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音乐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新时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优化教学语言,达到简练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优美的语言能够传达有效的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的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自身修养,规范语法,理清逻辑关系,用词,掌握知识,表达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的接收到信息。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字义相似的术语,但是他们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如“节拍”与“节奏”,这两个词语在音乐教学中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时候,就要靠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明确的分清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异同点。另外,教师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教学,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保障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输送最有用的知识,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接收到的知识。

二、多媒体与乐器想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能够普及到教学应用中,全国大部分的学校也能够用得起一些简单的乐器。教师要合理应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与乐器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像、图片和文字等,通过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的全方面刺激,都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够喧宾夺主,教师应该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够使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受制于多媒体,这样反而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适当使用乐器配合教学,比如说钢琴、手风琴、笛子、口琴、吉他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实时的了解一些乐器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对于《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傣族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采用葫芦丝演奏,同时,向学生普及关于葫芦丝该种乐器的起源、声色特点以及演奏方法等等。

三、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和特点,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这都是学生很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特质和优缺点,能够自主的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学习。教师要避免传统式的“生产线”培养,以培养出各种类型的新型人才。比如,在教授一首歌曲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哼唱,有的学生可能只喜欢唱谱,有的学生只喜欢唱歌词,这都只是学生对自己喜好的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这种表现,对于喜欢谱学生,引导他去学习更多关于谱曲的知识,而对于喜欢歌词的学生,可以引导他去感受歌词中的美,并鼓励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去尝试填词。更有一些学生喜欢用舞蹈去诠释自己喜欢的歌曲,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跟着节拍跳舞。至于怎么跳,那是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教师要以欣赏鼓励为主,只要在主要的关键点给予指导就行了。

四、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要敢于创新,敢于将新的教学方法实践到教学活动中,并善于自我总结,让学生从小就培养对艺术的喜爱,培养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作者:吴秋月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培新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课堂活动设计同课堂教学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一)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首先,在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通常会采取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充分的进行交流,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是需要有灵魂的,教师会在课堂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不同的音乐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的生活以及阅历加入到演唱中来的目的。其次,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方法则截然不同,在授课中,处于主导位置的是教师。并且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仅限于提问回答的形式,并没有其他的互动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教师会先为学生讲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之后再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课下为学生派发一些练习任务。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上的不同

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内容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以及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才能够让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锻炼。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安排一个活动主题,之后让学生自行发挥,在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然后再针对活动结果来给予指导性的意见。而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则会在上课之前制定好详细的教学大纲,在授课中按照大纲来进行,例如针对某一首歌曲进行讲解的时候,会首先从乐理知识以及演唱技巧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加以练习,如果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同教学大纲不符合的情况,教师会将其视为错误的表现并且加以纠正。很显然,这种教学内容会将学生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个性扼杀掉,并且会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并不能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氛围上的不同

教师在针对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创造出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产生一种愉快、轻松的感受才能够改变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从而由内到外的去爱上音乐。而课堂教学则不会如此,教师注重的并不是教学氛围,而是教学频率。教师会抓住一切的时间来对学生灌输知识理念与演唱技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将他们的基本功得到进一步的扎实,并且针对课堂中空档时间,教师会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进行练习和背诵,总体来说教学氛围是比较沉闷的。

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合并与互补

(一)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应该“动”“静”结合

在上文中我们提出,课堂活动的教学形式所主张的是“动”,而课堂教学则主张的是“静”,那么在今后的音乐课中,教师应该将“动”与“静”结合起来,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去聆听音乐,用心去体会乐曲中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所要传达出来的意境,并且在活动的设计中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与演唱的技巧融入进去,让学生能够自愿的将这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可以有“动”的时间,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并且不要将交流的模式仅仅局限于问答,可以采取游戏、辩论、分组抢答等方法,让课堂中的教学氛围能够变得活跃一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应该扬长避短

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传统教学,都是有优势以及不足之处的,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这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演唱的技巧加入进去,让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领唱,并且对其他学生讲述自己的演唱心得,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理,还能够变相的教授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不被学生所看好,主要是因为过于陈旧,从而无法让学生产生新鲜的感觉。教师应该将课堂活动中的内容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经常性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种期待感。首先,在音乐课堂活动的内容设计中要在原有的理念之上加入一些相对稳定的元素,让学生可以得到定向以及定时的培养,不能够一味地去寻求新颖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反映,虽然在活动课中非常开心,但是在应对考试的时候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由于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所以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就无法在活动课中吸取重要的知识点。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教师要注意变化,不要的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授课,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音乐的风格以及流派时,教师可以将例曲更换为当下比较流行且适合的音乐,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只有让学生同音乐之间出现了共鸣,才能够将原本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灵活易懂起来。

三、结语

音乐是自由的,教师只有将音乐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学生的音乐思想不被束缚,更好地徜徉于音乐的世界中。

作者:刘畅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及时中学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高中民族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民族音乐的含义与意义

我们可以从狭义与广义来区分民族音乐。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基于各民族社会背景与生产劳动过程中具有本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各个民族在一定文化领域中或者社会环境中所共有并且被传承的音乐总体。民族音乐从客观上来看属于人类每个民族文化领域中最真挚、最感人、最唯美、最富有内涵、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与民族特性的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说是人类音乐艺术中最伟大的成就其中之一。一个的民族音乐对人素质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激发民族发奋图强,不断进步,用心灵去感受它,必定能振奋人心,提高民族自豪感,还能让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继续传承,因此,民族音乐充分的体现了炎黄子孙的精神,对于青少年还能起到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

二、提高高中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

大部分的高中学生都不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他们一致认为民族音乐没有流行音乐好听,更谈不上去如何欣赏与感受民族民乐的内在美,这是所有高中音乐教师遇到最为普遍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来看,实际上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与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的,高中学生之所以对民族音乐如此排斥,是因为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积极性,自然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笔者通过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的精髓。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打造一种可以将学生引入与教材内容相融的学习氛围中,而且这样的氛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审美心境有良好的培养,可以更好的去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学会感知,达到认知,激发其想象,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让学生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情操。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青藏高原》,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笔者先让学生对一片雪域风光进行欣赏:美丽的草原、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雪地,伴随着大家熟知的哈达以及向往的拉萨,这样的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很容易让他们的内心世界所到震撼,升华主题内容。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才会不断的涌现出来,因此课堂之间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也决定一节课的质量。《青藏高原》体现了民族独有的文化领域,也是得到人们的肯定,无论是歌词与旋律都被得到广泛的推广,这样学生能感受到民族音乐也是被很多歌曲所借鉴的,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通过影片、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才能激发其创造灵感。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民族音乐的乐趣,达到静穆审度、情理交融的境界。

其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对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说教方法,这类填鸭式的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只能让学生更被动,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逐渐失去创造灵感。我认为课堂可以交叉使用谈话法、发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创设教学意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创作灵感,让学生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

再次,要将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高中学生排斥民族音乐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对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不够了解,因此要多注重这方面的呈现。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背景知识,并结合时下比较流行的音乐进行综合讲解,一步步带领他们去理解、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民族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从歌词着手:“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

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在同学们了解了这个典故之后,再启发学生从故事情景中去想象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的动人画面,然后启发他们探寻《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作品的深层意义。总之,新课改的要求是让我们找到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将之确立;更要紧贴时代的步伐;教育重点要重在创新,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要了解到他们对音乐的追求意向;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说过,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本性、民族的尊严、民族的意志,高中音乐教育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的音乐基础上。学生爱自己民族的音乐,爱欣赏民族音乐,才会去创造,这样才能继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借助教材重复,引导音乐自主学习

