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

前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已有些年头了。许多人对它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他们属于“热情派”; 但也有不少人对它不感冒, 满腹狐疑,甚至嗤之以鼻,他们大概算是属于“怀疑派”。本人介于“热情派”和“怀疑派”之间。我毫不怀疑计算机进入教学主流的前景,对此我满怀乐观;另一方面,我又对目前我所看到的许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试验持深深的怀疑态度——其中大多数的是根本计算机辅助教学没有必要的,它们有的是本末倒置,有的是兼收并蓄,模糊教学的重点难点,还有的老师根本不会做课件确堂而皇之用自己的课件在上多媒体课。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

关键字:课件 隐忧

一、课件制作缺乏通用性方面的考虑。

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许多人制作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课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的教学手段”----这就是许多人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为此花很多的时间(可能是半个学期,也可能是一个学期)来制作课件。因为这个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 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语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很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能说是好处吗?假如这些时间精力花得不值得呢?“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课室上课,一年才上这么一次两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的多媒体公开课课例,信息量是大的,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点。

这就等于效率和效益高了吗?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六十个小时去准备,也就是说多投入了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能好二十倍吗?我们都知道,一节公开课,能比平时好三倍就不得了了,哪怕你花一百个小时去准备。算它效果好三倍吧,投入跟产出折算,二十减三得十七。也就是说,效率降低了十七倍。当然计算一节课的效益,不能是这么简单的数学运算。但运用了昂贵的先进的工具,效率反而降低了,这一事实却是确凿无疑的。何况,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 整一个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翻肠倒胃, 其它的课肯定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都不是好事。

二、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投影仪也可以不要了,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也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

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录相机放录相很方便,把带子往机子里一塞就好了,干吗非要把录象资料转到计算机中去呢?计算机转存影视文件要花很多时间,考虑到效率和效益,这时间花的不值得。也有不少人喜欢把图片转存到计算机中去。多媒体室有实物投影仪的话,这样的转存也是在浪费时间。 举个例子。好比说某人要向快餐店订个比萨,打个电话,说一声,电话放下,事情就办妥了。如果那人是个电脑疯子,他非选择上网来订购他的比萨。他得开机,移动鼠标,点鼠标,一步步进入特定的网站,再键入他要的物品名称,然后确定,他这比萨才算是订好了。从这例子我们学到什么?电脑是什么都能做,但不是什么都非得让电脑来做。

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我们的思路应该反过来,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计算机,首先把没必要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确定好,剩下的就是可使用计算机的地方。计算机应该是能少用就尽量少用,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能用别的工具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工具。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如果只是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和放幻灯片有什么区别?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

三、课件制作不能体现计算机的优势。

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目前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象来得方便省事。 比如《故宫博物院》,如果只是放放课文录象, 用录象机就行了。如果要用计算机来演示故宫的建筑构造,那就要跟一般的录象有所不同,调用者要能够通过操纵鼠标或键盘随意进出故宫各处,并且可以即时调出解释说明或相关背景资料或有关诗词歌赋趣闻逸事等等,起码这样,才能是计算机的《故宫博物院》。总之,计算机课件必须至少体现上述三大功能的其中之一,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是不要用计算机的好。计算机要么不用,要用就得用在点子上。

四、不顾实际,忽视条件的是否可行。

目前的中国教育,总体上还是相对落后的。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地区、学校享有“多方位”的多媒体教学的优厚待遇外,大多数普通的学校,其落后的设施让多媒体根本无用武之地。一般的学校只拥有一两间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如果真的提高了多媒体制作的“ 普及率”,其结果还是僧多粥少,难逐人愿。

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学科教师很少有人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帮助其制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又大多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熟的不会,会的不熟”,就很难达到内容与效果的结合。教师在讲课中处理不好与多媒体的关系,要么先画面后讲解,要么只顾讲忘了换,造成讲解内容与多媒体画面的不同步。人机

“两张皮”,很大程度上使上课变成“看电影”,教师成为“解说员”。

还有,如火如荼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评级”“评优”等各项考核,那种“非多媒体(课件)者一票否决”的不平等原则也导致了诸多矛盾和隐患。众多教师心有不乐却也无可奈何。 总而言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待,调查显示,当前多媒体教学在基层已形成热潮,但却只“热”了教师一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一哄而上,势必带有盲目性。人人赶时髦,难免产生负效应。多媒体不是惟一选择,三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为何要费力做成多媒体呢!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眼光不能盯住多媒体不放,而应该提倡“土”、“洋”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教学。避免“两张皮”,力求“二合一”。教师要真正懂电脑,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多媒体教学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本讲义、一支粉笔,用粉笔在课堂上书写板书,不仅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不能将大量的教学信息生动的传递给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可以将图片、照片或者表格等信息以课件等形式播放传递给学生。以前,教师往往费很大的精力制作各种教具,力图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然而往往事倍功半。现在有了多媒体设备,可以展示给学生的不仅是文字,还可以是声音、动画等形式。单位时间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不仅数量更大,而且种类更多,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教学发展趋势。

