反馈和修正。在设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时,应该将以上内容合理地安排在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中,并且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实行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
3.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职业规划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师范生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教学,如果未来的教师不能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他就不可能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学活动与实践活相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伴随一些课堂实践。例如,在完成一个章节的讲授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当教师,模仿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找出优缺点。此外,还可以进行教学角色互换,教师安排一些小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备课,然后课堂上进行讲解,锻炼学生的授课能力;其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实习是师范生走上讲台前一个必经的实践、锻炼环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教师的工作。传统的做法一般是联系幼儿学校让学生进行旁听,实际上这种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拓宽实践平台,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地走上讲台,体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学科,必须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找准职业目标定位,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师。
作者:张谦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职业规划论文:职校通信技术的职业规划辅导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远远达不到产业要求,出现了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窘境,其主要问题可归应为:1.高校扩招,人数剧增,每年约有50多万ICT、电子相关专业毕业生需要就业;2.ICT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与现代ICT大网严重脱节;3.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脱钩导致毕业生职业素质低下,高校专业设置或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脱离实际需求;4.在校期间无法接受专业、先进、系统的培训;5.校企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信息渠道不够畅通;6.企业承担全部的实践培训,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使企业招聘转向成熟有相关经验的求职者。由上可知,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包括内外多种因素,但所学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要是其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尽早地、有针对性地掌握企业所需技能,就成为高职院校当前的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职业规划辅导的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进入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时间较晚,虽然得到了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
(一)职业规划辅导的理论研究不足
和国外丰富的职业规划辅导理论(如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匹配理论等)相比,我国对职业规划方面进行的理论研究较少,导致各个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规划辅导方面直接采用国外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行指导,对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针对性,往往效果欠佳。
(二)对职业规划辅导的重视不够
在高职院校里,往往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技能的学习非常重视,认为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重视不够。实际上,当学生不能解决对当前的知识“为什么学”和“有什么用”两个问题的时候,则很难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重视职业规划辅导,就是支持理论与技能教学,也是培养企业合格人才的前提与保障。
(三)职业规划辅导队伍缺乏专业性
当前高校里从事职业规划辅导的教师往往是从其他专业抽调来的骨干,虽然对其专业知识非常熟悉,但缺乏职业辅导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进行相关的职业规划培训和认证。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方面,难以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指导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建立专门的职业规划队伍,强调职业规划的专业性,是提高职业规划辅导效果的重要环节。
(四)职业规划缺乏评测标准
当前我国对职业规划的效果缺乏自主研发的评测工具,而采用国外的评测工具往往对我国学生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导致职业规划效果不理想。因此,建立健全具有我国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职业规划评测工具,对于提高职业规划辅导的效果,建立和完善我国自己的职业规划辅导队伍都有着非常好的实际意义。
职业规划辅导的几点建议
(一)分级规划,分阶段辅导
职业规划辅导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征、知识水平要求和各种职业偏好向具有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辅导内容。美国学者萨帕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五个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大体处在探索阶段。这一阶段个人将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能力和天资进行现实评价,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大学一年级:探索定向期,其阶段目标为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规划意识,确定主攻方向,培养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并同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各类测试,辅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大学二年级:提升期,其阶段目标为学习专业知识,明确发展方向,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在此期间,我们可以邀请高年级学生和发展较好的校友做交流,使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形成一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我们也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际的企业岗位上进行短期的工学交替,帮助其进一步认识企业工作流程,并根据企业需要定位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开发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三年级:冲刺期,其阶段目标为实训实践实习,规划职业方向,充分掌握资讯,实现毕业目标。三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具备了相应的技能,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并结合当年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情况帮助学生确定最终的择业目标。
(二)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往往存在跟风或追热门的倾向,而忽视了自己的真正兴趣爱好。而如果能够在学校期间即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提前体会职业生涯,使学生能够在“工作”中认识工作,逐渐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而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针对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模拟一个通信工程公司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去体会通信工程公司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与职业需求,从而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的调整和充实自己,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
(三)跟踪职业规划效果
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职业规划的效果可能会有欠缺;同时,随着学生的成长和阅历的丰富,其对今后的职业兴趣也可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只有通过跟踪,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各种反馈意见,才能建立起职业规划的闭环系统,使整个职业规划辅导得以达到的辅导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职业规划辅导作为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合格通信技术人才提供了保障。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工作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职业规划辅导提出了几点建议。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职业规划辅导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本文作者:饶屾 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规划论文:职校营养学专业职业规划透析
