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农业设施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设施论文:农业生产经营视阈下水利设施论文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旨是将其融入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而其前提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整合分散经营的土地,实现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产品市场的对接。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法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化进程。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机制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
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一)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与能力提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质上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它是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细碎的土地耕作模式转变为具有适度规模的生产模式,形成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可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田水利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为确保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就会加强。此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强大,使经营者积累更多的资本;组织的创新还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生产,与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比,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和人力支持,可以建立与农田水利的战略合作关系,衍生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单位与产业,增强其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
(二)减少了农业经营者与水利单位的交易费用
以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以后,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将细碎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组织的扩张,借助于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变市场交易为组织内的交易,减少了交易费用,避免了农田灌溉利益的纠纷。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还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经营者,在农田灌溉中,经营者可以利用规模效应,建立与供水单位的直接交易渠道,减少政府和其他中介组织的参与,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
(三)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形成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可以实现与农田水利灌溉的对接,有利于选择适合自然特点和农业种植的农田灌溉方式。农业生产经营者如果自建农田水利设施,如建设水井、池塘,则可以通过集中灌溉,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灌溉成本;如果选择使用社会供水系统,如向水库等供水单位购买水,由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者为了节约用水,会修建和维护灌溉系统的终端沟渠,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流失,而且减少了灌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灌溉的经济外部性,这些都将降低农田灌溉成本。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的创新
(一)加快农田水利交易的市场化改造
伴随着市场机制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传统的政府主导下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取而代之的将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需要培育具有市场经营能力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为此,需要将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水库、塘堰和湖泊等设施通过经营改制,利用承包等经营方式,将其培育成为农田水利市场供给方,组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公司,开发适合农田灌溉的交易渠道和平台,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农田灌溉。鉴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形成垄断的条件,而且因为自然环境、农业种植因素,其价格机制极为脆弱,为确保农业生产,需要建立确保粮食安全和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政府主导型定价机制。而作为水利主管部门,不再从事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责任,只须负责大型水利设施、水网、渠道等设施的建设管理,而且在相对农田灌溉中还可以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制订农田灌溉指导价格,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以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者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利用土地、人力和机械等资源的规模利用优势,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由于经营者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也有意愿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和效率的低下。针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特点,对于水库和大中型湖、塘、堰等设施,可以吸引具有建设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单位参与承包建设;对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打井引水公司、农田灌溉公司等,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田灌溉服务;为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市场,还可以组建专业的农田灌溉中介组织,建立供水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联系,活跃农田灌溉市场,提高灌溉效率。
(三)建设适合规模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系统
农田水利与其他基础设施不同,由于水权无法在经营者之间实现清晰的分割,导致经济外部性产生。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以后,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与细碎的家庭承包土地制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田灌溉成本。土地适度集中方式下的农业规模生产对农田水利设施要求不同,它要求对农田灌溉水利系统进行重新规划,使其适合农业生产的需求;而从另一方面讲,完善的农田水利也有利于促进土地的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从某种程度上讲,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系统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的前提。为适合规模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系统的改造,如建设直接通往经营者承包土地的渠道,或布置适合土地规模经营的灌溉水网,降低农业经营者的灌溉成本;而在土地承包范围内,经营者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设计与建设灌溉沟渠,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确保农业生产。
作者:鲍春生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农业设施论文:设施农业论文:库区设施农业的思索及策略
本文作者:梁福庆作者单位: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
三峡库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1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问题
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21世纪初推广,从开始的地膜蔬菜种植逐渐发展到蔬菜、水果、花卉、药材、食用菌、苗木等设施园艺,生猪、鸡鸭、牛羊规模养殖等设施畜禽,河汊围网养鱼、网箱养鱼等设施水产。据不统计,2010年三峡库区设施园艺近10万hm2,畜禽规模养殖1亿多头(只),设施水产品近100万t。库区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粗放耕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库区农业结构调整,缓解了人地矛盾,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库区生态环境,并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移民安置稳定。库区发展设施农业具有一定优势:①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库区干群对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园艺设施农业的意义和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设施农业技能,自愿积极发展设施农业;②从2008年起,国家和库区各地政府在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园建设中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和推广经验;③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后续工作(实施时间2011—2020年)规划在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投入巨资发展生态农业园建设(包括设施农业建设),必将极大地推动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目前,三峡库区设施农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成片成规模的园艺设施不多,尤其是大型连栋温室不多,影响其效益;②设施农业的设施装备和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如设施园艺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足,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相当一部分达不到标准;③设施农业尚未形成配套系统,设施农业的生产、加工、储存、物流、营销、科研等尚未配套;④设施水产因受严格保护三峡水库水质的限制及影响,长江网箱养鱼被取缔,2010年后全库取缔网箱养鱼4.2万多口、85万m2,需要根据三峡库区实际研究发展设施水产的新思路新办法。
2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试点示范情况
从2008年起,国务院三峡办及湖北、重庆2省(市)及库区区(县)政府探索组织实施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的模式和经验,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资助、地方筹资、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办印发了《关于在三峡库区开展现代农业试点、促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指导意见》,批复了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秭归县晚熟脐橙标准园及产业链建设、巴东县溪丘湾生态茶叶示范园建设、涪陵区南沱镇品质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万州区太龙三峡移民食用菌产业区建设、忠县设施柑橘品种示范推广园建设、长寿品质杨梅产业发展、宜昌年产3亿株现化化种苗工厂项目、云阳县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苗木基地建设项目等14个设施农业项目;计划投资03亿元,其中国家资助2.73亿元,地方政府、对口支援单位和建设项目单位投资2.3亿元;准备用3-5年时间,在库区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园区),引领库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三峡库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移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前,上述设施农业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正按计划实施,一部分项目已完建并投入使用,发挥出一定效益。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已于2012年5月基本完成,完成投资2105万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29.33hm2、高科技无公害蔬菜基地6.67hm2,建设库房813m2、道路6.7km、排水沟1km以及灌溉水池等,可年产无公害蔬菜460t,茶叶75t,实现年总销售收入1400多万元,解决16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库区各地采取地方自筹资金、利用对口支援投资、建设项目单位投资、当地村组用土地入股等方法,积极推广和发展设施农业。2009年,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龙立村利用上海对口支援40万元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20个,村集体当年仅大棚一项实现收入6万元。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引导和帮助重庆三峡建设集团公司在南沱镇、珍溪镇、义和镇建成柑桔优势产业化示范园500hm2,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品种选育—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科技研发—果汁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柑橘产业链,直接受益移民6000余人,使果农每年每人增加纯收入超过1000元。万州区支持同鑫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建设智能温控大棚实施蝴蝶兰花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重庆闽万菌草食用菌技术公司建设食用菌生产标准化厂房,使同鑫农业园带动培育了50余个从事相关种养殖项目的专业大户,并惠及4000名移民年均增收8000元;闽万菌草公司项目建成后安排农民就业300人以上,直接为当地农民增收45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有关理论来指导,运用技术来支撑,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和确保其效益。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考。三峡库区发展集约农业和设施农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多赢”目标,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现实需要。