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标中,课外阅读已经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课外阅读对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多读、熟读和博览。这就要求教师除认真搞好课内的三类课文的教学以外,必须辅之以广泛的课外阅读,从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很大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都受益于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又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能够丰富词汇,学习到写作榜样,从中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继续与补充。

小学儿童,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他们是我们祖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小广泛地阅读科学通俗读物,这对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还应看到,儿童入学后,随着年龄增加和身心发展,知识领域扩大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爱好与兴趣,逐渐地浓厚起来。有些儿童,喜欢种植;有些儿童,喜欢饲养;有些儿童,对航空模型、无线电、气象观察有特殊兴趣等。为了满足儿童这种爱好与兴趣,应当指导他们课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这对发展儿童的才能是有很大意义的。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课外阅读本身就有教育意义。在我们的小学生中,读了一些有益的读物以后,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很深的例子是不少的。比如,有的儿童,读过了《刘胡兰小传》、《伯伯的小故事》等书以后,很有感受的说:“以前,我认为一个人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就是较大的幸福。现在,我深刻地认识到,刘胡兰同志为党、为革命无限忠诚,不惜牺牲自己,这才是一个人较大的幸福”。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课外阅读在儿童身上,有着多么重要的教育作用。

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少年儿童节约零用钱买书,自己到书店看书。看书多了,开拓思路,增长智慧,受到教益。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读书风气,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广泛的课外涉猎可扩展知识的领域。

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阅读能力不高,鉴别能力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读物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爱好等,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读物。当前的问题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较少,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书籍更少。这就应该引起大家极大的重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在选择读物时还应注意,思想内容要符合教育方针和语文教学的任务要求,思想要正确、健康;能与课文教学密切结合;题材要广泛,既有文学作品,又有科学知识文章,思想性、科学性都好,教育意义大,体裁要多样,文字优美,语言要规范。形式美观,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印刷字体大小适当。读物选好以后,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儿童实际,有计划地向儿童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再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爱好不同,分别加以恰当处理。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补充。为了巩固与发展课内教学的成果,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必须与课内阅读、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结合课文的讲读,相应地介绍有关课外读物。如读了《长城》、《桂林山水》,可以不知阅读有关游记的文章。教了常识性课文,可补充知识读物。教学实践证明,好的语文课,能引起学生阅读类似书籍的强烈愿望。比如,有的教师教学《二虎子》课文后,儿童深受课文中二虎子勇敢、机智与爱国行为的感动。教完一课之后,儿童很自然地产生了读这类故事的愿望。教师就相机地介绍了《少年儿童英雄的故事》、《东山少年》等读物给儿童看,课外阅读效果很好。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使儿童不只是了解故事情节,也应注意学习书中的语言与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在作文课上指导儿童对读过的课外书籍写读后感。这样,既加深了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有必要也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教给学生查字典,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2)培养学生看书能抓住要点的能力。使学生能逐渐地离开教师提示抓住要点。(3)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让儿童开展讨论,或写读后感等。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为了使儿童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和爱好课外阅读,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儿童求知欲的具体表现,进行积极地启发诱导,使儿童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把他们读书的兴趣与愿望激发起来。同时,除阅读教学向儿童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外,应该在教室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内,经常向儿童介绍一些新书。介绍新书不应该只列举一些书名,应用表格形式列出书名、著者、内容简介等,好附有剪贴画的插图,以便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

在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工作中,根据各年级儿童阅读的兴趣和特点,来确定阅读的要求与内容是很必要的。低年级儿童,阅读的能力较差,对书的内容是凭直观形象来理解的。因而应该选择内容浅显、生动有趣、情节鲜明简短的拼音读物或注拼音生字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指导得当,读物内容选择合适,从一年级起就可以进行课外阅读。中年级儿童,已经掌握了朗读与默读的技能,社会兴趣开始发展起来,他们不仅对动植物世界感兴趣,而且对于历史、地理的书籍,对于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人物的传记也发生兴趣,应该引导他们阅读这方面的书籍。高年级儿童,在阅读兴趣上更加广泛,求知欲更加旺盛,个人的独特兴趣也表现出来。因而应该针对这种特点引导他们阅读有关书籍。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不仅要培养儿童的阅读兴

趣,还要培养儿童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这方面,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和写读书心得的能力,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地读、刻苦地读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爱惜图书和注意阅读卫生的习惯等。阅读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阅读水平、阅读目的、阅读材料、阅读环境,应当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按顺序一字不漏地对阅读材料仔细认读,小学生的精读不同于成人专题性研究性质的精读,主要指详细认真的阅读。精读的要旨是:熟读精思,深刻领会。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它告诉我们,离开了熟读,就很难谈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但是熟读,不是一遍遍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深入思考。因此,精思是精读的重要手段。熟读深思是为了“深刻领会”文章内容和形式,包括主旨、材料、结构、表达、语言等诸多要素。一般认为,不论什么文体的文章,只有从整体感知入手,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做到“深刻领会”。因此,阅读中要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

略读,又称跳读或泛读。略读的要旨是:观其大略,择要吸收。“观其大略”据说是诸葛亮读书的经验,主要指对文意与脉络的大体了解,要求阅读者不咬文嚼字,“不求甚解”,只求全局把握。所谓“择要吸收”即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去选择、吸收。如果不能根据不同的文章给自己提出某些特定的要求,那么,这样的略读容易成为过眼烟云,收获是很有限的。

精读与略读是互为补充的,应在课外阅读中交叉运用,充分发挥两种阅读方法的优势。需要指出的是,过去我们的阅读重点往往落实在“写了什么”(文章的内容)上,不适当地强调了“深刻领悟”所读内容,却把语文学习的规律放在次要位置上。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毕竟有限,尤其对自身以外的社会事物更难身同感受,他们对课外阅读材料达到认知的程度已属不易。因此,教师不应过分要求他们刻骨铭心地“吃透”、“领悟”,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去体会认识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对小学生学写作文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的阅读指导却在“写了什么”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接受主体对文体的信息接纳,并没有统一尺度,应当是一种开放性的渐成系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自然会用整个生命流程去不断“反刍”,不断消化,从而获得更新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应加强其课外阅读中的朗读训练。朗读,即有声阅读,是小学生最熟悉也最易掌握的一种读书形式,因为小学生学语文就是从学说话开始的。再加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章,大多数为文情并茂的短文,适宜朗读,易于背诵。所以,一定要摒弃课外阅读只能是无声阅读的陈见,让学生选择、朗读文章精品,“口诵心惟”,熟记成诵。俄国作家果戈理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会听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可见,朗读其实是心声的共振,是情感的对流与共鸣。

