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美术学生小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美术学生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美术学生小论文

美术学生小论文:小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一、趣动,以趣激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操作同观察、思考、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让他们的眼、手、耳、口等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并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想象、探索等,让学生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以动激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如,《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的内容是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单纯的色彩练习变得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可以用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拿出三个装有红、黄、蓝颜色水的玻璃杯,用剪成小块的白色布分别在三个杯中染一些颜色,这些白布渐渐变成五颜六色的彩布。学生看着用红、黄、蓝颜色像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都很兴奋,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就可以边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示的色彩,边讲授三原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知色彩基本知识,进行色彩的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而来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应用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中求实。

二、趣练,以趣促创

小学生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了,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有兴趣,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乐于学习新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选择性,让每位小学生都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在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上《秋风瑟瑟》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秋天景象,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红的枫叶随风舞动的场景,屏幕上映出了累累的果实、湛蓝的天空、嬉戏的小动物、小朋友秋游的景象等,学生就会被这迷人的秋景感染。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把秋天的美景中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内容画出来。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小学生要“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愉快地成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质。

作者:韩翠翠单位:江苏苏州市姑香苑小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美学鉴赏美术教育论文

1美术教育对美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指导着学生对于事物美丑优劣的判断,在认识美的过程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不一样的美。有些美,一眼便能够看见;而有些美,却需要仔细的观察鉴赏才能够发现。鉴赏能力越高,对美的敏感度就越高,在发现美的过程中,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到更多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在愉悦眼睛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心灵的放松。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阐述自身对美的理解,引发其对美学问题的思考,并通过不断地共同探讨和研究,从而磨练并提升学生们美学鉴赏的能力。通过对已知的美好事物的赏析和评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见识,在对美的不断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鉴赏和评判的标准体系。

2美术教育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美不仅存在于某一事物,也不仅指某一个人,更能存在于所处的环境之中。发现自然界的美,并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创造更多的美。整洁优雅的环境,能够提升人的精神面貌,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享受,增加生活的趣味性。而这样的一个美好环境,便可以交给学生来打理。通过教室卫生的打扫、教室环境的布置、板报的设计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美术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美

虽然是无处不在的,但也并不表示一切事物都是美的。把一些平凡的甚至是丑陋的事物改变成美好的事物,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且创造性十足的事情。通过不同的组合、改变事物的形态、安置在不同的环境等方式创造出崭新的不一样的美。而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则需要不断地思考,不停地实践,并将已知的知识融会贯通,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扩展发散性思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愿意创造、结果美好而后更多创造的良性循环。在美术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创造对象、指导和启发、组织讨论的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活跃课堂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创造的勇气。在学生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作品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赏;而在学生创造失败的时候,也要给予鼓励和安慰,并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希望其能够再接再厉,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在失败中寻找开拓和创新,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4注重学生心灵美的培养和提高

审美,不仅要学会审视和鉴赏外物的美,也要学会审读和欣赏自身心灵的美。美术教育指导下的美,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内在美。透过事物的表象,发现其真正本质的美。美术的表现形式中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形、色、质等情感载体的感知,唤醒人类的情感体验。学生也可以通过美术的学习来构建起情感连接和交流的桥梁,利用生活的感染,审美情趣的培养来塑造心灵的美好。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学生,用爱的教育来感化学生,耐心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教会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困难的能力,通过互帮互助的关怀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健康的发展,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和提高心灵素养的目的。

5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的生存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单独存在的,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家庭都是一个集体。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组织学生野外写生的活动中,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面对写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求学生们学会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关爱彼此、共同努力和提高,发挥集体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难,一起探讨写生的技巧,相互之间愉快地学习交流,甚至能够合作完成同一幅作品。无论将来是否从事美术相关的工作,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6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结合,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如今,各科的学习和运用都需要讲究美感。因而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结合,在帮助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提高和完善其他学科的能力。在工程学的基础上加入美学的点缀,会使工程项目更加完善。在历史学科的学习时,运用美学,能够深刻领会到历史人物的境界之美。美术可以辅助科学在内的其它学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结合其他学科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者:王浩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学生小论文:提升学生审美观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概观

中国当代的教育体系中已经逐渐开始加大了艺术教育的份额,特别是幼儿教育阶段,基于幼年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识水平条件问题,美术教育占有着非常大的比重,此后的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的各阶段,审美意识培养的美术课程虽然相对而言有着比重的不同,但是仍然贯穿始终。纵观整个阶段的美术教学课程过程可以发现一个相对简单的教学规律:只有不断提升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效性,才能促进青年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而审美观念和趣味的提升是“授人以渔”的重要问题,这对青年人而言远远要比学会某一门专业绘画技巧重要得多,因为它直接关系着“人之所以为人”的宏观命题以及学生成长之中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建立。但是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和大学美术教育却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往往还作为必修的美术课程,到了大学阶段则其重视程度明显降低。当前的大学教育中美术课程都是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来设置,不仅份额小,而且受轻视,这样就导致大学美术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高校学生都认为大学中的美术课程只是作为选修的参考课程,只要能够拿到相应的学分就可以了,没有认识到大学阶段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没有认识到审美观念的培养在个人成长和民族素质提升中的重要意义。可以说,“不重要”是导致高校教育中美术课程没有受到重视的一个根本原因。于是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几乎失去了在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中培养和建立个人审美观念的重要时机。所以说,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大学美术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尚未得到政府、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重视。这是当前大学教育当中美术教育的一个困境所在。

