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建筑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系论文:模板体系下建筑工程论文
1模板体系的组成和选择依据
1.1模板体系的组成
1.1.1滑模体系
在模板施工技术中,滑模体系具有先进性,其机械化程度较高,而且施工工艺较文明,有利于工程施工进度的加快。滑模体系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的确保施工的质量,有利于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为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较大化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1.1.2爬模体系
爬模体系属于一项新的模板技术,其通过将爬升支架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墙体上,模板的承载力主要依据钢筋混凝土的墙体,这样就可以确保物体的同时移动和固定,使物体交替爬升运动,模板在这个过程中来实现各种工序。爬模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当前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2模板体系选择的依据
1.2.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模板体系的选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对模板体系进行选择时,需要确保其与建筑结构和工程的特点相符合,同时还要能够有效的满足整体建筑的使用功能,在选择模板体系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要确保建筑施工进度和工程的质量,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
1.2.2在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配备
而且机械设备还会对模板体系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对建筑模板体系进行选择时,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尺寸和重量都会对其带来较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在模板体系选择时,需要针对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使所选择模板体系与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具有较好的符合性。
1.2.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即是模板体系的选择
这不仅与整体工程施工的进度息息相关,同时还与施工的成本和施工质量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需要在选择模板体系时要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对于可以在短时间即可完成的工程,可以选择早拆体系的模板,这样对于施工质量及完善施工管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4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模板专业设计公司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不仅设计专业的模板,而且还可以对模板进行租赁。这些专业部门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我国模板设计和生产的水平,加快了模板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在对模板体系进行选择时,则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具体情况及模板设计水平进行综合考虑,在企业现有基础下,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模板体系,从而更好的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出来,确保工程质量的提升。
2模板在建筑工程中的安装技术分析
2.1模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模板安装前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而且要做出样板来,在监理人员检查确认后,才能大面积的开始进行模板的安装及架体的搭设。
2.2模板安装的具体措施
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模板及支撑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的承受住混凝土重量、侧压力和施工的荷载。不得在安装过程中遗漏模板上的预埋件及预留孔,不仅需要确保安装时位置的性,而且还要确保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对重要预埋件进行加工,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来对其进行定位,确保其牢固性和性。严格检查模板的轴线尺寸、平整度和垂直度,还要执行自检和互检程序,待一切无误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3模板架体搭设完成之后的验收
当模板架体搭设完成后,需要由各部门人员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签定手续履行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对于构架体杆件在没有技术人员许可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拆除。
3建筑工程中模板的安全性和验收
3.1模板体系的安全性
模板体系需要承受较重的荷载,从混凝土从流动状态到固化状态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力都会直接作用于模板上,所以模板体系需要具有足够好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所以需要将模板体系作为一种结构系统来对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把混凝土对模板的作用力作为加在这种结构系统上的荷载,来计算各个结构部分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从而满足整个模板体系的安全性要求。混凝土对模板的作用力的计算,在国内可以通过查施工手册来获得。在国外一般可以通过混凝土的压力曲线图来获得。国内、国外的计算方式形式上虽然不一样,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混凝土压力的影响因素也是相同的,主要与混凝土的自重,混凝土的流动性,周围环境的温度,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以及混凝土外加剂的影响等等有关。
3.2模板的验收
模板方木等支撑体系材料进场后,要从外观质量、规格尺寸等方面对其进行进场验收,不合格者严禁用在结构支模中。模板必须选用经过板面处理的胶合板。未经处理的板为素板,缺少一层保护膜、耐久性差,经一次使用后表面光洁度差。模板工程施工中,应随做随检,做好验收记录。模板在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并如实填写模板验收记录。根据设计施工图、施工方案及模板验收规范要求,对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到位,必须保障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不宜采用油质类等影响结构的隔离剂,不能使用废机油。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不小于4m时,应使梁、板底模中部略微起拱,以防止由于浇灌混凝土后跨中底部下垂。
4结束语
模板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而且能够创造效益,所以需要不断的提高我国模板技术的水平,通过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来提升模板应用技术的竞争力,使其在工程应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实现成本的节约,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白洁 单位:秦皇岛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建筑系论文:成本管理体系中建筑经济论文
1、对建筑项目实施成本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的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以某个正在施工的建筑项目工程为核算对象,主要对该对象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资源损耗与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进行的核算管理。更简明的说,就是某个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生产费用,其中包含耗费掉的主材料、辅材料、构配件、租赁(摊销)周转材料的费用、施工所需机械的租赁费与台班费、工人的工资与奖金、工程处或者是分公司组织与管理工程队时支出的费用等。通常实施成本管理时,要按照合同规定实行一级管一级的管理方式,即建筑施工企业管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管工程队,工程队管班组,班组管个人。以下4项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特征:
(1)动态追踪性。
对建筑项目实施成本管理时一定得从头到尾的对已设置的成本目标及与其相配合的实施步骤实行追踪式的控制、监督、调节与完善,不可放任。
(2)事前能动性。
基于施工项目管理的不可重复性,为了确保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重大失误,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时就得事前自发的对工程项目进行能动性的管理。通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开始施工时就对项目所需成本执行预测、分析、设计及制定目标等工作,接着再采用各种经济、管理、技术方式来完成目标。
(3)内容适应性。
一般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是与施工项目管理的工程范围相适应的,即只有确定了施工项目的管理范围才能确定项目成本管理内容,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计划时,要将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考虑在内,切不可盲目进行。
(4)综合完善性。
所谓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指的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将工程的预算、工期、质量、资金、技术、分包、安全等管理有效连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的目标。因此要想使工程实现其设计功效,就得把涉及施工项目管理的所有职能、对象及要素融入到成本管理中。
2、现阶段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施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2.1不够完善的管理体系
(1)缺少建筑经济成本考核管理体系。
现阶段各大建筑企业中的管理体系都不够健全,尤其是经济成本考核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缺失该体系,就会影响到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的建设,进而会严重制约经济成本管理。
(2)缺少经济成本管理部门。
例如缺少成立专门的经营科。由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一个新兴管理措施,所以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为其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而是将其划到了财务部门。这样一来成本管理中的一些管理项目就得不到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到了企业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
(3)没有将经济成本管理体系融入到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
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浮于表面,而没有将其细化到各个管理部门,导致很多部门负责人都不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也不知道该如何落实该项工作。
2.2落后的经济成本管理观念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基本不进行成本管理,即使管理了,也只是片面的管理。例如资源管理,很多时候只是控制资源的消耗,而不是控制整个企业的供应。再加上企业负责人对成本管理的漠视,严重制约了经济成本管理推行力度。
2.3缺乏经济成本管理目标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仅限于减小成本,而没有构成一个健全的经济成本管理体系。甚至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没有事前拟定成本目标,要想了解工程的亏损情况还得等到工程竣工时才能清楚。另外再加上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由财务部执行的,还没有构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执行方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3、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3.1施工目标成本的预测、分析
建筑施工的目标成本是根据目标利润和市场价格进行确定的。对施工目标成本进行预测,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方案,作出正确决策。分析计算公式如:项目目标成本=预计结算收入-项目目标利润-税金以潮州聚贤璟园住宅区B幢合同为例,对其施工成本进行分析:某工程的签约合同价为2592万,按照历史15%的利润来算,工程的目标利润约为388万元,其中材料费用占65.73%,人工费用占14.93%,其他费用占4.62%。
3.2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1)要构建并强化成本核算考核制度。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意识,就得通过考核制度来强化员工及各个施工环节的考核力度。另外,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还要积极构建健全的奖惩制度。
(2)健全项目成本的核算制度。
为了有效执行成本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成立成本管理部门,以便在抓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控制好成本。
(3)积极健全与优化成本核算员的管理制度。
由于成本核算员是成本核算工作的核心,所以不仅要强化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考核力度,还要对其进行集中管理与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激励、竞争、考核、交流,以便其能将单位项目和自身利益分离。
3.3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
(1)要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的成本管理意识。
基于管理层的重要性,要想在全企业内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意识,就得首先提升管理层的成本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层层重视,层层落实,才能使成本意识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才能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能力。
(2)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
企业工作人员不仅要依据管理层制定的成本计划来开展工作,还要树立牢固的成本意识。另外企业为了保障其成本核算的质量,还要不断提升员工的责任感。
(3)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间的合作关系。
