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产品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童趣文化产品设计论文
一、静止瞬间的精彩呈现——产品设计的童趣化现象
1.造型功能的忍俊不禁
工业美学的严谨造型体现了对复杂功能的造型尊重,形成思维定势的形态认可,如单反相机、光学仪器等精密的产品形态严格遵守功能与形态的相互辅助与依存,我们很难去对其进行庖丁解牛的趣味化改装。一是严谨的技术科技与工程形态约束,二是使用的人群及场景、功用均决定其须臾非可玩笑、谨慎方为考究的理念。相较而言,我们现今讨论的童趣化小产品定位便瞬间松盈许多,包括触手可及的多用小物;真切可感的居家细节;价廉广泛的使用范围及高频使用的日常产品。可为生活点睛之笔,亦可述为史诗不容篡改的诙谐,但生活可依据自我编演而加以润色。童趣化是一种自我编导的演绎情怀,实质是一种古朴生活的原生夙愿。童趣化小产品的形态设计往往以简约概念的流线线条,进行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保留,突出其便捷生活的细节品质,通过部分肢体的功能赋予以使用者意外的使用体验,使之获得忍俊不禁的愉悦心理。
2.材质配色的明快鲜丽
孩童眼中的色彩是单纯明快、清新靓丽的。明丽的儿童房、鲜亮的儿童玩具、可爱舒适的儿童服饰等,似乎与儿童相关的设计类别均放弃灰度的存在,统一于高纯度色彩的搭配与把握。童趣化产品设计的群体亦将自身定位为追求真彩的先锋派,在童趣化的产品设计语义中,不在乎年龄、无关乎群体,只为追求一颗返璞归真的靓丽心灵,求得偌大世界中一丝毫无掺杂的纯真色彩。从而促使高纯度的鲜丽色彩呈现萌动意向,激发相应的心理情感与联想机能,获得精神意境的放飞与舒展。一改冰冷金属质感的清灰冷态,不同于木纹肌理的雍雅华贵,童趣化产品设计的质感往往价廉而易得,熟悉而质朴。没有花哨的质感穿插,忽略繁杂的表面修饰,以简约质感的纯色展示,清新明快,充满活力。
3.理念诉求的返璞归真
莹纸与璞玉贵在其自性使然的平和任意,无他玷染,所谓筑其本色。小产品设计本意非为生活所必须,而多为点缀与增色,所选共性均为尊崇生活的积极之心,在设计理念与购买诉求上形成了良好的默契,达成同源而生的认可。这不仅是对设计初衷的理解与认可,更为设计行为方式本源的和谐与匹配。追求流光浮彩下朴实的人之本性,至淳至臻。时间的不可逆性带动了童趣使然的渐行渐远,儿时“急走追黄蝶”的随性以去,“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玩味不在,不得不承认,在我们追求分门别类的“雅”的今天,忽略了童趣之“雅致”,纯真之“性情”。以调动怜爱难抑的稚子情怀作为设计焦点,正是体现童趣化产品设计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所在,同时有效解决了定位初期多样群体的约束与割裂,实现依托各群体情感共性实现设计客体扩大化的积极效果。
二、动态剧情的思维延伸经历情感的隐性共鸣
何为“认可”?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作为评判标准之一尤为重要。人每每总会推翻过去自己的青涩,将其当时所为或所想定论为窘态,不忍直视或以此为戒,却不忍心抹煞或诋毁一丝童时的片段或缩影,成为同辈交流的情感共鸣或隔代沟通的趣味谈资,皆因内心坚信童言无忌,天真无邪的本源美好。可见人群认知会因时因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颠覆,个体元素的可变导致设计初期定位的偏差与不确定性。如何扩大产品设计的灵活技巧与包容程度来实现更加灵活的匹配多变群体,设计师应捕捉到各群体心底共存的隐形情感因素,即童趣化情感的调动。作为一种跨越年龄、摒除性别的共有体验及意念诱导,不失为实现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情感共鸣的认可“捷径”。童趣造型玩具产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记忆唤醒功能,使用者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原因可能是因伴随其成长唤起的美好童年回忆,或是随移动结构产生分合吸引的接吻动势实现纯美情感的质朴外显。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内心的童年影像或是造型的孩童形态,均利用童趣意象的设计手法,达成设计师与消费者双方的情感共识。原理进行改良设计出更为抽象化的孩童造型,趣味可爱的半蹲态势,夸大的面部赋予表盘功能的合理结合,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增加了用户参与塑造的动态趣味体验过程:可正向摆放实现脸脸相对的亲近愉悦;亦可背背相对摆放体现操作者的情感宣泄,获得出其不意的产品使用效果。
三、互动剧情的自我编导
1.“意愿拟定”的情感满足
每逢佳节时,表达祝福较高频的语句“心想事成”反映了众人内心原生的因果渴望,期待事物的发展过程及终极结果符合其自身意识的愿望与安排,虽有“天随人愿”的唯心安慰,但现今社会的高频与重压造成群体内心诸多隐含的压力与愤懑,急需从环境中获取宣泄途径与舒缓方式,不可小觑。童趣化设计元素恰恰捕捉到此种微妙诉求并通过其特有的“互动”方式给予使用者满足心理,用户通过参与使用过程实现按其意愿工作,随其心绪执行的程序推进,确定使用者“为其服务,由其安排”的主导角色,这种执行的互动方式从主客体关系上来说,实现了一切均按使用者自身意愿与拟定发展的心理暗示,从而实现使用者自我意愿的表达与价值认可,产生自我满足与成就感。
2.“去伪存真”的本性释放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教授于《设计心理学》中强调:产品设计中形态对使用功能的引导本意应提供使用或心理上正向的引导,即“匹配用户原型”,减少使用疑惑与控制歧义,直观明确的引导使用者实现产品功能的较大化发挥。结合情感化设计理念,不仅由操控行为产生对应一致性,心理层面的共识达成也同样重要。由此我们可以说,常规产品设计的主旨之一即是约束产品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的可能性,通过形态设计实现设计师与结构工程师对用户使用的控制设定与操作简化。童趣化小产品突破于此,在较直观的固定形态中,往往通过使用者的参与而变化增色,增加意想不到的使用可能,互动的趣味性油然而生,这种互动设计方式较为鲜有。同时要求设计师明确产品童趣化的设计初衷,即放飞使用者思绪,创造操控多样化带来的不同情境的身心体验,从而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带来欢愉或减压的心理体验,产生亲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置于玩味表象下的童趣文化
具有童趣设计作品是当今产品设计的一个微小趣味元素,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元素。童稚珍贵之处在于对待任何生命体均享平等,无论动植物或是人类均同于自然的成熟演变和谐同步;对于任意人群皆经历眷恋,这种无伪饰的纯粹与无界定的共有,在当群体以分门别类的划分界定下的成人社会过于耀眼珍贵,而其所带来的童趣文化才是这个词所蕴含的真正重心所在。无论绘画、雕塑、视觉、建筑等任何造型方式与呈现手法均带有不同程度的童趣表象。从毕加索的绘画创作中明显的“儿童化”倾向,到克拉尼具有梦幻弧度的流线体造型,似乎一切大师的艺术本源在于追寻由繁及简的凝练初衷,且形势不约而同地具有情境置换的魔力,将众人引入毫无杂念、纯澈空灵的一煜净土,那是一种恰似孩童梦境般由心而生的甘醇与偏爱,也可看做是艺术魅力拟人化呈现的合理解释。正如宫崎骏老先生《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动画人物设计:索菲虽然被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却仍保留着小女孩般的天真与纯洁。我们都能品悟到“容颜虽可苍老,但童心的清澈与珍贵值得永存”的主旨所在,这是一种由衷的契合与共鸣,迎合了每位观赏者心底的童趣情节。所以,由童真表现升华至童趣文化的设计方式即变得有理可循,人皆有之。排除表象,深究艺术本体的童趣语义亦可常见,简化造型、平面化、奇异化及一切突发奇想的灵动表达是诸多艺术大师力图寻找最为纯真原始的艺术形态。从某种角度来说,“童趣化”扮演了一种艺术创作“源泉”的角色,同时提供艺术设计“再现”灵感的合理方式,形成艺术设计“共鸣”的情感文化和全新的理念认知。
作者:白淼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摄影角度下产品设计论文
一、什么是摄影
(一)摄影的条件
摄影需要摄影主体人,摄影客体静物,中间的媒介摄影工具。摄影过程我们首先要明晰摄影工具的使用,即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我们怎样使用它才能将其发挥比较好。学过一些摄影的都明白要想拍出好的照片要具备工具和知识。工具就是首先要具有最起码的三个最基本的镜头:超广角镜头,中长焦镜头和大光圈定焦镜头。相机一般自带的镜头不可能拍摄出叫广阔的范围,拍出来的照片没有气势,此时就需要超广角镜头,为的就是可以拍摄更广阔的范围,使景物纳入的更多。自带镜头还存在一个弊端就是不能将很远的物体拉近拍摄,比如拍摄一只老虎的头部,我们绝不可能站在近距离拍摄,这时候就需要中长焦镜头,它可以将远方的物体拉近拍摄,且清晰逼真。镜头有了,再需要的就是相关知识,之后就可以拍摄出惊天动地的照片。摄影的相关知识有9个方面的要素:焦距,等效焦距,对焦,以及与曝光相关的快门、ISO值和光圈值,景深、色温与白平衡还有反差。在理解构图法则,就可以拍出理想的照片。
(二)摄影的过程
当摄影工具与摄影知识都准备好之后,下一个过程就是拍摄过程。首先选定拍摄目标,用摄影工具——相机对其进行构图,调焦,调光,此时就是摄影知识的实践应用,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所要拍摄的相片已成型,将其打印出来就是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
二、什么是摄影角度下的产品设计
(一)摄影视角观产品设计的定义
产品设计的原本定义是一个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载体,以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过程。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做产品也就是做摄影,将我们的目的拍摄或者设计东西,最终转化为物理形式——拍摄,画草图,做模型,最终是将我们的规划设想表达出来,即将拍摄预期,设计预想表现出来。与摄影相同设计同样需要设计主体——人与设计客体产品,中间的媒介是双手以及辅助工具。
(二)摄影视角观做产品设计的条件
同摄影一样,做产品设计同样需要工具与相关知识。摄影工具是相机,那么做产品设计的工具是笔与计算机。我们的笔在速写本上勾勒的图形,就像相机镜头成像一样,计算机的只能辅助类似相机的自动处理。在产品设计中工具固然重要,但相关的设计知识同样重要。比如:首先要明白设计的流程,定位就像拍摄的定位是拍人物还是景观,设计同样是定位什么人群,什么类产品等。调研,草图,建模,实物,推向市场。同时还要明白设计一些准则以及最基本的手绘和软件知识等。
(三)摄影视角观做产品设计的过程
做产品,从无到有其实就可以比作摄影的一个过程,在摄影前我们要准备一些必备的东西,及时就是摄影工具,相机,现在常用的就是单反相机,也就是单镜头反射,(即被摄景物的光线经镜头聚焦,被斜置的反光镜反射到聚焦屏上成像,再经过顶部起脊棱镜折射,摄影者通过取景目镜就能观察到景物,进而进行摄影。取景与摄影都在同一个镜头完成)。做产品设计我们同样要准备一些东西,比如定位与调研资料。开拍也即开始设计,出草图,画方案,建模型,做实物,勾勒构图排版。拍出的成品就似设计出的产品。最终可以将其转化为商业模式,推向市场。做产品设计我们不光只可以盯在设计的领域,走出来从其他视角来观察一下,就可以不那么禁锢自己的思想。摄影涉及到工具与知识,以及最终的商业推广,从这个整体的角度来剖析产品设计,工具辅助加相关知识,到最终的商业方式的转化,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用这种思路来在此探析现阶段我国的产品设计,不禁有了一种全新的阐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品设计不光只可以在设计领域言谈,我们同样可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来重新揣摩其实质。摄影与产品设计有着本质上的联系。这就给产品设计领域提出一种新思维,这样可以更好的,更容易的激发出产品设计的灵感,同时也有助于产品设计像多元化发展,加快产品设计的发展进程与其所包容的内涵。由此也可以看出也许产品设计同时也与其他领域有着本质上的关联,这就值得我们继续探讨下去。
作者:邓霞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手工艺家居产品设计论文
一、中国民间手工艺的本质和精神
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民间留存着大量出自民间工匠之手的器物用具,如木器、石器、竹器、陶瓷器、漆器……这些器物的产生源自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感受,体现了大众对生活最直接和朴素的需要。其创作者也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设计和制造没有矫揉造作和技巧炫耀,一般不做多余的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本质。这些手工器物的造型和工艺被一代代的民间工匠根据需要不断改进,工匠们既是这些器物的制作者和是设计者,也是使用者,他们称得上是家居产品的创始人。经过历史传承与发展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存储着中华民族淳厚的造物思想、审美观和文化。在中国民间的造物思想中,器物首先应该对使用者无害,实用为上,予人便利;其次对大自然无害,天然材料巧拿善用,绝不强取豪夺;再者对社会无害,简朴节约,物尽其用。正是这种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淳朴思想和善良心愿,成就了民间手工艺器物的天然自在、祥和安宁。在普通民众的审美意识中,民间手工艺存在着三个审美层面:及时为实用之美。这种朴实的审美观回归了最本源的需求,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为标准。第二为自然之美。顺应材料的自然特性进行适度的使用,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从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体现出的大智慧和哲理。第三为感性之美。手工艺器物不忸怩、不浮躁,尊重内心感受,其亲切感、舒适感给人带来心理和精神的满足。中国民间手工艺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自然意昧,这些造型简洁、朴实无华,大方得体的手工艺器物,从简单的劳作与生活中提炼出来,饱藏生活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二、家居产品设计与民间手工艺的关系
