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论文

1在不同数学课类型中合理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一般分为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预习课等,若根据不同的课型合理选择运用多媒体,就可以真正发挥媒体资源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反之,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如果不能和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协调统一为整体,多媒体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点缀装饰品。新授课适合于Flash或PPT课件,可以呈现大量教学内容,而且适合教师操作,但对于课件的制作、周期、制作技术方面有一定水平要求;习题课、复习课适合选用幻灯片、投影等设备,这类媒体善于提供静止、放大的视觉画面,材料丰富且易于制作,可操作性强,缺点是不善于表现连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动态演示效果并不理想;预习课和讲评课适合用电视或录像等,它们善于呈现连续、运动的视觉听觉信息,有利于展示数学题的讲解分析运算全过程,但制作周期较长,制作技术方面有一定要求,单向传播媒体画面元素较多,学生不易于集中注意力。如现在较为流行的“翻转课堂”“微课程”“微教学”“微视频”等,都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据课型合理选择多媒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不断深入,将以前单一固定的规定性课程变成为多样性选择的菜单式课程,要好好利用多媒体资源来有效推进教学,发挥电子白板等软件的功效。即数学课堂教学不但可以通过手工实践制作、实物模型构造及数学教学的实验展示,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各个功效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拖动鼠标,变换测量作图等工具处理图形,让学生更加容易发现图形变化的规律。这个动态变化过程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是无法形成的。如鲁教版“三角形相似”一节中,对于例题“变化的鱼”,通过扩大或缩放鱼来达到相似及位似变换,这样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更加形象和直观。当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单独靠直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不易完成,而利用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软件)进行实验操作,既方便快捷,又非常。在鲁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运用几何画板更加易于课堂教学。y=ax2+bx+c,教师随机利用软件编程,绘制出二次函数图像,根据a的大小确定开口方向,c的正负取决于图像与y轴交点位置,以及a、b正负符号确定对称轴的位置,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越贴近y轴等知识,比传统授课模式更加形象生动,学生获取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理解也较为深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再如:“已知:ABC、DC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DC>AC,联结AE、BD。1)当点B、C、E在一直线上时,你认为AE=BD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点B、C、E不在同一直线上时,你认为AE=BD是否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在这个例题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把这个图形的运动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呈现的变化现象加以观察而得到结论。

3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辅助性工具。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下载具有参考价值的实例和课件,并加以改进,使之适用于自身课堂教学;可以设计与开发有关的计算机软件、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等。2)将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把多媒体技术用于数学学习中,例如:借助计算机处理复杂数据和图形,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使用数学软件绘制图形,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3)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多媒体环境下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研究,包括数学试题的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家长评价、导师评价、小组之间互助评价等方面。4)教学中应该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其对数学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数学的消极作用。教学中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操作的实践活动,也不提倡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

总之,数学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学生、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反馈也比较积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和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数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倡导和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运用,对于发展数学教育事业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刘现强韩爱华单位: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中学烟台市芝罘区峰华小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分析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摆脱教师的依赖,成为在学习上独立自主的人。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并茂,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语文课教学时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官被较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起兴趣的心弦,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既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再如上《春》这篇课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我上课时用多媒体分别展示了五幅图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展现了风轻轻、草青青、花灿灿、雨绵绵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图片时,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同时出现,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随着朗读速度切换。音乐优美动听,朗读声情并茂,画面清晰逼真,它直观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感受“春色满园”“春意盎然”的同时,感叹“春”的美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得到美的熏陶。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对语言信息输入(听、读)和输出(读、写)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情景单一,老师授课的基本方式是讲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听读的机会少了,读写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技术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将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它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多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上《观潮》这一课时,过去总是拘泥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的讲述对于从未见过钱塘江更未见过钱塘江涨潮的乡村孩子来说,要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在上这一课时,可以通过电脑对有关钱塘江图片及钱塘江涨潮、退潮的情形进行剪辑,然后在课堂上择机为学生放送,这样一来,多媒体形式的钱塘江潮水,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诸如此类的教学,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教学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如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但是学生没有亲身去过西双版纳,对西双版纳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为了平缓教学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电教媒体,播放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境界,并辅之以解说,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真切地体味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巧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从而增强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下面,本人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浅议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并举实例进行论述,构想了一种与课外体育活动、多媒体技术运用相结合的,多样经常的武术教学模式。并设法解决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武术教学;授课质量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具有健身和修身养性的功效。武术的美,早已为人们所认识,武术给人的美是一种矫健的运动之美,同时在身态、动态、节奏和神采上又兼有民族风貌的英武之美,是高度的力与美的结合,是一项很有健身效果和艺术之美的体育运动。因此,武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经验丰富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它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它也是当前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体育工作者,怎样把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正确地运用到武术学中来,笔者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欲望

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如,在以往武术基本功的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缺乏,在讲解一些常规的武术动作时,我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讲解和示范,再回过头来纠正学生动作,费时费力。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早已深入各门学科,武术教学也不例外。例如我在武术基本功教学中便制作如下PPT课件,并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链接了声音,()达到了图文并茂的预期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尽管面对的是一台电脑,但通过观看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这种模式的武术教学,远远超出了教师干巴巴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技能课的授课质量

大家都知道,在武术教学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能通过不断的讲解来完成,进而影响了教学进程。更为严重的是,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也是传统武术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后来,在讲解类似的一些动作要领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结果就截然不同。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突出武术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我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后,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我的适时指导,形象地解决了课程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地掌握了动作,提高了教学实效。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缩短了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我做不好或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这样一来我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计算机技术已越来越普及,进入了各个领域。我们体育教学也应尽早结束那种“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传统教学方法,从而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中的正确运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中的正确运用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新问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更好的优化我们的音乐课堂?本文将细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运用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在给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的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例如:在一次专题活动中,我听到了关于对多媒体教学的另一种评价:这是一次品质课评比。几乎每一堂比赛课都用上了多媒体电教手段,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辅助、丰富和深化的作用。但在这些课上,我看到不少老师忙于操作电脑而缺乏了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设置好的一幅幅画上、一个个程序之中,教学的灵活性显得不够。这是否走进了误区?这是否有滥用多媒体的倾向?多媒体虽然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可以用具象来表示抽象,但是多媒体也可能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造成学生更大的依赖。透过这些现像,笔者就>!

