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会计专业论文范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论文
会计专业是专科院校教学的重点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实践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根据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实践型专业人才。
一、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教学现状目前,大多数专科院校会计专业依然采用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有部分学校为体现专科特色,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实践动手能力也不符合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要求。我国每年有大批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但可以立即胜任企业会计工作的却很少,主要表现为不能编制基本财务报表,不能看懂企业会计账簿,不明白各账户间的勾稽关系,甚至不能看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不能表现出专业性以及美观性。
(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的安排及操作过程中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模仿课程例题可以完成编制分录、编制报表等会计工作,然而未能真正掌握知识要点,导致实际工作中不能进行实际操作田。此外,很多院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流于形式,不是重理论轻实践,就是盲目缩减理论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强。
2.教学模式落后,未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会计教学手段单一,依然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与现实严重脱节。不仅影响学生的实际运用,也影响院校整体教学水平。此外,很多院校虽设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然而教学中却未能有效利用,实践教学也表现出不系统、不连续以及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实践后就全部忘记,不能运用实践教学掌握会计业务流程.也不能融入模拟的企业会计业务情境中。
3.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设施陈旧。很多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只是照本宣科,对实际企业会计业务操作情况不了解。缺乏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实践素质水平不高,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专业人才。此外,教学设施落后陈旧。院校不断扩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落后使很多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教学理念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
4.教学理论知识性强,实际能力考核薄弱。传统会计教学对学生会计能力的考核主要以总结性考核为主。不重视过程性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未重视对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的考核。很多学生只有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较弱。学生未能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真实技能。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企业的业务操作中,对会计工作产生畏惧感而不敢上岗。此外,由于很多毕业生缺乏真实操作技能而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导致用人单位多考虑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聘受阻。
二、解决对策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要体现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核心课程要与会计专业岗位需求能力紧密联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改变传统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组成的学科体系,要以就业为教学导向,以学生技能培养为重心,注重课程体系的职业性与开放性,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专业型会计人员。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重点突出会计专业的技能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理论结合实际,强化专科会计的实践教学。企业需要的是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实践技能型人才。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的实践教材,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自编一套紧密结合实际且切实可行的实践教材;同时,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创新性,并选择适合的实践教学流程,拓展会计模拟实践范围,贴近企业实际业务操作情况。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四。加强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专科会计的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实践技能型人才。
(三)基于实用教学改革。提出创新教学新途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除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虚拟会计环境外.还需要多组织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充分利用校内实践资源,实施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全程实践教学,将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融为一体。教师可以采用实景式、互动式、案例教学以及任务驱动法等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真正学习到会计专业技能。实景教学就是将课堂搬进真实或者模拟的工作场所,教学在真实或模拟的现场进行,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模式问。案例教学法就是将教学情境形成教学案例。针对每个具体的知识点,经过加工形成企业真实业务操作情境,使学生能充分领略会计知识要点,避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会计业务操作能力嘲。
(四)根据学生的学习素质.采用分层教学法。很多会计学生的学习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将教学目标分成高中低三层,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定位,对授课以及作业设定三个不同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学习素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素质差异性的教学困难,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实践技术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五)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实现会计教学多元化大部分院校还是采取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要加强现代化设施建设,购置适合社会发展的财务软件,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科技、音像教材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为学生营造会计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院校教学水平。同时,院校要利用好专门的会计实验室、教学设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六)规范课程考核对专科会计能力的考核方面。要从以前重视结论性考核转为过程性考核I61。将以往注重期末测试转变为平时测试与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知识学习情况、实践操作技能及平时作业完成效果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实际学习效果的考查,此外.期末考试还可以与“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相结合,提高学生考证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种会计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素质,培养发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更深入、更熟练地掌握企业相关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强化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处理能力。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就要先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水平。教师要结合现代企业会计业务操作情况以及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社会对会计人员各种实际需求的挑战,把握企业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水平能力。院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与考核,监督和管理教学,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培养出的会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156尺,在以后的各种不同环境中,面对道德行为等问题时,能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与意志努力.对善恶、是非做出比较与取舍。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及德育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发展有很多启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没有一个心理发展阶段,很难解释不同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另外他忽略了道德发展中道德情感的作用。
总之,一种理论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也无法解释一个人道德的形成。毕竟,人的道德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未必能一一解释不同阶段的道德发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超越了行为主义机械、呆板的基础之上,超越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来研究人类,而上升到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以人为机制的德育实验,的确也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今天德育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作者:董静 单位: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税法课程教学会计专业论文
一、对税法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1.案例法的应用
案例法在税法教学中是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理解税收规定能很好的解决税收法规抽象、不好理解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案例法在应用时,应讲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是通过高考升上来的高中毕业生,学生一直接受学校教育,对社会经济活动、企业经营情况并不熟悉,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综合性的税收案例未必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如果教师在列举案例时,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或学生耳熟能详的身边企业为背景举例说明税收法规的规定,即使业务是虚拟的,学生也会因对企业的了解而愿意倾听,案例教学就变得生动、有趣、好理解,从而使学生愿意由浅入深的思考。
2.比较分析法的应用