二、提升青年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是大学美术教育的根本所在

1925年,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回国并在清华大学任教。他在王国维的碑铭中提出了自己对于理想人格与学术精神的标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是在民国的时代背景中,知识分子对于独立和自由的渴望,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一直传承的最为宝贵的人文精神。而在当下这个全球化的社会里,对于大学生来说,进入高等学校有两件重要任务:及时,充分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认知真理;第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塑造独立的、积极的、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当前的社会人才培养而言,审美观是继人生观的培养之后不可忽略的重要素质。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塑造学生审美观念方面的可行性策略

尽管当前的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但是仍然应该看到大学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提升学生审美观问题上大学美术教育还是已经扮演了重要角色。

1.立足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着重塑造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近百年的中西文化思想在交互中冲撞和杂糅使得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和人文精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多元,其中教育尤其显现出了在与世界接轨中对于西方和本土精神的取舍和侧重的两难之间出现的尴尬,而最终本土的、传统的文化精神渐渐被忽略和遗失。但是与科学技术的学习和效仿不同的是,文化精神的根本是地域和思想,绝非可以效仿其他民族的。所以近百年的文化艺术或者说由之而来的审美观念培养一直是中西结合的教育缺失,这种缺失的结果就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艺术和社会审美与之发生断裂,而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青年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提升是这一代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2.利用现有社会文化资源和信息平台,丰富学生的视知觉信息和审美渠道。大学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小学美术教育侧重于直观审美感受的传达,而大学美术教育则重在建立学生审美观念和提升学生审美趣味,尽可能塑造学生的审美感悟力与创造力。尽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同阶段的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上存在共性,但大学美术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解力和个性化的感受力,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的文化艺术特点与时代变迁,本土文化艺术与世界文化艺术的异同、优劣与个人化的取舍,进而建立自身的审美观念。具体的方式是让青年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了解艺术本体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了解美术作品传达出的审美内容和审美规律。同时,还应该看到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很少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审美教育。这就需要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以及画廊、工艺品工厂、市场等历史文化与社会文化资源,将大学美术教育与历史文化感知和实际生活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和培养青年学生在生活中具象地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这是当今大学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

3.审美意识的培养应在大学美术教育课堂和日常生活中同时进行。大学美术教育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美术技法传授或者美术作品欣赏课程。诚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中有着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是就当代社会的情况而言,则逐渐显现出了它的忽略社会资源与结合实际生活方面的狭隘性。所以,今天的高校美术教育需要积极思考和发现具有当代性的美术教育教学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建立具有时代意义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学生通过美术课程不仅能够了解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积极意义,而且通过美术的学习认知了解历史文化,了解时代艺术趋势,进而塑造和建立审美意识。青年学生审美观念与审美趣味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充分重视和合理规划高校教育中的美术课程,要在课堂教育的同时将美育合理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美术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上通过欣赏分析来传授美术知识,因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审美意识的培养绝不是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大学美术教师除了要能够在课堂上通过美术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分析美,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审美观念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尝试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应该清楚地看到,审美观念的培养与审美趣味的建立是大学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目前而言,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建立完善是需要教育界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美术教育而言,提升青年学生的审美观念是培养人文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的有效途径。“象牙塔”一样的大学应该是一方迷人的多彩天地,在此,学生不仅能收获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应该在人文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感知美、创造美,进而提升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这是大学的独特魅力所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当前一直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人文,人文的重点在艺术。所以,充分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开发适合当前社会丰富艺术形态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政府、高校以及教师都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张磊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育中培养审美个性的重要性

