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摘 要:角色定位是学生习作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有困难的导航者。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及时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
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1、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2、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3、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形成统一的联系。
一年级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涉身于教育赋心于教育,才可发现教育这行之乐。灌育蓓蕾,使其沐受古今之精华汲取中外之养分,于数年后茁壮立于天地,其乐何穷。入行便着手带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探身于教育这一趣味无穷的天地。但要真正做到教之乐学之愉却也不易。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做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实也不外乎听、说、读、写、看、感这几方面。但针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要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便要从课堂内外,生活中挖掘一些可用的有意义的资源。而教材本身就包含者无尽的资源,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去探究挖掘以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汲取营养。
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小学低段也一样,在侧重识字写字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因特别重视阅读教学的教授,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安排六大单元的阅读教学,分别从景物、童话故事,生活场景、名人史事方面渗透语文素养的理念。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及动力,一定要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乐趣主动去学。
在课堂教学三步导学模式中首先和必要的便是激情导课,这个导课模式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师生基之于课本的互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愿意走进去一同探究与欣赏文本的美。很多的教师之所以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在学生意愿与文本内容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他们只作为引路人,桥梁的另一端便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乐园!三步导学的第二阶段便是民主导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中怎样引导孩子们去或自主或合作学习呢?在阅读中怎样让孩子们去感悟与欣赏呢?质疑--探疑--解疑--归疑;发现--感受--鼓励--总结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两种阅读教学的方法,前者适用于读事明理型,后者适用于看景悟情型,或者在一些文章中这两种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参用的。例如在第八单元中有一课《司马光》,一篇让大人小孩都受益颇多的经典课文。拿来给小孩子讲,除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外,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的教学容量可以给老师发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是主体不妨让他们自由一点去探索,看看他们在某一危险环境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听听他们在同一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说说他们自己的理由。这就是质疑--发现,之后老师要进行鼓励--总结。阅读阅读,让孩子们自己乐意去读,读出乐趣读出知识才是主旨所在。本册还有一些贴近生活的文章比如《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从生活贴入学习,在课文与生活实际中寻找契合点,让孩子们从生活感悟中读出奶奶的辛劳与不易;读出爸爸的好学与上进,在文本中激发孩子们对于长辈的敬爱之情体贴之情;激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主动之意。在引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引导换词感悟,情景模拟对话读,反面假设推导读,设身处地感悟读等等。方法永远服务于效果,只有让孩子们好读,多读,读好,读出感情,这节阅读课才上的才算是大致达标。
要从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平常的教学中教授一些方法。让孩子们知道该怎样读书,对于低段要给出一些基本的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除了读通读顺读读流利不错读漏读读断句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外,还应该在这些基础上读出感情!或者针对于文章让孩子们读出一些信息,从文字背后捕捉一些明显的信息,这样日复一日的提高孩子们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和敏锐力。比如第四课《春到梅花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人流”是什么样子的?欢乐的海洋又是怎么的局面?通过有感情的多次朗读,应该努力引导孩子们通过字面看到画面,通过画面悟到情面。又比如第十五课《放小鸟》:我听到窗外有一只小鸟在焦急的叫唤,这只小鸟同被我“关”起来的那只可爱的小鸟有什么关系?它在叫什么?它为什么叫得那么焦急?我为什么决定放小鸟?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出字面交待的信息,还要看到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融洽美好。又比如《司马光》:公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从这句话你知道了公园里置放的一些东西,除此之外,还能感受到什么呢?老师应该善于去引导孩子们质疑探究主动发现,如果没有假山,没有水缸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阅读教学是重点是难点,要想在阅读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兴趣是关键,在学生爱上阅读的同时引导其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去阅读,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循序渐进,也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欣赏力与运用力,这样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年级教学论文:谈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
把心理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一年级政治课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内容,是我国政治课教 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能否运用新教材,上好这门以心理教育为主线的政治课是我们政治教师当前面临着的 新课题。下面就上好初一思想政治课试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吃透新教材、把握新特点
只有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才能使我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程标准》中对初一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要求,有这样一段定位性的规定:“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 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重、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 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 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新编初一思想政治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定,从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出发,从德育高度出发,以非智力因素的品德修养为主线,集学习品德和心理知识、培养能力于一体,着重进 行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正确思想方法训练和指导。其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主线,高尚道德情操教育应在 小学阶段道德品质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二者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正确思想方法的教 育要贯彻和渗透于心理品质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之中,也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自己形成良 好心理品质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例如,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既是热爱祖国道德的表现,又是对祖国坚定信念 的心理特征的表现。又如意志心理品质教育有着鲜明的社会倾向性,进行意志心理品质教育、挫折心理教育和 开拓进取精神的教育,就是将某些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任务融为一体,而提高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又要 求能够客观地地和变化发展地看待自己,这又需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因而把正确思想方法的教 育贯彻、渗透于心理品质教育之中,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是新教材较大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 充分把握住这个特点和要求,从品德教育的要求出发去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而不是把它上成心理知识课或是纯 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课。也只有把以上的三个方面教育融为一体,才会使自己的教学相得益彰,同时心理素质教 育也会收到显着效果。
二、新教材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新教材的新特点给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们必需进行新的学习,补充新的知识,提高教 育教学能力,才能迎接这一新的挑战。
1、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政治教师要讲好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主题的这一新教材,关键是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观念。要 明确认识到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以及学生心理教育的不足,认识到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不 可分割的。认识到在政治课中纳入心理素质教育,只不过是使心理学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而其效能的发挥, 还取决于我们教师的努力程度和教学水平高低。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千方百计地、积极地投身到心理素质教育 的教学与研究之中,使思想政治课变得更贴近学生,从而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接受心理的教育,达到融心理教 育与品德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境界。
