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建筑设备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安装机电工程论文
一、安装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
1.1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安装质量观感较差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有些业主过分追求建筑的外观质量,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得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得以提高。但是由于安装技术的不完善导致一些品质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形象,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受到影响,并且还影响了一些正常设备的使用[1]。
1.2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噪音较大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噪音污染占城市污染的比重增加,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很多地方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对噪音有着更高控制要求的地方都公布了相应的噪音污染管理条例。但是却发现这些建筑中的噪音污染较大的污染源是建筑工程的机电设备,而使这些机电设备产生噪音是由于在安装时,没有将其调节在平衡稳定的状态,导致设备的运行失衡从而产生噪音。所以安装人员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安装技术实际应用的改进措施
2.1加强质量意识
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在分工时要明确,使工作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控制安装时的产品质量,还要在安装的过程中应有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测量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的基准线、和标高线以及吊顶线等的正确与否,并以此作为机电设备产品安装的基准线。
2.2合理地综合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
施工单位在综合的布置和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时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和电气线槽以及照明等设计图纸[2]。例如为了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那么电气线槽安装的位置就尽量不要居中。
2.3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
安装人员在安装风口、电灯开关及浴室喷头等机电产品时,要尽量用专业的工具安装,不要把机电产品的表面破坏。在安装完成后,机电产品要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可行的保护方法,保交给业主的机电产品是完好的。
2.4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
每种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都有其规定的作业方式和安装顺序,不能为了快速的安装而颠倒顺序。
2.5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人员素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控制人员分为现场安装人员和安装质量控制人员。对于安于现场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熟悉安装的知识和安装标准,拥有与此有关的素质。安装作业人员可以分为电气人员和机械人员,电气人员主要负责电气的连接部位,对于设备的供电电路必须按照规定连接好,并且在连接好电路后对设备进行试转运行。机械人员主要负责的是安装机械部分,对于各种的机械都要按照产品的规定进行安装,不可调换或减少。现场安装人员在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试的步骤。
2.6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的预防措施
在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吸音的处理,对于安装在整个楼层无论室内还是室外的设备都增加消音器的设备。在设备的布局上,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地方,减少震动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7优化工艺
对于现代施工作业影响较大的是施工工艺,因为施工工艺可以保障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提升,使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朝着智能化发展[3]。所以,企业在管理时就应该优化施工工艺的流程,对于好的施工技术进行完善,而且在施工时,施工的程序要按照先处理难的,再进行容易的;在施工作业时,也要根据施工的要求将各个机电设备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以此来保障安装流程的完成。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需要按照这些程序和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制定合理化的处理方案,保障机电设备运行达到理想效果。
2.8验收过程
在工程完成施工并进行验收时,施工承包单位要再次的进行自我的审评和自我的检查,然后在向项目监管部门提交完工报告和完工验收单。经过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的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后,提出相关意见后,及时进行改正。
三、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着建筑的发展方向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导致机电工程在建筑的施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正常运行,在进行建筑机电工程的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和品质的原则,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保障机电设备质量和美观两者兼顾,减少机电设备的噪音污染,提升建筑机电设备的使用质量。
作者:杨光奇 单位:云南艺峰装饰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论文
1信息化系统构架
建筑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等,较大化地实现了建筑设备实时监控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有效实现了对建筑设备的综合管理。信息化的建筑设备管理体系以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以及人工录入内容为其主要信息来源,通过对两者的集成交互,减少了多余的转换和接口,较大化地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位地实现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维修及管理。
2信息化系统功能
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建筑设备的信息基础之上的。其对建筑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即设备信息管理模块、设备运营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以及文档报表管理模块。每个管理模块又分别针对不同的内容详细进行管理控制。
(1)设备信息管理模块。设备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分为设备基础信息和故障报警信息两项内容。设备基础信息主要是采取编码的方式,对建筑设备的各项特征数据,如设备的型号、设备出厂的批次、设备类别以及设备的安装技术、使用部门、相关图纸及建筑设备的各种配件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更加方便在多种条件下对设备的有效查询和管理。故障报警信息是系统通过自动的方式或者通过手动操作生成建筑设备运营过程中的各类事故的发生原因、事故类别、设备故障的原因及其类别、故障的等级等数据,从而更好地对建筑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
(2)设备运营管理模块。设备运营管理模块可以分为实时数据与统计和设备诊断维护两项内容。建筑设备的实时数据与统计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实现的。通过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体系的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建筑设备在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实时数据,如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转速、温度、电流、压力、电压、设备累计运行时间、设备的累计动作次数等,还能对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次数等进行统计,这样就能多方位地、及时有效地对建筑设备采取一定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等,防止设备故障造成损失。
(3)文档报表管理模块。文档报表管理模块可以分为文档管理、统计报表和计划任务三项内容。文档管理主要是建筑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统一分类管理的方式,将建筑设备相关的操作手册和相关的管理规定等资料进行统一的分门别类,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对相关设备进行查询和管理,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建筑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通过对设备的各项性能(如设备的维修情况、设备的运行时间、设备的运行状况等)进行统计,通过多种方法的统计分析,生成相关的统计报表,更能使设备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更好地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建筑设备信息化系统还能生成相关的维护计划任务。
(4)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分为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三项内容。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体系能够对设备的管理部门、人员、岗位职责和类别、管理权限等分别进行设定和管理,系统还能够将用户的各种操作生成记录,通过操作的相关日志能够随时了解以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情况。
3结语
随着各种高速化、集成化、精密化的建筑设备的不断研究和开发,信息化的建筑设备管理模式已经日益彰显其重要性,建筑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企业对建筑设备的管理费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作者:徐家良 单位: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科技技术结合的产物,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相结合,达到自动检测和优化控制建筑和建筑设备的目的,同时还能对智能建筑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实现智能控制与管理建筑设备的要求。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满足了用户对建筑物监控管理需求,让智能建筑拥有安全、舒适、高效、环保等特点。本文主要从智能建筑自动监控系统探讨,构建能够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框架。
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总体构建框架
1.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图1)
1.2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
简要介绍上图为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在智能建筑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六个子系统(照明、供配电、冷热源、空调、给排水、电梯)的监控,并可控制其运行。由中央控制器统一全分布式控制运行,但由于每个子系统都由路由器分开,所以也可独立运行,控制系统涉及智能建筑各个系统设备自动化控制,可实现高检测功能。
1.3各设备监控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1.3.1供配电系统
主要功能为智能建筑提供电力。楼层配电设备分布在各楼层,交配电设备一般放置在建筑底层。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参数、配电电源、每个电源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变化进行监控,同时对各楼层交配电设备电源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若发生故障会产生警报并记录故障数据。
1.3.2照明系统
主要功能是为智能建筑照明。其设备建设于建筑物的各个平面上,方便实现各角度多方位照明。照明监控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照明分为公共照明部分,通过监控可根据室外照度值设定开关时间,也可通过更改程序实现不同照明灯具的启动时间。室内照明监控可通过监控数据,采用总线控制方式,设定程序对不同场景开启不同的照度。
1.3.3冷热源系统
为智能建筑供给冷源和热源,其噪音较大,设备一般置于建筑底层地下室内。通过对冷热源系统运行数据和冷热源供给量的监控和分析,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不同季节冷热源供给量和供给时间。
1.3.4空调系统
保障智能建筑的环境温度处于适宜状态,空调设备一般置于各楼层高处位置,地下室也可以配置。控制子系统主要对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的工作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和设定主机房的温度、湿度和运行时间。同时监测子系统还具备空调漏水监视功能,可有效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漏水监测和控制。
1.3.5给排水系统
既能为智能建筑提供水源,又能排除建筑产生的污水,排水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建筑顶层,也可设置在楼宇夹层位置。监控系统可监控水泵的工作状态,并对水池的液位随时检测,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水池液位异常时,子监控系统就会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故障数据记录反馈,自动显示故障发生区域和故障详细情况。1.3.6电梯系统是为高层建筑提供上下交通的便利系统,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的垂直竖井内。电梯监控子系统主要实现对电梯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电梯启动、停止、方向等,动态显示出电梯实时状况,一旦发生故障,监控系统会对电梯设备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等进行检测,自动报警并显示故障地点、状态、时间等信息,并将故障记录记忆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2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要素
2.1各监控子系统控制功能参数明细
将上文中所述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要求进行统计和汇总,确认各子系统监控点的分布位置和分布数量,将子系统的监控点设置类型、数量、相关设备、安装需求、使用地点等详细列出,并备份保留。依据各子监控系统技术和系统设备实际特点,以系统高效性、性、实用性为前提,以满足子系统功能需求为标准,以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节能环保为核心,以建筑设备维护保养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为主要指标,详细将设备子系统的各种功能参数、控制参数、技术参数列出并进行归档,为日后整体系统搭建安装提供依据。