二、教师应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以及网络资源

从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教案开始,没有各种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声音转换器MP3等,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益。当然,除了基本的教学辅助设备,充分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如:我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一节内容时,我从教育网站上下载了许多视频:日本海啸地震、美国龙卷风、菲律宾台风、我国南方罕见的冰冻雨雪、甘肃舟曲泥石流等,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中不仅接受了知识,还受到了教育,思想上震撼,心灵上共鸣。这比传统的口头说教效果好的多。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找到所需的教案、讲义、笔记、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画或者音影文件,提供下载即可使用,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要重视备课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发现有些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就行了,因而忽视了备课。这种思想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有的教师制作课件时,不动脑筋,粗心大意,没有检查拼写,导致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许多错别字,笑话百出,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的教师到课堂上突然找不到课件文件,或者计算机出现故障,致使整个教学不能进行;有的教师采用新的教学形式以后,没有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研究,导致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速度,教学内容不能很好衔接,造成学生理解思路障碍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在客观上与新的教学方式的采用有关,然而这也提醒我们教师更要重视课堂前的备课。备课时要先利用各种教学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入,根据学生接收知识的先后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应该设想和模拟课堂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预料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在课前做好对策,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课堂上注意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效果,调整讲课的速度

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知识的容量和传递速度,将大量采用板书进行的知识展现所花的时间节省下来,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视觉、听觉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接受知识。学生在与以前相同的时间内,需要接受比以前多的多的知识量,学生能不能接受,就需要教师特别了解课堂学情,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控制课堂进程,在学生暂时不能接受新知识时,要放慢教学速度,甚至重复讲授,也可以采用提问、思考、回答等模式,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五、教师应加强网络学习的能力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意识,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时展;只有广大教师加强自身的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胜任网络多媒体教学。

六、结语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教学工具,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已被广泛运用,我们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科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化的课堂,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于战平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洛滨中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信息技术下网络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本讲义、一支粉笔,用粉笔在课堂上书写板书,不仅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不能将大量的教学信息生动的传递给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可以将图片、照片或者表格等信息以课件等形式播放传递给学生。以前,教师往往费很大的精力制作各种教具,力图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然而往往事倍功半。现在有了多媒体设备,可以展示给学生的不仅是文字,还可以是声音、动画等形式。单位时间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不仅数量更大,而且种类更多,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教学发展趋势。

二、教师应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以及网络资源

从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教案开始,没有各种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声音转换器MP3等,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益。当然,除了基本的教学辅助设备,充分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如:我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一节内容时,我从教育网站上下载了许多视频:日本海啸地震、美国龙卷风、菲律宾台风、我国南方罕见的冰冻雨雪、甘肃舟曲泥石流等,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中不仅接受了知识,还受到了教育,思想上震撼,心灵上共鸣。这比传统的口头说教效果好的多。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找到所需的教案、讲义、笔记、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画或者音影文件,提供下载即可使用,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要重视备课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发现有些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就行了,因而忽视了备课。这种思想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有的教师制作课件时,不动脑筋,粗心大意,没有检查拼写,导致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许多错别字,笑话百出,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的教师到课堂上突然找不到课件文件,或者计算机出现故障,致使整个教学不能进行;有的教师采用新的教学形式以后,没有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研究,导致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速度,教学内容不能很好衔接,造成学生理解思路障碍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在客观上与新的教学方式的采用有关,然而这也提醒我们教师更要重视课堂前的备课。备课时要先利用各种教学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入,根据学生接收知识的先后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应该设想和模拟课堂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预料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在课前做好对策,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课堂上注意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效果,调整讲课的速度

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知识的容量和传递速度,将大量采用板书进行的知识展现所花的时间节省下来,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视觉、听觉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接受知识。学生在与以前相同的时间内,需要接受比以前多的多的知识量,学生能不能接受,就需要教师特别了解课堂学情,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控制课堂进程,在学生暂时不能接受新知识时,要放慢教学速度,甚至重复讲授,也可以采用提问、思考、回答等模式,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五、教师应加强网络学习的能力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意识,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时展;只有广大教师加强自身的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胜任网络多媒体教学。

六、结语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教学工具,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已被广泛运用,我们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科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化的课堂,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于战平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洛滨中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不足

1.由于多媒体课件可反复多次使用,部分教师便将多媒体教学当成一个时髦的万能工具,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后,只要准备好课件即可,一切依赖多媒体,甚至放弃了板书及备课环节,自己成了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从而忽视了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事实上放弃了现代教育系统尤其重视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有些多媒体课件过分追求视听效果或华丽的界面,采用的音频视频资料过多,没有突出重点,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多媒体教学效果。

3.教师由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欠缺,导致缺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知识及方法。课件仅从网上下载或采用他人现成的课件,没有考虑本学校或本人的特殊环境或需求作出相应的修改整理,导致内容陈旧、重复、了无新意。

4.由于发展水平或学校领导认知的差异,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装备不全,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教师也无法开展有效的多媒体教学。

二、信息技术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师提高他们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学校开展对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他们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增加他们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兴趣。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制作开发教学课件、软件,并协助学校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在良好的硬件及软件的支持下,相信各个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自身的信息技术课上也应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扩大多媒体教学的影响力,激发其他学科教师及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从而带动多媒体教学在学校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升学校的教学效率。

4.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利用当前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良机,尽量争取学校更新更好的信息技术设备,这样既有利于各学科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开展,也有利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发展,改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一些学校的边缘化地位。

作者:邹伟伟单位:高邮市及时中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职业技术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优势

1.1对于教师,多媒体素材数量庞大、包含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选择性的进行素材的使用。这些素材也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自行制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一些职业院校,招收学生比较困难,这就要求这些院校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扩大生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只有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效果,学校的综合水平才能提高。

