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专业导论课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基于CDIO理念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基于cdio理念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引言

cdio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包含了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先进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它能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进行学习[1]。

cdio工程教育理念继承和发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展了西方国家20多年来工程教育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它的培养大纲将毕业生的能力划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2]。自2005年cdio引入我国高校以

来,有超过30多所高校在高等教育中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涵盖了机械、建筑、化工、计算机等工科类专业以及财经、外语等文科类专业。

统计学专业导论课是为刚踏入大学校门的统计学专业的新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课程分为认知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认知教学部分是为帮助刚刚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对所选的统计学专业进行解读,主要讲授统计学专业是什么、为什么学习统计学专业、学什么样的专业内容、怎么学(学习方法指导)、做什么(就业规划)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这部分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从事统计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员的任务和职责,以及如何应用学科知识来完成这些任务;实践教学部分,学生以团队形式通过简单的统计专业方面案例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了解统计分析的初步方法和程序,并获得包括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知识和职业态度方面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该专业基本原理的了解与初步实践,并加以灵活应用。因此,cdio工程教育理念中强调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的培养[3],在统计学专业导论课教学中都能得到贯彻。

1 基于cdio理念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课开设的重要性

专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德养成,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4]。说到底,统计学专业导论课开设,除了完成一些表面目标外,还能培养学生具有“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局部”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一内在目标,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入手,强调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综合性学习经验、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做中学”的能力[5]。在统计学专业导论课教学中引入cdio的理念进行教与学,将会对培养学生的“做中学”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工作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就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目前教学的情况和效果看,还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这一要求。

这是因为目前国内高校真正开设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对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该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不多,可有可无;二是无系统的理论对该课程进行指导,也没有一套完备的方案加以实施;三是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教学发展的需要。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反而使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发挥,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培养,造成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过分依赖。因此,这些都是统计学专业导论课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重大课题。

所以,将cdio理念引入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的教学

中,一方面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本专业、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基本知识的掌握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获取、分析、挖掘等实际操作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的开设作出了理论指导。

2 基于cdio理念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案

广东白云学院自2010年起,开始深入研究cdio工程教育思想,并逐步将其引入各门课程,包括电子信息工程、艺术与建筑、计算机及财经等相关科目,“统计学专业(经济统计方向)”的导论课在融入了cdio的思想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调动了他们对专业课程的浓厚兴趣,解决了传统专业导论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2.1 及时树立新教学观念是统计学专业导论课教学改革的先导 cdio工程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在传授学术知识的同时,还应充分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在此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从以前的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联系的方式学习。为此,cdio工程教育理念更新了现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的新教学观[6]。

为了适应以上教学观念的转变,在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赏识、期待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进而使培养的专业型人才具有的职业道德、正直的人品和高度的责任感;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对统计学专业初步轮廓有充分的理解,而且能找出使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具有向该方向进行探索创新、团队精神和语言沟通的能力。

2.2 确定cdio理念教学目标是统计学专业导论课改革的理论指引 cdio教学大纲综合为三大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和运用能力,这为制定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的教学目标指引了方向。“统计学专业(经济统计方向)”的导论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心中建立数据调查、分析在社会中的工作和贡献的框架,由此培养对统计数据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对统计专业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其专业能力包含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方法结构及课程体系的理解能力。素质能力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及口头表述方面的能力。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综合能力。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统计学专业(经济统计方向)”的学生了解有关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产生、发展、基本内容和近期进展,介绍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统计软件初步应用和大学学习基本方法,为学生了解本专业、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2.3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改革的重点 具有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课内容一般应涵盖高等教育学、统计学专业与学科知识、统计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大学生学习方法论和统计学项目初步模拟等。基于以上指导思想与原则,笔者编制了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内容和学时建议方案,详见表1。

表1显示了作为高校新生入门级、定位于专业必修课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课设计思路:该课程共开设了32学时,其中认知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了一半学时,以每周2学时来说,共开课16周,设计学分为2。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以讲座形式为主,附以考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因此,需要组织专门的师资力量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

2.4 项目设计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cdio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而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系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助于学生的“做中学”,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比如通过对统计学学科的学习,引发了统计数据,而数据的获取可以来支撑专业导论课的项目设计,并以此为基石开发出数据调查、整理、分析和挖掘等子项目,使学生可以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2.5 团队协作是学生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的培养 团队协作不仅是cdio非常强调的能力,也是现在企业看重的能力指标。在统计学专业导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是通过项目设计来实现的。比如采用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选定感兴趣的项目,通过调查获得数据、分析数据、揭露问题等一系列过程,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研究、协作开发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为专业技能训练提供基础。这样在项目设计中进行团队协作、角色扮演,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培养科研能力的探索过程,让科研成果成为可以与他人共享的集体智慧。

2.6 考试的改革是当务之急 传统的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一般是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比例为四六开或三七开,这与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考试理念相违背,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进行改变。统计学专业导论课课程应着重考核学生的能力和衡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心得体会、自学笔记、项目参与和发挥作用情况,学习心得体会、自学笔记由教师评定成绩各占30%;项目参与和发挥作用情况由团队民主评定,成绩占40%。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更注重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彻底改变存在的只会考试而不会做事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

3 结论与展望

要教好统计学专业导论课这门具有实践性的入门课程,结合cdio教育理念,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改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要求,及时总结出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探索出适合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方法,得出优化该课程的改革方案,从而使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更加系统、教学改革更具科学性。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一大批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课教师、一系列具有cdio教育理念特色的统计学专业导论教材和教学资源。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对核类专业开设“环境学导论”课程的几点思考

对核类专业开设“环境学导论”课程的几点思考

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及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环境教育主要在于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问题[1]。而高校对核类专业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尤为紧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与任何行业、专业都密切相关,任何专业的人才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核专业的大学生在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能够自觉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其未来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例如,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核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利用会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废物,会对环境及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置与回收利用。如果他们缺乏环境科学知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那么,他们在进行各项决策或从事各项工作时,可能就会不重视核领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可能会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应该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以及必要的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执行者。第二,目前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自然资源,这些化石燃料的消耗会伴随大量co2、so2和nox等物质的产生,这些物质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等一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极大的重视。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且安全经济的新能源,已经开始在国内外得到大力的发展并有待大规模的使用[2]。另外核技术在环境科学及环境保护领域中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所以核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环境学导论”课程了解人口、资源、各环境要素、全球环境问题等,将增强他们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这样会促使他们更努力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将来有可能致力于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将核技术应用于环境领域,为解决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我院也开始意识到对核专业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将“环境学导论”课程设为核防和核工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并且选该课程的学生在增多。笔者正担任我院《环境学导论》的教学工作,本文针对核类专业及学生的特点,就如何上好《环境学导论》进行初步的探讨。

1 要使学生对“环境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核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环境学导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觉得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认为学习环境方面知识是环境专业或化学专业等学生的任务。这主要是这些学生环境意识不强,他们可能会认为,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向大自然索取能源物质,环境必然要受到破坏,如果要保护环境,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觉得,环保是国家的事,个人力量微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另外是学生的环境基础知识相当缺乏,不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不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现状;不了解污染物的形成、转化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不了解人们因破坏自然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及时堂课就应向学生强调开设“环境学导论”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核专业与环境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明白学习该课程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能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也就是培养他们的环境素质,而环境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备的一种素质。只有这样不断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环境学导论”的重要性,才会激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重视对环境知识的学习。

2 “环境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2.1 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学导论”课程涵盖内容多,涉及专业领域广。而该课程的授课学时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核类专业学生的关注点,针对性选择教学的侧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应结合核专业特点讲环保,让学生真正了解本专业与环境科学的契合之处。根据实践教学中对核类专业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大多关注学习该课程与自己专业的关系,关注以环境科学的方法解决核领域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可能达到的效果,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影响和应用。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时,应侧重地传授学生关注的相关内容,如讲能源与环境时可重点讨论核能与环境的关系;讲“三废”污染时可侧重放射性“三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讲环境治理技术时可讨论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这样会使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将来能更好地把环境意识渗透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如通过环境科学的知识及方法解决核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或利用核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治理和保护环境等。

