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认知失调理论在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不同个体在对创业信息接触、注意、理解与记忆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选择性机制”。必须重视认知失调理论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制定合理的创业基础课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创业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
【关键词】 认知失调;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应用策略;选择性机制
现多数高校已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如何通过创业基础课程,促进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增进对创业行为的认识,提高有意向创业的同学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根据创业基础课的特点,分析大学生在在整个教学及课外的创业实践中的心理特点,增强大学生创业自信心,为未来创业活动的真正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认知失调的理论阐释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的维持其内部协调状态的倾向,假若这种倾向受阻或协调状态遭到破坏,个人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紧张和不安会促使个人设法排除阻力,解除紧张,于是产生一种力求协调的动机。
二、认知失调理论对创业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在创业基础教学中,学生课堂上对创业想法的形成或者认知结构的过渡就是他们的认知失调趋于认知平衡的过程。认知失调理论阐释了大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学习动因产生的内在机制,将其运用于创业基础教学可以为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1、认知失调理论揭示了创业基础中的内在平衡统一的过程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创业教学中各个不同的认知要素构成人的认知体系,对创业知识认知的不协调是认知要素间的不协调,而创业教学的认知要素是指外界各个具体的认知事件。创业行为的习得过程是学生个体自身创业认知体系平衡的不断打破与重新平衡实现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学生在创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为自己的创业行为选择寻找依据,以减小由于不协调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种行为选择的过程一方面会伴随着认知改变。
2、认知的“选择性机制”决定着学生的创业倾向
在创业基础课中“选择性机制”是个体在应对外界复杂多变的创业信息时所采取的信息应对策略,他们通过对创业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而保持自身认知体系的稳定性,达到心理的平衡状态。
由于创业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创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对信息的“选择性机制”决定着学生的创业的导向。而在传统的创业教学过程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求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涉及了关于初创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成立的流程等多项内容,其中很多内容过于单一乏味,过分注重创业教学的即时效果,不注重学生在从事创业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心理平衡状态,在其无法调和,实现与现实情境相协调,也即无法使自己对创业产生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可能采取否认或敷衍的方法,从而使其维持心理的平衡状态。
3、为今后创业实践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创业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获取外界信息,并通过不断的强化而形成较为固定的动态图式的过程,是通过积极的认知建构而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创业动机在创业基础知识体系学习与巩固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一个好的企业想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授课中,通过创业模拟经营进行团队合作,进行情境学习,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进行体验,为今后真正的创业项目中,创业团队的合作奠定基础。
三、认知失调理论在创业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失调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课堂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创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具有主导性,是认知失调的指导者和控制者,而学生则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参与者与目的者,很多的创业案例和创业模拟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整个创业课堂教学应建立在诱惑――辨惑――演惑――解惑四个阶段基础上的过程,即认知失调到认知转换,再到认知突变,建立新的认知平衡的过程。
1、制定合理的创业基础课的课程目标
创业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现在各高校开展的创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创业学习的目标并不明确,对课程要达到的效果并没有科学的评估对创业课程的整体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制定创业基础课程目标时,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学生认知失调的唤醒,从而很难改变学生对创业行为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对创业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创业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面对授课的全体学生,因为课堂上有很多的学生未来并不会去创业,而是了学习创业课的基础知识或创业者的精神。
2、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他们对外界信息的接触过程或者说学生对创业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其固有的认知体系打破与心理认知平衡状态重新建立的过程,而这过程当中,学生对创业知识学所得到的快乐的情绪体验就会成为他们参加并积极改变自身原有的对创业行为认识的诱因。因而创业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会影响学生创业模拟及实践情绪的体验状态,从而制约着学生创业知识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着学生对创业想法及创业行为。
创业基础课授课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外界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处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认知改变并使心理状态在动态中达到平衡。适当的压力水平,能有效的提高个体的不协调唤醒水平,促进个体认知的改变,创业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给予适宜的心理刺激,有利于改变学生的不合理的认知,建立积极的态度进而产生积极的情形体验。
3、创业基础课教材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各种创业过程的行为事件构成了大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体系,如何初步判断哪些人具有创业者的潜质,哪些途径可以提高创业能力,进而去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何运营等,都是要去构建的内容。创业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教材安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尽量使创业认知符合学生的“主参考结构”,使学生在创业学习过程中,将心理的不协调状态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促使其创业态度的积极转变。围绕着创业基础知识学习的迁移问题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创业基础教学内容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安排创业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对创业知识的认知特点,对大学生创立企业的流程、资金的筹集渠道、政府对大学生初创企的扶持政策,各类政策等问题进行设计,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由认知失调到认知平衡所需的接受能力,从而促进学习创业知识的顺向迁移。
4、加强创业实践,校企合作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往的创业教学中,过多的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创业实践,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以及表现是因为教师的压力或为完成教学要求,这种被动式的创业教育方式使学生对创业认知的改变处于消极状态,而创业信息本身也因为创业价值体系的不完善,而被排除在认知平衡状态之外。因此,在课堂模拟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团队是否能有效的运作自己的创业项目,学生发现自身在创业方面的不足,积极探索合理的学习方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在课程总融入更多的实操性内容,聘请企业导师加入课程建设团队,加快创业理论和实践转化过程,让更多的创业想法落地,让更多有创业思维学生创业知识水平以及自身创业行为选择程度进一步强化,形成良好的创业动机。让学生参与国家和地方举办的各种创业赛事,组建创业团队,为学生参加校内外创意、创业训练营,申报创新训练项目开着针对性的课程指导,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消灭课堂学习中目标不一致所带来的不舒服感或心理压力,让学生形成积极态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
温立强(1976-)男,山东莱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方向.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模式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经过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引入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与研究。针对应用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达到优化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核心是“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强化创新驱动”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实现深化改革目标,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应用于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培养具备创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人体工程学课程是室内设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非常讲究应用的技术学科。它作为设计的基础,其内容在室内设计诸多方面中应用,使得学生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方法和规律,形成具有人体工程学意识的室内设计师。
1.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现状问题分析
人体工程学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容量非常大,它作为完善室内设计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室内心理环境设计、声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以及家具尺寸、摆设设计等内容;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状、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依据;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4)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参数.这对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和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其授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向实践过渡,从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目前高等教育教授此课程的老师大多沿用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绘制和记背相关概念与数据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指导意义,缺乏创新性的培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体工程学教学与行业发展的主动适应性不强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室内设计的需求日趋增加,此专业也发展迅速。设计理论不断更新,设计技术和工艺快速进步,而人体工程学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积极主动适应性不够,以致学生所学内容落后于社会需求。
(2)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性不强
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多数师艺术类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方式多以感官为主缺乏理性。人体工程学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再者有实践的课堂上实践大多都是教师给出的都是虚拟案例,缺乏实际项目练习。
(3)授课课堂主体定位不明确
授课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定位为引导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活动中,教师大多很负责,充分应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灌输知识给学生,学法缺乏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2.大学生创业创新模式下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以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桌椅设计》引入室内设计人体供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目前学生的视角下来解读高校课堂桌椅的化设计,充分考虑当代高校学生的因素,通过调研和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紧密结合国家建设部《基于室内空间设计的大学生人体尺寸的研究》项目的数据及其结论使得尺寸符合大学生生理尺寸和人体动作尺度保障大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坐姿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疲劳和不舒适感。
(1)教学模式上
多维教学基本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理论作为指导进行教学:
①调研报告;调研我们现在学校现有校园环境下――寝室、教室、绘图室等空间中的桌椅、寝具等硬件设备,用人体工程学的眼光去发现现有校园生活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内容将调研搜集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重点在深入发现问题确立研究项目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该项目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②结合项目课堂实践安排;根据学生已有的调研报告将每节课程安排成一次次小项目的设计。
(2)课程内容与专业现状的衔接与调整
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教师布置大量的任务由学生动手完成,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应注重人体测量学及应用,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的知识相对应,相应删除人体工程学关于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相关知识。1)调研(方法)、思考并产生自我观念与想法,2)集思广益(方法)、查阅、咨询、讨论,3)明确基础课(人体工程学)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融合的培养思路,根据培养目标及生源素质现状具体分析,4)适应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设计等改革、学生考核模式改革,5)分步实施与后期专业课程相结合推进项目进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分组分阶段完成项目内容;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该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为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结语
引入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模式于基础课教学将弥补当前室内设计基础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态,使学生学习有针对性、自主选择性。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兴趣及实践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高与其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提高就业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摘 要: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基于国内高校创业基础课教学开展的现状及教育部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创业基础课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建立了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