1.2在传统方式的教学中,课本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网络的共享性也让各个院校之间能够共享教学资源,资源数量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多,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适合学生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职业教学中有一些实验和动手操作的部分,错综复杂,很难在口头上表达清楚,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这个部分的教学,学生只会听的一知半解。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结合,就能开发方针的操作系统,让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进行实验,掌握这些实际操作的知识和技巧。

1.3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有提高。教师能够结合现在新式教育的特点,较大化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帮助。计算机和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而多媒体技术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交互式、协作式的学习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学生接受。

1.4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学习时间和场所也是比较固定的,学生在教学中没有主体地位,学习比较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对于学习时间和场所有了更多的选择,顺应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和建议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虽然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得到了普及,但是传统依靠黑板粉笔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在多媒体教学的发展道路上,我国的职业院校尚没有深入,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不够了解,没有制定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对教学内容也不做深入的研究,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和合理。这让多媒体教学就会流于形式,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方面不仅包含了职业技能,还包含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多媒体教学在职业教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要注重方法和目标的统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2.1对于多媒体教学使用的素材,要进行精心挑选和设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的改变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多媒体并不是仅仅代替了原始的教材;另一个方面是虽然多媒体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但是切忌杂乱无章以及和课程无关,数量并不能决定一切。要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决定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灵活的选择多媒体教材的形式。

2.2我们都知道,一座房子最重要的就是地基;对于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基础。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语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不同,对教学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缺一不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基础,这是一个合格教师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放弃的。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度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提高教学效果。

2.3要灵活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太复杂、太多的话,都会事倍功半。相对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更多内容的讲解,但是如果教师为了赶进度而一味教学的话,学生就会缺少思考时间,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和学习是同等重要的,只学习不思考,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经济、教育、信息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全世界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可以说信息是及时生产力。而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育中逐渐得到普及,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思维都有很大的改变作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杨倩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多媒体教学技术化学实验论文

1有效合理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保障和支撑及时,充分发挥开放性的实验教学,这是构成有效合理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笔者在平时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会将每一次的实验内容分为不同的子内容来进行,并要求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每一次的实验内容可以大致分为4个子内容,即:资料查阅、实验方法讨论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例如:在进行“血清葡糖测定”实验中,首先让学生们进行实验前的资料查询工作,这是保障其在真正实验阶段进行操作的前提,使学生们在实验之前对于实验内容有着初步印象和整体认识,并在实验之前查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得今后的实验环节更具有针对性。然后,组织学生们就实验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最终使用的方法等事宜,然后按照所讨论的方法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反复讨论,必要时可以请老师提示,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到了具体实验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要求学生们进行独立操作的过程,实验材料是病人和正常人但是血清,引导学生们通过实验试剂(酚试剂或邻甲苯胺试剂)进行血清分离和检测等实验内容,从而得到吸光度值并进行比对。就是结果分析阶段,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进行开放式思维的关键性阶段,它可以扩展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会使得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并且就其中出现的个性现象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独立研究。可见,以上的教学方法充是分发挥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优势。第二,增加案例式分析教学方法,这是构成有效合理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又一个重要组成。合理有效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需要事实为保障,而案例分析教学可以保障实验教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具体操作是将这些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式的实验教学内容以实验项目的内在逻辑相关性为基础来进行模块方式组织,以顺序性和连续性为原则,通过“发现现象、基本实验思路、实际操作实验、解释现象”的模式进行生物化学实验的展开,使得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所亲自设计并实践的实验来阐释其现象的原因,组织小组讨论发言。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仿真的临床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们可以充当一个临床医师的角色,为病例的治疗方案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通过实验阶段进行验证和检测。实践证明,通过多次高仿真的案例学习,会使学生们在今后走向临床工作时能够更积极地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前者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可以使每位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和讨论,从而形成更具合理性的结论。

2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也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内容或是比较抽象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这就需要多媒体教学技术或设备来进行辅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微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化学实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其中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可以使得化学生物实验的原理与实验方案一种较为直观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并配合仪器操作、技能讲解与实际应用的动画或是视频等辅助说明的方法给与积极调动,使得整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在眼、耳、脑等多种器官中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相关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在实际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的顺利掌握。可见,这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操作过程不熟悉的缺陷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和补充。为此,在实验开始之时,教师可以通过媒体技术和设备将那些复杂的或是抽象的实验内容以图片或是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有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认识,到了实践性环节就会容易操作和理解;到了后期的实验结果分析阶段,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来进行分析讨论的环节,这使得每一个学生或是每一组的实验结果都可以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学生们在课堂的谈论和交流,具有便捷性和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对于基本的多媒体制作与演示技巧的能力,保障多媒体内容可以有效地进行突出和进行,使得问题的解决可以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的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生物化学实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结合,对于知识更新和内容改善要不断给与关注,并以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对每堂生物化学课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辅以多种教学方法的保障,融入和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实施。

3结语

总之,通过不断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和多媒体教学的不断结合,学生们的生物化学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以上就是笔者就“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为话题进行的论述,笔者以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不断感悟和反复实践来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进行分享和交流,希望能够对于同行之间的交流有所借鉴性作用。

作者:石伟涛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多媒体教学电子技术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教学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应用中难免存在一些弊端。

1.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和复制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几乎不再做笔记,对课本内容也不再重视,使得很难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有较好的把握。

2.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将大量信息在短时间内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同时,学生在上课时间长期观看屏幕,会产生视觉疲劳,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学习效果不理想。

3.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中只注重了讲解的过程,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和情感互动交流,使得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的相关对策