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体现,而审美教育的实施当然离不开美术教育课程的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审美个性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个性对于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审美个性的不同,才能创造出丰富且别具特色的审美对象来。同时在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审美个性的发展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喜好、能力、素养各有差异,而审美个性肯定也会不尽相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多方位的发展,其中个性的发展较为关键,这一点已被人们所认同。审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无疑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专业的艺术家,美术教育的目的既是开发思维、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但最重要的是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净化心灵。另一方面,美术教育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美术知识,通过不断的感受、体验、鉴赏、品评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了解已有的艺术手法、形式、风格的基础上,并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这些技法和技巧,并对现有的风格特征与个性特色根据自己的所学去进行综合的评判,不断对自己的审美标加以反思,提高艺术观察力与敏感程度。审美教育及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是美术教育中的重点;离开了美术教育来谈审美个性,就如同人离开了空气,审美个性也将变得毫无意义。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鉴赏与品评的作品及对作品的感悟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具体是通过客观形式的比较及对作品韵律与节奏的把握及美的规律的领悟和研究,从而把握形式美,培养和提高审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的鉴赏能力。审美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培养学生富有想象能力及自由发挥的创造性等。然而美术教育正是能把具体的蕴藏着情感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供其欣赏品味和领悟,从而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与境界的享受。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都能体现所在社会时代的历史背景,包含着对人类真善美的不同追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文化背景加以了解也可感受作者蕴含在作品中丰富的情感,领悟其中意境,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高审美趣味,陶冶审美情操。美术教育不较之于其他学科来说,他更为灵活性,没有标准,也不会存在的对错,自由认识上的差异与审美上的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自由,也不会感觉到压力,心情会比较的放松和愉悦。所以美术教育符合形象性,自由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的特点,是审美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二、美术教育中发展学生审美个性的途径

(一)尊重学生审美个性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画画的材料也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各种需求,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更加方便了美术教育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去影响或者干涉学生的审美喜好,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审美喜好,应该多选择一些风格迥异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欣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选择性的学习。在讲解或分析作品时,切忌化,鼓励学生在画画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要有创新精神。大胆的去尝试各种表现手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清楚看出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顺着学生的逻辑思维,找出学生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优点;学生的画,往往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要指出一些手法上的不足,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并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

(二)重视师生关系的培养

美术课现在之所以备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美术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体会和美的享受。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是同教师一起来欣赏美和创造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一件属于师生共享的艺术品,双方不是艺术家和观众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是相互影响的。传统教育只重视及时种模式,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只是一个演讲的角色,是课堂上的主体也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讲,强制的接受教师所讲内容,听从老师的安排,赞同老师的观点,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更加谈不上一点点的反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学生单方面的听,师生关系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任何的交集,更加不可逾越。现在美术课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相互影响的;教师往往与学生一起来欣赏美和探讨美,从而创造美。教师在授课时,要多多考虑怎样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避免那些不良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一样,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思考的方向也不同,所画出来的画也各具特色。要知道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艺术,探索艺术,创造艺术的能力并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观。

(三)编定适应学生审美个性发展的教材

美术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而教学的依据是教材。传统的美术教材主要偏向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要学会一种甚至多种技法,是很困难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与接受;而美术教材知识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更加增大了学习的难度与高度,渐渐致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了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在编制教材时要遵循一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要灵活,能让学生有选择的可能;二是教材的内容要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样有利于个性的展现及审美情感的流露。使学生确立自我对审美教育的认识与自我表达的自信。

(四)寻找适合学生审美个性发展的方法

随着科教改革,美术的新教材很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个性也得到了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和情感的交流。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寻,人们依照美的规律,创造了这个世界,同时也依照这个规律来发展自己,在评价学生审美个性时,要考虑到学生多个方面,体现其主体性,从而突出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多种功能,要意识到美术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审美教育深入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中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去实现美术的审美价值。

三、结语

在探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审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涉及到其他许多学科的知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其实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与当代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总之,美术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个性心理及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实践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培养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把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完善人格和个性教育的重要部分。

作者:代静 曾小林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美术学生小论文:高中学生学习美术论文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学知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和学生的审美特征以及认知习惯相适应,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美术教材上的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学生接触的太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

新课改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创作和产生过程,以让学生体验真实感。比如,可以根据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编排相应的故事或情景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美术知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求知欲。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真实的场景写生,如让学生观察下雨时大自然的景象、下雪时的雪中美景等。通过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新课改提倡体验式教学方式,但这种体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观察,而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体验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体验,增加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让学生在通过体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先对上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以巩固旧知识,然后讲解新知识,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欣赏、讨论、讲解和训练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并把课堂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用语水平

美术术语是对美术作品的色彩、形状、空间和材质等进行描述的专业用语。教学用语是传授美术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恰当地使用美术专业术语将美术知识传达给学生,能增强学生的美术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美术学观点,通过生动形象、简洁的美术专业术语来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用语要蕴含哲理和激情、要充满诗意,使美术知识富有情感,以增强美术课的美感。总之,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高中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教学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作者:周永梅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四中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智力开发下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视知觉能力,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从开发智力的意义方面考虑,美术教育发展了学生的视知觉能力,每个人的视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物体给不同学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物体,不同的人去感受,去画,会出现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美术流派。美术教育中学生的视知觉能力是其它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审美的收益,而且,直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可以提高视知觉能力。在提高视知觉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学生视知觉能力的观察力,记忆力等。本身也就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