在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其教育观念,还要重视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因为教师的良好心 理素质能促进教育、教学,其一言一语、举手投足都能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进行心理教育,首先要 求教师具备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善于调节自身心理状态,处处表现出乐观、热心、充满激情。因为,只 有当教师生气勃勃、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走进心理教育的讲坛,才能使学生的兴奋状态得以激发。另外,教 师必须将自身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或深沉、或激昂、或哀婉,用自己情感的巨浪去冲决学生的情感堤坝, 使之产生感情共鸣,这对达到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的相融于一体,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是打开学生心灵 的金钥匙。
教师心理素质的化,可以赢得学生、感染学生,会成为学生人格教育的偶像。但这里并不回避教师自 身的缺点与错误。正是在教师从真、善、美的角度,“实话实说”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的同时,学生判断是非,认识自己的能力都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2、补充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疏导的能力和水平
心理素质教育是初一新编思想政治新教材的主线,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完成初一思想政治教学目标 任务,教师应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丰富课堂教学。
尽管许多政治教师是科班出身,毕业于师范院校,在校时曾修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公共课),但随着 时代的发展,学科的发展,原有(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心理学知识在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已日显苍老和贫乏, 而新教材中则大量出现及运用了许多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因此,新形势迫切要求每位政治教师,重新去系统学 习心理学和与其相关的知识,了解和研究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只有用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将 其有关原理、概念、及其心理调节方法烂熟于心,并谙知当代青少年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的政治教师,才能在 课堂上挥洒自如,他的课堂才会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而在心理学和相关知识狭窄的情况下,谈融心理品质 教育于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是难以奏效的。
政治教师在学习、补充心理学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 的心理问题,并、地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存在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期是多事 之秋,是人生的“危险期”,是心理的“断乳期”。已迈入青春期的初一学生既要表现自己有独立的是非观、 价值观,又由于教育上的一些缺陷使他们缺乏这方面的实际能力;既想摆脱父母的约束而自立,又缺乏这方面 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常常处在彷徨、动摇、孤独和苦闷之中,显露于外的往往是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心 理上很容易走极端,或过于清高,或丧失斗志。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接受社 会现实,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进取心。同时,教师还必须提高自 己的心理疏导能力和水平,娴熟掌握和灵活运用心理疏导的技巧,例如讲到“善于调节情绪”一课时(第三课 ),联系实际用自我激励法鼓励学困生,用升华法引导受早恋困扰的学生,用心理换位法教育常产生不良情绪 的学生,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新教材的新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代之以更符合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和自我 锻炼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一主体来谈心理 教育,不仅是无的放矢,也会使教师种种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我们在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学 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应努力贯彻这样三个原则:一是努力抓住学生思想认识 的盲点、误区和心理症结,以充满爱心的引导、帮助和启发,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觉性,而不是居高临 下地去规定学生想什么、做什么和不想什么、不做什么。二是用耐心细致和通情达理的讲道理、提供榜样和实 例,启发思考,引发心理共鸣的方法,指导学生行为,使学生经过学习和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认识,加以 判断、思考,作出抉择,付诸行动。三是注重心理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能力,达到知、行统一。新教材中 设置了许多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训练的小栏目、练习和活动,例如,“说一说”小栏目中的“联系你所熟悉的事 例,说一说健康心理和发展聪明才智的重要性”,“做一做”小栏目中的“选择一两件小事,从现在做起,培 养意志”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操作使用,会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实施心理品德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觉性,重要的是不仅仅在于使学生知道“是什么” 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怎么办”,所以把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结合起来将是选择。
2、借助多媒体,创造“立体渗透”的教学
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根粉笔在讲台上对教材“炒作”,这方法即使再成功 ,但在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十分广泛的今天也只能算是昨日黄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活动是从认 识与情感活动的统一体,只有同时调动这两种心理活动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因此,要使心理品质教育更 吸引学生,融心理品质与思想品质教育为一体,就必须借助多媒体创设“立体渗透”的教学。
目前,一批质优价不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已经纷纷登场。此外,部分记录片、故事剧形式的VCD光盘,也可 作为政治课教学、 心理教育的课外辅导资料登上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大雅之堂。例如将录有战斗英雄舍身 炸碉堡;英雄王进喜面对着井喷毫不犹豫地带头纵身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手脚代替搅拌机,终于制服了井 喷;中国女排奋力拼搏勇战秘鲁队夺五连冠的场面的VCD光盘, 运用到:意志心理品质中的“意志坚持的表现 ”(第四课第二节)的教学中, 只要将光盘插入CD —Rom中,启动光驱,英雄形象便可栩栩如生的映入学生的 眼帘, 一段段有故事情节的讲解,激动人心的对白,形声兼备,会使学生身临其境,过目不忘,心理教育的效 果会出人意料的好。此外,在运用新教材中大量知行结合的心理训练时,我们也可运用电脑这一网络技术,设 计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答案,当答案选对时,电脑便会发出赞许声或极富激励的语言,在这种和谐的、让人 激动的教学氛围里,学生的学习热情定会空前高涨。
有条件的通过在制作简易软件的基础上,开发高级教学软件,使心理教育更富有针对性,寓教于乐,效果 更佳。另外,学校互联MPC 构成一个网络又可实现资源共享。由此可见,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掌握现代多媒 体教育手段并运用于心理品德教育之中,使期达到教育的高效率,将是具潜力的教学手段。
总而言之,要上好新教材,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编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新特点,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达 到新的要求。唯其如此,初一政治课才能真正闪烁出它独特的光芒。
一年级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及时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
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如第10课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2.“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3.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4.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5.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
一年级教学论文:初一年级耐久跑教学方法探讨
耐久跑是初中阶段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耐久跑的练习,可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绝大多数学生谈“长跑”变色,怕苦、怕累,不能坚持持久。据调查,部分学生是因体质较弱“怕”长跑。部分学生是因为“累”而怕长跑,多数学生属于被动练习。那么,如何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耐久跑练习呢?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位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从教法上多下功夫,将枯燥乏味的教法变为灵活多样的趣味教学,使学生在心理愉悦中完成课的任务和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初一年级上半学期耐久跑教学分为6课时,各课时的教法如下:
及时次课:兴趣激发
初一新生活泼好动,但自我约束能力差,怕苦、怕累是多数学生的共性。教师针对学生性别,体质的差异,选用简易器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传统教法,增强跑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乐中练、玩中练。方法(1):计时跳绳:学生人手一绳,计时跳绳、慢跳、快跳、单摇、双摇,要求完成一定的次数或时间。方法(2):行进间跳绳。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少距离,通过跳绳,还可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巧性和弹跳力。方法(3):运球练习。利用多数男生都喜欢篮球运动的特点,要求学生定时运球和运球投篮,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谁运球的距离最长。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耐久跑,又进一步熟悉球性,让学生在各种练习中忘却“累”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耐久能力。
第二次课:定时自创式跑
本次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课的任务,由各小组商量制定跑的路线、跑的方法。教师提示多种跑的方法,如蛇行跑、障碍跑、追逐跑、爬楼梯、并注意观察,表扬有创新的小组,组织学生评议,各小组互相借鉴,再重复练习完成课的任务。
第三次课:设疑、耐久跑时身体有何反应