现代家居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相关物品,从家具饰物到厨卫用具,包罗万象,因为其使用环境和使用人群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与普通人最亲近的设计产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还包含文化和心理内涵,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是使用者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品质的直接反映。而民间手工艺自古以来就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从这个含义上看,民间手工艺器物即是最早的家居产品。所谓工业化背景下的家居产品设计,其宗旨依然是在功能、审美与心理的前提下使物品成为有用的、普通的、方便的、符合大多数人需求的产品。古往今来,民间手工艺的生产就是建立在普通人的实用需求上,直接服务于民众的,其发展也符合当时的社会和市场需要,由此看来,两者殊途同归,有着极大的相近之处。无论现代与传统,好的家居产品是人与物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它们在不经意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不仅带给人生活的舒适与乐趣,也带来精神的享受。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是所有家居用品共同的特点。
三、民间手工艺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价值
(1)近百年来随着塑料、化纤等现代工业材料的大量使用,廉价快速的消费使民间手工艺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渐渐被人们抛弃和遗忘,它们独有的价值被我们忽视。不可否认工业化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过度工业化所形成的生态和资源的危机,现代产品设计中过于追求功能的理性,以及功利主义使产品充满了冷漠感,造成设计与生活的脱节,削弱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伴随着个性消失、人情淡漠、精神焦虑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经历了工业时代浪潮,人们在基本物质丰裕时,就会更注重自我的感受和精神涵义的丰富,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设计需要返璞归真,回到生活的本质需求上,民间手工艺的亲民性和生态性,正是这种质朴生活哲理和精神的体现。有人认为,民间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存在的位置,必然走向消亡,其实并没有所谓一层不变的民间手工艺,它们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中适应和演化,并与时代同步发展。大浪淘沙,在时代更替中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生存和延续下来的民间手工艺,不仅有其存在的意义,更能为现代家居产品设计带来启迪。最原始的实用、审美与人文精神就存在于民间手工艺之中,这就是其价值所在。
(2)设计不能脱离民众的生活和需求单独存在,民间手工艺牢牢植根于民众生活土壤中,是“最懂生活的设计”,现代城市人,看到民间手工艺物件就有一种亲切感,这即是自然需求的流露,民间手工艺的亲和力和人性化,所体现的也正是人们对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的热爱。时代的发展让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家居产品的需求除功能和外观之外还有个性和品味,简单的工业化产品早已无法满足,并且家居产品设计一旦脱离本土的生活参照,一切的所谓设计或创意都是贫乏而虚假的,而民间手工艺的生存之道就是个性突出并紧跟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可以说,民间手工艺是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根基和灵感之源。
(3)当今设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也预示着现代社会文化的综合性更强,内涵更宽,传统与现代、手工与机械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家居产品设计赖以生存的各方面条件都在发生变化,但蕴藏在民间手工艺背后的自然、人文思想却是可以留存并传承下来的。当代家居产品设计更加倾向于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而这些都只有从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从的传统和民间手工艺的本质中去吸收。今天所要发掘的,不是手工产品本身,而是民间手工艺所代表的手工艺精神以及手工艺的造物理念,民间手工艺的价值再现也不在于具体内容,是要抓住其朴素的气质,找到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的所在,把新的设计理念与之结合,寻找出适合当代的形式和风格,将其价值融入家居产品设计中。
四、结束语
家居产品设计的创意和创新,只有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中才有生命力,呈现民间手工艺精神的设计因其朴实无华,故能真正贴近人的需求与生活的本来面貌,所以才是能够持久的。
作者:陈璃 单位: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论文
一、家居产品设计的现状
家居产品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设计水平相对低下、有待提高。相关资金、人才、技术大量缺乏是影响我国现代家居产品设计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情感理念有效融入家居产品设计,使家居产品能与使用者产生共鸣成为目前家居产品设计师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二、情感化理论及设计情感的特性
1、情感化理论。
家居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指结合人们的感性理念,立足于家居产品自身的实用价值,赋予家具产品一些崭新的内涵,使得家居产品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从而引起家居产品使用者心灵的促动与共鸣,让他们更加乐意够接受家居产品,进而为其打造出宜居的居家环境。
2、情感化设计的显著特征。
情感化家居产品设计具有以下显著特征:及时,特殊性。居家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强的交互式情感体验。他具有显著的随机性、动态性和情境性。第二,层次性。居家产品设计情感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感官层面、反思层面和效能层面三个方面。第三,感性。情感化家居产品设计的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家居产品的设计理念的转变,即“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需求为向导”的设计理念逐步代替了传统“以制造商为中心,以产品销售为向导”的陈旧设计理念。毫无疑问,设计理念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家居产品设计的人性化水平。
三、情感化创意家居产品的设计
(一)产品情感的挖掘。
如今,消费者购买某件产品更多关注的是该产品给他们带来的感觉。一件好的现代家居产品必须具备“情”这一重要元素。这就要求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相关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深度挖掘家居产品的情感内涵。
1、回归大自然。
现代家居产品应当重视质感,其材质必须环保、自然。这就要求产品设计与大自然有机结合,从而较大程度满足现代人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期望以及对健康、环保生活的诉求。取自大自然的材质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更强的适应性,更加能够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并让人们产生强烈的舒适感和亲切感。
2、以人的行为和生活习性作为出发点。
现代情感化创意家居产品的设计还应当充分结合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性。符合人们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性的家居产品能够增加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让整个使用过程顺利而愉悦,从而有效激励消费者购买该产品。反之,若家居产品违背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性,则会让使用者产生郁闷、不快的心情,甚至有可能导致身心疲惫和愤怒,从而放弃该家居产品的使用。
3、立足于现实生活情境。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现实生活场景之中。在不同场景当中,人们有着不同的心情,当然对相关家居产品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现代情感化创意家居产品设计必须充分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分析人们在该场景的心理和需求,从而使设计出来的家居产品能够符合人们当时的心境。比如,为了迎合人们结婚时候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婚庆相关家居用品大多使用热情、喜庆的红色。
(二)产品情感的造型表达。
1、材质的应用。
材质是家居产品设计的重要内容与物质基础。毫不夸张地说,材质是家居产品设计最为基本的前提与保障。材质的质感与属性与家居产品生成技术、美感密不可王玉婷李振戬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8分,对家居产品的审美功能与舒适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的家居产品选择不同的材质,使产品更符合人的情感需求,成为家居产品设计相关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不同材质的选择,能够提高人们使用家居产品的便捷度与舒适度,从而提升对家居产品的认可程度。比如:同样是盆,厨房洗菜用盆和盥洗室洗手盆却采用不同的材质。前者大多采用不锈钢,后者则采用陶瓷。再比如:同样是铺地材料,厨房、客厅、洗手间大多采用地砖,卧室则大多采用木质地板。
2、色彩的应用。
色彩作为及时感官要素,是家居产品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色彩具有各不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象征性。比如:红色、黄色、橘色等鲜明的暖色往往给人热情、活泼、明亮的感觉;绿色、紫色、黄绿色则属于中性色彩;白色大多象征着纯洁、纯净与神圣;蓝色给人优雅、淡薄的感觉。黑色则感觉比较沉默和低调。因此,家居产品设计相关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不同色彩的视觉效果与象征意义,并将色彩与环境充分结合,提高色彩使用和搭配水平。比如:同样是凳子,客厅凳子和卧室凳子却采用不同的色彩。前者大多采用色彩活波、鲜明的亮色系,给人热情、活力、大方的感觉。如:红色、黄色。后者则大多采用相对较暗的绿色、紫色,让人感觉到卧室的静谧与安详。
(三)慢设计与情感。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能够让人们在讲究“速度”与“效率”现代都市生活中找到平衡点,找到自己的定位。慢设计是现代人情绪和情趣集中表现,同时也是现代生活真实写照。它能够拨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弦,获得人们内心深处共鸣。这就要求我国现代家居产品设计师充分理解慢设计的精髓、领略慢设计情趣,将日常生活节奏放慢,认真观察生活中细小元素,仔细品味其中蕴含丰富情感,提高自身慢设计水平,设计出能够满足现代人情感需要现代家居产品。
四、情感化表达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书架设计为例
近年来,情感化表达在我国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为我国家居产品设计水平提高作出了一定贡献,推动了我国现代家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弧形书架设计为例,阐述情感化表达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弧形家庭书架是一种来源于感性设计理念与手法的创意家居产品,既能有效提升家庭的书香气息,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弧形书架在传统方形书架的基础上对其造型进行了美化与提升。他既具有传统书架存储书本的功能,又能满足现代人对居室的审美要求。与此同时,他还能够激发使用者对藏书的喜爱。因此,弧形书架是现代情感化家居产品中的杰出代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化设计是实现家居产品与人情感共鸣、提升我国家居产品设计水平的必经之路。因此,家居产品设计相关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情感化设计,立足于情感化设计的特点与优势,结合自身设计经验,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从产品情感的挖掘、产品情感造型表达、慢设计与情感等方面入手,提高情感化创意家居产品的设计水平,并将其有效应用到我国家居产品设计中,促进我国家居产品设计水平显著提升。
作者:王玉婷 李振戬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品设计论文
一、我国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产品设计专业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发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目前民办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研究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按照文化产业创新的要求,对原有课程体系的分析和梳理,根据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全而的归纳和分类工作。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静态的,而是在动态中不断修订和改良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以本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作补允的培养模式,使高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个专业知识链,在目标定位、结构设置、内容优化等方而相匀_协调,为解决当前创意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方案,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有力保障。