2.2 采用互动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老师可以针对所学的内容,列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讲解生态学相关章节时,老师可以先讲授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再将学生分为几组,让每组学生就“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除了阅读教材还需查阅其他资料,了解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环境问题(如生态规划、生态农场及生态工艺等)的近期知识。由于学生从“查阅资料”到“讨论”,一直都参与其中,因此有较高的积极性进行学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知识面,同时提高了学习课程的兴趣。互动式教育克服了僵化、一统的教学弊端,把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师生互动,甚至以学生为中心;把教育行为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到反思与行动、参与和实践的相结合,更加激发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素质的提高。

2.3 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环境科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有必要将理论与某些具体的环境问题相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应在讲授理论知识多引入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是在听“故事”、看“故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如在讲授“海洋污染”时,可以引入近期发生较严重的且大家熟悉的“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和“大连石油污染事件”,并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己在网上收集这些事故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向同学们直观的展示海面污染,动物死亡等触目惊心的场景,感受到石油漏油事故导致的环境灾难。讲到生态平衡破坏,可引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破环给炎黄子孙带来无尽的水旱灾害的例子,也可以影视图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事实: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过度放牧致使草原场退化以及滥猎滥捕鸟兽导致物种的数量减少或灭绝等。

2.4 丰富课外知识,增加实践环节

由于所学的是非环境专业,核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不太关注学校邀请的环保工作专家所作的环境保护学术报告或讲座,也不参加社团举行的环境知识竞赛等活动,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这些环境类的学术和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以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环保工作动态的了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实验环节,如在有关“噪声”的教学中,可安排不同小组同学利用课后的时间分别在道路、居民区、商业区等不同地点用声级计测定噪声值,再结合我国颁布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对测定区域的噪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若在学习“水环境”的章节之前,还可安排与课程有关的野外参观,比如我院可组织学生观论文联盟察衡阳地区湘江水质的变化,让学生初步设计水质的监测并对水样进行对比,且要求对实验结果要以报告形式进行分析总结。另外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填埋场等,这些亲临实地环节会使学生感到新鲜和好奇,从而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参观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简单的看”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这些实践环节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且巩固了理论知识。

3 结语

我国已经将大规模发展核能作为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国家要把积极发展核电作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意味中国核工业事业的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同时也让我国高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面临机遇和挑战,如何不断提高我国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和满足核技术在21世纪的开发与应用是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与环境、能源、国家安全、基础科学前沿及国民经济等的关系愈加密切,培养核专业学生的环境素质,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是提高核专业人才质量的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如果他们没有环境意识,不懂得环境知识和技术,那么他们走入工作岗位后,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或制定出来的发展规划或政策很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危害,这是极其可怕的。只有通过接受环境科学方面课程的学习,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才能使他们在核科学与技术领域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执行者,因此,核类专业学生环境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核能和核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讨论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方法;考核评价

引言

每当新生跨入高等学校大门,很多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将要从事哪方面的学习、将来可能会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高校都会安排“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这门课程去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导论”主要是从宏观方面入手,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有一个大致了解,引导土木工程专业新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土木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土木工程的概况以及将来土木工程的发展;学校将以何种方式培养学生成为高质量的工程专业人员;学生在学校环境里将学习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达到哪些目标;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不同点有哪些,如何让自己尽早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的节奏,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使学生认识土木工程的作用和发展,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动性,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存在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是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发展而来的,与其他课程相比,这门课程的发展历程比较短。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建设存在三个问题。(1)大部分老师缺乏专业从业经历。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老师仅有理论基础已经不太能满足教学要求。然而,大部分老师从学校一毕业就直接来高校教书,没有工程实践经验,授课内容缺乏新意,照本宣科,流于表面,尤其对于工程实例无法很好地展开讲解和丰富书本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2)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多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抱有应付心态,存在抄袭现象。同时,老师无法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3)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前、学后阶段,对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专业课程对毕业后专业对应就业方向究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基础,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等都不甚了解,更遑论课程间的融汇贯通。这样的不良现象大范围的存在,同时也由于该现象的存在,使得学生学前不知为何而学,学后又不知有何作用。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和主观学习兴趣,造成学习效率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低效运行。

2改进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应当以学生的专业引导和兴趣提升为主。对于土木工程导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八个方面进行改进。(1)将课堂讲解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变革和优化。可以将土木工程导论课程与专业认识实习相结合,将书本上空洞的文字与现场实物相结合,使知识立体化,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2)专业老师加强自我提升。专业老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工程现场进行学习,也可以向学校申请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去企业进修,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3)让学生参与讲课。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和迫切感,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自己收集与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上课的时候参与该知识点讲解,增加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形式。(4)采用一课多师的形式。由多个专业老师按照所教方向分部分对学生进行讲授,向学生展示专业前沿的发展和动态,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方式能有效避免课堂教学的冗长枯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邀请校外具有现场工作经验的工程人员一起参与授课,工程人员的工程实例的讲解与学校老师的理论教学可以很好地形成互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5)邀请业界代表开设讲座、座谈会等。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关注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增加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启发学生对学习和今后发展的思考。(6)改进评价方法,探索学生自主建构、探究与发现的教学模式。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不拘泥于论文、笔试等传统考评形式。比如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做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计划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并从中选取成绩的学生申请校级、省级或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组织、逻辑、文字编辑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二来学生可以获得第二课堂学分;三来可以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大学生活,一举多得。又如,可以采取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研的考核评价方式,调研的内容、形式由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口试和调研报告作为考核依据。(7)从微观入手,对宏观教学进行补充。对于一个具体的工序流程,可以将工序流程制作成动画视频或者采用课堂小品的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带动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保持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工序流程以及流程中各个阶段与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形成一个脉络框架。比如,介绍抗震空心砖砌体结构模型时,可以将模型的构造制作成动画,与平面图片的不易于理解相比,通过几分钟的动画视屏就可以很形象地展示结构的构成,加深学生的记忆。又如,对于工程建设全流程(主要指一个工程项目从“业主想建”到最终“建成投入使用”全过程)应当包括从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选址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几个阶段,可以在课堂上让不同学生扮演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工程人员,让他们以小品的方式进行表演,表演中需要他们分别阐述在各自所在阶段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其他学生可以对小品中不正确或不完整的地方进行更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在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中加入土木工程专业各类执业资格考试的介绍。学习知识是为了工作做准备,执业资格证书是工作的敲门砖。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不同方向对执业资格的要求,还要介绍每种执业资格考试与后续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和规划,能重视相应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

3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及时课,是一门启发性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而且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规划、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应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建设,带给学生更优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专业学习,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

作者:刘静 单位:三明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导论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

摘要:本文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的导论课程----《车联网导论》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考核方法的设计,如何通过本门课程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并阐述了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B。通过4年的教学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使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新生较地了解该专业,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车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整体设计;综合素质

TN0-4;G642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拓展、云计算等计算模式的应用、泛在服务的推广,物联网被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在2013年5月的预测报告中认为是12项颠覆性技术之一[1]。车联网是典型的物联网,涉及汽车业、通信业和信息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车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全新的产业链的建立和快速成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该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不仅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而且拥有部级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国家商用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汽车工业在十堰市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2]。因此,在我校专业建设规划中,学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大工程背景优势,紧密围绕“汽车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面,按照“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内涵,提高质量”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路径,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专业建设,并提出要围绕“汽车产业链”积极培育汽车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新专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

因此,我校结合当前车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和在科研、教研中积累的科研和教学资源,设置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在车联网专业方向的综合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方向的兴趣,进而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导论课程将承担这一任务[3]。《车联网导论》课程首次对2011级学生开课。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鉴了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4年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车联网导论》课程整体设计

