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创新添加教学活力论文

在教研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语文教师的作文备课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概而言之,有如下问题亟需解决:一是作前指导备课脱离学生实际,大多数教师直接搬用外面公开出版的现成教案;二是忽视作文评讲备课,有些教师根本不上评讲课,大多数是读几篇好学生的作文而已。分析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作文课确实比较难上,较之阅读教学,可以借鉴的经验要少得多;另一方面,教师在主观上也不够重视,认为指导课只要学生写就可以了,实在不必多下功夫。至于评讲课,则认为学生的作文已经逐个批改了,再评讲是多此一举。当然还有时间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向我们反映,他们兼职太多,备课头绪也多,除了阅读备课外,其他的就只能“简化”了。如此“简化”,势必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的结果。

在分析研究之后,1999年2月,我们从“征集作文指导课教案”入手,开始改革作文备课。我们的实践主要有:由教委发文,面向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征集作文指导课教案。再由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择优编印《作文备课本》,做到每个大作文训练有2—3个教案,供一线教师根据班级情况选用。每个录用教案的右边均留出三分之一的空白,需要教师对选用的教案“再备课”。教案后边又安排了“作文批改记载”和“作文评讲记录”两个需要教师备课的栏目。

《作文备课本》发到各个学校,受到领导和语文教师的热烈欢迎。为了推广经验、推进改革,我们又搞了两次备课本团体评比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改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为:

1.教师的经验得到推广,作文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由于做了比较充分的宣传发动工作,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踊跃参加教案征评活动,单经各校自评后上送的参评教案就达到了400多篇。“淘尽黄沙始见金”,录用的教案质量过硬,有不少是学科带头人、青年双十佳与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作品。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着独到的教学方法,随着《作文备课本》走向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位语文教师,我市的作文教学特别是村小,都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现在,老师考虑的是怎样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案、完善教案,研究的是怎样根据自己的批改,让所有的学生都扬长补短,使得评讲课真正成为学生作文能力再提高的新的起点。我们坚信,长此以往,小学作文教学一定会进入一个高效低耗的崭新天地。

2.解放了教师的时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活力。

陶行知先生在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时,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也是这样,提供教案,客观上为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保障。教案右边的三分之一空白处,还有“批改记载”和“评讲记录”这两方“处女地”为教师开创了一展才能的天地。公务员之家

在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和《作文备课本》团体评比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的创造“火花”。对精心挑选的教案,他们并没有“迷信”,更没有照搬套用:有的增,有的删;有的调换了先后次序;有的还进行“重组”,把前后几个教案并成一个;有的重新写下水文,认为原下水文不符合自己班的作文实际。经过躬身实践,教师们有的写上了自己实践后思想得到提升的快乐,有的修改完善了教案,有的摆出了问题、写出了疑惑……批改记录与评讲记录也是这样。有的学校通过交流批改记录,根据一线教师的经验,提出了教师的评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特别要改变学生“动眼不动手”的习惯,要让学生动起笔来,练习自己修改。还有的学校在使用“评讲记录”的过程中,提出既要表扬好学生,也要大张旗鼓地褒奖作文进步的学生。如此等等,都真实地反映出在激活教师主体性之后所带来的可喜变化,所结出的创新的果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地对待自己工作的思想火花。在一些人身上它熊熊燃烧起来,于是造就出一位对教学工作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工作上充满灵感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回顾改革作文备课的过程,我们更加深信这一点。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德育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论文

摘要:关于人格,虽然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广泛的使用,但却很难为之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趋向于认为,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时所形成并显示的独特个性。它是在个人的生理基础上,在环境、遗传、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心理倾向和各方面的特征。无数事实证明,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最直接、具体、最生动的榜样和道德形象。

关键词:教师人格力量;教育任何一种社会职业,都没有像教师这样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期望和严要求的约束。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职责及其这职业的角色特征,另一方面,也应归结于教师所具有的人格力量的影响。

一、语文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

由于教师特定的社会角色及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其人格特点及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受教育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的人格形成上的影响,无论是在学科指导方面,还是在生活指导方面,凡是同学生有关的地方,无一不表现出来。

教师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其教学方式是可以探讨的。即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取得效果的途径,以及在班级教学的场所里,使学生通过同教师、同学的互相接触来发展自己的人格。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为,才能给予学生人格形成的正面影响呢?笔者觉得应注意: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的角度来看,学生既是认知主体,又是发展主体;从德育角度来讲,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学生是主体,就是说他们生来就蕴涵有一定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要靠语文教师引导才能使学生固有的“四性”表现得当。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

(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技术。在教学中多用启发式、情感式、多向式、开放式。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基本原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下能力:自学能力;搜集、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的能力;应用历史的、的、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等等。提高能力也是对学生人格的正面引导,因为能力是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想办法提高学生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落实教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新教材的思想性。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果学生老是认为教师在严肃地教育他,而处于被动受教育的地位,就会产生压抑、拘束和受约束感,会在无形中造成心理屏障,从而教育效果就会违背初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冷淡、消极、不屑、不满,乃至产生对立抗拒情绪。

