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综合管理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综合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综合管理论文

综合管理论文: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论文

1、综合计划管理的概念

综合计划管理是对企业综合计划项目和内容的储备、变更、考核等过程的综合性管理工作总称,是企业系统目标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有助于企业综合平衡各项指标,统筹企业内外资源,实现企业系统性、战略性、平衡性发展。

2、综合计划管理对电力企业的价值

综合计划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于落实电力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各项发展规划,统一配置电力企业各种资源,协调电力企业各部门运作,促进电力企业整体性发展具有核心性的价值与功能。综合计划管理对电力企业具体人力资源、资金、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作用,有利于电力企业各项经营的平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类型。

3、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主要内容

3.1电力企业发展投入指标

电力企业发展投入指标主要是指电力企业的资产性投资(主要以:设备购置、基建投资、固定和非固定资产投资为代表);结构性投入(主要以:营销战略投入、信息化建设投入、科技研发投入为代表);增值性投入(主要以:企业职业培训投入、投产增殖服务、管理咨询投入为代表),这些投入的目的是确保电力企业发展,是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指标性内容。

3.2电力企业资产质量指标

电力企业资产质量主要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具体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中表现为一系列指标。电力企业资产质量的指标包括:电力企业资产总额,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电力企业电费回收率,电力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电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内容,这些指标对电力企业资产有着现实的呈现和深层次地解读,是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关键

3.3电力企业经营类指标

电力企业经营类指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电力企业供电服务指标(主要以:供电电压合格率、供电性、断网次数构成)。二是,电力企业营业指标(主要以:电力企业营业收入、电力企业利润额、电力企业劳动生产率、电力企业售电量、社会购电量等数据组成)。

4、综合计划管理应用于电力企业的实际策略与措施

4.1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管控机制

综合计划管理在电力企业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管控机制作为基础,以管控机制落实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与要点,实现电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战略。当前综合计划管理管控机制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综合计划管理的管控方针,在电力企业管理层面制定综合计划的指标与任务,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在电力企业具体部门中要落实相关责任,使各部门明确自身的目标与任务,在电力企业日常工作中建立考核评价标准,对综合计划管理的实际内容做到的管控。二是,电力企业落实管控细节,要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重点对完成计划情况、资金运作情况进行细节管控,通过考评工作建立对综合计划落实情况的管控机制。

4.2加强电力企业项目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要利用电网规划、发展计划以及电网发展和经营诊断结果,做好项目储备管理工作。要规范编写电力企业项目方案、能够确保内容完整且具有可行性。在电力企业项目管理中加大投资力度,优先解决影响发展的瓶颈项目。还要构建电力企业项目管理专业队伍,要开设专业技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4.3做好综合计划管理的协调工作

编制各种专业化计划书时候,都应该依据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将专项计划纳入到公司综合计划中去,使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融会贯通,以便达到专项计划更好服务综合计划的目的,最终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4.4推进综合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电力企业应该不断扩大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做到与ERP、物资管控、财务管控等业务系统的融合与共享。现代信息技术为管控效益提供了支持,加快信息化建设,要做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数据质量,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的合理性和性。

5、结语

综合计划管理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类型,是应对市场经济形式的基本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电力企业资产稳定性,服务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价值。信息化时代,电力企业应该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发展的战略前提,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相关环节,通过综合计划管理做到对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机调控和优化组合,平顺和协调电力企业的计划、发展和生产关系,在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确保综合计划管理发展潜力的提升。

作者:张楠 梁秋影 单位:哈尔滨市呼兰电业局

综合管理论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论文

一、市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对综合计划管理的全局性性缺乏正确认识。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必须要立足全局,合理安排各类计划并跟踪其执行情况,优化配置各种要素,最终促进企业总体效益的较大化。但是,供电公司各专业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计划依然为分散、多头管理,“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只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而轻视总体计划的观念依然存在;综合计划执行缺乏刚性约束,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综合计划执行时,供企业司内部各个专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导致难以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无法将工作绩效与激励措施结合起来,因而难以改变现状;对特定难题没有开展专项研究。目前大多数供电企业都没有明确列出本公司范围内与综合计划管理相关的难题,更没有进行专项研究,这些都导致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不高。

二、市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措施

(一)优化综合计划管理机构

为了更好的执行综合计划管理,首先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机构,从而保障综合计划的落实,提高综合计划管理。综合计划管理结构应该有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大的体系组成。决策也就是领导层,一般来说应该是电力企业的领导来组成。决策部门主要的工作和责任是统筹整个综合计划管理,对综合计划管理方案进行选择,同时监督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落实。管理部门应该由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组成,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应该是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沟通的桥梁,它既要向决策部门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让决策部门根据数据和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同时还需要根据决策部门的意见对综合计划方案进行修改,另外还应向执行部门传达决策部门的决定和综合计划方案等实施要点。执行部门主要由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具体的工作人员组成,是具体执行综合计划管理的人员,也是落实综合计划管理的具体人员,其工作主要内容是依据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制定的综合计划管理方案执行相关决定,同时将综合计划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向管理部门反馈。通过决策,管理,执行三个部门的分层的协调合作,可以构建一个完整循环的综合计划管理结构,从而保障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

(二)建立健全综合计划管理指标体系

综合计划管理的顺利实施除了需要完善的综合计划管理结构,同时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为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提供一个参考。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电力企业经营与生产各个方面。电力企业经营与生产主要包括电网的发展、企业资产、供电服务以及经营绩效。因为设置综合计划管理评价指标时应该从以上4个大方面着手,细化指标,为综合计划工作提供切实可以的评价。另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在评价指标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改善其存在的缺陷,为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

(三)综合计划管理与绩效管理相挂钩

虽然供电企业已经将综合计划管理纳入绩效管理范畴,但是并没有对执行层及操作层设立明确的考核条款与奖罚标准,所以必须要将综合计划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在目前形势下,供电企业需要针对与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人员,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供电企业发展策划部门可以综合计划管理涉及的专业部门提出明确的奖罚建议,在进行单位的绩效考核时可参考此奖罚建议进行考核。只有确保绩效管理体系覆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相关专业,才能切实保障领导层对综合计划管理的高度重视,才能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保障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四)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专题研究

供电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组建专门的团队,开展专题研究,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行的建议。

(五)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以供电企业内部管理的指标体系为“纲”,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即:综合计划、预算、综合统计、跟踪分析、绩效考核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综合计划管理牵涉到整个供电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其管理数据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充分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一方面,对综合计划管理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集中的管理,构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央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分权限式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依据中央数据库,对所需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探讨,为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下,供电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运用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企业各专业、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够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彭淑兰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郴州供电分公司

综合管理论文: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于2014年7月用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和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3年12月。维普和知网数据库以标题或关键词包含“综合评价”作为检索条件,同时限定学科领域分别为:预防医学卫生学;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下的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万方数据库以综合评价作为检索词进行基本检索,限定学科领域为预防医学卫生学下的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中文文献;(2)综合医院;(3)医院管理评价(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4)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排除标准:(1)非中文文献,包括英文文献翻译后的中文文献;(2)非综合医院,包括儿童、肿瘤、胸科等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乡镇卫生院);(3)临床评价、卫生评价(环境卫生评价、营养卫生评价、劳动卫生评价等)等非医院管理评价;(4)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5)重复发表文献;(6)未使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无关文献。