要想有效的在项目施工中施行成本管理,就得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关系,只有整体的看待施工过程,才能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权责,只有权责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才能管理好自己环节上的成本,从而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实现成本管理。
3.4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
一般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分为工程成本与企业成本,就当前市场情况来看,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各企业的成本竞争。就单一的建筑项目来说,减小成本的方式主要是提升材料、机械的利用率与有效管理人工费用及严格遵照合同标准进行工程核算;就整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减小成本的方式主要是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制定长期的成本管理计划及减少设备的闲置等。其中提升经营成本管理的方式有:
(1)要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
为了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对市场的判断力能力与判断度,企业要利用培训的方式来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约束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要利用培训与制定制度方式来强化经营队伍的建设;
(2)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提升资金运作效率及强化资金的安全性、运作方式,其中提升资金运作效率是为了保障建筑资金的合理性,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安全性、运作方式是为了增强财务风险能力,总体来说都是为了成本管理奠定基础;
(3)拟定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目标。
为了提升风险管理机制的操作性与系统性,企业要制定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其中经营管理要通过风险监测指标来了解企业成本的亏损情况。
4、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其中要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经营管理部门,不断分析成本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善。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目标、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把成本控制落到实处,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谢梁鸿 单位:潮州市建筑安装总公司
建筑系论文: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下建筑学论文
一、建立完善的建筑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意义
我国的建筑学本科教育,多年来无论是以空间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还是以功能复杂程度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侧重的都是建筑空间和建筑功能,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日益进步的社会需求,城市与建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任务越来越迫切,如何在建筑学本科教学中建立完善的建筑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对无障碍设计知识的掌握和建筑设计的职业能力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无障碍设计知识点的整理,便于知识的系统化。目前,各个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对无障碍设计知识的教学是零散的,有时候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重复,通过系统化分配,各门课程各司其职。其次,在建筑学本科教学体系中,落实各门课程的无障碍设计教学知识点和教学重点,可以明确教学目的,提升教学的针对性。通过本科教育的培训,学生逐渐树立无障碍设计的意识,基本掌握进行无障碍设计的知识与技术,熟悉不同类型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的侧重点和组成部分,将提升建筑设计的职业能力。
二、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与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的知识需求
为了让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和培养更具针对性,我们必须了解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对无障碍设计知识提出了哪些明确的要求,以便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更加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辅导重点。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的构建,来源于对特殊人群的需求调查和影响特殊人群生活的障碍因素分析,在生活实态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城市和建筑中影响特殊人群的障碍因素,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体系和指标体系,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包含交通、构造、标识、家具与设备、信息技术五个方面。
(1)无障碍的交通体系,本体系应包括室外、室内以及特殊部位的交通。根据人体工程学和机械学的原理,测试和推算合理的通道宽度,合理的空间距离,用以指导建筑和规划的平面设计。这个技术体系的表现形式是一些技术参数表、平面图集和技术规范图。
(2)无障碍构造技术体系是为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居民室内生活安全、方便而采取的特殊构造措施,主要包括安全构造研究、安全构造通用图集、安全构造设施。
(3)无障碍设备与家具体系,主要解决家具和设备的高度、空间问题和使用功能设置问题,是以特殊人群(譬如老年人和残疾人)为目标,避免因家具和设备引发的伤害和危险。
(4)无障碍视觉标识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室内环境各个部位,以及各个房间的文字标识、图形标志、色彩搭配、灯光照明等方面的设计为室内视环境无障碍设计提出基本参数要求。
(5)无障碍信息技术保障体系,主要指救助呼叫系统、门禁系统以及物业管理方面,也包含当下使用的GPS定位技术,可实现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
三、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建构
(一)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构的目标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构的目标应在建筑学自身的学科体系中寻找其定位,以高等教育的一般要求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教学。一般来说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包含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常识三个部分。无障碍设计原理要求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人体机能与建筑功能的针对性设计,如合理的视距、视角、视线光环境等,满足人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无障碍设计的方法论,一般意义上包括平面尺寸的比较法、建筑构造的针对性设计以及色彩、标识的实验测试等方法。针对很多新的建筑形态和建筑功能,无障碍设计的方法伴随机械设备的发明创造,出现新的适应技术。例如,爬楼轮椅及与之配合的楼梯设备,新的成套护理设备。无障碍设计常识,一般指的是轮椅尺度及人体基本工作空间尺度等。
(二)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建构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建构围绕建筑物的功能、人的需求以及建筑师的职能三个基本教学目标和内容。建筑物问题作为无障碍设计的对象,依据设计目标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建筑的机能与建筑功能两条线索。人的问题作为设计的服务对象,依据人与建筑的关系可以分为人的需求和人的行为两个线索;建筑师的问题作为设计的职业要求,依据能力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职能与技能两个线索。三个目标下各有其核心课程,同时,与其他线索又相互交叉与叠合,这说明每门独立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建构,包含原理、设计方法与设计常识,隐含于建筑设计各门主干课程。
(三)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构与课程知识点分布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包含原理、方法与常识。在培养方案制定时,无论采用以空间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还是以功能复杂程度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都需要以具体的课程为载体来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根据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课程内容指南,西南科技大学目前培养方案是以建筑功能的复杂程度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类型,将各个知识点分配到原理类课程以及设计类课程中。同时将各门课程中涉及无障碍设计的有关知识点一一列举,并明确各门课程的侧重点,这样结合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系统性强,目的明确,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突出的教学重点
建筑设计的学习过程有阶段性,无障碍设计知识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认知过程。原理课程为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搭建基本框架,明确基本的设计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明确声焦的概念及形成原理,也就明确设计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无障碍视觉环境,是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包括影响视觉的视线、视距、视角、视觉光环境四个方面的问题,明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对象,展开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才是无障碍设计原理的意义。设计方法类的内容是直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重点要突出设计的操作性。设计对象不一样,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例如:在校园教学建筑中,主要解决的是视线升高差、漫反射与视觉障碍、光线与空间布置、无障碍视觉标识系统等问题,而医疗建筑的无障碍主要解决病人移乘、扶手、抓杆、栏杆等防护问题。不同类型的建筑,无障碍设计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设计和创新设计。至于设计常识类,可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教学中不应强求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设计实践自主学习。例如:查阅一些人体工程学数据,获知各类空间的无障碍尺度。突出的教学重点可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教学的交互性,变单向讲授为双向互动。在培养体系中强化无障碍设计,使学生充分理解建筑空间品质与残疾人群的关系,反映在学生设计中,提高了建筑方案的质量。在设计院生产实习的施工图设计环节,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无障碍构造知识帮助他们提高了施工图的审图通过率。
四、结语
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加速了城市建筑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设计知识在当今时代有其重要作用。通过对无障碍设计知识点的梳理,提出在建筑学专业课程群中,建构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将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设计常识三方面的知识点融入具体的课程教学,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实现了原理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接。
作者:成斌 刘虹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建筑系论文:评价体系建筑经济论文
1绿色建筑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普遍很重视,很多国家和相关组织都制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比如美国的LEED、由加拿大发起的GBC、我国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这些标准无疑都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缺失。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首先,从内容上看,条款中定性的比较多,而定量的比较少,这样一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的结果。其次,我国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例如:一线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二、三线城市。而现有评价标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的差异。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评价,必然影响最终评估的结果。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绿色建筑评价主要是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对环境的保护,而忽略了建筑的经济性及舒适性的评价。但经济性恰好是房地产开发商和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场最为敏感的问题,这种缺失导致了对绿色建筑经济性认识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的推广。当然,想要进行指标的计算,所需参数都只能从大量实际工程的数据中得到,而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毕竟还比较有限,可供使用的数据并不充足,所以才使得大多数国家的评价体系中都缺少经济性评价。但随着绿色建筑在全球及我国的推广,实际数据资料会逐渐完备,这将给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2)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a.高新科技的误区。以前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只单纯的在建造时使用过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得建筑造价非常高,而且能耗量同样也很高,这并不是智能建筑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误区。当前的绿色建筑,应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尽量减少工程成本和环境代价,营造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一些节能技术,使用一些节能设备、智能系统等,但使用这些技术最终是为了减少能耗和污染。