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职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职校论文:职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职业技术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1财务人员主观因素
1.1.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来说难度较小,部分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就可以,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的学习。认为思想政治的学习就是浪费工作或业余时间,进而导致了部分财务人员思想觉悟低,工作懈怠、缺乏责任感,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去触犯法律。
1.1.2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
财务管理是为了职业技术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服务的,因此在服务的过程中要以教育为中心。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往往容易摆错自己的位置,把财务管理当作学校的工作中心,导致财务管理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为教育教学的助手的作用。
1.1.3法制观念不足
长期面对大量的金钱诱惑,只有依靠坚定的法制观念才能够坚守底线,保障财务资金的安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不足,竟然可以看到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的出现,增加了财务风险。
1.1.4缺乏服务意识
职业技术高校的财务人员是为了师生而服务的,然而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部分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逐渐变弱,面对师生的问题时缺乏工作热情,往往对于师生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一拖再拖的方式。同时不愿意听取师生所提出的意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师生对财务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1.2外界客观条件
1.2.1业务繁忙,缺少学习时间
由于财务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会计年度末结算期间,财务部分的日常工作量是巨大的、然而很多高校并没有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这就导致了每一个财务人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业务,缺少空闲时间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1.2.2学校缺乏对思想政治建设的关注
学校在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其业务能力,对思想政治觉悟缺乏必要的重视,同时学校也没有定期政治财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因此财务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考核成绩,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提高业务水平上,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1.2.3薪资待遇与社会地位
财务人员属于职业技术高校的后勤部门,相比于教师他们的社会地位较低,不能够享受同等于教师的尊重。同时他们的薪资待遇也远远不如教师,这难免的会打击财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2职业技术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策
职业技术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要从财务人员、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
2.2财务人员
首先,财务人员应当树立学习意识,积极抽取空闲时间参加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其次,财务人眼应当树立法制观念,学会拒绝金钱、名利的诱惑,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坚持诚实守信的、奉公守法的工作原则。再次,财务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师生的需要、为了学校教育教学而服务,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在继承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大胆的进行创新,不断革新财务管理方法、创新服务方式,与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2.2学校方面
2.2.1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考核标准之一
首先,学校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的过程中要重点考察应聘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于道德素质低下的人员即使业务水平再高也不能录用。其次,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并对其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
2.2.2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
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理论知识的积累。并引导他们在财务管理的时间中加以应用,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2.3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
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通过外界有力的监督杜绝贪污腐败事件的发生,使财务人员不敢存有侥幸心理。同时建设节约型校园,减少财务人员贪污的机会。帮助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其道德素质。
2.3社会方面
首先,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因此要做好高校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树立一种全民学习的风气,从而才能促进财务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其次,财务人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要针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例如财务安全便是针对财务人员的教育重点。,积极创新教育方法,采取更加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提高财务人员的学习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高校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已经成为了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校财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从个人、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下手,做好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职校论文:职校教师情绪管理论文
一、理性思考,客观分析情绪产生的根源
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同一种行为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有的老师认为听话的是好学生,所以学生不听话时老师就会生气;而有的老师认为独立思考才是好学生的必备品质,所以当学生产生质疑时,老师不仅不生气,还会欣喜学生的独立和成长。因此真正左右老师情绪的,不是学生的行为,而是老师对学生行为的认知。
二、接纳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
情绪管理的及时步是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无论产生了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老师都应该选择去接纳它,进而挖掘出情绪产生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压制或否定自己的情绪,那样不仅无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积压的情绪会像火山一样以极端的方式释放,既伤己又伤人。每位老师都应该接纳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当老师懂得了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时,就不会再用“某某同学真让我生气”“某某同学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批评学生,因为这类话语暗示的是对情绪的不接纳,并且将不良情绪归因于学生:“同学们,是你们不听话、不懂事,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让老师满意,才导致了我的不良情绪。你们得对我的不良情绪负责。”一个能接纳自己情绪、对自己情绪负责的老师,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责备学生,的表达方式是“我觉得很生气”“我有些失望”。每位老师只有接纳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够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找到情绪产生的根源,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如看书、跑步、练瑜伽等。无论什么方式,只要对自己有益且不伤害他人,能够将自己的情绪调节好,就是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
三、推己及人,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老师不仅应该关注自己情绪管理,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不同步,容易陷入各种情绪困扰,例如亲子矛盾、异性交往、厌学等原因导致的各种不良情绪。中职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在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应该教给学生情绪管理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老师像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一样,也无条件接纳学生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觉察、体验、接纳自己的情绪,进而引导学生寻找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教给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方法。
四、结语
总之,情绪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师不仅应具有有效进行自己的情绪管理的能力,同时应该具有接纳和疏导学生不良情绪,教会学生情绪管理方法的能力。
作者:杨苍芝 单位:承德技师学院
职校论文:职校语文教学感恩教育论文
一、利用课文中的素材,领悟感恩
1.领悟父母之恩
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性格,缺乏感恩之心。中职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素材,教育学生懂得要有感恩之心。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懂得“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的道理,感知比天大比地大的父母恩情,从而懂得要孝敬父母。
2.领悟祖国之恩
从教材中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感知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锦绣河山滋养我们的精神情怀,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更要从中华儿女为国献身的精神感知祖国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树立学生要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思想。时刻准备为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3.领悟社会之恩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要进入社会,所以培养学生要有宽广的胸怀,教育他们要有爱心,主动关心他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使学生懂得用感恩的心创造美好生活。
二、利用课外资源,深化感恩
1.课外活动,体验感恩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活动,领略大自然之美和神奇之处;参观名胜古迹,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树立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尊严的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这些实践活动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深化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和社会。
2.走进生活,践行感恩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感恩意识,自觉践行感恩行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真正理解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和洗礼,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的特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对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基本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但感恩教育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责任,每一门学科都应该充分挖掘感恩教育的素材,发挥本学科的育人功能,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行列中。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必能取得良好的感恩教育效果。
作者:于燕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职业教育中心
职校论文:新媒介高职校园文化论文
一、新媒介与高职校园文化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呢?校园文化是一种朝气蓬勃的青年主流文化,它以学生为对象,以校园为空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实践成果。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它能够激发莘莘学子追求高尚、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它关乎到一个学校的和谐稳定和未来的发展走向。校园文化是一种动态的青年主流文化,并不断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办学类型有不同的校园文化。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由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高职教育相对本科教育而言学制短,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有限,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强调技能性操作,因而高职校园文化因其鲜明的办学特点而有别于本科院校、成人教育及中小学校园文化。随着社会转型和新媒介技术的出现,高职校园文化传播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由校园旧媒介文化不断向校园新媒介文化转变,过去借助广播、校报、宣传栏等旧媒介传播校园文化,现在则主要借助校园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传播校园文化。在校园媒介传递信息的转变过程中,校园媒介的传播路径由单向转为多向;由直线、平面转为立体;由慢速转向高速;由个体转向群体;由单一方式转向复合方式,在此过程中注重将校园媒介文化与社会媒介文化进行无缝衔接。高职校园文化是社会经济转型的产物,高职大学生是新媒介的受益者和推崇者,当社会转型之下的高职校园文化与新媒介相遇时,新的文化现象出现了。