2.对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力

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就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赋予事物以千姿百态,例如,看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会使人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敦厚俭朴的传统美德。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会使人想起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对周围进行观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经过想象和构图,从而创作出新的作品来。美术教育通过诱导和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力。在学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观赏美景、鉴赏字画,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力有所提高。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是智力的成果。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就创造不出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终目的。从世界科技史来看,那些惠及全球的科学成果,正是创造者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统一、审美追求与科学追求的相结合,达芬奇的美术与科学的结合,令人信服地印证了美术教育对人的创造力的诱导和激励、启发作用。因此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和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3.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学习中,创作一幅美术的画面,决不是以画的像为较高标准,而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比例、透视、结构的前提下,去高度的概括对象的形象特征,体现出画面的精神特征,使它形成一种具有体积感、具有蓬松质感的头发。因此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分析、判断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二、智力的开发途径

我们要想使美术教育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真正实施,必须改变对美术教育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认识而在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功夫。使美术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重视基础教育与知识应用,提高理解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中学习透视、解剖、构图、色彩、鉴赏、美术史及各种美术技法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操作性活动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在于使其应用于欣赏、写生、创作和设计等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2.重视风格的多样化,促使形象思维转化

美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各种形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形式的不同是一种正常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创作风格各异的作品。因此重视风格不同,采取多样形式是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重要条件。

3.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美术是用绘画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情趣,音乐是用美妙动听的声音来感染听众,表达思想感情,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如果将各种认知手段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综上所论,可见学校的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功能不是其它学科所能代替的,对学生的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融汇与促进作用,美术教育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其增强感受力,培养观察力,提高记忆力、丰富想象力,发展思维力,促进创造力,因此,必须以美术教育观念开发学生智力的主导意识。使学生在参加审美活动中,培养审美情趣,明确审美标准,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作者:段富年 单位:东胜区第六中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初中学生美术教育论文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1.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术资源相对欠缺

课程资源的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经常提及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单纯的课堂资源,而新的课程资源概念,则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内涵,把课程资源的概念拓展到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各种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所有学习资源,其中也包括一些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术课堂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造成的,无论是课堂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还是课外的美术实践资源,其资源量都显得相对不足。

2.教师的美术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来看,在相当一些学校中,缺乏专业化的美术教学人才,即便是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相关的业务素质也未必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教师刚刚走出校门不久,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的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因此,往往教学的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中学,相对来说,美术教师的数量是比较少的,彼此之间在美术方面的业务交流也相对较少,这给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业务的提升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种状况的延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促进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1.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往往要把美术学科视为学校教学的边缘学科,因为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学校对于美术的教育也自然缺乏应有的重视,受这样观念的影响,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认为美术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在思想观念上对美术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的态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

由于一些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投入的资源也就相对的不足,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对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还是对基础的设备、资源的投入,以确保初中美术教育的更好开展,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质有效提升。

3.要突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从目前我国初中教育的观念来看,提升初中美术教育的地位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是现有的教育现状所决定的,要突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要在适当地增加初中美术教学课时的同时,也要在思想与行动上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度,还要提高美术教师的地位,从待遇上与初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育一直没有得到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重视,因此,现阶段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面对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实效性的解决策略,对推动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大有助益。

作者:蔡回来 单位:贵州省仁怀市高大坪中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高职学生美术教育论文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为特殊的体验性特点,学生只有真正地投入体验,才能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和精髓。学生获得这种直观体验的方式,就是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在对传统民间美术进行研究和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美术作品的发源地,使学生身临其境,用心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然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自由创作。如此一来,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还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平台。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认识美奠定了基础,使其在审美能力上得到大幅的提升。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时展的要求。因此,高职学校美术教育应该认识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不断对自身知识进行创新和优化的过程。另外,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丰富多彩的外界,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的执行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打破了固化的思维方式,促进更多创造性思想的迸发。

3.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之一,因此,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关注点。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所选职业普遍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要求,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薄弱势必会影响到其日后的就业情况。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高职美术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就业这一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

国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号召得到了各地院校的积极响应,而且很多院校已经付诸行动。但是一些院校在处理新旧教学理念的转换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学校管理体系的融合上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还没有做好解决问题、化解各个机制之间矛盾的准备。此外,少数高职院校的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并没有得到完善、健全的政策支持,无法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在工作中,学校并不能制订完整的计划执行规则和方法,一方面加大执行力度,另一方面却没有提供完善的规划,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困惑,无法发挥计划的实际效果。

2.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仍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练习,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契机和平台。多数指导教师过于注重以往的教学理念,不能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融入教学,无法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尤其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上,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必须在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但是以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主练习和探索,约束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这对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过分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并没有意识到美术学科的艺术性、创造性,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与否的标准,使得那些学习美术比较吃力的学生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导致了教学效果的降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工作无从下手。