本次课耐久跑练习定时跑5’×2组,及时个5分钟,教师让学生认真体会长距离跑时身体的反应。教师结合学生的体会---“累”向学生讲解耐久跑中“极点”现象。“极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极点”出现时,人体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极点现象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只不过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差异,而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不一样:经常参加锻炼,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极点现象来得比较晚,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反之,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体质比较差的人,“极点”来得快,持续时间长。因此,持之以恒的锻炼是战胜极点的有效方法。
第二组5分钟定时跑,要求学生再体会了解自己极点出现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
第四次课:怎样战胜“极点”
教师结合上次课的极点现象,教会学生战胜极点的方法。极点出现时,一般降低跑速,加深呼吸,迈大步子,注意摆臂,呼吸,步频的协调配合,更重要的是用毅力战胜极点,相信“我”能行,坚持跑到终点。练习量:女4’×2、男6’×2中等强度。
第五次课:越野跑
1200--1500米的越野跑练习。方法,将学生分成男、女混合四大组,计团体总分进行比赛。新异的环境,怡人的景色。能提高学生的抗疲劳能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选拔田径苗子。结合本次课的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第六次课:考核男1000米/女800米
通过考核,检查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完成考核任务。跑出最理想的成绩。
总之,多样,趣味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提出了教学要求: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够、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是一个个抽象的表音符号,学生学起来总觉得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拼音的难度,帮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
一、字母识记,生活用品来帮忙
拼音的形状很像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物品,常见的东西,如:i像衣服上的纽扣,f像老人手里的拐杖,t和雨伞的柄特别像。学生从认识的实物中来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可以就变抽象为形象,学习识记有所依托,降低了学习汉语拼音的难度。再加上口诀“一根棍子l、l、l,两个蝌蚪k、k、k”“爷爷拐杖,头朝上f、f、f;雨伞把子,头在下t、t、t”,这样既认识了物品名称,又学会了拼音。在拼音教学中,依托生活用品学会拼音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形近区分,邀请儿歌来帮忙
儿歌,韵律优美,通俗易记,是小朋友的最爱。利用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学起汉语拼音来会感觉特别轻松。教学中可以先学儿歌,再在儿歌中领悟拼音的读法和写法;也可以先学拼音的读法和写法,再在儿歌中巩固识记。如“b和d、p和q”很容易混淆,编个儿歌来区分“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教学j、q、x和ü相拼时,必须去掉ü上的点,为了强调这一点,我用“小ü见了j、q、x,赶紧脱帽敬个礼”来帮忙记忆。双韵母iu和ui标调容易错误,用“Iu并列标在后”来提示很管用。鼻韵母的发音特点是长而响亮,我也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n后加gangangang,金鱼游进大水缸;en后加gengengeng,小鸟小鸟来开灯;in后加ginginging,天上飞着大老鹰。儿歌的潜移默化让一年级的学生学到了拼读窍门,掌握了拼音的拼读方法和拼写方法,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声韵拼合,卡片游戏来补充
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声母和韵母拼读的规律特别麻烦识记,如声母n、l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声母j、x、q只同齐齿呼、撮口呼相拼。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同除去j、q、x外的其它声母都有拼合关系。撮口呼韵母只同j、q、x、n、l及零声母有拼合关系。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随教学进度进行卡片游戏,先拼读,再认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和拼读中逐渐掌握。通过拼音卡片游戏激发学生思考,发现声母和韵母拼合的规律,会让拼音学习更轻松。卡片用起来方便灵活,容易操作,这样的游戏可以师生合作,老师手拿声母卡,让学生拿韵母卡,哪几个韵母可以和声母拼读,让持卡片的学生走到老师身边,自己拼一拼,大家判断对不对。对了,大家一起拼一拼;不对,想一想,错在哪儿。也可以师生换个角色试一试,特别是通过让生生合作玩卡片游戏来巩固记忆。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记得快,忘得也快。根据这些特点,我还采用了摘苹果、开火车、送字母宝宝回家、配对子等卡片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声母、韵母的拼合规律掌握得更牢固,对字母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对识字的兴趣更浓,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教学效果明显。
四、巩固拼读,选择汉字来帮忙
大家都知道只有学会了拼音,才能去认识汉字,怎么可能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呢?这需要融会贯通,互相信赖,互相学习。在学生的眼中,生活中接触的多是汉字。利用日常生活中听见的、看到的来汉字巩固学习拼音,学生能学得快,记得牢,能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能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巧妙地学习拼音。如学习ong时,可以联系天上打雷轰hong隆long隆,打起锣鼓咚dong咚咚。我和同学们一起寻找适合韵母ong的字词:外公的公、老鼠打洞的洞、一共的共。这样,学生既记住了韵母ong,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
五、自主学习,“小老师”来指导
学生掌握了一些拼音拼读方法后,可以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其它内容。如学习了ba的读法后,学生会灵活读它的四个声调。再学习bo、bi、bu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试拼,再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快,能把它们顺利地拼出来。而有些学生只能拼出来一些,还有少数学生拼不出来。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教一教,纠正一些错误的读法,再让个别学生当小老师,请小老师上台教。这种方式既煅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还让学生体会了共同学习才能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学生互助合作,你追我走赶,整个教室里一片琅琅的读书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愉快,教师教起来轻松,何乐而不为呢?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较大动力,及时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师只要肯下功夫,肯动脑筋,想出各种可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我相信每名学生都能掌握汉语拼音这个学习工具,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陈丽媛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后卓小学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研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拼音教学是其基础,更是其重点。而对于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简单有效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是一个难点。
关键词:一年级;拼音教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抓好拼音的教学,不单因为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因为拼音是帮助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方法。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合理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做到事半功倍。这是小学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一、从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重点考虑学生在年龄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新入学的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以及各方面的思维能力还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奇、好动,非常乐于模仿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如果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多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因此,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例如儿歌教学法的运用。儿歌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浅显易记,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记忆特点。将一些难懂的音节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理解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形,方便学生的记忆,而且还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拼音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拼音教学的中,教师应当赋予拼音以实际生活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拼音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更便于记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实践,将儿童的无意识记忆逐渐向有意识记忆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汉语拼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注意力不易集中,加之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抽象符号显得尤为枯燥、无趣,学生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旨在与广大同仁分享与共勉,共同研习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作者:妥明洁 单位:四川省西昌市第四小学
一年级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汉语拼音是一种表音符号,这些符号是抽象的,因而比较难记,也容易混淆。但是,学好汉语拼音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帮助学生识字、正音,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写话。汉语拼音的学习对象是一年级的新生。一年级的孩子才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年龄小,以前从未接触过拼音,却要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4种声调,还要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这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小。如何利用汉语拼音自身形象性、情趣性、记忆性、实践性的特点来探索教学的策略呢?
