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方法类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教学方法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方法类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经济管理类教学方法探索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表现的又与工科学生不一样。研究探索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方法,特别是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的实验教学方法,并以此提出开放性实验在经济管理类中如何开展的问题。结合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实验教学活动的情况介绍经济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开设方法及开设效果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实验;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

1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高速发展,高校正在朝平民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连续几年的扩招,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给就业市场上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质疑——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高投入,另一方面是毕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低薪酬,应届毕业生的低就业率。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纷纷进行改革,以期望能缓解这种矛盾。这些改革中的重点都落在“高校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这个根本的问题上来。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青睐。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大学生掌握和深入融会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根据社会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科学知识、思维方法、操作技能等传递给学生,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考虑,让学生去创造、去设计,创造性地提高其素质,开发其潜能,发展其个性通过实践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启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实践教学是现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按其开设方式来分,可以分为与理论教学结合的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两种。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验多为验证型实验,一般这种实验在与理论教学进行的同时进行,表现为完成理论教学中某些内容之后,为了验证理论并加强记忆而进行此类实验,比如高校中的物理、电子电工等基础性实验。独立实验课程是指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依附于某一门理论课程,而是根据前面已经学习的一门或几门相关课程之后进行的一种实验。这种实验综合性比较强,往往需要集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关的分析连接才能完成。本文中主要结合经济管理类实验讨论独立实验课的问题。

2经济管理类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经济管理专业方面,以前面向学生开放的实验极少,且多为验证性实验,主要是熟悉实验的流程,按照实验课程所设定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去完成实验。这些实验操作机械,没有创造性,学生也对此种实验毫无兴趣,通过模拟软件完成的实验,多半如此。按照模拟实验软件公司所设计的实验流程,学生基本上只需要点鼠标,按照实验指导书设定的流程就可以完成,有的甚至不用键盘输入任何内容就可以完成。这种实验教学显然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去太远,学生在做这类实验的时候也多半只是应付,因而实验教学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开放性实验方法在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开放性实验方法介绍

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时间上向学生开放,而且教学内容上也要向学生开放,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学习较差的学生随时可以补做一些基本训练的实验,学有余力者可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实验。因此可以这样说,开放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经济管理类实验多为验证性、掌握流程型的实验,学生是否能完成实验,一方面要靠实验的本身的“吸引能力”,另外一方面还要突出实验的可控制性.即对学生完成实验的掌握和评价手段,在这类实验中,实验教师通常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衡量学生实验完成情况。

经济管理类实验多采用软件模拟的方式。

实验软件的选择问题,多采用B/S结构软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实验教师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另外一方面可以借助高校的校园网络,更好的服务学生,更好的去尝试开放性的实验。根据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作者认为开放性实验方法比传统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

3.2在实践中探索并开发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性实验更强调个性化的实验,而不是大众化的实验,更强调学生的兴趣与因材施教。如果一个实验几乎所有人都要进行,且实验的过程要求保持一致的话,此类实验采用以前按班级完成实验更加合适一些。而开放性实验好与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实验室提供的助学助研活动联系起来,学生可以通过相关课题共同研究开放性实验的开放方法。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开展开放性实验,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来进行实践:

(1)实验前的准备。

开放性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实验开始前要加强实验相关知识的整理与积累,要做好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的设计,多结合实际业务设置相应思考题,思考题应该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而不应该是凭空想象。

(2)实验的方法。

兴趣实验法:由于经济管理类实验自身的一些特点,导致这类实验本身对学生是没有太大吸引力的,因而在实验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在实验中加入竞争,加入生活中的常识知识,加入各实验的补充知识等等。

讨论实验法:讨论可以说是相当经典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探讨,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深,而在实验教学中,讨论的作用显得尤其突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能力培养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讨论,学生往往在某些方面试图说服对方,在这些活动中,对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好处。同时,为了达到较好的讨论效果,大多数学生会更加认真去完成实验,通过掌握一些实验的技巧并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中来,比如设置实验课程论坛,并对大家讨论的话题及时总结并加以引导。在实验课成绩评定时适当倾斜,对讨论积极的同学及能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设计教学法:如果一件事情太难,可能很少有人愿意去做,如果一件事情太容易,我认为喜欢做的人也不会多,对于经济与管理类的实验刚好就类似这种情况。如果按照最初设定的流程去做实验,学生可能觉得太简单而失去兴趣,如果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去设计实验流程完成实验,学生又觉得无从下手,正是因为如此,设计教学法才更需要突破。

(3)实验的考核。

实验的考核应该更加严格而有序。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实验考核一直不好规范,多数教师都采用写实验报告的方法进行考核。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原理,记录完成实验的步骤以及回答相应思考题。对于平时的考核主要以教师点名为主。这种考核方法一是手续比较麻烦,二是效果并不太好。对于实验报告中的内容,抄袭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学生对这类的实验报告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在开放性实验的条件下,实验的考核主要软件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并依据学生实验的过程考查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实验分为练习与考核两个阶段,练习只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不记成绩,只记录考勤;考核部分设置时间限制,并将学生完成的过程做好记录,软件评分。实验报告就可以省略大部分的内容了,学生对照实验报告中的思考题去完成实验,这样印象会更深刻。这样实验的考核就包括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此实验课的总成绩,这个成绩会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3.3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效果

实验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个性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有些模拟实验软件有部分是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模拟软件在这方面是失败的。一样的实验流程,一样的实验指导书,一样的实验过种,甚至有一样的实验报告,这也难怪会出现有同学将别人的实验报告复印一份交上来的情况了。当然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方面,除了选用较好的模拟软件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适当给学生置疑,并且这些思考题是要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还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应该是固定的。当然,这种实验方法的改变对于实验教师的要求更高,实验教学的工作量会更大,对实验教师提升的帮助也会更大,对于创建科研性的实验室也更加容易。公务员之家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实验过程中营造竞争的环境,可能使实验的效果更好。俗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于实验环节及实验内容的平淡,学生在实验中也不能感受到现代社会竞争的你死我活,这也不可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当今的一些网络游戏为何如此让人着迷,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游戏中充满了竞争,有了竞争才会有胜利的喜悦和奋争的快乐,而这些又恰好是当代大学生所津津乐道的。

现在的实验教学,还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虽然我们一致认为培养学生的个性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但我们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并有较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比如在我们的“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实验中”,在一个竞争市场上,如果有部分同学有不负责任的态度,把市场价格定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这样会导致这个市场竞争的无序,甚至是这个市场中的所有企业都受其害,所以在这个实验中,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教育。

4结论

现代的大学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我们主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灵活而又紧凑,特别是在实行学分制改革的高校,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了适应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要加大开放性实验的实施力度,扩大开放性实验的范围;另一方面要推出更多品种的实验,推出更多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还要更大力度的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因为只有企业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最需要的。

教学方法类论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论文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职的一个重点专业,其教学课程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高职教育应主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改革思路

我国高职教育强调和倡导的是“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要根据这一思想进行教学课程的调整。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

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服务及时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培养方向一般是科技含量高,涉及知识广,技术实践性强的职业岗位。高职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具有技术实用性,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也应该从实用性出发进行调整。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比,入学分数起点低。坚持“人人有才观”必然应重视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多种形式地挖掘个体潜能,调动个体积极因素,强调研究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

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产学研结合,走“订单式”培养之路。高职教育不仅要研发物质客观世界,更重视研发主观世界。使培养对象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实用型人才,为经济服务。职业教育直接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贴近劳动力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其职业性区别于普通教育。职业劳动是综合的,贴近企业和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学内容也应是综合的。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要点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课程结构要努力实现模块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特别是工商管理类的课程,要结合对口企业的案例、工艺流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早一点适应社会,提高动手能力。

1.改“学科本位”为“能力本位”

(1)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如经营管理、销售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的理论部分基本相通,从而可加强实际操作,增加市场调查的时间,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2)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用人单位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于理论基础课可以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对于专业基础课可以用操作考试,专业课可采用社会调查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采用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如:物流师、营销师、经济师各种岗位技能要求都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其岗位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

(4)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2.改变课程结构

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压缩必修课如数学、哲学,增加选修课,与工商管理类的课程相关的都可增加,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保障计算机和英语课程三年不断线,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改变原来的结构变为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考试课、考查课、主干课、非主干课的体系,建立核心课程、目标课程、非核心课程的一体两翼的体系。工商管理专业限设10门以下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物流基础等,目标课程是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其他课程为非核心课程。课程要尽量小型化、丰富化,总学时不能太多,要体现比较宽的专业面,尽可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近期发展。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障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学时之比约为1:1。

3.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多用案例进行教学、多给学生下厂锻炼实习的机会。公务员之家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教师在上实训课时,应和学生一起操作,一起做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职业特性、技术要求、岗位能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三、结束语

工商管理教学改革任务还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更多适合高职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路。

教学方法类论文: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研究

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研究

音乐欣赏作为美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对高校学生特别是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分析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教育,使音乐欣赏教育理念渗透高校学生教育,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呢?经过分析,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在音乐文化受教育方面普遍具有较为基础的音乐欣赏层次,音乐文化素养较为薄弱而且层次不齐。因此笔者在教学实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践中尝试了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阶段性教学方法开展音乐艺术教育。

1启发教学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艺术

将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处在青年时期的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他们离开中学校园进入了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时代,人生正处在思想活跃和情感丰富的阶段。如果在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启发学生们将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思想世界、情感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他们会更好地领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更加容易掌握如何进行音乐欣赏的方法,教学将会收到更佳的效果。例如贝多芬的一部钢琴独奏作品《献给爱丽斯》,它的内涵是用音乐形式表现了一段恋情的发展,在这部作品里贝多芬将这段感情中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经历体现出来。音乐艺术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对生活和情感经历的一种高度升华和凝结,这样的内涵易于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同身受,领悟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主动学习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2融会教学开拓学生音乐艺术思维

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性质与形式不同但可以给人相同的感受。作为高校学生来讲,他们的理解能力强、知觉丰富,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主题,再结合自身的感受,引导学生在画面感呈现与听觉之间达成一致,使学生将身边的生活感受与音乐作品的体会融会一体,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通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教授学生理解音乐语音,音乐语言是用音乐所特有的特征来表达喜怒哀乐,它区别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说话语言。当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一切身感受与音乐所带来的感受产生共鸣时,在音乐艺术的画面感与听觉之间达成一致时,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融会教学的方法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渐进教学逐步过渡音乐欣赏层次