二、教师的人格差异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领导方式是不同的,从而显现的人格力量也不同。我国的钱家荣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结构也分为三种,即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PAC)结构。公务员之家

父母态(Parents):以父母态为主的教师有明显的优越感和感,往往凭主观印象和经验办事,在课堂上常用命令方式。学生是畏惧和被动的,会抑制他们对旧知的回忆、新知的理解和深入思考,学习达不到高效高质。

成人态(Adults):以成人态为主的教师具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善于把握过去的经验,估计各种可能性,作出合理的决策。他们对学生既宽容、鼓励,没有框框限制,又有明确的指南和帮助,采用民主型的教育行为,因此常有理想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在这种人格态下,由于鼓励并允许学生的参与,又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因而学生的学习是低耗高效,较大限度地达到目标。

儿童态(Children):以儿童态为主的教师像儿童那样冲动、没有主见,遇事畏缩,优柔寡断;他们的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情绪不稳,纪律松懈;在这种人格态下,由于缺少行为监控和指导,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差,学生也很少有创造性。

民主型、成人态的教师是“促进”作用;而轻微型、放任性的教师,由于其人格的不良态,必然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以及人格、道德的发展。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注意完善自己的人格,把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转变为优良人格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人格的完善

(一)教师是普通社会群体,却应有独特、丰富的人格特点。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不仅用自己的人格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而且也是通过教育工作,体验到自己的人格深化的存在。为师者,大都有这样的共识:经过和学生几年的相处,班级的整体风格就和班主任老师的外显的人格极为相似了。

(二)教师应是传统文化的承续者,也应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者。教师既是社会道德的代表,而同时又应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必须重视自身道德行为的涵养及对学生的濡染作用,这也迫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承续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作一个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三)教师人格特质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教师对学生具有非常高的威望,所以要时时刻刻注意完善自己的人格,作好影响源。另外,在工作中尽量多方面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具体面貌,对每个学生分别提出具体要求。现实性、时代性的人格特质应是新时期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略论小学语文教师的古汉语素养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师的古汉语素养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直接的影响。正所谓“教师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这句话就是说教师把要知识很好地授予学生,那么自己本身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的认识。教师良好的古汉语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在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教师的古汉语素养进行论述,首先笔者把古汉语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进行简单叙述,紧接着对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古汉语素养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重视自身的古汉语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古汉语素养;重要作用;有效途径

根据调查可知,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古汉语素养过低,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不懂得如何教课文、教错生字词或者教不好古诗词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与教师的古汉语素养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了解古汉语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影响,解决如何提高古汉语素养问题成为本文探究重点,内容如下:

一、古汉语素养对小W语文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的古汉语素养不仅仅在古诗词教学中起到重要影响,同时在识字教学、词汇教学中也有直接联系。

1. 良好的古汉语素养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良好的古汉语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认识生字词,同时加深对生字词的印象,减少出现不会写、写错等现象。例如,学生在学习生字“鸣”时,有些教师只会按照“鸣”字的笔画一步步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跟着汉语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在稿纸上多写几遍,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把这个生字写到作业本中。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古汉语素养,那么该教师就会认识到“鸣”是由“口”字和“鸟”字组成,简单说来,“鸣”的意思是鸟用嘴巴说话的意思。学生早先就认识了“口”和“鸟”这些简单生字,当教师把“鸣”字这样拆分开来又组合着解释时,学生自然会对这个生字印象加深,也可以快速写出该生字;另外,对于学生容易写错偏旁部首的问题,如学生分不清“礻”和“衤”这个偏旁部首时,教师不应该是屡次提醒学生不要写错,而是带领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礻”这个偏旁部首,教师可以和学生举出相关的生字,例如“神”“祖”“礼”“社”等字,根据这些字,教师可以和学生总结出“礻”一般有“祖先、神灵”等意思;而分析“衤”这个偏旁部首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举例相关的生字,如“裤”“袜”“衬”“被”等,说明“衤”这个偏旁部首是和“衣服、衣物”有关。课堂上学生不一定需要认识、了解这些生字词的古文字或者是否属于象形字,但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了解这些东西是十分必要的。

2. 良好的古汉语素养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词汇教学

目前,学生在学习组词时经常会出现不会组词、找不出相关词汇的问题,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古汉语素养,那么这些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例如,学生在学习“黄鹂”“杜鹃”“老鹰”“鸽子”等词汇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这些这些词汇中都具有“鸟”这个偏旁部首,接下来教师可以用PPT向学生展示“鸟”的象形字,解释古人写“鸟”字时是根据鸟类的外观描绘而成,进一步说明这些词汇都与鸟类有关,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词汇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良好的古汉语素养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的古汉语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影响。举例说明,当教师在教课文王安石的《元日》时,面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如暖送屠苏”中的“除”及“屠苏”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古汉语素养则会闹出大笑话。例如“屠苏”二字,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个词,可能会以为“屠苏”是某个地名或者某个人名,但是具备良好的古汉语素养的教师一眼就能看出“屠苏”是一种酒名,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正确讲解。又如,学习张俞的《蚕妇》这一古诗,当解释“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时,很多教师自然而然地认为“城市”就是当时具体的某个城市,是豪华的地方。实际上,文中的“城市”的意思是“进城去做买卖”,也就是妇人去贩卖自己织做的蚕布。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应理所当然,而是应该努力提升自我的古汉语素养。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古汉语素养的有效途径