实践证明,让学生背诵文章精品,大有好处。其一,这些文章是可以“发酵”的知识,它将成为学生以后阅读的参照,通过比较、鉴别,得以触类旁通;它还将成为学生写作的资本,通过模仿、摘抄、变通,融进构思,深入笔端,使文思泉涌。其二,这些文章提供了大量组合价值极高的知识零件。精妙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独到的构思,甚至标点的用法,均是极好的借鉴。若孤立地学习,难见成效,只有共贮大脑,才能收到整体效应,获得迁移巧用的活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既要善读,也要善评;既要动脑,也要动手。可以采用摘录与评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到读记合一,读写合一,方能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摘录法,指对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进行分门别类的摘录。分类方法可因人而异,鼓励创新。摘录的具体做法包括:1.摘抄,即在阅读札记上抄录原文精彩内容;2.剪贴,即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剪下来,贴到阅读札记本上,这种方法多用于无多大保留价值的报纸和期刊;3.制卡法,即根据阅读内容制成读书卡片,卡片上要写清题目、作者、类别、编号、出处及内容。这种方法难度较高,一般要求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

评析法,指学生在阅读后,用日记、读后感、交流、演讲等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也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或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写好评析内容要注意两点:1.评析内容中的“感点”来源于所读作品,话题宜单一明了,无需作面面俱到的分析;2.评析内容一般用及时人称表达,要尽量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切忌不加思索,人云亦云。

儿童求知欲旺盛,喜欢阅读情节曲折、形象生动的故事。但是,识别力不强,不会正确选择读物;对书中所宣传的思想意义和正面的人物形象往往不能分析评论,对反面的言论往往会不加识别予以模仿。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育的需要选择好的读物,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课,要注意介绍读物、指导读法。

在规定的语文教学时间里,可以有计划的一周或两周安排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怎样上这类课,要看任务,这里列举几种教学方式:

1.讲一般的阅读常识。这不能空讲,要联系儿童的实际,常看的读物加以引导。如《小朋友》、《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如怎样看内容提要或目录,从中该知道这本书主要内容和安排次序。看报纸要了解每张报纸的版面,每一版面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每版有几栏,都有哪些标题等。

2.共同阅读。这要有共同的读物,在老师指导下让全班或一组共同阅读。老师可以适当介绍读物结构,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中心思想,对人物的评价,自己的感受等。必要时可让学生重点复述。

3.介绍书籍。老师介绍书籍,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引导。也可以让读过这本书的学生介绍,好与课内阅读结合。

4.讨论。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读物理解加深,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一科学概念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评价,可以是对某一事物的分析认识。讨论的结果,教师应予以引导,作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

5.让书籍充分发挥作用。在班级里可以设“读物指引卡片”专栏。一方面充分发挥书籍的作用,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课外阅读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必要的指导。

复述课、朗读课、讨论课、读报课以及写读书笔记训练等,都是课外阅读指导经常采用的课型。

为了使儿童的课外阅读深入地、持久地开展起来,为了使儿童课外阅读收到切实的效果,教师必须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和检查阅读效果。

组织儿童读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1.组织班级图书角。教师鼓励儿童购买图书,动员儿童把自己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儿童们自己管理借阅。这个办法适用于中、高年级。2.举行故事会。这种形式适合于低年级。这对提高儿童的读书兴趣和加深巩固对读物内容的理解都很有帮助。3.举行读书会。这是一种适合中、高年级儿童的活动形式。通过集体的准备与讨论,加以教师的引导,有力地促进阅读能力的

提高。4.举行文艺晚会。根据课外读物的内容,组织科学游戏、诗歌朗诵、排演节目进行文艺表演等。检查课外阅读的效果,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结合前面谈到的读书活动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检查儿童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来考察他们的阅读效果;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让儿童缩写或改写等,来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总之,对课外阅读要大力提倡,引起重视,给予地位。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坚持有计划地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够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加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摘要:开展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眼界、提升读写能力、陶冶人文情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并结合工作实际,尝试性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希望对加强农村小学生阅读、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水平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课外阅读 问题 对策

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帮助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农村小学生占小学生总数的41%。这一群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课外阅读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阅读时间不足。通常农村小学生放学时间较早,课外时间较长,但真正可以利用的阅读时间却很有限。二是对阅读认知存在偏差。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对课外读物存在偏见,认为是闲书,读了也没有用处。甚至也有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一切都应该以服务考试为中心,开展课外阅读,也好是选择教材参考书阅读。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应试性、功利性较强,影响了阅读效果。三是阅读资料严重匮乏。农村文化设施不足,绝大部分村庄没有书店,同时因为距离和时间等原因,家长很少带孩子到城里购买课外读物。在缺少阅读资料的情况下,孩子往往以看电视来代替课外阅读。而且农村小学大部分没有图书资料室,或图书室图书资料少,且大部分为教材辅导书,比较枯燥,不符合孩子的阅读兴趣。四是学生阅读能力不强。由于农村小学生有效的阅读时间较少,且由于阅读认识偏差、阅读资料匮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普遍不强。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因为三个阅读环境的缺失。一是家庭阅读环境的缺失。农村大部分家长或外出打工,或为了生计起早贪晚,从事繁重的农活,空闲时间也基本没有阅读的习惯,大多是看看电视、打打牌。同时,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仍然比较滞后,不愿子女阅读课外读物。二是学校阅读环境的缺失。农村小学由于经费紧张,图书室建设普遍滞后,课外读物质量普遍不高。教师迫于考试和家长压力,平时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书本知识的讲解上。三是农村社区阅读环境的缺失。农村提供给小学生阅读的图书资料少得可怜,学生很难自觉增强阅读需求,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解决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重要一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本文尝试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首先,要着力营造良好课外阅读氛围。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共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1)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积极推进农村和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图书室建设,让孩子有地方进行课外阅读。(2)学校和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学校要转变应试教育理念,积极向学生传播阅读的重要意义,农村教师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多对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指导引导,着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条件。(3)学生家长要积极适应时展要求,主动购买一些课外书籍供孩子阅读,多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尽到家长应尽的责任。

第二,要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主要是通过努力让农村小学生愉快地接受课外阅读,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1)要注重发挥示范作用。教师也要身体力行,带头多读书、多学习,带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2)要注重发挥课内课外两个阵地作用,一方面着力用好课堂主阵地,从课内文章中进行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主动接触课外阅读。可以探索采用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促进学生阅读量逐渐积累提升。

第三,要着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指导作用,不仅让孩子爱阅读,而且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1)要向学生推荐好书,教师特别要当好引路人的角色,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避免学生不加选择地滥读。(2)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第四,要着力深化课外阅读持久力。主要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保持学生阅读的持久热情和兴趣。(1)以课外组织培养学生持久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发成立读书笔会、读书小组等,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开展课外阅读,交流阅读体会,营造集体阅读环境。(2)以考级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动力,学校可以科学设置考核内容,每学期分年级进行阅读等级考试,对晋级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或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朱永新教授曾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铸造人的精神品格。《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信息的激增,阅读,特别是纸质书的传统阅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16年世界读书日,有记者调查发现,国人全年平读书量不足5本,令人堪忧。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黄金时间。学校应该将课外阅读指导,作为具体的语文课程,编排进学校的课程表,让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提高师生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教师除了自身要热爱阅读,做好学生的榜样外,还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步入课外阅读殿堂。

一、读前:引发阅读期待

进行阅读推广,及时件事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教师推荐作品时,可以运用如下一些方法:

