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创意农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创意农业论文:水族创意农业发展论文
1三都水族自治县创意农业发展现状
在接受调查的200户农户中,听说和了解创意农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40%,60%被调查者表示没听说过创意农业。这说明创意农业虽然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但是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它的存在。目前,当务之急应是在群众中,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寨子里大力宣传创新农业,普及专业知识,提高人们对创意农业的认识和认可,以便为开展下一步创意农业的推广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2三都水族自治县创意农业发展方向
2.1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创意农产品质量
三都水族自治县当地旅游资源、生物资源良好。近年来开展得葡萄节活动,使当地的葡萄产业发展势态良好。当地可以先扶持一批创意农业龙头企业,并与农民合作社、相关行业协会、创意农业生产基地进行专业化合作,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制定和实施创意农业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把创建创意农业示范县、创意农业名镇、创意农业示范场与推进创意农业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于创意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以知识加持技术,以技术指导生产,建立创意农业发展研究所,研发各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自主农业品牌,增强创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创意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进市场前景佳、经济效益好、创意水平高的创意农业企业,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化、集约化利用,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推进创意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重点开发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创意优、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加速从农户集群、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发展。
2.2建立家庭创意农庄示范点,形成大小企业相辅,家庭政府共建的互补格局,努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创意农产品生产为核心,整合三都县周边农村特色创意农产品生产技术,坚持“聚集资源、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思路,以水族文化为特色,以品牌塑造形象,通过农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赋予农产品以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形成美的享受,让全社会都来感恩农业、关爱农业。以文化农业与情感农业为理念寻求新的农产品销售增长点,以当地特殊水族文化为优势,发掘文化和农业新的结合点以促进创意农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发展创意农业是在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达到农民创收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措施;是实现农业又快又好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2.3完善政策导向,健全创意农业品牌建设
激励机制出台相关政策,简化审核手续,放宽审核标准,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积极引进外来成熟企业,鼓励自主创业;当地政府应大力进行品牌发展,相应地进行政策倾斜,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适当给予奖励;建立引导消费的政策导向,政府优先采购市级以上创意农业知名品牌产品,并通过舆论导向引导社会集团和市民购买本地的创意农业品牌产品;对市级以上创意农业品牌企业,在土地、电力、用水等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等方面优先扶持;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开展品牌经营,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实现创意农业品牌经营规模的扩张,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创意农业品牌企业/集团,努力培育以大河镇为主的蔬菜、交梨乡为主的水晶葡萄、九阡镇为主的九阡李、都江镇为主的椪柑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特色农业产品,支持重大服务业项目、重点服务企业和创意农业品牌的发展。
作者:郭伟锋 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创意农业论文:创意农业经济发展论文
一、发展创意农业的总要性分析
发展创意农业,能够有效实现城乡对接。我国经济发展中,城乡一体化建设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很显然,城乡对接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基础。而发展创意农业,能够将农业经济统筹发展落实到实处,将城市的人才、资本、管理等先进要素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有效实现城乡经济的对接与融合。
二、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分析
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遵循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大胆创新,又稳步推进。
(一)发展创意农业,促农业经济向知识型、科技型发展方式转变
创意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遵循国家农业发展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依托先进的农业知识和先进的科技,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的品质。通过这种先进的创意,将其不断的主入道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多方位的改造,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知识型、科技型转变,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
(二)发展创意农业,促农业经济向节约型、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
资源节约和效益型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而创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以降低消耗、高产出的农业经济循环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同时,创意农业的效益来源更加的宽泛,比如通过先进的科技为农产品注入赋予时代特征或特定含义的文化内涵,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创造新的消费领域;还可以充分发挥组织、制度、政策等多种因素,多措并举,有效的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创意农业,促农业经济向结构优化型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重在优化农业的经济结构,通过发展创意农业,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向结构优化型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融合及时、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优化农业布局,促进农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增加农业的高质量创意产品的供应,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发展创意农业,可以将现有农业的发展与其他的产业有机融合,利用与科研、旅游、广告等产业的融合,增加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
三、结语
创意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意经济也是目前我国经济阶段发展的新产物。不少地区通过发展创意经济,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转变,这都表明着发展创意经济,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连珍 单位:四川省大竹县川主乡社会事务中心
创意农业论文: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
1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创意与创新
农业作为古老而传统的产业,具有风险大、周期长、区域性强、品种多、易受资源限制和环境影响、与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天然相联等特殊属性。农业的创意即是把创意理念引入农业,是一种拓宽农业生产途径、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农业业态,它既有创意产业的一般特性,又有农业产业的特殊属性。农业科技的创意创新是指发生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科技的创意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原始和主要的动力之一,一般体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如耕作制度、农业区域、品种种子、栽培饲养、动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水利灌溉、设施农业、食品安全等,还可延伸和体现在农业的生产关系中。
2宁波市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创意、创新实践
2.1创意、创新的实践
回顾宁波市农业历史,有很多创意、创新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水稻生产为例,其创意、创新包括:品种的更换、更新(20世纪50年代的农家品种整理推广,60年代的矮秆品种引进选育,70年代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90年代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品质稻米品种推广,21世纪初籼粳杂交晚稻的示范推广),耕作制度的改革创新(20世纪60年代双季连作稻的推广,70年代稻麦三熟制推广,90年代种植业结构调整,21世纪农作制度创新),栽培模式的创新(三高一稳、稀少平栽培、模式栽培、叶龄栽培、轻型栽培、定量栽培、强化栽培),育苗方式的创新(大、中、小苗培育,二段育秧,乳苗抛栽,盘式育秧,机械插秧,旱育秧,半旱育秧),施肥方法的创新(重基早追后补施肥法,V字型施肥法,平衡施肥法,施足基肥、适施面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前氮后移,根外追肥,配方施肥等),水浆管理技术的创新(薄露灌溉,浅水插秧,深水护苗,薄水促蘖,适时搁田控蘖,以水养胎,干湿到老),病虫草害防治措施的创新(农业、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等。又如农作制度创新,这是浙江省农民和科技人员实践的伟大创举,突破了以前种植业的耕作制度范畴,把农林牧副渔五业紧密结合起来,种养结合、间作轮作、套种套养、生态循环,开展了粮经结合(如稻菇轮作)、粮禽结合(如稻鸭共育)、粮鱼结合(如稻田养鱼、虾、泥鳅)、林下经济(如山林套种灵芝)、水产(鱼虾鳖)套养等模式,使单一利用的耕地拓展到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依据光能利用、物质循环、多级转化、生物共生互补、生物的生态位和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原理,构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生产生态系统,做到物种上多种群(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不同品种)结合、组合上多序列(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之间)、搭配上多模式、空间布局上多层次(间套种,立体种养)、资源上高利用(生物共生互补,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技术上多学科综合配套、产品上多样化(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微生物产品)、效果上“三高一持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2取得的成效
农业科技创意、创新为不同历史阶段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蔺草的挂网,解决了蔺草倒伏难题;二段育秧和高山育秧,提高了秧苗素质和繁殖系数;喷灌、微滴灌技术的应用,节约了劳力,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水培等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作物生长对土壤的依赖;拉线(杆)授粉、棚内养蜂,提高了杂交水稻制繁种和草莓的结实率;吊针注射农药、肥料,解决了大树施肥喷药难的问题;茭白田套养甲鱼,找到了防治福寿螺的有效途径;南美白对虾套养中华鳖,能有效防治对虾病害;鸡稻轮作、稻鸭共育,使生物共生、资源互补、粮禽双收;蔺草田套直播晚稻,破解了蔺草焚烧难题;从稻田挖沟养鱼到挖塘养鱼到稻鱼(虾、泥鳅、黄鳝)共育(或轮作)思路的转换,既确保了粮食安全,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效益;设施栽培的推广,解决了蔬菜反季节栽培问题;精品农业、都市农业的提出,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延伸了产业链,且依托、服务、适应城市的发展,构建、培育了融生产、生活、生态、科教、文化于一体的高层次、高科技的现代农业体系,具有食物保障、就业增收、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体验参于、美化环境等功能。
3宁波市当前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意、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3.1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生产劳动者文化低、年龄结构老化,易受传统思想束缚,精力、资金不足,信息渠道不畅,商品观念不强,竞争意识不强,因而农业创意意识淡薄、创新思想落后。
3.2设施手段落后,新技术推广速度不快,科技相对滞后。
3.3由于体制落后和机制僵化,缺少相应有效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在农产品和技术廉价的时代,农民缺乏对技术进行开发研究的兴趣,农技人员缺乏激情。
3.4农技人员忙于应付事务工作,直接从事科技工作、亲自参与试验和实践的时间少,拿来主义、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和重引进、模仿、嫁接而轻理论研究、实践创新的现象较多。
4推动宁波市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意、创新的途径探讨
4.1广泛地收集信息,积极向外学习
要创新,首先是要学习,引进、模仿、嫁接创意、创新农业模式和先进技术,这是最便捷、实用、有效的途径。通过报纸、电台、电视、书刊、网络,开展经验交流和实地考察学习,加强创意、创新信息的搜索、收集、分析,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试验、示范,成功后即推广应用。
4.2到社会中去,到群众中来
实践出真知,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了解社会需求,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维水平,从而发现新萌芽,酝育新思想,激发新的灵感和思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在生产及时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灵感,是众多发现、发明的原石和见证者,也是创新活动的实践者。农技人员要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工作中,发挥好突击队和领头羊的作用,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及至无穷的过程,得到提炼升华。
4.3学习借鉴其它领域的先进理念技术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原则。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发展相对滞后,科技进步慢、应用少,应积极借鉴生物、信息、工业、医学等领域中的先进科技理念引领农业,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先进的仪器设施武装农业,如在农业中积极应用机械化装备、化学工业、分子育种、智能大棚、太阳能温室、网络技术、分析仪器设备和循环经济、创新经济理念、工商业管理模式等。
4.4培育创新主体,开展自主创新
知识是基础,实践是根本,而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是思维的蓝图。要学习新知识,拓宽新视野,寻找新的灵感,虽然书本知识、外地技术、前人经验为新的创新奠定了基础,也拓宽了新的思维,但这些技术与当今的前沿技术相比,已经落后,只有自主创新后的技术才是技术。
4.5有科学家精神,有企业家胆略
目前,在农业方面普遍存在资源紧缺、环境制约、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壁垒、利润空间压缩、同行竞争、利益追逐、生存压力等困难,这就催生了农业企业家的创意意识和创新动力,他们具有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明确的奋斗目标、积极的冒险精神,能够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同时,农业科学家们博学多才,善于思考,事业性强,追求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在科技的探索和应用上有一技之长。一旦两者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既能消化、吸收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进行再创新,又能根据本地实际自主创新发明,创造的产品和业绩。
作者:黄伟浩 周书军 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鄞州区执行部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宁波执行部
创意农业论文:农业广告创意论文
广告的创意是整个广告策划中的灵魂,“创意已经成为了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针对农业广告创意来说,因为广告所推出的产品以及所面对的目标受众不同,广告创意在内容上也要有所改变。针对广大农民的广告创意,要以简明扼要的图解方式来推出自己的产品,而对于范围更大的类似于绿色有机食品等面对城乡广大消费者的广告,则需要以较高的艺术要求来实现。广告创意直观、简练,直接击中消费者柔软的神经,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广告创意是以产品的品牌塑造为核心。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不一定需要很高的广告投入,可以做到“花很少的钱,办很大的事。”对于急于建立品牌,找到更好销路的农业相关产品来说,良好的广告创意自然是其实现目标的倍增器。
一、农业广告创意的作用
对于当下我国农业广告主来说,农业广告的作用一直被刻意忽略。其实,在农业品牌的创立过程中,一个好的创意会取得事半功倍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1.良好的创意是农业品牌塑造的倍增器
农业广告活动作为一种经济范畴的商业活动,最终自然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农业广告创意是否有助于农业广告活动达到其宣传的预定目标,是衡量广告创意与否的重要标准。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可以使得一个品牌一夜成名,而糟糕的创意则会使一个好的品牌蒙受污点。
2.良好的创意有助于农业广告的信息传播效率
形象、生动、创意十足的农业广告,能够完成其有关产品信息的告知与诉求的职责,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维持受众兴趣的持久性并能启发受众的思维。
3.良好的创意有助于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保持较高的地位
农业广告创意所体现出来的表象当然是诉求有关产品的信息,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是的广告创意必须具备的元素,这样的农业广告作品更耐人寻味、更富有品位。比如,上海光明乳业为“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来沪演出而专门制作的一幅企业形象广告,这幅利用大提琴和白色乳牛的斑纹做成的广告,目的是提升企业的形象。整幅画面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音乐生动起来又提升了牛奶的艺术感。
二、农业广告创意的表现方式
把农业广告创意形象通过有效的表现方式传达出来,以此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是农业广告设计的灵魂和关键点。设计师根据广告产品属性,运用合适的艺术手段,结合适当的宣传媒介,将创意用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才能达到广告最终的沟通目的。
1.直接表现
展现产品最突出的优势或对某一点适当夸张,再以形象艺术化的手段加以加工,创造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来引起受众的注意,加深对产品的了解,从而唤起购买欲望。
(1)展示产品的外形
广告表现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展示产品外形来传达商品信息。这种方法虽然单纯,但用在很多农业产品上却十分有效,如农业机械、果品、水产品等,通过优美的画面直接展示产品的外观,良好的品种或者优良的种植基地等,这种画面常常带有震撼的视觉效果,仿佛置身于其中,使消费者过目不忘。
(2)展示产品的功能
即表现产品的功能性,表达产品的“现场感”和“可信感”,达到眼见为实的视觉效果。以良好的效果展示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为每个人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都会想到产品的功能性,这种“美好的愿望”正是在广告策划中要充分利用的方式。提前展示功能性能够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久而久之形成惯性思维,在潜意思中加深印象,从而在今后的购买中印象良好,多次购买,这也就达到了广告宣传的目的。
先正达劲彪杀虫海报广告就运用了这一表现方式:谷仓满满代表丰收,一望无垠的丰收背景突出视觉效果,达到了广告的诉求目的。丰收的背景是每一个农民消费者希望看到的结果,结合产品的功能性,让消费者顺应广告者的指引的路线走,给一个漂亮的“印象分”。
2.间接表现
在表现农业广告创意时,直接的表现往往过于直白,内涵不深刻。因此,可以采用一种迂回的表现形式,如通过对比衬托的方式、比喻象征的方式或形象展示等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以引起受众丰富的联想,加深对产品的接受力。
(1)对比衬托的表现形式
对比衬托就是指在创意表现时运用对比法和衬托方式,以自己的优势与同类产品的不足来对比衬托,从而突出农业广告的主题。比如先正达福戈海报,把福戈形象化地和其他产品进行比较,用自我诉说的语气得出结论:“用福戈,杀虫又壮苗”,形象地强调或揭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给消费者以深刻的心理感受。
(2)比喻象征的表现形式
运用比喻表现策略常常通过与农业广告主题的本质特征相似,而且又是以受众所熟悉的事物来延伸转化,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先正达大能海报利用拳击手出击,代表迅速、见效快这一特性,来揭示大能用于小麦田除草又快又好的产品特性,这种借用比喻的方式,揭示了简洁而深刻的产品理念,令人看后难以忘怀。在细节上以麦田丰收为背景和产品宣传的对象贴切,切合主题。在整体上统一效果,色彩以暖色为主,黄色和桔黄色与麦田色相符,形成统一的海报效果,耐看且美观。
(3)形象展示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企业logo或者标准图形等突出展示来表现品牌形象或企业形象。形象展示表现除了突出表现品牌或企业形象外,还有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着意突出商品的象征形象。所谓象征形象是农业广告设计创造出来、能代表产品性格或特征、并在长期的传播中已经根植于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这种表现方法实际上是品牌或企业形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情感表现
(1)情感体验形式
农业广告的情感体验表现法不直接去描绘产品的功能与特点这种直白的表现形式,而是着重表现消费者如何享受到广告产品所给予的愉悦的心理感受,赋予商品很浓郁的感情色彩,能从感情上驱动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购买的欲求。如伊利纯牛奶的《早晨篇》、《中午篇》、《晚上篇》,创意将乳牛拟人化,记录一只乳牛24小时的快乐生活,就像一个美丽时尚的女孩子一样的娱乐和生活,喜爱音乐,享受爱情,保养美容。用这些快乐的生活情节来表现广告主题“快乐的乳牛,牛奶才更有品质”。快乐是有感染力的,这种表现能够引起消费着的好感,而这种表达方式就是运用了情感体验的表现形式。
(2)情感依托形式
情感依托是指利用受众喜欢的形象来进行广告表现,以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这种表现形式可以使广告具有内在的说服力,从而使受众对商品产生一种情感。如伊利的“伊利,为梦想创造可能”就用了大家喜欢的体育明星刘翔来做广告宣传,也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
(3)情感联想形式
情感联想是指利用受众曾经拥有过的情感经历或经验,和广告中的内容产生共鸣点,从而打动消费者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引起他们丰富的情感联想。人们在对广告表现的审美过程中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经历时,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广告的表现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扩大艺术形象的容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则金龙鱼的电视广告就是运用了这一表现形式。广告画面是这样的:傍晚,万家灯火,窗前站着盼望亲人回家的人,撑着红灯笼的小女孩在翘首张望,广告词是:“快回家,快回家,你的心,你的心不要再流浪,黑夜的人们快回家……”金龙鱼的这则广告将“油”和“家”联系在一起,由家的温馨,家里的合口的饭菜,联想到好菜离不开好油这样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赋予了金龙鱼食用油一个“家”的更深刻的主题。这种情感诉求,营造出意犹未尽的境界,比平直浅露的宣传攻势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起到了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从而深深地打动受众。
4.营造气氛
(1)夸张和烘托
广告传达的信息必须真实,但表现手段上可以进行艺术上的夸张。广告夸张就是指运用艺术手法对所宣传对象的品质或特征进行明显的夸大,以加深或扩大受众对这些宣传对象本质的认识。烘托则是对宣传对象的存在环境和条件进行喧染,以烘托产品的性能和特征,如光明牛奶所做的《百分百好牛篇》,就是利用活泼可爱的卡通牛的一系列行为,来烘托牛奶的好品质。
(2)诙谐与幽默
用诙谐、幽默的句子做广告,能使人们开心地接受产品。在轻松的气氛中激发受众的兴趣,从而更容易接受产品。幽默广告可以让人不去反感地记住广告内容,从而提高幽默广告的宣传力度。例如:有一则杀虫剂广告是“真正的谋杀者”。确实,杀虫剂是要杀死害虫,夸张地用谋杀者来形容杀虫剂,既赋予拟人化又不失幽默感。农业广告创意,关键在于一个“创”字。创造意味着产生并构想过去不曾有过的实物或观念。农业广告活动是否能完成告知和劝服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农业广告作品的创造性。精彩的广告创意作品会使广告诉求信息更形象、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作者:曲波 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创意农业论文:生态视角创意农业发展论文
发展创意农业,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系统和科学的设计,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走出一条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形成生产活动与自然界和谐一致、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农业文明境界,其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为依托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1生态文明视角下创意农业的内涵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创意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创意为纽带,以动植物自然生长习性为依据,充分融合现代工业、农业、信息、艺术等产业的先进技术要素,遵循生态规律,不断完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形态。
2浙江发展创意农业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资源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长期以来,浙江农业依赖于资源高强度开发,当前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投入品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发展创意农业,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投入方式、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转变,大力推进高产、品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效化解农业安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浙江发展创意农业的有利条件