1. 学校重视小学语文教师的古汉语素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首先,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发展,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技能还是语文素养,学校都应做好培养工作。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古汉语素养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校方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及时,学校出资给小学语文教师去听国内一些有名教师的教学课或讲座,让学校教师从教师身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吸取精华,完善自我;第二,学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在学校中定期举办教师赛课,对于一些教师进行奖励等。有了机制的刺激,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会提高,自然而然也能够提高自我的古汉语素养。

2. 教师应反思自我,多看书、多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较大的责任就是教育好学生,把知识更好地传播给学生。因此,在教学的路上,教师应该不满足于现有知识,而是应该多学习、多吸收知识。对于提高古汉语素养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反思自我的教学,做到每日一思。当面对学生学不会、写不会,甚至在课堂上因为自身知识错误被学生笑话时,教师不能把责任推脱到别人身上,而是勇于认清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古汉语素养,教师可以买一些相关书籍进行阅读,以此丰富自我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多看教师的教学视频,以此改进自我。,教师还应该做好总结工作,在阅读书籍和观看视频中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然后把这些知识在适合的时间教授给学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的古汉语素养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及教师本身应重视这一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古汉语素养做出实际行动。在教育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授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文上的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我的教师技能与知识水平。古汉语素养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所以教师应该坚持每日学习、每日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新河镇中心小学 221300)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语文阅读教学引起重视

【摘 要】本文旨在引发小学语文教师高度关注阅读教学,以阅读教学为核心展开论述。以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意在为教师的读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现状 阅读能力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使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要求,更是学生掌握一项生存技能的需要。虽然阅读一直都深受重视,出现了很多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但是教学现状中也存在一些不如意之处。本文通过分析阅读的重要性引起教师及学生对阅读的高度重视,并对现状中一些不良因素进行分析。

一、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我们一直都在提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教学理念,阅读这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自然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对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耗费时间与精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广泛的意义,我们选取几个点进行阐述:

(一)有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语言的组织结构

我们首先从学生语言学习的角度来分析阅读的深远意义。小学生处于语言形成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同时,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其重要职责所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在学习教材上涉及到的篇章时,对篇章句子的语言组织结构存在较为生疏的情况,可能学生在读一些句子或理解一些句子的过程中对其构架方式存在疑惑。而学生对句子构架的熟悉及掌握需要一个不断强化练习的过程,阅读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一个桥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句子,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

(二)有助于学生良好表达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表达能力也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环节,还包括书写等多个环节。我们可以这样定位良好的表达能力,它既是学好语文科目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题中之意。小学生也有着十分丰富的情感,但是却在表达方面能力不足,而阅读就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步提升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阅读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也夹杂了作者丰富的情感,通过阅读小学生不仅能够有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也使学生了解到多种不同情感该借助于哪种方式更好的表达,进而在阅读的熏陶下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步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办好任何事情都需要立足于现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立足于学生的阅读现状。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较为普遍的现象来看喜忧参半,我们不可否认已经取得的成就,但是也绝不回避问题的存在。

(一)教师思想上对阅读的不重视与懈怠

学生的年龄越小,在知识获取的道路上心理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就越强,不仅在相关基础知识学习方面较为依赖,在难度较大的板块学习过程中更是十分依赖教师。较之于单纯的字词学习,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的较为高级的语文板块,而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与其说教师对学生充满了期待,倒不如说学生更期待着教师的指导。而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存在不重视及懈怠心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总认为小学阶段只要简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即可,没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毕竟学生的年龄小,担心学生不能有效理解内容。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成为目前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拦路虎”。

(二)阅读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提到阅读我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浩瀚的书海,说明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应该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良现象之一,就是内容的局限性。本人就教师阅读教学的内容这一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局限于教材的情况。教师以教材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后期依然局限于教材,就会影响培养效果。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借助于教材上的文章对学生进行与阅读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的讲解,却不懂得拓展,使得学生的阅读受限。

(三)学生缺乏实战练习的机会

语文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及方法与技巧的支撑,否则,学生是不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游刃有余的。而不管是阅读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还是阅读过程中对相关方法技巧的应用,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而目前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缺乏有效的阅读训练,课余时间也没有对阅读练习引起重视。

三、有助于高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基于阅读本身的重要性及对时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在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教师进行与阅读相关的研究。我们从克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问题的视角出发,提出一些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提升的良策。

(一)教师从思想上与行动上都要对阅读教学引起重视

教师是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引路人,只有教师的重视才能做好整个引导过程的各项工作。本人认为,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紧张阅读教学,这样教师才能积极地去学习及思考更加有助于学生阅读的方法,为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阅读教学提供思想保障。其次,教师在行动上也要积极的实践,将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等都切实落实到教学中及学生的阅读学习中。当然,也只有教师对阅读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否则,学生也会对阅读产生无所谓的心理。