—、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

根据音乐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从音乐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素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运用能力必将与学科运用能力相整合,将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学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朝进行个别化学习。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

二、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必然在教学领域里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师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重塑自我,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超越技术因素,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领域里继续发挥能工巧匠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的倾向,甚至认为教学机器可以替代教师的工作。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论调。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只要积极主动去学习,人是能够掌握任何工具的。而教学机器是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工作的,这是因为:

及时、现代教学媒体必须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例如:新人音版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为了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虽然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让他们光听是不可能听懂的。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我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使他们对曲子内容的认识就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的内涵。在理解了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

第二、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在今年6月份我市第二届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品质课展中有幸请到了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对课例进行点评。他在点评中强调:“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借助音响;教师教学语言在逐步散色,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公式: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师生对话很有必要,人—机对话代替不了人—人对话。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生对歌曲旋律也许略 知一二,但对于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于是我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了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我将《外

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当时,我发现同学们似乎被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基于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是 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热爱祖国,为祖国大一统事业祝福!我让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从现在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豪情壮语,我也被感动了。全体师生 共同唱响《我的中国心》结束课堂,课堂顿时被浓浓的爱国情包围着,每个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三.分辨主体与辅助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也曾告之我们:“教师应当把握住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只作为音乐课堂的辅助工具,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象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例如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教师上课不停地按键边放边讲,成了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

首先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为教学媒体而教学媒体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一年级及时册第7课欣赏曲《小青蛙》中,我设计了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的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始、经过和结果,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方法,来达到辅助教学,获得实效的最终目的。

其次精心准备,做好课前的检查工作。这无疑也是保障课堂实效的有效举措之一。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把怎样运用教学媒体列入必要的内容,精心计划,精心准备。在我们的教案中应体现出多媒体使用的程序与方式。在课前应检查设备有无障碍。所用教学媒体软件,必须事先看一遍听一遍,以免临时出问题,分散学生注意力,浪费宝贵的时间。

是在上课时,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必须研究的对象上去。哪些时候应提出问题,哪些问题应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应提醒学生注意,都要井然有序。使用多媒体,一定要选择时机,以保障收到的教学效果。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创作时间,然后介绍单簧管、大管两种乐器的特点,听单簧管和大管吹奏的小兔和乌龟的音乐主题。在分别介绍单簧管和大管时只出现的单一的画面,在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时再同时出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常常会转移到屏幕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之中,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都把动画设置在停止状态,以便于使教学效果达到化。

四、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选择制作多媒体时要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那些符合教学上实用,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等要求的多媒体,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

比如,第三册“音的高低”一课,学生最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来。在教学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讲解交给了《音乐殿堂》来完成。软件中有一个活泼有趣的卡通小精灵,就是他带领孩子们畅游音乐的宫殿。打开“知识的宫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间布置得较为凌乱的卡通房间,小精灵告诉我们:这间屋子里放的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物品。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点击了放在暖炉上的一个娃娃,这是娃娃一边向上跳,一边讲解什么样的音是高音,并用女声尖叫声为例子,既生动又形象:点击了放在暖炉下的一个娃娃,他一边向下跳,一边讲解,并以大提琴浑厚的低音效果来示范。学生在学习时有如看动画片,兴致十分高。演示结束后,学生能很快并且回答“高音”与“低音”的概念。的媒体教学作品不仅需要的教学设计,更需要的二维动画片、三维形象美工制作人员,需要高配置的电脑与大型制作软件。可以这样说:需要各种非常专业的人士共同参与。由于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基层学校无法实现大家理想中课件的各种表达形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考察市场上已有的教育软件着手,认清优势和局限的关系,将其对学习活动具有价值的部分引入教学活动,各取所长,整体优化。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新问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更好的优化我们的音乐课堂?本文将细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运用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在给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的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例如:在一次专题活动中,我听到了关于对多媒体教学的另一种评价:这是一次品质课评比。几乎每一堂比赛课都用上了多媒体电教手段,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辅助、丰富和深化的作用。但在这些课上,我看到不少老师忙于操作电脑而缺乏了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设置好的一幅幅画上、一个个程序之中,教学的灵活性显得不够。这是否走进了误区?这是否有滥用多媒体的倾向?多媒体虽然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可以用具象来表示抽象 ,但是多媒体也可能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造成学生更大的依赖。透过这些现像,笔者就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

根据音乐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从音乐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素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运用能力必将与学科运用能力相整合,将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学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朝进行个别化学习。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

二、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必然在教学领域里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师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重塑自我,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超越技术因素,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领域里继续发挥能工巧匠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的倾向,甚至认为教学机器可以替代教师的工作。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论调。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只要积极主动去学习,人是能够掌握任何工具的。而教学机器是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工作的,这是因为:

及时、现代教学媒体必须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例如:新人音版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为了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虽然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让他们光听是不可能听懂的。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我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使他们对曲子内容的认识就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的内涵。在理解了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

第二、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在今年6月份我市第二届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品质课展中有幸请到了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对课例进行点评。他在点评中强调:“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借助音响;教师教学语言在逐步散色,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公式: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师生对话很有必要,人—机对话代替不了人—人对话。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生对歌曲旋律也许略 知一二,但对于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于是我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了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我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当时,我发现同学们似乎被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基于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是 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热爱祖国,为祖国大一统事业祝福!我让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从现在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豪情壮语,我也被感动了。全体师生 共同唱响《我的中国心》结束课堂,课堂顿时被浓浓的爱国情包围着,每个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三.分辨主体与辅助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也曾告之我们:“教师应当把握住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只作为音乐课堂的辅助工具,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象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例如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教师上课不停地按键边放边讲,成了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

首先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为教学媒体而教学媒体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一年级及时册第7课欣赏曲《小青蛙》中,我设计了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的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始、经过和结果,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方法,来达到辅助教学,获得实效的最终目的。

其次精心准备,做好课前的检查工作。这无疑也是保障课堂实效的有效举措之一。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把怎样运用教学媒体列入必要的内容,精心计划,精心准备。在我们的教案中应体现出多媒体使用的程序与方式。在课前应检查设备有无障碍。所用教学媒体软件,必须事先看一遍听一遍,以免临时出问题,分散学生注意力,浪费宝贵的时间。

是在上课时,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必须研究的对象上去。哪些时候应提出问题,哪些问题应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应提醒学生注意,都要井然有序。使用多媒体,一定要选择时机,以保障收到的教学效果。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创作时间,然后介绍单簧管、大管两种乐器的特点,听单簧管和大管吹奏的小兔和乌龟的音乐主题。在分别介绍单簧管和大管时只出现的单一的画面,在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时再同时出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常常会转移到屏幕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之中,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都把动画设置在停止状态,以便于使教学效果达到化。

四、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选择制作多媒体时要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那些符合教学上实用,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等要求的多媒体,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