关键词:创业基础课 教学效果 评价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不断加强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新领域。
1 高校创业基础课现状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特别是本科类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是以创业基础课教学为主。共青团中央推广的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创业教育推广项目,目前已有近千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师资经过系统培训,在高校开设KAB课程,开展创业基础课教学。20多万名大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
然而目前国内的创业基础课教学整体还处在“从无到有”的阶段。各地区各高校对于创业教育、创业基础课教学的认识看法都不太一致,观点、理念也是层出不穷,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没有形成各学校自身特点的成熟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大纲,更没有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估。
2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把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1]同时,制定了高校“创业基础”教学大纲。创业基础课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因此,建立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科学、系统、地对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强化创业基础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主体与客体的确立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因为在创业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众多的参与者。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学校主管领导、学校主管部门、社会环境、过程参与企业、家长、具体实施创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参与创业基础课学习的学生等等。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但在学校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这里将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简化为参与创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和学生。
评价的客体其实是教学效果评价的对象。暨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学生对创业观的科学树立、对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教学准备,包括完备的教学计划、详细的情景设计等;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包括师生关系、教学组织效率、学生活跃程度等。教学效果评价对象的确定是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依据。
3.2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创业基础教育应当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主客体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创业基础课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课堂讲授,而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应当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在评价的过程中单纯一方的评价都不一定会客观公正。因此,对于创业基础课的教学效果评价应当是教师、学生都参与。
(2)整体性原则。创业基础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全体高校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创业教育。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当考虑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3)客观性原则。创业基础课教学评价应当客观反映教学的设计、组织、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以及教学的效果。
(4)可行性原则。即评价的体系、评价的过程应当是可行的,可操作的。不仅是单纯的进行评价,还应当对发现的问题能够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改进。
3.3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整个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核心。根据创业基础教学目标,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对评价对象进行细分,确定了创业基础课教学准备设计、组织实施、效果感知三方面12项效果评价指标(表1)。
(1)教学准备设计。对于创业基础课教师来说,教学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制定详细、完备的创业基础课教学计划。通常包括教学目标、课堂计划、活动设计方案等;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创业教育课,比如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另外还有师资力量,教师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专业培训,是否有创业实践经历,是否有相关的专业背景等。
(2)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管理是关乎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组织情况,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程度如何,师生之间是否有默契的配合。特别是对于创业教育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否有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注重学生参与体验的教学形式。
(3)教学效果感知。无论是有多么完善的课程设计、多么精心的教学组织过程,最终都要通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感受来体现。而感知的效果主要就是创业基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对于创业认知程度的改变,对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
3.4 基于AHP的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在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指标体系中各层级指标的权重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步骤如下:
(1)建立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邀请专家、教师和学生,运用5级标度法对指标体系中各层次的指标进行比较判断,分别构造各级判断矩阵。
(3)求解各矩阵的特征向量,较大特征值。
(4)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公式求得一致性指标,运用求得一致性比例。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通过计算,求得各层指标权重,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各个矩阵的特征向量、较大特征值、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比例。(此处略)
结果显示,各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都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一、二级指标权重分别如表2所示。
层次分析法是目前进行多目标决策的常用方法。指标权重的确定是个复杂的过程,其核心是指标因素对教学实际效果的影响程度。只有找到指标因素与创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内在关联,才能够有效指导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
3.5 基于AHP的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应用
基于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构建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如下:
其中,为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综合得分;为表1中D指标层个指标的实际得分,该层得分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为各指标在对应层的权重。据此可进行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
4 结语
本文虽然在构建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但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如何科学合理地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确定指标的权重,如何科学设计合理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如何多渠道,多元化路径追踪教学效果等等,都是需要通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才能获得进展的。同时,创业基础教育的有效开展还有赖于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位的支持推进,这对开展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期望通过进一步构建完善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深化对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的研究,切实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简介:魏腾展(1985,1―),男,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创业学是对整个创业过程进行的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对相关的创业问题进行了的研究和分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创业学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分支,也是MBA的必修课程。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我们国家也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本科教育的必修课,本文拟通过对本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其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及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不断探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 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创业课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具有新思维,新方法,打破以往教学方式对学生和老师的束缚。为此,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提高《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如下探讨。
1 角色扮演(又称为情景剧)教学法
创业过程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心理学中的角色扮演法引入到《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扮演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人物角色,使学生对工作的艰辛和创业的不易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也从而对创业所要面临的困难和艰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对家长的艰辛有了更多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教学气氛热火朝天,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和建议,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提高了学生对创业课程的兴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大学生学到了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下一步创业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赞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访谈法
由于《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对创业概念有个更直观更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引入了个人访谈和群体访谈法。带领学生跟创业者直接面谈,学生可以直接向创业者提出他们希望了解到的在创业过程所需的各种知识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创业者在进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较大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找项目?如何抓住创业机会?如何寻找创业启动资金?根据这些创业者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所必备的各种技能是什么?等等各种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学生可就有关各种创业问题向被访谈人提问。在课下,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访谈,寻找那些正在创业或者已经成功的创业者进行访谈,也可以找那些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吸取他们失败的经验教训,以提高自己将来创业的成功率,少走弯路,做好创业思想准备。要求学生在进行个人访谈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要提前设计好访谈问卷,设计访谈时所要提的各种问题。访谈结束后要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撰写出访谈录。这些方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他们对创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案例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营建一种教育环境,而教师则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来说,学生从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这个角色而转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个主体,这种角色转变让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感觉全然不同,让他们新喜,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从而获得了独立思考、辩证思维、与人相处、与人沟通、解决冲突、尊重他人等的能力,而且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案例教学法具有三个较大的特点:其一是直观性。案例来自鲜活的现实生活,它的使用可以形象直观地诠释教材理论,使之生动有趣又能说明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其二是典型性。案例的选择一般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对教材内容有较强的说服力。其三是系统性。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可以“一案到底”把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在创业机会的发现与筛选这一章,我就引入了大量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经验,提高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度。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法,学生分析案例的情绪很高涨,教学效果也令人极为满意。
4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或自由思考法
头脑风暴教学方法源自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特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代人把“头脑风暴”这一词用作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自由讨论的代名词,他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从毫无限制的自由联想中产生出新观念或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超强的创新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而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能迅速产生极多想法的手段,因而在创业课教学中引入头脑风暴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创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及时步,老师先向所有学生阐明这种方法应遵循的原则和将要讨论的主题及目的,并设法营造出一种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个主持人和一个记录人,让其他学生大胆联想,自由发言,记录人需要记录下发言人的所有创意。第三步,将所有各组记录人记录下的所有创意进行分类、归纳、评价,形成总的设想表,把其中同学们认为具代表性,最切实可行的创意进行再完善,最终作为创业问题的答案。在头脑风暴教学法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营造出一种融洽而和谐的气氛,宽松的环境可以保障同学们畅所欲言,毫无限制的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
教学是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起来外,作为教师本人还应具有让学生信服的好品德、为人师表的言行及很好的亲和力, 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全神贯注,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扶持大学生创业论文
以下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扶持大学生创业论文供大家参阅,希望能够帮到您!