3.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将美术实践活动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期,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少穿插实践活动,进而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不经过实践过程的巩固和体会,仍然无法领会知识的真正含义,对学习效果造成了影响。

4.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重视

一些高职院校艺术系美术专业的学生没有对自身的实践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课外社团,往往忽视了美术实践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在即将离开学校面向社会的时候才发觉自身毫无实践经验,但为时已晚,对自己的就业和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进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被高职院校秉承这么多年,肯定存在一些可取之处和优点,但是它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应该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地参与多种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立足于学生实际的宗旨,全身心地为学生营造一种温馨、轻松的学习氛围,让自己充分地融入学生集体,以此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教学活动提供先决条件。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当地一些美术展览、笔会等活动,邀请地方美术家举办讲座,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赛事,帮助学生举办作品展,等等,用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锻炼学生正确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国内外知名画家的作品,在做简单的介绍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按照思考、交流、分享三个环节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分享了解学生掌握该知识的基本情况,从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方向。不仅如此,学生在此过程中还锻炼了沟通、协调、表达能力,并能树立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2.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向学生讲授美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把实践内容放到或者只是简单地提及,并没有在课上、课外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大的改革和创新。在实际中,美术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教材的基本内容,尽量使枯燥的内容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术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想要实践的意愿。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在按照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时,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进行素描写生比赛,写生对象可以自行选择,比赛结束后可以通过让所有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取获胜的作品,并给予获胜学生适当的奖励。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实践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渠道。

3.提高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提高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坚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必要时还可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辅导,为教师的发展和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时展的步伐,才能更好、更熟练地应用教学方法以及辅助教学的工具,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项要求。结语向社会提供高素质、专业性美术人才的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时展的趋势,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其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并为学生建立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而完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重要任务。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作者:袁泉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自由发挥能力培养下美术论文

一、正确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从自然力表现出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张扬学生个性,是美术课程中具有个性的教学层面;运用画笔进行表达展现自己,是学生情感放飞、态度表达、人生价值实践的体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所喜欢的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自由表达”。基于这一理念,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解除羁绊学生绘画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开放中自由表达,弘扬个性,展现情感,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是自己情感的一种外在体现。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部作品,不可小视。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刚布置完作业一会儿后,就有学生举起自己的作业本征求意见:“老师,你看我画得怎么样?”乍一看只是一些你不知名的点与线罢了,可是这已是悄悄给你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名学生开始喜欢上美术了,他只是在试探老师对他们的态度,需要的是来自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这种发自内心地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和由衷的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创作欲望。

二、合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四年前我在一年级的实习教学中发现,有一名学生不管上课内容是什么,都显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还经常在课上画小人物形象。我先是采取了制止的办法,要求他认真听课,完成课堂作业,可结果他的课堂作业还是完成得很不好。这种现象过了很久都没有改观,我试着改变了自己的策略:故意不作声,让他尽情地去画,甚至还有意鼓励他画,结果发现他对小人物形象真的是情有独钟。不久,我还惊奇地发现他画了整整一本子的人物形象,看到这些人物形象时我都不敢相信是出自他手:不管是比例,还是神态都很、惟妙惟肖。后来我了解到画人物形象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此后,我开始有意地去指导他,拿出他的小人物形象作品在班上传阅,也鼓励他进行小人物画创作。现在这位同学不管是美术兴趣还是绘画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中心,我们应该承认儿童自身存在的自主发展自由发挥能力,应该理解大多数学生因个性等条件的差异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条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勇敢地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爱好和追求,给予恰当的辅导,就会让他们有一种极强的成功感与满足感,有助于学生绘画自由发挥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自由发挥能力。教师就是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地张扬,让美术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让他们在轻松愉悦自然的环境下,在放松的心情中,充满情趣地去画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来自艺术的乐趣与美好。

作者:黄斐 单位:江苏泰州市高港区永安中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兴趣培养下小学生美术论文

一、培养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极富创造力,他们喜欢将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想法和看法用绘画的方式来传达,所以小学生大都喜欢绘画。然而,许多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古板,教学语言枯燥乏味,导致小学生感到美术课索然无味,上美术课很难熬。而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使美术课有吸引力。美术教师通过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有趣味的教学语言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这个过程不仅使美术课的吸引力得到增强,而且也使得学生学会主动追求美术知识,获得更高的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感兴趣或者熟悉的事物带入课堂教学,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和培养。例如,在教授《可爱的玩具》这一课之前,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待上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玩具来和大家分享,此时教师可以问大家有没有会滚动的玩具,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文中提到的玩具,让学生们自己选择玩具,并且和同学们一起玩,共享集体游戏的快乐。小学生大多都对玩具很有兴趣,所以,美术教师通过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玩具与课文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而且还会使学生很享受这个学习过程,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使美术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二)运用教具或教学设备创设情境

