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欣赏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音乐欣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艺术教育论文

一.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功能分析

1身心健康方面生理学对于健康的定义是:身与心都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迁,趋向稳定完满。一般而言,中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教育定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思想境界,起到陶冶其情操的作用,使其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保持稳定完满的状态,精神走上正轨,心理不偏不失,行为益于社会,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发展。

2审美观念方面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多次提出“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主张,其本质内涵就是重塑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其审美水平。中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在美与丑,善与恶之间形成明确的观念屏障。比如:学生在欣赏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过程当中,激昂的旋律,高亢的情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客观上实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与“以乐怡情”的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精神不谋而合。

3道德教化方面除了“以乐怡情”之外,中职公共艺术教育还存在着“以乐辅德”的教育精神,在引导中职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坚定其人生信念,宣扬美好的品德与精神。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分别是意境联想与讲解赏析,调动学生的全部身体感官,扩展音乐欣赏课的道德教化的广度与深度。比如:学生在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的时候,其中优美动听的旋律与饱含着赤子之心的歌词会在学生的内心形成激荡的情感浪潮,深化其对国家、社会、亲情的理解,起到良好的道德教化效果。

二.音乐欣赏课在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优化发展的策略

1落实隐性课程的激励机制我国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隐性课程主要指的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设艺术协会等,是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补充。但是,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隐性课程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难以实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将隐性课程置于与显性课堂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提高中职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自身的教学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正常的音乐欣赏课堂当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而非“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艺术是无国境的,同时也不应该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改革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是课堂趋向多元化,引进流行音乐与外文音乐,实现“古为今用,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音乐作品的赏析,还可以布置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活动,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与公共艺术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旧存在着明显的短板。鉴于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不足,立足于音乐欣赏课程,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的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中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于淼单位:鞍山技师学院艺术分院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课公共艺术论文

1.公共艺术教育在中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中职院校与普通的高等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实用性,整体呈现“雅俗共赏”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将美学的概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内涵当中去,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两者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整体而言,公共艺术教育在促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可归纳为“提高,增长”两个方面,提高即是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增长即是增长学生的艺术专业知识,体现中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实用性与发展性。

1.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并不是引导学生向专业艺术人才的方向发展,而知识作为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提升其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品质、境界、人格、气质等方面,公共艺术教育具有理想的引导性,深化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对于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客观上促进了社会整体的进步。

2.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功能分析

2.1身心健康方面

生理学对于健康的定义是:身与心都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迁,趋向稳定完满。一般而言,中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教育定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思想境界,起到陶冶其情操的作用,使其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保持稳定完满的状态,精神走上正轨,心理不偏不失,行为益于社会,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发展。

2.2审美观念方面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多次提出“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主张,其本质内涵就是重塑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其审美水平。中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在美与丑,善与恶之间形成明确的观念屏障。比如:学生在欣赏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过程当中,激昂的旋律,高亢的情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客观上实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与“以乐怡情”的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精神不谋而合。

2.3道德教化方面

除了“以乐怡情”之外,中职公共艺术教育还存在着“以乐辅德”的教育精神,在引导中职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坚定其人生信念,宣扬美好的品德与精神。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分别是意境联想与讲解赏析,调动学生的全部身体感官,扩展音乐欣赏课的道德教化的广度与深度。比如:学生在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的时候,其中优美动听的旋律与饱含着赤子之心的歌词会在学生的内心形成激荡的情感浪潮,深化其对国家、社会、亲情的理解,起到良好的道德教化效果。

3.音乐欣赏课在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优化发展的策略

3.1落实隐性课程的激励机制

我国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隐性课程主要指的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设艺术协会等,是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补充。但是,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隐性课程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难以实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将隐性课程置于与显性课堂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提高中职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自身的教学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正常的音乐欣赏课堂当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而非“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3.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艺术是无国境的,同时也不应该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改革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是课堂趋向多元化,引进流行音乐与外文音乐,实现“古为今用,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音乐作品的赏析,还可以布置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活动,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与公共艺术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旧存在着明显的短板。鉴于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不足,立足于音乐欣赏课程,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的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中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于淼单位:鞍山技师学院艺术分院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课艺术教育论文

1.公共艺术教育在中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中职院校与普通的高等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实用性,整体呈现“雅俗共赏”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将美学的概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内涵当中去,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两者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整体而言,公共艺术教育在促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可归纳为“提高,增长”两个方面,提高即是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增长即是增长学生的艺术专业知识,体现中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实用性与发展性。

1.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并不是引导学生向专业艺术人才的方向发展,而知识作为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提升其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品质、境界、人格、气质等方面,公共艺术教育具有理想的引导性,深化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对于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客观上促进了社会整体的进步。

2.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功能分析

2.1身心健康方面生理学对于健康的定义是:身与心都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迁,趋向稳定完满。一般而言,中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教育定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思想境界,起到陶冶其情操的作用,使其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保持稳定完满的状态,精神走上正轨,心理不偏不失,行为益于社会,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发展。

2.2审美观念方面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多次提出“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主张,其本质内涵就是重塑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其审美水平。中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在美与丑,善与恶之间形成明确的观念屏障。比如:学生在欣赏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过程当中,激昂的旋律,高亢的情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客观上实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与“以乐怡情”的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精神不谋而合。

2.3道德教化方面除了“以乐怡情”之外,中职公共艺术教育还存在着“以乐辅德”的教育精神,在引导中职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坚定其人生信念,宣扬美好的品德与精神。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分别是意境联想与讲解赏析,调动学生的全部身体感官,扩展音乐欣赏课的道德教化的广度与深度。比如:学生在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的时候,其中优美动听的旋律与饱含着赤子之心的歌词会在学生的内心形成激荡的情感浪潮,深化其对国家、社会、亲情的理解,起到良好的道德教化效果。