一、编儿歌,强化字母的音和形
儿歌,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的,它们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我们在拼音教学中,可以借助儿歌,强化孩子的记忆。在刚开始学习声母时,我发现不少孩子将“b”“d”弄混淆,经常把“bái”读成“dái”。于是,我先让孩子们观察这两个字母有什么异同点,孩子们一下子说出来:“它们都是一个竖再加个半圆,但是半圆的位置不一样。”接着,我再让孩子说出两个半圆的具体位置,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总结出了一首儿歌:“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b、d对坐乐呵呵,我们都是好朋友。”拼音字母中形近的比较多,又比较难区分,而一首小小的儿歌就可以解决问题:伞柄朝上f、f、f,一扇小门n、n、n,一根小棍l、l、l,小棍带点i、i、i,i带尾巴j、j、j……这样,孩子就会在自己熟悉的儿歌中学习拼音了。
二、借助游戏,通过多样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游戏和儿歌一样,也是幼儿园的孩子们熟悉的,它是孩子们喜爱的基本活动。把游戏引入拼音课堂,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1.找朋友学习完汉语拼音之后就进入了复习阶段,一味地反复读写让孩子学得很乏味。于是,我用硬纸板简单地制作了所有声母、韵母的卡片。课堂上,孩子们任意拿一张卡片,并且记住自己所拿的字母。我说出一个音节,相应的孩子就举起自己手中的纸牌,其余同学判断正误。几轮下来,大家几乎都没有错误了,一节复习课就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2.画一画有一课,我要孩子们用圆、直线等拼出我们已经学过的字母。我本以为,孩子们年纪这么小,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结果却让我吃惊,孩子们几乎拼出了我们学过的所有字母,这些字母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不得不惊叹: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而这个游戏,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潜力。画一画的方式可以用来鼓励孩子联系生活,进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组、创新。3.送邮件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区分是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虽说语文书上都有三个归纳的表格,不少孩子也记住了,但这种记忆纯粹是死记硬背,他们没能够灵活运用,经常把这些字母送到别人的“家里”。于是,我设计了“送邮件”的游戏,预先让孩子们每人制作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写了自己喜欢的字母。课堂上,我让三个孩子分别举着“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个牌子,让孩子带着自己的字母走到相应的分类里去。如果这个孩子走对了,下面的孩子就读出他的字母,并说:“对对对,快收件。”如果错了,就说:“错错错,没人收。”然后再请一个孩子来纠正。
三、开展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在不同的氛围中激发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1.儿歌大比拼我们的教材几乎每一课都融入了具有趣味性的儿歌,这些儿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渐渐地,孩子们学习到新的字母时就会自由地发挥想象编儿歌,还用上不同的节奏,有个孩子甚至唱了起来,大家都觉得很新奇,也不自觉地学了起来。于是,各种各样的儿歌涌现出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景,大家“炫耀”着自己的儿歌,学得也更带劲儿了。2.想象大集合面对色彩斑斓的图片,孩子们总是能联想到不同的物品。在教学声母“t”时,我出示了一张大大的图片,并问孩子们:“t”像什么?孩子们一下子想到了许多:像伞把、像镰刀、像鱼钩、像倒放着的“f”……“哪个小组的孩子想象力更丰富,哪一组就会获得更多的五角星。”孩子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了,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展开想象,也加深了他们对字母的印象。
四、拼音学习与识字、阅读、写话相链接,发挥拼音的实用性
1.拼音学习与识字相链接学到《人有两个宝》这篇课文时,生字表里出现了两个音节相似的字:“又”和“用”,孩子们口齿不清,不能地读出来。这时,拼音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yong”“you”两个音节呈现在孩子眼前,他们一下子就区分开来。2.拼音学习与阅读相链接学习拼音是为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多阅读课外书籍,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带拼音读物的阅读将拼音和阅读联系起来,不仅巩固了拼音,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拼音学习与写话相链接一开始,孩子没有掌握所有拼音,我就让孩子把发生的事说给家长听,家长帮助孩子写在本子上。渐渐地,孩子的拼音学完了,他们可以独立地记录自己当天的心情,语言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会了仔细观察生活,能将学的拼音、学的字运用于生活之中,描写生活。
作者:洪黎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
一年级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进行识字”。如何在识字量较大的情况下,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会认,会写,两个方面的内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识字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我采用几种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识字。
1.在朗读中识字。
一年级的课文朗读性很强,我在讲课时,有时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然后随着音乐读课文。或者听老师朗读,学生跟读,带表情,带动作地读。你想怎样读都行,到前面表演着读,读着读着,字在脑海中就有了记忆,加上跟老师学习课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也就加深了字的印象,在教写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填拼音,更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通过读字词卡片也就牢牢地记住了。
2.创设情境识字。
兴趣是好的老师。利用活动去识字,效果也很好。比如学习《自学商场》一课,我举办小学生超市,让学生拿着学具人民币到超市里去买东西。必须认识超市里的字词才能买到东西。生字是重点,重点的字要会写笔顺才可以买到东西。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识字也就不是难点了。《菜园里》一课,我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再在黑板的前面摆放上各种蔬菜,把教室布置得像菜园一样。上课时,我请学生走出座位,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认一认,熟悉蔬菜后,再给这些蔬菜贴上标签。贴标签就必须要认字,这样自然地认字,学生就好象在菜园里劳动一样,识字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别看一年级学生年纪小,可是,创新意识很强,表现欲望很高。交给他们识字方法后,让他们自己去识字,他们很高兴。有的学生把字编歌,如:“ 土”字,有的学生编,十下一横便是土;木上有撇便是“禾”。还有的学生玩猜字谜,如:房子上有一点是什么,是宝盖头。还有的用熟字记生字,三点水加上工就是长江的“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以后,他们会主动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识字也就变得容易了,效果还很好。
4.课外识字。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长期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我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学生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把收集到的“课本”拿到学校展览,看谁认得字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同时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效果很好。
二、巩固识字的方法也很重要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记得快,忘得也快。怎样巩固识字是非常关键的,不然方法再好,也是一时的快乐。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在游戏中巩固生字,找朋友。
这种方法学生很愿意接受。有时我利用找朋友的歌词来认字,如:找啊,找啊,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shān” 来你是谁,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拿着字卡说:你是“shān”我“山”,我是你的好朋友。
2.开火车游戏。
开火车(分小组进行)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问:火车火车从哪里开?生:火车火车从我这里开!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再读两遍)。
3.大转盘。
大转盘 转盘周围生字字卡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也是学生轮流读,读错的同学站起来,读对在坐下。
4.摘苹果。
我准备一个苹果树教具,挂上生字词,读对的就摘走,快速的读,谁读得多,读得对,谁的苹果就多,换得红花就多。
总之,识字的方法很多,我在用,大家都在用,就看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用的巧妙,学生乐于接受。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等于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学生才有能力自由翱翔于语文学习的蓝天之中。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的沃土。
一年级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的识字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学年要求认9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35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2400多个。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心理上难免产生紧张、厌学的情绪。再加上新教材识字量的增大,对幼小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承受不了。这时候,教师就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想象的因素,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自主识字活动当中去。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到自主识字的氛围中去呢?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及时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 晴(晴天)青(青草) 蜻(蜻蜓) 睛(眼睛) 情(心情) 请(请坐)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1)展现演变过程。低年级学生难以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借助网络软件,先运用"实物图--象形字--现代汉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2)演示生字笔顺。笔顺对字的结构影响很大,它不但直接关系到笔画的正误和书写的速度,同时也关系到字的造型美观与否。利用笔顺演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笔画的走势和布局,再跟着书空笔顺,在兴趣盎然中对汉字的笔顺掌握得更加牢固。