二、解构: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二元状态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经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仍处于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研究高职校园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出现,高职校园文化呈现出双向建构的局面,一是借助网络媒介的快速成长和迅速普及,高职校园文化已经从小众化的青年亚文化走向“普泛化”的整体青年社会;二是自媒体时代,高职校园文化中的主体都是网络世界的参与者与者,“人人皆记者”成为应然状态。新媒介在解构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同时,又重构新的高职校园文化生态。据了解许多高校学生团体相继在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等国内知名网站开通微博社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介环境下高职校园文化中的个人、群体和组织以新媒介为公共空间和交流平台,在新媒介这个公共空间里,大家对校园公共事件都可以去表达、去评论;同时在这一公共交流平台,大家通过传播信息建构具有媒介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关系,在解构原有校园师生双向度交流的文化生态时,拓宽了师生的社会视野,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重构新的校园文化生态。首先,新媒介从社会变化的层面上影响了高职校园文化。新媒介平台的海量信息将社会媒介文化与校园媒介文化密切联系起来,在重塑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同时,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高职大学生喜欢在课余时间上网,发帖,追踪热点新闻,关注焦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社会上一些正能量信息通过新媒介的传播能积极影响高职大学生的成长,而社会上一些负能量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会对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介的出现解构了高职校园文化的旧格局,高职校园媒介文化与社会媒介文化的碰撞使高职校园文化出现了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二元状态。其次,随着互联网、电脑、手机的普及,新媒介成为高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上网看八卦新闻、网游,成为很多高职大学生宿舍生活的重头戏,新媒介给高职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1、一些高职大学生不懂得自我约束,通宵达旦上网玩游戏,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世界中,经常旷课、迟到,严重影响学业;2、由于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导致长时间待在宿舍,足不出户,出现了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沟通能力减弱的症候群现象;3、新媒介的出现,使过去的读“字”时代向读“图”时代演变,很多高职大学生依赖图像信息,减少阅读兴趣,导致思维单一,平面化,缺乏创造性;4、由于高职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成熟,他们缺乏批判思维,网络传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令青少年的身心特别容易受到损害,从而降低自身的道德标准与约束;5、面对网络海量的商品信息,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冲击着高职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使其变得缺乏理性。6、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师原有的知识信息优势正在被打破,教师知识信息受到挑战。因此新媒介的出现使校园文化出现双向建构的局面,解构旧的校园文化生态的同时,重构新的校园文化生态。
三、重构:高职校园文化新生态
如今新媒介通过对信息的传递,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影响高职大学生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同时,解构了他们对传统人伦道德的认知,重构高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情感世界和意识形态,高职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介。一方面,随着新媒介的广泛普及,无论是高职校园中的学生社团还是个人,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新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另一方面,新媒介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已逐步渗透到学生社团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化层面上讲,新媒介改变了高职大学生思想和思维方式以及对世界的认知途径和体验方式,并为他们开创了新的交流方式,新媒介利用它的影响力改变高职大学生的意见并影响社会变化,例如高职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上“微慈善”、“微公益”、“微志愿”、“微环保”等活动。同时社会化的媒介又在小范围内引导校园公众舆论的形成,在解构原有高职校园文化关系,重构新的高职校园文化生态的同时,对高职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介成为高职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文化中的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由传统的单向度沟通交往向双向度甚至多向度交往转变
21世纪是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介化的网络信息传播超越了时空限制,以电视、电脑、手机为平台完成信息无障碍接收。数字化时代的人们超越时空的限制,在人际交往方面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双向度甚至多向度的沟通。例如QQ、MSN、人人网等聊天工具的出现,可以使高职大学生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实现跨时空的、一人同多人的多向度交流。在此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单向度、面对面的双向度沟通方式限制,开始向多向度的沟通交往方式转变。
2.虚拟性人际传播出现
网络的出现扩大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高职大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将自己的人际传播拓展到了校外、省外,甚至是国外,年轻的学子在拓展自己人际传播的同时,真实和虚假的人际网络也在悄然形成。例如高职大学生在微世界中,将自己的情绪和个性通过网络语言、图片展示真实的自己和虚假的“异己”,例如“萌”与“装”。尽管大家通过网络上的人际传播拓展了资源,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有时难辨真伪,虽然现在政府提倡实行网络实名制,然而大家都不愿意在网络上暴露自己真实的信息,如果全部实现实名制,在网络上“吐槽”的自由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人际交往的双方在新媒介环境下采用匿名方式,增加了交往双方的隐蔽性,从而导致高职校园文化中的人际传播具有虚拟性。
(二)校园文化中的信息传播
1.信息传播自主性
一方面新媒介网络信息平台上的海量信息丰富了高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介的便捷性和即时性,高职大学生在这一网络媒介信息平台上的自主性增强,高职大学生能随时随地在新媒介世界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新自己的博客、微博、拍客、微信等等。相对于旧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了,比如高职大学生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平台,对校园里发生的公共事件进行曝光、跟帖、发表评论、点赞,依靠新媒介这一公共空间建构人与信息、信息与人的互动传播方式。高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多彩的,一方面,他们喜欢在微博、微信上爆料,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微博、微信进行维权,以捍卫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的自主权和话语权。随着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逐步提高,大部分学生在微博和微信上的话题都本着为学校负责任的态度,真实性比较高,即使有个别学生在微信中出现对学校的不当言论,经过教育后能够主动撤贴、声明、道歉。
2.信息传播的公共意识
高职大学生虽然在高考中的应试分数低于本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公共意识弱于本科生,相反高职大学生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群体,例如高职大学生对微博上呼吁解救流浪儿乞讨、免费午餐、春晚、两会、克里米亚公投等国内外热点问题给予了密切关注,他们对此热点话题进行发帖、评论及行动。高职大学生以微博、微信为平台,建构人与信息的互动方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些高职院校在思政实践课中推广校园微公益活动,通过开展此类活动,增强高职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三)校园文化中的群体传播
1.网络里的游牧民族
高职大学生由于高考失利,认为自己在职业学院接受的是三流教育,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前景也没有足够的信心,现实中的失落使得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期望从虚拟中去寻求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觉得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将这一群体称之为“网络里的游牧民族”。“网络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宅”在宿舍里,给人一种“不与人交往”的印象,他们将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的交流由现实空间转向虚拟世界。“在Web2.0环境下,网络已经结成一个个以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和关系为核心的虚拟社区,人们的交往不再受到血缘与地缘的限制,而是随‘网缘’进行互动。”高职大学生经常游弋于各种媒介之间,依“趣缘”与同好结成联盟,虚拟社群之间积极互动,网络友谊逐渐发展起来,各个讨论版、聊天群会不定期地在现实世界组织聚会活动,以培养成员对于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这种在网络中结成的友谊会因“趣缘”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组织中的个体成员在兴趣发生变化后会离开组织,转而投入别人的阵营。因此网络虚拟组织成员流动率非常高,高职校园网络文化中的组织,就像是网络中的一个游牧民族,时刻处于迁徙流动中。
2.ACG、Cosplay、“御宅”、“拍客”
众所周知,高职校园文化相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而言,内涵建设滞后,高职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那么,高职大学生对网络中的什么内容感兴趣呢?我们以ACG为例,日本的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和电玩游戏(Game)在内容上相互借鉴,故被合称为ACG。ACG代表的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虚拟世界是平面的、二元的,虚拟世界对一些高职大学生来说比现实世界更精彩、更自由,但是虚拟的世界毕竟是虚拟的,一些高职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难以自拔,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逐步退化,但是他们毕竟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自己的朋友圈,他们的朋友圈是什么呢?我们仍以ACG中的Cosplay为例,Co-splay是英文costumeplay的简称,是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及化妆来扮演动漫游戏中的角色。Cosplay把网络世界中虚拟的人物搬迁到现实世界中。自控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分清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而对于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则要加强引导,把他们从虚拟的世界中及时带出来。“御宅”是指沉迷于网络动漫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人。高职院校中存在这种人,但为数不多,多数高职大学生还是开朗阳光,愿意把自己的闲暇时光花在运动场和现实版的人际沟通中。“拍客”是指在信息化时代,利用各种数码设备拍摄的视频,通过网络编辑处理后,上传、分享、传播影像的人群。在新媒介环境下,高职大学生人人都是拍客,甚至高职院校的某些社会实践课程,需要学生当拍客,记录自己的社会实践过程,并上传到网络上去,例如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微公益大赛”就是一个记录高职大学生人人当拍客的过程。
四、新媒介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意义
(一)积极意义
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人类社会沟通与交流方式的伟大变革和创新,建构了一种新的人与信息、信息与人的互动方式。同时,新媒介的出现也影响着高职校园文化中的人们。首先,它变革着高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高职大学生思想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换和更新是新媒介环境下的时代主题,在社会发展层面上影响了其社会价值观的重塑与走向。其次,它为高职院校师生开创了新的交流方式。高职大学生更乐意借助新媒介这一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校园中更多的人去关注他们的需求,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和融洽。再次,新媒介的出现,使校园公众舆论的形成对校园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新媒介成为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移动终端网络为标志的电视、电脑、手机建构了一种新的全媒体时代,在新媒介环境中,高职院校师生每天几乎都与媒介接触,借助新媒介这一平台,共享便捷、即时、多样、丰富的校园文化信息。
(二)消极意义
高职大学生每天都在使用新媒介,鉴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新媒介中的海量的信息中夹杂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同时也改变了高职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由于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还不成熟,对不良信息的鉴别力较弱,这些不良因素会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其养成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是新媒介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鉴于此,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准则,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媒介互动平台,由高职大学生在媒介平台上的自主单向沟通向师生交互沟通转变,由旧媒介环境下高职教师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滞后分离向实施参与共享学生信息转变,同时新媒介环境下高职思政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以情感和道德实践去引导、教育学生。
作者:胡纯华 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职校论文:职校QQ群班级管理论文
一、QQ群处理班务
班主任可以利用QQ群公告简讯、群相册记录学生成长、群论坛讨论时事、群空间即时分享、群投票决定事宜、群文件分享知识和群邮件重点提醒等等,帮助教师方便高效的处理班级事务。
1.群公告简讯。
教师可以将当天的学科作业和班级经营相关信息通过公告的形式进行,群公告相对普通QQ群信息来说具有“专栏”功能,能在QQ群聊天窗口即时出现,又能公告栏进行延时查看。同时还有“重要推送”的作用,比如新学期开学,班主任可以把开学时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QQ群公告给大家,让学生有所准备,方便随时查看。
2.群相册记录成长。
