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控制测量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控制测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控制测量论文

控制测量论文:工程项目施工控制测量技术论文

一、测量技术

工作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控制测量技术包括高程测量和平面测量等。高程测量一般采用往返测量法,平面测量则是常用测回法来对转角和控制点坐标等项目进行测量。平面坐标系统能够以规划设计书中确定的控制点为依据直接建立,或者以实际施工需要为依据,建立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需要注意的是,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要规划设计书中确定的坐标系统存在换算关系。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控制测量技术中,测量计划是一种指导性的纲领文件,对于各个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这是保障控制测量技术工作顺利完成的准备工作。工程项目的策略计划内容有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在进行策略计划的编制工作时,首先需要对工程项目所在地区进行详实的勘察,熟练掌握具体规划以及设计图纸的要求,而后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内容与特征,充分考虑所有影响因素,编制有较强针对性与实际操作性的测量计划。与此同时,还需要保障测量计划适应目前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规定与标准。此外,工程施工在检测与放样方面的根据是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与导线,控制测量技术工作的监理工程师应当与设计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而后以相关规范与标准的要求为依据进行复测,若复测结果与相关要求相符合,则可提交成果报告,如果在复测中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地将问题反映给设计单位,以便商议解决方案。另外,在进行控制测量技术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工程测量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特殊测量

环境分析市政道路的改造工程是在道路建设已完成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此工程施工的场地已经明确。由于市区中的道路路段需要改造力度更大,加上政府出于对便利市民通行以及美化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考虑,因此施工地点更加集中于市区之内。下面将具体对控制测量技术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比较特殊的测量环境进行分析。(1)动迁工作特殊。市政道路改造的动迁问题非常突出。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没有确定各个部分的动迁位置和时间,甚至在一些项目一经开始施工时也没有明显的进展。(2)施工工期特殊。市政道路的施工改造对市民出行和车辆通行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对市民带来巨大的不便,市政道路改造的工期要求就会很紧张,施工单位需要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在合理范围内缩短施工的工期。(3)测量标记的特殊。前文已经提过,市政道路改造的路段比较集中于繁华的市区之中,周边建筑物很多,所以在进行控制测量技术时,很难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标记处理工作。(4)交通与人员方面的特殊。由于市区人员较为密集,施工场地又必须禁止通行,这在交通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施工现场人员复杂,因此在施工时也应注意处理好人员与交通方面的关系。

三、对于控制测量技术工作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1)处理动迁问题。一般情况下,市政道路改造的目的主要有提高路段性能和带动周边状况两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做好控制测量技术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对市政道路所在地的动迁状况有一个的了解,明确道路改造目的,结合道路的改造意图是推理动迁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重要基础。(2)处理建筑物问题。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施工现场多呈条状分布,现场周边的建筑物较为密集地分布在道路两侧。在此基础上选取加密控制点时,可以于道路路口或者巷口等位置进行加密控制点的引出,以此保障加密控制点在施工现场的变动中始终能够得到及时的补设,从而保障工程施工进度不会因加密控制点的缺失而迟滞。(3)处理环境问题。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地点多位于市区中心较为繁华的地段。为了维护城市环境,以及保障施工地点周围环境的美观性,因而在设置与记录加密控制点时,尽量不在建筑上做出明显的记号或者标志,在较大限度内保障加密控制点的隐蔽性。除此之外,现场测量人员在以文字或者图像的形式进行对隐蔽性加密控制点的记录后,要做好与控制测量技术人员的交接工作,从而保障加密控制点在工程施工中的控制测量技术中能够得到稳定、的使用。

四、小结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城市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城市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要求日渐提高。控制测量技术工作的性也越来越重要,并且贯穿着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只有保障控制测量技术工作的质量,才能保障工程施工整体质量能够在合理和的情况下,安全稳定地进行。

作者:张甲 张俊涛 单位: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控制测量论文:建筑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技术论文

摘要:在一个建筑项目的管理中需要很多的管理环节,而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测量管理,建筑测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让测量工作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测量影响着建筑的结构以及等级,而且也与建筑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建筑施工的时候,不能忽视测量工作,相反在测量上要加强管理,而且控制测量中每一个环节,使建筑能够在设计的要求下施工。

关键词:建筑;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技术

在建筑施工前一个准备的工作就是对工程进行放线测量,但是在测量中要保障建筑一直与地面是垂直的状态,而且建筑的形状是几何形状。在测量建筑的截面尺寸时,要注意尺寸在施工的要求内。建筑的施工放样要有一定的依据,测量控制网就能够保障测量的结果在一个标准的精度下。而测量控制网需要使用施工单位的控制红线,同时还要以其提供的建筑具体坐标为基准点。这个测量网中要包括工程的垂直度以及建筑的轴线等。

1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平面控制网既可以单独建立,也可用原有地面测图控制网替代。但由于测图网的密度和精度有时不能满足施工测量要求,需要增补控制点,并重新对网进行高精度测量,然后再以平面控制网数据测设出主轴线。

2测量坐标系统及坐标换算

2.1施工坐标系统。在设计和施工部门,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常采用一种独立坐标系统,称为施工坐标系或建筑坐标系。施工坐标系的纵轴通常用A表示,横轴用B表示。施工坐标系的A轴和B轴,应与厂区丰要建筑物或者主要道路、管线方向平行。坐标原点设在总平面图的西南角,使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坐标均为正值。2.2测量坐标系统。目前工程建设中,测量坐标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全国统一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另一种是采用测区独立直角坐标系统如城市独立坐标系。测量坐标系纵横轴指向正北用X表示,横轴用Y表示。2.3坐标换算。建筑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在建施工控制网时,常需要进行建筑坐标系统与测量系统的换算。

3施工场地平面控制

在平面控制施工场地上有几种形式,一种是导线;一种是建筑基线;另外一种是建筑方格网,下面仔细的探讨一下这几种形式。3.1导线。因为我国所有的施工场地都普及的全站仪,因此场地的平面控制一般都成导线网的形式。而且导线的等级以及精度都要在标准的规定中,(1)如果建筑场地在1km2以上或者是场地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那么场地建立的控制网一般都是属于一级导线网。(2)如果建筑的场地在1km2以下或者场地属于普通的建筑区,那么在场地建立的控制网属于二级或者是三级导线网。(3)如果场地使用的导线网是原来的控制网,那么要对控制网进行检测而且是反复的检测,保障控制网的性。3.2建筑基线。如果建筑的场地面积不大,而且布置的也不是很复杂,同时建筑场地又是属于平坦还比较狭长的,那么控制的方式采用建筑基线的形式。(1)设计建筑基线。设计人员设计建筑基线的时候,可以采用几种形式,一种是三点成“一”形;三点呈“L”形;或这是四点成“L”形,还有一种是五点成“十”形。以上几种形式是在设计基线中比较普遍的形式。a.建筑的基线应该与建筑物的轴线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平行状态;另外一种是垂直的状态。b.建筑基线中的主要基点要保持在一个可以相互通视的状态,基线的边长在100mm至4mm之间。c.基线的主点如果不被施工所干扰,其位置就应该在主要的建筑物附近,并且要靠近建筑物。d.一个建筑基线的基线点应该在三个以上,这样可以保障检测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基点的变化情况。(2)建筑基线的测设。在测设建筑的基线上,一般测量人员都会使用平面点位放样。首先在实际的场地标出基线点的具体位置,然后检查基线的精度以及密度,检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角度检查;另外一种是距离检查。如果基点在同一个直线上,那么在中间的位置上安装一个经纬仪乳沟没有经纬仪也可以安装全站仪,这样可以保障测量人员能够测量到基点的角度。当测量的角度与180度的差比24要大,那么就要适当的调整角度。如果测量的三个基点是垂直的状态,那么垂直的交点上,测量与另外一个的夹角,当角度值与90度的差比24要大,同样的也需要调整角度。在各个基点上检查轴线长度主要是检查轴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检查出的结果与设计有差别,且误差在万分之一,那么就要调整轴线之间的距离。3.3建筑方格网。对于地形较平坦的大、中型建筑场区,主要建筑物、道路及管线常按互相平行或垂直关系进行布置。为简化计算或方便施测,施工平面控制网多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称为建筑方格网。利用建筑方格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可按直角坐标进行,不仅容易求得测设数据,且具有较高的测设精度。(1)建筑方格网设计。设计建筑方格网时,首先选定方格网的纵、横主轴线,它是方格网扩展的基础,选定是否合理,会影响控制网的精度和使用,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主轴线应尽量选在整个场地的中部,方向与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平行,一条主轴线不能少于三个主点,其中一个必是纵横主轴线交点,主点间距离宜过小,一般300~500m:纵横主轴线要严格正交成90;主轴线的长度以能控制整个建筑场地为宜,以保障主轴线的定向精度。主轴线拟定后,可进行方格网线的布设。方格网线要与相应的主轴线成正交,网格的大小视建筑物平面尺寸和分布而定,正方形格网边长多取100~200m,矩形格网边长尽可能取50m或其倍数。(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在测设建筑方格网时,先要测设主轴线MON,其方法与建筑基线测设方法相同,主轴线测设好后,分别在主轴线端点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均以0点为起始方向,分别向左、向右精密测设90°。为了进行检核,还要在方格网点上安置经纬仪或站仪,测量其角是否为90°,并检查各相邻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与设计边长相等,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此后再以基本方格网点为基础,加密方格网中其余各点。

4施工场地高程控制

建筑场地的高程控制测景就是在整个场区建立的水准点,形成与国家或城市高程控制系统相联系的水准网。水准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即可测设出所需的高程点。施工场地高程控制一般布设成两级,分别称为首级水准网和加密水准网。首级水准网作为整个场地的高程基本控制,一般情况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埋设长期性标志,若因设备安装或下水管道铺设等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局部范围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加密水准网以首级水准网为基础,可按图根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一般情况下,建筑方格网点及建筑基线点亦可兼作加密水准网点。

综上所述,建筑中的测量工作实质上就是测绘工作,但是其工作的性质与建筑的质量有关,而且对于一个过程来说。建筑施工的全过程都要涉及到测量工作,因此在施工的场地要建立测量体系,并且保障测量的结果。

作者:韩先甲 单位:大庆市勘测设计院

控制测量论文:地铁盾构施工控制测量措施

摘 要:以广州地铁盾构施工为背景,介绍盾构施工中不同阶段的测量方法,根据盾构机的结构、姿态、定位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并采取有效测量措施,保障盾构以正确姿态按设计掘进和贯通,阐述贯通后的相关测量工作。

关键词:广州地铁;盾构施工;测量措施;贯通

1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州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交通问题突出,在高楼密集、道路拥挤的广州解决交通问题,以安全、快捷、环保着称的地铁是。广州地铁自1993年开工建设以来,经过十来年地铁工程建设,先后开通了4条地铁线路,舒缓了广州的交通压力。

广州地铁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功之一是盾构技术的引用。广州地铁以修建地铁一号线为契机,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在软土和复合地层中修建了地铁隧道。尤其是广州地区复合地层盾构的成功实践,结束了关于广州地区修建隧道宜采用矿山法还是盾构法的争论。在一号线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州地铁在其二、三、四、五号和广佛线路大幅度采用盾构技术(广州地铁盾构施工情况见表1)。

地铁是一个综合体,建设一条高质量的地铁,是由多学科综合技术构成的,除了高标准的设计、先进的施工设备、工艺、材料外,主要还取决于施工的精度,所以有效合理的测量措施是实现高标准设计和施工精度(横向贯通≤±50mm,纵向贯通≤±25mm)的重要保障。

2 盾构施工前测量

2.1 控制点复测

(1)平面控制点复测

平面控制点是为地铁施工沿线路方向测设的精密导线点,使用前必须按技术要求进行复测,其主要技术要求:

①导线测角中误差≤±2.5″;

②导线测距中误差≤±6mm;

③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④导线测距相对中误差≤1/60000;

⑤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

⑥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

⑦导线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15mm;

⑧导线附(闭)合长度3~5km;

(2)高程控制点复测

①观测方法:

奇数站上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为:前—后—后—前。

②主要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2mm;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4mm

观测次数:往返测各1次;平坦地往返附合或环线闭和差

2.2 施工测量方案设计

测量方案是根据本标段工程实际情况,布置地上平面、高程加密控制点和地下平面、高程控制点,对控制桩的保护措施做好联系测量的方案,计算因控制网而造成盾构区间贯通的误差分析以及在施工测量放样的具体方法等。

2.3 地面平高控制点加密

(1)导线点加密测量:利用现有的GPS点和精密的精度为(L为水准线路长度,以km计)。

2.4 联系测量

(1)定向联系测量

定向原理:见图1,测量仪器是全站仪+反射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坐标传递4次。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满足下列要求:

