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鉴赏课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鉴赏课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谈谈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探索

(平舆县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 平舆 463400)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进行,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认可。就音乐鉴赏课而言,如何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真正领略艺术音乐神奇的魅力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才能在较大限度上发挥其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学理念新型化 我们教师往往把学生看成“可塑造型的人”,觉着自己讲了多少,他们也就一字不差地听到了多少。于是,老师就倾其所有,充分发挥一桶水的威力,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使学生丧失了自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兴趣和基本能力。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教师怎么可以以自己的经验代替他人的感受呢?怎么可以对每一种花蕊浇灌同一种养料呢?更何况,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理解能力,导致了对音乐的不同感受--这才是他们自己真正对音乐的理想,才是个性化的步入音乐殿堂的过程。

2. 问题设计周密化 我们经常在上课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台上努力发问,学生台下鸦雀无声,有站起来回答的,都是一些音乐特长生或尖子生,那些能说会道、能歌善舞的学生几乎垄断了发言表达权,长此以往,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对音乐阐述自己的见解。所以,在课堂中,我们教师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赋予每一位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与权利,并在设计问题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因势利导,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能步步递进。

3. 教学形式多样化 鉴赏教学要想获得预期的效果,避免“独角戏”的教学,必定要设计丰富多样的鉴赏教学形式。

(1)引导聆听音乐。学唱新歌一般要占用较多的时间,而欣赏音乐却听得不多。音乐在学生内心还未留下什么印象,我们怎么来分析理解音呢?只有熟悉了才能产生感情,只有熟悉了才能进一步理解,所以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教给学生聆听的方法,凝神静气地听,聚精会神的听。如让学生闭上双眼,采用自由的坐姿聆听音乐。对于较长的乐曲,则不能一开始就对全曲进行欣赏,可以先进行主题音乐的欣赏,再对比欣赏其他乐段。

(2)演唱演奏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我们还可以采用演唱演奏主题旋律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好方法。尤其是在欣赏较长的音乐或大型的音乐作品时,可选择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如:欣赏《瑶族舞曲》第二部分时,学生可以哼唱这一主题或用竖笛吹奏主题。《波基上校进行曲》的主部主唱可让学生用口哨来吹奏。《晨景》的开头部分可由教师或学生用长笛来演奏。回旋曲式《春》的主题音乐可用小提琴演奏或哼唱旋律。熟悉了主题,就等于找到了欣赏的向导,好在欣赏作品之前的教学中就将主题熟悉,当学生在生疏的乐曲中听到了熟悉的主题音调,就如同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熟人,马上会和乐曲亲近起来,激起欣赏音乐的兴趣。

(3)想象联想音乐。教师在听音乐之前对音乐进行解说并不是一种好方法。因为,无论对乐曲怎么进行解说,总是先入为主地主导了乐曲的内涵,以自己的说明代替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我们不妨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相象和联想。

比如:在对比鉴赏《小步舞曲》和《马刀舞》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选择大海波涛汹涌和小溪涓涓流动表现旋律,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急切、夸张、旋律起伏较大的《马刀舞》和音乐单一、轻柔浪漫典雅的宫廷舞蹈《小步舞曲》。

(4)互动参与音乐。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趣,就不仅只是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而是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因此,律动是鉴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欣赏《春节序曲》及时乐段第二主题时,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舞动手巾花,一组组加进来参与表现音乐。“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的音乐感受在学生参与音乐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进一步理解了音乐。

(5)媒体优化教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画面能吸引他们的眼球,而抽象的理解相对有一定的难度。如我们在鉴赏音乐的同时,适当地以视频画面来加以说明,则会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印象更深刻。

如:《蓝色多瑙河》、《卡门序曲》欣赏后向学生展示演奏会的现场视频,每一乐段不同的乐器演奏,直观明朗,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指挥家投入的指挥,演奏家动情的演奏,观众热烈的掌声,无不再次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共鸣。总之,音乐鉴赏要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题,以音为主题。作为音乐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和选择教学模式,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为音乐鉴赏有效性的教学提供的保障。

音乐鉴赏课论文:浅谈微课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应用

摘 要:《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素质培养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微课在音乐鉴赏课中的应用,探讨了微课的含义、特点、微课制作的要求以及微课的授课技巧。实践证明将微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微课 音乐鉴赏课 高中 教学技巧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感情的培养十分重要,对高中生进行音乐鉴赏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要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1]。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落实,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音乐鉴赏课的重视程度,确保音乐鉴赏课的有序开展。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大部分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几乎仍然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适应的学习方式,以及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和时新性[2]。微课通过音、视等多个学生喜欢的动感表达方式,主动参与的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和节拍等多个角度参与式品鉴音乐,取得传统教学不能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配以文字、声音、音乐或动画等,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它是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3]。

1 微课在实践方面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使得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上而言,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具体表现在微课实践和微课制作上还存在各种问题。

微课实践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定位不。目前,大家对微课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而该作者认为微课是利用现代化技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资源。

(2)微课理解深度不够,微视频特色性差。目前微课形式还比较单一,以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采用摄像机课堂拍摄,教师讲授,效果和特色性差。对于微课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表现在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目的还不够清晰和深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服务于微课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并突出自己的特点。

(3)微课应用和机制水平不高。由于微课制作软件还处于不断完善中,大多数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脱离了应用的目标,导致教学模式创新性小,应用范围小,微课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微课平台凤毛麟角。

(4)专业领域微课实例欠缺。目前微课研究集中在概念阐述和中小学课程上,而针对高中以上的专业领域微课的深入分类研究和应用推广欠缺,即具体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不多。如针对高中音乐应用课程《音乐鉴赏课》的微课实例欠缺,而这种微课案例对于缓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紧、生活枯燥、教学效果难保障,而音乐可以调节和放松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复杂情况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大量微视频的开发,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去弥补课堂教学效果不足,并舒缓紧张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微课在制作方面的不足