1.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与相关措施的制定
产品设计专业方向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先整合现有课程内容,将相互关联课程内容合并,基础课程压缩在及时和第二个学年中,从而建立本专业方向的基础平台。
2.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大纲作为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教学方面应以实际案例教学与设计竞赛教学贯穿始终,同时将设计竞赛引入教学,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实际课题作为产品设计的实践内容。
3.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
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以开放型为主,是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
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
依据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我省各种文化和经济资源的优势,优化全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布局和配置,试图构建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我省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设计创意产业对相关行业的聚合关联效应,培养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人才,使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和实现文化繁荣的支柱产业。将带有历史性产业建筑更新设计改造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设计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三、结语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当前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等做出指导性意见,从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对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的角度进行论述,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在转化生产力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它不仅仅是探讨艺术设计如何创意的过程,重要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创意思维做出成果,成果又作用于人的意识,并转化成物质,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作者:王璞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人才培养模式下产品设计论文
一、家具设计专业(方向)发展历程概括
家具设计专业(方向)来源较多,归纳起来主要起源于艺术类的产品造型设计和工程类的家具设计与制造。197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置家具设计专业,后调整为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各林业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初陆续在木材机械加工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科,198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农科、林科本科专业目录》,在“木材加工类”中设置“家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后调整为“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1998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家具设计专业又以“艺术设计”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形式出现。随着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出台,家具设计方向调整归于“产品设计”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中,两个专业的家具设计方向各有侧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略有不同。
二、产品设计教育特点辨析
产品设计对象包括机械装备、轻工产品、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从产品设计的共性角度出发,不同设计对象的构思、表达、程序、形态、结构等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相似的呈现。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为: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材料、色彩、表面加工、结构、构造、形态和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工业设计核心就是产品设计。拓展来看,产品设计的设计对象除了现代工业产品外,也可外延到手工艺品、工艺美术品等手工业时代的产品。产品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工业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和造型能力,具有良好的形态理解与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转化能力、设计协作与设计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设计人才。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以下特点:
1.创新性
产品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产品设计人才,则必然要求产品设计教育也具备创新性,产品设计教育必须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与价值导向。
2.交叉性
产品设计与艺术、工程、技术、管理、市场、心理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产品设计程序中,消费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定位、产品研发、工程分析、市场营销等都与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产生一定程度的联系与交叉。产品设计教育势必体现出产品设计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3.应用性
产品设计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培养。产品设计教育的应用性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判断能力等方面。
4.多样性
产品设计教育的多样性反映在多个方面,有设计门类差异导致的多样性,有行业区块差异导致的多样性,有人才培养层次差异导致的多样性等。
三、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通过对产品设计教育特点的分析,可知产品设计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上应做到兼顾学科基础与特色方向。国内外很多高校的产品设计教育也都体现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趋势,如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高校,家具设计方向都是其优势特色专业方向。四川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面向四川家具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角度出发,确立了建立在产品设计专业共性培养基础上,同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如下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思路和原则。
1.面向产业,办好专业
应用型学科专业办学应该满足产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区域经济是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目前,家具产业在四川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以“中国板式家具生产基地”为中心的产业体系和以“中国西部家具商贸之都”为中心的商贸体系,家具产业被成都市列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成都成为中国五大家具产业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之一。四川是实现家具产业创新的重要战场,家具设计人才不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从事家具产品创新设计的实践能力。近年来,相关高校对家具设计方向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往往缺乏整体思考和可操作性,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产业服务意识薄弱、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匮乏等问题。目前,四川省内设置家具设计方向本科专业的高校有两所,其中四川农业大学的家具设计方向在四川省内设置时间最早,发展起步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办学以来针对专业性质、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区域优势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诸多成果和经验,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拓进取、不断改革,为四川家具产业培养出更多的家具设计人才。
2.夯实基础,突出模块
在人才培养上要以产品设计为根本,拓宽专业基础;以家具设计为抓手,体现方向模块。要在产品设计通才平台上进行家具设计专才的培养。根据此思路,四川农业大学2014级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中,设计了三个模块,分别是产品设计模块、家具设计方向模块、室内设计方向模块。产品设计模块,以产品设计基础课程和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为主,包括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设计制图、现代设计史、专业概论、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Ⅰ(AutoCAD)、色彩构成、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方法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Ⅱ(3dsmax)、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型设计与制作、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方向模块,以家具设计方向课程为主,包括家具与室内设计史、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家具设计、软体家具、家具表面装饰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模块,以室内设计方向课程为主,包括房屋建筑学、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技术与设备、公共空间设计、室内装修工程、室内装修工程概预算、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模块设置较好地构建了产品设计(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夯实学生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的同时,较好地体现出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特色。然而,模块设置后并非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目前还处在优化改革进程中,仍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家具设计方向课程偏少,体系完整度有待提高,家具设计技术性课程缺乏等。上述不足有待我们进一步革新和调整,继续依据方案实施情况和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持续深入改革。
3.强化理论,重视实践
家具设计是一种具有系统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产品创新设计活动。家具设计既需要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方法,也需要推陈出新的形象构思方法。家具创新设计需要理论支持与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对于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来说不可或缺。然而,家具设计教育不仅仅要注重课堂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级专门设计人才,通过包括实验课程、实践环节、顶岗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在内的多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素质。同时,要着重建设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应用型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实训实习条件。