本文作者:刘志杏、寿佩勤 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做好明确、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校医学营养专业对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进行了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了解医学营养专业就业的方向: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医院营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保健需求单位(学校、幼儿园、敬老院、母婴护理中心、运动队等),健康服务产业(健康管理中心、健身俱乐部、美容及养生调理中心、餐饮和配膳公司、保健食品生产和营销企业)等领域,从事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营养咨询和营养宣教、营养检测和营养膳食配制、食品安全等营养技术应用性工作。聘请行业专家做行业分析并直接带领学生到龙头企业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让他们了解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职位选择,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确立适宜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些都是他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与步骤。
2专业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指明灯作用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涉及学生职业的选择、就业方向的明确,这也就暴露出专业在某些程度上存在的问题,如由于学时、学制的局限,医学课程开设远远不够,达不到用人单位尤其是医院的要求。部分医院为专科毕业生设置了相应岗位,即营养配餐员,但是毕业生不满意该岗位薪酬,认为没有晋升空间,因而不愿意应聘。怎样转变观念,这是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要明确的。据饶春平[3]的“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中显示: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餐饮公司、学校、幼儿园等岗位。我校医学营养专业也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因此,为适应市场需要,及时明确定位问题,我校将医学营养专业调整为临床营养指导、公共营养保健、健康服务等方向,从而对高职类医学营养专业学生的就业分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研发现,这一行业对懂护理,能进行营养指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目前,母婴营养护理中心在全国已经有很多家,据不统计,仅北京就已有3000家左右;浙江省母婴营养护理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调查显示,仅宁波就有30多家。若一家母婴营养护理中心配备4至6名母婴营养指导师,一年就需要150名左右的专业营养指导师,所以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母婴营养护理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市场乱象横生,质量良莠不齐。现实生活中,很多母婴营养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短期培训的“速成月嫂”。月嫂的“技术”都是通过口耳相传或由自己观察总结的,所以其观念普遍陈旧、缺乏科学的营养保健知识。应针对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拥有一年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对其公共营养模块开设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母婴营养护理技术,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弥补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欠缺。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反馈专业建设内涵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学生是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主体,也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学生应该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利用资源提升自己,立足实际,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方向,进而付诸于行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校高职学生的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地进行自我评估,因而,要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评价等方面来对自身进行综合评价,使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找准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职业定位。要达到“人职匹配”的原则,必须要找到市场与自我的结合点。通过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和生涯机会的评估,从而对目标行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且分析方向在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偏差应该不大。而在自我方面,用诸如“SWOT分析法”对自己多方位地做出评估,就显得更有针对性,更清楚地反映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也给具体的职业定位做出更好的指引。
2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
专业教师能够明晰专业定位,紧密联系行业的需求,把握专业的发展动向,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从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进行有效的调整。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按照我国职业的要求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必须通过相应的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5],如从事营养师工作必须先获得高级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书。由此看来,执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专业教师应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执业资格考试结合起来,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结合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考证目标,如我校医学营养专业学生选择公共营养模块就需要去考高级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书;选择临床营养技师模块的学生就要求其在毕业后一年之内考取营养技师资格证书;选择健康服务类产业模块的学生就必须考取健康管理师等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必要时还要将课程设置和考证融合为一体,如专业教师将本专业课程营养配餐方法与技术和营养配餐员资格考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但拥有了毕业证书,而且获得了行业所必需的执业资格证书。另外,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取职业经验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训过程。本专业获奖学生通过参加相关行业(母婴营养护理中心)实训深深体会到: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困难打好基础。同时也意识到母婴护理服务行业的标准亟待建立,规范的行业运作需要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员来指导。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可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真实的感性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职业经验[4]。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高职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和感受,感受实习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懂得实习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缩小在校学习的技能与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及能力的差距,健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积极获取职业经验,明确自身优缺点并逐渐完善自己。
职业规划论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采用詹发尚研制的职业规划问卷表,横断面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了长沙市护理学专业共300名同学,同时随机抽取155名护理专业学生实施职业规划培训的干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结果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干扰组比未干扰组好。结论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培训对帮助学生职业规划有意义。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研究
我们采用了詹发尚研制的职业规划问卷调查表,通过对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长沙医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博雅职业培训学校等6所学院的大三、大四的30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选择中南大学护理学院、长沙医学院、长沙协雅职业培训学校155名大三、大四护理专业学生实施职业规划培训的干预。职业规划现状调查问卷采用詹发尚制定的《大学生职业规划问卷》,分别从职业探索、目标计划、自我提升、人际关系、反馈修正六个维度进行研究。该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0份。旨在探讨护理学科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能积极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职业规划.