教具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辅助作用,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具设计得巧妙,运用得恰当,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美术教师也要懂得结合教学内容来恰当选择教学设备,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丰富和形象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大鱼小鱼》一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大鱼和小鱼的绘画过程,在这种直观和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小学生一定会集中注意力,沉浸在美术学习中,这就很有效地实现了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适时设疑,组织讨论

“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适时设置疑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效的疑问设置可以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冲突,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探索,这在无形中也实现了学习兴趣的激发。此外,美术教师也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和争辩,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通过这个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我的同学》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你对你的同桌了解多少”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时,美术教师可以以“如何介绍你的同桌”来组织同学讨论,可以让学生自成小组进行组间的具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而且会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美术学习兴趣更浓了,美术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四)引进竞赛和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奇心强,而且自尊心也很重,还很喜欢表现自己。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美术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有意引进竞争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刻。例如,在讲授《童话中的城堡》一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后一阶段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学生划分为四个组,并要求每个组在规定时间内合作设计制作出一个城堡,城堡制作得有特色的小组将得到纪念品。在竞争和奖励的激励下,学生们会情绪高昂,想争及时。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们会对设计童话城堡的活动越来越有兴趣,这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竞赛,学生不仅锻炼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提高了评价能力。此外,小学生都爱做游戏,做游戏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还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稳定。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上《我为同学画像》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玩“发号施令”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轮流发令,发令的内容是五官名称,让其他学生用手触摸相应的五官。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会摸出每个五官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会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会很牢固地掌握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会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来做画的方法。

三、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就要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而且要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使之持久保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作者:葛世魁 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七小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论文

一、审美情感培养在现阶段课堂中的情况

1.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

随着现阶段课程的发展,初高校生已经不像小学课程那样轻松,学生所面临的中考使得美术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受到忽视。学生对美术逐渐形成了可有可无的态度。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其重要程度虽然不等同于主要课程,却也是不能或缺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审美情感,要从根本上改变美术课程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不严谨

根据美术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有相似的感觉,就是只能挑较为重要的课程来讲。美术教育的任务重,课程时间少,内容多,不能很地完成美术教学的所有任务。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高校生的审美情感自然得不到培养。

二、美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情商

在先天条件与后天培养的共同影响下,学生表现出的情商水平也是不同的,例如,看到同一幅美术作品时,学生对画作的喜爱程度和欣赏水平会呈现差异,在作品内涵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帮助学生对作品产生正确的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对自身的心理行为进行调节,使学生深切体会艺术欣赏的乐趣,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真性情,心理健康程度进一步提升,情商的培养目标也可以达成。

2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蕴含着较为深厚的人文特性,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行,使人文精神更加地渗透到美术教育当中,高校的美术课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是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美术课程,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重点培养,学生还应具有材料工具及作业表现手法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关注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发散,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得以持久保持。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生所处的成长阶段使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更加重要,美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生情感,修养,品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不可小觑,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建康成长,美术教育包含着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需要体力运动,因而可以促进学生进步,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材料工具,动手制作或是绘制图画。

三、培养审美情感的几项策略

学生的态度及美术课自身的局限使得美术课程长期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也使得原本对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失去了发展自身特长的机会。同时,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到,美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它的存在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美术鉴赏能力的人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人才特性之一。只有对美术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学习,才能充分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培养美术审美情感教育一方面对学生美术课程的开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也对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美术课程的审美情感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学生的艺术文化审美

培养高校生审美情感首先要从加强学生的文化审美做起。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开拓眼界的机会,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作品的同时,达到精神层次的陶冶。比如在欣赏世界名画的课程中,让同学们赏析西方著名画作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丢勒的素描《手》,同学们在欣赏古今中外作品的同时,会受到精神的熏陶。在对这些画作的感受中,学生最初只是感到惊奇,但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之下,通过感受画家的生平、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作品本身的美学内涵。只有学生可以独立欣赏美术作品,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审美感情的积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程,深入解析作品,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积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影视等方式使艺术表现变得多姿多彩。对于高中生来说,多媒体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学生好奇的天性,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法应用恰当会给美术赏析课堂以“锦上添花”之感。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教师的审美情感教育息息相关,教师自始至终对学生情感都具有启发性作用。教师自身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注入能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因素对培养艺术审美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纵观整个高校美术教学,无论是作品欣赏还是技巧训练,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提高必须要有一个的认识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须知任何一个艺术事物的价值判断都离不开审美情感的丰富和充实,它是美术教育给予学生的情感动力,对学生的健全人格起到提升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作者:邢程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下的美术教育论文