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重要的创业主体,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目前,国家通过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办法破解就业难题,既是扩大就业容量、缓解就业压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税收政策是国家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肩负贯彻落实地方税收政策重任的地税部门,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扶持大学生创业促就业责无旁贷。
(一)税收政策做保障。近年来,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各部委相继联合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39号)、《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民政部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2014年第3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5〕18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民政部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补充公告》(2015年第12号)等,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服务。
(二)优惠力度做推手。加大减免税优惠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3年内按较高限额标准执行每户每年9600元的税收减免,对吸纳毕业年度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在3年内按较高限额标准执行每人每年5200元的税收减免。
(三)优惠享受更便利。把创业就业减免税收政策的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调整为事后备案管理,建立落实税收优惠减免管理台账,保障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遗漏。
(四)跟踪问效抓落实。根据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自治区地税局召开了专题协调会议,关礼局长对“建议建立大学生就业税收减免和小微企业税收减免专项统计”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全区地税系统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税收政策落实情况统计周报制度,着力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问效,要求各市逐级汇总上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统计表》。
(一)宣传平台。深入广西人才市场、高校,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专题辅导,大力宣传优惠政策,扩大影响范围。编撰发放《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指南》,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涉税QQ辅导群,及时为大学生提供税收政策咨询等在线解答服务。广泛深入园区、企业,重点宣传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吸收大学生就业。主动走进高校“双选会”、全市人才活动交流场所,提供涉税咨询服务,积极引导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条件的大学生和企业尽享优惠。
(二)流程平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高校毕业生充分享受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由事前审批变为事后备案管理的便利和高效。落实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落实好“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以“减少事项、减少环节、缩短时限、精简资料、优化流程、减轻负担”为工作目标,以“前置审批环节、强化后续管控、持续扩大范围”为工作原则,开展涉税事项“先批后审、审管分离、办管分离”试点工作。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加强后续管理的措施和办法。适应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需要,在职责范围内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推进“三证合一”工作。继续执行免收税务登记证和取消发票工本费政策,并免费为纳税人提供复印涉税资料服务,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优化纳税服务,支持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
)规范平台。一是依法行政。按照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简政放权的要求,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执法环境,避免多头入户执法、重复税收检查的现象。二是征管规范。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税收征管规范》,对税务登记、认定管理、申报纳税、税收优惠、税额确认、税款追征、税务检查、违法处置、争议处理、凭证管理、信息披露等11类涉税业务共618项具体业务做了规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税收法律法规与税收征管操作实务承接起来,形成统一的规程指南,更加方便纳税人。三是纳税服务规范。实施《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及时制定出台《纳税服务规范(广西地税实施操作版)》,梳理前台业务规范,理顺后台业务衔接流程。依照纳税服务规范逐条比对自查,梳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更新表证单书,简化资料报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服务流程,确保了纳税服务规范顺利执行。(四)信息平台。依托科技手段,拓展网上申报、网上咨询、自助办税、免填单服务等业务种类,拓展网上办税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电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基础,构建语音、邮件、QQ、微信集一体的电子综合服务平台;扩大自助办税和同城通办覆盖面,较大限度方便高校毕业生。
(五)纳税信用等级平台。与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共同建立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及分类管理工作机制;积极与有关部门共同建设“综合信用管理信息查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推进社会信用管理建设。立足行业特点,运用税收诚信机制建设成果,积极扶持创业就业,使企业发展更顺利,就业岗位更稳定,就业报酬更有保障。
(一)税收政策受惠面偏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适用对象的叠加,削弱了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于2014年10月1日起,对所有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均已免征营业税,我区绝大部分持《就业创业证》从事个体工商户的人员因规模不大,属于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纳税户,以致申请享受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减少,影响了该政策的执行效果。广西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减免税的扣除限额为每户每年9600元,与所有从事个体经营的纳税人都可以享受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免征营业税这一普惠政策相比,扣除限额依然偏低,按广西低的征收率4.18%来计算,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个体经营者每年可以减免的税费为15048元,远高于创业就业规定的9600元/年的扣除标准。财税〔2014〕39号文还规定“本通知所述人员不得重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加上企业必须为失业人员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才能享受税收优惠,因此,往往只有月营业额3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才有必要适用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所以实际申请享受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不多,从而导致该政策适用性不强,形式大于实用,没有真正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
(二)行业放宽、税种不放宽未能充分体现政策的导向作用。财税〔2014〕39号文取消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对行业的限制,原被财税〔2010〕84号文的政策排除在外的从事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行业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吸纳就业的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等服务型企业,按新政策都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但是在扣减税费范围上,财税〔2014〕39号文仅增加了地方教育附加,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种依旧未纳入扣减范围,税种放宽幅度不大,所以尽管财税〔2014〕39号文出台的目的是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但是只放开行业的限制却没有放宽税种限制,影响了政策导向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这意味着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支出主要由地方财政来负担,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制造加工、修理修配等缴纳增值税的行业也是创业就业集中的重点行业,但是政策没有将增值税列入抵减范围,必然会削弱税收政策对创业就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且随着“营改增”试点行业的不断扩围,越来越多的行业将纳入增值税的范围,将会进一步削弱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办理涉税减免手续较为复杂且跨部门较多。比如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自主创业的个体工商户不需办理申请即可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但要享受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减免,还要持《就业创业证》、个体工商户登记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材料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而在企业单位吸纳就业方面,企业不仅要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与新招用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记录等材料,还要催促新招用人员办理、提交《就业创业证》。整个涉税减免过程要经过人社、教育、民政、税务等多个部门,纳税人需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跑,所以相对于减免手续更简单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大部分纳税人不愿再花时间和人力物力去申请享受减免程序相对复杂的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四)落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合力尚未形成。部分地市和有关部门关于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方面的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导致效率不高,影响了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及时贯彻落实到位。目前,人社部门只负责发放《就业创业证》,工商部门只负责工商登记,而作为税务部门在落实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工作中,往往受制于《就业创业证》(身份认定)和工商登记(经济性质认定),这些前置认定的分散设置不利于规范税收管理,不利于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五)落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实行定期减免形式,而且财税〔2014〕39号文规定审批期限为2014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年31日,仍然规定3年的审批优惠时限,而不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直接、明显,它的弊端在于容易使企业为了获得实惠而发生短期行为,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投资规模小、经营期限短的项目有利,而对于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等投资项目的鼓励作用不大。
(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就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效应评估机制,指导全区各级地税机关加强政策执行反馈。
(二)积极从以下几方面扩大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各项税
收优惠政策。1、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税种范围,从仅营业税单转税优惠为主向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多种流转税优惠并重转变。目前,对吸纳就业企业的优惠政策仅是减免营业税及其附加,以及企业所得税,一方面这对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主体税种的企业没有激励效应,另一方面,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必须要以盈利为前提,所以政策对一时难以取得利润或利润微薄的企业的扶持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2、建议调高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减免税的扣除限额。针对2014年10月1日起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免征营业税的普惠政策实施后,享受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减少这一实际情况,建议国家应及时适当调高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减免税扣除限额,以体现国家出台该政策初衷和效应,增强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加大扶持力度,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人员和大学生,在不超过3万元免征营业税这一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考虑给予叠加使用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3、建议扩大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的适用范围。建议将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扩大到所有的小微企业,进一步激发小微企业吸纳更多的创业就业人员。同时建议国家放开西部地区在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类型的限定,综合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将主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的企业纳入税收优惠政策对象,进一步提高企业吸纳失业人员积极性。
4、建议进一步简化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减免税手续。建议政府成立促进创业就业联合办公机构,加强对《就业创业证》的发放、收缴以及免税程序的审核、年检等工作;同时加快健全政府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劳动就业信息交换和协查制度,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健全联合执法服务工作机制,实现“集中受理、内部流转、办结、窗口出件”,切实解决纳税人“重复报送涉税资料”、“多头找、来回跑”等问题。另外,建议人社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以方便各级税务、财政、民政部门查询就业创业信息。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工业设计论文
一、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会想到自主创业,相比较其他专业有哪些优势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的不仅有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还有在一些课程与校园项目中就逐渐培养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恰好是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另外创新是所有学设计最强调和注重的,创新的方法也是专业必修课之一,到高年级后逐渐养成了处处寻找创新点的思考习惯。在大三暑假的实习中逐渐意识到,创新不仅是思考与发现,还要付诸行动,而这些都要与企业的决策层有直接的沟通,因此大四找工作期间坚定了创业的行动。相比较其他专业,工业设计的优势就是在就读期间创业的想法萌生了不止一次,想法太多……
二、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创办家具企业
成都被称为中国西部家具之都,上下游产业链都很完整,很容易找到供应商。2006年成都经济委员会提出了“成都家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成都家具产业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家具制造基地、研发基地、营销基地。成都现有家具生产及配套企业近5000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主要聚集分布在以新都区为核心的周边地区,汇聚了好迪、双虎、全友等众多家具品牌。再加上我本人是四川人,在成都就读四年本科,因此在成都创办家具企业相对来说,有更多的地域优势、政策优势,还有人力成本优势与人脉。
三、既然成都有5000家家具企业,为什么还要选择创办家具企业