群相册上传简单,只需在使用QQ软件时,选择拍照功能就能即时将相片上传到群相册。群相册可记录信息,群相册具有记录时间功能,还可以添加姓名和备注等信息,让学生日后看到能清晰地回忆当时的情景。群相册还有分类的功能,可以建立“学习剪影”、“作业”或“生活点滴”等相册,简便、高效地记录下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能满足家长多方位了解孩子在校状况。
3.群论坛讨论时事。
群论坛可以将信息或日志分门别类地与保存,方便学生和家长随时浏览和互动。特别是一些模棱两可或自说自话的问题就可以在帖子里进行讨论,方便阅读者浏览所有观点形成自己观点,或是通过跟帖讨论进行确定方案,或是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4.群空间即时分享。
图文结合、转载评论是群空间信息的较大特点,在集体活动的时候,及时时间将图文到群空间,大家都会在这里评论比赛,感谢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同学,一方面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增强了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另外,还可以将一些“哲理故事”或“专业知识”转载到班群上,让学生互相讨论学习。
5.群文件分享知识。
群文件可以上传所有格式的文件,群里的成员可以分享自己觉得很好的学习资源,比如像班级或是学校管理相关文件、家庭教育宝典或是学习软件等,让的资源获得较大的学习价值,同时也让家长及时、和正式地谅解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从而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让家校沟通更加畅通。
6.群邮件重点提醒。
在班级工作中,经常需要家长和学生填写各种文档、表格资料,我们可通过“群邮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或共享这些资料,方便了学生和家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班级管理效果也更加明显。QQ群实现的以上功能,完成了大部分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他们间的了解,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二、QQ群实施德育
QQ群里还有更高的价值,即基于此网络平台进行德育教育,让QQ群发挥更大教育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班级事务的处理,从而利用网络化来促进德育的有效性。
1.浏览QQ签名了解学生动态。
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普及,职校学生普遍喜欢在QQ个性签名上将心情与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此时班主任可以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关注QQ签名的更新,从而及时了解学生近期的动态和思想。这样,可以及早发现问题苗头并做好预防,就算问题出现也能及时解决,或是基此了解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整个班级积极健康的运行和发展。
2.利用QQ群的中介性进行纠正教育。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学生犯错了,批评和教育是必须,但有时面对面沟通可能会出现过失,不但问题没解决,可能让学生残生逆反心理。此时可以利用QQ群就此时进行网络化的沟通,然后再让学生撰写一份“反思帖”到群空间,对比写字学生更接受键盘输入,所以学生会愿意写更真诚和更的“反思帖”,当学生知错能改且杜绝再犯错误时就可以将该帖删除,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解决了问题,同时增强了师生间的彼此信任。QQ群中进行德育更能体现民主性和平等性,一方面学生更易介绍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教师德育的有效性,这样的做法一定程度上适应职校教育网络化的特点,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在网络德育上的空白。
三、QQ群联通家校
对于职校学生来说,联通家校是形成家校合力的关键,而QQ群的网络性则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家校的实时沟通,从而利用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1.QQ群上实现网络家访。
传统家访都是逐一到学生家庭拜访进行了解家庭情况,但是这样会产生教师经费,也会给学生家庭带来麻烦,直接影响家校沟通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利用QQ群家访的方法简单,让所有家长加入QQ群,并修改昵称,教师可采用集体或个别聊天快速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成员、生活环境、家长教育理念等,这样不仅节省经费、提高效率,还能和长期的建立起家长情感与信任的纽带。
2.QQ群上实现家校研讨。
群论坛功能最适合家校研讨,论坛的可以帖子分类,而讨论帖则可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选择一些家长普遍关心的共性问组织家长讨论,并给予解答。同时也可给家长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推荐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好经验、好方法,家长们各抒己见、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四、结语
总而言之,QQ群超越了时空上的限制,实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顺畅沟通,是师生间聊天交流的工具更是管理班级的好帮手。有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有助于班级管理更加开放和民主;同时搭建起网络化的班级管理平台,并引导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班级生活,增加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将使班级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作者:刘燕宜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技工学校
职校论文:中职校教学改革畜牧兽医论文
1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1.1生源情况分析
就读中职校特别是涉农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由于生源文化水平普遍低,自律能力较差,是我们推进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实行自主招生后,这一问题更显突出。从中职校的生源情况分析,绝大多数进入中职校的学生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甚至有少数学生不知道自己是来学什么的,这些是家长的意愿;因此,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或学习能力较差,对传统教学形式反感,没有兴趣。这样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扰。
1.2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从教师教学情况来看,大部份教师从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思维上,也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是用5min左右的时间复习旧课后引入新课,并用80min左右时间对新课的内容进行讲解,用5min时间来小结、练习或布置作业。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学生情况,特别是作为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仍然存在着“课本上养猪,黑板上喂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兽医临床课中动物普通病的教学,在授课中大部份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实习时间少,更谈不上学生的主动学习,以至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学生在顶岗实习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工作。
1.3中职校现状分析
从中职校现状分析看,其教学模式中,特别是在专业课中理论讲授时间占据80%左右的学时数,学生实训实习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同时,中职校的师资力量薄弱,人少事多或缺乏“双师型”教师,实训实习教学设备硬件建设滞后等,也是造成中职学生实训实习的课时数减少的原因。
2对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现实情况,我认为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观念转变才能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模式
现在中职校教学和以往中专教学是不一样的,培养学生应更多的是注重对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由于生源情况改变以及行业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变化,导致了中职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要进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首先,思想观念要改变,必须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其次,中职校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应采取“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切实抓好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特色的中职培养模式。
2.2构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根据当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行业特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发展,掌握畜牧兽医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畜牧业生产、经营、建设、服务于及时线需要的具有掌握动物科学畜禽饲养与动物医学疫病防治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对人才的规格要求,按照行业、企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依据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安排教学进度;按照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构建具备一定弹性的课程体系,要随时关注行业企业的近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始终贯穿素质教育,通过校企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畜牧兽医这个专业。教师要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专业课教师可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文化课教师可了解专业知识并融入在教学上;而更多的是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应树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行动能力的理念,综合行动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和专业能力等4个方面,改变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做法。
2.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尽管中职校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网络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网络和多媒体运用于畜牧兽医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动物传染病》中传染病病变组织器官用大量的图片代替了原先老师的板书或者讲授,《畜牧学各论》的品种介绍、设备观摩、养殖场建设、人工授精、饲料配合、畜禽的饲养管理等均可用多媒体或录像教学。即使这样,总体上来说创新还不够。下一步教学改革,我们应借鉴“行动导向”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机会。老师们应该树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尽可能成为职业实践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不能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上照本宣科。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投身教学过程,摆脱“排排座,听课课”的被动局面,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工作等活动来体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尊重。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我们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转换。但也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椐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行动导向法,如《动物传染病》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卡片法、伙伴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进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可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进行;《畜禽的生产与经营》可运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引导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进行。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革,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学生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具有好奇心的事物上,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很重要。要使学生对特定事物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去引导。
2.4考核手段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目前,中职校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主要以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习报告和试卷成绩等为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只能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仅靠考前几天的突击记忆就可以考试过关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同于大学本科生的,因此,我认为应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的需求,对课程学生成绩考核评价进行调整,将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30%,实验成绩为20%,现场技能考试为40%。职业素养(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情况等)为10%。通过对考核手段的调整,我相信能够改变过去重理论轻技能的局面。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科学地评价学生,有利于中职校学生发展。
3结语
总之,为了使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更好地持续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能更好地培养面向生产及时线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作者:李静 单位: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
职校论文:高职校企合作旅游管理论文
1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作用
1.1有利于旅游企业发展
1.1.1提高人才质量,降低用人成本
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克服以往“死读书”的“天之骄子”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缺陷。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胜任工作,并且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获得实惠与利益。