一、勇于突破职高美术常规教学

在职高现有的美术教育环境里,教师应当突破常规,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美术课题要将其化整为零,采取分而治之的教学手段。如在水粉静物画的教学里,及时步,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握好颜色与色彩的关联性,有效运用色彩的原理体会颜色之间的微妙关系;第二步,教会学生把握水粉画的不同绘画工具以及色彩的技巧,熟练运用多种绘画表现形式,如湿画法、干画法及其工具的运用等。在学生接触色彩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悉构成色彩的原理,感受存在于色彩中的魅力,做一些简单的色块速写练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事物的比例、体积、形体及质感之间的关系。当学生的知识容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塑造形体并深入研究形体,以先前的色彩基础为参照,提升学生表现画面的能力。

在这一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作画的速度还是对事物的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等,学生都能获得有效提升。当下一些职高的美术课程仅与色彩、素描有关,没有相应的辅助课程,因此,职高的美术教师有责任重视提升自己的美术修养,不能仅仅停留于教学本身的需要。教师应当主动汲取人文方面的有益知识充实自己,并将这一修养渗透到美术教学环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要求学生也要注重作品的人文特征。教师还要促使学生经常交流,使美术专业学习不再停留于单一的课堂教学,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事物,将美术课堂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用画笔抒发自己内心的审美情怀,从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二、要运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目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职高美术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美术教学搭建了学术信息交流的共享平台。其一,职高美术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获得美术课程资源,并挖掘先进的美术教育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运用网络汲取美术专业的更多信息。其二,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作出平面设计作品,在互联网上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成果,与其他美术教育工作者展开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美术教学方式,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教学是职高美术教师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学生传承多元文化功能、挖掘人文内涵等十分重要。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形成是以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等为基础的,其存在形式十分稳定、独特,是当地人熟悉的事物,也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独具审美意义,如果我们忽视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将会失去地方文化的精髓。

在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熏陶下,学生不仅能产生强烈的亲切感,还能在心灵上引起共鸣,激发出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加强抒发自身生活感受的力度,积极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切实感受到地域文化资源对自己学好美术课程的巨大帮助作用。因此,在职高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地域特色文化是改革以往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美术课程当代价值的体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结语艺术与人文的统一是职业高中美术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努力促进学生发展自我个性,进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白云芳 单位:宁夏银川市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审美情操培养下的美术教育论文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趋向和缺失

小学美术教育在整个小学评价体系中属于相对较弱的一环,由于是副科,在初、高中升学考试中不占权重,因此从家长到学校对美术学科一般都重视不够,除非日后考美术专业,一般家长都不允许学生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因此从小学美术教育开始,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重知识、轻素质,重灌输、轻陶冶,重技能、轻思想的倾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格缺失

由于老师在美术教学中不注意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心智不健全,人格缺失,或过于偏执,或过于暴躁,尽管小学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审美情操的全部手段,但是以美育为重要教学思想的美术教育,它的作用是不能被低估的。

2.缺少爱心

高尚人格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操,才能处处闪耀人性的光辉。由于审美情操不能在内心建立,因此许多孩子自私,缺少爱心,缺乏合作精神。3.审美趣味低下。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行为更多受利益的驱使,行为取向更为实用,而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密集,美丑杂呈,小学生心理稚嫩,如果在课堂上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容易出现偏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挽救学生的审美趣味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操

审美情操的培养主要包含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的审美趣味,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帮助他们塑造一颗美好的心灵,用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享受精神的愉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生活中发现美

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就要时时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夸奖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培养他们对美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比如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我画了一个苹果,要求学生模仿,结果一个学生画了一个橘子,引起同学哄笑,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画的橘子很有想象力,从此以后,这个学生上美术课特别认真,其他方面的进步也很明显。

2.在大自然中欣赏美

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活动,不应局限于书本上,在教室里。逢到美术课,我常常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把课堂放在公园里、田野上,让学生拥抱大自然,直观地欣赏自然造化的神奇与伟大,有一个女学生随手在公园里摘下一朵花戴在头上,我把学生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欣赏并不是占有,而是唤起内心的精神感动。与别人共同分享这种感受,才是真正的欣赏。这种贴近实际的教学很受学生欢迎。

3.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

在课堂上,我经常教育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美的使者,美的化身,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都是为了创造美。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发挥,把他们所看到的美好事物,通过画笔表现在作品中,与照葫芦画瓢不同,学生画的是亲身经历,带着感情和思想,因此这些作品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虽然一些人的技法比较稚嫩,但他们都是用真情真心在画,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和言行举止,力求以身垂范,在细节上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有深厚的文化传承。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展示美好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启发他们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培育良好的审美情操。