1. 推荐同一系列的作品。很多课外读物,都有完整的系列。当学生阅读完其中一本,表现出强烈的阅读兴趣时,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个完整的系列。让学生对同一类作品的各种知识,有比较的了解,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 推荐同一作者的作品。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语言风格。大量阅读同一作家的作品,对于学生感受语言风格,读懂作品背后的“人”的特点,是很有意义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篇带一本,一本带一套的方式,推荐学生进行阅读。

3. 推荐同一题材的作品。在儿童文学的天空里,有许许多多的的作家,他们写出了很多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但表现手法大不一样。比如,我们在学习“人类与动物”的专题时,就可以将中国沈石溪、日本作家椋鸠十、加拿大作家西顿等作家的作品推荐给学生。

二、读中:策划系列活动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精读和浏览,都非常重要;浏览,是寻找和辨别的过程;精读,是欣赏和品味的过程。教师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专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之中。

1. 梳理主要人物。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集体的力量,制作人物图谱。根据自己的理解,勾画出每一位人物的肖像,注明主要特征,梳理出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比如,读《水浒传》的时候,就可以发动全班同学,分工合作,画出一百零八条好汉,写出他们最关键的事件,集中展示。

2. 梳理主要情节。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都是由一个又一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故事与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最主要的故事情节逐一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作者的写作框架和思路。

3. 梳理主要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炼最主要的信息,然后牢牢地记下来。例如,在阅读《昆虫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书中的昆虫名单列出来,将图片打印出来,用一两句话,写出这种昆虫最有趣的地方。

三、读后:分享阅读收获

真正的持久的兴趣,来源于成就感,来源于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教师要积极搭建平台,让爱读书的学生,分享读书的收获和阅读的快乐。

1. 知识点问答。每过一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在班级中,举行一场课外阅读知识问答。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对抗赛的方式,进行阅读知识PK,让热爱阅读、认真阅读的孩子,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2. 读书会分享。课外阅读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师要满足学生愿望,从近期共同阅读的作品,选择几个具有开放性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甚至是激烈的辩论,提高学生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3. 读后感交流。学生读完一部作品,总会有自己的感受、感想、体会、思考等。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更要让他们将自己的心得写下来。说与写,有一定的关系,但效果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发表和演说的机会,比如让学生朗读自己的阅读收获,或者在教室里开辟一个专门的栏目,张贴学生的阅读卡、读后感等。

总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悉心指导,将教师的阅读指导,贯穿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全过程,采取引导和强制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由扶到放的目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科学的方法,学生一定会爱上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试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

摘 要: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增长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扩充知识体系,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其生活性的重要途径。由于现阶段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和升华,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大力提倡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为契机,从多维度多方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立足于此,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自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育推崇积累运用,一方面立足于日常教学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课外学习内涵,日积月累,强化知识素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体系;另一方面,将已有的知识利用到课外阅读之中,通过课外文本的接触,重新梳理所学知识,在阅读中深化知识结构,促成语文知识体系二次提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在任何时候,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知识深度的深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相关的课程标准提出六年制小学生阅读量应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这个阅读量应是小学阶段的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课外阅读量,这不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要求,在这种近乎硬性要求过程中,小学生可以从书中掌握课本知识的再升华内容,提升教学效率,以为之后的语文学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内容为主,引起学生兴趣

单纯从课外阅读的类型和内容而言,小学应该从课外阅读文本的内容着手,立足于“内容为主”的原则,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着手,协调各科老师形成合力,推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另外,还可以在广泛调查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基础上建立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类型库,使之广泛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神话等,通过筛选和精选,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质量和内容保障的课外阅读参考选项。比如,在进行《盘古开天》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中国古典神话和传说的相关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故事的记忆和印象。对于不同学生,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从他们的审美经验和个性出发,使课外阅读成为一个量身定做的个体需要。同时,在文本的选择上,也应该考虑到题材和篇幅,由学生的自主需要而定,让他们自己来选择篇幅,从而强化学生的兴趣选择性。总之,以内容为主要吸引点来引起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方法至上,提高阅读效率

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不仅仅是一个习惯的养成,更应该是一个从方法到理念的灌输。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并非单纯为了阅读而阅读,应该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比如,在阅读时谨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养成圈点批阅的习惯,以及摘抄记录的习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提高小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这不仅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更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在教学中常会出现因为学生词汇匮乏而导致作文没有实质性提升的情况,而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并引导他们将词汇进行分类,如,表达开心的成语有“兴高采烈”“喜出望外”……与历史典故有关的成语有“乐不思蜀”“贪得无厌”等。如在进行《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让学生翻看简易版的《三国演义》,了解一些基本的三国故事,从那些人物的故事中获取素材,从而丰富个人的知识库,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三国人物的讨论,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内容印象。通过让学生自备一个阅读摘抄本,在阅读过程中时刻记录相关的知识。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培养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从而保持高度的敏锐力,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

三、应用为重,强化阅读效用

自古以来,学子读书就讲求“经世致用”,换言之便是学以致用,将已学知识利用到生活中。阅读的生活性基本体现在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用语上,更多的知识吸收途径则是来源于课外,因此,课外阅读的作用和应用性应该在一开始就被强调,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并非学而无用,而是一种基本的积累,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一点一滴地表现出来。读书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量的写作素材,并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如此。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加大阅读量,提升信息摄入量,丰富个人知识深度和广度,建构起个人知识体系的是尤为重要的,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积累的过程,因此,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就显得刻不容缓。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方法上,良性引导小学生树立起阅读的良好习惯,以推进其综合素质和知识体系的升华,这不仅是小学教育带给学生的质的飞跃,更是小学生自己应做到的个人提升途径。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途径

摘 要: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其主动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科学有效地阅读;家校联手,积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并定期进行阅读质量检测,以形成阅读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广泛、有效地阅读。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课外阅读质量 提高途径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广大教师认为,应充分认识和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的重要渠道。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小学生广泛阅读,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呢?

一、坚持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课外阅读时,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而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真”读书,愉悦地体验和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联系课文教学,诱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关注课内阅读教学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注意内容的联系和拓展、方法的运用与迁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目的地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把学生带入课外阅读的情境中。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后,可以引导学生:①收集交流一些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②收集一些中外著名人物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又如教学《三顾茅庐》时,我向小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三国演义》(儿童版)等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能激发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通过阅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同时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采取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喜好阅读的老师、家长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维持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会在兴趣、习惯上对小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或学生家长参与其中,不仅能为小学生推荐适合的的阅读材料创造条件,而且能和孩子进行充分的阅读体会交流,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和“及时感受”激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小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坚持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仅有阅读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引导,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随着省“四配套”工程的深入实施,每个农村小学都建起了图书馆或图书室。有书读,有好书读已经逐步成为现实,但要追求好的课外阅读效果则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认为,教师要结合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实践做实三件事: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我利用学校规定的每天放晚学前的“阅读二十分钟”和学生一起读书。或教师范读,或学生轮流读报,或自由阅读,在这种氛围中引导他们漫步书林,养成“每天坚持读一点”的习惯。三是要定量。根据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我积极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利用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措施,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坚持课外阅读,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1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家长所购买的书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2.教给学生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章中富有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语言库”中,为以后的习作准备丰富的积累。但教师要注意,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也应该不一样,应当有层次性把握好“度”。如低年级孩子可只记下文章的题目,学会必要的生词;中年级学生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断;高年级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练笔,写读后感,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如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个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2)帮助学生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剪剪贴贴,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在课外阅读本上。在保持课外阅读本干净、整洁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自己摘录的内容的旁边或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花边或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样,学生在读读、贴贴、画画、写写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又便于自己随时翻阅。