比如,第三册“音的高低”一课,学生最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来。在教学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讲解交给了《音乐殿堂》来完成。软件中有一个活泼有趣的卡通小精灵,就是他带领孩子们畅游音乐的宫殿。打开“知识的宫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间布置得较为凌乱的卡通房间,小精灵告诉我们:这间屋子里放的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物品。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点击了放在暖炉上的一个娃娃,这是娃娃一边向上跳,一边讲解什么样的音是高音,并用女声尖叫声为例子,既生动又形象:点击了放在暖炉下的一个娃娃 ,他一边向下跳,一边讲解,并以大提琴浑厚的低音效果来示范。学生在学习时有如看动画片,兴致十分高。演示结束后,学生能很快并且回答“高音”与“低音”的概念。的媒体教学作品不仅需要的教学设计,更需要的二维动画片、三维形象美工制作人员,需要高配置的电脑与大型制作软件。可以这样说:需要各种非常专业的人士共同参与。由于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基层学校无法实现大家理想中课件的各种表达形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考察市场上已有的教育软件着手,认清优势和局限的关系,将其对学习活动具有价值的部分引入教学活动,各取所长,整体优化。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对多媒体技术在俄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任何社会的教育都是历史与时代融合的产物,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可能脱离当下科技的支持与制约。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当今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论以致教育思想都发生了变革,赋予了新时代外语教学开放性、生动性、个性化等新特征。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传统的俄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提高俄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

一、多媒体应用于俄语教学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内外教学规划与实施。多媒体教学所利用的设备包括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或投影仪等。在我国更多的多媒体课件是指用多媒体技术存储于光盘、软盘上的声音、文字信息。在国外,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德国的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尤其以网上互助学习为主。而我国的外语多媒体教学仍然处于初期阶段。我国的大学俄语教学在近二十年时间内经历了由冷到热、又由热到冷的阶段,这影响到了人们对待俄语的社会心理,很多人认为学习俄语的前景是暗淡的。然而,笔者认为,俄罗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社会政治发展对作为战略伙伴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需要重视对俄语的学习与研究。因此,我们应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大学俄语教学,培养更有实践能力的俄语人才。多媒体技术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方式,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则是俄语研究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多媒体辅助俄语教学的优势

目前,多媒体外语教学已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我国俄语界在这方面显然滞后,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俄语教学是今后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1.教学生动、直观、富有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众多的教学辅助设备中,计算机以其的性能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计算机尤其是现代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不仅以其声画并茂,形象直观地吸引着学习者,而且多媒体电脑的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同样达到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多感官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习者的智慧和目的。在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三、四册中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占了很大比例,在做这部分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选择题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学生做练习题的过程中计算机会当场给以判断,如答案正确会听到掌声或笑声;回答错误会听到惋惜声或叹气声,这样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了,可以使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2.互动的自主性学习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产生很好的互动效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利用计算机反馈结果自主选择学习难度、时间等,使学生较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力。教师课内指导与学生个别练习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多感官、多方位的立体信息刺激

多媒体教学中,知识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色彩等多种形式或独立或组合快速呈现。学习者脑、手、耳、眼、嘴多种器官并用,无形中在快速刺激、快速反馈中加快了学习节奏,提高了学习效率,帮助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均衡发展。这一点对外语实践课教学的意义尤为重要。

4.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以前,大学生学习俄语的地点是教室,主要靠教师的讲授、黑板和课本来学习俄语,作为现代化的技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的综合性的学习手段,改变了传统观念上的外语学习模式,它不受时间、地点、教学量的限制。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择学习、考试的课程,能够真正体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他们可以到学习中心来学习,接受辅导教师的面授,回到家里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内容、录音录像材料、光碟和网络资料等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优化了外语教学资源的环境,提高了个人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多媒体俄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课件的制作问题

多媒体教材不是说技术含量越高、设计难度越大越好,在俄语教学中最实用的软件就是好的软件。在设计课件前,特别要着重分析一堂课的特点、难点所在,对于什么地方该强调,什么地方不可渲染都该心中有数,虽然许多学校都在研制俄语课件,但重复建设颇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能加强协作、信息共享,则可以更好地利用目前有限的资源。

2.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能替代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媒体的教学辅助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具有的个人感召力、人格魅力和个性特征都对教学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教师应娴熟运用现代外语教学法,同时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辅助工具。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还有待提高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还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教育的需要,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不甚熟悉,课件缺乏教学设计思想,趣味性不强,有的课件仅仅是纸介教材的“平移”。

四、结语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产生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仍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如何看待多媒体、网络和外语教学的关系,还有各种不同的见解。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技 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俄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条件让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日益成为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 内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最近的一堂区公开课上,我尝试把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结合 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将几点粗浅的体会写出来,请大家指教。

这次上课我选择的是一篇题为“Channel Tunnel”(《海峡隧道》)的科普文章。这种文章如果用传统的 教学方式讲解,既抽象又枯燥,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恰恰能扬长避短。因 为它既能帮助学生们理解记忆那些生僻的单词,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立体直观、图声并茂的背景知识,便于学 生学习。

在确定课文之后,要做的就是资料的搜集准备工作了。这项工作我把它分解成两部分。及时部分由我来承 担。为此我启动了百科全书,并在网上逐一走访了国内外所有与隧道有关的资料,将它们一一拷贝到软盘上, 反复观看,不断筛选,将与课文有关的保留下来,并加以精心剪裁,制作。第二部分工作我布置给学生做。要 求他们在课前搜集查询有关上海隧道的图片图表和相关资料。以备上课讨论时用。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授课方案: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成复习、导入、理解、反馈、总结五大板块 ,适时适量地插入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及时阶段复习单词的过程中,我先把上节课所学的单词分组按一定顺序排列在屏幕上,要求学生在极短 的时间内记住它们,并马上将这些单词按原来顺序排列逐一写出,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又锻炼了他们瞬间记忆的能力。

在第二阶段对课文内容的导入上,我运用了英吉利海峡隧道开凿过程的一段录像。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图 像,加上一段纯正的英语背景介绍录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牢牢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通 过这段录像学生从直观上认识了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外形、内观、开凿方式及它的长度、跨度和通车时间。我又 结合录像内容围绕课文要求学生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接着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填充,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 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填充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练习答案的订正上我没有简单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上,而 是通过动画制作配以悦耳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领略新奇教法的同时对一个个声形兼备的答案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