(一)内容和方法并重

《车联网导论》课程是本专业方向学生接触到的及时门具有专业内容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十分重要。不仅要能够概括本专业方向所涉及到的大学四年的教学内容,而且要能够清楚地说明大学四年的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本专业方向的专业相关课程有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因此,设计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是“车联网是能够对车用信息进行采集、识别、传输、融合和利用的一种物联网,能够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被认为是最容易形成系统标准、具备产业潜力的物联网应用。本课程从车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这四层分别进行阐述,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车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框架、应用范围具有初步认识,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本门课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方法是“课程报告(60%)+课堂汇报(40%)。”这个考核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后发挥主观能动性,查阅资料,针对一个主题,以正式的科技文献的形式完成相应课程报告,同时,还要以PPT演示的方式对课程报告进行汇报。这对学生来说,不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挑战性体现在,学生刚刚从高中被动式学习向大学的主动式学习转变,课程考核要求学生从查、思、写、讲等多个方面挑战自己以前的学习方法;趣味性体现在,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考核,不仅能够在合作中找到乐趣,而且能够在PPT汇报过程中,体验评价他人和自我对比的乐趣。

(二)前后知识贯穿

《车联网导论》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清楚地说明本专业方向的专业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3]。为了能够组织教学课程关系,本课程在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等四层的车联网分层基础上,通过把专业相关课程和车联网体系结构各层进行分学期的对应,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未来所学专业相关课程在车联网中处于什么位置。专业相关课程与某层的分学期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左图分类课程中红色字体的课程表示该课程与车联网直接相关。

另外,本门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同期,学生正在学习《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其中包括Word和PowerPoint等内容。本门课程要求学生用Word软件完成课程汇报,用PowerPoint软件完成课堂汇报的演示文稿。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

二、培养综合素质

在《车联网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培养。这种培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考核要求学生以正式的科技文献的形式完成相应课程报告,因此,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外查阅大量资料,而且需要学生对科技写作进行实践。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过程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文献检索为例,给学生演示了如何从学校主页找到图书馆主页,进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库并进行关键字检索。尽管演示很简单,但是学生了解了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为学生后续的文献检索工作打下了基础。在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为例,给学生演示了如何查找期刊主页,进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投稿模版和论文撰写要求。这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论文格式、论文组织方式、参考文献,以及摘要、引言、结论等各个部分的撰写要求等。同样地,尽管演示很简单,但是学生了解了科技写作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未来的毕业论文以及科技资料撰写打下了基础。特别令人欣喜的是,通过任务式的教导方法,学生对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的目的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能够找到所需要的参考文献,而且撰写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颇为专业的课程报告。

二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于本门课程还要求学生以10分钟PPT演示的方式对课程报告进行汇报,因此,学生还要准备正式的课堂汇报。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课程报告内容,而且在汇报内容组织、课堂过程、仪态等方面都要做精心的设计。虽然部分学生是及时次以这样的形式完成课程考核,但是都认真对待,顺利完成了课堂汇报。每一届学生的都能够带来惊喜,例如,有的学生充分利用图文并茂、视频穿插的设计,使得汇报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有的学生语言幽默,结合当前时事和网络语言,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对每一组同学的课堂汇报都要即时点评,包括PPT的内容和形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点评要突出优点,使得学生增强自信,但同时也不能回避缺点,但是要注意语言表达,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个附加效果是在最初设计课程教学时所没有想到的,即学生对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课堂教学有了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即这并不是一件随意可以完成的事情,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真正上好一堂课。

三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课堂汇报和课程报告,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在任务分配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自己选择主事人,分配各个任务。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够出色地完成课程考核要求。在学生提交课程报告时,需要注明本组成员的分工,在考核成绩上,会根据分工给予考虑。从对2011级学生开设本门课程开始,学生基本都属于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通过本门课程的小组任务,学生们理解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效果

尽管《车联网导论》只有16个学时的授课时间,但是课程信息量大,同时尽可能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图2所示。

四、结束语

《车联网导论》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新生进行初步专业教育的重要课程。本文对该课程的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考核方法的设计,如何通^本门课程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并阐述了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强调了学生课堂汇报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方法,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还需要在学生自我评价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

作者简介:陈宇峰,(1974-11)女,汉族,陕西,博士研究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书记,教授,全国师德标兵。研究方向:电子通信工程。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案例教学法在《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为了改变目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专业导论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实施后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车辆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方法

一、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适应以知识创新为需求的社会发展,更不利于培养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我校2015版的培养方案中要求各专业开设新生专业导论课,以激发大一新生探索学科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开展学习。因此,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专业导论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1]。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卖、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的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不变等有很大不同[3]。

二、《车辆工程导论》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选择和制定案例。案例教学法需要搜集很多案例,这个过程虽然烦琐但是非常重要。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对搜集到的案例进行选择和整理。选择的案例必须和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大,而且成一个系统,起到案例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图1列出了《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中所用的案例。

2.案例实施和组织过程。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从案例开始,引出课程新内容。在开始某一章新内容教学时,可以先给出一个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然后提出新问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要讲的新内容上,从而把前后两次课的内容衔接起来。(2)以案例作为课堂的主线。给出案例之后,需要精心设计针对该案例的提问,这些问题一定要围绕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而逐步掌握全部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案例结束,突出教学重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案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分析案例,做到有的放矢。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后的效果

案例式教学引入本校2015级《车辆工程导论》课程后,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起到了以下效果。

1.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在问题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去认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提高[4]。通过该种教学方法在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上课积极性很高,几乎没有缺席的学生,出勤率在。

2.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而且能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该种教学方法在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实施中,刚开始利用案例教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不知道怎样参与到课堂中,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不高。通过几个案例的讲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面的课程中利用案例讲解时,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中学生会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了不少。学生的考核是以写论文的方式进行,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从学生提交的论文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归纳总结2500字左右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些学生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大一学生来说非常不错。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导论课程的开设对稳固学生专业思想的作用初探

摘要:水产学科作为我国一级学科之一,在国内多所高等院校设有本科专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设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由于水产相关行业一直被认为是比较艰苦的行业,所以稳定生源数量成为困扰水产学科和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为了扩大水产专业生源量,稳定水产专业学生专业思想,降低转学率,湖南农业大学特面向大一新生开设了水产专业导论课。通过对两届学习完导论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专业导论课的开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专业及行业的了解,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降低转学率。

关键词:专业导论课;水产学;转学率

一、引言

水产学主要是研究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并保障其可持续利用的学科,也是我国的一级学科。水产产业为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国民膳食结构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中水产学科的开设始于1952年,其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二级学科先后历经多次调整,至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水产一级学科下设置水产养殖、渔业资源和捕捞学三个二级学科以及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教育部批准试办)三个本科专业。另外,在生物学和海洋学一级学科下,还设置了水生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1]。湖南农业大学水产专业前身为淡水渔业专业,1985年开始筹建,1987年正式招生,1988年增设淡水渔业师资专业,1997年面向全国招生,1999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发展,具备水产养殖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水产养殖相关的科研、生产、教育与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增养殖开发、管理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2007年获教育部批准新增设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并面向全国招生,成为目前具有该专业招生资格的5所高校之一。该专业是以培养行业急需的具有观赏水族动物育种、水族景观规划设计、水域环境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够在水族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休闲渔业及观赏水族科研、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为目标。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招生和培养机制的改革,基于农学学科的水产专业的生源和招生形势不容乐观,使得各类大专、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水产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湖南农业大学一度出现水产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湖南农业大学一方面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生源;另一方面,近两年我专业针对大一新生开展了水产专业导论课,加强新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稳定生源,这也是目前多数高等院校积极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2-4]。

二、开设水产专业导论课程的背景

1.水产行业工作环境普遍比较艰苦,生源少。湖南农业大学水产专业虽然从199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但一直以来以本省生源居多。虽然近几年来,生源结构越来越合理,但整体志愿填报水产专业的生源不多,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呈下滑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在湖南农业大学2010级至2013级四个年级水产生源(入校报到人数共计308人)中,及时志愿填报农科专业的只有2%,在所有志愿中填报了水产专业的只有53%,其余均为调剂生源。