微课制作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授课内容的选择。应选择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等知识点来进行微课设计,也可以是一些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实验和任务。例如:学生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或课程内容,比如:音乐鉴赏课中交响乐的欣赏,则可以通过微课,增强学生对交响音乐的音乐体裁和形式的特点的了解,体会其交响乐的艺术特性,即音乐的戏剧性。使学生充分掌握交响音乐利用其擅长的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强调音乐主题形象的对比,善于调动管弦乐器丰富多彩的交响性音色和创造多姿新颖的管弦乐音响,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绚丽斑斓的社会生活。此外,微课要使用多媒体表达,因此选择的授课内容要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精彩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资料的内容[4]。

(2)授课方法的安排。授课方法包括授课老师的选择和微课内容安排的节点的选择。高中音乐课微课教学可以由一些幽默风趣、感染力强、语言描述和鼓动能力强的教师主讲,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音乐内容的想象,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画面感和具体的想象力。微课内容不同,讲授中使用的顺序也应有所区别,比如:激发学生兴趣的音乐知识,应该在具体音乐实例讲授前播放,并应增加内容的感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作为实例的音乐微课内容,则突显音乐内容的效果,教授的目的性。比如:讲授音乐改编的作用和效果时,可以通过对比教学方法,在微课教学模式中集中凸显出改编的效果[4]。

(3)视频的制作。微视频制作方法有外拍式、录频式、软件合成式。采用哪一种可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像学校有微格教室,则可在微格教室中录制完成后进行剪接就可。也可以在网上收集精彩的视频,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剪接。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增加微视频的动态感、空间感的美。比如:PPT字体不要超过三级文本,行距1.3~1.5倍,段间距大于行间距。

3 展望

微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轻松、更容易和更高效。未来其发展应在软件可用性,操作性和质量效果完善的基础上,降低价格和硬件的要求,真正推广到各种层次的教学领域中去。并将微课应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之类创新的教学模式中,贯彻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音乐鉴赏课论文:试论音乐鉴赏课如何正确选材

音乐鉴赏课是培养高中生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中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中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让他们的人格素养和内心情感得以丰富,让他们可以拥有更好的心态去应对接下来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音乐鉴赏课,高度重视鉴赏能力对于高中生人格成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多数音乐教师在开设音乐鉴赏课的时候都是随机选择几首歌让学生去听,至于这些歌曲的内容和风格是否符合鉴赏需求,他们很少做出思考。笔者认为,音乐鉴赏课应该与时俱进,只有正确地选择素材,才能让鉴赏真正发挥实效。

一、以“目标”为本,科学选材

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在聆听的过程中把握到音乐的内涵及情感,从而让聆听从把握技巧上升到窥探灵魂。在传统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在选材的时候通常都是随机性的,譬如在讲解某个单元课的时候,便随机将单元课中的歌曲播放出来,让学生简单地聆听几遍,但这首歌曲是否真的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能够被学生们所领会,教师则很少做出思考。笔者认为,若想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有效性,首先要“以‘目标’为本”。譬如在教学湘教版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这个单元课时,该单元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特点,并通过对比来加深对相关音乐的理解,继而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本单元课的鉴赏歌曲为《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和《长江之歌》,由于学生缺乏对这类音乐背景知识及文化内涵的理解,在鉴赏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短板和诸多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时我们可以将鉴赏方法进行拆分,以针对性原则选择符合本课目标,又能被学生所熟悉的鉴赏材料。例如,鉴赏《草原放牧》时可以选择《美丽的草原》进行对比,鉴赏《长江之歌》时可以选择《黄河大合唱》进行对比,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高鉴赏质量,同时还能落实目标。

二、以学生为本,合理选材

音乐鉴赏课本身就是一门相对自由的课程,在指导教学期间我们不能将鉴赏材料局限在课堂之中,同时也不能将鉴赏的方向局限在教材之中。通过培养他们鉴赏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让高中生看到更加广阔的音乐世界。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随着不同类型的音乐层出不穷,音乐鉴赏可面向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了。在开展音乐鉴赏课期间,我们不妨以学生为本,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供他们鉴赏。譬如在以摇滚乐为鉴赏主题时,可以为他们选择《海阔天空》和《岁月无声》这类音乐;在以古风音乐为鉴赏主题时,可以为他们选择《有情燕》和《庐州月》这类音乐。由此一来,不但会让高中生感到耳目一新,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之中。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音乐鉴赏不能背离初衷,所以在选材方面还是要尽量靠拢教材,以免让学生在鉴赏之余忘却重点。

三、以技能为本,正确选材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中生认知音乐、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与人生,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继而激发高中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所以,鉴赏课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欣赏旋律、意境上面,同时还要引导高中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和声、曲调、力度等要素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让音乐欣赏达到更高的层次。例如,在鉴赏《第六悲怆交响乐》时,可以选择《命运交响曲》与之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两部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然后,再指导学生系统说出这两部作品在首部单二段曲式中第二段的主题旋律存在哪些异同点等,从而加强学生的乐理知识,让音乐鉴赏的质量再一次提高。在鉴赏《金蛇狂舞》时,可以选取《克罗地亚狂想曲》与之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部作品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与主奏乐器相搭配的乐器有哪些,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乐器来配乐,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可以联想到哪些场景。针对这些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由此一来,透过这类具有联想性和延伸性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不但可以促进他们的鉴赏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让音乐鉴赏课的价值真实地体现出来。

总之,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中生健康人格的主要方法,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认真对待音乐鉴赏课。在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时,首先,要根据鉴赏方向为学生合理选择音乐素材,以此让鉴赏活动具有针对性,并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质量。其次,在选择鉴赏素材时,要尽量选择一些高中生熟悉的、喜欢的音乐,这样还能间接调动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在制定鉴赏课的方案时,也要严格遵循高中生的内心需求和性格特点,确保鉴赏材料符合他们的年纪特征,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江苏省泰州中学)

音乐鉴赏课论文:简析音乐鉴赏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摘 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以声音为主体的艺术作品,来感染学生,来熏陶学生。音乐鉴赏课可以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一种有益补充。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 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

音乐鉴赏课旨在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它可以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一种有益补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从选择素材的角度出发

音乐作品通过作曲家的自身情感体验,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民族的精神面貌,它不仅表达了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更记录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可以用优美的旋律感染人,激昂的节奏鼓舞人。[1]

