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企业产品创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界面障碍的产生与消除
一、 引言
界面“Interface”的概念在技术部门的存在已由来已久,它是描述各种仪器、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各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但在企业管理的范畴内,界面概念还属于相当新的术语。它主要用来描述为完成同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在信息、物资、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界面管理一词源于英语“Interface Management”,意即为“交互作用的管理”,其实质就是对界面双方实行联结,使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作和沟通,提高企业绩效。
但是在企业实践中,界面双方的沟通、交流、配置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就是界面障碍。有研究指出,当研发/市场界面存在严重的障碍时,68%的产品创新项目将在商业化上失败,21[文秘站:]%的项目将部分失败。
本文试图通过对产品创新中的研发/市场界面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探求消除界面障碍的的方法,保障企业产品创新研发/市场界面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
二、 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人们很早就已注意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且常常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感到困惑。例如,营销部门和产品开发设计部门之间常常在新产品选择上存在分歧、制造部门和原材料采购部门也经常发生冲突,研发和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则更常见,这些冲突和障碍导致了创新效率低下。所有这些现象,都可归结为界面失调的问题。在管理行为中,界面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不仅有部门之间的,也有流程之间的,因而其产生的缘由也颇为复杂。
总体来看,界面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一些共性原因:
1. 专业化。专业化是导致整体工作分解的根源。自从福特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引入生产制造领域以后,企业管理中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许多统一的工作被分解成为各种简单的活动。例如,现在的许多产品就是不同工序的加工工件组合而成。虽然专业化分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是,由于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交接、协调及组合活动,因而大量的界面问题也相伴而生。
2. 信息粘滞。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中,各种不同的信息流穿梭其中,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涉及的信息更加浩繁庞杂。各个部门、各项职能以及各种流程之间都会产生和涉及大量不同的信息,由于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分布在相关的不同部门、职能或流程之中,加之不同的职能部门一般都对自身领城的信息(尤其是技术知识信息)较为了解和关注,缺乏对其他领域信息的了解愿望和冲动。这就势必导致信息传输中的粘滞现象发生,即各种不同的信息常常滞留于其自身的信息源周围,严重地甚至引起信息传输通道受阻。
3. 目标差异。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之间的目标追求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界面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项企业总体任务被分解到工作性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后,这些任务在完成时间、运作方式、资源分配等方面均会对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产生不同的要求,这就使得各个职能组织都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并处理问题,忽略了其他职能部门或流程的作用和配合。因而相互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界面衔接不顺畅。
4. 文化冲突。近年来,管理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文化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不少企业问题都有文化因素有关,有的甚至因为文化方面的冲突而使企业发展受阻。尤其是在高科技时代背景下,企业间和企业内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各部门整合时产生界面协调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处理文化摩擦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
三、界面障碍的消除——有效的界面管理
企业的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涉及多部门的复杂流程,每个部门在创新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发挥着作用。职能界面管理必须整合所有参与创新部门的力量,以此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事实上,研发是创新源泉的项目不太可能成功,而认为各参与部门与顾客是创新源泉的项目却相反。参与不同程度创新的各部门在创新的每个阶段对决策产生影响。因此探索职能间的界面障碍消除的方法对于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造成企业创新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间界面有效性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职能界面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作深入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提高界面有效性的途径,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1. 消除界面障碍需要各部门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部门的互动与协调。有等级的协调需要以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特点的命令式的解决方式;而无等级的协调则是以信息沟通为核心的解决方法,部门间并无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平等相待,层级的淡化也是跨职能冲突的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的互动和协调,必须建立某种协调机制以消除界面障碍。这包括双方关键人员共同参与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制定,共同介入项目的早期开发工作;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尽量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建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明确责任、权力、决策权限等。
2. 通过流程再造来消除界面障碍是提高界面有效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传统的面向职能的管理方式将完整的流程人为的分割成相互隔离的部门,不仅造成了研发与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还使企业在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在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创建适合界面管理的组织模式如跨职能产品创新风险小组,并在组织管理中重视分析组织中人才构成、知识结构和岗位流动。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基于界面管理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
3. 通过组织发展建立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消除界面障碍。要始终贯彻职能间的整合水平应该与产品创新战略相适应的原则,使得那些存在问题的职能综合小组得到同步的提升。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有效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不同职能部门人员的目标共识,促进不同部门间的理解,对提高研发/市场职能整合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管理,使之能与组织正式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相统一,达到组织内部之间信息交流顺利。
四、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于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分析,本文认为:
1. 在企业实践中,可以通过健全企业组织机构,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挂帅的工业工程部,以协调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与行为。
2. 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积极而有效地采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从而使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
3. 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风气,以增进R&D人员与营销人员之间
的了解与合作,使R&D人员更加了解市场,营销人员更加了解高新技术。 4. 积极采用质量功能展开(QFD)和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而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总体来看,企业要客观评价组织和个人的实际状况,通过组织学习、结构重组等手段克服影响信息沟通的界面环境,同时了解研发和市场人员的个体差异,通过跨部门合作和沟通,来提高两部门人员的认同感和合作、参与、影响的能力,消除产品创新过程中的界面障碍,从而提高企业的职能界面管理水平。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产品创新、服务提升是保险企业获得加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产品创新、服务提升是保险企业获得加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国内保险市场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保险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产品开发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产品开发在整个公司的业务运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已有的老产品。保险市场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使得以往的大众市场经营策略转向无数的分散市场。一个崭新的变革开始了,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取代了原先大众市场中冷漠的消费关系,人性化的消费哲理代替了原先的销售哲学。在现代保险市场条件下,尤其是目前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不断向个性化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保险公司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原有的部分保险产品将逐步会被淘汰,原有的产品体系将会被打破。迫使我们要以创新的能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要注重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保险职能在社会的发挥,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调整的资产结构,有利于长期盈利能力的形成,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利于销售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现就产品创新谈几点看法,仅供借鉴。
一、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导向
产品开发的导向是一家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保险公司在未来市场中定位的导向,创新产品我们还要以下共同需要遵守的导向:
1、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保险公司的经营需要体现自身的盈利能力水平,从而获得自身不断发展的能力,同时更要注重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和政府监管导向,要考虑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在保险职能的基础上部分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市场需求分析、研究。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保险公司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去了解客户的需求,逐步实施保单通俗化。尽量让客户参与公司的营销决策,包括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3、市场细分导向。随着社会发展趋向多元化,消费者的需要也有个性化的趋势,公司所要满足的已不再是单一的市场,而是有个别的,有个性的消费者。强调目标市场的细分,根据不同销售渠道、保险消费者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进行产品的开发,积极完善、逐步到位,形成完整产品框架体系;
4、竞争导向。过去公司面对竞争所采用的营销策略和做法,往往针对特定的竞争者而来,使得客户导向转变为竞争者导向。这种固然有其优势,但也可能被误导为随竞争者的步伐亦步亦趋,而使自己脱离了顾客,忘记自己的核心优势和条件。
5、客户关系导向。虽然目前都在说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但在实际上仍以个别交易为考虑单位,而在一个流动性很强的保险市场,忽视了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一次交易完成不应是关系的结束而是开始。
二、各级保险机构在产品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一)保险公司的总公司在产品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1、从自己的庞大信息网络中不断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组织开发和引进新保险的元素,开发适合保险消费需求的产品,使险种与客户需求的较大匹配。建立和健全在目标市场的产品体系,为销售渠道不断提供新产品。所谓新产品:就是指一个产品的多个维度,如技术,性能,服务,品牌,形象,质量,包装,价格其中改变产品任何一个维度都意味着一个新产品的产生,真正的原创性产品只占总开发产品数的10左右。在当前保险市场中,影响保险公司销售问题,突出问题的是产品同质化,企业缺少个性化的险种。许多企业经营不好总是认为是销售问题,实际上首先是产品问题,是产品同质化,甚至明显不如人家的问题。因此,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不断推出个性化的好产品才是关键,这正是营销战略的核心问题。现代营销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首先开发符合特定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然后才是整合传播,把产品想办法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是新产品成功的基础,如何可获得先发优势,建立品牌忠诚、获取经验优势、占有稀缺资源,进而具有全新的独特技术是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2、必须明确的是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公司要对正在销售的产品生命周期进行把握和管理,通过对市场和产品的分析,对不同的产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公司通过费用政策、竞赛策略、销售引导、考核机制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和险种占比,达到综合的平衡。同时总公司要周期性地对公司产品体系及各销售渠道的产品线进行评估提出产品线调整意见对不符合公司经营和产品策略的产品应结合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停售建议和善后应对文秘站版权所有。保险公司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库,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有的企业销售失败的原因就是陶醉于现有产品的销售业绩,在成功的道路上多走了一段。
3、产品开发明确两个细分:一是目标市场的细分。产品推广工作的核心目的是“把产品卖出去”,搞清楚要“卖给谁”显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产品设计工作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状况,保险公司自己的客户资源情况。二是销售渠道的细分,产品推广工作还要解决是“谁在卖”的问题。不同渠道会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销售办法,即使在同一渠道,销售队伍同样存在高、中、低端能力的业务员的差异性问题,忽视这个现实将可能导致我们对部分市场的丧失。文秘站版权所有
4、产品需要对购买者定位和包装。总公司要围绕产品的不同分类和特色优势,实施对产品的系统性的包装工作,推广到各基层销售单位。另一方面,充分要依靠分支机构,结合当地情况实现紧贴市场的产品包装和销售推动。的产品包装和产品同等重要。社会上保险行业的信任度下降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业务人员对客户的误导,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存在公司对产品销售理念认识不到位,产品缺乏整体定位和包装,任由销售人员自由发挥和随意包装造成的。
(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产品管理和销售中的定位
组织销售是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产品推广中的主要工作。核心围绕:卖什么?卖给谁?和怎么卖?谁来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卖什么?(差异化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如果说总公司是产品的供应商,那么分支机构就是销售商,作为销售商首先要研究所处的市场环境,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特点的产品类型。更重要的是能从 利于销售的角度分析产品,使我们通过做这项工作知道该向什么人、以什么方式、销售哪些产品,这要求我们伴随客户定位与市场推广工作同时进行。其次在销售过程中不断发现市场的需求,积极向供应商提出客户需求,提出这些保险需求的形态和潜在的市场价值分析。
2、卖给谁?(客户发现和客户区隔)
建立以解决客户问题为核心的销售理念。保险公司是由于客户的需求存在而存在。我们把目光投向市场,发现目标客户的需求。回过头来看产品,找到解决客户需求的产品方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目前市场上重点是中端和中高端客户群,客户群另外的两极考虑较少,一是广阔的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中同样存在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他们需要财产保险、养老、医疗保障。另外,还有很多不富裕的人他们为孩子上学、结婚,自己的养老、医疗做准备,保险的积累资金功能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要开发适合这个层面的产品,特点是实用和收费相对低廉。另外一极是社会中非常富裕阶层,人数不足总人口的5,却掌握75左右的储蓄货币资源,这部分人由于没有很适合的产品和相匹配的业务员,基本是保险的空白地带。面对庞大的保险市场需求,管理水平在现阶段仍然是制约保险发展的主要矛盾。文秘站版权所有
3、怎么卖?(产品销售的管理技术)
首先如果产品由相对独立的保险元素构成,为给投保人和销售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保险组合是“新产品”的再造过程,使产品数量从有限拓展到无限延伸。既体现了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原则,也赋予营销人员无限创作空间。
其次,要总结市场规律和特性,实施与其相符合的业务拓展工作。保险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不同客户在不同时期和时点集中存在购买欲望,销售队伍要做好不同市场的时间匹配,做出业务的节奏感。
第三是产品包装。我们常说“二流的业务员卖保单,业务员卖理念”。保险企业管理者的层面越高,越注意产品战略,就是“道”的问题,越往下面越关注战术,就是“术”的问题。一个产品如果销售人员对产品不感兴趣,公司通过“话术”让业务人员去忽悠客户,往往很难有好的效果。通过降低价格手段进行销售是技术含量低的竞争手段。
第四是市场开发与市场环境保护。保险公司要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环境,遵守竞争规则,竞争要由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向以产品、服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力竞争。
第五是风险防范。目前市场中类似险种或同一险种在不同机构销售,产生的结果差异性很大,说明由于销售通路和队伍素质的差异性,会带来产品效益的差异性,要运用险种风险监控系统加强险种预警和管控,同时要建立对销售团队的业务品质管理体制,确保险种销售过程中风险防范。
4、谁来卖?(销售通路和销售团队建设)
首先,销售通路和销售机制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最重要环节。对适应不同保险需求的人群要采用不同渠道进行销售,渠道创新是销售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要适合特定渠道销售的特点,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其次,不同的产品由于销售通路的不同,必然带来用于流通领域的成本不同。在相同销售模式下,分配机制的先进性和相对科学性,是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断创新和完善分配机制才能保持销售的相对优势。
第三,的销售人员产生:一是相对优势的薪酬和较为科学的人才选拔措施,吸引和选择相对的人才;二是的培训机制造就的人才;三是科学的销售管理机制,培养销售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带来良好业绩。四是特定客户的产品要匹配相适应的销售人才。
三、服务提升使保险企业获得发展的加速度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意识,以客户良好感受为标准,实现服务提升,为保险企业发展提供加速度。保险业的服务提升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更新服务理念。一是由以往的客户管理观念向客户服务观念转变。以往是对客户要求为主,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模式,要求公司的整个业务运作皆围绕如何向客户提供服务,尤其是围绕服务改变流程,主动积极与客户联络提供服务甚至是超值服务。