小学音乐教材包含丰富内容,教师在利用教材实施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文字。特别是需要强调的乐理知识内容,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识记。教唱歌曲时,也要对重要章节进行反复领唱。在教学反复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要让学生体会重复的效果,明确不同重复阶段需要完成的教学体验,并能够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在不断反复中进行总结。好的音乐因子能够对我们的感官造成刺激,也会触动我们的情感开关,重复之后,对音乐的审美评价也会发生变化。在学习《牧羊女》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对歌曲背景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歌曲内容进行反复讲解,对音乐节拍、感情因素运用等进行针对性引导。为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刻感知,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教材上歌词进行自编自演活动,就是根据歌词给歌曲配上动作和表情,学生自娱自乐。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课堂内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教师让学生借助教材歌词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反复演唱中获得系统音乐体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二、借助媒体重复,强化音乐记忆功能

多媒体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展示。音乐作品声情并茂,反复聆听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音乐感知,丰富的画面色彩,也会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特别是那些经典音乐作品,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品味、消化音乐元素。音乐学习需要强化学生记忆,因为音乐有流动性,唱过听过就会消失。采用反复聆听的方法,能够将音乐符号深刻地记忆下来,这对提升学生音乐感知有重要帮助。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可以进行歌曲分解,原来教师领唱教唱,有了多媒体就可以动手不动口了,让多媒体反复播放功能教唱歌曲。如学习《鹅大哥》时,歌曲中有强弱之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进行反复比对,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个歌唱技术。多媒体可以反复播放音乐作品,为教学带来更多便利,通过教师针对性讲解,还能够让学生在比对中形成更细致音乐感知。这对丰富音乐积累有积极影响。

三、借助语言重复,实现音乐文字转化

音乐是有声艺术,而文字是无声表达。在音乐重复教学中,将音乐学习用文字表达来传播,体现的正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性。为让学生对音乐有到位理解,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换一种表达方式。用诗歌、散文的形式来描述音乐内涵,学生获得的感知将是别样的,对音乐概念的认知也会呈现多元属性。文字介入音乐课堂教学,不仅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丰富性,也为学生认知建立提供更多信息来源。教师在音乐欣赏中穿插文字解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立体的音乐感知。在音乐欣赏中加入诗朗诵,音乐学习必定会顺利实现升级。语言文字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利用文字对音乐作品进行别样解读,可以极大丰富学生认知。《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曲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唱这首歌时,教师将其中的几句歌词让学生抄写在卡片上,让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一部分学生朗读歌词,班级内呈现热闹景象。“爸爸没看见,妈妈不知道“”好孩子要诚实,有错要改掉”,这些歌词在学生演唱中反复穿插进来,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学生轮流进行朗读,对歌曲的理解当然更深刻。

四、借助动作重复,体现音乐操控功能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借助动作进行重复,就是要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在反复动作操作中形成实践音乐体验。应该说,亲自参与音乐活动,这是音乐学习的最重要成长途径。心动不如行动,如果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模仿歌曲画面动作,在实际演唱时有动作伴舞,这样的音乐学习体验将是特别深刻的。我们常常会看到爷爷奶奶们在一起跳广场舞,当音乐响起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舞蹈行列之中,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音乐基础,但却可以随音乐手舞足蹈。这充分说明参与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重要形式。学习《划船》这首歌曲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课件,通过反复领唱教唱,让学生掌握曲调和歌词,然后教师弹奏旋律,让学生跟唱。教师还专门挑选了几个学生到前台来表演。多媒体播放《划船》视频,里面有很多表演动作,让学生先模仿,然后展示给大家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做动作,学生学习非常有成效。在这个实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歌曲,给学生带来音乐体验,学生反复练习动作表演,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音乐学习自然呈现高效性。重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不断提升学生音乐感知有重要意义。由于聆听有不稳定性,音乐感知不会在一次聆听中建立起来,需要反复多次地聆听,并进行多次的认知升华,这样才能形成完善的音乐感知体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复还体现变化性、生成性,要让学生听一次有一次的收获,要注重个性发展,注重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的过程性。重复是好音乐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作者:曹文慧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浅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浅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过程中,各种观念百花齐放,音乐课堂从以前纯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授到加入了各种其他的因素,例如人文知识的贯穿,例如姊妹学科的渗透甚至综合等等。这些新的元素来到音乐课堂,让很多教师如看见了万花筒,不知该如何取舍,这些内容的被有的教师不加方法地引进,有的音乐课堂变得杂而不纯,有的音乐课堂充斥着各种知识却恰恰减弱了音乐的魅力,音乐课堂的音乐性就在这些因素的冲击下被减弱了。要表现音乐课堂的音乐性是一个非常艺术的过程,一个拿捏不当,音乐的美感就会被破坏,音乐的魅力就会被淹没,所以,使音乐课堂具有音乐性,首先是教师的一种艺术,一种方法的艺术,在实践课堂中,越来越觉得要使课堂音乐性得到的体现,要创造这样一种课堂的艺术是需要多方面的细心设计策划,实在是并不容易的事情。体验音乐的美感应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大音乐教育的音乐课堂,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课堂音乐在流行音乐面前,不能使学生有更特别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计的音乐聆听环境

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创建一个良好的音乐聆听环境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聆听环境是从硬件和软件这两个方面去组建的,首先应该有的音响设备,因为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的重要设备,音乐是纯净和秀美的,在教学中,无论教师怎样讲解,都不如真正优美的声音传递到学生的心中更有效果,只有通过美好音乐的聆听,让学生自己感受云月的美好,才更有教学效果,如果学生不能感受音乐的美好,教师理论讲解再高深,也是没用的,只有学生亲自感觉到音乐的美好,在心中树立了音乐的纯净与美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相反则是适得其反。教师在选择聆听音乐时,一定要注意音响设备要过关,因为只有好的音响设备才能表现出好的音乐质量,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学校要为音乐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体验环境,在设备的购买上要注重音响的质量,一定要保障在音乐课堂上的音响效果,只有好的音响效果才能达到好的聆听环境,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

二、创设适合学生的音乐背景

在讲解音乐时,一定要注意讲解音乐的背景,因为每个音乐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只有讲解明白音乐的背景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本身的魅力,如果没有明白音乐背景就去讲解音乐,那么多半是很费力,而且效果也很差。例如,在讲解贝多芬的作品时,一定要讲解贝多芬的复杂背景,包括他的人生的起落悲喜,贝多芬的生活历程与情感矛盾,只有了解了他的人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给学生讲解完贝多芬的人生传奇后,通过他的音乐,学生们会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

三、重视音乐课堂中音乐聆听所占的比重

在音乐面前,教师介绍多少,说多少音乐的美,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要学生认同,还不如教师提示一两句,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听,给学生感受。一堂音乐课,学生听的时间应该起码有半堂课。可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完整的听。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尽量静下心来闭目聆听。完整的音乐形象对学生非常的重要,及时遍完整的聆听,学生其实有很多感受,有的学生并不会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也不应该追求在这个过程之后,有多少个学生说出了自己听音乐的体验。