1.3文献质量评价

本研究参考李幼平教授关于政策研究文献的质量分级方法,将文献质量分为5级。A: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卫生技术评估;B:政策文件及政府报告;C: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D:综述;E:专家意见。

1.4统计资料提取与分析方法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严格对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征求第三方意见解决。采用MicrosoftExcel2010软件建立信息采集表,对文献发表年限、管理领域、指标体系建立、权重设置、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文献检索与分级结果

按照检索条件,初检出文献5714篇,其中维普1946篇,万方1766篇,知网2002篇。对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阅读标题与摘要后排除3896篇。通过NoteExpress软件后排除632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排除491篇,其中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93篇,非综合医院199篇,未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不相关文献157篇,表达不明确阐述不明的18篇,卫生政策评价9篇,未找到全文9篇,重复发表文献6篇。最终纳入文献695篇,其中系统评价1篇,为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的系统评价;综述19篇,主要是阐述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级以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居首,占全部文献的97.1%。

2.2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2.1年代分布。

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关于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发文数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2.2.2领域分布。

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参考相关资料,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对医院管理领域进行分类。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以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最多,占65.8%(457/695)。

2.3指标体系建立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一般步骤为确定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选择评判方法—评价和分析。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29.6%(206/695)的文献直接列出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但没有阐明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总被引频次为622次,被引频次最多的方法是文献资料分析挑选法,占77.3%(481/622),其次是专家筛选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占17.1%(106/622),数理统计法占5.6%(35/622)。有92篇文献联合使用2种以上方法进行指标的建立和筛选,占13.2%(92/695)。有21篇文献对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占3.0%(21/695)。

2.4权重设置情况

纳入文献中,探讨权重设置的文献占43.9%(305/695)。权重设置中使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主观定权法较多;采用主客观定权法相结合的文献占5.0%(35/695)。

2.5综合评价方法使用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密切值法、秩和比法等;二是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三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四是其它一些重要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人工神经网络(ANNs法)等。纳入的695篇文献中,共使用了22种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每种方法被引频次高低进行排序,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集中于秩和比法、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这3种方法累计引用百分比达到61.2%。使用组合评价方法的文献占14.5%(101/695)。

3讨论

3.1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通过系统评价发现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应用范围包括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绩效评价等十多个医院管理方面的分领域。这说明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有助于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多方位的控制和规范化管理,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还需得到重视。虽然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增多,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但其中不少是流于书面和理论,并且在用于医院管理决策的实例中,主要集中于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这与医疗质量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关,但事实上,任何一项与医院管理有关的活动,都可以进行评价。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科教管理、感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应用的相对还较少。

3.2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讨

通过循证分析发现,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领域的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和方法,这部分文献占了29.6%(206/695)。指标的筛选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估法、文献资料分析挑选法、数理统计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评价资料的具体情况选用。二是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缺乏检验,这部分文献高达56.1%(390/695)。三是缺乏合理的权重设置,此部分文献占56.1%(390/695)。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个因素在综合评判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各不相同的,为了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必须确定各指标合理权重。四是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部分研究未能很好地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如医院规模和条件的差异、病种分布的差异、判断标准的差异等等。可以通过选择同类别同等级的医院进行横向比较,在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时引入CD率、CMI指标等一些方法尽可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增强指标可比性。

3.3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合理分析评价结果

本次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秩和比法(25.3%)、TOPSIS法(20.9%)、综合指数法(15.0%)是被引频率较高的3种方法,这与本研究检索到的1篇循证分析文献的结果相一致。这3种方法具有易于理解、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在医院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应用于医院管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各种方法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哪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研究目的等实际情况决定,且尽可能选择实用性强、计算方便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计算的复杂化。此外,可以考虑组合与集成的研究思想,把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性和公正性。文献分析显示,许多研究中评价结果的分析没有得到充分讨论。通过合适的评价方法,得到评判对象优劣顺序并不是综合评价的最终目标,找出潜在的原因,指导实践活动才是综合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医院活动的发展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医院以后的实践。同时,评价结果的分析应与人们的主观认识相吻合,与该医院的客观实际相结合。

作者:陈园园 朱滨海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及时附属医院教育处

综合管理论文:高职综合实训中心物流管理论文

1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计划设置为素质教育、技能训练、综合模拟及实训实习四个环节。一是依据人才培养标准进行文化理论课程学习;二是依据物流管理类别实施物流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掌握物流管理程序、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三是依据物流企业业务需要设置岗位综合模拟,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四是依据就业诉求,培养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等。

(二)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要以课程学习与企业岗位相衔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亟需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通过模拟网络系统平台将实训中心设置为物流管理市场化,使用数据信息办理物流公司业务和原始票据,构建虚拟网络背景下物流管理生产在线平台,通过在线平台驱动区域物流交易、包括单据的使用、软件操作、技能提高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物流企业实践中,培养师徒制,意向合约,签订服务年限,招之能用,用之能行,行之有效的机制,特别是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塑造。

(三)物流管理校企共建对接机制

学院在教学中与设置与企业岗位相对接,建立校企共建资源库,对学生实训学院应调整计划由第五个学期提前到及时学期结束,每一学期结合课程与课程相关的企业岗位设计,通过顶岗实习,将课程所学知识、与就业相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员工角色,保障毕业、就业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共建机制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岗位相链接的操作系统。

2物流管理课程构建与教学的创新

(一)物流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设置

物流管理专业亟需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从业务操作员和业务主管来加强培养,部门经理需要拓展培养,对物流管理筹划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物流管理操作员的业务,包括对货物仓储的配送方式、货单的调度实施、国际货运单证处理、物流货物信息录入;业务主管侧使用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物流管理筹划等。毕业生初入职场面对的是操作员的基础工作,经过多年历练才进入业务主管、部门经理,负责仓储配送部、物流运输业务部、企业信息管理部工作。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与实施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涵盖物流管理业务中的任务及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施,从实践课程体系的组成来说,及时阶段培养学生岗位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物流业务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第三阶段企业顶岗实习,培养专业应用能力、职业道德。

3物流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建设的构建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相关文件,加快发展高职教育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

(一)完善物流管理实训中心建设,建立仿真型物流管理公司

针对现有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考量实训实习模式、基地建设软件、岗位环境、岗位职责等设计实训沙盘、提升企业文化等。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拓展校外实训建设。促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平台以信息化物流业务流程为支撑、学训一体化模式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相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相衔接,打造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规范化,实现融技能培训、服务社会等多功能的综合实训中心。

(二)实现校企物流资源共建、资源共享,健全物流管理实训中心建设配套制度

考虑物流管理专业业务的特殊性,校内生产实训的方式:一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动态数据库,实现校内物流管理软件的科学、规范,开发仿真生产的交易和操作模拟平台。二是实现校内实训与物流公司的无缝对接,使用云计算机软件,研发物流管理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宏观上,国家应在物流业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上给予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支持,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物流业的发展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会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物流管理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才会真正的发挥实效,用到实处。