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正确处理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关系,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进行合理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对课件中字体的大小、颜色进行适当调整,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相关标注,使课件简洁,促进学生同时做好课堂笔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只展示提纲,具体内容尽量用口头表达方式详细描述,并且要求学生课后进行重点复习,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程内容。同时,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的QQ群等交流平台共享教学课件,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

3.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在复杂的电路图讲解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视觉和听觉上的优势,适当通过板书加强其推理过程的演变,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作者:张增林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多媒体教学车工技术论文

一、传统车工技术教学的不足

在对车工技术理论知识的教授方面,传统的车工技术教学习惯于用教师的口头讲解进行。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但面对理论知识点较多的章节,部分学生就会由于部分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无法及时理解其含义。车工技术的理论知识较为复杂难懂,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无法有效地提升学习兴趣。在车工技术技能的章节学习中,包含着许多工件的名称和操作的专有名词,同时也包含着各个操作步骤的主要细节性描述和各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操作工序的变化。这些理论知识如果单凭教师口述,是很难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个中含义的,更别说是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车工技术技能操作。在教师示范车工技术技能操作的教学环节,由于存在视角和距离等因素,教学效率不高,无法保障每个学生在此过程中观察到老师的演示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授示范的过程中,假若对某个车工技术操作步骤有所遗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会有所影响。

二、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点

多媒体教学以其便捷、高效和多元化的优点立足于当代教学系统。而其在车工技术教学的应用主要特点包括: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车工技术的操作过程有着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车工技术技能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把相对复杂零散的课堂理论知识融合到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当中,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和文字等多种多样的传播媒介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具体化和生动化,使学生可以自如地理解车工技术技能操作环节。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学生对于车工技术的学习由以往的“任务式”学习,转变为现在的“兴趣性”学习。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激发下,他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练习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在生动化的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操作实践是车工技术教学的主要环节和教学目的,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多媒体教学中去才能为其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开拓辟科学有效的途径。

三、多媒体与车工技术教学整合的建议

在整合多媒体和车工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基本工作思路。以数据处理软件和操作模拟软件为基础,配备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把教学信息通过实时的多媒体通信软件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过程展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操作实践进行联网式的机床操控实时监控。在课堂的实践环节结束后,通过互联网或者局域网把操作工序、图纸制作和讲解及课后任务与作业等信息进行传播和共享,从而最终实现教师对于车工技术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通过这种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的网络学习形式,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连接成一个有机的学习系统和整体,从而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在这种课堂教学基本思路的指导下,整合多媒体与车工技术教学的办法如下:在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设置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车工技术操作技能学习的需要分组配备。在数量上,应该保障每个学生都配备一台计算机。而计算机的放置位置应该选择可移动的摆放平台,应用防水的键盘和鼠标。在教学内容的传播通信方面,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多端口的局域网与其他学校的内网连接,从而可以共享教育资源和信息。在软件的使用和开发方面,学校可以引进部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教学,也可以自主组织软件研发团队进行教学软件的自我开发,结合教学内容和专业的教学特点,开发出适应性强的多媒体软件。这些软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配有监控功能,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离开教学系统也不能随意更改计算机里的数据。软件的设置内容低限度也应该包括车工技术教学的图纸分析、车工技术教学实践演示视频、对学生的建议和提问的即时通信模块。

在组织车工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上述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例如,通过液晶显示屏和投影仪把软件的模拟操作进行课堂演示。通过对计算机上工艺图纸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对车工技术的初步认知,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意见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和老师及同学进行实时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摄像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最终形成一个总结和反馈机制,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作者:赵建峰 单位: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汽车制造技术多媒体教学论文

1.课前教案制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1图片多,无层次课本上有很多图形,这些图形是黑色白描画,不够生动,也不够形象,没有层次,学生对此没有兴趣,讲解也难以生动,应在电子教案中增加多媒体素材。例如讲解到汽车零件的加工方法,里面有很多加工机床和车刀的图形,在课件中增加了很多车床、铣床的实物彩色照片,并针对性地讲解。本校有一些普通车床和铣床,学生较容易理解,可以增加一些其它型号的车床供学生比较学习,同时采用多角度的实物照片就易于学生学习其结构并理解其工作原理。这样能更透彻地了解机床的加工原理和加工过程,更加便于学生理解汽车零件的制造过程。

1.2显示多,无区分图形上的动画,一个图形整体出现,讲解其组成和结构时,仅用鼠标控制指针来指明区域不足以说明清楚,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想要区分出各个不同的区域,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示不同区域。有时仅要划分不同部分又要依然能清晰看出其内部的组成,这时可以将色彩在设计中调节成半透明的,这样即成显现出色彩又不会遮盖其它信息。例如讲解夹具的组成时,可用半透明的彩色区域标志出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即不遮盖住夹具的结构组成,又能清晰区分出不同的组件。

1.3程序多,无步骤多媒体教学时板面大,计算过程如果全部显示,步骤不清,学生不易掌握计算过程,通常学生看懂了却又不知道如何下笔运算。应当计算一步,显示一步,并引导学生思考下一步,再继续讲解下一步,再依次显示出来。以尺寸链的计算为例,依次显示出基本尺寸、上下偏差的计算过程,计算过程采用动画的形式将计算过程按步骤一步一步体现出来,增加步骤和程序的清晰度,就像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板述。