2.报到生源中转专业需求比较大。近年来,各大高校大一新生转专业需求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在填报志愿时有的听从家长意见,有的是调剂到所学专业的,有的选择转专业时盲目跟风想选择热门专业,还有的是到校后,发现所学专业体系课程难度大,从而在入校后要求转换专业。调查统计表明湖南农业大学水产专业近四年308名学生转出37名,转学率达12%。

3.学生对水产专业及课程体系了解不够,缺乏职业规划,对就业前景担忧[5]。大学新生入学前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基础知识,对专业、对未来职业和就业的认知很少。对水产专业近四年的学生进行统计发现,虽然有94%的人听说过水产专业,但80%的人对专业不了解,仅有20%的人表示对本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目前,新生在入学后都会接受入学教育,在入学教育环节中会简单介绍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但多数学生对课程认识比较模糊,不清楚专业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因此,在大学学习阶段缺乏系统的学业安排。另外,学生不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范围、工作性质和潜在发展方向,只简单的认为水产专业是艰苦的行业,对职业缺乏规划意识,对未来就业前景担忧。

三、水产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

目前针对水产专业大一新生已连续开展两届水产专业导论课程,以学科带头人、系主任、专业博学教学人员、企业老总和年轻高学历人才相结合的教师团队,采用专题式报告的教学方式,指导新生认识水产专业,了解水产行业发展,行业人才的需求量、明确职业前景等。水产专业导论课程共设置20学时,包括七大部分内容:专业介绍、水产业与水产学科的发展、现代渔业发展现状、水产品安全和渔业环境、水产教育与就业形势、观赏水族产业发展前景和企业参观。每部分设置为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一个教师主讲。

四、水产专业导论课程开设的效果

湖南农业大学已连续两年开设水产专业导论课程,为调查分析导论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专业认知和认同、职业规划等的影响,同时为导论课程的改革提供依据,对两届学生学习完专业导论课程后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2012级和2013级水产专业新生,调查人数共计157人,发放调查问卷157份,收回问卷134份,经核实获得131份有效数据。结果表明,通过学习专业导论课程后,4%的人对专业已非常了解,93%的人对专业有些了解,仅3%的人仍对本专业不了解。与他们未接受导论课程教育之前相比,学生对专业了解的比例提高了73%。另外,93%的人表示通过导论课程学习后,认为水产行业的发展形势良好,对未来自己的职业和就业表现乐观态度,81%的人喜欢上了本专业。以上结果说明,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专业认知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调查表明,83%的人认为导论课程内容丰富充实,能够反映当前行业的新形势;72%的人认为教师课件内容详略得当,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93%的人对课堂内容感兴趣。这些结果表明,目前我们开设的导论课程内容比较合理,符合学生对专业认知的要求,但在内容详略、充实度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学生对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讲课时加强师生互动;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不要局限于报告;课程内容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可以邀请本专业代表、行业精英开展讲座;适当增加职业规划和就业前景的内容。另外,通过统计2010级至2013级专业转出率,我们发现,2010级转出率为13.0%、2011级为15.3%、2012级为9.6%、2013级为10.8%(表1),四年平均转出率为12.0%,其中2012和2013级两届学生接受了导论课程学习。以上结果说明开展专业导论课后,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学生要求转出水产专业的比例下降,尤其是2012级,也就是首届开设导论课程的年级效果非常显著,在入学人数增加的情况下,转出人数反而较少,2013级转出率也低于四年平均转出率,更低于2010和2011级的转出率。这一结果初步说明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和学习能够降低本专业的转出率,有利于稳定生源。

通过以上实践证明,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面向大一新生开展专业导论课是非常必要的。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其水产专业导论课程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分类概括,并辅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使学生建立起对本专业较的认识,可以为生源提供而清晰的专业认知平台。同时,还要优化调查内容、扩展统计方法以充分挖掘开展水产专业导论课所具有的潜在价值,加强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改革,为水产专业新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作者简介:刘巧林(1985-),女,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水产学。

通讯作者:李四元(1962-),女,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生教育管理。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鉴于高校专业导论课程对90后大学新生后续学习的重要性,本文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培养自主学习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结合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对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以期对专业导论课的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业导论课;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引言

高等学校的职能在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其中以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为根本任务。实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学生是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导论课在回答专业(学科)是什么、为什么(学习这个专业)、学什么(专业内容)、怎么学(学习方法指导)、做什么(就业规划)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加强专业导论课教学研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构建符合本专业的导论课程体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1]。基于此,本文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以期为专业导论课的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一、专业导论课程设置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出生于1990年后的孩子们开始大规模走进高校,成为新生主体。由于时代的变化,90后在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特定需求上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等教育工作将面临的新课题[2]。整体而言,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敢于挑战质疑,富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点。同时,由于他们受到家庭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代人,既为90后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他们的成长面临更多的艰难,因此他们表现出一种假性成熟[3]。加之进入大学后所面临的是与初高中阶段差别较大的管理模式、教学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校园文化、人际关系和竞争压力等问题,许多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很快就陷入“学习适应不良”的状态之中,如学习适应困难、学习动力不足,这也是导致其他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之一[1,4]。

如何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早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自学能力和初步了解专业知识,掌握所学专业方向的主要内容和前沿动态,帮助学生掌握大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缩短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以后各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有关专业导论课程设置应运而生。专业导论课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进行专业导论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开设专业导论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本学科的认知平台,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学习方法、规划学习计划和未来就业及增强职业归属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和重要手段。可以说,成功的专业导论课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5,6]。由此,专业导论课可为新生和学校解决诸多问题,具有多重的社会意义。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总结

传道要“导”[7],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学习,作为专业导论课更是如此。特别是如何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和探索,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一)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多样的特点,是现代教学推荐使用的手段之一。设计科学、适用的教学软件,合理选用符合教学主题的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来获取知识信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书写板书时间,从而有更多精力对学生讲解知识点以及解答难点。例如为了突出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简称MSE)中成分/结构、制备与加工、性能以及使用性能之间逻辑关系,笔者采用ppt中自带的动画设计制作了MSE的四要素与四面体图,通过控制播放顺序,教师能够很容易地把MSE的四个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讲清理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变的相对容易,而且可以很自然地将其引导到MSE五要素、六面体及材料设计与选择的教学内容中来,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实例解说,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8]。此外,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材料加工设备与表征仪器、实验步骤过程以及工程实例,材料加工过程视频,特别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可以通过立体、多视角的画面展现出来,通过不断修改、补充及更新,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率和效果显著提高,而且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很快,本课程所使用的教学多媒体软件曾参加长沙理工大学和湖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科研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科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2,9]。创新型社会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还应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一专多能。因此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专业的教学离不开科研的支撑,科研是充实其教学内容和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些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往往与科研实践的内容有交集,可以将其结合起来反映到教学中。基于此,笔者将合适的科研实践案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做了许多有效的尝试。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为例,笔者结合所承担的有关科研课题,在讲授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时,介绍了石墨烯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详细解释了对应的各种性质及其用途。为少许了解石墨烯的同学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为大部分未接触到石墨烯的同学进行了科普,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新材料的欲望。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浅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

摘 要:在深入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社会对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民航”三航办学特色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特点,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分析专业导论课开设的必要性,探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方法 专业特色

高等学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设置具有综合体系的专业课程、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水平等是实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轻松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及成为高技能专业型科技人才的保障。专业课程设置关系到如何让学生“喜欢学”、如何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及如何让学生掌握“如何学”。专业导论课,是进行系统专业学习的先导和铺垫,是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规划自身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导航作用[1]。