二是由保单管理转变为客户服务管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较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三是由保户投保为外勤服务结束,转变为投保是服务的开始,实现由满意客户向忠诚客户的转变,让客户和公司一起成长,培育大批忠诚度客户群。
2、使服务为保险产品增值,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一是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的客户档案、客户服务知识库和服务记录,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向顾客提供针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二是提供具有保险特点的服务项目,如急难救助服务、车损后的短期免费车辆提供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是提供最便捷的缴费、查询、报案、保险金领取等常规服务。
四是通过电子、通讯、网络系统提供生活和情感类关心服务,如通过电子邮件、自动传真、语音电话、短消息服务等现代通信手段,为客户提供如缴费通知、报案、新险种推介、节日和纪念日问候等自动服务项目,亲密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
通过服务提高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信任度,实现公司与客户的双赢和共好,实现保险行业的加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创新性策略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网络营销环境下,新产品的内涵和特点,进而给出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一系列创新性策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新产品;新产品内涵;开发新产品策略
1新产品内涵及开发新产品的意义
1.1新产品内涵
从新产品的概念提出到今天,由于研究的角度、层次和重点不同,所以学者们对于新产品的定义各有己见,尚未达成共识。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新产品包括新发明的产品、改进的产品、改型的产品和新的品牌,它们都是公司通过自己的研究开发努力而发展起来的[1]。西南财经大学吴世经教授则认为,新产品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较原产品在使用价值、性能、特征等方面具有显着差别的产品[2]。
在借鉴总结以上的各种定义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将新产品定义为: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新发明产品。主要是运用新技术或新工艺生产出来的市场上没有的产品。(二)改进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将原产品的用途功能保持不变,而在产品的质量、包装等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改进。(三)改型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结构或性能,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享受。(四)新品牌产品。这类产品是将原产品做些改变,使用一个新品牌进入市场。
不难看出现在的新产品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那么我们开发新产品不仅仅与技术部门有关,同样与营销部门也有重大的关系,要想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技术部门必须与营销部门合作,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要好好的进行交流,产品的创新来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刺激,只有知道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准备的判定新产品开发的方向。而营销人员天天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他们最了解,至于技术难题当然是留给技术人员去解决。有时新产品的开发或许只需要改善一些服务细节,而并不触及技术问题。所以创新人员可以是公司的任何一个人,而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也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开发者。新产品定义的"新"思维将会给产品创新的策略带来重大的变化。
1.2开发新产品的意义
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的长远目标,它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企业经久不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的形势很严峻,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小企业纷纷倒闭。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乃至发展壮大起来,企业就必须要有优势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只有获得消费者的支持,企业才有实力进行竞争。
2、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几年发展到现在的一年甚至是几个月。如果一个企业不及时更新产品,那么它的老产品不久就会被淘汰,从而失去了市场。
3、有利于开拓新的经营领域,降低风险。开发新产品,让企业经营的领域越来越广阔,这会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单一产品再如何多样化,总有24小时也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进军新领域,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一直走在潮流前线。
4、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品牌。如果一个企业的新产品是及时个进入市场,那么它在市场中就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人们会认为及时个是最正宗的,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后对以后开展其他的产品营销活动有很大的意义。
2新产品开发策略
由前文讲述可知,开发新产品对企业来说意义非凡,所以企业都不约而同的竞相开发新产品,如何才能高效的开发出新产品呢,在这里将给出几条新产品开发的策略:
一、"技术 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策略
"技术 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策略是指让企业的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合作起来,共同开发新产品。公司可以先让营销人员摸清楚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再把这个需求信息反馈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依据公司的资源进行技术研究,攻破技术难题,开发出新产品,这样的新产品才是顾客所真正需要的,这样的新产品会很快占领市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目的也达到了。在这部分里,企业应注意两点:及时就是企业需要清楚认识到新产品用于消费者,但同时其来源也是消费者,在企业的框架中把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第二就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模仿紧跟式新产品开发策略
模仿紧跟式新产品开发策略不单纯一模一样的仿照,而是在分析成功产品的基础上,领会其产品核心,然后加上自己的一些东西,也就是取其精华,再加上自己的精华,这样改进后的新产品将会更加有竞争力。一般情况下采用模仿紧跟式策略的企业要求对市场的信息收集快,处理快,反应快,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还要有一个高效率的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机构。
三、类比式新产品开发策略
类比式新产品开发策略就是企业运用类比的思想,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用已有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技术去开发新产品。在类推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必须是原有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技术、产品的特征词,特征词表明了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所具备的独有的特长,主要是把关键词引入另外的新领域,这样就往往会促使人们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去发现新的问题,开发出新的产品。
四、组合革新策略
组合革新策略是企业将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加以重新组合,开发出别具一格的新产品占领市场。该策略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也小。因为是在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组合,可以开发出很多种产品,但要求企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好的设计开发者[3]。组合革新策略也可以根据产品的市场反应,该仅仅产品的特性,开发产品的功能,革新产品造型包装,以巩固老客户,争取新客户[4]。例如现在很多产品都定期改变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虽然产品的内容没有变化,但是焕然一新的包装给人全新的视觉冲击,达到了巩固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的目的。
五、反向式新产品开发策略
反向式新产品开发策略,就是运用逆向思维,不循常规,反向求异来开发新产品。反向求异的关键是运用变换的思路,内部变成外部,前变成后,热变成冷,上变成下的思路来开发新产品。反向求异,人们常常会发现正向思维所看不到的事物。1、时间反向。利用一些人的怀旧思想,将过去曾经流行过的产品经过新的技术再度开发出来。2、空间反向。利用不同空间、不同季节、不同国别、不同区域的消费差异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开发新的产品。3、功能反向。即从产品的功效、作用、性能去反向思考,开发出新产品。4、结构反向。从产品的结构上反向思考,也会另有一番新产品的天地。5、市场反向。对市场进行反向求异,开发用于反向市场的产品。反向式新产品开发策略,一定要注意反向思维既要反向的出人意料,又要反向在情理之中,既要打破常规,又要合乎逻辑、让人信服。
3结束语
总的说来,成功的产品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制定产品策略时必须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对产品要求的不断变化、不同市场周期 下新产品推出时间、产品的创新管理和产品的品牌策略等因素,确保企业战略的成功实现。
作者简介:汪雪(1987-),女,汉族,河南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管理硕士研究生; 丁乃鹏(1962-),男,汉族,江苏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
摘要:提出中国中药企业面临来自国际上的挑战,必须走产品创新的道路。阐述了中药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所处的现状,从资金、技术、人才、知识产权、信息建设几个角度深入分析了现状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产品创新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药企业;产品;技术;创新
作者简介:欧玉梅(1983-),女,湖南人,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集成管理;侯先荣(1944-),男,江苏丰县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长期从事系统工程、经济控制论、科研生产管理、技术及其创新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实践、研究、教学和推广应用工作。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传统中药企业不仅被认为是具知识产权的行业,而且是21世纪健康的朝阳产业。“回归自然”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养生保健观念逐渐转变,西药副作用的日益凸现,这些必将给中药行业带来新的契机。[1]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中药企业在拥有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一方面,近年来国际中医药产业加大了发展的力度,他们用超低的价格向我国购买优等的药材和提取物或粗产品,以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技术,开发出质量稳定可控,剂型适宜的产品,然后又以高价返销回中国,这对我国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下的中药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另一方面,国际制药企业的相互兼并活动,如德国的赫希斯特公司和法国的罗纳一普朗公司联手,组建了欧洲较大的生命科学集团等等,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面对国外企业的强烈攻势,我国中药企业惟有以市场为导向推出有自己特色的中药产品,才能从容应对挑战。[2]
然而近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创新的滞后,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进行产品创新,将是我国中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中国中药企业产品创新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中药企业产品质量不高、疗效不佳,无法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大多数企业亦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在新产品开发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中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没有自己的专利品种,只能走抄袭、仿制的路
国内中药企业“散、小、弱、乱”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科研,无法形成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只好以学习、模仿为主,从而导致近年来在新药研究开发上,产品仿制严重,出现了热门项目一哄而上、“高水平”抄袭的现象。据统计,到20__年国内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中97.8都是非专利药。同类产品的过度重复势必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无序竞争。
2.2中药创新产品品种少、成熟程度差、进展速度慢
到20__年,在已经注册成功的中药新药中,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这两类作为反映我国新药研制水平的数量明显偏少。即使在已批准立项在研的一类新药中,全新结构的化合物也很少,多数是已知结构的化合物发现了新用途,或已知药物的结构类似物。不少新药在立项时就已进行过多年甚至十多年的研究,但由于研究内容与方法均不规范,与新药审评的要求相距较大,立项后需重新设计研究,事倍功半。
2.3中药创新产品结构失衡,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从20__年到20__年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中心受理的中药新药品种多数都集中在药膏、丹、丸、散、酒、汤等传统剂型上,而应用新型制剂的药物品种则很少。制剂的研究,对发挥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关系极大。然而我国制剂研究长期滞后,约有2/3的原料药只有一种剂型,至今制剂研究仍未引起药企的足够重视,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药物三效(高效、速效、长效)、量少且服用、携带方便、口感易接受等要求。
3中国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阶段我国中药企业的产品创新尚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国内还未形成一个良性的创新氛围和完善的创新体制,中药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3.1研发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据相关数据显示,20__年我国4000多家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约为30亿元人民币,但不及美国制药企业对一个新药研发投入的2/5。加上国家发改委的17次降价,药企很难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甚至连生存都面临问题。多数企业根本无力再投入新药研发。尽管政府自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以来,加大了对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但对于高投入的中药创新活动,这无异于杯水车薪。且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过于单一,企业无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这些直接导致了行业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3.2国家对中药知识产权不够重视,企业缺乏产品创新的动力
国内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来实施的,但国家并未筹建专门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这使得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始终处于民间散发的状态,立法存在诸多漏洞。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例如中药发明者根据专利法及相应的法规,可以自主申请中药专利保护或中药行政保护,但却没有配套的政策对这种权利加以支持。这使得一旦研发出一种新的产品,各企业纷纷效仿、重复生产,严重挫伤了研发企业的积极性,影响整
个行业产品创新的动力。[3]3.3工艺技术创新的落后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中医药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还很低,使得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等无法保障。然而,工艺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得以最终实现的保障。因此,由于无法解决所面临的加工工艺以及技术上的难题,许多新产品的诞生只能停留在设计阶段,严重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我国有大约200所医药高等院校,其中仅有30多所中医院校,相对中医药发源地及中医药应用大国而言,中国中医高等教育规模实在太小了。作为产品的创新主体,专业人才在培养上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研发团队,从而制约了中药产品的开发。
3.4信息技术应用跟不上新药研究工作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中药信息产业,大大加快了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速度。我国目前还是应用传统的数据处理与管理方法,信息的流失、不、不及时,经常造成企业选题失误、投资失败或是错失良机。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新产品研发、创新的效率。
4对中国中药企业产品创新的一些对策
我国中药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提高竞争力。针对中药产品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4.1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药行业要顺利进行产品创新,离不开“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共同推进”。政府一方面要促进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推行融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引入外资,加大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的研究,加强与世界各国或地区在传统医药政策、法规方面的交流,健全有关法规、机构,从而拓宽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且要从实际行动上加大执法的力度,调动企业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4.2形成产品创新的企业氛围
产品的创新归根到底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因此,企业首先要转变人的观念。随着中国加入WTO,众多国外有实力的中药企业正瞄准了中国的市场,国内中药企业惟有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企业员工要意识到只有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企业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后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全员创新,持之以恒地营造出一种积极创新的企业氛围,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高效率的创新团队。
4.3以市场为导向指导新产品的开发
中药产品的创新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因此,新产品的适销对路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在决定研发设计哪种产品前,企业应对相关市场状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国内外市场容量、竞争环境、市场发展趋势、消费者特点等。在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产品的研发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产品研制之始,企业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包括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什么样的、要达到一个什么质量、目标群体有哪些、要得到什么样的回报等。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才能生产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4.4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和人才是进行产品创新的关键因素。我国中药企业基础研究和开发薄弱,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与外商合作,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在逐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实现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应用性人才、高校接受企业委托培养在职专业人才以及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实用人才三种形式。中药企业只有依靠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才队伍,才有可能提供有自己特色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4.5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通过大面积铺设基础信息设施,建立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研发的效率,减少无效的资金投入。因此,企业要在慎重投入的前提上,逐步建立新药开发数据库,收集目前国外如日本、韩国、德国己批准上市汉方药、植物药和本国已批准上市及正在处于报批的各个不同阶段的中成药产品信息数据,建立中成药产品数据库、报批新药与中药保护品种信息数据库,为产品创新提供有力的数据,加快产品创新的周期。[4]