1.西方高雅音乐,培养高尚的生活方式

《荀子・乐论篇》中,提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这句话表达了音乐可以深刻地教育人,而且它感人的力量也是最深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高雅音乐,例如:莫扎特的《小夜曲》音乐,带给人温暖恬静的感觉;贝多芬的《命运》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这些对自然美和人性美歌颂的西方高雅音乐作品,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通过音乐对情感的渲染功能,来消除学生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2.中国传统音乐,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是对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就要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存在着风格各异的民间音乐。南方的风格柔和、委婉;北方的粗犷、豪迈。就以民歌小调《绣荷包》为例,在各地有二十多种不同的曲调,每一首的风格不同,有着自己的地域音乐特点,它们都能反映出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性格特点。另外,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各民族的思想、情感,更展示出了他们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鉴赏中国传统音乐的作品,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

3.近现代主旋律音乐,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仰

主旋律就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民族自信心和力量的源泉。的主旋律音乐作品,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更容易让学生和作品间产生共鸣。

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时期中,诞生了很多以反映抵御外敌入侵的音乐作品。例如《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作品,用激昂的旋律深刻的描写那段饱受凌辱的烽火岁月,表达了中国人民爱国的激情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些曲目可以形象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新中国的诞生,为音乐作品的创作带入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代。例如:《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向复兴》等作品蕴含着催人奋进、激昂向上的力量;《焦裕禄之歌》、《公仆赞》等作品歌颂了敢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坚定学生的信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从授课方式的角度出发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普遍采用理论性和推理性较强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而音乐鉴赏课可以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动的创作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接受新的思想观念。

一是运用多媒体的手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声音素材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如果单独使用声音素材,对于平时没有欣赏音乐习惯的同学来讲,长时间的聆听,不容易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利用声音素材来进行教学,更要利用电影片段、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直观地、形象地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情感渲染功能,潜移默化地把心灵美传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是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每一首音乐都自己独特旋律、节奏和曲式结构。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在了解专业的音乐知识之外,更希望了解音乐家生平,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故事。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升华了对作品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并且达到提升的精神境界和塑造优良品格的效果。

三是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法,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音乐鉴赏课如果仅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来授课,就会使音乐感染性大打折扣。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互动的教学环节。例如:让学生演唱所欣赏的作品,使学生在主观与客观的交融,被感染和被激励,这样就可以补充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被动接受的问题。[3]

三、从考核模式的角度出发

音乐鉴赏课程是希望通过的音乐作品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课程的考核是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音乐素材。

音乐鉴赏课程如果采用撰写论文的方式考察,就违背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初衷。可以采用随堂考察的形式强化效果。例如,通过发言简单阐述对所欣赏过的作品的听后感、或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介绍一首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等等。通过这些参与度高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的修养和审美的情趣。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的音乐作品可以承载一个民族的精神。在2014年10月份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并指出好的作品“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我们可以通过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合理的设计,使它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音乐鉴赏课论文:职校音乐鉴赏课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摘 要 音乐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对于职校生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有目的的实施教学,引入导入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参与表演能力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树立健康的情感,拓宽艺术视野,促进发展。

关键词 职校音乐 鉴赏教学 培养兴趣

1职校音乐鉴赏课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教与学从本质上仍是分离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的学,教师机械的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反之,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既是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也是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全新尝试。

2如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

2.1了解学生鉴赏水平,因人施教

要想清楚的把握职校生对所学音乐鉴赏作品的了解,要做到以下几个环节:及时,教师对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汇总之后初步了解学生对教材中所欣赏作品的熟悉度;第三,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的实施教学。通过调查,职校生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一些音乐作品,而对于作品的作者、思想、情感等无从知晓,并且他们鉴赏音乐作品的水平仅处于音乐鉴赏的及时阶段: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如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真正能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使作品本身能和学生自身达成共鸣,调动学生对鉴赏课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充分地把握教学内容和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备课。

2.2抓住心理特点,有的放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较大出发点。

2.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据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15%,从视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25%。因此,积极利用声像同步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如文字闪现、图形缩放、移动颜色等变换手段,将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具有较强刺激作用,有利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2.4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导入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欣赏乐曲时,要学生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利用想象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到乐曲所要表达的含义,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音乐综合性教学,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音乐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有着丰富的综合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安排和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充分扩展和调动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能同时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热爱。

比如在教授乐曲时可以把它与历史发展相结合起来,因为文艺作品一定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所诞生。在教学前,教师要查阅乐曲的背景资料,尽可能地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比如:在介绍爵士乐时,可以根据爵士乐的出现,对非洲及美国的近现代史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此外可以在其中穿插点名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4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为学生创设实践领域

普通音乐的教学中的音乐创作,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的音乐教学,而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感受音乐和体会音乐,并且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创设学生活动实践的领域,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显的尤为重要。例如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着手,让同学们自己创作旋律,首先教师可以把欢乐颂的旋律写出来,说明这首乐曲的基础旋律基本上是do、re、mi、fa、sol的简约组合,并给学生说明白伟大的乐曲并不是最难的乐曲,作曲家是写给最广泛的大众欣赏的。让同学们感觉旋律创作不是很难,随即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一段旋律,为降低难度,只要求用五个音符自由组合,喜欢哪个音就让它出现得多一些,放在重音位置上。而小结线和节奏由教师来添加和修改,而且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当场演奏出来。听到自己即兴创作的音符化成优美的旋律,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许多,之后课上的节奏创作、伴奏练习,学生互动参与都很踊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践领域,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被真正的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发情趣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音乐鉴赏课论文:如何上好中学音乐鉴赏课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不难看出,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被学生所接收,音乐的内涵学生就更无从理解,音乐教学就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因此,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音乐鉴赏课面临的困境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喜欢流行音乐,要想让学生走进并喜欢上古典音乐,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实在是一大难题。原因如下:

1.大多数学生上音乐课都是以消遣娱乐为目的

很多学生对有深刻内涵的古典音乐表现出抵触情绪,认为听不懂,不想听。他们平时听的音乐也多是以歌词直白、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为主。