1 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国家即将启动以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为核心的高效动力装置重大科技工程专项,明确提出要突破高性能动力装置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各类核心装备、重大机械设备动力系统的自主保障能力。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雾霾天气不断,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如何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国家正在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高效动力技术等为主的多项计划,作为涵盖能源、动力及环境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必将在新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高效低污染排放动力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发挥关键的科学与技术支撑作用,为我国早日实现节能减排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发展前景广阔。国家重大计划和实施纲要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和美好地前景,该专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了巨大地挑战,尤其在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如何进一步办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提高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水平、做好高水平人才培育基地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大部分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自己专业认知及毕业后从事工作岗位了解甚少,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既好奇又迷茫,同时,中学阶段被动式学习和吸收,学习时间紧,作业量大,承受具大考试压力,而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像脱缰的野马,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束缚,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积极性降低,失去学习目标。鉴于此,一般高校在大一期间都设置了专业导论课,不仅要指导学生解除在该专业一些问题上的困惑,还要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领会大学的学习方法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消除学生的不适应性以提升学生自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实现学习目标。专业导论课教学内容一般包括:(1)介绍专业背景和专业特色。(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相互逻辑关系。(3)涉及的基本专业知识、专业拓展及交叉学科。(4)本科和研究生学科的对接关系。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趋势,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奠定基础。高中生进入大学后,常常因为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不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而迷茫、放松自我约束,不能快速顺利地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过渡,造成学习成绩和思想滑坡。教学实践表明,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对以后学习专业及专业基础课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探索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高校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集中优势师资、编写特色教材等环节着手进行改革,推进专业导论课的开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和动力工程专业传承了本校的航空、航天和民航特色,长期致力于动力领域的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形成了高效燃烧组织、强化换热理论及应用、复杂流动仿真与控制、新概念动力装置设计等多个优势明显的特色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国家和江苏省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以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为目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弘扬学校“负重奋进、献身国防,唯实创新、志在超越”的办学精神,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研究能力持续攀升,产学研效果突出,素质教育特色出众,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教学改革、课程群建设及国际交流不断完善和进步。因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特色突出,国防特色鲜明,基础研究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出众,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综合实力强,具备了非常广阔地发展前景。

专业课程群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基础,直接影响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借鉴国外著名大学中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立模式,在充分考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的现有培养方案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强调学生的应用知识和实施能力。该专业发展核心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为完善基础类课程体系、优化课件,建立了开放式虚拟热工基础试验系统,提升教学效果;建设了燃气轮机动力系统、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3个核心课程群,理顺各门课程知识领域的相互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突出特色,逐步完善该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以流体力学、热工学为理论基础,辅助以机电、计算机和控制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培养具有高尚人格品行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熟悉能源利用、转化及动力系统原理、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可以从事能源动力、环境保护、新能源研究开发、动力系统设计、制造、控制和管理等的工作。

2 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方法

专业导论课作为学科启蒙课程之一,旨在促进低年级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概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念、内涵、地位、作用、专业现状、应用前景,增强新生学习目的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了解,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度,培养学生专业感情,有助于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未来的学习生活[4-6]。专业导论课从培养方案讨论开始,让学生总体了解大学的培养模式,了解课程设置的特点,了解每门课的作用以及各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到其在低年级所学在高年级有所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从宏观上了解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理论教学环节,专业导论课的授课采用多位教师和专家联合授课的方式,通过专业负责人对能源与动力专业培养方案解读和相关专业老师以航空、航天、民航及相关领域为背景进行具体的专业介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地了解。重点强调普适性教学,授课内容不包含具体方法、原理等,专业内容选择上应,表现形式应具启发性,且新颖、形象,具有一定的综述性,深浅适当。课堂上创设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多些特色、多些思考、多些讨论、多些实践。专业导论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成具有引导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促使学生热爱专业、明确个人发展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现场参观、实验演示等,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作用积极。学生组队专题讨论,就某个同该专业领域相关专题开展调研和论述,合作撰写论述报告,小组成员上台讲述并分别回答如下问题:选题同该专业有何联系?目前发展状态?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涉及哪些知识?该专业哪些课程会涉及这些知识?该选题同哪些企业和研究机构相关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以宽松、多样化的教学安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习效果。为了实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对策,在本科专业建设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视频课”的支持下,拍摄并制作了八个单元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视频,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建成课程网站、上传主要课程PPT、课程视频、课程教学大纲等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学习该课程和深入了解该专业。

3 结语

专业导论课是为大一新生能够初步了解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门启蒙和科普课程,启发、调动大一新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引导新生熟悉能源利用、转化及动力系统原理、应用技术等知识,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涉及能源动力、环境保护、新能源研究开发、动力系统设计、制造、控制和管理等行业,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进行大学成长规划及职业生涯规划及实施,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计划地进行自我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教学模式是采用专业组长和同行专业教授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得专业导论课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学习方法,为高效地学习后续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业导论课是引领大学生建立专业自信心和专业归属感、走入专业领域的向导,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大学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领航作用。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入门课,从2014年起在我校食品学院开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宏观了解本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沿和社会价值,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感情、兴趣及主动性等。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在我校食品学院首次开设的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食品科学;工程专业;专业导论课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今天,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各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高中时代学习模式结束后,新生将面临新的管理模式、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早期教育”,让其尽快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建立所学专业基本概念,宏观了解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沿、学术及社会价值,主动、自觉地进入学习生活中,找到个人发展的正确方向,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挑战[1,2]。

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旨在帮助新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的核心思想、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3]。增设该门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工程中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改革措施,近年来已在部分高校悄然施行,并渐已引起关注。当前全国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有219所,但将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的学校不是很多,仅有如华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1,2]。这些学校该门课程的开设,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食品工程并非一个基础性的专业,而是一个应用型的专业,不仅需要我们拥有最基础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实验和实践,食品工程的内容牵涉到食品的加工、综合利用及保存,另还有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目前我省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尚未开设该门课程。该课程就目前而言在江西省仍属建设中的尚未成型的课程。

我校食品学院从2014年起,针对大一新生开始开设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实践,谈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在我校开展的情况。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内容设置

根据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规划,并参考其他教学单位的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学时和学分等方面的安排,制定了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该课程校内安排1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2课时,实践教学4课时。校外安排工厂实习1次。

该课程理论教学采用“名师讲座”的教学法,由食品学院院长亲自授课。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本专业概况介绍;本专业培养体系与学习目标讲解;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介绍;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大学生活规划指导[4,5]。

(一)专业概况介绍

从国内食品工业现状开始学习,结合国外食品工业现状,使学生在了解食品工业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进入本专业情况的学习。首先介绍本专业的概念、发展历史,与相关专业的区别与联系,专业地位、意义及专业特点等。其次,介绍了本学校和本学院的基本概况和专业设置情况,让学生对本校本专业发展的历史、特色、发展前景有较深的了解。

(二)专业培养体系与学习目标

首先提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然后,详细介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了解大学四年中每个学期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内涵;,介绍基础课、专业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并对学生选修课的正确选择进行指导。

(三)学习方法

介绍本专业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如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等。重点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站,如食品伙伴网、小木虫学术论坛等。

(四)就业指导

首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明确学习的目标。介绍我校学院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实习基地。然后,向学生介绍历届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去了哪些地方、哪些企业、目前现状等。对杰出校友做重点介绍和推荐。,分析食品行业的社会需求,提前让学生感知本专业发展方向,了解食品行业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

(五)大学生活安排

在如何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如何合理掌控大学的时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大学阶段目标的制定与学习的规划。

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验学科。该门课程由校内、校外两部分构成。其中校内实践部分,安排参观学院中心实验室,让学生了解学院的实验条件,认识本专业的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兴趣。校外实践部分,如安排参观阳光乳业公司,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实验室参观的基础上,实地考察工厂的生产情况,提前感受工作后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本课程属于专业方向引导课程,在讲授该课程时,应根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的需求,选取教材中重点、热点及关键、前沿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专题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展开课程内容讲解。专题具有针对性,能使学生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训练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较短的时期内,加大了重点资料的信息量。学生也可以在重点学习中接触前沿,触类旁通,并能举一反三地构建知识体系及学科系统。

本课程结束时,采取让学生撰写与课程相应的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论文评定成绩后,结合前面的平时成绩,评定最终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含上课出勤、平时作业、上课发言等)。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

对于在本校食品学院首次开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国内外相关领域专业发展、生产和科研概括;本专业内各学科的关系、教学计划及知识体系的安排;以及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等。大部分同学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理性的认识和规划。