5结论
中药企业产品创新是一项耗资巨大、耗时漫长的工程,也是中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中药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的步伐,不断推出适应市场要求的新产品,坚持与时俱进,推动中药企业走向国际,将具有20__多年历史的传统中药进行发掘、整理和提高,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企业。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界面障碍的产生和消除
摘要:产品创新中有效的界面管理对于创新绩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界面障碍的存在会通过对界面管理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造成产品创新成功率低下。文章通过职能整合视角对产品创新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分析,从跨职能整合、流程再造以及组织发展等方面探索界面障碍消除的途径,进而总结对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的启示,对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创新中的界面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品创新;界面管理;界面障碍;创新绩效
一、 引言
界面“interface”的概念在技术部门的存在已由来已久,它是描述各种仪器、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各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但在企业管理的范畴内,界面概念还属于相当新的术语。它主要用来描述为完成同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在信息、物资、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界面管理一词源于英语“interface management”,意即为“交互作用的管理”,其实质就是对界面双方实行联结,使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作和沟通,提高企业绩效。
但是在企业实践中,界面双方的沟通、交流、配置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就是界面障碍。有研究指出,当研发/市场界面存在严重的障碍时,68%的产品创新项目将在商业化上失败,21%的项目将部分失败。
本文试图通过对产品创新中的研发/市场界面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探求消除界面障碍的的方法,保障企业产品创新研发/市场界面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
二、 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人们很早就已注意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且常常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感到困惑。例如,营销部门和产品开发设计部门之间常常在新产品选择上存在分歧、制造部门和原材料采购部门也经常发生冲突,研发和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则更常见,这些冲突和障碍导致了创新效率低下。所有这些现象,都可归结为界面失调的问题。在管理行为中,界面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不仅有部门之间的,也有流程之间的,因而其产生的缘由也颇为复杂。
总体来看,界面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一些共性原因:
1. 专业化。专业化是导致整体工作分解的根源。自从福特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引入生产制造领域以后,企业管理中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许多统一的工作被分解成为各种简单的活动。例如,现在的许多产品就是不同工序的加工工件组合而成。虽然专业化分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是,由于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交接、协调及组合活动,因而大量的界面问题也相伴而生。
2. 信息粘滞。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中,各种不同的信息流穿梭其中,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涉及的信息更加浩繁庞杂。各个部门、各项职能以及各种流程之间都会产生和涉及大量不同的信息,由于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分布在相关的不同部门、职能或流程之中,加之不同的职能部门一般都对自身领城的信息(尤其是技术知识信息)较为了解和关注,缺乏对其他领域信息的了解愿望和冲动。这就势必导致信息传输中的粘滞现象发生,即各种不同的信息常常滞留于其自身的信息源周围,严重地甚至引起信息传输通道受阻。
3. 目标差异。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之间的目标追求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界面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项企业总体任务被分解到工作性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后,这些任务在完成时间、运作方式、资源分配等方面均会对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产生不同的要求,这就使得各个职能组织都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并处理问题,忽略了其他职能部门或流程的作用和配合。因而相互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界面衔接不顺畅。
4. 文化冲突。近年来,管理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文化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不少企业问题都有文化因素有关,有的甚至因为文化方面的冲突而使企业发展受阻。尤其是在高科技时代背景下,企业间和企业内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各部门整合时产生界面协调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处理文化摩擦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
三、 界面障碍的消除——有效的界面管理
企业的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涉及多部门的复杂流程,每个部门在创新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发挥着作用。职能界面管理必须整合所有参与创新部门的力量,以此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事实上,研发是创新源泉的项目不太可能成功,而认为各参与部门与顾客是创新源泉的项目却相反。参与不同程度创新的各部门在创新的每个阶段对决策产生影响。因此探索职能间的界面障碍消除的方法对于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造成企业创新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间界面有效性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职能界面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作深入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提高界面有效性的途径,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1. 消除界面障碍需要各部门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部门的互动与协调。有等级的协调需要以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特点的命令式的解决方式;而无等级的协调则是以信息沟通为核心的解决方法,部门间并无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平等相待,层级的淡化也是跨职能冲突的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的互动和协调,必须建立某种协调机制以消除界面障碍。这包括双方关键人员共同参与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制定,共同介入项目的早期开发工作;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尽量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建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明确责任、权力、决策权限等。
2. 通过流程再造来消除界面障碍是提高界面有效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传统的面向职能的管理方式将完整的流程人为的分割成相互隔离的部门,不仅造成了研发与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还使企业在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在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创建适合界面管理的组织模式如跨职能产品创新风险小组,并在组织管理中重视分析组织中人才构成、知识结构和岗位流动。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基于界面管理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
3. 通过组织发展建立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消除界面障碍。要始终贯彻职能间的整合水平应该与产品创新战略相适应的原则,使得那些存在问题的职能综合小组得到同步的提升。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有效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不同职能部门人员的目标共识,促进不同部门间的理解,对提高研发/市场职能整合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管理,使之能与组织正式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相统一,达到组织内部之间信息交流顺利。
四、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于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分析,本文认为:
1. 在企业实践中,可以通过健全企业组织机构,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挂帅的工业工程部,以协调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与行为。
2. 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积极而有效地采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从而使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
3. 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风气,以增进r&d人员与营销人员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使r&d人员更加了解市场,营销人员更加了解高新技术。
4. 积极采用质量功能展开(qfd)和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而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总体来看,企业要客观评价组织和个人的实际状况,通过组织学习、结构重组等手段克服影响信息沟通的界面环境,同时了解研发和市场人员的个体差异,通过跨部门合作和沟通,来提高两部门人员的认同感和合作、参与、影响的能力,消除产品创新过程中的界面障碍,从而提高企业的职能界面管理水平。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零售企业产品创新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零售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产品创新成为零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构建一个基于零供双方力量对比和顾客需求感知差异的两维度分析矩阵,分析了零售企业四种具体的产品创新策略和实现方法,并详细分析了零售企业运用最多的自有品牌产品创新策略。
关键词:零售企业;产品创新;自有品牌
1 零售企业产品创新的内涵界定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或随产品而提供的服务直接销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销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企业就是将商品或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供其个人非商业性使用的企业。制造企业的产品创新是指产品(服务)属性的改进或新产品开发。零售企业一般不直接生产产品,其产品创新也区别于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而表现在选择新的适应顾客需求的产品上。零售企业产品创新包括产品选择创新和供应商选择创新两个层面。产品选择创新是指新产品的引进和新的产品品类选择,它是供应商选择创新的基础。
2 零售企业产品创新的必要性
(1)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企业竞争手段同质化。随着国内消费的持续增长,零售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尤其在2004年11月之后,中国零售业对外资放开。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扩张更为迅速。截至2005年底,全球零售业100强中共有16家已经进入中国,包括排名1,2,4位的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外资企业的加速扩张导致零售企业的竞争逐渐加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竞争手段的同质化——价格战。低价固然是零售企业至关重要的竞争策略,但是它必须和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相匹配,否则这种低价策略很难持续。沃尔玛打出“天天平价”的口号,家乐福也宣传“同类产品本店是低价格”。这些零售巨头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从而保障低价。与之相比,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弱,根本不具备低价竞争的条件,长期下去只能导致企业利润的降低甚至亏损。
(2)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今天的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更加复杂,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也在加快。与此同时,新商品的不断涌现、商品种类的不断丰富极大的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消费者需求的的多样化。零售企业由于不直接生产产品,因而对顾客需求的变化缺乏关注。大多数零售企业只是被动的适应这些多样而快速变化的需求,通过提供更多种类的商品供消费者选择加以应对。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产品选择导致他们选择更加困难,这就要求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便利消费者的选择过程。
(3)零供关系的紧张化。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我国零售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零售企业还没有形成与供应商利益与共、共同协作的心态,忽视了与供应商建立风险共担,争取“双赢”的战略协作关系。在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占据供应链优势的零售企业往往倾向于追求单方面的利益较大化。它们往往会设立进店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或拖延占用供货商的资金来获利。这种盈利模式导致零供关系不断恶化,而通过产品创新实现供应链上的合作对双方都大有裨益。
3 零售企业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产品创新的基础是目标消费群体的选择,它与企业的市场定位相关。零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条件和外部的市场环境实现差异化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市场定位明确了产品创新的方向,在产品创新的具体方式上,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零供双方力量对比和顾客需求感知差异的矩阵模型来具体分析零售企业的产品创新方式,如下图所示:
矩阵中横轴为零售企业相对制造企业的力量强弱,即供应链上的支配能力大小,主要由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的相对企业规模决定。零售企业相对制造企业规模越大其力量越强,反之则弱;纵轴为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对顾客需求的感知差异,由下到上从感知不一致到感知一致。根据每一不同组合,零售企业产品创新可以分别采取以下途径:
(1)产品定制。当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对顾客需求感知一致且零售企业力量相比制造企业较为强大时,可以采取产品定制来实现产品创新。零售企业与最终消费者接触最为频繁,一方面可以根据产品的销量变化来跟踪顾客需求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的顾客信息获取来发掘顾客的消费偏好从而预测甚至引导顾客的消费趋势。零售企业将收集到的消费者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然后制定产品的供应标准要求制造商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在青岛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中,沃尔玛,家乐福,利群和麦凯乐等都有制造商的专供产品,比如说正航饼干,它的新年促销装专供沃尔玛和麦凯乐。
(2)产品辅助制造。产品辅助制造也是发生在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对顾客需求感知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的是此时的零售企业力量较弱,相比制造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因而不能要求制造商提供特定规格的产品,而是将自己所搜集到的顾客信息反馈给制造企业,制造企业根据这些信息和自己营销部门的信息对顾客的需求进行预测,然后生产出产品供应给零售企业销售。在这种情况下,零售企业一般比较被动,而且这种情况之下的产品创新不具有排他性,即制造企业可以将这一零售企业辅助制造的产品供应给其它的零售企业。
(3)产品滤过或制造商重选。产品滤过是指零售企业自身力量比较弱时,对于强势制造企业生产的而它自己认为不适应顾客需求的产品予以放弃而专注于适销对路的产品。重新选择制造商的情形发生在零售商对顾客需求比较确定,强势制造商不认可的情况,此时零售企业可以重新选择力量较弱的制造企业合作。当零售企业舍弃整个系列的产品时,就发生了市场的重新定位,即重新选择目标市场。一般来讲,这种舍弃是主动的,但是风险会比较大。重新选择制造商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办法,它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产品创新的主要渠道。
(4)自有品牌产品。自有品牌是指零售企业拥有的品牌,并通过独家或控制的渠道进行分销。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欧美国家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开发和发展就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对制造商品牌构成了巨大挑战。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自有品牌商品。世界较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拥有惠宜、simply basic等多个自有品牌产品系列,其30%的销售额和50%以上的利润来自它的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产品由于营销成本大大节省,因此相比其它品牌拥有更佳的性价比。同时由于产品的独特性,在给零售企业带来超出一般产品利润的同时,还能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屈臣氏在个人护理产品方面拥有众多的自有品牌产品,其自有品牌产品占据着绝大部分货架,许多顾客专门为了买这些产品而光顾,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零售企业通过自有品牌策略实现产品创新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产品品类选择和产品品牌名称选择。
①零售企业自有品牌产品品类选择。
在自有品牌产品品类的选择上,沃尔玛的选择策略被许多零售企业所仿效,它的自有品牌集中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但是沃尔玛的自有品牌产品有销量做保障,成本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因而能保障极高的性价比。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在模仿沃尔玛的品类选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成本控制问题,结果往往导致许多的产品质量问题,给消费者留下自有品牌等于低价劣质品的印像。因此,不具备规模优势的零售企业在产品品类的选择上要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如果不能提供比其他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更优的性价比,就应该选择不同的产品品类。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分析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在此基础上选择产品质量差异不大且当地没有强势制造商的产品品类进行突破。一般情况下,农副产品的质量差异很不明显。比如说在青岛地区,海鲜类产品质量差异就不大,而且全国知名的制造商品牌较少,零售企业在这类产品上推出自有品牌不仅竞争压力较小,还能通过产品特色效应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这对旅游消费这一目标群体作用尤其明显。