2.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1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形式多样,讲解详细,图文并茂,操作性强。教师过度依赖就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手握鼠标,逐一“演示”课件内容。教师从以前的知识传播者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操作员,缺少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评价、肯定或部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学生的主动性较高,成就感较强。以讲解汽车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为例,里面包含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全部内容,为了体现每一次工序的内容,虽然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加工过程和加工表面按加工步骤一步一步体现出来,但在讲解中以提问为主,例如:加工中是如何安装工件?采用了何种刀具?加工精度是如何控制?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认真的思索,许多学生大胆回答,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与回答中寻找答案,比直接提出加工工艺过程的效果更好。2.2内容讲解方式过于简单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应将前后内容融会贯通,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实现各模块的链接,设置好链接内容,即可用控制键调出相关的知识点。以讲解各加工工艺为例,将机床与刀具的知识贯穿,同时结合具体加工过程,使得学生更容易将汽车制造技术的各类零件加工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总结。这样也就更利于学生具体分析一些刀具加工的工作原理,对新产品开发中制订工艺规程设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设计思考方向。及时课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不是只讲解教学安排和及时章的内容,可以播放宝马汽车的整个加工流程,有底盘和车身的组装,再到喷漆上蜡,仪表板和座椅等部件的安装,直至通过测试,完整地显示汽车组装加工过程。这样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气氛热烈,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汽车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对现今的汽车制造技术也有了直观的认识。

2.3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课件在形式和内容上下了功夫,枯燥的文字与生动的画面相结合,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教学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满堂灌。教师无形中就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课件设定的固定框架内,学生缺少自主思考与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启发,多引导,多提问,多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互动性活动较易组织,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理念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将在学生自主学习、理解、钻研、观察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3.课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3.1课后师生交流少下课后,学生和老师都急于进行下一节课,师生交流较少,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教育实践证实,课后交流能让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沟通,及时讨论。在课后的师生交流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辅导答疑、实践讨论、交流座谈、网上交谈等。这些互动都有助于多媒体课件不断完善,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

3.2作业形式单一通常课后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一味地抄写或计算,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课后作业不仅仅是单一的书本作业,还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推荐学生在课外参观汽车4S店或车展,对一些新车型和新技术去做一些调查和研究。在讲解汽车制造新技术的时候,就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制造新技术的课件,很多同学都非常积极,他们觉得自己的成果不仅能让老师看到,还能与其他同学共享,效果非常好。从学生的展示中看出,很多同学事先都是作了充分的准备的,这无疑极大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与极积性。

4.结语

正确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使多媒体教学内容充实直观、重点突出,同时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高容量高效率,结合多媒体技术控制教学进程,使教学过程即做到严谨有序,又做到气氛热情活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汽车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能够适应时代高速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作者:旷英姬单位: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信息技术激活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单凭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多媒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一、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为师生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人类的思维空间是三维的,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却几乎局限在一维言语空间上,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言语世界里进行了,这样必然会导致忽略了数学领域中超越逻辑思维的东西,如直觉、美感和单纯的乐趣。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什么也没学到,使学生的认识与教师的教学间产生了一条鸿沟。信息技术就能恰到好处的在这条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给枯燥无味的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可以化静止为运动,化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如其境,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的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可以形象地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公务员之家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闪烁几下,出现“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现“边”字;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画一个角,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再如,我在讲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图形的认识时,除借助学具让学生认识这些形体以外,还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体。特别是让学生在看图数图形的个数时,大部分同学都因为缺乏空间想象力而漏数。对此,我借助多媒体把图形分解开,变抽象为直观,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再数别的图形时就能比较的数出来了。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了实际。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动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如茵的草地,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只母鸭和一群小鸭,这时,鸡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这样的画面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愉悦感,开心地笑容已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了。接着,鸡妈妈和鸭妈妈展开了对话。鸡妈妈对鸭妈妈说:“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而鸭妈妈却说:“不对,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怎么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提出了比多少的问题。学生建议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一个对一个,就比出多少来了。这样,学生就在美的熏陶中,饶有兴趣地学会了用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量的多少。

总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时代的活水,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地突破书本这一学习资源的限制性,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较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课本知识,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信息技术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新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互换性技术测量多媒体教学特点论文

论文关键词:互换性技术浏量多媒体教学工程能力

论文摘要:分析了《互换性与技术浏量》课程自身特点,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本课程教学改革途径的设想。

引言

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设置中,《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由基础课过渡到专业的重要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无论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无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还是从事管理工作,都会接触到公差配合、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该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点的重要性,而且还要注重实际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据此,笔者将从本课程实践性、工程性强的特点出发,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设想。

一、优化课程体系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主要分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涉及内容主要有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尺寸链等内容,课程讲授内容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何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有限的30学时内既完成理论教学又完成实验教学,是当前本课程存在的难题。为解决该难题,根据我校机电专业的特点,对课程的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即对经典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形位公差的选择、尺寸链等内容进行精讲,授课时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尤其是教材中与实际生产有关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略讲,例如在机械制图中已讲过形位公差的标注和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标注,对这两部分内容略讲,授课时选择几张具有代表性的带有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实际工程图纸进行讲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提高授课效果

本课程的名词术语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号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在有限的30学时内,若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授课方式要使授课内容覆盖整本教材的知识点,不但教师的工作难度很大,学生对一些难点问题和抽象问题的理解也不透彻例如:公差原则中的较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可逆要求等,这些课程中的难点,包含了被测要素、基准要素遵循的理想边界以及形位公差获得补偿值的问题,不易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尤其在这些抽象、难点问题上花费的课时不仅多,而且收到的效果不好。借助多媒体教学表现形式多样性、交互性及可重复性的特点,既能提高讲课效率,又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据调查,国内高校应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的多媒体软件较少,目前市面上只有一套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课件,并不适于高等院校本科的教学要求,为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开发一套操作性强、界面友好、人机交互功能强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多媒体教学软件”。