对课文的理解上,我打破以往单一的老师讲解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关资料以讨论的形 式通过自学实现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总结出每段的大意,对那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难点和需要掌握的典型句 式逐一列出进行讲解。这样做既避免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重复,又突出了重点,更重要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 给了学生。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充分理解,我布置学生们参照课文内容,借助课前收集的材料,就“上海隧道的现状及 其优缺点”为主题进行对话,同时我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上海隧道图和相关词汇短语以提高对话的质量。接 着我走入学生中间,倾听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也了解了学生们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这时课堂气氛变得更 加活跃起来。

,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将它们一一列出,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在充分领略了多媒体技术的种种优势的同时,也感到相关的教学软件极为缺乏,从 资料的收集到课件的制作都需要教师个人付出很大的努力。十分希望有关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携手开发出与教材 密切相关的教学软件,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同仁投身到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来,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语文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传者(教师)借助一定的渠道(媒体)向受者(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状态。

一. 画龙点睛 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们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从课题看,这似乎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其实作者是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包括两个录像片、一个文字片和一个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教师适时地放及时段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漠漠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的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在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教师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然后,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中的文字部分还是爸爸的话,背景部分的图片共6幅,上面3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下面3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这张"图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赞美建设者。

从《白杨》教例可知: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借助与其他教学手段难达到效果的部分。

二.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发挥着他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有利优势,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和的视听觉效果。

《桂林山水》一课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围绕着桂林山水之美,祖国山河秀丽,我设计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1、出示一幅图文片:中国地图,并用动画技术突出显示桂林在祖国地图上的位置。2、出示一张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览胜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3、老师抓住时机放一段已编辑好的配乐录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学生带进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学生此时被多媒体课件带入了优美的情境中,此时,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样,一上课就渲染了气氛,拉进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作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在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的教学效果。

三. 向课外延伸 扩大知识量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与小鸟的啾啾鸣叫,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的迷人,激发学生了解地球的兴趣,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然后,播放两段录像,让学生看看目前我国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可怕现实,地球在人类的摧残下,已经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通过美与丑的对比,让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的强烈欲望;,通过学生讨论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许多地球的污染现状信息,教师再给学生补充许多目前地球严重受污染的有关资料,包括数字

信息,图片信息,文字信息,录像信息,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组讨论,想想办法,“我们该怎么办”?学生的好奇探索的心理一下被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让学生课后自己去看有关的书籍,了解有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成为“保护地球的小卫士”,成功开展“大手牵小手”的环保系列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充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通向课外世界架起一座桥梁,把他们引向充斥着浩瀚知识的课外大海,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里留恋忘返!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教学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极大地拓展时空,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而且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加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上课注意听讲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 “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着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设计了这样一个 CAI课件: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果红草绿,苹果树上结了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有6只辛勤的蜜蜂正一桶一桶的在采蜜,它们一起去采了12桶蜜……这活泼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你可以把图中的什么看作单位“1”?(2)可以把它平均分为几份?(3)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4)用分数表示是谁的几分之几?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的过程中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 “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 “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们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 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发展。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但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涉及的就比较少,本文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使之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体育教学运用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以语言文字获得的信息只能记住15%,以图像信号获得的信息能记住25%,同时接受这二种信号可接受65%的信息。这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很难将讲解与示范在同一时刻完成,只能依次传授,这样影响了学生信息的接收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不断涌现,为当今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有效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量增加与教学时间不够等诸多矛盾;同时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此,它在各级教学中所显现出来的独特优势,已越来越被教学界同仁所肯定。

那么,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对于直观性很强的体育学科来讲无疑是一个研究方向,其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是最鲜活、最富有创造力的应用课题之一。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它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优势,构成教学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反馈,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体育运动现象、过程、状态的观察、感知、理解,达到体育教学化境界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对此,笔者有几点肤浅的想法,与大家商榷: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放映特点和媒体丰富的表现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新颖的手段较大的限度地展现学生的联想思维,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利用课前5分钟,放映多媒体课件《我看NBA》,课件中浓缩了NBA的精华:乔丹魔术般的投篮,约翰逊出神入化的传球……等等深深感染了学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审情图势,定格设悬,在随后播放《单手肩上投篮》的课件中,学生都能专心致致地注意课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渴望知道悬念的气氛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成了一种的结合状态。然后我们拿球到篮球场练习,一到球场同学们就跃跃欲试,纷纷模仿课件中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练习起来,整节课气氛空前热烈,学生的那种好奇心理和求知的欲望溢于言表。这充分说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一到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运动心理学家鲁吉克指出:”学生要正确地进行这个对他来说是新颖的示范动作,必须善于将这个动作已获得的视觉形象和他相应的运动冲动联合起来因为在他过去的经验中,还没有这样的运动冲动,而不应当和他的习惯动作混淆起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①由于受教师年龄增长,体能下降等影响,往往在某些运动项目的示范会力不从心,虽然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示范不规范所带来的影响,但还是会给学生学好动作技术带来困难。②在某些技术环节上,教师无法“逐帧”示范,也往往造成学生概念理解模糊,甚至错误。每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常会感到无奈又无策,而多媒体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利用其灵活地动静、快慢、连间、重分等变换功能,可以把我们讲了半天还不一定讲清楚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几种内即可得到解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抽象变形象,由微观变“宏观”,既使学生正确的领悟动作要领,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从而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在篮球跳投技术的教学中,虽经教师极力诱导,但学生还是很难感悟:跳与投的秩序,往往出现投跳或跳投同步的错误。由于教师的示范转眼即逝,学生很难观察仔细,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可以化文字为形象、化动为静、化快为慢,把技术环节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一一展现出来,多方位地展示重点,剖析难点,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点拨,学生便能心领神会,为学生学好跳投技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既可弥补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的难点和重点。这样教学动作技术不仅、规范,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反馈功能,加强学生动作技术的完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成效,练习动作的正确与否等等,均可启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运动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模仿、练习、纠错、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利用现代媒体的摄像功能,把学生练习中的动作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重叠”比较,并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样恰似医生对病人所作的B超一样,有无问题,问题在哪儿便一目了然。知道了症结所在,只要对症下药,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利用多媒体的这一反馈功能,为我校健美操队获得省一级重点中学健美操比赛二等奖、广播操比赛一等奖,市 文化艺术节一等奖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集图、文、音、视、动为一体,使音画同步、音形结合,做到情、景、语交融,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知能力。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作为体育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是十分行之有效的。当然,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当它引入课堂教学后,虽然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无法被替代的。即不能替代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讨论等到教学活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全部。

②应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更好、更快地达成教学目标,这一点不可置疑。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它可以替代一切教学手段,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③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宽敞的场、馆、池等室外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及学生反复的身体练习来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为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适时、适量,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④作为体育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的体育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业务,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成为你的好帮手。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运用多媒体技术上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