三、搭建交流平台,巩固和扩大课外阅读效果

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长久地保持高昂的课外阅读兴趣,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我们很有必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交流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开展早会赏读、班级赛诗会、“故事大王”评选、摘抄本展评、“小导游”活动等,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1.用好“阅读二十分钟”。

我们借鉴当地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农村学校也实行大、小课时制度,拿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用来组织实施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欣赏课、我所喜爱的一本书(一篇文章)推介课、精美课文朗诵会、儿童文学精品朗读会、配乐朗诵会……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吟咏美妙诗文,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举办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督促,避免放任自流。每学期,我们都要举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各种读书笔记公开展示出来,让大家都来观摩,或举行读书经验交流会,或展览小学生的读书笔记,对课外阅读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借助读书成果展示活动让孩子们体验课外阅读的喜悦,激励他们坚持更大量、更持久、更广泛的阅读。这样,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就随之养成,课外阅读的质量也随之提升。

总之,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我感悟之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多提供交流的平台,激励他们主动寻找课外读物,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当今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课外阅读作为辅助和补充。课外阅读的书籍种类不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我觉得应注重阅读方法指导: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可以安排一段时间,早晨是24小时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 学生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较轻松的书籍。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保障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规定好课外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要有选择性的进行阅读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遵循兴趣阅读与指定阅读并行的原则,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科普、文学、漫画、故事等各种读物,不要局限在某一个方面;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读经典名篇,如《三毛流浪记》、《天方夜谭》、《三国演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引导学生适当阅读当代作家具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教师不要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3.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3.1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选读。精读法就是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略读可以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的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或有联系的文章。以便学以致用。小学生背诵的5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选读一些报纸、书籍,搜集信息资料。如学习了课文《景阳冈》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更,更深刻地了解武松这个人物及故事情节,就指导学生去选读名著《水浒传》。

3.2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读,圈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划划,想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抄抄,写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3.3 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爱看小人书,但只看图画,不看文字;有的只翻读故事情节生动部份,不仔细看全文;有的只注意故事情节,不注意语言文字等特点,设计一种阅读记录卡,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填写,既提高阅读效果,又方便检查评比,促进阅读内容:①书名和作者;②主要人物或事件;③最喜欢的人或事,或书的某一章节;④词语的摘录;⑤编提纲或写心得体会。

4.开展多彩活动,激发读书兴趣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还可以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24小时一个故事"、"一人一条新闻"、"早间3分钟"等利用板报开辟"每日一句格言"、"推荐一本好书"、"读书一得"等栏目。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名人名言及心得体会等讲出来写出来 向大家展示自己读书的成果真正营造一个人人喜欢读书人人学会读书的氛围。其次,开展班级"读书小博士"、"小辩手"等的评比。为学生搭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暴露自我,表现自我。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分享读书的快乐,激发读书的兴趣。帮他们建立"流动图书站"向小学生推荐有益的书刊,帮助小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读物。注意与课内阅读配合起来,尽可能根据阅读教材各个单元的内容与读写要求互相配合。

我们注重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既促进了小学生课内学习,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既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本文试从兴趣阅读、学会阅读、快乐阅读、坚持阅读四方面谈谈自己近年来在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工作中的做法。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兴趣阅读

(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三)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学会阅读

(一)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室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四)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五)写心得体会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快乐阅读

(一)开发图书室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室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每个农村小学就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定期给图书室增添更换图书期刊。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三)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障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四)优化读书环境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首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四、坚持阅读

(一)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 、“课本剧比赛”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二)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

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也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摘 要: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有着重要作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三条策略:激发兴趣,促成阅读;教给方法,提高质量;组织交流,寓读于乐。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课外阅读历来被中外教育家认为是一个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列宁说:“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读过大量的书。”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愉悦,使人成才,使人博采。”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渊源,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汲取人类文化的丰富营养。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地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重视这些现象,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将课外阅读与培养孩子的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采用了以下指导策略。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老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静静垂听、百感交集,期待结局大白之际,老师戛然收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课后自然会主动阅读。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进行阅读,这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只要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健康有意义的内容都可以读,包括图书报刊、杂志、童话、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评论等。鲁迅教育青年:“读书如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种,要采多种花,酿出的蜜才更好。”所以,阅读的内容不可单一,越广泛越好,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更加广泛丰富,眼界也才会更开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更有益。《新课标》指定了一些小学生必读书目,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今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神话故事》、《中外民间故事》、《论语》等,另外,还推荐了由一些中外名篇改编的小学生版的小说,这些读物更值得品味、欣赏。

二、教给方法,提高质量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障,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通过如下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埋下伏笔,使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我常常讲述某一作品的故事梗概或介绍某一作家的奇闻轶事,或只说一篇文章的开头,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沉浸在读书的快乐里。

2.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新的书目,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3.教会学生学会品味鉴赏文学作品。对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可利用早读课或者自习课品味作品的语言,揣摩作品的构思,领悟作者的匠心,从而获得知识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4.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做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做好读书笔记无论是对内容的记忆还是对日后的查找资料都有好处。读书笔记的方式多种多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些是只摘录其中的语句,生动优美的,富含哲理的,表达独特的,这些语句韵味无穷,越读越妙,永远有品尝不尽的余香。还可将文章中的段落抄录下来,慢慢品尝其精妙,从中欣赏到日出日落的壮观雄伟,领悟到祖国山川的如诗如画,品味到中华文化的深厚蕴涵,感受到榜样人物的可贵品质……有的文章的精妙都是由一段段优美的文字组成的,所以段落的摘抄会让学生感觉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效果。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对学生的理解、欣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5.其他做提纲式的总结概括,让学生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这又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学习收获。对文章进行及时批注,记下感受认识,随时标注在文章的语句旁边。对语言词语加注,或写上疑问,待过后思考探究,并认真写读后感。

三、组织交流,寓读于乐

课外阅读实践的关键在于坚持,定期组织各种趣味盎然的读书展示活动,能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度。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课前两分钟美文朗诵等。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环保报》、《六一专刊》、《科技之光》、《诗歌乐园》等,这样学生便能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当然,我也有放开手的时候,不确定编制手抄报的主题,让学生自由编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专长发挥,有利于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故事会也是每个学期必开展的读书活动,一般利用班队活动举行。往往一经发动,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争着把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的精彩故事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向大家讲述,有时还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角色表演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一系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平台,使每个人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功课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必须加大实施力度,增强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好小学生登上书籍这艘巨轮,到达理想的彼岸。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略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三个环节

【摘 要】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知识创新的前提,也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然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其有效性不高。作者认为,通过“选书、阅读、回应”这个循环过程的三个环节的落实,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呢?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素养的提高的真正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创新的前提;是我国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然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高。

作者认为,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需要落实三个环节。

英国儿童阅读专家,2002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曾提出以落实“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来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笔者认为这三个环节可以用这样一个阅读循环示意图1来表示:

从上图看,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导致了另一个结果,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直线关系,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只有充分落实每个环节,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落实呢?

