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生美术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小学生美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生美术论文

小学生美术论文:[美术论文]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素质

版画是图画和手工劳作结合的绘画。小学教材中的版画,特别是纸版画拙朴而自然的造型、灵活的构图、纯朴用色等艺术特色与学生稚拙的美感特点天然吻合,教学时更易于唤起其绘画灵感,发挥个性,大胆构思,发展其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纸版画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游戏心理,易于培养其勤动脑、巧动手的良好习惯,并养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条理性,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因而,以纸版画为主的小学版画教学应该加强。

一、困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灵活性

备材料难是忽视纸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实践中滚筒、油墨、硬纸板等材料往往较缺乏,可采用替代、集体购置、个人自制等方法及时妥善解决,以避免材料难准备的麻烦。如,油印中滚筒大而难以人人具备,可由小布锤取代之,教学生以塑料薄膜裹棉花团并用细线扎紧自制,便于印制时上色;摩拓用具可用学生各自表面光滑的圆珠笔壳或钢笔壳代替;油墨可由老师统一准备;硬纸板可从废纸盒中选取;吹塑版画用纸则可集体购置。

二、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中应重视教材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注意承前启后,?避免“突然”和“断层”而增加学习难度。有个班级由于低年级没有进行版画教学,学习第八册《油印纸版画》时,范画一出现,学生感到陌生而突然,轻叫版画人物是“机器人”怪物,对黑白用色不理解,影响了教学。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版过渡,拓印向油英彩色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渡,做到循序渐进。横向联系时注意结合创作、记忆画等教材鼓励学生用版画形式表现,自觉加强版画实践。

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如从《放牛娃》等三幅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油印版画特点,重点让学生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中美育与德育要结合进行,加强教材与生活联系,根据题材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生员特点不同,教学中要注意针对性。如,三年级学生用手剪、贴的能力有所提高,对版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趁热打铁,进一步讲授知识、传授技法,并让学生对“黑白灰”有初步的认识。同年龄不同程度的生员,>:请记住我站域名/

三、寓教于乐,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

如拓佣盘子里的水果》可编个小动物请客人吃水果的故事,生动有趣地让学生认识到拓印水果应色彩鲜明、美丽,才能使水果新鲜,绘制时学生有了激情,就能带着愉悦的心情,自觉拓印出鲜艳的水果。提问题、留悬念引趣,创设情境激趣,都能活跃课堂,让学生快乐而学。又如《活动人物》(纸版拓印)一课,则可在学生剪出人物部件时,让其在底版上自由拼摆人物动态,创造美的动态于游戏中。再如拓印技法的介绍可联系学生日常摩拓硬币的游戏经验进行突破,把“摩拓”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化难为易,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因势利导,加强教学的延续性

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在普遍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我们坚持把涌现出的学生吸收到校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提供相应条件,因势利导,给予及时培养,鼓励版画创作。举办校版画专项展览,作品评奖等活动。课内课外结合还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真正认识版面的用处,深化教学。

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加强版画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版画技能普遍得到提高。有不少学生作品还受到相应奖励。有油印纸版画获省二等奖,彩色拓印纸版画获省三等奖并被送挪威展出,彩色水印纸版画获省二等奖,并有多人次版画作品在儿童刊物上刊登.

小学生美术论文:我国小学生美术教育论文

1、将审美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中

审美观是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这种认识形成的正确性,最直观的是来自学校的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应该说是正确审美观树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1.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

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观的培养可以依靠教材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如在《五彩的烟花》特色栏目中,可以在学生沉浸在对美的欣赏与创造中时,向学生讲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况,让学生知道我国在这届奥运会上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向在奥运会上取得成绩的运动员学习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懂得为祖国而奉献的美。通过审美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能力,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

1.2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美蕴藏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教育和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东西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审美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明白什么是健康理想的生活。美术教育工作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从教材中发掘美的内涵,美的心灵,美的理想,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觉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如在《我架神州游太空》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理想信念。

2、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审美观培养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是无意记忆仍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年增强,思维方式外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其想象力随年龄增长日渐丰富。从笼统、不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但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

2.1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认识

小学生的审美认识来源于粗浅的社会体验和学校的美术教育。小学生的审美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现代小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小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审美迷茫。美术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美术理论功底,还要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小学生审美心理形成过程,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纠正学生审美观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小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美术教师要坚持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教学,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利用群体教育。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实现相互影响和相互教育。

2.2美术教师应以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引发学生的审美追求

对于处在审美观尚未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最根本、最长远的办法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用正确的美学观激发、培养他们的审美追求。只有当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正确的审美观真正价值时,他们才不会放弃对真正美的观念的追求。不难看出,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美术教育工作中要认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高尚的美学观,促进学生审美思想的形成,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在《美丽的家乡》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风情,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以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引导学生去发现真正的美,让学生的画笔画出美好的事物,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出现的不正确的审美观念。

2.3美术教师应利用情感教育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

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认知能力。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情感使人际交往变得深入、丰富、细腻。它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美术审美教育成功的前提。当代小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不愿望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教育中充满爱心,争取以真情叩开学生的心扉,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天地,从而引导学生在美学观上不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小学生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一、趣动,以趣激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操作同观察、思考、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让他们的眼、手、耳、口等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并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想象、探索等,让学生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以动激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如,《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的内容是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单纯的色彩练习变得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可以用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拿出三个装有红、黄、蓝颜色水的玻璃杯,用剪成小块的白色布分别在三个杯中染一些颜色,这些白布渐渐变成五颜六色的彩布。学生看着用红、黄、蓝颜色像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都很兴奋,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就可以边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示的色彩,边讲授三原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知色彩基本知识,进行色彩的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而来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应用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中求实。

二、趣练,以趣促创

小学生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了,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有兴趣,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乐于学习新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选择性,让每位小学生都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在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上《秋风瑟瑟》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秋天景象,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红的枫叶随风舞动的场景,屏幕上映出了累累的果实、湛蓝的天空、嬉戏的小动物、小朋友秋游的景象等,学生就会被这迷人的秋景感染。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把秋天的美景中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内容画出来。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小学生要“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愉快地成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质。

作者:韩翠翠单位:江苏苏州市姑香苑小学

小学生美术论文:兴趣培养下小学生美术论文

一、培养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极富创造力,他们喜欢将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想法和看法用绘画的方式来传达,所以小学生大都喜欢绘画。然而,许多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古板,教学语言枯燥乏味,导致小学生感到美术课索然无味,上美术课很难熬。而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使美术课有吸引力。美术教师通过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有趣味的教学语言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这个过程不仅使美术课的吸引力得到增强,而且也使得学生学会主动追求美术知识,获得更高的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感兴趣或者熟悉的事物带入课堂教学,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和培养。例如,在教授《可爱的玩具》这一课之前,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待上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玩具来和大家分享,此时教师可以问大家有没有会滚动的玩具,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文中提到的玩具,让学生们自己选择玩具,并且和同学们一起玩,共享集体游戏的快乐。小学生大多都对玩具很有兴趣,所以,美术教师通过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玩具与课文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而且还会使学生很享受这个学习过程,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使美术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二)运用教具或教学设备创设情境

教具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辅助作用,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具设计得巧妙,运用得恰当,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美术教师也要懂得结合教学内容来恰当选择教学设备,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丰富和形象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大鱼小鱼》一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大鱼和小鱼的绘画过程,在这种直观和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小学生一定会集中注意力,沉浸在美术学习中,这就很有效地实现了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适时设疑,组织讨论

