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药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药论文

中药论文: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论文

1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盲目采购

Kelvin等研究指出,许多医院中药房缺乏合理、明确、科学的购药计划。在中药饮片采购中,存在盲目采购的现象,导致大量药品积压,甚至因积压时间太长而导致药物失效,例如:薄荷、细辛等药物,药效只有6个月,若贮存时间超过有效使用期,则会降低疗效。

1.2配方称量不

部分医院中药房因应用戥秤称量而导致配方称量不。

1.3验收困难

因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常发生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等情况,再加上各地用药方法不同,故饮片验收的技术操作要求极高。

1.4缺乏炮制

部分医院因缺乏炮制设备或未掌握炮制方法,而直接购进炮制品种或以生代制。在具备炮制加工能力的医院中,常存在饮片切制不当、饮片炮制不合理等现象。

1.5保管不合理

不少医院因卫生条件差、设备落后,导致中药饮片发生霉变或色变、虫蛀、泛油等严重情况。

2优化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2.1严把采购关

饮片的购进是确保饮片质量的首要环节,应注意如下几点:①购进的中药饮片必须是合法药品;药品生产商必须具备《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还必须具备GSP认证书,如证照不全,严禁购进。②购进的中药饮片的包装必须有生产日期及企业、规格、药物名称,对于采取批准文号管理的药品,包装上还应有药品生产批号、批准文号。③对于进口饮片,必须加盖《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进口药材批件》等复印件。

2.2严把验收关

在中药饮片的验收中,应注意如下几点:①严格执行相关法定准则逐批验收中药饮片;根据原始凭证,对中药饮片的名称、生产批号及日期、厂家、规格、外观形态、包装、数量等进行审核。审核无误,方可入库。②根据GSP要求逐一检查药品标签、相关文件、包装。③对中药饮片进行抽样检查。④加强质量鉴别。经验鉴别法是鉴别中药饮片的常用方法,主要指根据饮片的形态、色泽、气味及药用部位、表面特征,或经水浸、火烧等进行鉴别。⑤按照规定做好记录。⑥对于需特殊管理的药品,应严格执行双人验收制。⑦对于包装不完整、质量异常、标识模糊及货单不符的中药饮片,验收人员有权拒收。⑧对于合格的饮片,应登记好入库数量、购进记录;与规定不符的饮片,应予以退货处理。⑨创建中药饮片标本室,以促进对饮片真伪的鉴别。

2.3加强仓储保管

加强对中药饮片的仓储保管工作,一是为了确保药品卫生、完整;二是为了避免药品生霉、被虫害或微生物侵袭;三是为了防止外界环境(阳光、温度、气体等)对药品性质的干扰。为了保管好中药饮片,可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①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储存相关条例,对药品进行分类储存与专库储存,根据中药饮片的温湿度要求,将其存储于相应库房内。②应根据中药饮片的性质,对其进行熏蒸、降氧及干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污染、防虫害、防潮、防尘等保护措施。此外,还应做好“四常”工作,即常清理、常晾晒、常通风及常打扫,防止药品出现变质、霉变、虫蛀等现象。③应定期对中药饮片进行巡检、养护,尤其是每年的5~9月,应坚持每月检查1次。④应遵循“易变先出、先进先出及先产先出”的原则;了解饮片储藏时间,少量勤进,以确保药品新鲜有效。⑤对于不合格的饮片,应严格执行有关处理条例,禁止此类饮片投入应用。如发现饮片存在质量问题,当立即告知管理部门,以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处理。⑥登记好库房每日的温湿度。

2.4规范中药饮片炮制及调剂过程

在临方炮制加工中,不仅要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制度进行临方炮制,还应按照炮制工艺对中药饮片进行炮制。对于无中药饮片炮制设备及能力的医院,应购入相应的炮制设备,积极学习炮制方法,确定正确掌握炮制方法后,方可进行炮制加工。在切片时,应严格按照要求将生品饮片切成块或薄片、丝等,并确保药品形态合格、剂量适当,内在成分检测达标。在调剂时,应严格执行调剂工作相关规章,处理好一些需要做捣碎、先煎后下、熔化等操作的特殊工作,严格遵循递减法进行称量,并耐心告知患者中药饮片的使用方法。选用复核人员时,要求其职称等级必须是中药师以上,且在核对中药饮片时,能够仔细认真、兢兢业业。

2.5提升中药饮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

定期举行有关中药饮片检验、保管、鉴别等内容的知识培训,以提升中药饮片管理人员对药品真伪的判断能力,从而便于其处理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Molassiotis等研究指出,责任感强烈的药剂人员,其工作失误要比责任意识不强的人少。同时,富有责任感的药剂工作者在对待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时,其耐心、认真程度也会更高,从而使患者正确掌握中药饮片的存储方法、应用方法,保障中药饮片质量,使中药饮片效用得以充分发挥,使病患服务质量得以提高。

2.6加大建设投入

在中药处方调配中,应用电子秤调配代替戥秤调配,同时购置相应的炮制设置、中药饮片质量检验设备等。

3结语

为了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使广大患者有效用药、安全用药,必须严格把关药品采购及验收等环节,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要求对中药饮片进行养护、储存、炮制及调剂、应用。在质量验收环节中,应结合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仔细审查药品的气味、性状特征及颜色、质地、加工调剂过程,以判断中药饮片中是否掺杂有杂质或非质量药材。在中药饮片的贮藏环节中,药品易受自身性质、空气、环境的影响,从而出现变质、变异现象,使中药饮片的效用、质量受到影响,应采取合理的贮藏养护策略,确保中药饮片质量,使患者安全用药。调剂配方是中药饮片投入应用的一道工序,是医师辨证论治确定“方、药、理、法”与否的一种体现,对患者用药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应正确配方,遵循用药方案,规范中药调剂过程。由于中药饮片自身性质比较复杂、特殊,因此其质量管理难度较大。为了保障饮片质量,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切实提升自身业务素养。与此同时,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部门还应广招贤士,聘请经验丰富的老中药师对新手进行传帮带,培养一批业务能力过硬的中药饮片质量检验人员,切实提升中药饮片在市场流通中的质量水平。笔者通过对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工作的研究发现,中药饮片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实践证明,在发现问题后,采取得力的措施进行处理,可以避免各种问题对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良影响,从而促进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杜双全 王兵娥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

中药论文:灯心草中药学论文

1资源现状研究

吴国芳通过研究得出本属约240种,广泛分布与世界各地,主产于温带和寒带。并对我国分布的灯心草属植物进行了系统分类,得出我国共有灯心草属植物77种,1亚种和10变种。

2性状鉴定研究

2.1药材性状研究

本品呈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1~3m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置放大镜下观察,有隆起的细纵纹及海绵样的细小孔隙;微有光泽。质轻柔软,有弹性,易拉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气微,味淡。茎呈细长圆柱形或压扁,长35~100cm,直径1~4mm;表面淡绿色,具明显纵条纹。无茎生叶,基部有鞘状叶,淡赤褐色、褐色或黑褐色。复聚伞花序由多数小花密聚成簇。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2.5mm,淡黄褐色。种子卵状长圆形,黄褐色,气微,味淡。

2.2显微鉴定研究

茎髓横切面:全部由通气组织组成。每一细胞呈类方形或长方形,具有数条分枝,分枝长8~60μm,直径7~20μm,壁厚约1.7μm,相邻细胞的分支顶端相互衔接,形成网状结构,细胞间隙大多呈三角形或呈类四边形。粉末类白色,全部为星状薄壁细胞,彼此以星芒相接,形成大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气腔,星芒4~8个,长5~51μm,宽5~12μm,壁稍厚,有的可见细小纹孔,星芒相接的壁菲薄,有的可见1~2个念珠状增厚。