如在南方,安装空调主要是为了能在夏季减少室外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如果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设备,一旦阳光强烈超过某一温度时,室内的遮阳帘能够自动关闭起来,这样就能减少阳光的进入,从而减少空调能耗,同时增加的成本也比较小。再比如,现在可以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实现用手机来控制家中供热的目的。出门以后,可以利用手机关掉家中的供热系统,在回到家之前的半个小时,利用手机开启家中的供热系统,这样回到家时,家里已经很温暖。这种智能系统,节省了家中无人时的供热,能省近1/3的能源。像这些花费不大,却能极大减少能耗的智能系统才是符合绿色建筑长远发展的。所以,只有通过节约成本、减少能耗将绿色建筑的未来定位于大众化的层次上,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而定位在高端化的层次上是无法取得成功的。b.高成本的误区。目前市场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沾上“绿色”,建筑的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即便是房地产、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也将绿色建筑的成本估计的过高,有的甚至可能高达300%。这是目前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相比普通建筑,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大约在100元/m2~400元/m2不等,而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住宅的销售价格来抵消,绝大部分由消费者来买单。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及时,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费用比普通建筑大,成本相对较高;第二,目前我国城市房价逐年上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所以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比较谨慎,不愿意增加建筑的成本;第三,由于提高了成本,建成后的投资回报率有所降低;第四,由于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风险会较大。所以,即便是开发商有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会考虑有意识地避免建设绿色建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及时,大众目前还比较缺乏主动节能的意识,又没有迫切的需要去购买节能住宅,所以消费缺乏动力;第二,绿色建筑的售价比普通建筑高10%左右,这个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的较大阻碍;第三,由于采用新型的技术和设备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每年需要为物业管理与设备维护支付更多的费用。所以在我国,绿色建筑的意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的精英阶层,还没有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共识。事实上,绿色建筑并不就一定意味着高成本的建筑。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只需要适当的做些内部和外部的改造,就可以成为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再比如,新疆当地有一种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制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屋顶,进行简单改造后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也不高。
2对策
1)正确认识增量成本
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人们普遍关注的不是整个建设过程所花费的全部成本,而是相比普通建筑所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指绿色建筑与基准建筑两个成本之间的差值。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来设计的方案为基准建筑,以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定价的产品为基准建筑的成本,项目实际设计中因为采用了更先进技术、更高效设备而增加的成本就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其实,虽然绿色建筑的前期投资成本高于普通建筑,但是在全寿命周期的范围内,绿色建筑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除了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样一来,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因为:a.运营期节约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用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的绿色建筑大致估算,这些绿色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都能极大的节约能源和费用,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比如,一项建筑对外墙、门、天花板进行改造,对供热、智能化和水循环等系统也进行改造,每户总投资7000元左右。改造后,由于能耗的降低,住户一年就能降低3000元以上的开支;b.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很好的改善,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带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c.经过估算,其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能够负担的,因为大多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静态回报期都小于10年,而绿色建筑寿命期是远远大于这个期限的。
2)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所以,建立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增量成本,还要考虑到增量效益。增量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开发商或消费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而对于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为难以量化,可以暂且忽略。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资金成本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其次,要在全寿命周期内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反映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全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工程报废的整个全过程。所以,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可以分为决策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回收报废四个阶段。因此,可以分别研究每个阶段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以此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一方面引导市场正确而的看待绿色建筑。看到前期投资增加的同时,也能看到全寿命周期由于能耗的大量减少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哪一栋建筑更经济、更划算;可以指导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兼顾经济性,有效控制成本;也可以指导投资者选择最经济的设计方案,做出正确决策。这样可以极大的鼓励房地产企业进行绿色建筑的生产,也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绿色建筑的优势,更好接受这种新型产品,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快速长远的发展。
3)奖励措施和税收政策
绿色建筑各项技术的开发需要众多参与方的合作,涉及面很广。又因为初始投资较大,经济及社会效益需要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所以,对这些技术研发进行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向。因此,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对节能技术的开发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a.财政补贴。由于生产绿色建筑产品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应该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消费者进行补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降低开发商成本,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另一方面,减少绿色建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在计算补贴值时可以依照某些指标来进行,比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绿色建筑一般这两个值相对较高,可以按照这两项指标来计算补贴值。b.税收政策。由于普通建筑相对绿色建筑来说,会消耗较多的能源,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所以对建设普通建筑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征税,促使他们向绿色建筑转化。国家征税的数额应该不小于该企业给环境造成的损失。例如对普通项目可以征收能源税,其数值可以不小于比绿色建筑多消耗的能源费用。又或者,对固定征税的项目,可以对绿色建筑项目少征税费,而对普通建筑项目适当多收取税费,这样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期间的费用,引导市场行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c.奖励政策。可以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评价的星级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直接奖励;也可以对达到一定绿色建筑规模的城市给予直接的资金奖励,这样,可以不同程度的抵消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的大量前期投资,减少风险,极大的鼓励开发商去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3结语
绿色建筑的推广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而绿色建筑经济性是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正确的认识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政府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尽可能的鼓励开发商进行绿色建筑的开发,引导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绿色建筑,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广。
作者:王芳陈良琼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系论文:排水体系设计环节下建筑给水论文
1.关于建筑给水排水体系设计环节相关问题的应用分析
1.1要做好建筑给排水的设计工作,需要进行其设计阶段的协调
比如做好科学的卫生技术设计工作,进行建筑给排水体系的健全,这就需要保障每一个建筑工作人员的基础技能的掌握。在室内给排水环节,需要遵循我国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落实好建筑给排水设计应用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进行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实践,并且进行了过去建筑给排水设计错误的汲取,进行积极的学习,引进了国外的流行设计理论及其经验。
1.2我国城市化经济体系的进步,也大大推动了高层建筑设计的进步
其设计系统的智能化,更加符合了我国高层建筑设计的需要,我国对于防火设计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如果高层建筑出现了一系列的火灾事故,就会导致建筑系统整体受到牵连,从而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情况,因此有必要进行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关人员进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遵守,保障高层建筑室内排水管道体系的健全,落实好排水管的防火设计工作,进行防火套管及其阻火圈的增加。还要针对给排水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用户实际需求的满足,进行地漏装置的设计,保障阳台、卫生间等的地漏的设计,需要实行这个工作环节的协调。
2.建筑建筑给水排水体系应用方案的更新换代
上面对要做好建筑给排水的设计工作,需要在设计阶段完成的协调工作,和如何实现设计系统的智能化,才能符合了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需要的问题做的分析。因为建筑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都是处于一个渐进式更新阶段,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城市发展。同样建筑给水排水体系设计的方案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好方案的更新工作,这样才能保障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顺利运行,不影响城市其它系统工程正常有序进行。当然,在建筑给水排水体系设计更新的同时,我们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善,系统更新工作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进行,绝不能盲目进行。以下就建筑物设计施工应用环节中一些问题做的相关分析,比如,在建筑物设计施工应用中,需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及其法规,进行建筑的给排水施工设计问题。再比如,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环节中,进行地漏设计优化的必要性,如何避免地漏的返味问题,以及给水管线的设计等相关问题。以此对建筑给水排水体系设计进行论证。
2.1在建筑物设计施工应用中,需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及其法规进行建筑的给排水施工设计
需要进行用户自身利益的考虑,从而保障给排水
设计工作的开展,实现建筑给排水各个环节的协调。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整体效益,进行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是必要的,这需要按照我国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进行工作,进行一定型号的排水管的应用,更好的进行火灾情况的控制。在塑料排水管道的应用过程中,针对那些塑料材质的,需要进行管径的控制。针对那些密集型的高层住宅小区,需要保障其经济合理性,进行消防加压泵房的设计,需要保障建筑物内部的消防水栓的设计,从而保障消防水泵出水管的连接。
2.2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环节中,进行地漏设计优化是必要的,从而避免地漏的返味情况
按照我国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进行工作,保障地漏的水封深度控制,进行相关防涸功能的地漏应用,避免一些传统的地漏设计的应用。特殊的地段需要应用特殊的设计方式,比如那些阳台的地面可以进行生活阳台类型的地漏设置。在生活阳台工作中,需要做好洗衣机的给排水处理工作。需要针对洗衣机的具体摆放情况进行相关洗衣机地漏的使用。又如在淋浴间工作中,需要进行DN75型号地漏的使用,进行地漏及其存水弯的配合。在建筑排水系统中的地漏设计,需要进行P型存水弯的安装,为了实现其美观性的提升,需要进行水封深度的控制。
2.3除了上述的工作环节,也要进行给水管线的设计