三、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其实践性较强。所以在实验课设置上,依据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学校机电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详细制定本课程的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增强实验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具备使用和调整常用测量仪器的能力冈。目前本课程的实验室设施还不能满足大纲要求,实验室的建设还有待于加强。

四、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项目不断增多,企业对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和工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工程师毛坯的高等院校,培养计划不但应满足教育部对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还应当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指标而不断调整。因此,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来讲,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不仅应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添加与本课程相关的外语知识,为学生介绍国际标准与国际规则。目前所用的教材仅介绍了中国标准化的基本内容,并且有些标准已经过时却一直沿用,而介绍国际标准的内容几乎没有。为弥补教材缺少国际标准的不足,课堂中可适当引人国际标准(dimensioningandtolerancing)的双语教学,这不仅使学生通过双语教学了解国际标准,从中比较国标与国际标准的异同,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扩展其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讲解带有各种标注公差的实际工程外文图纸,以强调基本概念及标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有关标准。提高学生读取、应用各种图纸(包括外文图纸)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很快进人工作状态打下很好的基础。

五、改革传统考核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知识的系统复习过程,由于该课程的名词术语、抽象概念多,工程性强(涉及许多工程实际问题,且需要查取数据表)。若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学生在考前复习中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死记硬背教材知识点上,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选用标准进行精度设计。为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的考试宜采用开卷考试。试题采用试题库出题的方法。因为每学期为了出一份考查知识点、分值分布合理的试卷,花费的精力及时间很多,对试卷考核的重点、难点、题型也有一定的随意性。而采用试题库出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命题、成卷的工作量.又以此有效客观地评定每年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由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验,已不适应当今用人单位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因此,《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等改革势在必行。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独家原创:多媒体教学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多媒体技术具有整合性、集成化、多维式、数字化和分布式等技术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学当今社会的一种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方式。而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依赖于计算机技术,而且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学基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注意应用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使现代教学用声音媒体、光学媒体和动画媒体来交换信息,它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教育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

2.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

3.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

4.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

5.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

(二)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

(一)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

1.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

4.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

1.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

2.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

3.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三)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二)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

2.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

3.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法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技术应用

近年来,法学本科教育备受诟病,法学专业成为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诚然,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最起码说明了传统法学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的法学教育,尤其是理论课程教学是一种讲经式的理论灌输,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对学生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十分关注。而现代社会要求的是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新型法律人才,而我国传统教学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亟须探索一条新的法学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理论分析

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的分类也日益细致,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分为多种类型。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才是关键。

2、法学学科教学特点及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法学是一门社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主要有:

2.1教学目标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等重。

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是大学法学教育的核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法学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法理学、法史学和宪法学等学科。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型是法学理论课程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模式。经证明,该模式确实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其消极后果是忽略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2案例教学在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已普遍接受了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十分流行的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可以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并且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具体认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锻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理论课程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能,如宪法学中结合我国入世进程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今后发展的趋势,法理学中结合自然科学成果如克隆技术使用对法律和人类伦理提出的挑战,法史学科中关于我国法律传统对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等等,都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案例教学方案。

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案例表述,但由于教师个人基本条件的不同使得这一方法的应用有很大差异性。案例教学的目标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件采取最合理的法律操作、对不同裁决结果进行最恰当的法学价值判断。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各自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基于自己的观点产生的法律后果有足够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确实有很大的困难。

2.3教学媒体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困扰法学高等教育发展。

课本、讲义、黑板、粉笔等传统教育媒体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教育媒体的种类也不断地扩大,教学媒体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媒体技术的发展,这就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就在于:音频、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采取互动型、开放式教学模式,模拟教学环境,刺激教学对象接受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可以突破地理位置和教学资源配置的限制。

法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社会学科在高校专业设置中普遍存在,基础性法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结合相关专业特点,保障教学质量。但在各高等院校中,师资力量差距较大,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现在校际同专业学术交流虽有所加强,但基于交流形式和合作基础的限制,还远不能与现实需要相适应。

3、解决方法——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其承载传输的信息形式多,教学系统要素覆盖广,提供了多向性和交互性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信息通道。因此,可以在法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地形象地模拟、创造教学环境,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如通过网络,将校园课堂和法院审判庭联接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搜集相关法学资料并参加讨论,实现互动开放式教学。

智能化、全球化、多样化是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其中效果好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但在法学教学的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①讲授式课件比较多,难以体现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②师资力量差距较大,课件质量良莠不齐;③学校资金投入不同,基础硬件设施难以保障,如校园网络建设滞后、计算机配置数量与教学需要不符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更好的加快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首先,高校应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投资作为教学投入的重点对象;其次,整合师资资源,加强专业课件的开发应用合作;其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教学过程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增加教学课件的信息量,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效果。

4、结语

法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改革也是其自我发展的惟一出路。我国法学 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应当与时俱进,应当更多地赋予其时代的特色,其中以深入探讨邓小平理论当中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为要旨,并将其融入到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当中。只有如此,法学理论课程教育才能根本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新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试论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主要讲述有关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综述性、实践性强,覆盖面宽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多而杂。由于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各种加工设备、加工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只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片、模型、黑板、粉笔来讲解,不仅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表达清楚。因此,要搞好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作为教学改革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制作机械制造技术的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教学引进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的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训练,轻思维能力培养;重教师指导,轻学生主体。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精疲力尽,而培养出的来的学生是高分低能,唯书、唯上、唯名人,缺乏求新、求实、求异的创造精神。这种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现在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达到疑难有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深能自探的主动境界。