创新不一定是另类或的与众不同,既然成都有这么多家具企业,就说明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强大的家具产业的产能。所以别人认为这是创业者应该避免的地方,但我们学设计的恰恰看到的是它所蕴含的机遇。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庞大产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家具产品有很多种,森亚的家具产品属于哪一种在学校学习家具制造工艺的时候,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对家具产品与家具市场进行过调研,去大型的家具厂参观过,大四时有同学还在这些企业实习。成都是与广东乐从,江苏蠡口、河北香河齐名的中国四大家具产业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但成都同时是全国较大的板式家具生产基地,家具生产与销售占四川省的80%以上。因此我们对板式家具进行了更深入的工艺了解和市场了解,相对来说创业成本也比较低。板式家具性价比较高,款式多样,色彩新颖同时不易变形而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有较大的市场受众。森亚家具是以整体衣柜、衣帽间、书柜等为主的板式家具。
四、为什么选择定制化的板式家具
仅仅从事家具设计,靠出售家具设计方案作为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在方案推广上存在难度,同时在商业关系中容易处于被动地位。板式家具可拆卸、易组装的特性以及相对简单的工艺,决定了板式家具定制化的可能性。再加上板式家具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用于较小的室内空间,因此人群的个性需求与空间的限制产生了矛盾,而我们设计师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企业与其他家具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森亚家具专注于定制化的板式家具,以整体衣柜、衣帽间、书柜等为主,以设计与研发为主的的家具产品销售公司。
五、除了定制化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学设计的创业优势
总体上来说,我们把《人机工程学》与《设计研究》课程中所学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与方法扩展成了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在产品设计之前,我们学设计的都是习惯从用户需求出发,根据客户要求设计产品方案。除此之外还会根据特定的住宅或商业空间进行主动思考,分析用户在这个特定空间的行为特征,把用户潜在需要挖掘出来,把我们设计师的意见反馈给用户,这个建议是用户自己曾经没有考虑周全的或是考虑有欠妥帖的,让用户感到我们是为他而思考,在设计方案阶段就让用户感到物超所值。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和配套企业的选择上,我们也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把家具的环保性与经久耐用做为衡量产品质量的及时检验标准,如板式家具基材的选择与处理,这样设计师独特的挑剔眼光使得我们比其他从事板式家具销售的企业更注重质量。饰面和油漆的选择直接跟视觉效果有关系,是我们设计师最擅长的,在尊重用户审美的前提下还会给他们科普一点美学常识与优良产品的设计标准。在产品的安装和售后服务上,我们也相比其他企业要更贴心,比如我们在家具安装完后都有一次性贴膜,这样用户在最终入住前只要撕掉就可以直接使用干净的产品。我们还会赠送一些我们自己研发的小产品,比如鞋架的隔断,部分单身男青年在装修房子的时候没有把未来女主人的需求考虑进去,我们会贴心地赠送一些鞋柜隔断增加高跟鞋的储物空间。在降低产品成本的时候从来不选择牺牲产品质量,即使这些东西呈现出来的时候,消费者可能看不到,但是家具是一个使用生命周期较长的产品,我们坚信的产品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而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有一个长尾效应,我们需要的就是等待。服务类产品在短期内会增加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会得到更大的市场回报。成都森亚的企业定位除了是消费者家具的私人设计师,也是好家具的总管家。所以创业是长期的规划,不能总看眼前利益。设计是交叉学科,有很多关于心理学、材料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六、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挫折?能否给后来的创业者一些建议
在刚起步推广特别困难的时候,非但“及时桶金”没有如期到来,连“及时分钱”都很难见到,合伙人逐渐失去了创业热情,都撤了。但我坚信定制板式家具的市场前景,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坚持下来了。所以首先要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亲友的支持尤为重要,内心要很强大。在大学里所有人都把你看做是未成年人,即使早就超过了18岁,但一旦选了创业就要用成熟的心智来处理一切事情,这种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不仅是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自己心理上的过渡。一定要把校园力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回头看看自己的创业历程,好像很多道理书上都有提及。坚持、冷静、虚心听取意见,自我充电与学习,不断总结。
作者:孙虎 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CDIO理念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CDIO基本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都不够重视创业教育,现行的创业教育对创业过程中应具备的把握机会、应对挑战、解决困难、综合决策等能力的培养都不足。尤其是工程类大学,其对学生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传统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其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甚至抑制了学生的创业思维。就目前而言,越来越多的工程类大学开始重视并推行创业教育,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一,创业教育深度不够,大多数学校推行创业教育的形式是创业选修课、讲座、竞赛等,虽有一定的短期效果,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应将创业教育系统地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其二,师资力量缺乏,创业教育好的导师应该是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但是工程类大学中的创业教师多数缺乏创业经验;另一方面,从社会上请进课堂的创业导师难以形成持续的培养机制。其三,培养系统性不足,流于形式,创业意识难以深入人心。总的来说,我国拥有全球规模较大的工程教育,全球、较大的工科生源,但是在工程类大学生中,创业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却严重不足,我国工程类大学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构成完备的教育体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二)CDIO教育实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世界理工科大学之最,也是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学院在课程改革方面,注重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打造课程体系;教学方面强调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个性培养的融合;通过增设课程设计环节,贴近工程实际;巨资打造实验室,培养学生构思新系统。南京工程学院借鉴CDIO理念,通过课程模块化、师资多元化、项目系列化、评价多样化以及科技普及化的“五化”模式实施工程教育改革,注重实践,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了许多的工程师。宁波工程学院从制度设计层面构建了“计划123模式”,通过闭环管理系统,推行CDIO教学法,致力于培养具有积极人生态度(Initiative)、良好工程素养(Industrial)和整合应用能力(Integrative)的3I特质的工程师后备人才,成效显著。基于CDIO理念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对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流高校就业压力有重要意义:直接以行业用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与创业标准来评价学生,注重就业技能与职业技能,要求教学与生产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结合,避免了传统的产学分离、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CDIO模式在工程类大学的实践,能够很好地推进创业教育,结合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推进大学毕业生创业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宁波工程学院在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基地+平台+窗口+模块”的创业教育模式,突出“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强化项目体验、校企互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结合工科院校特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工程师,也正是基于CDIO理念的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初步探索。
二、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一)方案设计
1.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CDIO理念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一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学生对知识系统的自我构建,在思考、理解、实践中掌握并应用知识。二是提高职业素养与创业素质,具备对产品、过程、系统的掌控能力与领导能力,构建企业环境下的个人态度与创造性思维。三是从宏观角度理解工程类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战略影响,让学生理解技术如何带动产品革新,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这种战略价值观的培养也是CDIO所要达成的目标。
2.整体改革战略。
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遵循“体验、融合、互动”三大原则,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其中,基于项目化的“做中学”方式是实施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是核心内容;工程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与互相渗透是实施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关键环节;校企合作,提供全真或仿真的职业氛围是实施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情境,是环境支持。以上三个因素互相支撑、融合、集成,共同构成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整体改革战略。
(二)模式
1.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化课程是互成体系、相互补充的专业课程,是培养个人、人际交往、产品及系统掌控能力为一体的系统方案设计。一体化改革直指传统课程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不能兼顾的弊端。一体化培养模式在体系内设置相互支持、互相补充的基础知识,并且将各项创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个学科与每个教学环节当中。首先是基于CDIO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培养计划,增加实验教学、工程实践、校外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课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考核机制,一改“课后考试成绩定论”的做法,在过程中评估教学效果与学生掌握情况,实时反馈推动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再次,注重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项目为基础驱动,以各种创业大赛、社团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自主组织与积极参与。,建立创业培训基地,构建基础、研究、创新的教学理论体系,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无论对工程类大学的人才培养,还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以企业实际需求为重要参考,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深度沟通,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构建教学课程体系是校企合作的重点和难点。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会牵涉许多细节,高校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工程实践机构,负责学生的校外实训、企业内训以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联合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以高校为主,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并落实到学生学习、实训的各个环节。此外,联合校外众多企业,以行业发展变化与前景为主导,对每个专业出现的人才需求变化,针对性地做出及时性、局部性调整。
3.三阶段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CDIO理念对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齐头并进的。CDIO理念的培养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专业素养、综合能力三大方面,这三方面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及时阶段,在大一年级时,侧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人文、数理、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以系统基础培养为主,同时鼓励学生感受创业创新氛围,并积极参与。第二阶段,在大二、大三年级时,注重专业课程的教育,注重依托项目,在工程实训中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在实训与实践环节中落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到大三年级时,要注重走近企业,开始接触企业的运行思维。培育一些创业训练项目,依托创业工作室,让学生在创业实战中提升创业能力,感悟创业真谛。第三阶段,到大四年级时突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整合与提升,对学生进行就业方向的分流。主体学生以到企业中去实训实习为主,按企业的要求来完成毕业设计,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培养创业所需的各项能力,思维方式靠近企业的实践运营,重点突出学生在创业中信息分析、问题解决、综合决策的能力培养。这个阶段还要鼓励一小部分学生直接创业,并帮助其解决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每个阶段还需配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和相应的培养平台,包括专业知识阶段的“校内专业实验室”、创新实践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的“企业实习教育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
三、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建议
(一)建立有特色的创新课程体系
基于CDIO理念的教育模式改革,最为重要的着力点是对现有课程的系统改革。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特色创业课程体系,要将创业教育与技能教育均融入到课程体系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老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以“学生学习到什么、得到什么培养”为课程设计的核心。针对用人单位反映的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开设“重实践能力、轻理论知识”的课程,引导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此外,增加创业教育课程的比重,引进企业运作分析方面的课程,从成功或失败的企业经营案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创设与构建要更突出系统性原则,兼顾基础知识、创业能力、综合素质三大方面的培养目标,在各个课程模块、学科设置、教学环节中保障三方面相互协调,落到实处。此外,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强调个人能力与团队能力的学习效果,用实践的形象化与具体化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CDIO理念倡导的是系统性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课程体系改革与重新构建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创业素养,促进就业。
(二)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工程类大学中,将企业运作机制与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构建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培养直接面向企业的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CDIO理念中突出实践教学是培养创业意识的关键,创业实践应该以企业原型为模板。校企合作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更贴近企业的实际运作。为此,一方面可以在校内搭建创业大赛、创业交流会、模拟企业、营销策划大赛、企业案例分析大赛等形式的创业教育载体;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名企高层和创业新秀讲授创业经历与经验,与学生亲密交流,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创业创新型企业参观、实习,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长效机制的构建是CDIO理念下创业教育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部分。长效机制可以以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在企业建立长效的校园实训基地,组织校企双方讨论编写系统化的培养方案。教学实践、毕业设计、假期实习等都注重校企合作,秉承“合作共赢,扶植创业”的原则,与大学生创业园共同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同时以此为基础,在校企合作机制下突出企业经营实践,突出企业运作中的决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要求,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三)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从创业教育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创业教育之所以没有深入开展、没有构成长效机制,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关键。传统的创业教育需要改革的不仅是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的配套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高校的绝大部分教师是没有创业经验的,这就需要对教师结构进行大的“改造”。对本校已有的教师,一方面,可加强教学一线教师的专业培训,深化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与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可选派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项目或创业实践活动,增加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增加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储备。此外,从校外引进社会人才扩充师资力量,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社会人才定期开展校园创业讲座或者特聘其为大学生创业导师,开辟多条教育途径,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四、小结