作者:张言民 陈尚金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管理论文:电网综合停电计划管理论文

1编制原则

1.1综合停电计划编制应避免同一供电区域内多项关键设备同时停电,同时应充分考虑设备运行状况、健康水平,优先安排紧急、重大缺陷设备停电

同一供电区域内若同时安排多个关键设备停电,务必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若再有该区域内设备跳闸,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该区域全部停电,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综合计划停电应充分考虑设备运行状况、健康水平,统筹安排计划工作,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优先安排紧急、重大缺陷设备停电。

1.2综合停电计划编制应充分考虑对重要电力客户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对重要客户造成停电

综合停电计划编制优先考虑通过安排转供电方式降低电力安全事故(事件)等级,同时充分考虑重要用户安全供电,尽可能减少对重要用户造成停电影响。保障重要电力用户的供电可以更好落实公司“以客为尊,和谐共赢”的服务理念,更有利于客户多方位服务体系建设及客户满意度提升。

1.3设备检修周期应按设备检修规程执行

为减少设备停电次数,对于设备预试、保护定检等常规性工作,其间隔时间可按正常周期提前3个月安排。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对连续运行的电力设备必须进行周期性检查维修,必须按设备检修规程的要求制定周期性检修计划,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为减少设备停电次数,对于设备预试、保护定检等常规性工作,避免设备计划检修过于集中,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健康水平,可按正常周期提前3个月安排。

2综合停电管理机制

2.1年度综合停电管理

贵州电网年度综合停电管理工作主要依托年度运行方式编制工作开展,重点针对网内设备预试、保护定检、大修技改、基建配合等周期性较强、可预见性较高的停电项目,根据电力供应、电网运行实际情况综合编排。针对年度综合停电计划的上报,贵州电网调度机构按照“220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每年仅安排一次停电工作”的原则,要求各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系统地梳理本单位设备检修工作后进行上报,确保不发生工作遗漏的情况,从源头上杜绝设备重复停电。贵州电网调度机构在汇总各设备运行维护单位设备停电计划后,进行优化编排。对于电网运行风险较大的工作(存在一般事故及以上风险),要求必须统筹协调同步安排,并根据负荷情况调整至合理时机(风险最小)进行。每年11月30日前,贵州电网调度机构将年度综合停电初步计划向公司生技、基建、安监等部门通报并征求意见,经反馈调整后于12月25日前正式。

2.2月度综合停电管理

贵州电网月度综合停电计划主要承接年度综合停电计划进行编制。由各设备运行维护单位依据年度综合停电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检修安排,重新上报月度综合停电计划。为确保月度综合停电计划的刚性执行,贵州电网调度机构于2012年11月15日印发《关于加强综合停电管理落实电网风险管控的通知》,要求各设备运行维护单位在上报月度综合停电计划前,必须会同本单位安监、基建、生技等部门集体会商,确定次月综合停电计划,并加盖本单位公章后上报。贵州电网调度机构于次月15日前对上月综合停电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网通报。贵州电网调度机构在汇总各设备运行维护单位月度设备停电计划后,进行重新优化编排。定期与公司生技、安监、基建部门召开月度综合停电计划协调会,进一步落实相关工作安排情况,并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综合停电管理。贵州电网调度机构于每月底前正式次月综合停电计划。

2.3周综合停电管理

贵州电网周综合停电管理计划主要承接月度综合停电计划进行编制,侧重于电网风险管控。由各设备运行维护单位依据月度综合停电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检修安排,重新确认下周综合停电安排,原则上月度综合停电计划可在周内滚动调整,但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月度综合停电计划,不得随意取消计划工作或临时增加工作,以确保月度综合停电计划的刚性执行。贵州电网在周计划中主要优先安排月度综合停电计划中停电工作,并于每周一个工作日前下周综合停电计划。周综合停电管理重点在于电网风险管理,贵州电网根据周综合停电计划,认真分析存在的电网运行风险点,提前编制并下周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通知书,要求各设备运行维护单位提前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

2.4日前停电计划管理

日前停电计划主要承接周综合停电计划,主要为批复检修申请并执行计划。根据设备检修管理办法,各设备运行维护单位必须向贵州电网提交设备检修申请票。计划检修工作应在开工前2个工作日提交设备检修申请票,贵州电网在开工前1个工作日批复设备检修申请。

3效果分析

贵州电网调度机构通过年度、月度、周、日综合停电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与公司各部门的沟通与联动,经过近多年不懈努力,综合停电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1)综合停电计划执行率大幅提高。2014年上半年,全网220kV及以上综合停电计划完成率同比上升7.73个百分点。(2)设备重复停电、检修超期工作大幅下降。2014年上半年,全网未出现设备重复停电,检修超期工作大幅下降。(3)电网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上半年,全网未发生一级及以上电力安全事件(事故)。上半年省地县调共制定1148个三级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事件)防控方案,共916份五级及以上事件风险预警通知书并有效管控,提升了省地县三级系统运行风险防控能力。

作者:欧阳可凤 陈锐 曹杰 单位: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综合管理论文:精益化管控下综合计划管理论文

一、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内涵

计划本身具有性,计划的PDCA循环是统一的。综合计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拓展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常态机制,真正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二、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主要做法

一是综合平衡,实现对公司工作的全覆盖。首先完善公司三级计划管理网络,将上级部门业绩考核责任书、总经理工作报告、年度综合工作计划层层分解,逐级细化,形成月度工作计划指导日常工作。其次,召开月度综合计划例会,发挥其协调推动作用,分系统、分层次对月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特别是对重点工作的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计划有效执行。

二是逐级分解,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首先,以上级部门业绩考核责任书和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采取双向沟通的方式,确定下达各部门、单位关键业绩指标计划,并在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确定公司年度综合工作计划。其次,各部门、单位建立部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并要督导车间建立班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做好与全员绩效管理指标系统相结合,分层次、有重点的将指标落实岗位和个人。

三是跟踪监控,深化经济活动分析。首先,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拓展分析思路,更新分析方法,缩短“问题”指标分析周期,以跟踪分析为主;适当延长优势指标分析周期,以趋势分析为主。通过对指标不同侧重点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质量和实效性,为领导正确判断经营形势起到积极作用。其次,指标分析分层次开展,自下而上,由班组分析开始,到车间、部门,最终到公司。第三,对月度绩效计划完成情况定期检查,纳入工作绩效,按月考核,按季度通报,按年度兑现。

四是严格考核,完善并优化计划考评机制。完善年度业绩考核办法,细化月度考核细则,健全考核内容,针对每一项计划工作,认真开展完成情况的成效分析,修订完善《综合计划管理办法》、《经济活动分析会管理办法》、《全员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以制度保障计划考核的实效性。

三、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的效果

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

一是形成了企业整体效益观念。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项工作均在统一目标下进行,增强了企业决策层的指导作用、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控制作用。在电网规划、电网投资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好了资源配置的综合平衡和优化,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合理分配人、财、物,提升了企业整体效益。