1.1.2缓解旅游旺季及节假日用工紧张的状况
因为受区位、季节、气候和法定假日的影响,旅游市场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也随之变动,给企业用工方面带来困难。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尽量减少编制,旺季人力匮乏时,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实习生,对企业无疑是雪中送炭。
1.1.3利用学校资源,提高企业形象
将学校的人文资源通过学生可以为企业注入精神食粮,用先进的理念、技术协助企业经营和管理。一般而言,校企合作被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公众心目中是被认可的,这样有利于为企业赢得社会声誉,扩大知名度。而学生又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的新一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在无形中可以提升企业的口碑。
1.2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
1.2.1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就业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和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增强其竞争力。在与企业密切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有机会在未毕业时就了解企业用工要求而被优先录用,学生的就业压力得以缓解。
1.2.2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
合作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新的模式,其内涵是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突出人才实践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做到教学有规范,实际操作有目的。合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1.2.3校企合作有利于强化师资力量
由于多数院校的旅游专业建立时间都不太长,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大多尚不完善,加之本专业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质量难以充分保障。有力践行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聘请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环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1.2.4校企合作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受到旅游专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和教育经费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目前还很难有充足的资金与设备支持。发达国家在这点上的先进经验,是通过发展风险投资体系来弥补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筹资问题。但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校企合作办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合作企业可以为学生实习提供实习场地、设备等,能为学校节省大量资金。实践中也有不少企业为合作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赞助、实物赞助等。
2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有许多方面,本文只从以下3个方面阐述。
2.1校企合作法律依据欠缺,宏观调控不力
首先,国家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但是各地方政府并未在该法的允许范围内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来规范和指导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缺乏法律约束力,增大了合作的不确定性,导致不少校企合作项目难以持续开展。其次,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带来了难题,虽然是合作,但合作双方都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希望自己的利益较大化,因此难免出现分歧,共同投入、成果分享、风险分担的合作机制不到位,难以克服合作中的障碍并形成旅游研究的合力。还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保障、统筹规划和监管等方面的宏观调控重视不够,尚未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和考核校企合作,很多项目是靠“关系和信誉”建立,使得不少已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缺乏长效机制、可操作性不强。
2.2思想观念陈旧,校企合作环境有待改善
不少旅游企业不能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只停留在单纯的选择人才层面。由于我国科研激励制度的偏差,造成高校研究人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甚至对高校研究能力和水平表示怀疑,宁愿单打独斗,也不愿意与学校合作。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的负担过重,既是校企合作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问题协调解决者,这种单靠学校的合作关系不能稳定和持久。
2.3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合作效果有待加强
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没有办学特色,按照传统的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两个大的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均没有侧重点,培养的学生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在旅游规划、旅游创意、会展旅游、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的旅游产业中,学生在实践环节鲜有涉及,造成毕业生不能满足新的旅游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一线的导游员和酒店服务员,他和中职的区别就在于培养的学生不能停留在只会操作层面上,而应有熟练的技术和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而大多数合作的企业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达到“会做”,而不能以“熟练”“精湛”等标准要求学生,或者未把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和工作经验让学生掌握,造成校企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3对策探索
3.1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保障校企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
各地方政府应依据《宪法》以及《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制定具体的职业教育行政法规来规范和指导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增强法律约束力。2009年3月1日,宁波市正式施行《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这是我国大陆及时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是地方立法保护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开端,对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姻”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因此,只有政府对旅游企业和学校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并依法监督实施,才能保障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3.2学校应以共赢为出发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较大效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时,鼓励院校经营产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利用自身师资建立酒店、旅行社、旅游服务咨询中心等,将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训和实习场所。第二,学校应主动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学校要主动聘请旅游企业高管和一线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使之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中来。第三,学校应在政策上引导和激励。目前大多数学校在用人制度、职称评定、利益分配等方面很少制定出与校企合作相关的政策。因此,为提高教职工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高校应制定不同政策,比如鼓励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真正挂职;人才引进时可以将工作经验作为一个考核项目;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中去寻找课题、从事实用性研发等,同时应对取得成果的给予一定的奖励。第四,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坚持做到定培养目标、定招生人数、定就业去向,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3.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开展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和办学理念等,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前瞻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不断寻找新的合作企业,探索新的合作形式,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学校要突出办学特色,以增强本专业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为抓手,办好特色方向,尤其是在旅游创意、会展旅游、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领域,校企合作的形式能有新的突破,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4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必经之路,是旅游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途径,是高校、企业、学生和政府四赢的模式。但是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思想观念落后、保障体系不健全、合作形式“单相思”等问题,需进一步细化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创新合作形式、完善激励机制,政府、学校、企业多管齐下,使校企合作得以长期的有效的发展下去。
作者:荣培君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职校论文:职校有效性财务会计论文
1创新财务会计教学的理念。
会计职业素养涵盖了会计知识、职业判断能力以及会计技能等,创新财务会计教学的理念不仅是提升会计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更是职校各项教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来说,其一,要强化报表导向,传统的教学过分的强调了会计分录,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会计理论的学习等方面,而为了进一步加强会计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应当以财务报表为重点,将会计报告、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当作核心;其二,会计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各种经济后果,而经济后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于会计行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的认识,让学生在讨论和评价中夯实自己对会计行为的领悟;其三,会计职业技能强调掌握实际做账、报告与核算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与多变复杂,财务会计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比如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之间、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之间、主营业务收入与应收账款之间等。在近期的财务会计教学中,应当要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培养学生与职业技能有关的职业道德、职业判断等,如此一来不仅加深了职校学生对所学会计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为他们今后顺利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活力源泉。
2重新整合教材,设计教学环节。
新课改要求要创造性、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提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因此在会计教学中要注重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在备课之时要根据教学理念将《财务会计》与《基础会计》整合起来,按照会计工作的过程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形成从建账、日常处理到编制会计报表以及期末处理等较完整的循环性会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够了解与掌握会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突出以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目标;还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整合必要的主科知识内容,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入证券学、理财学等副科的内容,比如在教学"长期借款"内容时,可以设计运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尝试归纳更多种与长期借款相关的知识点,比如产权比率、借款为工程建设、复利计息等,这样备课与开展实际的教学不仅能够将《财务会计》的各章内容进行整合,而且还融入了其他必要的知识点,为学生会计水平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在会计教学中注重运用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对相应的会计案例有一定的分析、操作能力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领悟与掌握更多的会计技能。比如可以考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将学期末的一个月定为会计专业商品的模拟交易会月,在这一个月期间,让学生通过分组成立相应的公司,并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了保障这种模拟实训的效果,在开始之前就要准备好各单位求购信息、教学用银行转账支票、《商品交易模拟操作系统指导》、库存商品明细账、商品验收单等资料,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会计操作技巧,在如此准备充足又具备实践性的模拟情境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大大的增强,而且在一个月的模拟实践中也锻炼了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为了避免课堂中出现精神分散、听课厌倦等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活动,比如在进行有关支票结算的教学之时,可以指导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扮演稽核、会计与出纳,并相互进行轮换,教师则担任银行职务,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填制支票,熟练的进行日记账的登记以及进账单的设置等,在此进程中要注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要关照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给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情况下也提升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近期形势的要求。职校教育者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财务会计教学水平和有效性的良好途径和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财务会计水平及综合素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作者:李虹 单位: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职校论文:职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较大动力,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因而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在职校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如组装电脑、编排校报墙报设计校园网站、参加计算机竞赛等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巩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其次教师要将游戏活动融入教学中,如在学习指法练习的时候,难免比较乏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下载指法练习的软件,通过练习游戏提高学习兴趣等等。