针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基础相对薄弱但

理解能力强的特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浅至深、深入浅出地逐步提高音乐欣赏的层次,结合音乐艺术的专业角度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将音乐欣赏分为以下三个层次逐步教学。

及时个层次是从声乐曲向器乐曲过渡。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有歌词,同时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表达的乐曲情绪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首先应从教授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声乐作品开始。讲授声乐作品欣赏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素材源泉以及歌词所表达的含义。配合歌词对乐曲的欣赏,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乐曲的表现、发展和欣赏的规律,进而地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声乐作品的例举和讲解,逐步锻炼学生脱离掉歌词同样能够欣赏乐曲的旋律,掌握乐曲的特征,进一步理解音乐。从声乐作品作为及时层次的教授过渡,使学生在以后学习器乐作品时具备了一定的欣赏基础,使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向较高层次过渡。

第二个层次是从民间音乐欣赏向西方音乐欣赏过渡。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但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就需要把握特性,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性。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特有文化,这种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就像是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的影响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对于学生来说,我国民间的许多乐曲都是伴随着学生成长过程的,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和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等都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在教授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从这些较为熟悉的民间音乐开始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向西方音乐逐步过渡,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例如《蓝色多瑙河》、《命运交响曲》、《卡门序曲》等西方音乐作品。学生对音乐语言的学习从民间音乐到西方音乐逐步适应,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欣赏音乐的兴趣与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从器乐独奏曲向交响乐过渡。相对交响乐来说,器乐独奏曲曲式简单,乐曲表现的主题比较单一,在讲授和欣赏时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通过独奏曲的教授首先让学生了解曲式结构,了解什么是单主题音乐,什么是单三部曲式结构等概念问题,学生了解了曲式结构概念后再讲解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征。例如在讲解和欣赏《梦幻曲》时,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的一首钢琴独奏曲,首先请学生完整欣赏乐曲,再将这首乐曲的单主题音乐和单三部曲式结构的特征进行讲解。配合乐曲实例和学生自身对乐曲旋律的感受让学生掌握常见的独奏曲曲式结构,逐步再向多主题和曲式结构比较复杂的交响乐过渡,这样的过渡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

4结语

“对于一个不辨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句话反映了对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于非艺术专业学生而言,他们急需音乐艺术教育的营养,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建筑职业院校的一名音乐基础课教师,上述音乐欣赏教育的方法与分析还是初步的探索与研究,笔者呼吁社会和高校给予非专业学生音乐艺术教育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笔者将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提高教学能力,探索出更为有效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类论文: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教学方法浅探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水墨 教学 建议

论文内容摘要: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与研究,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并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为此,文章认为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合理开展中国水墨画教学的研究,以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水平获得的提升。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其应用、研究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乃至成果之多,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的,也有从中国画美学角度阐述的,更有从中国画情感角度研究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笔法、墨法等具体的形式法则角度论述的。但是,以上种种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在理论与工笔画方面展开的,而进行中国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笔者认为要多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的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现状与分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的趋同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较为单一的局面,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在内的文化领域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越强而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此项内容研究,旨在把传统的、别具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科学、合理而高层次地应用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它还可以拓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知识的广泛性,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增强作品的民族特点,从而多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这也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具中国画特点的绘画样式之一,作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离像而求”“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的造像原则。作画时注重造型概括洗练、黑白分明,用笔用墨灵活洒脱、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变化无穷。其作画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方法。很多艺术家都把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位就是很好的代表。但水墨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基本都停留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而在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安排上还鲜为人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笔墨基础体验

1.传统笔墨练习

众所周知,“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1]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笔墨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形成的一种精英化的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可视的形象符号,是中国画形式特征的灵魂。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审美价值,它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有自我表象的相对自由,并充分显示笔墨情趣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笔墨的程序性、对立性、丰富性,使其本身便具有一定层面的审美意义。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中国画的华章。当然,这种笔墨形成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

2.强化水墨画的意象色墨观

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云:“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2]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这一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3.笔墨创新

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24小时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云,“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二)花鸟画练习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并以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而享誉画坛。花卉教学在我国艺术院校里非常普遍,其教学的规范程度之高与教学经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花鸟画学习在内容上可简可凡,在学习时间上也可长可短,在学习性质上可以专业研究,也可以休闲娱乐。因此,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把花鸟画作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切入点是比较明智的,也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学生在水墨画学习中总是进行单纯的、抽象的笔墨练习,时间稍长,会让他们感觉疲乏与怠倦,如果把较抽象的笔墨练习与具体又有趣味的花卉练习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习写意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上应该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写实到写意、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花、数只鸟。当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和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从时间安排和方法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师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与选择,尽量做到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每画一次也都有一些进步,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兴趣,学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花鸟画的认识,以及对水墨画的把握与合理应用。

教学方法类论文: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日新月异。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通过探索数量论文联盟//的规律性来认识社会的方法科学,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经济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统计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统计学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往往在没学统计之前,学生已经用自己的思维定式认为统计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课程,既枯燥又抽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于经济、管理专业这样文理兼收的学生来说,首先是“怕”字当头,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学起来自然吃力。因此,培养统计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是学好、用好统计学的首要条件。

1、消除怕字,拉近与统计学的距离。要打破学生所认为的统计学即是一门数学课的思维定式,在绪论中把数学与统计学的联系与区别讲清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两者的区别: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量规律,而统计学研究的是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数学家可以坐在屋里研究数字规律。而统计工作者则必须深入实际收集数据,并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归纳才能得出结论。比如,经济、管理专业都关心的市场,要想了解市场,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对市场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认识市场,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教师还可以在讲完绪论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找找生活中或你理解的统计,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拉近学生与统计学的距离,消除学生怕学统计学的心理。

2、培养统计思维,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学是一门通过现象的数量方面认识现象本质的学科,要与数字、计算打交道,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是难免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传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统计理念,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正确使用统计工具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统计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凭主观臆断,不是想当然,而是建立在对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数量进行观察和分析,重视数量的研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增强认识事物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决策的正确性大大提高。反之,统计数据来自于实践,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不能脱离定性分析,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渗透这些理念,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去做对某一道题,而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激发学习兴趣,考虑统计学的应用背景。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开设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正确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规律的理论、方法,解决的是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及应用背景组织教学,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善于使用统计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对于概念公式的掌握,强调理解和应用,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的适应性和应用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采用先进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与学中,基本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模式,导致了学生的被动学习习惯:习惯于死记概念,硬套公式,学生掌握的知识只局限于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消化,加之所学的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往往在实际问题面前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统计教学的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应考虑其专业特点,把握社会经济动态及实际应用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具备一定统计理论知识、技能,能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活学活用、不断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1、注重教与学的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与学的交流,将严肃的“讲授式”与生动活泼的“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时,要强调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结合自己的专业去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展开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并解疑。教学相长,教师要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此外,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整个学科知识链的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与基础课、专业课的渗透与过渡,对于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各科教师之间要一起讨论,对重复的内容整体协调,强调知识的整体优化,使整个知识链节奏明快,节省时间,学生了解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过渡,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强专业综合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培养学生的统计技能、实践能力是统计教育的目的,统计工作是一项群体活动,组织工作复杂,学生的组织能力将在日后工作中接受考验。但因在高校教学计划调整中整体课时缩减,统计学课时也一减再减,课时少,学生多,组织难成为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的障碍。教师面对客观现实,灵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统计教学中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及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在教学工作中逐步落实。实施案例教学,是对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可以营造实践的条件和环境。案例的搜集好选择统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每个统计应用实例都应简要地描述公司背景及该统计方法应用的情况,真实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现象联系起来。针对课时少、学生多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认识实习环节,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将案例及有关资料事先发给学生,学生自组团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分析,教师上课时,安排每一个团队派一个代表在固定时间内讲述自己团队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团队成员可以做补充发言,教师做总结分析,同时针对各团队的发言情况,结合团队成员的参与程度,给每一位同学打出平时成绩。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熟悉消化的过程,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使其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挥,使素质教育不再成为空谈。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专业知识实习的环节,进行一次统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用统计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习专业知识做铺垫,也为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正确使用统计方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3、注重现代先进技术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科技的发展为统计学的教学和应用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在统计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生动,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可以展示复杂的图表,将图表的制作过程演示给学生,加深了学生的感官认识,也节省了板书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文字、图表、色彩、声音、动画等形式传输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使用要考虑到其合理性:若课件制作得太花哨,可能会误导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关注图像的丰富多彩;而课件制作得文字太多,过于呆板,则又成了变相的“填鸭式”,学生只顾记笔记,缺乏思考理解。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把握尺度,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合理编排讲课内容,做到严肃活泼、有主有次,形成交流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统计软件有许多,如excel、sas、spss等,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掌握统计软件,使数据处理变得快速简单,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excel统计软件是最基本的要求,结合案例教学学会用excel创建表格,制作图表,可以学习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学生上机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艺术性,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统计学课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面对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需要统计学教师不断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精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又要具备经济管理学知识,注重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关注实践,投身实践;关注国内外统计学学术动态,将新的知识及时地融入到教学当中,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学博者为师”,教师高深的学术造诣、敏捷的思维方式、广博的知识面、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技巧:一方面要学习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注意教与学的交流和反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流露的疑惑信息,抓住机会,引发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把握课堂节奏,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师还要注重语言艺术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简练,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有充分准备,还有即兴发挥,以及教师的神情语言、行为语言等无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产生影响。此外,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风度气质、自身形象、甚至穿着打扮等都会给学生留下印象。“德高者为范”,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才能更好地将素质教育贯穿在言传身教中。

总之,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组织者,应注意其应用背景,涉及的领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体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教学方法类论文:关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中,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统称,其中主要包括:财务、统计、经贸等学科,而在每一学科的具体教学中统计学都是学生要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从学科设置的角度进行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统计信息获取、显示、描述,以及综合分析的专业学科。目前,国内经济管理专业在统计学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弊端和问题,多数教师往往把统计学课程单纯地看作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热衷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繁琐公式的推导严重忽略了统计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削弱了学生思想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流于空洞、枯燥、乏味,进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偏离了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不理想。要扭转目前统计学的教学现状,教师要认真的对教学方法问题进行反思,并且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摆脱和改变现阶段的统计学教学“困境”。