这种说出来的体验是表象上的,更深层的体验其实在心里,教师只需要注意学生是不是对这个音乐明显有了兴趣,明显沉浸到了音乐中,就成功了。再多次聆听。在多次聆听中,学生有了自己重视的片段,熟悉了音乐旋律,并且喜欢跟唱。这就是学生喜爱上了这个音乐的表现,也是音乐魅力吸引了学生的表现,单靠教师讲述想纠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好根本不可能,但只要课堂有时间反复地听,学生在耳熟能详,有充分机会聆听透彻健康音乐的基础上,音乐自然能让他们有所改观,音乐教师千万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就轻视音乐的魅力。这一点上,可以借鉴一下语文教学中的“美读”这一方法。多读,自然能感受其美,多听多唱,自然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其美。教师要是转换一个角度,不单从自己教上去想,而是从学上去体验,就能感受到,学生喜欢的是听和唱,不喜欢的恰恰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歌曲,要是整堂课用大部分的时间给他们听唱,其实,他们都不自觉地下课了还在哼唱,音乐教师其实并没有正视过音乐本身的魅力,而是太迷信自己讲述的魅力了。

四、教师应该重视音乐的升华和提炼

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知识介绍,不过,可以有一些艺术的处理方式。例如,想介绍欧洲音乐风情,很多教师想将欧洲建筑和文化给学生一个印象,这个当然有助学生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可是,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文化建筑图片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的视觉效果呈现呢?这样可以不打断音乐的连续性,不影响音乐的聆听,学生的看和听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所以,这些人文风景的介入,既恰当,也没有影响课堂的音乐性,恰恰成了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所以,新课程标准中的很多理念非常正确有效,只是教师在操作时候,没有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而已。课堂中,每堂课对音乐技巧和知识的传授,是循序渐进的,每堂课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并不多不特别复杂,这些知识目标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聆听奏鸣曲时,教师将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呈现在黑板上,一个简单的讲解,学生就能够理解了,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在聆听中对照图式进行区别,教师要节约这些知识讲解的时间,如果把这个变成了数学课上的分析或者语文课中的段落分析,音乐的魅力一样会荡然无存。

结语

音乐课堂,音乐体验一定是及时位的,唱谱等技能训练,都是为完整的音乐体验做铺垫,唱歌课中,发声方法的教授等等,也是为学生能优美完整地演唱为目的,教师将聆听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课堂设计,这样一个有完整音乐体验的课堂,才具有了音乐课堂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

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审美情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利用现代多种教学手段。达到课堂气氛活跃.愉悦学生身心.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我就对于新课标后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从音乐课程价值体现的几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在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应优化音乐课堂中的整个审美情趣。

新课标下的音乐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知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基础。

音乐的审美情趣,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音乐的问题。一个学生为什么喜欢这种音乐,不喜欢那种音乐,和学生的家庭、经历、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有关系。首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趣味,进而更深一层地通过音乐教学,把健康、纯正、明确、自然,对人类社会有意的音乐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在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应重视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首要的目的和任务。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此也愿为音乐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转换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

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好。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

2.淡化教学目标,增强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 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⑴开头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例如在欣赏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初中简谱版第三册)时,教师先把《四面楚歌》的故事作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所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

⑵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更愉悦……

⑶结尾要愉悦

俗话说:“好聚好散”吗?好的开端很重要 ,结尾更重要.老师要巧妙的设计下课前得几分钟 ,争取让学生能有你‘好结尾’的魅力吸引他们愿再来光顾音乐课!

如中学生的表演欲比较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会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

再比如中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的通俗歌曲,如黄征的《奔跑》,周华健的《朋友》等。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3.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

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笔者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再比如在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时,我让学生边欣赏边画一幅想象画,结果有学生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画了一幅类似旋律线的画面,有的学生画了一幅重阳节和外公爬泰山的画面,还有学生画了一幅一群小孩打日本鬼子的画面……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我们尚且不去分析作品的好坏,单从众多的想象画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在思考、在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出世上最美的东西,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4.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这是音乐的本质,也是利用音乐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依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中学音乐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根本体现。

三、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可以以多媒体手段辅助音乐教学,达到课堂气氛活跃、愉悦学生身心、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教学手段。

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 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 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 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 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 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 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 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 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 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 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煤体欣 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 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 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3. 运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突破重难点

音乐课不同于绘画课,可以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课,可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而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巧妙演示,把抽象的乐理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更好地突破难点。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器是必要的,可是,一整套民族乐器数量多、体积大,教学中不便于也不可能一一展示实物,如果教师仅仅是纸上谈兵,一堂课讲下来也不能让学生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教师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能很容易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乐器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声画同步技术,让学生感受每一件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互补结合,增加了学生分辨和记忆能力,避免教师费时费力空谈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现象,抽象的教学内容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而 " 改头换面 " 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合理恰当地重视了视听的体验结合,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音乐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在新课标提倡下,我们的音乐课是活跃的,快乐的,但要真正达到在中学音乐课堂中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那还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我们就需要从实践课堂中体现: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审美,能通过我们的课堂体验到生活中的美.音乐中的美!让学生去创造音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吧!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浅谈农村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子琴的应用

浅谈农村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子琴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音乐教育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央和地方对音乐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但是钢琴的普及在农村中小学中还有一定的困难,电子琴却得到了逐渐的普及,怎样把有限的电子琴用进音乐课堂里去,使之能够更好的为音乐教育服务,提高课堂效率摆在了各位音乐教师的面前。我认为,农村音乐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教师本人应加强弹奏练习掌握和提高自己的基本演奏技巧。但是音乐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知识和一定的演奏技能,而且还必须掌握电子琴用于全部音乐领域的方法和技巧,否则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甚至会给音乐教学帮倒忙。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理论上和实践能力方面研究关于电子琴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的高效使用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电子琴是不及钢琴那样理想,但和风琴比较起来也是一件不错的乐器。由于电子琴有固定的音高,并按照十二平均律组成,可以自由的订调、转调、降调、升调等弹奏,也不需要像风琴那样不断地踩踏供气,使用起来方便高效,还可以变化音量,音色,能够更好的满足音乐教学多方面的需求。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音乐教学,在八十年代初期有一些学校和老师就开始把器乐逐渐引入课堂,首先是口琴、笛子等,后来又有了手风琴等乐器,不仅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近年来电子琴作为音乐教学用具进入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新尝试,通过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整个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为电子琴不但具备其它乐器的教学功能,而且它还集多种节奏、乐器为一体,丰富的表现力明显优于其它各类乐器。

在感受与鉴赏领域,电子琴是键盘乐器,有和钢琴差不多的功能,其本身就洋溢着美妙悦耳的音色,这无疑可以给学生以美感,电子琴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一、电子琴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教师有选择的弹奏一些乐曲让学生欣赏。不仅扩大了同学门的音乐视野,也可以使同学们获得美的愉悦和陶冶,而且这种演奏对学生来说可具有音乐审美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也就必然会产生动人的鉴赏效果。

二、音色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感,教师可选择不同的音色在电子琴上演奏,让学生在听过之后分辨不同的效果。

三、“画龙点睛”的审美效应。在音乐欣赏当中,教师可用电子琴弹奏一些音乐主题,这对于同学们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听辨音乐表现要素。电子琴在音乐的节奏,节拍,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结合这些乐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对各种音乐符号的认识和记忆。

五、在演唱教学中电子琴是多功能的教学工具,教师在范唱中使用电子琴伴奏一定会增添歌唱的感染力。在同学们演唱中使用电子琴伴奏有效的减轻了同学们的走调现象,在学习歌谱过程中,电子琴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纠错。在同学们歌曲学会之后电子琴可以充当伴奏乐器的角色。