其次,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顾客的消费需求趋势进行自有品牌产品的定位。合理的产品定位应该是在城市地区定位于中端,在农村地区定位于低端。目前我国推行自有品牌战略的多是大型零售企业,其门店一般也集中在城市地区,其主要策略仍然是低价,而没有考虑城市人群具有较高购买力这一经济环境。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自有品牌产品的低价格固然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是与规模更大的零售企业相比,其低价这一竞争武器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相反,推广一些迎合人们对绿色、环保食品需求的自有品牌农副产品对消费者将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农村地区则可以推出一些低价的日常生活用品,以适应农村相对较低的购买水平。
②零售企业自有产品品牌名称选择。
在品牌名称的选择上,自有品牌可以采取与零售企业品牌一致或者不一致的策略。沃尔玛的自有产品品牌采取的是独立的品牌名称,如惠宜,simply basic等。家乐福的自有品牌则采用了家乐福这一零售企业品牌。一致的品牌名称能迅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降低品牌推广费用。其不利的方面在于一旦自有品牌产品出现问题,将同时会对零售企业的品牌造成消极影响。采取与零售企业不同的自有品牌可以避免连带影响问题,但也不利于零售企业品牌与自有产品品牌的联想,在推广上也更加困难。目前零售企业采用较多的是与零售企业品牌一致的品牌名称策略。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工业设计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众多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已经不仅仅在追求对于技术的创新,也在追求设计上的创新,其中工业设计理论以及有关的应用模式对于提高产品创新程度发挥出重要作用。文章对产品创新的概念和基本模式、工业设计及工业设计创新的发展历程、工业设计视角下企业产品创新的方法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产品创新;工业设计;发展历程;创新方法;企业管理
1人们对于产品创新的解读
众多的人群对于产品创新具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有的研究者将产品创新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即产品的核心、产品的形式、产品的附加,将三个层次进行性的融合,就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整体产品。就现代的产品创新来讲,其主要是充分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各种方面的创新,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产品的效益和价值。而从单个的产品来讲,其主要是通过对于产品进行某一项技术经济指标参数的提高,使得产品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提升、突破。比如:对于老旧的产品进行新型的技术研发、产品的整体化设计、构思、试制作、产品的营销等,始终贯穿产品的全过程。而另外的一些研究者将产品创新从另外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产品本身的创新、对于产品应用多种技术方式进行质量提高、更好地满足人们应用的需求。通过总结以上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分析出产品创新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及时,产品的创新是产品结果和过程的统一;第二,在风险中进行产品的创新。从产品创新的模式来讲,其主要有以消费者驱动为模式的创新,以技术应用为类型的产品创新。
2工业设计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工业设计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使其不断发展变化。具体来讲,在开始的时候,工业设计主要是通过对于产品外形等方面应用新型技术来进行改进、更好地满足设计者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中竞争力的需求,到后来主要是通过应用高质量的机械设备来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通过对于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应用新型的技术知识来进行新型材料的应用、产品结构和形态的改变、对于产品的表面、颜色等进行有效性的加工、装饰等提高产品的质量、资质等。在企业进行工业设计中,不会受到时间、空间、个人目的等因素的影响,然后充分地满足设计者、社会大众对于产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同时我们需要明确工业设计受到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比如企业生存的环境、各种有形和无形因素的影响、工业设计者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工业设计与企业生产的方法脱离,通过对于新型设计理念和模式的应用,与众多新型产品生产机械相配合,通过有效性地进行产品生产、改进、提高,最终使得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价值获得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设计在众多领域中进行了应用。比如:视觉传达的设计主要是在精神装备中进行应用、产品设计主要是在工具装备中进行应用、环境设计主要是在环境装备中进行应用。工业设计的创新经历了众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具体来讲:及时,在手工艺的时代,手工艺生产中的工人通过自身对于产品进行自身智慧的发挥来进行对其进行质量的提高,使其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但是这种工业设计创新的方式是非常缓慢,所能创造的价值非常有限;第二,在工业革命的时代,通过对于新型工业设备的发明创造、新型创新技术方式的应用,产品在进行批量化生产的同时,功能和质量获得了提高,但是却没有对于产品外观给予众多关注;第三,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对于产品的质量、性能、外形等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众多的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地应用工业设计的理念、模式来进行产品外形等方面的改造,使得产品的外形更加美观、舒适、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可以充分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通过对于以上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时,注重产品的质量,进行必要的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从应用的方式来讲,已经从过去凭借着设计者自身的水平、进行产品设计在生产实践中的验证到现代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众多的学科、技术方式,使得产品工业设计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纵观我国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历史,也大致经历了这样发展历程,最终为提高我国企业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企业产品工业设计创新模式应用的同时,需要进行必要的设计管理,通过对于工业设计问题的界定,对于产品工业设计者的寻找,良好设计环境的营造,通过对于设计预算和时间的明确最终解决产品在工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工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企业产品生产的效益。对于一个发展的企业来讲,通过进行有效性的产品设计管理,可以充分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进行自身新型技术方式的应用,与客户的关系进行有效性的建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通过产品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对于处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竞争加剧的企业来讲,需要通过对于自身产品进行必要的工业设计,使其产品获得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改变产品在市场中原有的滞销状态,最终使得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原因在于,没有进行产品创新、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意味着企业在市场中放弃了竞争、放弃了生存发展的权利,必然会导致企业的没落、最终破产。企业在进行产品创新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在创建的阶段,企业主要是通过对于人才的应用、新型技术的应用来进行产品创新,在发展阶段,企业主要是通过对于资本和良好机制的应用来进行产品创新,在企业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企业主要是通过对于产品树立起良好品牌、开展新型技术成果的应用来进行产品创新,在现代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主要是通过对于众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对于新型工业设计模式进行应用来进行产品创新。在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中,一些因素的存在会对于企业产品创新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讲,及时,内部的因素。比如企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企业资本投入的程度、企业应用的技术方式、企业信息方面的因素、企业应用的学习机制、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第二,外部的因素。比如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因素、产业技术政策、利益分配政策、市场的规范、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信息服务因素、基础理论的研究、教育培训等。企业通过对于工业设计模式的应用开展产品创新,有利于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具体来讲,及时,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必要的条件。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中,通过进行思维方面的创新、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技术应用模式的创新、企业组织管理方面的创新、营销与企业文化方面的创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开拓了空间;第二,工业设计成为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进行工业设计模式的应用,充分地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对于设计中问题的提出、分析和研究工作,最终应用良好方式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使得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效益和价值。比如:我们以苹果公司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该企业通过对于产品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比如:用户的心理因素、用户的体验方式等,最终有效地应用工业设计模式,赢得了在市场中的效益和价值,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好了基础。具体来讲,以乔布斯为代表的苹果公司通过对于市场中用户心理因素和体验方式的充分研究,应用工业设计的模式进行智能模式手机的研发,使其具有非常多的功能、性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对于高端技术方式的追求、进行简约化外形和功能的设计、再充分的配置众多高端交互应用软件、通过类型图形化界面设计应用、专业化的人机交互方式的应用,性地增强了用户对于苹果手机的情感体验。而这些都源于苹果公司对于工业设计模式的应用。因此,在苹果公司的带动下,众多的手机生产企业开展了市场用户心理因素分析,对于工业设计模式进行合理化应用,最终使得我们应用的手机等电子产品获得巨大发展,已经进入到智能化的时代。就我国来讲,众多的企业,比如美的、海尔、联想、TCL等企业也非常的注重对于工业设计的研究和分析工作,积极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进行工业设计理念和方式的运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外部形态、使得用户的心理获得满足,对于产品进行更好的体验,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实现了企业的效益和价值。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设计对于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企业需要充分进行合理化的研究和性的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设计质量和水平,通过对于产品发展趋势和布局的分析,性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利于企业获得发展和进步。
作者:杨静 周丹丹 魏佳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人才管理论文
一、创新性人才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重要性
(一)创新性人才给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农产品加工是一个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尤为剧烈的行业,创新的特色化产品与服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产品与服务创新的依托是创新人才,他们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来应对瞬时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创新人才是一个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的保障。
(二)创新性人才能给加工企业带来效益较大化
首先,技术与管理的创新能够提高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产品和服务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其次,创新人才能够以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减少企业的中间成本,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节约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能够较大化实现自己的价值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
(三)创新性人才能较好传承与发展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力量,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它不但能够引导企业员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还能激励创新行为的出现。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将自己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使企业文化能够不断地发展传承。
二、湖南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人才现状、问题与原因
(一)现状及问题
1.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人才短缺
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科技人员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无论是科技活动人员拥有量、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拥有量,还是硕、博毕业人员数量均远远低于大型企业;每个企业平均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硕博学历人数,大型企业分别是中小企业的143、139、395倍。湖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人员拥有情况,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硕博毕业人员相对量都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低,分别只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51%、25%的水平。因为缺乏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分类数据,若以整个规模工业企业数据的口径,即平均每个规模中小企业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硕博学历人数,相当于整个规模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54%、54%、29%来推算,湖南规模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硕博学历人数,分别约为3.48,1.04,0.07。据湖南农产品加工行业人士判断,实际的情况比这一估算数据可能还要低,这是因为农产品加工行业社会地位、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性等对创新人才缺乏吸引力所导致。
2.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人才流动性大
笔者通过走访湖南某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就业的职能部门,调查获取的相关数据,100名本科毕业生,选择入职中小食品企业的11人,占比11%,这恰好反映了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人才管理方面的尴尬处境,在仅有的11位入职中小食品企业的毕业生10个月后有6位离职,离职率为54.5%。
(二)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人才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行业社会地位不高,创新人才的流动性大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相对较弱,资金有限,从报酬、福利,包括企业的长期发展,都缺乏对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这些都是导致我省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相当多的创新人才随着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行业从业经验的积累,选择跳槽到实力更强劲的大企业或沿海大城市。而随着人才的流失,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加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使其创新能力减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管理决策者自身素质先天缺陷,人才管理观念与方法落后
及时,不少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者草根出生,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学习,自身素质不高,采取以亲情与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化管理方式,缺乏战略眼光,缺少完整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缺乏对创新人才的系统规划与管理。家族式管理方式的组织结构阻挡了高素质创新人才走向决策层的通道,限制了非血缘,亲情成员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创新人才个人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联系,融为一体。这样的管理方式,必然会大大挫伤创新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与稳定性。这样必然导致创新人才对企业缺乏归属感,没有凝聚力。一旦个人与企业产生利益纠纷,很容易离职。第二,对创新人才管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忽视创新人才在产品与服务的生产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更忽略了产品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定作用。这样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对创新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缺乏针对性,具有管理上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缺乏因人而异的理性分析。第三,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行政性人事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过于注重对员工的控制,缺乏对员工的尊重,相应的奖赏措施不够完善。过于重视短期内的业绩表现而往往忽略了员工的长期发展。这样会导致企业内部关系不融洽,缺乏人性化。
3.缺乏对创新人才的持续、长期培养投入
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长期投资。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规模较小,以及风险较大是我省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创新人才持续投资培养的几大障碍。由于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人才的流动性大,故使得决策者更加忌惮对创新人员的长期投入与培养,以避免到“人财两空”的结局。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的资金限制与战略眼光的短浅,对短期的技术人员培训都难以落实不到位,而长期,高投入的创新人才投资则更是成了一种奢望。这种状态则进而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停滞不前,在创新意识与创新技术层面都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落后于同行业的竞争者,形成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恶性循环。
三、完善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人才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结合待遇留人的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员工之间所共同认同的信念,信仰。它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道德操守,人际关系等,并依此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风范。增强创新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确立创新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说过:“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通过这种途径,可以使创新型人才对自身企业怀有高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与之相成的就是一支高度凝聚力的企业的创新人才队伍。另外,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结合待遇留人的制度会减少创新人才对酬薪与福利不满而造成的离职率。要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实行一套“能者多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酬薪制度。对于企业骨干与重要创新人员,要舍得付高薪。奖惩分明,把员工的奖金,福利,与职务的晋升与个人能力与工作绩效紧密的结合起来,使的创新人才获得的收入与福利与其自身能力相挂钩。