①两悬吊钢丝间距处不小于6m。

②定向角α应小于3°。

③a/c及a'/c'的比值小于1.5倍。

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每次独立测量3测回,每测回往返3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在地上小于0.5mm,在地下小于1.0mm。地上与地下测量同一边的较差小于2mm。角度观测,用全圆测回法观测4测回,测角中误差在±4″之内。各测回测定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不大于20″,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在±12″之内。联系三角形一次定向独立进行3测回,每测回后,变动2个吊锤位置重新进行定向测量,共有3套不同的完整观测数据。

(2)高程联系测量

整个区间施工中,高程传递至少3次。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点不少于2个,并对地下高程点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

测量近井水准点的高程线路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精密水准点上。采用在竖井内悬吊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时,地上和地下安置的2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每次独立观测3测回,每测回变动仪器高度,3测回得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差较差应小于3mm,并在钢尺上悬吊与钢尺检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3测回测定的高差进行温度、尺长修正。传递高程测量(见图2)

3 盾构施工中测量

3.1 施工控制测量

盾构施工控制测量较大特点是所有的控制导线点和控制水准点均处运动状态,所以盾构施工测量中导线的后延伸测量和水准点的复测显得尤为重要。

(1)地下导线测量

广州地铁采用双支导线的方法,双支导线每前进一段交叉一次。每一个新的施工控制点由2条路线传算坐标。当检核无误,取平均值作为新点的测点数据。线路平面示意图如图3。

地下导线测设要求:

①导线直线段约150m布设一个控制导线点,曲线段控制导线点(包括曲线要素上的控制点)布设间距不少于60m。

②按Ⅳ等导线的技术要求施测.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前,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前3个点进行检测无误后再向前延伸。

③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测量5次,其测量时间与竖井定向同步。当重合点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时,采用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

④在掘进1000m和2000m时,加测陀螺方位角加以校核。

3.2 盾构机始发测量

(1)盾构机导轨定位测量

盾构机导轨测量主要控制导轨的中线与设计隧道中线偏差不能超限,导轨的前后高程与设计高程不能超限,导轨下面是否坚实平整等,见图4、图5。

(2)反力架定位测量

反力架定位测量包括反力架的高度、俯仰度、偏航等,反力架下面是否坚实、平整。反力架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盾构机始发掘进是否能正常按照设计的方位进行。

(3)盾构机姿态初始测量

盾构机姿态初始测量包括测量水平偏航、俯仰度、扭转度。盾构机的水平偏航、俯仰度是用来判断盾构机在以后掘进过程中是否在隧道设计中线上前进,扭转度是用来判断盾构机是否在容许范围内发生扭转。盾构机姿态测量原理。盾构机作为一个近似圆柱的三维体,在开始隧道掘进后我们是不能直接测量其刀盘的中心坐标的,只能用间接法来推算。在盾构机壳体内适当位置上选择观测点就成为必要,这些点既要有利于观测,又有利于保护,并且相互间距离不能变化。在图6中,O点是盾构机刀盘中心点,A点和B点是在盾构机前体与中体交接处,螺旋机根部下面的2个选点。C点和D点是螺旋机中段靠下侧的2个点,E点是盾构机中体前断面的中心坐标,A、B、C、D4点上都贴有测量反射镜片。由A、B、C、D、O5点所构成的2个四面体中,测量出每个角点的三维坐标(xi,yi,zi)后,把每个四面体的4个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6条边的长度L计算出来,作为以后计算的初始值,在以后的掘进过程中,Li将是不变的常量(假设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前体不发生太大形变),通过测量A、B、C、D4点的三维坐标,用(x,y,z)、L就能计算出O点的三维坐标。

用同样的原理,A、B、C、D、E5点也可以构成2个四面体,相应地E点的三维坐标也可以求得。由E、O 2点的三维坐标和盾构机的绞折角就能计算出盾构机刀盘中心的

水平偏航、垂直偏航,由A、B、C、D4点的三维坐标就能确定盾构机的扭转角度,从而达到了检测盾构机的目的。

(4)SLS-T导向系统初始测量

SLS-T导向系统初始测量包括:隧道设计中线坐标计算,TCA(智能型全站仪)托架和后视托架的三维坐标的测量,VMT初始参数设置和掘进等工作。

①隧道设计中线坐标计算:将隧道的所有平面曲线要素和高程曲线要素输入VMT软件,VMT将会自动计算出每间隔1m里程的隧道中线的三维坐标。隧道中线坐标需经过其他办法多次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②TCA托架和后视托架的三维坐标的测量:TCA托架上安放全站仪,后视托架上安放后视棱镜。通过人工测量将TCA托架和后视托架的中心位置的三维坐标测量出来后,作为控制盾构机姿态的起始测量数据。

③VMT初始参数设置:将TCA的中心位置的三维坐标以及后视棱镜的坐标、方位角(单位以g计算)输入控制计算机“station”窗口文件里,TCA定向完成后,启动计算机上的“advance”,TCA将照准激光标靶并测量其坐标和方位。根据激光束在标靶上的测量点位置和激光标靶内的光栅,可以确定激光标靶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根据激光标靶的双轴测斜传感器可以确定激光标靶的俯仰角和滚动角,TCA可以测得其与激光靶的距离,以上资料随推进千斤顶和中折千斤顶的伸长值及盾尾与管片的净空值(盾尾间隙值)一起经掘进软件计算和整理,盾构机的位置就以数据和模拟图形的形式显示在控制室的电脑屏幕上。通过对盾构机当前位置与设计位置的综合比较,盾构机操作手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尽快且平缓地逼近设计线路。

3.3 盾构掘进测量

盾构开挖隧道,利用盾构上的激光导向系统导向。

(1)盾构井(室)测量

采用联系测量将控制点传递到盾构井(室)中,并利用测量控制点测设出线路中线点和盾构安装时所需要的测量控制点。测设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3mm。

(2)盾构拼装测量

安装盾构导轨时,测设同一位置的导轨方向、坡度和高程与设计较差应小于2mm。盾构拼装竣工后,进行盾构纵向轴线和径向轴线测量,主要测量内容包括刀口、机头与盾尾连接点中心、盾尾之间的长度测量;盾构外壳长度测量;盾构刀口、盾尾和支承环的直径测量。盾构机与线路中线的平面偏离、高程偏离、纵向坡度、横向旋转和切口里程的测量,各项测量误差应满足盾构机姿态测量误差技术要求(见表2)。

(3)盾构姿态测量

测定盾构机实时姿态时,测量一个特征点和一个特征轴,选择其切口中心为特征点,纵轴为特征轴。利用隧道施工控制导线测定盾构纵向轴线的方位角,该方位角与盾构本身方位角的较差为方位角改正值,并以此修正盾构掘进方向。

(4)衬砌环片测量衬砌环片测量包括测量衬砌环的环中心偏差、环的椭圆度和环的姿态。衬砌环片不少于3~5环测量一次(每环为1.5m),测量时每环都测量,并测定待测环的前端面。相邻衬砌环测量时重合测定2~3环片。环片平面和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15mm。盾构测量资料整理后,及时报送盾构操作人员。

(5)盾构掘进以SLS-T导向系统为主,辅以人工测量校核

利用盾构上所带的SLS-T自动激光隧道导向系统及图像靶来完成隧道内盾构机位置、形态及管片位置等隧道内的测量工作。SLS-T导向系统能够全天候的动态显示盾构机当前位置相对于隧道设计轴线的位置偏差,主司机可根据显示的偏差及时调整盾构机的掘进姿态,使得盾构机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掘进。为了确保导向系统的性、确保盾构机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开挖,每周进行2次人工测量复核。

4 盾构施工(贯通)后测量

4.1 贯通测量

隧道贯通前50m要加密各项测量次数,做盾构机进洞前的姿态检测,TCL托架坐标检测等。若测量结果不符合有关要求,及时调整自动导向系统参数,确保隧道标准贯通(贯通实况见图7、图8)。贯通后,用两边的导线点做贯通误差测量,包括隧道的纵向、横向和方位角贯通误差测量、高程误差测量,其限差应符合横向≤±50mm、纵向≤±50mm、高程≤±25mm,广州地铁部分线路盾构贯通误差情况见表3。

4.2 竣工测量

(1)线路中线测量:在直线段上点间距平均为150m,曲线上为60m,测量隧道管片实际中线坐标。按主控测量的方法要求进行,技术指标同主控测量。

(2)隧道净空测量:以测定的线路中线点为依据,直线段每6m,曲线上包括曲线要素点每4.5m测设一个结构横断面,结构横断面可采用全站仪测量,测定断面里程误差≤±50mm,测量断面精度误差≤10mm。

5 结 语

广州地铁盾构施工测量方法从一号线开始,在学习北京、上海地铁的基础上,形成广州地铁独特施工测量方法,不论是已建成通车运营的线路,还是在建工程,均未发生过大的测量问题,实践证明广州地铁盾构施工测量措施,不论是地面和地下控制测量还是盾构掘进的各项测量和检核都是、有效的,从盾构贯通测量统计来看,均符合规范要求。

控制测量论文:GPS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G(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应用技术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测量领域,G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以开封市的省公路路网项目为例,概略叙述G系统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G定位系统公路工程控制测量应用

一、概述

G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两年得到了迅速推广,这主要依赖于G系统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我们先了解一下G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特点。

1.1G系统的组成

G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除此之外,测量用户当然还应有卫星接收设备。

1.1.1空间卫星群G的空间卫星群由24颗高约20万公里的G卫星群组成,并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各平面之间交角为60o,轨道和地球赤道的倾角为55o,卫星的轨道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这样可以保障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地平线以上可以接收4到11颗G卫星发送出的信号。

1.1.2G的地面控制系统G的地面控制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主控站的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G的观测数据计算卫星的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同时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指令,调度备用卫星等。监控站的作用是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工作状态。注入站的作用是将主控站计算的数据注入到卫星中去。G地面控制系统主要设立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美国本土。

1.1.3G的用户部分由G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组成,其作用是接收G卫星发出的信号,利用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在测量领域,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G定位装置和高精度的技术指标为工程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例如:我们在控制测量中使用的天宝(Trimble)4800G测地型接收机其技术指标为:

双频主机、天线,RTK电台一体化;

独特的电池设计、无需接线,使用4h以上;

5次/秒的快速位置更新,的卫星"超跟踪"技术;

新型于薄式控制器,4M或10M的PCMCIA数据存储卡;

测量精度:静态测量5mm lm

RTK测量10mm十1m(平面)

20mm十1m(高程)

这些技术指标充分的满足了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1.2G的工作原理

G系统是一种采用距离交会法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需要的位置P点架设G接收机,在某一时刻ti同时接收了3颗(A、B、C)以上的G卫星所发出的导航电文,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计算可求得该时刻G接收机至G卫星的距离SAP、、SCP,同样通过接收卫星星历可获得该时刻这些卫星在空间的位置(三维坐标)。从而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得P点的维坐标(Xp,Yp,Zp),其数学式为:

SAP2=[(Xp-XA)2 (Yp-YA)2 (Zp ZA)2]

2=[(Xp-XB)2 (Yp-YB)2 (Zp ZB)2]

SCP2=[(Xp-XC)2 (Yp-YC)2 (Zp ZC)2]

式中(XA,YA,ZA),(XB,YB,ZB),(XC,YC,ZC)分别为卫星A,B,C在时刻ti的空间直角坐标。在G测量中通常采用两类坐标系统,一类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另一类是与地球体相固联的坐标系统,称地固坐标系统,我们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常用地固坐标系统。(如: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和1980年西安大地坐标系。)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变换,来求出所使用的坐标系统的坐标。这样更有利于表达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和处理G观测成果,因此在测量中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G测量的技术特点

相对于常规的测量方法来讲,G测量有以下特点:

2.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G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2.2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 1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 5m,G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500公里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2.3观测时间短。观测时间短采用G布设控制网时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30~40min左右,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更短。例如使用Timble4800G接收机的RTK法可在5s以内求得测点坐标。

2.4提供三维坐标。G测量在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2.5操作简便。G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目前G接收机已趋小型化和操作傻瓜化,观测人员只需将天线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打开电源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即求得测点三维坐标。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2.6全天候作业。G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三、G系统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的测量主要应用了G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动态功能是通过卫星系统,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开封市的省路网改造项目应用G测量是于20__年开始的,20__年在省道豫04线和尉氏--通许段48公里的中线测量和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11.8公里的控制测量中推广使用了静态功能这一技术。据开封市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院有关专家介绍,经过多次的复测验证,G技术定线测量的精度可以满足公路勘察设计和公路建设的精度要求。(文秘站整理)