2.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大众传媒了解音乐的

社会的飞速发展,流行音乐对人们生活的无限渗透,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盲目追星,在音乐欣赏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正规的音乐学习就必然会受到干扰,负面影响加重。

3.“好家长胜过好老师”的缺失

父母对音乐的喜爱是非常容易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的,学生在幼年时期如果家中没有聆听音乐的氛围,不听音乐的习惯会在成年以后延续。不少学生正是缺乏这样的音乐熏陶。

二、摆脱困境的对策

1.音乐引导,激发兴趣

基于学生对流行音乐喜爱的特点,我们可以以流行音乐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我们介绍莫扎特的音乐,如果直接让学生听他的经典作品《第四十交响曲》,学生很可能提不起兴趣。我在上这一课时,就先给学生播放了SHE的《不想长大》,结果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了,好多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唱了起来,这个时候再给学生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来说说这两个作品有什么关系,学生一下就能说出两个作品的曲调是一样的。在这个作品的引导下,让学生再说说他们还知道哪些流行音乐是用了经典作品中的曲调,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

2.由浅入深,增强感染力

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直接让他们听大部头的、距离现实生活遥远的交响曲、奏鸣曲等器乐作品,他们很难驾驭,会感觉无从下手。我在音乐课上把教材的顺序做了调整,按照先中国后外国,先现代后古代,先声乐后器乐的原则安排内容。循序渐进地走向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古代音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音乐要素的作用,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

3.循环引导,螺旋提升

一方面,对于同一首音乐,我们可以通过循环赏析,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逐步提升对作品的欣赏要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曲目丰富,种类繁多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把它们分类,例如歌曲和器乐曲。我在课上一般是按照音乐作品的体裁分类来介绍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对作品就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图。每种音乐体裁的作品教师重点分析两部,再让学生就同一体裁的音乐作品加以分析练习,学生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做法

基于学生音乐鉴赏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感受、领悟,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1.听前准备

在进行音乐欣赏前,对于音乐鉴赏所涉及到的音乐时代背景、相关音乐知识要做适当的铺垫和学习,为学生对音乐欣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初听音乐

欣赏音乐首先要细心用耳朵倾听。由学生自主完整地欣赏音乐,自主完成音乐的初步欣赏。构成音乐的几个基本要素是音高、节奏、力度和音色,让学生自己说说音乐作品中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变化规律;听出这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部分,它用的拍子速度的快慢,男女声的音色。在听的过程中能不能分辨出作品演奏中出现了那些乐器。

3.复听音乐

通过复听,再次感受和欣赏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提高听辨能力。同时增强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音乐鉴赏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同时,音乐教师在鉴赏的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浦南中学)

音乐鉴赏课论文: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普通高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鉴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一、情感体验在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好的选择。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换言之,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二、如何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的体验。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

3.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三、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四、音乐鉴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鉴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品质音乐鉴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发展。

音乐鉴赏课论文: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之教学策略

摘要:音乐具有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中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完整人格的重要一环。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的音乐才能,也影响了音乐课的美育功能。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中,启发式教学、多元智能理论等教学方法对改善目前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弊端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启发式教学;多元化教学

1.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此外,音乐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它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是以审美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先有审美对象才有审美意识,没有音乐艺术的美,也就不会有音乐审美意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必须先让学生接触大量的音乐作品,而音乐鉴赏就是接触大量音乐作品的主要方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操,要放到影响社会风气,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上来认识音乐课,来看待音乐鉴赏。的音乐作品无不表现着人类积极的情感,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出了对不公命运的抗争,《草原夜色美》表现了对和平宁静的夜色的热爱,《我的祖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者的憎恨等,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思想情操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净化。

令人遗憾地是,目前许多学校除了音乐特长生之外,其他学生很难上一节音乐课,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常常应学生要求学唱一些流行歌曲,一些学校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情感熏陶、重音乐技能而轻音乐审美能力的倾向,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还缺乏音乐学科特点,采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来教授音乐,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2.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

要改善这种现状需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入手。因为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订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的形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具体可有以下几种:

及时,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形式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增加了课堂密度,更以精美的画面吸引学生,使音乐欣赏有形、有声、有色、有情,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欣赏京剧《贵妃醉酒》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强大功能,因为平时学生很少接触京剧,光靠教师讲解以及聆听名段,学生很难理解和喜欢,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风采,让学生真正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第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细微变化。感知音乐形式美的能力是强调音乐记忆力的训练与知识技能的积累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和转化为音乐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变化是实施这一教学中的极其关键和有效的策略。“以听为中心”是音乐教育所遵循的原则,训练学生“音乐耳朵”,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具有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单纯的枯燥的技能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第三,启发学生借助相关文化挖掘音乐内涵。艺术正如科学一样,目的主要是理解。在对音乐作品有了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时,所得到的快感是人生其他体验极少能提供的,分享那快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对音乐表现形式的观察,就是要从审美的层次体验音乐,并对审美对象有具体的、深入的思考,审美教育就应该帮助学生的这种思考合情合理,从而促进将来更好地进行审美体验。因此,启发学生挖掘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对其进行分析理解和给予恰当的评述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

第四,织多元化的音乐专题学习。传统的音乐鉴赏课经常以单一的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听音乐、讲音乐、再听音乐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把音乐教育禁锢在了固定的区域内,这种封闭、狭隘的音乐教学格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削弱了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热情。《标准》中提到,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教学过程应是一令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及体验的过程,同时将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中自然地学习。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组织多元的音乐专题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增加经验,在平等互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智能的组合。而组织多元的音乐专题活动过程中,是对学生各种智能的综合利用和培养。

第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培养,同时对学习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强调差异性评价,学业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突出自我评价,注重多主体参与评价。对学生而且还要对学习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就要关注学习过程。因此本次实验效果的评价以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主,学习结果的评价为辅。

概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应运用多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激发其兴趣,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体会音乐之美,从而达到音乐鉴赏课之应有目的,让音乐课堂成为涤荡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

音乐鉴赏课论文:浅谈如何上好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音乐鉴赏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音乐鉴赏不仅仅是听歌,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下面我就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为例,谈一谈我个人关于如何上好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看法:

一、 风趣幽默的导课环节增加学习兴趣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歌唱家定调,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也一样讲求的就是“一锤定音”,像磁石一样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自然就顺了。而且不同的导课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成败与否导课是关键。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音响播放了歌曲《最炫民族风》,并在多媒体上循环播放具有各民族风情的建筑、风景、人文等图片,在律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我登上讲台,开始了导课“这首歌曲大家能齐声告诉我它的名字吗?”通过动感的音乐声和精美的图片使“民族风”这个词语深入了学生的心中,激发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 综合性讲授新课使学生收益丰厚

1. 结合地理知识整体把握本节课。

本节课主要欣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其次在欣赏民歌的同时对这三个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方面做简要的了解。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多元文化的理解。所以在课程一开始我就在ppt上展示了一张中国地图,并做出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蒙古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那个省份吗?”。用地理知识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使学生直观的在地图上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从侧面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培养的同时,也使课程的讲授更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2.多角度欣赏三首作品增加学习趣味性。

在欣赏及时首歌曲《辽阔的草原》时,一方面做好课内关于歌曲背景、演唱者、歌曲风格、歌词欣赏的讲解,同时加入蒙古族特有唱法“呼麦”歌曲的欣赏。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蒙古族的认识,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对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作了一定的铺垫,一举四得。听完《辽阔的草原》之后,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拓展与探究的第二题,我亲身为学生演唱这首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并为学生进行教唱。使学生在问题中欣赏歌曲,并了解长调和短调的区别。教师自己演奏或演唱,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它会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标》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趋势。”音乐欣赏与不同艺术学科的综合,源于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虽然艺术种类繁多,如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等,每一门艺术既有自身特点,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三、 精彩而巧妙的小结使学生回味无穷

一节课的好坏结尾也很重要,在这节课上我布置的作业是学唱《嘎达梅林》和拓展与探究的第四题(图片题)。课后作业一直是授课老师比较忽视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却是上好一堂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题虽然很简单,但却要求学生利用图书和网络去查找答案,通过答题的过程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下课的时候再次播放歌曲《最炫民族风》,让这节课结束在动感的音乐声中,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总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相信学生的能力吧!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欣赏课中得到升华!以上是我对如何上好一节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做法和看法。我的任教时间还不是很长,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继续在音乐鉴赏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思考和研究,充实和丰富自己。

作者单位 陕西省旬邑县中学

音乐鉴赏课论文:构建高中音乐鉴赏课“五环赏析”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音乐鉴赏课一共36个学时,属于必修课,共两学分。如何能使学生在36个学时中,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学会聆听音乐、走进音乐、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用音乐来激励自己,甚至学会用音乐来表达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欣赏课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探寻出一个“导―查―赏―议―论”的五环教学模式。五个教学环节中,既有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又有学生自主去探究音乐的过程,更有学生互助合作、对音乐知性的总结,从而系统化地进行教学,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以课堂为点,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在课堂上会听音乐、听懂音乐,让音乐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在有限的高中阶段36课时里学会如何鉴赏音乐。

一、导

导,即课程的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里,不仅仅沿袭传统课堂的知识性导入,更重要的是设计对于学生情感上的导入,使学生能在瞬间进入到情感的体验状态。例如在讲《黄河大合唱》一课的时候,很多课例中都是从黄河在中国的地位说起,从黄河母亲河的话题说起,我在导入时不沿用传统的方法,而是采用了一个很别致的方法:播放南京大屠杀的一些视频和数据,让学生讲讲他们对日本侵华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充满对日本人的愤慨。这时候我问,如果你是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你会怎么做?大家都说:“用音乐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抗日。”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冼星海和他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一节课下来,大家除了认真欣赏之外,始终都在体验歌曲的精神,寻找音乐作品本身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查

查找,应该是在音乐欣赏之前,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心理学指出,高中生的年龄阶段,注意力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能够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注意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在知识结构上,也具备自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每节课音乐欣赏之前,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远比教师的讲授要好。例如在讲到《高亢的西北风》一课的时候,播放的陕北画面刚刚过去,就有学生开始问陕北指的是那些地方?陕北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陕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民歌?陕北的人民生活状况如何?甚至还有人拿出了地图找陕北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于是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里面,学生找出来陕北音乐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素,再去欣赏音乐的时候,他们就会为《刨洋芋》的丰收而喜悦,也会为《脚夫调》的苦闷、孤寂而感到压抑。所以,发动学生自主探究音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赏

欣赏的过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环节,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到音乐鉴赏课,而音乐基础又很差的学生,对于器乐曲除了能区分速度之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在赏的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听觉的引导,不是教师的语言表述,而应该是对于音乐元素的分析,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如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文中,圆号的声音塑造了草原小姐妹的英雄的形象,可是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难理解,于是在课堂中又播放了《四渡赤水》的音乐前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让学生反复地听圆号的音色。学生在听觉上就建立了一个音乐形象,再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时候,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形象就屹立在面前。所以,在欣赏过程中,给学生分析、讲解音乐元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四、议

议,议的环节,是一个讨论交流的环节,也是一个增加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方式。高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肯定,对于音乐的理解更是千人千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主张学生在议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既让学生学会协作,又让学生在协作中加深理解,对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更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机会。对于议论的内容,教师不应做过多的干涉,学生在长期议的过程中,会很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健康成长,这应该是音乐鉴赏课的一个初衷。

五、论

论,是音乐鉴赏课的一个环节,是结论。所有的音乐,在音乐家的笔下都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形象的流露。所有的理解都要归于音乐形象的塑造。我们不能把圣桑笔下的大象理解为袋鼠,也不可能把贝多芬的月光理解为熊熊大火。所以,对于音乐鉴赏课,教师应该有放有收,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但是对于音乐形象要有一个定位。《音乐传播学》讲音乐的传播有三个环节:(1)创作者把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写成乐谱;(2)演奏(演唱)者把乐谱所蕴含的情感用音乐表现出来;(3)欣赏者从听觉里还原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感。即创作、演出、欣赏,这是一首音乐所要进行的完整的三个传播环节。这个结论,就是要告诉我们欣赏的音乐,所承载的音乐内涵,使大家对于音乐有正确的理解,即完成一部音乐作品的第三个环节,还原了创作者最初赋予音乐的情感。