“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适时设置疑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效的疑问设置可以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冲突,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探索,这在无形中也实现了学习兴趣的激发。此外,美术教师也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和争辩,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通过这个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我的同学》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你对你的同桌了解多少”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时,美术教师可以以“如何介绍你的同桌”来组织同学讨论,可以让学生自成小组进行组间的具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而且会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美术学习兴趣更浓了,美术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四)引进竞赛和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奇心强,而且自尊心也很重,还很喜欢表现自己。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美术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有意引进竞争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刻。例如,在讲授《童话中的城堡》一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后一阶段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学生划分为四个组,并要求每个组在规定时间内合作设计制作出一个城堡,城堡制作得有特色的小组将得到纪念品。在竞争和奖励的激励下,学生们会情绪高昂,想争及时。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们会对设计童话城堡的活动越来越有兴趣,这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竞赛,学生不仅锻炼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提高了评价能力。此外,小学生都爱做游戏,做游戏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还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稳定。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上《我为同学画像》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玩“发号施令”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轮流发令,发令的内容是五官名称,让其他学生用手触摸相应的五官。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会摸出每个五官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会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会很牢固地掌握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会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来做画的方法。

三、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就要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而且要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使之持久保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作者:葛世魁 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七小学

小学生美术论文:新课程培养小学生美术动手能力

摘要:新课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重视学生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美术;动手能力

新课程指出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开发;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这些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重视学生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新课程积极呼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1.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地位较低。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往往重视文化课教学,这使美术艺术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缺乏发展的空间,地位较低。

1.2 思想与方式落后。小学美术课堂的教育意义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师决定。当前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画画技巧就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整个教学活又谢本上没有动手活动。

1.3 学生积极性受限。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过于重视美术课程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部分家长常常把美术作为一种爱好,认为学生可以适当爱好美术,但是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2.新课程培养小学生美术动手能力策略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好老师。开展兴趣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拓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给学生创设发散性的情节思维,要结合教材深入的挖掘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老师在语言上要多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通过语言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加大。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例如,老师让学生创设“浅草没马蹄”的情景,学生可以通过任何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运用剪纸、折纸、图片或者绘画等一系列相关的形式完成这一主题内容。

2.2 树立美术课程的动手意识。小学生在接触美术时大都不知道美术真正的含义,他们习惯性地将绘画等同于美术。在学习美术课程时,学生只掌握了美术基础理论,学习了一些绘画技巧。而部分教师或出于对美术的不重视,或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是基础性教学,也不会对美术教学进行拓展,从而导致学生树立不正确的美术观念。面对该种状况,教师需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意识,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学习包含哪些方面,绘画在美术中处于什么地位,从而拓展他们对于美术的认知,使他们树立美术课程的动手意识。

2.3 拓展教学内容,添加动手教学。小学美术教学绘画作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小学美术的重点。除此之外,手工课程也十分重要。在小学教学中适当添加手工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者,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多数手工课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动手的热情。

2.4 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动手。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有利于学生接受动手的过程。合理的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数小学生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在接受之余采取对应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2.5 教学技法的训练。美术课的教学对于教学技法有着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对描绘的对象有着正确的描述,之后才能够开展创作。这里面包含很多的技能。

2.6 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发明都是从创造开始的。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来通过艺术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表达,让学生在乐趣探索的过程中去寻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法: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实物进行展示,学生在这个时候就能够明白任务,老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作。如上《画一顶帽子》这课学习的时候,老师好能够出示几个不同颜色和不同外形的帽子,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材料能够让帽子有不同形状和质地,学生可以用自己挑选的材料来制作帽子,学生不但自己做出漂亮的帽子,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来制作出雨伞帽、魔法帽等“新品种”,学生用的材料也各种各样,有的学生用朔料瓶子来制作帽子,根据材料的硬度和形状能够学生制作出很多有新意的帽子。学生还可以介绍自己帽子的功能,比如,塑料帽子能够防止淋湿。老师要灵活的运用语言,通过语言情景使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不断的大胆想象,比如在彩塑课《青蛙》这课中,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述一些青蛙的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会越来越宽,学生在想象中进入到青蛙王国中。学生喜欢模仿,有时候学生就会运用面部表情模仿青蛙的有趣动作,在形神兼备的动作表演的过程中过程增强对青蛙的认识。

总之,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知能力的课程。在新课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针对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改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小学生美术论文:构建中小学生美术能力训练体系的思考

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 2010年第2期上的常锐伦先生《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几个根本问题的思考》一文,提出“构建国民需要的美术能力训练体系”,对此笔者有所感触,下面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 对于“构建国民需要的美术能力训练体系”的体会

常先生在文中提出“能力是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完成任务的本领。知识与技能都需要复习才能稳固地掌握。国民的‘三个方面’美术能力,都需要系统训练。因此,中小学美术课程有必要构建能力训练体系。”其中提出“能力”的构建,是需要“复习”和“系统训练”的,只有经过复习和系统训练的能力才能成长,而我国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在编排上对新颖性和吸引学生的兴趣方面很注意,教材呈现上很有视觉效果,吸引学生眼球,在编排上也有一定的系统性,关键在于反复训练的量不够,学生没有得到美术学科意义上的能力增长。而且小学一般每周只有两个课时,相隔时间较长。教材体系在编排时又过多考虑新颖性,每节课所教的内容、需要的材料都不一样,有的教材一个学期甚至需要准备十几种材料,这样频繁的内容、材料更替,学生不可能得到能力的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只会用同样的模式表现物体,而有的学生越到高年级越觉得不会画画,不敢画画,不想画画。除了年龄增长到达“写实期”后带来的心理上的变化和抗拒外,没有及时的形成相应的美术表现能力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湘版美术教材是现阶段较好的一套教材,编排精美,市场占用率很高,我们试以湘版教材第三册的内容分析,其内容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及时学段的阶段目标,符合课标的要求,内容新颖,版式富有美感。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内容新颖,但课目的训练内容没有前后递进关系

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儿童画训练的内容有五处,《自画像》、《美丽昆虫》、《神鸟变树》、《乌龟滚下坡》、《红灯停、绿灯行》,课目的内容和造型训练呈平行关系,没有美术能力训练上的前后递进,而且美术能力训练方面的侧重点不明确,形和色的训练在一起,只有内容上的区别,且在一个学期中相关的课时安排明显偏少,更不足以形成能力。

2. 课目中的工具材料指向不明确,范围过广

在相关的课目中对美术课的材料没有明确的要求,在教材的范图中,有用油画棒表现的、水彩笔表现的,还有水彩颜料或版画等其他技法或材料的表现的。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材料的开放态度,学生可以选择各种表现方法,同时也获得很好的版式美感。但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美术的每一种材料工具都有其独特性,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也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技巧,需要老师的训练,掌握要一个过程。这样看式开放的方法,可能在具体操作中,学生每一种方法都不能掌握。

3.学期训练没有侧重点,系统性不强

在每一学期的训练中,在考虑内容丰富基础上,还应该有所侧重,重点掌握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某一项美术能力的系统性和有序性的提高。如低年级阶段线的训练,高年级阶段的速写训练等。每个学期侧重于某一种材料和技能的训练即有利于学生切实的提高能力,也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材料的准备。

二、 关于构建美术能力训练体系的思考

常锐伦先生在文中提出国民的美术素质主要在三个方面“1、能美化自身和美化环境;2、能理解和享受人类创造的美术文化;3、能以美术为工具进行基本的表达和交流”。中小学的美术课程内容应围绕这三个目标来建构,并提出应该以“手绘线图”和“色彩搭配”作为美术课的造型基础。如以“手绘线图”来分析,在现行的课标范畴内应怎样进行课程设置呢?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领域中涉及到“手绘线图”的阶段目标做了如下要求:及时学段(1-2年级),尝试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第二阶段(3-4年级),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第四学段(7-9年级),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③从及时学段到第四学段,关键词由“尝试”、“初步认识”到“运用”再到“有意图的运用”;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和掌握从及时学段没有要求,第二学段“形、色、肌理”,到第三学段则多了“空间”第四阶段多了“明暗”;对于工具则是由“尝试”、“尝试不同工具”、“ 学习使用”“ 选择适合”;表现形式到第三学段出现“立体造型”,第四学段出现“雕塑”;阶段目标也是呈现递进状态,第三阶段出现“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第三学段出现 “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如果结合现行的课标的阶段目标来构建“手绘线图”美术能力训练体系,笔者思考可否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手绘线图”的课程。