(二)打破局限,促进发展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这一突出问题,必须及时加以纠正。教师应该树立以教材为根本的理念,同时又要能够广泛的对学生指导。借助于教材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的能力等多个现实,寻找更多的阅读材料,使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阅读经验,多个视角推动学生的阅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

我们往往将阅读视为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少人考虑到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如果缺乏具体的阅读实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只能是空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实战的机会。一方面,组织学生在阅读课堂上进行实战阅读,教师要对学生提要求。另一方面,对学生课余时间阅读进行调控,教师可以以布置阅读任务的形式进行,通过任务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实战阅读进行引导。

四、结束语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们必须把这种重要性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大力培养祖国小花朵的阅读能力,并要讲究技巧性,文章的思想仅供参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实际,艺术性的提出更多奏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运用

摘 要: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润滑剂,如何把握好课堂的语言艺术,是小学语文教师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从语言艺术在课堂中的重要性着手,结合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教师 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要想讲好一堂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具有较好的课堂语言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特别讲究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语言技能。根据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总结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的特点,我认为一堂课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一下几种语言技能。

一、、流利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发音,是“音美”的重要基础。教师普通话与否,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至为重要,因为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发音,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朗读时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我们应该选择一种普通话训练读本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克服本地方音对自己的影响。有的地区的方言中只有韵母“i”没有韵母“ü”,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懂得,韵母“i”是舌面前、高、展唇元音,韵母“ü”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二者发音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展唇,后者是圆唇,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发准这两个韵母,接下来就是强化练习了。掌握朗读技巧,是“音美”的关键。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有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不惜整节课都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受累,学生起腻,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应根据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志趣以及意境、精神等方面来做一些技巧上的处理。

二、深入浅出,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和适当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曾听一位教师讲《台湾的蝴蝶谷》,多媒体课件中翩翩飞舞的美丽蝴蝶让整个课堂为之一亮。孩子们置身于蝴蝶的世界,听着教师极富感情地描述:“人们把蝴蝶比作会飞的花朵,虫国的佳丽,有生命的灿烂图画。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那五颜六色、上下飞舞的蝴蝶像什么呢?”学生们一个个浮想联翩,灵感大发。有的说像空中飘飞的树叶,有的说像彩色的纸片,有的说像五彩的花瓣,有的说像五彩缤纷的风筝,有的说像五颜六色的星星,还有的说像彩色的雨滴。这种课堂灵感的引发,正是由于教师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们智慧的火花,才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如诗如画。

三、运用适度得体的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相对于有声语言而来的,在具体教学中主要是指神态和体态语言。相对于有声语言的“听”效性,无声语言的视觉冲击力更强一些,因此应当在教学中有效利用。①自然、适度的神态语言要灵活运用。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需要听老师进行有声语言讲解的,与此同时,学生的目光应当紧盯教师面部。正因如此,教师应当自然、适度地运用一些神态语言。如在讲童话课文时可以顺应剧情适度做出夸张、惊讶的表情,这些表情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主动参与语文教学。②形象、得体的体态语言要合理运用。对小学生来说,动态感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比静态理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于形象、得体的体态语言辅助有声语言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生字、句子乃至整篇文章时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直至对知识理解和接受。

四、妙用导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能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人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富有经验的老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以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导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游戏活动。在教学《惊弓之鸟》时,先可以创设了一个情景,例如:“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把它打下来?”学生们凭着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弹……至此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锋一转,说:“可是古代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只拉弓不用箭,嗖地一声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谁先找到答案。”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魅力远不止这些,艺术的探索更是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这种艺术需要教学语言展示,教师的语言水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锤炼而提高的。我真心希望通过对教学语言的这些探究和分析,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践与探索让我确信:语文教师的语言就是语文教师的魅力之源。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摘 要】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是小学生接受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培养文学素养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想象力;素质;修养;人格

(1)我们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影响学生最深远的便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所呈现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儿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积极的学习。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热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的儿童文学作品,让课堂充满活力。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做到对每位学生负责。为促进儿童文学素养提升,老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积累和丰富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加渊博,能熟练掌握并应用儿童文学作品开展教学工作。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扩大阅读量,促进儿童文学素养提升,丰富知识储备。除了阅读经典作品之外,还要了解和学习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把握时代脉搏。增进所学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更为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2)语文教师应该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化身,带领学生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翱翔。儿童的眼光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思想没有任何世俗的杂念。我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当我们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尽情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当我们置身于这美景时我们的所想所感。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课外读物,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例如《鲁宾逊漂流记》,在这本课外书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座孤岛上生存的各种情景,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是自己,在一个小岛上,我们会怎样的生活?在岛上鲁滨逊凭借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自力更生、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在艰苦的条件下,每做一件事他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但他从不气馁,不断尝试,直至成功。主人公勇于向困难挑战,打不垮,压不弯,压力越大越要坚强,这样勇于斗争、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勇于探索的鲁滨逊精神是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呢?

