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网络利与弊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时代的脚步有时候快得让人追赶不上,只是短短几年时间,网络、多媒体以及远程教学等新生事物从未知世界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引发了教育模式的两次质变:前者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助口头语言和动作语言进行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扩展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和自学的能力;后者使印刷体的书籍、课本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由此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近、现代教育的普及。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自1993年美国确立了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之后,“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大技术杠杆,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网络多媒体教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但直到近几年,这一新兴的教育模式才走进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或许可以说这就是教育模式的第三次质变。
先前两次的教育模式质变都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从1999年及时所远程学院的成立至今,可以看到的第三次教育模式质变的步履是多么迅速,我们有理由相信其独特的科学魅力,将使未来的教育事业走向更高的层次。
论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方便快捷是人们的普遍反映。几年前,我们骑着自行车走几公里的路程去上学,有时候还睡意朦胧,于是就想如果能在家里上课该多好。几年以后,这种足不出户的教育形式成为现实而不是梦。我们是不幸的一代,曾几十年如一日乏味地坐在教室里,看着老师们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我们又是幸运的一代,当学历和文凭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成员的能力标准时,我们认识了网络多媒体,甚至认识了远程教育。同时,方便快捷的受教方式使网络多媒体教学迅速普及、蔓延。
网络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诞生,意味着教师独角戏时代的结束。网络多媒体可以将文本、知识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象、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使对象立体化,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超媒体”解读。这种超越平面甚至可以跨越时空的解读方式,使认知、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虽然在过去的十年间,多媒体相继扫荡了影视界、出版业、办公室等领域,在教育界的革命却迟迟不肯暴发,老师们仍然偏爱他们用惯了的粉笔与黑板,与计算机世界几乎“绝缘”,但是计算机还是进入了学生的生活,他们在这一方面已远远地青出于蓝。一旦网络多媒体开始席卷教育界,学生们将比教师更快地进入角色。为什么呢?因为当多媒体在教育领域还受到“冷遇”的同时,计算机及其孪生兄弟游戏机一起,在儿童乃至成人的游戏王国中大受欢迎,多媒体产生的立体感和趣味性是粉笔加黑板式的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网络多媒体教学使知识间的联结由线性结构转为网状,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若需要一些资料或询问不理解的问题,只好在图书馆里抱起厚厚的一叠书本或者求助于教师。可以想象传统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理解教师的知识不是无限的,但是网络多媒体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整地给出所需要检索的全部内容。而且计算机是一个“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它有无限广袤的知识和“百问不烦”的耐心。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是阅读方式的变革,也是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工具是课本,学生必须强记所有的知识,在头脑里融会贯通,形成链接。而多媒体教育的工具是计算机网络,是超文本,每一级概念每一个知识点都在超文本中存在下一级链接,无疑,网络多媒体已代替学生完成了知识整理的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便是信息化教育。反过来说,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促进教育的改革,教育就一定要走向信息化。但是没有一次改革可以一帆风顺,也没有一种代替旧事物的新兴事物是无暇,网络多媒体教学也毫不例外地存在一定弊端。
网络多媒体教学取消了传统教育中的情感媒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在网络教育方式下,电脑成为学生的专业教师,与机器交往的时间大大超过了与人交往的时间,师生之间原本存在的关怀、互助、倾诉、理解等种种情感可能淡化甚至消失。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更多地是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将使他们重新审视教育的基本准则,思考未来信息社会教师职业的一系列新特点。网络多媒体教学将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力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之中,从而不仅克服弊端,而且可以比从前做的更好。
在印刷时代,阅读、写作和计算被公认为文化三足,也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网络多媒体进入教育领域后,文化三足的基础地位开始受到威胁。例如,某位小学数学教师说过,现在已有近期的教育理论认为,今后学生若把“3 2”的得数算为“6”,这个答案应该是正确的,因为学生能够知道两个数相加的和大于任何一个加数就足够了,具体的答案计算机能地告诉人们。也就是说,网络多媒体可以代替人们计算、写作甚至阅读,久而久之,人的能力将会渐渐消磨,这也是计算机对人类较大威胁。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计算机及网络多媒体,把它们作为工具或朋友,而不是作为依赖或奴隶,是值得人类思考的问题了。
网络利与弊论文:分析幼儿园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电化教学的利与弊
【摘要】教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根本,对于我国来说幼儿教育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幼儿教育的教学水平,同时将幼儿教育中的教学水平和幼儿教学结合在一起。本文就将网络教学和幼儿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期能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能够给教育者形成一定的好习惯,从而为我国幼儿教育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幼儿教学 网络教学 策略 建议
为什么要将幼儿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在一起。是因为我国已经跨入了高科技的时代,网络教学已经遍布于教学事业中,所以说幼儿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结合已经是未来教学必然的一种走向。就此本文就网络教学和幼儿教学相结合,并针对其中所出现的弊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仅供参考。
一、幼儿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的优势
往往幼儿在自己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过程中,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以及思考能力,能够多方位的提升其个人素质。在网络电教化教学当中,利用资源共享的这种模式能够让幼儿在机器和幼儿的合作之下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充分的发挥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提升孩子的兴趣以及想法,从而拓宽幼儿所掌握的知识的层次和深度。
比如说,在电脑中设置了专门给幼儿的智力游戏小网站,在这个网站当中,不但有鲜明的画面,还存在着动态的设计,能够帮助幼儿在网络环境下,在游戏的娱乐天地下更深入的学习。
在游戏的动态感觉中,不仅效果明显,而且真实度非常深,对孩子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种莫大的吸引和享受。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而且游戏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健康等有益于孩子健康的知识,孩子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和掌握游戏的规则,在掌握规则的同时,能够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表达能力,从而建立起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比如说,在“我爱我家”这个游戏当中,为了能够真实的显示出我爱我家的内涵和主题思想,让孩子能够充满爱心,真正的做到我爱我家,能够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游戏开始之前,首先播放了很多关于我爱我家主题的动画,在远处是一个模糊的小木屋,在雾霭慢慢散去的时候,看到一个长头发的小女孩,和他的爸爸妈妈在放风筝,另外一个屋子是一个小男孩和爸爸妈妈踢足球,场面非常的温馨和谐。游戏的内容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或者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踢足球,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温馨,从而体会出父母深情博大的爱。这种场景的设置,不但能够从主体上帮助孩子形成一个家的氛围,还能够让孩子主动的加入到这个氛围当中,从而将游戏和学习以及家庭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所采用的是教师自身所准备的一些游戏设备,然后进行卡片的制作、教学玩具的制作等等。在一般情况下,准备这些东西就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是需要现场去买一些教学所需要的设备,有时候小朋友也需要这些设备,但是因为小朋友丢三落四的习惯,所以也就不能够更好利用现场所需要的物品进行设置。但是将网络教学和幼儿教学结合在一起之后,能够利用网络教学使得教师能够找到一些比较精美的图片,能够找到吸引学生的一些游戏和软件,使得教材更具有鲜明性和固定性。使得教材工具摆脱传统教材不足,教材老旧的现象,能够摆脱教材老化的现象,将教材材料提升一个层次,有利于帮助教师更深入的进行教育教学当中,帮助教师能够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学习和游戏的一些内容,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和整个教学的设计和创新。
三、将教学资源扩大化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一般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是通过学校自费购买或者是通过一些以往遗留下来的资源继续使用。这种情况不但浪费的资金,而且资源的再次利用导致了导致了信息的停滞不不前化,非常不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但是将幼儿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在一起之后,就可以利用网络制作幻灯片或者是一些游戏动画,或者是找一些能够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图书等等。这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一些关于幼儿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教师提供一定材料,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专研幼儿,了解幼儿
,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彻底的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
比如说,在以往传统教学资源当中一般都是积木,或者是塑料的小木棍一起拼成的一些玩具。但是通过网络资源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找到一些符合自己喜欢的类型的一些积木,从而更好地学习,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这些资源分享给别人,从而更深入的学习。
四、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育当中,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求能够创新和发展,不能够固步尘封走以往的传统步子,要勇于创新和发展,更好地迈出及时步,更深入的学习。将电脑和幼儿教学结合在一起,就很好的将创新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梯。创新是人类智慧、意识能动性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的高明之处和集合资源的整合程度。然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是一群固定的特殊群体,既没有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又没有形成固定思维方向,没有和生活有更多的接触,没有受到能力或者是环境以及年龄的影响,有着虚无缥缈的感觉,但是在电教过程中,将网络教学和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将创新付诸于实践当中,能够将幼儿的创新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梯。
比如说,在猫抓老鼠这个司空见惯的游戏模式当中,可能学生只能够认为猫必然会抓到老鼠,猫永远是赢家。但是在电脑锁设置的游戏当中,老鼠在逃跑的过程中设置了很多关卡,让猫追老鼠,是猫失败了还是老鼠胜利了都是一个不一定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选择,如果说游戏胜利了,那么就是猫胜利了,如果说游戏失败了那么也就意味着猫失败了。这就是创新的乐趣,改变以往固有的模式,将事物从固有的圈子当中释放出来。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教学在数学课程的利与弊
摘要:现代社会,网络教学发展迅速,各学科都在使用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在数学课程中使用的益处多多,弊端也很多,应该谨慎使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使用。
关键词:网络教学;数学课程;利与弊