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展望

由于该课程在本校食品学院是首次开设,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新生还没有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们对课程中的一些概念不理解,对一些知识点较陌生,以专业案例法展开教学时,会使学生理解得不清晰。本次课程由1名教师授课,带给学生的知识面等较为单调。在校内实践教学部分,仅仅采取的形式是参观实验室,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全身心投入,参观效果较差。

总之,通过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的实践,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针对在课程开设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逐步将其完善,比如,在直接案例教学之前,可以安排1个课时作为专业概念、专业热点的普及;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面,采取多元化的形式,让更多有经验的名师参与其中;在校内实践部分,可以安排一个综合入门实验,在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同时,也动手感受一下实验的技能。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食品专业导论课在我校食品学院能越开越好,在江西省开设食品专业的高校中能普及。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浅析案例教学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经济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经济学导论》的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特点的分析,说明了案例教学适合《经济学导论》教学的原因,特别是在实现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上的优势。

关键词:案例教学;商务英语;《经济学导论》

一、引言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高专业思维、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国际商务话语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特色是集语言、文化和国际商务三元知识、技能和素质于一体,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及创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高端思维、国际视野、终身学习等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养成。《经济学导论》这门课程是学生能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是一本经济学领域导向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多元化学习的很好的选择。

二、《经济学导论》的特点

《经济学导论》的内容基本上是从国外教科书中直接翻译、改编而成的。选用外语教材,使用英语讲授课程,基本概念、定理、定律、规范及法则的表达更加“原汁原味”,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接,对于掌握专业知识易深、易精、易透。拓展了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的空间,为专业学习和发展夯实了根基。为了保障双语教学的成功展开,必须要有合适的教材。《经济学导论》为我国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商务英语专业改革之后引入的一门课程。

三、案例教学的总体优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经济学导论》的教学方法,使得抽象的图表形象起来,枯燥的数理生动起来,学生们可以从具体案例的分析中自己导出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这样不仅让学生不容易忘记学到的知识,而且能真正把掌握的知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恰恰是在学生们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策划下,根据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进行案例的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识别、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灵活的沟通能力以及协作精神。

四、案例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

1 为学生创造用英语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讨论的安全感

创造性思维必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笔者在案例教学中有意识地尽量组织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利用集体、小组等互动方法,创造一种互动互助的协作氛围,试图让学生摆脱由于害怕出错而引起的紧张、困惑等消极心理因素,让同学们在愉悦融洽的环境中享受讨论的乐趣,充分发挥其思维的创造性。

2 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兴趣。在双语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光要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兴趣,而且要培养他们对西方文化的兴趣。主动地用英语去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对英语没有浓厚的兴趣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莱坞电影,比如华尔街,套利交易,利益风暴,硅谷传奇,影子大亨等等都是讨论金融问题的电影。还有更多的金融纪录片,比如监守自盗,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金钱永不眠等。在观摩这些电影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增进自己英语的语感,而且可以对西方经济金融有更深的直觉上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导论》的兴趣

由于受到英语听说能力的限制,部分同学对双语教学有着本能的距离,甚至恐惧感。如果我们仍然使用传统的方法,从理论到理论,从数字到图表,无疑是加大了学生们学习的难度,进而必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将案例以更加生动的影像展示给学生,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的激发同学们的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在此之上,我们还可以o学生提供的一些近期的,紧跟经济时展脉搏的影像案例资料,如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经济类媒体,这些媒体对重大经济事件都有专业详细的报道。阅读这些试图用一些浅显的经济学理论去解释当下的经济事件的报道,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本科生更好地把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联系起来。

五、案例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的能力目标

1 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们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经济学导论》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加强外语能力,而是以外语为媒介、手段来熟练地掌握国际、国内的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学科体系。所以,案例不能和英文阅读文章划上等号。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教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学生才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一言堂的灌输,要把学生当做案例学习的中心,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其个人分析能力和集体思考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或较为独立的完成对案例的阅读,在课堂上拿出较为充裕的时间开展讨论,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己见,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和判断案例,对于讨论中出现和暴露出的问题予以纠正,使得学生能够对基础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口语训练有很多误解:以为发音清晰,语音地道是学好“口语”的关键所在。而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我们大部分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最难的不是用英语说话,而是怎样能够让话说得有逻辑,有细节,有节奏。其实大多数英语口语有困难的学生即使用母语说话也很难令人满意,无话可说,好不容易挤出几句也是空洞无物更无逻辑可言。面对这种尴尬的现象,我们的老师往往把所有的错归结于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平时练习思考不够等等。英语是一门极其朴素的语言,它具有能够利用非常简单的词汇表达出深奥含义的神奇力量。相对于英语,中文就显得有些复杂,这就使得学生们在试图将自己的中文思想转换为英语时出现词不达意,笑话百出的情况。要想口语说得好,必须在逻辑和细节上下功夫。而逻辑和细节恰恰是让学生们有话说,主动迎战口语问题的利器。要想真正能把《经济学导论》课程塑造成为商务英语专业的精品课程,案例教学是大势所趋。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体,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关于《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思考

【摘 要】通过《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开设,从具体的与生物科学紧密相关的问题切入,介绍生物科学专业理论体系、研究热点、课程设置、办学特色及考研、就业方向等,树立新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后续的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导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0 引言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同时又是生命科学(医学、农学等)以及其他交叉领域(仿生学、生物物理学等)的基石[1],已成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当前以及未来都将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2]。

与高中阶段的生物课不同,大学阶段生物科学已作为单独开设的专业。高中生物的某个章节在大学阶段可能会成为单独设立的一门课程。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前如果能够提前对入学新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熟悉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学习内容、继续深造的潜力、就业方向等),对学生尽快融入专业学习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因此,作为开设生物科学专业的院校,正视当前生物科学专业学前教育,结合实例介绍本专业特色、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生物科学新生入学学前教育,能够帮助新生为未来的学习和目标制定奠定坚实基础。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新生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通过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待解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未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理论体系、研究热点、办学特色以及考研就业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树立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兴趣,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命由来的学说,进化论发展历程;掌握本专业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本专业的整体(学习内容、就业、深造)情况把握;通过大量实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为学生未来四年对本专业的学习树立信心。

2 教学内容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应围绕生物学的经典理论,以生命由来的学说为起点,生命科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热点为主线,具体介绍生物科学专业设置、就业方向、考研情况等,并通过英语微课、毕业生经验分享等方式授课。课程共8个学时,课程内容可作安排如下:

2.1 生命的由来,进化论 (2学时)

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基本特征、人类认识和研究生命的历程及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论体系。

2.2 生命科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 (2学时)

介绍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以及其与人类社会的主要关系。内容涉及生命的基础、生命的结构、生命的本质、生命科学与农业、医药、健康、生活、环境等领域的关系。

2.3 生物科学专业设置、就业方向、考研情况介绍(2学时)

对生物科学专业未来四年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简介、就业方向、就业率及本专业历年考研情况等进行详细介绍。

2.4 邀请外语专业教师进行全英文生物科学专业示范课、讨论、答疑(2学时)

生物科学的学习,在当前科技发展现状下,离不开英语这门工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知识点(以生态学为例),通过邀请从事多年生态学教育的教师进行全英文微课教学,激发本专业学生对本专业以及对英文学习的兴趣;同时,邀请本专业已就业和已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在读)与新生互动,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形式,对本专业就业方向及深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学生有困惑的问题进行答疑。

3 小结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是专为生物科学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通过本课程开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各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现象及本质,把握当前生命科学的发展动态,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对未来就业与再深造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为同学们未来大学四年的学习以及目标制定提供背景知识以及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需要本专业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特点以及院系特色等进行[3],如何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专业发展,不仅是生物科学,也是其他学科需要面临的问题。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基于CDIO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导论课程改革

摘 要: 为了适应CDIO工程教育的大纲,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更能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有系统的认识和学习,针对我院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学科专业导论课程的建设。通过对学生大学四年不同阶段导论内容的安排,使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对自己专业学什么、如何学、怎么学等困惑有了更明确的了解,提高了学生专业认知能力,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