1.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中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各行业、各领域在管理工作中对于统计学的重视,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统计学专业人才。目前,在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已经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为推动统计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1讨论教学方法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中心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统计的概念时,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什么是统计?“统计”一词有几种涵义?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什么说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什么是标志和指标?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什么是统计总体、什么是个体?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统计学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层层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述自己的看法,讨论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各种意见及其分歧,为学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

1.2对比分析教学方法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对比教学方法是将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含义进行直接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与内存关系,然后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时间数列的计算时,通过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三点不同,即:是否具有可加性、与时间的长短有无关系、是否是连续登记取得,以此作为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基本判断方法。

1.3总体框架结构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一些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名词、概念,框架结构法的应用通过框图将各知识点的内在关系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逐层展开加以剖析,提纲挈领地板书框图中名词的特点与作用,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言说明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异同。采用这样直观清晰、凝练简洁的框图教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1.4实践式教学方法

实践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如专题研究、社会调查、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对实践过程的讨论和实践总结的书写,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事件,设计一套调查方案,通过调查方案、调查方法的设计让学生理解了统计调查的内容,通过对搜集来的材料的整理让学生加深了统计分组、组中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

2.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途径

2.1注重现代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先进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并且加强对于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科技的发展为统计学的教学和应用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在统计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生动,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可以展示复杂的图表,将图表的制作过程演示给学生,加深了学生的感官认识,也节省了板书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图表、声音、文字、色彩、动画等形式传输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把握尺度,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合理编排讲课内容,做到严肃活泼、有主有次,形成交流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2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与“学”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只局限于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消化,加之所学的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往往在实际问题面前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统计教学的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应考虑其专业特点,把握社会经济动态及实际应用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具备一定统计理论知识、技能,能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活学活用、不断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背景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开设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正确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规律的理论、方法,解决的是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及应用背景组织教学,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善于使用统计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对于概念公式的掌握,强调理解和应用,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的适应性和应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广大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和完善,进而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并且提高学生对于统计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类论文:电子类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讨论

论文关键词:电子技术 教学方法 改进

论文摘要:电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怎样使学生们在学好传统电子技术精华的基础上,了解目前近期的电子技术,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使教育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电子课程的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电子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提高电子类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优良的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子类课程相对比较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适应电子的教学方法研究显得由为重要。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除了好的教学方法以外,学校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提供一个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可以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其次,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使其各司其职,在合作中体会到学习和创作的乐趣。同时,在合作中不断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却是无可估计的。再次,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上有无数前人的设计成果,学生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光大,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将会更有深度,更精彩,更有价值。电子行业是一个更新速度极快的行业,要与时代同步,就要时刻学习,那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要想获得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不断的努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案的选择和安排,争取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较大可能地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1,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重理论,轻实践

在职业教育中沿用了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将着眼点过多的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着重培养的是理论性人才,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一批具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才,要求他们具有很强的实战能力,能够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实践部分力量相对薄弱,实践课时远少于理论课时。再加之教材陈旧、试验设备落后,在电子行业飞速发展的现代学生所学的知识很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更不用说理论跟实践紧密结合了。在这种境况下,学生们毕业后,很难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

2.2没有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在教学多提倡多媒体教学,好多老师在学校的号召下盲从使用多媒体,并没有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到及至。比如多媒体课件有的做的华而不实,重点不突出;有的照搬课本内容,没有补充相应的新知识。有的老师误以为用多媒体就可以不用板书了,因此,整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如也。其实,这样做,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3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

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旷课现象严重。他们旷课的原因,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再一方面,就是教师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不喜欢去上课。试问,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一个班,怎么可能良好的接受所学的知识呢?如果老师只是一个音调在讲课,没有抑扬顿挫,没有与学生互动,这样的讲课,简直就是学生的催眠曲。学生就会觉得去上课也没什么收获,所以干脆就不去了。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这一直是一个值得各位教师同仁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1.4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

要想学好电子专业仅仅依靠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好好利用课余时间。但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课余时间该干什么,于是将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白白浪费了。有很多教师以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上好课,教师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好好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导致大量可以锻炼学生实战能力的课余时间被白百浪费了。

2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

2.1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是理论课的时间远远多于实践课的时间,将现代的电子类职业教育变成了本科教育的缩影。

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要尽快调整自己的方向,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将传统的基础电子知识传授给学生们的同时,也要穿插一些新的电子科技发展技术知识,以扩展学生们的视野,完善学生们的知识体系。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大实验力度。要引导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做一些相关的电子产品,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可以更快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及自身盈利。

教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一批具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才,要求他们具有很强的实战能力,能够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加强他们的实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2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教学方式下,大多数学校提倡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新的科技用于教学这固然很好,可是怎么样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值得教师们深思。使用多媒体不是为了图方便,不板书,而是要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对于电子类的课程尤其如此。电子类的课程里有很多推理论证,板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板书可以更好的展现推理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做多媒体课件不仅要丰富多彩,还要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对于电子职业教育来说,教师应该将新技术、新产品、新理论加人到多媒体教学中来,将这一切构造成生动有趣又便于接受的知识。因此,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多媒体课件要做好,再一方面是要与板书有机结合。

另外,在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也很重要。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主要教给学生的是一生受用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板书及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思考,跟学生一起探讨,一起推理。

2.3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各种辅助实物进行教学,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及时发问,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尽可能的拓宽他们的相关知识面,多讲解一些市场主流的相关技术。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形式,来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开拓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已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2.4引导学生们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提倡他们办一些电子兴趣小组,自己去设计一些实用的小电子产品。在学生们的设计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播。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激情,同时,在制作过程中,有不懂得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指示。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其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他们走上电子工程师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创造热情,学校可以与电子厂合作,给学生们提供假期打工实习锻炼的机会,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电子类的竞赛,或者多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和部级的电子竞赛。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创作空间。

3结语

电子职业教育的教学队伍要想在教学中发挥更多的教学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在做好上述几个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继续加以探索。对于电子类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教师具有强大的知识体系。针对于电子行业发展快的特点,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还要利用假期去工厂进行近期技术的学习,争取将近期的知识带进课堂。这样的授课才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更有实用价值。当然,也可以定期请一些企业的高新技术人员来学校举行一些讲座,这样更可以使职业教育与社会相接轨,为社会培养实用的人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工厂实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课掌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同时锻炼其实践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的零过渡。

教学方法类论文:高校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王一惠,阚珍珍(河南财经学院 统计学系,郑州 450002)

摘 要:统计学已经被列为 经济 管理类本专科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把课堂讲授与软件操作、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

近年来,统计方法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迅速的扩大到 企业 管理、市场营销、 金融 、证券、保险等领域,统计学这门学科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还相当欠缺等。本文试图在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

1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 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 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 发展 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 计算 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 考试 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 文、理 科学 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 理学 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2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 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学生文、理科出身及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应用统计学学科特点,结合各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在统计学基本教学内容设置基础上,对统计基础理论、统计分布、统计推断、时间序列、统计评价决策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中高级统计方法部分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介绍,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2.2 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接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案例教学作为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 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逃课问题、电脑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应用理论的能力。

2.4 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统计软件,也是 经济 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 计算 ,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

2.5 创新统计学教学考核方式

结合统计学自身特点,打破原有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 考试 评分标准当中,采取“理论+实践”的考试形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可以将考试分为卷面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卷面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部分主要考察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实践操作部分,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行选题,完成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这种考核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对“团队”、“合作”等概念有更切身的体会。

教学方法类论文:试论素描教学方法在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素描教学;学生管理;艺术类;高校

论文摘要:在对素描教学方法介绍和对当前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素描教学方法的艺术类学生管理提升对策,认为应该应用整体观察意识,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与家长联系,重视家庭教育和学生成才的重要性;借鉴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应用形神兼备的感受力方法,推动文化活动优势,提升学生内涵;加强师德教育,更新专业教师习惯性思维的就业观念,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心理、性格、行为等多方面与高校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如何做好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目前一个迫切研究的课题。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美术爱好者入门必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强的基础指导作用,将素描教学方法运用到他们的思想教育领域同样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素描教学方法

(一)整体观察意识

一幅素描作品缺乏整体感,一定杂乱无章,没有秩序感。因此,为了表现整体感,首先对所描绘的对象要有整体观察意识, 无论摆放多少静物,始终都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对形体的分析比较,从内部结构到外观现象作出有机的联系,去粗存精,予以归纳概括,当对于所描绘的物象有了整体的认识之后,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般人来说,通常的观察方法是局部观察,这是一种由某一局部向另一局部单向移动的观察方法,通过局部的拼合,凑成一个表面化的形状。例如画人物头像时还没确定好头部的结构架就开始进入头发、眼睛、眉毛、鼻子的细节描绘,这样就会出现局部高于整体,造成喧宾夺主的副作用。这样局部的观察方法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处理整体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正确的描绘程序: “整体——局部——整体”。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没有具体的细节(局部)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没有细节的形象或具体的局部也会缺乏真实感,为了更加确切地表现形象,眼睛要时常观察到局部细节,但重要的是描绘细节时,始终不要脱离形体结构的大关系(整体)。在整体制约下做细部描绘,做到有“严”有“活”、有“虚”有“实”、有“稳”有“变”的艺术处理效果,达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形体内在结构认识

形体内在结构认识就是对所描绘物象在解剖结构上的研究理解,弄懂其结构原理并利用结构来塑造其形体。在绘画过程中,仅以看到的形状当作物象的全部显然是错误的。如一个立方体,虽然视觉仅能看到形体六个面中的三个,素描表现也仅涉及视觉所见的这三个面。然而在认识上却应该理解到整个形体上、下、左、右、正、反、全部六个面的组合联系,这样才能够从结构的观点去透过形体表象认识其内在联系,掌握造型上的主动性。当我们观察形体时应透过其表现,推测估计它全部结构的存在。不仅要分析眼睛看得到的一切形体之朴素衔接的关系,尤其重要的是要想得到眼睛看不到的那些位于背面的形体,将它和看到的前面的形体衔接起来观察其来龙去脉,有些地方表现方法可以是意到笔不到。