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创业综合素质与技能培养为目标,以CDIO项目循环为载体,从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师资与设施配备等多方面入手,能够有效地改善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借鉴CDIO教育模式,对于深化改革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淑娇 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论文
1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组成
Taylor于“时间—动作研究”当中最早提出了与素质相关的研究。“素质是一个人或个体的基本特征,与高效率和高效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以测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G.McGlelland如是说。大学生创业素质是集“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一体。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等;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方向的行业知识、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创业能力是在创业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业意志和创业信念还有创业个性。创业意识是动力源泉,创业知识是重要基础,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创业能力是核心要求。各个要素在创业素质结构中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又是彼此独立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水平的发展程度。
2大学生在创业中显现出的素质缺陷
2.1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在性格上具有个性较强、缺乏宽容、合作精神的特点;有的学生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锻炼的渠道和体验,有的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缺乏果断性和坚韧性,不敢创业;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2创业知识单薄,发展后劲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都提高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分别开始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基础知识的普及上,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来实现,并且大多数是通过团委、学生会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而只能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看客,导致学生管理企业和运营企业知识匮乏,缺乏技能的训练,难以满足社会对创业素质的需求。
2.3创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自身职业能力素质的高低一定是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当下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独自承受挫折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严重的个人主义,团队精神缺乏,奉献精神不足,缺乏诚信意识等等;有的学生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任由创业机会流失,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有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运营失败;有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总成为孤家寡人;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好创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教育培训以及职业实践等等,从而从整体上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4创业观念不尖端,创业心理品质较低
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等待和依靠的思想,并不是积极地去探寻创业的机会,就想着毕业后有份工作就可以;有的学生避重就轻,不愿意吃苦,就业要求太高;还有一些学生好高骛远,只想所得,不讲付出;有的大学生还没有做好进行创业的准备,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无法直面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的一些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当在过程当中出现“挡路石”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四化”模式
3.1师资队伍专家化
一是作为创业教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政治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的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二是高校中也应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以及学习,如大学生创业教育KAB讲师,SIYB讲师等,使之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道路更加的专业化。三是针对创业教师的授课形式而言,其应积极采用课堂讲授与企业参观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并加之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户外训练等新颖的授课形式,从而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创业的知识,达到对其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四是创业教师应当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亲身地体验创业的过程,从而使得教师可以对企业的运作以及发展等过程相熟悉,使得其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3.2课程模块化
一是高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动态要及时加以关注,并对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加以掌握,彻底将高校课程设置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予以转变。二是创业课程要打破“单一学科”的课程结构模式,构建“多元”的课程结构模式,要改变以往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可以采用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法。三是高校应构建集全程性、多层性、基础性、渗透性、实践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建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型,四个模块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模拟模块是依托、活动模块是载体、实践模块是重点,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建立多学科互补交叉的,动态多层的教学体系,多维度进行应用,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以期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3.3校园文化职业化
一是高校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成为多彩校园文化生活的主体,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培养锻炼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步入社会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和综合能力。二是通过邀请的校友和企业家针对青年学生创业的需求开展创业大讲堂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意识,通过建立创业教育网站,组织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让创业思维进论坛,进头脑,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三是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与企业家座谈,让学生了解市场,体验创业者的艰辛,认识到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力,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四是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宣传工作,通过高校网站、电台、校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创业为主题的宣传报道,培育创业文化。
作者:吕平 陈景丽 徐东昊 高宝全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实践学科逐渐得以重视并引领和指导着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行为。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后,中国开始了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和规划。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在理论和相关政策的指引下,高校创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各地高校纷纷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机制、模式、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受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创业教育学科化程度较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创业教育研究的瓶颈问题,因此,有必要的从创业教育资源和创业教育主体上重新认识和发展,从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对创业教育进行新的发扬,无论是对大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创业教育和图书馆服务相结合,对于图书馆工作也是一种新的拓展与发挥,是对服务内容的新的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在创业教育中的服务措施
(一)开设信息素质教育课,提高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素质是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大学生对信息性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使学生通过图书馆、电子出版物、网上信息资源检索技术等获取各种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及时加工、整理、筛选、下载,以适应21世纪信息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加快数据库和网络化建设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使他们更够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为以后的创业生涯做好准备。同时可根据相关知识点设计案例或从现实中寻找案例,要求学生对案例做出分析和诊断,如在讲述“创业方向”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讲一下熟悉的企业家创业的案例,根据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创业应明确的方向,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推荐书目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为了配合创业教育,将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图书进行精心筛选,做成专题书目或是导读书架推荐给大学生,使之能够了解创业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趋势,营造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使创业教育的意识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并贯穿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当中,高校图书馆应将创业教育导读活动融入到图书馆组织的各项活动之中,并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保障阅读指导的有效性,从而为创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组建师资库
在任何教育活动中,师资队伍都是该项教育运行发展的“引擎”,创业教育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也不长,各国高校开设创业管理专业的数量有限,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教师数量匮乏,图书馆利用其信息资源丰富以及收集信息的优势,组建有关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库。比如针对学生创办企业的行为,如何进行引导和扶持,就涉及到学校各方面资源配置和关系的协调。因此创业教育的实施应该成立专门机构,成立由政府部门相关人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组建的创业专家志愿团,以学术性导师为基础,实践性导师为主体,建立相关学科理论研究专家,就业指导部门专业教师,大学生创业代表、社会创业典型以及风险投资顾问的数据库,目的就是能使决策者和大学生了解创业教育的前沿信息,从而为创业教育提供指导。
(四)提供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能为创业者提供前沿信息,同时也能创业教育提供空间。图书馆的创业教育共享空间,配备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能够一站式的资源检索、数据处理、格式转换、文献打包、资料打印装订等系列服务。创业教育者和大学生在这里可以使用各种办公和学习软件,开展个人或集体学习和研究,或是从事创业的准备工作等等。比如大学生参与各种创业竞赛,要经过项目选择、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以及答辩等各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会查阅大量的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参与“小企业创业方案”、“职业生涯设计”、“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通过在图使馆获取的丰富信息资源,学生获得了宝贵的模拟创业经历,学习积累了创业知识,培养了创业能力,锻炼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分析和研究能力。
(五)开展真人图书馆的服务
近年图书馆引进了真人图书馆的概念,LivingLibrary是将具有一定特长或特定经验的“人”作为“图书”,通过读者与“真人书”的面对面的交流过程,实现借阅、传递知识的目的。比如,运用创业情景模拟法、沙盘演练法,围绕某个创业课题,从创业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编写成情景模拟实验指导书,将创业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由学生分组成立若干“企业”,每个“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由不同的学生来担任经理,在市场环境下进行模拟创业活动,学生在“企业”的创业活动中完成体验式学习,从中学习和运用创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为配合创业教育,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从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做专题报告,真人图书馆使大学生在同创业成功的人士的交谈中了解创业的详细内容,从而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创业人员,了解创业的过程和艰辛。
三、高校图书馆工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新延伸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不仅要支持教学科研,而且要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支持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转化、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具有良好的环境资源,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信息网络优势,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信息环境保障,进一步更新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