3学成分研究

3.1氨基酸类化合物

Virtanen对灯心草中氨基酸类研究发现其内含有:苯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β-丙氨酸等。

3.2糖类化合物

郑俊霞等对灯心草中糖类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得到了: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聚糖、甲基戊聚糖等几种糖类物质。

3.3萜类化合物

李红霞对灯心草酚性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研究中发现9,10-二氢菲类化合物。而Bhatta对灯心草酚类提取研究发现了灯心草二酚,此外灯心草中还含有6-甲基灯心草二酚、灯心草酚等化学成分。

3.4甾体类化合物

李红霞对灯心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得到了β-谷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7-氧代-β-谷甾醇、胡萝卜苷等4种甾体类化合物。

3.5黄酮类化合物

李红霞对灯心草化学成分研究发现灯心草中还含有毛地黄黄酮-5,3ˊ-二甲酯。Corsaro等对灯心草的成分的分离研究,发现了灯心草中还含有川陈皮素、槲皮素、异高山黄苓素五甲基醚。

3.6挥发油

许多学者对灯心草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发现,灯心草中含芳樟醇、2-十一烷酮、2-十三烷酮、4-对芋烯-3-酮、1,2-二氢-1,5,8-三甲基萘、苯酚、香草醛、月桂酸等20多种挥发油。

4药理作用研究

4.1抗菌作用

灯心草的活性成分菲、去氢灯心草二酚、二氢酚类成分具有抗菌生物活性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其活性成分去氢灯心草二酚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念珠菌的抑制活性比在黑暗中增加16倍,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活性增加8倍。灯心草大部分提取成分具有抗藻类生长的作用。

4.2镇静作用

灯心草乙醇提取物等够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那所导致的睡眠时间,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

4.3抗氧化作用

灯心草中含有大量的菲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以生物活性导向分离从灯心草乙酸乙酯提取液中提取分离的四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属于萜类、黄酮、菲类、芘类。结果表明菲类化合物显示了与BHT相当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吴栋 孙彩玲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市北医院妇产科

中药论文:西药学及中药学论文

1中药学的相关分析

1.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是在18世纪之后以西药学理论体系为基础的西药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医学研究者为区别于西方的医学对民间传统医术的重新定位,是对中国传统医疗药物的称呼。中药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伟大实践,通过前人对草药等药物治疗疾病的药效分析总结的经验,经过代代的相传的医学总结。中药的药物来源一般为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的相关种类,其涵盖范围较为广泛,经现代的科学技术证实,中国的中药技术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2中药学优势分析

中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医术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历史沉积和实践证明的医学技术。中药的来源广泛,一般为植物、动物和矿物质,药物的来源都是十分方便且可以重复使用的可再生资源;中药的治疗机理一般以养为主,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药物增强机体器官的功能,通过自身免疫能力对病原进行清除进而达到对疾病的治疗目的,这一机理的优势在于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少,可以有效的避免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和产生其他复发疾病;中药的作用是能够对疾病做到标本兼治,在清除机体的表面疾病症状同时也对疾病的根本病灶做到清除,从而避免了疾病的再次发生,对疾病做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中医药物对一些疑难杂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优势。

1.3中药学弊端分析

中药在对疾病治疗时,其疗效较慢,一般都为几个疗程以上服用才能见效,治疗期限的延长大大增加了中医药物的成本,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通过喝中药对疾病进行治疗时,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麻烦,干扰了生活的正常进行;同时因为中医药物的具体有效成分有待分析,所以在进行治疗时不能针对具体的疾病发生部位进行治疗,只是通过对身体的多方位的控制,这也是增加治疗时间的原因之一。同时中药在进行煎药的过程也较为繁琐,药物服用味道十分的苦涩,也是许多人不喜欢中药的原因之一。

2西药学的相关分析

2.1西药学的基本概念

西药是在18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随着科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化工业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相继形成的现代西医药学,是在传入中国之后为区别中药而定义的药物名称。其区别于中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从天然产物中提制而成的药物,针对身体的不同病原种类有针对性的合成针对某一种或者几种病毒的药物,有较强的特异性。

2.2西药学的优势分析

西药的产生是有机化学等多种科技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西药在进行疾病治疗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通过分析某种疾病具体的产生原因,然后针对这种原因进行药物制备,其产生的西药只对这一种疾病有治疗效果,治疗的范围较为狭窄,但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药效作用时间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疾病症状进行缓解。同时西药的种类较多,可以在知道某种治病因素后选用具体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西药一般是提纯后的化学药剂,药物的浓度较高,服用的次数明显少于中药。在制作西药时为增加适口性,可以增加甜味剂等添加剂成分,有效的避免了中药的苦味道。西药在携带过程中也明显方便与中药。

2.3西药学的弊端分析

西药的毒副作用是西药在使用时的较大隐患之一,西药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也对机体的正常细胞有损害作用,对机体组织和器官也有较大的损伤。所以西药在服用过程中要按照严格的医嘱进行服用,避免因药物使用过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西药在使用过程中针对疾病治疗作用较为单一,当多种并发症出现时治疗难度较大,药物会产生拮抗作用,同时西药在进行治疗时只能对治病病毒进行杀灭,对机体的免疫能力没有增强作用反而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经西药治疗后的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疾病不能够做到根本兼治。西药在治疗使用过程中也会使病毒等致病因素产生抗药性,增加治疗难度,这也是西药的弊端之一。

3中药学与西药学的结合分析

中西药物的分类只是以药物的治疗机理不同和制备的方法不同而界定的,没有国界和地区之分,区分中西只是对药物的名称进行界定。在选用哪种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时要依据具体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选择,也要依据病人的具体身体情况进行分析。现在我国的医学发展形式是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药物制作和对疾病治疗,充分结合二者的优点,避免二者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对疾病的良好治疗效果,增加对药物的利用率,减少毒副作用,使中西医药物结合。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是当前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和重要方向。

4结语

中西药的发展和使用要紧跟医疗的发展变化形式,利用二者相互结合的特点推进我国的医药领域进步,对中西药物的利弊分析能够有效的促进中西医药物结合的发展,利用辩证的医学分析方式做到中西医学的有机统一。在医学研究中要依靠我们的科研人员不断的研究与努力,推进医学的更好的发展与建设。

作者:董波 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中药论文: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中药学论文

一、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校企合作

1.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特点

中药学是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传承,古有神农尝百草,药王孙思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药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伴随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今日世界各国知名药学实验室都有中药学研究,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处于经验丰富地位。广东药学院作为全国三所独立建制的药科大学之一,从2011年开始了全日制应用型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作为国内知名药科院校,广东药学院从2007年获得中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作为学校一级学科和品牌专业得到长足发展和深入研究。但应用型中药学专业硕士校企合作在我校尚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广东药学院中药学专业硕士是经国家统一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全日制三年制专业型硕士,及时年及时学期进行硕士阶段中药学理论的学习,各学科带头人亲自授课,系统学习中药学理论,为以后两年的实习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及时年下学期按照不同导师的具体安排学习,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在导师的安排下在实验室开始实验的学习,为开始自己的课题做好准备。(2)在导师的安排下,实验室学习和企业、医院实习相结合。(3)由各自的导师安排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创作毕业论文。研究生第二年和第三年几乎全部派到实习单位实习,在企业联系好第二导师,由双导师指导,实现与科研工作相接轨,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实现实习与工作相接轨,实习为工作打好基础,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符合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宗旨,实现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

2.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要求

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法,为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和拓展学校科研应用与专业型硕士培养,校企合作是必经之路,与各知名药企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学院中药学专业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素质和增加学校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广东药学院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

1.学校与企业协商签订培养议。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为了更大程度地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提高人才质量,我校领导积极与相关医药企业沟通协商,在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向企业提供科研指导,派遣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去企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通过一年的合作经验,我校学生在各知名药企的表现受到一致好评,为更深层次宽领域的校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导师个人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