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游戏法。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 。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3)贴苹果游戏。a: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b: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4)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连在一起。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贴一贴,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三、多种形式练习,巩固识字教学。
学生由于年龄小,回生现象比较严重,一个汉字要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记忆。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能反复练习的老师。尤其是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让学生组词。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进而增强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实践证明,灵活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是优化一年级识字的有效手段。
一年级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刍议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的识字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学年要求认9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35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2400多个。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心理上难免产生紧张、厌学的情绪。再加上新教材识字量的增大,对幼小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承受不了。这时候,教师就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想象的因素,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自主识字活动当中去。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到自主识字的氛围中去呢?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及时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 晴(晴天)青(青草) 蜻(蜻蜓) 睛(眼睛) 情(心情) 请(请坐)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1)展现演变过程。低年级学生难以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借助网络软件,先运用"实物图--象形字--现代汉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2)演示生字笔顺。笔顺对字的结构影响很大,它不但直接关系到笔画的正误和书写的速度,同时也关系到字的造型美观与否。利用笔顺演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笔画的走势和布局,再跟着书空笔顺,在兴趣盎然中对汉字的笔顺掌握得更加牢固。
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游戏法。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 。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3)贴苹果游戏。a: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b: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4)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连在一起。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贴一贴,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三、多种形式练习,巩固识字教学。
学生由于年龄小,回生现象比较严重,一个汉字要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记忆。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能反复练习的老师。尤其是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让学生组词。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进而增强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实践证明,灵活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是优化一年级识字的有效手段。
一年级教学论文:简论信息技术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的识字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学年要求认9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35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2400多个。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心理上难免产生紧张、厌学的情绪。再加上新教材识字量的增大,对幼小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承受不了。这时候,教师就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想象的因素,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自主识字活动当中去。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到自主识字的氛围中去呢?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及时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 晴(晴天)青(青草) 蜻(蜻蜓) 睛(眼睛) 情(心情) 请(请坐)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1)展现演变过程。低年级学生难以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借助网络软件,先运用"实物图--象形字--现代汉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2)演示生字笔顺。笔顺对字的结构影响很大,它不但直接关系到笔画的正误和书写的速度,同时也关系到字的造型美观与否。利用笔顺演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笔画的走势和布局,再跟着书空笔顺,在兴趣盎然中对汉字的笔顺掌握得更加牢固。
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游戏法。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 。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3)贴苹果游戏。a: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b: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4)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连在一起。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贴一贴,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三、多种形式练习,巩固识字教学。
学生由于年龄小,回生现象比较严重,一个汉字要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记忆。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能反复练习的老师。尤其是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让学生组词。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进而增强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实践证明,灵活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是优化一年级识字的有效手段。
一年级教学论文:如何组织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
对于刚踏进小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没有上课的概念,不知道上课该做什么或者根本管不住自己。一个橡皮擦可以入迷地玩上十几分钟;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一根手指头也能看上半天;一张小嘴小鸟似的说个不停;不时有人告状,一双企盼的小眼睛望着老师,巴不得老师赶快批评那个同学…… 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们呢?我觉得组织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其实,只要摸清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再对症下药,那么上起课来也就轻松多了。
我从事一年级教学工作也有好几年,现在我就把几年来对低年级有序、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几点粗浅的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把爱献给学生
小朋友进入学校就等于步入了人生求学的及时站,他们好比一株株娇嫩的花枝,需要用爱心精心地培育。一个教师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就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近年来,学生队伍中又多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境遇有时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糟糕。他们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无助,每当想到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心疼,我总是对他们多用一份心思,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也能得到温暖。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要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和尊重,对学生赋予期待,让每个学生体验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二、制定口号,抓课堂常规