2)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思考。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把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看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经济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三峡库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很好地运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才能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资源,发展集约农业、设施农业,合理解决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足和人多地少突出矛盾,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库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3)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运用思考。现代农业是集生物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现代管理为一体,具有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点。三峡库区农业生产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指导和发展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和生态农业,才能有效地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推进库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4)推进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思考。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移民的安置稳定,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农业,帮助移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效益,增加移民就业创收能力和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移民安置稳定,逐步劳动致富,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3]。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工作机制
三峡库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设,是惠民工程,切实把发展设施农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强发展设施农业的领导,统筹全局,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并逐级落实发展设施农业责任,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发改委、财政、移民、农业、农机、科技、水利、环保、国土、建设等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要素,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进设施农业的科学发展。
2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政策扶持及保障措施
库区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在摸清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根据《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因地制宜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推进措施。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采取国家支持、地方财政配套补贴、利用对口支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措施,调动社会及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争取多方面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库区各地要结合建设生态农业园,创建一批高标准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生态喷药植保技术、CO2施肥技术、物理农业技术,加强设施农业新材料新工艺引进,促进设施农业设备更新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4]。
3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要运用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建设上,要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材料、先进技术装备、环境控制技术、水肥施用新工艺、配套加工设备等,适应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精准化、规模化要求。项目管理上,要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效能,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科研上,要加强设施农业的先进技术、设施装备、科学管理等科研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工作,提升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项目配套服务上,要加强“产供销”配套建设,并努力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设施农业推广服务能力,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5]。
4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三峡库区各地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一是要根据库区资源环境条件实际,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药材、苗木等设施园艺,并加强生产、仓储、加工、物流、营销、科研等“一条龙”配套建设,综合提升设施园艺产出效益,有效促进移民就业和增收。二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的生猪、牛羊、鸡鸭鹅等设施畜禽,并加强产供销配套建设,认真做好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在发挥设施畜禽效益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三是库区各地要根据严格保护水质的要求,创新发展设施水产,在长江干流、支流上每年实行达氏鲟、长薄鳅、四川白甲鱼、胭脂鱼、岩原鲤、大口鲶、铜鱼等珍贵鱼种和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种大规模放流增殖,在保护好鱼类资源的同时,适当发展渔业生产;在其它非饮用水源地的水库、湖泊可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养鱼、养虾、养甲鱼等设施水产,并努力做好优良种苗选育、先进养殖技术推广运用、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配套建设,推进设施水产持续发展。
5加强宣传和培训,推进设施农业顺利发展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取得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库区各地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发展设施农业宣传,正面宣传设施农业发展的成效、典型、发展前景等,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库区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发展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同时,加强发展设施农业的教育培训,把设施农业人员纳入“移民培训”和职业教育范畴,通过提高移民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壮大设施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设施农业发展质量。要注意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国外有关组织的作用,引导其有序地参与和推动库区发展设施农业工作。
农业设施论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农业经济论文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足体现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仍出现较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问题如若不引起注意,则将会在发展之中进一步的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达到合理化,有其在整体布局上,致使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难以与当地实际发展性相符合。例如河南省栾川县的“面子工程”,从此事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尚未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还铺浪费,花费了众多建设资金,这种资金的浪费,将会影响其他建设的发展,进而对农业经济起着制约作用。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进程中,出现众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的问题,就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而言,其建设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在运营过程中的效率普遍不高。尤其体现在贫困地区,受到建设规划,以及农村当地发展的制约,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上加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做好先进科技与技术的引用,另外一方面还要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在国家投资建设中,出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农业招商引资的困难,使得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不顺,影响农业发展整体形象,既浪费了国家经济资源,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有效增长。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阻碍着农业经济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脱离政府扶持而独立进行,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地区存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将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将导致农村建设无法进行拓展,管理方法不到位,致使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从而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造成农村基础建设无法发挥其原本功能,并桎梏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四)机械化难以普及,基础设施建设破坏耕地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各地区农村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其规划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在整体计划之中,可以看出国家大力发展机械化,以其为减轻农民负担,造福农民,但这种计划并没有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有些山区地区农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机械化建设,当地政府投入众多,但这些机械化建设,在实际难以运行,至此造成经济运行缺失,基础设施资源浪费的现象。有些地区甚至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开垦农地,致使周边地区耕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村耕地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农业收入,因此这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的不足体现,制约的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阻碍当地农业经济增长。
二、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一)加强技术引导,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性将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统筹全局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加强技术引导,大力扶持新型科技,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合理应用网络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技术革新创作更多的沟通机遇与条件,不断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二)合理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各地区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地区积极开展建设中,既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还要做好其后期的管理工作,在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本文认为,首先要保障按照指导原则规范管理工作,因地制宜的采取管理工作。其次,在管理中,可以按照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式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建设人员数量,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到每个政府人员身上,明确规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并按照责任制度进行管理,一旦存在某一环节管理缺陷,可对管理人员进行查找,对管理人员作出处罚或严惩。坚持政府的引导,坚持保护农村环境原则,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开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防止对耕地以及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汇集多方位建设力量,共同保障农村建设的有效性。
(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增长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足,应切实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其可以推动我国农村建设的经济结构整体转型,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稳步前进。此外应重视非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并根据当地发展状况着重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方向,如道贫困地区的路建设工程,饮水工程等,着重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最终达到其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共同促进的作用,保障当地农业各项活动稳定开展,从而调整其农业经济结构,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进一步增加农业经济发展。