现代社会,是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教学也就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很多人崇尚网络教学,似乎不应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就是一种落后的表现。现在,各学科都在使用网络教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想谈谈这门课程中网络教学的优缺点。网络教学的益处多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网络教学对时间的限制少。传统的课堂教学是45分钟一堂课,如果教师在课上没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一般就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如果学生在课上没听懂或因故缺课了,课后就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补习。网络教学正好可以弥补一些,教师可以把不重要的知识点放到网上让学生自学,节省课堂时间;学生可以到网上找到教师上课的完整视频,通过讨论等方式弄懂缺了的地方。传统教学一堂课接着一堂课,中间只有少量休息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常常无法集中,学习兴趣减少,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网络教学则可以随时学习,随时休息。感兴趣的东西,专注度高,可以时间长一些再休息;枯燥无味的东西,感觉厌烦,那就学一会儿休息一下再学。灵活的时间安排,学习的效果肯定更好。“地利”,网络教学受地点的影响很小。传统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室以便很多班级同时上课,所以学校需建造很多教学楼。网络教学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网络,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或家里,甚至室外都可以学习。生病请假,不用课后找老师补习,可以边休息边学习,及时跟上学习进度。以前我上两班的合班课,每逢考试,要找一个能容纳一百多人的考场可真不容易。往往只能放在两个小教室,再请别的老师帮忙监考。费心费力,还欠了人情。现在,直接在网上考,只要考前先建立一个题库,分批考,让每个考生抽考不同的题目就行。不光地点不受限制,客观题还可以直接由网络进行批改,省心多了。现在很多远程教育学习班,就是这样通过网络来学习的。“人和”,网络教学对人员的要求少。这里的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作为数学教师,我的课程任务繁重,奔波于各个教室,嗓音经常嘶哑。平时还要备课,批改大量作业,非常辛苦。但是,还要注意保重身体,一旦生病,教学计划会推迟,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学生呢,上数学课也要注意力集中,哪部分内容缺失了,一定要及时补上,因为数学前后内容的连贯性很强,前面没弄懂,可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记得一位学生曾跟我哭诉,她因为骨折请了一个多月的假,回校后已经临近期末,别的文科类课程抓紧时间背诵,考试都顺利通过了,可是数学一时无法理解,考试没通过,需要重修了。网络教学可以让教师对相同的内容只讲一遍,也可以是学生随时复习巩固,哪怕是休息在家也一样学习。网络教学同样弊端很多。及时,网络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
数学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是面对面教学,虽然慢,但重难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调整,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随时跟教师沟通交流。而且课堂上,学生一旦有懒惰的情绪出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提醒,提高课堂效率。网络教学是自主学习,对于深奥的数学知识,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再一直对着电脑学习,时常开小差,学得断断续续,一知半解。网络教学虽然针对每个知识点都留了练习,但没法及时监督学生完成,不能巩固好知识点,遗忘率很高。因为学习时没有人监督,学生很容易产生懒惰心理,导致学习效果变差。如果考试通过网络进行,也有很多弊端。例如,作图题没法在网上操作,或者完成效果不佳;有些网站数学符号不全,做题过程容易出现问题。第二,网络教学的成本也不低。传统教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如教师、教室、教具等等。有人说,网络教学这些成本都可以省了。其实,网络教学的很多成本是隐藏在后面。虽然教师、教室的配备可以减少很多,但是软件的开发使用需要大量成本,后期的维护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教学软件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使用效果。舍不得投入,开发的软件水平不高,教学效果就差。舍得投入,教学效果好了,费用就很高。很多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通用的网络教学手段,各学科都可以用,但各个效果都不太好。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必须要针对数学课程特点开发出合适的软件,开发成本费用不低。不仅如此,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软件需要专业人员不断进行维护、更新和完善,这些也耗资不菲。综合以上分析,网络教学在数学课程中有利有弊。有人认为利大于弊,可以广泛使用;有人认为弊大于利,干脆弃之不用。我个人认为,应当谨慎地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使用。经济条件允许,教学手段比较先进的单位,可以用网络进行一些数学方面的教学。使用时,不要把网络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而是让它成为辅助工具,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使用后,汲取各方面建议,及时改进。
作者:马小红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效果营销利与弊
一、什么是网络效果营销
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时,网上营销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中国市场上主流的网络营销方式主要有网络广告和付费搜索,这些营销方式有的能够直接实现网上交易,有的则是一种品牌推广手段,从而促进线下交易。网络效果营销作为网络营销的一种,主要是指企业按照网络营销的实际效果来支付推广费用。营销效果通常用销售额、引导数、行动和点击数等指标来表示,这些可统计的指标就是企业付费的依据。
二、效果营销的实现方式
1.从计费方式看,有四种典型方式
(1)CPC,即按照点击广告或链接的次数来支付广告费的计费方式,这种方式在付费搜索中使用比较普遍。
(2)CPL,即按照点击广告或链接而成功引导用户到达指定页面的数量来支付广告费的计费方式。
(3)CPA,即按照成功引导用户到达指定页面后进行留言、注册和下载等行动的数量来支付广告费的计费方式。
(4)CPS,即按照销售业绩支付广告费的计费方式,这种方式下,广告主和商根据引导用户到达指定页面所产生购买行为的用户数或购买金额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2.从实现的角度看,主要有基于搜索引擎的营销和基于联盟的营销
搜索引擎营销中最能体现效果营销的是基于关键词广告的竞价排名,其基本思想是按照付费较高者排名靠前的原则,对购买了同一关键词的网站进行排名。竞价排名是一种按点击率付费的方式,广告出现在搜索结果中如果没有被用户点击,不收取广告费,在同一关键词的广告中,将每次点击价格出价较高的广告排列在及时位,其他位置同样按照广告主自己设定的广告点击价格来决定广告的排名位置,这种付费方式的好处是广告主可以根据预算自己控制广告费用并获取希望的效果。
联盟营销是商家利用专业联盟营销机构提供的网站联盟服务拓展其线上及线下业务,扩大销售空间和销售渠道,并按照营销实际效果支付费用的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家通过联盟营销渠道产生了一定收益后,才需要向联盟营销机构及其联盟会员支付佣金。这样的模式最早起源于国外,因其相比在门户投放广告来说,其价格低廉,广告模式多样,而逐渐成为了中小企业的广告投放模式。
三、效果营销的优点
1.运用分众、定向技术,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
传统的广告模式存在的较大缺点在于成本高并且不能有效的把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而效果营销采用了分众和定向的方法,将广告只呈现在需要它的受众面前,这对于广告主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最愿意看到的情形。所谓分众是将受众按年龄、教育水平、收入、行业、地域等划分为特定的人群,所谓定向是将广告推送给目标受众。在基于搜索引擎的营销方式中,用户总是去查询和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将广告定向到需要它的用户面前,对于基于联盟的营销,则是利用联盟的统一平台和技术将广告呈现在特定人群面前,实现所谓的“窄告”,而这些“窄告”受众就是企业产品真正的潜在客户,这当然会显著增加营销的实际效果。
2.性价比高,灵活性好
相对于在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投放广告,采用效果营销的费用较低,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付费策略。比如采用竞价排名时,如果觉得自己预算低,在产品的淡季就可以把排名靠后,甚至暂时失效,在产品的旺季再增加投入,提高排名,灵活性很高。在采用联盟营销时也是这样,可根据实际销售的效果选择不同的付费方式。
四、效果营销的弊病
1.效果营销不能有效的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
采用效果营销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企业的销售额,但在提升“品牌”价值方面具有明显不足,在传统媒体和网络门户网站上进行的广告投放虽然价格较高,但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在消费者中产生良好的口碑,并在大量潜在用户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从而促进企业的线上和线下销售。对于广告投入有限的小型企业来说,单单采用效果营销就可以达到目的,但对于大型企业或希望做大的企业,就必须把效果营销和品牌营销结合起来,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配两者的投入比例。
2.点击欺诈
按点击数付费的业务模式面临着点击欺诈的挑战。据调查公司ClickForensics公司的在线广告点击欺骗指数显示,整个搜索广告行业的平均欺骗点击率为13.7%。Google、雅虎和百度等多家搜索引擎公司都因为涉嫌点击欺诈遭到法律诉讼。尽管目前点击欺诈的影响还在可控的范围内,各搜索引擎公司也开发了大量的技术来防范这一问题,但由于CPC模式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巨大商业利益的驱动,点击欺诈在今后一段时间还会继续蔓延和扩大,从而给CPC的营销模式带来巨大危机。
3.效果难以评价
相对于传统营销,网络营销具有更多的监控手段来判断营销的效果,但要想对效果营销进行评价也并非易事,比如广告主很难确定用户对网站的关注程度、转化率、注册率、最终销售额的提升、品牌的提升,跟他投入的广告关系有多大,对此目前业界也还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可以说,对“效果”认同度的差异将阻滞效果营销的发展。
五、结束语
效果营销作为一种新的充满生命力的营销方式,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使它们可以用较小的代价获取显著的商业效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效果营销的认同,其未来将一片繁荣。
[摘要]效果营销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营销手段,能为企业带来销售上的成功和成本上的节约。本文提出了两种主要的效果营销类型:基于搜索引擎的营销和基于联盟的营销,并对它们的优点和弊病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效果营销搜索引擎联盟营销利弊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语言在交际中利与弊之议
摘要: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在交际中具有表述生动、沟通便捷、人情味儿浓、个性化强的优势,个别网络语言品位较低和不利于规范化语言教学。网络语言的规范要尊重约定俗成的规律,要体现语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关键词:网络语言;优势;弊端;规范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语言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网络语言为什么倍受网民们青睐和钟爱,和规范化的语言相比,它又有哪些优势呢?首先,网络语言的出现,使沟通变得简便快捷。
请看下面一则网络对话:
“TMD,7456,今天GG、MM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886。”(他妈的,气死我了,今天哥哥、妹妹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拜拜了。)“8147,BB。我来和你聊天。”(不要生气,宝贝。我来和你聊天。)看了这则对话,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由汉字、字母和数字交杂在一起的网络词语的含义,你就会觉得上面两个句子简直不知所云。网络语言之所以另类,绝不是为了把不是网民的朋友拒之“网”外,更不是单纯地玩文字游戏,它的形成有特定的原因:即网民为了交流快捷,沟通时只能简化输入,将汉字、数字和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大量使用谐音代替,对文字、符号等随意链接,从而提高了网友间交流的速度。在你了解了“网语”的这个特点后,当你伤心时,你就可以给对方“55555……”(呜呜呜呜呜)的哭声:当你生气时,也可以来句“7456”(气死我了);当你想终止和网友的交谈时,可以以一个“886”(拜拜了)结束谈话等等。可见,网络语言较大的特色就在于简便,几个字母或数字等符号的组合就能真实而传神地表达一个想法,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其次,网络语言富于创新,显示出强烈的个性特征。
“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电脑上,中文表达本身存在缺憾,而网语的使用会显得活泼俏皮、生动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会显得新鲜,富有创新性和个性。试看下面几种常见的网络语言的组合方式:(1)由英文字母、数字组成:〔B4〕Before的意思。
〔007〕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2)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符号:〔Zzzz……〕在睡觉的意思,几个Z连在一起,是把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时发出的声音的画法引入聊天室中。
〔?-?〕表示“人在笑”的意思;〔0-0〕表示“戴眼镜的人”,这样用符号表现出自己的表情,很形象。
(3)谐音类:
数字谐音:〔3166〕“撒优那拉”(日语),再见的意思。
〔55555~〕呜呜,表示在哭。
汉语拼音谐音:〔MM〕妹妹、〔GG〕哥哥、〔BB〕宝贝的意思。
汉字谐音:〔大虾〕即大侠,指网络高手;〔斑竹〕即版主,指聊天室、论坛的管理人员。
网民们在网上交流中,明知“大虾”非大侠,“斑竹”非版主,却非要将错就错,这充分显示出“网语”的个性特征。
再次,网络语言的表述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从网络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网迷表现出对于流行语的认同和渴求,一句“美眉”(妹妹)和一句“GG”(哥哥)带给我们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而相对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网上的生动表述无疑能够缓解压抑的情绪,如:〔55555~〕即哭的意思;〔Zzzz……〕即睡觉的意思。还有的是一些符号词语,即用键盘上的不同键组合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当你生气时,可以选出横眉竖目的脸谱发出去;当你心情愉快时,又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发出去。可以说,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增加了网络语言的生动可感性。时下年轻人都崇尚轻松无压力的工作、学习环境,他们也很善于自我排解,如果把严肃的问题用幽默的网络语言说出来,大家会心一笑,无疑会使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轻松。可见,网络的说话方式不同于平日里一本正经的交流,由于它增加了诙谐幽默的成分,从而使人倍感亲切。
,网络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委婉含蓄、具有人情味。
网络中常见的“GG、MM、DD、JJ”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这些在平时让人觉得酸酸的哥哥、妹妹,此时在网络中用“GG\"和“MM”代替,立刻就会拉近聊友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到一种类似家庭似的亲情气氛。从这个层面上说,网络简化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时代凭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具有人情味。与此同时,网络用语在表达上也非常的委婉含蓄。