目前,绝大部分税法教材都是以税种为线索,按照实体法、程序法的顺序编排税法教材内容。在具体税种介绍时,按照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税收优惠等税法构成要素来具体组织教材内容。教材中对税收规定的描述基本采用法规原文,这使得税法教材类似于法规的汇编,语言晦涩,缺乏可阅读性。同时,也使得初学者认为每一部分内容间是独立的,每一个税种是独立的。教材内容的割裂影响学生对税收法规内在联系的认知。同时,法规堆砌式的教材,需要学生根据抽象规定理解企业业务。而实际中,办税员是根据企业业务查找适用的法规。学习思路与实际操作的思路截然相反,这也是税法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高质量的再现实务的教材不是一朝一夕能编写出来的。真正以企业为背景,通过企业业务介绍办税流程、涉税义务和纳税方法的税法教材目前几乎没有。在这种现状下,要提升税法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线索,通过讲授法介绍税收法规,这样授课能保障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同时要多运用比较分析法,如不同税种的相关性分析,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例,消费税的纳税人同时要交增值税,所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纳税人都要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通过对税种征税范围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企业会涉及多个税种。比较分析法不仅可以用于税种间的比较,也可以用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承担的纳税义务的比较。如通过比较酒厂和酒类批发企业承担纳税义务的差别,使学生清晰认识消费税和增值税各自的纳税环节。
3.归纳法的应用
税法教材对税种孤立的介绍,使得学生错误的认为各个税种间是独立的,相互不交叉。这种潜在的错误认识带到工作实际中,就会造成学生面对实际业务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将税收规定与企业业务结合起来。因此,在税法教学的某几个阶段,或者在完成全部税法教学任务之前,税法课程教师可以对全书内容做归纳,这种归纳不是以教材为线索,而应以企业类型为线索,如分别以制造企业、施工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为背景,总结每类企业可能涉及的税种。还可以进一步将涉及面最广的制造企业根据企业组织形式和规模的不同,细分为公司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并分别归纳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规模的企业可能涉及税种、计税方法、纳税义务及税收负担。通过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规模企业、不同组织形式企业涉税义务的归纳总结,让学生直观认识税收法规的抽象规定如何影响企业的具体纳税行为。
4.演示法的应用
在税法教学过程中,授课效果最差的莫过于有关纳税程序的规定,如企业税务登记程序、办理税务登记报送的资料,各税种纳税申报的程序及报送的资料、增值税专业发票的管理以及税务争议的处理等等。关于纳税程序的规定,教材内容一般是简单列举的方式加以介绍。如果教师也照本宣科,那么税法课堂将变成一潭死水。对此类内容,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的形式介绍企业办理税务事项时应准备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说明相关税务事项的程序,那么教师授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看到的不再是抽象的文字信息,而是真实的图片,图片信息会给学生留下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也会使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引领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二、结束语
税法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变动频繁的一个部分。从法规角度看,税法具有概括性、抽象性,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看,税法课程强调实践性。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税法课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使学生在掌握税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是税法教学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作者:吴金菊 单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会计专业职业教育论文
一、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会计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为密切,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会计专业毕业生创业具有“先天优势”。然而,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往往采用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去,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开展未形成有机联系,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失去了专业优势,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一)有助于完善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一种创新,昭示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从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各个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所以在各个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革新,因而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不同于其他类学科的模式,创业教育应具有学科性,所以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是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完善。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创业实践,一方面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上,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又可以返回到课堂和书本中寻求答案,增强了学生学习企业运营和财会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以创业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的目的。
(三)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广泛关注。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率和职业稳定率不容乐观。而通过对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而是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用创业带动就业,对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缓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创业教育观。创业教育观念的建立,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以往那种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许多人在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许多高职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得不去创业,才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观念致使某些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事实上,从本质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行的“终身教育”。创业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之后进入创业阶段时具备成熟的心理和知识储备。在这一教育理想的指导下,教师应变“教学生如何就业”为“引学生如何创业”,积极研究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二)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处于被动、临时应付、不规范的发展状态,许多学校仅开设了一至两门就业指导课程,根本谈不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谈不上和专业教育结合,缺乏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基于创业教育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应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环节贯穿于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能单纯作为就业指导进行开展。应该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作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基础课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定期开展创业竞赛,并在竞赛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完善其综合素质。
(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国外高校不仅要求创业教育教师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水平,而且要具备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创业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对会计专业现有创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吸收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员、企业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的人才充实会计专业创业教师队伍。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敏感性。
(四)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学生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会计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侧重于学生对财会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考核形式也是以闭卷考试为主,体现学生能力、素质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传统模式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疲于考试,职业技能无见增长,无法培养出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无法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在对学生考评方面,应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要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的结合能力为重要指标,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
作者:周经纬 葛新旗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职业素质会计专业论文
一、会计人员素质现状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会计工作是直接涉及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面经济利益的活动。如果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自觉或不自觉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使其决策失误,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才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还不足50%,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足30%。可以说高层次会计人才十分匮乏,不少具有较高职称的会计人员年龄偏大,学历低,不会用计算机,甚至没有受过专门会计专业教育的也大有人在。而不少大中专毕业生则没有职称,缺乏实际经验,会计从业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断档现象。
2.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对单位经济业务的记录、反映、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会计从业人员预测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判断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不认真钻研会计业务,业务能力与水平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经过正规的学习,但由于满足现状,不注重更新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知识结构老化。
3.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个别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违背准则,弄虚作假,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强化学生会计职业素质培养
可见,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极为重要。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培养: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意识到思想道德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把个人理想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同时,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训练,以提高其素质。