(三)形神兼备的感受力

形神兼备是绘画造型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与任何艺术品一样,一幅素描作品的视觉感染力是与作品的造型形式感和作者的情绪感密不可分的。那些穷于物象之形似, 产生造型僵化,是失去艺术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原因。当然形不准也无处求神,没有形体真实感的表现,素描造型就没有说服力,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就无从表达。故而形神统一成为塑造成功素描作品的重要标志。有经验的画家都十分重视造型技巧中两个方面的发挥,一个是造型的形式美感,另一个是形象神态刻画的深度。因为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产生艺术感染力的关键之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即使是那些强调真实甚至追求自然主义的艺术作品,也都对现实生活作了不同程度的提炼和加工。如果是分毫不差的真实,百分之百的客观素描写生,还不如用高科技的照相机拍照来得省事、真实。

二、当前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全校统一严格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艺术类学生局部的特殊性

艺术专业学生对新事物较好奇,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大多学生认为搞艺术就应该天性自由,思维灵活,思想开放,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置校纪校规于不顾,上课迟到早退,有不少同学因迟到、旷课次数太多而被学校给予不同程度的纪律处分。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常常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张扬、自由散漫、纪律观念差等负面表现,使他们在全校各种常规检查评比中常常落后于别人,因此导致学校领导、系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都一再强调要统一管理、强化管理、严格管理,但往往在统一严格管理的过程中,矫枉过正,忽视了艺术类学生的局部特殊性,一味地限制约束学生,把艺术专业的学生管得太“死”、太“平”没有了个性,而这在专业上也就难有较大的发展和成就,这样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其实是失败的。比如在宿舍管理中就要既坚持统一标准,又考虑学生张扬个性的合理要求,不能简单机械地强求一致,艺术类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大都喜欢在床头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进行装饰,这应该是合理的,但如果简单地以“不够整齐统一”为由一律禁止,不仅不利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遭到学生的“软抗”,往往会形成一种“虽有禁而实不止”的尴尬局面。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片面认为加强管理会扼杀创造性思维,因此,他们对全校性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很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常常会有意无意说一些反对的话,从而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事实上加强管理与扼杀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因果关系,而放弃管理却与风气的败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人是有惰性的,人的惰性因管理的加强而逐步得到克服,放弃管理惰性就会膨胀。惰性与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素质越高克服惰性的能力就越强,越低惰性越大。艺术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低时,决定了其综合素质也相对低些,惰性大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差。

(二)只是注重形式教育,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

由于艺术类学生入学录取文化课分数线比较低,艺术专业系院教师与学生不同程度地都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理论,而忽视、轻视思想教育的现象。有的认为只要专业成绩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因此,对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工作存在马虎应付的态度,注重了形式上的表现,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导致不少学生思想空洞,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社会文化基础素质仍然普遍较低,表面上有《大学语文》等常规社会文化课程,还有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等选修课程。但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没有打好艺术创作所需的思想文化知识,到考试时想方设法作弊。另外,许多专业教师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由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没有借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行培养,提升他们的内涵,没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忽视了教师示范作用的发挥。

(三)注意了显性观念的引导,忽视了隐性观念的改变

显性观念认为认真学习好专业课和各种文化课,做个好的学生。隐性观念是,在学习好的同时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多接触,从思想上引导以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艺术类的学生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命清高,不能认清自我,比较突出感性思维,而缺乏理性思考,喜欢乘兴而做,兴尽而止,有兴致时,可以通宵达旦。兴致低时,也可能多日“不务正业”。特别是80后的新一代青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溺爱,有中国“小皇帝”之称,表现在行为上出现沉稳不足而奔放有余,情感丰富,好恶不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较明显,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且容易激动,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遇到困难问题要么正面顶撞,要么消极回避;较少能冷静地思考怎样解决好问题。

而学生管理者也只是注意了学生显性观念的引导,忽视了隐性观念的改变。没有注意到当前艺术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其它专业一样,不容乐观,近几年随着艺术类专业的扩招,就业问题突发严峻。艺术专业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艺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来临,精英教育时代已结束, 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将发生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质的变化。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从精英走向大众,这是一个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的转化,毕业生就业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卖方市场,在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但是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就业期望值却还未充分与之相适应,不少人仍持有精英教育时代的观念,特别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这种思维根深蒂固,平时不加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思想上都希望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可理想与现实差距越来越大,是应该大力改变就业观念的时候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三、基于素描教学方法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对策

(一)应用整体观察意识,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按照素描整体观察意识,注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全校统一严格管理与艺术类学生局部特殊性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家庭教育相配合,在观念更新方面走在前面,胸怀宽广,具有一些能够容得下艺术专业学生某些个性和异端的雅量,从大处着眼,从培养学生做人、培养高级审美趣味的高度要求学生,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注意严格管理,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强化集体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要实现保护艺术专业学生个性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实现平衡,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关系:(1)严与活的关系。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中有方,严中有活。严是管理的立足点,是对艺术专业大学生整体性、纪律性、刻苦性的总要求和理性的培养。但严的同时要注意严与活的统一,即制定制度要严,提出要求要严,贯彻执行要严,而教育管理内容要活,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要活,活是艺术专业大学生管理的艺术化表现,也是素描理念中的局部表现;(2)稳与变的关系。稳是条件,必须创建一个安定团结的校园环境及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秩序。变是指管理要适应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宜,以满足艺术专业学生新、奇、特的追求;(3)虚与实的关系。虚指的是正面的思想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实是指在管理中要做到“三实”,即着眼实际,坚持实干,狠抓落实,从日常工作抓起,下功夫真干、苦干,长期坚持,一抓到底。

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习惯性以为严格才是对学生较大的爱,而事实上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判断一个学生要看“整体”,如果“局部”地认定一个学生不可救药,那么这位学生有可能就会真的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地步,因为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上的学生是容易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而如果认为一个学生是块好材料,缺的只是精心加工(老师引导和同学帮助),尽管他自己有些小缺点,那么老师宽容、耐心会使他自律、自束。要经常同家长联系、沟通,询问家庭情况,了解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惯,加以引导,这样更能有效地把学生工作做好、做活。

(二)借鉴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借鉴素描形体内在结构认识,加强教育工作,应用素描结构认识的知识打比方、举例子,帮助学生们认清形势,正确认识自我,在学期间,认真学习各种文化与专业知识,重视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平时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就业的定位。学生们如果自我定位,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并且对对方的要求越简单,求职将越能实现,反之,要求越多,实现起来越难。不要幻想和要求及时次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必须是十全十美,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应该先解决生活问题。向学生说明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就如素描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提到有看到面要认真刻画,没有看到的面,也要“表达”出来,每一笔每一笔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一笔一笔认真去画,才能完成一副好的素描作品。因此,每个艺术专业学生应该和其它专业学生一样,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破除毕业后就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的就业期望值。通过一定的工作实践,积累经验,成为艺术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三)应用形神兼备的感受力方法,推动文化活动优势,提升学生内涵

艺术系(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专业教师的国内就业形势学习,更新教师就业观念,让教师树立不一定专业技能尖端,而不重视人文修养及其它素质的提高,就是当前社会可用之才,反之,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尤为重要。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注意加强教师个人的道德风范和修养,讲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学校及系院要创造条件,让各大学之间,相互开放课程并承认学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在相邻的不同大学间自由选择;尽可能地邀请各地著名学者、艺术类教授、专家来校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演出及艺术作品展览,以弥补无法“亲炙大师”的缺陷;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趣味,尽可能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尽快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教会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而不是因噎废食,为防止学生沉湎网络而禁止带电脑进校园。积极鼓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能有大量接触学生的机会,象梅贻琦先生所说“大鱼带小鱼”的感觉一样。这样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影响感染学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发挥专职学生工作队伍所没有的某些工作优势,弥补他们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强、思想活跃、群体意识差、比较散漫,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按照素描的感受力理念,不能仅仅停留于简单统一的管理和枯燥呆板的说教,应该根据艺术专业学生兴趣广泛、表现欲强、参与性强、有文艺特长的特点,扬长避短,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内涵,做到形神兼备,既让学生的专业优势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展示,又潜移默化地发挥校园文化特有的导向和教育功能。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歌咏、舞蹈、音乐欣赏等文艺活动的编排、表演和鉴赏,可以是美术作品的欣赏、创作和评论,可以是适合学生特点的主题园活动,也可以是与典型人物的座谈交流或社会考察等等。特别是艺术创作类活动,艺术专业学生在策划组织、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中,既可以受到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思想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

应用素描教学方法理念指导艺术类学生工作通俗易懂容易接受,能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里,使他们心服口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实践,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法类论文:谈文化人类学的教学方法创

互动教学既要有知识的互动又应有情感的互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就这一点,我们应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在英国课堂教学环境非常轻松,教师对学生不做过多的指责,在确实需要“干涉”时,也会用非常幽默、绅士的方式.课上学生可以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中国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让认为课堂上学生保持沉默,保持安静是对老师的尊重,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老师所讲的.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很难或者不敢插话,会让学生感觉模棱两可的问题一直模糊下去.

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现代的教学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代表涌入各大院校,在取得一定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教师不分课程、不分授课对象一律采用课件教学,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教学方法改革,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实际中只是将黑板换为了多媒体屏幕,结果恰恰事与愿违;还有很多教师属于盲目赶时髦,觉得别人用我也应该用.针对上述情况,首先我们应肯定多媒体教学确实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教学形式更加新颖,一改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的知识更加丰富、形象、知识面更广,同时也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媒介应因课而异,课程的类别、内容不同,运用的方法也应不同;应因人而异让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够发挥出来:针对于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而言,他们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基本上已经总结出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改做以课件教学为主,则由于技术、适应性等问题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以课件教学为主能够发挥其优势.所以,究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还是现代的教学方法,要因课程类别、内容、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到“百花齐放”,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文化人类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一些理论性、学术性强的章节和问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流派、文化相对论、整体观文化人类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对于一些需要展示的内容用课件教学,如民族、种族、族群一章中的民族、种族的内容、婚姻形式、经济文化类型、城市人类学中的城市问题等,可以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的展示将知识点更加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社会问题.所以,在文化人类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板书与多媒体屏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课程.