2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授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本区别。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学生主体性的素质教育,把学生从被动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越学越有味,趣在其中,乐在其中,从而改变少、慢、差、费和学生厌学、弃学的现象。

3运用多媒体、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3.1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具有指导学习方向、集中注意力和添加活力的功能。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单调乏味的导入、讲解分析。我们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课文产生兴趣,感到学习的快乐。

3.2创造的教学境界,激活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创造的教学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激励学生思维活跃。这样,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考、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进入时期,使学生灵感的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自由驰骋,使学生的思考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显得格外聪明、活泼,使学生感到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把原来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加工工艺变得形象、具体,把零件工艺的设计、产品加工流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课件所需的多媒体素材主要应包括:模拟加工三维动画、现场加工视频、产品实物照片等

4.1三维动画、图片的应用

三维动画在课件中主要起到动作演示的作用,直观形象地对加工动作进行说明。例如,在讲解各类典型零件的加工时,可在多媒体教师上课,可以把提前做好的模拟加工给大家看,便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加工过程还可以用;3dsmax制作成立体动画,使机械零件产生移动、旋转、分离、合并等运动,学生看后感觉内容直观、生动、容易理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会增加

4.2现场加工视频材料的收集

现场加工视频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工厂专门摄制教学录像:(1)可以摄制铿削、插削、铣削、磨削加工等录像,这些视频可以详细介绍各种加工的特点以及功能。(2)针对教材中涉及的各种实际案例有目的地进行专项拍摄,如针对相应的工序,拍摄该工序的定位夹具、夹紧机构、切削机床、切削刀具及零件的加工过程等,如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轴累零件的加工、套筒类零件的加工、箱体类零件的加工等都可以去车间加工场地去拍摄,把每一道工序都完整的拍摄下来,这样就把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形象生动的生产现场。(3)拍摄各种先进机床加工的片段,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也可以自行拍摄,主要收集一些激光加工、五轴联动机床等,作为现代先进加工技术等知识点的视频素材。

4.3实物素材的收集以及模型的制作

对于教材中涉及的各种零件,应尽可能找到实物,把实物与该零件的三视图同时放到课件中,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如在讲刀具结构的时候如果没有实物或者是模型的话,只靠学生的想象很难理解刀具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等,而且特别容易混淆。对于某些缺乏或者是昂贵的零件可以做一些模型来代替,例如拉刀模型。

4.4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思考

(1)抓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我们以计算机网络中心为主,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高级班培训骨干,中级班培训整体,并适当安排进修提高,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级、定岗的依据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2)抓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学校要支持和鼓励教师更多使用现代化媒体,发挥多媒体技术应有的作用。

5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校园网络的建设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它们不是互相独立的,而应是相互借助形成有益互补。在促进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品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发挥教育资源的较大效益。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思品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和策略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技术 思品学科课程整合 误区 对策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与体现。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技术具备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及强大的交互功能、海量信息等优势,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教师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课堂上,情景交融,授课教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

一、误区

由于教育技术水平、认识水平、应用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1.照“本”宣科,忽视主体地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课堂只是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只是做了些“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搬家”的工作。还有的教师把教学过程程式化,想方设法地将课堂的进程限制在课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按我的“圈套”发展,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上钩”。一旦学生“不配合”,就代替他们回答。更有甚者,把多媒体当做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练习密度的“法宝”,多媒体成为他们固守应试教育阵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成为禁锢甚至扼杀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现代杀手”。

2.舍本求末,违背认知规律。

一些教师违背认知规律,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一味炫耀电教手段的作用,只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一些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就显示不出“档次”,结果喧宾夺主,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还有一些课件为了体现多媒体海量信息的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结果是良莠不齐的信息令人头昏目眩。

3.流于形式,轻视教学目标。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成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没有实质内容。思品课的时效性常常导致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被牵扯进课件中,有的教师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不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结构,使学生对显示画面印象很深,但不能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的教学主旨,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4.盲目应用,无视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教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的教学手段,就能显示教学能力,继而盲目使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法明显增强。一些教师在需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时只是借用现存的课件,按照别人的设计讲课,教学过程捉襟见肘、受制于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对策

鉴于此,我们应积极采取对策,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加强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走出误区,提高效率。

1.发挥直观性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一切学习活动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相伴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声、画同步,视、听结合,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由于思品课教材中的大量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激起对思品课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善于发挥多媒体教学“有声、有色”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升华他们的情感。例如在讲授“走向世界的中国”时,事先布置各小组通过网络、书籍等收集有关反映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所起作用的事例,在上课时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显示视频材料:“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让学生深深感受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我们为之深感骄傲与自豪。同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营造自豪激昂的氛围,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充分感受祖国的巨变及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情感的升华。