2.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地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都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在工作中要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做好会计工作,保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及时、完整。
3.提升会计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水分”较重。要教育学生及时加强进修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工作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周边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该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氛围。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的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人员也绝不应因环境影响而放弃道德修养。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必须培养职业责任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坚持不懈地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作者:张海军 单位:西峡县职业高中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中职生会计专业论文
一、明确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在现阶段,会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会计核算,真实、完整、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加强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任务,企业是通过会计核算来反映资金活动情况的,所以计算各项收入和支出要,要严格掌握成本和开支,合法、真实、、完整地核算经营成果,使其一方面能满足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企业外部各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需要。
(二)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会计核算要按照经营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对经济活动和全过程进行控制。要对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进行审核;对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实现情况进行控制;对企业的经济资源和其他的财产的完整进行保护;对违反会计法规、财务制度的收支行为进行制止;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三)加强考核分析,发挥会计核算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任务。会计人员除了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以外,还应参与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同时,财会部门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参与拟订计划,分析比较和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运用良好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科目和账户
如现金支付是十分频繁的收支项目,必须设立一个“库存现金”科目,并开设“库存现金”账户分别进行登记,以便随时取得现金收支的情况。通过设置科目和账户,把各项业务内容都分别开来记录,会计核算就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二)复式记账
通过复式记账可以相互核对监督,弄清来龙去脉。如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材料款,一方面要登记“银行存款”账户的减少数,另一方面要登记“原材料”账户的增加数,两者金额相等,就可以相互进行对照,并反映资金的增减情况。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在会计审核中以会计凭证作为核算的依据,可以保障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正确,是保障会计核算质量、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专门方法。如企业以银行存款购进材料时,必须根据购货发票填制进货凭证,经审核无误后与银行付款凭证一并登记入账,这样就可以保障付款的合法性,也明确了付款人的责任。(四)编制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是指定期总结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并为有关单位提供投资的决策依据。
三、培养学习会计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教片、专家讲座、学者论坛等唤起学生的心理兴趣,使他们逐渐了解、熟悉、研究、领会这一学科的特点。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就会有一种昂扬、奋发、不怕学习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会计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达到“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效果。
总之,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认真研究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为培养更多的合格的财务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郭立友 单位: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论文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做合一”效果不佳的原因
尽管“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纸上谈兵的较多,真正实施的较少,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理念未实现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观念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更新,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上课你不讲课,那你上课做什么?你还是一个老师吗?认为教师就应该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那个人,就应该是一节课滔滔不绝的一个人,就应该是保障让学生安静倾听的那个人。这样的理念,有让“教学做合一”模式进行生存的环境吗?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仍然从学科的特点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从学生进校开始学习《基础会计》,然后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到第四学期才进行一次综合操作训练,这样很难适应“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也很难让学生在一个环节完成会计职业岗位的操作训练,因此也就达不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3.教材内容设计不合理。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使用的还是以前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教材,教材内容还是按照理论——例题——练习这样的结构进行编排的。试想这样的情况下能按照教——学——做模式实施教学吗?教材的研发也缺乏真实的载体。有的高职会计专业也自行开发教材,但在设计教材任务的过程中,很多都是教师自己根据熟知的业务编造出来的,并不是企业真正的业务,很多企业存在很多不融合的地方。
4.教师队伍素质欠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业务操作熟练,业务能力高。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尽管一般都取得了较高的职称,有着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很少下到企业,参与企业会计工作,在实践方面基本是一片盲区。另外,高职院校的生源不是很充足,因此也很少吸收外部的力量来作为支撑,这样无形中削弱了“教学做合一”的效果。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建议
“教学做合一”强调的是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向培养,因此需要从课程体系设置、教材研发、教师素质提升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形成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有机系统。
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时,要突破以前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不能再是一个学期一本专业课程,从初级到高级的逻辑,而应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行动导向为中心,通过职业分析来设置教学做课程体系。职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关键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而不是去研究为什么和是什么。
2.合理设计教材内容。基于教学做开发的教材应具有教学内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工作任务过程化、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在编写适应“教学做合一”模式的教材内容时,综合考虑工作逻辑、职业能力、知识构建三方面。设计教学做教材应包括三部分:要求做什么;根据什么做;应该怎样做,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与学”的活动情境;实施让学生承担完成主体角色来完成学习的任务,提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因此应合理设计教学任务、科学构建教学做知识、精心编写教学做指南。
3.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教学做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职业教学的组织者、职业知识的传授者、职业操作的示范者、职业能力的培养者、职业疑难的解惑者,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具备多种能力:专业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在教与学的理念指导下,应“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通过多渠道多层次来了解会计行业的特点,具备市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形势下对教师的发展要求。针对目前会计专业教师的现状,学校应利用多种机会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锻炼,比如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送教师出外进行培训;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培训指导等等,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社会行业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
4.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将新的知识进行整合,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陈述、议论、探讨、理解、思考、创新所学的会计知识。在教学做过程中,要改变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现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产出高的效益,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顶岗操作法、五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比如五步教学法具体的步骤是:任务下达、知识导学、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及点评归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变教师主动讲授为组织指导咨询、变学生被动听讲为学生主动学习、变理论指导实践为实践上升理论、变传统课堂教学为营造工作氛围、变理论实践分离为两者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教学做合一”模式遵循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顺应了高职教育的理念,因此我们应更加积极的探讨,达到更佳的效果,使我们的学生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更适应市场的需要。
作者:蔡小平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
一、坚持理论讲解,提高思维能力