比如:NB奉承你在网上很酷,NQS是MM们在网上常用的嗔怪语言,意思是你去死吧。再如当你批评网友时,PMP(拍马屁)、真e心(真恶心)以及进行网络笔战时,讥讽对方BT(变态)、WBD(王八蛋)、NND(奶奶的)等等,往往比直言委婉含蓄得多。
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产生的。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或是病句,但在网络世界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而且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使得虚拟的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如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网民们在网上交流时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对于我国数千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无疑具有着令他们难以释怀的独特魅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可以不受任何规范堂而皇之地进入现实生活,作为语言文字工作队伍中的一员,我们既要看到网络语言在现代交际生活中的优势,更要看到它在交际中的弊端。
首先,网络语言有的品位不高,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客现地说,网络语言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但也无庸讳言,—些格调不高,相当粗俗的词语在网上也频频出现。“TMD”本来是指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因它刚好与我们的国骂“他妈的”的拼音简写相同,一时间,“TMD”就成了网上使用最为频繁的脏话了。我们随意打开一个聊天室,“国骂”已经成了网民们的家常便饭,简直是出口成“脏”,令人大倒胃口。除此之外,网络上其它的污言秽语也比比皆是,无疑成了网络语言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其次,网络语言给学校传统的语言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目前,中小学生上网人数日渐增多,而大多数学生上网是到聊天室聊天,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这些包含着错别字、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的网络语言,并把它使用在作文和日记中,从而形成了一股学生“网络语言”之风。一些学生甚至还以会用这种网络语言为荣,相反却讨厌正规的语言教学,试想,若干年后,他们难道就靠这些字母和数字等符号去表达思想感受?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就眼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的确存在着品位低、信口雌黄、乱造词汇、生搬硬套等现象。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也有着传统语言所不具备的个性化、生动风趣、人情味浓重、语言风格宽松、幽默的特点。因此,对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上的语言,不管他们是白痴的梦呓,还是天才的创意,过早地对他们进行褒贬都是不适宜的。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终究逃不出适者生存的定律。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流行持积极态度,因为网络语言是活的、发展变化的,人类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如果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为社会所接受。正如《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同志所说的: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应该静心容忍,让时间来大浪淘沙。
网络利与弊论文:经济发展中网络交易的利与弊
[摘要]网络交易是指以网络为载体,利用传感、通信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商品的虚拟交易。文章分析网络交易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简单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完善网络交易,促进网络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网络交易;利与弊;对策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网络交易日渐备受青睐。网络交易方便、快捷,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给消费者购物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网络制度不健全、网络交易支付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个人信息泄露于他人等,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因此,透彻分析网络交易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完善网络交易,促进网络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2网络交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21网络交易以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
网络交易最直观的优势在于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了运作的平台,电子商务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完善,为电子商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同时,电子交易信息系统软件要不断完善和优化,随时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和交易双方日渐多元化的需求。
22网络交易的市场是虚拟的,但交易主体真实存在
网络交易市场是虚拟的,不存在购销双方面对面就交易事宜进行商谈、订立书面合同、采购、现金或银行结算。而是销货方通过网络平台搭建的企业或个体网站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网页展览形式进行商品销售,购货方利用此种方式挑选商品、下单和网银结算。在虚拟交易市场,交易主体通常只会明确企业或个体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虽然实际交易主体是在电脑或手机端进行操作,但是购销或买卖双方是真实存在的。
23网络交易具有高效性和快捷性
网络交易的主体双方进行全程交易依靠的是强大的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播快且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销货方利用商品网站和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功能进行快速而的营销宣传、销售,并且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对销售进程进行监控,分析反馈结果和进行售后服务。购货方运用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和信息快速的传播能力挑选自己的目标商品,商品信息且占用时间短,同时可随时随地挑选不同地域的目标商品,极大地减少了交易主体双方的交易时间,节约了交易成本。此外,完善的物流配套体系使购买方足不出户便能买到心仪的产品。在资金阶段方面,采用网银结算系统进行电子支付,提高了资金结算的性,减少了人工结算可能出现的误差,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结算效率。
24网络交易具有全球性与开放性
网络交易与传统的实体交易相比,开放程度更高,交易空间更大,并逐渐实现全球化。在传统的实体市场交易中,地域范围有限,交易规模小,且完成交易的频率和速度较慢。交易主体双方信息不畅通、地域受限是阻碍实体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网络交易市场,网络信息化技术促进网络信息高速传播,且传播范围广,消除了主体双方获取信息的障碍,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交易市场开放程度大大提高。随着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网络交易也从国内区域市场走向全球市场,全球范围内的购销双方通过网络交易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
3网络交易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就网络交易在相关立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颁布了一些规定和办法。进入21世纪的近二十年里,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多个条例、办法和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网络管理和互联网信息厂商进入许可、服务内容等进行了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议表决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将电子签名合法化。商务部拟定了《电子商务模式规范》和《网络购物服务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使消费者网购权益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虽然国家就网络交易在立法和厂商、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做出了相关法律规定,但网络交易市场仍存在较多问题。
31消费者缺乏基本的知情权
一方面,消费者关于知情权的基本权利没有得到法律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销货方基本信息的真实性无从查证。从立法来看,宪法尚未对消费者知情权利相关内容做出明文规定,相关规定零散存在于地方性相关部门条例、规章中,我国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善;从交易层面看,网络交易网站销货方身份基本信息真实性有待查证。传统实体交易厂商身份都须在工商部门备案,并且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消费者进行商品维权可寻求追究对象。而在虚拟的网络交易市场,销货方身份信息可以以假乱真,工商部门无法及时核实其真实性,消费者就更加难以辨别。一旦发生民事纠纷,无法追究销售方民事责任,消费者权益维护存在较大风险。
32交易存在安全隐患
从人身安全层面考虑,网络交易存在安全隐患。网络交易在交易网站平台进行的是虚拟交易,消费者要了解目标商品基本信息只能通过网站商品展示(文字、图像或视频)感受商品的质量,无法直观了解产品。有些不法商家盗用他人商品展示成果为自己的劣质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往往造成实际购回的产品如网站展示的图片不相符。甚至,网购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会直接导致消费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如一些电器产品、食品,消费者使用后如果出现质量问题,直接或间接造成人体伤害,甚至带来生命威胁。而面对权益受到侵害时,网络购物售后服务则显现出了弊端,市场的虚拟性特点往往使消费者维权变得无所适从。因为大部分消费者网购没有索要购物凭证的习惯,或者身体受到侵害时不会花时间和精力提供身体检验报告,维权意识较弱,都不了了之;而从财产安全层面考虑,网络交易结算存在风险。计算机由于存在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入侵问题,导致消费者网银支付环境不够稳定和安全,事实证明,大多数消费者担心自身银行卡或其他支付工具被他人盗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此类犯罪案件技术高超,手法娴熟,公安部门侦破案件面临极大的挑战,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无法得到有力的保护。
33消费者个人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注册账号或开通某种金融服务必须提供个人姓名、身份证、银行卡信息以及联系方式等真实信息,某些不法人员利用职权或非法手段对个人信息进行窃取,然后提供给他人牟取暴利,不法分子利用真实个人信息进行电信或网络诈骗,给消费者人身、精神造成严重伤害。相较于网络交易,传统的实体交易则不会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实体交易只是单纯地进行商品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成商品交易。所以,网购虽然高效、便利,但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危害还是极大的。
4思考
综上所述,解决网络交易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到:一是把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写入立法,完善知情权相关法律体系;二是构建完善的网络支付法律体系,可效仿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由银行来承担网络支付带来的风险;三是效仿和学习欧美,对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取更完善的办法,给予消费者决定互联网公司是否能采集和利用其数据的控制权以及决定互联网公司可搜集的数据类型;四是督促作为交易平台的各大互联网公司必须改进和提高电子支付技术,提高网络交易安全性。同时司法机关必须严厉打击黑客入侵、信息盗用等行为,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抑制此行为的发生。
网络利与弊论文:浅谈网络营销的利与弊
摘 要:本文对网络营销的定义和基本形式进行分析,说明网络营销的特征,以此为基础,通过实例阐述说明网络营销的优势和弊端,并对网络营销方式的应用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企业以及各零售商的销售活动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营销;风险优势
网络销售是以互联网为渠道进行产品和服务售卖的一种销售模式,网络销售在互联网普及之后产生,以互联网的特征为基础,展示出与传统销售不同的销售特征,即销售媒介虚拟化、市场扩大化以及销售个性化。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主要由互联网销售平台、个人沟通交友平台支撑,淘宝、京东、唯品会、微信和微博平台,都参与了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很多企业和零售商也纷纷选用这种销售方式,但是,网络营销并不是的,对其进行利弊分析,有利于企业和零售商们进一步优化销售策略,实现盈利。
一、网络营销的利
1.方便快捷不受限制
互联网的虚拟化特征使网络销售媒介同样具有虚拟化特征,所有销售信息实际上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中,消费者接受虚拟化的销售形式的同时,也可以自由选择了解商品和购买的时间以及区域。这意味着,网络营销不再受销售的时空限制,在网络营销渠道中,企业经营者和其他从事销售的人员,可以在互联网这一媒介的基础上,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交换,从而扩大了交易的空间,这是传统营销渠道无法实现的。我国较大的电商平台淘宝网,可以说是一个全天24小时营业的综合性百货商店,来自全球的商家为来自全球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并且成交迅速、快捷。淘宝网的销售额在逐年提高,尽管收取商家较高的平台租金,但仍有大量商家进驻淘宝参与网络销售。
2.销售成本降低