1、及时学段结合阶段目标以学生掌握工具性能和对线的控制运用为重点,结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以“水彩笔”为主要工具。“水彩笔”工具简单,普及率广,容易采购,颜色多,出水流畅,适合做线条的训练和练习。建议在一个学期中至少安排三分之一的课程。湘版美术课程中的《绕绕涂涂》就是一例很好的课程。其他工具如“油画棒”虽然也适合低年级儿童,但画出的线条粗,适合涂色,可做辅助训练工具。

2、第二学段结合阶段目标以儿童画和儿童线描为主要课程,儿童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和想象力为主,儿童线描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点、线、面装饰能力为主。课程的内容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宜,课程设置上应有递进关系,但要避免陷入“简笔画”的作画模式,培养学生养成敢于表现,善于表现自己感受的好习惯。

3、第三学段结合阶段目标可以儿童速写训练为主,在速写训练中引入“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用立体的方法表现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在空间的表现关系上不以素描中的“透视”关系为标准,重在学生真实的观察与表现,帮助学生克服不敢画和觉得自己画的不好的心理障碍。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如湘版教材中的画从家到学校的立体地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课例。

4、第四学段结合阶段目标,可安排一些有趣味的主题创作,以“线条”为主,用阶段课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有意图地”表现,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在训练中注重作品的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可加入一些作品的介绍,以便大部分学生能形成“手绘线图”的表现能力,少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寻找自己的表现语言,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所有的学段安排中,课程安排的“量”是关键。从“量变”到“质变”,如果“量”不够,则无“质变”。另课程安排的“系统性”和“有序性”也是关键,如不能有序地以美术课程内在的体系串联课程内容,则所有的课程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 构建“手绘线图”训练体系的构想

常先生提出“手绘线图”即“手绘线条图像”,以“手绘”作定语,是为强调手绘性,以区别于照相机或其他器械手段呈现图像之法,而“线图”是为区别“调子素描”。 按照常先生的分析,以笔者认为在建构“手绘线图”的能力训练体系时应以“线”的训练为重点,虽然常先生也提出了要结合“色彩搭配”作为造型基础,在此以“手绘线图”为例来分析。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基本的造型语言,以线造型为主的作品其艺术成就不亚于西方 “明暗”造型的艺术作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为基本语言的代表作品有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代表了吴道子“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宋代风俗画的较高水平,这些作品都是以线为造型语言创造的流传千古的佳作。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建构“线”为主的美术能力训练体系,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掌握,还可融合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继承和传承本民族的艺术特点。在中小学建构完整的“手绘线图”的美术能力训练体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详细的规划和系统的课程设置,在训练体系上体现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在每个学期的课时量安排上提供足够的课时,至少不低于每学期课时的三分之一。笔者以及时学期的课程为例,设置十二个课时的课程内容,作为建构“手绘线图”美术能力的构想。

在上述课程,要避免在训练的过程中陷于概念化的“简笔画”模式表达,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强调学生作画的个性特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作者单位:湖南及时师范学院)

小学生美术论文:农村小学生美术活动状况和决策

课外美术活动是课外文体活动的项目之一。开展好课外美术活动可为校园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可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美术的时空,可让学生的美术爱好特长得到进一步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开展课外美术活动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开展。那么,所处乡镇地理位置的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从2007年2月开始,我们对所处乡镇小学地理位置的我校以及周边的几所乡镇小学进行了调查,以期更真实更地了解情况,发现不足,分析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对策。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以问卷数据为主,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提供的数据为辅。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答卷570份,有效率95%。访谈主要是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座谈。

调查对象:处于乡镇地理位置的五所小学,分别是慈溪实验小学、浒山街道中心小学、城北小学、西门小学、白沙小学。调查年级有一、二、三、四、五等五个年级,共计10个班。

调查内容:课外美术活动参与率、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形式、课外美术活动评价等三个方面。

1基本情况

1.1课外美术活动参与率不够高

课外美术活动参与率是反映课外美术活动开展状况的重要方面,对此上级部门有明确的规划和部署。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共同制定的《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以下简称《文体工程》)中指出:“以使广大中小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为工作目标,从而达到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可见,课外文体活动是以学校的广泛开展、学生的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为此,《文体工程》还进行了总体规划:2001-2005年为及时期工程,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各建立起一个“全国中小学生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经常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在校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30%左右;2006-2010年为第二期工程,在校中小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总数达到85%左右。作为课外文体活动之一的课外美术活动,同样应做到这一点。

对五所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美术兴趣组参加人数的统计,慈溪市许多乡镇小学课外美术活动的参与率还不够高,没有达到《文体工程》要求,有的学校与这一要求相去甚远。

对我校一至五年级五个班“是否想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的问卷抽样调查,反映了广大学生参加课外美术活动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所以,课外美术活动参与率不够高的原因并不是学生不愿意参加。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与这些学校的美术教师谈话与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及时,学校重视不够,一些学校认为一个学校只要有几十个美术尖子生参加美术兴趣组,能够应付一些美术比赛就足够了;第二,美术专职教师欠多,现行乡镇小学一般只有一个美术专职教师,有的甚至只有美术兼职教师,只能教一、两个美术兴趣组;第三,美术教室不够,许多乡镇小学一般只有一个美术教室,有的还要与其它学科的兴趣组共用,实在难以容纳更多的学生参加美术兴趣组学生参加;第四,时间与其它学习冲突,因为中午和傍晚有的班级语数英教师经常要给学生补课,造成许多学生想来却没法来。

1.2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形式较随便

那么,乡镇小学的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形式有哪些呢?美术教师是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形式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因此,我们对上面五所学校美术专职教师的访谈,获得三方面的信息:及时,许多学校的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内容以简笔画、中国画为主;第二,教学方法以侧重技能学习为主的临摹方法学习为主;第三,没有形成较完整的教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还出现重复教学内容的现象。

以上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如何呢?这一点可以从学生身上可以得到验证,为此,我们对上面五所学校参加课外美术活动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谈话,结果显示:及时,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受到学生的欢迎,长期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诸如感知、创造等其它美术能力培养。第二,学生喜欢的是一些能提高自身美术水平及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如想象画、写生、卡通画等。第三,因为没有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不能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持续发展。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谈话得知了这些执教老师的想法:象简笔画、中国画之类的范本资料最多也好找,用临摹的方法教学生也方便,只要老师黑板上画,学生跟画,不用动太多的脑筋。可见:由于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只从教师的“教”出发,没有从学生身心特点和美术课程特点出发去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导致出现这种随便化的现状。

1.3课外美术活动评价单一化

课外美术活动评价方式也是衡量课外美术活动开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可见,美术课程评价的核心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差异性。而《文体工程》对也此提出了类似的评价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那么,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对课外美术活动指导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不难看出,现行乡镇小学对课外美术活动的评价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化的注重结果评价。学校认为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只要比赛出成绩就可以了,甚至到发展到将获奖作为评价教师指导水平和学生美术才能的标准。在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标准之下,为了在比赛中出好成绩,有些教师或自己画范作让学生照样画,或帮学生改画,甚至,教师在无奈中迷茫失了方向。这样的评价标准也影响了部分学生:有的学生获了奖就自以为好而骄傲自满,有的学生没有获奖就自以为没有美术天赋而情绪低落,甚至放弃了课外美术活动。因此,这与《美术课程标准》和《文体工程》的评价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它使开展课外美术活动的意义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甚至给师生的内心世界留下了可怕的阴影,不利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出现以上评价现状的原因,无疑是学校和教师对美术课程的评价的认识不够、评价形式的尝试与研究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2解决策略