由未来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从总体上看,它摒弃了传统教材中"应试教育"的内容,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教法学法以及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体现了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它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为其基本构架,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并不难,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我们是2000年秋季一年级才使用这套教材,实践的时间只有三个月,毫无经验可言,更谈不上科研报告,但通过学习其他先期试验的学校的经验,以及我们的初步体会,认为《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确实是一套很好的教材,值得使用。我们以后会用丰硕的果实来加以证明的。请编写委员会多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在这里,我们仅就我们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上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这一个侧面谈点作法。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活现教材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及时册上每一个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尽管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都是学生熟悉的画面,但要六岁的儿童(我们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入学年龄只有六岁多一点)直接从课本的画面上"看懂"数学,似乎不太现实,加之辅助教,!学的挂图又没有(教师不可能自制所有的挂图),客观上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好在我们学校在2000年暑假期间建立校园网络系统,每个实验班都配备了两台34英寸的数码大彩电和两台电脑(教室一台上课用,办公室一台备课用)。教师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备好课,在教室里可以直接用于教学,而且一人备好课,其他人可以资源共享。为了让教材上的内容活现出来,我们就利用网络优势,把及时册上的全部内容进行扫描,编号,存入电脑中,然后根据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知识点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幅图进行分割与再组合,并适当加进一些从其它软件上下载来的视频文件,制作成一节节生动、活泼,有趣的课件,教学时用起来方便灵活,得心应手。它既依托了教材,又对某些内容进行了充实和重新组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变静为动

课本上的画面尽管形象得体,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它毕竟是静态的,它不可能再现事物的过程,而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以"统计"这一节为例: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想通过"三小小孩的鱼比赛"和对"物品的分类"这两幅画面的展示,让学生会看诸如此类的象形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的知识。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在备课时,我们就对扫描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制成课件。及时幅图: 屏幕先出现三位小朋友钓鱼比赛,一人作记录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画意,激发学生思维,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他们钓鱼的过程,让每个人的鱼一条一条地"跑"出来,最终形成一幅象形统计图的画面。非常生动,非常有趣。然后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三人"钓鱼",一人作记录,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每个小组表演一次。这样,学生不仅在情境中、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适时地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第二幅图,既有统计图,又有统计表,我们同样让死图变活,让图上的物品分类一件一件地出现在屏幕上,慢慢地形成象形统计表和统计图,再辅之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重点地方让它反复闪烁几次,以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又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每人一周内得小红花的朵数,并制"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师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组,将其打在屏幕上。这既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了订正,又无形中激励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象这样静态的,枯燥的知识,用现代教学技术来教,就变得生动、有趣。这是传统教法中的挂图和板书所望尘莫及的。

3.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及时册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显得有点散。每一个知识点,该让学生感知的,就应让学生感知到位,该让学生了解的就应让他们了解到位。这里就有一个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多媒体技术能帮助我们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还是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况且教材把它与"8加几"和"7加几"等内容编排在一起,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学习下面的内容,就会遇到阻碍。为了攻克这一重难点,我们除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外,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点:(1) 从其它的教学软件上下载关于"9加几"这一内容中有参考价值的视频文件(的动画),其中有"9只青蛙又跳来6只"的动画,有"9块正方体,加4块正方体"的动画,有"9根小棒加5根小棒"的动画等,我把这些视频文件进行适当剪辑,再重编在一起,在课前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2) 把课本上的图画扫描后也进行加工整理,并制成半动画课件,课堂上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动手摆小棒,使学生有更切身的感受;(3) 在此基础上,屏幕上再把"9加几"的整个思考过程一步一步地逞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的教学,教师在新旧知识的生长处,在学生思维容易受阻的关键处,巧妙设计,精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学生不仅对"凑十"法和"9加几"掌握了,而且对"几加9"也理解了,为下一步的教学扫清了道路。此外,还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们运 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解决了其中的"重叠"问题,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看钟表"中的"几点不到"和"几点刚过"学生容易出错,我就用多媒体技术中放慢了的动态进行演示,其效果远胜于其他教师使用实物的效果。还有其它一些内容中的难点问题,几乎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解。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相应机能区,比单一媒体信息刺激引起的反应要强得多,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多媒体技术再好,也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而只能乱用和依赖多媒体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进,分析并研究怎样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已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逐渐开展。根据我校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说明: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直观性、高容量性、灵活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们也能够清楚的分析到,因为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念还并没有的转变,因此现代教育理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经验还不够成熟,因此,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显得非常的重要。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调整学生情绪,强化学生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对人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的主要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兴趣才能够有学习的动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好奇”是每一名学生都具备的,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要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但是以往的教学都只是单纯的依照教学大纲,将学生的封闭在了枯燥的课堂上,使他们与现实隔离,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减少。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英语课堂当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兴趣。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英语教学,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对于英语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因此,教师怎样才能够设计出英语问题,选择合适的问题成为了当前英语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但是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再现英语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对于已知的结论进行猜想,发现定理,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3.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减轻工作量,增加课堂容量

教师在传统的备课当中,需要查阅大量的文字材料,需要一本一本的找,在这个过程当中耗费了教师很多的时间。网络信息为英语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道路。只要在网络当中寻找,教师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需要的材料,极大的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二、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模式研究

1.形象展示的教学模式

因为多媒体是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靠多媒体,能够通过声行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不断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抽象的英语概念。诸如初中英语立体几何,以往的教学基本上是教师通过抽象的语言讲解,而学生又不能够达到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目的,但是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对于空间概念、对几何图形知识理解能够从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在这一个过程当中,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并没有交互过程,但是计算机演示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其他教学方法不能够达到的。初中英语教学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或者是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演示,必将使教学过程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2.网络研究性学习型设计模式

一般来讲,初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此种模式能够很好的体现这样一种理念。在课堂之上给各个小组的学生分配好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各个小组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开展讨论,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将交流出来的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之上进行总结,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收,实现知识的内化。依据当前条件有限,对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型方式还没有教学的经历。同时此教学模式在应用论坛、搜索及其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等技能方面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遵循主体性、互补性、实时性等原则。同时,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正确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只有将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才能够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最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

当今的世界,由于电脑的强大和其多样的功能,使它进入了几乎人类从事的每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初露锋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思维的发展 运用 需要