按照我国的有关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进行给排水管道的间距设计。保障建筑物内部的生活给水管的埋设,保障排水管之间的平行埋设的净间距。这就需要保障排水管在给水管的下方设置。在建筑物的节能性分析中,可以进行太阳能环保系统,也可以进行节水型卫生器具的应用,进行用水量的控制。在盥洗池及洗涤盆可以进行充气水嘴的利用,这样可以进行用水量的减少控制,也可以进行内壁供水管材料的应用,保障水头的水量损失控制。
3.结束语
以上是对建筑给水排水体系设计环节的分析,分别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设计方案的更新换代和管线设备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建筑给水排水体系设计宏观、微观以及总体和局部的设计环节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们在进行设计更新改造的时候,一定要与大时代前进的脚步相一致,不能违背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违背科学理论原理,要尽量结合客观实际地进行建筑给水排水体系的设计和改造。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能违规进行。把科学先进的理念与建筑给水排水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在节能减排,保护水资源平衡,大力宏扬环保的基础上,把建筑给水排水体系设计方案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下去,走出一条建筑给水排水体系设计的新路。
作者:许桂娟 单位:大庆科大双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系论文:架构设计论文:建筑施工管理体系架构思路
本文作者:刘国锋 单位: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物理架构
1物理结构由于建筑行业集中管理的特点,在市级以下公司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在公司内部局域网内,由业务数据数据库服务器和历史数据服务器组成系统的数据服务器,日常的业务数据在业务数据服务器内完成,业务分析和历史数据查询在历史数据服务器内完成。并且业务数据库定期向历史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汇总。应用服务器采用微软公司的Windows2003Server,并在其上安装Weblogic或者Websphere服务器。该系统支持多个客户端的业务处理。
2数据网络结构。为了提高数据安全性,提升访问速度,系统采用联合体数据库技术,整个数据中心划分为TD(TradeDatabase)和HD(HistoryDatabase)。TD主要用于业务处理,HD主要用于存放历史数据、数据分析、出报表、预测/预警等工作,如图2所示。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系统逻辑架构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体结构。一般建筑工程管理应涉及个人办公、公文管理、工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四大模块,如图3所示:1)个人办公。在个人办公这一模块,主要有四个小功能业务:查看公告,修改密码,材料审批申请,进度审批申请。查看公告和修改密码属于系统用户共有的权限,在登录后都会显示,材料审批申请和进度审批申请只有在总经理登录后才可以显示。2)公文管理。在公文管理这一块也是有四个小功能业务:待审批材料采购,待审批工程进度,材料审批历史,进度审批历史。公文管理模块功能主要属于项目经理的权限,只有项目经理及其以上职位登录后才可现实此功能,并且不同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只能看到和提交本项目部的申请。3)工程管理。工程管理模块的具体功能业务是:添加工程,查看未完成工程,查看已完成工程,绑定工程人员,添加工程进度,添加工程计划消耗,添加工程实际消耗,添加工程材料采购,查看计划采购。项目部普通员工的权限是:查看未完成工程,查看已完成工程,填写项目主材用量计划表,填写工程实际消耗表,项目经理的权限是整个工程管理。4)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模块的具体业务功能是:员工管理,添加员工,部门管理,系统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材料管理,添加公告,公告管理。这一功能模块主要是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系统管理员可根据公司员工职位变动情况对系统用户进行更改。
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逻辑结构。在一般客户关系管理主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本系统的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系统起始于用户,最终归结到管理层。首先由用户登录业务系统,进行业务处理,客户数据信息被存储到数据库,经过进一步加工,得到分层次信息,提供给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建筑工程管理系统根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数据,最终帮助公司领导了解施工建设工程情况。
3工程管理应用。工程管理主要是各个项目部对各自负责的项目进行管理,比如工程的管理,材料的管理,工程进度的控制,项目人员的调度等。总经理将项目分到各项目部后,项目经理会进行添加工程,绑定工程人员等操作。对于一个新审批下来的工程需要在这个工程里安排人员,项目经理需要将项目中所需要的员工添加进来,并保存。一个新的工程开始运作的时候在这个工程里可能需要经理,工程负责人等。项目经理需要将这些人固定下来,哪位员工为哪个工程服务,并且他在这个工程里所担任的角色,也就是称谓。填完以后保存。对于一个建筑公司的项目部人员来说,添写工程计划消耗表和实际消耗表是必要的工作。项目部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预算来填写计划消耗表,工程进行到一定阶段后,项目部人员来填写实际消耗表,以此来记录工程中的具体消耗,每月添加一次。每个工程都有一个工程进度,可以是每个月有几天在做工程,都是哪24小时,当工程进度审批通过的时候就可以查询工程进度历史。可以按照时间查询,也可按照工程查询。
4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管理系统用户信息,管理公司的部门信息,管理员工信息,为公司录入新招聘来的员工信息,为新员工赋予角色和权限,管理公司工程材料的信息,以及对公告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管理员工信息,建筑公司添加新员工时,系统管理员可以在本系统录入新员工的信息,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和工作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管理员工信息,当员工有部门变动或工资变动时可以修改员工信息。当员工离职时,系统管理员可以直接删除员工信息。系统管理员还可以在本系统中对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修改,对系统用户,对本公司的材料和公告都可进行增删查改。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的开发与完善有助于施工单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和项目管理成本,实现工程进度过程控制,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规范工程项日施工管理和推动其水平、推动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及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及深远发展意义。
建筑系论文:结构体系下的高层建筑论文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后海,坐落于深圳湾西侧、后海商业中心区东侧、深圳湾体育中心南侧、带状海滩公园北侧,占地面积约为380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465000m2。其中,总部大楼建筑总高度为400m,地上66层,地下3层,建成后将成为整个项目发展区内较高的办公建筑,塔楼的外形呈现春笋造型,也从根本上引导了结构体系设计的方向。建筑效果图见图1。总部塔楼在地面以上未与其他裙楼联系,但由于下沉广场的分布,嵌固层在地下1层,结构分析设计主要参数为: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一级,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地震分组为及时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基本风压为0.75kPa(50年一遇),风响应由风洞试验确定。另外,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从嵌固层下一层往上采用特一级,外框柱的抗震等级从嵌固层下一层至地面为特一级,地面以上为钢结构,抗震等级主要为二级。基础采用直径65m整体承台和2.5~4.5m大直径人工挖孔桩[1]。
2结构体系
2.1结构选型
结构选型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概念设计阶段建筑方案本身尚处于外形研究和比选之中,图2为早期结构工程师配合建筑外形所开展的风工程初步研究。风工程研究比选了14个不同的建筑外形,最终在结合建筑、结构、幕墙及业主等各方考量后,确认采用圆形(春笋)造型进行设计。对春笋造型的结构体系进行了多方案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若采用巨型结构设计,则抗侧力体系有效、核心筒墙厚较小等,但存在相应的竖向力的传力效率低、构件尺寸大、需要结构加强层、与建筑外形的协调程度不好、相应的施工周期长和造价较高等问题;而采用常规的疏柱框架设计,则也存在需要结构加强层、外框架无法与建筑纤细的竖向造型匹配、结构造价较高的问题。最终选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的结构体系。
2.2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本项目主体结构高度为331.5m,结构体系中的外部密柱框架和内部混凝土核心筒通过楼面结构协调而共同作用,结构体系示意见图3。竖向传力为通过水平梁将荷载传递到核心筒墙体和外框柱上,再向下传递到基础;水平抗力则由核心筒承担大部分的侧向剪力和抗倾覆力矩;密柱框架在保障柱尺寸满足建筑及幕墙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承担相应的侧向剪力及抗倾覆力矩。核心筒在首层的较大墙厚为1350mm,在高区较大墙厚为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C60,局部楼层和墙肢根据设计需要配置型钢。从下至上除常规的墙肢收进外,结构布局经历了“大方形切角小方形”的变化,关键的核心筒局部变化三维图如图4所示。密柱框架从下至上变化形式较为丰富,外框架立面如图5所示,高67m的钢结构锥顶如图6所示。其中办公区的外框柱采用梯形箱柱,梯形的较大轮廓尺寸约为400×635~400×480,钢材强度等级为Q390GJC/Q345GJC。图4关键核心筒局部变化三维图图5外框架立面本项目塔楼采用钢梁放射状布置的组合楼板体系,既可以减轻塔楼的整体重量,又便于施工,与钢框筒的连接较好,楼板的设计和构造考虑面内受力和传力的设计要求。典型楼层结构布置的BIM模型如图7所示。
3风洞试验及结构分析
3.1风洞试验
由于各风洞实验室使用不同的试验仪器及分析方法,为确保总部塔楼结构设计安全、经济合理及保障风洞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本项目分别在RWDI和华南理工大学风洞实验室进行了独立试验。RWDI风洞试验在10年回归期、1.5%阻尼比情况下建筑顶部风振加速度为0.24m/s2(考虑台风)和0.09m/s2(不考虑台风);华南理工大学的风洞试验表明,顶部较大风振加速度为0.19m/s2(考虑台风),也可以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2](简称高规)的风振舒适度要求。
3.2结构分析
本项目采用了ETABS9.7.4与MIDAS/Gen8.0两个不同结构软件进行了整体计算分析复核,各项主要指标基本一致。塔楼的等效重量约为13.5kN/m2,其中结构自重占70%,另外由于外框钢结构较轻,核心筒占结构自重的60%左右。塔楼基本周期为6.62s,小震作用下,结构最小剪重比为1.1%,剪重比曲线见图8。略不满足1.2%的限值,需通过内力调整进行构件设计。结构较大层间位移角和较大位移见表1,较大层间位移角曲线见图9,由图可见,结构的较大层间位移角可以满足高规的要求。图8剪重比曲线图9较大层间位移角曲线小震作用下,密柱框架在结构底部和顶部可分担超过10%的地震剪力,在中部分担的剪力比较少,但分担比例平均超过7%,且分担剪力比例最小(不低于4%),如图10所示。密柱框架的结构设计按照高规,以不满足较大楼层分担10%地震剪力的要求进行保守设计,保障外框架的设计地震力;同时结构较大层间位移角和较大位移表1方向X向Y向小震较大层间位移角(所在楼层)1/1145(52层)1/1135(52层)较大位移/mm23122850年风荷载较大层间位移角(所在楼层)1/621(52层)1/628(52层)较大位移/mm437423图10小震作用下外框架内力分担比例为了保障核心筒的安全,构件验算时将核心筒地震作用下的剪力放大1.1倍进行设计。除了上述计算指标外,弹性分析成果还包括楼层刚度比、刚重比、位移比、构件和楼板受力情况分析及应变能阻尼比方法的研究等,不再一一赘述。结构弹性分析表明:1)塔楼的层间位移角、刚重比、剪重比计算结果证明塔楼的抗侧刚度适宜,可以满足设计要求;2)由周期比和位移比计算结果可知,塔楼的扭转刚度很好;3)根据结构受力的特点及其余各项分析,说明塔楼在竖向及侧向力作用下内力分布明晰,符合力学原理和结构设计概念。后续构件设计及抗震加强措施,也反映了结构分析对于结构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表现和特征。
4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
4.1结构体系论证从结构的弹性分析结果可见,外框架的剪力分担比例比传统的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低,特别是密柱框架低区的局部楼层仅分担4%的地震剪力,这是由于在配合建筑方案的过程中要求外框架为小截面的钢结构柱,因此外框架抗剪刚度有限。在本项目的设计和抗震超限审查过程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和论证,并得到了抗震审查专家的认可。
4.1.1外框架“尽其所能”的设计由于建筑方案本身的要求,结构需配合建筑和幕墙的造型进行一体化设计,而不是分离开独自考虑,这个前提限制了结构外框柱的尺寸不能太大。因此,外框架的“尽其所能”主要表现为:1)配合建33筑和幕墙对柱的尺寸要求;2)外框柱的承载力尽量充分利用;3)外框梁、柱的抗侧刚度尽量利用。由于一般外框架结构的用钢量占总用钢量的大部分,因此外框架“尽其所能”的设计可大大改善结构的经济性。
4.1.2外框架剪力和倾覆力矩分担变化控制根据框剪结构抗震设计多道设防的基本理念[3]:首先,预期大震作用下,核心筒的连梁需要作为及时道防线耗能,从而减小整体的地震力;其次,在整体地震力减小的前提下,外框架承担的地震力不能随之下降,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使外框架承担地震力水平与大震弹性计算结果基本相等甚至有所提升;,通过连梁及外框架的协助,核心筒剪力墙的受力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从而真正地保护核心筒。大震作用下外框架内力分担见图11。图11大震作用下外框架内力分担比例
4.1.3外框架及核心筒抗震性能设计虽然本项目外框架的弹性剪力分担比例可以满足高规9.1.11条的规定,即外框架楼层剪力分担比例较大值不小于10%,但实际的构件设计还是按照不能满足该条规定进行外框架和核心筒的加强,同时从抗震性能设计上也有所考虑:1)本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定为高于性能C的水平;2)结合结构的特点和设计理念,核心筒作为主要的抗侧向力构件,有能力承担所有的侧向力,因此抗震性能水准高于C级对关键构件的要求;3)与传统将外框梁作为耗能构件设计的理念不同,本项目充分利用钢结构后期良好的延性能力,将外框钢梁的性能目标适当提高至关键构件,目的是确保外框架作为一个整体能在大震下分担必要的剪力和倾覆力矩,同时加强对小截面外框柱的约束。
4.1.4大震弹塑性分析确认结构抗震性能采用LS-DYNA软件,第三方团队采用ABAQUS软件进行独立的大震弹塑性分析,以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确认,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整体结构较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可以满足大震不倒的基本要求;主要外框架大部分构件并未屈服,性能水准均能得到满足,外框架在大震作用下整体完好;核心筒连梁充分进入塑性,起到耗能的作用,同时满足性能目标;剪力墙混凝土压应变及分布钢筋的拉应变水平都较低。
4.1.5结构抗倒塌分析论证安全性和破坏过程大震弹塑性分析表明,整体结构在预定大震作用下可以实现抗震性能目标,但按照抗震审查专家的意见,补充了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两种不同侧向力分布模式下的推覆分析,以分析结构可能的破坏过程和潜在的薄弱部位,进一步论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体系的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的侧向力作用下,结构的损伤均从连梁开始,严重的破坏均从核心筒受压墙肢的压屈开始,从而导致结构的倒塌,并且受压墙肢被压坏时,外框基本完好。根据弯曲型结构的受力特征,从最终的倾覆力矩看,本项目塔楼具有很大的安全度,可以实现超过7度(0.15g)大震不倒的设计。