(四)加强质量监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质量监管工作至关重要,其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环节的掌控,可利用电子计算机,定时进行监控与管理。此外这种质量监督不仅仅来自于建设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也是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责任,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具发表权益。因此,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选址、动工、建设等各项目,要集合广大农村群众的力量,集思广益倾听群众意见,在政府干预下,大力扶助农村建设,并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打破传统农村发展局限性,以其不断的提升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正在逐渐加快,农村城镇化突显建设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生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直接关乎着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此的重视程度,不断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通过加强技术引导,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合理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质量监管,等方式来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增加的积极作用,故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增加农业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艳 单位:潍坊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农业设施论文:机械化发展设施农业论文
1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1)积极推动,促进发展。为提高种植户的认识程度和种植技术水平,争取上级重视与支持,为发展设施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014年特克斯县积极承担了自治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项目,并切实落实项目资金。结合全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统筹协调设施农业机具的发展,重点补贴电动卷帘机、紫外线杀菌灯、根治根结线虫专用机、微滴灌微喷带等棚内设施设备。仅2012、2013两年全县就安排补贴资金169.16余万元,补贴设施农业机具1451台(套)。
(2)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借助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项目,积极推广引进设施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组织召开设施农业机械化现场会,印发宣传资料。通过网络电视、新闻广播、特克斯县农机网等方式大力宣传报道设施农业及机械设备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扩大影响,带动了农民,起到了辐射带动、促进发展的目的。
(3)扎实改进,提高含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增强设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迈进步伐,通过五项改进提高科技含量:一是大棚顶棚改进为无立柱、全钢架式结构;二是大棚墙体改为砖砌体;三是耕作改为机械化耕作;四是卷帘改为电动机械化;五是灌溉改为微喷微滴灌,节约水源,增强病虫害防治。
2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资不足。设施农业作为优势产业,财政投入的扶持资金力度和规模较小。种植户在水、电、路以及大棚等前期建造时期资金严重不足,负担过重;财政补贴额度较低,影响了种植户积极性;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服务等方面投入较少,与发展需求不适应。
(2)技术力量薄弱。当前全县设施农业向集约型转型,没有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是无法有效实施的。由于缺乏具备高理论水平和丰富栽培技术的干部,因此无法满足对农民的培训与指导需求,给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提高设施蔬菜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困难。
(3)发展水平较低。目前来看,生产和经营的农户很多,但劳动生产率较低,品牌产品较少。产品保鲜贮藏及深加工环节薄弱,严重制约了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3发展建议及对策
为实现2020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0.1万hm2,各类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新增0.5万套,新增各类设施畜牧养殖场装备1000套的目标,笔者总结了以往经验,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1)加强管理与建设。抓好技术培训与指导、基础建设、生产管理、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依托现有市场和流通,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设施产业园区建设,用规模扩市场,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2)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县级财政补贴力度和范围,加大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力度,多方位为农户提供贷款,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将大棚、温室建造、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购置等纳入县级财政补贴范围,并适当提高补贴比例。建立一批效益见效快、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强化服务措施,加强设施项目政策引导,鼓励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
(3)加强品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无公害产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基础保障,因此,应在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上做强做大,积极引导农户生产无公害设施农业产品,认真做好设施农业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工作。要加快商标注册进度,打出产品质量过硬的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极积推广引进设施农业新品种,丰富产品种类。要严格制定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无公害商品质量。
作者:汪金荣 单位:特克斯县农机推广站
农业设施论文:雾霾影响设施农业论文
一、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
1、增温措施
(1)增加外层草苫及薄膜的层次,改善保温效果。在低温情况下,加厚大棚上的草帘子,进行多层覆盖。
(2)在棚内扣小拱棚,夜间覆盖薄膜与草苫。
(3)铺设地膜,提高地温,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4)非强降温天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以增光保温。
(5)在棚内温度低于8摄氏度时要考虑适时补温,利用温室增温燃烧块、电热线、热风炉等设施,提高棚内温度。
2.补光措施
(1)保持棚膜清洁、及时消除膜内水滴,充分保持棚膜的透光性。
(2)只要揭苫后气温不下降,或下降范围在1~2℃以内,都要适时揭苫让蔬菜见光,可以在中午前后高温期,让蔬菜见光1~2小时。
(3)通过地面铺盖反光膜、墙面挂反光膜、内墙和立柱表面涂成白色等措施,充分利用反射光。有条件的地方在棚内可悬挂白炽灯,使农作物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4)通过整枝抹杈、摘除老叶等综合农业措施,改善作物群体间光照条件。
(5)天气骤晴时,如果立即拉开草苫子,强光照射,蒸发过快,会导致蔬菜出现生理性萎蔫,可隔几行拉开草苫子,或先卷起一半草苫子,待蔬菜适应后,再全部揭开草苫。
3.其他措施
(1)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适量增施磷钾肥、生物肥、腐熟有机肥等,喷赛碧护、甲壳素等营养药物,促使植物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2)注意通风排湿。清晨棚内湿度较大时进行通风,或中午前后外部空气湿度最小、且温度较高时进行。
(3)采用地膜覆盖、地面撒干土等方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当遇到低温雾霾寡照天气时,各地应减少或停止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引发病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5)做好棚内小气候调控。冬春茬蔬菜苗床适宜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上,冷空气来临前可在苗床撒草木灰、铺设地热丝等措施适当提高地温,以保障幼苗的正常生长。
(6)要及时清理设施蔬菜的老叶、病叶、死叶,改善棚内蔬菜光照条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工补光,可安装阳光灯和钠灯,使农作物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7)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近期持续阴雨、雾霾天气,设施农业普遍存在湿度大、气温低、光照不足,极易诱发设施蔬菜病虫害的暴发和流行。应注意强加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同时要重视增温、降湿,搞好设施小气候调控。
二、结语
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取得长足进步,极大的解决了我国人多地少制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质量和产量,抵御雾霾危害刻不容缓,应从雾霾成因入手,未雨绸缪采取必要防御措施,标本兼治,尽可能将雾霾危害降到低,保障设施农业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又快又好的前进发展。
作者:王向华 高艳秋 单位:黑龙江省嫩江县气象局
农业设施论文:发展管理设施农业论文
1新疆伊宁县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工作缺位,基础设施不到位
设施农业的管理部门为县菜篮子办,该部门缺乏专业化的设施农业发展管理及技术服务机构,编制人员较少,专业人才匮乏。在设施农业发展初期,各乡镇为了达成硬性指标,盲目进行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导致后期出现温室、拱棚等建设质量差、使用率低的现象,制约了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管理部门对于农户生产观念、生产技术方面的指导不足,导致设施农业存在较多粗放经营现象。规划不到位以及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部分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仍然存在缺水缺电现象。伊宁县部分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建造标准较低,保温性及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很难适应地区恶劣气候对设施农业的高要求。
1.2利用率及产出率不高
前期建造中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伊宁县大部分温室设备较为简陋,生产设施和配套设备总体水平较低,设施环境可控水平低下。后期对于温室老化现象及基础设施的改造成效不大,导致全县温室大棚利用率较低、空棚率较高。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不足,缺乏专业的技术员,导致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再加上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较小,建设较为分散,标准化管理水平低,极大降低了设施农业的产出率。
1.3发展水平落后
伊宁县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可谓是“乡乡点火、村村冒烟、四处开花”的现象,规模小且布局混乱,进而形成分散单一的经营模式。这种落后的经营模式导致农产品生产效率及质量难以提高,与市场接轨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区域优势及规模型市场效益,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民很难掌握市场规律,对于农产品种类与规模的选择具有盲目性,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而且市场信息传递渠道不畅也是阻碍伊宁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伊宁县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现代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掌握能力不强,对于农业政策、信息等理解深度不够,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相比较,伊宁县设施农业缺乏统筹规划与宏观调控,对于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为不足。
2新疆伊宁县设施农业发展路径
伊宁县设施农业未来的发展应充分结合区域农产品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方面为发展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英塔木乡、吉里于孜镇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完善重点设施农业基地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行架材更新、更换棚膜、棉被配套等技术改造;在青年农场、萨地克于孜乡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引进农业高科技设备,包括物联网、智能人工环境控制的自动化设施(自动控温设施、补光设施等);在巴依托海乡、萨地克于孜乡重点发展设施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引进智能人工环境控制的自动化设施(自动控温设施、补光设施等)、具备保温、光照、通风和喷灌设施以及立体栽培设施;在多浪农场、青年农场重点发展设施林果生产基地,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温室技术改造为主要内容;在萨地克于孜乡和青年农场建设育苗中心,引进高标准的配套控温控湿和喷淋、补光等育苗日光温室系统。
作者:胡赛 蒲春玲 闫志明 朱增锋 刘超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农业设施论文:工科课程设施农业论文
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设施农业工程与民用建筑工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设施农业工程一方面具有结构形式相对简单、统一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其建造面积大,需要严格遵循作物的生长特点来设计与建造设施工程,同时又有建造成本的限制。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比较少。实际上,海南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1.1实践教学认识问题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的意义,仍停留在修满学分敷衍的态度;另外,由于农业生产实习单位条件相对艰苦,大部分学生接触实习时并没有充分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适应过程较长,难以尽快融入实践动手过程中。
1.2实践单位对接问题