1长沙市护理专业生职业规划现状
1.1在职业探索方面见表1,两组主要通过互联网、向他人询问或与人讨论未来的工作及阅读一些与未来工作有关的资料或书籍来探索职业,干扰组的倾向更多(74.1%、98.3%、93.5%)。未干扰组(80.4、82.1%、69.6%)(P<0.01)。说明对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专业咨询与指导,对干扰组进行职业规划培训后的学生,能、系统讲解职业知识,让学生对职业环境、职业价值有更多的了解,指导并促进了学生对自己职业认识。1.2在自我认识方面见表2,在两组中都倾向通过他人认识自己,但在通过心理测验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特点和通过心理测验,了解自己的特长方面两组有差异,未干扰组符合与不符合几乎各一半,但在干扰组中从这两个方面了解自己的占少数。说明职业培训后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主动与自信。1.3在目标计划方面见表3,在有自己未来的职业计划上两组符合率比例比较高,特别是干扰组占87.1%,明显高于未干扰组,两组在制定了毕业1年后的职业目标占74%~80%,在其他几个方面两组符合与不符合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对职业规划更明确,但是也显示学生对职业的发展方向缺乏更深的认识,所以对3年及长远的计划比较模糊,提示职业教育应该阐述职业的发展及前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1.4在自我提升方面见表4,两组均认同通过努力学习、深造和逆境来提升自己,但干扰组的比例高于未干扰组。说明职业教育能很好地帮组学生提升自我。1.5在人际关系方面见表5,两组在平时多与对自身职业发展有帮助的同学交往比较一致,但在结交了一些对职业发展有用的朋友,联系了一些对工作有帮助的老师这两方面干扰组明显多于未干扰组,其他人际关系方面两组均占一半左右。说明职业培训可以指导学生更正确地更主动地寻求人际帮助,同时也提示专业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正确指导并为学生提供职业帮助。1.6反馈修正方面见表6,两组均显示最近一年,改变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就业现状的认识,并调整了自己人际交往范围,对职业目标与计划的修改均无显著差异,说明随着大学的深入,对自己与职业的认识更加成熟,对自己的交往人群有了明确的需求。1.7在职业目标方面见表7,在因为发展因素选择自己的职业:未干扰组55.3%,干扰组64.5%;因为声望因素:未干扰组16.1%,干扰组6.5%;因保健因素而选择自己的职业两组显示基本一致,只占各自的1/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喜欢护理专业而选择的。
2几点建议
①大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因为发展因素而选择专业,但在专业认识需要专业的老师进行职业培训,比如:职业规划的概念、意义和方法,职业学习主要的课程、护理专业的社会地位与发展方向等,让学生、系统的了解自己的专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②在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以就业为载体,进一步宣传职业知识,让学生接受更接近社会、、积极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择业观,需要专业指导老师为学生设计就业形势与政策的讲解,耐心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比如:求职技能的培养、就业制度与毕业生权益的维护、自主创业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实现自我价值。
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当代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完善就业指导理论、建设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和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内容、建立基地化的就业指导资源,对毕业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阶段逐渐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待就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原因分析
(一)人才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随着全国各高等院校的不断扩大招生,首先在毕业生人数上每年都在增加,其次由于教育设施、场地、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专业结构失衡,同时教育质量并没有预期的效果那样高,毕业生综合素养的下降影响了用人单位招收毕业生的积极性,使得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与社会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二)高等教育具有滞后性高等教育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实践知识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上,由于知识更新换代比较迅速,致使毕业生学到的科学技术都是过时的,在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时不占优势。其次就是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多数高校没有前瞻性的分析国家政策、国家未来的学科负责人,使各专业学科学生数与社会的需求不够紧密,出现的社会需求的人才数量很少,而学校培养的某些专业人才社会需求不大,造成当年热门专业四年后冷就业的局面。(三)毕业生择业观念不成熟现如今一部分毕业生受到了社会上享乐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在择业方面着重考虑经济收入、工作区域环境和工作舒适程度等。而不是多考虑个人未来长远的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对于刚刚脱离书本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更加倾向其能够脚踏实地的从基层做起。(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对于从学校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需要的认识自我,明确的自我定位,清楚的认知社会,的预测发展。但是现在我国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就业指导课内容枯燥乏味,还仅停留在信息、面试的技巧、调整就业心理等方面。
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从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进行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及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从大学一进入校门就开始进行,首先通过了解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个人的价值观与性格特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自我定位,然后再结合大环境形势下的岗位人才需求给自己定目标,然后通过四年里不断地努力与及时的调整,最终在走出校门时使大学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给用人单位一个合格满意的人才。
三、如何落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一)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理论就我国当下来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还需要组织专业人员更多的、系统的向西方学习借鉴其专业理论,并且更多的进行探索,逐步完善我国的就业指导理论,发展出适用于我国的指导性理论。(二)构建全程系统化指导体系首先明确全程系统化指导体系定义,就是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到毕业连续这四年里要接受的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性就业。这种教育培养模式能够应对新的发展形式下的普遍情况。但是对教育者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这需要教育者有着高度的专业性,不仅要对就业政策和法规比较了解,而且心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人事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行政管理意识突出,同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人才市场的敏锐度。(三)开展多元化专业教学、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应避免盲目性、专业趋同性,应该整合好每个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特色知识、创新知识、前沿科技,使同学们接受多元化的特色教育,能够与社会接轨,并且具有前瞻性。对于不同专业领域,就业指导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土木工程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作为工科专业更加强调技术性动手能力,而工商管理专业更强倾向于理论运用,土木工程专业则更加倾向于技术型。就业指导内容应是而多样化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测试、讲座、咨询、实践、模拟招聘,我院通过开展校友讲堂,校友围绕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用真实案例与在读大学生讨论大学生涯如何规划、如何提升自我等问题,缩减了同学们与职场的距离,提升同学们的就业意识。