(3)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在教学中要发掘人的潜力,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就要从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开始。”小学生的特点是单纯善良,像一张白纸。这样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小萝卜头》这篇文章时,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关押了8年,8年中小萝卜头吃不饱饭,不知道糖的滋味,也没有机会去读书,学习,那么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一下小萝卜头在监狱中的生活,他每天会想些什么?他有什么愿望等等。通过这样的想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我们现在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很幸福?我们是不是应该努力的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4)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修身养性,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说“教书育人”,我们应该学会怎么做人再去做学问。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例如《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从“学而篇”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教育我们首先为人子女要以孝为先,而后是学习怎样做一个“忠、义、理、智、信”之人,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就要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抓起学生的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提高儿童文学素养,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基本途径与根本动力。少年强则中国强,祖国的繁荣昌盛是需要正在成长的具生命力的学生去实现和完成的。只有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人格的学生,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修养,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将会对教学效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注意自身教学中所使用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文章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展开了探讨,对当前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问题;策略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进行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作用探讨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能够有效地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及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用生动、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教学评价语言能够更加风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第二,改进课堂教学活动。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较为单一,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新课改对于教师的评价语言更加重视。新的教学评价语言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形成了一种更加有效的互动学习方式。第三,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生动的教学评价语言,能够让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并不断地做出调整和改变,运用许多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但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缺乏科学性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进行预设,但是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情境常常与事先设定的场景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仍旧采用预设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将达不到相应的效果,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此时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活跃课堂氛围。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自己预设的评价语言,而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教师的评价则显得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例如教师在对《我若是小小鸟》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提出了以下问题。

老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一只小鸟,你们最想干什么?

学生1: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希望飞入天空翱翔。

老师:那么你需要怎样来实现呢?

学生1:用我的翅膀飞上去。

老师:到底应当怎样飞?

学生1:用翅膀飞(用手比划一个飞翔的动作)。

老师:请坐下继续思考,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学生2:勤奋努力,才能够顺利飞到天空之中。

老师:对了,只有通过不断地勤奋努力,才能够最终走向成功,顺利飞到天空之上,自由自在地翱翔。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前已经设计好了后面的课堂评价语言,只需要通过问题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答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及时位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设计不相符合,导致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够顺利地用出来,因此教师很自然就会对这位学生的回答选择忽略,没有给这位学生阐述自身观点的机会,让学生的一些想法被扼杀在萌芽阶段,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单调,缺乏艺术性

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使用的评价语言都是相同的,如“很好”“很棒”“继续努力”等。及时次对学生使用这些评价语言,效果将会很明显;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长时间使用这些评价语言的话,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将变得微乎其微,对教学起到的帮助自然也较少。

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用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把诗读一遍,不要R读,各人放声读,大胆读。但是学生各自读的声音很小。于是教师大声鼓励:“大声读!”然后学生大声读起来。教师评价:“好,大家读了一遍了。”这种现象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评价目的不明确,对学生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缺乏人性化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都存在评价语言缺乏人性化的问题。如: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评价语言含有讽刺、挖苦、苛责的意味,使得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极为严厉,所使用的评价语言也过于直接,使得学生无法接受;还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进行对比评价,将一些学生的缺点同其他学生的优点进行比较,希望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改正缺点。虽然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变得更加,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常常取得相反的效果,使得学生十分反感,而且还会影响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

三、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应及时发现评价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理论素养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决定着其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因此,在平时,教师应当注重课堂评价相关理论的学习,向一些教师或者知名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如何进行课堂评价。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多层复合性,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努力提升学习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基点。这种教育的“软件”建设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应进行总结和分析,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加以灵活运用,提高评价语言的理论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为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创造条件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离不开课堂教学前的充分准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充分熟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和思路,并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设计课堂评价语言,就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来进行问题设计,充分保障所提问题的质量,并对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做到有备无患,对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及时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做到善于倾听,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情况,调整自身的课堂评价语言。课堂评价语言的应用是十分灵活的,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当应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有针对性地使用评价语言将会极大提升评价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对课前准备的评价语言进行斟酌,看用在该学生身上是否合适,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小W语文教师应当让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丰富多样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如果一直使用相同的语言将会显得单调乏味,失去应有的激励效果,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使用一些富有诗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文采斐然,以声传情,以音动心。教师的课堂用语、评价语言应该灵活多样,艺术性地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美妙的语言产生兴趣,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艺术化的形式去关爱学生和教导学生。课堂评价语言并不只是限于有声的语言,有时候使用无声语言会让课堂评价的效果变得更好。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对自身的评价语言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评价用语,从而在课堂评价中得心应手。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真诚地去面对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使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挥出课堂评价语言的积极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

摘 要: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行为方式的一种语言的评价,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削弱学生得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优化

一、引言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评价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反映给老师与学生,它是教学目标的检验标准,也是教师改变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衡量手段,教学的始终都离不开教学评价。而课堂评价语言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显示了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技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评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改变过分甄选的评价功能,而发挥评价的提高、促进发展的功能,则成为当前教学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一是在评价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二是语文教师自身应该提高要求,磨练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评价中,应该以生动有趣、真诚的语言进行评价,不仅能提高评价的效果,而且能显示语文教师语言的魅力与较高的修养。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的语言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且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树立自信心。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文教师的评价观念落后,并且缺乏科学的评价用语。首先,语文教师在评价用语上较为武断。在小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占据着性的地位,教师的评价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要。然而语文教师评价语言的武断性现象,使得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具有主宰与话语权,同时由于语文教师带有偏见色彩,在评价语言上往往对学习成绩好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采用相反的评价用语。再者,部分语文教师使用排他性的评价语言,主要体现在将某些评价用语专门给某些学生,使得这些评价语言成为学生的束缚,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语文教师在评价语言的使用上缺乏针对性、较为模糊。比如,教师常使用重复的词汇、导向不明的词汇,这就使得评价过于随意。而且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的判断,学生对自己好在哪里错在哪里一无所知,整体来看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学生的回答上作出适当的延伸,适当的点评,则更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回答的积极性。