4.2梁柱偏心设计
由于业主以及建筑师对室内使用空间的要求较高,办公室内部需要做到无柱的建筑效果,因此为了配合建筑效果的实现,本项目的梁柱节点采用偏心的节点连接形式,即外环梁与外框钢柱连接时,外环梁位于钢柱的内侧(图12)。图12典型的梁柱全偏心节点梁柱偏心节点在国外非抗震地区的多层建筑中已有应用,但是在国内抗震区的超高层建筑上尚属首次采用。该偏心节点与常规对心梁柱43节点相比,环梁偏出外框钢柱的范围内节点的连接构造需要针对此特殊的建筑条件进行设计。整个节点的设计,需要采用系统化的理念,除了理论的分析和设计外,后续将开展节点性能的试验以进一步论证。本项目所采用的主要设计理念:1)偏心节点导致节点区应力分布不均匀,节点构造设计应在传力概念的基础上,确保各板件之间的连续性、连接的性以及施工的可行性。满足抗震承载力设计要求的典型偏心节点的构造如图13所示;2)由于梁偏心布置,梁对柱的约束条件与常规对心梁柱节点有所不同,需要研究偏心节点对柱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确认;3)由于塔楼全楼节点均采用此偏心节点,而偏心节点与常规对心节点相比,节点刚度有所削弱,故在塔楼的整体分析时,需要考虑节点刚度对塔楼整体指标的影响[7]。图13典型偏心节点的构造具体的设计思路是:1)通过整体的模型分析得到每个自由度节点刚度对结构主要分析指标的敏感性曲线,然后通过节点有限元分析确认节点刚度的大致位置,从而评估节点刚度的影响[7],环梁方向节点刚度敏感性分析见图14。本项目的偏心节点试验已于2014年8月份在清华大学实验室完成,并进行了专家论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节点试验满足结构设计要求,承载力、延性和刚度达到预期目标。
4.3核心筒斜墙过渡设计
由于本项目特殊,核心筒需要在48~51层收进,考虑到上部结构的重量已经比较小,结构设计采用了四面斜墙过渡的解决方案,为此开展了详细的专题设计和研究,以确保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4.3.1斜墙区传力机制研究
斜墙区的水平荷载传力机制与常规的设计差别并不大,主要是竖向荷载传递时的水平分量如何设计。经分析,竖向力水平分量的传力机制如图15所示,由图可见,竖向力水平分量大部分通过核心筒的内部自平衡传递,而小部分(不到10%)通过楼板传递至外框架,这是由于本项目外框架的抗侧刚度不大,以及外框架本身的环箍约束能力有限所致。
4.3.2斜墙区构件承载力设计
对于斜墙区的构件,分别从非抗震、小震、中震以及大震各阶段进行详细的应力分析和设计,确保传力途径上主要构件的承载力安全性。
4.3.3斜墙区构件刚度设计
对于以钢筋混凝土构件为主的结构设计,除了保障构件传力的承载力安全性,尚应进一步分析构件在受拉情况下的刚度退化对局部区域原定传力机制的影响,从而确保结构内力重分布的程度是安全可控的。对于该区域而言,分析表明,最需要特别设计的为连梁的轴向刚度,为此根据重分布内力可控的原则,对于受拉开裂的构件,如连梁、关键水平梁,以及剪力墙与楼板相连的环向区域等进行了内置钢板的加强设计。
4.4超高层建筑剪力墙拉剪分析与设计
超高层建筑在受到较大水平荷载作用时,整体主要呈弯曲型的变形和受力,当水平荷载足够大时,结构的竖向荷载就有可能抵消不了因倾覆力矩产生的拉力,从而令柱或者墙体受拉。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而言,受拉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1)局部构件刚度的退化可能导致过大的内力重分布,如果内力重分布无法被合理地估算,那么会影响设计的安全性;2)剪力墙等构件在全截面受拉时,除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需要设计,全截面开裂有可能影响剪力墙的剪切承载力。
4.4.1剪力墙拉剪非线性分析
本项目采用LS-DYNA软件进行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其中剪力墙单元采用精细壳元模型,混凝土本构则直接采用二维混凝土本构(Darwin-Pecknold模型),该材料本构采用转动裂缝模型,设定合适的剪切传递系数[4]。图16为联肢墙的测试模型,其中一个墙肢为弹性,另一个为弹塑性,两墙肢通过刚臂连接,分析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内的剪力随剪切刚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联肢墙剪力重分布过程见图17。由测试案例的分析结果可见,在弹性阶段,两个墙肢的剪力相等,但是随着弹塑墙肢进入塑性程度的加深,即开裂后,它所能分担的剪力缓缓下降,减少的剪力以及增加的外力均转移至弹性墙肢上,可图16联肢墙的测试模型图17联肢墙剪力重分布过程见LS-DYNA软件对于剪力墙拉剪的模拟与力学概念是一致的。对于本项目的塔楼而言,由于处于7度区,核心筒的开裂情况并不严重,且在大震弹塑性分析过程中,采用敏感性分析的理念,通过研究钢筋、型钢等对剪力墙弥散裂缝模型剪力传递系数的影响,论证了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是可以保障的,并且拉剪墙肢开裂的内力重分布效应得到了充分地考虑。
4.4.2拉剪剪力墙设计
问题根据文献[5],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弯作用时,拉力对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有影响,且对于大偏拉构件,高规的计算公式已经考虑拉力的影响,对于小偏拉构件,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由轴拉力引起的斜截面抗剪强度降低值不会超过纯弯构件混凝土抗剪承载力的70%,现有偏心受拉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机制和计算是可行的,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设计公式适用于裂缝宽度不太大的情况。对于小偏拉水平开裂通缝的抗剪滑移验算,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考虑:1)水平滑移的剪切由剪力墙内置的钢板或部分剪力由X形交叉钢筋承担;2)考虑型钢和纵向钢筋的作用,包括暗栓作用[6]。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水平截面的抗滑移设计,但尚应考虑钢材和钢筋的纵向应力水平的影响。另外,剪力墙为小偏拉构件时,控制合理的拉应力水平确保纵筋不被拉断,以及采用适合剪力墙拉剪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是有必要的。
4.4.3中震标准组合下墙肢拉应力
本项目塔楼所有墙肢在小震和50年风荷载作用下截面无平均拉应力,在中震标准的组合下,墙肢仅底部和顶部少量具有拉力,且平均拉应力水平小于混凝土受拉开裂应力ftk,本项目塔楼的核心筒拉应力水平较低。
5结语
本项目由于建筑方案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对结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挑战,结构设计和技术研究也与常规超高层建筑对于抗震不规则的设计要求不同,为此创新性地采用了内外结构整体共同协调作用的抗震理念进行结构体系设计,同时用系统性结构设计的方法进行抗震关键点的专题设计和论证。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对结构设计中其余的技术重难点如地基和基础设计、大型空间斜交节点设计、塔冠结构方案和设计、外框钢结构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分析、楼板应力分析、施工方案模拟、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及抗震措施等展开详细介绍。考虑到本项目建筑体型的特殊性以及设计要求与幕墙专业的无缝衔接,从一开始就采用基于BIM理念的三维参数化模型技术,直至完成各阶段的大量结构模型、优化设计以及和幕墙的深化配合。经过业主、设计和顾问团队的共同努力以及抗震审查专家的建议和指导,本项目已于2013年12月通过了全国和广东省专家的正式审查,结构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得到了业主和各方的认可,目前本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作者:林海 单位:奥雅纳工程顾问
建筑系论文:结构体系与设计下的高层建筑论文
因为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有限性,所以有关于高城建筑的项目是与日俱增的。但是高层建筑的结构相比较来说的复杂性、抵抗地震的承受性较强和对于钢筋的需求量大,导致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谨慎,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个考研真材实料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高层建筑是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逐渐开展的,并且,在近些年来看,高层建筑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和发展。国内高层建设的工程量不断增加,建筑的层数和高度也是迅速地发展。
一、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最主要是在两个部分,及时个就是高层建筑自己本身受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对于建筑基础的负荷,另一部分就是来自于建筑外部所施加的作用力,其中,这些作用力主要是水平方向,例如地震力、风力等等。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是包括四大结构,不同类型的框架结构,有着不同的架构形式,因而导致其优缺点各有不同。
(一)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主要受力部分是建筑的支柱和梁,结构基础是用来承受整体受力的,三个结合起来构成了高层建筑的承重结构,楼板则是用于力的传递。其主要特点是建筑内部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建筑的立面处理是相对容易的,楼板的平面布置也是灵活方便的,受力特点主要是在侧向刚度比较小,但是如果建筑的层数比较多,在受到水平方向的负荷时候侧移量比较大,很不利于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框架结构有其相对的局限性。
(二)剪刀结构。剪刀结构的特点是整个建筑所受到的所有力,包括自己本身的承重和外部水平方向或是垂直方向的载荷,全部是有建筑墙体所承重的承受的,因此,剪刀结构在力的传导方面来说直接、均匀,不会产生什么冲突。此外,剪刀结构在整体强度和刚度上有着十分的表现。其的整体性和延展性能很强,在受到较大的外部力量的时候,例如地震等,结构侧向位移是易于控制的,不容易倒塌的。但是,剪刀结构在其建筑的平面布置来说相对死板,因此,剪刀结构的适用范围只能在住宅和宾馆等建筑。
(三)框架—剪刀结构。框架—剪刀结构是在框架结构和剪刀结构中,选取各自的优点所在,融合并延伸而所得的。在垂直方向的力的传导上,其轴向负荷和变形主要是由框架与剪刀结构共同来承受的,而水平方向的传递方面,则是通过剪刀结构来承受的,这主要是因为剪刀结构具有比较高的抗侧力和强度。框架—剪刀结构不但在力的传导过程中比较均匀和直接,而且在整体性和抗侧力方面都优于框架结构,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比较普遍。
(四)筒体结构。筒体结构则是在近几年所兴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主体结构是以筒体为基础的,其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远远于传统的建筑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筒子结构能够极大地提高整个建筑的受力性,在其他方面也是有着比较大的优点。因为筒子结构在力的承重和分配上更加合理,因此主要应用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上,尤其是大空间和大跨度的高层建筑。
二、当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
(一)地基与基础的设计。高层建筑的地基和基础的设计一直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比较重视的问题之一,设计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后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是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二)轴压比与短柱。因为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高层建筑,设计人员为了能够控制轴压比,使得柱子的横截面变得很大,但柱子的纵向则是构造配筋,导致建筑住断面的尺寸没有明显的减小。建筑主体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小,其结构的延性越差。在遇到地震时,建筑结构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三)建筑高度。在我国,各种建筑体系有着各自的较大适用高度,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有很多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的高度已经超过了限定标准。如果受到了地震,建筑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导致严重变形,影响建筑的安全。
(四)材料的选用。在国外的地震比较频发的地区,高层建筑主要是以钢为主,但是在中国,大部分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的或是其他的沙石混合结构,这对建筑的安全来说是是十分不好的。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立体布置。1、规则。这里是指的是体型规则,如果有变化,则是有规则的渐变。2、均匀。这里指的是上下体型、刚度、承载力和质量的分布均匀。结构的设计中,应该是刚度下大上小,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
(二)平面布置。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是形状简单、规则和对称,尽量使得质心和钢心重合。平面突出部分不应该过长,高层建筑不应该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尽量将建筑分割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规则的独立的结构单元。
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一)水平荷载。建筑的自重和建筑面积使用的荷载在竖构造中所引起轴力与弯矩的数值,只是和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而水平荷载对结构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在此引起的轴力,与建筑的二次方成正比。竖向荷载大部分是定值,其余数值随着结构动力特性的不相同而有变化。
(二)轴向变形。在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的数值是很大的,能够引起比较大的轴向变形,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相应的影响,还会对预制结构的下料的长度产生相应的影响。
(三)侧移。侧移慢慢的成为了高层建筑在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伴随着楼层的增加,因而使得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的在增大。
(四)结构延性。高层建筑相对于较低的建筑来说,结构更加的柔一些,在地震的状况下变形更加大些,因此,要在构造上采用比较恰当的方法,确保结构延性。
五、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一)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刀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主要是呈现弯剪型,剪力墙设置,大大增加了结构的侧向刚度,使得建筑的水平位移减小。
(二)剪力墙体。在剪力体墙之中,单片的剪力承受全部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其刚度和强度都是比较好的,是有一定的延性的,传力是直接均匀的,整体性好,抗倒塌的能力也是强的。
(三)筒体结构。包括有单筒体、筒体一框架、筒中筒、多束筒等等,筒体则是一种空间受力构件,分为实腹筒和空腹筒两个类型。其具有很大的强性和刚性,构件受力比较合理的,往往用于大空间、大跨度或者是高层建筑中。
六、结语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抗震设计同样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在不同的结构体系中,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结构优缺点进行相应的抗震元素的添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结构的内在结构,适当的调节。在现代社会中,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水平的因素。高层建筑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要更加注意设计结构的合理,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程序,避免在结构质量上的重大误差和隐患。相信随着我国高层建筑设计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肯定会迎来一个更加好的明天。