目前,在海南从事设施农业工程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限于企业规模,同期能够接纳的实习生岗位少则1-2个,多则3-5个,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需要较多的企业同时来接收实习生,而岛外的实习单位由于路途遥远及实习安全等因素,大部分学生选择在本岛实习,因此,在操作上具有难度。而且短期的学生实习,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部分的影响,影响效益,这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比较难以承担的,因此,一般实习单位不太愿意接待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同时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与生产企业的时间上也存在着需要协调的问题。
1.3实践过程实施问题
实践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往往只有重复的动手操作,没有充分结合知识进行转化,甚至一些实习单位往往只安排学生进行如搬运、整地或看守等简单重复的生产劳动。而有的实习单位出于技术保密或知识产权的考虑,只能让学生进行参观式的接触或介绍,学生没有得到动手锻炼的机会。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科方面的课程实践对象往往是一个“已完成、较大”的对象,学生由于学时的安排不能完整地参加整个过程,往往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或一部分步骤,再者由于工程建设中,很多内容属于隐蔽工程,学生在参观实习中往往无法看到,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无从谈起,不太符合专业的教学目标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设施专业”工科课程综合实践平台建设的意义
目前,开设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在工程学科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实施分模块培养、提高教师工程素质、将工程类课程体系化、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工程项目、长期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等。红河学院建议在生产实习上调整实习季节,延长实习时间,做到生产实习分阶段分地域进行。云南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除依托已建成的“云南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云南农业大学工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外,还根据新专业教学的需要,进行了实验室建设。但普遍存在工科课程薄弱问题,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针对上述问题,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基础,在海南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农学学士学位改为工学学士学位的背景条件下,结合专业课程设置,探索适合在校内用于教学的工科课程综合实践平台建设对专业实践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实践平台以工科实践课程为依托,以锻炼学生不同的实践能力来划分平台建设内容,总体思路为以模型为载体,反应工科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模型按照实际内容等比例缩小,学生能够从总体上学习和感受相关知识,同时模型也可实现反复装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设施专业”工科课程综合实践平台建设方案
目前,海南大学设施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在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基础上,结合各门专业课程,增补了设施作物栽培学总论课程实习、设施作物育种学课程实习、无土栽培实习、设施农业环境调控综合实习、设施农业综合实习(环岛)、温室建筑与结构设计课程实习、设施蔬菜栽培综合实习、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习、科技创新实践、温室工程施工与维护综合实习等相关实践内容。其中,根据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主要工科课程的实践要求,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可从5个方面来考虑。
3.1温室建造全过程实习平台
主要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温室设计与建造实习》课程。按照实践课程的要求,设计1种实践教学平台,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完成温室建造实习的各环节内容,包括基础放线、基础开挖、预埋件定位、钢结构的安装等。所有环节根据教学的特点,能够反复利用,重复教学。学生通过平台的实习,能够掌握温室建造的一般流程和主要技术难点,可以避免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不宜协调,时间过长,不能掌握整个流程的弊端。
3.2温室灌溉模型实习平台
主要针对《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的实验课,将不同灌溉首部、灌溉形式的模型集中展示,能够让学生动手设计、安装、观察实际使用效果、熟悉每部分构件的作用和安装使用方法。
3.3温室设备、机构实习平台
主要针对《温室设计与建造》、《农业设施学》的实验课,将主要常见的温室类型形成模块化,如圆拱薄膜温室、锯齿薄膜温室、Venlo型温室等。模型以各种机构的使用为主要实践内容,通过对这些机构的设计、安装,达到对温室常用机构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
3.4无土栽培装置实习平台
主要针对《无土栽培实习》课程,通过设计的模型让学生动手安装并演示主要无土栽培方式的主要设计原理。3.5CAD制图技能竞赛平台主要针对《工程制图》的实践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制图工具学习和掌握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按照本专业的课程特点,设计出适合本专业的竞赛章程、竞赛方式和题库。以上5个方面平台共同组成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4.小结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课程综合实践平台解决了工科课程实践教育环节难以开展、或开展效果不佳、受益学生少等问题,能够让每个学生系统掌握该专业工科课程所涉及到的相关实践动手环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填补理论教学和社会工作之间过渡环节的断层;采用模型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关院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有采用模型进行教学的实践,但是基于温室建造过程的实习平台建设,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创新性。
作者:庞真真 王旭 陈艳丽 刘建 单位: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农业设施论文:现代物联网技术设施农业论文
一、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概述
据统计,到二十一世纪及时个十年,我国的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已经位居世界首位,达到了350万hm2。同时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开来,大范围应用于设施农业,会使应用整个体系更加完善。与此同时,物联网凭借其产出增加、成本降低、高效及智能化等优势被人看作是现代农业智能化实现的重要途径。设施农业是结合动植物的特点分析其的生长条件,同时在有关设备和人力的共同调节下控制环境,使动植物不受季节天气的束缚达到每年均衡生产上市的目的。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某个程度进而衍生出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物联网技术是将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与自动化等综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的聚合性应用。它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广,因此被认为是信息技术第三次革命性的创新。这种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世界各国人们对其充满了期待,我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战略,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用到设施农业发展中去,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在智能监控与分析、数据的传输与采集、自动化调控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对农业的生产过程等进行监控管理,对农业生产实现科学的组织与规范的管理,让动植物能够更好生长生产,实现产出较大化。如今,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一套控制闭环的系统,它的实现首先通过传感器来得到温室环境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酸碱性等),在把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收发网关来发送到信息的处理中心,同时由它来对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处理并采用一系列的算法等作出决策,然后再经网关把算出的决策传送到设施农业执行机构,触发执行任务后就可以参考标准对现在的环境作出调整。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目标。
二、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当前,在种植、养殖、农资、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化推送、农业智能化管理等方面,设施物联网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植物生长环境更好,可以感知家禽牲畜的生长状态,减少弊病。下面就对其应用具体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其终端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是工作的重点之一。简单地说,物联网终端与各式各样的作用不同的传感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传感器的帮助之下,可以多方位的对农作物实时进行监控,依据监控所得数据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农作物在合适的环境下生长。其中传感器的种类大致有温度、光、湿度、pH值、二氧化碳、生物等传感器。使用这一终端对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合理适度的调整控制,同时还节约了各类资源,如水与人力等。二、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具有防治作用。判定农作物是否发生灾害的关键数据是阈值,当阈值到达一定的界限之后,农作物灾害便随之而来。在以往的种植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金钱、精力去应对农作物灾害发生,但是往往得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同时大量时间、金钱付诸东流。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借助无线传感器对农田进行大规模的同步监测,同时针对观察情况,科学及时地对发现的情况处理,对农作物的灾害防御有很好的作用。在判断灾害情况、范围、程度的同时,还可以面对问题给出最合理的方案。根据情况的不同,在整个过程中还可能会用到GPS定位、GIS等先进技术。
三、物联网在设施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物联网发展事业的重视,物联网产业持续升温,很多与设施农业相关的设备工厂开始在设施农业物联网方面大展拳脚,使得产品种类多种多样。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公司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产品功能单调、没有特色。再次开发前景受限、价格过高等。这些工厂研发制造水平旗鼓相当,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领头羊式的企业。再者由于该技术比较新颖,没有一套公认的、合理的、的评价标准。面对这一困境,需要国家进行适度干预,从全局上对该产业进行规划、同时明确发展的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计划。要在新产品的研发与新技术上加倍努力,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人员素质情况研发技术,因地制宜。在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技术不协调的问题。二、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信息化还没有普及,所以物联网中很多的高新技术并不是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市场,这就导致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一些关键的技术上一直停滞不前。但是伴随着传感器在各个不同类型农业的发展,其价格也逐渐走低,该技术取得了一定进步。综合上述两种现象,产生了在一个大的技术系统中各类技术发展不均衡。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虽然目前物联网技术取得一定发展,但是总体上水平较低。要是这个问题走出泥潭,首先是对关键技术(无线传输等)进行攻关,取得突破,再是对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传感器等)进一步巩固完善。三、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分布分散,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这使得行业内交流较少。出现了对同一技术重复开发,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这需要各个企业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技术平台,围绕该平台,进行交流探讨,避免一些重复开发、资源浪费问题再次发生。
四、就物联网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设想
要想使设施农业实现投资少,环保节约的目的就要大力发展农业,这种农业类型以效益作为目标,是一种超前性的农业新技术。这种技术把信息智能化与机电一体化结合起来,并取得一定的应用。农业凭借其减少不必要投资,同时加强农业管理水平,既保障能源消耗少,又可以使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值得被引入我国设施农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食品安全的问题逐渐凸显。要想使食品安全有保障,农产品的生产、传输、出售等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用传统的方式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设施农业的引入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动植物生长,监测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各个指标,真正保障食品安全,实现绿色无公害。当前,传感器应用和比较广泛,但是随着发展很多农户存在自动化管理的要求。这对整个设施农业的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同时要建设一批专业的技术队伍和技术品台,使企业之间、用户之间、企业用户间有一个良性沟通。
五、结语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使设施农业有一个大的飞跃。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新的农业技术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也提出愈发多的高要求,加之国家对物联网的高度重视,使得物联网发展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面对种种任务,我们才刚刚起步,前路漫漫,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进行探索研究。
作者:庞春辉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设施论文:企业投资设施农业论文