三是语文教师在评价用语上较为单一枯燥。首先表现在语文教师评价的角度较为单一,很多教师仅仅从答案的正确与否上来给学生评价,而对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给予较少的关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少关注,不利于学生个性、情感的发展。其次是语言类型的使用较单一,比如,语文教师的评价都是“好”,“不错”,这种随意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产生了疲劳。

三、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优化策略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改变评价的意识,以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为基础:以开放性、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为主。发展性评价主要是要语文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发展性评价还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因为发展是一个动动态的过程,因此不能对学生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语文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变化,在评价语言上多以鼓励肯定、激励为主。多元化的评价是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角度的多元化,语文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不错”、“很好”、“真棒”这种随意性的评价语言,而是要让学生、其他教师、家长都参与的评价中,让评价语言更加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也体现在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的开放性方面。

其次,采用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性格等因素,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评价语言。比如,对性格活泼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的学生应采用什么评价语言,而对于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评价语言,需要语文教师研究设计。总的来说评价语言应该以简洁明确、形象夸张、生动有趣并且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和针对性为主。

再次,在评价内容与评价语言上,语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应该采用什么类型风格的评价语言需要用精心设计,例如,在讲授《小鱼的梦》,这篇具有童话色彩的文章时,语文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更加优美、形象、浪漫;而在讲授课文《荷塘旧事》这篇文章时,应该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主。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论探究式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师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学习方法上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即改变过去总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记的“零思考”状态,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知识的领悟来源于兴趣的激发,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课程改革已推进,这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教师首先应该实现角色的转换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为教学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起什么作用,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探究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化;在关注学科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科间的联系及懂得科研;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心学生的终生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和完善自己。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一“演”到底,学生一“看”到终,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演员”而改任现在的“导演”。那怎么才能做好一个“导演”的角色呢?

(一)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情感或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很关键的。

探究式学习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极大的冲击,促进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总之,教师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要转变观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语文探究性学习考虑到实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胜任“导演”这一角色,做一名好“导演”。

(二)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即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学会了或者说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学”的机械方式,这样的方式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最需要的便是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不能再像一般教学活动中那样,把所谓的标准答案给学生,而是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精神,抓住契机,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说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以及发现了问题后,如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利用已有资源,如何进行比较阅读,如何进行专题阅读,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等。总而言之,只有改变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包办者,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作为引导者,若把个性化教育观作为支配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教师就需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

(三)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是探究式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放弃“师道尊严”的架子,注重师生平等,共同合作。教师应明白,探究式学习不仅是学生在学,教师也在学。教师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将一套组织严密的知识清楚地讲解或呈现出来,而更主要的在于激发学生的W习兴趣,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这种引导要求教师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并且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给学生点拨和启发,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传统语文教育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语文学习的主流,教师应尽量以参与者的角色进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这样做的较大的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语文探究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并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同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把东西直接告诉学生。

(四)教师是探究式学习的协作者

在探究式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课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这使得教师无法单独对学生在知识、方法、技术各方面都能有效指导,因此教师必须与同事合作。同时,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经常参加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这样,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素质。

(五)教师是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者

探究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具有研究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学者型、科研型教师,用科学的手段和创新的教育教学策略、模式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

作为研究者,个性化教育观给教师提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上,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动适应者,把握时代脉搏的主人。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且要争做一个研究者,使自己不再是“匠才”,而是要成为“将才”甚至“帅才”。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提法,较早见于英国著名的课程学者斯腾豪斯。他把教师研究的重要性推到了醒目的位置。教师即研究者,反对的是外来的研究成果或观念对于教师的控制,它所提倡的是改变教师等待研究者提供新成果,或纯粹依赖习惯、经验的状况。它重视发展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个人的自我教育、个人的实践或职业能力。

二、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综合型的教师,还要依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仅要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态度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完善,还要走出封闭的教室,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密切联系,为学生的学习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要成为新n程的积极实施者和推动者,还要强化以下工作态度:

心中装有学生、热爱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课上、课外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寓严于宽松,寓理解于关心,寓爱和尊重于热情鼓励之中,让学生体会到人格的尊严,从而鼓起学习的勇气,顺利走向光辉的彼岸。

全身心投入。要不断自塑师德形象,提高师德水平;要主动接受新知识,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主动创新,敢于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进行教学科研。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性格各异、动态发展的学生,因而不可能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充满着未知因素,充满着变化。随着课程综合性、弹性的加大,教师的自主空间也在加大,因此,我们不仅要会“教书”,而且还要会“用书”“编书”,会为学生设计和开发灵活的探究性、体验性课程。