开放性是网络较大的特点,在应用网络展开营销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呈现出较强的便捷性,这一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成本等都将有所降低。例如,周大福在天猫商城、京东、亚马逊上都建立旗舰店,这些网络旗舰店的建设不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选址,也不需要通过装修等形式体现产品的形象特点。在展开宣传工作中,只需要花费较短的时间来制作广告,便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快速投放;而广告的信息可以根据产品功能的更新随时做出调整,同传统的广告方式相比,成本更低、灵活性更强。由于网络可以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在较强的品牌信誉度支持下,网络销售业绩并不输给实体店销售,而相较于实体店,网络销售成本较低,则利润率较高。
3.能够提供高效的销售服务
网络营销实现了一对一的服务,留给顾客更多自由考虑的空间,避免冲动购物,可以更多地比较后再作决定。网络营销通常有客服人员进行专门的销售问题解决,一个客服人员可以同时服务于几个消费者,销售服务的效率比实体销售高很多;另外,网上服务可以是24小时的服务,而且更加快捷。以售后服务为例,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买某品牌手机,在手机保障是质量,有正规的购买发票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去当地的售后服务点进行咨询和维修,而不需要返回实体店与商家协商,可见,网络营销中销售问题解决的服务也是高效快捷的。
二、网络营销之弊
1.难以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
网络营销能够使销售随时随地发生,在于销售本身利用了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但同时,也正是这种虚拟性特征,使得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降低。某品牌忠诚度的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多个同类产品的信息进行比较,一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发生变化,就很容易转向其它品牌。网络营销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商品,其中作为选择条件的,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配送服务的地域特征。淘宝网在营销过程中经常采取配送服务优惠的策略,一旦“包邮”广泛存在,消费者的忠诚度就会发生改变。
2.无法进行体验式营销
W络营销节省了销售成本,但同时,销售成本投入带来的营销效应也难以展现。实体店投入能够给消费者以安全感,看得见摸的到的商品更容易说服消费者,部分消费者也认同实体店的存在,方便维权,这些实际上都是潜移默化的体验式营销的优势,营销本身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使消费者产生愉悦感。但网络营销因为没有实体店的支撑,就无法进行体验式营销,销售人员很难用产品质量或者使用体验迅速吸引消费者。
3.经营者要面临全市场的竞争
网络营销能够提供高效的销售服务,这种销售服务是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提供售后服务的相关部门,也必须接受来自于不同销售渠道的反馈,售后服务的成本因此提升。另外,销售服务呈现出跨区域的特征。网络营销使销售的时间、空间界限模糊,消费者不再受市场的地域限制,就表示经营者要参与的市场竞争,任何一个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零售商,都是竞争对手,这无疑增加了经营者的压力。
三、结语
网络营销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利弊共存,企业经营者和零售商在应用这种销售模式时应注意趋利避害,将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结合起来,通过实体店建立品牌效应,通过网络销售扩散品牌效应,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通过实体店进行体验式营销,将体验式营销的过程以及结果到互联网上,形成虚拟的体验式营销,以弥补网络营销的不足。将销售服务进行合理的、精细化的分工,以满足线上和线下消费者的需要,也更有利于销售成本的有效管理。
网络利与弊论文:浅析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利与弊
1 网络语言的形成
语言是一个载体,网络是一个世界。在虚拟的环境里,汉语被大家用得随心所欲,从口语到书面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民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从中找了创造的乐趣、便利和新鲜的感觉。甚至,还在不断地挖掘,不断地组合,不断地创新,网络语言盛行网络,也流传在现实中。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许多时候满足了人们的一些需求,折射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2.1 符号组合。网络语言与众不同的是符号组合,许多由象形文字衍生而来,如流行广泛的笑脸“:-)”符号,几个标点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图形表示表情或事物,这是一种“象形文字”。由于网民们无法看到和表现表情,为了幽默和形象的表达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表情意味和形象色彩的符号。
2.2数字表述。有两种情况。a.数字谐音 “520”这三个简单至极的数字就成了汉语中“我爱你”复杂语句的好表达,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意义,例如:8147(不要生气)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无聊)1573(一网情深)74539(其实不想562059487(我若爱你我就是白痴)。b.数字密码 用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含义。100(你很)13579(事情真奇怪)(因为这几个数字都是奇数,在英语中,“奇数”和 “奇怪”是一个词:odd )0001000 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泛,取数字的象形意味)。让人在方便之中更觉一番惊奇,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使用它,可见网络语言的别出心裁,使语言简单化。
2.3语言的重叠。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只有小孩子才惯用叠音词。在网络上,这些所谓的“大人”对小孩的语言就青睐有加,不论什么词都想叠加一下,他们无意改变词的形态,只是表示亲昵和可爱。例如“吃饭”说成“饭饭”、“溜达”说成“溜溜”、“睡觉”说成“觉觉”、还有“一般般”、“一下下”、“一会会” 等等,充满孩子的娇嗔。
2.4诸多语气词。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询问和问候多用语气词。比如“你吃了吗?”“你去哪里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但在网络中,语气词使用的过于频繁。
2.5个性另类。网络使用者大多数是年轻人,接收新事物较快,同时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甚至会有些另类和不羁。在网民中,“我”成了“偶”,“喜欢”成了“稀饭”,“这样子”成了“酱紫”,“不要”成了“表”。另外拆字也是张扬个性的手段,像“强”变成了“弓虽”,“顶”变成了“丁页”。在这个层面上,网民追求的不是便捷迅速,而是网络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自由表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带来了特色效果的同时,对汉语的负面冲击却是显而易见的。
2.6字母缩写。(1)汉语拼音的缩写,如“GG(哥哥)、DD(弟弟)、PPMM(漂亮美眉,即漂亮的女性网民)、PMP(拍马屁)、SK(烧烤)、GXGX(恭喜恭喜)”等马上回来等;JJ(姐姐) WBD(王八蛋)BT(变态) NQS(你去死)TST(踢死他)。 (2)英文的缩写,如: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FM(follow me跟我来)、GF(girl friend女朋友)、BRB(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
3 网络语言的文化意义
3.1网络语言有个生动的名称叫“Q言Q语”,也称“火星文”。它给日常用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具有简约、形象、创新等特点。
3.2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网络的行话,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3.3网络语言的简约性、形象化、创新性都赋予了汉语新生元素,提供给人们最自由的空间,作者在构思上、行文上更为巧妙,更为活泼,求新、求简、求趣成为网络语言的基本特色
3.4网络用语虽然失去了许多语法规则,但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并流行,说明它有存在的意x,它形象生动,联想丰富,符合年轻人的心情和习惯。至少目前是尚有生命力,是真实的,符合现代生活的。
4 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端
4.1 表达空洞,显得不伦不类。网络语言有时让人哭笑不得,如“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那酱紫(这样子),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把“这样子”写成“酱紫”。如此作文,若无注解,真是不知所云。
4.2语序混乱,会让学生忘记规范语法。网络语言的语法存在歧义,网络语言构句随意,可以是主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情况。如“忙啥呢你?”“怎么不搭理人你?”“今天高兴我”,“说啥了我?”等都是主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你忙啥呢?”“你怎么不搭理人?”“我今天高兴”和“我说啥了?”再如“动听中国网站上不了了”,“那破房子谁要”是宾语前置,正常的句序是“上不了动听中国网站了”,“谁要那破房子”。
再如“我郁闷呢那天”,是把本应该前置的时间状语后置,“我昨天怀旧来的在校园里”是把本应该位于句子中间的地点状语后置了;在句子“走了很远,打车回家了就”,“再想想也没有好像”中是把做状语的副词“就”和“好像”后置了,后置的状语起到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作用,如“我看电视了先”
4.3网络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网民对网络语言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议颇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解、学习和运用汉语
4.4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干扰教学。网络语言带来汉语的碎片化,不常上网的人根本理解不了,形成交流障碍,有的很是费解,诸如:酱紫(这样子),偶(我),稀饭(喜欢)等,和汉语本身的意义联系不到一起,多半是网民自己造词,或者演绎而来。实际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
此外,网络语言的粗俗话传播,误解误用,沟通障碍,都严重影响了规范化语言的使用,对传统文字及口语形成挑战。因此,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既要容纳其变异,注重其发展,又要进行规范,积极引导,倡导语言文明,提高网络语言的品格。
网络是近期的媒体,也是最有前途的媒体,笔者认为,应当运用语言在交际中的自身调节和净化功能,对网络语言进行筛滤,去粗存精,排污纳新,引导网络语言向健康、丰富、优美方向发展,才是未来的希望。
网络利与弊论文:浅析网络语言在新闻中的利与弊
摘要:近年来,网络语言频频出现在新闻当中,这对于新闻来说是一种进步。但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语言有诸多优势,有利于新闻;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也有新闻绝不能触碰的“雷区”。本文对网络语言进入新闻进行利弊分析,希望网络语言在新闻中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实语言;新闻报道;使用规范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在生活中所运用的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要与社会相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新的技术、新的事物,为人类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这些新的东西必定会带来语言的演变。互联网,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因为九十年代飞速的技术发展而进入千家万户,为适应网络沟通的需要,网络语言产生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猛增,网络语言以不亚于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迅猛发展起来,随着网民在国民中所占据的比例的不断上升,网络语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些年,网络语言已经不再局限于网民内部交流,开始慢慢渗入到人们的现实语言中,从日常交流到综艺娱乐、商业广告,甚至一向严肃的新闻报道中也有使用。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优点和缺点,结合新闻的需求,探讨在新闻中如何更好的运用网络语言。
2010年,网络语言“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中(《江苏省给力“文化强省”》),轰动一时。此后,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被新闻使用,多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网络语言如此“给力”,它在新闻中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语言简练。网络语言能够提高网上交流效率,它的一大优势就是简洁,这符合新闻语言追求精简的需求。如“驴友”(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简称)、“AA制”(指现场所花费用由参加者平均分担或各付各的)、“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等网络语言,在新闻中已经很常见:“假新闻泛滥影响选情?美国社交媒体被批‘不给力’”(《京华时报》)、“深圳大i八小时营救7名迷路驴友”(《网易新闻》)、“三个朋友聚餐说好AA制吃完却因费用起争执”(《重庆时报》)等,简化了语言且不影响理解,使新闻报道更为简明。
有时代特点。近些年,网民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很多网络语言是网民根据社会热点创造的,而新闻关注的就是社会热点。如前些年出现的“躲猫猫”、“蒜你狠”、“糖高宗”、“豆你玩”、“姜你军”、“煤超疯”、“楼脆脆”等网络语言,已经成了某种社会现象的代表,不止当年的新闻使用了,今年的新闻遇到同样的现象还会使用:“蒜价11元/斤‘蒜你狠’时隔6年卷土重来”(《沈阳晚报》)、“怕小区住宅楼变“楼脆脆”业主们反对隔壁建地下停车场”(《现代金报》)。
幽默、讨喜。新闻一向严肃,网络语言时尚、生动、幽默、活泼,使用网络语言能够拉近与阅读者间的距离。另外,网民数量的逐年增加,使用网络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新闻中使用网络语言能吸引他们阅读或点击。
但网络语言在新闻中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
不规范的表达。网络语言为追求效率和有趣,创造过程比较随意,有缩略日常用语的,有用各种符号、数字、字母相互组合的,还有些是方言的发音、将错就错的错别字等,如“偶”、“叫兽”、“9494”、“QAQ”、“@-@”、“等待ing……”、“酱紫呐”、“港道理哦”、“你造么,不造”等等。如果新闻中使用了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会破坏新闻的严肃性,还会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引导,影响一些判断能力不强的读者,让他们以为在正式场合也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网络语言。
受众范围较窄。网络语言流行于年轻的网民中,而新闻是面向社会所有人员的,对中老年人、不常上网的、根本不会使用网络人来说,很多网络语言难以理解,除了新创造出来的“洪荒之力”、“蓝瘦,香菇”之类,还有旧词新意的“打酱油”、“白骨精”、“电灯泡”一类,如果新闻使用不当的网络语言,会对部分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部分网络语言粗俗、暴力。网络语言的产生环境不受明确的时间、地点、场合与身份背景的限制,使用也较缺乏管制,网民很大程度上不必为自己的言语负责,甚至专门上网发泄不良情绪,因此网络语言中难免会有一些阴暗的成分。这部分网络语言拉低人民素养、不利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网上使用都该受到限制,在新闻中绝不能出现。