1设施农业的主要问题
1.1设施农业结构简陋
我县工厂化农业的技术路线特点可以总结为“低投入、低耗能”,而非理想的“高投高产模式”,这种体系的形成主要可以归结于经济能力的制约和科技含量的欠缺。以温室模块为例,在与国家制定的生产标准进行比对中,其温室在实际的结构上相对粗糙,为总体条件的可操控性提高了一定的复杂程度;而选择栽培的作物种类也并非适应温室种植的特殊良种,温室的硬件设施条件价值作物选种方面欠缺最终决定了质量以及产量水平不能达到国家所订立的较高标准,更难说与国际水平做出比较。总而言之,我县的设施农业在栽培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以及温室调节技术等方面都滞留在较低的层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2投资不足,配套水平低下
尽管设施农业对于提高产值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是出于资金缺口、技术支持薄弱等原因,多数农户仍旧没有能力投资这类高效的新兴农业。因此,设施农业在叶城县的营运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农业配套程度占有的比率并未得到的提高,劳动力在生产中依旧占有较高的比重,而有限的农业机械包涵的机器类型单一,并不能适应各技术模块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例如,大棚种植尚未匹配到适合的器械,农户的劳作成分在设施农业中占有比例过大,这成为叶城县设施农业推广的阻碍之一。
1.3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成功的设施农业应当是一个软硬件一体化,硬件设施支持结构、软件技术主导运营的高技术、市场化的有机结合体。合理的设施农业构件步骤应当包括两大步骤,首先是硬件方面设施打造的普遍,其次是产销循环促进,结合企业市场的良性运行。但是,就我县目前经验管理主导的情况而言,设施农业的规模尚未发展好,拳头产品也未打造出,就算有能力引导简称多元的投资体制实现硬件方面的更新,想要短时间内提高运营管理的水平也是相当困难的。除此之外,运营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现象控制无效、设施结果不完善、温室引进过于盲目等问题在本县设施农业的建设道路上都是等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2设施农业发展展望
结合叶城县设施农业运行状况的主要成就以及现存问题两个方面的实况分析,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为有关部门做出参考借鉴,旨在实现本县在设施农业推进进程中及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一方面,注重结合利用包括信息技术、现在工业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在内的技术支持作用。通过争取政策扶植,政府引导优惠型投资等方法,为设施农业引进新型技术。在设施质量的提高工作当中,尝试发展节能节水等领域的拓展,于此同时,配套设施也应当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机械设备的构成种类上应当引进包括运输机械、灌溉机械、育苗播种机械在内的各类机械以充分适应生产的技术要求。就生物技术而言,应当尽快解决温室栽培环节优良植株种子的培育问题,适合温室培育、能够改善温室栽培总体产值以及产物质量水平的幼苗特性主要包括易储藏、虫病抵抗能力强、抗逆性顽强等等。另外,生物技术在生产资料方面的运用有助于研发设施农业所需要的专项肥料,对于创造高产而又安全的绿色作物能够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组织,以正面宣传以及引导。设施农业的推广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大项目,因而,一定要动用群众力量。县政府方面有必要在保持对设施农业高度重视的基础之上,加大该方面的推进力量,将其列为科技兴农战略的同时可以加强对个项目的引导指挥工作。宣传部门可以通过包括标语、广告、报纸在内的各种传媒手段,以及林业技术科普讲座的形式来加大宣传的力度,确保每一个农民对设施农业的优势都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龙头产户的表率作用也能够带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相关部门可以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优势,采取创新招商引资、支持项目扶持等来引进一些具有大众影响力的实力企业入驻叶城县,在为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建设的同时,刺激零散的农户个体做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作者:买买提吐鲁洪·巴拉提 单位:新疆喀什叶城县江格勒斯乡农经农技管理站
农业设施论文: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论文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设备落后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舟山市大棚仍以简易大棚和钢架大棚为主,这些大棚绝大多数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对光、温、水、气等的调控能力十分有限。同时在仅有的钢架大棚中,单体大棚多,连栋大棚少;6m宽大棚多,8m宽体大棚少。由于单体6m大棚起架低、跨度小,采光和保温性能都不太好,而且室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在棚室内开展机械化作业。另外,全市设施农业配套设备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各级农机部门引进和示范推广了棚内耕作、电动卷帘、节水灌溉、增温补光等机具设备,但还是不能满足全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相匹配和适用机械少
总体来说,目前舟山市与设施生产条件要求相配套的适用机械还不多,已使用的机械一般存在外型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生产效率低,性、耐久性、适应性差,边角地带无法工作,漏耕严重等问题,很多环节还需人工处理,不能很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效能。另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配套农机具的层次低、性能单一,主要以基础作业的田园管理机和植保机械为主,棚内环境调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配套严重不足,机械化育苗、移栽、收获和产后加工等机械设备几乎是空白。
3.先进农艺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全市设施大棚栽培种类过于单一,连作现象严重,导致棚内病菌大量繁殖。据农业部门反馈,全市设施大棚农业发病率比露天栽培高出20%以上,全市常年发生的设施病虫害有90多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30多种,许多病虫害在药剂选择压力下已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加之无节制的使用农药化肥,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品质和效益。
4.政府投入不足,补贴力度不大
舟山市启动“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以来,对设施大棚建设和配套设备购买都有一定额度的补贴。但是对于设施大棚这种一次性投入较大的行业,补贴力度还是不足。同时,与设施农业配套的设备进入补贴目录的太少,即使在补贴目录的,购买价格也较高,不少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小型、适用、高效、环保的农机具,大多未列入政府补贴扶持范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及展望
随着舟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区建设的深入,舟山市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必将从对硬件设施的大量需求和建设转向对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的迫切需求,生产经营也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对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条件的调控,必将成为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设施大棚大型化。简易大棚因成本小、投资少,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但拥有量会越来越少。单栋钢架大棚因其安装拆卸简便,通风透光效果好,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小,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在今后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连栋大棚因其使用空间大、室内调控设备配置齐全越来越受重视,必将成为今后设施大棚的发展方向。二是大棚调控设备自动化。通过湿帘风机、外电动遮阳网、二氧化碳发生器、电除雾防病发生器等自动环境调控设备来调控棚内环境,可以极大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预见自动化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三是配套管理机械外观小型化、功能多样化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包括耕作、育苗、栽植、灌溉、植保、管理、采收、产后加工等众多作业环节。同时,因为大棚内的操作空间有限,机械化操作就需要作业机型体积要小、性能要好。由此可见,研发推广外观小型化、功能多样化的配套农业机械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三、对策与建议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在现有农业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应加大配套补助,建立市级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现有设施大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施配套的资助。同时各农机、农技部门应扶持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好的设施农业项目,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
2.抓好项目示范推广
量身制定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项目,通过项目引导,达到设施农业设备更加系统化、规模化、智能化,来不断拓展和深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同时也可以依托现有的“两区”规划和“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进行试验、配套和示范,通过有效地组织好设施农业设备的选型、试验、熟化技术体系,使其在先进设施、先进机具、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3.加强技术融合,加强队伍建设
设施农业机械化需要多技术、多部门全力配合。市各级农机农技部门应就设施农业种苗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与装备,设施农业精细化生产管理技术与装备,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协作,形成合力。同时,市各级政府部门要紧紧围绕设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全市农机农艺推广人员和设施农业生产者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推动舟山市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屠定玉 陈洁 谢先华 严中琪 单位:江省舟山市农机管理中心站
农业设施论文:病虫害设施农业论文
1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参考案例
1.1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从当前情况来看,该地区的病虫害情况非常严重,主要病虫害有黄萎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导致农作物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蚜虫、蜘蛛、斑潜蝇、白粉虱。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远远低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历四月十五后,降雨量增多,大棚里的空气湿度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出现大面积的农业病虫害。
1.2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现象,当地相关部门制定关于设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政策,该项政策主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具体方式有:物理、生物、化学等。在对农作物进行洒药作业时,应用先进的烟雾机,并利用有效方式,降低大棚内温度和湿度,为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2.1黄萎病的防治…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在浓度为1∶15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h后,再利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h,然后才可以实施播种。在定植前,同样利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植物的根部,等农作物缓苗后,利用相同浓度的药剂量对其进行灌根处理。每…9…d灌1次,视情况可以适当调节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松脂酸铜进行防治。
1.2.2白粉病的防治…对于发生白粉病的农作物,利用2…000倍水配合浓度为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另外,也可使用敌力康2…7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1.2.3叶霉病与灰霉病的防治…在对农作物进行药物喷洒之前,首先要利用对农作物伤害性小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再对农作物喷洒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玛琳等。3.2.4蚜虫、斑潜蝇的防治…对于成虫,主要采用黄板诱杀。做符合规格的黄色板,涂上黄油,挂在棚中。每…667…m2挂35块板以上,每周涂抹1次黄油。如果使用药物消灭虫害,则要利用毒性相对较低的农药,如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等。
2强化设施农业病虫害的培训与学习工作
相关部门要为当地农民组织形式各样的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培训工作,将基层防治人员和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在组织培训学习时,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例如报纸、网络、广播等。在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强化相关技术服务。在农业病虫害高发期,相关部门要下派人员到基层去,将农业部近期推广的病虫害防治资料下发到农民手中。该项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从根本上指导农民做好设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积极探索近期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以提高防治效果。
3切实做好农业安全用药,实施绿色防治
当地部门在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的同时,还要在真正意义上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生态农业,认真切实做好绿色食品的供应和加工工作。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气候特征,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从根本上扩充反季节蔬菜播种的规模,强化绿色蔬菜的生产工作。要想使上述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各地方农技部门要向农民推广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介绍正确的使用方法,告知农民传统农药的危害,从根本上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当地农民的素质和修养,利用有效方式把农药的残留量降到低。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在当地推广绿色蔬菜监测点,保障蔬菜的安全性,对于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当地农技部门应该加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据相关文献表明,利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将病虫害的发生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利用该种方式还能够为当地农民节约成本,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朋友单纯依赖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观念。有关部门在对当地农民宣讲上述优点之后,农民们可以自觉地利用该种方式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控。