浙江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通过实施“八八战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全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3.1创意资源条件比较优越
浙江南北跨4个纬度,南北之间存有明显的热量差异。浙江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存有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土壤、植被和农业布局变化多样,有3个比较明显的农业高度层。浙江东面临海,陆上多丘陵山地,农业受地貌的影响十分深刻,拥有沿海海洋岛屿类型、沿海平原类型、河谷盆地类型、丘陵山地类型等4种农业类型。整体上看,浙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目前已登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有450多个品种,已知植物3800多种,有中国的“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3.2创意思想基础十分雄厚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既是浙江发展的经验,也是今后浙江发展的总体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地依托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克服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紧缺等不利因素的制约,紧紧围绕“市场”,依靠“创新”,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富有成就的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意经济。资源总量小,但全省有120多个“中国特产之乡”;不产木头,却有全国较大的林业产业;不产羊毛,却有称雄国内的羊毛衫市场;没有皮革,却有驰名全球的皮革城。浙江人敢闯敢试,勇为天下先,催生了新时期的温州模式、台州现象、宁波经验,并将诸多“及时”写进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辉煌历史,如全国第1批个体工商户、第1批私营企业、第1批专业市场、第1座中国农民城、第1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第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所有这些,都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社会思想条件,塑造了差异竞争的优势,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蓝海战略的实施创造了前提条件,也将推动着浙江创意农业从创意农业产业向创意农业经济演进。
3.3核心产业实力日渐强大
现代农业科技是创意农业发展的核心产业,也是创意农业发展的技术基础。近年来浙江启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现代农村科技推广工程,构建新型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实力日渐雄厚。近年来浙江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运输、服务的各个领域;浙江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推广,在农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性成果中不断涌现出生物技术产品,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生物制剂层出不穷。在理论和应用研究,许多农业科技领域都处于全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水平,较好地支撑了创意农业的发展。
3.4创意平台建设突飞猛进
农业“两区”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正在浙江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两区”建设是“十二五”时期浙江现代农业建设的主阵地。截至2012年,全省公布确定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137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39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921个。2013年,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两区”建设要与适应规模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农作制度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这一发展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化部署,加快进程,通过改善设施、提升科技、做深服务、创新模式等手段,在“两区”建设上再迈新台阶。到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省级农业综合区4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9个,特色农业精品园440个,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达到18.7万hm2。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984个,面积11.01万hm2。产销对接平台成效显著。多年来,全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举办和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展示会、展销会、展览会、产品推介会、新闻会等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力促进了产销对接。据不统计,2010年,全省各地共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会150个,现场总销售额为8.1亿元,合同订货总额达92亿元。省农博会通过面对广大客商开辟客商专场,吸引国内外客商到农博现场洽谈订货。2010年美国、日本、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国内近1300个农产品采购集团、主要出口企业(商会)的代表到农博会现场参观、采购。2005年,浙江根据“数字浙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以用促建”的原则,建立了“浙江农民信箱”。现系统拥有271.4万户真姓实名注册用户,有网上摊位16832个,建立了农机、粮油、畜牧等5个专业平台和28个农产品供求专场,累计发送信件27亿封,短信25.9亿条,日点击量200万次,基本构筑起信息真实、诚信、方便实用的网上农民社会。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农民信箱的功能越发凸显,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广阔。通过农民信箱,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农民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得各种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农产品买卖信息和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年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近100亿元,农产品电商卖家累计达到3.7万家。继遂昌在淘宝网建立全国首家县级馆-特色中国遂昌馆后,衢州、丽水、临安、龙游、德清等市、县先后在淘宝特色中国栏目等大型电商平台建立了特色馆,免费为农户及网商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及旅游产品的展示和交易服务。此外浙江还通过农展会、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客商专场,以及农商对接等多形式、多渠道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既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打开了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也降低了商家的采购成本,实现了农产品直销,降低了市民消费支出,实现了共赢。
3.5农业创新活力日益强劲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的不断推进,农村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和外来劳动力成为浙江农业劳动力的主体,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与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前突出。浙江各级政府和部门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支农、智力帮扶、新型农民培养,特别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领军现代农业高级人才是确保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996年以来,浙江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按照“重点资助、滚动培养、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培养措施,加大投入保障,全省约0.78万名德才兼备、引领作用突出、创新实力强劲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了“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证书,为促进全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人才引领和支撑。通过实施“浙江省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省0.5万名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得到轮训;通过实施“浙江省农业系统跨世纪农业人才培养规划”,100余名农业行政管理人才、100余名农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余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在各种措施的综合培养下,脱颖而出;2001年以来,浙江通过组织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程”“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省有0.1亿农民接受了各类培训。2013年,浙江省围绕“建平台、促转型、重提升”,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管理服务人才,提出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规划到2015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5万人左右。在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和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同时,多年来,浙江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契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各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实施差异性的农业发展战略,积极创新农业发展的模式,具有高效生态农业本质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如数字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等迅速发展,产品供应、生态保育、休闲观光、保健养生等生活服务的多功能性,不断在农业发展中得到重视和体现,农业转型升级进展迅速。农业生产模式创新和多样化功能的体现,工商资本投资各种高效生态农业的基地建设,省内外的科技要素投入到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之中,使得浙江的农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依靠功能转变和模式创新,浙江农业活力弥新。
4生态文明视角下浙江创意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4.1北京密云多元组合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2004年北京市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全市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以观光农业为抓手,充分依靠创意理念,创造出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服务价值,能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包括品种多样的创意农业产品、功能多元的创意农业园、影响广泛的创意节庆活动等。北京紫海香堤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紫海香堤艺术庄园”,成功打造了在我国影响广泛,被各地普遍模仿的创意农业模式,在国内创意农业领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位于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汤河村的“紫海香堤艺术庄园”,核心区占地面积20hm2,园区分为“香草体验休闲”“汤河亲水休闲”2大功能区,种植了薰衣草、紫苏、马鞭草、洋甘菊等200余种世界珍贵香草品种,设计开发了“5大香草休闲”“4大爱情体验”“汤河亲水休闲”3类DIY旅游产品和体验活动,是一个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艺术创作、婚纱摄影、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也是集“情景式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产业”、“现代都市型农业”、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模式。香草园借鉴法国普罗旺斯香草文化,以爱情为主题,浪漫为形式,以创意为切入点,通过对香草文化的包装和利用,极力塑造浪漫氛围,打造“长城脚下的普罗旺斯”,通过主题创意、经营创意、营销创意等多元创意组合,实现了生产、经营、营销的多元组合。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农业园区种植、观光、采摘为主的经营模式,采取差异化经营战略,运用地理纬度,通过引进异国风情,创造出了新的现代农业资源,开发出了现代农业的浪漫、时尚元素,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诱导游客消费,增加收益,避免因趋同现象导致的不必要竞争。近年来,浙江通过不断引进农业新品种,促进全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全省的现代农业综合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中,可以借鉴该模式的成功经验,实现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转型升级。
4.2上海奉贤空间集聚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上海是我国较早探索和实践创意农业发展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上海各有关部门积极拓展农业的经济、生态、服务等多重功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市场化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水平,逐步建立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意农业已成为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奉贤区依托其现代农业和旅游良好基础,积极开展融合科技、文化、艺术等元素的各类创意农业活动,成为上海最早开展创意农业的地区。奉贤区以“东南西北中”5大农业旅游集聚区为创意农业发展基地,构建起以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的创意农业核心区,以庄行农业园区、柘林绿都园区、青村申隆申亚园区、海湾都市菜园等4个创意农业特色园,即“一核四园十线”为主体的创意农业发展格局框架。一核,即形成了以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的创意农业核心区。四园,即庄行农业园区、柘林绿都园区、青村申隆申亚园区、海湾都市菜园等4个创意农业特色园。把庄行农业园区的整体生态创意农庄和创意产业、柘林绿都园区的以鱼虾养殖创意与生态环境创意配套、青村申隆申亚园区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森林创意公园、海湾都市菜园的提供蔬菜生产过程创意和创意产品,包括蔬菜精深加工创意产品等创意特色融为一体。十线,即将一核四园等创意农业主体,串珠成线,形成了10条创意农业观光休闲自助体验路线。奉贤充分利用自身的现代农业先发优势,不断丰富旅游农业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激发了奉贤现代农业的内在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经过整合全区的50多个农业旅游景点,开发出森林度假游、市民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等10条旅游线路,成功打造了“菜花节”“品米节”“黄桃节”等乡村旅游知名品牌,一、三产业联动发展效应显著。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安吉、临安等县市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观光休闲农业群。但整体上还存在集聚度不够,园区或基地之间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在未来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中,全省各地可借鉴该模式,实现区域观光休闲农业的集聚发展,实现观光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
4.3四川成都区域联合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成都“三圣花乡”景区占地12km2,以红砂村的“花香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驸马村的“东篱菊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5大景区整合形成的“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内外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获得“全国4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花香农居”景区所在的红砂村花卉种植历史悠久,村民世代以种花为生,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村花卉种植面积达200hm2,分为科技示范区、苗木种植区、精品盆花区、鲜切花展示区、川派盆景区、彩色植物区等6大花卉生产、观光片区,有茉莉园、百亩玫瑰主题风情园、维生花卉园艺等众多景点,以及近百余家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发展创意农业,红砂村农业已经发展成为集观光、赏花等主题为一体,花卉品种培育、技术研发、花卉生产、包装装饰、旅游休闲等多方位开发的复合型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幸福梅林”景区所在的幸福村,位于成都市成龙路西段,相传为纪念一位舍己救人的美丽善良姑娘“梅”而遍栽梅花,由于梅花又称“幸福之花”“五福花”,同时又是快乐、健康、幸福、顺利、和平的象征,故后人命名该村为幸福村。幸福村土地面积200hm2,现有梅花种植面积100hm2,面积堪称中国4大梅花之首;有梅花20余万株,且有许多生长良好的高龄梅花树;栽有品字梅、江梅、宫粉、玉碟、朱砂、垂枝梅、杏梅、樱李梅等梅花品种200余个。“东篱菊园”所在的驸马村,面积200hm2。“东篱菊园”景区内地形以浅丘台地为主。目前菊花种植规模67hm2,品种100多个。大田栽种的春、夏、秋、冬四季菊花,形成了独有的四季菊园景观。景区内有用菊花扎制而生成的创意景点众多,如大熊猫、七彩风车、帆船、驸马桥等,在这里,人们可在花海中漫游,感受乡村田园风光,同时园中还收集了众多与菊花有关的经典诗句、典故,提供菊园独特的菊蟹等美食。目前的东篱菊园已经是一处既有菊花美景,又有丰富菊文化的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度假胜地。“江家菜地”景区位于江家堰村,江家绿色蔬菜品牌在成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均极高。“江家菜地”景区总面积200hm2,在提供品质蔬菜产品的同时,还为游客提供认种土地、认养蔬菜等服务,让游客能体验乡村生活的惬意与悠闲,感受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享受农业丰收的喜悦与乐趣。实践表明,江家菜地这种农家生活已经转变成为现代都市人体验生活、修身养性的极佳生活方式。“荷塘月色”景区所在的万福村,区域总面积约71.6hm2,现有荷塘种植面积40hm2。“荷塘月色”景区依托数百亩荷塘形成的优美风景,利用自然的田园风光打造独特的人文环境,在景区内道路两边设立姿态各异的艺术雕塑,吸引大批油画家、国画家等艺术创作人员入驻从事艺术创作,逐步形成了万福春光画意村,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景区内种植以“睡莲”“晚莲”等观赏性荷花品种,形成大面积的生态荷塘景观。景区内有收获季节赏画廊、精品观赏荷塘、莲花广场、乡村天空、万福春光画意村等景观,荷塘、水岸生态景观与乡村酒店、休闲会所、艺术村相互呼应,形成了荷塘月色独有的生态、人文景观。景区内还形成了书画加工,画框、画具生产,颜料、画笔、油布批发销售等产业。该模式在城乡结合部的几个行政村,建设成了以“五朵金花”为品牌的观光休闲农业区,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等数位中央领导亲临视察。该模式不仅整合了成都市城郊区域之间的农村旅游资源,而且通过创意设计,将农村旅游与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业生产、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农村旅游发展业态,在不断提升城市旅游总体实力的同时,还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涵,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呈现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推动了各地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但是整体上,各地区各自为政的倾向比较明显,区域之间的联合和合作缺乏,导致景点重复、景区孤立,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聚效应无法充分发挥。浙江省创意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地理区位比较紧密的地区,可以借鉴该模式,打造更具特色,更能发挥各自优势的更大区域的创意农业联合发展区,实现创意农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平衡和协调,更进一步促进观光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4.4四川大英城市农业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四川省大英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县境内的“大英卓筒井”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全县森林覆盖率37.3%。近年来,大英县围绕“新型工业县、旅游城、生态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努力把大英建设成“成渝走廊上快速崛起的现代产业高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现代生态田园宜居城市”。构建城市与田园和谐共生、城市有机生长、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建设集山水景观、特色丘陵地貌景观、生态田园特色为一体的自然绿色生态、社会公正和谐、城乡有机相融的生态田园城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新途径,全力塑造城市发展新业态。2012年大英县与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开发基金会合作,以建设国内、国际经验丰富水平的农业科技博览及休闲体验园区为目标,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生态旅游为主题,打造汇聚现代农业展示、农耕文化传承、农业休闲体验、精品花卉展示、餐饮会议接待和儿童游乐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英县城市农博园。城市农博园引入创意农业理念,综合应用现代农业、农艺、园艺等技术,通过立体栽植,为植物提供更多空间,用农作物扮靓街道,用充满生机的绿色遮盖生硬的钢筋水泥,为城市增添美感与活力,生动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大英城市农博园计划通过建造城市绿廊、绿色墙体、屋顶花园、盐华寿乡特色景观、农业科普长廊等系列设施和景观,呈现豆绿稻黄、瓜果飘香,可观赏、可消费、可体验、可养生的都市田园美景。还将依托城市农博园举办城市创意农业博览会、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等主题活动。大英县城市农博园结合大英农村发展实际进行规划设计,把现代农业与商业相结合、与旅游相结合、与传统民居相结合、与城市相结合。大英城市农业博览园是集综合性城市会展、城市农业展示、农俗文化展示及商业街区、渔业养殖及展示、原野“活水公园”生态农业种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项目。其核心是模拟一个微型城市聚落,探讨、展示、实践如何在城市环境中融入农业种植,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野外大田农业种植。它包括城市阳台农业种植、城市住宅家庭微农业、城市建筑屋顶农业、城市建筑单体立体循环农业种植经济、城市公共景观“微农田”农业种植、城市建筑外立面农业种植(生态建筑范畴)等新科技、新技术、创新性农业新概念,探讨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及能源消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一定程度探讨一种都市里自给自足的业余生活模式,倡导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达到城市生态平衡。通过探索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新途径,塑造城在田中、田在城中、城景相融、产城相融的城市发展新业态,为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夯实底部基础再探新路。近年来,浙江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大量的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特别是大量习惯了耕作的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进入城市后,其对田土的眷恋依旧,对农作的旧情尚余。而城市生活能提供给他们的,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其精神需求。浙江省各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可以借鉴大英城市农业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的经验,推动城市农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文化的更好传承,更进一步满足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5安徽临泉技术突破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由安徽临泉县映日荷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安徽临泉县映日荷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荷花育种的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荷花珍优品种的创新和繁育。该公司建设的“柳家花园”位于安徽省临泉县杨小街镇,拥有荷花基地1.07hm2,分为国内外名荷区、杂交育种区、良种扩繁区、新品种展示区、商品盆荷区、观光旅游区等6大功能区,年种植荷花50余万盆,年产荷花等宿根水生花卉300余万株,数量和品种均为中国之最,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部分种苗远销国外。柳家花园经过不断坚持创新,荷花杂交育种实现了荷花根茎色型、植株高度、叶色、花朵形态、花色、产花量等6个方面的突破。其自主培育的荷花新品种按花色、花形、株型等分为4大类型、26个大系列,正式公布品种达2836个,包括牡丹型荷花、菊花型荷花、重台型荷花、楼阁型荷花、绿色荷花、彩叶荷花等,其培育的“临泉丰花型现代荷花”享誉国内外。其培育的绿色荷花,深受国内外园艺客商青睐,每支种苗售价达十余万元人民币,其培育的彩叶荷花,每盆价值高达160万元人民币。柳家花园还在栽培技术上创新突破。公司探索出的旱地荷花容器栽培技术,省工省水,易栽易管,适应性强,栽后两个月即可开花,搬运摆放都十分方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10年3月,柳家花园被确认为中国培育荷花品种最多的花卉基地,并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纪录证书。目前该园正在引进新加坡的热带荷花品种,与温带荷花品种杂交后将培植出新的荷花。柳家花园目前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已成为当地高效、环保、生态的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基地,各地的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到柳家花园观赏荷花。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争相新建荷花元素的旅游景点,观赏、出售盆荷收入相当可观。浙江自中生代晚期以来,亚热带气候稳定,受冰川影响小,为植物原始类群的保存和进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地处欧亚大陆东部边缘的地理位置,使浙江成为了植物发生的揺篮,同时浙江又处于自南向北,由山地丘陵降为广袤平原的转折点上,便利了植物随季风、候鸟等动物的迁徙进入。在浙江,来自南北、东西各个方向上的多种生物,均得以生存、繁衍、发育、演化,并使浙江省植物区系呈现出门类齐全、种类丰富以及特有植物多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浙江不断加大各种植物新品种的引进工作,许多新植物具有多功能开发的潜力。无论是传统优势植物还是新引进的植物,如果进行必要的技术突破,都有可能成为功能更全、价值更高的新型经济作物。