学院中药学专业硕士导师绝大部分拥有博士学位,一部分导师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绝大部分导师都有与医药企业合作的项目,与一些药企领导有过一定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他们能够按照学生的培养要求和企业的科研需要,派送专业型硕士去药企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导师与企业之间合作也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合格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又能加强学术交流,拓宽科研合作,还能促进企业发展,是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校企合作途径。

3.企业校友联系开展定向培养合作。

学校作为全国三所独立建制的药科大学之一,伴随着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数十年共同努力,学校在华南地区已颇具影响力,吸引了若干知名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机制,谋求长期共同发展。校企合作很好地把学校的人才培养、影响传播与企业的科研进步、人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按照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学生,实现了中药学专业硕士实习与就业相接轨,既符合企业利益,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自2011年学校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硕士三年来,我校专业型硕士培养已取得一些较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开展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相对较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在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够完善。

部分中药学专业型研究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旦进入实习单位,发现所学理论与企业的具体实践不相符,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还有部分同学所在实习单位只存在简单的科研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科学研究,背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宗旨。

2.双导师负责制仍需改进。

中药学专业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负责制,校方导师负责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规划,企业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科研学习和课题研究,两位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的论文制定和完成论文及答辩工作。目前,学校部分研究生存在导师对研究生负责混乱,校方导师和企业导师不能很好地协调,研究生培养方向不明确等问题。部分校方导师偏向科研进展,而企业导师则偏重企业效益等问题。

四、改进对策

1.增强校企合作的理念。

企业经营者需要转变观念,要有长远的眼光,着眼未来,校企合作可以在企业的影响之下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专业人才,这本身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加快企业的发展。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研究科研的生产,积极主动地担起实习、研究生产的重任。企业在管理生产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选拔企业中的人才担任导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科技技术,向学生传输实践经验,使得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能够掌握企业中的管理生产流程,学习企业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课程对岗位的“零对接”。

2.深化合作共赢的切入点。

一是企业应该注重民生的培养,积极主动把握市场的总方向,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把开展校企合作作为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注重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力量,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有效地提高企业自身的战斗力与竞争力。二是要契合双方需求。校企合作办学,双方都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充分提升自身价值,使得双方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得到双方共赢的结果。只有通过合作进行互惠互利,共同谋求发展,才能在校企合作中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而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合作伙伴是否合适。我们的实践表明:校企合作伙伴应遵循互补、双赢和信誉良好的原则,针对校企双方课题研究或生产技术革新需求点,使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和企业进行探讨,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案,吸取企业给予的意见,较大程度地节约教育成本。充分调动校企中的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的总体质量水平。企业应该与学校站在统一的战线上,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使得这些人才能够适应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三是要努力把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社会机构,科研型学校是每一个高校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然而,不能盲目追求科学研究和,应该把科研成果更大可能地与生产应用相结合。为此,我校应该借助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拓宽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在企业开设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提升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

3.完善校企合作的组织体系。

一是要成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平台。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中还缺乏对校企合作的指导和管理机构。很多联合培养基地的申报集中在省教育厅科研处,为更加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在各级政府中应该设立相应的职责能够充分地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管理,这些管理机构应该明确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建立与校企合作相适应的目标,明确自身的监督任务,不断地为推进校企合作作出准备,使得校企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地探索高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二是尝试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这个工作站应该以校企合作为标准,通过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在学校导师的指导下,双方共同开展研究生团队技术研发机构。在相关教育部门的监督下,校企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通过交流沟通达成合作协议,对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提供相应的管理机制。政府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对整个研究生工作站协调机制,以便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作用,落实相关要求,制定配套政策等。三是要完善合作运行机制。专业型研究生研一下学期在校内中药学实验室学习,研二研三校外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培训,共建共享型合作模式实行不同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校内科研性实训基地实行教学培养与战略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服务,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培养并接收学生实习和为学生提供一定就业岗位。四是创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的相关专家组成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委员会,并按需求成立专业硕士的专业指导小组,为学校提供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市场需求以及研究生学术研究预测,使得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又要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能够使得产、学、研三个方案为一体进行研究,为三者的结合创造了时空结合点,使得各种培养模式能够通过校企指导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与实施,较大限度地为校企架起产学合作桥梁,加强校企联系。

作者:刘太胜 陈洪升 单位:广东药学院研究生学院

中药论文:方剂学教学改革下中药学论文

1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调查对象:中药专业在校生(2012、2013级中药专业、中药分析、制药工程和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中药专业毕业生(中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的业内工作者,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用人单位主管(华北地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工作者)。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围绕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针对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即《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和《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力评估和培养建议》。资料的收集: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按要求填答的问卷为有效问卷,共286份,具体如下。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120份(该部分学生方剂学课程基本沿用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及相应教学文件,但课时减少),收回有效问卷112份;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向用人单位主管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资料统计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后,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

2.1在校生问卷和结果分析

在校生是方剂学教学的对象,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方剂学教学需求和教改方向。本次共获得112份中药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期待的职业。

在校生期待的职位主要为医院药房(占49%)、药品管理部门(22%),而类似零售药店(12%)、新药研发(5%)、药品生产(5%)等职位的期待度不如医院药房和药品管理部门高。

(2)对教材的满意度。

有98%的学生对方剂学充满学习兴趣,但他们对方剂学教材的满意度不是很高,有40%以上的同学认为方剂学的教材内容需要改革。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中医学专业的方剂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医经典和古文知识,而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西药科目(如化学、药理、分析等),传统中医药和医古文的课程设置不够。鉴于这种情况,建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方剂学教学应选用适合中药学专业专用的方剂学教材。

(3)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期望。

依据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方剂学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合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经调查有54%的同学认为方剂学教学没有突出中药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6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药知识,3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医知识。反映了在校生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重视。

(4)对教学实用性的期望。

有94%的学生更希望在方剂学中获得实用性的知识,只有4%的学生更希望获得理论性的知识。因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药房或药品生产企业,要求学生有实用的方剂学技能,而非遣药组方能力。学生们希望掌握的实用性技能依次是: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的能力以及与医师交流用药情况的能力(50%)、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1%)。对医师和患者用药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是药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建议充分重视这一问卷结果,以期方剂学教学特点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相一致,能学以致用。

(5)对教材结构及内容的期望。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90%的同学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方剂学的重点和核心知识是方剂的组成、用法、功能、主治、配伍和运用等。但他们希望教材中能补充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的结构内容。

(6)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在校生建议方剂学的教学能突出中药专业的特色,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材中可适当增加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毕业生问卷结果分析

所调查的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均在中药相关岗位工作,他们的观点建议来源于实践,更能有效地检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因此他们对方剂学的教改建议也非常重要。共收到毕业生调查问卷114份,统计结果如下。

(1)毕业生工作现状及对岗位的期待。

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为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这与他们工作前期待的职位基本一致,但有微小差别,选择医院为理想单位的人数为47%,然后依次是医药企业(24%)、零售药房(10%)、医药高校(10%),有10%的人不希望从事医药行业。

(2)毕业生对方剂学的兴趣。

相比较于98%的在校生对方剂学感兴趣,毕业生中只有50%的人对方剂学感兴趣,下降幅度很大。有61%的人认为方剂学知识在他们的工作中很实用,但只有37%的人在毕业后通过自学或其他形式继续学习方剂学。可见方剂学对毕业生的工作有很实用的帮助,但毕业生已经很少有系统的学习机会。因此建议适当增加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对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95%的毕业生认为实用性的知识更重要,仅有5%的毕业生更看重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毕业生希望通过方剂学获得的实用能力依次为:指导患者选药用药能力(49%)、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0%)、现代药物的研究能力(13%)、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的能力(8%),此结果与在校生答卷结果一致。