2.发挥动态性优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教学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影像、声音、图片的功能,能做到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显示其辅助教学的非凡才能。再加上软件设计时,有多种不同的响应方式可供选择,所以它更能承担起教学信息传递的任务,在课堂上形成“教师—媒体—学生”的三元双向反馈。不仅有利于优化教育环境、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从而有效突破思品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充分了解影像、声音、文字、图片等各种媒体的不同优势和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作用点,选择最能突破重点、难点的素材,组合成多媒体。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教学难点,要从实质上揭示环境问题的由来,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看“温室效应”、“北京雾霾”两个视频文件。这些视频中生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解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看到了环境恶化的表现,意识到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演示完毕我启发提问: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的原因有哪些?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了工厂烟囱排放出的滚滚浓烟、各种各样的有毒气体、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无疑是“温室效应”、“北京雾霾”的罪魁祸首。增强了感性认识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下降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与灾难?通过提问,学生明确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才导致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又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真正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3.发挥交互性优势,引发思维冲突。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的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前面所提的“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造小组协作和自主学习的环境。首先为学生提供一段录像——生活中常见的清新空气及由于人为破坏被污染了的空气,让同学们观看;然后请同学谈谈观看后的体会。学生纷纷指出:受人们的保护,空气质量很好,而由于人为的破坏,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教师在肯定同学想法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想了解环境污染的哪些知识?准备研究哪些问题?学生争着说出了他们要了解、研究的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是怎么被污染的?污染的环境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怎样才能保护环境?我们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可能逐个展开研究,这要求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确定研究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进行观察、查询,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完善知识结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学习主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思维冲突得到有效引发。

4.发挥综合性优势,增强自学能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等丰富的直观表现功能,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心中强烈的真实的感受,使学生把具体的感知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降低学习难度,使之更好地领会、理解和记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存储的海量信息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展视野,突破时空,自学热情高涨。

时代性是思品课程的重要特点,尽管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增强,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但始终跟不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收集国际和国内的大事、要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把近期时政引入课堂,增加信息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一内容时,我抓住“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这一热点,向学生展示上海世博会会徽、吉祥物的图案,收集有关设计理念方面的资料,同时设计制作好相关CAI课件、电子教案等学习和复习材料,布置好自学提纲,一并放到局域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查找或上图书馆阅览的方式获取与自学相关的知识,在上课前进行演讲,与全班学生交流、分享自学成果。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汇总,给予积极的评价与指导,并将结果到局域网或班级QQ群上。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己认识、探索和总结。

在现代思品课教学中,只要我们切实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内在功能,积极创设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思品课教学效果必将增强。

多媒体教学技术论文:从政治课堂多媒体的使用谈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近年来,很多电子设备进入课堂,这些设备有计算机、白板、投影、大屏幕触摸液晶电视、音箱、实物投影仪等等,组成了多媒体的硬件环境。加上各种专用软件和资源库,再接入INTERNET,构成了功能强大的多媒休课堂环境。这说明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加快了,证明我国经济、科技实力增强,使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的保障。但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不能必然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还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要形成。

一、 提倡科学使用多媒体设备,能用就用,反对为用而用

1.很多学校有了多媒体设备后,见于老师怕用这些设备,不会用这些设备,为鼓励教师使用,举办了好多多媒体教学比赛,课件比赛,学校认为:设备"硬用坏,也不要放坏"。学校这种迫切愿望是好的,加之这类设备更新换代快,充分利用是对的,但一哄而上,依老旧的教学习惯、观念、思维,即使登上现代多媒体的平台,也难打造出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必然提高。

2.有些人以为,不用多媒体技术,就不是新课堂,就不是好课堂。这样为用而用,反而降低了教学质量,搞的老师很累,学生很烦。比如有些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收集了很多资料,制作了课件,有大量的文本、视频、声音、也使用的很多技术,他坐在电脑前,一直小心操作,讲解,就没有时间站起来走近学生,这样,讲课变成了放电影,教师成了操作员,讲解员。

二、 课件制作要精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有取舍

1.有些学生反映,用课件讲课,内容就多了,老师讲课的速度就快了,学生们如果有反应慢的、开小差的,跟上就困难了!而且一页翻过去,在黑板上也没有什么踪迹,做笔记有点累!

2.图片目不暇接,声音洋洋盈耳,有些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量运用音像资料、动画、卡通图片,特别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小动画,使得很多学生盯着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片,反而忽略了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结果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始终处于辅助的地位,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若不能恰当运用,就会适得其反,把政治课上成图像欣赏,音乐大杂烩,新闻联播。同时,多媒体的展示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如何有机结合成一体,是在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时着重注意的地方。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科技进步到何种程度,政治课都不能忽视教师的语言魅力。

三、 反对盲目借用课件,要因地制宜,汲取别人课件中的精华

我听过一节初中化学课,主要是演示实验,实验本身很简单,也不危险,这位老师把演示实验变成动画模拟,得出"实验"结果。这样做,虽然省去很多麻烦,"实验"也不会出问题,但学生却失去了参与实验、思考问题、取得成功的体验过程。同时学生对"实验"结果也会产生质疑,可能也不会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动画制作很复杂,她也不会,网上"借的"。互联网上课件很多,有的教师下载了大量的课件,在课件制作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结果适得其反。

四、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我以前听过一节初中公民课,老师精心设计了课件,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设计了掌声,鼓励的话。但学生的回答出乎课件设计和老师的意外,老师说到人民公仆的问题,学生说:我想当贪官。贪官又有钱,有威风。把老师搞的很慌张,不知怎么办,避而不答,跳过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也就不可避免地限制学生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五、新技术要用新观念

有些教师的课成为多媒体的演示,他们的课件是"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学生跟着屏幕内容,步步紧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充分体现。这种做法,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

总而言之,投影屏幕不能替代教师的板书,多媒体教学应将"教"与"学"融合起来,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当,不要成为课堂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