二是提升了企业整体运作能力。首先,通过实施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有效融合政工、生产、营销、基建等专业计划管理,进一步促进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其次,实施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维护了计划的严肃性,使计划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形成从计划制定、执行、监督检查到评价的闭环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第三,以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为基础,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平衡、控制、协调、监督职能,用综合计划统揽全局,有效地规范专业管理水平,指导企业总体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增强公司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掌控力,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约束力。第四,通过综合计划的执行,建立健全各类指标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三是指标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精益化管理模式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实现了从条块分割向协同运作的转变,强化各类指标的全过程管控,建立龙头指标日周预测、关键指标月分析季考核的指标监控运行机制,完善大客户信息采集制度,实关注电力供需形势变化,建立预警机制,实时掌握指标运行态势,2013年售电量完成143亿千瓦时,同比较快增长,无论量还是相对量均实现历史好水平。

作者:陈淼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综合管理论文: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论文

综合计划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因实施效果见效慢,涉及多个专业部门的项目计划管理和资源分配问题,这一新兴事物的推广与应用仍需一段时间,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常见问题:

1.企业经济增加值盈利不容易

由于电网企业是一个高度重视安全性的服务性行业,在资本成本使用效率方面,大量资金投资在电网建设上,而且多数企业以电力销售作为单一收入来源,资产总额庞大、负债率高、抗风险能力较差,过去几年大规模投资、项目收益低下带来的诟病已经显现,过高的资本成本使多数电网企业经济增加值处于亏损状态,扭亏周期较长。

2.管理理念推广不容易

我们必须认识到投资需求过度、投资浪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在一些专业人员脑中的思维仍未真正转变,因缺乏企业经营的全局观念,不知道企业的投资能力是多少,只从专业角度考虑需求多少,导致一些专业部门每年投资计划需求都有大批项目申报,未能真正筛选出效益明显、建设紧急的项目。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综合计划就好比居家过日子,衣食住行的开销都需要提前进行筹划,这种需求与能力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通过数据模型测算企业未来几年的经营效益和投资能力,全盘考虑企业经营状态,综合专业投资方案,才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

3.专业计划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各专业部门垂直管理,专业计划编制相对独立,存在整体不协调的问题,比如两个部门在同一供电区域的多个项目停电施工,由于缺乏沟通与协调,各自在不同的时间进行项目施工,造成同一供电区域多次停电,使该区域客户因停电带来的投诉增加。

4.专业计划编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计划编制内容大至电网建设投资,小到办公用品零星购置,将这些日常生产和经营纳入三至五年计划,比原来财务预算一年计划编制增加了大量工作,而且要求各专业部门计划管理人员用长远的目光来编制计划。目前综合计划的综合平衡与优化方法尚未健全,对于各专业部门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研究不深,是通过项目支撑投资规模还是通过投资规模控制项目数量的方式编制投资需求的争议始终存在,这也是综合计划编制成果存在偏差的原因之一。

5.价值量指标与非价值量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指标提升

对资源投入需求缺少数据支撑现有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可分为股东价值、客户服务、内部运营、企业成长四个维度的指标,四个维度的指标又可分为价值量指标和非价值量指标两大类。对于价值量指标的提升要求降本增效、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而非价值量指标要求加大投资、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改善电网结构,提高电网安全,两者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矛盾,目前仍未有足够的数据证明企业投资资金多少与非价值量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近年来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综合电压合格率,投入了大量2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资金,项目建设主要目的是提升指标但效益却不明显,这种投入与产出比例并不平衡。

综合计划通过基础数据收集、模拟测算,可以分析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发现企业经营与管理存在的短板。单项指标的落后,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这正是传统财务分析所不具备的功能,面对以上综合计划实施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去解决:

1.抓准企业定位,拒绝投资浪费

不同企业经营状况不同,战略发展理应有所侧重,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应适合的资源配置。如果以客户服务优先,在投资配置方面,就应该以配电网建设投资为重点;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优先,在投资配置方面,就应该以主电网建设投资为重点。投资的配置不是简单的依靠节约成本和缩小投资规模,而是要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重新定位,各取所需,把钱花在刀刃上。

2.优化项目排序,提高投资收益

根据广东电网公司对2015年投资计划编制工作要求,各单位应以专业规划为基础,以解决企业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结合财务预算管理,编制本单位投资策略。新建项目按A(必须安排投资的项目)、B(优先保障投资的项目)、C(合理安排投资的项目)、D(严格控制投资的项目)类划分。专业部门计划新建项目时,应在资金规模允许的前提下,按轻重缓急挑选项目。比如电网建设项目投资方面,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保障重点项目和续建项目的资金安排,并且多投资一些回收期短、收益高的项目,实现从重投资向重效益的转变。

3.全盘综合考虑,局部计划经济

打破部门间专业壁垒,加强业务间协作,实现管理的高效协同。综合计划工作要求各专业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相应的中长期规划,目前只有电网建设和小型基建专业按要求完成三至五年中长期规划,下一步要求其他专业编制最少两至三年中期规划,根据专业需求完成差异化规划管理,实现有计划的投资尽量安排,除紧急项目外没有计划的投资一率排除,使综合计划现实科学管理。

4.降本增效是关键,开源节流效果现

愚公可以移山,积沙也能成山,降本增效工作关键在于落实与坚持。虽然不能一味的压缩供电成本,但是企业可以精打细算经营,比如减少三公费用、节约办公用水用电等,其中降低线损电量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最为明显,应作为重点工作持续开展。

5.指标与绩效挂钩,效益与薪酬联动

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将战略目标完成情况与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挂钩,把企业效益与员工薪酬联系在一起,效益好工资高,效益差工资少,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当年解放军“小米加步枪”赢得抗日战争,除了有精密的战术部署,还要有一帮英勇善战的将士,因此“员工”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经营任重而道远,综合计划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自2012年广东电网公司19个地市局开展综合计划工作以来已有三个年头,综合计划管理水平正在逐年提升,效果正在显现,综合计划管理贵在持之以恒、持续改进,方能让电网企业这艘巨型航母迎风起航,乘风破浪!

作者:李飞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

综合管理论文:烟草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论文

一、综合计划管理在烟草企业中的运用

从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情况来看,这一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活动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将企业的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促进了企业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企业各部门利用资源的效率;(3)有效地保持了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相对稳定,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4)使员工的责任心不断加强,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5)使得企业的各项重大费用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督,促进了企业运营成本的有效降低;(6)有效保障了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全力推进企业向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二、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1.进一步提高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计划编制程序,规范计划编制过程,采用更加科学、合理、先进的计划编制方法。同时,加强对计划编制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计划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另外,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反映和合理采纳各部门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所反馈的意见,使企业的计划目标更加切合公司实际,降低计划调整的可能性和频率,从而提高计划制定的合理性、性和可操作性。

2.进一步加大计划执行的监控力度

烟草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计划执行的监控力度,使公司计划的执行与预算的执行相结合,使公司计划的执行更具有刚性,从而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和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计划的执行应该是刚性的,不得随意更改和变动,即使出现必要的变动,也应该能够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因此,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完善计划执行的各项监控手段和措施,从而维持计划的严肃性,保障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3.进一步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力度

烟草企业需要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和详细的分析,发现计划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和查找原因,从而为以后计划的制定积累经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引入和采用更加先进和科学的计划执行分析工具和方法,使计划分析的结果更加、清晰和,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计划管理作用的发挥。

4.进一步完善对计划执行的奖惩机制

烟草企业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计划执行的奖惩机制,从而保障计划的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企业的计划应该能够细化到与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对计划执行较好的部门和员工给予嘉奖,对计划执行较差的部门和员工则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确定具体的责任人。理由充分合理的,可以适当的减轻惩罚,理由不充分不合理的,特别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则应该从重惩罚,追究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