2.2监控系统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确定
按照监控系统被控设备的控制标准和监控点数量,结合安装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控制点进行设置和筛选,设计出被控设备安装现场控制器控制区域内部的监控点分布图,并根据实际要求确定选择现场控制器。除了现场控制器,还要确定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使用标准,传感器和执行器是对被监控设备现场数据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的基本组成部分,传感器可监测设备状态和数据变化,执行器对此进行分析和反馈,可以说两者在自动监控系统中属于核心构件。根据系统设备特性,对关键设备要采用高精度和高性的智能型传感器和执行器,以提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质量。非关键设备上可以采用传统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此可减少成本,降低整个系统造价。
2.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网络构建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整体网络构建如上图2所示,建筑设备LON现场总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实意义上实现了分布式监控。此系统不同类型的控制器节点都具备高智能化特性和网络通讯能力。由于控制器各节点具备通讯能力,能够使节点与节点之间实现相互通讯功能,构成完整的通讯网络。系统中的控制机构和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总线现场连接为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自动化监控任务,两者可实现控制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硬件支持
智能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构建必须有硬件支持,在硬件方面,主要选用以下器件:中央监控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处理子系统反馈的综合数据下达控制指令);监控显示屏(将监控图像实时显示,便于观察和分析故障状况);键盘(更改程序或设定程序,典型的输入设备);鼠标(输入设备);不间断电源(为监控中央系统和子系统供电,保障监控系统不间断运行,保障整体系统的性);网络路由器(中继器、桥接器、配置型路由器等联合使用,实现网络分布);控制总线(无屏蔽双绞线、控制总线LON);控制节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2.5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支持
建筑设备自动化中央监控器软件功能具备操作级别和身份识别管理功能。软件系统采用8位通行字进行鉴别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实现权限设置,只允许有权限操作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数据浏览,并对访问者身份信息、访问时间、访问内容进行识别和记录,且具备交互式菜单,为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数据目录,节省操作时间,便于高效作业;中央控制系统设计还具备逻辑格式数据显示功能,可描述短语、数值、单位等数据,对不正常数据报警显示;具有高效数据分离终端,控制特定数据在特定端口运行,只允许一个操作人员或打印机进行处理;具备特殊指令操作功能,响应命令,逻辑显示并进行标识。
3结束语
本文就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框架构建进行了探讨,监控系统的构建和安装是智能建筑实现整体智能化的基础部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会进一步提升,带动建筑向高科技方向进一步发展。
作者:纪 单位:郑州大学及时附属医院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技术创新论文
一、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技术范围广
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我们按照合格证和说明书,对设备、材料、零配件,检查其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清点核对并将开箱记录存档。
对存在缺陷设备、损坏和锈蚀,转动不灵活阻滞、卡住现象及异常声音的限期清运出场,进行更换。如对给水设备安装,首先根据设计管道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再次控制机组位置,纵横排列形式,使管线最短,弯头最少,便于连接的安装方案。建筑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电梯和消防的联动需倍加注意,设备安装要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
1.用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管控
设备基础施工前,按基础施工图放线,经综合校对合格后再施工,全程跟踪检查,控制设备安装施工,重点是满足施工验收规范和安全运行要求。如对电气设备柜内的线路进行划分,画图示范,横平竖直,安装前拉线、找偏、定位,取得了很好的质量效果。对于设备箱体的开孔,先划线,后钻孔,开孔位正确,光洁平整美观。设备就位稳装后,经复测合格再固定。线路交错部位,进行梳理绑扎,保障安全规范,都是较好的技术措施应用。
设备装配根据设计,不以土建的结构尺寸定位,而是根据墙体尺寸和器具尺寸定位划线,并用油漆标示。如灯座的大小要遮挡墙面,否则,要更换灯具或加大木台。在放线定位中,严禁凭目测施工,成排器具更是如此,如成排吊链灯的灯链在安装时捋顺直,避免搭扭杂乱无章。提高设备安装质量,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同时可保障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碳排放。
2.桥架线缆安装控制措施
关键控制点需做重点分析。控制桥架内导线总截面(包括保护层)在内截面的20%(控制、信号等小于50%),检修方便安全。采取防止导线移位措施,对垂直、倾斜线槽内的线缆进行绑扎,并用塑料卡环固定。防止破损线缆,箱体与线管采用护口连接,考虑温度对线缆松紧度的影响,在箱盒内的导线接头,多芯线搪锡,线鼻子与线径配套,放置线缆松紧适度,既保障安全,又便于检修。
安全防火技术,对穿过墙体、竖井、楼板处电缆、母线及桥架,采用防火隔板或防火材料封堵。线缆桥架连接,用垫圈加防松螺帽固定,电缆终端加电缆头套,采用合适的分级配合措施。
3.消除安全隐患技术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技术,对设备绝缘外壳进行破损检测,确保不漏电。如照明灯头相线接中心端子上,零线接螺纹端子上。灯具重量大于1kg和3kg,采用吊链或螺栓固定。
开关、插座的安装,同室标高控制,允许的偏差在15mm之内,不同层误差在50mm内,安装在门的开启边,与墙角的距离统一,开关都应该以向下为开启。
各种开关、插座内的接地线、相线、零线接头各留10cm~15cm长的余量,严禁串联连接。接地线为绿、黄两种颜色,避免混淆。控制配电箱、开关箱导线的进出口在箱体的下底面,不在箱体的上顶、侧、后或箱门处开口进出导线。进、出线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
二、给排水施工技术措施
室内给排水管道明装时,管道沿墙、梁、柱、天花板、地板处垂直平行敷设。暗装给排水管道敷设于吊顶、技术层、管沟和竖井内,在墙内为防止剪力破坏,以竖向沟槽为主,并预留活动检修口。预留检查口的位置,考虑既要检修方便,又要舒适美观。
1.管道防渗漏技术
管道防渗漏技术,管道安装时放出坡度线,校对协调建筑物的沉降和管道标高相统一,对埋地的管道和支座,夯实软土,避免不均匀沉降引发倒坡出现。控制坡度均匀,承插口配套,连接牢固严密,用网格线控制预留套管及支架的标高、轴线和位置,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偏心等缺陷。
为穿过墙、板、基础、屋面的管道加装套管保护,并用不燃材料将套管内填塞严密,控制套管出地面高度防止从套管中渗漏,穿过屋面的做防水层和防水帽。
2.稳固管道技术
控制管道地沟及支架标高间距,符合图纸及规范的要求,是保障管道顺坡稳固的基本措施。对各种器具标高,固定件间距的控制,使立管卡件标高一致,横管卡件坡度正确,并平滑过渡。在转角、表阀管道末端的100mm处,设管卡固定,进入水箱管线“横平竖直”,长度大于500mm时或双管的用支架固定,控制支架安装稳固达标是基础,特别是架空管线,还要复核支架的稳定性,方能安全,保障质量。
3.预防管道堵塞技术
先安管道后安器具的管口,特别是朝天口,选用橡皮塞子或木楔堵严管口,横向管口采用塑料管帽封堵,防止垃圾杂物进入管道设施。排水管道严格检测,确保不出现倒坡。器具安装,先清理管道内、预留口内杂物,保障管道畅通。
通球试验是确保管路畅通的检测技术,从上而下进行通水,对多层立管,在每层的检查口处,放入皮球后充气,由上部灌水进行管道渗水试验,达到不渗不堵合格后,用排水管直径3/4皮(木)球做通球试验,从排水立管顶端投入球,管内注入一定水量,使球顺利排出为合格。
三、消防施工安装控制措施
1.控制设备质量与安装措施
控制消防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品牌,均应满足设计要求。设备进入现场,按验收制度进行验收,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泵,消防风机,电线电缆,消火栓箱,气体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材料,设备联动控制主机、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等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控制选用阻燃电线、耐火电线或普通电线,不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替代。控制探测器的底座安装固定,压接或焊接导线连接,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一致。对消防水系统,消防水泵、消火栓、报警阀组、喷淋头、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排气阀、控制阀、节流装置、压力开关、末端试水装置、水泵接合器,控制安装标高,定位轴线、垂直、水平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安装牢固运行平稳为准。
2.消防安装质量控制
对通风管道宽度不小于1.2m时,喷头应安装在其腹面以下部位,并满足净高要求,喷头安装时,溅水盘与吊顶、门、窗、洞口或墙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形式、材质、加工尺寸及焊接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防火阀和排烟阀(排烟口),必须符合有关消防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用不燃材料,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探测器周边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室内消火栓,栓口应朝外,阀门中心距地面1.1m,阀门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表面为100mm。管道刷漆应涂防锈底漆两道,调合漆两道。消防过滤器,需设置在有排水设施的位置,以保障过滤器的排水和拆卸滤网的方便。支、吊架不得安装在风口、阀门、检查孔及测定孔等部位。
四、电梯施工安装控制措施
按电梯的运行方式分有垂直轿厢式、水平式自动扶梯、倾斜式自动扶梯。选垂直轿厢式电梯进行讨论。电梯门坎标高既涉及安全,也涉及防水,控制安装标高,应有向外的坡向,防止用水进入电梯井道,不运行的电梯停于顶层。控制安装楼层显示器、呼唤盒线管安全牢固。
清理井道壁存留杂物,防止轿箱门门水平方向擦伤,控制电梯基座、箱接地电阻。曳引轮、导向轮安装挂铅垂线,曳引机底座与基础座中间用垫片调整,使曳引轮的空载垂直度偏差在2mm以内,曳引轮与导向轮的平行度不超过1mm(在空载时)。正确调整制动电磁铁,使之能紧贴制动轮,调整松闸量限位螺钉,使制动带与制动轮工作表面间隙小于0.7mm,且四角间隙一致;调紧制动弹簧,使之达到在电梯作静载试验时,压紧力应足以克服电梯的载重;在作超载运行时,弹簧张力能使电梯制动。
曳引钢丝绳安装,洗锥套内部油质杂物及应弯折的钢丝绳头,用0.5mm~1mm铅丝将钢丝绳松散根部扎紧;用绳夹固定绳头时,绳夹的规格应与钢丝绳直径配合,且夹紧程度适合,U形螺栓夹紧方向正确。曳引机、减速箱的同心度和水平度应达到合格。
确保安全钳锲块与导轨间隙符合要求;装曳引钢丝绳时,对曳引钢丝绳张紧力的调整进行严格控制,必须将曳引绳头弹簧的压紧力调至同一量化值,并用测力计将曳引绳的张力误差控制在5%以内。
导轨安装前对弯曲的导轨要先校直,用专用校轨卡板自下而上初校,导板与导轨的连接螺栓暂不拧紧,用导轨卡板精调时,逐个拧紧压板螺栓和导轨连接螺栓,并设置防松装置,对导轨接头处的台阶,按标准要求修光。控制曳引轮、导向轮垂直度和水平度符合要求。使制动器的松闸间隙相同且小于0.7mm;控制调整电梯的平衡系数到0.4~0.5;组装轿厢及壁板控制平整,严格检验确保电梯安全平稳运行。
五、结语
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管理,坚持以数据作支撑,主要是通过测试手段对质量进行判断,所获取的数据要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检查方法要结合观察、测量和事件记录并重的办法,做到细节不放松,重点有记录。根据质量标准对施工产品进行评价,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
成功的施工管理,应具备尖端的专业技能,优异的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地健全管理措施,对提高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强 单位:山东鲁润志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论文
1信息化系统构架
建筑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等,较大化地实现了建筑设备实时监控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有效实现了对建筑设备的综合管理。信息化的建筑设备管理体系以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以及人工录入内容为其主要信息来源,通过对两者的集成交互,减少了多余的转换和接口,较大化地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位地实现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维修及管理。
2信息化系统功能
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建筑设备的信息基础之上的。其对建筑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即设备信息管理模块、设备运营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以及文档报表管理模块。每个管理模块又分别针对不同的内容详细进行管理控制。
(1)设备信息管理模块。设备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分为设备基础信息和故障报警信息两项内容。设备基础信息主要是采取编码的方式,对建筑设备的各项特征数据,如设备的型号、设备出厂的批次、设备类别以及设备的安装技术、使用部门、相关图纸及建筑设备的各种配件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更加方便在多种条件下对设备的有效查询和管理。故障报警信息是系统通过自动的方式或者通过手动操作生成建筑设备运营过程中的各类事故的发生原因、事故类别、设备故障的原因及其类别、故障的等级等数据,从而更好地对建筑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
(2)设备运营管理模块。设备运营管理模块可以分为实时数据与统计和设备诊断维护两项内容。建筑设备的实时数据与统计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实现的。通过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体系的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建筑设备在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实时数据,如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转速、温度、电流、压力、电压、设备累计运行时间、设备的累计动作次数等,还能对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次数等进行统计,这样就能多方位地、及时有效地对建筑设备采取一定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等,防止设备故障造成损失。