(4)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建议。

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52%的毕业生选择了中药知识,46%选择了中医知识。选择结果说明毕业生认为方剂学知识结构中医和药有相同的重要性。由于中医中药2个学科联系紧密,中药的研究需要中医理论支持,虽然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是中药研究,因此方剂学教学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石作用。为了突出中药学专业的特色,47%的人认为应当增加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事例,25%选择了增加常用非处方药组方讲解,15%的人选择增加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10%的人选择增加传统方剂剂型研究进展等。

(5)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毕业生同样认为加强方剂学教学的实用性很重要,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方剂学核心知识也必不可少。方剂学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指导患者临床用药的事例、常用非处方药组方、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等。

2.3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分析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能反映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更好地指导方剂学教学改革。本次共收到用人单位调查问卷60份,以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为主,共36分;药品生产企业6份;其他医药企业18份。

(1)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66%的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为药师型人才,22%为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人才。这些单位对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的满意度均为90%。但82%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在实用性知识方面得到拓展,他们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依次是:技术操作知识(80%)、现代知识(45%)、基础理论知识(40%)、传统知识(35%)。

(2)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以药师型人才为主,希望方剂学教学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并建议加强方剂学与其他应用学科之间的渗透。

3讨论

方剂学的教学目标,应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努力方向,这需要一个全新的课程建设过程,从教材的编写、培养目标的明确等各个环节上都应体现专业化,真正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求。本次问卷分别调查了中药学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方剂学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中药学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以药师、新药研发和药品推介为主,因此方剂学的教学应突出中药研究的特色,培养学生指导患者选药用药的能力等。方剂学应以方剂的组成、用法、功能、主治等为核心知识点,在教材中适当添加传统方剂的现代研究进展、已上市的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方剂的不良反应等实用性知识;划分出适合中药学专业的学习重点,标明中药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并以生动实用的临床指导用药案例加深学生对临床用药的理解。如贾波等主编的及时部适合中药学专业学习的方剂学以“必须”“实用”“够用”为原则,对方剂内容进行了精编简述,突出了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同时也需注意加强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

作者:王璞 王亚旭 王嘉伦 黄新峰 赵福建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中药论文:药用植物中药学论文

1现有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内容基本为验证性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基本为验证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对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等实验训练学生操作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显微临时装片的制作、长期制片观察及生物绘图等,未能很好地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1.2实验教学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一般为先由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已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指导,但由于学生缺少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不认真分析实验机理、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3野外实习采用“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教学模式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一般停留在基础分类学水平,教师带领学生到达实习基地,沿固定路线采集、识别标本,回驻地后整理、识别标本及完成后续工作,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标本识别考核模式固定。学生在短短的3天左右时间,要记住几十种植物的性状特征,确实很难,野外实习后,往往很快就遗忘了。其过程就是把学生带到野外,学生把采集的植物拿给教师看,或者教师指着路边的植物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学生只管做记录,回去压好标本即可。学生一般很少主动思考,依赖教师。在野外,看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游山玩水上,早已将实习抛到脑后,待实习结束时,匆匆制作几个标本应付了事。这样的野外实习教学成了单纯的认识物种竞赛。只要学生从植物学角度出发,识别几十种常见植物,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其主要特点是让学生认识实习地的物种,注重记忆学习方式在实习中的应用。这种传统的野外实习方式,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到的知识会逐渐淡忘;加之由于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具有区域性,学生一旦离开实习地,对没有到过的地方的植物不认识。这种注重记忆的实习方法,不能培养出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人,不能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2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课堂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条件,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开展4个(基础性实验技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并根据不同层次内容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1.1基础性实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等。这些基础性实验技术,要求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有所反映。实验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学生再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

2.1.2验证性实验———由验证性向设计性转变

(1)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2学时);(2)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2学时);(3)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6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其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课显得枯燥无趣。一方面,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实验,如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课前预习实验,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简要提示,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通过相互讨论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对有些实验材料,除由教师准备外,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胞、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观察,分类学实验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可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物绘图法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以更好地巩固基础性实验技术。

2.1.3综合性实验

主要为植物分类学部分实验,以基础性实验技术和验证性实验的技能为基础,变实验室单一观察为实验室与野外观察相结合,把传统分类学实验设计转变为比较解剖和野外资源调查的综合实验。比如,先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然后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对比和扩展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如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常见重要类群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校园常见物种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等均可设计为综合性实验。

2.1.4设计性实验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室具体情况确定几个研究方向,如:(1)药用植物形态特征鉴定;(2)植物标本制作;(3)宁夏道地药材甘草的来源鉴定等。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修改后,利用野外实习和课外时间完成实验题目。

2.2重视野外实习,培养学生从事野外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

由以往的“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模式转变为“实习前培训—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采集标本—制作标本—标本展评—综合评价”模式。具体为:(1)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及描述。首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指出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尤其指出重点考察的药用植物其主要生态环境。(2)注重从分类学特征上观察单株植物。对单株植物在观察其形态后,要注意从植物分类学特征上进行观察。对于一些当地特产的药用植物要重点观察药用部分器官的形态特征,在采集后整理标本时进行一些更细部的观察。(3)培养学生采集标本的能力。①采集标本的选择:特别注意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如遇到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雄株。草本植物的茎生叶和基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如荠菜等。寄生植物采集时要把寄主全部或部分采下,并注明关系。②采集注意事项:采集标本要注重质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态环境、性状、花的颜色、采集日期等都要做详细记录。(4)培养学生制作标本的能力。①保障压制标本的质量:采集完成后,要及时指导学生做好标本,最初压制时必须保障标本舒展,且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等。②开展标本展评:野外实习结束后,进行以小组为单位标本的讲评及标本展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③保存优良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选择学生制作的精良标本,充实学校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

2.3合理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评估

在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整个结束后,结合标本展评活动,开展设计性实验结果总结评比,并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综合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作者:张新慧 冯军 王建寰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

中药论文:医院中药房质量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中药房2012年6月—2014年6月所配伍的2398份中药制剂,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质量影响的相关因素,行针对性措施分析。

1.2方法

详细记录该阶段的中药质量不合理事件,并统计相应的影响因素,通过中药房档案建立来归纳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再采用统计学软件划分为关键性、决定性与主要性因素类别。

2结果

本文中2398份中药制剂中不合理事件共176份,其中关键因素为中药原材料,共存在不合理事件71份占40.3%;决定因素为处方配伍,共发生不合理事件52份占29.5%;主要因素分别为质量检验、储存保管与人员素质。

3讨论

3.1中药房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我院中药房内2398份中药制剂的质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处方配伍、质量检验、储存保管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关键性因素为中药原材料,在不合理事件中约占40.3%。药品采购与品种选择中均会由于规范性不足而引发中药质量下降,特别是采购对象的资质不全情况是中药质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而处方配伍是中药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中29.5%的不合理事件均为该种情况。多由于中药房工作人员的配伍处理不当而引发,使得药物作用降低,无法满足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之需要。中药房中储存保管与质量检验均属养护措施,由于药品缺乏定期检查,药房储存环境欠缺也会对中药质量形成不当影响。另外,中药房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到中药质量管理,上述3项因素在研究中也均有发生。

3.2中药房质量管理的改善措施分析

3.2.1原材料

①中药采购:严格把控中药材的采购过程,积极主动检查供货商资质,院内针对采购流程开展密切监督,避免采购过程中存在偏差,为中药质量奠定良好基础。②中药品种选择:依据国家中药材标准进行选择,严格监督药品品种,防止发生药品错放、混淆等相关问题,抑制中药间的毒性作用。

3.2.2处方配伍

中药房配伍过程中均需严格遵循处方、调配、复核等具体流程,特别需要关注中药材的同名异物等情况,确保药品配伍的合理剂量,在调配过程中反复进行复查与审方,杜绝调配不合理情况的发生。