一、选书――推荐与自选结合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国每年的儿童读物出版数都在 2 万种以上,如何从中选择的儿童读物,是这个居于循环圈中间地位的“有协助能力的成人”――教师、家长、图书管理员等首先应该考虑的。作者认为,在“选书”这头一环,采用推荐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

1.推 荐

“推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1281页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显然,我们在向学生推荐书目时要把好“好的”和“易接受”关。

(1)教师推荐

北师大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晖博士说:“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召和影响力,在儿童和儿童文学之间,教师是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和推动。”由此可见,教师在激活小学生课外阅读循环圈中起主导作用,在选书过程中当好参谋。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教育部门规定的书目

如杭州教育网上公布的小学课外阅读书推荐书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年级古诗70首,都是教师直接向学生推荐的书,并要及时推荐,落实到位。

2)自己认可的好作品

一些公认的好作品,教师有义务向学生推荐,如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沈石溪的《鸟奴》、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年段考虑作品的篇幅,主题的各异,国度的不同,作家的丰富。

3)目前流行的儿童文学作品

面对90后的学生,教师们不可不知道郑渊洁、杨红樱、曹文轩、张之路、亚米契斯、E.B怀特、J.K罗琳、C.S刘易斯等儿童文学作家,不可不了解《马小跳》、《班长上台》、《草房子》、《爱的教育》、《夏洛的网》、《哈里波特》、《纳尼亚传奇》、《快乐星球》……

(2)专栏公示

1)好书新书定期展出

担任这一重任的阵地首当其冲应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常见的书展有:新书展示、专题书展(如有关海的小说、漫画书、民间故事)、本周作家、与节日有关的书、得奖作品展、与课程有关的图书、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展等等。简明的文字介绍用轻快的字体来呈现,再配上简单的插图,是促使孩子阅读的有力“武器”。也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新书带来展出、交换。班内每月一周周五的“小小书市”深受学生喜爱。

2)好书新书定期宣传

少先队广播站是每个学校大队部必备的宣传阵地,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阵地之一。在广播站开播时开辟一个“好书新书专栏”,定期向学生宣传经典名作,新书前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进行介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看的好书新书介绍给同学。同伴的介绍吸引力会更大,中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用实践证明“教师讲的少,学生却学的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外阅读循环圈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2.自 选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书目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教师与学校图书管理员及部分学生的“推荐”,但每个人的需求是有所不同,所以给学生留有一个自选的空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自选”从字面意思看顾名思义是“自己(自由)选择(挑选)。”这里的“自己”指的是学生。为了真正落实自由选择,在自选过程中教师尽量“袖手旁观”,做个清闲人,不要过多的干预。关注媒体上推荐的图书但又不为媒体所左右,关注获奖的儿童图书但又要考虑专家眼光和孩子兴趣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有益的、丰富的自选空间。这也是培养孩子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

(1)自助图书角随时选

很多学校都已做到班班设有自助图书角,为了不使这些教育资源形同虚设,教师在把好入书关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助图书角的两大优势,不断鼓励学生随时到自助图书角选阅图书。及时,方便:自助图书角设在教室内,学生随时可选,上学提前几分钟,课间休息时,放学后等零星时间。第二,易产生共鸣:自助图书角的图书主要来源于同班学生与教师的捐助,小学生对于了解自己同学、老师的动态的兴趣会特别浓厚,这些书自然也成了他了解的途径。

(2)校内图书馆定期选

学校图书馆应该是距离学生最近、进出最方便的,最令学生向往的,课外阅读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每个学校应给每个班学生一个固定的时间亲自进入图书馆自由选书。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周期以两周或一个月为宜。记得三年前带新接班的四年级学生及时次进入学校图书馆(可能称为图书室更恰当),学生个个瞪大眼睛,继而欢呼雀跃,很快淹没在书架之间……让学生眼中出现的应该是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一句诗:“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3)校外书市时常光顾

书市与所有商场一样,有着对行情的近期了解,对书界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要想接触到新书的最前沿,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时常光顾书市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四大名著有10元本的,很便宜”,“《马小跳》第6本出版了”,“曹文轩又出新书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丛书有《蓝花》、《青鸟飞过》、《象母怨》、《钟声》四本”等在学生甚至老师间流传的好消息很多来自于时常光顾书市的学生之口。当这些好消息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认可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合理推介和自选相结合,落实选书环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课外阅读指导开启了便利之门,同时也能得到学生较积极的回应,促进小学生阅读循环圈的良好运行。

二、阅读――计划与随意并存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过:“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就是思维,一个人的思维的发展、心智的成熟和情感的成长,都离不开以阅读为核心手段的语言活动。这是电视和网络等其他媒介永远无法取代的。” 课外阅读无疑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好的手段。但小学生不会读书的现象也是明显存在的。要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计划阅读与随意阅读并存,不失为一个良策。

1.计划阅读

(1)规定具体内容

指导学生计划阅读的内容必须有个统筹安排,按学段,分学期制定阅读指导计划,规定具体内容(这在及时环节――选书时就应完成)。这里所提的“具体内容”是指在规定的课外读物中阅读时重点关注什么,如指导学生阅读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等纯美文学系列中的《草房子》,由于作品格调高雅,自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指导时,就要求抓住这部被称为“中国的爱的教育”的文学作品的核心――爱,挖掘书中每位人物体现“爱”的言行,感受“爱”的伟大。再则,作品中用寥寥数笔就将人物的个性特点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也是小学高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技能。在学生阅读时不妨作为又一重点进行指导。

(2)选择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常用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同时阅读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龄不同而定。如低年级常见的阅读活动方式:①讲故事。在孩子不会自己阅读前,听故事是他们接触文学、亲近阅读的重要方式。②念读作品。念读作品和讲故事不同,它是由成人和一个或几个孩子甚至是一个班的孩子一同读一本书。在念读故事时,如何控制声音的起伏变化,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图画,如何引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都是孩子可以学习的阅读方法。而高年级的阅读活动方式有记录读书卡,写读书笔记等。

(3)保障阅读时间

阅读的时间保障,是阅读活动正常、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必须每天至少每周安排学生的“故事时间”、“阅读时间”。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只有舍得在校花时间让学生阅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兴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起来。前几年,我校每隔一周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单周为课外阅读指导课,双周为数学兴趣课),面对半月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大部分教师是随意安排的,由于间隔时间很长,教师无法实施自己的阅读计划。而随着课外阅读逐渐受重视,我校安排的课外阅读明显增加,教师、学生也逐渐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活动了。