(二)探索改善创业教育的新途径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整个大学生创业辅导工作的基础,涉及到教学、师资、实践培训等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问题,可以解决大学创业教育举办主题单一、课程内容呆板、教学方式非常态化等问题,也是改善大学创业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图书馆的参与,使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融入了新的血液,增加了新的途径。
(三)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
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拓展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科学、有效地自主创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作者:杨红 王彩杰 高源 关朝明 王崇皓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创业文化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必须要加快转变教育理念,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一些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授课教师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全体教师都有关系,需要所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以重视并进行渗透教育。因此,必须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创业教育思想,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书育人过程中。其次,转变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只有自己开公司、自己当老板才算是创业,其实不然,大学生到基层锻炼、去偏远地区支援建设也是一种创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转变创业理念,树立“大创业观”。
二、培育创业文化,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浓厚的创业氛围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付诸行动。那么,如何培育高校创业文化呢?首先,开展主题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面向大一到大四的全体学生普及大众化创业教育,让大家都能萌发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让他们具备“人人都是创业主体”的思想观念,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以创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关于创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大学生开展精英型创业教育,分层推进,实现创业教育的分层发展。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高校要依托各种媒介,如校园网络平台、广播、宣传栏、展板、海报等,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大众宣传媒介的重要作用,对创业成功的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或是介绍创业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或是组织座谈会交流创业的体会,这样的宣传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心理,保持学生的创业激情,而且可以培育浓厚的创业氛围,促进高校创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三、丰富课程内容,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是做好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创业教育中,要培养大学生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创业意识,其中包括创业的激情和对商品交易的兴趣;二是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创业心理、创业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具体来讲,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开设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丰富相关内容。学校要开设相对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同时,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地渗透与创业相关的内容,如法律、税收、风险管理、资源整合等。一方面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专业领域的创业人才,提升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和本专业结合实现“科技创业”。
四、加强师资建设,培养教师队伍
要想搞好创业教育,一支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首先,对现有的创业教育教师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这些培训包括创业理论培训、创业经验交流和创业模拟活动,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参加座谈和培训,和学校教师交流创业经验,以便不断丰富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创业知识。其次,扩大教师队伍的培养。高校要多招聘一些教师,充实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人士参与创业教育的授课,这些校外人士大约分为三类:一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二是掌握成功创业理论的政府官员或专家。三是与创业相关的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员。通过这些专业人士的经验传授、理论指导,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创业的各个环节的理解。
五、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创业教育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事情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创业教育也是如此。健全的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创业教育的教学行为,使其有章可循,能够较大限度地保障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如果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那么,很多创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效可言,更不要说培养创业型人才了。所以,高校必须要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质量意识。首先,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让创业教育活动有章可循,让教师根据规章制度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其次,必须强化质量意识。高校创业教育质量非常关键,它体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必须要强化质量意识,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教育质量把好关,保障其教学质量的化。
六、丰富教育形式,拓宽创业实践渠道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还要落到实处,真正成为一种实践教育。因此,高校要丰富教育形式,拓宽创业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具体而丰富的创业知识。首先,高校要不断丰富创业教育形式。除了课堂讲授之外,还有其他几种创业教育形式:其一,学习借鉴创业经验。高校可以聘请一些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来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或是为学生做创业报告。其二,依靠政府支持。学校可以出面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寻找适合学生创业的项目,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其次,高校要拓宽大学生创业实践渠道。其一,通过劳务服务、技术服务等增加创业经验。高校要鼓励学生通过勤工助学等劳务服务来锻炼其创业心理品质,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技术服务,丰富人生阅历和创业经验,为以后的创业夯实基础。其二,高校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区项目以及创业基地项目,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亲自参与经营管理,积累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同时,各高校之间要加强合作,分享创业经验和体会,互通有无、合作共赢。
七、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缓解就业压力,也能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更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作者:周艳丽 单位:合肥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论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
(一)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应充分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社会舞台为依托,加大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还能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缺陷,从而自觉调整自身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习能力与管理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二)创业能力培养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
高校应从多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创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创业观。高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提高创业能力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自身社会实践经验,为其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实践课程体系,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大学生从理论的角度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者,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创业意识,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宗旨,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通过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实践课程教育体系,将原有的以课堂为中心改为以市场为中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完善课堂实践教学,传授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大学生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各项创业技能。高校也可以开设选修课,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信息,利用高校各类组织宣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高校在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得到加强,为日后直接就业提供了机会,企业也省去了大学生今后毕业花大量时间去培养大学生,这对于高校与企业来说都是双赢的选择。
(三)建立实践评价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在建立课程体系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效评估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认真对待实践的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增强创业的信心。教师对于在实践中完成的比较的大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而对于完成的不是特别突出的大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创业意识。
(四)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应主动搭建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平台,为大学生更好的实践打下基础。通过搭建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平台,既有利于大学生实践,又能够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奉献社会,该平台的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更为企业选拔的人才提供了依据,高校通过长期与企业合作,真正实现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搭建起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桥梁,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更为企业日后发展引进合格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使大学生就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在实践过程中,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发展当中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个人发展。
作者:赵俊峰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素质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层面的不足,从完备艺术教育课程、浓厚艺术文化氛围、加强艺术教育实践角度论述了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 艺术教育 创业素质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现状
1.创业知识有待丰富。
创业知识主要指与创业相关的理论、政策、法规及必备的专业知识。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可以窥见,大学生普遍对创业政策缺乏关注,对创业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缺乏创业所必需具备的相关知识,缺乏创业知识的专业培训。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2.创业人格有待健全。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竞争意识和进取创业精神,对市场经济和独立创业心存畏惧,不少大学生仍幻想着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只要顺利完成学业就能获得理想的职业及广泛的保障。这种愿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难以实现。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独立的创业者已成为大学生的必然选择。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腐蚀,也给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负面消极影响,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良好创业人格的形成。我国大学生人格主流是好的,但也确有不少大学生存在人格缺陷,依赖人格、矛盾人格和分裂人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具体表现为有的大学生私欲张扬,缺乏创业责任感;有的虚伪做作,创业诚信度不高;有的心理脆弱,创业意志不强;有的散漫不群,创业团队精神不足;有的等待依赖,创业主动性欠缺;有的安于现状,创业积极性缺乏。只有切切实实加强创业人格教育,才能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使他们走向成功的创业之路。
3.创业能力有待提升。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具备各种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条件。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的前期准备和创业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和提升创业能力。创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创业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进一步实施和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能力一般包括组织策划能力、交往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由于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的限制,大学生创业者缺少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创业能力亟需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缺少组织策划的经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发展规划经历不足,在创业过程中对外与对内的交往协调能力不足,以及在校期间较为重视专业技能的专一性学习,忽略了综合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要求创业者具有很强的综合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创业能力要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摸索,逐步提高、补充和完善。