经过五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很透彻地领悟到每节课里面音乐所蕴涵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五个环节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更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合作学习。长期坚持“导―查―赏―议―论”的“五环赏析”音乐鉴赏课模式,可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如何鉴赏音乐、真正的喜欢音乐、走进神圣的音乐殿堂,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成长为发展的学生。

音乐鉴赏课论文:追寻文化浸润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是一种音乐文化的教学,通过音乐学习,旨在让了解人类文化遗产的人文内涵,理解人们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赏古琴 寻文化》一课以“琴之源”、“琴之形”、“琴之韵”、“琴之雅”为主线构建课堂,从感知到聆听,由浅入深,让学在感受古琴音乐的同时,理解古琴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浓浓的音乐味与厚厚的文化味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课堂的品质。

【关键词】古琴 音乐教学 音乐文化

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是一种音乐文化的教学,通过音乐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遗产的人文内涵,理解人们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究其本质,其实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情感,是一个民族延续的集体记忆。像《流水》《广陵散》这样的古代名曲更应该让学生了解它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因此,我在教学时一直坚持音乐文化与音乐知识技能两条线并行,将音乐的知识和技能镶嵌在音乐文化的土壤之中,追寻文化浸润的音乐课堂。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第十四单元,单元大主题是《文人情致》,分《高山流水志家国》和《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课时,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雅乐。从古琴曲到古代歌曲,雅乐处处散发着文人的墨香,渗透着礼乐文化的精髓。及时课时《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材安排两首古琴经典名曲《流水》和《广陵散》,一首是文曲,一首是武曲。在做教学设计时,深入解读单元主题内涵,确定以“琴文化”为主线构建课堂,课题自主拟定为《赏古琴 寻文化》,主张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古琴音乐文化,古琴音乐的价值与魅力。

一、古诗导入,解“琴之源”

(一)唐诗导入

1.出示古诗一首: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猜一猜:这是哪个时期谁的诗作?诗的题目?诗中所指的是哪件乐器?

3.师生交流,揭开迷底:这首诗是唐代刘长卿的《弹琴》,诗中的“七弦”就是指古琴。

4.师小结:在古代弹琴的一般都是文人将士。古琴是中国古代雅乐的象征,视为“八音之首”,其“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居于“琴棋书画”中的首位。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因此,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音乐化身。

(二)源头追溯

1.问题:阅读教材第168页上的文字,结合自己以往积累,有谁能知道古琴的历史渊源?

2.播放视频:古琴与古琴史简介。

3.学生小结:古老的弹拨乐器,三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

以一首唐诗《弹琴》谈话式导入,引出古琴的历史地位及精神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随后教师抛出追溯古琴历史源头的问题,学生单凭教材提供文字与知识积累,难以解决,带着问题看视频介绍,视频通过音画形象的结合,把学生带入了古朴雅致,充满文人气息的古琴音乐中,也解开了“琴之源”。课的导入点题明朗,琴韵浓浓。

二、感知欣赏,解“琴之形、意、韵、境”

在了解了古琴的起源之后,接下来第二环节是“琴之形、琴之韵、琴之雅”的探秘,从古琴形制的构造,了解琴所包含的天地万象;从古琴的三种音色(散音、泛音、按音),感受“一器具三籁”的独特韵味;从琴曲《流水》和《广陵散》中体会“清微淡远”的意境。

(一)琴之形――天地万象

1.实物出示古琴,让学生观察古琴外形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古琴的形制和寓意。

(1)琴身的长度?琴面、琴背的形状?琴有几个徽?琴底部大小两个音槽各叫什么?各有什么寓意?

(2)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可是后来又先后增加了两根弦,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生小结:古琴形制处处皆文化,因此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化身。

通过让学生实物观察、触摸、比对,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古琴的形制及寓意,由浅入深,形象生动,让学生理解古琴处处皆文化。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信息的回收与总结提升,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课堂的文化内涵。

(二)琴之韵――苍幽妙雅

1.听古琴三种弹奏方法,辨音色特点,析琴韵之意境。

散音:散音如地,深沉浑厚,导人于小隐意趣。

泛音:泛音如天,清脆高远,导人于琼阁仙境。

按音:按音如人,婉转细腻,导人于人心万象。

师小结:“一器具三籁”, 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之中,达天人合一之境界。

2.看视频介绍三种技法的弹奏特点。

3.师生共同尝试,玩转三种弹奏技法。

此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与寓意,先通过聆听辨别,让学生凭直觉感受进行判断,进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揭开音色与“天、地、人”的融合。随后安排视频介绍三种音色的弹奏技巧与师生共同实践玩转三种音色两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实践参与,化抽象为直观,印象深刻。

(三)琴之雅――清微淡远

1.琴曲《流水》

(1)学生交流“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2)初听《流水》片段,尝试画出旋律线的走向。

(3)再听《流水》片段,思考:《流水》的音乐表现的是实景、实情?还是虚幻、臆想?

师小结:古琴曲《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等多种指法,意在表现虚幻、臆想中流水的各种形态,与书法中之狂草、国画中之写意、武功中之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妙。

2.琴曲《广陵散》

(1)欣赏我国古代英雄的战歌,思考:乐曲的表现的内容?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这首曲子又和谁紧密联系在一起?