六、在识读乐谱中,电子琴的多功能主要表现在它即能用于听音的训练,也可以提供模唱得音调,既可用它听唱歌谱,也能帮助视唱乐谱,即使在枯燥的乐谱知识学习中电子琴还可以从视觉,听觉方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学习将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的深化。

电子琴应用在音乐课中的好处:

1.激发兴趣乐于感受。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水平和性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紧密相结连,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都能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根据这种理论,老师可以在电子琴上调好不同的音色、节奏,弹奏出所要学习的歌曲旋律,学生定会非常喜欢,显得跃跃欲试。

2.沟通情感愉快合作。电子琴可以锻炼实际的运用能力外,再学习中,还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更便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合作。

3.感悟音乐鼓励创造。音乐教育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的高雅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上电子琴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从不同的教学目标出发来安排。总之电子琴在中小学音乐课中使用时非常广泛的,方式也是非常多样的,如何充分发挥电子琴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待于全体全体的音乐教师创造性的去开发和交流心得,使电子琴更好地为音乐课服务,发挥它的更大作用。

电子琴是键盘乐器,在乐理教学方面形象直观。通过弹奏再配合讲解,让学生形象生动而又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音乐学习中一般只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歌曲,而一些乐器的演奏技能和技巧却极少涉及,通过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不但能学习演奏的技能技巧,还能学习和培养、发展、创作乐曲的能力。键盘是依照乐理的十二平均律所制定的,它的各音之间的位置与五线谱上各音的位置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如五线谱上的基本音,变化音、同音异名、二十四个大小调及各个调式音阶、五声调式音阶、和弦、和声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键盘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而且还可以边弹奏边视唱,边听音响效果加深印象。提高了识谱、视唱、视奏的能力,反复不断的将音程、和弦转位、转调等音乐知识进行实践与巩固,反复不断的将关系大小调、同名大小调、首调与固定调等知识,在键盘与五线谱上的位置进行对照和比较,并对丰富的节奏和音值组合等方面的训练有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电子琴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对音乐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和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而且在于对他们其他方面知识及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如今学生们对电子琴教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电子琴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再加以教师适当合理的引导,教学质量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如果能再把这样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和发展,相信我校的音乐教学质量以及多方位的素质教育都将有很大提高。让我们把音乐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及能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祖国的栋梁。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反馈技能探讨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要求被试者蒙上眼睛画4英尺长的线段,练习达3000次之多。a组被试者未能得到自己所画长度与目标4英尺之间的偏差的反馈,结果练习毫无进步。b组被试者每画一次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结果进步迅速。①实验表明,、恰当的反馈,直接影响着人的后续行为。正因为反馈对个体学习有重要影响,所以反馈被普通教学广泛研究,可以说反馈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技能。遗憾的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教学技能却被音乐课堂久久遗忘。笔者这样说是有确凿根据的,倘若打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篇名“反馈”主题为“音乐”的文章,几乎没有文章是写关于音乐教师教学反馈技能的。为此,笔者拟就这一课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反馈的类型

反馈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其基本类型有: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和实践操作。

1.课堂观察法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眼睛统观整个课堂,从学生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情绪反应中来获得反馈信息的行为方式。

观察的方法有以下三种:①环视法——面向全体。教师有节奏、周期性地把视线从教室的左方扫到右方,再从右方到左方;从教室的前边扫到后边,再从后边回到前边。环视观察是为了了解所有学生的动态反应,如学生是认真思考、积极活动,还是走神、开小差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获得有关课堂整体的信息。音乐课堂上的环视法经常用在协调全体参与合唱、合奏的练习中。②点视法——聚焦个体。当发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出现异常反应时,把目光集中投在那一点上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发现有人打瞌睡,就要进一步观察是多数人还是个别人,分析是由于学生疲劳、天气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是教师讲解平淡无味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对观察到的问题经快速分析后做出决断,立即采取处理措施。③虚视法——随机应变。就是说好像你的眼睛在看什么,但实际上你什么也没看。这是无经验教师为防止精神紧张而采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是虚视,目光也要自然,不要让学生从你的目光中看出你的紧张神情。

2.课堂提问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获得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情感体验深度形式。在运用提问反馈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慎重选择提问对象。如果提问是为了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应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他们能代表一般同学掌握的水平;如果是为了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则可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有利于其他同学对当堂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如果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要多提问程度较差的学生,因为只要他们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其他同学往往就不成问题了。在选择提问对象时,应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为了得到完满的回答,过多地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使学习程度较差的得不到检查;另一种认为教学是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则过多地提问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使程度高的不能起表率作用,程度低的得不到激发。这两种偏向都难以使教师地了解情况。所以提问面要宽,不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也不要让一个学生连续回答多个问题,应该是好、中、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从而获得较为的反馈信息。

其次,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反馈。提问不但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有关学习程度信息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检查学习、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促进他们的学习,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给学生反馈信息。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听取。对回答中正确的部分,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对于回答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以纠正。否则,正确的得不到肯定,错误的得不到纠正,学生得不到正确反馈,就可能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记忆下来。 一个学生回答不完善,其他学生补充后,教师必须小结。这不仅是使答案臻于正确和完善,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获得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信息。

3.课堂考查法

进行课堂考查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课堂考查要预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告知考查内容,使学生集中精力,达到当堂消化的目的。通过考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的疑难点、模糊点能及时加以解释、强调、纠正或补充;也可以使教师清晰地看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听写、默写、板演、提问、小测验和写学习小结等。每次考查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4.实践操作法

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和动手操作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程度。音乐是讲究技艺的,音乐的学习离不开实践,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训练。如学唱歌曲,在教唱数遍后,教师通常都要请一位同学当众表演一下。

二、反馈的要求③

1.及时。不能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就无法对系统的运动状态进行的调整,不能及时得到反馈,所获得的信息量再大、再都是没有意义的。

2.。错误的情报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判断错误就不能对被控系统进行正确的调整,就会使控制失效。假性反馈的信息再及时、信息量再大,也会使系统的运动远离预定的目标。

3.观察。控制者能够观察到对象的运动状态,并能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能够从差异中观察到问题。对于差异量变化的大小,简单系统可以凭直觉测量,复杂系统则要凭借一定的科学手段。

4.可控。要求控制变量必须是可操作的。当控制者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调节时,能够找到问题的原因,对控制变量能够及时进行调节和改变。

5.抗扰。即反馈系统要运行,使控制者能识别反馈信息的真实性现象,能了解受控对象的真实情况,可以对干扰进行及时的排除。

以上所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的,即教的反馈。实际上,学生也要根据获得的反馈与评价,改进自己的学法,这是学的反馈。毫无疑问反馈是教学中最灵动、最富创造活力的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反馈原理,调控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论文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生成性 教学资源

论文摘要:音乐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能够增强课堂的艺术氛围,提升教学质量。音乐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获取应通过构建平等、开放、动态的课堂和创设一定的生成情境来实现,并通过教师用敏锐眼光捕捉,进而加以利用同时,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发掘过程中要得弃随意性的教学行为

生成性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它包括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具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资源来说,它是不可预知的,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音乐创作是一门思维灵动的艺术,优美动听的旋律往往就在音乐创作者的灵感触发之际生成。音乐课堂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随时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艺术的灵光,有效地把握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是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态的保障,它将使教学锦上添花,使课堂也会因无法预见的意外而精彩。

一、构建平等、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创造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而教师则要在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知识生命的潜能,于是师师、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进行了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引出问题,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反思行为。作为具有思维能力和一定个性的学生,其思维、灵感的火花是需要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环境的,严肃、拘谨的课堂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学生只能是教师讲授内容的接收器。因此,教师因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的实际及需求,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学环境。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水平、认识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