(3)文档报表管理模块。文档报表管理模块可以分为文档管理、统计报表和计划任务三项内容。文档管理主要是建筑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统一分类管理的方式,将建筑设备相关的操作手册和相关的管理规定等资料进行统一的分门别类,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对相关设备进行查询和管理,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建筑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通过对设备的各项性能(如设备的维修情况、设备的运行时间、设备的运行状况等)进行统计,通过多种方法的统计分析,生成相关的统计报表,更能使设备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更好地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建筑设备信息化系统还能生成相关的维护计划任务。
(4)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分为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三项内容。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体系能够对设备的管理部门、人员、岗位职责和类别、管理权限等分别进行设定和管理,系统还能够将用户的各种操作生成记录,通过操作的相关日志能够随时了解以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情况。
3结语
随着各种高速化、集成化、精密化的建筑设备的不断研究和开发,信息化的建筑设备管理模式已经日益彰显其重要性,建筑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企业对建筑设备的管理费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作者:徐家良单位: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工程施工论文
1.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
为了让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首先就应该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做好设备安装。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导致设备安装存在问题与不足,制约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展作用。今后应该转变这种情况,把握施工技术要点,促进建筑设备工程质量提高,也为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创造便利。
1.1施工准备工作。为促进设备安装顺利完成,首先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建筑设备采购之前,采购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对长期性使用的设备,严格按照规定制定采购计划,报相关部门审批,然后按照要求采购。收货时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验收,检查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材料是否合格,零配件是否满足要求,采购的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具备合格证和质量保障书。如果是成套大型设备,更应该做好设备验收工作,在有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在场的情况下,经检查无误之后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为接下来进行安装和设备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1.2设备安装技术。安装时要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保障安装施工质量提高。重视对设备的位置度、严密性和强度进行严格控制,好进行设备耐压试验,有效保障设备质量。遵循设计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安装设备,把握每个技术要点,避免设备安装时出现故障,促进设备安装质量提高。重视对地脚螺栓安装质量控制,由于其安装工艺复杂,难度较大,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出现倾斜现象,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差,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容易使得设备出现整体故障,影响其正常运行和工作。另外,设备摩擦容易使轴承产生大量热量,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润滑油太少,润滑油洁净度不够,轴承间的缝隙调整不当等。为预防这些问题出现,首先就要合理调整轴承间的缝隙,做好润滑工作,确保润滑油质量,避免设备出现过热现象,确保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
1.3试运转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试运转,在空载、满载、正常状态下运转,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工作,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试运转时应该做好设备各项性能和数据指标的记录工作,对设备性能进行分析,对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和完善。这样一来,就能实现对设备性能的有效保障,为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4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注重对技术水平高,基础知识扎实的技术人员引进工作,重视提高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使他们更好适应各项工作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能熟练的操作建筑设备,促进工程建设效益提高。
2.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
除了把握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之外,还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效率提高。
2.1材料管理。采购建筑设备各项材料之前,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做好对各项设备的采购工作,确保材料质量合格,为更好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对材料进行检验,有效保障材料质量合格,为建筑设备安装和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
2.2质量管理。设备工程施工之前,要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做好图纸设计工作,对各项设备安装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任务和要求,促进建筑设备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重视施工现场巡视工作,做好各项设备处理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和应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
2.3现场管理。施工单位要配备工作人员,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完善现场检查,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设备、施工人员的检查,确保设备正常作用发挥。重视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添加润滑油,促进设备使用性能发挥。对设备存在的缺陷也要及时处理和应对,避免施工现场因设备质量不合格而出现质量事故,提高建筑设备施工效率。
2.4安全管理。完善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管理责任,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完善现场安全巡视工作,及时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推动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2.5试验检测。及时对各项设备进行试验检测,掌握设备综合性能,对存在故障的设备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从而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提高,使其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促进建筑设备工程运行效率提高,更好发挥相应的作用。
3.结束语
要想促进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首先就得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加强施工管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促进运行效率提高。另外还要重视设备工程的日常维修和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和工作状态,推动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提高,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作者:靳振清贾志彬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安装监理论文
摘要:现阶段民用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涉及专业多、门类齐全、在使用功能上要求高。尤其是设备安装工程量大,工种多,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概括起来有建筑电气(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建筑给排水(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楼宇可视对讲及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电梯工程等,就高层民用建筑而言,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设备安装监理工程师应知道和掌握以下内容……
一、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包含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等。
建筑电气设备具有的特点是:
1、用电设备多,如弱电设备、空调制冷设备、消防用电设备等;
2、电气系统复杂;
3、电气线路多,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线路、音响广播线路、通讯线路、高压供电线路及低压配电线路,线路敷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4、供电安全性、性要求高,常采取双电源进线供电或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以保障重要负荷的用电;
5、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
6、自动化程度高。
1、配电制式多采用TN-S系统,供电方式多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利用强电竖井敷设电缆桥架,局部用管线敷设到用电设备处;应控制电缆桥架的成品质量和施工质量,桥架一是要注意接地的连续性、二是要控制穿越楼板处加防火隔堵,管线及电缆要控制弯曲半径,不允许钢管连接碰头焊接;应按图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以便审核施工方所报材料计划,不浪费也不出现中间接头;应认真读电气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一、二次接线图,必须达到设备的使用要求(或消防联动要求,如消防主备泵的星三角启动和自动互投部分的二次图),联动调试时必须保障设备接线正确,不能产生事故。
照明部分有楼梯、廊道、商场、车库、设备用房的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室外环境照明,均应随土建施工预留到位,应在事前、事中对线路的走向、方位、标高等对照设计进行校核和检查,必须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防止出现错漏。
2、防雷接地: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来自雷电的反击或感应电压,也是可以造成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电子设备的损坏和严重破坏。因此对防雷接地应予高度重视,应按防雷类别的要求予经认真的实施,不能马虎了事。应利用桩基主钢筋、地梁主钢筋与柱内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按规定要求达到数量。[我在工地上一般建议施工方在每个有引下线的柱,用箍筋将所有柱主筋焊通,这样在有引下线的柱中,引下线就不是只有两根,而是这个柱子的所有主筋了,在后续工序如均压环、等电位、外门窗预留线联结等的施工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且这部分费用很低(不进入预决算费用),施工单位大多都会接受]。屋面及女儿墙,应设避雷带(应明敷用镀锌圆钢),并和引下线及屋面防雷网焊接形成电气通路,高层建筑应考虑防侧击雷和雷电反击。离地面每隔三层楼利用圈梁钢筋焊接并与引下线连接形成电气通路。离地面30M以上的山墙的金属门窗必须与防雷接地网焊接成电气通路的均压环。屋面按照防雷网络尺寸做防雷网,凸出屋面的金属管必须与防雷引下线焊接成电气通路。屋面断水后应测试防雷接地电阻值满足设计要求为止。除混凝土内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必须与桩基主筋,地梁上下主筋利用焊接形成电气通路。地梁做完后测试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工程应明确采用共用接地,预留多处测试板,供测试接地电阻值用。如实测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应另加人工接地体达到要求为止。变配电室应按规范要求做接地环网。
高层建筑中除了防雷接地外,还有电力照明系统、通讯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及紧急广播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都需要接地,都希望有低接地电阻的接地,一般均采用共同接地,在此中各接地极是并联的,总接地电阻比较小,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极,可以得到比人工接地极小得多的接地电阻。不少建筑物的实测值小于1欧。高层建筑中各种接地全部接到基础钢筋连成的接地网上,在地下形成等电位面,各层的等电位面通过柱内主钢筋和接地干线相连,并与地下等电位面相连,由此开成一个完整的法拉第笼和等电位网,确保了电气安全,所以采用总等电位连接和辅助等电位连接能达到保护接地与功能接地。
3、电梯安装:高层民用建筑物内一般设有消防电梯、乘客电梯、货梯、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只是功能不同,产品品牌和数量的差异而已。电梯安装的要求是安全性、性、舒适性。为此电梯施工队伍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并受制造厂的委托方能进行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导轨支架安装的间距,上下端头固定支架距顶、底端的距离。厅门导轨面必须高于室外地坪2-3MM。曳引机组型钢必须伸入墙体中心以上。三方通话应能正常使用。严格各项测试工作,除常规检查外,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现场旁站监理。
4、测试通电运行:安装接线前应分别测试电气设备和电缆导线本身的绝缘电阻值。安装接线后测试各线(三相五线制:A、B、C、N、PE)间(十个)和各线对地的(五个)绝缘电阻值,并由三方(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现场实测认真做好测试记录。现场检查是否有相线未经过开关直接进入灯具和设备的情况,如有必须进行整改,达到正确无误。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通电。通电检查能否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否则应找出原因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对弱电部分的各类设备与材料均要进行性能检测和功能测试,符合设计要求并按各自的具体要求进行检查,重点是消防联动部分的探测器应能在接受到模拟火灾信号后迅速反应,其联动设备马上启动,并能实现两地控制启停。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主备泵的启停、互投、反应时间等正常,流量、扬程等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特别是消防验收的要求。