关键字: CDIO 课程体系 信息类专业 专业导论

“质量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教育培养战略性方针[1],借鉴和使用CDIO理念,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能更好地贯彻教育精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大一到大四的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有明确、系统的认知,使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在学习时有的放矢,急需开设一门专业体系认知较强的课程――学科专业导论,通过不同阶段对专业的解读,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当前的任务,缩短学生专业学习与市场需求的距离,进而能在大学四年里有所成就就显得很重要。

1.开设学科专业导论课程的必要性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少数研究型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在个别专业就开设过专业导论这样的课程,对学生专业体系的认知有一定促进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开设这类课程的学校达到了二十多所[2]。开设“学科专业导论”或“专业概论”,或简称“专业导论”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工程中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改革措施,近年来已逐渐在高校中备受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针,将学生对专业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贯彻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每个阶段的任务,知道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样的专业,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在大学期间应该怎么学等就是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

2.学科专业导论课程内容的建立

2.1学科专业导论建立的依据

佩里(William G.Perry,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对哈佛大学学生发展的开放式研究,最终形成了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即要求学生能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招生经验来看,高考结束后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主要受父母和朋友、同学的影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只有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及就业前景等缺乏了解和认识。而且三本院校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弱,他们对大学的生活既渴望又觉得迷茫。信息类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一结束后还表示不了解所学专业是学什么的,能干什么,更何谈培养目标和所学课程。尽管近几年在大一新生刚一入校就进行了入学教育,主要介绍了专业、课程、如何学等,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显著,大一结束后学生对专业认知还是一头雾水。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专业认知方式单一,不连续,大一刚入校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对专业教育重视程度也不高,而后边几年学校再没有相应的专业认知课程帮助学习更好地对专业系统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等到大四找工作时发现有很多知识要学时已经来不及了。因此,根据佩里的认知发展理论[3],开设学科专业课程一定要贯穿大学的始终,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内容确立,使学生在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

2.2学科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确立

在深入走访调研相应企业和标杆院校的基础上,在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学科专业导论课程,分4次进行,每次都以讲座形式进行。简单说,信息类专业导论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对所选专业进行解读。主要回答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优势(为什么学)、专业内容(学什么)、学习方法(怎么学)、专业前景(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2.3学科专业导论内容的实施

要让学生对通信专业中的通信过程有形象的了解和认识,在对专业整体解读时采用当今流行的电子商务物流的各个环节解释通信的过程,使学生在初次接触通信就可以立即对通信专业有很形象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3.结语

学科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贯彻大学四年,让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在大学期间不断线,通过不同阶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目标更加明确,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有利于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以后所从事的职业所需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较清楚的认识。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工学教育理念(CDIO)编写适合的学科专业导论讲义,体现学科学习的系统性。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关于在计算机专业开设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探讨

【摘 要】物联网工程导论是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新兴发展的课程,信息学科中很多课程如电子学,网络工程,传感器原理,嵌入式技术等课程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做了技术铺垫,物联网技术是相关技术的融合与升华,笔者根据物联网工程导论的课程实际,并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从物联网工程导论的课程特点、学习内容、教学实施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感悟和建议,从而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扩展作一下探索。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导论 计算机专业 专业扩展

近些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现象,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不是在自己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相关的企业招不足需要的人才,存在着供需结构性失衡。国内外各类涉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以及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没有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一些应用性较强新兴发展的课程难以进入教学计划。这样一来造成了既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论扎实又没有培养好熟练的实践能力,从而出现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在本专业工作的机会。同时大学的各个专业都把计算机课程列为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再具有多大的专业优势。这些都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一、计算机专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逐年增加,在校生总数达到前所未有的数量,设有计算机专业的学校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的50余所发展到今天的近千所,建立软件专业的学校600多所。除了计算机系(学院)外,很多学校还建立了软件职业学院、网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院系。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同时也给计算机专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全球化,使得各国纷纷在信息产业的各个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谋划布局新的技术创新点。挑战催生动力,创新获得优势。在此形势下,迫使我们努力思考:计算机专业如何改变以适应发展带来的挑战?

二、物联网技术给计算机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IOT(The Internet Things)也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各种传感器等信息感知设备,按照设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传输、计算、处理、知识挖掘,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感知控制、实时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

物联网技术作为我国国家新型战略产业的一项支撑技术,相关的研究活动和产业应用已经成为企业研究应用的一个热点。各高校也积极设置、建设相关的专业,“物联网工程”、“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传感网技术”、“智能电网”等涉物联网的相关专业应运而生,同时还有很多的院校正在积极筹备和申请进入这个行列。

物联网技术涉及的原有专业非常多,有计算机,电子、传感器,自动化,自动控制、通信等等,还有相关的行业应用特点,使得物联网技术成为一个涵盖面广,应用广泛的一个大领域。而计算机专业20多年的发展使得其变成了一个常规专业,基本上90%以上的院校都有计算机相关专业,99%以上的院校都有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风光不再了,生源萎缩了,计算机专业如何在物联网大发展的形势下,进行创新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需要将计算机专业特点和物联网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找准自身定位,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课程创新,教学计划更新。物联网工程导论是一门物联网技术的导入课,以宏观的应用视角对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发展、应用、展望进行论述,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扩展,为进入物联网研究作导入。

三、物联网工程导论的课程特色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综合性强。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物联网工程导论涉及的概念、原理、技术众多,涉及计算机、通讯、电子、自动化的多个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理论体系中很多应用原理都牵涉到复杂的学科联系,很多概念也较宏观 ,这在教学上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很高。

但在强调物联网工程导论的融合背景的同时,应该看到它又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关系十分密切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 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不仅应该知道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来源和背景 , 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理论通过设计编程实现,比如在课程中学习的多种编码方法,都需要编程实现。

于此同时,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内容与很多计算机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互联网络、传感器、自动控制、数据挖掘等内容,它的发展具有深厚的信息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安保、智能家居、军事等领域。物联网不是互联网的简单接入和应用,它将催生很多具有“计算、通信、控制、协同和自治”特征的智能设备和应用,必将引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带动广泛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四、教学方法研究与设计

(一)强调学科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计算机知识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有众多现实的应用例子,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很容易通过现实例子和应用展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物联网工程导论所阐述的内容基本都是宏观概念,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觉得物联网太大,是搞科学研究人员学习的内容,对就业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设计在及时次课时,结合物联网的学科特点以及与计算机的联系,强调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 大学生需要具有信息观念和较好的信息处理能力,物联网工程导论正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言。因此 , 学好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从而让学好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

(二)因材施教,打通学科联系

物联网工程导论目前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大三的学生开设,此时的学生电路、数据结构等课程已于大二上全部学习结束,与物联网工程导论同时开设的是一些专业课程,如网络工程、信息系统等。如果这时过于强调物联网工程导论中的理论知识,一方面,由于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早已结束,部分知识已经淡忘,另一方面,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专业课程,兴趣难免转移。为此,针对学生特点,对授课内容做了如下调整:

首先由于物联网工程导论涉及的内容很多、逻辑性很强,必须合理地筛选授课内容。在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原则指导下,重点讲授基础的或者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将授课内容与计算机学科联系,如算法对程序设计的作用,施工技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等。

其次强调概念、理论的物理意义,联系应用以培养学习兴趣。由于本课程的理论是通过多门学科交叉而来的,过度关注理论往往会使得学生感觉抽象、枯燥,渐渐造成学习兴趣的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应在保障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理论说明的前提下,淡化学科区分和界限,强调融合应用。同时增加课堂演示性实验和课后实验环节来保障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三)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著名《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这就说明了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性。为此在物联网工程导论的授课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小组研究、企业参观等手段。

如:对于RFID模块开发,首先由授课老师开发一个案例进行演示讲解,进行学生分组,布置开发作业在课后进行分析开发,然后再在课堂上分组上台进行展示解说 , 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问题 , 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该RFID模块开发的理解,布置课后实践,要求学生全部会简单开发。通过自学、讨论、实践三个环节,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 纷纷花大力气查阅相关资料,积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激发,对所学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