(二)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防止人才流失
创新人才不同于一般员工,其目标定位、价值取向与需求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其的激励上,要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考虑发展创新员工以技术持股,人才持股的企业发展模式,让创新人才与科技人员获得一定的产权。这样能够增强创新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有利于刺激创新人才在工作中的积极性。除了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激励也能起到较大的作用,因为创新人才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更高的要求,精神层面的激励可以通过事业以及情感来实现。事业是创新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企业如果能够营造一种积极进步的工作环境,给创新人才带来事业上的工作动力;工作中团结向上,友好合作的人际氛围能够给创新人才带来情感上的鼓励。中小企业家要以人为本,真正把尊重人和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创新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使创新人才的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
(三)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投资力度
创新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源泉。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投资与培训,也就是中小企业为自身保持市场竞争力与未来的潜力的投资活动。通过对创新人才的培训投资,让创新人员获取更先进的技术,产品创新能力,进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绩效。除此之外,决策层更是要把对创新人员的投资与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战略投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就能奏效的。中外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表明,企业决策者在对创新人才的资金与培训上给予充足的支持,不仅能促进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和提升其个人价值,而且更能提升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对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四)政府应重视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给予相应扶持
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在很多方面特别是资金、规模上并不成熟,政府应该给与其相应的扶持。为了让各中小企业树立创新意识,政府可以给企业或者企业职员设立创新项目基金,由各个企业进行创新项目的申报,从中择优,这样一来,既能解决中小企业在科研上资金的短缺问题,又能能给各企业以及创新人才带来激励作用,除此之外,政府应推动企业与各科研院校、机构的合作,给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培训基金,为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四、结语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变主题,而创新人才则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源泉与动力。通过对创新人才的科学有效管理,刺激创新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进步,实现成果积极转化,开拓新市场,创造新价值。
作者:杜红梅 傅知凡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敏捷虚拟企业产品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供应链的敏捷化是支持敏捷虚拟企业产品创新并快速响应市场的关键所在。探讨了供应链敏捷化的途经;提出了敏捷虚拟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了一种采用ASP技术,支持动态联盟敏捷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实现;并介绍了Web数据库技术及动态联盟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工作原理。
1概述
本世纪制造业的竞争是响应市场速度和柔性的竞争。在当今网络经济时代,随着制造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结构相对固定,制造资源相对集中,过去以区域性经济环境为主,以面向产品为特征的制造模式已与之不相适应,需建立一种市场驱动的、具有快速响应市场机制的网络化制造模式,这种网络化制造模式即动态联盟,也称敏捷虚拟企业。敏捷虚拟企业是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发展的必然,是敏捷制造组织与实施的重要手段[1]。在动态调整的机制中,动态联盟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是一个系统一体化的组织,动态联盟组织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场所,也没有固定的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动态联盟在新的全球竞争形式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逐渐演化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使企业有可能抓住快速变化的市场机会[2]。敏捷制造、动态联盟、信息技术及现代物流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在我国,华东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对构建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了研究。但将现代物流技术、敏捷制造及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支持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为前提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来推进企业敏捷化改造,带动敏捷虚拟制造企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同步发展,还未见文献报道。笔者研究了一种支持动态联盟敏捷供应链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其设计与实现。
2敏捷化供应链的建立建立
敏捷化的供应链是敏捷虚拟企业(敏捷虚拟企业即动态联盟)开发新产品并快速响应市场的关键所在。而建立敏捷化供应链的途径有:(1)敏捷虚拟企业采用联盟仓储中心、联盟配送中心,是实现供应链敏捷化的重要途径;(2)建立柔性化、可重构、可集成及可扩充的供应链体系;(3)采用ASP建立敏捷虚拟企业共有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可以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进行网上物流生产管理,例如生产调度、仓储管理和运输调度等。敏捷供应链的实施、建立敏捷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其关键问题在于:(1)敏捷供应链需支持供应链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即包括供应链管理的形成、运行、管理和重构。(2)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要有充分的柔性,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非常敏捷,确保企业间信息通畅地协同工作。(3)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是优化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敏捷性的有力工具。如果将动态联盟内各企业看成是一个又一个结点,那么连接这些结点的线端即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连接,在物流企业之间传递物流信息,这样才会使动态联盟的运行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在动态联盟的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态联盟企业供应链包括外部供应链及内部供应链两大部分。企业外部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销售商和用户等节点;内部供应链包括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包装、仓储和运输等节点。本敏捷化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包括两大部分。(1)对于企业外部供应链敏捷化的实现,本系统设计支持动态联盟敏捷化供应链的联盟仓储中心、联盟配送中心,并进行了选址决策规划。(2)对于企业内部供应链敏捷化的实现,本系统采用ASP技术建立敏捷虚拟企业共有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可以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进行网上物流生产管理,例如采购供应网上下单、生产调度、包装、仓储管理以及运输调度等。
3管理信息平台结构与功能模块设计
3.1设计目的动态联盟企业实现其供应链敏捷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搭建公共的管理信息平台,在基于Internet的信息平台上,各企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在自己的Web站点可以访问其他企业的网页,也可进行网上采购下单、出入库信息查询、联合开发生产调度、运输调度,还可利用互联网提供物流动态、货物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进行网上信息交流等。通过建立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可以使联盟企业达到供应链反应敏捷化、物流作业规范化、仓储管理网络化和物流管理信息电子化。
3.2结构设计及特点
3.2.1设计目标(1)提供物流联盟的运行信息平台,并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网上生产管理、仓储管理和运输调度等。(2)提供物流信息接口,以便各联盟企业进行信息交流。(3)实现物流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对动态联盟成员进行物流信息化改造。
3.2.2特点(1)异构连通性。由于组成虚拟物流企业联盟和各组成成员本身都有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以保障各自正常工作的实现,因此信息平台具有容纳兼容各自系统的能力,实现相互间的无缝连接。(2)开放性。由于动态联盟企业是动态的,可重构的,因而信息平台系统设计成动态的、可重构的和开放式的信息系统,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一个交换平台。
3.3功能模块设计本系统采用ASP技术建立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其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的动态联盟内部供应链框架相同。系统按物流业务的供应链流程来设计物流基本作业系统,包括联盟企业内部供应链的5大模块,即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包装、仓储和运输。其中采购供应模块包括请购单、请购审核、采购单、采购审核、采购收货和采购退货。生产制造模块包括领料单、领料单审核、工时计划单、工时计划单审核和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模块包括产品检验单、产品装箱单、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装箱编号。仓储模块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明细表、仓库管理、入库方式管理和出库方式管理。运输模块包括车辆信息、运费信息、费用支付情况、货损赔付、货运合同编号、运输方式、货损赔付、货运合同编号和运输方式。敏捷虚拟企业实现敏捷化供应链可通过本系统进行网上采购供应下单、企业可先填写请购单,通过后,再进行请购审核,填写审核表,等审核结果显示后再填写采购单,并进行采购收货及采购退货验收。进行生产制造调度时可先填写领料单并进行领料单审核,再填写工时计划单,并进行审核,将产品生产记录进行网上共享。包装模块主要进行的是在网上传递产品检验单,产品装箱单、产品合格证及产品装箱编号均可网上传递共享为实现联盟企业供应链敏捷化,可建立联盟仓储中心和联盟配送中心。
联盟仓储中心及联盟配送中心进行出入库管理时使用本系统的仓储管理模块,入库时采用入库管理,填写入库单,并经过网上审核批准后方可入库,入库后需填写库存明细表,进行仓库管理,其内容包括入库方式管理及出库方式管理。联盟企业可以进行统一的运输调度,调度过程实现车辆信息网上共享,并可进行网上查询。各企业可在网上进行运费信息咨询,查询费用支付情况,可进行
货损赔付、实现货运合同编号网上传递共享、各企业可在网上进行运输方式协商交流。本系统可运行在各企业的Web站点,通过Internet,各联盟企业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实时交互,通过平台上的联盟企业信息接口进行网上交流信息,可产品信息,也可搜索需求信息。信息平台能为动态联盟及相关企业或用户提供物流动态、货物信息、车辆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采购供应信息等,各企业可以访问其他企业的网页,也可进行网上采购下单、出入库信息查询、联合开发、生产调度及运输调度。这样,动态联盟企业可以利用物流信息平台联合开发新产品敏捷响应市场,建立一条柔性、品质和敏捷的供应链。可见动态联盟的物流信息平台为实现动态联盟供应链敏捷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是实现供应链敏捷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4动态联盟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动态联盟信息平台的工作通常通过双方的IP和主页完成
4.1Web数据库技术基于Internet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各联盟企业应提供高效的数据库与Web相连,利用可视化开发工具,采用有效方式(ADO、API、CGI等)与数据库端接,可采用ADO(ActiveDaObjects),对数据库进行访问,通过建立对象把访问的数据库细节高度抽象,而ADO本身又具有高速、简便及低内存开销的特点,适用于Client/Server模式及其他Web应用的开发,利用ADO可开发复杂的Web数据库系统[3]。通过ADO和数据库互联与供应链规划调度引擎来实现动态联盟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快速重构和集成。在Internet/Intranet集成环境下,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信息交流更及时,经营成本降低。数据库的无缝连接技术使企业内外部信息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节点企业之间及其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提供组织、管理和决策的工具。动态联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采用ASP技术将Web网页连接到数据库。
4.2ASP技术ASP(ActiveSeverPage)是一种类似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Script与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的结合体,但是运行效率却比CGI更高,程序编制也比HTML更方便、更有灵活性,程序安全及保密性也远比Script好。ASP是微软开发的基于WindowsNTServe和IIS服务器脚本运行环境,是开发动态Web页的新技术,具有开发简单和功能强大等优点。ASP属于Active技术中Server端技术,与VBScript、JaVaScript等Client端技术不同,ASP程序中的语句都是在服务器上执行的,执行结果转化为标准HTML的Web页的内容,再送到客户端,因此,具有瘦客户的特点,开发者无须考虑浏览器是否支持ASP。ASP降低了中小物流企业对信息系统(包括硬件、操作系统平台及应用软件系统)的投入,使得中小物流企业能够扬长避短,更加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ASP适于中小物流企业构建企业联盟,组建敏捷虚拟企业[4,5]动态联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采用ASP而没有采用ERP具有很大的优势。采用ASP企业不需要昂贵的设施,只需用以支持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设备,只需简单的客户端设备,如无盘工作站、个人电脑、手提式电脑和移动电话,即可应用虚拟专用网(VPN、城域网orInternet与ASP进行交互式数据操作)。超级秘书网
5结束语
采用ASP技术,利用ADO开发Web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并减少维护的工作量,是建立动态联盟敏捷化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金融产品支持文化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优化外部环境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以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为切入点,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服务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中介组织、优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具体资料请见: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会出现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吉林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通过抢抓先机,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培育形成了一大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吉林省金融业加快了介入文化产业的步伐。
创新金融产品
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一是量身定做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政策,将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列入支持类,在担保条件、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文化企业设置有别于工商企业的信用评级模块,制定版权质押贷款指引和并购贷款指引等等,为文化企业提供品质服务。二是通过创新信贷模式实现担保形式多样化。商业银行应结合文化企业运营方式和特点,弱化财务指标考核,转变以机器设备、厂房有形资产为抵押品的传统担保思路,积极试办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电影制作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企业联保互保贷款等,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为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扩大抵(质)押范围,丰富融资品种,解决文化产业普遍缺失抵(质)押物的问题。三是制定针对文化企业的授信制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品质服务。四是加强与产权交易、信托、证券等相关机构合作,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结算、机构理财、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部分文化企业正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现实,建立相应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
以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为切入点,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文化企业,应做好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的培训、辅导和推介工作,推动更多品质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融资,支持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迅速成长。推动文化企业引进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境内外资本以BOT等形式参与文化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信托计划、融资租赁以及文化产业项目未来收益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宽利用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
大力发展服务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在文化企业与金融对接中居于桥梁作用,中介组织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服务深度。应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估服务,解决文化企业抵押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畅通无形资产交易,降低交易费用。出台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指标,规范相关机构的行为。借鉴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成功经验,拓展现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文化产业纳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服务范围内,发挥担保公司合理分担风险的作用。各级政府应积极支持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中介机构,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并通过注入资本金等方式引导其实现规模运作。
优化外部环境
优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或项目,从政府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银行贷款贴息支持,对新增文化产业贷款或担保代偿形成的损失给予补偿,鼓励金融机构放大对文化产业的贷款份额。设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推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二是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签定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和战略合作协议,由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需要扶持培育的文化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通过多部门联合举办文化产业银企对接会、洽谈会、推介会等形式,构建文化产业项目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三是抓紧制定和完善规范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流转和托管的管理办法,培育流转市场,突破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基础性制度障碍。同时,在土地、税收、分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四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为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提供信息支持。现在有很多大型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都具有对文化产业投资意向,但并不了解文化产业的相关态势。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零售企业产品创新