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新闻中使用网络语言不能单纯地说好与不好,关键看如何运用是否得当,在新闻中应用适当的网络语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应用不适当,就会画蛇添足。想要在新闻中运用好网络语言,应该对网络语言有足够的熟悉:熟悉它的意义、来源、使用范围,再结合需要,筛选出合适的网络语言,努力将网络语言与新闻的优势都发挥到较大。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网络利与弊论文:高校学生工作网络化的利与弊
摘要: 信息化网络给高校学生工作者带来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工作网络化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管理技术,牢牢把握学生工作的主动权,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学生工作网络化所存在的弊端及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在学生工作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学生工作;大学生;学生工作网络化;传统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0引言
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学校管理者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发展,它是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1]。同时,学生工作在学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就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学生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成败。
1学生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辅导员工作事物琐碎繁杂,工作负荷重辅导员工作集教育性、事务性和服务性于一体,几乎涵盖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活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入学前准备、新生接待和入学教育,到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考勤查寝、班团学各种会议、重大节庆活动和安全防范工作等等。有人形象地称辅导员是“全能”冠军,兼具传教士(思想教育)、管理(纪律检查)、法官(奖惩实施)、裁判(事故调停)、联络员(各类通知)、消防员(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指挥员(组织各类学生活动)、推销员(学生就业)、咨询师(学生日常提问)、慈善家(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和讨债人(催缴学生欠费)等众多角色于一体[2]。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随着各高校的扩招,每个辅导员管理的学生数逐年增加,辅导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无疑给我们辅导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1.2 现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当前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的一代,他们近期特点是“高、大、快、强”。所谓高,就是开放程度高;所谓大,就是信息量大;所谓快,就是思想变化快;所谓强,就是个体意识强。最突出的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和观点的多样性。在行为中,追求自我支配自我决策;在生活中,追求自立自强;在精神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心理特点是,生理成熟期前移,心理成熟期后移,心理矛盾增多,身心发展部协调、不同步现象比较普遍[3]。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应具有现代化观念、掌握现代化技术、了解学生心理和实际,做好统筹兼顾,充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身心规律、接受影响的思维习惯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最终实现因材施教及个性化引导。
1.3 学生使用网络情况普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使用网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大学生作为高科技的直接受益者,他们使用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非常普遍;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上网不仅仅局限于电脑,如今很多手机等电子产品也具有上网功能,人们可以很方便的、随时随地上网了解近期的信息。从学校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在高校高年级学生中几乎每人都拥有一台电脑,而大学生手机使用率高达,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2学生工作的网络化的有利方面
2.1 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情况下,辅导员信息的公布、通知的下发等主要通过班会或者班委转达的形式来实现。而这种形式不仅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由于辅导员管理的班级数量以及专业、年级的不一,还会造成辅导员工作效率降低,甚至有时候会因为辅导员时间来不及周转,信息无法传达,从而延误影响学生学习发展。
而网络的出现,很大程度地改善了这一局面。随着大学生使用手机、电脑频率的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信息传递越来越便捷。如手机、电话、飞信、QQ、E-mail等等。辅导员通过这些方式传递信息,不仅能够使紧急的通知和信息及时时间传达给学生,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辅导员也不必在课间或是上课期间忙碌着奔走于各班教室之间,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2.2 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传统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下,辅导员主要通过深入学生班级、宿舍,与学生接触、谈话了解学生心理及思想动态,但很多情况下由于师生之间的身份原因,学生不愿将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无法正确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给辅导员做思想工作带来阻力。而随着大学生中手机和电脑的普遍,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书写自己的心情和感悟。网络给了我们了解学生心理、思想动态的一种新渠道和手段。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双向功能,可以有效的进行双向沟通、避免单纯说教,使得交流更平等、效果更理想。并且还可以避免有些学生因害羞而不愿与老师当面沟通的情况。
2.3 弥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传递对象遗漏和信息提供不等现象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辅导员通知的下发、信息的主要通过班会或班委传达,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干部与其他干部、普通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传递等都要有效进行,才能保障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由于场所的缺少、时间无法统一、因病因事缺席、口头传递信息容易走样、重点领会不一致、传达详略不恰当不详细、某一环节疏忽脱节等原因都有可能误事,从而影响活动的效果[4]。使用网络传递信息,只要学生用手机或者电脑登录QQ空间、论坛或社区等网站,便可以方便的获得的信息,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均等的分享信息资源。
3学生工作网络化存在的弊端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几乎涉及各个方面,主要有:决策管理、过程控制、信息管理以及事物管理等。学生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也促使学校部门或院(系)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上输出报表和统计各种学生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利用与,从而把学生工作者、学生干部从许多繁琐事物中解脱出来,大大提供高了工作效率。但其也存在一些弊端。
3.1 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冷淡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大家的通信、交流方式越来越便利、先进,很少再有人去贴邮票寄信,觉得这样既费钱又费时间,取而代之的是短信、飞信、校内网、E-mail、QQ、MSN等现代高科技聊天、交流平台。在工作中辅导员经常会碰到学生通过电话、短信、QQ等网络聊天工具请假、汇报工作等情况。同时,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为了方便通知、信息的迅速下发,也会建立如飞信群、QQ群、E-mail通讯录等网络沟通渠道。这种沟通交流方式虽有它有利的一面,但如果过多的采用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得老师与学生间面对面的沟通日趋减少,由于缺乏情感上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冷漠。
3.2 容易导致活动、教育效果下降由于信息的发达,手机、电脑信息过滤功能不,网上很多冗余信息、垃圾信息、“黑、白、黄”信息如购房、购物广告、虚假诈骗等不良信息都可以通过短信群发等功能发至各学生手机或电脑上,很多同学对群发的短信形成了条件反射,凡是此类大面积群发的短信,一律不关注;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打游戏、看电视等入迷,根本无暇关注电话、短信或是QQ动态;其次,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够,过分的依赖于辅导员、班委,而对于学校网站以及辅导员上传的文件视而不见。从而造成信息无法及时获取,进而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效果的下降。
3.3 容易导致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下降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把学生干部从许多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但很多时候,由于网络的发达,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及时时间获得信息,辅导员会选择将通知通过飞信、QQ群、电子邮件群发等进行下发,一些与学生干部无关的通知甚至连班长、班委都不知情,这样学生干部很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认为自己可有可无,在班级的职位只是形同虚设,从而影响学生班委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发展。
4解决方法
在网络化时代,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的利用网络信息化使其为我们工作带来便利,正确处理网络给我们工作带来的难题和挑战,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至关重要。
4.1 采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例如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宣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深入学生班级、学生宿舍,面对面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弥补网络带来的神秘感及虚无感。譬如一些紧急的通知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而一些重要的通知则通过开班会等传统学生工作模式来开展等。
4.2 加强学生获取信息的意识、信息识别能力及主动性,适应信息化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在尽情享受网络信息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也遭受着信息糟粕的侵蚀。很多大学生对学校的一些网站如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学生工作处网站、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专题网站关注不多,而对网上其他的如游戏网站、八卦新闻娱乐网站等却了解颇多,缺乏对信息获取的主动性,对信息的识别能力有待加强。
4.3 加强学生干部管理和引导大学生干部是党团组织和行政的帮手,是联系学校与学生各项事务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学校、服务学生的群体,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形象的好坏、能力的大小、创新意识的有无,班子团结与否,都直接影响到高校全体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创新精神,影响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推进[5]。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引导,培养的学生干部。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对于大学教育的利与弊
【摘 要】作为一项新的媒介技术,网络对于大学教育有利也有弊。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进而取其利去其弊,是大学教育能否在信息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网络 大学教育 利弊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下面玩手机,没有人会没事看着自己的裤裆傻笑。”这是近来在讲台上流行的一句话,描绘了当今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一道“风景”。手机,是网络的重要终端,也是最普及的便携上网工具,如今已成为大学生的随身装备。在课堂上玩手机,用手机聊QQ、看新闻、打游戏、读小说,在大学教室里屡见不鲜。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时代的课堂常态,只不过,这种常态不能等闲视之,它折射了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教育的现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尖锐的诘难:网络来了,大学教育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取其利去其弊可也。但是,孰为利,孰为弊?在采取措施之前,有必要首先明确网络对于大学教育究竟有何利弊。以下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的、深入的探讨。
一、网络之利
网络对于教育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以及海量存储、媒介融合等显著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几乎人类文明的所有领域都成了其用武之地,并且借助自身的传播优势,迅速地铺开全球信息化之路。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
1.网络的共享与即时通讯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各教育主体之间的分享与互动,调和了师生关系。