成绩评定综合化

通常情况下,评定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成绩,特别是指试卷成绩.事实上,这样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因为答案的性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故在文化人类学课程中采用多样化的、综合的考核方式.首先,平时上课出勤占10?.虽然在西方的很多高校学生有选择上与不上课的权力,老师不会去干涉,但是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是不同的.大学当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通过对上课出勤的考核来对他们形成一种约束机制,让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起到一个敦促的作用.其次,平时作业占20%.学期期中,在所讲授的内容中让学生任选一方面撰写论文作为期中教学论文,制定评分标准,计入期末成绩.再次,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出现,占70%.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试题除基本概念、理论等客观试题外,不断增加综合能力试题,以此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在主观性试题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另外,在试题当中也对作为参考文献的本学科的重要着作进行检查,如在文化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着作《文化模式》、《原始文化》、《古代社会》等通过试题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对这些着作有所掌握.

结语

《文化人类学》是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基本理论对学生学习相关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它的文化应用实践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当今教改大潮的推动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的实践中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要据课程的类型、性质、内容、授课教师实际情况、授课对象加以区别运用,探索适合教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实现“授人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

教学方法类论文: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注重软件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很强,而且教学内容以操作等程序性知识为主。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据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和练习理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演示-模仿”、任务解决、操作与效果相互匹配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程序性知识;练习理论;任务驱动教学

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是指以掌握计算机应用类软件的操作、培养应用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例如:Flash、3DMAX、Photoshop、网页设计等。这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社会要求学生真正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并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但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学生甚至是有着高等学历的毕业生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因为动手实践能力太差而无法胜任工作。因此探寻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内容以程序性知识为主,因此可以借鉴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方法,练习理论也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供指导。基于以上思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探索,希望能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1程序性知识与练习理论

练习在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要想进行有效的练习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练习理论可以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操作和操作组合等程序性知识为主,因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可以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提供整体框架。即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应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为主线,以练习为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

1.1程序性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通常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掌握阶段、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阶段和变式练习阶段。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分成相应的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操作,知道操作可以实现的效果。但是如果要实现某个效果应该如何做,应该选择哪些操作,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一定能够掌握,也就是他们的应用能力还不强。变式练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变式练习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采取相应的行动,学生由知道怎样操作转向会应用操作。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恰当的变式练习,使学生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操作或操作序列,实现程序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任务解决的方式培养学习的技能,实现变式练习。如在讲授Photoshop中层的混合模式时,在学生掌握各种混合模式操作所能得到的效果后,要求学生实现指定的效果。

1.2练习理论

练习理论的核心是练习活动,强调有效练习的原则。而在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练习,练习是掌握程序性知识、培养技能的基础。练习理论可以为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

练习理论强调有效练习的六项原则。及时项是形成原则,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无误的从事一种技能操作,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从组织性较高的练习到半独立练习到的独立练习。第二项原则是关于练习长度的。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对一项技能练习得越多,忘记它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第三项原则是需要对练习的初始阶段进行监控。因为这一阶段不正确的练习将会干扰学习。学生需要纠正性的反馈以防止不正确的程序从一开始就镶嵌在他们的记忆里。第四项原则是要让学生在进入下一级练习之前在现有练习中达到一定的度。第五项原则是分散练习,或一段时间内进行多项练习。一项原则是找出的练习间隔时间。总的指导思想是:在学习的初期,练习次数应安排紧密一些;到了独立学习阶段,练习安排得间隔长些。

2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操作的掌握是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基础,应用能力是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演示-模仿”的方法增强学生对操作的掌握,以操作与效果相互匹配的方法丰富互动,以任务解决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为主线,以练习为主要手段。

2.1以演示-模仿教学加强基本操作的掌握

“演示-模仿”是有组织练习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操作的掌握是熟练应用的前提,但是学生在操作学习的初期不得要领,易烦躁,易疲劳,易遗忘,这时学习的好方法是模仿教师的操作,即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模仿操作实践。教师这时最主要的任务是做好演示与讲解,教师讲解新的概念或技能并演示或举例。当教学内容为概念或原理时,教师要讨论这个概念的特征、定义、规则,并举例说明。如教学内容是新的操作时,教师要通过仔细的演示来说明操作的细节与步骤。这时恰当的应用实例是必须的,在选择实例时必须要有代表性,使学生易于理解。如在讲解Flash中颜色的Alpha属性时,可以使用制作半透明的有色玻璃的实例,这个实例不仅能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这个属性,而且能使他们学以致用,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色玻璃可以实现的效果也可以用这个属性来实现,比如说有色眼镜的制作。

2.2采用由操作效果操作的方式丰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

教师的讲解与演示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扩展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讲课时教师仅详细演示操作是不够的,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也不知道如何着手。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大部分时间面对电脑,隐藏在多媒体讲台之后,阻碍了与学生的互动。缺少交流与操作不能灵活应用是“演示-模仿”教学的缺陷。

笔者通过教学的不断摸索实践,采用由操作推导效果再根据效果寻找操作的方法可以较好弥补这种缺陷,即操作效果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 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模仿实践;

(2) 师生一起探讨这种操作可能的应用效果,并记录下来逐一实验;

(3) 教师呈现效果样本,师生交流互动探寻实现效果的操作或操作组合。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3以变式练习增强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通常在一种软件讲解完之后,通过上机练习,学生都表示已掌握了这种软件的操作,但是如果提出设计任务时,大部分同学表示不会或完成的效果不符合要求,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进行应用实践,加强变式练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应用能力,形成技能的充要条件,也是整个课程教学的中心。

任务解决是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变式练习的重要手段。任务解决有别于任务驱动的教学,任务解决是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解决任务,而任务驱动的教学是在任务解决中学习操作。当教学内容较多时,任务驱动的教学可操作性不强,教学效率不高,而且由于任务的固定性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导致在任务中学习的操作不能很好的迁移到其它任务。任务解决正好相反,它不是在任务中学习操作而是先学习操作然后使用操作解决任务。任务的类型有固定式任务和开放式任务两种。固定式任务要求教师明确任务的要求,例如在平面图像设计教学中教师提供效果图要求学生实现,这种任务类似于临摹,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不断地思考、组合、尝试操作的各种组合以实现任务。开放式的任务对结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学习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例如在Flash的教学中在讲授完绘图部分后,可以让学生自定主题使用Flash的绘图功能进行创作。任务解决的过程包括任务下达、任务解决和任务呈现三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扮演辅助者的角色。通过一个个任务的解决进行操作的变式练习,训练学习的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灵活的选择应用演示-模仿、操作与效果相互匹配、任务解决等教学方法,可以使枯燥的操作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学生在师生互动、任务解决中学习操作,培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类论文:浅议高校土木工程类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摘要:本文以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为例,探析创新性教学方法。土木工程材料作为整个土木工程专业当中的基础性课程,在其相对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乃是此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核心切入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网络数据资源引入其中,把创新引导、双语教学及学术牵引融为一体,基于此,构建与之相配套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及实验教学设计方法,能够促成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高校;土木工程;教学创新

土木工程材料乃是土木工程专业当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除了紧密相连于高等建筑结构等专业课外,还与学生未来更好的工作与深造息息相关。此课程将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及使用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生从中掌握一些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的的实验原理及检测手段等内容,了解运输及储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对应防护对策,了解课程未来发展走向。

一、土木工程材料理论教学的创新着眼点

(一)理论教学与数据库资源的整合

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乃是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环节。伴随当今网络信息化的持续发展,能够运用的资源日趋丰富,但具有发散性活跃思维的大学生,却难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运用。将土木工程类课程理论教学,与百度学术、图书馆等数据库资源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大幅提升,促进其在思维广度及与深度方面的不断创新,还可为其深造奠定扎实根基。比如有关混凝土的耐久性章节,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实施评价;在现实工程中采取怎样措施,促进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的提升。可采用下述方式解决。

首先,进入到中国知网首页,输入所要查询的关键词,即混凝土耐久性,此时,在搜索结果当中,则会弹出《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向》及《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指标研究》,乃是对课堂内容予以扩展与补充的重要内容,《减水剂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研究》及《吉林省西部地区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等论文,在课堂教学当中无需打开浏览,只需要学生指导此题目,然后对此开展相应引导,比如《吉林省西部地区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用此对内蒙古冬季冻害环境框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开展深入研究,还可将其当作布置给学生的课堂作业;或基于《减水剂对于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积极引导学生,思索已经学过的几种减水剂,探讨其对于混凝土耐久性所存在的影响;或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依据学生所了解内容,或存有浓郁兴趣的各种相关问题,在创新实践活动当中,对学生给予积极引导,使其参与其中。第二,帮助并引导学生激活内在学习思维,可运用互联网网页,以其作为辅助工具。比如谷歌、百度学术等。学生依据所标准的相应被引用量,明确当前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另外,还可依据搜索词,扩展相关知识点,对接课堂内容,如渗透性、混凝土碳化及钢筋腐蚀等。

(二)理论教学与学术前沿相结合

基于现有教学课时不增加情况下,把基础知识与学术前沿相融合,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现代大学生课外具有较广的知识面扩展途径,且好奇心强,把课外创造与课堂当中所提及的学术前沿相连接,更能够对学生的研究及创新能力实施多元化培养。比如在功能性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除传统的防水及吸声隔声等材料之外,还可将当前研究热点但还没有进至教材之中的自修复混凝土、融雪化冰混凝土及导电混凝土等引入其中。混凝土乃是当前具有较大使用量的承重结构材料,如若将自修复粘结剂融入其中,针对损伤破坏,能够再生及自修复,且在机敏性方面较好,以此成为一种智能化的混凝土;如若将填料或导电纤维键入其中,促使其具有拉敏感性或压敏性,能够将其作为一种功能元件,用作交通探测,另外,还可用于结构的健康监测;此些新颖的学术知识,在课堂教学当中,不但不会造成课时增加,还将混凝土诸如物理性能等性能,紧密结合,这对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具有促进作用,还可实现其视野的拓宽。此方面知识点在实际讲授过程中,不可采用传统的灌溉式教学,除了运用上述指出的百度学术资源及知网数据库资源就学生探索予以引导之外,还可选用可见播放视频形式来完成。如播放TED演讲视频。