5、预留,预埋与土建的密切配合:各种管线与竖井(如强电井、弱电井、水井、风道、桥架)均与土建施工密切相关。其预留、预埋必须按规范要求随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首先应清楚线路走向、标高、方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并应考虑电气线路与其他管线、设备的交叉、平行间距的要求。避免以后不必要的开凿、剔打工程量。注意在混凝土中预埋塑料电线管应使用重型管,不得使用轻型塑料管,线路敷设应以捷径为宜,以利节省投资、控制造价。
二、给排水部分:
高层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要求相对较高,如发生供水断水或排水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因此必须保障高层建筑有安全的水源和合理的管网布置,以保障供水的连续性和排水的顺畅。
高层建筑室内给水及消防水管系统中静水压力较大,为了使管道及管件的静水压力在其允许工作压力内,对给水、消防给水管道要求竖向分区。竖向分区的各分区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进行减压或调压力。给水分低区、中区、高区供水的临时高压供水方式,供火灾初期自动喷淋和消火栓用水,对室外消防起补充作用,为此必须控制最不利点的压力,消火栓的充实水柱能否达到规范要求,消火栓的间距、排距以及室内最远处能否有两支消火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自动喷淋系统的喷水强度、流量是否在规范要求之内。一组湿式报警阀所控制的喷头数量是否在800个之内。
高层建筑防沉降、防震、防噪音方面要求较高,加上各类设备、管道种类繁多,管线较长,必须保障管道不漏水,不影响周围环境,不损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
给水部分一般分别设消防水池、生活水池或生活水箱、消防水箱或设生活消防合用水箱,屋顶设消防水箱。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新风风道、风管、电梯井道、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得穿越大便槽、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净距平行不小于0.5M,交叉不小于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给水管道暗敷时不得直接敷设在结构层内,给水管道穿越地下室或地下建筑物的外墙处、穿越屋面处应设置防水套管,室外明设给水管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光污染,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敷,塑料给水管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的金属管做过渡。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论文
摘要: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设备自动化集中监控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的目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
1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
(1)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
(2)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3)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
(4)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
(1)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较高负荷等级;
(2)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3)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4)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
②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
③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障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3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
(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电缆1.5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
(5)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5m。
(6)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
4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
①电源线一般BV-(500V)2.5mm2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②网络通讯线需由采用何种计算机局域网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数据传输率、未来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有同轴电缆(不同厂商的产品不尽相同);有的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分3、4、5三个级别);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网络传输限值见表1。
③信号线一般采用线芯截面1.0mm2或1.5mm2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对信号线是否需要采用软线及屏蔽线应根据具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要求确定。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作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
5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统计
5.1一般规定
(1)根据各工种设备的选型,核定对指定监控点的实施监控的技术可行性。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可通过编制监控点总表来进行统计,较小型
统可编制一个监控点总表,中型以上系统应按不同对象系统编制多个监控点表,组成监控点总表。
(3)编制监控点总表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为划分和确定现场控制提供依据;
②为确定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设置提供依据;
③为规划通信道提供依据;
④为系统能以简捷的键盘操作命令进行访问和调用具有标准格式显示报告与记录文件创造前提。
5.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总表格式
编制监控点总表,应以现场控制器为单位,按模拟输入、数字输入、模拟输出、数字输出等种类分别统计.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要点的探讨
摘要: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设备 自动化 集中监控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的目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
1 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
(1)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
(2)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3)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
(4)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
(1)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较高负荷等级;
(2)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3)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4)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 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
②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
③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障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3 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
(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 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电缆1.5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
(5)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5m。
(6)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
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
①电源线一般bv-(500v)2.5mm2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②网络通讯线需由采用何种计算机局域
网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数据传输率、未来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有同轴电缆(不同厂商的产品不尽相同);有的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分3、4、5三个级别);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网络传输限值见表1。
③信号线一般采用线芯截面1.0mm2或1.5 mm2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对信号线是否需要采用软线及屏蔽线应根据具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要求确定。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作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
5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统计
5.1 一般规定
(1)根据各工种设备的选型,核定对指定监控点的实施监控的技术可行性。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可通过编制监控点总表来进行统计,较小型
统可编制一个监控点总表,中型以上系统应按不同对象系统编制多个监控点表,组成监控点总表。
(3)编制监控点总表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为划分和确定现场控制提供依据;
②为确定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设置提供依据;
③为规划通信道提供依据;
④为系统能以简捷的键盘操作命令进行访问和调用具有标准格式显示报告与记录文件创造前提。
5.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总表格式
编制监控点总表,应以现场控制器为单位,按模拟输入、数字输入、模拟输出、数字输出等种类分别统计.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摘要:建筑设备的产生为我们各种建筑工程的施工、运作提供了极佳的工具,不但提高了城市建筑施工的生产效率,也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问题,如何安全、合理的运用、管理设备,就成了各个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建筑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建筑;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
0 引言
建筑机械设备是实现建筑施工的机械化的基础,是保障施工项目质量与效率的必要条件。对于建筑施工的相关单位而言,设备管理不仅是保障设备完好无损,更是要持续改善、调整甚至更新企业的施工设备,提高其技术水平、使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工程贡献较大的力量。接下来就让我们对企业对建筑设备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1 建筑设备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粗放管理 建筑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常超负荷进行工作,而维修、保养工作则由于施工需要而不能及时得以进行。另外,建筑设备在其全寿命周期之内,通常参与多个项目的施工建设,因而由之中任一项目部门来进行维修、保养都不合理,从而使各项目部门对设备的保养、维修积极性都不高。而设备使用时的粗放管理,必然对其寿命造成大的损害,使很多设备难以保持良好状态。
1.2 设备管理的机构不明确,制度不健全 工程项目部门由工程施、管理人员构成,致使决策过程中生产和技术的管理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机械设备的管理要服务和服从于生产管理。而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并不精通,导致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正常的机械管理需要,使机械管理存在缺位。不止如此,许多施工企业还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1.3 管理人员素质知识不足,设备不及时检测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加之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因此在设备操作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还有的企业对强制要求检测的设备不检测,许多已超出了规定使用条件与规定年限的淘汰设备继续使用,存在侥幸心理,造成安全隐患。
1.4 核算不准,设备配置不合理
2 针对各种问题可实施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机构、制度 建筑施工设备由项目部门进行管理常导致机械设备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而维修、保养也不够及时。因此,设备的管理应该由企业的专门机构统一进行,针对设备工作、维修、保养的情况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人员的操作等,制订具体考核标准。制定人员岗位的责任制,结合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有关规定,制定设备的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设备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整改。要加强企业的设备管理的工作,完善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基层工作岗位。各种机械都要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职责的“三定”制度,把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等各个环节落实到责任人,做到“台台有人管,人人在专责”。对于多人轮班作业的设备,为分清责任,防止设备损坏和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的正常进展,必须建立交接班制度。