学生刚入学时,没有一点规矩,大喊大叫,又打又闹。这时,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安静下来,可以制订一些口号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在上课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如:在学生乱说话时,老师说:“小嘴巴”,学生接:“不说话”;在学生坐姿不正确时,老师说:“一、二、三”,学生接:“坐端正”;想让学生看黑板认真听讲时,老师说:“眼睛”,学生接:“看前方”;当站队时老师说:“三、二、一”,学生接:“站整齐”。这样简短的口号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安排课堂中稍作休息,在休息时可以这样喊:“哆来咪”,学生接:“我休息”。这样的口号喊起来,不但班内课堂纪律大有好转,就连课堂教学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三、树榜样,抓典型
一年级学生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称赞和鼓励。老师一句“你真棒”比妈妈买的糖还要甜。所以,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就在孩子们表现不好或课上乱说话时,寻找班内做得好的同学,适时地进行表扬,说:“××同学坐得最端正,听得最认真了。”话音刚落,只见同学们就齐刷刷地坐好了,如果这时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坐好,就要抓住典型,进行批评教育,让前者与后者形成鲜明对比,让孩子自己区分好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当某个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时,我就抓住好机遇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瞧,××同学真会读书,一手指着书,眼睛还看着书来读,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
当我表扬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的孩子时,其他的同学就会一个比一个声音大,此刻我感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每个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一旦发现便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用恰当的语言予以表扬。即使学生有错误、有失误,也要用善意的方式予以批评,引导学生改正。
四、习惯培养
有很多老师都说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没规矩,上课乱说话,老师讲课也不听,该怎么办?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如果及时次上课,老师在讲,学生没听或在说话,老师不加以制止的话,那他下节课还会说,慢慢的他会觉得上课说话没事,就会越说越厉害。而且,别的同学也会跟着学,只要有一个同学说话,老师不制止,那别的同学看他说话没事也就会跟着说,慢慢地上课说话的就越来越多。时间长了,学生养成坏习惯,再想改就难了。所以,我认为,刚开始,哪怕上课少讲几道题,哪怕上课少解决几个问题,也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只要有人说话,就一定要提醒、制止。等学生养成好习惯,以后上课就省心多了。
五、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工作时间长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自身都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尤其在班级管理方面。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有先进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先进经验。我们不要去埋怨环境,更不要挑剔学生身上的毛病多,而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一种方法教不好学生,就用第二种、第三种……甚至几十种。要努力改变自己,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去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绝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甚至跌倒,要争取当一名好教师,管理好班集体。
总之,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天真又调皮,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讲故事,多念儿歌,多做游戏。喜欢老师多变的神情、动听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不喜欢老师呆板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教学语言。所以要教好小孩子,老师首先得把自己也变成小孩子,充满童真和童趣。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班主任教学管理思路
转眼间,新的一学期又来临了。多年来,深知班主任在学校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班学生品德、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个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因而在体会着班主任的那份压力与艰辛中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的班主任。
一.指导思想:
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教育中必须讲究艺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另外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引导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28名学生,10名女生,18名男生。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工作目标
及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班级里实行班干部责任制。挑选和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级集体领导核心;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集体纪律;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第二:狠抓学生的学习,促使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上充分地展开竞争,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动性,要多开展相应竞赛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重视主题班会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用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增强班级凝聚力,要开展好主题班会。
第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班级卫生实行责任到位制,每天小结进行奖惩。个人卫生实行监督。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受益非浅。因此,在班级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学期,将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常规训练。重点落实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2、加强后进生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
3、及时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4、家教结合:经常保持与否学生家长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本学期,力争把所有的家长走访一次,甚至多次。要不厌其烦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抓两头,促中间,使全班形成一盘棋,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5、培养班级干部: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6、重视关怀教育: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和家长联系,体贴他们的冷暖,了解他们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使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7、抓好少先队工作: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班主任工作,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本学期将积极配合学校少先大队,结合实际搞好各项活动。
8.重视文体工作:教育学生上好所有学校开设的课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重视各项比赛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年级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管理小策略
摘 要: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对学校的行为要求和课堂常规还很陌生,没有上课的概念,如何养成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将从队列课堂常规、教学课堂常规、安全课堂常规这三方面入手,简要探讨如何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管理策略
一、队列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要达到有序有效的开展,首先让学生学会快速、安静地列队,明确老师发出的指令,因此列队课是基础。对于如何调控列队课堂常规,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四路纵队“找同桌”
一年级的学生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很模糊,活动的随意性很强,快速集合整队的能力还未建立,排队时很容易忘记自己的位置,争先恐后、大声嚷嚷,容易乱成一团。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按座位排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快速集合排队的能力。
按座位排队即座位与站队的位置一致。教室里的位置就有四组,刚好一组组成一队,从前往后排,位置靠近过道的学生排在坐在里面的学生的前面,前后的同学就是自己的同桌或是前后桌,一队依次站好,四路纵队很快就能排好,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效果也非常好。
2.集合解散“记记牢”
集合:围绕“快快来排队”这一主题,教师设计了小组排队四路纵队四列横队的方法。由易到难:小组的排队没有顺序要求,只需要记住自己在哪个小组;然后加强要求,记住自己前后的同学,并认清自己在小组的位置,排成四路纵队;加大难度,先排成四列横队,记牢自己在第几排,再记清左右的同学,解散后,听到老师吹响集合哨,四位排头同学根据老师的集合手势迅速依次站到教师的左手处前方,其他学生根据排头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四列横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排好队完成集合。