3.音乐欣赏课在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优化发展的策略

3.1落实隐性课程的激励机制我国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隐性课程主要指的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设艺术协会等,是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补充。但是,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隐性课程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难以实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将隐性课程置于与显性课堂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提高中职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自身的教学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正常的音乐欣赏课堂当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而非“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3.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艺术是无国境的,同时也不应该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改革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是课堂趋向多元化,引进流行音乐与外文音乐,实现“古为今用,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音乐作品的赏析,还可以布置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活动,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与公共艺术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旧存在着明显的短板。鉴于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不足,立足于音乐欣赏课程,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的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中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于淼单位:鞍山技师学院艺术分院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现代教育论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1.以课件的演示代替教师主导作用

音乐是情感艺术,是演唱、演奏、表演的艺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要把教师的演唱、演奏、表演都被计算机代替,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音乐欣赏也不例外,有些音乐作品的主题教师可以唱一唱、奏一奏,有些音乐段落教师还可以跳一跳,表演表演,这些是计算机无法做到的。现代教育技术要用得恰如其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讲求画面的形象化和趣味性,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展

制作课件时,不要有意追求整体画面的形象、课件的使用,主要是解决重点和难点的,以及平常教学时无法实现的手段,让计算机辅助完成,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制作课件时,要注意不要设计五彩斑斓的画面,过于花俏,以及采用过多动画,使人看得眼花缭乱,盲目追求趣味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些问题设计时,不要把答案限制得太死,要留有学生思考和发挥想象的空间余地,否则会扼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展。

3.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要讲究科学性和适用性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给教师提供了优化作用,便捷的操作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对提倡改革课堂教学,不一定都要用到课件,应该用课件的就必须用,不能用课件的就不必强用。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的部分设备完成教学内容,这时要进行精心设计。设计时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要针对课型、课堂结构特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的等进行精心设计。如用DVD、U盘或用媒体播放机完成有关不同格式的视频播放;用视频展台展示图片资料和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另外,设计课件要具用可操作性,有明显操作标记,一目了然,使操作者容易进入也容易退出,否则,若操作失误,则教师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不良影响(此类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有些教师为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些没有联系的画面、音乐、动画硬凑在一起,牵强组成一个教学课件,不伦不类,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不只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还可以在歌曲教学、技能技巧训练、乐理知识教学,以及声乐、器乐教学辅导和课外音乐活动课中广泛运用。只要用得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简捷、快速、、方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语

总之,面对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音乐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科学现代化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特别是小学音乐教学,若正确、科学、合理地设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则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作者:吴家伟 单位:连城县城关中心小学

音乐欣赏论文: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

一、要在音乐欣赏中加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等要素

在我听到的音乐欣赏课中,在老师所选择的音乐要素的力度、速度等方面的音乐知识教学时,大多数老师只是运用了相同的方法,只注重对场面的理解,却忽略了对音乐要素的知识挖掘,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到音乐的实质中。在笔者的这节课中,体现了我们音乐教研组的智慧,大胆地对学生进行了音乐要素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也学会了基本欣赏知识,为以后的音乐鉴赏打好基础。

二、音乐欣赏中要注重音乐要素的变化

人的心理形式包括情绪与情感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更能表现出来。所以,当我们对某个情感进行体验时,都会感受到其中的情绪色彩,而且容易被学生发现,但是这种情绪色彩不是很稳定,也不持久。而情感则更具有稳定性,也不易被学生所觉察,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也有高低层次之分。对于情绪与情感来说,它是审美教育的基本要素,在音乐的欣赏教学中显得很突出,也有特殊的表现内容。我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就是从情绪与情感两个方面的来体验的,二者有着一定的变化过程,在变化时,就是音乐的要素在发生了变化。音乐最能体现一种情感,可以说音乐是情感的化身,它的表情力量比任何一门艺术都显得明显,更能抒发情感,通过音乐表达一种感情,进行情感的宣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情绪与情感这个主线,让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得到培养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要素鉴别能力,能通过音乐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达到共鸣。所以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可以在外表的层面上显示出来,以更注重内心深处的体验,在音乐中找到使自身感到展撼的艺术效果。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要让音乐影响着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世界。当然,学生的感情养成是在音乐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的,音乐中的要素变化了,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甚至出现相反的变化。

三、在不同的音乐体裁中进行音乐要素教育

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进行曲、童谣、舞曲等,小学生分清什么是独唱,什么是独奏、齐唱、齐奏等。比如,《爱劳动》的体裁是进行曲,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教师要抓音乐的要素,让学生了解进行曲是什么样的体裁,触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另外,进行曲中的力度是什么样的,是正常的一种行进步伐节奏,更加突出了进行曲的节奏这一重要因素。总之,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场面,还要向学生渗透音乐要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教学中经常性的给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进而达到善于表现美的目标。

作者:吕海啸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教育教学论文

一、讲解与欣赏的相互促进,替乐曲增添魅力

教师合理的讲解是激发趣味的最传统手段,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我们不能因为批判灌输式教学就放弃教师的讲解。在音乐鉴赏中讲解乐曲的背景如:《二泉映月》作者阿炳的生平与风格的关系;听民间丝竹《中花六板》之前了解苏州的历史名人如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园林建筑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等;将苏州评弹的历史与故事等。通过讲解这些知识,为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乐曲打下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欣赏乐曲的期待感,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加投入。