二、创设有效情境来促成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而审美教育的实质现在通常被理解为情感体验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情感性的。因此,音乐的学习必须要i卜学生带着情绪带着冲动去探求,这样的课堂才更具审美有效性。

在很多音乐课堂中,由于缺少情境的创设,使一系列音乐活动简单堆积,显然学生学习积极与参与热情大大降低,审美有效性也随之降低。例如,下面请大家一起唱,而后,男声唱,再女声唱,再分角色唱。到底怎么样的情境活动创设是有效的?要理解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于教育于无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唤起学生音乐参与,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其中,有些情境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意境的,通过人文方式来感受的,也有些是在学科范畴内的情境活动,如熟悉音乐的过程,让学生伴奏—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和谐之美。展开来说,让学生在经历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领悟音乐的表现方法,创造音乐的美,深入理解音乐的多兀表现形式……情境创设有时是一项活动,有时是一句话,有时则是一种意境,但它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生动参与。具体如何有效,没有模式,只有教师自主囚材而定。

三、用敏锐眼光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要想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单一信息资源,转化为积极的、丰富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这取决于教师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和用好学生为教学提供的真正的、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善于捕捉和巧用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成熟教师的标志,还是一个教师富有教学智慧的标志。

1捕捉偶发事件。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注意于原定的教学内容是卜分困难的。此时,教师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态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捕捉意外事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发展的事件,对于这些生成的意料之外的信息资源,教师应巧妙地将其转化为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学资源。

3.捕捉学生的错误。我们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和我们对待生活垃圾的认识过程颇为相似。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垃圾就是废物,必欲弃之而后快,而今天,我们终十认识到,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以前,我们一味地讨厌、惧怕学生的错误,殊不知错误也是放错了地方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生成的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比较、概括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归到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学生的错误是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是一面镜子,以错误为镜,可以知教学之得失。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缺陷与不足,还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从而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让学生从中受益。

四、用辩证观点来看待并摒弃随意性教学行为

注重音乐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不是要求教师刻意去追求这种生成性教学资源,并且,更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生成性教学资源,而让课堂的随意性泛滥。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没有一个具体的检测标准,有无成绩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出。这样一来,也就使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中显得很是随便、随意,没有一个长远的培养目标,有的教师甚至连一个短期的培养口标都没有。课前不作相应的准备,上课时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讲到哪儿算哪儿。更有甚者,音乐教师凭着一台录音机,一盘教学磁带,让学生看着书,跟随范唱带反复听、反复唱,六、七遍下来,一节课就差不多了。音乐教师的随意性带来学生的随意性,学生在音乐课堂做其他学科作业、其他学科教师借用音乐课进行补课的现象,也就时有发生了。如此,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了。

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对有效改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节好课首先要重视课程设计,在设计一节音乐课时,一定要遵循音乐学科规律。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讨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和预设性教学资源都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应该立足预设性教学资源搞好常规性教学,在不刻意追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同时,敏锐地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促成音乐教学课堂更好的效果,更好的质量。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摘要:明确课堂教学艺术含义,把握音乐与教育两大门类的结合点,积极研究和正确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节奏、语言、板书及组织艺术等,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艺术

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忽视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教学艺术的实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不能创建音乐课堂情境,更不注重相关教学艺术的体现。因而,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收效甚微。笔者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作简单论述。

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

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一节的音乐课,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较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化控制。

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高潮的合理设计。

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高潮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对此具体要求如下:

适度的强调、语气和语言节奏语调是指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气是指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言节奏是指语调、语气及语速的变换规律。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语调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易感疲劳;语调过低,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语气要轻重适当,缓急协调,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根据年龄、课型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例如:安静的欣赏课与喧闹的器乐课语调高低要相应调整;一般内容讲解宜轻,难点、重点的强调要加重语气。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教师如何通过语言将诸多知识信息按一定顺序、层次讲述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语言中心明确、难点重点突出、条理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开始时语言要短而有疑、短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语言要短而有情、短而有味,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语言富于感情,富于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富于感情,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明的文字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显示在学生面前。板书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清晰的层次性,音乐课的板书则更应精炼,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音乐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科学、。尤其在书写乐谱时,要防止差错。(2)文字简练、条理有序、层次分明。乐谱的位置要安排合理。(3)针对性强、色彩得当,音符与乐谱线要色彩分明。(4)书写要工整、规范,谱例要规范、美观。

通常教室的黑板各学科兼用,既要板书,又要抄谱例等。若不精心设计,会造成版面的杂乱无章,影响授课效果。因此,设计好每一节音乐课的板书,使其清晰、直观,是确保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不论是以情导入、以理导入,还是以疑导入,都要给人以美感或新奇感,调动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教学内容要丰富有序,结束时要留有思考回味之余地,给人以美的遐想和有益的启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水平高低与教师本身的修养有关。上好一节音乐课需要教师认真地去钻研、创新。既要遵循一般教育的规律,向各学科学习,又要发掘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新意。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音乐课既要研究艺术的教学,又要研究教学的艺术,这是音乐与教育两大门类的结合点,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

总之,注重音乐课堂艺术的研究与把握,改革和创新艺术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节,创设浓烈的艺术育人氛围,这对培养、教育和塑造人才将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浅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大量也事实证明: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力、记忆力、想像力、创新能力及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环境 兴趣 创新能力

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一、改变教学方法,提供创造的机会

1.先形象、后概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概念、后举例、再练习”。在一次“连线”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分辨延音线和圆滑线时比较困难,所以我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作法,试用“先形象,后概念”的做法,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首先我从感性入导,我出示了“︵”。提问;“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条狐线象什么?”。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时,我便告诉他们:“在音乐旋律中,它叫连线。”。然后我让学生听范唱,再划拍节试唱,这样,学生便牢固地认识了延音线。这种教法比纠缠于概念不放而勉强为其死记硬背教起来轻松的多,学生学起来也非常愉快,达到了学生自己尝试的目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儿童观的真谛所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新知识、新问题,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演唱歌曲《赛龙舟》的过程中,我先提出问题“用什么表现方法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另一半学生喊:“加油、加油”。同学们很来劲,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顺势将他们分成两组,一齐来感受这种形式的实际效果,果然,歌曲听起来层次感丰富了,热闹了许多。接着我又激励学生畅想:赛龙舟的的场面可热闹了,大家争先恐后,一会儿你快,一会儿我快,我问:“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激烈的赛龙舟的场面呀?”这样,学生在初步接触到音乐和谐、丰富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二、提供说的空间,给予表达的机会

1.说想法,谈体会

想法也就是感受,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一个回味和小结。一个积极的想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在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2.说标题,想内容

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体现于歌词、旋律、节拍节奏,体现于创作的背景,同时也体现于作者付于作品的标题上,可以说,标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在告诉学生乐曲标题后,让学生就题目展开想象,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好像看到一个人赶着马车、挥着鞭子在运粮食。”“不对,应该是有许多辆马车,这样才能突出运粮忙,”教师趁机启发学生“能想象一下是怎样的场面?”学生很快就想到了热烈、忙碌、喜庆的场面。“老师,我还听到农民伯伯愉快的歌声。”“农民伯伯粮食大丰收了,心里乐开了花。”……学生们尽情表达着想说的话,没想到题目上简简单单的七个字竟能引起学生这么一大堆的话语,学生越说思维越活跃,对乐曲的理解也越深刻,象这样有目的、有选择地说标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为下一步的“听”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三、结合生活经验,发展创作的空间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1.结合表演创作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表演,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如可通过歌表演、用动作表现节奏,根据音乐自编动作表演等等形式,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2.结合歌曲创作