二、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可行性分析
1.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相统一。
大学生艺术教育通过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健全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开启和提升大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陶冶情感,培养人格,促使大学生和谐发展。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渠道。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发展的人。大学生创业教育指的是灵活运用教育技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学科优势,有效拓展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塑造创业人格,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大学生创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可见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部分,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有效扩展,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二者的培养目标相统一。
2.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机相一致。
21世纪,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强调受教育者必须培养的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言人和创业者。我国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大潮中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培养和拥有更多良好综合素质的发展的创业型人才。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21世纪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要举措。面对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为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代教育目标,同时强调了创业素质培养这一思想,即“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也提出“大力加强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伦理、人文结合,将艺术教育最终扩展为文化的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指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明确了现代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提升,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二者的提出和推进,顺应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选择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时机相一致。
3.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相融合。
大学生艺术教育方法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文化宣传载体等形式。艺术教育注重的是艺术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具有实际参与到艺术表演人数少而受众广的特点。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研究,但是整体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普及还有一定差距。可见,国内创业教育和艺术教育具有较高相似性。这就要求我们将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方式进行融合、统一。将大学生艺术教育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丰富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充分运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去。同时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融合到艺术教育中,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的统一,促进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既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途径
所谓创业素质,是指从事创业活动与成功创业所具备的个性特征和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也就是大学生所具备的创业潜力和能力,包括创业知识、创业人格、创业能力等。
1.完备艺术教育课程,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基本要素。创业知识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职业法规知识及综合性知识。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只注重于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了后几类知识。实践证明,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包括现代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综合性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合理的知识储备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竞争力。大学生应力求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中成为专家,又要拓宽更为广博的知识面。要根据大学艺术教育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把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艺术教育应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等自身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首先要构建规范、科学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其次,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客,有目的地选择的艺术欣赏作品进行讲解;再次,既要针对学生兴趣的需要,又要注重审美高度和层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高雅兴趣,拟订审美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建立和提高审美标准。大学生应借助艺术教育的大好平台,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知识,特别是文学、艺术、哲学、伦理学等综合知识,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哲学上思考问题,学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艺术化地应用管理知识,培养特色的、的领导艺术。
2.浓厚艺术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创业人格。
创业人格是人们创业的行为模式,是创业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它在创业素质结构中,对其他因素起着导向、调节的作用,是创业的力量源泉和持续动力。创业人才人格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他能否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创业人格强调敬业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客观的自信等要素,主要包括:服务社会的创业责任,善于合作的创业禀赋,严谨诚实的创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创业意念、积极进取的创业心态等。高尚的创业人格,能较大限度地体现创业者的人生价值。艺术教育通过情感培养和心理训练帮助大学生净化情感和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大学生和谐健康人格的养成。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平台,随时吸收新的文化,培养和提升更具特色的的创业品格,促进创业活动与社会需求的快速融合,增强创业活动的生命力,加快和提高创业效率。建设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是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楼、公寓楼、体育场馆、食堂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建立艺术走廊、竖立格言牌,可以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给自然景观甚至树木花草来点诗文词赋,赋予人文气息,可以使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同时,解决好艺术教学的教材、设备、师资等方面的问题,搞好教学质量监控、考核、评估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课堂在艺术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浓厚艺术氛围,是艺术作品更好地作用于人的情感,使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等接受真、善、美的渗透,进而丰富大学生情感世界,培育大学生集体协作意识、顽强拼搏观念、勇于奉献精神,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人格。
3.加强艺术教育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和综合性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即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理清支流把握主流的能力,总结实践形成概念的能力,在相互联系中摸索规律的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是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是大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要求。开拓创新能力,是指创业者不断接受或产生新的思想,革新制度、创新方法与管理模式、提升新技术、开辟新产品的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者对已有资源和潜在资源如人、财、物、时间、空间等的系统整合、优化配置和科学运筹的能力,在较高的层次上决定着创业的效率和成败。综合性能力,包括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利用机会的能力,捕捉信息、梳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非常规性的决策和用人能力,交际、公关、社会活动能力等,是一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综合开发和运筹的能力。艺术教育具有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净化情感的同时,起到了劳逸结合,有效促进大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致力开拓创新的作用。同时,艺术教育能促进人们之间的心灵开放和相互沟通,促使大学生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达到协调统一,促使大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现象抓住本质和辩证事物相互联系摸索其中规律,利于大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等。艺术教育不是以单纯求知为特征的知识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它寻求建设青年学生的诗意的人生修养和审美的生命境界。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必须从“知识理论”走向“生活实践”,从知识论转换到实践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于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体验、想象的兴趣和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的艺术教育不应是一种纯理论的求知过程,它必须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种艺术实践和审美感悟。只有在每一位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艺术教育的内在品格与审美特征才能被鲜活地显露和敞亮。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在精心组织的活动中展示才艺,培养健全个性,让学生在走出课堂领会大自然的艺术中坚毅性格、净化心灵、涤荡心境、锻炼意志,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升。艺术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大学生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对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工作,是学校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发展与成才的重要保障,加强对高校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探素和研究也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炳论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论文
一、创业意愿与现行创业教育关联性调查研究
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主要影响方面,选择提升创业意识的占56%,提升创业技能占21%,发现创业机会占20%。从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看,其对创业意愿实际影响主要是通过提升创业技能和开展创业实践实现的。通过提升学生自身知识和技能来增强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创业意愿并引导其开展创业活动。然而在此过程中,很多本身创业意愿较为薄弱的人群对于创业教育持消极态度,因此很难对他们的创业意愿有实际的提升。并且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毕业就立即创业”的误区。然而学生在刚进社会并无某些行业经验和社会经验背景下创业往往会导致创业失败,因此打击创业者的自信。
通过前述两项调查发现,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业意愿具有显著作用,然而学生在对创业教育功能的认识方面有所偏颇。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教育仅是针对于有创业动机的人,并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业意识方面的作用。而从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调查可以发现,提升创业意识正是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对现行高校创业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大多侧重于创业技能、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教育,这些项目对于具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来说作用显著,但是对于创业意愿模糊的大学生来说效果较差,并且这部分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有明显的排斥情绪。
二、基于提升创业意愿的创业教育改进方案
(一)明确创业教育的作用
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明确创业教育的作用,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并非是接受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而是对创业机会把握的一种锻炼。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明确,接受创业教育并非一定要毕业即创业,而是为未来发现创业机会。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根据学生创业意愿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同创业意愿的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创业意愿较为薄弱的学生,课程设置应该着力培养其创业意识;对于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学生,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和发现创业内容上。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念
在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愿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得学生明白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业基础、经济实力和创业技能,并非是接受创业教育后便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合理的观念培养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有必备的创业素质的同时能理性的观察市场环境,从而使其具备长久的创业意识和技能,使创业成为其长久具备的素质。
三、结束语
在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切实提升创业意愿是实现创业教育效果的必然途径。创业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于创业意愿的培养,使创业技能能被学生接受并可以长久的应用于实践。在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应该根据创业意愿的不同进行区分教育,设立创业课程。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动态监控和评估,也将会成为以后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
作者:戚猛耀 戴靓靓 杜涵 陈镔槟 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一、注重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