作者:李建海 王珍吾 单位: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系论文:建筑深色系装饰设计论文
1 深色系在装饰设计中的作用
在满足功能使用上的需求上,深色系的特点是空间上既要有联系又要有比较相对的独立性。空间应该富有多变的特点,可以营造成梦幻的诗境,来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正是因为色彩的表现在意境的营造上具有的重要作用,大多数的设计者把深色系与装饰设计结合在一起,造就了现代的许多经典建筑装饰,在设计者们不断的创造与创新中打造了更的作品。用视觉传达的角度去衡量装饰设计是必然的,深色系更适合现代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它不仅代表了现代装饰设计的一种理念,更加体现出了当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深色系运用形成方案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饰设计几经具有创造性、创新性、传统性、艺术性等多种特征。当代装饰设计中的发展一方面依靠的汲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国内文化中博大精髓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一种依托民族文化努力发展和强大的设计理念为深色系逐渐成为当代国内装饰设计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2.1 特点
(1)是整体环境的有机统一:在中西文化中,由于受到深色系高端大气稳重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现在办公场所的整体设计都是突出风格的统一与环境的统一。(2)是对整体的空间分隔:作为人们工作的重要场所,展现给人们的主要就是空间的划分合理与规范。因此,深色系在建筑装饰设计中,有效合理的规范空间布局就是体现之一。中国人基本都讲究传统的内在美,对于空间的划分会中规中矩,对于局部到整体会实现有机的统一以达到整体感。
2.2 深色系的设计理念
深色系的运用在传承中西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首先就要考虑到深色系的运用,深色系涵盖的意义丰富。例如,两种不一样的材质运用到一起并没有相互抵触,反而和谐共存。运用不相同的材料在空间上表现对比,给人一种不同的效果感,如丝绸可以减少深色饰品的深沉,而深色饰品则让轻飘飘的丝绸制品有了内涵。深色系和谐的比例可以存托出环境的统一与和谐,这样既能体现出环境的统一还可以表现出风格,在这样的艺术表现的影响下,能够引审美的情趣。中西文化中总有那么些代表特殊意义是符号,这既是当代人民对劳动的总结,对生活的向往。这些包含有黑白色彩的符号和图形,传递着一种文化的理念和思想,是具有积极精神意义的,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好的运用就不仅是在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还在思想上得到延续与发展。在现代装饰设计中,使用这些元素,并不是要全部复制,而是要将这些具有文化意蕴的图腾与现代的装饰风格以及装饰设计相结合,擦出新的火花。
3 设计中对“光影”的运用
在深色系文化中,光线和色彩的对比赋予了它们活力。不一样的光线和色彩都会传递给人们不一样的情感与意境。丰富的色彩,给人一种青春活力的感觉;低调的色彩,突显高贵与稳重。色彩的运用其作用非常重要,能够传递给人不同的心情,这种作用影响十分强烈,不仅是情绪方面,甚至是行为。在中国对于青春靓丽的颜色运用十分广泛,这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精神的表达。设计的意义被色彩的选择所包含,对于装饰空间的色彩搭配来说意义非常重要。色彩意义的表达方式里面也包含了光影,光影以具体色彩而存在的。色彩在光影的照射的作用下,会创造出非凡的意境。
3.1 实现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
由于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教化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追求的影响,在整体的设计都强调的是一种意境和格调的有机结合。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无论在设计理念、设计元素还是设计风格上都属于传承了文化的特点,是可以实现良好的结合和运用的。深色系作为一种视觉冲击突出和明显的颜色,实际上也是衍生中国古代太极图案的两种原色,实际上就是一种和谐统一的色彩和理念的现代化呈现。
3.2 坚持多元性深色系
在中国古代的水墨作品中就有得到广泛的运用,这种对于两种原色的使用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依托的,在西方的建筑发展过程中,受到简约主义以及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深色系也广泛运用。因此,对于深色系的使用实际上也是结合中西文化的精髓。中国的设计师在相互交流中汲取经验,相互学习,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因此,现代的装饰设计中具有的就是多元性的一种艺术特点。3.3 专业化色彩和光影赋予了装饰设计生命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和光线都传递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意蕴。丰富的颜色,深色系表达出朝气和活力;颜色的绚丽多彩,彰显高贵与大气,单一的色彩显示出灵魂的静谧。深色系的运用十分重要,因为色彩能通过视觉效果作用于心理,这种影响力很大,不仅仅情绪、情感,甚至行为都会被影响到。在深谙色彩的运用的科学原理后,只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给装饰设计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强大的影响力。
4 总结
深色系在整个装饰设计中是其重要的组成要素,对空间的分割,意境的营造,情感的表达都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在色彩体系中只有做好的深色与浅色的搭配,整个的装饰设计作品才能富有灵气,合理利用深色系色彩,实现空间多变的特点,营造成梦幻的诗境,来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
作者:何余海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建筑系论文:组织体系的建筑安全论文
1、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现状
1.1社会中介。
这里所指的社会中介主要是指与建筑安全管理组织相关的各种安全中介组织,如相关咨询公司、安全卫生监督鉴证机构等等。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数量不少的建筑安全管理的社会中介,但是其在发挥安全管理作用方面依然存在一定欠缺。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行业安全卫生管理组织,现有的行业管理组织多是在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并不属于社会独立经营行业。另外,现有的安全中介组织形式缺乏多样性,过于单一,不能提供多方位多样的安全评价服务。很多社会中介所使用的技术较为落后,相关设备也亟待更新,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缺乏资金支持。因此很容易出现乱收费的现象。
1.2企业。
建筑企业作为建筑施工的直接主体,其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施工安全。而要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就要求企业有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并组织和安排安全施工生产。同时,建筑企业也是接受各种安全管理组织监管的对象,其要受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限制,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但是受职能分工不明确的影响,很多企业并不能真正按照所有的监管要求来实现安全生产,甚至在合同中都列明相关的安全生产条例。再者目前我国的小型建筑企业数量较多,这些小型建筑企业并不像大企业那样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甚至根本不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给建立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带来较大难度。
2、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基本原则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组织的相关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对其管理组织体系进行有效完善。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应当按照以下几点基本原则来实施:
2.1管理与监督实施。
建筑安全管理与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性质存在差异,管理者不能同时充分监督者,为此相应的机构也应该分开,分别成成立不同等级的建筑安全管理与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并且要求监督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进行相关注册,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以此来约束监督人员的行为。2.2实施考评管理。为了能够尽快规范建筑安全管理市场,应该采用考评的方式来对建筑安全管理相关组织进行考核。
2.3组织形式多样化。
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因此需要尽快实现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分专业的划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措施
3.1明确职能,分级负责,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行的综合指导,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辖区内建筑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分级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安全生产具体实施工作的管理。
3.2资质管理与建筑安全管理相结合。
中国建筑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性组织根据建设部或者法律授权,代替政府实施部分具体的行业管理职能,包括对建筑企业实施资质管理,参与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和安全标准的制定。协会在实施资质管理的同时,与建筑工伤保险协会相配合,将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与企业资质挂钩,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卫生管理的自觉性。
3.3成立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协会。
工伤保险协会通过施工现场安全卫生监管和实施地区差别浮动费率将工伤保险制度和建筑安全事故预防结合起来,促使企业提高安全卫生管理水平。建筑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采用商业保险、自保或者组成意外伤害保险团体(或协会)实施团体自保。意外伤害保险组织直接或者间接介入建筑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促使其提高管理水平。最终使工伤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互为补充。
3.4建立安全中介服务体系。
安全中介不仅面向企业提供安全评价、培训、管理支持、检验检测等服务,而且面向政府、工伤保险协会、意外伤害保险机构等,接受委托参与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等。
3.5企业负责。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同时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是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我们必须要尽快建立并完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蒋丽霞 单位:宁安市建筑管理站
建筑系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建筑用水体系设计透析
作者:谢梅英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给排水施工工序
1.施工准备;
2.测量放线;
3.沟槽开挖与沟底处理;
4.下管;
5.接口施工;
6.局部管顶回填;
7.分段压力测试;
8.全部回填;
9.管道冲洗和消毒;
10.验收交付;
给水、排水施工
1.给水管道施工
(1)热熔链接
PTR给水管是比较常用的给水管道,在热熔链接是,一定要掌控好热熔时间和管道插入的深度。如果插入深度不够,则接口处的强度会大大降低;反之,如果插入过深,则会造成管道的断面变小。在热熔连接时要注意几个因素,一是加热温度,二是热熔时间,三是接缝压力。只有把以上三种因素都考虑在内,才能做好热熔连接。
(2)铝塑复合管的链接方式
一是卡套式链接。铝塑复合管是一种介于软性和硬性材料之间的复合管材料,外径一般小于1.2598in的管道,可利用自身的弯曲特性运用在需要转弯的地方。二是螺纹链接。采用螺纹连接时的要注意配件长度与牙数的控制。
(3)防腐防锈处理
对于内部的管螺纹要采用放绣密封胶和聚四氟乙烯生料带进行缠绕;对于外部的螺纹应涂防锈密封胶,在管的接头部位采用厌氧密封胶缠绕密封24小时以上。
(4)给水横管和立管铺设
建筑物给水排水设计施工浅析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谢梅英给水横管要铺设在现浇板内,即板面预留的管槽当中。铺设好管道后要用水泥浆磨平。另一种给水横管铺设在结构板面下方,沿着板的下阴角铺设,这种铺设方式比较方便,缺点是影响美观;给水立管主要铺设在外墙上面,用固定管卡进行固定,高层建筑一般铺设在电梯井当中。
2.排水管道施工
排水管在安装时,要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伸缩节,间距要小于4m;排水主管道要做通球试验,通球直径不小于管径的2/3;生活污水的塑料管道坡度符合相关规定;排水同气管不得与风道连接。目前排水管多采用UPVC管材。UPVC管道贺承插口一定要清理干净,把均匀拌合的粘合剂刷在承接口边缘上,等待粘合剂晾干1分钟左后的时间,把管道插入。由于日夜存在一定的温差,所以还需要安装管道伸缩节以适应温度的变化,避免管道膨胀至坏。安装立管之前,要首先打通各楼层预留的空洞,自上至下弹出立管的中心垂线。立管安装后要检查立管与墙的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之后要封堵每层的空洞,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用阻燃材料进行填充。
排水管还要注意漏水、堵塞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管道堵塞现象,需要在铺设管道之前清理管道内部,清除杂质。在安装管道时,还要注意管道的坡度和管口的封口措施,坡度要不小于5%。在施工中,要进行排水管道充水胶囊灌水试验,如果发现水流缓慢,则应该检查管中是否有异物堵塞,发现后要及时清理干净。地漏伸出屋面的透水管应及时封闭,防止因沙尘等杂物掉落其中发生堵塞。无存水弯的地漏,要水泥封起来,高度不小于50mm。
给排水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
1.给水管试压
给水管的试压是给排水系统投入使用前必不可少的步骤,给水管试压主要是为了避免管道因出现裂纹导致渗漏的发生。
2.室外管道的沉降补偿
当有较重的物体下落时,容易造成管道破裂,因此在管道的接缝处要有一定的沉降补偿措施。
3.设置阀门、过滤措施。
在减压阀的前后应当设置阀门,在检修时方便人员操作另外在减压阀前还要有过滤器,以去除水中的杂质。
4.合理安装地漏
地漏的设置位置应该有0.005-0.01的坡度,地漏的顶面高度要低于地面5-10cm。
5.排水管噪声大
UPVC的管道排水噪音要高于铁质管道,为了降低噪声,可采用UPVC螺旋管或者加入了吸声材料的静音排水管。
6.座便器排水口位置
座便器排水口的选择要尽量合理,为适应不同型号座便器的排水要求建议排水口与墙面的距离在为300-340mm之间为宜。
结语
给水排水工程是房屋建筑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给水排水的施工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过硬的施工质量可以为人们免去众多不必要的麻烦,带来品质的生活体验。在建筑物的给排水施工中,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在考察实际施工情况下,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方案。
建筑系论文:民用建筑管理体系与工程项目论文
一、民用建筑的构造与组成