三、总结

综合计划管理是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所在行业特点以及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利用计划管理中的科学方法,充分调动各部门编制计划的积极性,使计划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使计划的执行更加彻底、有效,从而实现统筹企业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作者:郁忠君 单位:陕西省烟草公司安康市公司

综合管理论文:实习综合评价体系工商管理论文

1工商管理专业实习问题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根源在于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信息沟通不畅,不能使企业的实际需要有效传导给学校,学校无法按照市场的真实需求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对未来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而丧失动力,结果三者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的效果与质量。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的质量一直得不到保障,主要是因为受到三方面条件的限制:

(1)企业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变,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条件的概念迅速淡化,已经不存在以前专门负责接待学生实习的组织、部门和人员,加之不能有效管理实习生和考虑到企业信息的保密性,企业不太愿意为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提供机会。

(2)学生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就业导向和职业规划,许多学生不能将实习岗位和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有效统一,不能摆正心态很好融入企业工作中,不能主动对专业知识和实习工作内容进行思考、建立联系。

(3)学校方面,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不能及时掌握企业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和问题情况,所以无法有效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使得今后的教育改革也不能有的放矢。

2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综合评价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围绕主体学生而形成相互作用关系的评价方是企业和学校,考虑到学校是人才培养的评价单位,企业是人才使用的评价单位,本文探索构建“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效果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

2.1学生通过专业实习的收获评价

大学生通过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存在疑问和兴趣,社会实践不同于学校的知识学习模式,学生寄希望于通过专业实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提升能力。根据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兴趣和希望,提出学生的专业实习收获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过程的锻炼程度、自身价值的体现、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帮助、对未来工作及职业规划的帮助、心理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2.2企业对专业实习学生的满意度评价

大学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部门和人才需求的主要单位,所以企业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对人才产品的满意程度是培养工作的重要参考。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实习人员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专业素养水平、对岗位的帮助和贡献等。

2.3教师对专业实习学生的表现评价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培养又集中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等。教师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习单位选择的目标明确性、实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3基于AHP的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按照三方评价的不同的策源点,确定各自的指标体系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兴趣和希望,确定学生的专业实习收获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过程的锻炼程度、自身价值的体现、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帮助、对未来工作及职业规划的帮助、心理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3.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应权重值。

4结论

(1)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的效果要从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实习效果得到评估,也能使学校及时了解和调整专业实习的教学指导方案,同时也能够使企业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和评判中来。

(2)根据综合评价体系的要求,在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与兴趣确定实习单位,选择方案,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是认真对待专业实习的前提。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真正融入企业工作环境中,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立足实习岗位,选择某个方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思考,完成任务。实习完后,应为实习单位提供完整的企业建议书,通过实习的整个过程,明确目标,发现自身不足,提升学习状态和工作心态。

作者:刘战豫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综合管理论文:综合科患者护理中人性化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并且对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针对其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管理措施,以确保对综合科临床患者护理到位。对试验组患者在护理治疗上,对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患者的护理人员,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有针对性的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不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能够以身作则,发挥护理人员效力,提高对综合科患者的护理水平。,观察分析2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

1.2效果评定

分析2组综合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可以在60例患者以及护理人员之间,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2组患者发放针对住院环境、人际关系、护理态度、业务水平以及护理水平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综合科患者护理管理的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的有12例,对人际关系满意的有14例,对护理态度满意的有18例,对护理水平满意的有20例;试验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的有28例,对人际关系满意的有20例,对护理态度满意的有26例,对护理水平满意的有28例,2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临床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对于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护理疗效,降低综合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得综合科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值得在实际护理中推广应用。

3讨论

在综合科患者护理中,为患者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对改善医疗环境也具有极大的作用。以下就介绍针对综合科患者护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首先,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定期组织患者开展护理知识讲堂工作,使护理人员可以正确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还应该鼓励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医院护理水平。通过人性化管理,确保临床每位护士都可以各尽其责,并且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规范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其次,人性化管理综合科患者护理工作,针对综合科患者护理中,能够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可以根据每月护理人员的出勤率及患者评价,从而能够评选出的护理人员,并对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够在对患者护理中有更多的耐心以及热情,并且给护理管理工作也将会带来极大的便利,提升医院人性化管理水平。再者,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在对患者护理治疗中,对于年轻护士,应该针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特点,高年资护理人员应该在生活上给与其主动的关心,消除工作中的摩擦,也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且医院的管理层也应积极同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工作、生活状况,使护理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真心应用到临床患者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要以人为核心,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人为本,调动护理人员潜能,关怀每一名临床护理人员,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应该建立良好的临床护理队伍,不仅可以为患者护理提供有效的人员基础,也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对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策略,护理管理人员要采纳护理人员意见,强化医院护理队伍建设,避免因人力资源缺乏而导致的护理质量问题,注重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发挥护士长表率作用,结合工作考虑护士实际要求,做到奖罚明确,充分调动临床患者护理中的积极性,增强护理队伍稳定性,提升医院护理队伍形象。

4总结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综合科患者护理治疗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方案,较常规护理管理可以取得具有更好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可以提高综合科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韩秀梅 单位: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

综合管理论文:基于综合素质的城建档案管理论文

1如何提高城建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

以目前城建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看,基层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是推进城建档案的实际推动者和执行者,无论政策、管理方针如何制定都需要基层城建档案人员的推进。所以要提高城建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1制定具体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守则,选择专业化城建档案管理人才。

挑选的城建档案管理人才是确保城建档案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保障。首先,我们要根据城建档案部门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管理人员守则,做到管理的有理有据。再次,我们应加大人才的招募,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建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注意培养年轻员工。

1.2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建档案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所以必须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以保障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更好的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城建档案工作涉及重大,城建档案管理不当发生错误可能会决定城建工作的成败,所以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

1.3宣传贯彻法律法规,明确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目前具有信息化和法制化的特点,为此我们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也要宣传和贯彻法律法规,使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熟知城建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城建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因此,对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1.4加强对基层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引导,使其明确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的城建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是保障最终管理效果的保障,如何激发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灌输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是提高城建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2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有明确的服务管理理念

在城建档案的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任何工作,必须具备明确的服务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说城建档案管理业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服务管理理念的选择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确定主动服务的理念。

主动服务的对象是城建档案的利用人员,服务的内容很多元化,各类城建档案都包括其中。可以用查询、复制等方式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推广,使可利用城建档案者拥有高效、便捷的服务。主动服务是一个创新理念,是新形势城建档案工作的必经之路。当前城建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强化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从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向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管理过渡,改变以往仅限于提供城建档案原件的低层次的被动服务状态。

2.2确定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城建档案工作由手工操作向现代化方式转变,由实体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对我国目前的城建档案工作现状来讲,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兴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重新定位,做好过渡时期城建档案信息利用工作。实践证明,没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应用于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根本谈不上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城建档案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从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3.3确定提供品质的城建档案信息的理念。城建档案信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服务的基础,在新环境下工作人员应该抛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机制,积极的开发、大胆的应用新的档案管理方法,搜集有价值的信息,用品质的信息资源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2.4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分析现有问题也要制定具体解决措施。