解散:听到教师发出“解散”口令后,迅速一齐击掌“嗒,嗒,嗒嗒嗒”,再迅速离开原位。一开始练习时,学生击掌时机不一致,导致不整齐,可先让学生喊出声音配上手的动作,熟悉节奏后,在心里默喊。
3.巧用哨声“嘟嘟嘟”
哨子可以丰富教学语言,代替老师的口令。在体育课上,清脆有力的哨声有较强的号召力,可以让体育课充满活力,并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不同场合和不同情境,哨声的运用也不同。
例如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哨声的运用:“嘟嘟-!”短音转长音,召集所有的学生到老师面前迅速集合;“嘟-嘟-嘟!”原地踏步中,哨声从高到低再转高,代替口令“1-2-1”;“嘟-嘟!”哨声从长音转短音,表示原地踏步的结束-立定。在课堂教学中哨声的运用:“嘟-!”一声长音,意味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嘟嘟!”教师平缓短促地吹两声哨声,提醒引起学生注意,暂停所有的动作,保持安静。哨声可以有效地规范课堂纪律,但对于一年级学生,哨子的运用不宜太多种,部分学生会记混乱;同样哨子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会导致学生对哨子声音失去敏感度,要恰当地使用哨子。
4.持之以恒“练练练”
在体育课堂教W中,准备活动、队伍的调动以及各种教学内容的变换都需要运用到队列队形,可以说队列队形是体育课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队列队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形成的。但是练习的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意志薄弱又好动,容易散漫和懈怠。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步入课堂常规,教师要坚持每节课都要规范队列队形,抓好每一次训练的机会,不要单单在体育课上抓,更要在大课间做操等机会中抓。只有这样天天抓,时时抓,处处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常规。
二、教学课堂常规
在排好队列的基础上,体育课堂进一步强调各种教育常规也是很有必要的,就此方面我的想法如下。
1.丰富教学口令
体育课的教学口令很多,但大部分让人感觉很严肃,没有趣味性。为了吸引一年级学生,我们可以把口令设计得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缓解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致。
如集合排队时,教师喊:“哪组最快最整齐”,学生一边迅速排队一边回应:“我组最快最整齐”,再表扬排队静齐快的小组,极大地提高了集合整队的效率;或练习原地踏步时,枯燥地喊“1-2-1”和“左-右-左”,学生很容易走得垂头丧气毫无精神,这时候生动的口令就非常需要了,教师喊:“抬头挺胸”,学生回应:“1-2-1”,教师喊:“双手握拳”“双手摆臂”“小脚抬高”,学生回应:“1-2-1”,就在教师口令提示中,不知不觉就做到了原地踏步的要求;还可以在慢跑中加入口令,先教导学生学会在教师喊“1-2-3-4”之后大声地喊出“123-4”,再指定一位声音洪亮的学生在慢跑过程喊出口令“1-2-3-4”,其余学生喊“123-4”,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慢跑过程中的精气神。
2.创设教学情境
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身体运动动作,但是由于这些动作相对比较单调、枯燥,如果长时间地做重复一样的动作,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就容易产生疲劳,训练情绪低落,纪律也容易涣散。想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有兴致地进行学习、锻炼,要求教师从一年级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参与热情,在情境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小青蛙跳荷叶的情境,垫子是荷叶,学生模仿小青蛙轻轻地跳在垫子上。学生在整个练习的过程,情绪非常高涨,在玩中学、学中玩,无意中更好地完成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消除了单一训练带来的枯燥感。
3.创设表现舞台
每个学生都喜欢展现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更有表现欲。在体育课堂上更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通过创设表现舞台可以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
(1)培养骨干
设置大小组长,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的管理当中来。四个小组中,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大组长和一位小组长同时管理这个小组。大组长由并有管理能力的学生长期担任;小组长则由小组成员每节课轮换,这样学生们个个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并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体验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大组长和小组长相互合作的方式,不仅保障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又能把部分自控能力不够好的学生积极调动起来。在相互学习、竞争中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养成听从教师指挥的课堂习惯。
(2)设置领操员
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教师可以挑选三到四名平时表现好、广播操也做得比较标准的学生当领操员。领操员可以每节课都不同,不断地轮换,谁表现好、学习得最认真,谁就可以当下一节课的领操员。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当领操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广播操的积极性,也很好地督促学生自觉地在课后练习广播操。
(3)学生示范
每节课学习体育技能时,请技能练得好的学生来为全班同学做示范。这是对示范学生认真学习的表扬以及肯定,增加其信心,更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看到自己的同学给大家做示范并完成得很好,会增强其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在好奇心和不服输心理地驱动下,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大大地激励所有学生好好学习体育技能并相互赶超。
(4)给潜能生布置任务
潜能生或许在体育技能方面不是很好,但是他们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可以让潜能生负责器械的拿放以及场地的布置,做教师的小助手,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体育潜能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本身的意义。
三、安全课堂常规
一年级学生喜欢玩耍,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差,而体育教学具有身体活动的特殊性,体育课堂难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如何在体育课上既使学生得到锻炼,又保障不出安全事故,做到两全其美,这给每个体育老师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就此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思想上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体育课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可以进行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不可以进行的,以及这些不安全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例如不能随身携带尖锐物品,会戳伤自己或同学;在操场上慢跑的时候只能在自己的跑道上跑,不能串跑道,更不能推拉同学,否则很容易造成摔伤;剧烈运动后要及时原地踏步调整呼吸,而运动结束立即就停下来休息会影响血液循环,严重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的症状。通过课堂常规的训练,让学生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2.课前J真备课
课前,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做一个安全状况分析,尽可能地排除不安全因素。例如,教师在课前要先检查场地和器材是否安全;同时,检查学生着装是否合适,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以避免扭伤关节;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对身体不舒服的学生要酌情安排运动量。再者,在同一个场地不能同时安排几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有的同学跳绳,有的同学踢球、打篮球,这样项目互相干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3.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
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提高了机体机能的协调性,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去参加到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后,要充分做好放松工作,让学生在紧张的练习中尽快解除疲劳,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放松活动要针对课的基本内容以及运动负荷的大小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安静情绪、松弛身体、达到身静心静的目的。
四、结语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提高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遵循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行为习惯和认知技能等方面着手,来帮助学生蜕变成一名既守纪又不失活泼的小学生。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要求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自觉履行课堂常规。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分类教学研究
摘要:在21世纪新的形势下,如何把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是每一位计算机基础教师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本校一年级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几条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分级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所应掌握技能的最基本要求,国内各大高校无一例外都纷纷开设了各类计算机课程。但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面临着本身具有的实际应用能力与企事业单位需求脱节严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全国各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应对,从而培养出更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大学毕业生呢?