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特点,所以,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并将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而,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融为一体,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有选择、有自由、有竞争、有合作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一、多媒体计算机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一般只重视教师的“灌”,而无视于学生的“学”,不重视实践,置学生于依附地位。在这种教育“气氛”中,学生变得消极、冷淡、厌烦。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思想不活跃,知识面不宽广,综合能力差。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教“粉笔+粉笔”的单调模式达到声画同步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中的·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先在屏幕上出现5个苹果(问:这里有几个苹果?),然后用虚线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问: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再把其中的一个苹果闪动两次(问: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样,让学生观察动态的形象,理解“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含义。再如当学生知道什么叫分数后,屏幕上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夏天到了,荷花开了(荷塘中有6朵荷花),有5只青蛙在荷叶上嬉戏。这活泼的画面,艳丽的色彩,唤起了学生美的情感,这种美的意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首先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一副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怎样运动是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然后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直观地展示了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因此,这种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

二、多媒体计算机能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了一个实验,那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反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如“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复习”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多媒体软件是这样制作的: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 (1)说说平行四边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学生说到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微机屏幕马上就出现显示图;(2)说到平移小三角形,微机根据学生所说显示图; (3)产生一个平移的过程。这样就让学生活生生地看到了这个平移的整个过程。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这一切都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又如梯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的,软件可以这

制作:因为这个旋转过程很难想象,所以电脑是边讲解边演示。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时再请学生看着演示讲一遍割补过程,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这样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保持、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高。

三、多媒体计算机能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加减应用题时,我把课本上两幅鸭子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河岸上有7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 ”屏幕随着音乐游来了二只鸭子,学生很快列出算式:7+2:9(只),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从鸭子游来的图画,使学生产生许多的思维,从而明确这一道加法应用题。再分析第二幅图,“河岸上有9只鸭子,游走了2只”,屏幕上出现了鸭子游走的图画,使学生从“游走”产生“减少”的思维。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以经常实施。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通过把圆分割成若干个相同的扇形,然后拼成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推导的。让学生通过把圆分割为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等,再分别拼成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方法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起到启发、鼓励、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作用。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把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同时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的发展和提高。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素质教育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新春天!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发展和具有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

20世纪末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已成为各类学校所关注的大事,把多媒体用于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相继建立了一整套电教设备,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以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各学校相继开展了各种教学软件设计的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为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基于教育形式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

一、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知识涉及面广,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学生难以掌握,抽象性知识也不少,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对知识的学习极其不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通过制作地理教学软件,使讲授的知识具有动态感,图文并茂,再配上音乐,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学生不必十分精通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即可获取大量地理知识,这对地理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如讲到青藏高原,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接着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练习,即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

3.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课中一些难点,如地震的产生、地震波的传播,地壳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不同等,内容较抽象,即使有模型也难理解。而通过看电脑模拟过程,学生能直观地反映这些地理现象,那么难关就可以攻下。同样道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可运用电脑软件,突出重点的知识,便于把握重点知识。也可通过练习,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4.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的容量,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到当地亲身体验。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觉得知识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晕头转向,从而害怕学习地理知识。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以前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应用多媒体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还可进行相关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的信息得知,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知识。

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注意点

1.多媒体运用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许多教师把多媒体看成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老师演戏。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的,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教学功能,避免出现,教师成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的现象。

2.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取代板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运用,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的教学功能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黑板即时重现能力强,随写随看、随擦随写,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中时有灵感突来,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好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多媒体。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框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避免出现由于学校的鼓励而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基本原理。

4.课件的制作应适用,避免出现“画蛇添足”。

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片面追求课件的完整性,将教材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大段大段原封不动地搬到投影屏幕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成幻灯片,甚至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打在幻灯片上,整堂课是在教师不断地敲击键盘中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课件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一种手段,不一定每个教学环节都得用多媒体。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适合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然景观图进行突破。如在讲“沼泽地”时结合沼泽地的景观图,讲“太阳高度的变化”时用多媒体动画,能形象再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照样可以上好一堂课,幻灯片之间不一定都得联系在一起。另外,在幻灯片的空白区域很多教师习惯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很花哨的动画,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与教学内容相比,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5.解决好课件的播放速度与学生记笔记的关系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很少板书,就可能出现学生记了笔记忘了听课,听了课又忘记了做笔记。教师好能事先把课件以讲义的形式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专心听课而不用再想着记笔记的事情了;或者尽量调节好演示课件的速度,留下学生思考与记录的时间,绝不要一味赶时间。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度”,避免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教

学辅助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谈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提到越来越高的地位,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现在,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并且列入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科目。其课程体系已相当完善,纵观全省中小学,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

譬如,教学《打字的基本功》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了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运用该课件分别向学生演示:①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应养成怎样的良好姿势。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位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字。”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应注意哪些姿势?”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应轻放在键盘哪些键上。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示意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双手各个手指应分别固定在哪些键上?”③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是怎样分工管理键盘的。我又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分工管理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各个手指对键盘的‘管辖范围’怎样?”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改创新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 1、首先要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表现力。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 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5、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近期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努力取得教学中及时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

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出更大的功能效益,开发网络教学是21世纪的主题。实现实时交互的计算机多媒体远程教学,与广播电视大学不同的是,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在线式或离线式(E-mail)信息交流,提出问题,接受指导,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面对面教学的效果,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交互式教学。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比智能化教材的发展要快的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方面是智能化教材的制作难度大,普及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在网上才能最广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应用范围广,见效快。

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是以科技为主导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模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无论如何,其发展趋势将会以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教育为主要特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 效果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要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论英语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问题与对策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传统的教学

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容,但如果将课堂变成观看多媒体课件,则失去了多媒体技术本来的作用。有很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将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一页一页地展现给学生,很少加以讲解,是充当了一个对课件进行翻页的人员,缺少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多媒体课件成为了学生真正的英语教师。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板书”都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标示知识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知识整理的作用。但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看着挺好玩的就过来了,没记住什么实质的内容。其实,板书还是很重要的,即便不是在黑板上写,也应该在课件上进行重点标注、强调等[3]。因此,我们在热衷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诸如粉笔、黑板、实物、录音机、练习纸等传统教学媒体。只有传统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合理结合运用才能使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在多媒体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使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的主导。课堂中缺少互动交流,使学生沉浸在课件中。如果课件本身制作得很好,图形并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也能使多媒体教学有意义,但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课件粗糙,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信息量过大

多媒体演示通常比板书的内容要多很多,信息量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预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往往在演示的过程中,过快地切换幻灯片,缺少对内容的进一步解释,也缺少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还未练习熟练,便切换到另一张图片,继续下一个语言练习活动[4]。法国社会家比埃尔?布尔迪厄曾经说过:“人在处于紧急状况下是无法思维的。”也就是说,学生在被众多快速的幻灯片“狂轰滥炸”后,感觉上是感知到了很多的内容,开展了多个练习活动,而实际上缺少充足的语言操练时间,导致一节课下来,能掌握的知识很少,生词、新句型、课文都未能朗读纯熟,有的甚至什么也没有记住。