3.2.3质量管理

中药房内的质量检验管理措施是确保中药制剂良好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中药入库阶段进行严密的核对审查,保障药品类、数量、日期等情况的性,并在药品保养阶段定期复查药品的日期与质量,保障药品质量无误,促进不良情况的降低。

3.2.4储存保管

在中药房内创造良好的储存环境,在确保环境干燥、整洁、通风的同时严防霉变与虫蛀等相关问题。定期开展药品养护措施,并依据不同药品的特性给予个体化保护处理。

3.2.5人员管理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督促依据操作规范完成日常工作,提高中药师的责任意识。在发生用药不合理情况后给予一定的惩处,防止由于工作倦怠而引发药品质量降低等事件。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房的中药质量管理不但与医院的工作质量存在密切关联,也会影响到整个中医事业的发展。中药房需在各环节中均保障合理的控制措施,减少质量下降与用药不当等不良事件,才能充分保障中医药治疗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钱顾辉 单位:如皋市博爱医院

中药论文: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就诊并选择中药治疗的856例患者,以本院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时间(2013年4月)为界,将患者分为实施前428例,实施后428例。2013年4月本院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家庭经济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会背景、中药治疗的采用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统计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本院中药房的药品调剂情况,并对中药的处方审核,药品质量(包括重要的色泽、气味、质地等)进行统计,同时积极与在本院就诊并选择中药治疗的患者加以沟通,对于患者的就诊满意度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列表统计。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①在中药调剂方面,对药品调剂的率和调换率进行评价。②在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方面分优、良、可、差四个级别来进行评价,没有调剂错误,速度快,有完整的用药说明为优;没有调剂错误,有排队情况,有较为完整的用药说明为良;药品调剂错误率<5%,取药时有排队情况,没有完整的用药说明为可;药品调剂过程中错误率>5%,取药速度慢,没有完整的用药说明,有药品不全或新药不知的现象为差。满意度=(优+良)/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药房药品调剂率对比

在两年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实施信息化管理前中药质量的调剂率为85.05%,实施信息化管理后中药质量调剂率为99.30%,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药品调换率为14.95%,实施后药品调换率为0.70%,实施后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

信息化实施后患者满意度(99.30%)显著高于信息化实施前的满意度(8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我国辽阔大地上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仅仅有典籍记载的药物就达到了3000种以上,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对于这些天然药材的运用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方式和方法。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受治疗时间的限制,中医受到西医的冲击非常严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中医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大多数医院都设有中药房,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了方便。中药大都是一些植物,只有极少一部分是动物或者矿物,外观形态上差距小,储存要求不一,导致重要的药品调剂率受到了影响。本院自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中药房药品调剂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不仅解决了医师字迹潦草,处方辨认困难的难题,在调剂率上也显著提高,缩短了患者取药时间,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药品调剂率的上升减少了抓错药、漏抓药现象的发生,患者对中药房药品调剂率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信息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药品调剂的率,使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改进了中药房工作效率和中药管理,在中药房中药管理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建设意义。

作者:王艳丽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及时人民医院

中药论文:微生物微课教学视域下中药学论文

1药学微生物学教学方式的发展

药学微生物是一种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之一。侧重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基本微生物培养技术中,药物制剂的消毒,杀菌处理,药品和其他内容微生物检验的各个方面的生态。药学微生物重点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微生物理论,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为主,大多是“一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教学模式,微生物繁殖不生动,形态逼真的内容,体育展示给学生。此外,教学条件,不能好学生的技能。出于这个原因,许多教师以提高教学效率做了很多工作。如制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后用长挂图也变得模糊,并不能体现空间感。这样一来,学生们会觉得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难以理解,微生物类变得乏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的兴起。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中合理教学手段的同时,逐步引入幻灯片,教学视频等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枯燥生动,可视化,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一定程度的兴趣。微课教学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微生物制药,呈现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多维空间。用图,文,声,像,传播的模式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的集成,生动,直观,表达教学内容切合实际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内容课堂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枯燥和教条式的教学,提高主动学习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微课教学的优势

2.1微课教学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在做一些实验教学,你可以实验原理,实验演示中显示的视频动画的形式,连同解释,使一些问题无法厘清的传统教学已经成为简化,学生容易理解。可以由学生自己和实验操作等关键信息的原则进行控制,如果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复观看这一部分,教师需要作出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减少对演示的复杂性操作时,在实验的成功率通常将改善。

2.2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主要由微缩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教学等手段来实验教学,可以使实验具体,生动,动态显示方式,便于学生观察,探究实验产生的直觉,感知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

2.3微课教学有助于反馈实验信息

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的教堂,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反馈,所以老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验中,利用微课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成像技术,将展示在大屏幕上的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实验操作的分析是标准化的,实验结果是合理的,这与传统的测试,直观,生动的对比。通过这些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检测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运用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3.1课件设计突出重难点,切忌繁琐、冗长、过于华丽

传统医药微生物学教学的教师由参考书,口语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手段来解释,这是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利用微型教学,解决一些传统教学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师要备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幻灯片,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如使用的不同的字体颜色,大小不同的文字,但也乐音斑点,视频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弄清楚的重难点内容,容易掌握。微课的课件设计应清晰,美观,有层次感,短,但并不复杂。没有太多的文字,字体要清晰,厚重,要与背景色对比强烈,以及为避免视觉疲劳要注意色彩搭配协调。你可以使用一些小插曲,但不是太夸张了。总体来讲,涉及微课课件画面,然后选择你要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繁琐的新奇的电影,太华丽,以避免分散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以教学内容的干扰的注意。

3.2微课教学是辅助工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微课教学的应用和发展,在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集成,同步输出,同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带领学生到微观的现实世界,感受真正的实验环境。如果忽略微类是一个辅助工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点上,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CAI播放模式,这将导致在一个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盯着文字,图像屏幕上,听着语音音频,形成了典型的计算机为主导的模式,老师只是计算机操作员,像一个剧场观众的学生,这种机械枯燥的教学,不仅模式降低了学习的学生的利益,也影响智力发育学生。因此,使用微课教学是不是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和微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组合,以确保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主体地位,配套使用微课教学。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4结语

实践证明,很多教学,职业教育微生物药剂,利用微课教学,学生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微课教学训练和理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技能的培训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符合职业教育的改革。然而,使用微课教学的,也有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应加深对微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研究的认识,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彭必武 熊佳辉 单位: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中药论文:硕士研究生就业视域下中药学论文

1调查结果

1.1就业预期

1.1.1就业前景评判

调查显示,持乐观态度的5人,持比较乐观态度的8人,两项合计占调查总人数的5.7%;认为“比较迷茫,没有信心”的21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4.3%。说明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认为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1.1.2就业地点选择

有194人计划留在省内,占调查人数的85.5%。其中,计划留在济南、青岛的83人,占36.6%;计划留在省内其他地级市的103人,占45.4%;有意向去县级及以下的23人,占10.1%。有33人计划到省外工作,占14.5%;其中回生源地的24人,占10.6%。结果显示,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以省内为主,地点省内大中城市,以济南、青岛最为集中,县级及以下地区不太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大城市里较为理想的工作单位比较集中,能够提供将来发展的软硬件条件和平台。打算省外就业的同学也多以回 生源地为主。这也说明,目前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观念不成熟,缺乏“走出去”的勇气与决心。

1.1.3就业单位意向

打算去机关、事业单位135人,占59.5%;有31人打算到相关专业国有企业工作,占13.7%;36人打算到相关专业外资企业工作,占15.8%;10人打算到相关专业私营企业工作,占4.4%;打算自主创业的15人,占6.6%。由此可以看出,就业类型选择相对单一,受传统“铁饭碗”的就业思想观念影响,机关、事业单位仍是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2.1.4薪酬期望值期望月薪为2000~3000元的11人,占4.9%;期望月薪为3000~4000元的39人,占21.6%;期望月薪为4000~5000元的96人,占42.3%;期望月薪5000元以上的81人,占35.7%。从中可以看出,由于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择业地点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在目前物价、房价均高涨的情况下,薪酬期望值在4000元以上也是理性的选择。