在现阶段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体制原因和管理手段的制约,导致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太低,新鲜血液基本很难输入。由于管理制度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改善,在一些城建档案所,看管疏忽,甚至无人看管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的投入。

2.5城建档案管理体制不成熟,城建档案管理制度需要统一和细化。

在目前城建档案管理中,受到城建档案管理体制的制约,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还不成熟,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也没有做到统一和细化,由此导致了城建档案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有时甚至还出现冲突。为此,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要建立完善统一和细化的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城建档案管理的有效进行,使城建档案管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取得预期的效果。

3结语

在现今的社会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了确保城建档案工作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我们必须加强城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发掘出合格的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城建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城建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

作者:刁仁丽 单位:通化市城建管理监察支队

综合管理论文:高校毕业综合实践信息化管理论文

1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管理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学生经过两年半的理论学习后,在第五学期课程结束后开始选择课题,然后带着论文指导书,边实习边撰写毕业论文;学校在第六学期组织中期检查,了解毕业综合实践进展情况;在第六学期后期,毕业综合实践结束,学校组织答辩工作,并给出成绩。在整个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

毕业综合实践阶段和找工作阶段存在着冲突,多数学生在短期内频繁跳槽,实习岗位也跟着变化多样,占据了大量的精力。而一旦找到合适的岗位上岗预就业后,由学生变成了准员工,主要精力就转放在工作上。于是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直到答辩前匆忙准备,采取各种方式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的质量。

(2)教师方面:

一方面由于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化,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指导。两者的交流会因时空限制,不能连续、及时地开展。对教师来说,无法督促学生及时提交毕业论文等材料,经常会出现前中期时间很充裕,到后期却要忙通宵,加班突击,对材料的提交时间没办法控制。第二方面,指导教师少,学生人数多,一般一个指导教师指导超过10个学生,便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都给予认真细致的指导。

(3)管理方面:

对职能部门来说,由于缺乏实习跟踪与反馈信息的管理系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单位落实情况、论文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等信息,出现管理无法到位的现象。此外,大量繁杂的手工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效率。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方面对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的严重影响,采用信息化管理就是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的需要,同时解决了过程管理和指导不到位的问题,保障了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据笔者的统计,截至2014年5月,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中的41所学校已经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毕业综合实践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综合实践的组织和管理提供全程服务,为身处异地的师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毕业综合实践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3届毕业生毕业综合实践工作中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校外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实现了从顶岗实习单位落实、选题、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撰写、成果整理的全过程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具有较强的管理功能。

2.1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的运行流程

2.1.1平台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平台实施两级管理模式,教务处作为平台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毕业综合实践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汇总各二级学院毕业综合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顶岗实习单位、毕业综合实践题目、毕业答辩小组名单和总结等资料;维护和完善网络管理平台,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并统计数据;组织各二级学院交流。各二级学院则成立毕业综合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制度实施细则;委派指导教师,组织落实实习单位,开展选题和审题等工作;组织学生动员工作,召开安全宣传会,并做好安全检查、毕业综合实践进度与质量检查;成立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审定保存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等。

2.1.2平台的角色权限

平台的使用对象包括各级领导、专业主任、指导教师和学生等。校管理员负责平台的初始设置,导入师生基本信息,设置各类人员角色,下发学校文件,汇总二级学院资料;二级学院管理员设置各专业的毕业综合实践起止时间,设置二级学院的各类角色,并建立师生的对应关系,设置答辩信息,下发二级学院文件,保存学生成果材料;教师在线布置作业、批阅实习周记、下发任务书,并指导学生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学生在线完成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单位信息、实习信息及企业指导师傅信息等)并及时汇报实习进展情况和撰写毕业论文。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功能,一人可以担任多种角色,可以查看不同信息。平台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2.2毕业综合实践过程监控

及时,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后一周内,将个人实习信息、企业指导老师信息等输入到平台中,同时开始以周记形式将实习进程、工作任务以及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写入平台中汇报给指导教师。如发生实习单位变更的,可以重新录入单位信息,以便指导教师随时掌握实习情况。第二,选题确定后,师生通过平台上传下载完成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当学生所写内容通过教师评阅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避免出现答辩前匆忙应付的情况。各级管理人员则通过平台对选题、开题的进度、质量、教师指导人数等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第三,通过事先设置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提交时间,指导教师可以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对不认真进行毕业设计、不及时提交论文材料的学生进行教育,避免出现答辩前匆忙修改现象。教师对学生材料的评阅情况、对学生学习指导情况、师生交流情况都会记载在平台上。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及时督促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第四,后期可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学生的成果完成提交情况、答辩的具体安排等。各级管理人员则通过平台信息及数据统计功能,对毕业设计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认真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

3毕业综合实践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成效

3.1实现了全程动态网络化管理,做到了分散实习集中管理

通过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实现了从选择指导教师到递交实习报告,从布置选题到论文定稿,从初定实习岗位到签订就业协议书,完成了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平台,学生可以书写周记、在线提问、完成作业、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等,教师可以批阅周记、布置作业、回答问题、下发任务书、批阅论文等,两者实现远程在线指导与学习,建立起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实现了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平台,突破了师生之间的时空界限,分散实习的学生可以集中在平台上管理,有效解决“放养式”实习带来的管理难度。

3.2提高了毕业综合实践的指导质量,体现了学生指导个性化

结合学校对周记撰写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提交规定、实习单位及企业指导师傅信息填写要求,平台可以依据不同专业设置实习起止时间,设置周记撰写的时间和字数要求,设置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提交时间点,从而适应不同专业对实习管理过程的特殊要求,也避免了临时补救、指导流于形式等情况的发生。指导教师通过批阅周记,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同时,对照材料提交进度,指导教师可以及时督促学生提交材料,并对学生每一稿的写作情况提出具体切实的修改意见,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3实施了流程化的管理,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

对校教学管理部门来说,平台的信息汇总服务的功能帮助其及时掌握信息,并从以往繁杂的手工管理工作中脱离出来,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毕业环节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对二级学院来说,借助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信息、在岗情况;选题是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开题情况、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及撰写情况;教师指导学生的频率、内容与成效等,促进对毕业综合实践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推进了毕业综合实践工作的规范与质量管理。

作者:陈洁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管理论文:大型综合性医院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浙医二院2008~2013年的相关信息、资料、总结资料及反馈调查表等。以JCI认证前后浙医二院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与评价JCI认证的作用和影响,总结形成适合我国大型综合型医院质量提升的模式。

1.2方法

1.2.1形成性研究

广泛查阅、收集国内外有关JCI认证的进展以及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JCI认证的经验等文献资料。根据形成性研究方法,在医院参加JCI认证前,按照JCI标准和要求,通过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创建一个医院质量发展模式原型;根据模式原型制定具体质量改进计划并加以执行;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收集及分析形成性数据,对既成的计划进行评估、总结,为完善计划模式提供实证资料;重复数据收集和模式修改步骤。通过3年一次的复评,总结出较为完善的“大型综合性医院JCI认证模式”。

1.2.2效果评价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收集医院JCI认证的资料、总结及反馈调查表数据。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借鉴柯克•帕特里克(1959)培训评价模型理论原理,从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及结果层(Results)4个层次对认证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各次认证的效果差异,对不同因素间评价结果的差异进行对比,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1.2.3抽样方法与观察指标