4加强农产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同工作
相关部门要想将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就要加强在实际工作中每一环节的协同配合工作,建立起每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协调机制,令其能够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在进行该项工作的同时,农业技术部门还要和植物保护部门加强沟通,共同开展关于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领导要深入基层加强了解当地病虫害的真实情况,并为当地农民朋友开展咨询业务。综上所述,利用有效方式,加强设施农业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性。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应该向农民朋友们积极推广绿色防治技术,这种技术的推广不但能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还能收获更健康的农产品。
作者:芒莱什罕艾萨 单位: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策勒县分校
农业设施论文:微灌技术设施农业论文
1微灌技术类型、组成以及关键设备
1.1灌水器类型
对于微灌系统来说,灌水器是其中最为系统的部件,其通过压力系统根据实际种植的不同作物需要而通过管道将水以更为均匀、的方式将其输送到作物根部的土壤之中。对于微灌系统的灌水器来说,其主要由微喷头、微管、渗灌管以及滴头所组成。对于整个微灌系统而言,灌水器的质量将直接对整个系统运行的性、灌水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等产生影响,所以在我们对其选用的过程中就应当能够进行综合的考虑。对于滴灌的灌水器来说,在目前主要具有微喷带、滴灌带等不同的形式,通过孔口以及流道等将管道中的压力水流变成细流状或者滴状的形式则称之为滴头,同时具有滴水以及输送水功能的带则可以称之为滴灌带。
1.2过滤设备
对于微灌的灌水器来说,其尺寸通常都很小,且在水源中也具有很多种杂质,非常容易引起相应的堵塞,所以我们就需要能够对这部分灌溉水进行必要的措施。根据水源以及水质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灌水器,目前可以供我们选择的过滤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即离心式过滤器、介质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以及网式过滤器等。
2灌溉模式的应用
2.1微灌系统规划
在设施农业中,所种植的品种较多的以瓜果、花卉以及蔬菜等为主,且具有较多的栽培方式以及品种。其中,较少的部分会以盆栽的形式进行,而大部分则更多的采用密植或者行栽的方式进行。对于滴灌以及微喷灌这两种方式来说,其也的灌溉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条件以及优缺点,对于不同的栽培模式以及作物而言,我们所能够选择的灌水方式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比如我们在种植黄瓜等瓜菜类的作物时,应当避免室内湿度过大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致使产量下降以及可能随之出现的病虫害甚至植株死亡等情况,因此需要以滴灌的形式来进行。如果载种的是芹菜等叶菜类的作物,则需要保障作物的生长能够具有较大的湿度,这种较高的需水量则需要以微喷灌的形式来进行。在夏秋的季节,当温室薄膜揭去露天种植时,在天气较为干燥、水分蒸发量较大的时期,我们也可以看到微喷灌的效果要远远的大于滴灌效果,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以滴灌和微喷灌的形式进行。
2.2微喷灌的应用模式以及系统布置
对于具体的灌溉模式来说,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实际种植的模式、产品以及所消耗的费用等进行的选择。对于种植模式来说,主要有密植、行栽以及盆栽等几种。对于盆栽种植的方式来说,通常我们会选择以滴头滴灌的方式来进行,这是因为滴头具有布置灵活的特点,使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盆的间距以及大小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滴头会通过毛管同PE直管进行连接,从而将水以及配料等输送给农作物。对于行载种植的方式来说,则可以通过三种灌水器的方式来进行,即滴灌带、微喷带以及滴头等。在这三种灌水器中,滴头的成本较高,微喷的方式所消耗的成本最少,滴头的使用寿命则是其中几个最长的,而微喷带最短,且微喷方式的灌溉效果在三者中最差,滴灌带以及滴头等形式好。对于密植种植的方式而言,我们则通常以微喷灌的方式进行,并可以对两种灌水器进行应用,即微喷带以及微喷头这两种。其中,微喷头所喷洒出的水为雾状以及水滴状,而微喷带则呈现为线状,且其喷洒的效果较差,微喷头的使用费用则为较高。微喷头的使用寿命较长,安装较繁琐。使用时,微喷头可以插在地面上,也可悬挂在棚顶向下喷洒;微喷带一般铺设在地面上。育苗也用微喷灌,一般用雾化较好的微喷头;考虑到成本,也可用微喷带,但效果较差。
3实际应用效果
3.1节水、节肥
通过使用微灌技术,借助管道的形式根据作物自身需水量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灌水,能够时刻保障对植物根区附近的土壤进行湿润,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水分由于输水损失以及深层渗漏等方式造成损失,同时也能够根据这种方式将作物自身蒸发的损失降至低,更不会使地面出现损失情况,起到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同比地面灌水方式来说平均节水在50%左右。对于药剂以及肥料来说,通过灌水系统同水同肥进入到田中,从而大大提升了肥料的实际利用率。
3.2省工
对于微灌方式而言,其具有工作压力低的特点,能够较好的使我们对其进行操作以及控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仅仅开启或者关闭阀门使水泵运行或者停止即可完成工作任务,具有劳动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很好的节约工作的劳力。
4结束语
生产实践证明,微灌省水、省工、增产,有利于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节省农药,减少病害,提高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产量可提高10%~30%,是我们实际生产过程中非常好的一种选择。
作者:李安庆 李涛 单位:云南省瑞丽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农业设施论文:设施农业机械化论文
1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先进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发展后劲不足如超低量喷药、大棚温度、湿度控制、声波助长、空间电场防病等先进设备在技术应用上很不成熟,有待于今后加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实践证明,先进的设施农业农艺技术,只有以机械为载体,才能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产率低、费工费时、农民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低下等问题,实现高效率、规范化、低成本生产,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设施农业生产急需试验、示范和推广配套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提供装备保障。
2设施农业配套的主要机械设备
目前,石嘴山市设施农业配套的主要机械设备主要有:淤棚、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包括各种机械加温设备、补光设备、通风设备、灌溉设备、二氧化碳气体施肥设备等。于棚、室内作物栽培(育苗)机械设备和各种作业机械。主要包括小型土壤耕作机具、地膜覆盖机具、种植机具、植保机具、育苗机械设备、支撑架系统设备等。盂附属机械装置。如卷帘机等。
3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主要技术内容
目前,石嘴山市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处于低层次阶段。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有机械耕地、机械整地、机械卷帘、机械增温、二氧化碳发生器增施气肥、机械植保、机械灌溉以及物理农业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有的机械化技术已较为成熟,适合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3.1机械耕地、整地技术选择购置适于温棚蔬菜、瓜果种植需要的小型田园多用微耕机,重点开展耕地、整地、中耕除草、灭茬等室内作业,从而充分发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积蓄养分与水分、消除杂草等作用,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筛选,确定了山西省运城市昌兴农机有限公司制造的关圣牌1WG-6型多用微耕机适合本地区使用。
3.2机械卷帘技术购置和使用大棚卷帘机,提高放帘、收帘工作效率,延长大棚采光时间,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省大量人力,提高设施农业产品产量和品质。研究表明,山东寿光中昌卷帘机有限公司制造的天成中昌ZC-QS-150型等系列卷帘机较为适用。
3.3机械增温技术利用热风炉、地热等设备,主要用于冬季室内增温,保障蔬菜育苗和生产达到合理温度以上,同时在抗寒、抗冰雪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宁夏银川华仁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LRFL0.03型热风(暖风)炉和宁夏平罗县陶乐农业机械厂制造的NFL-500型热风(暖风)炉较为适用。
3.4二氧化碳发生器增施气肥技术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日出后随着作物光合作用消耗,使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因此,采购二氧化碳发生器,利用其在日光温室内增施二氧化碳,以提高日光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提高定植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山东淄博制造的二氧化碳发生器。
3.5机械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滴灌技术,利用滴灌设备将水增压、过滤,均匀地灌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同时可将肥料随水一同施入土壤,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北京双冀牌软管微喷灌设备效果较好,喷头堵塞率明显下降,是取代以色列进口设备的选择。今后的设施农业生产,就是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力度,通过机械化带动,进一步增强农机服务功能,促进石嘴山市设施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4.1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资扶持力度要设立专用资金,扶持农户用于设施农业发展配套,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4.2加强政府引导要根据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建立特色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基地,以项目为支撑,加大管理力度,打造强势设施农产品品牌。
4.3搞好科技培训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质量和科学应用水平。
4.4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的作用要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与设施农业发展有机结合,重点在设施农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中加大机械设备补助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4.5提高农机服务水平要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参与设施农业的建设、生产和销售,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陈铁军
农业设施论文:农业发展下设施农业论文
1研究内容和方法
1.1主要研究内容
调查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实际的发展现状以及总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市场和周边地区对设施农产品的消化状况,探索一条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提高农民收益实现双赢的发展思路。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通过走访调研和查阅年鉴收集巴润别立镇地区的农业数据,深入到巴润别立镇的各个村实地调研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国内外发表的设施农业相关文章作为参考,整理分析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数据。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设施农业、农业政策和现代农业概述的资料,制定了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方案。针对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和加速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的发展。
2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调查
2.1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为了掌握真实的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状况,于2011年和2012年到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做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选择了4个具有调查可行性并能比较的代表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实际情况的行政村进行调查。巴润别立镇地区的设施农业主要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果树为主。现在,全镇的设施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全镇涉农的4个行政村,种植的樱桃番茄品种主要是芒果番茄、圣桃1号、千禧碧娇,产量4000kg/667m2;番茄品种主要有铁甲、金满园、红粉佳人,产量6000kg/667m2;种植的辣椒品种有牛角椒、羊角椒,产量4000kg/667m2,另外,还有一定规模茄子,白萝卜的种植。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当地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全镇农业总播种面积为5860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393hm2,油用向日葵3100hm2,小麦333hm2,其它作物33hm2,粮料总产达到4000万kg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73hm2,其中设施农业也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2.2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的产业优势与机遇