(2)学生交流回答:聂政为父报仇;“干戈杀伐”的战斗气氛。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因不满朝庭而隐居山中,后被司马昭杀害,临行前索琴弹奏《广陵散》,一曲弹罢,从容赴刑。

3.“琴之雅”内涵解析。

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之风;古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古琴一般都是与文人将士为伴,体现了文人淡泊明志,宁静高远的境界。因此,我们用四个字概括古琴曲所表现的意境――清、微、淡、远。

这个环节是课的中心部分,由导入顺流而下,一泻千里,由浅入深,层层推理。从古琴形制到音色特点,再到传世曲目,环环相扣,一波高于一波,环节点出“清微淡远”的“琴之雅”的内涵,音乐主线与文化主线的并行,学生在欣赏琴曲的同时,音乐文化已润物无声地浸润于心了。

三、理性思辨,悟“琴之魂”

(一)琴之魂

千百年来,琴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空灵苍远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起来用简短的几句话总结一下古琴音乐的灵魂所在。

1.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音乐化身。

2.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化身。

3.古琴是儒家思想的“音乐文化精髓”。

(二)教师赋小诗一首结束课堂。

轻扶七弦奏《流水》,千里觅知音。

狂扫文武《广陵散》,万心志家国。

曲有误,周郎顾,自古文人多情致。

其实“琴之魂”在前面几个环节中已在逐步渗透,单列出来,旨在想借用这“点睛之笔”深化单元的主题内涵。以教师即兴赋诗结束本课,与课前的唐诗引入相呼应,虽然小诗作没有格律,但教师自己所作,亲和力强,学生喜欢。而且诗的一句“自古文人多情致”,将本单元的主题“文人情致”点题于其中,在课的揭示单元主题,手段新颖独特,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语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它绝非一串串单纯的音符,而是深蕴着人的精神的文化现象。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研究学习,加强音乐和文化修养,自觉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追寻文化浸润的音乐课堂,上出充满文化气质和心灵智慧的音乐课,让音乐教育多一些滋润孩子心灵的力量。

音乐鉴赏课论文: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主体参与课堂的实践表演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了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地位及实践表演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表演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藏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有个性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有六大模块,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其中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较大化的一种模式。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两者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大主题交互在一起,共同参与课堂中的教与学。这样的课堂模式解决了传统音乐课堂中以“教”为主的“满堂灌”“满堂听”“满堂唱”等低效课堂教学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意学。

三、高中音乐鉴赏课主体参与课堂的实践表演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主体参与课堂模式正是突出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

1.教师的实践表演

教师的实践表演实际就是教师基本功的多方面展示。音乐教师都知道,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我想这是音乐教师的悲哀。为什么?主要原因可能是教师上课过于墨守成规、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师生互动几乎没有等。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使音乐课能够获得学生的肯定,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让学生首先喜欢自己,然后才可能喜欢音乐课。一个教师的良好示范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学生直观、身临其境的享受是任何高质量的视频都无法达到的。

唱歌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一位教师在《声乐作品的体裁》中介绍艺术歌曲时,亲身示范为学生演唱了一首中国的艺术歌曲代表作品《桥》,学生一听说教师要范唱,立刻就坐直坐正,竖起耳朵认真听,不像欣赏视频那样看几眼就毫无兴趣。教师演唱完之后学生响起阵阵掌声与喝彩声。这样,学生更加深刻、直接、形象地体会了艺术歌曲,课堂气氛也一下子调动了起来。除了歌唱和钢琴以外,音乐教师还必须懂得一到两个其他乐器和基本的舞蹈动作技能。音乐教师除了会弹钢琴之外如果能够熟练演奏某一件乐器的话,对提高音乐课的吸引力必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2.学生的实践表演

学生是课堂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实践表演的同时也需要学生的实践表演。《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目标应该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目标向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音乐,理解音乐特定的社会价值,从而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转变。同时,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渴望通过实践与探索来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情感体验的参与也是实践表演中重要的一环。《义和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音乐课堂应该以审美为核心,而审美就是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欣赏、演唱、想象等手段。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体验艺术歌曲《送别》时,学生不仅要参与演唱,在演唱的同时根据教师的引导,情景的设置和自己的想象来判断歌曲应该是什么速度、情绪演唱。前后对比,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体验中获得歌曲的演唱效果。这样,课堂的表演实践才是有意义、有效率的。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课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中的两大主体参与实践表演解决了传统课堂中以“教”为主的“满堂灌”“满堂听”等低效课堂教学问题。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意学,扭转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局面。同时,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实践,灵活展开课堂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音乐课。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寺巷镇泰州实验中学)

音乐鉴赏课论文:高中音乐鉴赏课初探

摘要:新课改的要求是要让学生去实践获得真知。所以,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记得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误以为这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而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学生看来总是平淡无味,深入不下去。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课 方法初探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由于音乐自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价值,它可以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生动的表现方式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最易被接受。我们教师要抓住素质教育给艺术教育带来的机遇,上好音乐鉴赏课,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他文理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多年来,我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里就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谈点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音乐教师要不断积累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

音乐本身就属于人文科学,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要上好音乐鉴赏课,教师就必须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积累。现代的音乐鉴赏不同于以前以欧洲音乐为核心的音乐欣赏,其本质上已成为以音乐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离不开其自然环境及文化生态的影响,其音乐文化与本民族、地区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以及科学是融为一体的立体文化生态系统。

二、教师应该根据上课内容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

大家知道,高中音乐课是没有预习环节和课后作业的,这样就导致同学们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过程被淡化了,一切知识都得来源于老师的授课。比如说前两个星期我曾上过一次课:“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尽管也没有课前让同学们准备,可我认为贝多芬应该是古典音乐家中同学们都最熟悉的一位,无论对于他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作品同学们都应该有一个很的了解,可不想这节课上下来,同学们除了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人,中年患耳疾、作品有《命运》交响曲等,其它均所知甚少。那么如果在课上让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去翻阅资料了解贝多芬又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在40分钟内,既要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欣赏音乐,又要确保同学们有活动时间,还要让同学们自己来主动思考问题,说实在的,挺难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欣赏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时,我就特别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在欣赏完乐曲后,将《魔王》的歌词打印四份,分别请四个同学上台来分角色朗诵《魔王》的歌词,同时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适当地加入动作,各角色之间也要求有眼神的交流,这样既使同学们进一步体味了歌曲的意境,从而也活跃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互动”教学。