摘要:随着零售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产品创新成为零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构建一个基于零供双方力量对比和顾客需求感知差异的两维度分析矩阵,分析了零售企业四种具体的产品创新策略和实现方法,并详细分析了零售企业运用最多的自有品牌产品创新策略。
关键词:零售企业;产品创新;自有品牌
1零售企业产品创新的内涵界定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或随产品而提供的服务直接销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销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企业就是将商品或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供其个人非商业性使用的企业。制造企业的产品创新是指产品(服务)属性的改进或新产品开发。零售企业一般不直接生产产品,其产品创新也区别于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而表现在选择新的适应顾客需求的产品上。零售企业产品创新包括产品选择创新和供应商选择创新两个层面。产品选择创新是指新产品的引进和新的产品品类选择,它是供应商选择创新的基础。
2零售企业产品创新的必要性
(1)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企业竞争手段同质化。随着国内消费的持续增长,零售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尤其在2004年11月之后,中国零售业对外资放开。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扩张更为迅速。截至2005年底,全球零售业100强中共有16家已经进入中国,包括排名1,2,4位的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外资企业的加速扩张导致零售企业的竞争逐渐加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竞争手段的同质化——价格战。低价固然是零售企业至关重要的竞争策略,但是它必须和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相匹配,否则这种低价策略很难持续。沃尔玛打出“天天平价”的口号,家乐福也宣传“同类产品本店是低价格”。这些零售巨头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从而保障低价。与之相比,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弱,根本不具备低价竞争的条件,长期下去只能导致企业利润的降低甚至亏损。
(2)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今天的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更加复杂,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也在加快。与此同时,新商品的不断涌现、商品种类的不断丰富极大的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消费者需求的的多样化。零售企业由于不直接生产产品,因而对顾客需求的变化缺乏关注。大多数零售企业只是被动的适应这些多样而快速变化的需求,通过提供更多种类的商品供消费者选择加以应对。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产品选择导致他们选择更加困难,这就要求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便利消费者的选择过程。
(3)零供关系的紧张化。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我国零售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零售企业还没有形成与供应商利益与共、共同协作的心态,忽视了与供应商建立风险共担,争取“双赢”的战略协作关系。在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占据供应链优势的零售企业往往倾向于追求单方面的利益较大化。它们往往会设立进店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或拖延占用供货商的资金来获利。这种盈利模式导致零供关系不断恶化,而通过产品创新实现供应链上的合作对双方都大有裨益。
3零售企业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产品创新的基础是目标消费群体的选择,它与企业的市场定位相关。零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条件和外部的市场环境实现差异化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市场定位明确了产品创新的方向,在产品创新的具体方式上,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零供双方力量对比和顾客需求感知差异的矩阵模型来具体分析零售企业的产品创新方式,如下图所示:
矩阵中横轴为零售企业相对制造企业的力量强弱,即供应链上的支配能力大小,主要由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的相对企业规模决定。零售企业相对制造企业规模越大其力量越强,反之则弱;纵轴为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对顾客需求的感知差异,由下到上从感知不一致到感知一致。根据每一不同组合,零售企业产品创新可以分别采取以下途径:(1)产品定制。当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对顾客需求感知一致且零售企业力量相比制造企业较为强大时,可以采取产品定制来实现产品创新。零售企业与最终消费者接触最为频繁,一方面可以根据产品的销量变化来跟踪顾客需求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的顾客信息获取来发掘顾客的消费偏好从而预测甚至引导顾客的消费趋势。零售企业将收集到的消费者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然后制定产品的供应标准要求制造商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在青岛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中,沃尔玛,家乐福,利群和麦凯乐等都有制造商的专供产品,比如说正航饼干,它的新年促销装专供沃尔玛和麦凯乐。
(2)产品辅助制造。产品辅助制造也是发生在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对顾客需求感知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的是此时的零售企业力量较弱,相比制造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因而不能要求制造商提供特定规格的产品,而是将自己所搜集到的顾客信息反馈给制造企业,制造企业根据这些信息和自己营销部门的信息对顾客的需求进行预测,然后生产出产品供应给零售企业销售。在这种情况下,零售企业一般比较被动,而且这种情况之下的产品创新不具有排他性,即制造企业可以将这一零售企业辅助制造的产品供应给其它的零售企业。
(3)产品滤过或制造商重选。产品滤过是指零售企业自身力量比较弱时,对于强势制造企业生产的而它自己认为不适应顾客需求的产品予以放弃而专注于适销对路的产品。重新选择制造商的情形发生在零售商对顾客需求比较确定,强势制造商不认可的情况,此时零售企业可以重新选择力量较弱的制造企业合作。当零售企业舍弃整个系列的产品时,就发生了市场的重新定位,即重新选择目标市场。一般来讲,这种舍弃是主动的,但是风险会比较大。重新选择制造商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办法,它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产品创新的主要渠道。
(4)自有品牌产品。自有品牌是指零售企业拥有的品牌,并通过独家或控制的渠道进行分销。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欧美国家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开发和发展就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对制造商品牌构成了巨大挑战。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自有品牌商品。世界较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拥有惠宜、SimplyBasic等多个自有品牌产品系列,其30%的销售额和50%以上的利润来自它的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产品由于营销成本大大节省,因此相比其它品牌拥有更佳的性价比。同时由于产品的独特性,在给零售企业带来超出一般产品利润的同时,还能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屈臣氏在个人护理产品方面拥有众多的自有品牌产品,其自有品牌产品占据着绝大部分货架,许多顾客专门为了买这些产品而光顾,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零售企业通过自有品牌策略实现产品创新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产品品类选择和产品品牌名称选择。
①零售企业自有品牌产品品类选择。
在自有品牌产品品类的选择上,沃尔玛的选择策略被许多零售企业所仿效,它的自有品牌集中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但是沃尔玛的自有品牌产品有销量做保障,成本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因而能保障极高的性价比。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在模仿沃尔玛的品类选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成本控制问题,结果往往导致许多的产品质量问题,给消费者留下自有品牌等于低价劣质品的印像。因此,不具备规模优势的零售企业在产品品类的选择上要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如果不能提供比其他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更优的性价比,就应该选择不同的产品品类。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分析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在此基础上选择产品质量差异不大且当地没有强势制造商的产品品类进行突破。一般情况下,农副产品的质量差异很不明显。比如说在青岛地区,海鲜类产品质量差异就不大,而且全国知名的制造商品牌较少,零售企业在这类产品上推出自有品牌不仅竞争压力较小,还能通过产品特色效应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这对旅游消费这一目标群体作用尤其明显。
其次,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顾客的消费需求趋势进行自有品牌产品的定位。合理的产品定位应该是在城市地区定位于中端,在农村地区定位于低端。目前我国推行自有品牌战略的多是大型零售企业,其门店一般也集中在城市地区,其主要策略仍然是低价,而没有考虑城市人群具有较高购买力这一经济环境。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自有品牌产品的低价格固然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是与规模更大的零售企业相比,其低价这一竞争武器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相反,推广一些迎合人们对绿色、环保食品需求的自有品牌农副产品对消费者将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农村地区则可以推出一些低价的日常生活用品,以适应农村相对较低的购买水平。
②零售企业自有产品品牌名称选择。
在品牌名称的选择上,自有品牌可以采取与零售企业品牌一致或者不一致的策略。沃尔玛的自有产品品牌采取的是独立的品牌名称,如惠宜,SimplyBasic等。家乐福的自有品牌则采用了家乐福这一零售企业品牌。一致的品牌名称能迅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降低品牌推广费用。其不利的方面在于一旦自有品牌产品出现问题,将同时会对零售企业的品牌造成消极影响。采取与零售企业不同的自有品牌可以避免连带影响问题,但也不利于零售企业品牌与自有产品品牌的联想,在推广上也更加困难。目前零售企业采用较多的是与零售企业品牌一致的品牌名称策略。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产品创新服务提升是保险企业获得加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国内保险市场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保险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产品开发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产品开发在整个公司的业务运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已有的老产品。保险市场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使得以往的大众市场经营策略转向无数的分散市场。一个崭新的变革开始了,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取代了原先大众市场中冷漠的消费关系,人性化的消费哲理代替了原先的销售哲学。在现代保险市场条件下,尤其是目前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不断向个性化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保险公司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原有的部分保险产品将逐步会被淘汰,原有的产品体系将会被打破。迫使我们要以创新的能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要注重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保险职能在社会的发挥,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调整的资产结构,有利于长期盈利能力的形成,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利于销售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现就产品创新谈几点看法,仅供借鉴。
一、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导向
产品开发的导向是一家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保险公司在未来市场中定位的导向,创新产品我们还要以下共同需要遵守的导向:
1、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保险公司的经营需要体现自身的盈利能力水平,从而获得自身不断发展的能力,同时更要注重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和政府监管导向,要考虑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在保险职能的基础上部分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市场需求分析、研究。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保险公司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去了解客户的需求,逐步实施保单通俗化。尽量让客户参与公司的营销决策,包括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3、市场细分导向。随着社会发展趋向多元化,消费者的需要也有个性化的趋势,公司所要满足的已不再是单一的市场,而是有个别的,有个性的消费者。强调目标市场的细分,根据不同销售渠道、保险消费者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进行产品的开发,积极完善、逐步到位,形成完整产品框架体系;
4、竞争导向。过去公司面对竞争所采用的营销策略和做法,往往针对特定的竞争者而来,使得客户导向转变为竞争者导向。这种固然有其优势,但也可能被误导为随竞争者的步伐亦步亦趋,而使自己脱离了顾客,忘记自己的核心优势和条件。
5、客户关系导向。虽然目前都在说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但在实际上仍以个别交易为考虑单位,而在一个流动性很强的保险市场,忽视了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一次交易完成不应是关系的结束而是开始。
二、各级保险机构在产品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一)保险公司的总公司在产品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1、从自己的庞大信息网络中不断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组织开发和引进新保险的元素,开发适合保险消费需求的产品,使险种与客户需求的较大匹配。建立和健全在目标市场的产品体系,为销售渠道不断提供新产品。所谓新产品:就是指一个产品的多个维度,如技术,性能,服务,品牌,形象,质量,包装,价格其中改变产品任何一个维度都意味着一个新产品的产生,真正的原创性产品只占总开发产品数的10%左右。在当前保险市场中,影响保险公司销售问题,突出问题的是产品同质化,企业缺少个性化的险种。许多企业经营不好总是认为是销售问题,实际上首先是产品问题,是产品同质化,甚至明显不如人家的问题。因此,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不断推出个性化的好产品才是关键,这正是营销战略的核心问题。现代营销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首先开发符合特定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然后才是整合传播,把产品想办法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是新产品成功的基础,如何可获得先发优势,建立品牌忠诚、获取经验优势、占有稀缺资源,进而具有全新的独特技术是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2、必须明确的是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公司要对正在销售的产品生命周期进行把握和管理,通过对市场和产品的分析,对不同的产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公司通过费用政策、竞赛策略、销售引导、考核机制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和险种占比,达到综合的平衡。同时总公司要周期性地对公司产品体系及各销售渠道的产品线进行评估提出产品线调整意见对不符合公司经营和产品策略的产品应结合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停售建议和善后应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保险公司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库,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有的企业销售失败的原因就是陶醉于现有产品的销售业绩,在成功的道路上多走了一段。
3、产品开发明确两个细分:一是目标市场的细分。产品推广工作的核心目的是“把产品卖出去”,搞清楚要“卖给谁”显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产品设计工作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状况,保险公司自己的客户资源情况。二是销售渠道的细分,产品推广工作还要解决是“谁在卖”的问题。不同渠道会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销售办法,即使在同一渠道,销售队伍同样存在高、中、低端能力的业务员的差异性问题,忽视这个现实将可能导致我们对部分市场的丧失。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产品需要对购买者定位和包装。总公司要围绕产品的不同分类和特色优势,实施对产品的系统性的包装工作,推广到各基层销售单位。另一方面,充分要依靠分支机构,结合当地情况实现紧贴市场的产品包装和销售推动。的产品包装和产品同等重要。社会上保险行业的信任度下降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业务人员对客户的误导,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存在公司对产品销售理念认识不到位,产品缺乏整体定位和包装,任由销售人员自由发挥和随意包装造成的。
(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产品管理和销售中的定位
组织销售是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产品推广中的主要工作。核心围绕:卖什么?卖给谁?和怎么卖?谁来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卖什么?(差异化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如果说总公司是产品的供应商,那么分支机构就是销售商,作为销售商首先要研究所处的市场环境,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特点的产品类型。更重要的是能从利于销售的角度分析产品,使我们通过做这项工作知道该向什么人、以什么方式、销售哪些产品,这要求我们伴随客户定位与市场推广工作同时进行。其次在销售过程中不断发现市场的需求,积极向供应商提出客户需求,提出这些保险需求的形态和潜在的市场价值分析。
2、卖给谁?(客户发现和客户区隔)
建立以解决客户问题为核心的销售理念。保险公司是由于客户的需求存在而存在。我们把目光投向市场,发现目标客户的需求。回过头来看产品,找到解决客户需求的产品方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目前市场上重点是中端和中高端客户群,客户群另外的两极考虑较少,一是广阔的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中同样存在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他们需要财产保险、养老、医疗保障。另外,还有很多不富裕的人他们为孩子上学、结婚,自己的养老、医疗做准备,保险的积累资金功能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要开发适合这个层面的产品,特点是实用和收费相对低廉。另外一极是社会中非常富裕阶层,人数不足总人口的5%,却掌握75%左右的储蓄货币资源,这部分人由于没有很适合的产品和相匹配的业务员,基本是保险的空白地带。面对庞大的保险市场需求,管理水平在现阶段仍然是制约保险发展的主要矛盾。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3、怎么卖?(产品销售的管理技术)
首先如果产品由相对独立的保险元素构成,为给投保人和销售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保险组合是“新产品”的再造过程,使产品数量从有限拓展到无限延伸。既体现了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原则,也赋予营销人员无限创作空间。
其次,要总结市场规律和特性,实施与其相符合的业务拓展工作。保险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不同客户在不同时期和时点集中存在购买欲望,销售队伍要做好不同市场的时间匹配,做出业务的节奏感。
第三是产品包装。我们常说“二流的业务员卖保单,业务员卖理念”。保险企业管理者的层面越高,越注意产品战略,就是“道”的问题,越往下面越关注战术,就是“术”的问题。一个产品如果销售人员对产品不感兴趣,公司通过“话术”让业务人员去忽悠客户,往往很难有好的效果。通过降低价格手段进行销售是技术含量低的竞争手段。