坚持终身学习。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原有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已不再符合新课程的需求。我们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也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不断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进行团队合作。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其它同志在更大空间上、以更加平等的方式进行协作,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借助团体的力量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除了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之外,还应注意与家长、社会的合作,以获得多方位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发掘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教师提供了颇为广阔的空间,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与关注。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多反思、探究,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不少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顿时感到轻松舒展;峭壁上的劲松,能给你奋发向上的力量;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会让你留恋忘返……美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愉快的享受。人们热爱美,寻找美……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教学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及时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我们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1.导入语要"异"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 ,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的"黄金时间",在这十分钟里,他们尽情玩耍、嬉闹。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都陆续走进教室,平时成绩比较好,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学还沉浸于刚才的玩耍嬉闹中,如果用一种陈旧的课堂导入语:"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当他们"醒"过来时,老师上到哪儿都不知晓。这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造成孩子的思维与教学环节上的脱节的因素,也是造成班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在电视和电脑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在教学《称象》时,我事先时噶艘恍┦笛槠鞑模在导入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器材,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顿时,45双眼睛同时射向了讲台,静候实验的开始。

"听听读读"这类课文兼并了"听、读、记"的特点,孩子们往往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在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尤应注意以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听》这课时,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你们听――"随之,便播放出一段配乐的朗诵,孩子们顿时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例如教《找骆驼》一课,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老人是经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只骆驼特征的。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你们瞧,老人清晰地说出了骆驼的特征,却说自己不知道它往哪儿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孩子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个片段,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孩子,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这个片段和下一个片段"小鸟回巢"衔接时,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动听的歌喉,真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光靠这些,就能称得上是好孩子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

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3.提示语要"精"

"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

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束语要"悬"

"悬"是指悬念,引发别人的思索。有一位年长的教师,他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位好教师,他能够做到在上完一堂课之后,他的学生仍沉浸在他刚才创设的情景之中……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我们手中的教材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编排而成的。有些作品的内涵,非常值得孩子去细细品味。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

在教《一个忠告》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结束语:"这个忠告是熊给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深入思考……

当然,结束语除"悬"外,还要"全"。所谓"全"就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的意思,起到言简意骇之效。

可见,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的美学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探索!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新探

【摘 要】丰富的学科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在实施素质教育且提倡以学生为本展开教学的今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师 素质

逝者如斯,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已经走完了20世纪,进入了21世纪。新世纪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改革与转变。提升素质是教师应对挑战的法宝,也是不二选择。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对该如何更好的具备做一名教师的素质显得十分迷茫。本人结合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及实际教学的要求,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哪些方面为着眼点提升自身的素质进行介绍。

一、具有良好的人格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我们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在现代要求展开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阶段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知识与身心都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这一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起重视,并能够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充分应用。

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格,那么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是切入点,说教已经不再是一种十分奏效的方法,那么新的思路是什么呢?教师就要从个人做起,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进而去渗透与影响学生。我们说教师润物细无声,一点都不夸张。可以通过例子验证。例如:一位有良好人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教材上知识点的过程中就能够得以有效体现。教师的性格是人格的重要体现,教师能够耐心的对学生讲解知识点,就会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耐心,不可浮躁。反之,如果教师的性格十分浮躁,那么,也会对学生形成浮躁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良好的人格能够通过多个途径去影响学生,小学语文教师一定在个人良好人格养成方面多下工夫。

二、注意提升知识素养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既然从事了教师行业,就更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而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方面,较之于其他阶段的教师,意识要显得弱一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繁荣,有更多的人可以到高等院校深造,近年来我们也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学历越来越高,教师队伍也逐渐年轻化,这无疑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随着教师学历的提升及队伍的年轻化,教师在提升自身的知识素质方面反而没有引起重视。本人在与一位重点院校毕业的年轻小学语文教师交谈的过程中发现,教师认为自己学历高,以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够胜任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无须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当然,持有这种思想的教师不在少数。实际上,教师的这种思想是严重不可取的。

我们常讲“熟能生巧”。教学工作并不是与学历挂钩,教师只有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及对小学阶段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才能有更多的所得,才能对一些知识及观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一些教师对知识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难以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管学历处于哪一阶段的教师,也不管教学经验是否丰富的教师,都应该对提升专业素养引起重视。

三、深度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被誉为知识的化身,肩负着文化传承及培育人才的重担。教师的知识水平会影响到学生能否更好地获取知识,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我们在研究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的业务能力由很多方面组成,其中教学能力就是教师业务能力中的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能力,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学生的整个职业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

目前我们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人们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能力,实际上远非如此,这种看法一味的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局限于课堂这一个环节,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中都能够得以体现。教师是否有良好的备课能力,会影响到教学的教学能力;教师能否很好的把握课堂,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能否有效的进行作业设计,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可见,教师教学能力的彰显环节有很多,这就启发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时,应该梳理出清晰的提升思路,不仅要把握上课过程,还要把握好课前、课后,多个环节教学能力的提升才是教师教学能力真正的提升。