二、借用器乐进课堂,让教学充满趣味

乐器进课堂对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体验、发现的激情。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乐曲的需要,结合学校条件与师生的才艺能力,把一些乐器带进教室。在欣赏音乐的前后适当地演奏一下这些乐器,或者让擅长的学生当台表演一下,学生对于这些乐器有了一个简单的印象后,再欣赏乐曲就会注意这些乐器在乐曲中的声音,会更加感受到在整体音乐中、由专业演奏家演奏的音乐之美。例如:在欣赏江南音乐时,可以将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带上课堂,让学生熟悉其形状与声音,再去欣赏《春江花月夜》《中花六板》等,学生一定会更加投入。另外,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会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三、在评、比、看、做中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首先,可以通过评与比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例如《中花六板》与《娱乐升平》体现了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直接按的不同风格,江南丝竹婉约、轻柔,广东音乐传统而又现代,清新活泼、乐观向上。通过对比欣赏,学生可以分析他们的乐器的差别,风格的不同,避免了过去音乐欣赏课堂的被动听音乐的状态。其次,可以利用看与做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热情。例如:可以用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交响乐队、民族乐队的宏大图片,观看大草原、黄土高坡、壶口瀑布、自然景观、经典建筑等。教学时,让学生把音乐和图片相结合。聆听《森吉德玛》和《辽阔的草原》时,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那优美、悠长的旋律,把他们带进了美丽、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犹如身临其境,享受着音乐带来的美。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表演、歌唱这些乐曲,增加感性认识。再如,介绍音乐的背景故事,如讲解二中时期人民抗击侵略的感人故事,然后让学生理解《喀秋莎》《马赛曲》等;介绍肖邦时,播放《一曲难忘》片段“他看到波兰囚犯被俄国沙皇流放到西伯利亚,气愤地哭着拍打着钢琴”,再欣赏他们的作品,学生对作品理解更加深入。

四、结合本土文化与生活,欣赏音乐

本土与实际生活是学生成长的土壤,建立在这些知识基础上的欣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这是其它的形式无法取代的。所以这些知识尽管“土气”,但是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兴趣,而且能够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加入当地的民歌欣赏“淮海戏”“二人转”等,学生既能够欣赏且能够参与。这种学生具有发言权的本土式欣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五、陌生音乐的新奇激发的趣味

好奇心与新奇感是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鉴赏中,接触以前没有听到过的乐器所演奏的器乐曲。如马头琴、盖那笛、恰郎戈、风笛、排萧等古老的传统乐器,音色柔美、独特,它们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同学们通过各种不同乐器的欣赏,了解到了各国、各地的音乐、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这些优美的音色,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无尽的热情。音乐鉴赏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通过聆听和感受,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宽教学范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学习性、创新性,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论文

一、创设情境唤起情感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欣赏者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好奇心重,易于接受富于形象的材料。在欣赏中,音乐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的所在,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体验。例如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时,为了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音乐的旋律等要素,做到玩中学、乐中学。教师要一边讲解乐曲的内容背景,一边指导学生观看屏幕上一只天真、活泼、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舞场”、准备翩翩起舞的画面。这样的场景,不但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沉醉在乐曲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的心灵体验,而且还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接着,让学生闭目聆听乐曲,一方面要求学生听辨出乐曲节奏、速度的变化,想象这些变化所表现出的猫的动态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加深学生对音乐要素表现作用的初步体验、理解,为后面的合作表现做好铺垫。,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合作表演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美。

二、拓宽思维发展想象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恰当的画面,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增强创造意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自由翱翔,让其独特的体验得以表达。例如,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由于乐曲惟妙惟肖的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时的热闹场面。因此,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及背景音乐,带领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做骑马扬鞭的动作进教室,既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也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蒙古草原小骑手的风采。接着,播放蒙古族人们在节日里尽情欢乐、载歌载舞的画面,让学生随音乐学跳蒙古族舞蹈,体验蒙古族人民欢庆节日的喜悦之情。然后,随乐哼唱、熟悉主题音乐,从中了解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播放赛马节时群马飞奔欢腾景象的课件画面,让学生浮想联翩并试着当一回蒙古族人,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多媒体课件集声、光、色以及动画、文字效果于一体,能够很好地创设与乐曲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补充课外音乐知识、丰富音乐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拓展学生多元音乐文化的视野。例如,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铁梅的唱段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赏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脸谱,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老生、小生、武生,什么是青衣、花旦、老旦、花脸、武净、弄丑等,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接受和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接着,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演员的京剧唱法,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和伴奏行当等,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再通过动作模仿、打击乐器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

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直观有趣、形象生动。在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快速地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感受音乐的情绪,表达音乐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得到共鸣,知识上扩大视野。我相信,只要教师善学、善思、善用,在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欣赏整合的实践中,就一定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作者:黄青梅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东中心小学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与群众文化论文

一、音乐欣赏与群众文化

上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群众文化、音乐欣赏,那么如何有机结合群众文化与音乐欣赏,就是怎样提升群众欣赏音乐的能力,从而更好开展音乐文化活动。笔者认为,主要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提升音乐欣赏能力,以便于掌握音乐规律,指导群众更好开展音乐工作。由于音乐具有艺术特性,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例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不受某种条件约束,仅发表之后,一个人静静观赏、阅读即可。而音乐作品,即使写出来之后,也是一个无声作品,需要音乐创作、演唱、欣赏等综合。在发展群众音乐文化的时候,我们组织好创作与演唱,提供活动场所,增添必需音响器材,以便于群众更好欣赏音乐。其次,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有利于激起群众音乐审美情趣。爱音乐者,其情操必然高尚,然而不是所有音乐都可培养情操,也就存在选择、引导问题。选择何种音乐,即引导群众的情趣走向何种方向,与音乐欣赏水平、爱好密切相关。对于音乐欣赏,若我们的范围较为狭窄,我们不可能选择出更好音乐,更加不可能去创作更好作品,以满足群众的音乐文化需求,这必然阻碍了群众的音乐发展水平。如果我们以个人爱好、趣味,去组织群众文化的音乐工作,必然会导致工作脱节,进而产生误区。第三,提升音乐欣赏水平,有利于提高创作者的鉴赏能力,演唱者的识别能力。对于群文工作者而言,因为工作而经常担任各种音乐活动、比赛的评委,或者音乐编导,对于音乐节目,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但如果自身音乐欣赏水平较低,则不利于发现好作品,挖掘好的音乐人才。因此,对于群文工作者而言,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方可更好开展群众文化互动。所以,在群众文化中,必须有机结合音乐欣赏。目前,群众文化事业正在高速发展,群众的音乐需求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群文工作者必须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群众文化