作者:杨良山 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创意农业论文:金银花创意休闲农业论文
我国金银花主要以山东平邑、河北巨鹿、河南封丘为主产区基地。在南方的湖南、贵州等地也多有种植。湖南省隆回县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种植面积发展到35万亩,产值15亿元左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近年来,由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尽管在南北方金银花药性的描述上,二者一字不差,但南方金银花的生产和市场售销仍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我国目前休闲农业经营主要集中在观光、采果、垂钓等方面,近年来,有报道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药(农)家乐,将乡村旅游向纵深推进,形成产业和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模式,如陕西玉林市陆川县在2014年规划开展中药材基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建设。若能以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基础,尽快规划发展中药材基地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可大大增加金银花的种植效益,达到“一药双吃”———种植+观光旅游共同发展的效果。文中结合休闲农业的特点,对金银花在休闲农业中的创意,以及金银花在休闲农业创意中的实践步骤进行了介绍,以期为促进金银花及其他中药材种植地开展种植+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金银花在休闲农业中的创意
1.1利用不同的品种进行休闲农业造景创意
金银花的原植物属于忍冬科忍冬属,其特征是花开的初期为白色,1~2日后变黄色。具有该特征的忍冬属植物包括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在内的多种同属植物,在历史上,民间均将其花蕾或花用作金银花。据调查,在全国不同的地区,菰腺忍冬(L.hypoglaucaMig.)、华南忍冬(L.confusaDC.)、水忍冬(L.dasystylaRehd)、灰毡毛忍冬(L.macranthoidesHand.-Mazz.)、净花菰腺忍冬(L.hypog1aucaMiq.Subsp.nudifloraHsuetH.J.Wang)、细毡毛忍冬(L.similisHems1.)、盘叶忍冬(L.tragophyllaHems1)、峨眉忍冬(L.similisHems1.Var.omeiensisHsuetH.J.Wang)、淡红忍冬(L.acuminataWall.)、皱叶忍冬(L.rhytidophyllaHand.-Mazz.)[3-4]等植物的花或花蕾分别被作为金银花收购入药,有些种类还作为栽培品种推广。此外,在市场上销售的金银花商品中,检测到花或花蕾的植物还有10种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金银花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不同品种的金银花,其株形、花期、花色存在差异。在株形上,有的品种是树形,有的品种为藤本;在花期上,有的品种一年开一次花,花期较长,有的品种一年开四茬花,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10月中旬,每茬花期在7天左右;有的品种每节只开2个花针,有的品种一节花针40~60个,多达100多个。金银花单叶对生,抗寒性较强,叶片“凌冬不凋”。在初春时节,叶腋中又生新叶,碧绿可爱;春夏时节,叶腋间长出并蒂小白花,芳香优美;1~2日后,颜色由白变黄,十分漂亮。在休闲农业创意上,可利用这些特征来造景。金银花茎干比较粗壮,长势奇特,可制作成各式盆景;也可用于休闲农庄庭院绿化,如在农庄入口处、假山旁、窗户边等处实行墩栽,用作赏花;栽植在攀附物旁,攀附篱垣、阳台、绿廊、花架、山石、凉棚上进行垂直绿化点缀;或利用竹竿、绳索等物的牵引,作柱形、尖塔形、球形、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绿化配置。
1.2利用幼嫩枝叶发展休闲养殖业
金银花的花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常期以花入药,人们对其植株很少进行开发利用。实际上,金银花幼嫩枝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青玉米茎相比,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适口性较好[4],可作牛、羊、兔、鸡、鸭、鹅等畜禽动物的青饲料。其枝叶含有绿原酸等抗菌消炎活性成分,对多种致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可预防治疗畜禽疾病。据研究,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粉或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因此,将金银花作为青饲料,用于发展休闲养殖,可以促进休闲农庄内畜禽的生长发育,不仅能提高畜禽的产量,还能获得高品质的肉类。如金银花种植基地可发展林下养殖,饲养土鸡等家禽。此外,由于金银花植株花朵众多,花期较长,如作蜜源植物来养殖蜜蜂,所酿出的蜂蜜也有着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这样,既可以为休闲农庄提供品质的餐饮原料,还能提供可售卖的产品。
1.3利用金银花开发休闲农业产品
休闲农业产品开发方面,主要创意在于加快利用金银花开发不同的保健食品、保健饮料以及不同的日化产品和手工艺品。
1.3.1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生产创意
金银花除含有药效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氨基酸含量8%左右,水溶性糖含量18%以上,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元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价值,可用于生产保健饮料、保健食品[4-5]。利用金银花可开发如下种类的产品:(1)金银花茶。金银花原花用开水冲泡,夏秋服用既能防暑降温、清热解毒,还有降脂减肥、养颜美容的效果。除了以单味金银花为原料的金银花茶,还有与其他中药组方配伍的复方保健茶。如加多宝等多种品牌凉茶产品中都含有金银花。(2)金银花饮料。在金银花浸提液中添加其他原料,制成保健饮品,如金银花—绿茶复合饮料、金银花露、银花晶等[3-4]。(3)金银花复合酸奶。将金银花浸提液加入牛奶中制成金银花功能性酸奶,或以香菇、银耳、金银花为原料制成复合保健酸奶。(4)金银花保健酒。利用酿酒的传统工艺开发研制金银花酒,在传统黄酒加工工艺基础上添加金银花浓缩液,经科学调配制成金银花黄酒,用金银花代替部分颗粒酒花制成金银花啤酒等。此外,还有金银花汽酒。这些酒具有不同的口感,均有一定的保健功能。(5)金银花保健食品。如在糖果的生产原料中加入金银花,生产出具有消炎止痛、润喉护嗓功能的金银花保健糖;或将金银花汁加入冰淇淋的配料中,制成金银花冰淇淋[4]。
1.3.2日用化工品开发创意
金银花可以开发出日用化工品。如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抗菌消炎牙膏;制成治疗小儿热痱的金银花痱子水。还可开发金银花香水、金银花沐浴露等各类化妆品[3-4]。此外,从金银花干花蕾和鲜花中提取的精油,可用作高级香料。
1.3.3工艺品开发创意
金银花植株枝繁叶茂,生长迅速,其藤条细长柔软,有些生枝条一年可长达3米以上,且韧性较强,因此,将金银花植株藤条采收处理后,可以编织各种生活中需用的容器,以及手工艺品,如花篮、线盘、食用盘、鸟笼、鱼篓等[4],产品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在休闲农庄中若能提供此类工艺品,很有观赏价值,同时还能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
2金银花在休闲农业创意中的实践
金银花种植基地的休闲农庄经营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创意。
2.1制定金银花主题
以金银花及金银花加工产品设定主题发展,改变游客对金银花仅是一种药用植物的感觉,强化主题意识。不仅将金银花视为一级产品,而应引入二级加工品甚而三级商品的产品开发。金银花教学可视为二级的产品与体验产品,而一系列的金银花或金银花产品可视为商品贩售。因此,经营者应考虑如何将金银花主题规划转变成更宽的产品线或面。在金银花教学活动安排:①解说员介绍金银花植物的品种、区别;②市面上金银花的选购、南北方金银花的区别、品质的好坏判别,由解说员教导游客如何选购品质金银花。③解说金银花的栽培方法、管理方法,采收和加工过程;④现场制作金银花茶、金银花饮品、金银花冰淇淋,如制作金银花露:金银花、蜂蜜各30克,金银花加水煎汁,去渣,加入蜂蜜制成饮料,该饮料有预防流感、治疗肺燥咳嗽的功效。设计多种DIY,以吸引不同年龄游客体验,以达到促销的效果。⑤金银花产品的参观及选购,可让游客观看金银花保健品或工艺品的加工制作过程。
2.2塑造金银花印象
金银花的花语是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诚实的爱、真爱,有鸳鸯成对、厚道之意,是白羊座守护花。塑造金银花花语的形象,同时为游客提供有机蔬菜、富有田园风味的健康餐饮,并结合日常的生活教育,加深游客对该金银花基地的印象。如:①金银花是一种药用植物,对多种疾病有预防治疗作用;②金银花可用来制造多种保健饮料、保健食品、日化用品、工艺品;③该金银花基地的金银花都经过良好生产管理,制作的保健食品可放心食用。
2.3举办金银花相关的游憩活动
以金银花基地的资源设计成多项感官性活动,为游客提供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刺激的体验活动:①举办金银花写生、金银花的典故解说、认识金银花品种、亲子游等活动。金银花相关传说:据说从前浙江一山村里,有一对叫金花、银花的孪生姐妹。她们性格相同,形影不离。一日金花突然浑身发热,遍体红斑。大夫说是“热毒病”,无法医治,银花听后哭得死去活来,日夜侍候在床前。不久,银花亦发病卧床不起。姐妹俩去世后,爹妈把她俩合葬在一起。翌年的春夏,坟上竟然生出一棵绿叶山藤,渐渐茁壮成长……3年后,藤蔓开出先白后黄、黄白相间的花朵,人们采花入药,用来医治热毒病,果然神效。从此,人们便把这种花称为“金银花”。②可在金银花的花期举办采摘活动,金银花的采收好安排在清晨和上午,此时采收花蕾不易开放,养分足、气味浓、颜色好。如下午采收,应在太阳落山以前结束,因为金银花的开放受光照制约,太阳落后成熟花蕾就要开放,影响质量[5]。③采摘后让游客参观金银花的烘干加工过程,解说中药材的炮制方法,让游客产生寓教于乐的游憩体验。
2.4销售金银花纪念品
与农产品以印有该金银花基地休闲农庄标志的包装盒包装贩卖农庄自有生产的金银花,以及金银花制成的保健品、日用化工品,工艺品等。若能进一步结合不同种纪念品的开发,或向游客销售提供盆栽金银花苗、金银花盆景,游客将与金银花相关的回忆带回家,将有助于延续该金银花基地休闲农庄的记忆,增强游客的重游意愿,扩大宣传效果。
3结论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银花在其他方面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以金银花为原料制成的产品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及其他方面的用途,结合我国金银花种植的现状和目前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金银花在休闲农业中的创意方向,以及金银花在休闲农业创意中的实践步骤。若能将金银花的种植与休闲农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基地的休闲旅游,将有助于缓解2005年版《中国药典》更名之争给南方金银花种植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延伸金银花种植产业链,也为拓宽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当然,要让中药材种植+观光旅游两种产业共同发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以及中药材种植户和休闲农庄的经营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
作者:李浩云 单位: 长沙市南雅中学
创意农业论文:美学经济与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渐从理性的功能型经济社会跨入到感性的符号型经济社会,步入美学经济时代。美学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将对处于该时期的各产业发展产生有力影响。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全国前列,其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涌现了一大批文化深厚、风俗独特、创新力强的新型村镇和创意农业项目。如何将这一成果进一步转型升级,拓展乡村发展空间,成为下一阶段浙江村镇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旅游作为无烟产业,最适合与创意农业结合,开拓出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正和美学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路径不谋而合。研究美学经济并由此提出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策略,对农业及农村的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和高效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一、美学经济
“美学经济”(AestheticEconomy)是一个新兴经济形态的名称,最早由Gernotbohme于1950年提出。对美学经济的研究现在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上都具有前卫性,有关美学经济的概念也仍然处于探讨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甚至有不同的叫法,如美国的“体验经济”,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生活产业”等,而在中国内地,各种名称几乎处于共存的状态,可见中国内地的研究也是最浅表和初期的,并且主要受国外研究成果的影响。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它的发展进程不一,甚至连名称和外延都尚未统一,但它们所强调的经济价值却是一样的,都突出地强调抽象的美感、愉悦的体验及独特感受等附加价值的重要性,肯定这种价值的创造才真正符合现代消费的核心诉求,也是现代企业创造无限价值、提高竞争力的最主要出路。可以说,美学经济及相关概念从一出现开始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情。许多人进而认为作为历史潮流,美学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进入美学经济时代,但它确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美学经济讲究的是“以美感创造产品价值”,美学经济事业就是“以美感创造产品价值的商业模式”。那么究竟何谓美学经济呢?根据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李仁芳教授的定义:“以创意整合、生活美感之核心知识,提供深度体验与高质美感的经济。”[1]23综合各方研究,大致可以得出美学经济的概念:美学经济是指以审美愉悦和创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以视觉传达艺术、消费体验和消费时尚为表现形式,以满足消费者强烈的审美情感需求为目的,通过创意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以创造高利润和高附加值产业的体验经济。一般认为,美学经济包括:美感内容产业、美感加值产业、美感体验服务。吕宁(2005)认为,美学经济和传统服务业的经济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在传统服务业中,顾客购买的是一系列按自己的要求实施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而顾客购买一种美的体验时,是在花时间享受商家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美的和有创意的感受。具体来说,它有以下特征:产出间接性、个体差异性、真实性与模仿性、被动性和参与性。
二、创意农业旅游
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根据创意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而被提出,在表达上具有明显的本土特色,因而也主要出现在中文文献,有关研究也是在近几年才兴起,成果尚不多。创意农业旅游其实是创意农业与农业旅游发展的自然理论产物,它以创意农业为核心,以农业旅游为载体,充分挖掘创意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与价值,促成以创意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旅游产品。创意农业旅游可以说是农业旅游的一种高级形态,它试图克服传统农业旅游的不足,找出一条创意+农业+旅游的道路,是主要突显文化、科技与创意的农业旅游形态,因而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在我国,农业旅游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早。其表现主要包括:农园采摘型、农园观光型、渔场垂钓型、畜牧观赏狩猎型、观光副业型、观光生态农业型、民俗农园等。它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努力开发传统农业的观光、游览价值,带有一定的科技性与艺术性。而创意农业则更突出地强调创意与独特性,利用文化、科技、艺术及生态理念,将农业的附加值无限放大。从国内外的创意农业产品可以看出,创意农业的发展除了通过高科技加强农业设施与精细化生产外,一般的发展模式都是和旅游休闲密不可分的。而创意农业的发展类型,按照王树进(2009)的研究,也大都以与旅游结合的形式为主。由此,创意农业旅游的提出也就顺理成章了,它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出路。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虽至今还未有学者正式提出,但其内涵及价值却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零星研究成果大致可以描述为:创意农业旅游是以农业创意环境为背景,以创意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创意学、旅游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进行整合,将创意元素作为农业旅游的核心,以创意农业生产和创意旅游为主要功能,集创意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创意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参与创意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乡村情趣和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的新型创意旅游活动。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在传统产业不断寻求现代转型与突破的今天,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三、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美学策略
浙江创意农业发展处在全国前列,但相关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公开发表的只有杨良山(2013)的两篇论文。他对浙江的创意农业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提出浙江创意农业的5种基本类型和5种主要模式。创意农业园区模式、创意节庆会展模式、资源明智利用模式、农业文化创造模式、农业空间拓展模式。[1]80实质上,这些主要的发展模式与类型的核心其实就是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可见,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势头较大,基础较好,且已经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产业形态的发展需要,浙江的创意农业旅游如何更好地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与文化、科技和创意真正无缝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在美学经济时代,真正做出农业旅游的创意,满足人民群众对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消费需求,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美学经济时代的本质,尤其是美学与创意产业的深刻内在关系,决定了美学指导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旅游美学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开发,在理念与实践方面具体指导了旅游产业沿着美学路径向着更深远、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依循创意农业、创意产业与美学经济之间的深刻内在关系,仅从美学经济的角度,尝试性地提出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若干美学策略问题。
(一)美学原理
浙江素有“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美称,最早的山水诗也产于浙江,晴耕雨读的江南人文风气源远流长,因此浙江旅游业的整体美学基础十分深厚。浙江结合自身具有美学意境和美学沉淀的山水文化资源,并凭借相对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科技创意美学色彩。但这并没有形成全区域农业旅游发展的普遍共识。今后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农业旅游,首先应从理论上和思想上确立美学经济的思维。即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与运作等各方面、各层面都要坚持美学立场,以旅游美学的精神去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将旅游产业的开发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即旅游产业开发的方向是审美性的,而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本身也是审美性的,因而它必须首先符合美学需求。“从旅游审美的本质出发,旅游的目的是解除紧张的冲突状态并在这‘温和的陶醉’中实现审美时代人性的自由与完满。深刻的旅游美学体验,不仅关乎技术与物质手段造就的物象美,更注重人们生活实践态度与道德上的美感追求与体验。”[1]62亦经济亦审美的旅游体验成为美学经济时代下的精神诉求,而创意农业旅游所推崇的“绿色健康,简约环保”理念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知性的审美观。因此,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中,应始终秉承美学原理作为基本原理和出发点。
(二)美学行销
为旅游者提供独特农业旅游体验是创意农业旅游的核心价值,因此在行销上,也应注重美学创意和体验,不仅要在行销渠道上做文章,更要在行销的体验性和美感性上下功夫。努力将传统观念中认为农村农业是带着泥巴的“乡村气息”提炼转化为充满乡村田园风格的世外桃源。近年来,网络行销的快速发展,也催生出更适合现代消费者的美学行销方式,通过摄影摄像技术以及经技术处理的图片、视频和宣传、包装等行销产品,都在给人独特的美学冲击。创意农业旅游产品的行销,更适宜于在美学上下功夫。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渠道,将农业农村的美学内涵通过现代美学手段进行提升和推广。
(三)美学创意
创意农业旅游必须充分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的美学创意,在吸引眼球、创造惊异方面下工夫。美学中关于什么是美的说法,其中一种就是惊异之美,这就要求产品的独特创意与价值。从本质上说,创意农业旅游与普通农业旅游的根本差别,就在美学创意的充分运用上。浙江已经经验丰富起步的创意农产品已经很好地体现了美学创意,在生产过程中它以智力或者无形的技术资本为主要投入和价值驱动要素,产品中嵌入了更多的文化创意内容,从而为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美感享受,使农业产品的消费不再只是物的满足,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这种在浙江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创意农业产品,通过对传统农业内涵和外延的创新,达到农产品、农事活动与文化艺术、观赏和实用的结合,从而提高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外观和内在的品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如艺术葫芦、方形西瓜、七彩迷你番茄、盆景水果、盆景蔬菜等。创意农业旅游应在这方面作出更充分的研究与发挥,真正把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研修、农事劳作、乡村度假、乡村民俗风情旅游、手工艺品制作和购物等旅游活动建立在创意农业的基础上,对创意农业生产、创意旅游活动、创意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形成一种“创意型”的旅游方式。通过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的创意性、趣味性、艺术性,为游客提供观赏、娱乐、休闲、健身、求知等功能服务和良好的创意环境。
(四)美学设计
创意农业旅游必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开发设计才能最终形成富有审美号召力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提高农业旅游活动的质量,吸引、满足更多的旅游主体。这种美学开发既要体现产品的地方物质特色还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更要展现地方或国家民族的审美特征。开发设计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美学开发、旅游设施的美学开发、旅游服务的美学开发与旅游产品的美学开发等几大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一般要符合两类美的规律:一是要遵循旅游资源内在美的规律,深入探寻、把握旅游资源内在美的特征,不能主观性地随意开发,否则将会使开发变成破坏;二是遵循旅游审美规律,满足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最终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审美开发,即在旅游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提升资源的美学品味,以期满足、引导旅游主体的旅游审美趣味;三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美学风格,用美学的变化性来吸引不同风格的消费群,通过确定不同消费群的识别要素提供针对性的产品设计。
(五)美学服务
旅游服务主要涉及旅游活动过程中参与旅游设施、设备运作的群体,他们为旅游主体提供各类相关服务,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完成。这些旅游工作人员在农业旅游中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人员、导游(讲解员)、乘务员、景区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服务人员等,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美学开发极为重要,因为他们是农业旅游产品的直接执行者,是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执行得好他们将会促进农业旅游产业的繁荣,如果执行得较差将会影响到农业旅游产业的利益。因此旅游工作者服务美学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国内对于他们的审美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培养旅游工作者的形象美,从仪表、仪态抓起,令其与旅游整体审美活动相应和,给旅游主体以视觉的审美亲切感。另一方面要培养农业旅游工作者的内在美,从语言、职业素养到心灵,给旅游主体以审美的亲近感。同时,还要提高服务者的美学修养与美学服务技能,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多方位提升从业者的美学服务能力。另外,对美学服务的理论研究也是实践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格局的改变,以及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也将为创意农业旅游美学服务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六)美学体验与认同
美学经济是体验经济的高级阶段,因此带着浓重的体验经济的色彩。对于旅游服务者来说,如何充分挖掘并满足旅游者的美学体验,最终获得美学认同,是全部工作的重心所在。创意农业旅游的核心,自然也就离不开美学体验的创造和对美学认同的追求。从美学的角度,主要是要研究旅游者的美学期待或审美期待。对于旅游主体而言,他们在进行旅游活动之前对于旅游客体的选择源于一种审美需求,再根据自身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相关信息,提前对旅游客体与旅游行动在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审美想像,并期望通过旅游活动实现这种审美想像,这便形成了旅游审美期待。旅游主体的审美期待投射到旅游客体之上,主要表现为旅游景观符合甚至超越旅游主体的审美想像,在景观审美方面极大满足了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在未来的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中,应继续充分研究旅游者对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期待,挖掘更符合旅游者需求的美学体验元素,从而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要,获得审美认同。
作者:徐慧慧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创意农业论文: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摘要:由于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推进,创意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包括农业行业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当前时展之产物,创意休闲农业通过农业基础环节的精心培育与当地政府的认真规划与引导,在合理引入民间资本的基础上,切实促进我国农业产生实现新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取得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本文分析了创意休闲农业的含义,阐述了创意休闲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深化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目标,从而为我国积极开发创意休闲农业提供了依据。创意休闲农业的中心环节是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旨在通过创新,把文化、生态以及景观等诸多富有创意的元素合理地应用于创意休闲农业之中,从而实现我国休闲农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拓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当前,全球各地均对开发创意休闲农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依据当地的发展实际有意识地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从而在较大限度上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国创意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促进国内消费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开发等各个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创意休闲农业的含义