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创新着眼点

在土木工程课程中,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能够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予以培养。把实验教学利用某种方式或手段,将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此实现实验教学开放性的强化,此外,还需将创新性实验设计方法,作为后续开展研究的重点。

(一)探索实验设计方法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性的实验技能状况下,及毫无保留的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以创造性姿态开展多种实验操作,此种教学路径也是此课程实验教学改课的基本方向,推动已经设立成项的各种验证性实验项目,由原本形态的项目内容,向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转变与融合。当前,某些高校土木工程课程实验,在规划方面,已经根据创新性思维,着手各项调整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水泥基本性能实验。在保障学生对水泥胶砂强度、凝结时间。规划操作、体积安定性基本概念及标准稠度用水量等予以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在实验当中存有疑惑问题进行征集,比如水泥水化进程、养护温湿度及搅拌速度等,促使学生在试验报告完成中,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查,就其所感兴趣问题予以解答。其次,增设特种水泥试验。此内容实质为开放性实验,不会占用较多课时。比如油井水泥,通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实验效果的不同进行讨论实验,从而对有想法的学生进行引导,就油井水泥在实际运用当中所存问题,及将之解决的有效对策,予以探讨。再次,砂石实验,针对标准砂细度模数,则增加其测定工作,且在各种细度数砂相应设计实验也给予增加。比如单粒级设计、间断级配及连续级配等,且将其广泛运用于各种级别混凝土相应配置中,比较各级别混凝土所存有的性能指标变化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就所存现象开展广泛性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普通混凝土,需引导学生,借助于实验室现实条件,制备出特种的混凝土,如泡沫混凝土等。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

在不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际教学大纲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验教学及理论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乃是土木工程课程落实改革举措的重心。运用数据库资源,可基于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得以激发的背景下,促使其对知识相应检索方式予以了解,基于此,扩宽知识范围;以开放式为主要方式,将学术前沿予以引入,通过此途径,激发大学生更为广泛的创造能力;还通过双语教学的引入,促使所创建的大学生创新平台,能够更加紧密的接轨于世界同行;基于理论引导,探索创新型实验设计方法尤为迫切和重要。

作者简介:

刘书军 1984年1月 男,汉,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硕士,讲师/工程师 研究方向:地质灾害防治、力学与结构等方向 单位: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教学方法类论文:经济类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文章主要对开放性实验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从开放性实验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开放性实验教学所需的软件设备、校园网的建立、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管理计划等四个方面,对开放性实验教学具备的条件进行的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开放性实验在经济类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经济类学科 开放性实验 教学方法 实施途径

引言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各个高校教学模式面临着全新的改革,开始把实验教学模式融合到现代的教学体系中,尤其在一些有经济专业的综合类院校,实验教学模式在其院校掀起了热潮。实验主要是一种直观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这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提供了培养依据。针对经济类学科来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室内教学为主,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按照实验教学标准来进行实验操作,并且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的,这种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清楚实验教学流程,根据实验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流程进行操作,同学只需要动一动鼠标,就可以完成实验。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多数是处于被动情况下完成的,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创作性,进而使得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因此,本文以实验教学为切入点,进一步对经济类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进行的探讨和解析。

一、开放性实验的内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经济类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各个学校为了给社会培养出具备高能力、高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开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实验教学融合到现在的教学模式中。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来说,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根据教学材料进行授课,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方式的主流,根据教学流程来进行实验教学,使得学生缺少相应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不单单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独立的思考和实践环境,同时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开放性实验主要是指,实践的场所、时间、教学内容以及使用的教学资源都是开放的,结合实践教学发展标准来进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在开放性实验的基础上,在保障学生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内容不受约制的条件下,学生自行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思路以及实验过程等,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这个期间里,主要对学生进行辅助和指导,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进而给学生今后迈入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具备的条件

1.开放性实验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为了保障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就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设备选购时,需要将实验设备的开放性因素进行的考虑。针对一些需要借助微机系统来进行实验的课程,例如纯软件实验,需要在教学材料、学生能力以及实验管理条件的完备下开展。对于一些需要硬件设备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来说,例如单片机实验,必须要考虑开放性实验教学所需的硬件系统开放性等因素。

2.开放性实验教学所需的软件设备。所谓软件设备主要是指,和硬件设备相融合的实验题材、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实验程序等。针对开放性实教学来说,在进行试验教学时,需要结合实验教学内容以及硬件设备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换句话说,就是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流程,并且保障教学内容不可以具备教条化。在进行教学大纲编制的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的需求,来制定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防止出现与专业教学不符的现象。此外,根据教学需求,还要合理安排开放性实验教学所需的软件设备,从而保障开放性实验教学可以顺利开展。

3.校园网的建立,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条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个高校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的建立,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条件,学生只要登录校园网,就可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校园网中设有解答环节,学生可以将实验中遇到的不懂问题,利用校园网进行解答,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4.保障时间、地点的开放,并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管理计划。因为目前大多数的实验都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这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方面的开放,同时也指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等方面的开放。所以,为了保障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有序进行,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管理计划,并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实验室的管理,从而确保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开放性实验在经济类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开放式实验教学主要主张个性化教学,而非大众化教学。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应用在以班为集体的教学模式上。开放式实验教学尽量和学生的选修课或者科研活动进行结合。但是,怎样才能将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自身具备的作用进行的发挥,我们从五个方面提出开放性实验在经济类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及时,实验信息;第二,学生提交申请和实验预习报告;第三,实验室的准备;第四,实验的实施;第五,实验的考核。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开放性实验在经济类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实施途径进行阐述。

1.实验信息。在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之前,需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结合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纲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以教学标准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题库。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落实之前,教师需要将制定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流程等相关内容及时的到校园网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上课时间来合理的安排实践课程。此外,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选修课形式来进行实验教学课程的安排,并且可以给实验合格学生适当的学分。学校还可以把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进行融合,并提供科研上的支持,实验合格学生可以获得由实验部门颁发的实验证实,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方法类论文:安全工程通风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通风类课程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位居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注重课程和课堂的导入、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室授课、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建立灵活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0 引言

通风类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我校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教学内容包括通风基本理论、通风方法技术、通风除尘技术和通风管道设计计算四大模块[1-2]。其中通风基本理论包括空气参数与风流理论、工业有害物及其防治,通风方法技术包括工业通风及其方法、局部排风罩,通风除尘技术包括除尘器和有害气体的净化,通风管道设计计算主要以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形式进行。因此,本课程既包含理论课,又包含实验课,还包含课程设计,是连接专业基础课和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桥梁。由于通风类课程基础科学要求高、工程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特点[3],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大部分学生觉着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动且茫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拟结合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工业通风与防尘”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1 注重课程和课堂的导入

对于民办高校的专业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与其他重点高校相比,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课程和课堂的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有急于想知道下文的感觉。从而对课堂的学习自然而然地产生浓厚的兴趣[4-5]。如进行工业通风与防尘课程导入时,首先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四大模块,实际上是通风(设计)、防尘(设计)、工业防毒三门课程的综合,并介绍学生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相关知识在本门课程中的作用,并引出本课程对于后续课程职业卫生的基础作用。通过口述结合板书示意图(见图1)的形式,强调课程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有所用,提高学生思想上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做了一个新奇的开头。

总之,可以借助温故导入、释题导入、讲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教具导入、案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多种导入方法,通过一段精巧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精彩的课堂导入所起到的作用就如同催化剂一样,能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1.2 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环节,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其他课程相比,工业通风与防尘课程相对比较枯燥,内容比较抽象。针对这一特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6-7]、课堂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粉尘、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生产的影响均有大量的经典案例,日常生活或者新闻中也经常存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例,授课过程中均可以选用,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课堂上对于各类排风罩、除尘器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讨论与总结,强化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了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讨论和互动教学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3 转变授课地点,尝试实验室教学

本门课程与实际生产经营内容紧密联系,而初学者并无从业经验,对相关设备和工艺的理解单纯依靠想象,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因此,将授课地点放进实验室,教师理论授课时可以直接结合实验室的粉尘测量设备、通风管道、除尘器等相关装置(见图2、图3),直接向学生展示实物并通过设备的运行解释其机理,这些设备实际上又起到了兼具教具的作用,这实际上也达到了将实验设备资源利用较大化的目的。后续安排的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实验室教学本质上是实物教学的一种形式,后期教研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物、教具的设计、制作、组装,进而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甚至为相关科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服务。

1.4 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4.1 实验教学

该课程实验课时安排在同等专业核心课程中比例属于偏大的。实验课时的增加为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以往的教学环节一般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做实验,时间跨越比较大,容易导致脱节现象。通过教学地点向实验室的转变,直接可以把实验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利用实验环节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如学习各除尘器时,可以直接结合实验室除尘器的运行讲授除尘机理,紧接着安排相关实验,通过教师讲授设备演示及运行实际动手操作数据报告处理与总结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了由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由于实验室装置有限,为防止个别学生出现浑水摸鱼现象,就需要教师对实验分组应尽可能小,在项目允许和时间充裕情况下,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做,每组人数限制在3人以下。

1.4.2 n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可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和学生的设计热情,首先,将课程任务分为不同的方向,既可以兼顾学生的不同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其次,将学生分成8-10人一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下达课程设计任务后,学生对任务进行熟悉并进行相关的网络、实地调研调查。再进行设计,进行成果提交和汇报考核。期间,组长收集本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起着沟通教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讨论实质上是朋辈互助教育的一种有效体现,既能拉近学生之间的情感,又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5 建立灵活的考核方式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普遍采取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只重视的考试而不注重平时的学习,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建议采用多方位、灵活的综合评定方式。平时成绩不仅仅是出勤率,还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演板+回答问题)、实验动手积极性等,将平时成绩比例扩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期末考试减少单纯性记忆知识点的考查,加大计算、综合分析题的比例,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 总结

工业通风与防尘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同时结合该课程既包含理论,又包含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实际,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注重课程和课堂的导入、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室授课、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建立灵活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保障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类论文:数学教学方法的分类研究