随着最初的BBS、E-mail的应用,到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再到如今博客、微博的兴起,网络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信息传播模式,这种模式为个体交往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体现在教育领域,则是师生交流渠道的拓宽及师生关系的变化。凭借对网络传播技术的掌握,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地选择对象信息、传播观点,也可以有选择地获取信息,评论他人的观点。当这些行为出于自觉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教育功能指向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自动获得网络传播特有的属性,这一属性不因任何而改变,而是网络技术的内在规定,即平等。在同等的技术条件下,网络的开放性、丰富性和可选择性不会因人而异。换言之,在网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体现为资源共享的平等,还有信息交流的平等。在网络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对学生而言,他们更趋于个体经验的分享者。许多教师都开设了自己的论坛或博客,学生可以匿名而来,留下“鲜花”或“砖头”;许多学生组建了自己的Q群,他们可以有选择地邀请教师加入自己的小圈子,也可以毫不客气地将不合群的ID请出群。网络赋予所有人更灵活的表达方式和更多的表达自由,传统的教条化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而另一方面,平等的网络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分享与互动,一种更加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2.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
网络课程的开发、教学论坛的搭建、网上选课与考试系统等教育软件的应用,这些信息化建设不光是提高了传统教育的效率,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面貌。学生不一定要循规蹈矩地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学习,而是可以灵活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学习方案,有利于组织学习系统的形成;全国各地的学子不必受限于现实中的课堂,而是有机会在虚拟空间中感受不同学校的名师风采。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教学体验。
3.教学资源海量增长,并且日益多元化、精细化。
互联网的一大功能就是数据存储与信息检索,对于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更新自身信息储备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大福音。在信息共享理念的鼓舞下,众多教育工作者对各类资源进行加工、上传、分享、再加工……随着这样不断递进的循环,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变得日益丰富与精细。
二、网络之弊
作为新媒体的代表,网络自其诞生不久即以显著的传播特性广受追捧,迅猛发展,成为“第四媒体”,并且大有赶超三大传统媒体之势。与网络自身的发展速度相比,人类对网络的驾驭能力似乎并没有“与时俱进”。在国内高校纷纷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全球信息化接轨的同时,网络对教育的不利也逐一暴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丧失
旧时“天地君亲师”的伦理规范已淡出历史,尊师重教的理念一直被提倡,但也在市场化的冲击下略显单薄。宏观地看,当代社会中教师的不是来自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而是来自教育体制所赋予教师的在知识传承链条上的角色――知识占有者,或曰知识垄断者。然而,互联网以其海量的存储能力、强大的网络传播能力取消了教师的这一角色,知识不再为“知识分子”――教师堪称其中的主体组成部分――所独有,教师个人所占有的知识充其量只能算是知识总体的冰山一角――而任何人都可借助网络涉猎更多。当学生知道得比老师还多,当学生的知识更新得比老师还快,我们还如何期望学生能将老师的教导奉为圭臬呢?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技术特性,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形成,网络特有的“扁平化”、“去化”、“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也从网上被“下载”、“移植”到网下日常的师生交往中,对师生关系的变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生的网络依赖症
网络依赖症,俗称“网瘾”,在上网的人群中成为一种流行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体现为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过度依赖网络,不能适应没有网络的日子,以致于对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干扰。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网瘾”症状的学生为数不少,他们大部分长时间挂在网上、依赖网络完成作业、在网上发泄情绪和寻求归属感,一旦学校断电断网则怨声载道。部分学生被网络同化或异化,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聊天通讯以及其它一些虚拟空间的各种活动,甚至被一些色情或反动网站所吸引,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方向,陷入歧途。除此之外,网络依赖症还会将人培养成“思想懒汉”。如同“电视人”的诞生,网络也会造就新一代的“电脑人”:他们用“百度”和“谷歌”查找信息、寻求问题的解答,用“复制-粘贴”进行写作和整理文档,用“自动翻译”阅读或写作英文,用表情图标表达心情……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唾手可得。网络的便利让学业变得更加轻松,然而正是这种轻松养成了思维惰性,让独立思考变得艰难。当眼球被电脑屏幕上的答案、夸张的标题和华丽的图片牢牢吸引住时,具有真正思维能力的头脑将被闲置。
3.知识的碎片化
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信息垃圾带来的有害冲击,信息爆炸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挑战等。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知识的碎片化。知识的碎片化可谓网络的伴生物,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在网络传播时代之前,人们在成年以前,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或是其他类似家族、邻里、社区的首属群体教育。这类教育往往能为个体的社会化提供的、整体的指导,能满足个体对其所在社会获得深度认知、正确认知的所有信息需求,其信息供求处于平衡或接衡的状态。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网络上汹涌的信息浪潮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其中大多数信息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毫无意义,人们必须通过的定位或层层检索、筛选才可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目标的定位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搜索引擎来解决,而海量信息对知识的“粉碎”却无法用简单地技术来“复原”。一方面,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库,其中存在的大量有害信息、冗余信息、不相关信息会通过主动的或非主动的访问呈现出来,挤占了人们的信息空间,充斥在学习和记忆的通道上,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形成冲击,造成信息过载、信息湮没、信息疲劳等效应,损害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明晰度。另一方面,网络上也蕴含了大量的有价值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来自不同的知识体系,经过不同传播者的加工,以一种片段的、分散的、凌乱的面貌呈现出来,本身成为一种不完整的、碎片化的知识,难以进入有序的学习系统并形成整体性的知识构架。
4.网络接触机会的不平等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早在1970年,卡茨曼、蒂奇纳等学者就提出了著名的知识沟假说:“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①其他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传播效果沟的概念,认为“信息不仅导致知识沟的扩大,而且还导致在行为和态度上产生沟壑”。②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案例:在大学的同一班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即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并利用电脑获取各类资讯、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进入大学之后连基本的文字输入和电子邮件收发都成问题。由于媒介接触机会的不平等,这两类学生拥有不一样的“信息场”,前者有条件在网上自由冲浪,鼠标轻点即能坐拥世界范围内近期最的信息资源,也能通过多元化的网络通讯方式与教师沟通,而后者只能更多地依赖课堂、书本上提供的有限的信息来构建自己的信息环境。诚然,大学的计算机课、机房及校园周边的网吧在客观上能为所有大学生提供相关培训和上网机会,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层次不一,来自不同家庭和不同学校的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资源有差距,学生的媒介观念、媒介接触行为都会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师、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导致不同学生类群之间信息沟、知识沟、传播效果沟的存在与扩大,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教学体制、学校条件、网络环境等主客观因素,教师之间也存在网络接触机会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将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因素体现出来,从而间接导致不同教师所带学生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例如,有充足上网时间的教师比疲于上课、鲜少上网的教师更可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可能引导学生关注学术前沿动态。
三、取其利去其弊
每一项媒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都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刷新人类传播史、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危险。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谈论电视媒介时曾说:“人类是否能享受到它的好处,主要取决于我们运用它的智慧是否能与发明它的智慧并驾齐驱。”电视如此,网络更是如此。与电视相比,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化解网络的弊端、发挥网络的优势,使其服务于教育的原旨,确实是一项披沙拣金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切实采取必要的措施。
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在每个人都成为媒介公民的“第二媒介时代”,媒介素养不仅是正确选择、评价和利用媒介信息的需要,也是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必备素质。在大学教育里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指导师生如何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帮助他们从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里获取有价值的资料,采用内容管理、信息聚合等手段对网络上的碎片式信息加以整合,并用来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网络依赖症,摆正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位置。
2.转变教师角色,重建课堂意义。
在新媒体语境下,教师的身份已经“去中心化”、“去化”,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垄断者、灌输者、传输者转变为学生创建组织学习系统的辅导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此时需要教师及时主动地转变角色观念,必要时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分享。相应地,大学课堂也不再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与其“一对多”传递知识的传统教学功能相比,将不同个体汇聚在一起并进行意见交换、观点辩论、合作探讨的活动更有意义。
3.协同教学,注重知识的整体性与融贯性。
协同教学是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经之路,国外和台湾的课程统整可谓协同教学的部分尝试。尽管协同教学的完整实施需要庞大周密的部署,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强调课程本身的纵向连贯性和不同课程的横向关联性来勾勒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和整体面貌,以此来对抗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碎片对教育过程中尚未成形的知识体系的冲击。
4.组建学习团体,增进人际交往。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或课程需要,在学生中成立学习小组或课题组,能够有效地激发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并在这些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此类在学习团体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富有现实感的生动的信息传播,一方面可以部分地替代网络的功能,减少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避免沦为“思想懒汉”;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促进不同个体之间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在团体范围内缩小知识沟。
5.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填补信息沟。
对于不同的主体,这项措施有不同的涵义。政府在制订教育方针、政策时,应当考虑到媒介与信息资源均衡分布的重大意义,作为学校也应当积极推进本校信息资源的建设,努力创建优越的信息条件和良好的网络环境,力争缩小与国内外先进大学的信息差距。诚然,信息沟与知识沟的填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是,为了教育公平,为了建设和谐的信息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这项工作必须提上重要议程。
网络利与弊论文:简论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摘要:网络语言的利弊是当下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对它褒贬不一,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中矛盾的观点来看待网络语言,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分析其利与弊。
关键词:网络语言;利与弊