1.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要注重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高校中创业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即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来训练和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沟通协作、诚信诚实、了解社会的本领和素养。在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创业教育课程要遵循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用勇于创新和敢于创业的思想、观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活动加以引导,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创业素养和创业行动。由此,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培养创新的思维、信息和资源的搜索、拓展力的开发、敏锐的机会判断力、良好的机会评估能力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和引导,持续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2.鼓励大学生创业要贯穿在创业教育的全程中。培养创业精神是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前提,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贯穿于入学教育、知识教学、社会实践、学生日常管理等活动中来。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帮大学生树立创业的理想和坚定的创业信念,保持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树立大学生的创业责任。
二、营造创业导向的文化氛围,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观念
1.高校应关注创业教育,搭建合理的创业文化体系。高校应转变发展思路,给予创业教育以足够关注,通过持续地开展创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潜能的提升。大学里创业导向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给学生们的创业行为充当精神指引,而且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实际规范。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组建涵盖学校、院系、辅导员、教师的四级教育网络,保障创业文化建设得以落实,使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紧迫性得到相关主体的重视,为开展创业教育搭建合理的创业文化体系。
2.凸显出创业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点滴渗透、耳濡目染的效果,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能起到整体引导、塑造和养成的作用。高校应在校园文化中加强创业文化的内容,使得创业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及其行为,有效诱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高校要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学生开展创业相关活动,支持学生策划有关创业的比赛、成立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对在校生讲解本人的创业历程、创业感悟和经验。高校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贴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活动,营造有助于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校园氛围。
3.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的宣传与政策引导和支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要及时加强对创业的宣传与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在大学里创设创业导向文化氛围,培育有利于创业文化的舆论环境,指导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此外,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等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创设优良的创业文化氛围,让创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1.依托创业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创业能力。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在创业实践基地中的锻炼,高校应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依托创业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各级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事业机关等共同构建起顺畅的协作机制,实现多方主体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应发挥创业实践教育作用。一些高校成立了学生创意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园等组织或场所供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将理论应用到具体活动中来。同时,也鼓励专兼职的创业教育教师深入实践基地,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开展工作。
2.鼓励大学生踊跃参加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活动。高校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促使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如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等各类创业竞赛活动。高校大学生通过聆听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受到鼓舞;通过参观创业实际项目,深入了解创业;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有机会使自己的设想变为行动。高校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被激发,并在活动中积淀了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为创业夯实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3.加强创业相关知识教育,完善大学生创业认知资源体系。优化大学生的认知资源结构,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社会适应性。通过合理设置创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等课程让高校大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形成与创业相关的一系列的知识结构体系。该知识结构体系至少涉及到专业知识,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及工商、税务、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该知识体系能为提高学生创业综合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进行多方位、多维度、系统化的思维训练、技能实践与方法培养,促进受教育者提升素质。
四、结语
“多方位”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多个主体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需要多元主体多层面的推动。现阶段,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政府、高校、社会及大学生本身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应根据本区域内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情况来提供更多操作性较强的手段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同时,要构建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学生本人之间的联动配合机制,从而在“多方位”的视角下搭建起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并以“多方位”为视角及时地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发展情况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改善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现状,增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使更多的学生能最终成功创业。
作者:古桂琴 单位:许昌学院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大学生创业电子商务论文
一、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网络创业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毕业选择。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侧重点,要求要鼓励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这就对高校在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反观当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际,多数高校存在教育方式方法落后、教育理念陈旧、教育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但其人才培养活动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不足,直接导致毕业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此外,高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不能勇于将自己的创业梦想付诸实践。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清。目前,很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上存在偏差,没有对整个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清晰认识,直接影响了其专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时,一些高校仅仅将其视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看到其在学生未来创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此错误观念的指导下,一些高校在进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时过分强调创业教育的理论内容,创业教育实践和实训内容较少。学生无法通过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获得一些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教育针对性不足,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此外,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被学校等同于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岗位工作流程,无法有效提升其专业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落后实训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很多高职院校虽然一直强调要加强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教学,但上课时还是采用传统的PPT演示方式进行授课,学生无法通过观看视频真正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一些高校缺乏科学的课程编定原则,导致其教学内容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差,学生难以理解,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学生对教师安排的专业实训任务缺乏兴趣,抱着应付的心态完成任务,其完成效果可想而知。
3教师创业能力不足。现在学校电子商务创业课程教师多缺乏相关专业创业经验,创业理论授课情况不理想。很多学校受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限制,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在教师创业能力培训、创业意识开拓方面都很欠缺,远离真正的社会创业环境培养学生,导致现在的高校电商创业教育就是闭门造车,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培养良好的创业者心理素质。
4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模式单一。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要想学生全部掌握创业技能、素质、意识,就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还要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多种培养模式。大学生要想实现高质量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就必须积极加强专业实践锻炼,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强化其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但在当前的高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模式下,很多高校都无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指导体制,不利于其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高校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支持有限。当前,虽然很多高校都积极出台了一些电子商务创业指导和扶持政策,以期推动其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体制发展,提升其创业教育水平。但这些政策的实行必须依靠坚实的资金基础。很多高校因资金不足无法积极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大学生创业教育融资体制不健全也是影响其教育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这个电子商务创业浪潮中,高校大学生没有在电子商务创业中占到先机。
二、对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1构建新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进行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教育时,高校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高效整合资源,以便有效地提升其创业教育质量,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优势,提升其创业成功率。在课程培养目标上,高校应该将培训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素质与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不断强化其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其自觉树立其科学的创业观,增强创业信心,勇于接受创业失败。同时,学校还要开展课堂内传授专业基础课程、创业基础课程;而课外则开展创业讲座(聘请专家及创业成功企业家)讲座、多种方式的校内创业实践以及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大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迅速的运用和实践。
2培养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实现电子商务创新教育目标的保障。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电子商务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在积极鼓励专业老师参加实战培训的同时,广泛地从社会上聘请有关创业教育专家、企业家开展讲座,尤其要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3高校应尝试构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平台是展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条件。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平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实践基地+学生”、“企业+学生”、“项目+学生”等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创业、运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4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政府、学校对创业支持政策进行创业。积极向学生介绍宣传政府、学校出台的多种创业扶持政策、所有相关创业教育提供的资源和平台以及银行对创业能够提供的贷款扶持;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大学生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创业项目带动大学生创业,增强其创业信息,并为其提供各项创业保障,使其顺利开展相关电子商务创业活动。
三、总结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行业管理机制,产业规模效应较为明显。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抓住机遇,加强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力度,不断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积极进行创业,并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此外,在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上,高校应逐步优化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坚持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全过程,建立学生创业基地,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实践经历,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作者:武晶晶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