1.2就业准备

在谈及未来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时,51.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理论水平较强而实践能力有欠缺,53.3%认为自己得到的就业信息不足。对于自己在未来择业过程中的优势,14.5%的被调查者选择自己的学历,13.6%选择自己的工作经验,45.2%选择自己的专业知识,48.3%选择自己的学习能力,18.7%选择自己的就业能力与技巧。由此可知,在就业准备过程中,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存在的短板主要是实践能力不足和就业信息的缺乏,优势是专业知识比较扎实。

1.3就业指导

被调查者中,通过网络方式获得就业信息的占66.7%,通过招聘会获得就业信息的占43.2%,通过老师推荐的占24.5%,通过师兄、师姐介绍的占16.7%,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占20.5%。对于学校目前的就业指导课,被调查者中51.4%的人希望了解近期的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61.5%的人希望获得更多求职方法与技巧方面的知识,31.8%的人希望获得更多关于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的知识。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被调查者中92.3%的人希望学校开设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对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75.5%的人希望学校能尽可能多的提供人才招聘信息,83.5%的人希望学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使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去实习见习,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分析与总结

通过对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我们大致了解了我校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研究生自身来看,就业定位不合理现象严重,很多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脱离社会需求和社会现实,没有考虑自身的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一旦走向社会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从学校方面来看,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加强,特别是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投入严重不足。

3结语

总之,长期以来,个体环境匹配观主宰着整个就业心理。在对就业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认为就业决策的最终目标是使个体与环境较大程度地匹配。硕士研究生就业,一是应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对就业形势及自身就业能力有正确的认识,避免择业功利化现象,主动加强自己就业能力与技巧知识的学习。二是硕士研究生要把心态放平,期望值不要过高,同时要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用人都存在波峰和波谷的问题,如果所研究的行业遇到低谷,要及时做出调整,可以采取逐步到位的办法,在工作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研究生就业指导上,学校应转变观念,积极适应研究生就业的新形势,加强对研究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功能。一是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尽快设立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大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培训,对就业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开设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二是通过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建立由导师、二级学院、学校主管部门(研究生处)组成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更好地为毕业研究生就业提供服务。三是拓宽就业指导内容,除开设正规的就业指导课之外,可以开设一些能提高研究生实践技能的课程,指导学生更多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还应通过举办专题就业指导讲座,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指导。四是尽快建立研究生就业信息网,收集整理社会上有关人才招聘信息,及时提供给毕业研究生。通过共同努力,最终达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目标。

作者:顾正位 王晓燕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药论文:微生物微课教学中药学论文

1药学微生物学教学方式的发展

药学微生物是一种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之一。侧重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基本微生物培养技术中,药物制剂的消毒,杀菌处理,药品和其他内容微生物检验的各个方面的生态。药学微生物重点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微生物理论,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为主,大多是“一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教学模式,微生物繁殖不生动,形态逼真的内容,体育展示给学生。此外,教学条件,不能好学生的技能。出于这个原因,许多教师以提高教学效率做了很多工作。如制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后用长挂图也变得模糊,并不能体现空间感。这样一来,学生们会觉得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难以理解,微生物类变得乏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的兴起。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中合理教学手段的同时,逐步引入幻灯片,教学视频等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枯燥生动,可视化,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一定程度的兴趣。微课教学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微生物制药,呈现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多维空间。用图,文,声,像,传播的模式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的集成,生动,直观,表达教学内容切合实际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内容课堂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枯燥和教条式的教学,提高主动学习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微课教学的优势

2.1微课教学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在做一些实验教学,你可以实验原理,实验演示中显示的视频动画的形式,连同解释,使一些问题无法厘清的传统教学已经成为简化,学生容易理解。可以由学生自己和实验操作等关键信息的原则进行控制,如果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复观看这一部分,教师需要作出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减少对演示的复杂性操作时,在实验的成功率通常将改善。

2.2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主要由微缩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教学等手段来实验教学,可以使实验具体,生动,动态显示方式,便于学生观察,探究实验产生的直觉,感知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

2.3微课教学有助于反馈实验信息

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的教堂,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反馈,所以老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验中,利用微课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成像技术,将展示在大屏幕上的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实验操作的分析是标准化的,实验结果是合理的,这与传统的测试,直观,生动的对比。通过这些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检测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运用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3.1课件设计突出重难点,切忌繁琐、冗长、过于华丽

传统医药微生物学教学的教师由参考书,口语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手段来解释,这是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利用微型教学,解决一些传统教学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师要备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幻灯片,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如使用的不同的字体颜色,大小不同的文字,但也乐音斑点,视频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弄清楚的重难点内容,容易掌握。微课的课件设计应清晰,美观,有层次感,短,但并不复杂。没有太多的文字,字体要清晰,厚重,要与背景色对比强烈,以及为避免视觉疲劳要注意色彩搭配协调。你可以使用一些小插曲,但不是太夸张了。总体来讲,涉及微课课件画面,然后选择你要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繁琐的新奇的电影,太华丽,以避免分散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以教学内容的干扰的注意。

3.2微课教学是辅助工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微课教学的应用和发展,在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集成,同步输出,同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带领学生到微观的现实世界,感受真正的实验环境。如果忽略微类是一个辅助工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点上,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CAI播放模式,这将导致在一个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盯着文字,图像屏幕上,听着语音音频,形成了典型的计算机为主导的模式,老师只是计算机操作员,像一个剧场观众的学生,这种机械枯燥的教学,不仅模式降低了学习的学生的利益,也影响智力发育学生。因此,使用微课教学是不是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和微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组合,以确保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主体地位,配套使用微课教学。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4结语

实践证明,很多教学,职业教育微生物药剂,利用微课教学,学生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微课教学训练和理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技能的培训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符合职业教育的改革。然而,使用微课教学的,也有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应加深对微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研究的认识,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彭必武 熊佳辉 单位: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中药论文:实践教学临床中药学论文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部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及时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通过近几年对《临床中药学》实践教学模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初步建立了临床中药学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是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全体教师的智慧,以培养科研和职业应用技能人才为目的,针对性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搭建出科研与职业技能并重的实践教学平台。这种尝试性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临床中药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临床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目前《临床中药学》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早接触科研,早接触工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使中医药专业类学生走向科研深造或中医药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

作者:周蓓 吴燕春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中药论文:教学模式下视障生中药学论文

1视障生授课现状

11名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有全盲的,有半盲的,有认识汉字的,有对汉字毫无概念,只识别盲文。所幸学校为每位学生配置一台电脑,有读屏软件可帮助学生学习,但只识别word文档。授课教师也配有电脑,可通过红蜘蛛软件给学生传word形式的讲稿、习题。授课靠教师语言描述,无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毫无用武之地。给普通学生授课,可授课过程中穿插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但给视障学生授课,讲授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反复讲解,授课进度较普通学生慢。只能靠生动的语言,一些传说故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

2教学模式的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我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11人小班授课的优势,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随时可提问,师生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逐渐形成了集讲授法、比较法和讨论法“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2.1讲授法