四、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等多个方面的进展,都需要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尤其对教育界提出了要求,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从娃娃抓起,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要建立在教师良好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以点点滴滴的积累及进步为基础的,可想而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引多么重要。1.紧扣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创新理念。影响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较为缺乏,而教师把握的一个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教W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逐渐向学生渗透创新理念,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何为创新,并真正了解创新的意义,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2.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铺垫,无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教师采用的一些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教学方法与应试教育相匹配,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影响其进程。因此,教师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教学方法革新的基础上。例如:传统教学中教师针对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疑问的教学点,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障碍,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更多新的见解。难点知识的突破,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的一种突破,也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必经过程。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些优良的素质,需要在新时期的教学中继续发扬。新时期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继续注重进行自我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反思性教学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学反思的作用也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教师们通过在反思中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欣赏、自我提升。在过去一提起反思人们往往认为是贬义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对这个词语的内涵才深深的领悟。所谓教学反思就是 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对自己教学设计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做好这一环节能很好地总结自己课堂的得失,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反思性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正确评价

教学反思分为课前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课后反思为教师授课结束后,对自己这节课进行理性和分析,根据自己上课的感受把好的方法和经验精心记录,对失败的环节和措施分析出失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持之以恒的坚持,积累下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会得到迅速的提升。有位学者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例如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够重视课后反思,及没有找到合适的对策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反思性教学活动有利于纠正教师错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理念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堂阅读时,喜欢学生们大声朗读,造成孩子们唱读的阅读习惯,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嗓子都喊哑了。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时会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师话一说完,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及时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教师通过反思教学性教学活动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积极探索更好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摘 要】在全国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农村语文教师如何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我们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问题;措施

一、农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偏低

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较低,导致很多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留在了大城市需求发展,而现在在农村学校执教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年龄较长的老教师。这些教师要么是由原来的代课老师转为公办,要么是函授中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实施。

(二)农村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严重滞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一些地区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还是悄无声息,绝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成绩是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他们根本没有听说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相对先进的教师也只是知道这一名词,却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内涵。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中,他们也只是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呆板生硬的讲解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无趣,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低效。

(三)农村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足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的师资严重不足,因此,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并不是专职的,而是要根据学校具体的情况安排教师的任教学科。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有些教师要一人包一个班,一学期上下来,整个班里的学生面对的就是这一位老师,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等,所有的课程都是一个老师来完成。学校在安排课程时不会根据教师所学的专业来安排,而是看什么课程缺老师,你就得教什么课。这样一来,教师根本没有时间来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实践,再加上各种教育资源的配套跟不上,教师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少,所以,农村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不足,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只能是空谈。

二、农村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时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出一名人民教师的较大力量。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研究,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成为一名新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一)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恨不得一堂课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教给学生,一堂课“满堂灌”地讲下来,老师累得筋疲力M,学生却不领情,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该被淘汰。我们应该把课堂学习中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时,我就提出了几个问题:读读课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说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小组讨论和班内汇报总结。

要想创新我们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从教学思想上进行彻底的转变,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化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把一味地追求高分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在课前做足准备,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转变教育理念,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创新改进的动力,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与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想做一名永不落伍的语文教师,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专业上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会抱怨:农村的孩子见识少,知识面窄,当然不如城里孩子好教。这是事实,但是农村孩子也会有城里孩子不能经常见到的广阔天地。比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我特意选择了下着绵绵春雨的24小时上午讲了这篇课文,我让孩子们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柳树的绿、桃花的红、油菜花的黄以及春天的美。这些美丽的景色是城里孩子看不到的,学生在大自然中真切地感悟到春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好地教育,才能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领略不一样的精彩世界。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重庆市云阳县桑坪镇桑坪小学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的能力,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广大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长时间以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都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

一、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每一节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老师是否在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要想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的知识殿堂。把握提问艺术,给学生成功的愉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每篇待授课文,备课时就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取其精华,安排教学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一点,深入突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果学生一拿到课文,即发现有新的学习任务,而这任务又并非高不可攀,自然有了新的探索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有效的保障。“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把握,深刻理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验看来师生关系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依然处在容易波动的时期,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反之,学生会产生偏科,对W生的全身心发展不利。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扮演“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提高学习兴趣,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三、给学生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要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必须要对语文具有浓厚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让学生“亲其师”以外,还要寓教于乐。经常改变课型,有的课以读为主,有的课以表演为主,有的课读写结合……;课堂中随时引入故事,设置悬念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活处处有语文,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朗读比赛,社会调查,辩论赛,猜灯谜,成语接龙等。这些活动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做为语文教师,不要放弃了这个有利的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课堂气氛主要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来烘托,使师生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手生交流分成四种: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教师应多用后两种以活跃课堂气氛。合作探究教学则是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的有机结合。合作探究教学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兼补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一般以两人组或四人组为单位,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体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合作过程。这种合作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取长补短,获得1+1>2的整体学习效应,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合作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知识并进行内化。合作探究是一种参与,一种交流,一种激励,一种创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启发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地形成他们自己的研究讨论学习方式和活动计划,这也是当今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状况,使语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型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争论和共鸣,那学有主见、思有创意的亮点,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