根据以上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我校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试提出解决策略: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应采取“三化”策略,即活动项目灵活化、活动形式合理化、活动评价多样化。

2.1活动项目灵活化

所谓活动项目灵活化是指学校和教师应认识课外美术活动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灵活设置活动项目。采取这一策略各校可以为课外美术活动提供较大可能的时空,为更多的学生参加成为可能,为开展课外美术活动提供基础。

开展好课外美术活动,学校的重视是必须的,但落到实处更是必要的。各校的课外美术活动项目根据现有条件,从如何开发教师资源、提高场地利用率、错开学习时间等方面采取灵活化的策略,从而较好的解决“学生参与率不够高”的问题。

2.2活动形式合理化

活动形式合理化是指课外美术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美术课程特点等方面进行合理化的安排,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同时,安排课外美术活动内容时,好还要考虑一下教师自身的爱好特长,因为教师有这方面的爱好特长就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合理化的活动形式是提高课外美术活动质量的关键。

通过从学生身心特点、美术课程特点结合教师特点出发,选择合理化的活动形式,才能真正提高课外美术活动的质量。当然,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内容是没有统一教材,各地、各校和各美术教师可以不一样,具有较强的自由性,但如果我们将“自由性”等同于“随便化”,那是一种误解,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2.3活动评价多样化

所谓活动评价多样化,是指评价学生的课外美术成绩不能光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如现状中以获奖为标准),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各方面的点滴进步进行肯定与鼓励,让每个学生充满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将不断完善。因此,活动评价多样化能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我校对学生课外美术活动成绩的评定,并不仅仅以少数学生的获奖为标准,而采用形式多样的过程化评价。较典型的做法有四种:及时种是经常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如轮换橱窗内的美术作品、六一画展、校“五月的鲜花艺术节”美术展、学生个人展等,使更多的学生作品获得展示的机会;如第二种是颁发证书,这里的证书并非学生美术竞赛获奖证书,而是每次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展览、留校、参赛等活动后,将印有“展出证”、“收藏证”、“参赛证”等字样的作品彩图颁发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保存;第三种是制作个性画册,在每学期结束之前,经教师的指导,学生将自己一学期来的美术习作进行整理、设计封面,人人一本《我的画册》,个性十足,学生从中探寻自己进步的脚印、成长的痕迹;第四种奖励“美育卡”和评“美术星级学生”,根据我校推行的“阳光卡+星级”评定课程改革方案,对学生参加活动次数、学习态度、课外作业完成量、独创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经常的师生交流,并发放美术“美育卡”进行鼓励,对获得三张“美育卡”的学生直接评为学生的“美术星级学生”,此“星级”与学校评定的其它学科的星级享有同样的地位。

我校采取“活动评价多样化”的策略,使每位学生都看到了进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所以,改变观念,采取活动评价多样化可以避免“活动评价单一化”带来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要改变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中主要存在“活动参与率不够高、活动教学形式较随便、活动评价单一化”的三个弊端,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落到实处是关键,采取“活动项目灵活化、活动形式合理化、活动评价多样化”的“三化”策略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在实施“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对课外美术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和不小的收获,但在实践中也有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怎样进一步开发课外美术活动的校本课程、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等,从而进一步促进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课堂试行小班额教学研究

摘要:我们充分发挥小学“小班额”优势,走出了大班教学模式,通过“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找到了同班学生间差异的真正原因,使小学美术教育中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色彩教学焕发出神奇的艺术魅力,解决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小班额;教学探讨

1开展的主要工作

(1)实验成果总结交流:开学初,我校课题组对小学美术“小班额”教学中存在突出问题,在全校美术教学研讨会上交流,在各年级组实验推广。在美术研讨会上,课题组主要负责老师作了美术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参会教师普遍认可。全体实验教师把重点放在美术技能的积累上,突出因材施教,彰显小班美术“个性化”教学。(2)实验教师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网络学习的方法,实验组成员深化小学美术“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理论的学习。课题组负责人还搜集相关理论文章提供实验教师借鉴,帮助实验教师积淀更多的理论知识。全体实验教师把难点放在提高学生兴趣上。继续在我校中高年级4个班课外写生辅导联系活动,增加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美术功底。

2研究主要做法与经验

我们充分发挥小学“小班额”优势,走出了大班教学模式,通过“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找到了同班学生间差异的真正原因。保障了依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不同程度解决了小学美术教学练习时间少等突出问题。实验中,我们保障了教师指导,师生、生生交流的深入;保障了依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注重引导与答疑的个性辅导;保障了适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错。突出“个性化”教学,不同程度解决了小学美术教学练习时间少、进步慢等突出问题。

3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学生在绘画技能发展方面显示比较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创新性的绘画表现是最为直接的,但是我们要明确创新精神是在整体激发下的一种情绪表现。教学中,如果着力关注交流语言的运用,想必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定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从口头交流情况观察,学生词汇量增加后,语言比较丰富。查看一张张学生画卷,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卷面整洁,涂改的地方少了。《泼墨荷花》,利用水在宣纸上的晕染、渗透产生的泼洒、堆积形成水、墨、色相辉映的效果。再运用浓破淡、色破墨等方法,出现了斑斓绚丽的画面。给人变幻莫测却又轻松自然的效果,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小学美术“小班额”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画画方式,学生的绘画技能显著提高。(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一下子提炼出生活中适合入画的题材。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分别代表品质是:傲、幽、澹、逸。尤其是正直的气节、谦逊的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感情。历代画梅代表,还必须有梅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过去在美术课上,老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瓶子”或“袋子”,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现在截然不同了,学生通过读书,欣赏水平大大增加,小学美术制作课要求学生在观察完图片以后自己动手完成手工作品。在开展手工制作前学生要准备好制作的工具。以小学二年级的《今日菜单》为例,教师展示了很多菜肴图片,学生要准备好彩泥、剪刀以及彩纸,运用自己的想象造型出各种菜肴,有学生制作了农家菜、小辣椒、豌豆等,还有的学生制作了大虾、鱼等菜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4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处于探索之中,在以前的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积淀,课题研究缺乏科学的方法,走了不少弯路。课题研究中放不开手脚,不能突破传统大班教学模式。在课题研究中又害怕出差错,严重影响学校年终评优,影响个人评模评职称。“一对一”个性化教学特色彰显不够。小规模学校如果师资不稳定,频繁更换美术教师,不利于课题研究。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小班额情况将会在我校长期存在,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实施方案继续做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扩大小学美术教学研究成果,小学生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涂涂画画,是他们想感知这个世界的表现方式,游戏中的乐趣可以使小学生的美术天性一触。继续加强校际间教学经验交流,互相学习,把已经取得的小学美术“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经验和做法实实在在地运用到课堂上并不断完善,继续增加实验班级,提高全镇“小班额”美术课堂教学水平。学习课题组老师小班化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改进美术“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的课棠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整理课题组成员所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并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以求最终形成一套小学美术“小班额”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的理论研究成果。总之,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倾注了热情,付出了努力,饱尝了艰辛,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小学美术“小班额”个性化教学模式和策略。