(四)注重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无论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多么完备,都是要以人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需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个体的职业生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结合理论指导做出最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且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及时的做出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认知社会,使大学生能够主动根据自身特点、综合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来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自主选择职业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五)及时反馈,注重总结反思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理论总是跟不上实际,所以每当我们按照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了一段时间,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考评、测试,收集同学们、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同时传统行业也会对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对已经毕业的同学用人单位是否满意也要进行跟踪反馈,以便对正在培养的同学及时调整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到双向满意。
职业规划论文:职业规划条件下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
1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扩大,企业单位不仅对对的能力越来越看重,并且对个人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素质高、技能强学生的就业机会将会非常多,并且还有较多的选择机会,就业前景比较良好。而一些职业素质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出现待业的情况,甚至在短时间内都无法找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岗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和人才市场对人才的基础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1)建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想要在校期间科学合理的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素质培养,那么就必须先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大学生就很难有效展开职业素质的培养,就算是开展了职业素质培养的活动但是培养效果却得不到保障。由于大学生不能明确自己以后的职业理想,所以就不能知道自己需要哪些方面职业素质,培训时的效果在以后实际工作中也得不到有效的体现,让自己在职业规划上走很多的弯路。因此,大学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2)了解职业的特色,明确职业定位。人与人之间的能力高度和模式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模式下都有相对应的职业岗位,在选择职业岗位时首先应该了解到所选职业岗位的特性和未来发展前景,并且还应该结合自己的职业个性,将自己的职业类别分类,带有针对性的思想去选择职业道路。
(3)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提高职业技能的水平。如今国内多数大学都开展了职业素质教育,但是力度还应该加强。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多数还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实践的机会还是比较少,自身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实践的时间还应该增多,想要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站稳自己的脚跟并不断的发展最终得到成功,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的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为走入社会准备的更加充足,期间大学教师也应该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强化。
(4)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并提升职业素质水平。如今很多企业单位都比较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品质,多数情况下都会将这两方面的要素融入到应聘环节当中。在校期间,学生进行团队配合、技术创新、冷静思考、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锻炼都可以提升以后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优势。
(5)激发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论是无形的还是有形的压力都在逐渐上涨,大学在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高昂的心理环境。能够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让自己在工作当中随时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控制好自己在工作当中的情绪。一个成功人士的心理通常都是在不断挫折中形成的,其抗压、抗挫的能力也比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强,并且还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转变,摆正自己的心态,同时还会不断学习别人长处,时刻检查自己的短处并不断的完善,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2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方式
(1)增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力度。政治思想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创建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的主要方式之一,让在校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国未来的发展需要得到大学生不断的支持,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只是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还做的不足,因此,为了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加大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培训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重新定义自己和认识自己,看到自己与社会两点之间的联系和距离,并且主动调整自己各方面的要素来适应这个社会。心理问题是大学就业过程最为常见的现象。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环境和心理活动方式,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心理专家帮助引导和疏通。
(3)加大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强度。大学生职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我国多数大学教育中,职业技能培训往往只是在书本理论之上,从而造成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岗位后无法快速的进行工作,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是了解工作的理论知识。所以,大学教育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融入职业技能实践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从而让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
3结语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度在逐渐加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面临毕业就业难的困境,但是,只是简单的抱怨是没有用的,大学生只有在校期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让自己在就业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找到符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作者:魏鑫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