由于中药学涉及的信息量大,学生阅读速度慢,大量的信息主要靠课堂讲授获取。因此,课前为学生准备word文档的讲稿,并为6位学生准备由专业老师转换的盲文讲稿。中药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模块。总论部分主要讲授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定义、发展简史、中药的产地与采收、中药的药性理论、中药的炮制等内容。该部分比较抽象,讲授过程中尽量结合典型药物来讲授。当然,由于学生尚未学习具体药物,讲授的过程中可提示学生先知道药名,不必深究具体功效,以免给学生造成中药难学的印象。比如,常列举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的药物,如金银花、冬虫夏草、大黄等,让学生感觉中药就在身边,有一种亲切感,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总论部分掌握好了,对各论的学习帮助非常大,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对重点、难点问题反复与学生交流,使他们真正明白。各论内容非常庞大,在授课过程中,按照先讲清概述部分,再讲具体药物的顺序。因为概述内容虽少,却是一章的精华所在,是对一章药物共性的总结。知道共性了,学习具体药物只需掌握个性,同中求异,可事半功倍。以解表药为例,概述部分包括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应用、分类和使用注意等内容。含义简明扼要,包括的信息有功效、适应证。要使学生明白为何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归属于解表药,是因为解表为主要功效。如羌活和独活两味药,均可解表、祛风湿。但羌活以解表为主要功效,归属于解表药,独活以祛风湿为主要作用,归属于祛风湿药。当然,也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意识,在治疗表证时固然应重点考虑解表药,但散在在不同章节中的具有解表作用的中药也可选择,可打破章节,选择最适合病情需要的药物。如外感风寒湿邪引发的一身上下诸痛,可羌活、独活并用。功效和适应证根据含义可推导,不用刻意记忆。配伍应用,旨在强调根据具体病情,可搭配相应的药物,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病情需要,为今后方剂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分类是根据药性的差异、归经的差异,将中药细化为不同的类别。以解表药为例,解表药都有辛味,但辛温和辛凉之品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辛温可发散风寒,辛凉可发散风热,分别适用于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故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节。使用注意是解表药总的注意事项,由于解表药通过发汗使表邪随汗而解,故如何煎药、服药后的注意事项、发汗的程度、慎用或禁用的人群都有相关要求。掌握好概述部分,再来学习具体药物就了然于胸了。以发散风寒药为例,先学习发散风寒药的特点、功效、适应证等,学习具体药物时已经掌握了及时条功效即发散风寒。当然,课本中具体中药发散风寒功效的表述各不相同,有发汗解表、发汗解肌、解表散寒、祛风解表、发散风寒等。这就要求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同样可以治疗风寒表证,其细微之处何在,如何选用。若外感风寒之重证,可选择发汗之力强的,如麻黄、桂枝;若轻证可选择生姜、苏叶;若外感风寒湿邪,可选择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若选择风寒和风热的通用药可选择荆芥、防风。把解表的功效掌握好后,就要注意同一类药物的区别,此时就要使用比较法。

2.2比较法

比较法应贯彻中药学的整个授课过程。可同一节的药物比较,可不同章节的药物比较,在比较中明晰药物各自的特点,以利于在临床中灵活选择药物,使之更符合复杂的病情需要。以发散风寒药为例,发汗之力强的麻黄和桂枝要在比较中掌握其异同点。如麻黄可开腠理,桂枝可温通经脉,故二者搭配一起,可增强发汗之功,治疗风寒表实证。若营卫不和的风寒表虚证,则桂枝搭配白芍使用,散中有收,调和营卫。除此之外,麻黄尚可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尚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这样,两味药的功效异同点就明确了,至于临床应用根据功效可直接推导。再以具有止呕作用的药物为例,生姜、芦根、半夏均可止呕,分属于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其中生姜为"呕家之圣药",擅长治疗胃寒呕吐;芦根可清肺胃之热,擅长治疗胃热呕吐;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可治疗胃寒或痰饮呕吐。这样就明晰三个止呕药主治不同证型的呕吐。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同样可安胎的药物,各适用于何种证型的胎动不安?在比较之中,还可穿插一些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帮助同学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如根据功效、主治病证的不同,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三朵姊妹花,大姐是外科医生,二姐是妇科医生,小妹是眼科医生,她们的名字与职业密切相关,试结合中药中花类药,猜测一下三姐妹的名字?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将课本中讲过的花类药逐一列举出来,外科医生可治疗疮疡肿毒,很快大家把目光锁定到金银花,又名金花、银花。妇科医生主治经带胎产,女子以血为本,活血化瘀药自然经常使用,大家锁定红花。眼科医生主治眼病,肝开窍于目,使用的药物大多入肝经,具有清肝、养肝等作用,可选择菊花。虽然答案不一定是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很有成就感,而且可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结合视障生的特点,无法到本草园实地进行中药学的实践教学,又为了满足学生对认识中药的渴望,我们把中药标本带到课堂,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对常见中药材鉴别的小知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采用触摸、闻的方式来切身感受一下中药。比如学生通过触摸可大致摸出入药的部位是根、茎、叶还是花,同样是叶片其形状的差异是什么;通过闻气味,可对一些有特殊气味的中药进行比较记忆。比如,点燃血竭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砂仁有浓樟脑气;鱼腥草,鲜品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干品用手搓之或用水润湿亦有鱼腥气味;白藓皮有羊膻气;山豆根有豆腥气等等,通过气味不同可鉴别一些药物,学生非常感兴趣,进而对中药的学习热情大为提高。

2.3讨论法

2012级视障学生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的求知欲特别强。为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我的授课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打断我的授课,提出他们的疑问,使我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调整授课进度,师生在讨论中教学互长。比如在讲到桑叶的时候,我提到桑树浑身上下都是宝,让同学讨论下桑树有哪些入药部位?其不同入药部位是否作用相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大家集思广益,很快找到桑树的入药部位有叶、枝、果实、根皮。我进一步给学生介绍分别为桑叶、桑枝、桑椹和桑白皮。对于不同的入药部位作用是否相同,学生们的观点出现分歧,我及时给学生进行讲解。因为叶、枝、果实和根皮特征相差很大,叶片质地轻清,故具有疏散风热的作用,尤其以霜桑叶为妙。枝类的药物大多具有祛风湿的作用。果实其味甘,具有补血之功。根皮具有清泻肺热之功,药用部位不同,功效天壤之别。进而,我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不同药物的入药部位相同,作用是否相同呢?师生一起列出几种均以叶片入药的中药,从中寻找其共同点。结果发现药用部位相同的药物有很多相同的功效。进而鼓励学生学完中药之后可以把叶类药、花类药、种子类药、果实类药、动物类药等逐一寻找其共同的功效,撰写科研小论文。讲到鹿茸时,我又提到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等三个附药。师生一起讨论为何鹿茸用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入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之功;鹿角用已骨化的角,可作为鹿茸的代用品,但药力薄弱,兼能活血散瘀消肿;鹿角胶为鹿角煎熬浓缩而成的胶块,功效介于鹿茸和鹿角之间;鹿角霜为鹿角熬膏所存残渣,是四者之中补肾助阳之力最弱的,兼有涩精、止血、敛疮之功?在这种讨论中可加深对药物的理解,有的同学甚至马上联想到桃仁活血之功很强,那吃桃子有没有活血的作用呢?孕妇能多吃桃子吗?红色的药材是不是都有一定的活血之功?玫瑰花必需要红色的入药吗?黄色、白色、黑色也可入药吗?通过讨论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在共同讨论中,逐一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要告诫学生,我们讨论的很多问题都是相对而不是的。比如,花类的药物大多质地轻清,性善上行,治疗上部的病证。但也有特例:旋复花是沉降的,故有"诸花皆升,旋复花独降"的说法。所以,我们既要掌握中药的共性,也不要一概而论,要地学习问题。在学知识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很多生活中的启示。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也注重了人文关怀,一举两得。