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结合歌曲内容中的可换之处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变通、大胆尝试。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较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中,张开想象创新的翅膀,遨游于充满创造快乐的音乐殿堂。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论文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生成性 教学资源

论文摘要:音乐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能够增强课堂的艺术氛围,提升教学质量。音乐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获取应通过构建平等、开放、动态的课堂和创设一定的生成情境来实现,并通过教师用敏锐眼光捕捉,进而加以利用同时,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发掘过程中要得弃随意性的教学行为

生成性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它包括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具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资源来说,它是不可预知的,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音乐创作是一门思维灵动的艺术,优美动听的旋律往往就在音乐创作者的灵感触发之际生成。音乐课堂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随时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艺术的灵光,有效地把握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是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态的保障,它将使教学锦上添花,使课堂也会因无法预见的意外而精彩。

一、构建平等、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创造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而教师则要在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知识生命的潜能,于是师师、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进行了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引出问题,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反思行为。作为具有思维能力和一定个性的学生,其思维、灵感的火花是需要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环境的,严肃、拘谨的课堂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学生只能是教师讲授内容的接收器。因此,教师因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的实际及需求,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学环境。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水平、认识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

二、创设有效情境来促成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而审美教育的实质现在通常被理解为情感体验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情感性的。因此,音乐的学习必须要i卜学生带着情绪带着冲动去探求,这样的课堂才更具审美有效性。

在很多音乐课堂中,由于缺少情境的创设,使一系列音乐活动简单堆积,显然学生学习积极与参与热情大大降低,审美有效性也随之降低。例如,下面请大家一起唱,而后,男声唱,再女声唱,再分角色唱。到底怎么样的情境活动创设是有效的?要理解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于教育于无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唤起学生音乐参与,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其中,有些情境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意境的,通过人文方式来感受的,也有些是在学科范畴内的情境活动,如熟悉音乐的过程,让学生伴奏—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和谐之美。展开来说,让学生在经历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领悟音乐的表现方法,创造音乐的美,深入理解音乐的多兀表现形式……情境创设有时是一项活动,有时是一句话,有时则是一种意境,但它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生动参与。具体如何有效,没有模式,只有教师自主囚材而定。

三、用敏锐眼光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要想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单一信息资源,转化为积极的、丰富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这取决于教师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和用好学生为教学提供的真正的、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善于捕捉和巧用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成熟教师的标志,还是一个教师富有教学智慧的标志。

1捕捉偶发事件。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注意于原定的教学内容是卜分困难的。此时,教师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态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捕捉意外事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发展的事件,对于这些生成的意料之外的信息资源,教师应巧妙地将其转化为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学资源。

3.捕捉学生的错误。我们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和我们对待生活垃圾的认识过程颇为相似。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垃圾就是废物,必欲弃之而后快,而今天,我们终十认识到,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以前,我们一味地讨厌、惧怕学生的错误,殊不知错误也是放错了地方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生成的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比较、概括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归到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学生的错误是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是一面镜子,以错误为镜,可以知教学之得失。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缺陷与不足,还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从而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让学生从中受益。

四、用辩证观点来看待并摒弃随意性教学行为

注重音乐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不是要求教师刻意去追求这种生成性教学资源,并且,更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生成性教学资源,而让课堂的随意性泛滥。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没有一个具体的检测标准,有无成绩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出。这样一来,也就使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中显得很是随便、随意,没有一个长远的培养目标,有的教师甚至连一个短期的培养口标都没有。课前不作相应的准备,上课时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讲到哪儿算哪儿。更有甚者,音乐教师凭着一台录音机,一盘教学磁带,让学生看着书,跟随范唱带反复听、反复唱,六、七遍下来,一节课就差不多了。音乐教师的随意性带来学生的随意性,学生在音乐课堂做其他学科作业、其他学科教师借用音乐课进行补课的现象,也就时有发生了。如此,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了。

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对有效改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节好课首先要重视课程设计,在设计一节音乐课时,一定要遵循音乐学科规律。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讨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和预设性教学资源都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应该立足预设性教学资源搞好常规性教学,在不刻意追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同时,敏锐地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促成音乐教学课堂更好的效果,更好的质量。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摘要:明确课堂教学艺术含义,把握音乐与教育两大门类的结合点,积极研究和正确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节奏、语言、板书及组织艺术等,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艺术

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忽视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教学艺术的实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不能创建音乐课堂情境,更不注重相关教学艺术的体现。因而,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收效甚微。笔者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作简单论述。

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

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一节的音乐课,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较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化控制。

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高潮的合理设计。

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高潮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对此具体要求如下:

适度的强调、语气和语言节奏语调是指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气是指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言节奏是指语调、语气及语速的变换规律。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语调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易感疲劳;语调过低,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语气要轻重适当,缓急协调,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根据年龄、课型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例如:安静的欣赏课与喧闹的器乐课语调高低要相应调整;一般内容讲解宜轻,难点、重点的强调要加重语气。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教师如何通过语言将诸多知识信息按一定顺序、层次讲述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语言中心明确、难点重点突出、条理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开始时语言要短而有疑、短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语言要短而有情、短而有味,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语言富于感情,富于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富于感情,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明的文字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显示在学生面前。板书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清晰的层次性,音乐课的板书则更应精炼,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音乐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科学、。尤其在书写乐谱时,要防止差错。(2)文字简练、条理有序、层次分明。乐谱的位置要安排合理。(3)针对性强、色彩得当,音符与乐谱线要色彩分明。(4)书写要工整、规范,谱例要规范、美观。

通常教室的黑板各学科兼用,既要板书,又要抄谱例等。若不精心设计,会造成版面的杂乱无章,影响授课效果。因此,设计好每一节音乐课的板书,使其清晰、直观,是确保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不论是以情导入、以理导入,还是以疑导入,都要给人以美感或新奇感,调动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教学内容要丰富有序,结束时要留有思考回味之余地,给人以美的遐想和有益的启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水平高低与教师本身的修养有关。上好一节音乐课需要教师认真地去钻研、创新。既要遵循一般教育的规律,向各学科学习,又要发掘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新意。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音乐课既要研究艺术的教学,又要研究教学的艺术,这是音乐与教育两大门类的结合点,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

总之,注重音乐课堂艺术的研究与把握,改革和创新艺术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节,创设浓烈的艺术育人氛围,这对培养、教育和塑造人才将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反馈技能探讨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要求被试者蒙上眼睛画4英尺长的线段,练习达3000次之多。a组被试者未能得到自己所画长度与目标4英尺之间的偏差的反馈,结果练习毫无进步。b组被试者每画一次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结果进步迅速。①实验表明,、恰当的反馈,直接影响着人的后续行为。正因为反馈对个体学习有重要影响,所以反馈被普通教学广泛研究,可以说反馈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技能。遗憾的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教学技能却被音乐课堂久久遗忘。笔者这样说是有确凿根据的,倘若打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篇名“反馈”主题为“音乐”的文章,几乎没有文章是写关于音乐教师教学反馈技能的。为此,笔者拟就这一课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反馈的类型

反馈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其基本类型有: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和实践操作。

1.课堂观察法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眼睛统观整个课堂,从学生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情绪反应中来获得反馈信息的行为方式。