2.随意阅读

(1)创设良好的阅读空间

学校阅览室是学生随意阅读的最理想的场所。在“引诱”儿童阅读上,应“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趣。电视可以在沙发上以非常放松的姿势来看,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在桌子前正襟危坐呢?如果孩子们不是把阅读当成必须完成的作业的一部分,而是可以呆在一个舒适的地方轻松阅读,那阅读一定会是一件惬意的事。阅览室可以一改传统的严肃面孔,改换墙壁颜色,更换舒适的软垫等等。同时指导家长在家中也为孩子创设舒适、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

(2)大胆放手随意阅读

指导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的同时,也应允许他们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求统一。可以表格式,可以摘录主要内容,可以图文并茂,可以划划圈圈,甚至允许“不动笔墨”。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可以将校内的阅读课堂设到阅览室,多带学生到阅览室让学生随意翻阅各种读物。多鼓励学生阅读自选的书目,同时也提醒家长在孩子阅读时不要过多干预。

阅读是小学生阅读循环圈的核心环节,只有教师有计划的指导和学生随意阅读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对阅读活动做出回应。

三、回应――学校与家庭联手

回应是指对某种事物作出反应,既有对这种事物的一种反馈,也有对它的一种评价,但又有所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如下图2的包含关系。

评价是较专业的,要讲一定原则的,需要一定技巧的,并给予评定的回应。而反馈呢?反馈原理阐明:“信息输出去,又把这些信息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从而可以不断纠正偏向与失误,起到调整控制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回应还包括潜意识中所起到的作用。学校、家庭联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较大限度,较大范围,及时时间做出及时、积极的回应,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又激励她的学习信心,还传递着一个个信息。

1.学 校

(1)专设阅读反馈课

定期开设阅读反馈课,让学生将近期的课外阅读内容、感受与同学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常见课型有“故事会”、“主题阅读汇报”、“知识竞赛”、“阅读笔记交流”、“情景体验”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大作家走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只要教师精心备好课、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课外作品,这类阅读回应课较受学生欢迎。如在上《草房子》阅读汇报课时,学生各抒己见,说得不亦乐乎。

(2)截取零星时间

华罗庚说:“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如“课前2分钟”,用2分钟来讲解复杂的数学题也许时间太短,但是背一、两首诗,朗诵一段美文,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谈谈阅读感受,2分钟时间还是较充裕的。给学生来点“精神营养快线”还是能得到不小的收获的。所以,要善于按事情大小来分配时间,大时大用,小时小用。巧妙地利用小段时间就可避免大时小用,就为积聚大段时间创造了条件。

(3)开辟展出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四周的墙壁就是很好的可用空间,展示学生的阅读体会成果。而读书卡、自编阅读小报等都是理想的展出内容。甚至连教室内橱柜面也可利用。例如,请每位学生制作一个大小等同的立体封面黏在橱柜面面上,并将在平时课外阅读时收集到的相关材料放入里面,编制成“我的书屋”。具体内容可分类成:“知识吧”、“科学长廊”、“故事屋”、“作文天地”、“笑一笑十年少”、“我的七彩童年”、“教会你hapy”、“风景网”、“周游世界”(这些名称直接选用学生为自己的“书屋”取的名字。)……

2.家 庭

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和别人交流的乐趣。家长是孩子的及时任老师,他们对孩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让家长定期分享孩子的课外阅读成果,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情听众,为孩子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更能有力地监督孩子的课外阅读,真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靠课外”的习惯。

(1)口头交流

为了让家长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自己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支持与监督,由教师出面布置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并要求家长做出回应。如,每星期布置一次“听我讲故事”、“与我分享阅读的快乐”等形式的家庭阅读交流会,家长参与交流,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讨论延伸的问题,尽快让孩子成为一名成熟的阅读者。

(2)实践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成长史。再组织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后,可组织学生为父母写信表达感恩之心,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实践中更深刻的明白“爱”,感受“爱”的力量,“爱”的伟大,进而深化阅读的意义。

积极有利地回应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才能促使学生走入另一个学读循环圈。

“选书、阅读、回应”三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把每个环节作细作效,一定能激活小学生阅读循环圈,并使之良好运作,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评论的那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摘 要: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对事情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要想促进他们的发展,就必须对他们开展有效教育。阅读作为拓展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理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推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已经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一部分,课堂内的阅读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具备了阅读的兴趣,才会自觉地进行阅读,长此以往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可持续发展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孩子爱上阅读,他将同时学会爱的方式,他会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一个人的品质发展也发挥着积极性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汲取书中的营养,塑造自己的品性,还能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做到融会贯通,增加间接经验。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既然课外阅读这样有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研究学情,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心理,采取适当的方法,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抓住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心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文中有很多节选性的文章和篇幅,有些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有些是学生不乐于接受的。但是由于要考试,课本上牵扯到的很多文章都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考卷上,所以学生不得不去阅读。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些是被迫的,学生必须要去阅读,即使学生自己不喜欢。但是课外阅读没有这样的内在要求,也没有强迫性的规则。要想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需要抓住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攻破他们的阅读心理防线,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去阅读了。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他们的阅读特点和心理,这样肯定会大大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多数孩子都喜欢阅读故事性强、趣味性强的文章,并且文章不宜过长。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是非常简单的,因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没有太多的功利性,一般都是随心而读,喜欢什么阅读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把握小学生阅读的素材,从每个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只要是健康的阅读材料都可以让学生去阅读,慢慢的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找到学生阅读的偏好,讲授一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找到一定的成就感。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语言、图像等促进学生思维的逐步内化,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同类型的文章,特别是国内外的名著,由于偏长,小学生阅读的耐力有限,理解能力也不是特别理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插图版的,带有一定注释性的版本,这样不至于让学生阅读起来感到压抑。

二、选择小学生适宜阅读的材料,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对于课外阅读而言,阅读的范围极其广泛,可选的内容也具有多样性。新形势下,教师必须明白,课外阅读具有自选性,它不像教材内的文章,小学生无法选择,课外阅读恰恰给学生留下了非常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那么在开展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阅读的需要,把选择的阅读素材倾向于小学生喜欢的类型,这样肯定能大大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但是不能为了迎合小学生而选择一些不健康的、非主流的或者是思想偏激的文章,这样做是不行的,与教育目的相违背。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就读年级,他们的喜好也不同的,小学生低段阅读偏向于故事性的文章、趣味性的文章,到了五六年级,他们开始倾向于科学性的、理论性的文章,而对于故事性的文章就觉得有些肤浅了。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不同阶段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同时结合小学生发展的特点、教育教学的内容等相关因素,给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上,教师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的书籍和作品,比如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中外名著等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逐渐融入故事情景,感受故事所营造的意境以及语言所展示出的巨大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要求小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家长与教师给予引导,毕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凡是健康的、积极的、对他们成长和发展有帮助的都可以允许他们进行阅读。比如国内外名著、名人传记等。