职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许多会计教育工作者往往注重会计实务的讲授,而对基本会计理论只作浅显的解释,这虽然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但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收益不大。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把会计实务的讲授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让学生能够了解、掌握并利用会计理论,用会计理论去指导会计实务的处理,这虽然不能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能够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处理问题时能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财务会计有关材料以计划成本核算中,我们教师如果对其不仅仅只作简单的实务讲解,而是从会计核算的方法、目的及原理等会计基本理论讲起,让学生熟练掌握计划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材料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而且遇到类似的经济业务时,如产成品以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他们就能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利用既有理论,轻松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
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的基本任务在于掌握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立志——博学——应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必须帮助学生订立志向。“志者,心之所之”,立志是学习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学习才有目标可望、方向可循。同时立志要远大,信念要笃实,大而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小而为自己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才会刻苦勤奋、持之以恒、淬励奋进、取得成功。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他就会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千方百计地探求学习的方法以及成功的途径。学生的学习具有模仿的特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亲力亲为,会计专业教师更应如此,让学生模仿自己处理各类经济业务的方法,善加引导,让学生能灵活地掌握并运用模仿得来的知识。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学与思相结合,应当提倡质疑问题,所谓“学起于思,源于难”,进而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学习不仅要在可疑处求疑,还必须在看似无疑处求疑,这是消化知识的必然,也能够使学生做到深思明辩、以求真知,是可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再次鼓励学生时习致用。对学生的既得知识,要及时、经常、不断地复习和巩固,以避免知识的遗忘。我们知道知识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具有潜在的巨大能量,为了让学生把这种潜在的能量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必须做到使他们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把书本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对知识进行经常的不断的练习和运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因势利导、标本立新,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过去我们教育工作者很少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要求学生亦步亦趋、顺从附和,而不太喜欢那些别出心裁、独避蹊径的学生。但知识如果仅仅停留在接受的阶段,一个人学得再多也只是知识的保管者,因为他无法超越前人的水平,也不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有益的东西。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迁移创新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消除学生的盲从心理,满怀热情地支持学生、鼓励学生抛除陈说、锐意求新,这在会计教学中也是如此,因为许多会计理论问题,原本在会计学界就存在很大争议。譬如财务会计中讲解到有关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内容时,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到了资产更新时,由于价格上涨等原因而不能进行资产的重置”。这个学生认为应当以预期固定资产的重置价格为基础来计提折旧,这虽然有悖于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但符合了通货膨胀会计的基本理论思想。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们应对其独特的思维加以赞赏和表扬,另一方面应帮助其明确现行准则的要求。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知识。
四、注重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就成为每位老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会计教学中,学生会计实务的实际处理能力不能仅依赖于学校会计实训基地中的模拟练习,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熟练地处理各类经济业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在会计实务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聘请一些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老会计指导学生进行账务核算,同时也要带学生到各行业、各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去了解、观摩这些单位会计实务中所运用的各种经济资料、凭证、账簿、报表以及他们的实际处理方法、过程,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同时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应当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思想,积极思维、循序渐进、勇于创新、学以致用,让他们真正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作者:居卫祥 单位: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实训教学会计专业论文
一、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软件设计的理论价值以及实践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通过就业为目的,将能力视作本位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加快学生提高就业能力,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够较快的将学生角色转变成员工角色,并能够顺利完成各自岗位的任务。而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来讲,就不可以只探讨理论,而是要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的实践。在学校时,有许多学生的成绩非常优越,可是在毕业后却迟迟找不到工作。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可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专业缺乏的认识,对岗位的经验严重缺乏。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因为真实的会计岗位牵涉到企业很多商业机密、行政机密等,而且会计岗位自身就不需要较多人员。面对普通的企业来讲,会计部门所建立的会计岗位少的只有一人,多的也就十多个人,无法同其他基层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相比,办公室少的就会集中到一个大的写字间,多的也仅仅是2到3间办公室的状态,所以,即便企业创建实训基地,一次也只可以容纳几名学生进行实践,而无法将学校每届如此多的学生都进行培训。所以学生的实际工作实践也受到了局限。为了让学生建立职业能力,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实训岗位上担负着较重的职责。
会计院校实训基地的创建是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实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实训教学软件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给学生以及职业岗位提供了零距离的接触机会。可是会计专业的实训软件的设计更加具备现实性意义,由于会计自身就是一个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工种,企业在对会计人员招聘时,会要求最少要具备3年左右的相关经验,这样的经验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给予的,只有透过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软件或者同企业进行合作,才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所以,会计专业学校对于实训教学软件的设计变成了当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中的首要问题,怎样建设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以及教学方式变成了所有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
二、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在进行前的筹备
1.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素质
会计实训教学软件需要通过老师在进行相应会计相关课程的传授之后,通过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这要通过老师实现对班级进行相应的设置,通过学生所要实训的内容,并且通过当前软件进行简易的二次研发,适时制定出一些较为符合学生真实情况的实训题目。这不但需要老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了解软件研发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操作方式。
2.会计实训设施的配备
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和相匹配的网络机房,成为了进行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必备条件。当前,会计实训教学软件泛滥,老师一定要结合资金和教学所需,通过对当前的市场进行考察,选择性价比较高、售后服务较好的软件企业。因为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化较快,要尽可能选择免费提供软件升级、售后服务迅速、信誉良好的软件企业,并将其成为学校会计实训教学的软件。如果资金充足,就可以把会计实训软件教学设置到模拟实训教学的场景当中,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设定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
会计实训教学软件能够将老师的工作量有效降低。可是,同样需要具备较为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当前任课老师的行为进行规范。老师在传授课程当中,要加强讲解学生较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及时通过会计实训教学软件体现出学生真是的实训情况,并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适时建立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会计实训教学软件作为会计实验室中较为关键的内容,通过不同的体系使用在校园网以及互联网当中。会计实训软件设计教学比过去的实训教学方式先进很多,可是要透过严格的管理进行规范。会计实训教学软件设计适合当前以及未来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实施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才能够让会计专业更加先进,也更加能够培养出符合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标准,将企业建设的更加美好。
作者:贾铮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会计专业法制教育论文
一、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在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两个方面就是会计专业汉语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将法制教育有效融入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中职会计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开展汉语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2.有利于实现职业教学培养的根本目标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主要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思想的教育、行为的规范,培养和提高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使教与学达到预期的目标。
3.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职院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只是单纯的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且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教学目标并不能只局限在对知识的传授上,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将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与法制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其核心就是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心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如何在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