对于群众而言,文化是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社会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群众自身是主体对象,通过自我教育、娱乐的方式,民族特色鲜明,地方特点突出,精神文化活动呈普及性与综合性特点。音乐课能改变社会风气,具群众性。对于现代群众,开展文化生活,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提升音乐艺术工作。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逐渐壮大,群众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众生活中渗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对音乐美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审美活动,群众文化是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社会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对于群文工作者而言,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必须有机结合音乐欣赏,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谢正坤

大学音乐欣赏中的影视音乐论文

大学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转变旧有的审美观念,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改进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想象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及其他课程的动力及能力。但是由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大学的音乐课程仍然以教师及学生的唱课为主,只是注重学生在专业知识及唱功能力方面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审美能力逐渐被忽视,难以对其他音乐拥有足够正确的评价能力,与时代对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需求相违背。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加大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运用能力。

一、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影视音乐审美能力

所谓的音乐审美教学是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感知,从某一角度理解音乐,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但现在的有些大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学生们严重缺乏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那样音乐的美感就没有办法被学生们所体会。另外,在众多类型音乐的冲击下,学生们本来就对音乐的认识很肤浅,许多类型的音乐会被学生们认为是老古板,从而对音乐进行挑剔,对个别音乐种类有偏见。因此,从一开始,老师就应该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让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审美训练,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审美渴望,对音乐进行评析,体会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音响等教学工具进行播放,也可以老师自己进行演唱,这样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将音乐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有利于学生们更地了解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变化。在老师的启发引导过程中,学生们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想要去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无形中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那么这时就顺利地进人了情感的欣赏阶段,但由于每一个学生对音乐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对音乐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丰富,就会使得对音乐表达的情感不。所以,在音乐欣赏时应该积极引人具有视听功能相结合的音乐作品。学生们可以通过画面、语言表达等方式对音乐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那样就会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体会。

二、通过实践训练,形成影视音乐乐感

什么叫音乐乐感?在我看来,音乐乐感即是演唱者对听众的感染力。演唱者将对所唱歌曲的曲和词的理解进行演唱,根据听众对演唱过程的投人程度来评价乐感的力量。在一般情况下,听众所直观感受到音乐乐感的方式是对音乐曲的理解,他们喜欢上一首歌的及时原因总是曲调好听,这不论是对于懂音乐的人,还是不懂音乐的人无一例外,所以这时人们往往对曲的理解先于对词的理解。在大学音乐课堂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音乐乐感,因为我们想通过聆听的方式去探索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思想感情。培养音乐乐感>J卜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音乐家、艺术家,而是要发掘每一个人潜在的音乐能力,使我们都学会欣赏、体验和聆听音乐,通过音乐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从而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创造美好心境,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但不能因为单纯地追求唱歌技术,而忽略了音乐整体的感。在发声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演唱技巧和对没有歌词的练习曲进行一定情感的演唱,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们对音乐的想象力,有感情的演唱提高了我们的音乐乐感。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指挥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或者通过体态律动和视觉这些辅助手段对乐感进行培养。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的表达让人感受它的美妙,所以,我们通过多听音乐,来为每一个音乐作品进行评析,达到审美效果。我们要大量的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通过大量的聆听,使音乐素质在无形中提高。还要多看些音乐家传记,走进大音乐家的内心情感世界。另外还要多思考,通过多听音乐多看记录,从而养成自己多思考的习惯,使我们对音乐的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从而培养我们的乐感。

三、提高影视音乐综合素质能力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我们身心愉悦,忘记生活和工作中带来的疲惫。通过聆听美妙的曲段,让我们融人美妙的音乐世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果我们只知道苦读于枯燥的课本中,不懂得去欣赏音乐,丰富我们业余的课外时间,那么我想他的大学生活是有所缺憾的,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德智体美齐发展的环境中,那么,音乐是一齐愈合心灵的良药,它可以在你心情低落的时候,吞噬你那不快乐的细胞,种下快乐的种子,使快乐的种子在你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将不愉快的情感全部赶走,最终让你感觉到心情的愉悦,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离不开音乐欣赏的,音乐为我们带来的太多了,使我们内心丰富起来,使我们得到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注重音乐素质的培养,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一个工具,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地去实践。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好音乐理论也就是打开了音乐的大门,在授课中,老师们应该更加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

通过对音乐理论的理解,才能更深意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音乐。如果学生们仅仅只是局限于唱歌和音符,没有以音乐的理论知识做引导,那样很容易造成音乐的误区。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们应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音乐以图像、声音和短片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们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印象更深刻,增加了记忆的效果,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创造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质的培养。其次,老师们应该重视学生们对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们体验聆听音乐的同时,老师们应该善于发现,创办更多的创造性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不仅学习和体验别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自己运用音乐知识去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自己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学生们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四、拓展相关音乐常识,巩固音乐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课本上的音乐理论知识,应该将学习的面摊开,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化,学习课外相关的音乐常识,如影视音乐以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但是,凡事皆有度,对于课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好“度”,不可以盲目接收所有的知识,否则将会使我们的音乐学习陷于泥潭,对知识的理解混淆不清。音乐来自于生活,在老师进行音乐教学拓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教具、教学环境和生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实现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老师们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和身边的事物特征让学生们经过思考和体会进行歌词创作。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课的形式发生着巨大变化,老师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音乐视频、不同曲风的音乐歌曲、影视音乐等多种音乐教学资源,使学生们通过观看和聆听音乐资源,在他们自己心中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对音乐鉴赏达到一定效果。画面的生动、音效的震撼,直接刺激着学生们的神经,使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感悟作品所带来的震撼。其次,音乐的教育要注重多元化教育,这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完善、贯通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优势,从而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将传统的音乐专业知识、音乐基础知识和现代化的技术知识相结合,拓展艺术视野,将中外音乐知识相结合以满足现代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适度的拓展音乐欣赏教材,使音乐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们音乐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音乐欣赏是大学音乐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者通过不断的模式及锻炼能够提高自身音乐欣赏水平的能力及对相关的音乐作品做出一定的审美评价,通过不断的音乐欣赏课程的训练,帮助欣赏者形成正确、深刻及细腻的音乐乐感,促使学生自身音乐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可以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歌曲相结合,收获到各种各样的感受,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价值观念,拥有健康阳光的生活理念,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工作。