民用建筑是人们日常居住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既包括民用住宅建筑,也包括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因为这类建筑中人口密集度比较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民用建筑的构造具有建筑的一般特性,下面笔者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1)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2)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3)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4)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5)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6)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二、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1)培养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财富,为了建立更具创新性的管理体系,企业管理者比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多借鉴与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还要在管理制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只有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才能优化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
2)对传统观念进行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管理者必须对传统的管理进行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创新意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以市场需求为原则,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合理。
3)对机制以及技术进行创新。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体制有机管理制度有着较大影响,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建立具有先进性的机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其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所以,技术人员要多借鉴先进的案例以及经验,对技术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保障管理体系的先进性以及创新性。
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包括多项内容,为了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对施工材料、技术、设备以及工程资料加强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项目资料收集工作,这样资料包括材料合格证、设计方案、竣工材料、验收报告以及测量数据等等,管理人员妥范文翔大庆油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善保管这些资料信息,如果由于管理不善,出现资料缺失等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延误工期。所以,在建立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做好细节工作,建立存档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才能保障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以及高效性。
四、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某民用建筑工程,占地面积为12800m2,其属于高层综合性大楼,地上为26层,地下为2层,建筑高130m。其开挖面距离周围建筑的较大距离为20m,而最小只有8m.该建筑由于处于商业中心,所以,人流量比较大,为了保障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设计人员还要结合工程实际,优化与创新组织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才能提高施工的效率。
2、施工组织项目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
由于该施工场地较为狭小,在南北距离不足100m2的场地中,要建立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层民用建筑,必须合理利用外部场地。项目把场地内的临时设施布置得非常紧凑,临时办公室尽量精简,大宗材料堆场相对集中。经与周围业主积极协商,在离工地1km左右的地方租赁一块闲置空地,搭设6幢共60间临时活动房,并配以卫生间、食堂等生活设施。项目在工地外围租赁仓库作为临时堆放,在工程急需时再短距离转运。项目的成品、半成品及大型设备需求量很大。大楼采用SRC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结构施工阶段钢结构施工量较大,平均每周的吊装量就有100多T。外墙整体玻璃幕墙面积达60000m2多,穿插主体结构施工,幕墙骨架和玻璃的用量巨大。大楼设置45台电梯、手扶梯,电梯组件进场运输量也很大。所有这些分部工程对狭小的场地都是严峻的考验,项目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协调所有垂直运输工具(2台TCT7032大型塔吊和2台京龙SCD200/200GS高速变频货电梯)对到工地大宗构件、设备实行进场24h内吊装完成。本基坑开挖10m深,土石方开挖工程量较大,出土难度较大。基坑基本上是白天爆破,晚上集中装土外运。土石方外运坡道铺设厚麻袋,并用水浇湿,黏除车轮附着的泥土。防止车轮带出工地污染道路。门口设置全自动机械洗车机,对车轮、车身及汽车底部进行冲洗、确保无泥土外带后才放行。车厢顶安装自动式车盖,防止土方运输过程中散落。出入口专人指导,避让过往快速行进的车辆,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五、结语
通过实例分析发现,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较为复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审美眼光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民用建筑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努力改进技术,还要优化管理体系,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还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与优化,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其的要求。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只有对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才能使其在建筑市场稳占一席之地。
作者:范文翔单位:大庆油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系论文:建筑工程信用评价体系研究实证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工程咨询业信用缺失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咨询企业关联方众多、工作内容复杂等特点,提出了适合浙江省工程咨询业的信用评价系统,包括咨询企业信用数据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信用评价模型以及信用信息公告平台。该系统对于推动浙江省工程咨询行业信用管理水平及建筑市场的信用均衡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咨询;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信用管理
一、引言
建设工程咨询业是一种依托信息、技能和经验,为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信息、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智力密集型服务业。由于它的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其诚信的缺失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波及面更广、连锁性更强,因此,信用问题对工程咨询行业十分重要。目前,浙江省信用办每年针对建设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都有专门的信用评级。该信用评级直接影响企业第2年的工程招投标,因此极大地促进了建设企业、施工企业与监理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而工程咨询企业原有的发展就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加之没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导致工程咨询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与建设企业、施工企业脱节,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信用管理的均衡发展。因此,根据工程咨询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对推进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设工程咨询业失信的行为与原因
(一)失信的行为
建设工程咨询业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工程造价单位合同履约率低、非法挂靠等行为造成工程成本缺乏合理控制:招标机构制定的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不科学,或者在招标过程中泄露信息,造成不公平。影响公平竞争,影响招标结果;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的程序、方法不合理或不符合要求,导致质量隐患,等等。因此,咨询服务的质量对工程项目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应该对各种咨询服务的质量信用进行管理,
(二)建设工程咨询业失信的原因
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失信行为,每年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55亿元,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累计拖欠的工程资金总额达6000-10000万亿元。这不仅造成市场混乱,更严重的是带来了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0%-20%的巨额低效经营成本,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失信行为主要原因:
1全社会对工程咨询行业地位的认同度不够。在我国,政府和各类建设项目业主对于专业化、社会化工程咨询服务的优越性认识不足,自营式的工程项目管理仍较为普遍,工程咨询服务收费低、收费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我国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营业额占项目投资的比例目前大约在3%左右,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
2工程咨询市场发育不完善,工程咨询企业规模有限。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咨询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或合伙制企业,大规模的工程咨询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很多规模小、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的咨询公司为了揽取业务,不惜以压低咨询收费为主要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某些不具备工程咨询执业资格与能力的人员也在从事工程咨询业务,这严重地扰乱了工程咨询市场秩序,使工程咨询业信用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3工程咨询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没有建立,缺乏明确的信用评价体系,使得工程咨询企业信用缺失并未对企业造成失信成本,进而纵容了部分不良工程咨询企业的违规行为。
三、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系统设计
(一)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
建立以工程咨询企业为主体的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反映工程咨询企业在经营中的信用行为及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在业务交往中信用行为的综合记录。主体信用信息系统由身份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统计及评估信息构成。其中,身份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的基本状况以及从业人员的基本状况:良好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受到的表彰以及获得的各类工程质量奖项,等等:不良信用信息包括违反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或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的行为及行贿、受贿、渎职等违法行为:统计及评估信息主要包括根据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体系及评分模型分析评估出的企业的信用信息。
(二)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信用评价分析模型
1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对浙江省部分工程咨询企业从业人员的调研结果及浙江省颁布的有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如下评价指标体系。
2选择信用评价分析模型。目前国内学者对企业信用评分的研究很多,大多集中在“回归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但这些模型对于个别样本进行判定时性很高。工作量适中,对于大量评价样本进行评价时存在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因此,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方法建议选用层次分析结合模糊数学的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使用也较为便捷。首先由政府部门选取专家库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其次对数据库搜集的各企业信用指标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打分,运用模糊数学确定出最终的信用评分值。
(三)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信息公告平台
浙江省目前已经建立了信用网站,并定期公布部分企业的信用状况。可以在原有的浙江省信用网站中开辟工程咨询企业信息公告平台,将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信息、信用等级及其他有关资信报告通过互联网,予以公示。对信用不良、扰乱市场健康发展者,相关部门应对其经营行为以及市场准入资格进行限制。
四、结论
本文以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完整的信用资料搜集、指标评价以及信用信息公告的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体系。其中在信用评价指标建立部分,将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与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指标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实用、完善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建筑系论文:新财政税收体系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探究论文
摘要:两年前掀起一轮新的流转税改革,在纳税及税务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缴纳营业税的建筑企业,应注意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并积极应对。