创意休闲农业可以说是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彼此渗透与融合之后果,是创意农业以及休闲农业向更高一级发展之后的产物。笔者认为,创意休闲农业主要是指以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山水景观、农耕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为重要基础,围绕着农业产业对自身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等各个环节之中的农业经营形式、环境、方法、技术、营售以及物流等运用各类手段实施富有创意的新型设计,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精心创造出诸如新技术试验和示范、会议交流和技培训、体验民居生活、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创新农业经营形态等内容。虽然目前尚无明确地把什么产业列入到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产业之中,然而不可加以否认的是,如今休闲农业经济中含有的创意成分正在不断增加,而创意甚至于已经成为休闲农业经济的中心要素。
2创意休闲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1)文化传承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依托于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依据当前市场发展的前景以及需求,更好地发掘本地文化资源,找到文化和农业资源之间的联系,并且以此为基础,从而运用文化来引领我国农业产业实现新的发展,让其维护农村经济繁荣、农业增产与农民群众增收,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之目的,并且打造出用文化内涵以指引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之典范。
(2)资源品牌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优越的农业资源以及品牌化资源,并且使用创意以加快农业产业和休闲业、旅游业以及商业等的极其契合,以实现本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区域之中主导型产业之开发与农业龙头企业之培养,提高当地农业的总体形象,并且产生全新的农业经济模式,能够形成更好的综合性效益,加快区域经济取得新发展。这一模式不但要求资源是特色化的民俗风情以及农业经济文化等,而且还应当具有品牌化、规模化以及先发优势。
(3)参与体验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随着近些年来市场的发展已经从差异化的服务经济发展至体验经济。农村的深度体验是为了让消费者们在其消费之中借助于农业经济所特有的生活以及生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也就是要对农业技术、农村生活、生态景观和农村文化特色上的情绪,而且对消费者们来说,每次体验均是鲜活而独特的经验。例如,可以利用摘果实、品美食、投入实施农事活动以及购置土特品等形式,让消费者们能够感受到自身已经投入到本了农村情境以及氛围之中,从而对希望找到美妙乡情的游客们具备极大的魅力。
(4)主题公园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类公园或者农业领域中的某个主题公园不但具备农业之内涵,而且还具备了公园、园林等鲜明特点,主题公园则是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外在的表现方式。这一模式很好地借鉴了城市公园所具有的经营观念,将其渗透到农业生产之中,非常巧妙地运用文化、生活、生态以及服务等各种创意类元素,从而把农业生产的过程和场所、农产品营销和消费场所等结合起来,依赖于本地区特色化的农业资源、农村景观以及风土人情、农村生态环境等农业经济公园化的新型观念,积极塑造主题农业公园,进而让农业产业能够切实具备休闲、观光、科普、体验等各类功能。
(5)文化传承型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几千年以来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始终在全球处于经验丰富地位,而且对全球文明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中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既有思想性而且还具备实践性,这就建构起我国辉煌灿烂的农业文化体系。文化传承型的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依赖于农业资源,切实结合当前市场发展之需求以及趋势,更加深入地挖掘出本地的珍贵文化资源,从而找到文化和农业经济产业或者农业资源之间的联系点,以实现用文化来指引农业产业取得新的发展,让本地的农村文化生活变得愈加丰富,而且还能提高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而用文化内涵来指导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它能够给予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以文化上的内涵,而且还可运用对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所进行的展示,实现文化传承之目的。
(6)产业集聚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把诸多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项目集中于某一地带,就能够创建出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集聚区。这一模式立足于将那些规模还不够大的创意休闲农业类企业进行整合,依据策略联盟之方式来统一经营管理与品牌,从而创建起风格差异化的具备巨大市场竞争实力的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集聚区域。这一模式需要在特定的区域之中拥有具备自身特色的资源以及环境。要以这一区域范围之中的农业资源、农业风光以及民俗风情等为前提,以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中的新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休闲健身、积极体验以及农产品交易等为主导,立足于对本区域之中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实施地规划和设计,从而形成形式上有所差异、内容上更加多元、产业上极度融合,而且具备相应规模以及特点,从而能够体现出以科技和文化为重点的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集聚区域。
3深化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点对策
(1)努力用创意来塑造新型休闲农业经济。正如我们所知,休闲农业经济的消费主体为都市人,同时还有少部分的国外来客,其观光的目的也相当简单,比如,欣赏美妙的田园风光,吃一顿美味的农家饭,住一夜清新自然的农家屋,体验一次拥有前所未有的新鲜感的农事等具备当地农村特色的创意类活动。然而,鉴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民众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上这些在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当中的比例也会有所下降。依赖于农村十分的生态资源,并且以此为前提来设计与建立诸多更加新奇、更为刺激、更具有时尚感等的农业休闲项目。与此同时,要将创意的手段应用于休闲农业经济之中,从而产生出创意休闲农业经济,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刺激消费并且满足旅行者们的需求。
(2)应用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展现特色以实施体验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同时拥有诸多地貌类型,可以说农业自然资源的条件非常优越,诸多地方均保留着非常原始而自然的环境,其生态条件也保存得很好。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地方拥有了大量的民间民俗文化,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农耕文明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十分适合于长时间地欣赏以及体验,并且有利于实施人文生态类、农耕文化类等体验型活动。有鉴于此,要更加认真地调研本地资源以及条件,强化自身所具备之特色,实施多种类型的体验类活动,并且健全合理的景观和服务类设备设施等。
(3)要深入发掘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活动之中的美学以及文化等元素,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体验活动所具有之含义。各地应当借助于本区域所拥有特色化农业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积累,在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中强化对内涵之把握以及对创意之设计,从而不断提高体验活动之层次。所以,要立足于对创意农业以及休闲农业的整合,从而致力于提升创意农业所具有的成果转化机率,并且提升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之文化内涵。(4)落实对市场目标内群体之细分,从而不断提升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的参与度。因为消费者具备了差异化之特点,所以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可以按照自身所掌握的资源以及社会条件,面向不同消费群体分别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市场目标人群的差异化消费需求。与此同时,要立足于前期对于如今市场群体需求所进行的调研以及市场反馈信息,持续加以改进与完善,并且将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的硬件、软件都实施到位,从而让消费者们能够安心享受休闲时光。
(5)健全完善行业协会以协助开展休闲农业经济活动。休闲农业类行业协会应当从人力资源管理、整合营销等方面帮助休闲农业企业提升总体服务质量,增强休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休闲农业经济的整体产值。要实施好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前来开设专题讲座或者相关课程,对于休闲农业经济工作者实施专业化培训,从而力求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整体服务的质量。
(6)政府部门要积极实施资金扶持,并且制定出合理的标准与规范加以管理。政府部门在农业经济产业中应当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政策层面上应当通过发放有关的补贴,并且还可采取放松金融机构贷款,安排专项费用等方法对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实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专项优惠,通过科学规范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切实维护好广大游客的权益。
4结语
总的来说,旅游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创意,这一看法已经得到愈来愈多人士的认同。当前,我国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农业经济,就迫切要求创意理念加以推动,从而实现我国旅游行业的转型,并且让其能够顺利进入到更高的发展层次,即创意休闲农业旅游阶段之中。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更好地运用创意来激发出农业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内在价值,真正做到使用创意来引领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始终坚持以当地农业领域之中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切实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应用创意理念以促进创意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助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作者:郭柳剑 单位:中州大学管理学院
创意农业论文:乡村旅游及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探究
【摘要】目前,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急需增长下,乡村旅游与创意休闲农业有了更为的发展,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理念也越来越成熟,始终围绕旅游抓休闲农业发展,抓好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的发挥乡村优势和环境特色,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统筹发展,以构建新型的产业体系,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创意休闲;农业发展
乡村旅游为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形式和输入全新的发展理念,而创意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农业产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重要依据,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呼应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发展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化的发展。对此,下文就以乡村旅游研究与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为着重点,分析乡村旅游与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1]。
1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的最初阶段为“农家乐”,而后在不断更新换代过程中发展成为乡村旅游、休闲产业,从客观的层面来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环境。从整体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体现出3种基本模式:1.观赏农业、采摘农业,以自身体验为主。2.休闲渔业、体验牧业,打造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3.主题村、生态房产、田园地产、酒店房产等等,突出主题,强调特色。
2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市场需求上的,是旅游、休闲、农业、乡村等各个因素的统筹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开发和构建乡村旅游区,以满足日益丰富的市场述求。从客观上来看,乡村旅游更多的强调的是旅游、欣赏、观光,去感受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生态环境和特色。在现代化建设中,乡村社会愈发凋敝,社会进程日益加快,在快节奏和高压力下人们对乡村淳朴、自然的生活更为向往,乡村休闲的吸引力逐步提升,对此,积极的开发乡村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区,培养乡村休闲农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本身就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地域广泛、资源丰富,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跟高、更的要求,乡村旅游成为改善农村经济格局,促进农村发展和建设,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必然的选择。我国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本土国情上的,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休闲农业产业,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以增加农业的新功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一个系统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以实现休闲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功能化的发展。当然,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鼓励,市场机制的推动,以意识为先导,培养农民农业产业化意识和乡村旅游意识,加强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合作,让农民切实的体会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的改变,从主观意识上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奠定思想支持。除此之外,还需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应用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方面要从景观的角度来看待农村,要保留乡村的特点、特色、民风、习俗、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使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坚持特色、突出主题特色,保留特色,不能盲目的追求时尚、新颖、现代化建设而抛开乡村本质,这样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从整体上降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艺术感。另一方面,还需要善于用综合的理念来经营农业,如:如何更好地规划农业土地、景区构建、农产品的附加值等等,合理的开发乡村旅游,发挥乡村旅游的优势。同时,加强乡村旅游概念的宣传和推广,改变农民对农业发展的固有认识,使农民成为文化的传承者,旅游景观的构建者,使民风、民俗、民族文化成为旅游的魅力点,这样不仅进一步的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样也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们经济实力的提升。
3创意休闲农业
创意休闲农业是建立在乡村自然风光、乡村人文特色、社会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的视角和技术进行创意性的构建和开发。其主体仍是是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主,以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模式和服务体系为旅游者和本地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休闲活动和精神文化感受。创意休闲农业是集创意、休闲、旅游、农业、产业、信息化、现代化等多方面因素于一体的,其本身是对旅游农业的一种发散,是对传统农业的升级,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和休闲价值。在客观的要求上,需要打破传统农业的框框架架,在功能、项目设置、功能利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好的规划,从休闲农业的角度上来看,乡村旅游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生态的融合,是坚持原生态概念,是对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乡村文化、民俗特征等各个方面的一个推崇,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将传统的与现代化结合,给予旅游者一个全新的旅游感受,让旅游者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感受自然、体会自然、追求自然和享受自然。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推进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相比于“农家乐”模式,组织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更加强调对公共设置的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主导,寻求更为健康的发展市场。除此之外,创意休闲农业还引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如:人文元素、国际元素、休闲元素、体验元素等等,在保留其本质的特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推崇基础上,注重其创新、改革、创意、创造,实现传统元素与新元素的有效结合,为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市场。而且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形成新的组织,有更为明确的市场分工,组织化程度也更高,逐渐趋于品牌化、规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让创意休闲农业得到更有效地发展。
作者:由玉坤 单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创意农业论文:农业旅游的创意发展路径探究
[摘要]大别山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近些年在农业旅游开发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但其文化含量、产品创新方面仍显不足。在梳理大别山农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强度弱、配套设施落后、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等问题,并从产业发展型、居民参与型、资源导向型、文化传承型四个角度提出其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大别山;农业旅游;创意旅游;开发模式
自1998年,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以来,它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博弈点,迅速渗透到所有终端产业领域。近些年来传统的农业也毫无例外地将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运用在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荷兰通过“高科技创汇型”的独特优势成为世界创意农业的典范;德国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形成了“社会生活功能型”的创意农业模式,日本的“一村一品”成为创意农业“多功能致富型”楷模等。进入21世纪,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依托巨大的客源市场,我国许多发达城市的市郊都进行了创意农业旅游项目的有效尝试,并涌现出比较成熟的模式,如北京密云县的“紫海香堤”多元创意组合模式、昌平区“植物迷宫”景观农业创意模式、房山区“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创意模式、成都锦江区“五朵金花”区域品牌组合模式等,都产生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可见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将科技、文化、艺术和个人的才智融入到农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农村生活的各个角落,将释放出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当前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形成旅游新业态,还能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大别山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近些年在乡村旅游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但其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文化挖掘方面仍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大别山农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其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路径,以期提供思路和参考。
1相关研究综述
“创意农业”的提法早些年就见诸各种媒体,作为创业产业的一种类型,秦向阳认为创意农业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活动总称。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意农业”与“旅游”之间有着天然的耦合,特别是在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意农业旅游”的实践项目炙手可热,但相关理论研究稍显滞后,主要集中在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及创意农业旅游的个案实践上,如诸丹,袁力以成都创意农业园为例,分析了创意农业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可特续发展提供了文化、艺术、经济等多领域的新兴价值内涵;丰燕,王宇将当前创意农业的类型和发展模式落实到荆州市川店镇双店村休闲创意农业旅游规划中;孙杨等探讨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其创意农业旅游运作模式;周依依,穆娟丽分析了云南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瓶颈,并从国外的经验介绍上提出其发展路径。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大别山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况,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创意农业旅游发展路径。
2大别山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2.1大别山农业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颁发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借鉴刘敏,甘枝茂的分类方法,大别山的农业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表1中的几大类型。
2.2大别山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2.2.1农业旅游开发模式较为单一
如上分析,大别山地区农业旅游资源门类齐全,资源丰富,主要特色表现为山乡田园风光和鄂东乡土风情,但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来看,仅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等传统项目的营造上,缺乏创新理念的植入,参与体验项目的深度开发和特色文化的营造明显不足,农业旅游资源利用率低。如特色农副产品罗田板栗、甜柿等,还停留在土特产品的零星售卖上,远未形成种植+旅游,采摘+旅游,购买+旅游,节庆+旅游的产业化模式。
2.2.2农业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在旅游扶贫政策的带动下,近些年大别山农业旅游如火如荼,据不统计,大别山黄冈地区共有登记在册农家乐经营户2000余家,但大多以提供食宿、种养、采摘、垂钓等旅游项目为主。由于可进入门槛较低,绝大数农户的自发经营既没有产生规模品牌效应,而且缺乏规划的低层次模仿造成乡村旅游的同质化竞争严重,许多还处在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上,生存状况堪忧。
2.2.3创意旅游营销理念明显不足
与传统农业相比,创意农业旅游注入了大量的知识元素和全新的人文理念,以此重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这种理念更应该通过全新的营销方式进行传播。首先从营销理念上大别山农业旅游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光,采摘、节庆等常规农业旅游项目上的宣传介绍上,更应用从农业文明的传承和“乡愁情节”的营造上做文章;其次在营销手段上除了常态化的报刊、网络和电视媒体等手段,更应该关注社交媒体营销,通过分享、评价、讨论等方式营造更加真实可信的消费场景和口碑效应。
3基于创意的大别山农业旅游开发路径
3.1产业发展型创意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和产业拓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发展模式,即以及时产业——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为延展,以第三产业——休闲度假为龙头,形成了一条集种植、加工、出售、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发展模式。以大别山罗田县为例,罗田是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栽培总面积达6.67余万hm2,年产板栗3500万kg以上。每到金秋时节,罗田也推出“打板栗”特色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农家乐、打板栗、剥板栗、炒板栗、品板栗、邮寄板栗、保鲜板栗一条龙服务,但每1kg板栗售价仅仅停留在10元左右,远未达到产业链式发展,产品的附加值极低。为此,可在种植、加工、环保等环节融入创意旅游的元素,让游客深度体验到板栗在罗田的悠久历史和保健功能,并参与到认养、收获、加工、制作、学习板栗文化的系列活动中来.