作者:乔鲁兵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音乐欣赏论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现存问题

(一)学生的音乐底子差,学习能力不强。音乐欣赏课相比于传统的以音乐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方法不同,没有学生与教师的亲密互动是难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音乐底子差,欣赏能力很难培养。小学生在平时很少涉及音乐知识的摄入,基本等于从零开始的学习,认为音乐课程是最容易学的,很多学生将音乐二字与流行歌曲等同,几乎没有任何声乐、乐器等方面的知识,听音乐只为了娱乐,凡是时尚的、动感的、吸引人的就反复听,凡是古典的、高雅的就认为是过时的、枯燥的,从内心深处拒绝欣赏,这些造成了音乐欣赏课的困境。(二)课程的组织和安排不合理。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事前对课程所需的素材、环节等内容做出精心的准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音乐教师自认为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音乐欣赏课比传统的理论知识课还要容易,因此备课情况不好,很多教师甚至根本不备课,临时从网络上下载乐曲放任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开展探究性活动,过多停留于表面文章。在小组探究和讨论中,尽管场面火热,学生交流热烈,但收效甚微。(三)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过于陈旧。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过于陈旧也是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课难以保持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很多学校多年都不更新一次音乐教学素材库,音乐教学设备和设施也十分陈旧缺乏,教师很少从互联网上选取新颖的教学素材与学生分享,长年累月地欣赏数目有限的固定乐曲,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校的音乐教学能力薄弱,教师的基本功差,与其学也学不到东西,不如不学。(四)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位置。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位置,不能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为小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难以提升小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只能利用自己选择的歌曲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部分小学生不喜欢教师所选择的歌曲,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效率。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利用小组探究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导致小学生音乐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小学生音乐学习效率。,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一味的要求小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学习音乐知识,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策略途径

(一)营造音乐欣赏课堂的活跃气氛。良好的氛围是开展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欣赏氛围,如果课堂上气氛压抑,教师一人授课,学生从不参与,学生欣赏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并能够从中找到无限的乐趣,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小学音乐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或者多么平凡无奇,教师都要做出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1]。(二)注意运用提问法展开欣赏教学。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进而热爱音乐,能够形成个性化的音乐欣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提问法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就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欣赏教学,即让学生聆听,而且至少要听两遍,鼓励学生对刚刚欣赏的音乐做出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将理论知识一股脑地全教给学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精神的培养与提升,音乐欣赏课尤其如此[2]。(三)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相整合,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素质性,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能够拓展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经过短时间的探讨之后,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表欣赏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必须引起小学音乐教师注意的,那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不能毫无节制,更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学授课环节,音乐欣赏课程不仅仅要听更要想,要思考,要感受,要表达,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带动下只能激发兴趣,但是不能实现后续的目标[3]。(四)在音乐欣赏课中突出情感教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忽视了情感的作用,如果没有情感元素的积极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就会演变成对特殊符号排列组合的欣赏,达不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通过具体的教学可知,将音乐欣赏课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喜爱,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等价值认同。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跳出教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思想情感的类型选取一系列经典乐曲并进行归类,通过主题教学的模式向学生分享这些素材,对学生开展音乐专题欣赏教学[4]。(五)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首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调查小学生喜爱的音乐,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为其播放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曲目,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几个探讨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探讨音乐曲目的欣赏方式,在小组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探讨中,为学生营造平等交流的教学环境,保障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小学生小组探讨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说出小组探讨的结论,在全班学生评价与合作的情况下,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六)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逐渐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教学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就是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小学生鉴赏,并且举手抢答音乐的情感倾向,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欣赏,认真体会音乐的情感,然后说出音乐的悲喜情感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较高的时候,教师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生回答积极性较低的时候,教师不可以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抢答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应用室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组织小学生到操场中欣赏音乐,此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我爱我的家乡》曲目,引导小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逐步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体系。

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属于比较系统、复杂的一门学科,其中渗透着多项音乐元素,必须通过欣赏的途径,促使学生理解。通过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音乐欣赏的环境,营造欣赏氛围,确保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悟到音乐元素的存在,既可以实现自身对音乐欣赏的追求,也可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效果,适应现代音乐欣赏的发展。

作者:邝少珍 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一、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及影响

(一)主要内容

音乐欣赏课主要是以音乐欣赏为主导,辅之以一定的理论知识的讲解,音乐欣赏的内容及欣赏方向则由教学老师根据学生所能接受和消化的程度来定,旨在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美学品味,使之在美的审视中摒弃低俗的东西,拥有高雅的不落俗套的欣赏能力。而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必要太过于深奥,所讲解的方向也是学生在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到的和能够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讲解。

(二)音乐欣赏课的影响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已经超出的物质上满足,而是精神上的享受,因此,音乐欣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音乐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到的东西,不同于其它的精神享受,只有高端人士才能有机会接触到,音乐所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特别是流行音乐,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最熟悉不过了,正是因为是大家所熟悉的东西,在教育方面才会比其他的容易,不会再学生教学中出现太大的难题。其次,欣赏音乐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视听享受,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到很多由音乐引发的有益于今后生活工作的东西。,音乐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老师教会学生从音乐中领悟人生,提高自我的人文素养,学生能够在需诶和生活中举一反三,在社会上、工作上都能有所帮助。

二、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必要性

首先,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年龄不大。因此,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更为迫切。其次,他们刚一成年就要进入者鱼龙混杂的社会,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还不够成熟,而能有效制止他们走入歧途的方法就是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对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培养,培养他们的欣赏和辨识能力。,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做容易接受?那就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东西,能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完成任务。