观察的方法有以下三种:①环视法——面向全体。教师有节奏、周期性地把视线从教室的左方扫到右方,再从右方到左方;从教室的前边扫到后边,再从后边回到前边。环视观察是为了了解所有学生的动态反应,如学生是认真思考、积极活动,还是走神、开小差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获得有关课堂整体的信息。音乐课堂上的环视法经常用在协调全体参与合唱、合奏的练习中。②点视法——聚焦个体。当发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出现异常反应时,把目光集中投在那一点上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发现有人打瞌睡,就要进一步观察是多数人还是个别人,分析是由于学生疲劳、天气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是教师讲解平淡无味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对观察到的问题经快速分析后做出决断,立即采取处理措施。③虚视法——随机应变。就是说好像你的眼睛在看什么,但实际上你什么也没看。这是无经验教师为防止精神紧张而采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是虚视,目光也要自然,不要让学生从你的目光中看出你的紧张神情。

2.课堂提问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获得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情感体验深度形式。在运用提问反馈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慎重选择提问对象。如果提问是为了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应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他们能代表一般同学掌握的水平;如果是为了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则可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有利于其他同学对当堂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如果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要多提问程度较差的学生,因为只要他们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其他同学往往就不成问题了。在选择提问对象时,应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为了得到完满的回答,过多地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使学习程度较差的得不到检查;另一种认为教学是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则过多地提问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使程度高的不能起表率作用,程度低的得不到激发。这两种偏向都难以使教师地了解情况。所以提问面要宽,不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也不要让一个学生连续回答多个问题,应该是好、中、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从而获得较为的反馈信息。

其次,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反馈。提问不但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有关学习程度信息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检查学习、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促进他们的学习,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给学生反馈信息。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听取。对回答中正确的部分,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对于回答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以纠正。否则,正确的得不到肯定,错误的得不到纠正,学生得不到正确反馈,就可能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记忆下来。 一个学生回答不完善,其他学生补充后,教师必须小结。这不仅是使答案臻于正确和完善,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获得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信息。

3.课堂考查法

进行课堂考查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课堂考查要预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告知考查内容,使学生集中精力,达到当堂消化的目的。通过考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的疑难点、模糊点能及时加以解释、强调、纠正或补充;也可以使教师清晰地看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听写、默写、板演、提问、小测验和写学习小结等。每次考查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4.实践操作法

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和动手操作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程度。音乐是讲究技艺的,音乐的学习离不开实践,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训练。如学唱歌曲,在教唱数遍后,教师通常都要请一位同学当众表演一下。

二、反馈的要求③

1.及时。不能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就无法对系统的运动状态进行的调整,不能及时得到反馈,所获得的信息量再大、再都是没有意义的。

2.。错误的情报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判断错误就不能对被控系统进行正确的调整,就会使控制失效。假性反馈的信息再及时、信息量再大,也会使系统的运动远离预定的目标。

3.观察。控制者能够观察到对象的运动状态,并能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能够从差异中观察到问题。对于差异量变化的大小,简单系统可以凭直觉测量,复杂系统则要凭借一定的科学手段。

4.可控。要求控制变量必须是可操作的。当控制者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调节时,能够找到问题的原因,对控制变量能够及时进行调节和改变。

5.抗扰。即反馈系统要运行,使控制者能识别反馈信息的真实性现象,能了解受控对象的真实情况,可以对干扰进行及时的排除。

以上所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的,即教的反馈。实际上,学生也要根据获得的反馈与评价,改进自己的学法,这是学的反馈。毫无疑问反馈是教学中最灵动、最富创造活力的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反馈原理,调控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 内容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 音乐 课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自身 发展 ,本文从评价原则、评价形式、评价 方法 的根本诠释为出发点,根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以及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例子,阐述了自己的评价观点。

[关键词] 评价 发展性评价 音乐评价

新世纪的《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要求构建一整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 成功的教育教学包括三大要素:课程、教学、评价。而评价则是 影响 学生潜能开发、智能开发的关键所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体现 社会 发展,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可行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 学习 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一、明确音乐教学评价原则 任何评价都不是随意的,音乐教学的评价也不例外,为了获得理想的评价效果,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评价的原则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写道:“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面制。”根据标准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或每课教学目标评价。按照这种目标,既要从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馈、参与态度和程度等考虑音乐能力的评价,又注重对其人文素质的评价。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2、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原则 评价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反映学生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教学。任何评价,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同学的评价,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建立一种评价自己和改进自己的标准、原则,以求得更新的理解。因此,评价应当与学生和课堂实践密切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同步,评价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评价形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象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一定的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

2、自主参与 发展 的学生评价是纵向、横向交错,动静结合的评价活动。传统教学中受传统学生评价观念的 影响 ,评价过程往往是统一 考试 与抽测,教师是评价者,是,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及受制于他人的评价的现状。新课程评价观创造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空间和环境。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用描述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为主以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可有效提高学生 音乐 学习 与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学生评价的多个纬度的结合。学生自评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 总结 、回顾和比较,承认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自我发展。如“班级音乐会”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活动表现音乐特长,学生吹、拉、弹、唱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一次评价前,学生自己选择唱(奏)得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评委,因此他们总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演唱(奏),客观地自我评价并给每一位同学做出公正的评价。另外,每一次学生的音乐活动展示与音乐要素阐述,都是学生进行 分析 与评价的机会。为了评价的深入、, 自然 促使学生对相应的技能与音乐要素更的掌握与理解。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样的评价能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内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内互评时,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 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4、师生互评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评价的针对性要强、体现个性、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形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学生的体系。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形式,注重质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被量化为僵硬的数据,教师可以用诸如档案袋评定、研讨式评价等等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深入的评价。 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关于音乐课堂评价的探索肯定为步履艰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积极大胆地探索就一定能找到一条符合素质 教育 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新途径。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新课改中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音乐课总是关注那些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而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没能从音乐课中受益。那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我在讲《独特的民族风》一课时,给学生鉴赏的内容并不都是教科书所规定的曲目。例如:在学习本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时,首先引用了同学们比较熟知的《蒙古人》、《青藏高原》等流行音乐,与课本上的蒙古族和藏族民歌对比进行,效果相当的好。其实我就是抓住了现代高中生对流行音乐相对偏爱的兴趣特点,巧妙地引用与学生生活地域相对接近且熟知度高的歌曲所具有的优势,以先声夺人之势,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实际教学中,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刻板说教式地去讲解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作品形成、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等,而是研究并大胆摈弃常规的教学模式。在不违背大纲的前提下,把学生熟悉和喜爱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同时把学生当地和身边的音乐文化与课本内容结合,使学生从对高远艺术的不解和想象中,逐步回到了现实思想和生活里来。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师生一道,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还使学生活跃的思维和真实的情感仿佛触摸着音乐的脉搏并随之跳动,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达到了超乎预期的理想和效果。总之,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活的。

二、引导参与,体验成功,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音乐欣赏课——《打猎归来》,任课教师首先介绍了作者、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接下来是初听全曲,建立整体印象,然后教唱主题音乐,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反复纠正学生出现的音准和节奏问题,是曲式结构分析,整节课上都在高频率地使用着一个词汇——“再来一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课堂小结中,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回答,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固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正是传

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音乐欣赏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应当以聆听为主,结合其它音乐实践活动,如歌唱、演奏、律动、讨论、评价、创造性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魅力。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能较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动机,活动即实际参与体验。”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的关键。具体方法:

1.节奏参与感受主题。在初听全曲以后,学生可用拍手或拍肩、拍腿、跺脚等方式边听音乐边合着节奏击拍,哼唱主题音乐。在节奏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聆听乐曲,以便使自己的节拍和乐曲的节奏相配合,同时可以感受到乐曲的速度、情绪。