二、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职校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计算机实践,让实践活动来巩固理论知识。当前的职校计算机课程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知识空泛,实践知识难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教师应该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中加以融合,时间也要灵活调配。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入理论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示,这样一来,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的创新精神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还体现了计算机应用知识是否广泛和实用。在素质教育的职校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将每一个概念、问题精心安排,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制作好的比较精美的动画展示给学生看,然后教给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自选一个课题来完成某一幅动画,完成的过程可以是自主的,也可以是合作的,学生还可以举手向教师提问且得到教师的帮助,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了。
四、结语
总之,在职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王春萍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职业技术学院
职校论文:通识教育下职校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一、通识教育解读
(一)通识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
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的耦合之处在于对人的生活、道德、情感理智的和谐发展的关注。全人即完整的个人,强调个人智力、尊严、人格的完善和充分的自我发展。全人教育是指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针对现代教育中“非人化”回应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倡导培养完整的人,使人在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各方面得到发展。隆•米勒认为“全人”包括六个素质,即智能、情感、身体、社会、审美、精神。全人教育就是以这六项素质的整体发展为目标,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导向,培养具备完整知识、完善人格及拥有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全人教育可以缓解现代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价值观错位、生命迷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全人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要求学识与人格的平衡、个人与群体的平衡、身心与灵魂的平衡。作为“全人”,完整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通识教育通过跨学科的互动和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的知识广度获得拓展,而且通识教育用整体观来构建知识,能使学生获得整体发展的能力。广博的知识基础和宽广的知识视野进而使学生人格完善。这与全人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正如1945年哈佛《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提出,通识教育应着眼于学生身体,道德和智力的和谐发展,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有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完整的人格的有教养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人教育是教育的诉求,而通识教育是实现这一诉求的有效途径。作为完善的人,需有完整的知识构建,认为不同的学科只是不同的视角看待生活,学科彼此间有着广泛的联系。而通识教育主张以整体观看待知识,认为知识不是割裂的,而是系统的。强调人文、社会、自然的互动和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识教育则体现出全人教育的知识取向。
(二)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强调通过知识的内化进而转化为内在品质与外在能力与气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思考。实质上,人文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发展和素质的综合提高。通识教育主张文理会通、古今会通、中外会通。知识的贯通学习及自主掌握是人文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奠定学生人文精神的手段。
二、职校公共艺术教育释义
职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指职业学校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展的一种素质教育。它以提高受职校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欣赏水平,发展职校生的创新思维,陶冶职校生的情操,塑造美的心灵,最终以促使其发展为教育目的,通过包含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等在内的课程学习或实践活动实施。与专业艺术教育不同,作为职校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公共艺术教育不以传授专业技能知识为目的,从人文角度,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得到审美经验并内化为气质品质,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这是培养职校生审美情感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职校公共艺术教育
唯物论认为,世界万物在一定条件下构建起联系。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虽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概念,但两者在内涵上却有着渊源。厘清两者的关系,可以为通识教育开拓研究领域,同时可以使艺术教育拓宽研究视野。
(一)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思辨关系
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两者的契合之处是以通识教育的观念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的前提。艺术教育以艺术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艺术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来实现人的完整、自由、和谐发展。公共艺术教育旨在通过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发展思维。这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有着某种相通之处。
1.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一样追求人的自由发展
从历史上看,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主张人的自由发展,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那时的“自由教育”中包含艺术教育。可见,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同源。从艺术教育本质上看,艺术教育亦是使人获得更多的自由。文克尔曼认为“艺术之所以优越的原因是有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是追求人的精神上、心灵上的自由。这与通识教育一脉相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形成的《艺术教育发展路线图》指出:“艺术教育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参与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机会。”艺术作品中多数不充斥功利性,容易以最纯真、质朴、原始的情感打动人心。通过艺术教育,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感受无功利性的喜怒哀乐,在情感领域中获得无限的自由。
2.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一样诉求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追求的是感情和理性相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即完善人格的形成。完善人格的形成包括智能的发展、道德完善和品格的提升。追求完善人格的形成是通识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完善人格的形成离不开美的熏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艺术所表现的美具有和谐有序的特点,其平衡性使人身心得到满足而愉悦,进而使情感纯洁、情操陶冶、心灵净化。艺术教育能够通过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品质。通过艺术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其高尚情操,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使其心灵净化、情感升华。对于艺术教育能够使人身心合一的作用,古今中外有着共识。《论语•宪问》中孔子回答子路怎样成为完人时说:“若臧仲武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可见,孔子认为“诗、礼、乐”是培养完人的途径,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由诗开始,以礼为依据,由乐完成。《美国教育国家标准》指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实施为通识教育的目标达成提供了可能性与实施路径。艺术教育能够促进智能发展。智能是个体认知方面各种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能的核心,创造力是智能的较高表现。近代心理学家在对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诺贝尔获奖者的大量研究后得出结论,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艺术可以增强人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改善认知思维品质,培养创造力。其原理是艺术本身是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在内多向思维的活动。通过艺术创作、欣赏等环节,调动多种思维运用,起到培养、锻炼智能的目的。生理学认为负责艺术形象思维的右半脑的启动可以抑制负责科学的左半脑抽象思维的兴奋,以至左右半脑平衡,人们可以在工作、学习之余得到暂时的放松,从而劳逸结合,达到事倍功半。科学史上很多杰出科学家都是这种平衡协调发展的典范,以至于国外很多综合性高等学府均把艺术课程列为必修课。可见,艺术教育的启智作用是真实存在的。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道德完善。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审美形象唤起审美主体的情感来理解和体验审美客体。此时,美便是一种理想中的载体与道德境界紧密相连。对美的追求过程,实质上是在认识与道德、现实与理想之间作出了批判的选择。正如柏拉图说:“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一旦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荀子在《荀子•儒教》中说:“诗言是其志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可见,艺术在思想志向上、道德规范中均发挥作用。
3.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一样彰显强烈的人文情怀
“人文”见于《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对“人文”的界定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综上,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的、健康的部分。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通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传承人类文明。而艺术教育认知功能不仅同通过艺术作品来认识世界和历史,而且可以认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代人的生活。雅思贝尔认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层次是由这一民族的陶冶方式所决定的,究竟有多少人受到陶冶,人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敬畏心来对待陶冶的本质,这些都可作为衡量一个民族精神层次的标准。”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为辉煌灿烂的精神财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蕴藏着人类具代表性的伦理哲学;承载着人类最美好和最理想的情感和趣味;折射着真、善、美的价值观;散发着浓郁而强烈的人文情怀。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职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
1.职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应诉诸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必修课成为职业学校的课程的目的是解决职校“半人”教育现状。所以,职校生公共艺术教育有着比其他学校性质的公共艺术教育更为强烈的紧迫感和必要性。这就要求职校公共艺术教育要确立以学生整体人格的培育,素质发展为教育目标,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理念。通过艺术欣赏教学,使学生获得理解、想象、情感的艺术体验,实现受教育者与艺术作品的共鸣,从而将艺术作品中美好而高尚的情感内化为人的心灵,外化为人的行为,真正使艺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自由发展、完善人格的教育。
2.职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方向应从人文角度诉诸实践教学
从人文的角度实施公共艺术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艺术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淡化艺术理论和技能培养。职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位就在于实施对象是非专业的职校生,切不能把艺术课上成纯艺术理论的讲授或是艺术技能的传授,而是以人文的角度切入教学,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用人文的眼光和价值观去审美,从而看待所有的事物,达成豁达、包容的人文情怀,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3.职业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应以开放、多元的视角实施