作者:王秀英 单位:海原县第四小学

小学生美术论文:中小学生家庭美术教育思路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全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和社会在给儿童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的同时,也给家庭美术教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1.民族众多、美术教育资源丰富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及越南。区内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各具特色,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及活动繁多,美术乡土教育资源丰富。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为美术教育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民间活动和民间美术作品种类繁多,诸如阳朔漓江渔火节、对山歌等祭祀、祈福活动,民族服饰花纹、绣球、民间扎染、刺绣等,都具有极强的教育、审美功能,都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这些不胜枚举的文化资源对儿童进行民族、民间的美术教育,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提供了重要条件。

2.广西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经济、文化条件差异较大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经济发展较发达地区滞后。迫于生活压力,多数家庭对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关注度不高,影响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尤其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忽视家庭美术教育,认为美育可有可无,是多此一举。不少家长“重技能、轻素质”,过于重视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无视儿童美育培养,这对孩子成长不利。更有的家长以工作繁忙为由,推脱教育责任。这种偏见和态度,让一部分儿童从小就想着如何像家长一样挣钱发财,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地区、民族之间受教育程度、文化差异较大

不同家庭之间因教育观念、受教育程度及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美术认知水平不同,对家庭美术教育的认知度不够,艺术教育活动与审美教育脱离。家长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往往急于求成,专注于成效而导致以下几种现象的产生:及时,过分专注学到了什么,单纯为训练而训练,将儿童美育与美术考级培训混为一谈。很多家长把美育等同于技能的训练,以致“升学加分”成为了美术培训的目的。这种所谓的“美育”,使得学生“喜欢美术,但讨厌美术课”,反而成为真正的美育的“绊脚石”。第二,过分强调儿童美术创作的自发性,任其涂鸦。家长不注重对儿童美术教育科学的引导和把握,缺乏有利、合理的发展方向,导致学生“学无所成”。第三,在美育过程中总想按照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儿童,以成人的价值观去引导儿童创作,在不了解儿童心理发育特征的情况下对其作品和行为妄加评论,忽略儿童的认知特点,致使“小大人”的儿童认识观的出现。

4.不同地区学校美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偏远地区师资匮乏

广西众多少数民族分布于崇山峻岭之间,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基础差,硬件设施落后,美术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不少地区连教学课本都难以人手一本,严重地限制了当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面对这种问题,除了国家、当地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各种扶植政策和学校努力地开展素质教育外,以家庭为中心的美术教育也是弥补和改善中小学生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利用社区、家庭的独特地位,在区别于学校环境之外进行美术教育,成为了弥补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新渠道。

二、开展家庭美术教育的几个方面

1.在自然、劳动中培育儿童对美的体验

利用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带领儿童融入大自然中,领略自然之美、风土人情,培养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利用当地的民间、民族资源,培养儿童从小热爱自身文化传统、尊重文化的情操;留意身边随处可见的民族服饰、纹样、民间手工艺品和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引导孩子去发现、了解民俗文化、传统活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从而启发儿童树立家乡美、劳动美的审美观念。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植物园或自然景区,让他们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在日常的生活和劳动中,鼓励儿童了解动植物的生活>-j性,关注庄稼的生长状况或者生活中一些易被忽略的点滴。

2.体验创造美、学会欣赏美

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去看画展、雕塑展、文物展,培养孩子从小对人类艺术有浓厚的兴趣。生活在城市的家庭可以定期带孩子去参观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并根据美术馆里某一幅作品和孩子一起探讨作品之美、画家的意图,一起重新创作一张相同题材的作品,等等。家长应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孩子的观察力和创作意识。农村的家庭可以带孩子到附近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或手工艺聚集处,让他们了解建筑的结构、成因等,如三江地区的风雨桥、农民画和刺绣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3.体验生活美,创建和谐共生的环境

美国教育认知学家杜威说:“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儿童善于捕捉模仿,对身边发生的新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做人做事的态度往往极大地关系到儿童今后的健康发展。家庭式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家长成为儿童美育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自身的态度和行动告诉儿童什么是健康的、和谐的、共生的社会生活,并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愉悦体验。

三、家庭美术教育的具体做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

家庭是儿童最早能够接触的美术环境之一。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来创设温馨的、优美的家庭环境。例如,有的家庭在墙壁上悬挂一些装饰品、绘画作品,本民族的头饰、服装、乐器等,在博物架上陈列一些工艺品等,这样能使孩子们在具有造型美、色彩美的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家长还可以在家中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等,种植一些植物,让孩子学着照顾、观察动物和植物,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动植物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学校的课堂教育以外,还需要在家庭环境中加以培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亲子美术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一些美术要素,如形状、色彩、造型等。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壮锦、刺绣、绣球等具有民族纹样的工艺品,让儿童了解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有规律的造型纹样,和孩子共同设计出新式的纹样并刺绣出来;陪孩子一同欣赏名画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找一找不同画家笔下的线条和色彩有何不同,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等等。家长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儿童感知美、发现美的规律和要素。

3.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自然的美存在于生活、环境中。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因此,家长为孩子选择欣赏内容时,要着眼于孩子的生活,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善于利用居住地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物质资源。例如,在城市,可以带孩子欣赏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警察叔叔指挥交通;带孩子逛街时,可欣赏各家商场的橱窗布置、物品的摆设;在公园游玩时,可让孩子观察各种树木、花朵。在农村,家长可以带孩子走近传统老艺人,观看、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听老人讲故事,了解动人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在田野里散步,观察田里的农作物,欣赏点缀在农田里的乡村住宅;等等。

4.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随着家长对中小学生美术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各种美术班进行美术学习,从而掀起了一股让中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潮。诚然,美术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帮助儿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丰富美术经验,开阔美术眼界,等等。但是,家长如果不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盲目、强制地把学生送入各种美术班学习,就很有可能引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厌硕博论坛ARTEDUCAT1ONRESEARCH恶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发展。因此,对于美术学习,家长要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特别是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应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有选择性地进行美术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家长应在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意见后选择合适的美术学习班。家长应选择那些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美术发展规律来设计教学,着重对孩子美术兴趣的培养,并辅以一定的美术技法的教学,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自主、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美术培训机构。其二,对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妄加评论。“你画得一点都不像”,“你画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怎么看不懂”这些都是家长们经常用来评价孩子作品的话。其实,如果不了解孩子,就无法读懂他们的画。绘画作品也绝不是因为画得像就是好的作品。因此,家长不能从成人的立场出发,简单地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认识世界,以及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情感和思想的方法都与成人截然不同。家长要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并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探讨、去发现他们眼中的世界。广西的家庭美术教育在中小学生家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它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于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不足、儿童的审美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战略,有着积极意义。

小学生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作品评价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论述美术作业时曾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的确,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有独到之处,作为教师要时常关注学生的每点进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只有抓住了“闪光点”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个性审美发展。其实作为美术作品,如果按美学角度考虑不外乎造型、色彩这两方面,体现的是视觉效果。但是作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多的关注的是情感。每张作品都是他们最单纯思想的体现,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哪怕他们只是画几条线都能体现了作者本人的情感,所谓的水平的高低只不过我们后天通过一些条条框框加附在上面。对于小学生的美术作品应如何做评价,下面有几点可以跟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师在评价时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更要避免用犀利的语言去“讥讽”学生在听取同行执教的岭南版小学美术及时册及时课《美妙的小世界》时,教师在作业评价时就以像与不像作为标准,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更让人费解的是教师的示范,小动物的形象很刻板、概念化。学生也是模范教师,创作出来作品没有生机失去了童真、丧失了艺术的真谛。教师的单一评价标准必定让学生缺乏自信,扭曲了学生对美术的认知。

二、无效的激励让评价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激励要找对点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觉得你的评价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如果滥用鼓励学生会怀疑、蔑视教师的做法。其实要想得到鼓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时间久了会觉得老师很“傻”。