摘 要:数学教学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数学教学者们多年来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了很多的数学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从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概述、我国数学教学方法的分类以及我国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希望能对以后的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分类;研究

一、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概述

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别洛夫斯基曾说过:“教学方法实一种阐明讲授内容的方法,它是跟教师讲授时对自己和学生提出的直接的教学目的想符合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学方法应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教的方法,另一个就是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利用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自己与学生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当然数学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二、我国数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数学家们、教育学者们就在不断的研究数学教学方法,以求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并掌握那些复杂、繁琐、难度颇大的数学知识点,无数个春夏秋冬,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的教育学者们、辛勤的园丁们经历了六十多个年头的探索、研究,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教学前辈们的辛苦付出,数学教育理念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创新,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变革和发展,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研究后,教育学者们摒弃了很多不适合中国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可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总结出了很多科学的、高效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些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

(一)讲解式数学教学法

数学教学法中的讲解式教学法作为讲授法的一种,主要是依靠数学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专业的教学思路与口才,将需要的数学知识点运用数学语言对学生进行举例、讲解、分析、证明,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解题方法,并能够举一反三,做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数学知识,这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代代教学不断摸索改进留下来的教学精华,是所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根基。

(二)自学辅导式数学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数学的学习,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单单依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就能学会的,数学的学习需要学习自己去动脑思考、动手练习,教师讲解仅仅是作为启发学生灵感,为学生讲解疑难,剩下的理解、熟练并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则全部依靠学习自己的努力了,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与时间,让学生放松心情、放开手脚去思考、去学习,不管是读写数学相关公式、定理,还是自己做练习题并核对答案,教师只管巡视并见机为出现困惑的学生讲解,并注意留心学生们出现困惑最多的知识点,快下课时统一为学生们讲解那些不容易理解或者容易出错数学知识点。

(三)研讨式数学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也是非常适合数学学习的一N教学方法,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比较复杂、生涩、难懂,而且讲解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不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研讨式教学方法就是以数学教师为主导,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教师引导或者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或者辩论,让学生们自己通过研究性学习从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真正的将心思用在数学学习上,彻底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四)交流互动式数学教学法

这种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教师必须要与学生有个融洽的关系,而且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并把握住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引导,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差不大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们以学习小组辩论解答的方式来剖析问题、理解问题、掌握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们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三、我国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数学大国、数学强国,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了无数的数学天才,不断的通过对数学的研究来发现数学的真谛,为人类解开了一个又一个数学之谜,而且研究出来的数学方法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20实际50年代我国借鉴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论,研究出传授法后,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并结合我国特有的数学特点,不断的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到了1977年结束恢复高考后,我能的数学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1982年之后教学改革展开,数学教学者们更是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学教学思想,并结合我国的数学教学理论,发动了大规模的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样的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有利的推动了我国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同时还为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学方法类论文:探析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研究

摘要:者从事体育教学方面,以下是体育教学方法,分类及体育应用,探讨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方式,分类及运用与教学任务的实现之间来设计教学活动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的运用效果。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程,它包含三个基本元素的语言

关键词:分类;中学教学;教学模式分类;研究

一、探析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对教育本身的发展,还是对培养学生的才能发挥,以及知识的有效组合,把握研究方向,取得的科研成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对待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相一致。只有通晓一般规律,才能正确的对待教育,才能正_的研究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以及其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核心位置。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学方法的本质是至观重要的。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及使用的规范性

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也是一个指数来衡量教师的基本能力。因为老师水平差异、个人教学经验,了解运动技术水平是不同的,导致这一现象的不同方式运动技术。

回顾与分析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演变过程:教学方法的不同分类标准,尽管许多人声称分类教学方法, 但由于教学方法的复杂性,提出了分类也不同,出现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主要体育教学方法体系分析:

第1种,体育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 前者包括解释方法和演示方法,纠正错误动作方法等等, 后者主要有练习法、观察法、听讲法等。。这种分类方法实质上是以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作为划分教学方法类型的依据。

第2种,根据体育教学任务分类,每一种体育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匹配。 动作技能教学常用的方法以下:

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学方法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劝告法、表扬批评法、榜样法、实践法等等。 这种分类方法以各种教学方法追求的目标为依据, 这个教学系统可以确保每一个体育教学任务,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实现, 但教学方法分类过程中分类基础不够分明。

第3种,以体育教学方法主要的功能之一传递师生双方的信息来分类:视觉信息类方法主要通过视觉感知教学信息,信源有人体和实物等;听觉信息类方法主要通过听觉获得有关的教学信息,信源有人体和实物等;听觉信息类方法主要通过听觉获得有关的教学信息,信源有人体和实物等。这种多信息传播途径的方法体系,对于成功地、有效地进行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4种,根据教学方法的来源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三类,即体育教学传统中的教学方法,相关学科引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创造的教学方法。创造的教学法包括成功教学法。图2

三、几种较新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认为:体育教学方法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语言、体育教学实物和实践。其中语言是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及时要素,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重要媒介。 教学实物又包括视觉实物和听觉实物, 视觉实物包括教师或学生所做的动作示范的真实实物和体育挂图。 实践包括体育教师的实践和学生的实践。体育模型、挂图、幻灯、电视、电影演示法等;实践练习类方法,例如: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游戏练习法、竞赛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综合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方法等和控制类方法,例如: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程序教学法、发现法、逐步引导法等。

根据体育特殊教学方法和相关学科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类,体育教学方法分为:一般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等;运动训练方法,例如:分解法和完整法、重复训练法、变换练习法、循环训练法、比赛法、游戏方法;心理训练方法,例如: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念动的方法、放松的方法等等。图3

从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方式、手段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这是教学活动中的单项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学活动的因素。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把体育教学方法分为:

3.1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理论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等。

3.2动作技术教学方法

3.2.1动泛化阶段教学法情景置疑法、发现法、示范法、启发法、直观法、多媒体法、模拟法、辅助练习法、暗示法、比较法、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法等。

3.2.2改进与提高阶段教学法纠正错误法、部分完整练习法、对比法等。

3.2.3教学实践方法,重复练习法、完整练习法、自练法、变换条件法、过渡练习法、强化法、比赛法、循环练习法等。。

3.3发展学生身体体能方法负重法、持续法、间歇法、游戏法、综合法、比赛法。

3.4激励与评价运动参与方法

3.4.1激励法兴趣激励法:成功的教学,快乐教学方法,需要满足,教学指导利益激励方法:如目标设置、创新的情况下,积极的反馈方法,教育法的归因,寻求价值法等。

3.4.2教育法说服法、鼓励法、榜样法、评比法、表扬法、批评法等。

3.4.3评价法积极评价法、鼓励评价法、对比评价法、信息反馈法、自我评价法等。

3.5发展学生心理方法个别与集体指导法、个性培养法、自学法、自练法、差别教学法。

四、结论

研究学校的体育教学,兼及竞技运动和群众体育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关注效率的共同特点,针对性和狭窄的。 教学方法的分类多样、标准不一虽然有许多人主张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 但由于教学方法的复杂性,提出了分类也不同,出现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随着教学的改革,各种教学方法的出现,教学方法的分类与传统分类方法不同。

教学方法类论文:大学营销类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大学营销类课程是非常贴近实践的课程。“营”的课程围绕着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销”的课程围绕着销售。在大学营销类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研究型教学法,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对营销的兴趣,提升学生营销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营销类课程;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

大学营销类课程涵盖“营”和“销”两个方面。“营”的课程围绕着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及市场预测、营销策划等课程。“销”的课程围绕着销售,包括人员推销、商务谈判等课程。

大学营销类课程是非常贴近实践的课程。为了培养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学校应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提高学生营销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则是尽可能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目前有一些学者已经对大学营销类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文章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适合大学营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梳理与展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提出的教学方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有蔡新春[1]、袁惠英[2]等教师对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组织进行了论述。

在大学营销类课程的教学上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用企业在某时期的典型营销案例来教会学生如何去进行营销决策。我院曾经请到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商学院的罗伯特・W阿姆斯特朗教授做了3次每次3小时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示范教学。罗伯特教授3次课都采用的案例教学法。3小时的时间分配是理论教学内容(80分钟)、独立阅读案例并思考问题(20分钟,约800字)、分小组讨论问题并形成小组意见(3~6人,约30分钟)、课堂问答(尽量让每个人都发言,40分钟)、下一次课程内容铺垫5分钟。

通过这次的学习观摩,我们体会到国外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理论讲解是少但深入(用我校教师的话来说,是30分钟能讲完的内容,他讲了85分钟。但是也确实讲得特别充分)。同时,案例讨论中能紧扣理论帮助学生分析。但我校教师也感觉案例教学法的限制是:留给理论讲述的时间少,很难完成教学内容、适用于小班教学、案例编写要求投入大量精力。

就笔者对所在商学院本科教学情况的观察来看,案例教学运用得并不普遍。许多老师不愿意费时费力去组织案例教学。其中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及时是学校的考核指标主要是论文和项目。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缺乏有效考核和激励。第二是学校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管得过死,主要还是卷面考试,案例教学可能会影响理论知识的讲授,影响考试成绩。第三是适合案例教学的案例不易获取。

为了促进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首先需要学校给予二级学院更多的权利,允许教师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其次,二级学院要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设定不同的考核等级,给予不同的课时系数。第三,学院应鼓励教师编写适应新时代的适合教学的市场营销案例集。

2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李玮[3]、李国强[4]等教师对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学、商务谈判等课程上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但缺少模拟教学法在营销课程中运用的文献。

在大学营销类课程中运用模拟教学法有两种形式。及时种形式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扮演角色进行练习。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讲到人员销售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按照SPIN销售法进行模拟销售。SPIN销售法分为开场启动阶段、调研交流阶段、能力展示阶段和买卖保障阶段。在模拟人员销售中,学生要分组,选择产品如手机,模拟进行产品的销售、谈判。如一个班35个学生,以5人为一组,4组扮演销售员,3组扮演顾客。扮演销售员的学生组在销售前要上交给老师一个销售计划表,内容包括手机的型号及模拟时的编号、购买的价格、使用的年限、残值、目标价格、实际售价。考核看销售率和利润率。扮演顾客的学生每人要购买一个手机。购买完后填一个销售价值表。考核看哪组购买的效用较高,即所购买的手机总价格/总残值较高。通过手机的销售模拟,让学生实际经历人员销售的过程,增进对人员销售的认知。