3结语

综上所述,三种方法的交替、灵活使用,视障学生并没有因为视力方面的障碍而影响他们的教学进度,课程与中医学本科的学生同步展开。学生为巩固其所学知识,坚持把每一节都录下来,课后进行学习。期末考试前为他们准备好明文和盲文两种试卷。考试时间、试题难度和普通学生一样,不同的是他们在电脑上答卷。给每一位同学电脑上拷上word形式的电子试卷,学生重建word形式的答卷。经过2h的紧张考试,11人中有2人90分以上,非常难得,大多同学顺利通过考试,为中药学的学习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总结一学期的授课情况,整体上是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之前没有经验,过分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很好地把近期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发挥科研促教学的作用。可在今后的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

作者:林海燕 于佳宁 单位: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中药论文: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

1针对不同非医药专业,教学侧重应有区别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专业而不同,即使相近专业培养侧重亦有别。因此,针对不同非医药专业,教学侧重应有区别。比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鉴于此,教师在讲授中药学时,应将中药知识与药物市场营销的关联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程度上学好中药学知识可以提高药物的市场营销量,从而激发非医药专业学生对中药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若适当侧重对中药传统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描绘,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知识存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而可拉近中药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适当侧重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中药发展的影响,并以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广泛渗透并应用到中药多个领域,学好中药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水平。

2授课用语应通俗易懂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除了中药学(中医方药学•中药学)课程学时少之外,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亦不多甚或不开展,因此非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药学的学习难度。因此,针对非医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用语做到口语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中药学知识,最终学好中药学。

3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突出重点

受学时所限,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师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着重介绍最常用并有代表性的药物,突出重点。如在解表药,可侧重常用代表性药物麻黄、桂枝、柴胡和薄荷的讲解,而对于其他药物可以简要提一下甚或不讲。

作者:王君明 冯志毅 王辉 贾玉梅 崔瑛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药论文:教学模式下中药学论文

1背景及意义

目前,中药学本科生专业理论教育方法较为传统,还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主的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同时存在着知识结构宽泛而不够深入、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面对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和频繁的国际交流,如何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具备分析和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和药物研发工作的基本能力,是高等中药教育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适时适当引入校外专家授课模式,充分发挥这些校外专家在各个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有可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这方面的尝试和相关报道较少,亟待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加以验证和规划。此外,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中药学科正不断发展和完善,重视科学创新,众多药学工作者正在从事着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相关的知识和前沿技术日新月异,为中药现代化、质量可控化、和国际化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发展动态都是新型中药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中药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已系统学习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药理学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具备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非常渴望了解掌握与中药生产和研究实践结合紧密的、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在课程上引入校外专家授课模式的尝试,创建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对培养具有宽阔专业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药学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专家授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2.1授课专家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能否取得专家们的支持和配合,积极主动参与授课活动。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学院邀请的专家主要包括国内外企业专家、药品食品检验所专家以及国内外大学相关领域的教授等。尤其是与学校感情深厚并且联系紧密的校友,以及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专家学者,是宝贵而丰富的校外专家资源。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建校近八十年来已培养了六万余名高级药学、制药人才,他们遍布海内外,其中有很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领导者。在与这些校友的交流过程中,笔者体会到他们非常愿意站在母校的讲台上,分享他们宝贵的经验和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这正与笔者的想法不谋而合,是取得良好授课效果的保障。例如,在《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中,学院邀请到了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的校友————日本某制药株式会社研究所负责人(药学博士)为本科生介绍日本汉方制剂的现状和进展。该博士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以及新药研发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特别是非常愿意与母校学生们分享,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进行准备,课件图文并茂,以便师生能够真实体会国际知名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景。在课堂上,他花了较多的时间介绍日本汉方制剂生产研发的先进理念,进而自然导出与《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紧密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学生对于国外专家授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到提问环节时,争相发言,课后还积极主动与之交流。教学过程中,本来显得枯燥的课堂专业学习变得非常有活力,展现出本科学生内在的强烈求知欲,同时,这也揭示专家授课模式不失为一个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改革形式。

2.2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

校外专家能够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抛开教科书和考试的束缚,制定出实用性和多元化的授课主题,这是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学生反映,对所授内容背景缺乏基本了解,影响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使专家和学生对教学效果感到困惑。这提示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领域文献和会议摘要,扩大其知识面,及时了解相关学科动态。为了进一步增强授课效果,任课教师还要提前向学生介绍专家背景和主要成就,对专题核心内容和基本案例分析的充分铺垫,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与讨论的热情。例如,笔者曾经邀请某药检所专家为本科生介绍中药制剂标准的现状和进展。教师课前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该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中药制剂标准提高方面的贡献,以及曾在学校老师授课的经历,拉近了学生和专家的距离感。课堂上,该专家结合实际案例,对主要伪品的辨识及新的鉴定技术进行介绍,内容贴近实际,且与近期理论和技术融会贯通,集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学生们纷纷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外请专家参与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在高年级阶段进行。这时学生们对专业课程已经有了比较的把握,互动效果会更好,学生收获都会更大一些,正所谓“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认知主体主动构建的”。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授课内容都是学生未曾亲身经历,所以讨论主题面临复杂环境和困难,只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通过积极讨论,才能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这种积极思考是令人受益良多的,也是对单纯从教师角度提出分析的非常有益的补充。

2.3营造良好的授课环境

近年来学院每学期开展1-2次专家授课活动,每次时间在2-4小时左右,授课模式和时间受多方面因素限制。首先,现有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学时以及考试制度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专家授课这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阻碍较大,不利于专家授课计划和时间的安排与落实。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认识多元化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为专家授课等新的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其次,目前的教学条件还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①在多元化、开放式教学环节上投入不够,没有建立校外专家授课的邀请制度,教学设施不配套、甚至相对落后。目前邀请到的专家都是出于对学校深厚的感情而甘于奉献,然而,由于需要前期教学准备以及路途奔波,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宝贵的时间,甚至耽误了自身的事务工作。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保障和奖励机制,以鼓励更多的校外专家投入到教学中来。②任课教师应当在不同教学时期,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安排授课。为了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前与外请专家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尤其需要向专家介绍主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点,鼓励专家自由选择教学方式,不必拘泥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客观上为校外专家创造轻松教学氛围和条件。③任课教师应当加强学术交流,利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考察的机会,掌握学科发展动态,扩大交往,争取建立稳定的高水平授课专家团队,提升课程的整体学术水平。

3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近年来对中药学专业课程的专家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专家授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讨论的平台

本科生都还没有参加工作,普遍缺乏在专业领域的实践经历,渴望与业内专家及成功人士进行交流与讨论,每次专家授课的通告发出,都能吸引众多研究生、低年级学生以及外专业同学踊跃参加,教室爆满,就是很好的例证。专家授课搭建了一座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增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开阔中药学专业方面的视野。此外,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对其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作用非常大,能够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地明确专业培养要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教学内容与研发和生产实际应用的关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的特色和整体建设。

3.2实用性和多元化的授课主题,使学生能够主动

关注专业领域的新近发展专业课设置一般正处在学生就业选择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关键时期。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缺乏了解,渴望创业奋斗,却对发展方向感到困惑迷茫,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专家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改变理念就有机会改变自己,激发灵感、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有进一步增加,据统计,近年毕业生在中药分析、炮制、鉴定方向的考研人数较以往有显著提高;在求职方面,毕业生不再局限于医药代表、销售等的行业,有大批毕业生转向中药QA/QC、生产或资源方向。

3.3正确的专业性引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在专家课堂上,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学生在与专家的交流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就该领域中的先进技术、理念等方面向专家提出各种问题,专家很耐心地给学生详尽的解答。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院引入专家授课模式,其目的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采取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不仅对专业课有全新的认识,而且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较的提高,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给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4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蓬勃向前发展,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学术水平,满足国内对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引进高水平专家,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办学水平。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中药学本科教学中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有规划引入校外专家进行授课,能够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该模式虽在探索之中,却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发展潜力。作为教学改革的形式之一,相信其必定会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并为提高中药学本科教学水平、培养新世纪中药学人才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原忠 刘晓秋 潘英妮 齐文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