2.2 合理调配机械设备 正确的选型,合理的调配。由于其性能、结构的特性不同,每种设备都有一定使用技术的要求。若能按规定合理的使用设备,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机械效率,并减少设备的磨损,可延长使用寿命,且降低使用成本。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可以将公司所属的施工设备,实行内部租赁。这样可充分调动设备单位完成施工任务的积极性。随着项目部区域化、长期化的发展趋势,对项目实行划片管理后,设备管理也应随之变化,公司设备部门,只作为调控部门,根据项目部施工的需要,对设备的调动使用,维修保养等实行统一协调。应实行以主体管理为主、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2.3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具体说来,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要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要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要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机械设备安全防范要领和方法,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老旧设备要淘汰,特种设备及时安全检测 对于那些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或已到使用年限的,或主要结构性能损坏,无修复可能的机械设备,要坚决将其淘汰。特种设备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因此特种设备必须经有专业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未取得检测合格证的特种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立即进行检测,取得合格证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清退出场。对那些已超过使用年限,又无法检测合格的设备强制报废。
2.5 项目部门对设备配套管理,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2.6 加强企业对施工机械的经济核算
建筑设备论文:关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中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的比较研究
摘 要 在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是其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建筑消防与给排水、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建筑燃气供应、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维护和管理的讲解。本人从2009年起承担了我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所有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该类课程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以期使这类课的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 建筑设备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1 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在物业管理专业中的内容及其开设的必要性
建筑设备设施是附属于房屋建筑的各类设备设施的总称,它是构成房屋建筑实体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挥物业功能和实现物业价值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建筑设备设施包括建筑给排水与消防、采暖、通风及空调和建筑电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物业设备的种类日益增多,新型产品纷纷涌现,不断向更完备、更先进的多样化、综合化系统发展。这不仅使人们对物业设备的功能需求不断提高,也对物业设备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筑设备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且渗透面广。其中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建筑设备设施的管理,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及运行费用。由此可见,建筑设备管理是物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将本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熟悉建筑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和常见的设备系统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水、电、气系统的维修、保养、操作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
2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讨
由于物业管理专业与制冷与空调专业不同,在后期的工作中强调的是对已有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保养、操作,而不是像制冷专业一样偏向于对尚未建的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故教学内容中显然已不需要建筑设备系统设计、计算及绘制施工图的内容。根据以上的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将教学内容按能力层次划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建筑设备物业管理常见故障处理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识读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的能力要求呈阶梯型。以建筑给排水为例,以上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包含建筑给水方式、建筑供水的主要设备、建筑给水常用的管材及加工方法等;然后,要学习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维修工具的使用操作、主要阀门的拆装、各种管道的连接、钳工操作、管道安装等;接着,要学习建筑设备物业管理常见故障的处理,包括常见的管道堵塞、水压不够、简单设备(如阀门、过滤器)故障处理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物业工程水暖岗位的基本经验技术,着重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要学习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的识读,包括常见的给水系统施工图、排水系统施工图、雨水系统施工图识读等。施工图识读能力是建筑设备物业工程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从业人员才能地理解自己所管理的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作用、特点,才能更、宏观地解决物业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3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16页)
3.1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对于基本原理部分的教学,本类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属于建筑中的隐蔽工程或系统工程
,从已建好的房屋中很难看出起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但这些往往是课程的重点部分和必讲内容。如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供电线路、建筑通风及空调工程中的通风管网、建筑给排水中的给排水管网等。这部分内容很难通过看实物或单纯通过教师语言讲解来使学生理解。这就需要借助图片或电脑仿真技术进行演示,将实际的工作流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也需要授课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以满足教学要求。笔者的教学资料主要来源于各学校国家精品课程的已上网资源。
对于更高层次的建筑设备施工图的识读、建筑设备日常的物业管理流程等教学内容,由于图形复杂、日常管理流程繁杂,简单通过粉笔的方式肯定是难以表示清楚的。为此,授课教师特别精选了时代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识图一日通》教学视频(含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电气工程施工图识图)及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业工程管理》教学视频(含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电气物业工程管理)来补充教学。通过多年的观察,通过视频教学比单纯的粉笔方式要有效很多,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3.2 书本知识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
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大体了解了建筑设备工程中的主要设备、工作过程、工作原理,对于日后所要承担的建筑设备物业管理工作也有了基本了解。但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书本知识与实物相结合是必须的。由于我校拥有制冷与空调省级实训基地,相应的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的实训设备一应俱全,故通过课程学习后,再在实验室或实训中心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实地参观,更加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的上岗打好了基础。
4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现阶段,我校物业管理专业的生源均为文科生或中职生,学生普遍认为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较难学。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生不了解该类课程与物业管理的关系,没有学习动力;二是学生缺乏基本的物理知识,当涉及到水压、真空、物体的三态变化过程、波动等知识时,学生很难理解其原理;三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不能将书本上的系统图、平面图所表示的建筑物、建筑设备系统立体化、系统化。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所罗列的学生的特点,在授课过程应做好以下三点:(1)明确本课程与物业管理专业的关系,告知学生本课程在从此物业管理时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本类课程的重要性。本类课程所涵盖的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等内容,任何一个环节没有管理维护好,都会影响整个物业管理的成败。只有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会自然地产生学习兴趣;(2)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需要基础物理知识时,适当增加部分高中物理及化学实验演示内容,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3)适当增加高中立体几何的有关知识,并加强课程的实物教学、实训教学,将书本知识与实物、实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在看中学,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的劳动强度。
建筑设备论文: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要点的探讨
摘要: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设备 自动化 集中监控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的目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
1 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
(1)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
(2)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3)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
(4)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
(1)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较高负荷等级;
(2)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3)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4)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 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
②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
③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障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3 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
(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 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电缆1.5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
(5)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5m。
(6)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
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
①电源线一般BV-(500V)2.5mm2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②网络通讯线需由采用何种计算机局域
网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数据传输率、未来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有同轴电缆(不同厂商的产品不尽相同);有的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分3、4、5三个级别);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网络传输限值见表1。
③信号线一般采用线芯截面1.0mm2或1.5 mm2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对信号线是否需要采用软线及屏蔽线应根据具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要求确定。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作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
5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统计
5.1 一般规定
(1)根据各工种设备的选型,核定对指定监控点的实施监控的技术可行性。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可通过编制监控点总表来进行统计,较小型
统可编制一个监控点总表,中型以上系统应按不同对象系统编制多个监控点表,组成监控点总表。
(3)编制监控点总表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为划分和确定现场控制提供依据;
②为确定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设置提供依据;
③为规划通信道提供依据;
④为系统能以简捷的键盘操作命令进行访问和调用具有标准格式显示报告与记录文件创造前提。
5.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总表格式
编制监控点总表,应以现场控制器为单位,按模拟输入、数字输入、模拟输出、数字输出等种类分别统计.