三、评价要做到清晰化、有指向性、针对性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有些教师经常会说“很好”“非常好”“很棒”等等模糊激励的语言,而且基本上对于每个学生都用相同的口语,简直变成了口头禅了,当然学生也就无动于衷了。

四、学生作业的评价从头到尾都是由教师包办在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出有些教师一到了这个环节由于怕麻烦,对作业的评价全部由自己来讲,学生只有听的份。教师无法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学生的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无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评价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是定量,也可以是定性,同时可以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尽量做到多元化、开放性。

评价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有些老师却忽略了它的作用。评价是对这节课有效性的检验。学生通过生生评、师生评锻炼了自己的美术素养,同时从中体现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改革目前的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势在必行。这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的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

小学生美术论文:基于同一美术爱好的小学生美术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

一、构建背景

基于同一美术爱好的小学生美术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意义上的美术社团活动有所不同:社团活动多依赖于学校的限制,一般由教师挑选孩子,按照学校既定的课程授课,功利性较为明显,开放性不强。学生在社团的活动仅限于按照既定课程完成相应的绘画作品。但笔者尝试建立的小学生美术学习共同体则更多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学习,强调在活动的开展中生成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学会交流,学会分析不足,学会从别人那里吸取经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孩子们的身心得以放松;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增强了团队乃至全校的凝聚力,拓展了“学习共同体”活动形式。

学生美术学习共同体更多的是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学生的年龄和技法好坏不作为选拔的硬性要求。对于美术有强烈热爱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成员,在美术学习共同体中技法好的学生可以辅导技法薄弱的学生,将他作为自己学习的伙伴,期望和他一起分享成功。自觉性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自觉性差的学生,例如提醒学具、画具、纸张的配备;年龄大的学生可以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学生,在生活上对他进行照顾。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加了,教师对学生单独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同样学生练习的机会也增加了。有了年龄大的学生参与指导就不一样了,给每个学生的时间相对来说就会有所增加,所有学习成员的能力的提高也是会成正比的。那些能力相对差的成员通过别的学习成员给予他的关注和帮助的增加,他也进步了。当一切成为习惯后,小学生美术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会越来越具有活力与潜力。

二、学习目标

1.让学生团队形成群体,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和共同愿景,让成员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

2.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创造能力、合作意识。

3.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人员的组成以及活动分工

此模式下的小学美术学习共同体的组成可以是教师与学生,或是跨级之间学生的组合,一般需要教师参与。

组织者(导学者):1-2人。一般由专职美术教师担任,负责主持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安排成员准备学具,安排成员发言机会,将任务分解给成员,给予学习成员美术技法上的培训。

活动记录人:4人。负责记录每次活动情况及学习成果。

协调员:5-6人。一般由年纪较大的学生担任,负责组织学习共同体的其他成员的学习活动,在生活上、学习活动中照顾年龄较小的学生。

联系员:2-3人。由教师担任,负责记录本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联系方式。

监督员:2-3人。由责任心比较强的学生担任。负责监督成员的学具准备工作,并作出记录与提醒。

四、制度保障

1.基于同一美术爱好构建的美术学习共同体,是对美术学科教学的有益补充。对美术的热爱成为将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在美术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必须要参与其中,都必须用智慧和汗水来打造自己的作品。

2.此模式的美术学习共同体必须抓住协调员的选择。要建设一个品质、高效的学习共同体,抓“协调员”是关键,“协调员”的学习意识形成了,合作意识提高了,指导能力增强了,那么这个美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绩效就会明显地提高。所以要特别重视协调员的交流,沟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培训。

3.组织者要加强自身美术素养,美术基本功要扎实,美术技能掌握要。要保持自身的美术敏感度。

4.专项经费保障:要通过学校自身努力等渠道,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活动的经费需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给予美术学习共同体一定的专项活动经费,可以满足开展活动的需要。物质保障:学校拥有设备齐全的美术室,画具齐全,设施先进。

五、活动内容

要组织学生们走出校门,走进自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接触美术学科中形式多样的技法,培养发现美、创造美、鉴别美的能力。组织学习共同体内的学生定期开展写生、采风活动,加强对学生美术技法的辅导。每学期筹备一次小型展示,学生们自己确定主题,确定展示方法。滴水可以穿石,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学生们的美术素养有了本质的提高。

六、活动案例——画荷花

(一)活动背景介绍

专门从事水生花卉科研与生产的企业,同时也是美术爱好者进行美术课外活动实践的基地。主导培植大型荷花80种,微型盆栽荷花260种,耐寒睡莲129种,热带睡莲25种。其他水生植物有:千屈菜、花首蒲、水葱、花叶水葱、花叶芦竹、再力花、水生美人蕉、花叶葛蒲等。另有观赏鱼:锦鲤、锦螂供应。每当荷花盛开时,那颜色各异的花朵,为大自然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深得师生的喜爱。每逢这个时候,美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设计一次小学美术共同体的活动课,以绘画写生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然知识,文学知识。

(二)活动实录

课前组织者(教师)要求学生分成四组,由组长分配学生的工作。活动前每组学生收集荷花的图片,并带到艺莲苑备用。活动开始后,学生之间自行交流收集荷花的过程,然后组织者(教师)要求学生按小组活动,分别对莲花进行观察、写生,由组长负责。仔细观察荷花的形状、色彩以及花瓣数量,在荷花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睡莲花色竟然会有蓝色等新奇的颜色,与一般的花存在明显不同。这一发现引起了全体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出示准备好的若干探究项目:1. 通过对荷花的写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规律。2.记录写生荷花的情况,供其他几组去选择和研究。3.用什么绘画材料,表现荷花的色彩好。4.找找有关描绘荷花的绘画及文学作品并简单评析。由各组的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记录。此时此刻,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

在第二次前去写生时,各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引导各组整理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小组长记录好讨论的结果,由汇报员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有几位小组长悄悄地告诉教师,她们小组拍了睡莲的照片,有的是写生作品,有的是画报上的图片。以下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讨论、上台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们小组研究的项目是:通过对荷花的写生,了解了荷花的生长规律。”

“我们小组同学在上一节写生课里,仔细观察了荷花的外形、色彩并进行了写生。看我们小组的几幅写生作品(教师可以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欣赏。)。”

“我们写生后,在课外又去查找了有关荷花的资料。我把查找来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睡莲,是睡莲科睡莲属植物的泛称。全世界睡莲属植物有40~50种,我国有5种。按其生态学特征,睡莲可分为耐寒、不耐寒两大类,前者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后者分布于热带地区。古埃及,睡莲与中国的荷花一样,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常被用作供奉女神的祭品。在新约圣经中,也有‘圣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之说。”

另一小组上台发言:“我是及时小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写生荷花的情况。”(介绍荷花形状特点)

一组发言:“我们组的课题是:找找描绘荷花的绘画及文学作品并简单评析,下面我来说说艺术作品中的咏荷诗赋,宋代欧阳修的《荷叶》: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唐代王昌龄《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另外艺术作品中也有表现荷花的,莫奈的《睡莲》就是名作。”(学生展示作品图片)

七、小结

此模式下的小学生美术学习共同体在形式上具有灵活性。成员们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自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代表上台汇报。在发言中既有发言稿,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样就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相互适应和统一。这也为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美术论文:试论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乡镇小学生 课外美术 调查 研究