四、结语
家具设计人才培养要求教师结合地域经济、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按照设计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构建家具设计教育的培养体系,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从提高设计素质入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实践环节对家具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高校应针对家具设计教育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形成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教育新思路。
作者:吕建华 陈铭 李贤伟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情感化理念下产品设计论文
1工业设计和情感关注
1.1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
人既是产品的设计者,又是产品的使用者。设计中的情感化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品。设计师注入产品中的情感通过产品传达给使用者,从而促使他们喜爱这种产品。情感沟通是设计师在产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较高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产品通过信息载体将设计师与使用者联系在一起,设计师的情感显示过程就是产品的编码过程,而使用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解码过程。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反映中获得了一定的线索和启发,从而设计出在较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产品。
1.2产品体现了设计师的情感
设计师通过自己设计的产品表达其情感,与艺术家通过其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相同的。产品的设计过程可称为艺术的表达过程,艺术表达审美是通过将其转化为某种情绪状态,该产品不仅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还是思考和情感的载体。值得注意是,对于功能和情感产物的不分离,从某种程度来讲,只有将外观、功能与情感结合起来的产品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在现代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大量的设计师开始将情感融入设计中。
1.3情感化产品的传达
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其产品是指定人的行为情感,在使用过程中这种产品将通过其造型、色彩和材质等传达设计师的情感,进而通过这种心理经历引起人们的情感化体验。人的情感和对待事物的感受是审美心理反应的一个过程,同时,观众的审美倾向也有所不同,这与观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而观众的偏好对设计师设计产品有直接的关系。设计产品时发送一个特定的信息并激发了观众喜爱的情感,人们便会乐于接受这种产品;相反,引发了观众深恶痛绝的某种情感后,他们会对这种产品产生怨恨之情。
2影响情感化设计的关键因素
2.1造型对情感化设计的影响
外观造型已经成为影响情感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意大利阿莱西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合作设计的安娜开瓶器装置使用了卡通人物形象,纤细的身形并配有鲜艳的裙子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来自卡通人物的享受;波士顿公司设计的订书机细化了抽象元素,以动物身形设计,采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搭配,使产品充满活力,可爱到;飞利浦公司设计的电话采用昆虫形象,用2个触角来接收或发送信息,达到了生动、形象的目的。
2.2色彩对情感化设计的影响
通过对人们审美的观察发现,色彩可以引起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因此,产品色彩信息的传输往往更直接、有效。在产品展览上,颜色是产品表现的有效手段。在生活中,并不缺乏通过色彩制造商机的例子,比如法国巧克力通过紫罗兰般的色彩赢得了市场;苹果公司因IBM兼容微软操作系统带来的挑战陷入危机,1996年,苹果公司生产的电脑在材料和色彩上大胆创新,采用半透明的颜色和材料,使人们在工作之余有种别样的享受,这种设计使得苹果公司从困境中脱身,苹果公司将全透明的材料大胆地在电脑上使用后,使其成为华尔街的新宠。
3对现代工业设计情感的关注
3.1情感化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现代社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设计领域提出了绿色设计这一概念,其来源于对人们破坏环境的反思。绿色设计旨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新的产品时具有系统的想法,即从材料选择、功能结构和产品运输等方面考虑对环境是否造成影响。因此,设计师在现代工业设计中肩负重任,需要密切关注环境的整体质量,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3.2情感化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使各民族感到自豪的是其大手笔的文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独特的哲学观、美学标准和语言。在工业化进程中可发现,民族传统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对设计的一种丰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引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抄袭和使用,而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再创新,也是传统工艺思想和技能的进一步推广。
3.3情感化设计对个性化的关注
近年来,因产品使用人群的差异、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和地域特色的影响,使产品设计系统化、多元化的设计想法成为设计师密切关注的重点。对于多样化的社会人群,设计师应考虑的是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4结束语
现代工业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性化的结合,同时,现代生活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情感化设计,以此获得心灵慰藉。因此,对于设计师而言,产品设计应以人为中心,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情感需求,在满足人的情感需求的前提下,掺入设计师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总而言之,情感化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工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情趣和活力。
作者:霍素波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七巧板符号学产品设计论文
一、七巧板的发展演变
从“蝶几图”蜕化为七巧板是明末清初的事了。在清宫中,每到新春佳节时也常用取“七夕取巧”之意的“七巧板”拼凑成“六合同春”的游戏活动,深为宫女们所喜爱。在当代,七巧板以其丰富的变化和简洁的图形成为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家具、产品、平面等作品的设计中,都可见到其身影。如意大利更是出现了七巧板组合家具设计师的代表,DanieleLago就是其中一个。2002年他设计的TANGRAM(译为:七巧板书架)为代表的移动组合系列家具,使用者可以通过每个家具组件进行以便可以形成不同的形态,实现不同的功能,给消费者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又带来无穷的乐趣。
二、七巧板的符号学层次分析
七巧板历经上百年演变发展,广受人们喜爱。本文试求对其进行分层解析,来了解七巧板的深层结构,以探求它的设计智慧并使其为当代设计提供启示。
(一)功能分析
按功能的性质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所谓“实用功能”是指七巧板满足用户实质性需求的功能,而“情感功能”指的是七巧板满足人们情感体验的功能,例如美观、易用等体验。很多时候,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往往是同时存在于七巧板之中的,只是在不同的应用中,主要显现出的是不一样的,有时其中一种会表现得更为突出。在七巧板成形前,“燕几”“蝶几”作为聚会使用的餐桌,供人就餐、承载物品的实用功能是它们的主要功能。与此同时,它们也提供了一定的情感功能——可以根据人数进行自由组合,为聚餐提供更好的情感交流体验。在七巧板成形后,情感功能愈发显现。作为玩具的七巧板成为了人们休闲益智、锻炼耐力的玩具,游戏的娱乐性,让人们的生活更为多彩有趣。然而,当七巧板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情感体验时,它的实用功能也没有减退,它们的机构表现为“情感为主,实用为辅”。作为幼儿启蒙玩具,七巧板很好的结合了情感体验与实用功能,在教育幼儿图形识别以及图形联想的同时,给予他们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机会。而当今七巧板组为一个设计符号已经符号化,因它特殊的游艺性,使人们将它这种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元素带入设计中,产生更有趣的情感价值。
(二)美学分析
七巧板的美学可以从静态美学和动态美学两方面进行分析。
1.静态美学
七巧板的静态美学源自它巧妙的图形关系。一方面,七巧板图形本身所呈现的几何美是不受任何文化和历史背景影响的,在时代的变化中能够保持永恒的美感。几何是最简单的概念,却衍生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逻辑。此外,七巧板的七个组成图形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2:4,其所有角度均为45°角的倍数。这种的比例关系使其原本就具有美感的几何图形显得更为精巧和叹为观止。七巧板的这种的几何结构,使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这也是它能够成为许多设计师借鉴和使用的元素的原因之一。
2.动态美学
七巧板的动态美学是其较大的魅力所在。七巧板形制的成倍数的的数理关系,为七巧板进行自由组合提供了基础。七巧板虽然仅有最为简单的七块几何板,却能拼出上万种复杂的图形,这种强烈的对比是七巧板与众不同的亮点所在。它为人们提供了无限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人们在娱乐中,无限伸展自己的创造力,它启发了人们想象力,让人们在只用中充分享受能动的乐趣。
(三)七巧板的设计启示
通过对七巧板的符号学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传统造物的符号,从诞生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社会生产力、经济、经济、政治、文化的复杂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会发生意义、形式以及人们对其使用方式的变迁:七巧板最初的意义仅仅是古人发明的一种生活用品,之后成为了益智玩具,包含了一种可拼可组合的趣味性游戏性,以及在当代设计中还带有一种数理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还有精妙的平面设计感等等符号意义;在形式上也多有变化,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方式以及与其他符号的共同呈现方式都有变化;在使用方式上,由最初的功能家具到灯具、文具、平面、食品设计等广泛的媒介上都可以看到七巧板的身影。对七巧板的符号解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启示,来分析什么样的符号性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设计之中。及时,适应性极强的几何图形。这种适应性首先体现在审美观念上,几何图形具有最基础的审美性,更何况七巧板中的几何图形比例巧妙。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几乎可以应用在任何产品上,从家具到包装再到标志设计,随处可以见到七巧板的身影。第二,以人为中心的情感体验。在设计度过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功能主义阶段,越来越多的设计开始注重情感的诉求。第三,符号应用媒介的创新。在设计多元化、体验多元化的当今,新奇的应用媒介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将七巧板应用在餐饮业的设计:一家餐饮公司设计了甜点七巧板,包含了奇异果、草莓、柠檬等多款果皮制作的图形,让用户在享用美味的同时还能发挥创意,以此为乐。这样的符号应用新颖有趣,将七巧板这个符号最重要的符号意义——排列组合性和互动性应用到食物上,是一种成功的创新。设计在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同和多元化的求异两个态势,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总是看到材料相同、手法相同且外观差异不大的建筑和产品设计,桢文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走向表面硬件的均质化的时代”;另一方面在地域性固有文化和特征的削减和文化的杂糅混搭使得当今的文化景观错综复杂。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维持一个传统符号的可持续性发展,就要重视传统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作者:华秋紫 王安霞 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慢设计理念下陶瓷产品设计论文