成立4人调查小组,对调查组成员进行近1个月的培训,使调查组成员明确调查目的和各自的工作职责。从浙医二院医务科、JCI认证委员会、病案室、后勤等抽取相关职工近40人,发放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应答率为95%,根据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收集2008~2012年医院有关JCI标准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数据。研究方法采用比对研究,对JCI标准和中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进行比较,并进一步观察JCI认证前后浙医二院在服务理念、医院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

2结果

2.1浙医二院执行

JCI标准的总体情况浙医二院最初接触JCI标准后,就吸收了JCI的质量理念,并根据医院当时的能力和条件,在日常医疗品质控制中进行了持续的质量改进。2006年实施COI,2008年实施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s,QCC),2010年实施目标管理PDCA[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置),简称为PDCA)、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5个项目)],2011年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2012年增加FMEA失效模式分析法(FailureModesAnalysis)、6σ管理方法进行质量改进控制和评估。据医院统计,2010~2011年,全院成立61个QCC,完成质量改进项目511项,涉及患者安全、医院服务、护理质量、医疗质量、医院管理等方面。2012年,医院在质量和安全、药物与给药、流程与效率、健康教育、医院服务、医院管理等方面完成PDCA项目600项。为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医疗质量的改进,医院还设立质量奖并建立了质量奖励基金。

2.1.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为落实专业洗手7步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加强知识宣传、印发宣传广告、制作洗手流程图(洗手时机、口诀)、完善洗手设备、进行检查和抽查、监控和分析月度数据、对依从性不佳的责任科室开展培训、进行重点检查。通过实施上述改进措施,医院手卫生依从性指标从2011年2月的48.3%提高到2012年12月的86.5%,达到医院“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质量改进项目设定的85%以上的目标值。

2.1.2药物和用药安全

实施JCI标准后,医院建立了完善的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制定30项药物安全保障政策和四项持续改进措施。药物安全保障政策包括全院纳入PIVAS、药物警戒、抢救车标准化管理、取消病房存放10%KCl注射液、相似药品管理、药品裸片外观查询系统、实时软件拦截、出院患者教育、医生处方权管理等。持续改进措施包括改进术前用药处理流程、建立电子药物追踪系统,供药师护士使用、ST医嘱语音提醒“绿色”通道处理、缩短ST医嘱发药时间。

2.1.3质量监控

2012年,浙医二院根据JCI标准,结合医院实际需要,在质量监控体系中新增多项质量监控指标。其中,涉及临床领域的质量监测指标28项,涉及管理领域的质量监测指标13项。这些指标的设置着眼点都是患者安全和质量改进。在措施上,医院进一步制定了监控指标验证表和科学的指标验证抽样方法,通过加强指标验证,促进医院质量监控指标持续改善。

2.1.4临床诊疗

医院接触JCI标准后,开始建立临床诊疗规范,以规范临床诊疗过程。目前,已在全院各科室运用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开展临床工作。如糖尿病患者门诊筛查路径、糖尿病患者诊断路径。在手术安全方面,建立三方手术安全核查表,明确核查内容和核查人员,确定核查时间段[麻醉前、手术划皮前(time-out)、出手术室前]、规范手术部位标记。制定操作规程(SOP)时,对操作流程的每一关键步骤都作出详细的规定,如手术患者的TimeOut。

2.1.5护理方面改进

为提升住院患者安全水平,医院进行了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以防止患者跌倒/坠床为例,医院制定了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同时,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成因采取措施干预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如时间分析显示,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主要集中在晚上20:00~次日上午8:00时间段。因此,医院增加了夜间护士数量。通过“加强培训、增加稽查、细化《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运用腕带“防跌”标识”等措施的改进和跟进,医院2012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指标总体低于目标值1‰。

2.1.6检验质量保障

医院根据JCI标准要求,改进和完善检验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建立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50个文件)、SOP文件(仪器150个、项目500个)、临床实验室服务手册、实验室安全手册(生物、化学、信息等)、实验室信息系统使用手册等内容的检验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检验标本全程监控,规范试剂验收评价和管理,检验科还通过了ISO15189实验室认可。通过完善控制和监控体系,检验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检验水平持续提高。

2.2JCI认证对医院质量的影响

2.2.1对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

实施JCI标准前,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分为领导层、管理层和业务层3级。实施JCI标准后,医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改进,形成系统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分决策、控制与执行3个层次。(1)决策层:即医院领导层,主要承担质量改进和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定质量目标和政策,明确人员职责,对重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控,组织应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实施改进,建设医院质量与安全文化。(2)控制层:即各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与整合医院的所有活动,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委员会制使医院内形成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团队默契,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统领医院医疗、护理、院感等委员会,定期研究质量问题,推动持续质量改进。(3)执行层:①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承担质量内审职责。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操作流程和执行标准,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信息库;②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承担制度标准的宣传和贯彻、监督检查、实施奖惩等质控工作;③业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主要承担本科室年度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计划的制定、管理科室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进行质量与安全检查、设立质量监控指标,根据科室质量改进目标,运用PDCA循环法或品管圈等方法,完成质量改进项目。

2.2.2对患者服务的影响

实施JCI标准后,医院“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和“精湛演绎技术,关爱体现服务”服务的理念,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得到了充分体现。患者的安全目标除增加确认患者身份、促进有效交流、促进高危药物管理、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操作/手术、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降低患者因跌倒/坠床所致的伤害等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外,还根据中国医疗服务的现状和医院实际情况,增加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火灾防范杜绝火灾发生、鼓励医院医疗服务无责不良事件报告等目标。

3讨论

2003年,JCI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出版发行《国际医院评审标准》第2版(中文版)。2005年,卫生部引入第二版JCI标准,并与中国医院评审相结合,颁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基本标准,并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进行“指导、评价、检查和监督”的依据。但是,将JCI标准与《指南》深入比较,还是存在差别。(1)标准的评估要素:JCI的标准及评估衡量要素中,绝大部分针对医疗、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更突出“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实际行动”;(2)评估标准对管理的要求:JCI标准要求医院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应建立制度和标准,形成以周密的制度体系及服务流程为主导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更突出标准化、制度化、给患者提供同质性服务;(3)在理念上:JCI更强调“让每一名员工都参与”,JCI标准要求每一个医师都要有授权,所有员工都要有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价;(4)内容和检查评估方式上:JCI标准的内容及检查评估方式与我国现行的医院评价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现行的医院评价重点是查文件、台账,查医院的硬件建设,是一种“静态”的检查。JCI不仅要求医院管理达到一定的水平,更看重客观评价医院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依据。JCI检查专家的注意力,不仅放在文件、台账甚至医院的硬件建设上,而且更注重医院的制度建设、医疗流程及质量的不断改进,注重医疗安全,是一种“动态”的检查,检查的结果比较客观。在JCI认证的驱动下,浙医二院自2010年开始不断完善医院各项制度和管理细则,使医院临床诊疗、护理、检验、用药安全及病床管理逐步发生变化。在JCI认证准备阶段就使医院在各方面得到改善。根据浙医二院2011~2015年的发展规划,该院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一所追求“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核心价值观以及“精湛演绎技术,关爱体现服务”服务理念、提供品质服务并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品牌医院。要实现这个目标,医院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与国际先进的管理融合,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服务,在医疗质量和服务上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在学科上应具有代表国际经验丰富水平的领域。但是,我国现行的医院评价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引入JCI理念、进行JCI认证,进而构建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一脉相承的医院管理体系和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实现浙医二院的发展目标非常必要。