(二)重要性

而今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如果是技术型人才,企业在招贤纳士的时候也不只是看专业技师能力,同时还会对人文素养进行审查,而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本来进入社会的时间远比同龄人早,不管是在学历还是技术能力上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及还在高校深造的学生。因此,唯有在校期间,对他们的各方面素质进行多方位的培养,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占据优势,而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首当其冲,因此,音乐欣赏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三)务实性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依靠自己的人格而活,人格也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作为高职高专学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教育对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而用音乐进行引导尤其奏效,他们就算是他们在欣赏中欣赏哪一种音乐而朝这种音乐的穿做背景方向发展也是一种有效的引导。

三、主要作用

(一)净化灵魂,收获自信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能够陶冶情操,音乐能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净化,高职专科学生在音乐欣赏的时候,从中也能收获乐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自信,为什么说能够起到提升自信的作用呢?现在的学生人群中们普遍存在攀比现象,学生用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来彰显自己的豪气。但其实,这恰恰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唯有通过夸张的打扮和浮夸的行事作风来博人眼球,其实这只会愈演愈烈,一旦卸下了虚伪的准装备,深入的去挖掘,就会发现,其实胸无点墨。

(二)丰富校园生活

在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以学习技术为主导,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校园生活相对枯燥,而学生也没活力。但是,技术学校据只能中规中矩的学习技术而其他的什么都没必要涉及吗?相反,除了学习技术,其他任何东西都是有必要了解的,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校园生活也要靠学生自己去丰富,而在丰富课余生活中,音乐又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多丰富课余生活起很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音乐属于高雅的精神享受,真正的音乐,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引发共鸣,而学生在接受音乐知识的时候,也能从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和纯净,而同时也能摒弃自己原有的不好的东西,从而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

四、结语

综合上述,在高职院校中实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占据优势。除此之外,欣赏音乐还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抒发学生的情感,缓解学生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说音乐欣赏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音乐伴随人们的一生,学生从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习音乐欣赏,对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音乐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而在校期间,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学习音乐,无疑是受益无穷。

作者:赵萌单位: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审美素质教育论文

一、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音乐欣赏并不是说单单听懂音乐的旋律与歌词的大意就可以了,而是应当对音乐背后蕴藏的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向学生传达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一定的联想与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在深层次上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挖掘,而后体验音乐带来的真正美感。所以大学生在一系列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得到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想要理解音乐带来的真正美感,就必须要能够听懂音乐,而高校音乐欣赏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听懂音乐,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感受音乐的能力。在一些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所以说,在大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课,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进而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三)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可以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正是如此,音乐审美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记忆力。只有将一些相关的音乐信息在脑海中储存起来,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将自身捕捉音乐艺术的能力提升,同时使自身审美的体验得以增强。

(四)提升学生在音乐鉴赏上的能力

不管是何种审美活动将,都要求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对音乐进行审美时亦是如此。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取到很多同音乐相关的知识,将自己对音乐的认识程度提升,在不断积累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亦能随之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高校音乐欣赏课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其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

二、提升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时,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音乐作品内容以及类型的多样化,不仅要有民族音乐作品,还要有古典音乐作品,同时也不能少了流行音乐作品。只有将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涉及的范围进行扩大,才能使学生不被音乐欣赏的教材局限住,进而在音乐欣赏过程对情感进行不断地积累,逐渐将自身音乐审美的能力与素养提升。

(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主体对美的一个总体看法就是审美观。处于不同文化、时代以及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都会表现得各不相同。从大学生的角度思考,将真、善以及纯朴视为美就是正确的审美观。所以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正确的审美观传达给学生,进而使心灵、生活与社会都能够得到美化。尤其是针对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音乐艺术水平,教师更应当对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加强引导,避免学生错误的追随一些价值庸俗的“音乐作品”。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音乐主体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记忆能力,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时,应当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培训。可以将着手点放在一些结构简单的、内容短小的作品上,逐渐的由小变大、由简入难,使学生反复聆听一些音乐作品,在此循环往复的实践活动中,令学生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以及和声等进行了解与熟悉,进而培养学生将音乐的表达形式同音乐的主题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对音乐作品产生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审美体验进行不断获取。

(四)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人们在对某些事物或者是活动进行认识时表现出的倾向性意识就是兴趣。学生只有拥有了欣赏音乐的兴趣,才能自发地参与到音乐审美的活动中,进而形成一种音乐审美情趣。教师不仅在要音乐欣赏中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音乐气氛,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语言来体现自己对音乐审美的不断追求,影响并加强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不由自主的欣赏音乐,将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最终使自身在音乐方面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指的是将一些音乐作为审美的对象,将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作为审美的主体,进而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对照。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是高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想要提升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把握好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最终使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得以实现。

作者:杨三川单位:韩山师范学院音乐系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与内在和谐探究论文

文关键词:和谐社会;音乐欣赏;内在和谐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每个人的内在和谐为基础。它对每一个公民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并达到其最终目的——培养发展的、完善的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句话表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成员的诚信友爱,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社会气氛的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首先是由许多和谐的团体组成。和谐的团体则由许多和谐的个体组成,所以.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还要有人的内在和谐作基础。本文试图从音乐与人的内在和谐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用音乐来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一人的内在和谐

古往今来,东西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把人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作为个人修养的一种境界。儒家和道家特别注重个人心性的修养,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以及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也强调个人内心的和谐。

(一)儒、道的心性修养

儒家以“人”为本位,侧重从“人”的视角来观照人生、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儒家重“生”更重“德”,把人格和道德价值看得比生命价值更重要。当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发生冲突、不可调和之际,宁可“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舍身取义”(《孟子·告子》),以成就和实现其道德价值。在儒家眼里,正是人格和道德价值赋予了人的生命以独特而崇高的意义。儒家主张人内在的善性和外在的纲常之礼的结合,用纲常之礼开掘和显现人的本性,进而向圣人的完善境界提升。