一、“慢设计”的内涵
慢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较为新型的理念之一,其主要内涵是针对现代人类文明以及经济高度发展所带来弊端,包括生态问题、人类心理问题、能源问题等。对现行的设计理念进行的反思,逐步使用“慢”的力量,改善现代商业化快的设计模式带来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并能够很好地达到现代潮流、社会形势、文化的流动变化要求。“慢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扩大,其本质上属于设计原则,并不是实际的设计技巧指导,其能够作为设计的指导方向,包容性极强,内涵极为丰富,也使得设计者能够无限扩大自身的创新思维。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表现出设计者的特征,包括身份、性格、反思设计过程等,十分个人化,并可以根据上述信息来评价设计工作的成效,反思也能够使得设计者可以对自我的潜能及作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基本原则
(一)感情的表达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需要在生活的点滴中慢慢积累起来,人与物品之间的感情也是在预期接触和各项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但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在快速的活动中忽视了基础的接触及情感的交流,无法看到事务的变化。“慢设计”的理念则揭示了这一不良现象,并对现代的生态价值产生了一定的质疑,逐步开始将注意力转移至感性的情感经历。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在产品上留下了痕迹,属于其与产品一段专属、独特的生活经历。该理念对产品赋予了人性化的思维,其与使用者在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二)内涵丰富
一般的设计理念较为重视产品在环境中的感知功能、物理性质以及使用性能等现要素,而“慢设计”理念中重点关注的是产品直观和潜在的表现形式,与现代设计中的形式主义、功能设计、优良设计等理念有一定的差异。曾经有众多的工程师、艺术家提出一项学术倡议,即由设计类及工程专业类的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跟踪调查,掌握各个物品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包括材料的来源、生产加工、使用情况、报废消亡等,分析出的结果使得参与的人员设计思维逻辑发生变化,对于“慢设计”的理念理解更加透彻,并能够对设计的实践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参与交流
在设计过程中,“慢设计”注重用户的参与、交流互动,认真体验设计过程,并与设计人员进行思想交流。制造商不断深入研究人性化关怀的产品关系,使得陶瓷产品更加有亲和力。人们在使用各项工具或者产品,发挥其创造力时,才会逐步改变生活结构,其参与设计中,也使得产品更加具有价值,内涵更丰富。
三、“慢设计”中陶瓷作品的设计分析
(一)装饰要素
人们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往往十分注重对于产品的及时印象,这基本决定了人们是否会购买该商品,色彩是人们对于产品印象感受的重要来源,对于人们购买情况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设计日用陶瓷产品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颜色、质感、造型等要素,色釉装饰是陶瓷产品极为重要的方面。一般来说,人们对于色彩语言存在普遍、共通的认知,即如果看到暖色系的颜色,会有温暖的感知想象,而对于冷色系的颜色,则会产生寒冷的感知想象。但其固定性也并没有的统一,不同文化、信仰的人,对于色彩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色彩语言特性可以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过程中形成典型的特点及风格,从而产品的外观和感性的体会高度统一起来,使得日用陶瓷产品色彩与其要素形成丰富的组合关系,包括功能、性能、质量等。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装饰方法十分丰富,除了色彩装饰之外,还可以运用到手绘图案、花纸贴图等。每一个个性化的手绘图案和花面图案,都倾注了设计者的感情,表达出一种心情、体验、人生哲理等,表达出深厚的人情味。
(二)造型要素
“慢设计”理念中,陶瓷产品的造型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对比统一。对比是指存在差异的视觉要素相搭配,使人的视觉感受较为冲击而统一的现象,该现象能够使视觉效果更加生动,主题鲜明。统一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颜色、形状、排列组合、数量等,其集中体现出了矛盾统一的哲学概念。在设计日用陶瓷产品造型的过程中,其造型的主要形态、附件形态,均需要综合考虑其他部分的变化,并达到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各个陶瓷产品的使用方向、艺术表达、处理手法不同,其造型的规格、体积大小也不同,使得许多产品呈现出高度、体量、粗细的区别,但是其核心风格则是一致的,整体造型较为协调,而细节有变化。第二,和谐要素。和谐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存在差异的线型或者体态,整体和局部表现的有机结合。视觉效果上需要产品造型的形态富于变化、情趣以及深远的韵味,让人们在使用中获得情感共鸣。第三,平衡要素。设计日用陶瓷产品造型时,其平衡要素包含了两项内容,即力学平衡及视觉心理平衡。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学现象相结合,运用于陶瓷产品的造型方面,包括茶具、咖啡、杯、碟、碗等,形成等量但是不等形的平衡,且群体组合后,重心处于中间位置,平衡效果良好。
(三)工艺要素
工艺是决定陶瓷产品质感、造型效果以及美感的直接因素,工艺的魅力在于对传统的传承,利用特殊的自然资源制作出韵味悠远的陶瓷产品,其也是日用陶瓷产品设计核心要素。自然界的力量,对材料的形态、纹路、色彩等要素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天然魅力的积累是人工无法比拟的,工艺之美即为材料之美,如果没有对材料予以高度的重视,也就是忽略了工艺的重要性。“慢设计”理念充分尊重传统技艺,遵循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则,使得作品更加凄然朴实,具有自然的亲和力。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许多图案、造型均可以使用电脑进行设计,但是自然界的力量及鬼斧神工的创造力拥有科技无法企及的高度。在设计日用陶瓷产品时,不同的材质,其表达方式也有较大的区别,且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制,特殊陶泥的视觉感受及制作者的手感,是材料与制作者之间的交流。因此,设计者需要尊重材质的本性而进行设计,这能够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四、“慢设计”理念下的陶瓷产品设计分析
(一)真实需要之“慢”与陶瓷设计
将设计时间延长,能够为“慢设计”争取到更开阔的空间及更长的思考时间,保障在设计产品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包括调查与分析、模拟与体验等,实践慢设计理念。基于“慢设计”的陶瓷产品与基于功能设计的产品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前者更注重于产品的玩味层面、精神层面,而后者则是更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对此,在运用“慢设计”理念时要考虑到人们对于陶瓷产品的真实需求,避免因重功能而忽视其他精神层面的设计,并由此保障陶瓷产品可以在慢设计的层面上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1.脱离利益的束缚
急功近利是导致陶瓷设计无法有效融入“慢设计”的重要因素,为了脱离急功近利思想与利益的束缚,应注重考虑产品使用者的真实需求,避免浪费资源。例如,寿司餐盘“堆雪”具有表面洁白、光滑的特点,餐盘轮廓呈裙角状,裙角的变化式设计不但能够美化餐盘轮廓,使餐盘造型独具美感,还无需依靠表面堆积花纹等装饰让产品的价值获得提升,而是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真实需求,同时也使陶瓷餐具拥有了一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在设计时要考虑激发产品使用者的情感共鸣,让陶瓷产品能够承载美好时光的回忆。例如,设计陶瓷捕蜂器时,可以将器物形态与黄蜂外形融合在一起,使器物使用者在看到陶瓷产品时能够马上与日常印象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被产品所吸引,并留下良好的印象。
2.融入生活细节元素
“慢设计”需要设计者将行进的脚步放慢,用心发掘生活中的设计灵感,通过观察、思考等将生活细节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要在深思熟虑中对多种设计方案做出选择,避免在匆忙中做出决定,以便把握好“慢设计”之精髓,使设计灵感取源于生活,并同时为生活需要服务。维持平衡与把握节奏是保障“慢”的力量与生活真实需要可以实现结合的关键点,维持平衡重在维持精神体验与物质体验的平衡,把握节奏则重在以慢生活节奏体现出人文关怀。例如,“tescoma陶瓷手动榨汁器”具有使用方便、形态小巧以及便于清洗等特点,避免了电动榨汁机规格较大、不便存放及清洗麻烦等特点,同时还可以作为餐桌摆设的装饰物。
(二)自然而成之“慢”与陶瓷设计
重视效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生活忙碌、工作节奏加快不免使人们丧失部分“慢下来”的耐心,会导致陶瓷设计过程无法真正找到与他人、世界的连接点。因此,要真正做到“慢设计”,则应注重把握住自然而成之慢,投入充足的精力与时间深入分析人们对于陶瓷产品的真实需求,明确定位产品设计工作,避免将“慢”理解为产品设计速率方面的慢。
1.生态平衡与产品设计
在设计陶瓷产品时不可忽视生态保护与生态平衡理念,要充分考虑如何对本区域可用资源进行优化,避免破坏生态平衡。需要考虑产品原料,如调配色釉、瓷泥及陶泥等开采量是否过度,开采过后是否会影响环境等,以便通过陶瓷设计高效利用产品原材料,避免出现浪费或污染环境等问题。例如,美国EOSD公司为了使生产的陶瓷产品更自然、更具有亲和力,在设计时采用了软瓷工艺,改变泥土原有的排列结构。如此一来,不但增强了产品的弹性,同时也使陶瓷产品变得柔和,不再具有坚硬或冰冷的质感,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产品造型设计提供更多选择,降低了陶土资源消耗量,并避免了高污染及高耗能的设计形式,这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2.协调、公平与产品设计
协调、公平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因此在设计陶瓷产品时应兼顾协调及公平,坚持环保设计与绿色设计,以实现自然而成的慢设计。例如,在设计时应注重缓解过度消费的状态,以多样性及多元化作为设计的立足点,减缓资源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避免因不必要的更新换代而造成资源被浪费。此外,在设计陶瓷产品时运用“慢设计“理念,还应积极摆脱现代化的快速生产模式,将环保作为吸引客户群的设计要点,迎合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保”的慢生活理念。
(三)耐久性之“慢”与陶瓷设计
过度消费不利于产品实现持续利用,新产品虽然不断出现,但呵护旧物并保障旧物可以继续发挥功用是慢设计的重要任务。通过慢设计,不但能够重新利用已经被闲置的陶瓷产品,在部分情况下甚至可能让陶瓷产品发挥出原来不具备的功效。
1.保障陶瓷产品具备经久耐用的特点
陶瓷产品的制作工艺标准较高,且所采用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耐久性通常优于钢铁制品或铜制品,耐热性能优于玻璃制品,且比塑料产品更环保。因此,在耐久性设计方面,陶瓷产品更具优势。在运用慢设计理念时,可以利用陶瓷制品的特点,并根据人们对于环保、卫生以及审美的需求,设计出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例如,可以为室内培育鲜花设计专门的陶瓷花盆,花盆宜设计为洁白色泽,以便衬托出花草的娇嫩,同时考虑到花草更换、花盆清洗因素,将花盆外形设计为质地厚实、大方简洁的形态,以便在保障陶瓷花盆耐久性的基础上,注重人们的审美需求。
2.赋予陶瓷产品历久弥新的情感
陶瓷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在快节奏与高负荷状态下的人们更渴望通过身边的器物重新找回原始纯真的生活状态。对此,在设计陶瓷产品中运用“慢”设计理念时,应注重采用独特的设计形式赋予陶瓷产品特殊的情感,让人们能够在陶瓷产品中获得缓解压力的介质,让陶瓷产品可以为人们带来舒适感与亲切感。此外,基于“慢设计”的陶瓷产品应为人们发挥想象力“留白”,让人们可以产生与陶瓷产品相互交流的渴望,并确保陶瓷产品能够传达健康与平衡的信息,启发使用者与自然和谐共处、关心生活与快乐的本质。生活体验与文化熏陶是激发人们对器物产生情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运用“慢”设计理念时,要注重融合生活体验与文化传统。例如,丹麦皇家陶瓷厂设计了一套唐草蓝花餐具、茶具,在陶瓷餐具与茶具上绘有钴蓝色唐草图案,而器具形态则被设计为西方传统茶具、餐具样式,形体主干压纹与顶盖造型均具有西方传统色彩。此外,由于丹麦人的文化中已经融入了较多的唐草元素,唐草图案不仅象征清闲雅致与和谐柔美,传承了历史的厚重感,因此有助于激起人们的审美体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情感寄托功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慢设计”属于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其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与东方传统设计文化有共通之处。在陶瓷产品设计工作中融入“慢”设计理念不但是增强产品审美性的重要方法,同时还能使陶瓷产品具有一定文化底蕴与厚重感。在应用“慢”设计理念时,要注重深入剖析陶瓷产品的设计要素,如造型设计、装饰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等,还应把握好在陶瓷产品设计中融入“慢”设计理念的关键点,确保设计理念可以充分关注产品本身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感受。此外,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运用“慢”设计理念时要注重体现出本土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以便满足产品用户的深层次情感需求及审美体验,让人们可以在慢设计中感受慢生活,进而主动回归自我与生活本质,积极探索自然与自身的连接点,并能够以慢心态理性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并创造出社会价值。