3.1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控制测量

3.1.1建立布网方案

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北连郑汴高速,向南穿越正在开发的开封经济技术园区,地物地貌较为复杂,部分区域和方向有遮挡,该测区内原有BJ54坐标系的E级控制点二个(已知起算点),其中a1(X=3852759.5680,Y=528870.9190,H=72.0080)位于医药商厦门前,b1(X=3852808.6230,Y=527915.2590,H=72.0000)位于大学西边的路口处,根据工程需要在市委、水利局、书店、雕塑、

检察院附近加密控制点,以便于测设,我们建立控制网。3.1.2大地测量法

主要采用大地测量仪器如经

纬仪、全站仪、测距仪等。国道

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控制网采用

测边网,高程采用测距三角高程,

按照观测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外

业观测数据经数据处理并进行平差计算。

3.1.3G静态测量法G静态测量法就是根据制定的观测方案,将三台天宝4800G接收机安置在待定点(a2,c1,c2,c3)上同时接收卫星信号,直至将所有环路观测完毕。观测数据经平差计算得到54北京坐标系的坐标。

3.1.4大地测量法与G测量法结果比较

由于两种测量方法本身的测量误差和坐标转换数学模型误差以及在平差计算中观测量权配置等因素引起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值,由于其三维坐标差值均小于±10mm,因此可以满足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加密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3.2G的动态测量(RTK)在东京大道新建工程的应用

东京大道新建工程周围地势起伏较大,在北城墙外JD4~JD5区间穿越五十公顷面积的国家森林公园,大范围的密林、密灌地使通视较为困难,而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一般对于高等级公路均要求达到一级导线要求。这样,导线

附合或闭合长度和结点导线结点间距等指标都有严格规定,这种要求一般在实际作业中难以达到,往往出现超规范作业。开封市公路局勘察设计院于20__年用10人花费20天时间,用全站仪和测距仪通过导线形式完成了该路段进行了控制测量。20__年在工程开工前对该路段实施G的RTK动态测量,对中线进行恢复和校核。

以已知控制点JD4、JD5为基准点,然后在基准点JD4上架设G基准台,用G1H和G2两台天宝(Trimble)4800G接收机分别安置在控制点上,测出点HZ4、ZD7、ZD8、ZD9、ZD10、ZH5、的三维坐标,每点测量时间为5s。根据所测坐标计算出相应边长值。

为验证市勘察设计院20__年的对东京大道新建工程在控制测量的精度,我们分别以JD4和JD5为基准站对国家森林公园周围原加密的控制点A、B、C、D、E也进行了RTK测量,进行了坐标比较。

运用G测量的基线有14条,边长差值较大为16mm。控制点坐标测量点数7点,除E点发现有人为的破坏痕迹外,三维坐标能够比较的元素有27个,差值小于施工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从以上比较可知,RTK测量可以用于工程的控制测量是非常有效的新技术。原来10人20天的外业任务,使用G测量仅用5人6小时时间,可见利用G测量能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了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

四、小结

通过以上对G测量的应用事例的探讨,可以看出G在公路工程的控制测量上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及时G作业有着极高的精度。它的作业不受环境和距离限制,非常适合于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地区等。

第二G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

第三GRTK技术将彻底改变公路测量模式。RTK能实时地得出所在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这种技术非常适合/:请记住我站域名/路线、桥、隧勘察。它可以直接进行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

第四G测量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作业强度,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一般G测量作业效率为常规测量方法的3倍以上。

第五G高精度高程测量同高精度的平面测量一样,是G测量应用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当前高等级公路逐渐向山岭重丘区发展的形势下,往往由于这些地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实施常规的几何水准测量有困难,G高程测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秘站整理)

控制测量论文:小水电工程地面控制测量的几种有效方法

摘要:测量工作在小水电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自身的测量经验,介绍了用GPS与EDM导线建立小水电工程地面控制网的几种常用并有效的方法。图3幅,表1个。

关键词:水力发电 工程测量 控制网 导线测量

小水电工程按其布置的方式分为堤坝式、引水式和混合式3种。堤坝式电站属于低水头大流量型,大多位于水流平缓处,工程主要由大坝、坝后的厂房及库区构成,一般没有引水隧洞,这种电站的测量工作比较简单,只需在坝址处建立控制网,用以测量坝址和库区地形图,测绘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引水式和混合式电站是高水头式,它的结构除大坝和厂房外,一般还有引水隧洞、压力管等。这类电站传统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是建立小三角网,但目前由于GPS和全站仪(测距仪)的普及,传统的小三角网控制已被GPS测量或与EDM导线结合的方法所代替。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小水电工程的测量经验,着重介绍引水式或混合式高水头小水电工程的地面控制测量。

1 小水电工程的特点

小水电一般装机5000kW以下,整个工程由拦水坝、引水洞(支洞)、压力管和厂房等组成。引水式或混合式小水电站多处于山地狭谷地带,交通不便,林木茂盛通视差,它的地面控制测量工作相对于堤坝式电站更加复杂和困难。这种电站水头多在30m以上,高的可达数百米,引水隧洞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洞组成,单个洞长一般小于2km,洞内坡度0.2%,横向贯通允许限差为20cm,高程贯通限差为5cm。

小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绘库区、坝址、进出洞口(中洞)、压力管和厂房的数字化地形图(库区和其他区域的比例尺一般分别为1:2000和1:500),以及工程施工放样。测区采用任意直角坐标系和假定高程系,如是流域综合开发,可用区域内或国家统一的平面和高程系统。

2 地面控制测量

2.1 GPS与EDM导线结合的方法对于高水头的小水电工程,输水隧洞的控制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由于小水电工程处位于山地狭谷这种特殊的位置,采用GPS测量往往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在坝址、进出洞口(支洞口)、厂房等关键位置上施测,而只能在附近山脊等开阔处选取合适的点,再用EDM导线延伸至需要的位置上。

在各施工区如坝址、洞口、厂房等处布点时,每处至少应布设2~3个点,并使各相邻点两两通视,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GPS观测的时间依工程对点位的精度要求不同而不同,一般20~30分钟即可,检验测量成果精度的方法,通常有3种:用全站仪(测距仪)测量两点间的平距与GPS二维约束边长进行比较(同一投影面上)[1];用全站仪测量单角,与GPS坐标反算角度值进行比较;用GPS对原测点位在不同时间进行重测等方法进行检验。

GPS测量的二维精度,但高程精度偏低,其高程中误差一般为±10cm,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而需重新布设一条具有四等精度的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或水准路线,这项测量工作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2.2 EDM三维导线

测距导线作为小水电工程的地表控制,也是非常合适的。一方面全站仪在生产单位已得到的普及,同时它又有良好的测角、测距精度,目前2秒级全站仪每公里测距精度一般都在3+2ppm(mm)以内,另一方面,测距导线选点的自由度大,能在所需要的地方布点,并能一次性完成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为提高隧洞的贯通精度,减少坝址与厂房间的控制点的数量,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型。

控制测量论文:浅析北京市控制测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介绍了北京市自解放以来的控制测量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提出建立控制测量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北京市的控制测量成果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展现北京市控制测量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变化,实现对北京市各类控制点的综合管理、查询、统计与分析。

关键词:控制测量 历史 现状 数据库

控制测量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维持北京市的测绘基准是北京市基础测绘的重要内容之一,提供现势的、满足现代技术发展需要的测绘基准服务是基准建设的主要目标。

解放前,北京市没有专门为城市建设的测绘工作。北京市的控制测量,是解放后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发展的历史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建立和健全的。

1三角测量的发展历史

用三角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网,是控制测量初期的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北京市的三角测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1 1950年的建网

解放初期,当时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地政局由于技术力量、仪器设备及可能的投资有限,无力完成较大范围完整的三角网,因此委托军委测绘局建立市区主干三角网。在北京市区布设了一个27点(包括基线端点)的网,其范围北至清河,东至定福庄,南至南苑,西至山边,控制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整个三角网用t3型经纬仪观测六测回,在网中选用“复兴门”三角点为大地原点,投影方式采用兰勃切圆锥投影,地球原子采用海福特原子。

1.2 1957年的初次改建

随着北京市区的逐步扩大,原来的三角网只能控制1100平方公里,虽然自建网以后,随着需要向外有所扩展,但是在扩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1956年8月北京市开始着手进行控制网的改建工作。

改建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1950年主干网的测回数过少,精度低;二是由于解放初期国内缺少长度检定设备,1950年建网时采用的基线尺存在误差;三是规划用图的范围和品种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原来的网锁已显得不适应日益发展的要求。

改建的要点主要有:一是废除了部分基线和方位角,转而施测并启用新的基线和方位角,将起始边移在网的外围,便于向外扩展;二是外业观测值仍用六测回的观测值,平差采用条件平差,中心网共45个条件,独立平差;三是为了与国家三角网关联,将大地原点由复兴门改到崔村,崔村三角点是国家网与北京市网的重合点,该点大地经纬度用国家的平差结果,其余点的大地经纬度用史赖伯公式进行计算;四是投影方法仍用兰勃切圆锥投影,但地球原子改为克拉索夫斯基原子,五是为了使扩大后的地区坐标不出现负值,增加了x、y轴的附加值。

1957年改建后,北京已形成控制面积四万平方公里的主干控制网及加密了一些地区的三等三角点。

1.3 1963年的第二次改建

1958年由于要修建地下铁道,国家在北京地区布设了46个点的高精度控制网,多数为高钢标,而1950年中心区主干网大部分觇标腐朽,标石也有损坏,更由于高楼耸立,彼此多不通视,失去控制意义,因此决定再次改建北京控制网。改建的要点:

(1)将西局三角点设为起算点,其值用国家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高斯坐标值反算经纬度。起算方位选用崔村~老山的大地方位角为起始方位。

(2)投影由兰勃切圆锥投影改为高斯任意带投影,地球原子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原子。同时为了避免坐标值出现负数,再次对x、y轴增加了附加值。

(3)对地铁网未平差,而直接采用了该网的平差值,然后反投影到球面变成球面方向值,求出球面边长后,依史赖伯公式计算各点的大地坐标。

1.4 1973年的第三次调整

1966年3月8日及22日,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后,为了监视北京地壳活动,研究地壳的水平运动,以达到地震预报的目的,国家测绘局在北京地区布设了大面积的地震三角网,施测精度高,达到国家一等三角的精度。

而北京市1963年改建后的控制网,中心网利用地铁网精度很高,而外围网锁之间仍存在着矛盾,有的点由网锁之间推算坐标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对北京控制网进一步调整又一次提上日程。此次改算的方法是以改建的地铁网为首级控制,对于网的西部、东南部两网有重叠的点,则保持地铁网点改选联测有关的地震网点,用t3型经纬仪测15个测回。

至此,北京市具有合于国家规范的三角网,可控制约28000平方公里。

2水准测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水准测量是城市各项建设事业——地上的和地下的——的基础,是提供研究地壳形变的资料,是中长期地震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

北京市水准网的建立同样是经历了由小到

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1 1950年建立近郊区水准网

1950年与建立三角网的同时,北京建立了近郊区水准网,以满足都市建设及地形测量的需要。共布设了甲种水准点96点,组成8个环线,并在甲种点环线以内及西部环线以外布设乙种点73点。甲种点依最小二乘法严密平差,乙种点附合于甲种点,误差按距离为比例予以配赋。控制范围北至清河,东至定福庄,南至南苑以南瀛海庄,西至三家店,控制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基本上与三角网相适应。

2.2 1955年及时次调整

1950年至1954年之间,北京市区的水准网逐步扩大到昌平、良乡、京西矿区也延伸进山沟,近郊区也进行了加密,并检测了1950年水准网。但由于旧网点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长期使用,补充布设了新网,1955年我院对水准网进行了及时次调整。

首先对近郊检测的水准网仍按原8个环进行平差;其次把城内的220个点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别平差,未组织到环线内的点,附合在已出成果的点上。

2.3从1956年到1959年的第二次调整

北京市到1956年所辖区域已是第三次扩大,由原来的丰、海、朝三区扩大到昌平、良乡及通县的一部分,面积增加到4820平方公里。同时,1956年市区建设任务增多,原来水准点甲种点的间距为2至3公里,乙种点间距为3至5公里,使用非常不便,因此在西、北、东郊加密了丙种点,使各等水准点间距缩短到1公里左右。