1.找准会计教材中知识点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
与其他汉语教学相同,会计专业汉语教学的内容同样是以听、说、读、写为主。不同点在于,其他汉语教学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而会计专业汉语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大多都是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专业内容,比如说账户、资产、负债、财产所有权、会计核算等等,通过对这些词汇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更好的掌握与了解。在明确教学内容之后,教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教学中的知识点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比如说:在会计专业汉语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有与经济管理、会计监督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选取一个最为合适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会计活动中相关的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利益不仅仅关系到国家,而且对个人也会产生极大影响。例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利用自身的工作便利,有目的的开展会计舞弊行为等。这些行为不仅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而且一旦被揭发对个人今后的发展也会造成巨大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遭受牢狱之灾。
2.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制教育素材
就目前会计专业汉语所选用的教材来看,其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一些与法制教育相关联的内容,为了能够将法制教育有效的贯穿到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对教材内容中涉及到的法制教育部分进行详细剖析,并在课堂上重点讲授,以此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法律知识进行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比如说,教师在对“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置”进行讲解的时候,便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贯穿其中,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利用案例进行直观的法制教育
在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巧妙的利用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能直观地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坚实的法律基础。如在教学“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记账规则”。“会计凭证“等内容时,结合知识点内容中所蕴含的法制元素,举出具体案例,用案例事实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法律法规,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受到了法制教育。
4.在学生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贯穿法制教育
将法制教育融入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单纯的依靠专业知识的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要有实际操作的有效配合。因此,为了能够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必须要精心设计,以此来将法制教育的效果充分展现出来。比如说,在对“会计凭证”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就目前会计凭证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名称、数字、金额、日期、编号、摘要、汇总、凭证格式等,虽然这些内容看上去似乎非常简单,但是,如果工作人员粗心大意,那么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是金额数字,一旦出现错误,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通过指导填制会计凭证。让学生充分掌握填制会计凭证的有关法律规定,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而且也会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
5.在写作练习中贯穿法制教育
在写作练习中贯穿法制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教学生练习写简单的条据和较复杂的商品说明书、合同、协议书、意向书等。这些写作内容大都使用在经济领域,并且都具有写作格式固定,写作的实用性和语言的平实性等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教学生练习写作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三、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为了能够将法制教育更好的融入到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以教材为依据,把握好尺度,潜移默化的进行法制教育。虽然会计专业汉语教学和法制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二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利用起来,充分挖掘二者的结合点,并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每部分内容在课堂中占据的比例,不能将会计专业汉语课程上成了法制教育课,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制教育元素。其次,对法制教育的融入,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而是要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法制教育的融入要自然、贴切,不能是外加的或牵强附会的,切实的将学科法制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教学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所举得例子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同时也要体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和事例典型等特点。同时,要注意授课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汉语教学质量必然会得到相关部分的高度重视,法制教育作为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有效融入到教学中也成为了诸多会计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能够看出,教师如果想要将该教学任务顺利实现,就必须明确会计专业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从而根据教学的实际现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法制教育融入会计汉语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王艳芳 单位:辽宁医学院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财经类大学会计专业论文
一、管理学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时紧张
青岛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于2011年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根据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该门课被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课时为一个学期总计36学时,去掉假期、校运动会或中期考试等2~6学时,总可用学时仅为32学时左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修完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在同一学期修读,但尚未学习统计学。从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体系来看,这个课时量明显不足。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本科生培养方案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即使培养方案有所变更,各课程的课时量调整也要综合考虑专业性质、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学分安排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计量经济学课时量的增加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对于许多高校来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课程。一些学校在管理学类专业中尚未开设该课程,而开设了该课程的管理类专业也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谭砚文、陈珊妮(2011)的统计表明,在8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类大学中,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平均课时为58学时,而一些农业院校仅为48学时。这个统计数据是基于经济学类专业的调查结果,而对于管理学类专业来讲,其课时量更少。以全国45所财经类大学的会计专业为例,仅开设统计学的有32所,未开设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的有2所(总课时分别为32、54学时),先后开设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有11所(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分别为30、32、32、36、48、48、48、48、51、36、72)。可见,对于管理学类的课程来讲,课时紧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争取在最少的课时量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先修知识准备不足
计量经济学创始人R.弗里希曾指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因此,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结合,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经济统计学等先修知识。显然,经济学类本科生在经济学基础方面比管理学类本科生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对管理学类本科生不利,如有的学校未开设经济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有的学校将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开设在同一学期而未先后开设。除了经济学基础的差异之外,一些高校对经济学类专业学生的数学要求要高于管理学类专业。因此,总的来看,管理学类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要弱于经济学类本科生。综上,先修知识准备不足、基础知识薄弱,是管理学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在改善这些弱势条件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二、教学经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在课后提出一些与数量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在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或学校举办的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希望用上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也有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如是哪些因素决定了股票价格的上升,能否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等。2011年之前,青岛大学会计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几乎全部为规范研究。2011年之后,每年在240篇左右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有10篇左右的论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用到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所学的知识。总体来看,计量经济学的开设已引起很多学生的兴趣,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运用了课上所学的知识。