3.2居民参与型创意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社区参与旅游一直被誉为是21世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而当地村民广泛参与到农业旅游中来,不仅能提高村民的收入和文化认同度,而且还是构建原乡文化、美丽乡村的选择。以罗田九资河镇为例,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曾是2600多年前战国时期“鸠鹚”国的旧址,古镇孕育了京剧大师余三胜、农民领袖徐寿辉,保存着明清时的古建筑遗风,更让其冠上“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最美乡村”的是其田间村头、村舍屋旁的“水上红叶”——乌桕树。每到秋季,红红的乌桕树所渲染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无数摄影家、画家来此写生、采风,并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红叶节。依托美丽的田园风光,全镇绝大多数农户办起了农家乐,但仅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层次上,规模小,功能单一。为此,应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在恢复大别山地区乡土建筑的基础上,展现鄂东乡土文化,屋内的布置在保障现代功能的基础上还原农耕时代的古朴自然;农家菜系以鄂东土菜为主,如吊锅;同时也把那些渐渐被人们淡忘和忽视的特色民俗风情传承下来,游客来到此地,可以在参与农事劳作和蔬菜水果采摘的同时参与到一些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当中去,如传统的磨豆腐、打糍粑、东腔戏、畈歌等民间游艺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慢生活中更好地体验大别山的风土人情。
3.3资源导向型创意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该模式的重点是经过创意,将优势资源或特色资源提升,使传统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达到产业升级,形成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以大别山蕲春中草药为例,作为医圣李时珍的故乡,蕲州在明代中期就是全国著名的中草药进出口港口和商埠,其药材“吞吐量为江淮之冠”。这里的农民历来有种植中草药的习惯,近些年在全球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之下,蕲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3733.33hm2,工商注册涉艾商家达651家,线上线下商60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涉及全国20余个省市,年实现产值20亿元。在此背景之下,依托特色资源重塑产业链,实现“药旅联动”已然成为蕲春中医药产业创意发展的路径。将旅游元素融合到“医药工业、药材种植、医药物流、医药文化、中医治疗”五大板块,开发“药养、医养、食养、疗养”系列旅游产品,撬动中医药产业增长极,实现“文”“药”“旅”“农”的深度融合。
3.4文化传承型创意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该模式在传承乡村当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市场上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整合旅游农业资源,增加农业附加值,创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发展模式。以茶叶为例,大别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覆盖了大别山区的29个县市,茶叶创造的价值也占当地居民收入高达50%以上,然而茶农对于茶叶能创造的价值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卖茶叶上。近些年,在“美丽乡村”政策推动下,英山县现有茶园1.53万hm2,已建成5个万亩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30多个茶叶专业村,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名茶(绿茶)之乡”和“全国无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然而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只提供茶园观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较差,这些都会制约游客对该地的选择。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可在具有连片规模的茶山地区建设一个“特色茶文化农庄”。该农庄必须具有一套完整的接待体系,让游客在一个大型的农庄内就能体验到具有主题特色的食、住、行、游、购、娱,在茶农的参与之下完成从种茶、采茶、制茶、品茶、鉴茶、茶艺、茶点的体验。在特色茶文化农庄内,让居民展示传统的制茶工艺,游客亦可跟随居民学做特色茶点,入住茶乡古舍体验传统茶俗等。特色茶庄兼具茶叶初精制加工、茶文化传播、手工制茶技艺体验、茶叶品茗、茶产品展示及交易、百科古茶园鉴赏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小型会议、旅游团队接待等功能。这样游客可以充分体验到农耕乐趣、贴近大自然、放松身心;又可以发挥英山“云雾”的潜力,提高附加值,重要的是通过挖掘传统茶文化及习俗,实现文化+旅游的创意化发展。创意农业旅游既遵循了创意产业的运行机制与增值机理,同时又符合农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文借鉴相关地区的发展经验从四个角度提出了大别山黄冈地区的创意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以期促进大别山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叶俊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
创意农业论文:密云创意农业发展策略
1密云创意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
密云位于北京东北部,上风上水,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密云县被列入生态涵养发展区,规划还明确了密云“首都国际交往服务的重要外事活动基地,开发旅游休闲、会议培i,Jil~H生态农业”的定位。密云以此提出了“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发展定位,确立了绿色发展理念。正是这样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密云将产业发展转向了创新驱动、创意推动的发展模式,立足生态经济,发展休闲产业,打造京津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优先发展经济与生态和谐共进的绿色产业成为了密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创意农业的高端、高效、高质、多样的特异性使其成为密云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走特色、高效的创意农业发展之路,综合开发农业的经济、生态、景观、环境和文化功能,发展能够充分体现密云生态环境价值、展示生态密云绿色形象、培育国际绿色休闲之都的特色产业——创意农业,从而形成生态、经济、景观效果俱佳的都市农业新业态,成为密云县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2密云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
2.1生态资源优势突出
根据北京市的功能定位,密云县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首都饮用水重要水源地。密云县库区水面面积l88km,蓄水量43.75亿m,2010年密云库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达40亿元。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57%,水体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绝大部分地区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3项指标居北京市各区县之首,可以说密云县已成为净水、净土、净气、无公害的绿色乐园。生态资源成为密云创意农业发展的天然优势。
2.2绿色农产品品种多样
密云县户籍总人口4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2万人。从总体上说,密云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发展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林牧渔各业兴旺发达。密云是全国“三高”生态农业示范县,是北京的副食品基地。良好的环境使密云生产的农副产品无公害、无污染,是自然天成的绿色食品。目前已有密云水库淡水鱼、山楂果茶等10余种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有机农业已形成品牌化生产,多年农林业种植积累下来的果木品种为观光果业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其丰富多样的农产品成为了密云创意农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2.3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县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达100多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享誉全国。近年来密云投入大量资金对历史人文景观、遗址、遗存进行修复、保护和开发,提高了区域的文化内涵,为密云的旅游开发营造了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司马台长城以晾、险、奇”和独特造型被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称为“中国长城之最”【4】,千年古镇古北口镇是目前保存良好2个长城古镇之一(另一个为山海关)。密云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18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这些为开发农业新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自然与文化资源。
2.4休闲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建设,到2010年已形成了以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为中心,带动东西南北4条旅游热线的“一城带四线”的休闲产业分布格局。全县开放景区33家,度假村、星级饭店29家㈣,旅游民俗村40个,其中市级旅游民俗村23个,密云己成为集休闲、度假、旅游、娱乐、商务、会议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曾获“国际旅游休闲名县”称号。
3密云创意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密云创意农业发展现状
北京是中国农业旅游发展较早的城市。密云依托其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使多功能性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截至2009年末,全县实际经营的农业观光园157个,观光园总收入13226万元;民俗旅游接待户1696户,民俗旅游总收入11180万元;观光园和民俗旅游从业人员5620人;接待人数达到4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此外,应运而生的创意农产品也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了农业吸引力。目前北京的创意农业可以基本总结为7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其中3种模式就是以密云的创意农业为案例总结出来的,即“紫海香堤”多元创意组合模式、“植物迷宫”景观农业创意模式、“爱斐堡酒庄”产业融合创意模式[al。这些模式都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融合而形成的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高端高效的产业。
3.2密云创意农业存在问题分析
总体来看,密云创意农业已经迈出了坚实的脚步。一段时间以来,其特异性、生态性、野趣性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其高效品质的特性也使其成为了京郊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这种产业还刚刚起步,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自有的特色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还较低,其创意影响的持久性和产业发展的持续性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其发展潜力还未能充分显现出来。目前,创意农业对全县农业及社会经济的贡献率还仅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创意农业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观光农园普遍创意不足,旅游策划相对滞后。过分依赖农业资源,许多观光农园就是从原来的经济种植简单转变而来的,功能单一。
(2)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创意设计,特色不明显。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景区内项目单一,则缺乏竞争力。相比其他地区,密云农业旅游借助于生态涵养区潜在的优势对游客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但是两者并没有有意识的加以筹划,共同发展。
(3)农业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观光采摘是目前农业旅游主要的效益来源,城乡差别的新颖性促进了创意农业的起步,然而仅此还远远不够,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是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新的增长点],创意农业作为一种融合型的农业类型,自然也是如此,但农业文化的研究与内涵的发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期以来遭到了忽视,所以其文化元素难以在创意农业实践中体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4)产业链没有形成,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创意产品的推广和市场的开拓。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分散经营的农业经济模式使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联系处于一种白发形成的状态,尽管近几年来产业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出现了许多的农业合作组织或者“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模式,但是总的来说,目前郊区创意农业缺乏的是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农业产业链。
(5)创意农业只处于一种零星分布的状态,未能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市场影响有限;山区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小气候条件虽然有利于一些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但土地资源稀缺、分散,不利于创意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北京目前的创意农业品牌并不多。(6)创意农业项目经营运作不够,一些创意农业初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但是后期经营运作存在问题,往往效益不佳,甚至难以为继。
4密云创意农业发展原则
通过对密云创意农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密云创意农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4.1环境承载力原则
由于密云被定位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因此密云的发展必须以保护水源及其生态环境为前提,任何开发行为必须在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进行。
4.2创意产品独特性原则
在现有特色资源发展利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挖掘,形成具有密云特色的创意农业产品,提升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3智力引领原则
20世纪90年代出现旅游农业之后,中国创意农业呈现出现代农业和旅游农业“双轮驱动”的局面,即一方面在现代农业上继续进行创意,另一方面是在发展旅游农业产业上推进了前所未有的休闲、观光、习技、品尝、购物等观光农业创意业态”1。密云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道路,农业产品的开发集现代科技与智力于一体,促进劳动密集型的及时产业向智力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的第三产业转变,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5密云创意农业发展思路及建议
5.1整合资源,科学规划
要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作用。应在密云资源承载力的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整体规划,将自然景区与农业旅游及单个以农户为主的农业旅游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利用密云发展的后发优势,将生态资源的保护、农业资源的开发、乡情民俗的保持结合在一起,高端起步,打造精品,提品质次,带动密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首先针对几大区域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其次,对目前遍地开花的观光农园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第三,在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有发展潜力和发展要求的园区进行重点创意策划。
5.2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主题产品
北京农业文化资源深厚,农业物质、精神消费的市场广阔,因此突出特色资源,形成创意性的农业品牌是首都农业发展方向”。门头沟樱桃沟是一个古为今用的创意u,利用樱桃沟独特环境条件,选用现代优良的大樱桃品种,形成自己的性产品,在千亩樱桃园中将农业成果与农业文化、寺庙文化、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游客慕樱桃之名而来,但是在休闲的过程中品味的是山水,是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效益。密云全境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应以此为基础,以主题创意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增加创意元素,开发主题产品,形成具有密云自身特色的创意农业产品。如通过开发古道、古树资源,发掘特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形成创意农业的核心产品;通过挖掘生态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将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与休闲养生需求相结合,创意京城慢生活模式,培育休闲典型,打造绿色国际休闲之都。
5.3构建产业链条,增加服务价值
综观世界创意农业的发展,完善的产业链起了重要作用。荷兰创意农业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其产业链的发达,荷兰是全球较大的花卉出口国,花卉产业是一种综合农业产业,它与文化渊源、市场需求、人文环境、物流、技术创新、产品营销、品牌建设、创意人才等密切相关,与相关产业关联度极高。花卉文化、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市场信息、营销组织等分工合作,形成了荷兰花卉产业的完整的产业链条。荷兰几乎所有的大宗出口农业品都是如此,产业链战略成为了其成功的秘诀所在。中国的农业普遍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不完善,而创意农业作为产业融合性很高的产业其发达的产业链正式创意农业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创意农业的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进行创意设计和功能提升,结合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将农业产品和服务产品相结合,使农业各环节连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集农业、旅游业、创意产业融合的创意农业发展。
5.4开展项目设计和创意策划,打造创意农业优势品牌
借新城建设契机进行景观规划,如京承高速公路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建设、101国道景观带建设等。打造以生态景观为品牌的园林城市,形成景观农业优势,从而打造北京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的以养生度假、文化休闲为重要内容的高端休闲核心区。根据市场需求,将密云特色农产品经济转变为创意型服务产业,开发针对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服务,开展具体项目设计和创意策划,提供诸如私家园林、私家果园的概念性产品,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整合资源,争取具有地域标志的专利、商标、形象标识等,打造密云创意农业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创意农业论文:农业创意经济策略探究
1农业创意经济形成要素分析与形成机制
1.1要素分析
农业创意经济形成要素的研究对政府制定农业创意经济支持政策和相关经营主体明确经营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创意经济的本质在于农业创意的产业化,没有创意的产业化,创意就不能形成财富,而没有产业的创意化,产业也难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农业创意经济的形成既有一般创意经济形成特点,同时也有其独特之处,即创意来源于农业、农村,来源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诸环节,并对农业、农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农业创意形成要素按其所起的做用不同可以分为内生要素和外部支持要素两个部分。核心要素包括:创意资源、经营组织、人才资源、交换平台;支持要素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企业生态环境、区域创新环境等几个方面。农业创意经济形成的核心在于创意,创意的价值在于在相关要素的配合下实现产业化,本质上是农业创意经济的内生要素在特定的空间、地域间的合理配置问题。以要素流动为前提的要素齐备程度和要素间的比例关系,决定着创意能否形成产业化;另一方面,农业创意经济的外部环境,即支持要素决定着农业创意产业化的效率。
1.2形成机制
农业创意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体系。各要素之间有效的链接机制是农业创意经济形成的关键。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为条件是推动农业创意经济发展的前提,这种作用过程及其规律即为形成机制。要素间互动机制的建立需要传递媒介,媒介是使各要素形成动力的根本原因。传递媒介是要素间发挥作用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对动力效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即要素形成动力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市场环境、经营管理环境以及组织环境等。农业创意经济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机制所产生的效应程度。在农业创意经济相关各要素没有建立起完整、系统、有效的机制之前,要素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活动,因此,农业创意经济就不能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甚至难以形成产业。
2农业创意经济资源状况
2.1人才资源
人才是农业创意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截止到2004年,从事创意产业的高学历和拥有技术职称的人才明显高于全行业的水平,特别是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接均水平的5倍,全国创意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数为955.15万;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为1273.72万,占全国企业就业总人数的5.72%;实现增加值3576.72亿元,占GDP的3.1%。从就业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就业人员规模已经超过批发和零售业;从经济总量上而言,文化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与房地产产业大体相当。尽管我国创意产业的机能性人才还很缺乏,但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农业创意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2.2文化资源
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体现在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遗产两个方面,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文化性、潜在性、流失性、传承性、共享性等是文化资源的主要特性。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是发展创意产业的良好资源。“九五”规划后期,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完成了“十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随着规划实施的展开,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必将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热点。
2.3产业资源
2004年全国创意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共有385915个,占所有企业总数的11.88%,创意企业户均吸纳就业人数为24.75人;全国创意企业资产总额为104935.26亿元,占所有企业总额的10.85%,创意企业户均总额为2719万元;全国创意企业年营业收入为22997.06亿元,占群补企业收入的5.22%,创意企业户均实现营业收入556万元。统计数据表明,创意经济在我国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2.4消费资源