“互动”,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活动起来,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听,而是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较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亲自实践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景模仿: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随音乐的进行表现出来。例如:在欣赏《黄水瑶》后,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把日本鬼子奸淫掳掠,老百姓背井离乡的场景真实的表现出来。边听边舞:当学生在听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让他们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以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模拟演奏:在课堂上,让学生按交响乐队的位次坐好,每人胸前贴上乐器名称,配合指挥,当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乐器演奏时,就要按自己代表的乐器作模仿表演。歌曲接龙:每位同学按次序把前面同学演唱歌词的最末一个字作为自己演唱歌曲的及时字,如此循环往复。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了同学们收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扩大了他们学习和欣赏的范围,丰富了课余生活。

四、教师要营造活动、表演、对话等互动教学模式情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音乐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养成个体服从群体,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活动的形式,例如:在《音乐鉴赏》的《民乐篇》这节课中可以利用鼓、锣、镲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几个学生演奏一组打击乐小合奏;在《戏曲篇》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们表演《智斗》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并能够演唱几句典型的唱段;在《器乐篇》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随鼓乐的节奏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音乐,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就是我的几点看法。当然现在难度较大的问题还是如何在课堂上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我想路还很长,得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争取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出让学生和老师都更满意的课!

音乐鉴赏课论文:浅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音乐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老师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不断地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只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营造学生理解音乐的视听氛围,巧妙地揭示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就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审美兴趣,上好音乐鉴赏课。让学生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切实感到音乐作品的灵魂――“音乐美”在自己心中“复活”,让学生通过听赏音乐真真切切地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

高中音乐 鉴赏课 方法初探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由于音乐自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价值,它可以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生动的表现方式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最易被接受。我们教师要抓住素质教育给艺术教育带来的机遇,上好音乐鉴赏课,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他文理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多年来,我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里就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谈点个人的粗浅体会。

1音乐教师要不断积累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

音乐本身就属于人文科学,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要上好音乐鉴赏课,教师就必须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积累。现代的音乐鉴赏不同于以前以欧洲音乐为核心的音乐欣赏,其本质上已成为以音乐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离不开其自然环境及文化生态的影响,其音乐文化与本民族、地区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以及科学是融为一体的立体文化生态系统。

2教师应该根据上课内容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

大家知道,高中音乐课是没有预习环节和课后作业的,这样就导致同学们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过程被淡化了,一切知识都得来源于老师的授课。比如说前两个星期我曾上过一次课:“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尽管也没有课前让同学们准备,可我认为贝多芬应该是古典音乐家中同学们都最熟悉的一位,无论对于他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作品同学们都应该有一个很的了解,可不想这节课上下来,同学们除了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人,中年患耳疾、作品有《命运》交响曲等,其它均所知甚少。那么如果在课上让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去翻阅资料了解贝多芬又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在40分钟内,既要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欣赏音乐,又要确保同学们有活动时间,还要让同学们自己来主动思考问题,说实在的,挺难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欣赏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时,我就特别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在欣赏完乐曲后,将《魔王》的歌词打印四份,分别请四个同学上台来分角色朗诵《魔王》的歌词,同时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适当地加入动作,各角色之间也要求有眼神的交流,这样既使同学们进一步体味了歌曲的意境,从而也活跃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3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互动”教学。

“互动”,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活动起来,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听,而是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较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亲自实践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景模仿: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随音乐的进行表现出来。例如:在欣赏《黄水瑶》后,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把日本鬼子奸淫掳掠,老百姓背井离乡的场景真实的表现出来。边听边舞:当学生在听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让他们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以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模拟演奏:在课堂上,让学生按交响乐队的位次坐好,每人胸前贴上乐器名称,配合指挥,当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乐器演奏时,就要按自己代表的乐器作模仿表演。歌曲接龙:每位同学按次序把前面同学演唱歌词的最末一个字作为自己演唱歌曲的及时字,如此循环往复。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了同学们收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扩大了他们学习和欣赏的范围,丰富了课余生活。

4 教师要营造活动、表演、对话等互动教学模式情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音乐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养成个体服从群体,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活动的形式,例如:在《音乐鉴赏》的《民乐篇》这节课中可以利用鼓、锣、镲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几个学生演奏一组打击乐小合奏;在《戏曲篇》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们表演《智斗》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并能够演唱几句典型的唱段;在《器乐篇》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随鼓乐的节奏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音乐,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就是我的几点看法。当然现在难度较大的问题还是如何在课堂上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我想路还很长,得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争取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出让学生和老师都更满意的课!

音乐鉴赏课论文:浅谈新课标形势下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摘 要】在高中里的音乐教师还是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这种过时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遵循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音乐感受和鉴赏的要求进行深入剖析,就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等提高农村高中音乐鉴赏课水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师素质;多媒体辅助教学

音乐鉴赏课是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人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但是听过部分高中学生对于音乐鉴赏课强烈呼喊:我们努力过但没有“兴趣”。是学生不喜欢音乐吗?不是,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我们需要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要姘弃音乐欣赏课还是像以前那样千遍一律:介绍作者,介绍乐曲(歌曲)的背景,介绍歌曲结构,说一下乐曲的情绪和大概内容,再听几遍音乐,教学生学会唱主旋律,要求背诵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等就过去了。这种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的客体,要求用背诵来记内容的做法,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师要理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观念,借助“选择”的力量,选择一些时尚、积极、动听、影响力强的流行作品,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充满乐趣。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在音乐中感受。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的听觉的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不同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存在客观差异,但只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益。从而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要使学生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鉴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其次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个人素质。音乐教师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音乐教学模式的执行者,要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水平,必须提高音乐教师的个人素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音乐教学方式,并将这种观点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音乐教师只懂得弹琴、唱歌、跳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了解中外音乐发展史、有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要熟悉现代教学理念,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

借助多媒体的运用能使音乐鉴赏事半功倍。聆听必须依赖人的想象和联想,人的想象和联想是靠语言和情景来激发的。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使音乐情景再现,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来实现。音乐教学将图文声像等合为一体,可以使虚幻的音乐变形象、使复杂的知识变简单、使零乱的头绪条理化、同时给音乐教学添了无穷的魅力。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时,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片播放非洲的风土人情,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容易对音乐形象产生共鸣,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多媒体的使用不但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还为学生创造了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意境。使学生的感受、想象等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

总之,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找准契入点,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最有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鉴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