我校根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办学要求,于2006年5月成立了一年级教学工作部,从2006级新生开始实行“1+3”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1年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通识课,然后进入后3年的专业课学习。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证明对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进行分级教学和集中管理,这一举措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本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一年级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分级分类教学的思路,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1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6月24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2],它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有了科学的界定,对其作用有了理性的认识,并确立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大学基础课程地位和白皮书中阐明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各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各高校也根据此意见要求,迅速响应,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了调整和补充。我校调整后的《大学计算机基础》[3]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信息技术及安全,社会与职业道德此外增加了数据库、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而将工具性、操作性的内容放到实验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将摆脱“零起点”,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大学及时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将逐渐被具有新内涵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取代。然而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仍然较大:有的学生在中学甚至是小学就开始接触和学习过计算机应用知识,例如Windows基本操作、Word、Excel软件的使用,上网聊天、收发Email等;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可能很少有机会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这种客观地区差异造成的学生起点水平差异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统筹安排。
2) 不同学科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要求不一样: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技术与众多专业的融合大大丰富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这种融合已成为一种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日趋强烈,而且呈现多样化特点。
我校学科专业众多,文、史、哲、经、管、理、工、农、医等。其中每门学科专业对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所作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学计划,的考试也是采取全校统考的形式。这样往往只是完成了课程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把课程教学与其学科专业特点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学了有什么用,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鉴于高校不同的办学层次及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不同需求,统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故应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领域和层次,编写相应的教材。
3) 考核方式不够灵活,未起到“以考促学”的目的:成绩考核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有导向作用,不合理的成绩考核方式会妨碍学生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计算机基础的考核实行全校统考,考教分离。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以理论考试为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考试水平,但不能够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
2 大一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的实施策略
我校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两门课程进行分级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事实证明,分级教学模式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合理配置师资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此我们也可以考虑启用非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体制。
2.1 如何进行科学地分类分级
为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年级教学工作部以教学为中心,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人文”的原则,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在一年级学习结束后,成绩排名居专业前20%的学生,允许重新选择专业,实施专业分流。
考虑到我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20%的学生可以在学完大一课程以后重新选择专业。一个可行的方案,即按照大文科(包括文、教、史、哲、经、管、法)和大理科(理、工、农、医)的方案来进行分类,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
对入校新生采取考核制度,在考试中根据新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学科专业不同要求将新生分为A班(提高班)和B班(基础班)。这样就可以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层次出发,不同等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虑到实际情况,同一大类中每个班的学生仍然可以采用同一本教材教学,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应该有所不同。
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分级只是我们根据学生参加考试后由老师确定的级别,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提高班的同学可以选择到基础班学习。
对于同一个教学班,学生能力相近,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差距不是很大,教师课堂教学能满足大多数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无论是A班还是B班的同学都能适应课堂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此外,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做一些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开设选修课,选出专门的选修老师给以特别性的指导上机,这样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给学生设置复杂的综合性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课程设计是个难度稍高的课题,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也使其以前所学的浅显内容得到深化,所以这个环节对于培养有计算机特长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2.2 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
“白皮书”附件《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4-6]中建议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有6门: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与应用。由于各专业所涉及的信息处理技术不同,建议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采取“1+X”的方案,其中1指大学计算机基础,X为若干门先修课程。
仅针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内容涉及面广,头绪繁杂,教学难度大。如何根据不同类别层次来取舍教材的内容?人文类重点培养学生 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数据库系统应用能力;理工类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潜在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
我们可以据此来制订不同类别层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3 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计算机基础中的实验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加强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突出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它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继续、深化和补充。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通过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能对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综合评价,指导实验教学、有效反馈教学信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保障足够的上机实验时间去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文科和理科也是要分开成两个层次进行:
1) 文科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精神,设置几个难度接近于教材中的例子。例如,Word论文综合排版、 Excel制作学生成绩表并进行分析、PPT演示文稿、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片处理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完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该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成果并进行指正,这个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2) 理科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对比较难规模比较大的任务,如: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硬件组装、软件安装和维护,网络的基本维护、网线制作、“网页三剑客”网页制作等,这个阶段需要学生自觉地花较多的课外时间去查资料,这也是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较高任务阶段。
教师可以将此阶段的成果作为评价学生该课程期末成绩的一个重要的论据,以激励学生尽较大努力完成该项目,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不同的阶段,根据分类分级教学的要求内容来设计编写相关的实验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及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而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内容。让每次的实验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操作性强。
2.4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上述的分级教学的模式下,配置利用好网络资源,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即使在分级的情况下,编在同一个班的同学的学习情况也还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但在现实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把一个专业分出A、B、C、D……班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灵活性,把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堂视频、多媒体课件、参考文献、课堂作业等)到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此平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和问题解答。
这种方式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5 课外科技活动平台
配合学生自发成立计算机协会活动,定期为学生举行计算机前沿技术、常用软件操作培训等讲座;组织参加国家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成长。
2.6 改革成绩评价方式
已经被证实为一种有效尝试的思路是实行“过程监控”,也就是说加重对平时 “教学过程”的监督力度,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平时成绩除了包括常规的考勤、小作业以外,还要加上阶段性的上机测试,例如Windows基本操作一章可以进行打字练习,考核学生打字的速度和度;在Office一章中可以设置Word文档排版上机测试、Excel表格测试、PowerPoint演示文稿测试等三次考核。这样,在实验课上网玩游戏聊天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虽然增加了,但学生的成绩有据可查,平时每次考核的情况一清二楚,避免了平时成绩送“人情分”的情况,而且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实实在在得到了提高,还是值得的。图1、图2、图3是在我校某教学班级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
从图3可以发现,学生最终的成绩与平时成绩的分布情况大体是一致的。
3 总结
考虑到生源、师资、教学条件等方面,每所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以教学质量为中心这一点上,所有的高校都是一致的。大学教学研究不断开展和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仍然以它特有的高速度在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许多规律并未被我们充分认识,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地探讨教学规律,并将各种好的思路好的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把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更深入、更扎实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