作者:曾小桦 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库存商品生态产品设计论文
一、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生态产品的定义
1.现代商业环境与库存产品形成的内在关系。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换代产品并以源源不绝的附带更新外观与功能的新产品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当代商品社会的既定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带来更大商业利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以手机行业为例,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模式在全球得到推广,企业在推出产品的同时着力培养品牌“粉丝”,品牌忠实度成为跨国巨头们最为重视的领域,消费者们深陷其中,不断购买更新的换代手机,同时老旧手机在还具备完整功能性时便遭弃置,同时过快的更新换代更易导致库存问题。在后乔布斯时代的全球手机领域,中国企业无疑成为具特点的族群,现有联想等大型产品生产企业在手机领域异军突起,再有以小米、魅族等民营企业的“逆袭”,再到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通信的快速崛起,这些都是以快速推出换代产品的模式实现的,我们为国产企业在手机领域取得巨大成功鼓掌叫好的同时,也发现这样的成功背后暗含隐忧,那就是大量库存产品的出现和过度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早在1995年,我国库存及闲置物资总量就已经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且仍以每年3%~5%的幅度递增,截止到2008年,库存商品价值总额远远超过了十万亿元。产品过剩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库存问题既造成极大的浪费也制约着企业的正常发展。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许多企业的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库存积压,资金难以运转,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负担。如何积极推销库存,提高库存的价值,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从社会价值角度来看,怎样通过设计手段减少库存产品,这也是基于可持续性设计的思想,在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研究库存商品在生态产品中的运用显得更有价值。
2.传统生态产品的定义及新时代中再设计的意义。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传统意义的生态产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在传统概念中,生态产品又称为绿色产品,其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生态产品的概念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又涉及到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环境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领域,因此目前对生态产品的理解存在着不同,关于生态产品的定义也就不同。目前的生态产品的涉及领域更多在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学科与行业,而生态产品的设计者们也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对环保产品的设计,这样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式在今天看来过于狭隘,我们应该从全新视角审视生态产品的概念,在注重环保领域产品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现有资源的再利用与调配,即利用科学手段将库存产品资源通过有效调配并通过再设计激发产品的新价值、新属性,并将其再次投入市场流通,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环保、生态的目的。要达到库存产品重新上市流通的目的关键手段在于“再设计”,这里的再设计是以重新审视已经存在的库存商品为目的的设计,目的在于借各个的设计师之手来改良其原先的设计。纵观现有的库存商品市场,最多的库存商品是日常用品,而日常用品都是一些经过时间的洗涤、千锤百炼而成的成熟产品。比如,最常见的塑料杯子,可能由于原先的设计款式不符合时代的审美趋势而产生滞销,造成库存现象,这需要设计师针对杯子的现状通过重新组合、修整等手段使原先的杯子成为一个全新款式、全新功能的产品,这一过程是最艰难的,因为杯子作为一个成熟产品在功能上已经相当合理,怎样利用杯子的现有结构打造全新的产品,并使其成为符合当下审美情趣且具备市场需求的全新产品是一个特殊的设计过程。通过这样的再设计使得老产品焕发“青春”,从而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并可以再次流通。
二、库存再设计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及全新网络资源调配的重要性
1.再设计与手作的新流行趋势为库存商品再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手作与再设计的风潮,年轻设计师们与时尚人士对之趋之若鹜,实际上在设计界,手作与工业产品之争从未停止。从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水晶宫博览会引发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到后现代主义在全球的盛行,从威廉威廉•莫里斯到安迪•沃霍尔,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始终坚信手工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时至今日,当环境保护成为人类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时,人们更加认识到再设计与手作对于未来的价值。这样的大趋势无疑给了生态产品更大的历史舞台。
2.库存商品再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及目前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我国的生态产品领域,企业与设计师们更多的把重点放置在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领域,如绿色节能汽车、太阳能城市家具等等,然而却很少关注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其中也包括很少关注库存产品的再设计与再利用。其实,对于现有资源的有效调配与利用本身就是具可持续发展眼光及具有生态价值的发展模式。我国对于库存商品的再利用目前主要局限于库存物料的再利用,尤其在纺织品领域及钢铁领域,企业将库存物料回收重新“回炉加工”,并生产出新产品。这样模式的再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也仅仅局限于物料的再利用,而且重新回炉的工程也将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国内对比较为明显的是在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艺术家、设计师甚至是普通人,他们利用库存商品、废旧产品甚至是建筑垃圾创作出精彩的雕塑作品、装置作品与日用品。
3.网络时代的资源调配的重要性及全新的商业销售模式的探索。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专业库存商品信息网站,但由于影响力及传播渠道等问题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将库存信息地展示出来,一方面库存商品积压严重,另一方面需求库存商品的企业却很难通过网络渠道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更有效、更有创作性的网络平台将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设计单位及自由设计师有机联系起来,让设计单位或设计师能够根据生产企业提供的现有库存商品信息设计出全新产品,再通过网络平台和专业的销售企业将全新产品信息并最终销售出去,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并实现整套过程的生态价值。
三、库存再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设计方法
1.功能变更。
功能变更是库存再设计的最基本方法,设计师通过再设计,赋予原有商品不具备的全新功能,从而改变商品的实际使用模式及功能,这不同于传统的物料再利用,纺织布再利用后还是“布”的功能,而这里的再设计却具有全新的使用功能,这样的模式赋予作品全新的面貌,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如图一所示,设计师将库存衣架作为设计原材料,通过衣架的排列组合与形态设计,最终形成了组合桌椅的功能。
2.剖切组合。
对于作为原材料的库存商品,我们不仅可以改变功能,还能够通过剖切、打散、解构等方法,利用原商品的解构部件的重新组合形成全新形态。实际上,经解构、剖切等方法精心处理的相互分离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往往存在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整体关系,往往并非是无序的杂乱拼合,这些组合或者是为了整体形态的美观,或者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功能性。如图二所示,库存衣架在通过解构并重组后,形成了多个X形的组合,这样的组合既美观大方,又具有放置酒瓶的功能。
3.材料混搭。
混搭,实际在各领域都早已存在。比如,建筑设计上,自晚清就有所谓中西合璧的建筑,如海口的骑楼、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等,混搭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出奇制胜。虽然是多种元素共存,但不代表乱搭一气,混搭是否成功,关键还是要确定一个“基调”,以这种风格为主线,其他风格做点缀,分出轻重,有主有次。不同材料的混搭能够弥补单一材料的缺点,使作品细节丰富并充满对比效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生态产品的流行已经形成了基本趋势,而通过结合不同的库存产品,找到焕发其全新活力并使其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设计方法,并设计出全新的生态产品,再经过分析,利用全新网络平台找到销售新产品的有效途径,最终将新产品销售出去,这一过程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体现了生态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制作生态产品的思路。
作者:宋明冬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新媒体下人性化产品设计论文
一、提升产品的人文内涵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快餐式文化”甚嚣尘上,产品的人文内涵普遍缺失。然而,大众对于产品的要求却水涨船高,不再是上世纪80年代对于技术的膜拜,而是开始注重自然美,追求个性化。富有人文内涵的产品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有社会、个人,也有设计本身等原因。对于产品而言,当人文内涵被提升,就有了人情味,产品更加富有亲和力,人们也对它更加认可。从另一方面讲,为了得到市场认可,人们的青睐,各大商家和设计师都在产品的娱乐性、趣味性、便捷性等方面努力,体现产品的人性化。人性化和工业设计并不相悖,相反两者还是相辅相成的。换而言之,工业设计的发展能够为人性化设计的发展提供条件,而人性化设计也能够提升工业设计的内涵。事实证明,无论是服装行业还是电影产品,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餐饮行业,它们的分类越来越细腻,也越来越多元。这是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重要关系。这就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中,产品设计的内容在增加,生产模式也发生着改变,产品文化更加多元。换而言之,正是因为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流行文化的到来,才导致产品设计的审美特征更加多元。因此,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一定要抓住不同社会群体的情感需求,提升产品的人文内涵。这是尊重市场的要求,也是产品在市场中生存的依据。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理念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人性化产品的设计,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都走在世界前端。二战之后,他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对人性化产品的设计非常重视。比如说,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就设立国家设计委员会,英国前首先撒切尔就宣称:“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是不能没有设计师”。德国也提出“设计就是科学”的口号。可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多数发达国家将人性化产品设计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虽然有“设计”一说,和西方概念并不相同,尤其缺少人性化概念。我国的设计更多是民间创作,注重外观没,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我国人性化产品的设计在推广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资金投入少,设计人才群尚未形成。当然,了解自己缺点,对阵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都需要积极向西方学习,扬长避短,才能为我国人性化产品的设计铺平道路。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产品设计理应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的传统文化滋养着我国人们的审美趣味,将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中,也是让产品更加人性化的道路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地位也大幅度提高,在产品设计方面融入传统文化理念,走本土化品牌路线,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在产品设计中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只把带有民族符号和纹饰简单叠加,而应该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自然的观念融入到设计中。