2006年,我国文化消费总量约为4685亿元,这一数字与同年度消费的总体水平和人均GDP相比,比重还很低,但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大中城市,文化消费、艺术消费和高品位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热点。
3农业创意经济化形成机制障碍因素分析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创意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影响力和辐射力还很弱,主要障碍性因素表现为:
3.1观念性障碍
虽然绝大多数的大中城市都把创意产业纳入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但是农业发展规划中还看不到对农业创意经济发展的支持。管理层面缺乏对农业创意经济发展的足够认识,重科技发展,轻创意经济的观念还很浓厚。需要提高认识,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3.2政策和体制性障碍
创意农业是农业创意经济表现得雏形,目前还属于弱势产业,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的强力扶持,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但现有的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政策中,还很难看到具体的政策支持内容,农业发展支持政策中很难找到农业创意经济的一席之地,更缺乏能够激励农业创意经济发展的、系统的制度和体制设计。需要尽快落实区域农业创意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
3.3缺乏各类农业创意经济人才
创意是人的智慧成果,创意人才是农业创意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而目前,在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0.1%。目前我国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就是创意产业内容经营管理者和创意的创作者。农业方面的创意经济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引进和培育各类创意人才是当务之急。
4农业创意经济推进策略
农业创意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农业创意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不能只靠单一的动力要素,而应当通过政策、制度的建立去推动相关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建完善的动力要素体系,形成格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护卫保障的系统。
4.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科学密位
农业创意经济是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因此,要尽快更新观念,提高对农业创意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研究,对区域农业创意经济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全力推进农业创意经济的发展。要改变重视实体经济,忽视知识经济,尤其是创意经济的局面,切实把农业创意经济当做抢抓机遇的关键,当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抓手,形成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文化规范,促进农业创意经济中的创新与竞争行为,营造出协调、配合、支持的农业创意经济发展环境和氛围。
4.2合理规划,重点布局,积极培育
在充分认识农业创意经济重要性的前提下,应尽把农业创意经济发展内容纳入到农业发展规划之中,从战略角度去引导和规划对本地区农业创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区域创意资源特点、创意人才特点、确定重点布局方向,经济培育农业创意企业和组织,尽快形成农业创意经济产业体系。
4.3创新管理,政策扶持,培育人才
要加大在国家宏观经济制度和政策下的农业经济政策方面的创新,依据各地的实际,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创意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作用;更要在人才培育和引进方法上开拓创新。目前,各级政府和农业企业都非常重视科技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但是对于创意人才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在知识经济、创意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农业创意人才必将对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尽快制定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的力度,为农业创意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4.4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
要充分认识现有的资源环境,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突出自身特色发展方向,使其做大做强,打造的农业经济发展内容或模式,集中各方资源重点突破,起到示范带动效应。
创意农业论文:我国创意农业营销传播问题与对策
创意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将农村的农业资源结合文化或者艺术创意以提高其附加价值从而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从其概念可以看出,其本质是依托于市场以市场作为导向而发展的一个创意产业,然而在其营销传播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一、创意农业营销传播的理论视角
营销是一个传播的过程,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一过程离不开五个基本的要素,包括传播者、接受人、传播信息、媒介以及反馈。可以说在任何一项营销的过程,这五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作为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人,弗兰克•贝斯教授的扩散理论认为新顾客分成两类:尝鲜型和模仿型,尝鲜型顾客所占比例较低,约20%,剩余的基本都是模仿型顾客,产品广告对尝鲜型顾客的影响较大,但对于模仿型顾客的意义不大,而模仿型顾客易受其他人的使用体验影响。这对我国创意农业的营销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创意农业的营销传播现状
就当前的市场来看,我国创意农业的营销传播主要有三个显要特点,首先是营销侧重产品的创新之处,比如重点突出农产品的艺术价值,包括农产品的性状、口感等与众不同之处,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味觉等追求新奇的需求;其次是以接近目标市场的发展模式组合资源,不断拓展农业的功能,比如发展创意农业观光或是采摘等模式,打造创意农村、创意生态农业;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政府主导的方式发展创意农业,比如通过举办农产品节或是创意农业大赛等,推动创意农业的发展。总的来说,当前我国创意农业的营销传播模式仍然相对单一,要想进一步扩大传播,需要不断拓宽其营销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技巧。
三、我国创意农业营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英农民型经营者营销传播中的问题
首先,精英农民类型经营者由于营销目标有限,其目标人群主要集中在当地近郊的人群,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当消费者感觉到创意无法再满足需求的时候,便会减少相应的消费或是不在进行二次消费,从而导致经营者无法获得利润;其次是其营销产品丰富度不足,这一类型的创意活动主要是通过以家庭或是亲朋好友为单位的农家乐为主,这种创意主题非常单一,容易降低消费者兴趣,久而久之便使之感到乏味;第三是营销手段单一,由于消费时间过于集中,通常是节假日或是周末顾客较多而平日稀少,不利于创意农业资源的均衡发展。
(二)工商企业型经营者营销传播中的问题
对于实力雄厚的工商企业型经营者在营销传播中首要的问题的营销市场狭窄,虽然其产业化程度较高,但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容量略显狭窄,其主要客户也是针对一些比较高端或者是处于体验而来的游客。另外,营销人才匮乏也是这一类经营者面临的一个问题,为了吸引高端的目标客户,这一类型的经营需要更加专业的创意传播人才,如果缺少相关专业人才,很容易在营销传播中对产品或是服务的定位出现偏差,从而降低其竞争力,不利于朝着更加专业、高端的水平发展。
(三)政府主导的与当地农民的联合体营销传播中的问题
政府主导的与当地农民的联合体虽然是以政府为主导,但政府主要以组织者的身份已搭建平台为主,然而就农民创意农产品的营销推广而言,其主要的一个问题时过度依赖于政府,农民自身没有很好的营销计划,甚至有的农民只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去参加,没有将创意农业的特色内涵利用政府平台充分发挥出来,导致整个产业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整体的市场活力也没有被彻底激发出来。另外,就是这一类型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没有形成统一的城市产业品牌,农民参与积极性也不高。
四、创意农业营销传播策略
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培育消费者的过程,也是改变消费习惯的过程。在创意农业的营销传播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经营者从扩散理论视角下可以从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
(一)精英农民型创意农业
此类型创意农业受制于资金和规模,无法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广告营销,所以这一类型的营销传播重点主要应该以体验式口碑营销和创新经营产品和服务为主。首先通过高质量的体验式消费,建立良好的口碑,形成以人际口碑传播的营销网络,扩大消费人群提高营业水平。其次根据目标人群的心理特点,改进经营产品和服务内容,不断地推出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还可以展开定期的优惠营销活动,建立会员机制,吸引消费者的二次消费。
(二)工商企业型创意农业
这一类型的经营者其特点是资金充足、经营水平和规模相对较大。其营销传播策略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通过传媒广告进行营销,着重开发及时代尝鲜型消费人群,并将其转化为意见领袖并作好维护,其次是通过尝鲜型消费者带动模仿型消费人群。所以经营者在前期应该侧重寻找出那些“意见领袖”,通过各种活动来强化这些人“产品使用体验”的传播,从而影响消费群体的主流,后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的认可度。
(三)政府主导的与当地农民的联合体
政府主导的与当地农民的联合体其本身依靠政府,因而具有政府主导的优势,然而政府并非实际的经营者,往往只是注重宏观的主导,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农民推销产品,帮助农民致富,在吸引消费者以及农民加入联合体方面动力不足。为此,在吸引消费者方面,政府可以对外建立统一品牌,以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从科研、生产、储藏、包装、运输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形成高度统一又运转有效的系统,统一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在吸引农民加入时,根据创新扩散的基本特征聘请专业人士对项目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吸引多层次的农民加入,促进长远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业农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只有不断地在营销传播中积极探索和应用创新扩散成果,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灵活的营销策略大力发展,才能最终取得骄人的成果,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刘长峰 单位: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
创意农业论文:从德国“绿腰带项目”看中国休闲创意农业发展趋势
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休闲业态,是集生产、生活与生态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四位一体农业,为国民提供休闲体验为目的是农业经营形态。德国慕尼黑“绿腰带项目”以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文化休闲为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将高质量的生态农业、和谐的土地使用和合理的文化休闲功能开发结合在一起,为我国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在分析“绿腰带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休闲创意农业的发展趋势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即发展休闲农场,发展乡村地区深度体验,发展社区支持型农业(市民农园),发展乡村长宿休闲及发展乡村型房车营地等五个方面,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
关键词:绿腰带项目;中国休闲创意农业;发展趋势
休闲创意农业是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创意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业态,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体验,创造性地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经营上更是结合了农业产销、农产加工及游憩服务等三产业于一体。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较大化。
休闲创意农业的准则是农业生产、乡村居住环境、人与自然相处、文化创意。其特色是自然田野的生活、自然环境认识、自然保育认知教育、有别于声光娱乐,欣赏动态的生物生活、生态活动和静态的农村人文活动的娱乐性。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必要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和作法,对这一新业态建设内容进行研究。
一、德国“绿腰带项目”概况
“绿腰带项目”是德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慕尼黑政府在郊区实施的休闲创意农业项目。该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绿腰带地区的农业用地,并赋予该地区的农业以与未来相适应的形式,同时在该地区的农业、休闲、自然保护等功能之间建立一种均衡、和谐的发展关系。通过保护慕尼黑郊区的湖泊、森林、灌木区、草地和农田来保障慕尼黑未来的生活质量。“绿腰带项目”的内容主要有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文化休闲三个方面。
(一)生态农业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是德国较大的联邦州巴伐利亚的首府,面积310平方公里,人口12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77人,所辖25个区,是德国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与其他世界级大城市相比,无论是从人口数量上看还是从土地面积上看,慕尼黑都像是一个小村庄,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减弱慕尼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性,相反,被许多人称为“百万村庄”的慕尼黑不仅在战后迅速发展成为德国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而且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田园风格在国际大都市中独树一帜。20世纪90年代以来,慕尼黑市政府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项目”,在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利用郊区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发挥创意、创新构思,研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创意农产品和活动,进而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新的、品质的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绿腰带项目”中的“绿腰带”,指的是慕尼黑城市外围没有覆盖建筑物的土地,也是连接慕尼黑城区和相邻乡镇的地带,慕尼黑市政府和郊区的农民们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方案。
1.干草方案。“干草方案”是保护性使用绿腰带地区土地的一个典型做法。市政府鼓励农民保留布满鲜花、但却正在不断减少的草地,农民们通过把草地上的干草分成小包装卖给城里的小动物饲养者,获得了更多的收入。而对于城里人来说,在干草包中包含着的不仅是宝贵的、天然的美味饲料,这里还融入了来自慕尼黑绿腰带地区的家乡的味道。由于草地不需要过多的养护,因此此项措施还大大保护了水源和土地。同时,草地上遍布的鲜花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吸引了许多城里人来这里踏青、郊游。特别是对于那些城里的孩子们来说,在广阔的原野上自己采摘一束鲜花实在是个不同寻常的经历。
2.菜园方案。“菜园方案”是绿腰带地区的农民和市政府共同开辟的一条发展道路,旨在满足大城市居民迫切的回归自然的要求。长久以来,许多城市居民都梦想有一个自己的菜园,这些城里的园艺爱好
往往只能在自家的阳台上用小箱子来侍弄花草。“绿腰带项目”实施之后,他们可以在绿腰带上实现自己的梦想。绿腰带上的农民将自家的菜地分成60平方米的小块来出租给城里人,菜地的位置要尽可能地靠近城市聚居区,租费也非常便宜,每年只有110欧元。“菜园方案”从1999年开始实施,目前在绿腰带有10块这样的地方,提供超过500个小菜园。与其他城市郊区的菜园不同,绿腰带上的菜园每年只出租半年,即从5月中旬到11月中旬。在5月中旬之前,土地的翻耕、播种等前期工作都由专业人士来完成,籍此来保障正确的种植间距和化的种植安排。出租者于每年的5月中旬来接管菜园,每周需要投入2-3小时的工作。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是禁止的。
“菜园方案”除了为农民带来经济方面的收入,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亲历蔬菜的生长,包括种植和浇水,是一场难忘的经历。这些年轻的小园丁会突然间喜欢上某些蔬菜,而这些蔬菜在以前通常都是被搁置在盘子的边缘。对于成年人来说,和菜园的邻居们进行愉快的交谈,互相交流园艺和厨房的经验,也是一种幸福的享受。在喧嚣的大城市里获得一份自然、协作、安宁和悠闲,绿腰带上的菜园让这些都成为可能,正如“菜园方案”的广告语所说:“60平方米的维生素,60平方米的生活乐趣”。
3.森林方案。慕尼黑郊区拥有约5000公顷的森林。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而且还发挥着蓄水、防风、净化空气及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也是人们理想的休养之地。慕尼黑在保护森林的同时,还开发出森林的科普和环保教育功能。学校和幼儿园经常组织孩子们来到绿腰带上的森林里,在护林员的带领下接触森林、认识森林、了解森林。在这一过程中,护林员给孩子们富有情趣地讲解有关森林里的树木、木材的使用、森林的功能、森林的土地、食物链、森林与水、森林里的动植物以及在森林里正确的行为方式等话题。而对于成人来说,森林之旅也会让他们获益匪浅,护林员会耐心地告诉游客:森林是如何生病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伐木?树木年轮上的数字代表什么?为什么森林里会有很多枯树?为什么要在森林里修建篱笆?绿腰带上的森林还是一些企业开展培训项目的好场所,如团队精神培训、创造性培训、灵活性培训等等。将这些培训项目从公司的会议室搬到郊外的森林里,不仅在形式上是新的创意,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 绿腰带上另一个引人入胜的休闲项目是骑马,特别是在春天的时候,农民们将自己的马匹出租给骑马爱好者,他们可以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而不是在骑马场里兜圈子。在马背上去重新认识森林和草原,总是会让人有新的收获,给人以新的感受,这种动物疗风靡欧洲,借助各种动物如马、狗、兔等,对各种身心不健全的病人进行治疗。骑术治疗不同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也无需药物和医疗器械,而是将恐惧、枯燥的治疗寓于娱乐和休闲活动之中,往往可以达到一般治疗所达不到的神奇治疗效果。绿腰带上的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根据自身的优势,开辟了骑术治疗项目。接受治疗者在治疗教练的帮助下,在马背上(通常是不配备马鞍的)完成各种治疗项目。在心理治疗方面,骑马体疗可导致新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旧的消失,导致新习惯的产生。在马背上可以转移对患病的固定念头和对自己缺陷的思想,从而这对人们的情绪和健康状况起到良好的作用,减弱或消除内心的紧张、束缚,产生勇敢、开朗、机敏和顽强。在外科中,骑马疗法可以用于发生不幸事故和重手术后恢复走动的能力,以及治疗手和脚的全部和局部的麻痹症、破坏运动协调性、肌肉痉挛性的缩短和萎缩、脊柱歪曲等等。对内科病来说,骑马疗法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可用于血液循环器官的补偿疾病、新陈代谢破环、支气管喘息和肺气肿、植物神经调节紊乱等。在神经学和精神病学实践中,骑马疗法的适应症是巩膜散光、各种抑郁症、神经痛、低能,嗜酒狂和嗜麻醉药者等等。
除此之外。绿腰带里的森林、草地和农庄对城市居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大小小湖泊也是人们游泳的好去处,采蘑菇、慢跑、野餐、骑自行车漫游……慕尼黑的自然爱好者在绿腰带上可以经历很多,而且不分四季,因此,慕尼黑人常说:“慕尼黑绿腰带”永远都是旺季,永远都很热闹。在绿腰带这块3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以找到许多机会,可以成就许多事情,
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己的位置,绿腰带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休养地。
(二)环境保护
“绿腰带项目”的一项核心内容便是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值得一提的是,对慕尼黑郊区的生态进行保护,这在“绿腰带项目”实施之前就早已开始了,“绿腰带项目”进一步推动了这项旷日持久的绿色环保运动。可以说,绿腰带上的农民们长期为保护和促进这块土地的生态功能作着贡献。
德国《联邦自然保护法》规定,要保护自然生态和风景面貌尽可能少地受建筑措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要采取相应的平衡措施。根据这项法律的规定,慕尼黑市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特别是建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土地的平衡措施,但是往往却很难在规划区域的附近找到有意义的平衡面积。于是,慕尼黑市政府在1996年作出决定,在郊区的农村建立自然生态区。具体的方法是,在绿腰带地区选择合适的自然风景区,通过高强度的粗放型经营措施和重新自然化的手段来建立群落生境组合。以绿腰带上的及时个自然生态区“爱舍丽德苔藓区”为例,这里原来是慕尼黑西部的低地沼泽带,人们对这块区域实施了重新自然化,从风景保护和自然保护的专业角度来提升这一区域的价值。并且使之与市政府的物种保护和群落生境保护计划相吻合,发展重要的群落生境组合,从而使这块湿地的面貌得以保存,并重新获得了生命力。
很多年来,在与慕尼黑自然保护局的密切合作中,绿腰带地区的农民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野生物种和保护群落生境,实施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项目”。例如,在低地沼泽区移走与土地不适应的杉木。杉木作为沼泽区的“外来移民”严重影响了当地“土著”的生长,因为高大的杉木遮挡光线,沼泽地带上其它的低矮植物因此得不到阳光的照射。杉木的迁移终于使它们赢得了阳光下的位置。再如,农民们采取措施使池塘重新自然化。此外,农民们还改变了原来的经营方式,增大土地面积,对土地进行粗放式的经营。原先的密集型经营虽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但是却导致农田里不再有供其它动植物生存的空间。直接受到危害的是山鸠。通过粗放型经营,不仅保护了山鸠,受益的还有鹌鹑和野兔。经过多年的努力,“自然保护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珍贵的沼泽灰蝶又回来了,消逝了多年的报春草也重新成为了绿腰带上的居民。
除了自然生态区,慕尼黑拥有的5000公顷的森林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而且还发挥着蓄水、防风、净化空气及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也是人们理想的休养之地。慕尼黑林业政策的直接目标就是保护林区的面积和功能免受破坏。“绿腰带”因此被称为慕尼黑的绿肺,为城市提供清新的空气。
(三)文化休闲
绿腰带首先是自行车旅游爱好者的天堂。在绿腰带上,有专门设计的自行车旅游线路。它们往往纵横交错,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经历各种各样多变的地貌。即使是在相对很小的范围内骑车旅游,多变的线路也不会让人们感到单调。
同骑车一样,绿腰带也是漫游的好场所。绿腰带上的森林、湖泊、沼泽、草原以及那里的动植物都会让漫游者心旷神怡。“贴近土地,走进空气”是漫游者的初衷,但是绿腰带总是会带给他们各种各样的惊喜。
绿腰带上另一个引人入胜的休闲项目是骑马,特别是在春天的时候,农民们将自己的马匹出租给骑马爱好者,他们可以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而不是在骑马场里兜圈子。在马背上去重新认识森林和草原,总是会让人有新的收获。绿腰带地区还有很多由于人工开采砾石而形成的湖泊,它们是慕尼黑人进行水上运动的好场所。另外,采蘑菇,慢跑,郊游等等。
慕尼黑的自然爱好者在绿腰带上可以经历很多,而且不分四季。绿腰带上的森林还是学校郊游、社区开展活动和一些企业开展培训项目的好场所。慕尼黑人常说:“慕尼黑绿腰带水远都是旺季。永远都很热闹”。
二、我国休闲创意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我国休闲创意农业存在的问题
1.现状分析。自2008年民革中央首次在全国政协会议提出《关于发展创意农业的几点建议》以来,我国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农业已由单一提供农产品转变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涵盖以现代农业、农