第四是市场开发与市场环境保护。保险公司要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环境,遵守竞争规则,竞争要由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向以产品、服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力竞争。
第五是风险防范。目前市场中类似险种或同一险种在不同机构销售,产生的结果差异性很大,说明由于销售通路和队伍素质的差异性,会带来产品效益的差异性,要运用险种风险监控系统加强险种预警和管控,同时要建立对销售团队的业务品质管理体制,确保险种销售过程中风险防范。
4、谁来卖(销售通路和销售团队建设)
首先,销售通路和销售机制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最重要环节。对适应不同保险需求的人群要采用不同渠道进行销售,渠道创新是销售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要适合特定渠道销售的特点,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其次,不同的产品由于销售通路的不同,必然带来用于流通领域的成本不同。在相同销售模式下,分配机制的先进性和相对科学性,是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断创新和完善分配机制才能保持销售的相对优势。
第三,的销售人员产生:一是相对优势的薪酬和较为科学的人才选拔措施,吸引和选择相对的人才;二是的培训机制造就的人才;三是科学的销售管理机制,培养销售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带来良好业绩。四是特定客户的产品要匹配相适应的销售人才。
三、服务提升使保险企业获得发展的加速度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意识,以客户良好感受为标准,实现服务提升,为保险企业发展提供加速度。保险业的服务提升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更新服务理念。一是由以往的客户管理观念向客户服务观念转变。以往是对客户要求为主,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模式,要求公司的整个业务运作皆围绕如何向客户提供服务,尤其是围绕服务改变流程,主动积极与客户联络提供服务甚至是超值服务。
二是由保单管理转变为客户服务管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较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三是由保户投保为外勤服务结束,转变为投保是服务的开始,实现由满意客户向忠诚客户的转变,让客户和公司一起成长,培育大批忠诚度客户群。
2、使服务为保险产品增值,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一是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的客户档案、客户服务知识库和服务记录,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向顾客提供针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二是提供具有保险特点的服务项目,如急难救助服务、车损后的短期免费车辆提供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是提供最便捷的缴费、查询、报案、保险金领取等常规服务。
四是通过电子、通讯、网络系统提供生活和情感类关心服务,如通过电子邮件、自动传真、语音电话、短消息服务等现代通信手段,为客户提供如缴费通知、报案、新险种推介、节日和纪念日问候等自动服务项目,亲密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
通过服务提高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信任度,实现公司与客户的双赢和共好,实现保险行业的加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企业产品商业模式创新方案
一、商业模式简述
商业模式有着自己的时代定义,这种模式是企业实现自己市场价值的一种经营模式。所谓时代定义,是由于现如今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动,这对于传统的商业模式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首先是信息的膨胀。互联网的发展给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另一块土地,随之出现的网络经营模式利用自己独有的优异条件压缩着传统市场。其次是供应需求的变化。资源充足需求有限的环境下,市场的主动权逐渐把握在买家手里,价格和质量依然重要,但是诸如设计、造型等方式的创新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参考。就是市场范围的扩大。世界经济体制越来越多元化、全球化,金融、贸易活动范围广、程度大,使得资金、技术、专利等等生产要素高速流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二、详述商业模式创新方案
(一)、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扩充
在企业产品提升的这一点,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和更新换代。不管企业之间的商业模式如何改变,企业的广告宣传工作做的多么出色,作为企业,其核心价值力还是源于自己旗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自己企业所能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做好的自己的产品,就要从产品的质量、更新速度、适用广泛程度、不同型号产品的定位、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等等方面进行构思。首先,做好产品的质量自然不必多说,这是体现一个公司实力的最直观的指标,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留住消费者。其次,作为新世纪高速发展环境下的各类厂商,做好产品的更新换代工作,让产品与服务与大众需求同步,甚至超越行业内平均水平引领市场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产品更新速度虽不好做到超出同领域平均水平,起码也要和行业内的大多数企业平行,毕竟能提供近期的产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有机会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求得生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到属于自己的消费者。再次,在当今的科技发展水平下,很多产品和服务已经能轻松应对多种不同的工作环境,能够在更广泛的程度上适应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能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出利用率更广泛的产品,则更能抓住市场份额,抢占市场资源。还有,还要注意自己所生产的不同型号产品的业务定位和范围,产品的附加价值也在产品的定位中有一定的体现。精准的产品定位有助于打造配套的质量、服务,另外,定位中也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不同产品的个性化指标。我们做产品不能依靠大众化、批量化的形式来做,消费者的自我感觉和认同也不会一模一样,这样一来,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特点、没有自己产品的独特之处,就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在广义的角度上来说就是失去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客户,造成公司发展的损失。一点,就是打造自己产品、服务中所独具的文化内涵。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很多产品的附加价值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其文化层面,比如对历史渊源的把握,比如产品背后的故事等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产品鲜明的特点一样,赋予了产品所独有的附加价值,这种附加价值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是的,是不可取代的,是有价值的。
(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作为现代企业,想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定位,那么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企业的知名度关系到企业的客源,那么企业的美誉度关系的就是企业的长足发展。相比之下,企业生存需要知名度,企业发展则靠的是美誉度。美誉度代表着的是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是品牌获得公众支持喜爱的程度,显然美誉度是更加重要的,是企业最为珍贵的市场潜在份额。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中,也是要着重注意做好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美誉度的问题的。
在提升企业知名度、产品美誉度的问题上,我也有自己的拙见。首先,还是要保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保质保量,企业的服务达到客户满意的程度。没有实打实的质量作为基础,品牌和发展等等问题无从谈起。认真的态度带来的产品,的产品才能让企业长足发展。其次,通过品牌营销的方式提高品牌美誉度。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考虑,作为消费者自然希望买到放心的、用的住的商品和的服务,大品牌知名企业自然在商品市场竞争中把握优势。利用品牌营销的方式,既能树立整体的品牌名誉,又能把我市场份额占得消费者群体。在品牌的树立、品牌营销的过程中,要充分加入科学技术成果,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把传统产品产业规模化、形象化、个性化,达到一个很好的市场销售效果。再次,充分做好公共关系事业,适当为社会做公益。企业用合理有效的用好公共关系可以明显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公关营销可以含有推销产品的成分,但是更重要的部分仍然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为自己的企业和品牌打广告。在一些功利性偏低、商业性不明显的地方推销自己,在一个比较自然的环境下比较容易让消费者群体认可自己的企业与产品服务,积极支持教育发展、环境建设、城乡改造、医疗服务、助残赈灾等等公益活动,都是企业树立自己社会责任感、企业大众文化的有效方式,可以充分培养消费群体的好感,提升自己企业文化被认可的程度。,充分做好自己业务的售后、公关、销售环节,提供品质完善的服务,给消费者提供了解企业、了解产品的舒适的交流空间,主动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这种以“顾客至上”作为服务态度的方式会得到消费者的体谅和理解,为双方的互信打下基础。
(三)、提高服务的附加值
在上一节企业的美誉度提升中,一部分已经简单讨论过“顾客至上”理念的必要性,以及提供品质服务对企业美誉度的提高作用。我们还需要细细考虑如何在具体操作中把这一部分做到好,真正把服务工作的附加价值挖掘到较大。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客人的潜在需求,以及应对这些需求我们的企业人员要做好的准备。相比之下,如果有做好充分应对不同消费者的准备,那么消费者所带来的问题,所遇到的困难,都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支撑下得到解决,在消费者解决困难的同事作为企业也争取到了自己的消费者,达到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甚至还可能通过相比于同行更加品质的服务和产品,吸引到原先别人的顾客,达到一个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其次要说的就是为客户着想,切身处地从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做到更多步骤给人以“贴心”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企业的服务人员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注意与客户交流时的技巧和真情付出,把顾客当成一家人,才能真真正正的给人以贴心的感觉。服务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就是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小技巧,给顾客以适当的优惠和政策。我们可以做一些特殊会员的设置,对于长期的客户给予会员的地位,然后给企业的长期拥护者以一定的利益和特殊待遇。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吸引外围顾客拉近业务关系,还可以加固长期客户和企业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一举两得。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果决定给予一定的利益优惠,那就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确保利益的稳定公开,坚决不能出现利益差距带来的心理落差,也不要开尽空头支票,又不予兑现。关于具体的利益、优惠措施的设置,也需要因地制宜、视情况而定,不可生搬硬套盲目效仿。
三、商业模式创新总结
综合上文中对商业模式的了解和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服务态度、产品质量、企业名誉等等方面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得不说,把握好以上几点就是企业立足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还要考虑到诸如多角度的战略化布局的问题等等,毕竟抓住时代的步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真心希望各个企业都能在新时代的商业竞争中优化自身商业模式,在竞争中有所建树。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小微企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产品的创新现状———以农商银行主要产品为例
我国国务院在2011年出台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9项金融财税政策》,在这个大政策的指引下,各部门纷纷出台细化了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其中银监会出台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及时次正式明确小微企业贷款含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等的贷款,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具有差异性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措施。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商业银行响应银监会“两个不低于”、“六项机制”等的要求,纷纷开始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尤其以小微企业融资产品的创新作为主要的支持手段。此外,随着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目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不定,银行一直赖以生存的“对大型企业贷款业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业务成长点。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12年公布的关于“服务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的评选活动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共有三百多种信贷类金融产品上报,我们可以从这个统计数据看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创新产品越来越丰富。
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代表,其在小微企业贷中的信贷力度也是较高的,借助于这些银行网点分布广泛、总体资金量庞大的优势,它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微企业贷款金融产品的创新。目前,据统计,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创新类金融产品主要有工商银行推出的小企业便利贷、循环贷、网络贷等;有交通银行推出的”E贷卡“等;有建设银行推出的“成长之路”和“信用贷”系列产品等;有农业银行推出的“智动贷”、“厂房贷”等;有中国银行推出的“展业通宝”、“创业通宝”等。
下面以我们农商银行为例,介绍几种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创新产品。(1)小微企业“宽融贷”创新产品“宽融贷”产品是根据农商行与小微企业的信贷合作关系在2000万元以下,只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且在正常的授信期内,与银行签订“宽融贷”借款合同,对到期贷款可采用T+0的方式(T≤24个月),即可以不划入资金归还到期贷款,而直接签订续借合同的形式。(2)创新信用贷款新产品a.小微企业“绩融贷”创新产品:“绩融贷”是把小微企业的现金流转化为银行信用,让现金归行率高者享受一定比例的免担保信用贷款。b.小微企业“税融贷”创新产品:“税融贷”是把纳税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让诚信纳税者享受免担保无抵押贷款。(3)小微企业“自助担保贷款”创新产品自助担保贷款是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难的主要方式。农商行根据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在企业初创时期,以股东及家庭成员出具保障手续而发放的贷款,以解决2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4)小微企业“贸融贷”创新产品“贸融贷”创新产品,主要是在小微企业的贸易真实背景下,提供的一种贸易融资产品,针对的主要对象是订单加工的小微企业,一般情况下进行的是与合同与发票相对应的融资。(5)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创新产品“应收账款质押贷”创新产品主要是向小微企业提供有长期合作关系,并且有信用程度的商品交易对手,解决在合同付款期内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6)小微企业“存货质押贷”创新产品“存货质押贷”创新产品,主要是根据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为落实订单生产时,需要备足原材料,或一定的产成品,而对原材料或产成品两项物资通过“存货质押贷款”的方式取得资金,实现资金链的流转需要。(7)小微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创新产品“固定资产贷款”创新产品是根据小微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在项目立项,规划许可的情况下,对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量身定做的一种融资产品。特点是融资周期比较长,可以进行分期逐步归还,符合小微企业对投资回收的合理预期。此外,农商行还在机构设置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专门建设微贷中心,尝试网络申办贷款新模式,建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对小微企业开辟绿色信贷通道,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针对性和服务的性。
二、就如何促进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2012年开始我们国家为了引导民间融资更为规范的发展,促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并提高金融行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不断地要求与鼓励金融类产品的创新。其中,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区就是代表之一,在该试点区中,国家布置了一共十二项任务,包括要求民间融资规范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规范化、促进地方资本市场的发展等等。本文在总结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后,认为目前金融机构促进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通过金融辅助来对小微企业进行引导,优胜劣汰。目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性银行在拓展自己的业务时要“走出去”,去主动寻找质量较高的小微企业,并利用银行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对其进行培育,引导这些具备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加强自身的发展,逐渐成长为大规模的企业。银行应该对小微企业做出甄别,选择品质的企业与其进行合作,对于那些有些问题但是依然具有发展潜质的企业,应将其列为重点培育对象,有时候,银行的贷款业务能够拯救一些具备潜质的企业于危亡之中。所以说,银行金融业应当发挥其优势,对行业内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加强在经营方面的引导,使得具备潜力但当前正面临困境的小微企业能够走过难关,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要充分发挥对小微企业各方面的服务功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真正做好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就不能够仅仅将其当做是一个副业,而应该要实施专业化的经营策略,也就是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专做精。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应当与为其他中小型企业提供的专项服务分开,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特点之一是额小量大、周期一般较短,因此在具体的借贷运营模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按照其他中小企业的借贷运营模式来管理小微企业借贷业务,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疏漏与风险。我们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专业化小微企业借贷流程,例如要对小微企业成立专门的信贷审批与管理中心,单独负责有关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以便更好地区别不同服务对象需要的服务;要将经营部门逐渐专门化,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产品的开发配备专门的开发团队;针对开发出来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产品,要做到推行营销的专门化,专门设立一个推行部门,来负责推广与营销业务。专门化不仅有利于银行更好更专业地管理小微企业借贷业务,而且银行还可以通过积累经验来为小微企业的经营提供一定的引导与管理,有利于小微企业更快更好的变大变强。,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法律体系,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由于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出于弱势地位,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业政策体系,利用法律明文规定的政策来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大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力度。在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做好跟踪调研,通过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及时修正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多层次、全方面的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法律体系。.