(一)合理的目标定位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可以为实证研究提供工具基础,在管理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和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具备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基础,但这对于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数学基础不好,有些高校管理学类本科生在读期间并未事先修读统计学,这就给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很多学生是初次听说计量经济学一词,对于该学科的性质、定位、掌握程度等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学生在看到教材中的数学推导和大量的统计结果时,直接将其定位为数学,并将该学科划入“超困难”级别,从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经济学基础和数学功底较之经济学类本科生要差,再加上课时紧张等原因,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目标要求不应与经济学一样。同时,由于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差异,管理学类本科生也不需要与经济学类本科生有着相同的目标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计量经济学定位为一门工具学科,而一个工具要发挥作用,就要有该工具能产生作用的对象,计量经济学也只有应用于相关学科,才能真正发挥力量。正如古扎拉迪所指出的:“在应用计量经济学中,要利用理论计量经济学作为工具,去研究经济学或者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对管理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讲,其研究的更多是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王少平、司书耀(2012)提出的三个能力的培养,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更多地关注商业或管理学的某些领域,即观察和分析实际商业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商业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第三个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对于管理学类本科生来讲,有些难度,不适宜作为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针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应用导向式学习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技能,使学生的文理知识很好地整合起来。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科学生普遍缺乏这种逻辑能力,虽然学生会在大一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必修课程,但这些课程常与经济管理实际脱节,很多学生在学习了数学课程后不清楚其应用价值,甚至认为不是专业课就不用好好学。计量经济学可以起到文理衔接的作用,使计量经济学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学类的学科体系,为该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定量分析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扫清数理障碍。对管理学类本科生应采用“应用导向式教学”,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不去讲解公式的推导、统计理论的证明等“深层计算问题”,而是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当然,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鼓励其“知其所以然”。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具体学科,以管理学领域的问题为案例,以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展开讲解。比如,对于显著性这一概念,可以结合“A股历史上最刺激的迷案”重庆啤酒案例进行讲解。2011年12月,重庆啤酒的股价开始连续9个跌停,一个月内股票价格由每股80多元暴跌至20多元,市值蒸发高达270多亿元。这一切源自重庆啤酒披露的一则消息:“乙肝疫苗Ⅱ期在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这相当于鸡汤熬熟了,居然只相当于白开水的营养价值。”2012年1月9日,重庆啤酒再次披露信息:Ⅱ期次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何为“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从案例中引入显著性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而且可以结合本专业具体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在了解了显著性这一概念后,学生会注意到信息披露对股价的影响,进而会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股价的变动?哪些因素是有显著影响的?如何收集这些因素的数据?是否可以判断股价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并据此进行投资从而获取收益?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将现实生活、经济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对该应用学科的直观认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网络、多媒体等IT教学资源
在当今IT时代,知识的获取、传递和沟通等都可借助于IT实现。IT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用导向的教学方式会忽略公式推导等“深层计算问题”,而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把学生从繁琐、复杂的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但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不踏实”“,对没有证明过的问题感觉内心惶恐”,也“不便于记忆和理解”。运用IT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弊端。比如,在讲授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这个概念时,教师仅需简单推导无偏这一概念,而对方差最小这一特征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再如,在推断统计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两大核心问题,而假设检验是难点,学生无法理解何时拒绝零假设以及为何拒绝零假设,容易在判断过程中因为显著性水平α的不同而在与实际概率值ρ的比较中产生混乱。恰当地制作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判断过程,就会给学生直观的认知,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总体均值m=50和总体均值m=10.5两个零假设为例。计量经济学教学重在对基础性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延伸,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外,课后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博、博客等与学生展开交流,课程的相关视频,沟通课上难点,补充基础知识,推荐参考资料,解答疑难问题,举办知识竞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科的应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管理学类本科生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的课时紧张、先修知识薄弱等现实情况,提出了进行适宜的目标定位、强化应用导向式教学、合理运用IT资源等教学建议。其中的有些做法是基于现状不得已而为之,要想大幅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满足基本的教学条件并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对于课时量过少、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高校来讲,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是当务之急。随着管理学类各专业对计量经济学的逐步重视,课时量必然会做相应的调整,教学目标定位也应提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应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陶黎娟 单位:青岛大学商学院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职教背景下会计专业论文
一、普通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
会计专业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税法、经济法、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长期以来,众多普通高校习惯于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等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忽视了其他相关课程对会计学习的重要作用。以税法课程为例,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对企业的日常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是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两种活动,财务人员每个月份在会计处理之外都必须要进行纳税申报工作,熟练、、顺利的完成计税和报税工作是财务人员能否胜任会计工作的基本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课时设置中,税法课程所占的比重相对较轻,课时数较少,难以满足对学生税务处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另外,课程顺序的设置也存在一些缺陷。仍以税法课程为例,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的会计处理,而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亦存在对会计基础知识的需求。如果将税法课程的学习放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之后,就会导致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对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出现障碍,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材更新滞后。
教材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资料,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规范,选用合适的专业教材是达成预期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难以选择合适的专业课教材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会计课程而言,自2006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初始颁布的38项具体准则已经增加为41项,《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已经至第六号,《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持续被进行修订、完善,如近期对职工薪酬、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相关内容的修订。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教材的时效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材的更新、修订、出版难以跟上准则修订的步伐,从而造成教材的相关内容更新滞后,给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些问题。这一问题在税法、经济法等课程的教材中也同样存在,如税法中“营改增”的相关内容在目前的教材中就鲜有提及。
(三)学生实地实践机会缺乏。
会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学科,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安排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的仿真实验,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需求。但是,由于财务工作具有保密性的特点,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实地现场实习。纵然是勉强接受了学生的实习请求,也只是同意学生简单翻阅以前年度的凭证或账簿资料,不愿意学生直接参与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前很难得到在企业实地进行会计实习的机会,难以积累实践经验,对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
(四)教师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从学历层次而言,目前普通高校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对会计专业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满足日常教学的要求。但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往往是从高校毕业就进入工作的高校单位,没有直接从事过会计实务工作,在工作以后又疏于对会计实务的了解,对会计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细节问题难以把握,导致专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二、提升会计专业教学效果的建议