三、讲授一定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并不是泛泛而读就可以了,也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其实这样是错误的。阅读的目的就是感受文章,从阅读材料中有所获得,获取的可能是知识,也可能是品性的塑造,也可以是经验的获取等。任何材料的阅读都是有一定技巧的,报纸、名著、散文、古诗词等在阅读中都有自己的方法,如果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巧妙地运用相应的方法,不但可以事半功倍,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提升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面对困难的毅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在阅读的时候总是阅读不懂或者感觉到不太理解阅读的材料,那么势必会让他们的自信心受挫,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厌恶阅读、讨厌阅读,更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反之,如果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能轻松地拿捏和掌握相应的材料,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提高,阅读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了。对于课外阅读,首先要告知学生做好时间安排,对于阅读的材料不要急于求成,要做好分类,需要精读的要细读,需要略读的就可以粗略浏览;对于不同的文章,阅读中可以做出相应的记号,优美的句子和对自己有影响的片段可以摘抄下来,也可以做出自己的注解;阅读完之后要大概知道阅读的主要大意,然后针对文章简单地进行复述,不一定非常的精准,囊括基本的意境就可以了;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与小伙伴一起阅读,然后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及时与家长、老师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要及时做出评析,评析中要以肯定为主,学生不恰当的做法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出来,但不要严厉指责。

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扩充学生知识面,使之掌握必要的间接经验,给自己的情感和品德以熏陶,还能辅助课内知识和课内阅读的发展。要想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就要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情;其次,要从学生阅读的现状出发,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阅读素材;,做到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信心,提升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探究

摘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从课内阅读指导到课外阅读的延伸指导。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组织学生阅读交流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兴趣 方法 交流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自然都是能够明白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的意义所在,也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都是尽心尽力的。

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通常做法是先立足课内,然后适当地延伸到课外。在课内,语文教师往往会通过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教授生字词,组织学生朗读,抓住重点段落着重示范分析或是加强阅读语段训练等等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做得很好。可是在延伸到课外,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就未必都能做得很好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认真地考虑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时空上的差异。正因为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视二者之间的差异,在指导方法上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这样,从课内较好地延伸到课外才能实现。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做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好的教师”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了,知道这句话的人都明白要让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或任务有深入了解甚至是研有所得首先需要的是激发起他的兴趣来。可是在科技发明极大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教师如何才能成功地把学生从丰富的视听之娱的诱惑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安静的阅读中去呢?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首要的、效果的当属小学语文教师的以身作则、现身说法了。语文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或是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喜欢阅读的故事向学生做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用自身渊博的学识、完善的人格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那么,久而久之,在这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身边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小书虫”,一个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阅读小团体就会形成。

古今中外的典籍浩如烟海,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胡乱阅读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造成学生没有阅读目的,阅读效果低下的局面。所以,较好的办法是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做适当的延伸、拓展阅读。或者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近阶段社会热点话题甚至是热播的电视剧等引发学生相关阅读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有短有长,其中会有不少中长篇的文学作品。这些中长篇的文学作品要么是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要么是时间跨度长,故事情节曲折绵长;要么是时代特征明显,社会意义深刻……所有的这些对于小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和基础来说确实是太难了。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是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悉心指导的。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方向上和效果上才能得到保障。那么,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笔者以为,以下三种方法是必须掌握的。

(一)把握住故事的线索

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对于理清文章的脉络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篇幅很长的作品,小学生如果没能理清文章的脉络的话就会出现看到半中间就忘了开头的现象,这样的话,对于阅读的质量甚至是阅读的兴趣都是有不良影响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从时间、空间、人物的经历或是人物的感情线索等来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二)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精读和泛读是两种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更多使用的是精读的阅读方法。可是如果在课外阅读中还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话就不妥当了,因为课外阅读的很多是大部头的作品,学生都精读的话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不够的。所以,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办法。通常而言,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对读物进行泛读,对作品先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行文的需要或是个人的喜好确定精读的内容。这样就能够相应地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批注与心得相结合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话说得有道理。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吸取文学作品的养分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持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而不是尽信书,唯书至上。只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敢于去质疑、去求证,我们才能在阅读中获得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教与小学生批注与心得相结合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在写批注和心得的过程中去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质疑和反思中提升。

三、组织学生阅读交流

学生长时间地进行课外阅读,由此获得个性化的体验,这是一个“读进去”的过程。但是,学生“读进去”的东西深度、广度如何,有没有遗漏,正确性如何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为了验证学生的阅读成果甚至是深化他们的阅读成果,小学语文教师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后的交流活动。在阅读交流会上,学生可以各抒已见,大胆亮出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思维和其他学生进行碰撞、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阅读的正确性就得到了验证,遗漏的东西得到了补充,深度和广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拓展。特别是在学生的感受、体验这方面,他们的个性化的东西在经过综合、比较之后会有一个更、更理性的提升。

在学生进行阅读后的交流活动的时候,我们提倡小学语文教师做好倾听,不要轻易地给学生下评语,尽可能地让学生把阅读所得的东西全盘托出。遇到学生有争执的时候做好必要的引导,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强加在学生的头上。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交流活动后对阅读的作品有一个更、更深刻的理解。

(责编 田彩霞)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摘 要: 阅读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当读书读到一定程度上,小学生便会很有表情地、流利地阅读,做到这一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如何指导小学生达到课外阅读量呢?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教学思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国古代文人读书经验的总结,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深有感触地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既是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又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老师提出的要求。对于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我有以下思考。

1.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是极为迫切和重要的。“兴趣是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能较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内驱力,使其主动自觉地大量阅读,语文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因此,如何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就成为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小学生一般都有崇拜名人的特点,因此我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讲述他们通过大量阅读而学贯古今、博学多才的事例,如杜甫的“破万卷”、白居易的“苦节读书”等,都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同时,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还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变苦读为爱读。

2.进行必要引导,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不加指导,往往就会事倍功半,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开学初,我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及时天就要求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要求学生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喜欢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记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收获的成果和体会写下来,通过阅读交流课与大家分享、讨论,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其次,向学生及时地、有目的地推荐课外读物,使学生多读,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3.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学生的课外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家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双重压力下,让家长全力支持学生读课外书其实是很难的,有不少学生向语文老师抱怨,课外一读课本以外的书,家长就极力反对,说什么又在看闲书,将来考试又不考,白浪费时间。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明白老师的课内点拨指导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学生课外阅读则是课内所学的加深运用、总结和提高,以此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多读读报纸、时文,背诵一些古诗文;在双休日和寒暑假中多读些名著。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庭深刻影响孩子的阅读行为。

4.必须谨防学生走入阅读误区

读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或鼓励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时,不可过于强调课外阅读是为了学生在考试时写作文,否则学生课外阅读的可能就只是一堆各种版本的、无用的作文书,家长也会把作文书奉为圣书,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失去意义。与此相比,指导学生选择读物更显得重要,因为出版商追求赢利,所以要读到一本好书不甚容易,特别要读到一本适合小学生的好书就更不容易。冰心在《忆读书》里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读书需要有所选择的道理。凡文字表达粗劣,既无思想性,又无艺术性的作品不要读,否则会造成时间浪费;凡内容荒诞的作品或低级趣味的各种书刊,应坚决弃之。我们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选择有价值、有益处、有启发的好书。