论文摘要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中主要存在“活动参与率不够高、活动教学形式较随便、活动评价单一化”的三个弊端,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落到实处是关键,采取“活动项目灵活化、活动形式合理化、活动评价多样化”的“三化”策略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课外美术活动是课外文体活动的项目之一。开展好课外美术活动可为校园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可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美术的时空,可让学生的美术爱好特长得到进一步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开展课外美术活动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开展。那么,所处乡镇地理位置的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从2007年2月开始,我们对所处乡镇小学地理位置的我校以及周边的几所乡镇小学进行了调查,以期更真实更地了解情况,发现不足,分析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对策。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以问卷数据为主,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提供的数据为辅。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答卷570份,有效率95%。访谈主要是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座谈。

调查对象:处于乡镇地理位置的五所小学,分别是慈溪实验小学、浒山街道中心小学、城北小学、西门小学、白沙小学。调查年级有一、二、三、四、五等五个年级,共计10个班。

调查内容:课外美术活动参与率、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形式、课外美术活动评价等三个方面。

1 基本情况

1.1 课外美术活动参与率不够高

课外美术活动参与率是反映课外美术活动开展状况的重要方面,对此上级部门有明确的规划和部署。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共同制定的《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以下简称《文体工程》)中指出:“以使广大中小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为工作目标,从而达到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可见,课外文体活动是以学校的广泛开展、学生的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为此,《文体工程》还进行了总体规划: 2001-2005年为及时期工程,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各建立起一个“全国中小学生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经常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在校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30%左右;2006-2010年为第二期工程,在校中小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总数达到85%左右。作为课外文体活动之一的课外美术活动,同样应做到这一点。

对五所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美术兴趣组参加人数的统计,慈溪市许多乡镇小学课外美术活动的参与率还不够高,没有达到《文体工程》要求,有的学校与这一要求相去甚远。

对我校一至五年级五个班“是否想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的问卷抽样调查,反映了广大学生参加课外美术活动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所以,课外美术活动参与率不够高的原因并不是学生不愿意参加。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与这些学校的美术教师谈话与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及时,学校重视不够,一些学校认为一个学校只要有几十个美术尖子生参加美术兴趣组,能够应付一些美术比赛就足够了;第二,美术专职教师欠多,现行乡镇小学一般只有一个美术专职教师,有的甚至只有美术兼职教师,只能教一、两个美术兴趣组;第三,美术教室不够,许多乡镇小学一般只有一个美术教室,有的还要与其它学科的兴趣组共用,实在难以容纳更多的学生参加美术兴趣组学生参加;第四,时间与其它学习冲突,因为中午和傍晚有的班级语数英教师经常要给学生补课,造成许多学生想来却没法来。

1.2 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形式较随便

那么,乡镇小学的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形式有哪些呢?美术教师是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形式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因此,我们对上面五所学校美术专职教师的访谈,获得三方面的信息:及时,许多学校的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内容以简笔画、中国画为主;第二,教学方法以侧重技能学习为主的临摹方法学习为主;第三,没有形成较完整的教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还出现重复教学内容的现象。

以上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如何呢?这一点可以从学生身上可以得到验证,为此,我们对上面五所学校参加课外美术活动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谈话,结果显示:及时,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受到学生的欢迎,长期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诸如感知、创造等其它美术能力培养。第二,学生喜欢的是一些能提高自身美术水平及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如想象画、写生、卡通画等。第三,因为没有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不能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持续发展。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谈话得知了这些执教老师的想法:象简笔画、中国画之类的范本资料最多也好找,用临摹的方法教学生也方便,只要老师黑板上画,学生跟画,不用动太多的脑筋。可见:由于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只从教师的“教”出发,没有从学生身心特点和美术课程特点出发去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导致出现这种随便化的现状。

1.3 课外美术活动评价单一化

课外美术活动评价方式也是衡量课外美术活动开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可见,美术课程评价的核心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差异性。而《文体工程》对也此提出了类似的评价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那么,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对课外美术活动指导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不难看出,现行乡镇小学对课外美术活动的评价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化的注重结果评价。学校认为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只要比赛出成绩就可以了,甚至到发展到将获奖作为评价教师指导水平和学生美术才能的标准。在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标准之下,为了在比赛中出好成绩,有些教师或自己画范作让学生照样画,或帮学生改画,甚至,教师在无奈中迷茫失了方向。这样的评价标准也影响了部分学生:有的学生获了奖就自以为好而骄傲自满,有的学生没有获奖就自以为没有美术天赋而情绪低落,甚至放弃了课外美术活动。因此,这与《美术课程标准》和《文体工程》的评价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它使开展课外美术活动的意义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甚至给师生的内心世界留下了可怕的阴影,不利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出现以上评价现状的原因,无疑是学校和教师对美术课程的评价的认识不够、评价形式的尝试与研究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2 解决策略

根据以上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我校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试提出解决策略: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应采取“三化”策略,即活动项目灵活化、活动形式合理化、活动评价多样化。

2.1 活动项目灵活化

所谓活动项目灵活化是指学校和教师应认识课外美术活动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灵活设置活动项目。采取这一策略各校可以为课外美术活动提供较大可能的时空,为更多的学生参加成为可能,为开展课外美术活动提供基础。

开展好课外美术活动,学校的重视是必须的,但落到实处更是必要的。各校的课外美术活动项目根据现有条件,从如何开发教师资源、提高场地利用率、错开学习时间等方面采取灵活化的策略,从而较好的解决 “学生参与率不够高”的问题。

2.2 活动形式合理化

活动形式合理化是指课外美术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美术课程特点等方面进行合理化的安排,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同时,安排课外美术活动内容时,好还要考虑一下教师自身的爱好特长,因为教师有这方面的爱好特长就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合理化的活动形式是提高课外美术活动质量的关键。

通过从学生身心特点、美术课程特点结合教师特点出发,选择合理化的活动形式,才能真正提高课外美术活动的质量。当然,课外美术活动教学内容是没有统一教材,各地、各校和各美术教师可以不一样,具有较强的自由性,但如果我们将“自由性”等同于“随便化”,那是一种误解,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2.3 活动评价多样化

所谓活动评价多样化,是指评价学生的课外美术成绩不能光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如现状中以获奖为标准),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各方面的点滴进步进行肯定与鼓励,让每个学生充满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将不断完善。因此,活动评价多样化能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我校对学生课外美术活动成绩的评定,并不仅仅以少数学生的获奖为标准,而采用形式多样的过程化评价。较典型的做法有四种:及时种是经常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如轮换橱窗内的美术作品、六一画展、校“五月的鲜花艺术节”美术展、学生个人展等,使更多的学生作品获得展示的机会;如第二种是颁发证书,这里的证书并非学生美术竞赛获奖证书,而是每次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展览、留校、参赛等活动后,将印有“展出证”、“收藏证”、“参赛证”等字样的作品彩图颁发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保存;第三种是制作个性画册,在每学期结束之前,经教师的指导,学生将自己一学期来的美术习作进行整理、设计封面,人人一本《我的画册》,个性十足,学生从中探寻自己进步的脚印、成长的痕迹;第四种奖励“美育卡”和评“美术星级学生”,根据我校推行的“阳光卡+星级”评定课程改革方案,对学生参加活动次数、学习态度、课外作业完成量、独创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经常的师生交流,并发放美术“美育卡”进行鼓励,对获得三张“美育卡”的学生直接评为学生的“美术星级学生”,此“星级”与学校评定的其它学科的星级享有同样的地位。

我校采取“活动评价多样化”的策略,使每位学生都看到了进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所以,改变观念,采取活动评价多样化可以避免“活动评价单一化”带来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要改变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中主要存在“活动参与率不够高、活动教学形式较随便、活动评价单一化”的三个弊端,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落到实处是关键,采取“活动项目灵活化、活动形式合理化、活动评价多样化”的“三化”策略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在实施“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对课外美术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和不小的收获,但在实践中也有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怎样进一步开发课外美术活动的校本课程、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等,从而进一步促进乡镇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美术论文:论民族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引言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是典型的多文化、多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南疆地区最为显着[1]。为此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仍旧是新疆教育工作的重点。笔者通过深入到民族地区的实习支教,发现了新疆南疆民族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挖掘民族文化的角度入手,进行教学实践探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1 实习支教概况分析