村为代表的吃、用、玩、观赏以及其他活动形式等。形成以农业主题公园、特型农业产品、农业废弃品加工等为代表的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农业新产业、新产品,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城郊旅游的新亮点。 家创意农业机构——洛可可创意农业的成功实践标志着创意农业在中国的兴起,为提高农产品和农业附加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自此开始,我国在创意农业方面的实践事例越来越多,为我国发展创意农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发展休闲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基础很多,一是市场需求很大,人口基数大,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对新型的创意休闲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二是广褒并存资源丰富,有北国风光、有南方情趣,千差万别、多姿多彩,对市民的诱惑越来越大;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十年来,中央连续4次出台1号文件,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工作,为发展休闲创意农业奠定了很大的政策基础和保障;四是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像德国“绿腰带项目”,国内游客数百万人前来观光、考察和旅游,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必然带动我国休闲创意农业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创意农业起步较晚,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不够成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机制,仅仅靠少量的成功创意农业机构来支撑着创意农业的发展,大大阻碍我国在创意农业发展方面的前进脚步。同时。我国农业机构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土地资源缺乏、相关人才缺少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下:(1)我国休闲创意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涉农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较低,农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创意农产品仍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创意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农产品行业组织发展滞后。同时,由于我国农业基础本身薄弱,如生产规模小、产品总量小,产业链条短,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能够形成品牌和规模的产品不多;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够,近几年,国家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行农产品认证制度,然而,由于农产品市场不够规范,小摊小贩化的经营模式仍然为农产品市场的主导,使得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标准不统一;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业投入低及规模经营落后;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不强,由于土地、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农业经营规模、农业科技传播、财政支农力度、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我国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仍有一定的差距,创意农产品的品质优价难以充分体现;土地质量差,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我国耕地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低下,普遍存在劳动生产率低、土地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比较效益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的“五低”情况。如此等等。这都使休闲创意农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2)创意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关科研投入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生产加工落后,不少农产品的品牌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许多企业过分依赖他人的品牌,品牌意识薄弱,大多数企业仍以产品功能宣传为主体,没有进入更高层次的服务与行政竞争范畴。特色创意农产品生产水平比较低。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加工和营销服务滞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标准化、安全化生产意识不强,产品竞争能力和效益亟待提高。(3)创意农产品品牌运作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我国农业劳动者的主体为农民,农民的素质较低下、技能较差、观念较落后,使之难以冲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意识的束缚,成为创意农产品生产线上的高端人才。(4)没有建立起对休闲创意农业投资稳定的增长机制。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和农业经济脱节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农业科技投入增长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活、投入不足、渠道不畅、手段不一,没有建立起农业投资担保体系,没有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激励引导机制,制约了我国休闲创意农业的向上发展。
(二)可资借鉴的经验
德国慕尼黑“绿腰带项目”给我国休闲创意农业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及时,高质量发展生态农业。慕尼黑郊区的农业主要以生态农业为主,这主要是由郊区的服务性功能来决定的,也符合现代国际大都市郊区的发展状况。由于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郊区的农业用地有限
因此郊区一般不具备大规模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优先发展生态农业,依托城市强大的农业科研力量,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的食品,而且探索未来农业的发展道路,形成城市郊区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特色。第二,和谐共处的环境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郊区的环保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我国的大城市来说,郊区的环保功能对改善城市的居住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大力加强郊区的环境保护,增强郊区农民的环保意识,为郊区同时也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第三。多层次开发文化休闲。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手中可支配的资金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因此,郊区的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又一个抓手。这种集文化、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不仅可以较大可能地保持郊区的自然风貌,从而保护环境,而且可以使城市居民获得更多的贴近自然的机会以满足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的需求。
与公共设施和社会环境高度发达的慕尼黑郊区相比,我国更应该加强城市郊区的社区建设。由于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郊区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多的、更有力的措施来促进郊区的稳定、和谐发展。其中,加强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郊区农村人口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加强郊区的社区合作等等,都是我国城市郊区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第四,政府注重引导和主导。在慕尼黑“绿腰带项目”实施过程中,市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并和农民及农丁协会共同研究方案、措施,如在“菜园方案”中,当地政府的直接推动措施至关重要。长久以来,慕尼黑的市民们回归自然的愿望非常强烈,对郊区菜园的需求历来很大。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郊区的农民在春季的农忙时节都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这些城里人的菜地,因此,对郊区菜园的需求一直远远大于供给。在当地政府的倡议和协调下,成立了慕尼黑菜园园丁协会,该协会收取会员们一定的费用,策划承担了大部分的组织工作。例如。规定有关的收费标准,管理会员,协调农民与城里人的联系,提供农用器具,出信息板报等等,协会有时还会根据具体情况雇用有经验的园丁来统一管理菜园。协会的工作大大减轻了绿腰带上农民的负担,为城里人提供了享受自然、享受劳动乐趣的好机会。 闲创意农业发展趋势
虽然说我国休闲创意农业还是刚刚起步。但发展的后劲很足,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大力发展休闲农场和渔林牧场
主要发展的项目有:休闲农场:农业生产的同时,经营休闲、游憩相关之事业。如体验、童玩、自然教育、乡土风俗、民宿;休闲林场:森林利用的同时,经营休闲游憩相关之事业。如森林浴、森林游乐、生态教育、赏鸟;休闲渔场:经营渔获的同时,经营休闲、游憩之相关事业。如养殖参观、体验、生态,水上活动、渔业餐饮、民宿;休闲牧场:畜牧生产的同时,经营休闲、游憩相关之事业。如牧场风光之体验、亲近动物、生态教育、童玩、戏水、健行、民宿。
(二)引导发展乡村深度体验
由于时代的转变,近年来市场的发展,已经由差异化服务经济进入到体验经济。若以企业立场而言,所谓“体验”,就是以企业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这其中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
乡村深度体验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借助农业特有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六觉f况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及感觉)及地方文化特色,即对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生活体验、农业生态景观及农村地方文化特色方面的自身所感受的情绪。且对于每位消费者而言,每种体验都是的经验。
(三)适度发展社区支持型农业(市民农园)
社区支持型农业(csa)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现在,csa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并与游憩元素结合,故又称为市民农园。
csa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保障,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这是一种城乡社区相互支持,发展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式的小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在这种合作的基础上,csa一方面
看重在保育生态及资源下共同承担、相互分享的社区关系,看重社区中情感及文化的传递,另一方面则往往会推行健康农作法、永续生活及包括身、心、灵在内的整合的健康观念。csa主要关心的是食物安全和农业土地的都市化问题,这是一种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承担风险与收获的永续的农业方式。若是用方程式来表示,则是“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每年的互相保障=社区支持型农业和无限永续的契机”。“产地直销”落实在“社区支持型农业(csa)”的做法上就是“在地生产,就地购买”,没有剥削与垄断,让小区居民成为养育这些自然农场的支持者,也让农耕者成为健康食材的供应者。
互助,认同。安全,永续一这些都是社区支持型农业(csa)的基础与回馈,相互循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近年来,社区支持型农业(csa)不仅在生态农法上,也在农粮危机、回农青年的议题上被广泛讨论着;试想,不用舍近求远,在我们的餐食中,这些无毒的食材都与我们比邻而居;也不用烦恼哪天食物不够了,要花好几倍的菜金才能吃饱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正因为不是以利益做为出发点,所以,更值得信任与扶持。
(四)大力发展乡村长宿休闲
乡村长宿休闲是一种参与者没有移民或长期居住的打算,而在异地以自有或租借的形式居住大约数个月份,以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互动。或参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休闲活动、体验课程、医疗、养生、保健之相关设施与服务为主要活动,以接触当地的生活空间,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模式为主要目标,故参与者的性质倾向生活者而非旅行者;另外,乡村长宿休闲者亦非在当地置产、就业或从事其他有偿活动,基本生活需求或其它层次的需求,皆以居住地存放的退休金或其它管道的经济资源来满足。简言之,乡村长宿休闲是一种并非移居异乡,亦非长期居留的“居留型休闲”,亦即在异地进行半个月到数个月不等的旅居休闲模式。
乡村长宿休闲是一种居住时间比一般观光旅游长,参与者多在当地租屋居住或长期保有居住设施,而非观光饭店、民宿的短暂停留的模式,亦即,乡村长宿休闲者是以日常休闲活动为目的,而非单纯走访各处旅游景点,其身份是“生活者”而非“旅行者”,故乡村长宿休闲亦有基本生活需求。
乡村长宿休闲者以自己的退休金或其它储蓄为生活泉源,而不异地置产、工作,又与“迁移者”的性质不同,是一种具有旅游休闲和迁移居住部分特色的活动。
(五)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型房车营地
房车营地就是可以满足房车的生活补给和供人休息的场所。房车作为一种休闲文化,房车营地自然也应当具备休闲的功能才能体现出房车露营文化来。因此,补给和休闲构成了房车营地最基本的特点。
房车营地突出的是休闲、文化及露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专为房车爱好者和自驾车者而建的。房车营地除了可以为房车和自驾车者提供餐饮娱乐、休息住宿外,突出一点是可以为房车提供全套的供给补给服务。房车营地大致可以分为山地型房车营地、海岛型房车营地、湖畔型房车营地、海滨型房车营地、森林型房车营地、乡村型房车营地。其景色风格、娱乐设施各有不同。乡村型房车营地是指选址在优美的乡村地区,与乡村环境(村落、田园)融为一体的房车营地。
如同星级酒店与招待所一样,从最简陋的营地到最豪华的营地会有天壤之别。但一般意义上的房车营地都会有下列设施:房车停车位、饮用水、照明电补给、排污及安全防卫等服务。当然房车营地远不止这些。房车营地应该是集景区、娱乐、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场所。
房车营地通常包括以下几大部分:停车区、生活区、娱乐区、商务区、运动休闲区等。营地内不仅各种设施齐全,有较为完善的安保系统,独立的饮水和污水处理系统,配备生活用电。生活区域内有现代化的卫生设备,淋浴、卫生间,并提供洗衣、熨衣、煤气等服务设施;还应该特别强调营地的环保,低碳减排;充分利用各种可创造性能源,以节约资源。营地内还应设有超市、邮局、诊所、酒吧、餐馆、健身房等,可以满足游客日常生活的需要。在娱乐和运动区域内,开辟有健身、球类、游泳、高尔夫、儿童游乐园等多种运动场地和多功能厅,供游人使用。
创意农业论文:探析创意农业的金融支持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厉无畏﹙2009﹚指出,创意农业发展受人才、资本、技术、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创意生态的培育,营造和谐的创意氛围⑥。张立华﹙2011﹚认为发展创意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观念、社会、经济、科技领域的变革,形成完善的创意农业支持体系,并特别强调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是制约创意农业推广的重要因素⑦。陈宏毅等﹙2008﹚认为创意农业价值的实现需要政策制度、人才、科技、文化资源、创新能力等动力要素的推动,其中政策与制度是基础性动力,科技是创意农业的根本支撑,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流动影响创意农业的发展,文化是创意农业的灵魂,创新资源是创意农业持续成长的源泉⑧。张若琳等﹙2012﹚认为传统农业往往受对自然资本、生产要素等因素影响,而创意农业不再受上述因素较大影响,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创意支撑、文化内涵、消费群体、科技和知识运用等⑨。张治铭等﹙2009﹚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探讨了创意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外部结构构成及能力、竞争环境、产业政策及导向、不可预见因素等。内部机制包括内部基础设施、文化产业资源及需求、创意农业市场及与外界互动能力等。刘爱华等﹙2011﹚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出发,提出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相关及支柱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创意机会和政府政策等要素是影响创意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创意农业打破了束缚传统农业发展的枷锁,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本文认为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制度、科技、人力、文化资源、社会文化环境、金融、产业链、营销品牌等。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形成了由13个维度和47项指标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问卷。在进行预调查、验证问卷信度和效度之后,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加以进一步验证,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获取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首先,本文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归纳至13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资源、产业、营销、财务、文化,并假设以上方面对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形成了13个维度47个测量指标的分析框架,具体参见表1,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中,对各变量依据其影响程度采用五级量表设问,设定“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取值刻度。
(二)预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1.预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在进行预调查之前,本研究征求了五位专家对预调查问卷文字描述及格式的意见,形成了预调查问卷;再向泉州、漳州、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城市农业局、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创意农业企业的专家发放并收回50份预调查问卷。吴明隆﹙2003﹚认为,Cronbach?sAlpha与研究目的和测验分数的运用相关。如果研究目的在于编制预测问卷或者测量某构思的先导性研究,信度系数在0.5至0.6就已足够①。当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鉴于此,本文设定信度标准为a≥0.6。本文对预调查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Alpha系数均大于原先设定的标准数值0.6,符合信度检验要求,证实问卷设计的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影响创意农业支持效果的概念。总量表的Alpha系数为0.968,明显高于各分量表,代表此量表信度颇佳。
2.预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本研究实施预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专家访谈,充分收集专家意见,并将意见纳入预调查问卷,再通过数据分析以保障度量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指度量是否涵盖足够具有代表性的变量﹙或题项﹚来度量所属概念。而保障问卷内容效度的方法是由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对量表进行反复评价,直至取得一致意见。本研究在多次咨询博学专家的基础上,形成预调查问卷。此外,问卷中的变量﹙或题项﹚均来自文献,依据创意农业和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对各因素的概念及操作化变量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
3.正式问卷调查过程及信度分析
在充分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之后,于2012年79月向福州、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莆田、宁德九市农业局、林业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商业银行、创意农业企业发放问卷400份。共回收355份,其中有效问卷329份,回收率为88.75%,有效率为92.67%,均达到研究设计取样标准。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肯定或否定研究假设,进而得出相关结论。信度是某一特定受试群测验分数的特性,分数受不同受试者的影响。基于此,对已经回收的正式调查问卷,再次检验量表分数的信度。预调查阶段已设定信度标准为Cronbach?salpha≥0.6。整理后各因素的Cronbach?salpha值如表2所示。从正式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可知,表2各因素变量值较预调查时信度有所提高,均符合本文所设定之标准,说明正式问卷调查一致性程度较高。其中,决策的Cronbach?salpha值较高,为0.900。
数据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指标测量体系中的47个指标,即基础设施﹙3个指标﹚、政策法规﹙3个指标﹚、社会中介组织﹙4个指标﹚、社会信任﹙4个指标﹚、决策﹙3个指标﹚、组织﹙3个指标﹚、领导﹙4个指标﹚、控制﹙3个指标﹚、资源﹙5个指标﹚、产业﹙4个指标﹚、营销﹙4个指标﹚、财务﹙3个指标﹚、文化﹙4个指标﹚。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从而提取最能影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主要因素。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KMO的值为0.950,根据KMO度量标准,在0.80~0.90被认为是极佳的。同时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值为3560.501,说明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从此两点可得出,原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特征值表明,3个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75.033%,而3个因子的一致性Cronbach?salpha值分别为0.831、0.905和0.911,显示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依据有关因子对应各项目的含义,将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创意农业组织、金融机构和社会环境。其中创意农业组织包括:产业、营销、资源、财务、文化这5个因素;金融机构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控制这5个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中介组织、基础设施、社会信任这3个因素。#p#分页标题#e#
(二)相关分析
为探讨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最为重要的关键变量,并验证有关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应对这些影响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相关系数均为正数,即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13个影响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尤以营销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732﹙在p<0.01的水平上﹚,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与产业、财务、资源、文化、决策、组织、领导、社会信任、控制这9个因素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6000.706;而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等3个因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542和0.511。同时,营销、财务、产业、资源、文化与创意农业组织的相关性比社会环境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更显著;基础设施、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比创意农业组织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更大;政策法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比与社会环境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相关性更显著。下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各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因果关系。