吕叔湘先生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让小学生从小学起,指导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改革赋予语文教师的职责,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通过大量阅读,课外延伸,不仅仅开发学生的思维,更开发其智力,适应当今多方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做好,且一定会做好。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课外阅读在小学生价值观导向中的作用浅析

摘 要:在现代中职德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这是一种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德育应时刻渗透这一理念,使之促进学生的发展、个性发展、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始终本着学生学习的规律,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教学,从而使自己更接近学生,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将“以人为本”作为中职德育的重点工作

1.把握好中职德育的“度”

中职德育中,一般教育者往往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其实,教育者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想的指引者和精神的领路人。现代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学生更希望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可以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并与教师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的互动状态。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德育工作的“度”。教师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如果对学生要求太严,近于苛刻,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使他们不愿意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意愿,了解不到学生心中真正所想,教师的德育工作自然也就无法展开;如果在教学中表现过于宽厚,则会使学生产生骄纵心理,使课堂秩序混乱,无法保障教学目标的真正完成。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严宽的适度结合。

2.把“爱”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事业处处体现着爱,是一种人文化的教育。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对学生的爱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中职德育工作中更应该时刻为学生着想,服务于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应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和疏通,消除他们内心的自卑和顾虑,把注意力转到学校丰富的活动中来,关心他们的成长,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教学活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实行校企合作,促进中职德育工作的“人本化”

“人本化”的教育理念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社会上的一些发展因素融入教学活动中,促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本化”。这种活动好的方式就是实行校企合作。“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中职学生毕业后的情况更加令人担忧。这就迫使中职与一些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在学生在校期间将一些企业文化知识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输送给学生,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一些企业的文化因素,从而达到中职德育工作的“人本化”。

二、完善中职德育评价体系

1.建立健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

实践教育是评估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使教学形式更加完备,形成强有力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对学生学习内容成果的考核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也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在德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既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之处有所关注,同时也要关心教学成果,即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在学习上产生困难的学生,不能进行嘲讽,而应给予温暖和鼓励,通过不断地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走出误区,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2.健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给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将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多元化能够将学生学习知识与拓展能力有效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的多元化需要采用课堂中学生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以及教师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相结合的形式。课堂上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可以采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将理论知识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问题场景,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演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能力。

在中职德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的结果。关注过程的评价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更加的考量方法,是将的量化结果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法。相比于只重视结果的考评方法,它可以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强化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念;兴趣;资源;方法;读书

笔记;检查

著名画家张大千说:“人生在世,及时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地、有选择地读书。”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如何强化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凸显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呢?

一、理念先行,确立阅读根本

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不二法门,这是语文界专家、学者、教师们的共识,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但是,目前相当多的小学教师对教材的过分关注,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使语文教学陷入画地为牢的困境:死抠教材,了无情趣,教师越教越窄,学生越学越死。因此,要真正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放开手脚让学生投身到课外阅读的海洋。

二、激发兴趣,增强阅读动力

1.介绍名家,引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课内阅读的机会,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学习《七律长征》后,可以介绍伟大领袖;学习《草原》后,可以讲解大作家老舍。教师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进而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营养。

2.开展活动,激发热情。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逐步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爱好,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3.展示成果,激励兴趣。肯定与鼓励可以让学生信心大增,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需要教师的不断激励。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方式,定期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这其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有学生的读书感悟。这样的成果展示,能使每位学生心理上都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搭建平台,共享阅读资源

农村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较少,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家中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读到更多的书籍,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图书角的建立,开垦了学生读书的乐土,引领学生每天走进书籍的天地,享受书香人生。

四、指导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1.课外延伸,借鉴课堂阅读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的阅读习惯。

2.训练能力,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课外阅读与练习巩固往往会存在时间上的冲突,在这一前提下,就需要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鉴于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要做到观其大略,取其精要,这样学生才能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五、培养习惯,辅导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阅读过程中摘抄好词好句,能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内容提纲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也可以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读后感。

六、督促检查,提高阅读效能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解决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及时,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所以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第二,每天抽一小部分时间,安排一名学生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总之,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它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互相沟通与配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高度重视。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我们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决不能让农村学生输在课外阅读的起跑线上。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巧用因特网拓展小学生课外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是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实践证明,一线教师应该掌握因特网的运用方法和技巧,丰富课外阅读资料,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因特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收获效果。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能够为作文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实践证明,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必须要端正教学态度,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合理、巧妙地运用因特网,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1]。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应该如何巧妙运用因特网呢?这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与探究。

1 充分发挥因特网独特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起到决定性作用,要想取得理想的课外阅读效果,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传授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而是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由于小学生对于图画、动画以及形象的声音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因特网独特的视听效果,将枯燥乏味的文本文字转化成为具体、形象的声像资料,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特网中的阅读资源与传统的书本资源较大的区别是,能够将抽象、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动画、美妙的声音,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眼光不再离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心”留下来,使整个阅读过程从内心出发[2]。

如在课上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后,教师不要束之高阁,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因特网,了解圆明园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圆明园被毁的原因。通过阅读圆明园的相关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圆明园”的展板,通过制作展板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亲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技巧。

另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圆明园该不该重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搜集相关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探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 利用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

因特网具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且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比较便捷,因此对于课时紧张的语文教师来讲,运用因特网开展语文教学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将因特网用于语文教学中确实能够丰富教学的资源,但是不能够盲目使用,而是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否则会适得其反。

兴趣是学习好的老师,且实践证明,学生始终带有积极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能够增强阅读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阅读兴趣被调动之后,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使学生明白自己应该“读什么”以及“怎样读”,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文本素材,定能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3]。小学生的选择能力非常差,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资料,推荐的阅读资料要具有思想性、文学性以及知识性等特点,同时还能够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否则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阅读课外材料,不仅能够感受到汉语语言之美,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解,体会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

另外,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更不要急于苛责学生,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文本的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奇、描写之实,从而形成以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将课内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教师可以将利用因特网搜集而来的其他有关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运用因特网搜集阅读素材的方式方法。通过大量阅读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能够使学生发现描写小动物文章的写作特点,使学生明白描写动物应该从动物的特点出发,才能够刻画出较为深刻的形象。因特网涵盖的资源非常广泛,有些阅读素材适合小学生阅读,而有些素材并不适合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因特网特点,认真筛选和甄别素材,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适得其反。

3 凭借因特网特有的异地交互功能,为学生拓展自由的阅读空间

目前,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爱好都存在很大差异,而因特网就犹如一个魔法师,能够瞬间将古今中外的文本呈现于每一位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感知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同时还能够较大限度地开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更能够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4]。传统的文本教材,学生阅读本文必须要随身携带,否则就不能够阅读。将因特网运用到课外阅读之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为个性化的、探究式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因特网系统的多样化交互形式还能够促进协作与对话,落实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存在敬畏心理,因而不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通过因特网,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发表到网上,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网上交流,展示自己的个人主页,互助推荐一些好的读物,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5]。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因特网,既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还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够确保课外阅读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必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