作者:钱建伟 单位:浙江萧山农商银行新塘支行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产品的创新现状———以农商银行主要产品为例
我国国务院在2011年出台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9项金融财税政策》,在这个大政策的指引下,各部门纷纷出台细化了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其中银监会出台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及时次正式明确小微企业贷款含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等的贷款,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具有差异性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措施。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商业银行响应银监会“两个不低于”、“六项机制”等的要求,纷纷开始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尤其以小微企业融资产品的创新作为主要的支持手段。此外,随着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目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不定,银行一直赖以生存的“对大型企业贷款业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业务成长点。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12年公布的关于“服务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的评选活动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共有三百多种信贷类金融产品上报,我们可以从这个统计数据看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创新产品越来越丰富。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代表,其在小微企业贷中的信贷力度也是较高的,借助于这些银行网点分布广泛、总体资金量庞大的优势,它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微企业贷款金融产品的创新。目前,据统计,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创新类金融产品主要有工商银行推出的小企业便利贷、循环贷、网络贷等;有交通银行推出的”E贷卡“等;有建设银行推出的“成长之路”和“信用贷”系列产品等;有农业银行推出的“智动贷”、“厂房贷”等;有中国银行推出的“展业通宝”、“创业通宝”等。
下面以我们农商银行为例,介绍几种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创新产品。(1)小微企业“宽融贷”创新产品“宽融贷”产品是根据农商行与小微企业的信贷合作关系在2000万元以下,只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且在正常的授信期内,与银行签订“宽融贷”借款合同,对到期贷款可采用T+0的方式(T≤24个月),即可以不划入资金归还到期贷款,而直接签订续借合同的形式。(2)创新信用贷款新产品a.小微企业“绩融贷”创新产品:“绩融贷”是把小微企业的现金流转化为银行信用,让现金归行率高者享受一定比例的免担保信用贷款。b.小微企业“税融贷”创新产品:“税融贷”是把纳税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让诚信纳税者享受免担保无抵押贷款。(3)小微企业“自助担保贷款”创新产品自助担保贷款是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难的主要方式。农商行根据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在企业初创时期,以股东及家庭成员出具保障手续而发放的贷款,以解决2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4)小微企业“贸融贷”创新产品“贸融贷”创新产品,主要是在小微企业的贸易真实背景下,提供的一种贸易融资产品,针对的主要对象是订单加工的小微企业,一般情况下进行的是与合同与发票相对应的融资。(5)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创新产品“应收账款质押贷”创新产品主要是向小微企业提供有长期合作关系,并且有信用程度的商品交易对手,解决在合同付款期内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6)小微企业“存货质押贷”创新产品“存货质押贷”创新产品,主要是根据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为落实订单生产时,需要备足原材料,或一定的产成品,而对原材料或产成品两项物资通过“存货质押贷款”的方式取得资金,实现资金链的流转需要。(7)小微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创新产品“固定资产贷款”创新产品是根据小微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在项目立项,规划许可的情况下,对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量身定做的一种融资产品。特点是融资周期比较长,可以进行分期逐步归还,符合小微企业对投资回收的合理预期。此外,农商行还在机构设置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专门建设微贷中心,尝试网络申办贷款新模式,建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对小微企业开辟绿色信贷通道,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针对性和服务的性。
二、就如何促进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2012年开始我们国家为了引导民间融资更为规范的发展,促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并提高金融行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不断地要求与鼓励金融类产品的创新。其中,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区就是代表之一,在该试点区中,国家布置了一共十二项任务,包括要求民间融资规范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规范化、促进地方资本市场的发展等等。本文在总结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后,认为目前金融机构促进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通过金融辅助来对小微企业进行引导,优胜劣汰。目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性银行在拓展自己的业务时要“走出去”,去主动寻找质量较高的小微企业,并利用银行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对其进行培育,引导这些具备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加强自身的发展,逐渐成长为大规模的企业。银行应该对小微企业做出甄别,选择品质的企业与其进行合作,对于那些有些问题但是依然具有发展潜质的企业,应将其列为重点培育对象,有时候,银行的贷款业务能够拯救一些具备潜质的企业于危亡之中。所以说,银行金融业应当发挥其优势,对行业内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加强在经营方面的引导,使得具备潜力但当前正面临困境的小微企业能够走过难关,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要充分发挥对小微企业各方面的服务功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真正做好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就不能够仅仅将其当做是一个副业,而应该要实施专业化的经营策略,也就是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专做精。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应当与为其他中小型企业提供的专项服务分开,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特点之一是额小量大、周期一般较短,因此在具体的借贷运营模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按照其他中小企业的借贷运营模式来管理小微企业借贷业务,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疏漏与风险。我们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专业化小微企业借贷流程,例如要对小微企业成立专门的信贷审批与管理中心,单独负责有关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以便更好地区别不同服务对象需要的服务;要将经营部门逐渐专门化,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产品的开发配备专门的开发团队;针对开发出来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产品,要做到推行营销的专门化,专门设立一个推行部门,来负责推广与营销业务。
专门化不仅有利于银行更好更专业地管理小微企业借贷业务,而且银行还可以通过积累经验来为小微企业的经营提供一定的引导与管理,有利于小微企业更快更好的变大变强。,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法律体系,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由于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出于弱势地位,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业政策体系,利用法律明文规定的政策来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大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力度。在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做好跟踪调研,通过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及时修正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多层次、全方面的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法律体系。
作者:钱建伟 单位:浙江萧山农商银行新塘支行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及发展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持续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认可。金融危机的爆发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升级和信贷模式的创新,也迫使商业银行加强了与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对策研究,对增强商业银行的行业竞争力、扩展其目标客户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金融产品 创新策略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意义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说,中小企业在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扩大其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性选择。反过来讲,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护航者和创收增益的发动机。因此,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各自发展的需要,更是巩固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
一、商业银行与小企业合作概述
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投资银行和中央银行的,通过多种负债实现资金筹备,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信用创造功能。其经营对象是众多的金融资产,中小企业就是这些对象的主体之一。我国在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中还针对不同的行业进行了细分。
中国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开放致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它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在某种程度上,其在属于自己的狭窄的发展领域中更加专业化。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的赋税占销售收入的6.81%,占总资产额的4.9%,相对于全国高出了1.91%。再者,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筹资能力差,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的特点。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规避风险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国的商业银行过于注重大型企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重视。据不统计,中小企业仅贷款业务的申请遭拒率超过55%。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改进,不仅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又能实现商业银行的自身利益,是一项合作共赢的举措。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具体的分析中小企业的差异性
中小企业即通常所说的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当前银行在制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时候对他们的差异性分析不够具体,仅对企业也的信誉、规模和能力进行细化,导致了以偏概全的情况发生。再者,没有对中小企业进行、具体的差异化分析,而是多集中于风险分析和实力分析,这将导致决策和产品缺乏合理性。
(二)没有到位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掌控和把握是银行制定相关金融产品,执行相关决策的重要前提。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分析明显不足,甚至还停留在简单的信贷业务的提供阶段,没有对现金管理、理财投资等衍生业务加以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三)没有合理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划分
当下,商业银行在对于金融产品的扩展上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不清晰,在客户的细分方面缺乏科学性。没有深入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仅仅根据简单的市场细分去制定金融产品、执行决策,这就导致其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其效果也远没有达到化。
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一)金融产品组合创新
面对众多的中小企业千变万化的需求,单一的金融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各商业银行在进行充分的市场之后,可依据调研情况推出合理的金融产品组合套餐。可以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案组合,施行多层次、多样式的方案选择方式,针对不同的企业进行不同方向的宣传。方案需涵盖信贷、理财、融资、保险等多分方面。在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推广的同时,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作为重点的发展对象,以此来实现组合套餐的风险控制,并依据经济的发展情况持续不断的进行组合策略创新。
(二)金融产品策略创新
及时,尝试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还能将银行信用融入到上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提升其信用级别。第二,加强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与相关金融产品的配套使用,极大的简化操作流程。第三,促进金融服务和信贷服务的融合,加强综合金融产品的制定。
(三)金融产品定价创新
金融产品的定价是中小企业选择时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收益定价和成本定价两部分。商业银行在推出金融产品时要对这两个部分进行充分的考究。收益定价就是根据金融产品的收益才确定其价格,成本定价则是根据其经营成本和边际利润曲线来确定价格。通常,在定价时,这两个部分要同时考虑,根据不同的产品确定不同的比重,还要充分考虑到风险补偿以及股东和负债成本等因素。
(四)金融产品营销创新
金融产品的推广向来是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首先,应做好对中小企业信息的收集,并利用中介、电子媒体等渠道对不同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其次,可进行恰当的产品捆绑,形成合理的套餐进行销售,以此增加客户的选择。再次,加强对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供应链控制,合理规避各种风险。,应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借此留住客户,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
四、结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发展和创新,能够在投资、理财、融资等各个方面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实现了产品结构上的优化,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赢的举措。工
企业产品创新论文:浅谈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商企业构建出创新型的生鲜物流模式,能够降低成本支出,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结合当电商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了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的创新途径,希望对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自从2012年起,大量的电商就开始从事了生鲜产品业务,带动了我国生鲜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电商企业在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物流保鲜的巨大挑战。为了提高生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核心竞争实力,电商企业物流模式创新成为了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好的对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创新,首先我们需要对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模式有所认识与了解。从通俗角度来讲,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就是指生鲜产品从产品的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到消费者整个过程中物流系统设计、规划及实现的方式。物流模式是物流渠道存在与渠道特征的体现,其中主要包括了物流形式、物流结构及物流各个参与方在产品流通中所产生的关系和主客体之间相互协调的一种手段。在新时期,由于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的类型和物流主体的运作方式会有所不同,因而可以把其分为自营物流、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消费者自提/自营配送等三种物流模式,其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主要就是指新的生产要素融入到原有的产品物流体系中,使其与原有的物流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并对原来产品的运输模式、配送方法等环节进行改进与创新,从而采用创新形式的方法来开拓出新市场,获得新产品材料来源,采用创新形式的组织形态,拓展产品的占有份额,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的创新途径
在对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本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凭借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交易成本理论、农产品物流模式理论以及协同效应理论的深入研究,为物流模式创新提供强大的理论保障。由于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具有多种模式,我们要对每种模式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促进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的创新。
(一)构建新形式的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
在社会经济的助推下,在食品领域逐渐出现了食品本地化的发展趋,同时生鲜产品的经营企业也加强了与本地农场和线下社区之间的互动。为了适应新时期市场发展趋势、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消费者自提/第三方配送物流模式的创新性的物流模式,模式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应用这种创新性的物流模式,可以使核心业务更加集中,提高产品质,降低生鲜食品的成本,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由于在第三方的帮助下,产品的运输距离比较短,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又可以将相关职责转嫁到第三方的身上,又可以降低“一公里”的运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又可以对生鲜产品的购物体验进行改善,消费者能够采用到线下终端体验店里对所需产品进行挑选与检验。由于消费者可以接触到实物,从而能够对生鲜产品的质量有进一步了解,从而解决了传统模式中消费者无法控制和了解生鲜产品品质的问题。
(二)注重对新形式物流活动对话的控制
采用了第三方的物流新形式,由于第三方的介入,可能会降低电商企业对生鲜产品物流活动的控制力,因而可能对导致生鲜产品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失控,增加物流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电商企业需要强化对物流活动的控制能力,要共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生鲜产品进行管理。为了提高二者合作的高效性,需要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质状况进行调查与核实,详细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誉和经营运作情况。并要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出科学化的合同内容。明确奖惩措施,规定出双方的权责问题,防止生鲜产品物流活动失控,甚至是责任推脱等问题的发生。此外,双方需要增强互动,实现各种信息的有效共享,避免由于信息不畅而导致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增强双方的互信程度,建设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处理好电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电商企业应用了新形式的物流模式,多数情况下是由第三方企业来对产品进行运送,并对消费者开展售后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电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建立,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泄露。为了改善电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其稳定性,企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积极主动的解决在生鲜产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了防止长期客户的信息泄露,应该与客户之间建立起隐私资料的保密制度,防止对客户资料随意处理情况的出现。在创新物流模式下,要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促进电商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创新生鲜产品物流模式是电商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对物流创新模式的研究。我们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的创新,从而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生鲜产品电商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
王迎春(1980.3―),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学历:本科,职称:经济师,单位:四川恒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专业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