作者:唐跟娣 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美术学习教育改革论文

一、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特点,注重多样化教学

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各种表象审美取向及美术能力,是学生个性的展现;个性的独特性也意味着学生美术学习活动上的表象、审美取向以及能力等的异彩纷呈。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个性特点,对发展学生的独特性来说非常重要,是现代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学生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美术学习不但有共同性,同时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偏爱手工制作,有的对装饰图案兴趣极浓,有的喜欢造型表现,有的喜欢平面设计,有的喜欢立体设计等等。由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存在差异,在限定性较大的作业上,构图表达等许多方面都发现学生与众不同,有的以色块为主,有的以再现线条为主,也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不同的人在思维,情感和感觉上会出现不同的倾向,形成不同的心理特征;加之人的经验,体验和能力等的差异,就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美术学习活动上的取向、表现。根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这样的事实: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随着年龄段的逐渐升高,学生的创意思维意识逐渐减弱,从学习中体会到创意乐趣的人微乎其微,厌学情绪普遍。了解了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特点,教师应深谙此道,引导学生冲破同绘一个景、同唱一首歌的僵局,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为他们寻找的突破点,在教学上,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多样化是现代教学的实质,即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应多样化,要与个体的需要相符合,这样能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创作提供更多的选择范围。给学生个性的自由展现开辟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能以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起信心。

二、培养欣赏、评价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

评价的能力就是对事物辨析、选择与确定的能力,评价不是臆断,信口开河,强词夺理。在美术教学中,注意运用生动而简明扼要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周围世界诸多美的特征作出反应,比如,当欣赏油画花卉,要引导学生留意色彩、线条、构图,注视每一朵花,察看每一组花瓣和枝叶,激发学生在画花时进行美的创造。另外,在欣赏作品时与学生一起讨论,剖析作品的审美因素,在讨论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塑造和促进相结合,通过分析,让学生对美作出思考和反应。例如,可向学生提出,从作品中看见什么了,画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感觉如何,作品的主要部分在哪里,画家在画这幅画时想到些什么等问题,以启发学生讨论作品的一些审美特征,提高创新意识。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本身就是新奇、独特、前所未有、与众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充分创设条件,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往的过程,真正做到主导与主体的相互影响。无论哪一种创造活动,创造过程一般都必须经过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和验证期。美术设计创作也不例外,也是同一个问题不断求解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心智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得以提高。在教学中,着重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学会发现——引入分析学会想像——放开思路学会发散——教、练结合学会运用,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让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参与教学,通过老师的启发、指向、牵引,引导学生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激活教学,把美术教学的重心从传统单一的技能训练转移至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培养创新技能、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健康人格入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多一点宽松、少一些干涉;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要多提供引导、体验、欣赏、创作实践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少单纯讲授。在创作构思上,要让学生从敢想敢画生活感受开始,求新(创新想像)、求趣(生活表现)。在构图上,要让从学生画满一张纸开始,先画整体形态,再丰富细节,求其生动丰富。在色彩上,让学生从随意色彩表现开始,一种色彩占主要地位,求其对比和谐;在创作技法上,让学生大胆开始,求其新奇独特,富有强烈视觉效果。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出发,打破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材料、设计思维以及制作表现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广度、独特性与灵活性,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民间手工艺设计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收集相关民间手工艺信息和制作材料,教师对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民间手工艺和种类风格与技法。这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学生不仅体会到发现也是一种快乐,而且也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布置设计内容与思路,从收集到的典型个案的分析讨论着手,运用联想快速进入创造性思维状态,让教与学、学与教相互参透,使其有感而发,充满激情的投入创作中,并在技法和制作材料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3.对学生作品进行欣赏点评,主要以学生自评为主,介绍创意思路与技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自信心,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性,分析与点评,并进行评分。四、结论与收获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兴趣与激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创造,创造给每个人带来快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要引起重视。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美术教育论文

1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这就需要培养每个同学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来感受美的事物,体会美,欣赏美,表现美。大自然是一切美的创造者,而我们又是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的生物,那么大自然中的田地,山野,花园就都是给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另一个拓展课堂。美术是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学科,因此,中学美术的教育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中的美术意境以及美的真正含义,从而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并创造美。利用户外的天然课堂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重其发散思维的培养,长期下来,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关注每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他们用心去感受事物的能力,并营造良好的情境去组织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术素养,进而完成对学生美育的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共同、的发展。

2从教学实际出发,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这个核心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创造紧贴教学主题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将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出与教学的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的意识,锻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包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些目标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应尽量的体现出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尽量符合中学美术的教学特点,教学导入、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要与轻松愉悦的氛围融洽的融合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这种积极地课堂氛围中能够快速的进入教师教学内容的指导与讲述并开始积极地关注教学内容,那么在这种自身积极主动的投入中就能够迅速并地掌握正确的教学内容,从而产生积极地情感的体验,最终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角色。教师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师职业较大的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同样中学美术教师也是如此。中学美术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不单单是学生的老师,更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排忧解难的朋友。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和对学生足够的宽容。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误区。学生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这也要求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造。在实际地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强烈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课堂气氛的好坏。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幽默性的语言和动作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语言应注意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只有做到多方位的设计才能在中学美术的教学工作中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曹瑞峰 单位:保定市涞源县及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