开放、多元的视角审视职校公共艺术教育本身就把职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定位在通识性上。对于艺术的内容进行连接和整合,或是艺术门类间横向交叉融合,或是某一艺术门类知识的纵向拓展,使其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拓展公共艺术教育内容的广度。这在教育部刚刚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中已做明确要求。通过跨学科、跨门类的知识的整合和对话,可以激活学生的灵感和想象,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多层面的知识贯通、交叉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文化底蕴。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公共艺术教育亦然。既然如此,职校公共艺术教育应以多元化的视角审视自身的发展。期待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职校公共艺术教育在解决职校“半人”教育现状,促进职校生完善人格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丰欣欣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
职校论文:实践育人导向下高职校园文化论文
一、高职的使命决定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核心内容
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各高职院校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新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和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体验“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从模拟仿真训练到全真顶岗实习,真正做到手脑并用,理实一体,理论知识学习和生产实践操作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实践育人符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高职学生大多来源于高考成绩低分段的高中毕业生或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征。这些特点从表象上看表现为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刻苦精神不强、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弱等。进一步研究和和分析后则不难发现,这些表象背后其实是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和思维方面的特征。在心理方面,这些学生在高中甚至初中、小学阶段文化理论课成绩一直相对落后,由此造成的是他们对纯文化理论课的畏惧心理,自信心不足。在思维方面,这些学生往往不善于抽象思维,对灌输式的教学接受效果不佳,提不起精神。他们更需要感观刺激、行为引导,需要用生动的案例、具体的实践和职场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实践中的“身教”比课堂中的“言传”效果更佳。实践教育更符合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基本路径。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育人导向的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遵循实践育人导向,就是要将实践育人融入校园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之中。
1.校园精神文化蕴涵实践理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精神文化是学校的风骨和命脉,其形式主要表现在高度凝练、风格简约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高职院校具有代表性的校训、校风等大多铭刻着实践的理念。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其含义为: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夙夜为公的奉献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为“勤、信、实”,简短的三个字集中体现了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勤:天道酬勤,勤奋求知,勤俭建校,勤勉育人;信: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诚信立业,维护信誉;实:实事求是,实用为本,善于实干,注重实效。蕴涵实践理念的高职院校园精神文化,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鼓励师生摒弃传统观念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唯读书论,激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自身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艺为学生解惑传道授技;激发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增强动手能力,把技术技能的学习、敬业精神的培养和良好品行的塑造作为自我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2.校园物质文化融汇实践元素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具有直观性。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校园的色调、建筑物、道路、河流、文化广场、园林、景观、道旗、标语、画廊、板报、橱窗、实验实训场所等硬件设施及环境。近十年来,高职院大多经历了迁址建设新校区的过程。新校区的楼宇、亭台、水榭为成千上万的师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同时也彰显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特质。从校园总体布局、建筑群落外部造型、内部功能、结构材质色调,到文化广场、主题展馆、雕塑壁画等处处展示职业文化中的行业印记,体现与学校举办专业密切联系的岗位实践性特征。高职院校的校园雕塑更倾向于具象风格,人物雕塑除了一些著名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往往选择行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杰出贡献者。悬挂的格言警句也是宣传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居多。此外校内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更是融汇了大量实践元素。在学校徽标设计中,高职院校偏向于选择与学院办学紧密关联的行业某一代表性的工具加以抽象变形,以此融汇行业实践元素。如航海类高职院选择的多是锚、舵、罗盘等图案,工程机械类高职院选择的多是齿轮、铁锤等图案。物质文化中融汇的实践元素,对师生会产生感观的深刻印象和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增强师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进而提升师生对专业教与学的浓厚兴趣。
3.校园制度文化强化实践规范
学校制度是对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日常运行规则的规定。学校各项制度设计科学合理,运行有序顺畅,可以为学校高效管理,实现办学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办学者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比如高职院校的章程一般在总则中都会首先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宗旨;为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要求等。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及具体制度也都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坚持实践导向、强化实践评价的特点。一系列的制度使得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在高职院校更加受到重视、更加规范和更加有效。高职学生通过逐层逐级的校内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身心素质拓展实践、社会服务体验实践、专业课程实操实践、综合技能模拟实践、企业全真顶岗实践等体系化训练,不仅能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获得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形成优良的职业素养。
4.校园行为文化体现实践特色
师生员工行为是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名片,是校园精神和文化的无声诠释。高职院校师生员工体现实践特色的行为文化,往往成为高职院校校园内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比如航海类高职院校实施的半军事化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从入学起就全过程实践和体验未来船员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比如实训课程,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求统一着工装上课。如果进校企合作的实训室参加实训课程,其工装与企业员工的工装一样。老师和学生体验的是一种真实的职场氛围,实践的是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或者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外聘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引领学生进入再现的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在特定的情景中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则在手脑并用、学思并进、知行并举中,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会进行“基于工作的学习”和“基于学习的工作”。师生的行为不以坐而论道见长,而以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创新为重。
三、增强实践育人导向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校园不同于面向大众的公园,高职校园也不同于企业集聚的产业园。肩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命的高职院校,其校园既要美丽和谐,更要有精神和文化的积淀;既要引进和培育一定的职场环境,还要营造读书、求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实践育人导向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整体设计、形成特色、师生参与和接轨社会等几个方面增强其实效性。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
从内涵而言,高职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几个方面;从文化建设的目标而言,包括师生精神的修炼、素质的养成、情操的培育等;而从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言,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态的和动态的、形象的和具象的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实践性的特点还决定了其建设的特色性和特殊性。如此复杂、多维的系统工程,整体设计必然是其实效性的基础。而实践育人导向也必然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设计必须遵循的。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凝炼
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办学要求和办学规律,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富有特色的办学专业既是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和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既然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育人,那么专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必然要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在“高大全”,而在于不断凝练和积淀的特色和灵魂。这样的校园文化更接地气,更具有实效性。3.师生参与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的主体,而且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与一定的客体发生着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师生既是文化育人的客体,更是文化建设与育人的主体。无论是校园文化精神的讨论和提炼、校园环境等物质文化的营造、校园制度文化的建立,还是日常工作生活、各种活动等行为文化的表现,没有师生的参与都是空泛的、缺乏灵动的、无实际意义的,更谈不上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4.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的互通
大学不是象牙塔。即使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高职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织部分,也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必须遵循一定历史时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规律,必定要从当下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中汲取营养。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理所当然要与社会互通。除了知识、技术、技能的接轨外,文化的互通尤为重要。就如同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意义一样,与社会相适应的、互通的文化软实力是人才竞争发展的最重要的法宝。只有与社会互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才会具有长久的实效性。
作者:刘红明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办
职校论文:民办高职校园文化论文
一、新媒体与民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密切
(一)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最主要特点集
中于“民办”“职业性”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民办高职院校特定环境下,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建设为主要空间,涵盖高职院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也是民办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民办高职院校应市场需求而生,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且学校需自筹办学经费,其生存与发展和生源密切相关,受就业市场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公办高职院校,但同样也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管辖,承担大学的育人职责。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既有公办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优势,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最主要的特点都集中于“民办”“职业性”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二)新媒体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可以发挥独特功能