三、产品功能的人性化设计
设计人性化产品,必须为产品提供强大的功能,否则再的设计理念也是纸上谈兵。对于产品设计而言,需要以抓住人们需求为己任。新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可谓天翻地覆。工业时代时代的庞大、标准的审美开始向后工业时代的小巧、灵活、精致转变。换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于为某种固定产品和渠道而生产,而是它要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服务,能够更好地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现代设计中,让产品功能更加人性化数不胜数。举例来讲,正是因为PC电脑的移动性差,才有了智能手机的大规模生产。正是抓住便民的社会需求,手机智能化才有了得以生长的广阔天地。比如我们去超市购物,购物车车架上有隔栏,小孩可以坐在里面,为带孩子购物的顾客提供方便。当然,设计人性化产品,不仅要注重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需求,也奥注重社会环境效应的服务设计理念,让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另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产品的有形化产品模式正在打破,逐渐出现很多无形化层面的内容。设计师想要设计出更加品质的产品,就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抓住他们的需求。就以汽车报警系统为例,采用的都是近距离声响报警,只要有陌生人接触汽车,就会发出“滴滴”声响,从而引起人们注意,使别有用心的人不敢胆大妄为。也有的设计师发明了新型的汽车防盗系统,如果有人对车主的汽车心怀歹念,15秒内车主的手机就会提示。如果车主遇到拦路抢劫,车主还可以通过遥控切断汽车油路和电路,汽车就无法正常运行。这些功能的出现说明人性化的产品是更加亲切的,满足人们需求的。
作者:宋思思 李纶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距离感产品设计论文
一、认识距离感
今天,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之后,越来越多地关注精神方面的享受,当我们谈到距离感时,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即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是指人与人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的长度,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指人们之间在认识、情感等方面相隔的长度。
二、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
物理距离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前提,适当的物理距离会为人们带来理想的人际关系。人对空间拥有占有和支配的欲望,因此在个人的生活空间、工作空间中,具有自我保护和防止干扰的能力。所以,在不同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其必需的生理和心理范围和领域。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类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其中,我们和亲密人之间的距离最远只有44cm,这相当于谷歌地球图像卫星能够拍到的最小度。
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时,对象对主体才可能是美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好的设计应该规范或者引领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使人产生短暂的快乐。就产品设计而言,不同的产品会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不同的影响,怎样通过对产品的设计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值得当下设计师的深思。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当主体与对象之间保持一种恰如其分的物理距离时,人与人之间才可能处于恰当的位置,社会公共空间才能有序。通常我们讨论的距离偏重外在的表现,或者说从物理距离的角度出发,而现在我们从心理距离、从个体的情感变化出发,会为我们的产品设计带来一些启发。在电子通讯技术还不发达的阶段,当我们想要进行彼此交流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实现彼此面对面的交流,这时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是遥远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非常近的,真实的交流拉近了人们内心的距离。面对面的交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方式,也是最真实、最本质的,是任何其他形式的交流都无法取代的。
四、产品设计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研究
1.物理距离在办公家具中的研究
如今,人们的城市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办公家具就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先前的办公家具基本上是全开放的,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交流是频繁的,直接且真实。如今,办公人员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明确,人们对办公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满足基本交流的同时,对隐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此时,物理距离在办公家具设计中起着的作用尤显突出,它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办公成员的亲密程度,甚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办公家具设计中,如果座位间距过于紧凑,就会造成个人的空间领域被侵犯,给他人的心理以不安全感;反之,如果距离太远,则会导致办公室成员之间缺乏正常的交流。半开放的可调节式办公家具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办公室成员既有隐私又可以相互交流。
2.物理距离在公共座椅中的研究
公共座椅是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介质,从一定程度上讲,公共座椅设计的成功与否,影响着都市人交往的亲密程度。其一,尊重隐私的机上座椅。人们不愿意被陌生人窥视自己的隐私,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入睡时。英国航空公司的机上座椅充分考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陌生人之间的隐私。因此,人们能够放心而舒适的在飞机上安睡,而不用担心旁边座位上的陌生人看到自己在睡梦中的样子。其二,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心理因素的公共座椅。当我们使用公共座椅时,总会为坐在旁边的陌生人而感到尴尬。Breakbench是一种为等候室设计的座椅,平常的座椅设计为了隐私,往往在人们之间设有隔墙,或者一个大扶手。而Breakbench采用一个缺口设计,以隐喻的修辞表达出这种隐私关系。这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可意会的礼貌方式解决了公共空间中人和人之间的潜在尴尬关系。
3.物理距离在通讯设备中的研究
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心理因素的情感化设计。多角度的交流方式已是现在通讯设备设计的一个主流发展趋势,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更关注内心的需求,即满足基本交流信息的同时更关注交流的真实感、交流方式的多样性。情感化可触电话的设计,使得人们打电话时不仅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感。整个设计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位使主体与对象之间产生多点刺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产品使用更具真实感。当下,距离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开始关注心理感受。现代通讯设备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却又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五、结语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先进的科技在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千里之外的人们彼此了解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作为工业设计从业者的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通过产品设计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接触创造更多的条件与机会,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
作者:张桃 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材料工艺与模型制作产品设计论文
一、产品设计中的材料与模型
1.产品设计与模型
产品模型是设计构思的立体呈现,是设计者表达设计构思的方法之一,设计者根据设计构思利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加工方法可以将其表现为实体模型。产品模型制作是对产品设计方案的深入和细化过程,能够对设计思路进行更直观的审核和推敲,并能清楚地展示产品设计方案,是设计方案评价的有力依据。
2.材料与模型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对于产品设计来说,材料工艺和模型制作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有了设计构思,就需要进一步确定形体,并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加工,制成模型,检测和审核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面处理、功能、结构、成本及可行性等。材料工艺与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呈现形式:设计前期尝试多种可能性材料并制作研讨性模型,中期将材料进行筛选并制作表现性模型,后期确定材料工艺并制作样机模型。产品通过不同阶段的材料与模型分析,最终才能进入量产阶段成为商品。
二、材料工艺与模型制作课程教学研究
1.教学目的
材料工艺与模型制作课程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及实践训练,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特性、加工工艺、模型制作加工过程,并掌握产品材料选择与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和表面处理工艺,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搜集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材料,并能够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出实体模型以进一步推敲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与侧重材料特性涵盖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工艺特性和感觉特性,教师侧重讲解材料工艺特性和感觉特性,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材料的不同效果,便于学生在认识、学习材料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对材料的感受和对实际工艺的观察积累选择合适的材料完成设计任务。模型分为研讨模型、功能模型、表现模型和样机模型,教师侧重讲解研讨性和表现性的模型表达。因为授课对象为低年级学生,所以重点是挖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对产品的形态、尺度、体面关系、色彩、材质、质感等外观效果的观察和把控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结构的能力。(2)教学与实践研究教学内容分为材料工艺和模型制作两部分。内容涵盖材料工艺概论、金属材料、塑胶材料、木材、陶瓷、玻璃、制模概念、制模意义与功能、模型制作与表现。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练结合的教学。