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普通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立足点,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设置专业课程时,应结合会计实践中的专业需求,在保障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核心课程地位的同时,适当考虑增加税法、财务软件应用等与目前会计实务工作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的课时比重,满足对会计实务基本工作的要求。在课程顺序的设置上,应该统筹兼顾,尽可能做到各课程顺序合理,妥善解决各交叉内容的矛盾。尤其注意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比重,如增加基础会计实验、财务软件应用实验的课时,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加深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核算系统的理解。
(二)鼓励学生参加会计类职称和执业资格考试。
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考试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执业资格考试。鼓励学生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取了近期的专业知识,又为未来就业获取了资格证明,一举多得。一般而言,多数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前考取初级会计师职称。当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的考证提供一定的指导,尽可能与日常教学的进度相一致。
(三)选择更新较快的教材。
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完善以及税收等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导致会计已经是专业知识更新最快的行业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用上,很多高校倾向于选择各种部级规划教材、部级精品教材,但是就会计专业而言,这些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知识更新的速度,所以对某些课程而言,必须选用更新较快的教材,而不能拘泥于一般的规定。如对税法课程的教学,我们就选择当年出版的注册会计师《税法》作为教材,在高级会计学的教学中,我们同样选择当年出版的注册会计师《会计》作为教材,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为中级财务会计的拓展和深化。注册会计师考试所用教材每年均进行更新以体现近期的专业知识的变化,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更具有实用性,也解决了常规教材中重理论轻实务的缺陷,更加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需求,同时也对学生参加职称和相关执业资格考试有较大的帮助。
(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企业进行实地会计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加强对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当地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能够大量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在以学校主导实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尽可能使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处理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提高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
针对目前普通高校专业课教师学历高、理论强、实务操作能力偏弱的现状,应通过多种方式促使相关课程教师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如我校就规定,青年教师必须有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经历,允许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脱产半年下企业实践锻炼,是否有专业实践经历与职称晋级、考核等挂钩,对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应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加会计师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执业资格考试,一方面学习近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专业实务要求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改革方向和背景之下,对普通高校的会计专业而言,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基本方向,通过完善课程设置体系、鼓励学生参加会计类职称和执业资格考试、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等措施,更好地实现职教背景下提升会计专业教学效果的目标。
作者:王继晨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论文
一、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基本概述
会计是一门理论系统性与实践应用型并重的学科,它不仅重视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来自于实践的检验,可以说会计是一门技术活。其实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教学一定要体现知识为本、实践至上的原则,这也是会计专业为什么要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客观原因。所谓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是指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针对“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凸显各自的优势,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这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促使企业会计人员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理论水平。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又要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素养、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和能力。
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会计专业建设的特色,对于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职业水平;另一方面,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吸引了会计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为会计人才培养新添了有生力量,是会计实务教学的必要填补。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尚未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
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很多学校采取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的方式,且重数量轻质量,而从企业聘请去学校任教的教师则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对于专业骨干人员从事教学工作并不是十分积极,短期派往学校的兼职教师也并非都是一线专业人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事业单位的性质限制,聘用教师的程序相对复杂,对聘用的兼职教师的岗位安排和待遇给予不尽合理。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学校未能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依然以学校教师为主,来源单一,以致于校企合作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与效果。
(二)“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不够完善
“双师型”教师比普通教师更加辛苦,他们在负责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会计实践教学任务,然而在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方面,他们并没有优先权。另外,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在其会计行业内本身就有相当高的地位,在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下,往往无暇顾及会计教学。由此来看,激励政策的不完善、激励力度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对策
(一)教师要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走向自我发展
一方面,每个会计专业教师都应该遵循自主发展、阶梯发展、教育创新等自我发展的规律,树立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信念,积极对自己的教师生涯进行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径,不仅专注于科研和理论,更要努力从实践经验上丰富和提高自己,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要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机,主动去企业参与实践,多锻炼,多交流、反思,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改革教师引进制度,完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运用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把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学校多采用聘用制,但这种不同的聘用模式导致学校教师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因此,学校应进一步改革“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简化引进手续,提高引进效率。对于从企业中聘用的教师实行适宜的政策,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管理,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明确他们在教学中的骨干作用。同时,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考评要区别于普通教师,在科研扶持、在绩效考核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区别对待、综合衡量,并建立适宜的包括津贴制度在内的激励政策和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这能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学校要通过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融合社会、企业办学力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
作者:于晓平 单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毕业生会计专业论文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确已认识到社会对会计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迫切需求,因而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融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但往往忽略了毕业生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熟悉国家经济法规,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专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岗位要求尚有一些差距。
2、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不能与时俱进,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结构不合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财会领域新业务层出不穷,与财会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更新,企业会计准则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会计法规的经常修订和,导致会计专业教材建设,远远滞后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会计理论指导和会计实践的需要。而且,当前所设定的教学内容虽条目清晰,但系统性差,与实践应用的联系不紧密。这样的课程体系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财会理论,但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一套完整的体系,以致实际应用中无从下手,应用效果不佳。
3、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环节。会计专业学生在校会计模拟实训往往只安排四周时间,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暑期进行,甚至没有教师指导;在这些有限的实习中,要达到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困难的,这样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只能从书本到账本,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就业面窄,无法就业。