五、结束语

物联网工程导论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个课程,笔者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体会,期望能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做一些专业扩展,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建设适应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探索

[摘要]针对自动化专业大学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知模糊,容易产生专业迷茫,容易失去自我学习发展的主动性等问题,提出开设“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新生对专业有一个整体和明确的了解,使之能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做好专业技能培养和学习规划。作为专业导论课,这门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处理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专业性和教育引导性,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新生的专业认知基础,以完成新生专业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新生;自动化专业;专业导论;课堂教学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在解决21世纪的社会复杂问题上及跨学科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是促进社会新型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多数普通院校都设置有自动化领域的相关专业课或者专业选修课,作为专业引导性课程的“自动化专业导论”必不可少。[1]专业导论课对大学新生了解专业情况及专业学习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索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加强专业导论课程建设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专业导论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新生对专业有一个整体和明确的了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能够做好专业技能培养和学习规划。[2]

然而,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突然离开了家庭,面临学习方式的改变,加上在高考填报自愿时,有部分学生在家长或亲戚朋友的影响下被动地选择了大学专业,他们或多或少表现出以下特点:个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对学习方式的转变不适应,对所学专业认识浅等。[3]大学新生的这些特点,如果缺乏正确的专业引导,容易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出现懈怠,不能达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为此,我校系部针对2013年9月入学的自动化专业新生开设了“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主要目的是对新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引导,尽较大努力帮助新生有效地规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二、课程教材与教学内容

既然是专业导论课,其一离不开专业性,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必须具有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特点;其二离不开教育引导性,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介绍,同时也需要注重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根据以上两点要求,这门课程选择教材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强调对控制学科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认知,为自动化专业学生大学四年的知识学习过程提供一种恰当的引导,必须考虑专业教学与通识教育的相容性。我们最终选定了周献中教授主编的《自动化导论》作为教材。

针对教材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方面,按照自动化专业“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知识与技术体系专业应用、挑战和发展”的层次结构,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教育引导方面,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素质要求、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方法等。由于本课程仅有16个学时,教学内容多,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根据新生的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合理选取教材内容,编排教学内容体系。最终根据教材特点选取以下四部分教学内容:及时,强调基本认知,阐明专业内涵和基础概念,介绍控制理论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第二,体现专业特色,讲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描述原理、基本控制过程、基本控制方法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等。第三,注重学习引导,从学校和系部自身条件出发,从社会对自动化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出发,让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及大学四年的课程安排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将专业学习要求自觉地落实到学习和实践中。第四,提供丰富资料,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自动化专业的一些经典著作、经典论文、著名刊物,国际著名的自动化组织机构、著名的自动化技术与系统研发企业及自动化领域常用网络资源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本课程教学需要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了解自动化专业的整体框架,包括各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各专业方向内涵与设置、各专业课与各专业方向之间的关系、重要的基础和专业课的作用、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关系等。考虑到新生的专业认知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教师主要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形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互动式教学,把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多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补充说明专业知识,这样不仅能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听课,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对“自动化控制”的理解,列举出自己身边的自动化控制过程,如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生活实例,正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的生活实例。接着让其他学生讨论并判断例子的正确性,并通过实例分解出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体系。如此一来,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好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自动化专业”课程具有理论知识较多的特点,若是单纯地分析讲解,学生听起来会感到枯燥,难以理解。[5]我们主要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同时,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分量,如参观实验室设备、参观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实验等。学生可以通过参观PLC控制系统和智能赛程系统、自动控制实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

目前由于我校刚刚升入本科院校,系部师资力量缺乏,近两年一直由一名教师完成“自动化专业导论”的教学任务。但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加强,我们将逐步建立多名教师上课的形式,采取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就其所研究的知识领域,学科发展前言等问题与学生交流,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更能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该专业的内容与发展方向。

四、总结与体会

完成“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笔者有以下体会,一门好的专业导论课,需要做到能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专业的认知,脱离专业的迷茫;能提高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帮助学生建立大学四年完整的专业学习规划;能拓展学生眼界和专业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渠道。

专业导论课在新生专业教育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导论课的建设、教学等相关工作。为培养能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具有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自动化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探索

摘 要: 为使应用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的职业学习生活,文章论述了专业导论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规划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的课程体系内容,讨论了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 专业导论课 机械电子工程 教学改革

一、背景分析

大学是美好的,特别是对于刚刚经历过残酷高考竞争而迈入大学校门的高中学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和应试教育,进入大学感到了放松,突然学业上轻松许多,无具体的升学目标。但是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是我们职业生涯学习的起步阶段。每一个新入学的大学生都必须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开始新的学习征程。

高中阶段学生基本都是在家长的监护下成长,不用担心生活上的问题,学习上也是家长或老师规划好,不用自己操心,而在大学要独立完成生活和学习的规划,很多学生比较茫然。大一新生入校后,学校的现实与学生的理想总会有些差距,导致学生情绪失落。

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来,普遍有“解放”的感觉,这种感觉极易导致上进心的松懈和学习意识的淡漠,不少学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中学习目标不明确,“60分万岁”,整天沉迷于虚拟的游戏和网络聊天中,抑或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降级退学,甚至个别同学直到临近毕业时才幡然悔悟,但悔之晚矣。

初入大学校门,许多新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高中填报志愿的时候,可能大多数都是参考家长或教师的意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及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只有少部分新生对自己的专业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学生缺乏对专业和课程的了解,不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了有什么用。他们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既充满了好奇又感到迷茫,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造成学习的盲目和专业思想的不稳定。此时,学生初入校门的那种新鲜、好奇、兴奋,往往会被无聊、郁闷和迷茫所取代。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沈阳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面向新生增设了机电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取代了原先由辅导员和系领导主办的入学教育讲座,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系统地认识和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概述知识。

在课程中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性质、学科概况、课程设置、学习方法、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培养了专业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未来四年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形成了一个较详细的规划。

二、内容规划

机电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导向性、概述性、前沿性、趣味性”,课程是学生职业人生学习的向导,趣味性概述机电技术专业前沿知识内容。在专业导论课程的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发展,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和电子技术应用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以机床数控系统的应用与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调试和管理等能力为特色的机械电子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让学生了解培养要求、毕业要求、学分制培养方案特点、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结构、课外培养体系等。重点让学生了解历年的就业情况,了解就业企业客户群和学校行业办学状况,了解企业的岗位,了解职业名称、工程职业能力需求、职业道德要求、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和可以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等。

结合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团队的特点,专业导论课程设计成在大学的第1学期开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周2学时,共计26学时。课程由5位专业建设骨干成员讲授,每人结合自己的专业建设和科研学术方向,讲授擅长的学科方向知识,具体的教学计划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计划内容安排

三、教学实施

由专业带头人负责机电专业导论课程的总体规划和考试考核工作,课程讲述以大讲座的形式进行,每上一学年的第2学期结束前,相关主讲教师集体集中备课布置下一学年的第1学期授课计划和内容,暑假各主讲教师分别准备课程内容。新生入学第1学期开学前讨论具体的内容,大家共同备课,对主讲内容和课件审查定稿。

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为培养机电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专业申请时为目录外专业。虽然2012年已经成为正式招生专业,但无成形的专业导论教材可供选用,现采取无教材讲授方法,中间根据课程的性质和需要,教师发放活页资料。教师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的编写注重选用典型企业的实例、图片、场景、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反映工程职业能力和标准,紧靠体现机电学科的发展和专业的前沿。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布置专题课后问题,课后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结果,可以要求写出报告上交,也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方法,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记录。

改革传统的考试形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课程最终考核成绩采用出勤、开卷考试、课程作业、课程文献查找等方式相结合而形成,其中出勤占10%,课程作业占20%、开卷考试占70%。

四、结论与展望

机电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加深了学生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和大学职业课程学习的理解,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目前我校专业导论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应该进一步着手进行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不断丰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