随着网络的普及,它的衍生物――网络语言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言语交流。很多人对网络语言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中国的汉语语言的规范与发展,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文字的表达、书写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一种现象的产生与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它的存在?下面我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网络语言的出现这一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优势
1、标新立异 、耳目一新。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较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通过把字母、数字、文字重组、强拆而达到令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前者如 “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 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
2、简单明快,拒绝规范。在日常的书写表达,我们通常都需要用很多的词语才能把我们的意思表达清楚,而网络语言就克服了这个毛病,毕竟在网上聊天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费用,时间。所以网民们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特殊字符表情达意,以人脸为轮廓,象形的创造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正视、侧视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如:“^_^”(微笑)、“*_^”(挤眉弄眼)、“(@@)”(童心未泯)、“:―”(高兴)等等。这些可爱又生动的字符组合给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的生气和实在感。
3、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网络使用者呈现低龄化、高学历化。这样的人群就决定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的特。网络语言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其独特的语言体式和风格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词语、数字、字母图形、音韵和中外语言的内涵延展、脱义和综合转换运用上,表现在句式的简短、倒装、创新和省略上。像“GG”“MM”代替了“哥哥”“妹妹”;把“去”说成了“克”;“冲浪”被赋予“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活动”的新义;“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因其形态丑陋而被借用来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
4、幽默诙谐、 形象生动。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谐音超越了单一语言或方言的界限,只要语言的语音相同或是相近,就可以进行谐音替代,如:“斑竹――版主”,“ICU――I see you”,“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也可以用一连窜的数字来表达,如:“886――再见”,“065――原谅我”,“200――爱你哦”。这些另类的词语,很符合中国当代青年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
正是因为网络语言有上述所说的各项优点它才可以如此流行。当然,我们也要运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网络语言,它在给人们带来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尤其是它对规范汉语的运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端
1、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网络语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词语意思容易转换,如“菜鸟”这个词最初是指初涉网络的人,后来泛指对于任何领域或活动只有粗浅了解的人;“K”字母原有骂人、扁人的意思,但用在游戏的聊天中也有了让别人动作快点的意思等。由于没有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一些不良人士利用网络制造不健康的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蒙受阴影,特别是影响青少年的文字写作,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能力也强,造成在作文中出现大量的老师家长看不懂的网络语言。而且,网络语言的构词造句又很大的随意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不理解。因为离开了网络,网络语言就如同无水之鱼。
2、网络语言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
不管网络语言有多么的创新,多么的便捷,它始终只限于在网络世界中使用,一旦离开了网络,它就形同无根之木,没有存在依据。但是,现在网络语言被很多中小学生变相的利用,特别是在写作文上,有些网络语言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一旦运用在作文之类的写作上,看不懂的人就觉得牛头不对马嘴了,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没有注重文字结构的严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中国的汉字是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筛选而留下的精华,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庄重而威严,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象征,网络语言与中国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网络语言经不起推敲,因为它没有历史,网络语言一旦纳入汉语的体系,就会乱了语言文化的阵脚,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汉字的发展。
3、粗俗泛滥 ,不利于社会的道德建设。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
通过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网络语言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它既有利又有弊,那么网络语言的前景又该如何呢?网络语言是“新新人类”在网络世界使用的“新新语言”,它简单快捷,直观通俗,几个简单的字母、数字、符号就能够表情达意;它幽默诙谐,生动形象,就拉近了人与人的交流距离;它张扬个性、反叛传统,没有被传统的汉字规则所束缚,人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由的空间,随意宣泄自己的感情,可以进行无止境地想象和创造。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的进步,语言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在文化的进步过程中,语言也会自然而然进行新陈代谢,自我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汇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悲哀。“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我们要辨证的看待网络语言,它的产生不是没有意义,它丰富了网民们的网络生活,充实了网络语言交流的方式。网络语言是依附于网络而存在的,网络语言的使用规范的前提就是对网络进行规范,网络语言的存在就像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方言一样,它作为一种聊天的工具而存在,只要对它进行正确的规范,积极地引导,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让历史去选择它的去与留吧。
(作者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网络利与弊论文:职业院校英语网络课程的利与弊
摘 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课程正逐渐走进职业院校,已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对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该如何应对职业院校英语网络课程出现的问题,本文对职业院校英语网络课程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希望能较大限度发挥职业院校英语网络课程的作用,趋利避害,达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技;职业院校;英语网络课程;利与弊;应对策略
1. 职业院校英语网络课程的优点
(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职业院校的授课内容一向以职业为导向,以适应未来就业环境为主。对于普遍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传统教育方式显得太过枯燥,两相比较,网络授课能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这是传统课堂所无法做到的。
(2)上课时间更灵活,节省教学成本。针对职业院校师资有限这一点,网络课程能高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解决了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有了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的权利,同时也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实现资源共享,较大优化资源。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擅长的领域,学院间的交互合作对提高教学成效作用更大。各个院校汇总资源形成资源库,能使大家共同受益。同时,资源库能把所有教师的智慧结晶很好地保留下来并传承下去,以供学生参考。
(4)内容可重复性,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网络课程可以有针对地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反复播放教学视频,而成绩的学生可以很快跳过简单的内容,直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2.职业院校英语网络课程的缺点
(1)管理相对松散,监管制度有待完善。和规范的课堂教学相比,英语网络课程更自由、轻松。没有人监督学生是否认真学习过视频的内容,对于每个单元的测试,也是全凭学生的自觉来完成。没有了上课的互动和老师的提醒,学生难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
(2)英语口语学习和练习有局限性。英语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和记忆,而网络授课则缺少这种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单词、句型和语法,但是英语口语上的沟通和互动却不能有效进行。如果学生长时间自己学习,缺少老师的监督,造成学生出现错误记忆,以后再纠正,就会更加困难。
(3)英语网络课程的内容相对固定,灵活性较差。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不同,对英语要求也不同,每个班学生的英语基础也大不相同。网络课程有固定的内容,学生和老师缺少沟通,可能会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效果反而不理想。
3. 应对措施与解决办法
(1)统筹兼顾,扬长避短。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用网络课堂加以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趋利避害。用传统英语课堂来管理学生、督促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同时,用网络英语课程作为补充内容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既能让学生有课外拓展的空间,也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反复学习,以缩小差距。
(2)教学目标明确。学校为学生选择网络英语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适宜的课程才能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并愿意坚持学习。
(3)加大教学管理和监督。利用网络学习英语课程,必须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制订时间节点,检查和验收教学质量。网络课程应该指定教师负责答疑,监督考试的公平性,这样验收,学习成果才有保障,达到的教学目的,实现教学效果。
4. 搭建更多平台分享经验
加大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得网络课程资源更丰富,选择的范围更广,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网络课程资源,与时俱进,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近期的专业知识和理念,从而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格局。
5.教学过程总结与反思
对于学生学习网络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学校设计和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管理方面的问题,都要总结和反思。这对以后的网络课程开展有积极意义,才能不断进步,让职业院校英语网络课程发挥较大的作用。
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英语网络课程走进职业院校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所有职业院校迎接未来挑战的必修课。抓住科技带来的机会和新的可能性,让它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教学,提高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发展的利与弊
【摘 要】网络语言的流行对传统的规范语言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双面的影响,既促进了传统语言的发展与更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也影响人们规范地使用传统语言,语文教学中的语法规范收到挑战。文中探讨了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这一新生食物。
【关键词】网络语言;传统语言;规范;语文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革命,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是否注意到,像“94酱紫”、“神马都是浮云”、“886”、“东东”等等这些让人们似懂非懂的话,还有伊妹儿、电邮、BBS、上网、网吧、网址、鼠标、网上购物、登录网站、上线、下线等大量的网络用语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语言,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运用他们进行交流。这便是网络语言,由于使用者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特殊空间的特殊交际工具。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对周围的其它因素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网络语言的出现也不例外,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交际工具,使我们的日常交流方式有所改变,同时,也冲击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网络语言是否会影响汉语的纯正,是否应该规范?