1959年,我院对北京市水准网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把之前先后平差的市区、良乡、昌平、通密各区和新测定的香涿地区的456个水准点组成了21个环,一并作一次整体平差,水准路线全长1311公里,并且在计算各结点问高差时,加入了正高改正。

至此,水准点已基本上与1958年10月第五次扩大的北京市市区16800平方公里相适应,个别地区还超过了市界。

2.4 1970年第三次调整

1966年邢台发生地震后,国家测绘局在北京进行了地形变测量,组成水准网四大环,按国家一等水准细则施测。同时我院施测其余的二等水准路线,测完由国家测绘局平差计算,一等独立平差,二等作附合环平差。此外,为了研究不同的平差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对一、二等做了联合平差。

1970年,鉴于我院原施测的水准网无论在点的密度上、精度上以及控制面积上,都不如地形变水准网,因此,决定采用1966年一、二等联合平差的结果为基础进行

整理的过程中,高程起算同是北京原点,对一部分没有包括在地形变水准网内的二、三等点,依附合加密的方法计算。此次调整,对北京市解放后十几年的水准点进行了较的整理,基本上核清了水准点的数量。

2.5 1975—1979年的全网调整

从1949年北京解放,北京市的水准测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虽然进行过几次调整,但仍然赶不上客观情况的迅速变化,因此,自1975年至1979年底,我院对北京市高程控制网进行了一次的整顿。施测了水准网,将水准网分一、二、三级控制,首级采用一等水准精度,在一等环内分块加密二、三等水准网。其中一等网共形成22个环。

另外,由于过去水准点的编号命名比较紊乱,因此,在此次整顿过程中改革了点号,新编的点名依照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命名,并编制了新旧点名对照表,把新旧点名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2.6 1979年以后的复测和调整

自1979年水准网调整之后,我院对北京市的高程控制网实施了周期性的定期复测,分别于1988年、1998、2005年对水准网进行了补埋和复测。

其中

(1)1984—1988年,对原网的平原十一环进行补埋和复测,山区利用原观测值进行了平差,未对全网进行调整。

(2)1995-1998年,水准网原点从北大移至玉渊潭,一等线路重新构网,南部的一等线路也大都缩至市界内。

(3)2002—2005年,复测,平原地区依前期复测线路,山区线路大部分移至市界,并重新构成了一等环线。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和平差手段已逐步实现外业记录电子化和内业平差自动化。

3导线测量的发展历程

为了满足北京市城市地图测绘、工程定线拨地及市政建设等控制的需要,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城市导线控制测量。随着北京市城市控制网建设发展,导线控制范围由点到面,不断扩大,测绘仪器性能提高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应用,导线观测及内业计算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外业电子记录、内业计算机平差计算的模式。

20世纪50年代,导线外业观测采用威特t2型经纬仪和30米钢卷尺,导线控制主要分布在城区,导线布设单一,没有形

成导线网,精度不高。

60年代,随着1963年三角网的改建和加强,控制范围扩大到城墙外,对1957年的一、二级导线边角资料进行了检核计算;采用人工计算的方法,对简单结点网进行了平差。

70年代,我院整理维护原一、二级导线,对资料中精度较低的部分,进行了整测,提高部分旧导线的精度。另外,结合郊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了郊区导线测量。此时,激光测距仪量测距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钢尺量距的历史,通过开发导线平差计算软件,实现了计算机平差计算,提高了内业计算的效率。

80年代,我院对城区导线进行补埋观测,结合郊区城市建设项目的需要,郊区一、二级导线控制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激光测距仪技术的发展,距离量测精度不断提高,导线平差软件得到推广应用,能够对校大的导线网进行整体平差计算,成果资料已比较规范。

90年代,随着全站仪在导线测量中的应用,已经实现了外业观测的数字化;实现了外业观测计算机记录;同时导线平差软件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内业计算的效率;北京市城区一、二级导线网复测也基本进入良性循环。

至今,北京市的导线测量将市区分为四个固定的区域范围,每年定期复测一个区域,4年为一周期,实现对北京市市区范围的周期性复测。

4 gnss测量的发展

相对与三角测量,gnss测量属于新兴的控制测量手段,其使用方便、定位精度高、应用前景广泛。北京市的gnss测量共实施了两期,分别是1999年城区主控网和方向网数据和2005年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的gnss框架网和基本网。

5北京市控制测量数据库建设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保存了自解放以来北京市所有的控制测量成果,这些宝贵的成果。资料主要采用传统的纸介质保存,计算机辅助查询结合人工服务的模式,这既不利于资料的长期保存,也不利于科学高效的查询、统计,给操作带来了不便。为此,我院正在建立一个功能齐全、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界面友好的控制测量数据库,以实现对各类、各等级控制测量成果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并为控制测量成果的数据分析提供辅助手段。

北京市控制测量数据库将存储管理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和gnss测量四类控制测量成果。从测量工程信息、到网信息、环信息、路线信息、测段信息、成果信息和点之记信息的所有信息,实现对控制测量数据的可追溯性。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控制点的空间分布的展示,并实现空间位置与测量信息的关联。通过数据库中的路线和测段信息,能够在系统中动态生成各期测量工程的控制网和路线。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实现诸如水准点沉降分析、基准站漂移分析等数据分析功能。

控制测量论文:小水电工程中进行地面控制测量的方法研究

摘要:测量工作在小水电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自身的测量经验,介绍了用gps与edm导线建立小水电工程地面控制网的几种常用并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水力发电 工程测量 控制网 导线测量

0 引言

小水电工程按其布置的方式分为堤坝式、引水式和混合式3种。堤坝式电站属于低水头大流量型,大多位于水流平缓处,工程主要由大坝、坝后的厂房及库区构成,一般没有引水隧洞,这种电站的测量工作比较简单,只需在坝址处建立控制网,用以测量坝址和库区地形图,测绘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引水式和混合式电站是高水头式,它的结构除大坝和厂房外,一般还有引水隧洞、压力管等。这类电站传统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是建立小三角网,但目前由于gps和全站仪(测距仪)的普及,传统的小三角网控制已被gps测量或与edm导线结合的方法所代替。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小水电工程的测量经验,着重介绍引水式或混合式高水头小水电工程的地面控制测量。

1 小水电工程的特点

小水电一般装机5000kw以下,整个工程由拦水坝、引水洞(支洞)、压力管和厂房等组成。引水式或混合式小水电站多处于山地狭谷地带, 交通 不便,林木茂盛通视差,它的地面控制测量工作相对于堤坝式电站更加复杂和困难。这种电站水头多在30m以上,高的可达数百米,引水隧洞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洞组成,单个洞长一般小于2km,洞内坡度0.2%,横向贯通允许限差为20cm,高程贯通限差为5cm。

小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绘库区、坝址、进出洞口(中洞)、压力管和厂房的数字化地形图(库区和其他区域的比例尺一般分别为1:2000和1:500),以及工程施工放样。测区采用任意直角坐标系和假定高程系,如是流域综合开发,可用区域内或国家统一的平面和高程系统。

2 地面控制测量

2.1 gps与edm导线结合的方法对于高水头的小水电工程,输水隧洞的控制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由于小水电工程处位于山地狭谷这种特殊的位置,采用gps测量往往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在坝址、进出洞口(支洞口)、厂房等关键位置上施测,而只能在附近山脊等开阔处选取合适的点,再用edm导线延伸至需要的位置上。

在各施工区如坝址、洞口、厂房等处布点时,每处至少应布设2~3个点,并使各相邻点两两通视,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gps观测的时间依工程对点位的精度要求不同而不同,一般20~30分钟即可,检验测量成果精度的方法,通常有3种:用全站仪(测距仪)测量两点间的平距与gps二维约束边长进行比较(同一投影面上)[1];用全站仪测量单角,与gps坐标反算角度值进行比较;用gps对原测点位在不同时间进行重测等方法进行检验。

gps测量的二维精度,但高程精度偏低,其高程中误差一般为±10cm,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而需重新布设一条具有四等精度的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或水准路线,这项测量工作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2.2 edm三维导线 测距导线作为小水电工程的地表控制,也是非常合适的。一方面全站仪在生产单位已得到的普及,同时它又有良好的测角、测距精度,目前2秒级全站仪每公里测距精度一般都在3+2ppm(mm)以内,另一方面,测距导线选点的自由度大,能在所需要的地方布点,并能一次性完成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为提高隧洞的贯通精度,减少坝址与厂房间的控制点的数量,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型。

2.2.1 闭合导线:这种闭合导线的布设形式为狭长型(如图1),a为进洞口控制点,d为出洞口控制点,1、2、……6点为中间点,单号点与双号点各构成一条导线,选点时,应使1与2,3与4等两两相邻的点间距为2m以内,并用钢卷尺量出间距。

观测时按闭合导线的要求施测,从a始按1、2、3……6顺序至d。水平角、竖直角、斜距的观测及往返平距和高差的限差要求,视隧洞的长度分别依一或二级导线和四、五等edm三角高程的要求。这种形式布设的导线点位坐标不仅可以得到检核和精度衡量,同时较大限度的减少了工作量。

2.2.2 双支导线:当狭长的闭合导线中的某一点或几点重合时,即成此类型(如图2)。这种导线与闭合导线的观测相同。一般地,这种导线可单双站交替设置,在重合点上只需设置一次仪器或觇牌。 计算 既可按两条支导线单独进行,也可按闭合导线的方法进行计算(当路线交叉时,只能按双支导线计算),此外,还可以比较重合点以及终点的坐标值而得到检核。

上述两种导线还可通过比较两邻近点的实测距离与它们的坐标反算距离进行检核[2]。

2.2.3 单支导线:当引水洞较短时(一般小于1.5km),可布设成单支导线(如图3)。观测的内容与各项精度指标与上述两类导线一致。为便于检核,水平角观测时应对左右角各观测一至二测回,圆周闭合差应小于10秒。在进行距离和高差观测时,可用两次仪高法观测,以获得两组数据而得到校核。

2.2.4 高程测量:小水电工程的高程测量一般在施测edm导线时同时完成。施测时按照四等或五等的三角高程要求进行,要特别注意各项限差要求,确保精度要求(特别是往返高差),以防返工。也可在条件较好时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高差。

3 edm三维导线的长度及精度估算

地面导线的建立除了测图外,主要是为了指导隧洞的开挖并使之贯通,以及放样拦水坝、厂房及压力管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用于前者。根据贯通误差的来源与分配的原则[3],对于双向开挖的隧洞,地面控制对横向贯通的影响值为

mq为贯通误差,以mq=10cm代入,mq=5.8cm,即得地面导线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对于上述的三种形式导线,都可用直伸支导线终点精度的估算方法来估算导线最弱点的精度。在任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支导线由于没有起算数据误差和因起算数据误差引起的误差[4],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的 计算 如下式:

根据大量的edm一级导线测量数据统计,测距精度等于或高于5+5ppm的2″全站仪的测距中误差≤±5mm,测角中误差约为±3″[5],据此并依(1)式计算不同长度和边数的支导线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m(如表1)。

当导线的长度达到或超过2000m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达到或超过了5.8cm,也即在地面导线长度在2000m以内时,可用单支导线(一级导线的观测要求)控制;当长度在2000m以上时,应用闭合或双支导线作控制,它们的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单支导线的 / 倍。

4 结论

4.1 gps与edm导线相结合用于小水电工程的地面控制测量,是一种效率高、平面精度高,并省力的好方法,但该法投入大,外业仪器多,高程精度欠佳。在高程精度要求稍低时(±10cm),可直接用其成果,不需再进行四等edm三角高程测量。

4.2 edm三维导线是小水电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方法,但布点时要尽量使导线成直伸状,以提高精度减少横向贯通误差。

4.3 对于地面控制导线长度小于1500m的短隧洞,单支导线作为它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是个很好的选择,不但省时省力,而且效益好。该法在近几年省内外的小水电工程的隧洞施工中被作者多次应用,效果非常好,贯通误差均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单支导线的测量要注意自身的校核,如测左右角,双仪高法重测等。

控制测量论文:GPS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 应用 技术已遍及国民 经济 的各个领域。在测量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以开封市的省公路路网项目为例,概略叙述gps系统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 gps定位系统 公路工程 控制测量 应用

一、概述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两年得到了迅速推广,这主要依赖于gps系统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我们先了解一下gps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特点。

1.1gps系统的组成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除此之外,测量用户当然还应有卫星接收设备。

1.1.1 空间卫星群 gps的空间卫星群由24颗高约20万公里的gps卫星群组成,并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各平面之间交角为60o,轨道和地球赤道的倾角为55o,卫星的轨道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这样可以保障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地平线以上可以接收4到11颗gps卫星发送出的信号。