2.2.1巴润别立镇劳动力资源及价格优势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巴润别立镇地区居住人口相对于周边其他地方比较密集,廉价的劳动力数量比较大,这是该地区开展设施农业的一个很大的内在优势,这种优势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当地的农业生产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生产技巧和经验,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合格设施农业生产者,这样在设施农业的生产中就会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基础培训成本,只是需要将比较先进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加以培训。巴润别立镇距阿拉善左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仅30km,距宁夏首府银川只有80km,银巴-高速公路穿越镇区,巴润别立镇各村之间柏油马路相连,交通便捷,能够满足农副产品的运进运出。随着旗巴彦浩特“城中村”的改造和产业转移,巴润别立镇已成为全旗“菜篮子”的承接地。在该项目区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不但具有产业优势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
2.2.2国际贸易总体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国际贸易为巴润别立镇今后农产品的出口创造出了良好的贸易纪律环境。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大大有利于巴润别立镇有效地利用国际设施农业生产资源开拓国际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品质农产品的出口,实现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对引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利用充足的外资改善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产业的资金环境,增大设施农产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中的科技含量,提高设施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一个极其有利的机遇。
2.3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的劣势与威胁
2.3.1设施农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实际上在20世纪的90年代,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就已经进入起步阶段。派出考察小组到国内许多省市考察学习,得到了一些好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但是没能很好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设施农业,从而引发了许多的问题,这种不切实际的盲目行为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和严重浪费,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经营问题,导致一些先进设备无法在应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这些设备无法创造出高效益,出现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是能耗不断抬高、经营成本持续高涨,无法实现预期的盈利,给后续的先进技术引进和设备升级带来很大的困难。
2.3.2设施农业的质量普遍较低,不能和国际接轨目前,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比较快,技术仍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目前,主要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农资和农机使用和注意事项不能理解,在无公害化生产埋下较大隐患。
2.3.3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问题严重虽然巴润别立镇努力从多方面争取农业科研资金,投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数目还是不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而且这有限的一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需要有完善的督查考核体系,加大对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的考核力度。在优良品种引进及培育、设施配套、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在春播、夏播及秋播等关键的时间节点,遇到病害及突发情况没有能力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栽培作业的小型农机具和配套设备装备极不完善,适合用于一家一户设施农业生产的小型农机具稀缺,由于各方面原因专用农机具的自发研制和引进的投入严重不足。设施农业属于精耕细作的农业,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低水平的农业机械化,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农事操作如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等作业就不得不全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非常大,生产效率也低,而且作业质量还比较差。现有的设施农机具也是一些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不高、工作质量差的老型机具。
2.3.4设施农业信息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地区发展的原因,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除了有针对性的信息总量少之外,现有的信息也是一些比较老的信息,实用效果差;获取国内外设施农业栽培管理的新技术、高抗高产新品种的信息能力差,严重弱化了市场供需能力分析预测功能;由于缺乏专业的设备和规范的标准,信息的采集不统一,而且没有系统的指标体系,这就降低了收集到的信息性和代表性。利用现有的队伍和装备收集和农业信息,已远不能满足当前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3发展巴润别立镇地区设施农业的对策
根据对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分析,得出巴润别立镇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思路,给出了合理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3.1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机制
涉及设施农业的种植企业和以设施农业为主要生产对象的农户是利益共同体,这是由种植企业的内在经营性质与目的所决定的。创造性的生产企业和农民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这一新兴的经营运作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帮助设施农业由弱变强,农民由穷变富。股份合作制是目前具有创新性和大力推行的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已经将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发展到了一个高级形态,农户以自家土地建成的温室大棚、农业机械装备、自身所带的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企业和农民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从相互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相结合成统一的利益主体,以股权、红利作为主要调节的手段,有机结合形成的农商产业链,成为“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促进设施农业更快更强的发展。目前,农资连锁经营才刚刚起步,需要摸索的发展。农资经营有许多种形式可以采用,巴润别立镇要从自身的地大、生产点分散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适合自己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引导和批准各类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农资企业加入到农资连锁经营网中。
3.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强对大棚蔬菜产业的管理
各级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农牧民、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较好的经营管理思路,明确农牧民、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展一支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加强对大棚蔬菜产业的管理。设施农业的发展事关转移转产农牧民的生活生计问题,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力争使这项产业真正成为巴润别立镇惠农富农的新经济增长点。
3.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多主体参与设施农业建设
巴润别立镇政府应出台对土地流转后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从实际的土地使用中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鼓励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大企业离职员工、科研院所的退休人员参与到设施农业建设中。设施农业的前期发展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各级金融机构相互协调,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者在信贷上放低门槛,发展规模上有保障。采取政府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植,强化基础服务等措施,吸引广大农民投入到设施农业发展中,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设施农业,使设施农业成为巴润别立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3.4加强生产技术推广,扩大产品的宣传力度
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要有大量专业的设施农业人才做支撑,随着全国各地设施农业激增,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一个直线上升的趋势,现有人员的数量和人才的培养速度已不能满足。设施农业推广人员要具有热情、责任感等良好职业情操,更重要的是能够开展专业的文化和技能培训。农产品市场是设施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能为设施农业营造出一个快速发展的环境。做好市场销售网络与销售队伍的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以及建立一个以农产品为主的批发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在质量保障的基础上,采取网络营销模式,蔬菜企业定要充分利用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进行品牌推广、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以及通过各种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做好品牌的宣传,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扩大蔬菜商品流通范围,促进蔬菜销售。
3.5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设施农业投入
只有充足的前期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发展才能有保障。要建立一个以政府项目投入为引导,以专业户和企业资金注入为主体,以金融机构信贷为支撑,以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设施农业多元化投资机制。政府财政要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的科研和补贴,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对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的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农民发展高标准农业设施,科学种植管理的积极性。
3.6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市场风险
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以外向型为主,现在主要是向周边地区销售,要逐步销向全国各地乃至出口到其他国家。目前,巴润别立镇除了制种是订单生产,其他农产品都是农户散卖的,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销售受阻时,农产品就会形成积压,增加设施农业的市场风险,使农民蒙受损失。要降低设施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就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采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的方针。巴润别立镇把自己的优势农产品西瓜、番茄等实施订单生产,既降低了设施农业的市场风险,也可以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
4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成熟,农村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特别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设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巴润别立镇在这大好形势下,注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以设施农业为中心,以制度的形式确立设施农业的发展,引导农民走设施农业的路子,获得高产、高效、高收益。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行业开拓出自己的市场。首先要有实施品牌战略意识,让巴润别立镇的特色果蔬名声远扬。加强品牌申报和对外宣传,设计新颖能体现商品的包装,在工商局等相关部门的监管下与批发市场签订商标使用授权协议。加强质量管理,逐步实现无公害、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品牌影响力。在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加强管理,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良好农业认证(GAP认证),引进相应的生产技术和规范工作,指导全镇农产品生产按照各项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其次,加强科技研发推广、信息传递服务,提高整个行业的科技含量。由农业科研单位、相关的推广部门、新技术新品种管理单位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服务:加强高产特用的新品种、与品种配套的高效栽培模式、适合一家一户使用的先进设施装备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大力提高工厂化育苗的普及程度,为瓜果蔬菜的新品种推广和实现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加强实用新技术推广,例如生物防治,节水微灌,温室自动放风器的使用,黄瓜西红柿绑蔓器的使用,使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整体科技含量和所有种植温室大棚的农户生产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加强高新科学技术的培训,让每一个技术人员分片跟踪指导行政村,及时回答农户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疑问。,巴润别立镇地区的设施农业生产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形成专业的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巴润别立镇现有设施农业65.33hm2,其中温室58.4hm2,大棚面积6.87hm2。在今后要有计划逐步扩大,争取在2020年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666.67hm2,其中温室659.80hm2,大棚面积6.87hm2.