人们出于交流便利的需要,在创造网络语言时出现大量的错别字,乃至语法错误。如“版主”写成“斑竹”、“班主”、“版猪”,将“东西”说成“东东”,“你”写成“泥”,把“弟弟”念成“迪迪”等等。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对汉族传统语言的纯洁性造成极大的威胁,让人们话都不会说了,说出来的话像是“黑话”,让人费解,大街上少男少女张口就来“美眉”、“恐龙”、“青蛙”、“坑爹”、“7456,530”。这些语言确实对已有的语言模式产生了冲击,使传统的说话形式变得落后、老土、死板,对普通话体系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但要注意的是,首先,已有的语言系统是经过长期的选择、使用、形成、发展、稳固下来的,并在这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则、规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强制不变性,尤其是语法的变化最为缓慢的,可是它只要一旦固定下来,就反过来对使用该语言的人产生规范性的影响,使语言的规范更加自觉,更具有强制性。因此,已有的语言系统具有一种排斥外界因素的影响的能力,只能说是网络语言的使用过多,使人们忽视了原有的语言,误认为它的纯洁性已受到了影响或冲击。
其次,网络语言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原因,使用它的有特定的人群,而且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使用。可以说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人们为了交流,产生了语言,而人群各居一方,就又有了方言的不同,如我国就有七个不同的方言区,那么,在信息时代网络空间里,也有自己的方言,网络语言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生活语言、大众语言在网络上的使用和变化,它流行于网络空间,为在网络上进行交际的人群提供一种交流工具,因此,可以说它是信息时代网络空间的社会方言。所以,它会“污染”纯正汉语的担心并不为过,汉语的使用范围、使用人群、使用环境比网络语言要广泛地多。
第三,一种语言要发展,不只是在做自身的调整,世界上并没有一种自给自足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吸收一些外来词,使其更丰富,汉语普通话也需要不断从各种方言中吸取有益的成分来丰富自己。那么,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同样可以丰富现代汉语词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陆尊梧先生表示:“我们词典室的主要任务是增补、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最近已经增补了一批新词,关于电脑网络的词就有BBS、电子邮件等。”可见,汉语有能力对外部刺激做出积极地反应和积极的认知,使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本族语言时需要补充的,刻意地维护其“纯洁”性可能会限制语言的发展,限制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长期刻意的维护下,语言有可能将走向灭亡,因为它跟不上时代、社会和人类需要的发展,在发展中被淘汰了。
网络语言本身并不是一种“坏”语言,只是现代人掌握的表达方式之一,表现的是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但还是要有一个规范来制约,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要给予一定的引导,为其更好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强制。因为网络语言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不成熟,没有定型,它要由言语走向语言,形成自己的系统。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亲近网络语言,熟悉它们,才能对其中的好坏做一个区分,决定怎样规范。其次,规范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运用它去进行交际,在保障人们能正常交际的基础上去实施规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不能漠视不管,也不能照单全收。那些片面追求奇、怪、以至于造成沟通、理解困难的网络语言就需要通过规范来使网络语言更好地为大多数人服务。
网络语言需要规范,需要筛选,我们应该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一问题。
二、网络语言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冲击
网络语言的使用群体偏年轻化,尤其是中小学生居多,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并很快地运用到实际中去。网络语言新、活、杂的特点恰好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因此网络语言渐渐地走入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中更多地出现了网络语言的身影。现在学生开口“神马”,闭口“东东”,互相称呼为“美眉”、“菜鸟”,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周记、作文中,甚至是考试作文中大量运用网络语言,这给正常的语文教学带来不少阻力和困难。2001年10月25日,《湖北日报》的文章《“网络语言”难倒教师,“课桌文化”令人瞠目》中说,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一篇作文,难倒了有30年教龄的教师,作文开篇这样写道:“昨天晚上,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儿地向我妈妈PMP,那酱紫真是好PI,7456。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去了。”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字母加数字加汉字的大杂烩,确实让不经常上网的人费解。
语文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学语言的初期用规范的、正确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如果给予好的引导和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学好传统的规范性语言,而且还教会他们灵活自由地运用语言去表情达意。那么在网络普及并运用于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后,语文教学在这一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发展的更为直观化、便捷化、新颖化、趣味化。一些枯燥的话题通过网络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上网的中学生现在越来越多,网络语言自然也铺天盖地向他们涌来。学生们现在正处于打基础的时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理解力也很强,网络语言是以其独特的优点赢得了广大中小学生的青睐,并广泛使用,甚至用到学习中来,那此“泥”、“偶”、“瘟都死”、“版猪”、“灌水”等词和语句,在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中小学生的“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从网上到网下,从虚拟走向现实,走向学习中,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他们学习、生活的主流语言。这都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正规的语言习惯,对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让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只能停留在对说话、书写的纠正上,无法深入地进行更高一层次的教学。
从另一角度说,由于网络语言的普及使用,网络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说是人们进行信息传递、获得新知、相互联系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作为求知阶段的中小学生,能了解熟悉一下网络语言是有好处的,也很有必要,但还是应更多地学习传统规范性语言,学生过早地使用网络语言,对其成长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书面用语上,更不能破坏语言的规范性。
中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网络的支持和对其的改进,同时也遭受到了网络语言的巨大冲击。作为中小学语言教师,对网络及网络语言既不能全盘地肯定也不能全盘的否定,有助于教学的当然要加以运用,而且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去对网络语言做一个客观的判定,分清使用网络语言的条件和场合。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艰巨的。
总之,网络的产生带来了网络语言的这一新生儿,一切还处于发展和不稳定之中,但它已经赢得一个特定群体的青睐,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了便利,使人们内心的感情外化为形象的符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它的发展会怎样,只有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在对它的规范过程中看它的生命力如何,或者成长壮大,成为一种主流语言,或彻底消亡,我们都将继续关注!
作者简介:赵静(1982—),女,陕西西安人,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语文教师。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一、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利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学生处于以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的工具,所以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诸多的优越性。
(一)信息的丰富性、学科整合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可以体现信息的丰富性。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核心,选择与之相关联的内容、资料,与之结合构成一个学习对象素材库。它包括课文内容的分析解释、作者的介绍评价、课文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对文章的评论等。这些资料可以是执教者自己收集后输入计算机、引入网络的,也可以是从网上下载的,还可以是链接在教师个人主页、课件上的相关网站或网页。这样,网络就使知识信息的获得、传播变得更为迅捷、容易,使得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再者,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可以体现学科整合。网络信息容量大、渗透性强、无所不包,它可以让我们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整合到网络教学环境中来,以此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过程。因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的合理应用,会使学习内容有形、有声、有色,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的认识,加快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并增强记忆效果。
所以,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
(二)网络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最显著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教与学角色的转变上。
1.教师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他们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的环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2.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学习。
这样,课本和其他媒体就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学习资源、多媒体传播手段,不仅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习的时空观,而且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同时,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和强大的检索功能,使得学生能更为高效地检索有关信息,从中得到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从而有效地保障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交互式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在互联网上,学习者不仅可以从网上下载教师的讲义、作业和其他有关的参考资料,而且可以向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教师提问,与网上的其他同学讨论和评价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对个体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这种交互式合作学习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正确处理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等都有积极作用。
(四)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具有主动性和开放性。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能认识到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确定对信息的需求,能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源,能制订成功的检索方案,能从计算机网络上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能评价信息,能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能组织信息运用于实际,从而解决问题的素养。获得较高的信息素养不仅是学生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更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拥有的基本生存能力。网络课程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更能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毋庸置疑,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弊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确实能优化语文课堂,优化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培养,但也有其弊端。
(一)网络的大信息量容易导致学生判断力的丧失。
互联网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借助网络,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这其中既有教师为之事先准备好的,又有互联网提供的。但网络只提供信息,不提供思想;网络只是强有力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网络与心灵无关,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关注人文、关注心灵的做法正可以作为对网络挑战的回应。信息量不足会影响判断的质量,而巨大的信息量则会使人们丧失判断力,后者更可怕。因此,针对网络教学这一弊端,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地组织、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用网络去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交流,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另外,我们还应努力构建丰富多样、分门别类的资源库(包括教育软件、素材、教案、试题、课件、教育教学资料、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师综合能力、教育研究成果等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师生从校园网上就能高效获取信息资源。
(二)网络便于创设情境但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
网络资源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对屏幕上的色彩、画面、文字与伴随的音乐似乎更感兴趣,而这些势必会对听课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授课,是本末倒置的。
三、网络提供了互动平台却影响了情感的交流。
网络中便捷的论坛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使得学习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将自己的阅读体会、感受上传到网络论坛或者是BBS上,实现及时、平等的互动交流。尽管网络可以实现人机对话,便于沟通和交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在网络背景下的交流都必须以电脑为凭借,而电脑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工具,学生长期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可能会忽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递与交流。因此,网络背景下的语文课总显得比常态下的语文课沉闷,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交流不如常态下的热烈。针对这一弊端,我们在语文课中,要充分利用音乐渲染、配乐朗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虽然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但真正实施起来就必然存在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实践证明,不具备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在网络上的学习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既有利又有弊。语文老师该如何打造高效的魅力课堂呢?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21世纪的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实际教学存在的还不太和谐的因素,坚持扬长避短,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