1.1.2 gps的地面控制系统 gps的地面控制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主控站的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 gps的观测数据 计算 卫星的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同时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指令,调度备用卫星等。监控站的作用是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工作状态。注入站的作用是将主控站计算的数据注入到卫星中去。gps地面控制系统主要设立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美国本土。

1.1.3 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组成,其作用是接收gps卫星发出的信号,利用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在测量领域,随着 现代 的 科学 技术的 发展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gps定位装置和高精度的技术指标为工程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例如:我们在控制测量中使用的天宝(trimble)4800gps测地型接收机其技术指标为:

双频主机、天线, rtk电台一体化;

独特的电池设计、无需接线,使用 4h以上;

5次/秒的快速位置更新,的卫星"超跟踪"技术;

新型于薄式控制器, 4m或10m的pcmcia数据存储卡;

测量精度:静态测量? 5mm+lppm

rtk测量 10mm十1ppm(平面)

20mm十1ppm(高程)

这些技术指标充分的满足了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1.2gps的工作原理

gps系统是一种采用距离交会法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需要的位置p点架设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ti同时接收了3颗(a、b、c)以上的gps卫星所发出的导航电文,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计算可求得该时刻gps接收机至gps卫星的距离sap、sbp、scp,同样通过接收卫星星历可获得该时刻这些卫星在空间的位置(三维坐标)。从而用距离交会的 方法 求得 p点的维坐标(xp,yp,zp),其数学式为:

sap2=[( xp-xa)2+(yp-ya) 2+(zp+za) 2]

sbp2=[( xp-xb)2+(yp-yb) 2+(zp+zb) 2]

scp2=[( xp-xc)2+(yp-yc) 2+(zp+zc) 2]

式中 (xa,ya,za), (xb,yb,zb), (xc,yc,zc)分别为卫星a,b,c 在时刻ti的空间直角坐标。在gps测量中通常采用两类坐标系统,一类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另一类是与地球体相固联的坐标系统,称地固坐标系统,我们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常用地固坐标系统。(如: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和1980年西安大地坐标系。)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变换,来求出所使用的坐标系统的坐标。这样更有利于表达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和处理gps观测成果,因此在测量中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 gps测量的技术特点

相对于常规的测量方法来讲, gps测量有以下特点:

2.1 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g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2.2 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500公里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2.3 观测时间短。观测时间短采用gps布设控制网时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30~40min左右,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更短。例如使用timble4800gps接收机的rtk法可在5s以内求得测点坐标。

2.4 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在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2.5 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目前 gps接收机已趋小型化和操作傻瓜化,观测人员只需将天线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打开电源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即求得测点三维坐标。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2.6 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 影响 。

三、 gps系统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的 应用 ,

公路工程的测量主要应用了 gps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动态功能是通过卫星系统,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开封市的省路网改造项目应用gps测量是于2001年开始的,2002年在省道豫04线和尉氏--通许段48公里的中线测量和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11.8公里的控制测量中推广使用了静态功能这一技术。据开封市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院有关专家介绍,经过多次的复测验证,gps技术定线测量的精度可以满足公路勘察设计和公路建设的精度要求。

3.1 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控制测量

3.1.1建立布网方案

国道 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北连郑汴高速,向南穿越正在开发的开封 经济 技术园区,地物地貌较为复杂,部分区域和方向有遮挡,该测区内原有bj54坐标系的e级控制点二个(已知起算点),其中a1 (x=3852759.5680,y=528870.9190,h=72.0080)位于医药商厦门前, b1 (x=3852808.6230,y=527915.2590,h=72.0000)位于大学西边的路口处,根据工程需要在市委、水利局、书店、雕塑、检察院附近加密控制点,以便于测设,我们建立控制网。

3.1.2 大地测量法

主要采用大地测量仪器如经

纬仪、全站仪、测距仪等。国道

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控制网采用

测边网,高程采用测距三角高程,

按照观测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外

业观测数据经数据处理并进行平差 计算 。

3.1.3 gps静态测量法??gps静态测量法就是根据制定的观测方案,将三台天宝4800gps接收机安置在待定点(a2,c1,c2,c3)上同时接收卫星信号,直至将所有环路观测完毕。观测数据经平差计算得到54北京坐标系的坐标。

3.1.4?大地测量法与gps测量法结果比较

由于两种测量 方法 本身的测量误差和坐标转换数学模型误差以及在平差计算中观测量权配置等因素引起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值,由于其三维坐标差值均小于± 10mm,因此可以满足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加密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3.2 gps的动态测量(rtk)在东京大道新建工程的应用

东京大道新建工程周围地势起伏较大,在北城墙外 jd4~jd5区间穿越五十公顷面积的国家森林公园,大范围的密林、密灌地使通视较为困难,而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一般对于高等级公路均要求达到一级导线要求。这样,导线

附合或闭合长度和结点导线结点间距等指标都有严格规定,这种要求一般在实际作业中难以达到,往往出现超规范作业。开封市公路局勘察设计院于 2000年用10人花费20天时间,用全站仪和测距仪通过导线形式完成了该路段进行了控制测量。2001年在工程开工前对 该路段实施gps的rtk动态测量,对中线进行恢复和校核。

以已知控制点 jd4、jd5为基准点,然后在基准点jd4上架设gps基准台,用gps1h和gps2两台天宝( trimble)4800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控制点上,测出点hz4、zd7、zd8、zd9、zd10、zh5、的三维坐标,每点测量时间为5s。根据所测坐标计算出相应边长值。

为验证市勘察设计院 2000年的对东京大道新建工程在控制测量的精度,我们分别以jd4和jd5为基准站对国家森林公园周围原加密的控制点a、b、c、d、e也进行了rtk测量,进行了坐标比较。

运用 gps测量的基线有14条,边长差值较大为16mm。控制点坐标测量点数7点,除e点发现有人为的破坏痕迹外,三维坐标能够比较的元素有27个,差值小于施工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从以上比较可知,rtk测量可以用于工程的控制测量是非常有效的新技术。原来10人20天的外业任务,使用gps测量仅用5人6小时时间,可见利用gps测量能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了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

四、小结

通过以上对 gps测量的应用事例的探讨,可以看出gps在公路工程的控制测量上具有很大的 发展 前景:

及时 gps作业有着极高的精度。它的作业不受环境和距离限制,非常适合于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地区等。

第二 gps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 影响 。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 电子 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

第三 gpsrtk技术将彻底改变公路测量模式。rtk能实时地得出所在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这种技术非常适合路线、桥、隧勘察。它可以直接进行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

第四 gps测量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作业强度,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一般gps测量作业效率为常规测量方法的3倍以上。

第五 gps高精度高程测量同高精度的平面测量一样,是gps测量应用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当前高等级公路逐渐向山岭重丘区发展的形势下,往往由于这些地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实施常规的几何水准测量有困难,gps高程测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控制测量论文:铁路工程中精密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铁路工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日益的凸显。而工程测量是铁路工程中的重要的工作内容,其测量的效果会直接影响铁路工程的施工和使用效果。我们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效的提高其测量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铁路工程中精密控制测量技术进行相关浅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铁路工程;精密控制;测量技术;研究

前言:众所周知,精密测量主要是以控制和测量为主要的技术基础,其能按照实际的作业流程和布置标准进行合理的应用和分析,确定施工样式和安装标准,并且其能够根据实际变形测量的标准形式,来对相关的测量工程的性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有效的保障测量方法和测量效果的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保障其测量的度。

1.精密控制测量的主要步骤

精密测量主要是根据基本的测量任务,对测量的实际现场情况进行和有效的分析,并且制定符合工程施工现场情况的测量标准,并对整体工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设计,从而形成有效的组织形式。使得相关的工程测量更具有合理性。

1.1有效的编制相应的测量设计书

我们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编制相应的技术测量设计书,其能够根据工程的是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测量标准给予确立,并且对工程进行基础性的设计分析,有效的吸收实际铁路技术的系统的资料。我们要保障每一个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要根据工程实际的区域和内容来制定合理的精密测量的主要方法,保障测量的精准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数据测量的精准和高效的保障[1]。

1.2要进行合理和完善的坐标设计

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坐标投影设计,要能够根据变形的数据信息,采用合理的高斯投影设计值,保障坐标系统设计的标准性和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轨道交通的精度进行合理的实际,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将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实际的理论值进行对比,从而合理的分析出投影的边缘长度变形,对其是否达到有效值来进行合理的判断。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坐标系,使其能够充分的满足测量的标准和要求。根据相关的标准,来对特殊的坐标系统进行的分析,从而实现对长度测量的有效性。在这个控制测量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对变形长度的系统给予严格的设计,为发挥后期精密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的保障[2]。

2.测量过程以及埋标的方式探析

2.1合理的定位

我们需要运用GPS系统或者相应的导线来完成定位过程,根据定位技术来确定埋点的位置。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如果相应的测量点的位置不符合要求,就会对后期的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此,相关的人员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一定要对测量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对于定位给予明确的确定,避免重复性测量给整个测量过程带来干扰。我们在用GPS定位新技术来进行定位的时候,应该选择较为开阔的点位,并且要能够对其与地面的高度角标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运用安全的作业方式,我们能够确定更符合实际测量要求的位置。我们在定位的时候,还要注意到发射源的干扰。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使点位远离发射源,防止其产生较大的干扰影响,将其控制在200m以外的距离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周围干扰信号的接受装置进行隔离处理,我们不可以选择附近有强烈的卫星接收装置的地点为点位,我们要选择土质稳定也远离水源的地点作为点位。这样才能够保障测量的精准性,只有我们对测量过程进行的把控,对其中的每一个准备环节做好详细的检查和控制,才能够进一步有效的保障实际数据测量的精准性。从而实现测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2对埋标给予合理和有效的控制

我们在埋点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控制埋标的位置,只有埋标的位置得到合理的确定,才能降低标石丢失的可能性。我们在对埋标的尺寸和位置以及距离进行和合理的调整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其中的位置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我们就要对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如果我们发现位置有地下水或者土质也有问题的时候,也要对其位置进行重新的调整。在对其调整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能够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计划,保障定点的。,我们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场和理论设计的位置进行适当的比对[3],对每一个点都要进行认真的考核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现状进行绘制,保障埋标的质量,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

3.要保障测量过程的精准性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还要对测量的步骤进行的分析,保障工程的施工每一步都能够按照相应的步骤来进行,并且根据工程任务的内容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的情况来对测量的方式和方法给予有效和灵活的调整,从而有利于实现重要目标的测量。

3.1做好前期的测量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应该对实际的测量仪器的检测标准进行鉴定和判断,保障测量仪器的精准性,并且判断其是否符合实际设备的测量标准。根据实际的测量情况,以及的检测情况进行性的检查。在GPS数据测量过程中,其需要的分析水准点的基座位置,并且对其敏感度进行检测[4]。除此之外,相关的施工测量人员还应对GPS测量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校准整合,并且由专门的人员对仪器进行分析和检验,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障测量标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2现场核对测量

我们在对铁路工程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对铁路工程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把关,并且通过对GPS测量技术给予合理的精密控制。我们在对其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合理的测量方式,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性的判断,从而确定符合实际测量标准的测量方式,并且对其进行技术的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保障了测量的精准度,使得工程测量的实际效果更好的符合相应的工程测量标准和要求。

3.3现场测量的方法

我们在对现场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数据测量标准来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对相关测量的实际内容进行合理和有效的记录,根据实际的数据内容来对相关的信息给予整理和集成,最有效的确定整体技术的总结内容,并且加强对相关测量数据有效的分析,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技术内容和工作经验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从而进一步保障工程测量的精准度,使得相关的结论为开展后续的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强对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提高,这样才能够保障工作环节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够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精密控制测量技术在铁路工程的测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能够大大的提高测量的精准性,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为铁路工程的后期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此,相关的施工测量人员要加大对其的重视,我们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相关的测量位置和测量设备、测量标准以及测量方法进行综合和的分析,这样就能够使得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大幅度的提高,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控制测量论文:建筑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技术探讨

摘要:在一个建筑项目的管理中需要很多的管理环节,而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测量管理,建筑测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让测量工作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测量影响着建筑的结构以及等级,而且也与建筑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建筑施工的时候,不能忽视测量工作,相反在测量上要加强管理,而且控制测量中每一个环节,使建筑能够在设计的要求下施工。主要是讲述了在施工场地上控制测量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技术

在建筑施工前一个准备的工作就是对工程进行放线测量,但是在测量中要保障建筑一直与地面是垂直的状态,而且建筑的形状是几何形状。在测量建筑的截面尺寸时,要注意尺寸在施工的要求内。建筑的施工放样要有一定的依据,测量控制网就能够保障测量的结果在一个标准的精度下。而测量控制网需要使用施工单位的控制红线,同时还要以其提供的建筑具体坐标为基准点。这个测量网中要包括工程的垂直度以及建筑的轴线等。