新媒体所提供的海量的资源、开放的环境、即时多样化的互动方式,都深受高校师生喜爱与追捧,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性、自主性、动态性和交互性等新的特点。在民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新媒体可以发挥独特功能。及时,新媒体可以在不花钱的基础上拓展校园文化载体。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形式,可以增加更新潮实用的沟通方式,例如微博、微信、QQ、校园贴吧、论坛、校长信箱等,实现师生之间更为平等、广泛、深入、实时的交流。第二,新媒体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内容的创新。高校师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同时承担信息的者与接受者的双重角色,尤其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没有歧视的空间,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并通过别人的评价与交流,刺激自己的创作灵感,有利于形成原创的、创新的校园文化内容。第三,新媒体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它把课堂上的枯燥理论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内容,把课堂授课转化为平等的互动交流,把团体教学转变为个性化教育,营造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第四,新媒体有助于更快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尤其是在民办高职院校当中,新媒体是最便捷的传播工具,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效益,助推校企合作、形象宣传、专业建设等的品牌成效显著。
二、新媒体在民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为深入了解新媒体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我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共发出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调查对象为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在校的教职工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范围涉及全校各个学院与部门。
(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新媒体在民办高职当中使用者众多,但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利用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在校师生达1万余人,目前,学校、学院、各级学生组织共开通新浪官方认证微博50多个,比较有名气的主要有“@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每日一拍”和“@青春商贸”,再加上学校大部分师生开通的个人微博,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多级别、多层次的“微博矩阵”已经基本成型。随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微信平台正式开通,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网络中心负责运营,直接与学校10多个官方网站链接推送,自动更新。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依次是QQ、微博、微信、百度贴吧,使用者主要为35岁以下的师生群体,大部分为女性,使用时间集中于下午和晚上,平时上网最主要在于朋友联络和获取或工作或学习事务通知,其次是获取时事类新闻,以及体育娱乐信息。从信息获取来源调查,校园内近期资讯主要还是来自于学校及学院各大网站、微博、身边人的口头描述、贴吧、学校新闻网等渠道,其中除人际传播外,其他都可以由学校控制信息源。主流信息与文化可以由学校引导。73.37%的被访者认为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便利,72.19%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可以很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25.44%的受访者也同意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85.8%的受访者同意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新媒体的运用上,86.39%的受访者会关注学校、学院等下属组织开通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等。59.76%的受访者表示,运用新媒体参与一些群体性的讨论或是关注新媒体为载体的活动,更多的还是看信息群体是否能吸引他,36.09%的受访者很愿意参加这种新媒体活动,53.25%的受访者很乐意在新媒体平台上但当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只有4.73%的受访者不太愿意,而42.01%的受访者愿意视情况而定,至少对使用新媒体传播校园文化并不抗拒。
(二)经过调查采访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在新媒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内容更新不及时。在民办高职中,新媒体平台都已经基本建成,但是更新情况不容乐观。已建好的网站与官方微博的内容更新具有随意性,不能形成固定时间与固定人员,有时大量更新,有时却一个星期也不见动静,内容更新也缺乏新意,既不能体现本单位特色,又不能吸引更多关注,并未达到宣传效果。二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缺失。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LED屏幕、各种宣传橱窗和校园电视,但是校报更新时间慢,广播内容与宣传橱窗内容不能及时与新媒体内容保持一致基调,各自为政,不能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作用,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缺乏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引导。59.76%的受访者表示,运用新媒体参与一些群体性的讨论或是关注新媒体为载体的活动,更多的还是看信息群体是否能吸引他。从其他学校的情况来看,党委书记和校长都有人人网、新浪微博的官方认证账号,并固定时间与访客互动,因而形成了固定的粉丝群与访问量,并由于校友效应在不断扩大影响力。而在我校,目前还没有开通固定的校领导直接和师生对话的新媒体平台。四是线上线下活动的联动不及时。据调查显示,只有15.98%的受访者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下,大多数都是2-4小时,每天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占27.22%。很多在线上活跃的学生更多时间泡在网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积极主动。而很多线上很热门的文化活动都并没有转化为线下的实体活动,因此影响力大打折扣,文化品牌的塑造效应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推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品格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风靡在民办高职院校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中,具有文化软实力、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校才能吸引到更多更品质的学生加入。如何利用新媒体来推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是热门课题。我主要结合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几条有效途径。
(一)开发建设各种新媒体平台,整合校园新媒体资源
2012年以来,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微信融合了手机与QQ通讯的双重优势,呈爆发式增长,微博成为表达民意、反映舆情的重要渠道,3G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移动化发展态势突出,“人随网走”已经发展成为“网随人走”。各学院、各部门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再自建校园社区与交流平台,建立属于自己校园的即时通信工具,开发相关APP,如此,所有的官方微博、微信、网站齐聚校园社区与交流平台,师生可以用最少流量、最少时间获得最多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也最快地展现了自己的文化。
(二)内容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突出体现时代特色
根据调查结果,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新媒体的使用者以大专学生为主,不管是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角度来说,还是从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来说,或者是新媒体特点来说,利用新媒体来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与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传播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家境较为宽松、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自制力较差、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等特点具有普遍性。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都要弘扬主流文化,更注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榜样典型,及时沟通与发现学生的各种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正能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官方微博可及时公布校史馆、图书馆等建设状况和使用方式,生动展现学校建筑风貌、校园美景,传递办学历史和人文情怀,激发师生校友对母校的热爱之情。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开展推荐经典书目等学习栏目,提倡健康心理、励志向上的和谐校园生活。共青团微博客通过校园活动、晚会现场直播等,注重内容深度,传递出独具特色的现场感,加强师生与学校的存在感、参与感和亲近感。
(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建设
目前,校园网上已经可以链接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但也只局限于一个微博和微信,而联动的方式不能仅仅是微博和微信单纯地复制校园网的链接,微博、微信平台应该将报纸、校园网、人文讲坛、主题活动等内容进行凝练与集纳。各种媒体产品可以灵活组合,各媒体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入与联动。
(四)促进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渠道联动
一方面,以微博等新媒体为线上支持,对魅力人文讲座、各种专业竞赛、各类艺术节、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线下活动进行直播,并在现场建立“微博墙”,实现时时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将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论文征集、党员先锋工程活动、专业介绍等进行微博、微信宣传,将内容转化成微博、微信语言,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提升知名度,也是促进线上线下活动的有力举措。
(五)塑造校园意见领袖,实现无障碍沟通
要积极参与新媒体建设,除了构建学校官方、共青团体系、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平台,如微博、微信、QQ空间、虚拟工作室等体系之外,最重要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些天然意见领袖也应该成立自己的媒体平台,如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党总支书记、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知名教授、辅导员、班主任等,学校应该设计一个自己的平台,整合这些意见领袖的媒体平台,集中管理,形成宣传合力,才能构建多方位、立体型的文化渲染平台。
(六)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组建新媒体文化建设工作的专门队伍
人才是利用新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新媒体的建设既需要管理与技术人才,又需要写作人才。首先必须组建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网络文化建设的专门队伍,辅之以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保障队伍的稳定性与先进性,能够加强各部门和学院间的协调有序的工作。同时,必须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及时开展业务工作培训,根据新情况新任务随时召开专题研讨,以提高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网络条件下,大学生一改以往的单一被动形象,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受教育者,同时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建设者。因此,要不断吸收有能力、肯奉献的学生加入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思想理论与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保障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快速成长成才。
四、总结
重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与繁荣的紧迫性,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各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动,整合媒体资源,结合线下活动,不断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精神加强新媒体应用与管理,扎实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是民办院校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后来居上的较大捷径。
作者:邓翠平 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职校论文:职校学生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1现状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习惯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不注意从作者的角度、观点出发,导致偏离题意。不善于根据提示在文章中找证据说服自己,就算是有一定水平的人在阅读英文时,如果碰到生词,要么是推测,要么去查字典,仍要弄清楚该生词的词义。有些学生认为自己阅读总是全错怎么办,总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恐惧感,很难唤起他们的自信和勇气,放弃成了他们的选择。
2影响有效阅读的障碍
2.1学习环境障碍
众所周知,学英语最理想的环境是在用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很多教育工作者运用国际上学习外语近期的“浸泡式”理论,就是通过多方设计、努力,人为地营造一个全真的外语学习环境,然后将学习者全身心“浸泡”其中,由点滴吸取到享受。在这种环境里,学习者与母语隔绝,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英语世界。
2.2语汇障碍
英语中除了重点词汇外,大部分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词汇一直如噩梦般困扰着学生,很多学生因词汇障碍而心烦,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他们幻想能一鼓作气把一篇文章一口吞下。主要原因是阅读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对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另一原因就是仍有相当多的人不能熟练运用生词策略,避生就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3表达方式障碍
不同国家、不同名族,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依,不可分割。对于中西方人交往普遍有两大障碍,即语言技能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经常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文化误解,阅读时,不少学生会习惯性地予以否定。
2.4学习材料障碍
学生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大部分在自我陈述中表现为有时把握不住,这种现象的成因可能与文体特点、作者的表达习惯以及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学生难以领略到阅读就像直接纵横的网,文中的词和句就是网上的点和链,点和链互动互补,彼此牵制,从而构成了表达某种思想的语言体系。
3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根据目前职校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低,总感觉阅读太难、太慢,屡受挫折从而灰心丧气,阅读收益不大的特点,可尝试在快速阅读教学中分别侧重从学生读前、读中及读后三方面提出教学策略,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3.1在学生阅读前,老师用心选材,确定教学方法