孔子人文观的核心是“仁”。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孔子不贬低人们的物质利益要求和食色欲望的满足,只是要求取之有道,节之以礼。孔子极力推崇以君子为象征的人格理想,并设计了达到理想人格的途径。其中一条重要的路径是“为仁由己”。要求由自我的自由选择起主导作用,并由自我发挥主体能动性,凡人都有可能成就仁德。

孟子提倡弘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崇尚死而后已、无所畏惧的任道精神。孟子所倡导的道德选择表现了超乎自然生命之上的善的价值之。表现了人为人格尊严而牺牲的殉道精神。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的见解,认为只要个体能够自觉地实行仁义礼智,不管君子圣人,还是凡夫俗子,都在理想人格境界中。不过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练过程,从而养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道家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从“自然”的眼光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和回归自然,力求人的一切作为都必须合乎自然的本来面貌和变化规律。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要遵循“自然无为,道法自然”,其人格范本就是赤子和婴儿。老子对“赤婴”自然天性的推崇,到了庄子那里就演绎出“真人”的境界。

(二)古希腊哲学家所指的内心和谐

在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看来,任何人都是由灵魂和肉体构成的,灵魂的较高境界是和谐,身体的较高境界——健康也是和谐。作为毕达哥拉斯学派弟子的阿尔克迈翁就曾指出:“健康取决于热和冷、干和湿、苦和甘等性质在体内的均等分布,它们之中有一方占优势就会引起疾病”。对于灵魂而言,最重要的在于通过不断的净化,摆脱灵魂中的杂质及肉体的束缚,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灵魂的和谐。达到和谐境界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从事数学、音乐、天文及社会人生的研究,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从事科学、哲学和人生的研究。都是为净化灵魂服务的。都是为达到灵魂的较高境界——和谐的手段。因此,灵魂和谐构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全部思想的核心和最终目的。

伊壁鸠鲁哲学认为,幸福就是“肉体的无痛苦与灵魂的无烦扰”,这种状态实际上就是身心的内在和谐状态。伊壁鸠鲁区分了身体的快乐或痛苦与精神的快乐或痛苦。身体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只是一种短暂的、浅薄的、不稳定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是一种感官快乐与精神快乐的适度结合。因为较之感官快乐,精神的快乐是持久的、深刻的、稳定的.它能够使人达到感官快乐所达不到的快乐和幸福。伊壁鸠鲁将人的欲望分为三类:(1)自然的和必要的;(2)自然的但非必要的;(3)非自然的又非必要的。及时类欲望是指人的生存条件的满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衣、食、住、行等。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欲望。这些欲望很容易满足,不容易消除,并且一旦满足,就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但是伊壁鸠鲁同时也给自然而必要的欲望规定了十分简朴的满足标准。第二类欲望是指一些应该被限制的奢侈的欲望,例如,“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等这些奢侈的欲望在带给人肉体上的无尽的享乐之外,也同时带来了更大的麻烦,他干扰了灵魂的安宁。第三类快乐欲望主要表现为权欲、财欲、名欲等。这些欲望是由习惯的、虚假的观念所致,而且难以满足,哲人应该看穿其实质并加以抛弃,因为这些观念束缚了自由意志,干扰了灵魂宁静。

总之,心灵的内在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构建基础。如果人们的内心烦恼不平衡,它就会伺机表现、发泄出来,在相互交往中争执甚至冲突就不可避免。自觉达到内心和谐的人越多,人与人和谐的面越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之目标就会实现。所以,季羡林先生在接受总理看望时说:“我们讲和谐,不仅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二、音乐欣赏是通向人的内在和谐的一条途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纵深推进、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人民活力充分释放同步。我国民众的心态也进入了一个转折期。一方面,人们的价值取向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趋进。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化,人们更强调自己的利益。渴望自己事业成功、升官发财;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事随心愿,自然会出现不平衡的心态。

解决社会心态的失衡问题诚然需要在制度安排上不断完善,做到尽可能的公平与公正.但每个社会都会有问题,作为普通群众个人面对这些问题,并不能扭转局面,只有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调试好自己的心态,做到内在的和谐。对今天被物欲所缠绕的人们来说,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做到内在的和谐,少不了人生的历练、知识的领悟、艺术的熏陶,而音乐欣赏以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人生境界,豁达淡泊的人格魅力为宗旨,就是通达这种身心平衡的精神状态的一条途径,它是一剂难得的精神良药。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的心弦的艺术形式。因为音乐的声音形态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具有某种“同构关系”。“音响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在时间中展开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正是这二者之间能够沟通的桥梁。”在音乐欣赏中,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感情得以宣泄,心灵得以慰籍,身心得以平衡。

音乐欣赏之所以能够促成人的内在和谐,可以从音乐欣赏的审美价值和现实功用中得到解答:(1)音乐欣赏的审美价值。审美能力是人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综合的特殊的能力,一种对现实功利的超越,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从最直接的含义上讲,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美的实践活动。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使人类超越自己的实际需要,对审美对象的非实用层面进行感知,达到非功利的、非实用的状态,形成自由和幸福的审美体验。奥地利音乐美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沧音乐的美》中充分肯定了音乐的形式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的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2)音乐欣赏的现实功用。通过音乐欣赏。人的理解、想象等心理功能得到培养与锻炼,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音乐欣赏还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开发,提高其想像力、创造力和记忆力,也可以培养人的专注、敏捷、协调等非智力因素。还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性情,促进人的身心协调,这些就是音乐欣赏带给欣赏者的现实功利价值。①音乐欣赏的益智功能。著名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这句话说出了音乐在开发人类智慧方面的重要作用。②音乐欣赏的德育功能。健康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音乐不是强制的理论灌输,也不是枯燥的道德说教,而是以审美对象特有的美的情绪、情感为纽带。使丰富的思想、伦理、智慧等内涵,与美的形态一起深深地潜人人的心灵,深入持久地发挥积极作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云“言不如人声人人之深也”;苟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可见。这些先哲们都认为音乐有陶冶情操、淳化民风的作用,它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令人接受,更能启迪人的心灵。音乐以美的声音形态浓缩成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在美的意境中,孕育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鉴别力。具有了这种情趣和能力,就能自觉地审视自己的心灵,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最终使自己的人格升华。这就是音乐欣赏独特的价值所在,具有“以美促善”的功效。③音乐欣赏的健体功能。音乐欣赏对人健全体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解人的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优美的音乐能松弛人的精神,调节人的情绪,促使心理上的宣泄和净化.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健康。音乐以悦耳的音韵曲调作用于人的神经,医治心理疾病。古代史书《乐记》中谈到“乐行而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明确指出了音乐的治疗保健作用。音乐欣赏与体育之间的互补性也被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他倡导音乐教育与体育并用的思想,他说:“规定要教音乐和体育主要是为了心灵’一“那些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那些专搞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因此,音乐欣赏与体育要达到一种平衡,才能使受教者既有温文的教养、勇敢的性格,又不至于走向粗暴野蛮和软弱无力。公务员之家