4结语

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患者就诊流程体系不完善,造成社区医院大量医疗资源浪费,大型综合性医院患者数量过多,服务压力过大,难以达到JCI所要求的服务标准。JCI标准是较高的医疗服务标准,需要大量的人员、资金、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每家医院在认证和设备投入上平均花费500~2000万元人民币,而且,JCI强调质量持续改进,一次认证期限为3年,到期还需重新申请检查,使短期内JCI认证大规模推进存在困难。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制度,政府在公共医疗服务上投入有限。对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除少量政府补助外,主要收入来源于医疗服务收费和医院加价销售药品。实施JCI标准,增加了医院管理和医疗的成本,加上我国对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增加的成本不能靠涨价消化,医院的财务状况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JCI标准的持续执行。申请JCI认证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认证的持续时间长,认证期间医院部分医疗活动需要暂停,对患者的就医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瑛 陈正英 陈秋林 厉敏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保健办公室

综合管理论文:档案综合管理中的医院管理论文

一、在医院等级评定工作中档案综合管理的重要作用

医院的所有档案由综合档案室负责整理、保管,因此综合档案室是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档案室,能够了解医院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决定医院等级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所以,在医院等级评定工作中,档案综合管理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1.审核档案资料是医院等级评定工作的重要内容。

等级评定小组在对医院进行考核时,除了到医院进行调查走访之外,还会调阅医院的各种档案资料,这样可以更的了解医院过去、当前的发展、建设情况,有助于对医院作出客观、公正的等级评定。

2.对医院的档案进行综合管理,将推动医院各个科室对自有资料的整理、总结工作。

由于本医院具有综合性质的特点,使得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资料文件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各个科室对自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之后交由综合档案室归档,综合档案室再将各个科室上交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立卷等,使得医院的全部档案材料形成一个集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集合还将不断的扩展和完善,为医院各个环节的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3.在医院的管理体系中,档案综合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医药卫生档案管理试行办法》中明确说明:负责本单位的档案整理、管理工作。综合档案室是医院行政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部门之一,是医院进行重大决策的数据支持部门。档案室档案的数量、种类、利用率等都能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出医院的发展情况、对档案的重视程度等等。

4.医院的医疗水平也能通过档案综合管理体现出来。

医疗工作是一项实践性质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医院而言就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基层医务工作者集体智慧的写照。对及时手临床医疗资料的搜集整理,再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归档,就形成了医疗档案。医疗档案能够的反映出一个医院的实际业务水平,是医院等级评定工作的参考要素之一。

二、以档案综合管理来促进医院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

(一)对当前的馆藏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医院的具体实际为前提,建立与医院规模、功能、管理水平相配套的档案管理结构体系,确保医院的各类资料能够被及时的搜集、整理、归档。对于医院档案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材料属于重点管理的范畴,即医疗管理档案、医院管理档案。涉及到医院管理的档案类型主要有医院人事档案、医院文书档案、医院组织管理档案。涉及到医疗管理方面的档案有医疗经营管理档案、诊疗设备档案、医疗质量档案、教学任务档案、科研档案等等。

(二)不断增强基础工作的管理力度

及时,对于基础性的工作要加强管理,确保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安全性。第二,提品质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档案,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档案资料的快速检索、查询等。第三,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做好档案的分类、编号工作,使医院的档案始终处于一个有序状态。第四,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范围、搜集时间、搜集要求等进行明确的说明,并将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有效的责任溯源机制;针对档案的管理、使用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

档案资料大多以纸质形式保存,所以在选择保管场地时一定要远离可能出现的各种隐患,远离火源、水源等等,确保保存地点的干燥。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档案防盗、防虫等。

(四)加大医药卫生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投入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人,人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档案综合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要选择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扎实、作风正派的同志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此外,还要集聚各个方面的资源,大力培养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专门人才,只有这样,档案综合管理工作才会越做越好。

作者:魏岗 于强 曲静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综合管理论文: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论文

一、医院科研管理的存在问题

在综合性医院中,医务人员既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还肩负大量教学任务,并且许多医院目前的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经费不足引致科研实验条件差,开展科研课题存在困难,更缺乏高水平、高素质、负责人的科研技术人员。再加上,综合性医院科研投入不足,难以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科研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科研人员缺乏有效培养,导致医院的科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二、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改革的有效建议

1.科研机制改革

本人是医院科教科的科研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我院科教科参照我国、省、市相关医疗政策及法律法规,再综合我院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科研活动管理制度,系统、科学规范医院科研课题申报、项目实施、科研经费管理、和成果申报等,逐步让科研管理制度制度化、系统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真正克服科研管理上存在的盲目性、被动性问题。此外,也要有效改革医院现有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根本上提高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2.组织运行机制改革

为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展科研人员创新个性,应有效改革科研人员的组织运行机制,可借助医院自身机构横向化和网络化来实现组织运行机制的改革,即改革传统的垂直管理组织体制,尽可能减少组织中间层次,落实基层人员的决策权、信息处理权,自主进行横向协调,实现医院内部科研各部门间知识和信息的自由共享。这样一来,既有利于科研主题与市场沟通,又真正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双向交流和知识产业化。网络化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激活组织的僵化机制,通过立体连接和互动信息的沟通交流方式,将科研管理工作的平台连接到各科研人员,为她们提供更迅速、更便捷、更系统的科研信息,增强科研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医院更好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3.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医院科研必须依靠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发展,因此,医院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尽心负责、专业的创新型科研人才的培养。及时,医院要积极挖掘创新改革型科研人才。科学发展迅速,国内外医疗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因此,医院应强化科研人才的培养,重视开发科研人员的发展潜力,培养科研人员的创新观念、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大胆将有实干才能的科研骨干人员放置科研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第二,医院要多关心科研人才。为提高科研成果的研究质量,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应得到足够的支持与配合。为此,我院科研管理部门认真做好科研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不仅强化物质奖励制度建设,还积极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培养科研人员的主体精神,增强科研人员的自主自强、自立自觉、自尊自爱的独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潜力,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

4.构建新型科研平台

医院应积极转变各科室科研“各自为政”的科研管理模式,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构建新型医院基础研究平台、诊断技术研究平台和治疗技术研究平台等。同时大力建设信息化科研管理系统,投入一定资金建设网络图书库,逐步丰富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扩充书刊藏量及各方面的医学信息电子资源,开发建立完善的医院医学信息网站,以满足科研人员知识需求,便于科研人员查找和获取医学文献,构建良好的科研平台,为医院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从根本上提高科研质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结束语

探索研究生命科学是21世纪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医学科研管理改革在生命科学研究世纪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综合性医院应当深化科研管理改革,优化调整科研管理模式,积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优越的科研平台,利用激励手段充分激发医院科研人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婷 全韩 李博 单位:湖南中医院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及时医院科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