选材力求题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并带有启发性。根据阅读材料内容确定让学生精读、泛读还是快速阅读。教师还可尝试对课文做适当调整,提高大纲词汇的覆盖率和常用词汇的重现率。阅读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应紧靠技能培养,不必在语言现象的分析上花太多时间。要进一步完善练习,同时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到相互补充,形成整体。及时,课文理解练习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有的可以要求他们陈述自己的看法。英语底子好的班级可用一定的时间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阅读难度。第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质量”。结构练习要求学生熟悉现代英语中的主要构词法,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后缀,借以扩大词汇量。第三,可使学生掌握一些英语常用句型结构,用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握句意。
3.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指导
首先,对于文中出现的生词,首先要学生猜测。因为有些题目就是要训练猜词能力。如果猜测有难度,为便于学生学习,可采用生词释义及英汉结合的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尽可能用英语释义,并酌情加注汉语,难以用英语解释清楚的则直接用汉语释义。其次,职校老师要给出言简意赅的启发式、诱导式或概述式的导读,注释尽量用浅近的英语,主要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说明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供学生阅读时参考。,提醒学生掌握句重音和意群。把握通篇文章内容。减少回读的频率,要求学生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3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一是在讲解课文时应从全篇内容着眼,采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要求学生每次做课堂上记时阅读的记录和课堂下自己阅读的记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取得的成绩中得到鼓励,从而增强信心。教师保留每个学生的记录并每周一次向学生宣布全班平均阅读速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情况,适时激励。
4启发
阅读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才能从一个平台跨上更高的平台。职校老师的阅读教学要根据语言的自身特质和思维逻辑,完整地制定出顺应语言规律的阅读教学模式减少学生阅读障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作者:梁喜华 单位:湘潭技师学院
职校论文:图书馆高职校园文化论文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
因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高职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是教育和企业生产相结合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现校企互动,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以职业文化为中心
在人们长期从事职业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职业文化,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及价值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职业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并让人们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礼仪。将职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学生会对职业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利于他们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地区特色
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当地的工业区域发展息息相关,是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符合当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所以,高职校园文化要具有地区特色。
二、图书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图书,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课堂思想教育的补充,所以,图书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不可替代。
(一)具有道德导向作用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一定要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学生道德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文化辐射功能非常强烈,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在信息的把握上主观倾向比较明显。图书馆具有多样的文献资源和美好的读书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形成。和课堂的知识灌输相比,学生在图书馆属于主动接受知识,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并且渗透方式十分自然。图书馆还可以以学生的思想活动为基础,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向他们推荐的期刊,了解一些先进事迹,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不怕吃苦的精神及高尚情操,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能够陶冶学生的精神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藏有很多书籍,书籍的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学生在图书馆中阅读书籍,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受到高尚道德的熏陶,从而让他们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此外,图书馆的阅读氛围宁静而雄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精神,让他们的内心平静,从而更好的获取知识。此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思考,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勇于探索,达到精神和心灵的提高。
(三)具有辅助教育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在图书馆获取知识,不受课堂的限制,并且他们在图书馆获取知识的方法十分灵活。全校的学生都可以在图书馆学习获取知识,所以图书馆的教育对象非常广泛,它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对课堂教育的补充,同时这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需求,因为他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想获取更多的知识,如社会知识和人生体验等。在图书馆中,他们除了温习学科知识,还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知识,开发他们的潜能。所以,在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开阔眼界、充实精神生活,补充课堂教育的不足,辅助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具有社会实践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参与图书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图书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有优势,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既可以培养热爱书籍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对于对于他们将来在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非常有帮助。此外,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多样的活动,如书画摄影展、读书会等,这样可以锻炼他们全方面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担当社会的各种角色打好基础。对于高职原来来说,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包含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图书馆正具有这方面的作用。
(五)具有文化娱乐作用
在图书馆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受到教育和安慰,并且在读书馆阅读是一种有益的娱乐方法。随着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书目种类的不断增多,学生在图书馆的时间的也逐渐增多,它在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结构宽敞、造型美观、具有现代化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及声像视听室等,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三、结束语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图书馆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道德导向、陶冶情操、文化娱乐、辅助教育、社会实践五方面的作用。所以,在今后的高职院校建设中,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作者:王颖 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职校论文:职校创新理念下计算机教学论文
1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职业中专的门坎相对比较低,因此,中职生源的专业素质也在逐年下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缺乏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另外,有很多生源来自农村,由于农村计算机教学设备的不健全,导致大部分学生还未实际接触过计算机,往往没有对计算机进行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进行操作和运用。当然,作为一项高科技含量的学科,计算机的学习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它不仅包括专业、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操作起来也不必复杂,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因此,这就加大了计算机学习的难度,只有通过不断辛勤努力,才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要突出创新教育,激发学生探究思维
培养创新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创新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必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必须要强调它的重要性。兴趣是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动力。良好的心态则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计算机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关系密切,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电脑、移动电话、网络、游戏、办公处理以及天气预报等,都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促进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国较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联想集团收购了微软的IBM个人笔记本业务,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通过这种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状,以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增加其学习的动力。
3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体和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创新的理念就在于强调个性,注重差异性。所以,重视学生的个性,是有利于培养其创造力的。教师需要通过平日的细心观察,挖掘出学生的个性,并对其进行鼓励。例如,出于不同的偏好,有的学生侧重动画制作,有的学生侧重软件编写,这并没有好坏之分,它体现的也正是多样性以及个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即使是玩游戏,如果能够深入钻研,也能闯出一番天地。此外,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有的学生个性偏于内向,在课堂上显得不够活跃,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不要给他们提出太高的要求,可以在课下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互动,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有的学生出于好胜心,喜欢专研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技巧,以便能在同学和朋友面前“卖弄”一二,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留下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让他们去完成,这样做不仅能让他们更加投入,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也可以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日渐成熟完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品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任务驱动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若干学生能胜任的任务,其中“任务”设计的要求有:该任务的实施可以学习到相关的教学内容;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其创造力;能够综合教学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快速完成任务,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在有限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评分标准明确,能够评价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以教学内容“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函数的应用”为例,说明如何在具体的操作中设计“任务”,由于该教学内容相关内容主要是函数种类因而笔者设计了“制作全班期中考试成绩总表”的“任务”,该“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生很想知道自己的分数和排名,因而有着极大的参与热情;二是该表统计数据运用到了全部函数;三是该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是有一致的答案,可以方便评价。
5结束语
当前,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理也会随之改进完善,其创新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会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学校也应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作者:王雄思 单位: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