参考文献
《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技术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2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节能控制模式
【摘要】建筑设备自控系统涉及子系统众多,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当前建筑设备自控系统主要包括有空调监控系统、照明及动力监控系统,电梯监控系统和能量计量系统、变配电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这几个主要的系统。本文对其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建筑设备
一、空调节能自动化控制
中央空调系统耗能量最多的为空调基础与冷冻站相关设备,通过BAS利用终端的负荷计算调节机组的工作时间和输出的冷热风量,从而达到机组的运行。现代社会科学不断进步,各个中央空调机组与冷冻站相关设备的生厂家利用微机技术,实现了相关设备的数字元控制,为实现自动化控制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基础。传统的双位元控制压缩机能量调节已升级为多台联动控制、变速控制、无极卸载控制等更为先进的控制方式,使调度愈加。机组负荷调度也由传统的控制方式发展为多变量输入模糊控制,增强了机组的工作效率。
二、变流量系y电气自动化控制模式
中央暖通空调系统通常占据了建筑总能耗的五成以上,某些地方的建筑甚至在七成以上。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中央暖通空调系统是针对全负荷工作状态下进行设计的,然而现实使用中往往是处于部分负荷的状态,这必定会造成能耗的浪费,不利于节能。如何在保障舒适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能耗?变流量系统应运而生。变流量系统主要分为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变风量系统,以下简称为VAV)、Variable Water Volume(变水量系统,以下简称VWV)、Variab1e Refrigerant Volume(变制冷剂流量系统,以下简称为VRV),变流量系统是实际工程运行通过系统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舒适性与节能性的双重效果,由于变流量系统的优越性,近年来在中央暖通空调系统运用中已日加广泛。
(一)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 系统
室内的热湿度低于标准值(由设计时选取)时,VAV系统可在维持送风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送风量来维持温度。和传统的定风量系统比较VAV不但减少了冷量与再热量,并且会伴随送风量的更改使得整个系统的送风量发送相应更改,避免过量送风,从而降低风机工作能耗。通过VAV系统的运行在控制整个空调系统负荷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到每个室内的实际负荷发送情况,实现同时性,进而根据实际需求情况,适当增减风机容量。VAV系统主要是由变风量机组与终端两部分控制而组成,一个运行且能达到良好控制效果的VAV系统,不但要经过系统的设计、的技术、合理的布局与安装,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选取最合适的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到的控制方法有直接数字控制法、变静压控制法与定静压控制法等。变风量控制系统应用灵便,并且容易进行改装,特别适合建筑空间结构多变的建筑物,如出租的办公楼。当建筑物内办公室发生隔断现象或参数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通过移动终端装置,改变出风口位置,即可达到要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重新设定下办公室内的温控器。变风量空调系统是一种全空气的空调技术,从属于全空气系统,因此变风量空调系统具备较强的空气过滤能力,并在春秋季节实现全新风运行,有效降低能耗,并且避免了霉菌与凝水等问题。变风量系统并不是无缺的,在实际运行中有可能产生噪音过大、室内正压与负压过大、新风不足、工作状态不稳定等问题,需要引起相关技术人员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经过认真的调试与管理,才能使风量系统发挥出真正的效应。变风量系统的关键在于完成变风量原理的终端送风设备,尤其是终端设备与整个变风量空调系统自带控制设备。变风量系统主要分为AHU-VAV系统与FCU-VAV系统两种,AHU-VAV系统是AHU风管系统中的空调机变风量系统,它的空调系统风管送风是固定不变的,通过风量的调节来达到控制房内负荷变化;而FCU-VAV是FCU系统中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利用室内FCU加无段变功率控制器来控制FCU热交换率,并固定其冷水量以控制室内负荷变化。上述两种方式通过风量的调整从而降低风机的耗能,并且也增强了热源机的工作效率,降低其能耗,实现热源与送风双重节能的效果。
(二)Variable Water Volume系统
Variable Water Volume系统即为变水量系统VWV,它通过一定的供水温度来加强热源机的工作效果,并且通过专业水泵供水的方式来实现节约水泵能耗。VWV系统的节能效果主要依靠VWV的应用比例及其水泵的控制防范。通常变水量系统的主要控制方式为SP(无段变速)和双向阀,通过对阀门、管路与管件集中设置流体供应的冷气来达到控制空调节能,通过有效的组合,不但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空调系统,并且也实现了节约能耗的效果。
(三)Variab1e Refrigerant Volume 系统
Variab1e Refrigerant Volume系统即为变制冷剂系统VRV,从VRV的结构来看与分体式空调很相似,通过一个房外机与一组房内机相对应,房内机可达16台。利用变频控制技术通过房内机的开启情况来控制房外机压缩机转速,实现控制制冷剂流量。该空调控制系统与其他控制系统相比,能更好的满足个性化的空调使用,并且设备占地面积小、节能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经常需要加班的办公楼。现今绝大多数的Variab1e Refrigerant Volume系统产品制造商已生产出拥有BACnet协议网关的相关接口设备,利用此接口可以将变制冷剂系统加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变制冷剂系统的终端设备通过BACnet接口将相关信号发送至自动化控制中心,该中心通过网关接口将信号、指令传输到终端设备,从而实现对变制冷剂系统的管理。
三、空调风机盘管电气自动化控制模式
空调风机占据了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50%左右,利用VAV系统技术,科学控制风机的工作时间,可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中央空调终端风机盘管主要是通过以下手段来进行控制:调整公共区内部的温度设置,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从外而内的降低办公楼内的温度设置值。对晚上的温度进行设置,降低晚上室内的温度控制值,降低能耗。实行自然冷却,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室外新风,以降低空调负荷。利用远程温控设备,监测办公楼内温度与设置温度之差,以实现自动控制二通筏及其风机转速。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之关键技术
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现场总线技术具有一般总线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的控制系统。这项以计算机、数字通讯、智能传感、控制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已经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并将致使自动化系统结构与设备的深刻变革。这是因为现场总线体系简化了系统结构,使控制系统从设计、安装、维护、检修等各个方面更加优越,主要体现在节省投资、减少安装费用,节省维护开销,提高了系统性,易于集成等。
目前现场总线技术有许多不同的选择,例如LonWork、CAN、Profibus、BACnet等。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在智能建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支持在同一网络上使用混合媒体,可使用多种拓扑结构,支持模块即插即用,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适合在楼宇控制领域将各厂商提供设备和子系统连接起来组成相互联系、协同工作、统一监控与管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际上起着通用网络总线的作用。
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是美国Echelon公司推出的一种综合的测控网络。它可以解决在控制网络的设计、构成、安装和维护中出现的大量问题。LonWorks总线的互操作性是指开放网络中的许多智能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自由通信,而不需加入监控设备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流程。LonWorks系统的互操作标准由LonWorks互操作协会负责制定,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 Neuron芯片
神经元芯片是LonWorks技术的核心,它包含了所有获取和处理信息、传播控制信息和标准协议以及对不同通信介质的访问控制所需要的功能。
神经元芯片主要包含两大系列:MCI43120和MC143150。两种的区别是:MCI43120不支持外部存储器,它本身带有ROM;而MC143150系列则支持,适合较为复杂的应用。两种的共同点是:内部都有三个8位CPU(MAC CPU、网络CPU、应用CPU)。
2 LonTalk通信协议
LonWorks技术的核心是LonTalk通信协议。LonTalk通信协议提供一套通信服务, 使装置中的应用程序在无需知道名称、地址、网络拓扑或其他装置功能的情况下,能在网上对其他装置收发报文。LonTalk通信协议能有选择地提供报文证实、端到端的报文确认、优先级发送以便设定有界事务处理时间。对网络管理业务的支持, 包括参数的重新配置和网络地址、报告网络问题、节点应用程序的起始、终止、复位和下载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使远程网络管理工具和其他装置相互作用。
LonWorks协议是一个分层的以数据包为基础的对等的通信协议。和有关的因特网和以太网协议一样, 它是一个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层体系结构要求的标准。可是, LonTalk协议设计用于控制系统而不是数据处理系统的特定的要求。每个包由长度不定、可变数目的字节构成,并且包含寻址以及应用层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信道上的每个装置通过监视在信道上传输的每个包,以此来确定自己是否是收信人。假如是收信人, 它处理该包以判明它是否是个网络管理包或者它是包含节点应用程序所需的信息。在应用包中的数据如果是提供给应用程序的, 并且合适的话, 会向发送装置发送一个确认报文。
为了处理网上报文冲突, LonTalk使用类似以太网所用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算法。LonTalk协议建立在CSMA基础上, 提供介质访问协议,可以通过预测网络业务量发送优先级报文和动态调整时间槽的数目。通过动态调整网络带宽,使网络能在网络业务量较小的情况下不降低网络速度,而在极高的情况下也能继续运行。
3 Neuron C
LonWorks网络的应用程序基本以Neuron C语言编码完成,写成后, 神经元码就编译成神经元能理解的和的集合, 并输入存储器, 连接到芯片或直接输入芯片。在ANSI C基础上,Neuron C有较大的扩展:
(1)新的语句类型,“何时”语句以介绍“事件”和确定任务执行次序。
(2)2个定时器对象,35个I/O对象,37个额外数据类型使装置控制器标准化, 并可以简化其使用。
(3)可用于隐式(网络变量)和显式(逻辑、物理、目的地名称寻址)报文格式的集成报文传送机制。
Neuron C使用以事件为基础编程模型,并具有较为不同的编程聚合转换。简单地说, 应用程序通常由特定节点上的事件或发生在网上其他地方触发。因此网络本身是事件驱动的,由此表明其他网络类型的业务量远高于LonWorks网络,但同时也意味着一个装置不必等待轮询即可报导状况。在某些复杂的应用中, 神经元系列的较大存储器容量和处理器速度都不足以完成LonWorks节点的要求功能。榱耸视φ庑丛拥挠τ茫 某些种类的神经元芯片拥有高速并行接口, 使任何微处理器能使用神经元芯片, 并以一个专用接口应用微处理器(称为MTP应用)作为它的网络通信微处理器来执行应用程序。作为替代方案, 开放的协议可移植在任何处理器上运行。在这种情况下, LonWorks装置并不需要一个神经元芯片, 但是所有这些装置都要分配一个的48位ID。
4路由器和收发器
路由器是Lonworks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用来连接不同通信介质的LON网络。在Lonworks技术中,路由器主要包括中继器、桥接器和路由器三种类型。路由器除连接不同媒介的LON网络外,还能控制网络交通,增加信息流量,提高网络速度等。
LonWorks技术的独特能力是对多种介质的透明支持, 它使开发者能选择最适合他们需要的通信方法和介质。路由器可对多种介质的支持,也能用于控制网络业务量, 将网络分段,抑止从其他部分来的数据流量, 从而增加了网络容量和总通过量。网络工具以网络拓扑为基础自动配置路由器, 使安装者便于安装并对节点透明。路由器装置使单一的对等网络能跨接许多类型传输介质, 支持成千上万的装置。路由器通常有2个互联的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有一个适用于2个信道的收发器, 路由器就连接在这2个信道上。路由器对网络的逻辑操作是透明的, 但是它们并不一定传输所有的包。智能路由器充分了解系统配置, 能将没有远地地址的包闭塞。使用了另一类型叫做穿越路由器的路由器, LonWorks系统能在象因特网这样的广域网上跨接巨大的距离。
展望未来的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LonWorks总线将在其中得到广泛应用。故LonWorks现场总线将成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一项最为关键的技术。
建筑设备论文: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筑行业在时代的推动下,获得飞速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地球资源的相对匮乏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矛盾,做好能耗的控制与资源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建筑行业也不例外。该文着重探究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措施,以期能够在提升建筑质量,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降低能耗。