及时,讲解材料概论。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图片向学生提问,引出材料定义和基本属性,并介绍材料的发展过程和分类,提出材料特性并图文并茂地展开,讲解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工艺特性及感觉特性,引出材料选择原则。
第二,设计材料讲解与互动。
教师对五种常用材料金属、塑胶、木材、陶瓷、玻璃进行详细介绍,针对每种材料挑选大量清晰的产品图片,以看图分析工艺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更能结合实际深入认识材料,讲解内容涵盖材料概述及分类、材料特性、加工成型工艺、表面处理等。
第三,模型制作案例讲解与作业。
针对本课程前、中、后三个阶段,讲解三个模型制作实例并布置课程作业。实例1及作业:多种材料热弯模型案例讲解,ABS塑胶热弯模型制作;实例2及作业:塑胶热压成型模型案例讲解,ABS塑胶热压鼠标模型制作;实例3及作业:木材榫卯结构设计案例讲解,榫卯结构产品设计制作。三个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对材料与模型的认识由易到难,由外形推敲到结构研究逐渐深入,也让学生形成制模概念,了解模型制作与设计的关系,并掌握模型制作方法、技巧及表现形式。
第四,课程作业要求与制作。
作业一:ABS塑胶热弯模型制作。要求:使用50×50cm、2mm的ABS板材进行3个家居产品的热弯模型制作。学生先绘制设计草图,制作纸模型,推敲产品的形体构造。确定产品外形和比例尺寸后,在ABS板上绘制产品外形展开图并切割下来,使用木棒或有一定硬度的单曲面形体作为辅助模具,将2mm的ABS板用热风枪局部加热后用辅助模具定型,达到热弯成型的目的。此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材料特性,并了解热弯成型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对产品形态的观察、比例把控及细节处理能力。作业二:ABS塑胶热压鼠标模型制作(参考鲁迅美术学院教学练习)。要求:学生每人选定一款鼠标,进行尺寸测量,绘制1∶1六视图。根据实物与六视图做成木制模具,通过塑胶热压工艺制作ABS模型,要求分模线清楚,表面平整光滑,形态,细节完整。此部分是对作业一的强化,学生通过作业一的制作,对ABS塑胶材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第二部分中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ABS塑胶的材料特性。先制作出比实物外形小2mm的木模鼠标模具,然后将2mm的ABS板在电烤箱中加热软化后取出,用木制鼠标模具压制各部分壳体,将各壳体匹配裁切,表面和边缘打磨成亮面或哑面效果,然后制作零件,装配粘接。这项作业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模具概念,了解模具拔模与产品分件,同时锻炼学生对产品外观的整体观察和表达能力。作业三:榫卯结构木模型设计制作。要求:学生每人选择或设计一款榫卯结构产品,并绘制1∶1的三视图和结构关系图,依据视图制作木制模型。要求运用榫卯结构,结构稳固,制作完整有细节,并具有一定功能性。制作前,学生需要大量查看榫卯结构图以及各种榫卯结构的产品,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款具有一定功能的榫卯结构产品。学生根据设计需要自主选择合适的木材,进行锯割、刨削、凿削、打孔、打磨等加工,使榫卯结构相互匹配,装配起来。这项作业主要锻炼学生对模型外观的把控能力,同时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固性。
三、结语
本课程采用以学生实践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解决制作和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值得我们反复琢磨与调整,如,材料练习单一,学生接触尝试的材料有限,教师应该为学生尝试不同材料创造条件;因课程时间短,模型制作效果只侧重外观塑造与表面打磨,没有进一步深入处理模型表面效果;等等。产品设计中材料工艺发展迅速,模型制作手法越来越高超,教学内容须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师只有紧密结合产品设计专业需求,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适当调整,才能不断深入,为后续设计课程教学打好基础。
作者:杜妍洁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新闻产品设计论文
一、接受空间
我们面对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关于这样的思考还有所欠缺。因此,新闻产品设计重提用户思维是有必要的。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爬升时段对应的主要人群,时间网格化,地点网格化,行为网格化。他们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完成特定的工作,甚至在进行多任务处理。时间的稀缺和地点的稀缺导致阅读越来越奢侈,越来越功利。你的所有供给都可能面临这样的反问:关我什么事?这无可厚非,人是“注意力经济的动物”。所谓聪明就其原本的意义来说就是耳聪目明,能够感知常人所无法或没有注意到的事物。在聪明之上是智慧,人类较高的智慧是控制注意力,包括对自身注意力的控制和对他人注意力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世界的竞争乃至人类当代社会的竞争都是注意力的竞争。人类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在于任何一个个体既能够付出自己的注意力获得一段体验,又能够获取他人的注意力寻找人生的社会价值。研究证实,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留给新闻产品的时间并不是20分钟。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们的注意力在27.5分钟内切换了120次,平均每分钟多于4次,每换一次挡都意味着要重新去熟悉并理解一套新的视听觉刺激。当15秒次成为底线的时候,浅阅读、轻阅读就会成为受众的心理选择。140字的微博,睡前小故事,数十字心灵鸡汤,形态的优势在传播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信息的有效送达,始终是新闻产品设计者及时步要考虑的。
二、思维空间
留白是传统中国写意画的特点之一,它源于老庄的虚无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之为以有利,无之以为用”,实质上是扩大时空的观念。传统的传播观点认为,让受众关注的有三个身份:他是理想中的我;他是现实中的我;幸好不是我。但留白就是为受众留下参与的空间——我就是万人瞩目的我。受互联网洗礼的新受众,已经深谙主动,即自由的原则,参与感不是被动。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是很不起眼的,甚至表现得很呆板,但这无损他们身上蕴含的创造力和创作欲望。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会去展现。我们稍微回忆一下以前所有的流行语:xxx你妈喊你回家吃饭。xxx感觉自己萌萌哒。能流行的并非句子,而是句式;能流行的并非用处,而是用法。新闻设计的操作策略可以作同样的参照,用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宣传触点——致力于二次传播。二次传播在操作中需要严肃思考的不是如何让受众打一个热线电话,基于对说教的反感阻碍了受众对新闻产品的亲近感。我们或许可以变换一下思路:与其提供给读者恍然大悟的感叹,不如提供给读者思维游戏通关的成就感。能否完成一次智力吸力和思维的按摩,感觉畅快淋漓?我们能否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见,满足他们的贪嗔痴?新闻产品可以好看,新闻产品可以好懂,新闻产品可不可以好玩?之前的新闻产品很大程度着力点放在了好看、好懂上面。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拼杀,我们谈鲜度,谈角度,对新闻产品进行高密度、高频度的操作和包装。我们可不可以尝试一下,只有留白,才有玩的空间。
三、传播空间
有人这样定义传播:个体使用象征符号,确定和解释环境意义的社会过程。它涉及复数的人以不同的目的、动机和能力进行交流。就我们社会形态的主要人群,常态下主要涉及两种方式:人际传播和小群体传播。在现实中表现为寒暄和讨论,它们和所有传播方式一样,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合作,在互动模式下,人们建立了共享的意义。寒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谈,它的构成形式是一些无意义的表达,如“吃饭了吗”,甚至是“一个月能赚多少”、“结婚了吗”等隐私问题。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贫乏,多通过讨论“张家长,李家短”来交流。尽管中国以由宗亲纽带的“熟人社会”转型为“陌生人社会”,但熟人经济的惯性和社交的需求让寒暄这一方式称为人和人之间连接的常见纽带。对于新闻产品设计者来说,寒暄的主体不是人,而是话题。一个合适的话题,两分钟的内容。作为产品经理,你是否能提供“话题解决方案”。讨论是指许多与会人员围绕某个话题发表自己意见以及彼此间互动沟通、交流的活动。人都是群居动物,都有其社会属性,有相对固定的社交范围。在西方有人叫“沙龙”,很多东方人称为“圈子”。圈子的最基本特征是封闭性,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圈子的内部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实质是利益关系网和知识结构网的交织。这样的网状结构中,交流和传播是网状的。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好的讨论不但是归属感的需要,也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不仅仅是抱团取暖,而是脱颖而出。一次讨论,要求其参与方都有起码的知识背景或相同的知识范式,还要有接收不同观点的能力和意愿,平等无歧视,论据充分,逻辑通顺。作为新闻产品的设计者,你是否能为它提供思路和观点的拓展空间。
四、总结
即使传播信息的技术变化了,我们消费的讯息内容以及我们周围的象征性符号环境的特征依然具有一贯性,传统的使用和满足理论依然在发挥作用。新闻设计需要努力将用处延伸构想其用法,努力思考自己的产品中是否包含参与的空间和创造性的元素,应该贯穿信息的供给——加成——输出等传播环节,更应该贯穿产品——宣传——渠道的生产原则。让传播途径由链式结构变成环式结构的同时,也完成新闻产品的价值闭环。这也不失为新闻产品设计的一种方式,也是探索信息价值拼图的一种方法。
作者:江前兵 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装饰纹样创意产品设计论文
一、达斡尔族装饰纹样的形式美
达斡尔族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感体现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或服装、室内环境空间中。图案通常大量出现,其中,在一些装饰器物顶部的花朵图案纹样就是典型的代表。如,玫瑰花图案为中心向外扩张,有规律地排列,与周围的二方连续连接形成中央花朵的形状,构图饱满,丰富多样。花卉图案的造型以方形、菱形、椭圆形等为主,其中圆形较为常见。形态、厚度、大小对比强烈,富有变化,外部图案和中央花卉纹样形成静态和动态的强烈对比。从宏观看,花朵图案对称的和谐组合,整体秩序感强,造型精美,变化统一,整体和局部结合。此外,植物纹、回形纹等纹样以二方连续的形式重复地出现在达斡尔族著名的生活器具白桦树皮盒、圆筒上,纹样多样,节奏清晰,强弱、大小、疏密变化丰富,主题鲜明,起到点睛的作用。达斡尔族装饰纹样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形状和意蕴上充满民族特征,在题材的选择上,坚持从自然元素出发并高于自然的原则,不断创新和发展。达斡尔族的民族习惯使得其装饰带有较强的原始性与原创性。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装饰图案纹样不断丰富、更新,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没有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涌现了大量反映达斡尔民族的生活习惯、审美喜好的纹样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二、达斡尔族特色文化符号的图形再造与设计创新
1.特色文化符号的概括表现
达斡尔族装饰纹样以植物纹、动物纹和几何纹为主要题材,采用人物的形象较少,这些纹样能够充分再现达斡尔族人的生活环境,是达斡尔族人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充分体现,从巧妙的概括与抽象的变形中可以看出达斡尔族人浓郁的民族审美情趣。其中,植物纹样有草、蔓、树木、花卉等,有叶子纹、树形纹、花草纹、花瓣纹、幼芽纹、花蕾纹、桃形纹等;动物纹样包括各种野生哺乳动物、鸟、昆虫等,这些纹样大量存在于服饰、器物、神像画中,有羊角纹、鹿纹、鸟纹、雁纹、蝴蝶纹、马纹等。达斡尔族传统图形元素中,最通用的造型方法是简化。长时间的渔猎生活,使达斡尔族人对动物和植物的形状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里,视觉体验起到了主导作用。达斡尔人注意到动物的侧面造型可以突出其造型特点,而且易于掌握。因此,达斡尔族传统图形元素注意外部轮廓,减少具体细节,使画面形成了简洁概括的表现手法,如,他们的图腾形象、装饰配件上的纹样等都采用了这种表现手法。
2.特色文化符号的抽象表现
达斡尔族特色的文化符号,抽象表达的手法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占有重要地位。达斡尔族人在世世代代的渔猎活动中制作桦树皮手工艺品,雕有几何图案。这些图案由具象转变成抽象,但仍然可以传达特定的含义,并且很容易辨别出来。这些抽象造型方法有的是连续的形式,有的是有组织的安排,从审美的角度看,既有装饰性也具有美感。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历史积淀美、宗教意蕴美、独特佩戴美和材质工艺美等美学特点。达斡尔桦皮舟、雕刻品、绘画等,表现了达斡尔族古朴典雅的造型艺术和达斡尔族传统宗教内涵。其工艺细致,造型生动,古朴典雅,美丽的图案、清新的风格显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达斡尔族人的智慧创造。如今,可以在墙纸、地毯和挂毯的图案设计中以达斡尔族独特的装饰图案为设计元素,在建筑业、设计业、轻工业、旅游产品中发展达斡尔族民族装饰图案独特的风格特征,以达斡尔族著名的花卉图案与现代风格结合,既体现了古朴的民族特点,也符合了当今人们的生活需要,不但使达斡尔族装饰纹样能够继续传承,同时也对弘扬达斡尔族特色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爽 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