关键词:新税收制度;建筑业;应对
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国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暂行条例》、新《实施细则》),原来关于建筑业营业税的规范性文件已失去了法律效力,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依各自的权限于2009年上半年相继下发文件对原有文件进行清理。
相对于1994年1月1日施行的老《暂行条例》和老《实施细则》,新《暂行条例》、新《实施细则》在建筑业营业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是调整了建筑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相当一部分建筑业的纳税人不能系统掌握新条例的政策精神,从而面临较大的税收风险。对建筑业来说,应当重点关注以下五大税收政策变化:
1从事货物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在提供建筑业劳务过程中使用自产的建筑材料及安装设备的,应当就货物和劳务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新《实施细则》第六、第七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行为。对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包括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并兼营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缴纳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缴纳营业税。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①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从新《实施细则》的规定可以看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属于列举的范围)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缴纳增值税不缴纳营业税。这比旧规定少了资质和合同签订方面的要求。根据国税发[2002]117号文规定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且签订建设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的纳税人,才能按混合销售分别纳税。
对于《实施细则》的规定可以这样理解与把握:混合销售行为的流转税不是“一刀切”,既不是一律全额征收增值税,也不是一律全额征收营业税。建筑业的纳税人,不论是否有建设资质,在计征营业税时,均不包含货物的销售额,在计征增值税时,均不包含建筑劳务收入。所以,存在混合销售行为的建筑业纳税人,应设置不同科目,将工程项目中的应税劳务收入和应税销售收入分开核算,按各自税率分别计提与缴纳营业税、增值税,避免核算上的错误加重自身税收负担,并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
2工程总承包人不再是营业税的法定扣缴义务人,总承包人按扣除分包价款后的营业额差额纳税
老《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而新《暂行条例》将些项内容删除。新《实施细则》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第六条规定:“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
这是对建筑业总包人的税务规范。新《暂行条例》在纳税义务方面已经解除了工程总承包人的法定扣缴义务。建筑业的总包人不再被法定为分包人的扣缴义务人,省去了代扣代缴税款环节,由分包方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税款。总包方差额纳税的方法在老《实施细则》也有相应的规定,前提都是取得合法凭证。所不同的是新《实施细则》规定只有总包方发生分包业务可以差额纳税,其他企业的再分包业务应按取得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因为转包属于法律禁止的行为。新《实施细则》还删除了老《实施细则》对“转包”的相关规定。
为应对上述税收政策的变化,建筑企业应加强分包合同的管理,约束分包方层层再分包行为;应加强发票管理,监督分包企业及时开票,已进行分包结算的要确保取得分包发票,以便取得合法凭证进行差额纳税。此外,作为总包方的建筑企业,在理顺下游分包方的业务的同时,要处理好向建设方开具总包发票的金额及税款计算问题,防止出现不合理开票现象。例如总包工程款为100万元,其中分包为40万元,如何开具发票更合理?正确的处理模式应为:总包人向建设单位开具100万元的发票进行工程结算,分包方向总包方开具40万的发票进行分包工程结算,然后总包将分包开来的发票进行营业额抵减并申报纳税,也就是说,总包开100万元的发票,但计税依据只有60万。
3工程总承包人全额纳税后,分包人或转包人仍应当就分包或转包收入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
新《实施细则》规定:未提供分包人或转包人发票的工程总承包人应全额申报缴纳营业税,但总承包人的纳税并不能抵销分包人或转包人的应纳税款。提供建筑劳务的分包人或转包人仍应按营业税法规定,就其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所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依法申报缴纳营业税。
这是对上述第二点变化的延伸与强化,主要是对建筑业分包人进行规范。通过总分包间的业务关系,用总包单位的利益来约束分包单位合法取得发票,堵住税收漏洞。
为应对税收政策的这个变化,作为分包方的建筑企业应严格执行主管税务机关对于分包发票开具的规定,防止开具的分包发票不规范被总包单位拒收,既影响工程款的结算又造成税款损失。作为总承包方的建筑企业在结算时应认真审核分包发票的各项信息内容,特别是工程项目信息内容,防止取得不能抵扣的分包发票。例如,河北省地税机关要求从2010年4月1日,超过50万元的工程项目要进行项目登记,生成全省的15位数字组成的工程代码。若该工程存在分包,则分包单位必须在该登记项目下注册,在上述15位代码基础上再生成4位数字组成的工程代码,用来代表分包信息。总包单位取得的分包发票如果不符合上述规范,将不能抵扣,全额纳税。
4建安企业外购设备计征营业税时,不允许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
原政策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规定:“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和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段、管件(弯头、三通、冷弯管、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球筒、机泵、加热炉、金属容器等物品均属于设备,其价值不包括在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中。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列举。”也就是说,对列举范畴内的设备,不论是由建设方提供的还是由施工企业购买的,均不组成承包人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而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只有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不征收营业税。由施工方提供外购设备的,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应根据新《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来处理。
为应对税收政策的这个变化,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加强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讲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在不影响甲供材料总金额的情况下,争取让建设方多提供设备,少提供消材,以获得较大的税收优惠。
5预收工程款发生纳税义务
对于建筑安装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财税主管部门先后下发过两个文件进行明确:一个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第159号),另一个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财税[2006]177号文规定,建筑安装合同中明确规定付款(包括提供原材料、动力和其他物资,不含预收工程价款)日期的,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作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对预收工程价款,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工程开工后,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工程形象进度按月确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而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即从2009年1月1日起,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开工时收到的预收款项以及开工后收到的预收工程款,在收到的当天即发生纳税义务。
为应对税收政策的这个变化,建筑企业应改进营业税的提取计算方法,在计算确认本期应纳税营业额时,增加考虑本期新增的预收款,并注意抵减前期已经计算缴纳营业税款但在本期确认为收入的预收款。
建筑系论文:水利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和监管体系的构建论文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招标投标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强化对水利建筑市场的监管,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程序,积极维护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有效控制了工程建设质量。但在工程建设中,仍存在项目法人明招暗定、企业借用资质投标及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等违规行为。导致这些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信用监管体系不完善。由此可见,构建一个完善的水利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和监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依据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基础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200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强调了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完善法律法规等多个层面指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方向。
2005年8月,建设部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围绕着信用体系建设“一个指导思想,二者同步推进,三方协调配合,实现四个统一”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加快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
二、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2004年9月,水利部了《关于建立水利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信用档案的通知》,决定建立水利市场主体及相关执(从)业人员信用档案,部分水行政主管部门也陆续开展了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信用的信息管理、评价等缺乏统一的标准
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时间不长,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和管理以及水利建筑市场信用等级评价标准、程序等均缺乏行业性的规范。建设部于2007年颁布了《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和《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水利部正在起草水利行业相关的办法和标准,目前尚未正式颁布实施,造成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信息收集、整理、评价等暂时没有统一的标准,给此项工作的开展和积极推进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目前,全国水利行业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信用档案无法做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也无法形成“一处守信、处处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动机制。
(三)信用奖惩措施缺乏法规依据
从监管方面来看,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企业如何处罚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没有形成有效的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市场不能有效发挥对市场各方信用状况的约束作用,使得建立市场信用体系的初衷无法实现。
(四)市场各方对信用的认知度较低
由于信用奖惩措施未有效落实,市场各方普遍忽视对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和重视,部分市场主体对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规定不清楚,没有形成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水利建筑市场信用档案
根据水利行业特点,尽快制定水利建筑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和评价的统一标准,规范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水利建筑市场主体、行业组织和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完整、、及时地提供、记录行业主体在水利建设活动中的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
(二)加快构建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市场信用记录信息共享,在确保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大信用信息的开放力度,实现信用信息依法公开。在科学划分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定期经过认证的水利建筑市场主体诚信信息,方便全社会了解各市场主体的诚信情况。
(三)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招标投标、日常监管、评级评优及企业资质认定等工作中,按照规定使用水利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扩大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培育和形成市场诚信的产品需求。
(四)逐步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制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相关规定,切实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依法实行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等惩戒方式,限制其市场准入,对其生产和经营行为实行跟踪监督,并对失信者特别是进行商业贿赂的市场主体及时予以曝光。大力鼓励守信行为,在招标投标、评级评优等活动中优先选择信用良好的企业,给守信者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公务员之家
(五)加大信用制度建设的宣传力度
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水利建筑市场信用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全国的水利行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提高招投标各方的信用意识,促使其自觉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招投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