4、师资力量薄弱。近十多年来企业会计准则经历了三次变革,每次变革都带来会计理论、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由此推动会计学科的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现有的担任会计教学的师资中,接受过正规新会计准则学习的还不多,要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并传授给学生,并非易事,这也无形中给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最前沿的会计核算方法带来困难,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就业的矛盾和压力。
二、提高会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高职会计专业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并注重规范课程考核,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内涵和质量,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2、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水平,努力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应根据社会需要,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方面我院会计专业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并获取了许多经验。
3、加强专业岗位证书与等级证书的考前辅导和学历教育。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前,一般都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看来,一些单位对在校期间具有工作经验、取得助理会计师或会计师资格的毕业生很是青睐,同样专业资格学历高者更受欢迎。所以,高职会计专业在教学中还应进一步提升专业证书考试的考前辅导水平,鼓励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专业证书考试和学历考试。
4、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对自身评价定位过高;社会经验与沟通能力缺乏;自信心不足;应聘时简历所提供的毕业生信息及应聘现场传达给用人单位的个人信息因就业知识缺乏导致及时印象差等,另外有部分毕业生不懂创业知识,不了解国家政策,无法成功创业。因此,在校期间学生应接受就业与创业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并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树立他们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端正就业态度,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作者:杨萍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行为导向教学会计专业论文
1存在问题
1.1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会计专业的建设花了很大的精力,除了教室之外,大都配有专门的机房和手工实训室,学生听课在课堂,上机在机房,实操在实训室,但从笔者亲历的教学经历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更多的出现“上课讲一遍,上机讲一遍,实操再讲一遍”的情况,这其中固然存在着生源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但依旧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配置的观念是较为落后的。从行为导向法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取资讯的来源(可以使用手机但极不方便),在机房,则是座位的固定使学生难以进行团队合作,这样脱节的教学资源配置直接阻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1.2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的,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客观评价标准,最终评价结果偏向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教学内容的深浅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等,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适用于集体式教学而不是行为导向模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必然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性,其更适用于长于抽象思维,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偏偏技工院校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2改进措施
2.1转变思路从学校到老师,切实转变思路,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详尽的分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胜任能力,也包括关键能力。在此教学目标之下,为了胜任新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近期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障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2优化资源配置为会计专业建立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相契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当具备理论教学功能、团队讨论功能、实践操作功能。这样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教学区,具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投影仪和幕布作为讲解和演示必不可少,好配备教学管理软件,如红蜘蛛、蓝鸽等;其次,学习区域与操作区域合并,根据岗位需求建设仿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尽可能做到学生拥有独立间隔的办公区域,人手一台电脑,若干人共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常规办公设备,会计工作材料,如常见账证表;,设立类似会议室的讨论区域,可以每间教室设置或者多个教室共用一个会议室,为团队合作和讨论提供保障。这是可以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达到的效果。
2.3完善激励模式如前文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校领导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才能够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继续投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推动与激励和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包括但不仅限于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师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或者研发等。
2.4建立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做到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做到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更重视进步,更重视发展。只有建立人文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应有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有着较高的可行性,前景乐观,但仍需克服一些问题才能达到预想中的教学效果,需要广大师生、学校管理层的共同努力。
作者:高磊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技师学院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精品课程的会计专业论文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一)企业调研确定课程结构通过到企业调研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打破旧的学科体系,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照企业会计岗位和会计工作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体现企业职业标准,反映工作中的职业道德、企业文化、规范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建立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二)选择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要求以及重、难点问题,以企业岗位要求对应教学模块,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操作性,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
(三)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选择试点班级,以学习者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教学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强调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以经济案例或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实习实训的目的,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收集过程性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收集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计划、项目模块化教案、练习题、案例、实训指导书、试题、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完善教学资源库库,丰富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品质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共享。重视教材建设、以公开出版的教材做为参考,开发校本教材,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编写配套的校本教材。
(五)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建立课程考核标准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校内教师评价与校外社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间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方式的评价方式。
(六)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探索专业课程师资培养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安排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活动,使会计教学组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课程开发、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进行教科研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形成年龄梯队和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二、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一)促进专业的发展。骨干专业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精品课程建设应从骨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入手,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密切结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校骨干专业的发展,并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策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精品课程建设突出课程设计的职业性,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课程结构的模块性,建立体现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
(三)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教师进行多渠道培训,吸收来自企业的专家、技师共建课程,进行课程的开发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进而建设一支素质高、教学技能过硬的“双师型”精品课程师资团队。
(四)推进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建设。开展项目实训是职业学校提高学生动手能的途径,在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优化实训室内外部环境、编制实训指导书、开展模块化实训项目推动实训基地建设,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五)扩大专业的社会效应。精品课程建设注重社会效应,企业工作中要具备完成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扩大专业的社会效应。
作者:陈凌云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