1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平面控制网既可以单独建立,也可用原有地面测图控制网替代。但由于测图网的密度和精度有时不能满足施工测量要求,需要增补控制点,并重新对网进行高精度测量,然后再以平面控制网数据测设出主轴线。

2测量坐标系统及坐标换算

2.1施工坐标系统。

在设计和施工部门,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常采用一种独立坐标系统,称为施工坐标系或建筑坐标系。施工坐标系的纵轴通常用A表示,横轴用B表示。施工坐标系的A轴和B轴,应与厂区丰要建筑物或者主要道路、管线方向平行。坐标原点设在总平面图的西南角,使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坐标均为正值。

2.2测量坐标系统。

目前工程建设中,测量坐标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全国统一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另一种是采用测区独立直角坐标系统如城市独立坐标系。测量坐标系纵横轴指向正北用X表示,横轴用Y表示。

2.3坐标换算。

建筑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在建施工控制网时,常需要进行建筑坐标系统与测量系统的换算。

3施工场地平面控制

在平面控制施工场地上有几种形式,一种是导线;一种是建筑基线;另外一种是建筑方格网,下面仔细的探讨一下这几种形式。

3.1导线。

因为我国所有的施工场地都普及的全站仪,因此场地的平面控制一般都成导线网的形式。而且导线的等级以及精度都要在标准的规定中,

(1)如果建筑场地在1km2以上或者是场地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那么场地建立的控制网一般都是属于一级导线网。

(2)如果建筑的场地在1km2以下或者场地属于普通的建筑区,那么在场地建立的控制网属于二级或者是三级导线网。

(3)如果场地使用的导线网是原来的控制网,那么要对控制网进行检测而且是反复的检测,保障控制网的性。

3.2建筑基线。

如果建筑的场地面积不大,而且布置的也不是很复杂,同时建筑场地又是属于平坦还比较狭长的,那么控制的方式采用建筑基线的形式。

(1)设计建筑基线。设计人员设计建筑基线的时候,可以采用几种形式,一种是三点成“一”形;三点呈“L”形;或这是四点成“L”形,还有一种是五点成“十”形。以上几种形式是在设计基线中比较普遍的形式。a.建筑的基线应该与建筑物的轴线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平行状态;另外一种是垂直的状态。b.建筑基线中的主要基点要保持在一个可以相互通视的状态,基线的边长在100mm至4mm之间。c.基线的主点如果不被施工所干扰,其位置就应该在主要的建筑物附近,并且要靠近建筑物。d.一个建筑基线的基线点应该在三个以上,这样可以保障检测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基点的变化情况。

(2)建筑基线的测设。在测设建筑的基线上,一般测量人员都会使用平面点位放样。首先在实际的场地标出基线点的具体位置,然后检查基线的精度以及密度,检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角度检查;另外一种是距离检查。如果基点在同一个直线上,那么在中间的位置上安装一个经纬仪乳沟没有经纬仪也可以安装全站仪,这样可以保障测量人员能够测量到基点的角度。当测量的角度与180度的差比24要大,那么就要适当的调整角度。如果测量的三个基点是垂直的状态,那么垂直的交点上,测量与另外一个的夹角,当角度值与90度的差比24要大,同样的也需要调整角度。在各个基点上检查轴线长度主要是检查轴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检查出的结果与设计有差别,且误差在万分之一,那么就要调整轴线之间的距离。

3.3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形较平坦的大、中型建筑场区,主要建筑物、道路及管线常按互相平行或垂直关系进行布置。为简化计算或方便施测,施工平面控制网多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称为建筑方格网。利用建筑方格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可按直角坐标进行,不仅容易求得测设数据,且具有较高的测设精度。

(1)建筑方格网设计。设计建筑方格网时,首先选定方格网的纵、横主轴线,它是方格网扩展的基础,选定是否合理,会影响控制网的精度和使用,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主轴线应尽量选在整个场地的中部,方向与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平行,一条主轴线不能少于三个主点,其中一个必是纵横主轴线交点,主点间距离宜过小,一般300~500m:纵横主轴线要严格正交成90;主轴线的长度以能控制整个建筑场地为宜,以保障主轴线的定向精度。主轴线拟定后,可进行方格网线的布设。方格网线要与相应的主轴线成正交,网格的大小视建筑物平面尺寸和分布而定,正方形格网边长多取100~200m,矩形格网边长尽可能取50m或其倍数。

(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在测设建筑方格网时,先要测设主轴线MON,其方法与建筑基线测设方法相同,主轴线测设好后,分别在主轴线端点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均以0点为起始方向,分别向左、向右精密测设90°。为了进行检核,还要在方格网点上安置经纬仪或站仪,测量其角是否为90°,并检查各相邻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与设计边长相等,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此后再以基本方格网点为基础,加密方格网中其余各点。

4施工场地高程控制

建筑场地的高程控制测景就是在整个场区建立的水准点,形成与国家或城市高程控制系统相联系的水准网。水准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即可测设出所需的高程点。施工场地高程控制一般布设成两级,分别称为首级水准网和加密水准网。首级水准网作为整个场地的高程基本控制,一般情况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埋设长期性标志,若因设备安装或下水管道铺设等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局部范围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加密水准网以首级水准网为基础,可按图根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一般情况下,建筑方格网点及建筑基线点亦可兼作加密水准网点。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中的测量工作实质上就是测绘工作,但是其工作的性质与建筑的质量有关,而且对于一个过程来说。建筑施工的全过程都要涉及到测量工作,因此在施工的场地要建立测量体系,并且保障测量的结果。

控制测量论文:谈水利水电工程中隧洞控制测量的误差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隧洞工程施工是比较关键的环节。隧洞的施工控制测量格外重要。在隧洞工程测量中,精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主要分析了隧洞施工控制测量规划与误差,隧洞洞内控制测量的实施以及增加贯通精度的方法等,以保障隧洞的贯通。

关键词:水利水电;隧洞;施工;测量误差

0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隧洞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关键构成部分。由于隧洞工程的施工地点大多在环境恶劣的地区,比如导流洞、引水洞、尾水洞等。因此,相关的规定与施工要求比其他建设工程更多。并且会根据不同的隧洞类型,要求不同的测量度。但是,在隧洞工程测量中精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确保工程的精度,减小工程误差,以此保障隧洞的质量。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施工之前,规划隧洞的控制测量,同时进行的估算,确保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1隧洞施工控制测量规划与误差

隧洞施工控制测量规划包括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两个方面。两项工作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因此其规划的工作也有很大的不同。

1.1平面控制测量规划与误差探析

在贯通之前,隧洞的平面控制测量工作都是支导线构成的。在开挖后,应该先规划支导线的工作流程,尤其是估算误差与施测级别。这些工作主要运用的施工方法都是洞内施工,而且需要在了解开挖尺寸与精度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有利于保障后续的测量计划顺利进行,同时便于选取有关设备。在开始设计前应该保障两项工作。①需要展现贯通面与开挖平面的设计图纸;②按照具体施工的洞内条件,特别是通视条件与出渣情况,会对测量产生的影响,应该在工程图纸上明确标出导线点的坐标位置。横向贯通的误差大多数包含测角与导线边长。这两种误差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隧道的贯通度。具体的关于横向贯通产生的误差分析如下:根据有关的误差传播原理,导线的测角与侧边是各自独立的。因此,在分析横向贯通误差的过程中,可以将测角与侧边方面的两种误差分别探讨。

1.2高程控制测量规划与误差

在探究容易影响横向贯通产生误差的因素后,应该继续探究竖向贯通产生的误差原因。这种误差受隧洞内高程控制测量度的影响。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高程控制测量误差级别都取决于竖向贯通中产生的误差。从而导致竖向贯通产生误差的有水准测量结果误差或者三角高程测量等。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公式来估算出竖向贯通中的误差。因此,还可以通过固定公式计算出每km中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然后对比所得数据和相关的规定误差级别,选择符合规定的等级指数,选择的原则是所选级别中要求的标准值应该大于计算值。

1.3标记掘进方向

水利水电工程中隧洞施工控制测量中的横向误差取决于对隧洞内中线指向的测量度。因此,标记掘进方向的工作非常关键。在标记掘进方向的过程中,应该在洞口设计多个固定点,然后再把中线的方向标记在地表,以此作为掘进工作的初始证据,掘进工作与洞内控制点的持续测量根据。

2隧洞洞内控制测量的具体流程

2.1选取仪器设备

对于隧洞洞内测量的仪器设备应当满足如下的要求:①测距精度不得大于2mm+2×10-6D,水准仪的的精度应控制在大于等于±1mm/km的范围内,测角的精度小于等于±1°;②测量使用的仪器与相关设备应该符合有关的标准要求,同时应该通过专业检定部门的认证才能够投入使用。

2.2掘进工程

1)掘进方向。因为隧洞内的工作面不大,光线很暗。因此在开挖时应该使用激光指向仪器。激光指向仪器能够实现直观操作,而且对其他工程造成的影响不大,控制操作简单。当掘进机器向前推进时,如果其走向不符合预设的方向,安装在掘进机上的激光指向仪器会自动发出激光束,能够为掘进机提供控制工作的自动化信息,调节工程进度。2)在隧洞外进行联测。工作人员应该在温度条件稳定、晴天的时候进行。并且,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在不同的时间,从水平角度来观察、测量。应该运用方向观测方式,在测量竖直角的过程中,应该反复进行4次,测距的工作需要进行6次。另外,还需要在气象改正的前提下,计算边长,还需要保持投影面的高度与隧洞的中线平均高程保持一致。3)调节测量度。在水利工程中的隧洞施工控制测量时,不仅需要在附属工程中展开混凝土衬砌工作,还需要考虑到洞外的施工。另外,还应该沿着相向开挖的导线展开其他工作,再解决平差,或者对贯通误差加以处理。在进行这些工作时,相关人员应该根据方案中的控制测量标准来进行,而且也需要遵循工作流程,逐渐展开工程。1.3提高贯通度的措施1)首先,应该确保不同点的坐标科学、。另外,还需要严格规定对投影的计算方法。2)工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方案控制标准的要求,考虑所用仪器的指数设置,保障其规范性。比如,应该确保棱镜基座能够科学的摆放。另外,还需要使用三联脚架法来展开测量工作。3)在开挖隧洞时,应该时刻关注导线点的安排和分布,保障在临时点的导线点在3个以内。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开挖工作是否合理、规范。4)在设置导线时,应该尽量使用等边直伸型的方法。而且,应该保障导线具有一定的长度。5)当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应注意一些细节,如保障垂直角和测距按照同一个照准进行测量。另外,对于等级不小于三级的测量应通过增加对中精度或者隔点设站的方式来适当提高精度等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工作人员具备熟练技能可以确保有效控制测量精度。在具体的测量工作中,应该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来进行规范操作,落实工程设计方案,通过规范的工程流程来展开测量工作,以此保障测量工作的。将工作实践与测量方式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施工时间,还能够确保隧洞施工控制测量工作的质量,保障贯通的精度。另外,有关人员还可以运用一些其他施工方法,比如组件导线网,或者改良测量条件的方法来提升隧洞内导线的性,以此来确保贯通精度较大化,减小控制测量的误差。

控制测量论文:矿井如何贯通控制测量技术

摘要:贯通测量技术在矿井巷道掘进等工作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要对贯通测量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从而严格控制误差,提高掘进对接质量。以河北省矾山矿的矿井巷道掘进贯通测量为例,从实践中总结了更合理的测量技术,并对贯通测量误差来源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措施进行详细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贯通测量;巷道掘进;误差来源

矾山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镇,东经115°27′,北纬40°12′,是我国北方的大型磷矿,受河北省矾山磷矿有限公司的委托,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于2011年7月31日至2011年8月24日进行了矿区地面控制测量、470中段井下控制测量和西风井斜井内的控制测量工作[1]。