关键词:智能建筑 设备 节能 控制
近些年,我国大气环境日渐恶化,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引发了人们探索更加节能、环保、优化措施的动力,并为改善环境而努力。建筑行业作为环境污染的行业之一,尤其需要在节能降耗方面予以关注。智能建筑理念的发展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做好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以及对建筑的节能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够促使我国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够保障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让我国的建筑走上节约化、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无害化的道路。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进行深入分析,促使其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
1 智能建筑设备功能和评价原则
1.1 智能建筑设备功能及其功能
1.1.1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功能
楼层配电设备主要是分散于各个楼层,其一般放置于建筑底层,其监控系统则主要是对配电设备的参数、电源蓄电池、配电电源等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变化进行监控和管理,并对各个配电设备电源的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现故障则需要对其予以记录。
1.1.2 冷热源系统智能功能
冷热源系统主要是能够通过冷源和热源的交替为建筑提供需要,一般来说,其噪音相对而言大一些,但是可以将其放置于地下室,防止噪音的过大。通过冷热源系统的运行数据,我们可以对其供给量进行监测,并通^数据得到相关的监控分析,而且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而提供相应的冷热源以及对供给时间进行把控。
1.1.3 给排水系统智能功能
给排水的智能化可以说是为智能建筑增光添彩,其既能够为人们的需要提供水源,又能够将建筑的污水顺利排出。排水设备一般来说置于地下室或者建筑物顶层,通过相关的监控系统可以对水泵的工作状态予以监控,并对水池的液体情况进行随时监测,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或者水池的水位出现异常,则可以通过子系统的方式由中央控制器进行报警,并将故障进行数据记录,通过自动显示的方式将其显示在设备中,为人们的故障维修进行提醒。
1.1.4 电梯系统的智能化
电梯系统可以为高层建筑提供交通便利,其一般置于垂直井内,通过子系统对其进行控制和管控,并对电梯的启动、方向、停止等进行控制,电梯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故障,则可以进行自动停止,并对设备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等进行检测和记录,能够将发生的故障反馈到中央控制系统,达到智能化管控的程度。
1.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智能建筑进行综合评价
智能建筑进行综合评价常用层次分析法作为标准来衡量。层次分析法是指通过建立所谓的判断矩阵,逐步分层地将众多的复杂因素和决策者的个人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经过结论在总结用定量的形式表发达出来,这种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于使复杂的问题能从定性的分析向定量的分析结果转化。正是因为经济和社会问题很难用定量的密性和模拟来分析,同时要考虑很多定性的因素,例如:决策者心理因素、知识经验和决策水平等。层次分析法的采用是对智能建筑进行综合评价重要工具。
2 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控制分析
2.1 空调设备节能控制分析
供给空调系统的能量由热源和冷源系统产生,经水系统传递给风系统,再由风系统将能量传递给被调节的房间,以达到所要求的室内温度与湿度。空调设备主要的能量使用在于制冷和制热,制热功能还有辅助加热的能耗。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风机工作消耗的电能和水系统运作所需要的电能是空调系统中所消耗的能源,空调设备的节能控制主要是对这两种电能进行控制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直接决定了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若要节约空调系统的能耗,就必须改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首先,对空调所使用的空间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例如:在外墙上安装各种保温材料,地面和棚顶都进行了保温处理,窗户和门采用真空双面玻璃材质,以达到热能不被浪费的效果。其次,水系统影响室内的湿度,控制好室内的湿度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通过控制透过外窗的日射量、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以及空气流动传导来降低空调的能耗,
2.2 给排水设备节能控制分析
给水管网的渗漏损耗和用水终端设备损耗是影响智能建筑水损耗的重要因素,合理解决这两项损耗是控制节能的关键。首先,给排水管网在建筑物内以暗埋方式进行铺设,给水压力、给水管材的质量、水管铺设方式及其受腐蚀程度等都是造成积水管破损的原因,渗水问题也是目前给排水系统的主要能耗,因此,加强对上述几点因素的控制,是有效降低用水损耗的关键措施。其次,用水终端设备包括所有房间用水设备,如,马桶、洗碗龙头、洗漱龙头等,这些终端设备的损坏往往也给整个给水系统带来大量的用水损耗,而影响用水终端设备的因素又包括设计、制造质量及受腐蚀程度等,做好用水终端设备的管控可以减少能耗的消耗。既可以避免智能建筑给排水的损耗,又能够为生活用水提供帮助。,水泵运转损耗也是智能建筑给排水能耗的主要原因,建筑物过高会采用二次加压的方式进行供水,二次水泵本身已经增加了电能的消耗。加上自动喷淋系统的长期开启,其能耗可想而知。日常减少喷淋系统的设计功率,优化二次水泵的系统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
2.3 照明设备节能控制分析
电力供应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节能减排行动刻不容缓。照明设施也同样是节能减排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照明设施用于城市道路(含里巷、住宅小区、桥梁、隧道、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不售票的公园和绿地等处的路灯配电室、变压器、配电箱、灯杆、地上地下管线、灯具、工作井以及照明附属设备等。智能建筑照明设备能耗包括大楼照明系统耗电与用电设备耗电。在公共的场所照明设备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避免能源的浪费,例如:楼道里安装声控灯,在有人的时候声控灯开启,为行人照明,没人的时候声控灯关闭,节能能源。根据具体的建筑功能设置不同照度的照明灯,减少能源消耗。
3 结语
能源的探索和开发,能源消耗的缓解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性问题,作为首当其冲的建筑行业尤其需要做到自身的节能减排。通过智能化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探索,可以让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更加满足环境需要,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需要,更加具有节能的功效,促使建筑行业与环境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建筑事业向着可持续方向迈进,让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课程的地位及其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建筑设备是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生活、生产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包括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气调节以及建筑电气等方面的内容。建筑设备是各高等院校建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它的教学改革实践必将对建筑类专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设备课程;地位;教学改革
引言
建筑设备课程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重点课程。课程中涉及的内容既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必须对建筑设备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一、建筑设备课程的重要地位
1、建筑设备课程的学习重点
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中的水、暖、电三方面的知识,建筑工程中的水、暖、电作为提升建筑使用舒适度的重要项目,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筑设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工程中水、暖、电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因此,做好建筑设备的课程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建筑设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不仅一线施工工作的专业人员需要掌握建筑设备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而且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工程监理等岗位的人才培养也需要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因此,建筑设备课程广泛的教学适用性,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替代的。建筑设备课程在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习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2、及其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建筑工程中的水、暖、电等设备的安装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如果施工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根本无法正确的进行设备安装。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重视专业培养和技术实践,因此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这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时,能够从专业理论学习到专业技能的培训,逐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了这门课程,学生就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负责水、暖、电等设备的安装项目,提升学生在岗位中的人才价值。因此,建筑设备课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建筑领域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建筑设备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操性质的课程,学生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参与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掌握工作的性质、内容和工作节奏,而学生对工作性质、内容和节奏的掌握则意味着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时,在与工人师傅交流时,会受到这些的施工技术人员职业素养的影响,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因此,建筑设备课程能够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带来积极影响,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对于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需要讲解的内容多,范围广。从而应在保持本课程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抓住主干结构。在密切联系暖通空调专业及课程的要求,充分反映设备课程和土建工程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对本课程有关内容进行必要而恰当的增删,进一步突出重点。在课时安排与授课进度上一定要抓住重点:把重要的理论原理、计算方法等讲解透彻,而对于一些规范条例施工细则等可只作简单介绍。对于一些与学生专业不甚相关的章节和内容可以进行适当删减,对于应用性知识及学生毕业工作后能直接用到的内容应着重讲解和指导,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2、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难以保障教学质量。目前,大多数课程都是采用幻灯片教学。幻灯片授n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各种设备的图片,在实践机会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学生对设备的感性认识,且通过图片可以把各种系统形式表现出来,有助于教师的讲解。然而,简单的幻灯片不能反映设备的内部构造、施工工艺过程或相关工艺流程,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借助具有原理演示、流程动画、过程录像的多媒体课件授课。例如,在讲解容积式热水器、半容积式热水器时利用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掌握工作流程;在讲解消火栓系统和各种自动喷水灭火消防系统时,利用动画演示也能够很快地让学生理解消防系统的工作过程,认识消防水箱储存一定消防用水量的重要性,更好地理解水泵接合器的作用;在讲解各种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时,通过放映拍摄的施工现场录像或模拟过程,再加以讲解。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授课能够形象地展现建筑设备的真实情况以及与建筑的配套关系,在实践性环节无法保障的条件下,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实际应用知识,既能加大教学信息的传输量,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就需要教师下功夫做好课件,模拟出各种现实工艺流程,只有在课下花的功夫多,课堂上讲解起来才能够比较轻松,并且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进行现场教学