第二种形式是借助模拟软件如用友公司的策略销售软件进行模拟教学。该软件案例模拟了一个Myco公司装修工程项目。由学生分组,模拟A、B两个装修公司参与竞争。案例包含四个阶段,涉及5位参与决策人即市场部经理Helen、销售部经理David、行政部经理Marry、财务部经理Bob、总裁助理Simon以及中国区总裁Tom。学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已知信息,制订行动计划,并分析项目状态。通过沙盘模拟,真实地体验复杂项目销售过程,学习复杂项目的局势分析及策略制定。

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以一个项目为教学载体,通过学生完成项目,来完成知识的学习的教学方法。有任海林[5]、张飞[6]、戴颖达[7]等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实施步骤、在“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以笔者讲授“市场调查及市场预测”课程为例,学生需要分组通过六个步骤完成项目:及时步,分组,选择调查主题。第二步,完成二手资料调查报告。报告包括行业的增长率、成熟度、竞争状况、主要经验丰富企业分析等。第三步,完成观察法调查报告。报告包括产品组合观察、价格观察、人流量观察、神秘顾客体验。第四步,完成典型样本访问。每一个学生完成3个以上顾客的访谈,1个以上店主或销售人员的访谈。第五步,设计调查问卷,完成问卷调查。学生在二手资料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定量调查的问题,小组讨论设计问卷。每一个学生需要完成20份以上的调查问卷。如果一组有5个学生,即一组需要完成100份问卷调查。抽样方法采取配额抽样。第六步,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根据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描述性和统计性分析,绘制图表,撰写和上交市场调查及预测报告。从历年的教W情况看,学生能够也愿意去做,热情很高,完成的观察和访问的样本量超出教师的要求。完成的项目有光明莫斯利安酸奶市场调查、苏州全家便利店市场调查等。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同时,掌握了课程相关的知识,也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

项目教学法的难点在于项目的获取。各个学校的做法分为三类:及时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项目。这是大多数教师的做法。第二类,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给学生布置项目。如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的“市场调研”课的做法。第三类,教师联系企业,由企业向学生项目。如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营销策划”课的做法。为了保障项目教学法的进行,需要学院一方面加大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4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W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大学生心理成熟,精力旺盛,可以承担较重的学习任务。高等学校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的能力。目前研究型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的文献较少。

研究型教学法在大学营销类课程中的应用一方面是加强学生在阅读上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在专题上的研究能力。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每一章为学生推荐一本相关的营销书籍,见下表。然后在下一次课的时候随机请几组学生派代表来讲阅读体会。通过书籍的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很多前辈的经验总结,提升学生对营销的热情。

在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上,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应的专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如在讲授“计量营销学”这门课时,将课程内容分为7个专题内容。如在学习完第三章市场份额与品牌后,笔者让学生去搜集不同行业的近两年的CR4指标和HHI指标并分析。结果显示手机操作系统的垄断程度是较高的,CR4指数为994%,HHI指数为3991。而SUV的垄断程度是低的,CR4指数为1790%,HHI指数为410,行业还处于成长期。在学习完第四章利润、成本控制与营销投资分析后。笔者让学生去搜集不同企业近年的销售额、利润和销售利润率并分析。结果显示贵州茅台、阿里巴巴集团、民生银行的销售利润率为5150%、4440%、4160%。万科、苏泊尔、美的销售利润率为1080%、720%、738%。这说明行业的成熟度、垄断程度、企业的品牌实力影响了其销售利润率。在学习完第六章品牌资产与效用估计后。笔者让学生通过消费者态度的G7模型去计算999感冒灵和康泰克的品牌指数。消费者态度的G7模型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七类,及时类:不知道品牌;第二类:知道品牌,没有买过,且不在选择集合内;第三类:知道品牌,没有买过,在选择集合内,但不是品牌;第四类:知道品牌,在选择集合内,是品牌,但没有买过;第五类:买过,但不在选择集合内;第六类:买过,在选择集合内,但不是;第七类:买过,在选择集合内,是。学生一共调查了300位消费者,得到999感冒灵的知名度为,高于新康泰克的857%。999感冒灵的忠诚度为143%,也高于新康泰克的39%。经过加权计算后,可以得到999感冒灵的品牌指数为5063,高于新康泰克的2838。

通过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研究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改变传统课堂单向的信息传输的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项目完成、阅读分享、专题研究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提升学生对大学营销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营销的热爱,提升学生营销的能力。

未来,在翻转课堂理论的冲击下,“教学”将变成“学教”,课堂教学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前置性、主动性,教师则处于辅助性、服务性的地位。大学营销类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未来在翻转课堂上可以进行更多的尝试,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教学方法类论文:研讨式教学方法在能源类专业动力机械强度学课程上的应用

摘要 “动力机械强度学”课程是能源类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公式繁琐,理论为主体,内容晦涩,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在紧扣高校自身特点以及学院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从动力机械强度学的教学方法出发,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引导,将学生从繁琐的公式推导和枯燥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以“学”为主,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例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动力机械强度学 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

0引言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关键部分,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多所研究型大学都在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为完善我国本科教学的课程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张健平等发现通过科研实例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机械强度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杨达飞分析了Auto-CAD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可行性,指出案例教学缩短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教学效果良好。梁金龙等结合研讨式教学的实际运用和相关数学案例分析,从创新思维基础、创新思维素质、创新思维评价及师生情感体验等角度出发,指出研讨式教学对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培养创新意识起积极影响。张利锁对研讨式教学的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实施研讨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报导很多,但是关于动力机械强度学教学方法理论研究报导较少,其中主要缺乏具体性、实际性及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步骤与程序仍在研究摸索中,在指导动力机械强度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难以发挥应用的作用。

考虑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具有对应性――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本文拟借鉴国内外的教学经验以及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在紧扣高校自身特点以及学院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从动力机械强度学的教学方法出发,进行研讨式教学改革与研究,旨在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充实、丰富、增进学生对动力机械强度相关专业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巩固深化所学概念及理论,积累本专业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

1动力机械强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代高校建设不断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但各高校支柱学科、相关背景及相对资源差异较大。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集交通、电力和水利等学科为特色的工科学校。目前,长沙理工大学能动学院的动力机械强度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现代机械强度理论及应用》,该教材总共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动力机械强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实际模型的简化分析方法,动、静态应力的来源分析等;强度理论;疲劳断裂理论和疲劳寿命估问题。该教材主要着重于力学公式推导,教材中长篇文字说明和公式使得学生学习产生畏难的心理,激发不起学习兴趣,继而导致学生厌恶这门课程。

由于能源类专业的学生的力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再加上动力机械课程中许多力学分析和疲劳断裂规律等知识点,本身是抽象和空洞的。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公式推导以及数学模型的讲述,很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因此,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兴趣,所以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才能从繁琐的公式、晦涩的理论知识里解脱出来,进而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所以,以高校自身特色为依据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2研讨式教学在动力机械强度学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在及时章和第二章的基础理论知识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结合,该环节教师占主导作用,进行课堂式教学,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研讨式教学做好学生在主动性方面的铺垫。其次,在后续的理论知识模块中,教师分专题进行讲解,以研讨式教学为主,本文以教材中的“疲劳专题”为例,将研讨式教学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其中。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设动力机械强度学这门课程学生一般为40名左右,学生在人数上有利于教师对课堂进行管理。基于此,选择6个疲劳专题,分别是疲劳裂纹扩展,应力疲劳,应力强度因子,材料中疲劳现象,应变疲劳以及断裂失效与断裂控制。以至少6名学生组成的小组为单位,兼具ppt制作、讲解以及答辩的三个基本功能(如2名组员负责制作ppt、2名负责讲解ppt以及2名组员负责ppt答疑),每个功能都设置相应的分数(如制作组10分,讲解组10分,答疑组10分,研讨课总分30分),对该小组进行打分评价。对于班上还没有组队的同学,采取个人和小组双方自愿的原则,可加入到小组中,担任小组的记录员的工作(此项工作也计10分)。每组选定一个负责人,便于老师和同学们的联系。至此,学生研讨小组成立。随后,教师将疲劳专题用序号编列好后,由各小组抽签方式决定先后顺序,并将各小组以及小组成员的负责的任务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研讨课专栏,学生如有疑问,教师可随时进行在线回答。,进行研讨环节,当其中一组进行专题演讲时,要求其他小组对该组从ppt制作、ppt讲解以及答疑方面进行打分,此外,还要求小组中答疑组员对正在进行演讲的小组至少提一个问题,并把问题填写在改组对应的专题栏中。而正在演讲的小组,负责答疑的组员则需要现场直接回答这些问题,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将决定他们的分数。

研讨课开展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生学习热情空前上涨。一个研讨专题90min的时间都不够用。课堂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答疑环节上,学生层出不穷的在提问题,答疑的同学也愿意回答问题,整环节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也不是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学生真正进入一种学术氛围的研讨中。归咎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1)疲劳专题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又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学生认真做了一个专题的准备工作,可以举一反三,以此类推的方式,提出其他同学所做专题的问题,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出的问题也加深了对专题的思考。(2)组员分工明确,各思其责,每个学生都想尽自己较大的努力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讲解PPT的同学要讲解的好,必须要深入了解制作PPT同学的思路,而答疑同学要回答出问题,必须对整个专题有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有默契高效的团队协作。这样同学在做研讨准备时候,一方面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3)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起到引导作用,特别是答疑环节,学生的问题多样化,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深度、广度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学生提问,答疑的同学回答不出来,教师必须及时帮助引导和回答出正确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兼顾多种角色如维持课堂纪律,掌控研讨时间,对各小组PPT的制作、讲解以及答疑进行点评;,各组将PPT与答疑等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整个研讨环节至此结束。通过开展讨论环节后,学生表现欲望很强烈,表达能力大大加强,学习氛围很活跃,特别是对如何学好动力机械强度学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大大加强。

3结语

“动力机械强度学”是能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引导学生重视课程,明确学习目标并学以致用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引导,将学生从繁琐的公式推导和枯燥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以“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例中,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