1地面E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

(1)选点埋石。经实地踏勘后,矿区内有∏6、近2和西风井近井点(西1)三个控制点保存完好,但作为矿区控制系统,现有的三个控制点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为了满足矿区测量以及此次工作主要目的,即西风井与470中段的贯通控制测量,决定在西风井再布设两个控制点,点名编号为西3和西4点。在副井前的山上布设与近2通视的控制点,点名编号近3。最终形成了由6个控制点形成的E级GPS控制网。(2)观测计算。①构网观测,GPS网以边连式的方法构成网状,并与保存完好的国家大地控制点C级点太平堡、下太府联测,异步观测环间均有复测边。②GPS外业观测采用快速静态定位与静态定位相结合的作业模式,每站同步观测时间60分钟以上。观测时满足条件:卫星截止高度角≥15度;记录采样间隔为15秒;有效卫星个数≥5;PDOP≤6。③观测时应认真整平,对中仪器,对中误差应小于3mm,并于测前测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较差应小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所有外业观测记录清楚明确。(3)数据处理。①观测完成后,及时进行了基线处理。并进行同步环、异步环检查。其限差满足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考核。②基线检核合格后,利用HDS2003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并将WGS-84坐标系的成果按规定转换为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原矿山1954北京坐标系。③对用于平差计算的起算点应进行了相容性检核。经检合起算点相容性较较好。(4)高程控制。利用S3水准仪,对近2、∏6、西1进行了四等水准联测,其余三个控制点采用GPS拟合方法求得点的高程作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2]。

2井下导线测量

①选点埋石。按规范和井下条件布设7秒导线,470中段共布设导线点42个,其中长期性控制点40个,临时控制点2个;由于西风井未进行降水处理,故西风井在斜井中水面以上部分布设了3个长期控制点。②观测方法。西风井采用全站仪支导线的方法进行测量,每个转角均册了左角和右角,因只有3条边,故无需加测陀螺边。副井采用联系三角形的方法进行了一井定向,采用全站仪加反光系统进行了井上下的高程传递,井下采用全站仪支导线复测左右角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在井下导线的起点、中间和末端测量陀螺边3条。为了计算陀螺方位角与坐标方位角的差,在地面控制点西1、西3上进行2次陀螺边定向测量,两次井上陀螺定向较差6″,说明陀螺仪精度。

3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测量组织与安全生产为了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拟投入的人员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汽车2辆;全站仪2台;陀螺仪1台;水准仪1台;双频静态GPS接收机4台;电脑2台;打印机1台;其他对讲机等通讯器材及联系测量用附件若干。测绘小组3个,人员10人。选用仪器观测方法视距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闭合环路、附合线路闭合差DS3、N2中丝读数法≤100m≤3.0m≤10.0m三丝能读数≤±30√L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的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的差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水准测量的精度闭合环路、附合线路水准路线长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后、后、前、前3.0mm5.0mm5.0mm5.0mm10.0mm15公里测量中严格执行河北省矾山磷矿安全生产制度。井下测量人员测量时听从安全矿长的安排,佩戴安全帽等必须的设备。工作中未离开工作区域进行与测量工作无关的工作和参观。

4坐标转换与精度统计

4.1两种矿山原54成果转换到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的转换方法①简易方法—平移法:Y80=Y54-62.438;X80=X54-42.210。此方法转换误差:X为-0.098m~0.116m,Y为-0.107m~0.132m②参数转换—四参数法:矿山原54成果转换到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的转换参数平移Xo(米)=-570.37519;平移Xo(米)=58.209169;旋转角度T=-000:00:07.557;尺度K=1.00011562605642。此方法转换误差:±0.3cm。4.2精度统计GPS控制网较大点位中误差0.76cm,较大相对中误差1:30036,满足规范要求的精度要求(详细统计资料见平差报告)。井下导线观测转折角42个,陀螺方位角闭合差仅为46秒,小于限差要求(详细统计资料见平差报告)。地面水准路线长度8.147(km),高差闭合差=4.0(mm),限差=57.1(mm),每公里高差中误差1.40(mm),优于规范要求(详细统计资料见平差报告)。

5结论

通过从实践中总结更合理的测量技术,并对贯通测量误差来源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措施进行详细论述和分析,提高测量精度,节约测量时间及成本,在矿井测量中应用推广,进一步提高矿井测量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所有控制成果精度,质量良好,满足了现代化矿井高精度贯通测量及生产的需要。

作者:杨永宁 单位:河北省矾山磷矿有限公司

控制测量论文:地理信息中GPS控制测量技术研究

1GPS控制测绘技术的创新

1.1方法上的创新

现如今,GPS控制测量技术在不断更新和优化,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测量技术并不能满足现在测绘工作的需要。无论是测绘的距离,还是测绘手段都有待完善。另外,GPS空间定位技术的方式以及传统的测量模式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如今,主要以GPS技术为主、传统的测绘方式为辅,实现了方法上的创新。

1.2精度上的创新

在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地理信息测绘工程中采用GPS技术大大地提升了测量的精准度,能够快速、地找到定位点,这是测绘行业的一大进步。

1.3工作效率的创新

所谓的工作效率创新是指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较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逐渐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这一技术类型还具有实时性,对工作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技术体系

1)为了建立和完善GPS系统的技术体系,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一个精准性比较高的控制网,这种控制网主要是以三维测量形式为主。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技术体系的特点制定一个相对比较科学的技术体系。2)制定运行状态良好的GPS基准站。主要是为了提高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精准性。从GPS基准站的运行方式上看,主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及时,以广播的形式向用户相应的信息。由于GP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三维坐标的形式来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测绘中可以较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放样工作。这一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工作范围比较广。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附近有一些大的建筑物则需要设置信号中转站。第二,在事后向用户提供相应的观测数据。在基准站中记录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观测数据,可供选择的方式比较多。在固定的时间内可以将数据上传,在事后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同时无须设置大量的控制点。第三,借助伪距差分技术。这一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三维坐标的形式,可以满足GPS控制技术以及导航的需求,从现在的技术应用上可以看出,精准度可以达到5m左右。

3实时动态差分的GPS技术

现如今,我国的GPS技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更多地应用到工程测量行业中。实时动态差分GP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优势比较明显。如果在现场就可以给出精准大地坐标,必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测量的精准度。另外,这种GPS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不仅操作速度快捷,操作方法也很简单。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将动态差分GPS技术的配置分为3个部分:及时是基准站接收机,第二是流动站接收机,第三是数据链。其中流动站接收机包含的内容比较广。基准站接收机需要设置在已知点坐标上,这样就可以接收卫星信号。通过精准地计算,再通过各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保障信息采集的性。与GPS技术配套使用的是GIS系统,这是一种借助计算机设备来发挥功能的技术类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GIS系统在地理信息测绘工程中也得到了高效地应用。另外,在实际的工作中,研究人员还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国土管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中。

4GPS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情况

GPS控制测量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地理信息的“地图”,这些信息可以在计算机上显示,其中包括各种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其中数字信号是指数字化的信息采集形式,经过操作和处理之后得到的信号类型。通常情况下,电子地图的制作主要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取,包括遥感获取,数字化获取,直接获取和GPS系统获取等类型。在地图制作的过程中,只有快速、地找到定位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技术的高效性。在GPS基准站进行的过程中,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跟踪,为用户找到的地理信息和地理位置。

5结束语

GPS控制测量技术具有测量方法简单、测量精度高、测量的成果形式更新颖等显著的优点,其在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将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

作者:崔红英 何国军 王富胜 单位:伊春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控制测量论文:试分析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的控制测量技术

[摘 要]桥梁工程是社会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程设施的质量是影响桥梁工程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再者桥梁施工中的高墩施工的控制测量是保障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本文从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控制测量的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墩施工;控制测量;技术要点

桥梁工程在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方面,桥梁施工的质量好坏关乎着交通的正常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高墩施工控制测量技术在施工中占据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简要的对高墩施工控制测量意义以及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1.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的控制测量的意义

我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江河相间,河湖蜿蜒。在这样的地形地貌条件下,要想让交通运行顺畅,方便人们出行,桥梁工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桥梁工程中,技术要求严格,质量要求上乘,在这当中,高墩施工的控制测量技术起着无可厚非的作用。在桥梁施工中,高墩建设工程涉及大跨度、半高空、大规模等的要求。该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在实施中还存在着施工复杂困难等问题,使得施工存在着危险性。然而,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建设,也不得不去试试。在这样的艰巨任务下,如果高墩施工的控制测量技术不达标,那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交通、经济会产生许多的负面影响。这足以说明高墩施工的控制测量技术实施影响力巨大,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2.研究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的控制测量

2.1 介绍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

要解决好一个问题,首先必须充分读懂问题,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也同样如此,要让一个工程得到较大限度的有效实施,在测量中必须先了解该工程的特点,对每个细节部分都要充分了解。高墩施工的特征便是,墩柱墩身较高,处于半空施工的范畴,墩身的模板都是特制的定型钢模板,由若干块模板结合拼凑,形成了墩身的整体模板,模板都是笨重的,需要用大吨位的吊车进行模板的安装。同时根据物理学质量大惯性大的原理,必须对模板进行固定,否则可能会对安装产生较大误差。固定之后并不代表就完成了,墩身浇筑和混泥土配比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首先,浇筑是一项大型工程,时间上也是需要很好的把握的。其次,大重量的完成,需要大型吊车,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必须确保浇筑的质量和均匀性、密实性、连续性,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十分高端的技术才能驾驭。高墩施工从开始到一个步骤都要求严格,一步特点小心就可能全军覆没,徒劳无货,所以了解了高墩施工的特征以及大致注意事项对工程的实施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2.2 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的控制测量要点

(1)测量放样工作

一个项目的实施,首先必须进行调查,而高墩施工的控制测量也需要做一个样本调查,所以测量放样工作必不可少。样本是为了让人们对工程做一个大概了解,放样工作的进行对于了解工程有着重要作用。一个科学合理的放样工作是高质量整体施工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控制测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放样工作必须做到,而要保障它的对放样人员以及一些测量仪器的要求都很高。放样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拥有熟练的经验技巧,能够提出科学的放样方法以及放样计划。放样仪器也是要求比较高的,毕竟它关系着数据的性和真实性,在仪器的选择上必须慎重仔细。当然,放样工作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在工作人员以及测量仪器都能保障品质的前提下,测量放样工作的过程必须有秩序,分工到位,并且工作人员各尽其责,态度认真。,工作结束了,现场必须做到清理得当,以防止放样材料混淆,给后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放样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到到位,保障工作效率。

(2)高墩施工控制的钢筋工程测量

高墩是桥梁的支撑点,承载着整个交通运输,关系着桥梁的稳固性。要保障高墩支撑稳定,需要对钢筋工程进行测量,因为钢筋对于桥梁的稳固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测量之前要做一项重大工作,那就是施工控制测量人员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和评估钢筋的用量和布局情况,为后面的工作做准备,方便对症下药。钢筋的放入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把钢筋植入进去就算完工,这远远不够,必须要对钢筋的选择。数量以及如何利用进行严格的斟酌讲究。对钢筋工程的测量首先体现在选材和位置分配方面,钢筋的种类必须按照计划中的严格挑选,钢筋的型号要与所需对应,不能杂乱无章,以防对错位,这将严重影响着钢筋分配位置,使得工程坍塌。除此之外。钢筋的数量必须进行严格测量,过多过少都不符合要求,一定要打破越多越好的传统观念,有时候数量过多也很大的影响着工程进行。要如何把巨大数量的钢筋进行分配,那就要用睿智的方法,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充分的记录标识工作,让钢筋分类得当,井然有序。当然还要注意的是,钢筋植入时,混泥土的量也要好好把握,与钢筋协调。对钢筋的测量工作做到位,就相当于给高墩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建设中高墩的稳定。

(3)混泥土施工测量

混泥土是建筑工程最基本的材料,要提高建筑物的稳固性,坚韧性不仅需要钢筋等材料,还需要混泥土的有效配合。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对混泥土进行严格测量,确保质量达标,数量足够,好质量造就好的成品。质量和数量过关后,还需要掌握混泥土的配置,水土搭配均匀得当,这样才不至于使得混泥土过硬过软,影响施工效率,不走弯路。

(4)支架的施工控制测量

支架的施工控制测量涉及三大方面。首先,是技术要求,高墩的支架施工操作关系着垂直运输的运行,因而必须要保障施工质量的安全。要保障质量安全,工作人员就必须慎重工作,选材合理,以保障足够的稳性、刚度和强度,这些得以保障,对施工的正常运行有这不小的推动作用。其次,支架的搭设也是很有讲究的。支架必须保障其稳定和,因为支架未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对施工都可能造成很大损失,甚至让工程归零。支架要支承在墩柱承台上,在大桥的高墩柱施工过程中采用双排架设方法,这架搭设之后,切记要对基土进行整理压实。,要对支架的受力进行分析。了解了支架的受力原理才能更好的掌握支架摆设方法。在对支架受力大量的进行验算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受力较大的是杆底端,因此,在计算中要注意地基和主杆底端的力学分析。当然在计算时不仅仅要看到受力较大的地方,还要充分测量构件自身重量以及其他的受力作用。因为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建设的墩身自身重量很大,对受力测量影响大,再加上桥梁的高墩一部分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力的方向复杂多变,综上,综合考虑影响因素,才能使受力分析更,以达到标准测量。