3.多媒体效果好于内容本身

多媒体课件是由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以及特定的文字构成,画面可以做到很美很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过分地追求视听效果,而忽视内容本身,就适得其反了。在多次听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将课件做得很好,很吸引人。例如,教师给学生展示很多卡通图片,都是学生喜欢的人物,学生当然很开心,一个个喜笑颜开。但在随后的反馈中却发现,学生的收获甚少。执教老师感觉很苦恼,自己煞费苦心制作的课件,为什么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其实道理很简单,并不是越华丽的课件越能起到好的效果。如果教师想要的效果是吸引学生,那么他已经成功了,学生们的眼球确实被吸引住了,可是学生们是被可爱搞笑的图片所吸引,并不是课堂内容。除了绚丽的图片,很多教师还经常运用声音视频的形式,这是好事,但一定注意尺度的把握,以课堂内容为中心。很多教师习惯在课件中需要重点突出的环节加入声音效果,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声音效果,滥用声音效果,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每次切换幻灯片时都加入了一个声音,如风铃、爆炸声音等,但是学生未必喜欢这个声音,那么这个声音就是不必要的。

二、对策及分析

1.不能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技术使用在课堂教学上,丰富了教学的信息量,也提高了学生的观看兴趣,但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视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讲课教学速度变快了,从而导致学生必须跟上课件的播放节奏,但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节奏无法赶上授课速度。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倡导和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式的信息交流,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和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授课时不要总是站在多媒体展台前,不是单纯地去播放课件,在不需要播放时要走到学生中去。讲课的语音既要标准,又要抑扬顿挫,富于感染力,同时轻松和善的面部表情也会给学生带来松弛愉悦的感受。

2.提高课件质量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要结合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找到的切入点,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将重点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才能使学生记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把握。同时,课件的制作离不开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包括动画制作、幻灯片切换动画等等专业知识。如果单纯地一页一页去播放幻灯片就失去了多媒体课件的真实意义。一个好的动画、一个好的播放效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更能使学生们记住,如果能将重点内容和动画结合起来,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所以,要成为一名好教师,成为一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让学生喜欢的好教师,需要多方面地提高自身,包括自身修养、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等等。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试论多媒体技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机智运用

论文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教学机智 高职英语

论文摘 要 高职英语教师应在制作课件时预设学生的较高知识点和较低知识点,以方便随堂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将课件内容增减,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做出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调整,这是在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成功运用教学机智的基本保障。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学机智是“那种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的技能”[1]。它具有3个突出的特征:事件的突发性、处理的迅速性及效果的良好性。具体而言,教学机智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变化中的教学情境敏锐地洞察,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具体需要和教学情境,适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在偶发事件当中捕捉教育契机,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换使之具有教育意义。

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处理和应用多媒体信息如符号、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图像和视频影像等的一套综合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的技术[2]。因此,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量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基础。

然而,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量大、效率高和全开放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化,因此,教师对英语课堂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进程掌控不再像在传统的“一言堂”课堂里那样容易了。不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有的高职学生不一定亦步亦趋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他们的课堂表现会种类更多,有的积极思考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超出教材内容的问题和见解而教师却没有时间充分回答和解释,甚至教师一时不能确定地回复;有的会揪住某张图片产生离题万里的联想;有的会抓住视频里某个动作或声调夸张地模仿,引起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如果反应不当,或者一味回避学生问题,或者沉下脸等大家冷静下来,或者指斥学生,就很容易强化这种突发的意外反应对全班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力的阻断,也有可能打击学生的表现欲望——而这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可是十分宝贵而最值得教师保护的。这时要挽救课堂教学效果,就对高职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技术下的教学机智的运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1 多媒体技术下的教学预设是高职英语教学机智运用的前提

当学生提出超出教材内容的问题和见解时,教师应即刻表扬学生肯动脑筋,并尽可能将其思路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而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准备好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预设,在备课时要花大力气去备教材、备学生。因此,教师在课件里设置链接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设置课文里词语解释和造句的内容,还应根据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合理设计出多种教学预案,在容易引起发散思维的内容出现之处设置几个链接,以便根据学生需要点击出来救急。

比如一次给旅游专业的学生讲授“Fast Food”(快餐食品),考虑到这些旅游专业的学生基本来自于湖南本土,自然对湖南特色快餐的英语表达感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要求学生用中文或英文举出快餐食品的例子时,很可能会有人想到长沙街上到处可见的湖南津市米粉、臭豆腐、糖油粑粑等湖南特色快餐,到时候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结合课文功能句型引导他们操练湖南特色食品英语语汇。于是笔者在教学课件的导入环节里设置20多张湖南特色快餐的词汇图片的链接。果然,新课导入时学生除了想到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还纷纷抢答“米粉”“荷兰粉”“臭豆腐”“馄饨”“油条”“白粒丸”“糖油粑粑”“德园包子”“向群锅饺”等,七嘴八舌中还有一个学生摸着肚子说了一句“I’m hungry(我饿了)”,引起一片笑声。学生觉得这在将来带境外团队时用得上,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跟着笔者进入新授课环节。

2 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育手段的互补是高职英语教学机智运用的保障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但并非滥用。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也会束缚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外语教师要客观地考虑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手段的优点,研究学生在新环境下的心理,综合利用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授课信息量大,教师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防止从传统的“人灌”变为信息时代的“电灌”[3],导致学生视觉疲劳,难以长久集中注意力,完不成学习任务。教师课前准备的教学课件不可能预设学生的所有应激反应,还需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随机应变。

还是上述那一次课,当第二节课笔者指导学生做巩固练习时,预设学生对教学难点的反应,在课件的巩固练习环节准备两段用课文重点功能句型介绍湖南快餐的短文,一段基本采用简单句,一段混合使用简单句和复合句,用两个链接准备好,以便当堂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选用。笔者认为在用课件展示难易两种示范段落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学生一定能用英语对比介绍西式快餐和湖南快餐,然而在规定的讨论时间结束后,等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一个学生敢站起来表现。这时课堂上鸦雀无声,气氛非常尴尬。笔者一下子意识到虽然课件内容准备得很足,但还是把学生的知识起点估计高了,而且课件翻页太多,学生记不住,再重新回放,既费时又让学生觉得自己笨,伤学生面子,刚才的研讨活动也浪费了。笔者于是故意问学生是不是嫌没有挑战性,发狠说那就搞一段难度大的吧。于是重新点开那段较难的范文,迅速把功能句型之外的语汇删掉,只呈现句子的核心结构,然后在投影幕布的左边写下一组湖南快餐的英语表达,在右边写下两个补充句型和几个可用的关键词,叫起一位平时好胜心较强的中等英语水平的学生。结果他虽然有些单词读音一时不准,眼珠转得也挺累,汗也急出来了,但是综合银幕和黑板上的信息,还是基本上表达了笔者要求的意思。