(三)回归分析
各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但是否为因果关系,需经回归分析证明。
1.单变量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三个主要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显著影响。但分析表明,创意农业组织对金融支持的影响较大,调整后的R2=0.674,表示该因素单独作用时,可解释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67.4%,回归系数为0.821,F检验通过,表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金融机构因子与社会环境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较小,R2分别为0.554和0.420,回归系数为0.744和0.648,F检验均通过,表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可见各个影响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创意农业组织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2.多元回归分析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首先,用Durbin-Waston统计判断是否存在序列相关。初步回归结果输出Durbin-Waston统计值为1.672,接近2,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依据测算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标准化回归方程是:金融支持绩效=0.171营销+0.195产业+0.107领导+0.219财务+0.112基础设施+0.116控制+0.105文化可见,财务、营销和产业等3个因子对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余4个因子的标准系数均接近0.1,影响力相似。
结论与对策建
议通过上述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具体结果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数据获取以问卷调查分析为基础,以行业相关人士的专业判断作为变量取值样本,侧重反映的是被调查者就相关因素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看法的一致或差异程度。上述假设验证结果说明,基础设施、领导、控制、产业、财务、营销和文化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资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影响但不显著。财务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较大,财务因子包含创意农业组织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现金流,这三个指标一方面表明财务状况良好、利润率高的创意农业组织在获得金融支持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绩效,另一方面也表明财务指标是商业银行在评估创意农业组织融资申请时最重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创意农业组织在获得扶植政策的情况下,也应着力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赢利能力,以获得银行持续的支持。
除财务外,产业和营销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可见,具备一定研发实力和产业规模的创意农业组织在获得金融支持后能取得较大的绩效;另外,营销也是创意农业组织必不可少的经营环节,通过营销能够使政府、金融机构、消费者更地了解创意农业的概念和发展前景,有利于促使政府进一步制订产业扶持政策,降低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基础设施、文化、领导、控制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相似,表明社会环境中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创意氛围及企业文化中的创意农业组织创新氛围、员工满意度、组织凝聚力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对金融支持绩效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此外,金融机构对整个金融支持项目中的领导和控制也十分关键。
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资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影响但不显著,表明这些因素还不是急需改善的方面。本研究认为,社会环境中的基础设施、金融机构的领导与控制和创意农业组织的财务、营销、产业、文化等因素影响着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绩效,努力改进这些方面是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本文作者:刘晓飞 张文棋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创意农业论文:创意农业消费发展思考
1基于市场视域下创意农业概念分析
1.1市场经济角度下创意农业概念
创意农业具有美学、高附加值以及第三产业紧密相连的特性,使得其创意性和服务化在其产业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创意农业必须在经济市场中寻求产业落脚点,以企业带动农民赢利的模式打造创意农业主体系的生命线。从市场角度来看,创意农业是指用文化创意、科技等手段对以农业生产方式提供的农产品及延伸服务进行包装创新,以消费需求促生产,形成农业多重组织与消费市场动态联系,实现其商业化过程,从而提升农民劳动价值的经济方式和经济活动。从目前创意农业的发展看,创意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最初的创意农产品推广到创意农业体系构建的过程。其体现的是一种以消费为主导的多功能性产业,是基于农产品和农业空间基础上,进行加工、创意和生产再创造,带有社会、文化等属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进入市场;消费者通过购买得到自身所需的、超越于基础农产品和一般农业劳动、服务的高价值农产品。同时,这种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也实现了创意农业主体系劳动力的再生产,进而在双向动态流动过程中提升农民显性和隐性的劳动价值。
1.2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意农业的生成与发展
1.2.1对接点——以需求促生产创意农业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大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逐渐出现分层,消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下产生的。创意农业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有力的发力点,就是市场细分、市场再定位、消费方式创新和产业运行方式的创新口。在消费者生存需求满足的条件下,生活需求成为了其另一个所需。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创意农业的功能由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转移。对创意农业产品和服务精准定位,以消费反馈引导创意农业思维的更新,将创意农业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的消费升级保持一致,消费状况指导创意农业活动,为创意农业主体的创意和产销方式提供决策性信息。
1.2.2最终目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丰收创意农业是通过“三生”即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推进“三增”,即创意农业产业增优、增名、增汇,创造“三农”即创意农村、创意农居、培养创意农民,达到“七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目的。一方面,创意农业提供附有创意品味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以创意的美使消费者赏心悦目,产生购买欲,从而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创意手段融入农业生产、生活,创意农业的创意和生产过程,是在以农村和农民为中心、以企业形式不断完善的创意农业主体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他需要生产主体的知识化、技术化和较高的素质等,创意农业整个机制的运作,提高了生产主体的能力,并赋予生产者在机械流水工作之外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农业生产者也通过一系列的创意发展模式,达到经济增收的主要目的。
2创意农业的消费特征
2.1个性化
传统农产品都是为满足人民大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而生活必需品以外的传统农业,其形式往往比较简单,处理农业空间的灵活性不够,也很少考虑农产品的延伸价值。如以往的农业旅游等形式只能“印迹”在消费者计划中,往往体验过一次就失去原有的新鲜感,多为单一消费和一次性消费。创意农业强调用文化元素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通过创意的投入使农产品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创造出新价值和新市场空间的手段,从而实现农产品和产业的增值。创意农业的核心要素源于“创意”,亮点在于个性化的设计,赋予创意农业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创意农业有噱头呈现给消费者[41。如山东昌邑饮马镇2011春季的山阳梨花节,利用当地特产,借助梨花清肺止咳、解热解酒的养生功效,推出“梨花饺子”,让游人赏自然风光、体验乡土文化的同时,享受别具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快乐消费创意农产品。生活中创意无处不在,创意农业中以创意理念打开市场大门,与传统农业相比,创意农业更注重产品的意识形态和新思想的投入,依赖于文化的存在和社会属性。创意农业的个性化多表现为对农产品的艺术化创造和创意农业活动的特色化设计过程,创意农业的艺术性,迎合了娱乐时代的公众心理,使农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看的比吃的贵”。
2.2服务化
传统农业时代,农业以“为胃服务”的功能存在,当物质丰足人们转向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的多方面需求时,不仅第三产业可以提供这种多元化的服务,创意农业同样可以转向“为舌服务”,以美味、美艳、美形给消费者带来五官享受,讲求色美形佳效益高。城市消费者需求升级,使创意农业在中国逐渐兴起。在高压力、高封闭、高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城市居民对新鲜感和“返璞归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下各种采摘园、创意农业旅游等形式十分火热,要达到使消费者重复消费,竞争的重点不仅在农产品质量本身,更多的筹码就是服务。人们的生活需求已从简单的物质需求到收音机、电视等视听文化需求,而今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过渡为更高一层的文化服务需求。创意农业的服务重心正是倾向于对大众文化服务需求的满足,他将单纯的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将农产品与文化开发结合起来,使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和价值[61。
2.3符号化
创意农业的价值主要有两种来源,一部分源于创意性,另一部分源于创意农业的符号化。符号化的价值体现在产品的差异性所带来的不同体验,当相似产业之间的消费品和消费形式趋于相似的生产和特征时,产品的符号化特征就需要表现出其特有的差异性,这样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额外的隐性收益。符号消费并不神秘,人们在符号的解码中获得丰富的乐趣,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创意农业直接面对的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物质需求,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文化需求,这种需求是抽象化的。将创意农业置于市场之中,它是一种体验经济,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味的活动l。创意农业的符号化特性表现为地位象征、文化体验和创意享受等。
2.4参与性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实是产品经济时代和服务经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两种经济形态的有机融合[8。从消费者角度看,体验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追求个性和实现自我的需要而花费的一定h,tl''''~q、费用和精力所享受的经历和感受。创意农业离开土地和农村,他的营销方式不再是单一地使农产品产销国内外,同时强调把消费者引进来,偏重于农村创意文化生活的新体验。以创意农业旅游为主的诸多创意农业项目,就是引导消费者走进郊区、乡村,以纯朴的自然元素和创意设计给消费者与城市快节奏生活相反的休闲与体验。体验经济活动的优劣以消费者的自身感受作为衡量标准,人与人之间的体验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以体验使得消费者达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是创意农业设计所要表达的较高境界。创意农业需要一种双赢的模式,只有消费者参与到创意农业中来,分享到其中的乐趣与美,创意农业的价值才能更大力度地展现,创意农业主体与消费者之间互动的关系才能保持良好持续发展。
2.5季节性
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近几年来,创意农业利用各季节作物的不同,“采摘热”和创意农业观光产业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据报道,黑龙江双鸭山农场,种植特色果蔬600hm2,2010年春天通过参观、旅游方式,接待周边地区游客近3000人,为农场增收近500万元。季节性在给创意农业带来发展新思维的同时,季节性给农产品带来的淡旺季也使创意农业受到了一定限制,给创意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增加一定难度,对创意农业企业合理化管理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高技术的储藏手段、多元素的综合创意,合理根据季节交替发挥农产品季节性的优势,是创意农业面向消费者推广和迎合消费者消费心理变化的赢利点。
3创意农业的消费群体
奢侈消费的单笔购买金额往往都已是整体一般消费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奢侈消费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注重地位形象,而一般消费多侧重于文化体验和享受。对于服务程度来讲,奢侈消费讲究消费的服务化过程和服务体验,需要创意农业有完善和高质量的服务系统和服务人员;而一般消费者更崇尚“自助”形式或少量工作人员引导的模式,追求的重心放在自身与景观、产业之间的互动感受。文化需求层次的不同决定了消费者对创意农业水平和发展倾向的不同,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同样被创意和个性化的创意农业产品和活动所吸引,追求不同季节中在创意农业中所共享的天然性和艺术雕琢。创意农业已脱离纯粹的物质提供,不再局限于及时产业的发展,而是与第三产业融合,产品和服务双重性的整体性发展。因而,创意农业的消费群体已不包括处于为求温饱而奔波的低端消费者。从创意农业的消费市场来看,一方面,中国高端农产品稀缺,市场亟待开发,创意农业应成为高端农产品市场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创意农业的消费群体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另一方面,乡镇农民对农产品和农业流程非常熟悉,吸引力并不大,从而创意农业的消费对象多集中于城市居民,它的消费形式可分为奢侈消费与一般民众消费。
3.1一般民众消费
创意农业为一般民众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一般来说,价格相对较低、涉及对象广、服务大众化,本土特色较浓。如北京朝阳区的蓝调薰衣草庄园打破传统农业园区的生产模式,创造了以生活休闲为主的创意主题庄园。庄园按照淡旺季进行收费,在秋季薰衣草盛开时,以“爱”作为庄园主题,把浪漫和时尚植入农业。淡季则以采摘园作为主打,如草莓采摘等,吸引消费者。庄园的门票价位大约几十元,园内提供的DIY创意农业产品和特色服务的价位也并不高,一般的消费者都可以接受。
3.2奢侈消费
奢侈消费与一般民众消费有较大的不同,在中国的奢侈消费中,官方消费占的比重也很大。奢侈消费一般具有“三高”特点,即品质次、高品味、高价位。北京延庆一家生态庄园推出了不同档次的南瓜宴,价格从3000~11800元不等,各种菜肴、器皿都是用南瓜雕刻制作而成,在1个月的时间内,有万余顾客前来品尝。
4创意农业消费趋势及策略
4.1创意农业消费趋势
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11。创意产业面向的对象具有普遍性,为大众服务。创意农业是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大众化特征,创意农业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终究会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消失。从创意农业的消费对象来看,~方面,公费消费在逐渐受到制约,公费市场向私费市场转变正以一种必然的趋势贯彻下去,而且公费市场上消费者的传统习惯势力和制度变革中的种种矛盾,又为这种转变构成了重重障碍。一是金钱遇到了特权障碍n2],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价格面前人人平;另一方面,在奢侈消费面前,任何产品都有可能成为奢侈品,创意农业中存在高消费,但并不意味这成为创意农业消费的主流。更多不再受物质生活束缚的群体对创意农业大需求量,而奢侈消费只能满足极少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过于奢侈化的追求,会使创意农业脱离其内涵所在华而无实。因而创意农业消费倾向大众化,满足大多数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才是创意农业的实质追求。创意农业的大众化还主要体现在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播功能。
(1)休闲体验。创意农业从单纯的“食”中走出来,更大地发挥了农业的多功能性。“近水楼台先得月”,创意农业以农作物作为经营内容,创意旅游农业更是以农村作为基地,依靠各地特色农作物和农村文化习俗成了创意农业发展的模式。近几年来,城市周边地区相继开始发展创意农业,如北京密云县的香草园、山东大泽山的葡萄节等,都是结合当地文化,以周边城市作为消费对象。创意农业多地区、大范围的扩展,将使更多的城镇居民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创意农业缓解高压状态,也提高了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劳动质量和劳动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意农业之中。
(2)文化传播。创意农业消费向平民消费的倾斜,意味着附有文化属性的普及。创意农业消费的大众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消费者所消费的创意产品具有丰盛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能使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接受创意农业中的新思维、新科技与新知识;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创意农业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使他们接近农业和了解农业知识,具有文化启蒙的作用。
4.2消费动态中创意农业的发展策略
(1)明确市场定位,集群化运作。创意农业倾向于大众化,并不代表大众化,是以大众化为主,以高端化为辅。对于不同的产业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确定特色的服务对象,不盲从、模仿,才能在市场上自己的创意发展方向。创意农业组织的力量还在于联动,创意农业不是单一企业可以带动起来的,孤立的竞争和赢利并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也只能使企业之间的凝聚力逐渐减弱间的凝聚力和逐渐减弱。因而,发展创意农业首先要强调创意农业的整体性,发挥组织的力量一联动。集群化发展可以实现创意农业系统性展开,使创意农业企业通过关联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给生产者带来团体性和普遍性的良好赢利和劳动价值的认可。
(2)主题化经营,合理协调“农”与“非农”创意农业对消费者的吸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创意”。创意农业可以在设计中创意、在产生中创意、在模式上创意、在销售上创意,但创意的重点不仅是形式还是内容,这些创意必然要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主题是创意农业的生命线,能把这些杂乱无章的灵性聚在一起,较大化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聚焦热点,随时以“创造市场、引领市场、激活市场、满足市场、再创造市场”为原则,真正要用“创意”来激活“产业”[1。这样,才可以使消费者“闻酒香而来,乘醉意而归”。创意农业的创意来源和主题化经营,不能束缚在农业的范围之内,需要寻追“非农”领域的新观点,注重产业之间的互通性,才能由点及面再到整个网络的立体式发展,满足大量消费者的精神文化所需。这就要求创意农业的发展遵循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将传统的农业范畴拓展到“非农”范畴,反过来通过“非农”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以致达到农与“非农”共生共荣、整体和谐发展的状态n。
(3)品牌化与产业化发展,在大众消费中,品牌的认知度、地方性产品的口碑是尤其关键的。创意农业不仅追求有广泛的消费者,而且在乎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再次购买率。品牌化发展有利于创意农业企业在竞争更胜一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以特色化的品牌效应才能争取持续发展。创意产业在赢得竞争时凭借的不仅是成本节约的优势,更主要的是基于价值链整合的组织优势。产业化发展则是创意农业发展的另一关键。从创意农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及服务产业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才能使其整体都处于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创意农业的产业化,是基于特色产品和服务之上,针对自身的明星产品进行多元化的延伸,构建完善的经营网络,发挥1+1>2的系统性功能,实现创意农业的高附加值,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理想的精神价值回报,从而发挥创意农业的溢出效应。
5展望
创意农业是中国的新兴产业,在短短几年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消费特征,成功走进市场并有一定占有率,因而创意农业需要把握市场规律来保持其独特性。从中国创意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据不统计,北京到2009年底拥有创意农产品20种以上,有一定规模的创意农业园113个,其中农业主题公园50个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节庆活动60个以上,创意农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161;上海奉贤区万亩种植,形成4种创意农业发展类型;江苏连续举办四届“农业嘉年华”活动,市民农园倍受南京市民青睐。创意农业正在不断吸收周边消费源并开始覆盖全国各个省市,逐步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当地风土民情、顺应大众口味,吸引消费者。。城乡互动、联动发展,将推动创意农业自成体系,建立区域性创意农业产业带,使农民真正在创意农业中感受到农业果实的丰硕和农业文化的恩惠,更大程度地融入到创意农业建设中来。从而培养创意农业专业型人才,形成完善的创意农业主体系,在中国实现规模化经营,形成清晰的创意农业发展脉络。
创意农业论文:创意农业的特点和内涵
创意农业可以概括为:是指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发挥创意、创新构思,研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创意农产品或活动,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新的、品质的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特征:
创意农业具有较强融合性、渗透性。创意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农业并非单指某一种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是多知识、多学科、多文化和多种技术交叉、渗透、辐射和融合的产物,因此,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渗透性。
创意农业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创意农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是创意灵感在农业中的物化表现。它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创意产品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通过创意,不断创造出农业和农村的新观念、新技术和其他新的创造性内容,其典型特性是生产者在田间“生产”文化,让广大消费者“消费”文化。
创意农业具有较高附加值。创意农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传统农业的产出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发展创意农业主要“消耗”人的智慧。创意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实现多环节增收;有利于提高产品性能、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社会提供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意产品和服务,科技和文化知识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农产品和服务。
创意农业具有一定规模。创意农业不仅仅是某个灵感突发,而是农业知识和农村社会文化传播构成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态以及营销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和消费的结合、互动和相对集聚,形成创意农业集群化的环境。因此,必须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创意设计占据主导地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但目的是对周边农民就业和农村繁荣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