3.总结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出行对速度和便利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桥梁的施工数量和规模不断在增长。桥梁中的高墩建设影响着整个桥梁工程的实施,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为了改善施工建设,预防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对高墩的控制测量犹为重要,对控制测量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简要分析了一些施工要点,岁不能面面俱到,但还是希望给相关的工程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


控制测量论文:矿山测量中高程导入及井下控制测量

[摘 要]在论述基本高程导入方法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大井深立井导入高程的一些思路,有待于矿山测量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验证。

[关键词]矿山测量;高程导入;井下控制测量

在矿山的生产建设中,为了确定井下巷道、采空区与地面地形、地物的对应关系以及井下各类巷道之间的空间分布情况,就必须使矿井井下测量的坐标系统与地面测量的坐标系统统一起来,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使矿山地面测量与井下测量联系起来,也就必须进行使井上下坐标系统一起来的联系工作,联系测量就其内容而言包括平面联系测量与高程联系测量两部分,平面联系测量简称定向,高程联系测量简称为导人高程。鉴于平面联系测量即定向依照传统的定向方法去实施可达到要求,还为了确定井下巷道施T能够按质按量的进行,井下按控制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了解井下各类巷道之间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控制点的确定。为以后提供控制基础算基准,测定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的点位控制点做好准备。

1 井下高程导入

1.1高程联系测量目的是把地面坐标系统中的高程,经过平硐,斜井或者竖井传递到井下高程测量的起始点上,然后以该高程起始点进行井下高程的传送。其意义是通过井下高程导人,井下高程依次传递,达到井下各种巷道在空间上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同时便于对井下采掘工作面的分布与地面地形地物的空间对应状况有详细的掌握,它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1.2导人高程的实质。高程联系测量的实质在于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采用能够满足相应的仪器和合理测量方法,把地面的高程系统,经过平硐,斜井或立井递到井下高程测量的起始点上,为井下测量过程中进行高程的方法因矿井开拓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

1)通过平硐导入高程:可以用一般井下几何水准测量来完成,其测量来完成。其测量方法和精度应当与井下一级水准测量相同。

2)通过斜井导入高程:当斜井角倾角能够满足水准测量要求时,可以用一般井下几何水准测量来完成:当精度要求不高时,也可以用一般i角高程测量完成。当斜井倾角超过水准测量要求时,可以用一般三角高程测量来进行。其测量方法和精度与井下一级水准量或者井下基本控制j角高程测量相同。

3)通过立井导人高程:由于水准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都难以实现,则需要采用一些专门的方法来完成。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这些方法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仅仅是具体实现手段的不同。

1.3利用测长器导人高程。测长器是利用钢丝绕在一个圆盘下中,借钢丝升降时的摩擦力带动圆盘转动,由计数圆盘自动记录的圈数,从而算出钢丝升降长度的原理制作的。该高程导入方法,对于一般深度的立井面言远不如前述几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此不不作进一步论述。

2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1基本控制导线按照没角精度分为+一7。和+一15。两级,一般从井度的起始边开始。沿矿井主要巷道,通常每个1.5~2.0kM应加测陀螺定向边,以提供检核的方位平差条件。采区控制导线也按测角精度分为+一15。和+一30。两级,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输巷道以及其它次要巷道敷设。

2.2井下导线点的设置:井下导线点按照其使用时间长短和重要和重要性而分为:长期点和临时点两种。导线点应当选择在巷道顶底板稳固、通视良好且易安置仪器观测、尽量不受来往矿车影响的地方。导线点之间的距离按相应等级导线的规定边长来确定。临时导线点可设在巷道顶地板岩石中或牢固的棚梁上,长期导线点应埋设在主要巷道中,一般每隔300~500m埋设一组3个长期点,以便用测角核查其是否移动,所以导线点均应做明显标志并统一编码。用红漆白将点位圈出来,并将编码醒止的涂写在设点处的巷道帮上,以便寻找。

3 井下高程测量

3.1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和任务:井下高程测量是测定井下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高程系统,确定各种采掘巷道,硐室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一解决各种采掘工程在竖直方向上的几何问题。其体任务有以下几项:1)在井下主要巷道内测定高程点的长期导线点高程,建立井下高程控制。2)给定巷道在竖直面的高程。3)确定巷道底板的高程。4)检查主要巷道及运输线路的坡度巷道测绘主要运输巷道剖面图。

3.2井下高程测量的基本要求:井下高程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测量方法敷设。在主要的水平运输巷道中,一般应采用精度不低于$10级的水准仪和普通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在其他巷道中,可根据巷道坡度的大小、采矿工程的要求等具体情况,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从井底车场的高程起算点开始,沿井底的要求和主要巷道逐渐向前敷设,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高程点,每个高程起算点组成,其间距以30~80m为宜,长期导线点可以作为高程点使用。水准点可设在巷道的顶板、底板或两帮上也可以设在井下固定设备基础上,设置时应考虑使用方便并选在巷道不家形的地方。设在巷道的顶板、底板的水准点构造与长期导线相同,井下所有高程点应统一纺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点的附近。

总之,高程导入在矿山生产建设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测量丁作,其精度必须能够满足生产实际需要,传统的高程导人方法虽然能够解决一般的高程导人问题,但随着安全形势的发展,高程导入的精度必然会越来越高,特别是大井深立井高程导人,仍然是矿山测量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在论述基本高程导入方法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大井深立井导人高程的一些思路,有待于我们矿山测量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验证。

控制测量论文:基于约束法平差的桥梁施工控制测量技术研究

摘 要:针对GPS测量控制网所控制的轴线与路线控制网所控制的路线中线间正确合理衔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GPS桥梁施工控制网约束平差方法,该方法通过在GPS桥梁施工控制网中引入边长约束和方位约束,避免了传统方法所导致的控制网精度畸变,更好地保障了路线的连续性和舒适光顺的设计效果。工程实践表明,辅以均匀合理的布点方案和适当的数学模型,约束平差不仅实现了轴线与中线的正确合理衔接,其精度也满足施工控制测量要求。

关键词:约束法平差 桥梁 控制测量 GPS

GPS测量装备已经深入桥梁施工的各个领域,为目前桥梁建设要求的快速施工提供着品质、高效的测量服务。高精度 GPS 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在布设控制网中的应用,GPS-RTK 实时定位技术以及与其相配合的连续运行GPS 参考站服务系统也得到空前的发展。RTK 以其定位快速、高效、高精度、高性的特点逐步成为施工放样测量和准实时定位的重要手段。在快速施工的理念下,某些时候,常规测量仪器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环境条件下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而 GPS 技术远距、实时、、3 维、快速、全天候的特点正好适应了这一时展的要求,为现阶段桥梁的施工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即使如此,在公路施工测量中,公路路线控制测量的低精度与大型构筑物(桥梁、隧道)控制测量的高精度间的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大型构筑物GPS测量控制网所控制的轴线与路线控制网所控制的路线中线间正确合理的衔接,目前已成为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满足大型构筑物轴线两端与其路线中线连接偏差最小的约束法对GPS桥梁施工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

1约束法平差的原理与方法

由于GPS施工控制网投影面与路线施工控制投影面的差异,以及两次观测精度的差异,为保障GPS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必要精度,对GPS施工控制网进行边长约束和方位角约束平差,其目的在于使GPS控制网与路线施工控制网之间达到正确合理的连接。路线上的GPS桥梁施工控制网是一种“挂靠”在低等级路线测量控制网上的高精度网,一方面是为了保障桥梁“刚体”结构施工的精度;另一方面是为了有效地消除接线处小偏角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隐患存在的影响。在实际作业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存在着两种常见的带有一定局限性的方法。一则是为保障桥梁施工而将GPS施工控制网视为独立控制网,从而淡化了两轴线间的接线关系;另则是为保障两轴线间的接线而将桥梁两端的路线控制点作为GPS控制施工控制网的约束条件,从而导致了GPS控制网精度的畸变。因此,在GPS施工控制网中引入边长约束和方位约束,可以更好地保障路线的连续性和舒适光顺的设计效果。

2 工程实例

2.1 GPS平面施工控制测量

某高架桥地处工程地质条件极差、地势低洼、软土层厚达60m多的海相沉积平原地区,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布设GPS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点位置的选择考虑了桥梁施工的特点,一方面将点的位置于施工便道以外并适于GPS观测要求的位置,另一方面尽可能保持相邻点间相互通视以及邻近线位控制点设站、长边定向的施工放样原则,GPS控制网构网时采取了“边连接”方式(图1)以增加控制网的图形强度。

图1 边连接方式

根据上述布网方案在施工现场共布设了21对GPS施工控制点,并采用4台WILD双频增强型Leica 350GPS接收机按快速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进行了观测。观测时,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数大于4颗,截止高度角大于15°,由卫星星座和测站组成的图形几何强度(GDOP)小于5,整个观测在两天内完成,共获得336条基线。在对GPS观测基线的三维向量施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后,经粗差探测,整个观测值不存在粗差。在控制网先验中误差与后验中误差相等时,所得到的GPS基线向量的较大残差为9 mm,最弱点的坐标三维位置中误差分别为±3.1、±4.3、±3.3 mm,这说明GPS观测基线具有很高的质量,可用于二维约束平差。

采用桥墩台平均高程投影面上的长度和桥轴线方位角作为约束条件,以桥轴线与路线两端连接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对GPS桥梁施工控制网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后所得到的GPS施工控制网的坐标成果能够满足桥梁施工的精度要求。由于路、桥施工所要求的测量精度不同,致使桥梁两端路线控制点坐标与桥梁控制点坐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根据上述偏差可知:在桥梁与路线的起始端的线位衔接差较小,两者基本一致,不会在接线处产生小偏角,因此也不会对高速行驶的车辆带来影响。在桥梁的另一端,线位中线连接偏差较大,一方面影响到路线设计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有可能在线位衔接处产生小偏角,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线位偏差的存在,实质上可视为两套成果间起算数据(坐标、方位角)的差值的影响。在实际作业中,可采用限定路线控制点和桥梁施工控制点放样范围的方法,利用桥梁控制点向路线范围单向“渗透”放样以寻求连接点来解决线位衔接问题。

2.2 GPS高程控制测量

GPS能以很高精度获取点间的大地高高差,在将其转化为适于工程测量的正常高(或正高)高差时必须顾及大地水准面的异常改正。这种转换因重力测量资料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多采用GPS水准法,即利用同名点上的正常高(或正高)与GPS大地高,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获取相互间的换算关系。在乐清湾高架桥GPS施工控制网中,采用三等水准连测了6个GPS控制点,连测点位均匀分布,根据顾及地形改正的曲面拟合法得内部拟合中误差为±8mm,外部符合精度为±7 mm,所有待插值点处于模型内插控制范围。将GPS水准法高程与四等水准相较,较大误差为-36 mm,误差均值为-2 mm,中误差为±9 mm,GPS水准法的高程精度已达到了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可应用于施工测量。

2.3 RTK-GPS桥位放样测量

将GPS参考站建立于桥梁控制网中间的控制点上,采用2台操动站放样,在控制器中调出桥位坐标,根据流动站事先设定的精度,通过控制器面板上的定位质量精度指标(CQ)和几何图标指示,可方便地将桥墩在实地地标定出来。为了进一步检查RTK-GPS放样的精度,首先将已放样桩位采用RTK-GPS技术对其位置进行测量,然后与桥位设计的理论坐标进行比较,放样的平面中误差为±19.4 mm,高程中误差为±10.4mm;对已放样好的点位采用GPS快速静态观测和水准测量,将两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平面误差和高程误差均在50 mm范围内(图2),检测后的平面中误差为±28.4 mm,高程中误差为±16.0 mm。

总之,RTK-GPS放样勿需手工记录,可与计算机及其它测量仪器实现数据共享;从节省人力资源、设备投入和放样效率等方面综合考察,其综合经济指标至少是传统放样测量方法的3倍。

3结语

(1)GPS作为一种高新测量手段,比传统测量方法建立桥梁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更高更均匀;方法更加方便灵活,效率更高。(2)对桥梁GPS施工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可实现大桥轴线与其两端路线中线间的正确合理衔接,并保障路线设计的视觉效果。(3)采取均匀合理的布点方案和适当的数学模型,GPS水准法的高程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施工控制测量的要求。(4)RTK-GPS放样桥梁桩位的三维位置,实践证明具有高效率和高精度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