笔者惊喜万分(他的表现确实比预料的要好多了),赶紧复述他的表达,夸奖他一番后,再鼓励地扫视全班,结果一个、两个……学生接连站起来表述,一个比一个好,表达愈来愈流畅。下课铃响了,还有学生欲罢不能。笔者说:“今天大家显示了惊人的短暂记忆能力,但通过反复操练形成的长期记忆才靠得住,下个礼拜上课谁还能像今天一样表达流畅就更了不起了,你们能做到吗?”学生都欢叫到:“Yeah! ”几个没有记笔记的学生赶紧对着黑板写了起来。

其实在课件的难点回顾和课后作业布置的部分笔者还准备了一些造句和翻译练习,现实证明那几张PPT纯粹多余,远不如临时改变更适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心理特点。

3 小结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师若只是忙于查找和制作课件,只是站在电脑旁操作鼠标,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扮演电脑操作员和解说员的角色,教师独具个性的授课艺术和授课方法就会被遏制,丧失应有的主导作用,何谈教学机智的运用?高职英语教师务必要在制作课件时预设学生的较高知识点和较低知识点,以方便随堂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将课件内容增减,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做出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调整。这是在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成功运用教学机智的基本保障,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现实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谈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 声乐教学 多媒体技术 实际效用

论文摘要 多年声乐教学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客观的、辩证性的合理更新、替换其过时的、效率低下的部分,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合理的发挥其中的部分,不能简单的一棍子打死,用高科技来改写一切,这是不切实际且荒唐可笑的。

一、“技术”凌驾于“人”,还是“人”凌驾于“技术”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等生物,所有的“技术”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可否认技术的创新,能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但是最根本的主导因素还是人。所谓的多媒体技术无非是将诸如电脑及专业软件、数字MIDI设备、采编播设备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参与到声乐教学过程中。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声乐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另外需要表明的是,在多媒体技术和声乐教学经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是后者。如果有了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就可以解决声乐教学中的问题,那还要声乐教师干什么?大家都去学计算机就可以了。

不可否认,高科技的运用会带来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这种运用应该是在一定尺度下进行的。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是广大教师的必修课,但是这种学习和运用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决不是什么“高科技决定论”。

二、高科技是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辩证、客观的认识多媒体技术的效用是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前提。主观、不负责任的夸大任何一种技术的作用往往适得其反。

在一些文章中,一些作者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当成了解决声乐教学难题的良药,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效率机会”、“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声乐教与学问题,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而且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在现实中,多媒体技术是否可以达到有些学者所谓的上述这些“惊人”的效果?是不是可以解决声乐教学中的难点?——众所周知,声乐教学中对于气息的运用、通道的打开、发音的位置以及咬字吐字等是具有普遍性的难点。上述文章中,将录音和声谱波形分析技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简单的说,声谱波形分析就是将声波以图像的形式反映出来。那么问题出来了,反映成图像形式的“声音”是否可以被学生明确的认识并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发音问题的修正?虽然“内耳听觉”和“外耳听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还是可以感知到二者之间的差异。并据此作为调节发音问题的手段。将此类问题反映成图像形式,学生在判断发音问题的时候以此为本,是否能给学生调节发音机能的实践带来决定性的指导?

简单来说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声音——图像——声音的感知和发音调节是否优于声音——声音的传统模式?人类对图像信息的认识是否优于对声音信息的认识?运用了声谱波形分析技术的声乐教学在教育投入和教育成果的比率是否优于传统声乐教学模式?

通过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自觉的判断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实际功效,当然笔者并不是对某种事物一味的反对,不可否认,高科技的运用对于声乐教学是具有促进作用的,转换成图像形式的“声音”也的确利于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但将某种技术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片面夸大其效用甚至将某种新技术作为“颠覆者”而盲目推祟却是要不得的。

三、高科技是否适用于声学教学的所有环节?原有模式是否有被全盘改变的必要

声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并具有良好的、独立的演唱能力。我们所有的技术、设备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教学效率是以教学目的的完成情况为衡量标准的,而不是以是否使用了高科技手段或高科技手段使用情况为标准的。

笔者认为对于声乐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应该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别乱用”。原有教学模式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对于这些被实践检验所证实的东西不能简单的用高科技替换完事,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现实中,我们早就开始运用这种技术了,但是其不可能普及到每天、每堂课的教学中。且不说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配备的可行性,就拿其效果来说,在日常教学中这种技术在很大程度并不比一面镜子的效果好到那儿去。有许多问题我们拿镜子就可以解决,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用“采编播设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运用采编播设备是必要的,也的确是有效的,但需要用就用,没必要的时候还是用镜子好些。

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多年声乐教学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客观的、辩证性的合理更新、替换其过时的、效率低下的部分,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合理的发挥其中的部分。不能简单的一棍子打死,用高科技来改写一切,这是不切实际且荒唐可笑的。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已经可以正确的评价高科技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实际效用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它是声乐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而不应该扮演“颠覆者”和“万能钥匙”的角色,辩证的对待原有教学模式和高科技多媒体技术才是我们正确的态度,简单的贬低或褒扬某种事物,甚至简单的主张用一种替代另外一种的思潮都是要不得的。

在现实的声乐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也必须认真的对待。首先,多媒体设备的高投入与教育资金的相对贫乏的矛盾就是制约其发展的拦路虎,这个问题早就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但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的加大投入。其次,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师中的推广也是症结之一,仅仅掌握多媒体设备运用技术或仅仅掌握声乐教学能力都无法完成任务,需要合二为一的集中到声乐教师的身上,客观的说,这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从教育行政部门到教师多层面的关注和努力。

总之,笔者认为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应该在意识、观念的层面上加以澄清。目前的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是一种成熟的、完善的技术手段和解决声乐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在客观认识其作用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运用和不断的完善,而不能主观的夸大其作用甚至企图用其替代原有教学体系。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是未尝不可的,但自觉不自觉的陷入“高科技决定论”则会为我们的声乐教学带来严重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