2.器乐参与演奏主题。在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整体印象以后,可以让学生用器乐演奏主题音乐。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乐器作为音乐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校普及,运用学生已有的音乐技能,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当主题音乐旋律用口风琴弹奏出来的时候,学生们立刻感觉到了音乐形象,并陶醉在自己创设的情境当中,对乐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3.舞蹈参与表现主题。舞蹈和音乐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古人云:言之不足咏之,咏之不足舞之。舞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主题音乐。学生在对音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以后,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乐曲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立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表演的欲望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过于严肃和拘谨,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发展个性少,把学生好学好问的积极性压抑下去了,使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单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这就大大地解放了学生,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新景象,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程中完成了质的飞跃。

总之,提高音乐课堂实效性的方法是很多的。在歌唱教学中,要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学会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和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艺术教育是体现学生特长最多的课程,教师应该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可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运用赏识和鼓励的方法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给予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搞好艺术教育,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音乐治疗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运用

摘要:

基于音乐新课标要求,针对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将音乐治疗的科学方法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形成特色的音乐减压课堂,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此次探索是有益的尝试,能使广大的中学生群体受益,具有极强的普惠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音乐教学;音乐治疗;心理健康

《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音乐课程的总目标为: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1]。这是对音乐课程价值的重新审视,是音乐课程改革的近期动向——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与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容易产生了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的情绪问题,因此,学会缓解压力是当代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优美动听的音乐是“减压”的良药,依靠音乐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心理调节,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维护其心理健康。音乐治疗就是使用音乐来治疗心理疾病[2]。现代心理学专家指出:“音乐治疗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群的精神减压”[3]。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借鉴音乐治疗的相关技术,预防广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是指在临床的治疗中采用聆听音乐的方式对来访者进行干预的形式[4]。接受式音乐治疗技术有很多,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主要借鉴放松疗法、音乐想象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引导和不良情绪干预。

一、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音乐减压中常用技术,借鉴此方法,在每堂音乐课开始安排3-5分钟,进行聆听音乐放松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调整坐姿,让自己的身体放松,再开始调节呼吸,缓慢吸气,缓慢呼出,反复多次后再播放音乐,背景音乐要与呼吸的频率相吻合,配合放松指导语,逐渐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冥想,如想象自己在美好的环境里自由伸展四肢、尽情奔跑、戏水、晒太阳…音乐慢慢消失之后,再次调整他们的呼吸。此方法简便易行,对于帮助学生稳定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情绪非常有用。音乐需要选用音质清晰、节奏舒缓、旋律优美,能够诱发遐想的音乐,音量不易过大,慎选有画面的音乐。

二、音乐想象法

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特征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各种联想、想象,这种想象会伴随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些想象与学生深层内心世界和潜意识矛盾有关,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音乐作品联系起来,通过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而产生丰富联想和想象,再借助不同音乐情绪变化,调节学生的各种情绪。在进行音乐想象时,教师可采用设定想象情景法,即根据教学目标挑选不同类型的音乐,然后设计相应的想象情景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如:“在海边”、“我在草原上奔跑”等等。还可以采用自由想象法,即不预先设定想象情景,不进行想象引导,让学生自由想象。教师通过音乐选择来控制想象的内容和方向,要求学生安静聆听完后,用文字记下想象的内容,再用语言交流聆听感受。这种深层次想象体验,会使学生受到音乐情绪的影响而产生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心理活动,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在此教学环节中,音乐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治疗学中关于选择音乐有一个重要的“同步原则”,即对音乐片段的选择应该与其主要情绪相匹配[5]。以此为指导:需要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情绪时,音乐选用美好抒情并富于情景描绘的音乐,避免选择有激烈发展和矛盾冲突的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李斯特的《爱之梦》等;需要启发斗志、奋进、顽强的情绪时,可选择音乐结构较复杂,充满矛盾冲突和复杂的情绪特点的交响作品,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等。

三、音乐情绪共鸣法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响能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使欣赏者的情绪与音乐情绪发生共鸣,这种“情绪共鸣”能让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情感交汇,获得心灵的共振,利用这种“共鸣效应”,就能通过音乐的情绪特点而改变学生的情绪状态。如《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就能充分证实音乐对情绪的巨大感染力。乐曲及时乐章《黄河船夫曲》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船夫与自然奋力拼搏的生动场景,粗犷有力的音乐,使学生们振奋;《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唤起学生们回忆那段屈辱的历史,并深深地陷入悲痛的情绪中。第七乐章的《保卫黄河》以轮唱的形式和强有力的曲调展示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此起彼伏的音乐激起学生的斗志,积压在心理的消极情绪得以宣泄,强烈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感油然而生。整部作品通过庞大的组曲形式,呈现出从激起到低落再到振奋的多种复杂情绪变化。音乐情绪高低起伏变化帮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向上情绪状态,思想感情变得更健康、高尚,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得到提高。除了音乐课堂,“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还可延生到选修课、社团活动等活动中进行,对于个别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设立心理辅导室,进行单独辅导。另外,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音乐心理减压团体辅导课和训练示范授课,将专业的心理干预融入音乐课堂中,形成特色有效、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当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仅仅初步尝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音乐治疗的基本理念、高效借鉴音乐治疗的方法,提升音乐课堂的多元化效应,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探索。

音乐课堂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微

摘要: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开放性、自主性,这要求我们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创建不一样的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次课堂中,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充分挖掘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调动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艺术素养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促使其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教学策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以欣赏、鉴赏为主的学科,主要锻炼与培养的是学生性情与情感,激活其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音乐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创造性。可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提出以下几个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广大音乐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1转变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管理不仅只是简单地管理课堂纪律,而应当有效地将其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态度以及与音乐管理技巧等相关因素进行结合。有机地将这些因素进行结合,并巧妙地运用到音乐课堂管理教学中来,以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管理。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隶属副科,认为没有教学的必要,在其教学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认为音乐课可以随心所欲,学习态度也就不端正。教师每每走进课堂,都需要较长时间去管理班级纪律,甚至连吼带叫,整堂课下来,难免身心力疲,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瞬间化为乌有。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单一死板,应当随时跟随学生以及教学进度灵动进行变化,并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与管理技巧。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当成一场比赛;一场秀;一档节目,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学生注意力也得到集中,学生学习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此以往,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还有助于教师操控课堂,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纪律,优化教学管理的目的。

2创设音乐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正常交流与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心理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话语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与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2.1语言表达有序

教师在运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时需要紧绕课堂教学内容而展开,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如果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未能合理地组织语言,模糊不清或者语无伦次,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与想象,从而是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中,更别提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教师要确保其语言表达的性与有序性。

2.2语调语速以及课堂节奏应当与音乐情境相一致

通常而言音乐作品会在旋律、速度以及节奏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创设不同的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情境创设过程中,为了能真实地表达音乐作品情感,需要借助语调语速与节奏来进行表现。例如,《七个小兄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并体验音乐,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减缓语速,运用轻松的话语引导学生进行歌唱,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3贴近学生生活,加强学生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随处可见音乐的存在,如鸟的歌唱、风的呼啸。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带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鉴赏,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有效注意力。小学音乐课堂要善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多元化与灵活性,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实例来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能在教师所营造的轻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学生的表现提供舞台,让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表达。例如,在教学《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找朋友”这首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实践中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是一门以鉴赏为主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从而有助于实现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晓会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孙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