三、音乐促进人的内在和谐的表现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范畴就是“和”。“和”的本意就是和谐.是指不同高度的笙管合鸣,虽然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但却显得很和谐。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话可以很好地说明“和”的含义,“正六律、和五声、达八音、养耳道也”。人的耳朵不愿意听单一的声音,一定要听几种不同的声音才能感到舒服。“和”的内涵有两个层次,其中之一便是“和谐”,即异物相杂,矛盾各方面既有主次之分,又相辅相成,相反相济,对立统一;其二是“平和”,无过无不及,即所谓“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使各种因素处于“和乐如一”的平和状态。音乐欣赏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能为人创造一个精神家园。无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还是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东西方的早期大思想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音乐与音乐欣赏对人的发展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孔子为培养弟子所设置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音乐被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他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就是把“乐”看作造就一个完善的人的最终环节。柏拉图认为“音乐欣赏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亚里士多德也指出“音乐确能改变灵魂的本质,既然它具有这种力量,我们就一定要利用它来培养下一代。”音乐对人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活在庸常凡俗的生活中被钝化的人的情感。心理学家荣格说;“情感萎缩,这是现代人的一个特点。”而要治疗这种“情感萎缩”则非音乐莫属。优美的音乐还能够滋润和抚慰人们的心灵,激烈的音乐能使人烦怨的情绪得到宣泄。使人们保持平和的心境。优美的旋律、均匀有力的律动、充满生机的节奏、丰满的和声、绚丽多彩的音色等,无一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俗话说“乐而忘忧,歌可解愁”,这正是音乐的特殊功能的写照。因此,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一种灵魂的净化剂,通过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将对音乐艺术的美的追求融入人的个性,引导人感悟美,还能在某些时候激发人的精神力量,调节人的精神面貌,净化人的心灵。

(二)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长其在音乐美的熏陶感染下,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娱乐和滋养,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美是人的独特权利,是人的感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人的感性的一个尺度。因为审美最忠实于一切被理性、被社会所压抑的感性个人,忠实于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可预测的深度和无限可能性的个人。理性概括出来的本质永远无法穷尽感性现象,就像人无法用理智穷尽自己的情感一样。所以,审美是印证人之个体性、独特性的根本标志。而只有时时确证着自身的性、神圣性和不可或缺性.才能真正实现人自身作为人的内在规定性。

(三)构建个人独有的精神家园,使人得以安身立命。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需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来作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有了这样一个精神家园,才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左右算计、长吁短叹、蝇营狗苟,不知人之真义:也不至于在茫茫人海、滚滚洪流中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丧失个性,不知我之为我;自然最终也不至于在面对世事变幻时手足无措、怅然无着、精神流离,不知家在何处。匈牙利著名音乐欣赏家柯达伊·左尔坦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关系,“音乐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贫血症中,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精神生活。”(柯达伊1952)音乐欣赏活动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和启迪,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和谐美。柯达伊认为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超过了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

(四)完善人格,构筑人的内在和谐。音乐欣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人性结构包括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性(文化性、理性)的方面,一是生命性(动物性、感性)的方面。这两个方面经常处于矛盾斗争的运动中.当其中某一方面长期处于受压抑、不能满足的境界的时候,整个人性结构处于不平衡状态,人性便呈现出某种缺陷。只有使人的心性和物性和谐,才能使人在与自然和他人的交流与融合中体味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音乐欣赏对这种协调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所以,音乐审美地发展了人的品格和能力,也就是说,地发展了人的个性。

总之,在人们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充斥头脑的今天,强调音乐欣赏不仅会使人的感性得以回归,人的本性得以提升,而且还可以使人通达身心平衡、内在和谐的精神状态,使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共同构筑和谐社会。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中要贯穿音乐要素综述论文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及时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具有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及时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及时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及时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及时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及时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品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及时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及时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及时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务员之家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功效综述论文

摘要:阐明了高校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如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等,并指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

1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派学生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教室,下课后又得将这些设备搬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3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

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任课教师只需在课后根据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件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使课件设计越来越完善。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上音乐欣赏课可以使我们获得越来越理想的课堂效果。

5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学习

一些复杂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往往涉及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Photoshop),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如CoolEdit,AdobePremierePro,UleadVideoStudio等),动画制作软件(如AnimatorPro,3DMAX,Flash等)和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的操作,单独完成困难较大。这就需要多位老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使教师们在课件制作中得以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一些积件式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应用于教学。对于拥有校园网络系统的学校而言,可以将这些课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6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提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意图和教学特点,只能充当“课件放映员”。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第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即使是精心制作、功能的课件,也容易使学生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第四,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公务员之家

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但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毕竟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直至成熟运用还需一个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明确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扬长避短的对策,探索出一条高效音乐欣赏课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更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