作者:张佳丽 苏和 王晓凤 斯琴高娃 单位:阿拉善盟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农业设施论文:农产品设施农业论文
1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技术指导,设施农业发展的专业性不足
机构较少,层次也不高。因为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现实中的设施农业距离真正的设施农业的要求和规范还有一段距离,如不同农产品品种种植对大棚的选择,不同农产品对不同类型大棚和温室的适应性,大棚与温室材料的选择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设施农业内部生产物流系统的建立等。总体而言,目前的设施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还比较粗放,迫切需要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1.2配套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没有形成
设施农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以荷兰、以色列等国家为代表,其明显的特征是设施结构多样化、生产管理自动化、生产操作机械化、生产方式集约化,既涉及内部系统,如水、肥、光等的控制系统和生产物流系统,也涉及整体生产过程,包括种子形成、种苗培育、生长控制、产品收获与销售等环节。而目前设施农业生产的前后段及其相关产业的产业链不够完善,设施农业所需要的种苗培育不足,没有形成规模,缺乏科技含量,与设施农业配套的农业机械产业与设施农业需要的温室控制的材料产业也没有形成,使得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足,温室等环境控制目标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同时,针对设施农业的冷链仓储产业、肥料产业等都还没有形成体系,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影响了设施农业效应的发挥。
1.3人力资源缺乏,相关技术应用困难
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要求,需要懂技术和管理的人员进行生产和管理,国外设施农业生产单位一般都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相应的专业性工作,如番茄培育过程中的肥、水控制,果实的采摘、储存及销售等。而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能人个体仅仅是经验居多,不少从事设施农业的投资者,仅仅是投资者,自身不熟悉农业技术与管理,其拥有的技术人员十分有限,甚至没有。另外,农业高校培养的农业人才数量有限,且这些农业人才中的不少人也不愿意服务农业,短期内难以满足设施农业对人才的需要。人力资源的缺乏给设施农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应用与创新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现实中虽有些技术,但缺乏引进和应用技术的人力资源基础。
1.4生产与销售的物流理念缺乏,影响了设施农业的质量与效益
农产品的质量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内容,而效益是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密切相关,农产品的质量需要通过控制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质量目标,同时,农产品易腐变质,需要控制运输与销售环节,实现销售过程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目标可以通过设施农业实现,销售过程的质量需要销售物流的理念加以控制。效益的实现既需要生产成本的降低,需要设施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土地产出率和生产率,也需要销售物流成本及其损耗的降低,更需要质量的保障,以实现设施农业的农产品附加值。但设施农业生产者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精益意识还不强,生产过程粗放,技术含量不高,品质与质量难以保障,部分产品与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没有差别,甚至因为设施的原因,使得品质发生了不好的变化,难以获得市场附加值。同时,储存与运输也比较粗放,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运输和配送,缺乏冷库储存、冷链车运输等环节的配套,损耗与传统方式差距不大,难以实现设施农业的高附加值、高生产率的目标,收益受到影响。
1.5相关的经营与销售模式创新不足
不能满足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由于设施农业的生产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设备和技术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此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投入相应增加。投入的增加需要通过收益的增加来补偿,而收益的增加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价格的增加,二是产量的增加。价格的增加要依赖高附加值,产量的增加需要更高的土地产出率和生产率。无论是价格还是产量都要通过农产品的经营和销售才能实现。要实现高附加值的目标,就要通过经营管理生产出市场需要的有机和绿色农产品,并形成与设施农业生产相一致的市场销售渠道与模式。目前的农产品销售,包含了经纪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环节,超市曾成为设施农业对应的销售渠道,但由于种种原因,超市的设施农产品销售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超市农贸市场化了,超市所卖的农产品不新鲜、品质也不够好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超市对相应农产品客户的吸引力。总之,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土地规模经营和创新销售模式的对接。
2设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设施农业发展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及科学规划,现实中问题的存在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目标存在偏差,农业自身发展规律重视不够
不少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源于旅游观光和地方农业示范推广的政绩工程的需要,还有些是农业外资金所推动形成,缺乏立足于农业发展本身的科学规划。一方面,不少地区通过大规模的大棚种植,主要是为了形成旅游农业景观,满足体验休闲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调控,部分资金转向农业,不少地区招商引资的内容中增加了农业的内容。虽然设施农业投入利润率不高,但可以获得国家的相关补贴,使得利润率相对比较稳定,对农业外投资者还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不少农业外资金进入了设施农业,但他们对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及其技术的运用研究不够。从这些角度而言,设施农业的起步,不是依据农业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立足设施农业的科学规划重视不够。
2.2非农资金进入农业准备不够充分,对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了解不足
由于农业外资金进入及政府的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所需的技术储备不足,影响了设施农业发展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的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利润率不高,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户,很难积累资金进行设施农业的投资与生产。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主要还是农业外资金的进入,不少是来自于从事第二产业和房地产业并已获得一定资金积累的人,转到农业领域投资。相对而言,这些投资具有一般商业投资特性,缺乏设施农业发展的积累和渐进过程,相应的技术积累和技术支持也不够,因此,设施农业发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就显得不够。
2.3市场化的收益不稳定,配套产业形成的市场驱动力有限
由于设施农业发展的时间不长,政府推动的色彩浓厚,设施农业发展需要的配套产业没有跟上,另外,设施农业本身的生产与效益情况也影响了配套产业的发展。国家有鼓励设施农业投资的补贴政策,但没有设施农业配套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设施农业发展的初步阶段,设施农业本身利润率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从事配套产业的收益率也受到影响。因此,市场上与设施农业发展配套的产业发展缓慢,配套产业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包括设施农业用种子、材料、设施等产业。目前,从事设施农业材料研究的机构和企业就比较少,比如对塑料大棚材料的研究、适合不同农产品生长的采光材料的研究等。
2.4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生活、工作条件差异,设施农业对人
才的吸引力比较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基层设施农业生产单位发展的需要,综合性设施农业人才就更加缺乏。设施农业所需人才的形成,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高校培养,二是社会教育机构培训。而最终从事设施农业领域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还决定于设施农业的吸引力。如果设施农业工作条件好、待遇高,将会形成一定的吸引力,推动高校报考相关农业专业的学生人数的增加,毕业从事这一领域的人员也将增加,也会有更多的人员会通过培训进入这一领域并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而现实中,设施农业的发展还需要靠政府的补贴支持,在农村工作的社会地位、待遇和工作条件等还不能形成相应的吸引力。在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还有不少人才不愿意服务农业。因此,除部分投资者和种田能手外,难以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综合性人才更加缺乏,短期内难以改变。
2.5设施农产品附加值实现有限,导致生产与销售物流等前后产业链延伸动力不足
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的影响,设施农业的投资者和生产者对设施农业农产品的附加值的实现途径研究不够,加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设施农业生产者在不能保障收益的情况下,缺乏进行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设备和技术投资的积极性。事实上,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不足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进而影响设施农业农产品的附加值,影响到设施农业的效益,会影响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设施农业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设备与技术还不够系统与完善,还缺乏一定的产业基础,相关设备的价格也较高,在目前的设施农业的利润空间下,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设备与技术应用还不具有投资的吸引力,将会影响到设施农业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理念形成与技术应用。
2.6销售和经营模式创新不足,反向制约了设施农业生产方式的持续发展
设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带来经营模式和市场销售模式的变革,否则设施农业的相应目标就难以实现。但受农产品传统消费市场与消费特征的影响,目前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不足。现实中,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比较关注安全,但又不愿意接受高价格,另一方面,设施农业及规模化农业生产总量还不够,农产品市场波动比较大,价格不稳定,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销售模式和渠道,以保障设施农业在高土地产出率和高生产率的情况下,通过销售模式的创新实现其附加值及效益。部分设施农业单位采用宅配的方式,面向高端消费者,实现了产品的附加值,但也是少数企业的少量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拓展。
3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遵循农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创新经营和销售模式,发展配套产业,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
3.1尊重规律,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不能仅仅以招商引资、休闲旅游甚至政绩工程为目标,应该依据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设施农业的高附加值、高生产率为目标,科学规划、专业发展,提高设施农业产品的数量、品种和品质,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应有的作用,满足社会多元化、多样性的需求。
3.2改善条件和环境,吸引人才,强化产学研合作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应标准,加强对设施农业的指导和规范,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新技术的运用,逐步改善农业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激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人员参与设施农业的规划、设计和生产,既要吸引资金又要吸引人才,提高设施农业发展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
3.3完善政策,驱动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效益
调整设施农业的补贴范围,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配套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逐渐吸引更多的企业为设施农业服务,如在种子、设施农业机械、设施农业运用的新材料和新品种等相关领域,不断丰富配套产业,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3.4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人才数量与质量,满足发展需要
高校要调整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设施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服务农业意识的培养,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设施农业发展中去。另外,政府要扶持和支持设施农业人才的培训,创新合乎设施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训机制和模式,鼓励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从事设施农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事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3.5加强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附加值
对设施农业生产过程控制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设施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质量影响的研究,如设施生产可能形成的病虫害、设施生产造成的产品品质的变化等,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充分运用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保障设施农业的产品安全,降低农产品的损耗,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与销售的协调程度,保障农产品的可持续性和有效供给,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高品质,实现设施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高效益。
3.6推动销售模式创新
获取协同效益,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设施农业的农产品经营与销售模式,形成依托于设施农业生产模式的经营与销售模式。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缩短中间环节,完善销售渠道和宅配、超市零售等的模式,通过消费者的细分,实现设施农业产品的品牌附加值、文化附加值、技术附加值等附加值,保障设施农业的农产品销售目标的实现。
作者:张兆同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