使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建筑设备》是一门工程应用型的课程,在强调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其工程特色和实践性。不妨尝试“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即安排一定的时间,从外面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来给学生作专题讲座或现场演示,比如给排水新材料讲座、常用建筑电气设备讲座,智能建筑讲座等,此为“请进来”。而“走出去”就是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实地观摩建筑设备的系统形式、管材管件连接、卫生器具安装等。通常最可行的就是把课堂放到大型超市内部。因为超市空间比较大,上部不做吊顶,所有的设备抬头就能看的一清二楚,增强了学生对管道布置的理解。采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调整成绩考核方式
建筑设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的考核方式只是期末考试,考试的时间有限,自然内容也不能太多,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基木能通过。这样的考试很难反映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突击学习获得通过的学生,对建筑设备可能没有深刻的理解,一段时间后很容易把学会的知识忘却,考核目的没有达到。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平时成绩为主、期末考试为补充的考核方式,结合教学环节,教师给予每个学生工程应用的机会,如每篇布置一个设计题目,或者是统计一份施工图的工程量,然后根据完成情况打分。那么在期末考试前,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再利用期末考试巩固学生对基木原理的理解与记忆,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建筑工程相关专业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的加快炙手可热,为了提升这些专业中建筑设备课程的授课水平,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对原有的建筑设备课程进行改革,加大该课程对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力度,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建筑设备论文:土建类非设备专业建筑设备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建筑设备类课程是土建类非设备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课程知识与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密切相关。但是,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内容不合理、教师能力不达标、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土建类非设备专业;建筑设备;教学改革
重视土建类非设备专业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工作,努力提升教学效果,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一专多能建筑人才的客观需要。作者多年来从事建筑设备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本校建筑设备类课程的概况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开设的土建类相关专业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其中前3个专业属于非设备类专业。非设备类专业均开设了建筑设备类课程,课程名称包括《建筑设备与环境控制》、《建筑设备》、《工程设备》。
《建筑设备与环境控制》课程涵盖了水、暖、电方面的基础知识,分别由建环教研室的教师讲授给排水和暖通空调部分、建筑电气教研室的教师讲授电气部分;《建筑设备》和《工程设备》仅涉及给排水和暖通空调,由建环教研室的教师授课。三门课程虽然都是选修课,但选课率均接近,这说明学生们已意识到设备类课程的重要性。
二、建筑设备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近年来,作者任教过上述3个专业的建筑设备类课程,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问题。(1)课程内容不合理。首先,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体现不同专业对建筑设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要求。对建筑学专业来说,学习建筑设备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建筑设备的功能、设备系统的主要设计规范、建筑设计如何与设备系统设计配合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在了解建筑设备系统基本知识的同时,关注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建筑设备与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关注建筑设备系统的施工和运行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经济性评价等。其次,教学内容常常落后于工程实际。一方面,建筑设备领域的技术、材料和工艺日新月异,使教材内容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建筑设备领域的行业规范较多,规范的推陈出新非常频繁,但教材的更新相对滞后。(2)教师能力不达标。从事建筑设备课程教学的通常是设备专业的青年教师,由于他们是在外专业任教,往往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多。此外,青年教师一般工程实践经验不足,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3)教学方法不丰富。由于建筑设备类课程的内容多、课时少,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课方式,工程参观、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较少。课堂教学时虽然教师也会联系工程实际进行讲解,学生们大多也能听懂,但印象不够深刻,教学效果一般。
三、建筑设备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在多年的建筑设备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立足专业背景,精炼和更新教学内容。建筑设备课程的知识跨度大、涉及面广、课时少,因此,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对课程内容进行删减,以突出重点,确保所学知识的实效性。例如,课程涉及到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基础知识,但建筑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数理基础较差,故讲课时不必在理论方程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是结合典型案例讲解能量方程、流动阻力损失、热量传递的概念。三个专业的建筑设备类课程均包括建筑给排水和暖通空调部分,但教学内容不尽相同,详见表1。教学过程中,注意紧跟行业动态,及时补充新知识、更新旧规范。由于三个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建筑设备方面的工程图纸,因此,作者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工程识图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给排水和暖通空调的工程图表示方法,能读懂建筑设备方面的简单图纸。
2.开展研究性教学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合适的章节,开展研究性教学探索。将全班同学分组,每组同学利用课后时间针对该章节的一个专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意见汇总,并在下次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讨论的专题,包括查阅的资料、得出的结论、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同学发言进行点评,必要时对某些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研究性教学使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导的讲授式向学生主动参与的讨论式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了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3.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建筑设备类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照本宣科式的说教不能使学生对各类设备和系统有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作者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用案例教学、工程参观、现场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一方面,课堂教学时作者结合讲授内容给出了大量图片、视频、图纸和工程案例,使学生对知识点有直观、生动的理解,如讲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过程时,作者通过flash动画演示,使学生理解了报警阀、水力警铃、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水泵等的动作顺序,进而掌握了系统的工作过程;另一方面,在课程中途和临近结束时,作者会带领学生参观暖通综合实验室、施工实验室和典型建筑工程。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讲解,使学生对典型的建筑设备系统有了深刻理解。例如,参观暖通综合实验室时,同学们将VRV系统和风机盘管系统进行直观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空调系统的区别。
4.改革考核方式,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往,建筑设备类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但是作者发现,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靠考前突击复习记忆就能顺利通过考试。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且考察学生对实用性知识的记忆程度有悖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近年来,作者从两方面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一是期末考试实行开卷形式,考试内容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将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到50%,其中30%为研究性教学的参与度评价,20%为平时课堂表现。实践表明,新考核方式能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较多精力,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四、结语
建筑设备是建筑功能、室内舒适性和生活便利性的重要保障。建筑设备类课程是土建类非设备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通过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具备合理处理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间关系的能力,为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奠定基础。但是,建筑设备类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内容不合理、教师能力不达标、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制定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教学探索,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改革考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