(1)实习支教点简介。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20个民族25.86万人口。2011年9月7日,援助南疆地区教育的新师大的327名学生被有计划地分到了8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接往不同的地点去工作。由于南疆实施双语教育,汉语老师奇缺,所以大部分同学都在代汉语课,极少数学生带美术课。同学们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使得教学能够正常的进行和展开。

(2)阿克苏地区实习支教调查研究。研究方法:1)案例法。利用自身在实习支教中的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座谈法。与实习支教带队的老师进行座谈,与当地教育部门人员进行访问,了解收集一些关于美术课程的信息和培养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建议。2)访谈法。对当地美术老师进行访问,对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的方法;对支教中担任美术课的大学生进行访问并试着提出建议。3)资料分析法。对访问得出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汇总分类,与相应的文献做比较,总结出问题所在。再从所有调查出的信息总结出好的建议。

2 影响民族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的因素

2.1 环境条件因素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南疆很多农村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师短缺,美术学科的师范专业学校在南疆的分布太少;(2)在应试教育下,美术课程不作为重要学科,不用考试,不作为高考分数的参考。(3)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对他们的不适用性;(4)教具的局限性,没有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5)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社会因素

(1)美术专业在社会上就业很狭隘,所以家长不看好美术课,不愿意让孩子从小过多的接触美术。(2)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孩子鼓励和夸奖,入学后怕美术课耽误孩子的学习,拿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这使孩子们错误的认识到学习是重要的而兴趣是次要的,于是孩子的天性慢慢地扼杀。(3)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画画的材料。(4)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师生之间语言障碍(支教大学生大多是汉族学生)。

3 通过实践提高民族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兴趣的方法措施

3.1 维语 、汉语、外加肢体语言的结合进行美术教学活动

在沙雅县实习支教中,笔者通过观察与尝试,在给民族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采用首先通过维语 、汉语、外加肢体语言的比划及一些事物的展示相结合进行美术教学活动。英国诗人密尔顿说:“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和他的学生心神交会”。好的教师有时就要如同演员,在讲台上不但用词要讲究,眼神、手势、表情、动作和姿态等肢体语言也要恰如其分地展示。作为支教教师来到南疆民族地区教授小学生课程,你要让孩子们能听懂,知道干什么,这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刚开始有一点困难,因为我们对维语也并不会说多少。但是慢慢地通过学校双语老师的帮忙,很快学生们就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个科目。这样使学生们一方面学习汉语,一方面享受美术课堂的愉悦性。把肢体语言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符合孩子们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其简洁、具体、直观、鲜活的形象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由自主地学习,就能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

3.2 增加本土美术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很难实施的教学。一来教材中要求必备的教学设备学校难以找到,要求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也很难准备齐全;二来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维吾尔民族美术课程资源,是当地人们的需要,根据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通过四个月的尝试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灵活多样地实施课堂教学,还学生一个精彩的课堂。例如:带领学生们寻找维吾尔族最美图案,让学生们来一起选出最美丽的图案。这节课虽然很简单,但是可以脱离书本,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

3.3 新事物的产生会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兴趣

身处南疆农村的孩子们,家庭条件相对贫穷,信息相对闭塞,新事物的产生会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乐趣与好奇。例如:那里的学生都很喜欢照相,我每次拿着相机都有大群的孩子们围上 来,吵着、嚷着让给他们拍照,每次都被他们围着半天走不出来,通过给他们照一些照片,看一些图片,从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提高同学们对美好事物欣赏的兴趣。

4 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可忽视的,根据新疆南疆民族地区的现状,我们要实现《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美术教学要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是很难的。笔者认为:提高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掌握知识的关键!要培养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就要深入民族地区了解民族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去上美术课。部分不适用课程通过地方美术资源的替换,给学生提供平台,引导同学们去做。因材施教,允许民族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民族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民族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承认民族学生对教学大纲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弱有强,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带他们接触一些新事物,让同学们怀着好奇心去做。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挖掘同学们的潜能,这样学生的才华才能得到舒展,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才会更好地进行。

小学生美术论文:怎么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认为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就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首位。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传播方便。它不仅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感知。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的加以运用。比如我在上《面具》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声图并茂地展示了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面具实物,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认识。课件还生动形象地把古老面具的神秘文化和现代面具的浪漫艺术进行了对比。既给学生提供了素材,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对益智活动的兴趣和美术紧密地结合,情趣盎然,深得学生喜爱。比如我在上《让我们的飞机飞向蓝天》这课时,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的多种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既激发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遵循儿童学习美术的生理特征和心理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儿童心理发展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和发现,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寓教于乐。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美术的情感和态度,以鼓励、改善和促进为主,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愉快,从而更加乐于参与美术学习。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努力寻找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为今后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美术论文:有效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的措施探讨

摘 要:美术是小学艺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措施

美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还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因此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美术教师应该努力完善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故此,本文就对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展开了以下的探讨。

一、加强美术的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教学效果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导入环节成功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就无法很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导入,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以《生长的植物》为例):

1.老师事先在网上下载多种植物图片,然后制作好PowerPoint;

2.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全班学生可以分成五组,然后开展“植物竞猜”游戏;

3.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植物图片,学生就所看到的植物图片来进行竞猜,在竞猜开始之前,哪个小组先举手就获得抢先回答的权利,如果学生回答错误,那么其他学生就可以进行抢答;

4.学生每答对一题就可以获得一分,可是答错也要扣一分;

5.竞猜游戏结束后,教师就计算总分,得分较高的小组即为获胜,给予获胜的小组适当地奖励;

6.游戏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导入相关教学,让学生从PowerPoint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然后将自己所看到的植物画下来。

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小学美术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

二、加强手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想确保教学效果,首先就要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效率,小学美术教师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手工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以《年年有余》为例):

1.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多种剪纸鱼的图片;

2.然后,教师就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剪纸鱼来进行教学;

3.教师要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工具,比如,纸、剪刀;

4.教师一边示范剪纸,一边走到学生中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确保学生的剪纸效果。

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手工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故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手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多媒体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来进行辅助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在小学美术中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增强课堂趣味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音乐、视频教学,从而更好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茶香四溢》时,教师可以播放沏茶的视频来让学生进行欣赏,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和了解到沏茶的过程,从中更好地认识茶文化。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制作茶文化的卡片,学生在制作茶文化卡片时,就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定卡片的款式和颜色。故此,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在,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小学美术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学,从而让学生对美术的了解更加简单和直观,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安全标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去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然后在课堂上,学生就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安全标识描画并展示出来。所以,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学。

综上所述,本文一共列举四个关于提高学生对于小学美术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自己班级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美术论文:刍议让我们的小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那份快乐B

摘 要:美术教育可以愉悦小学生的精神,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绘画知识、能力与技巧。美术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术学习的魅力,让他们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信与快乐。

关键词:美术教学;体验;学习快乐;探究交流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使他们对学习及生活充满信心,能够积极、快乐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一、借助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美术教师都知晓,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直觉感官,但要让学生真真正正地感受到美术的美,最主要的一个途径便是使学生进入到美术的学习中来。让学生伴随着那优美的线条,绮丽的色彩去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美术优美的幻境中去,体验学习美术的那份快乐。

例如,教学《小鸟的家》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学生创设了碧蓝的天空、幽静的森林、葱郁的树木、漂亮的小鸟及会说话的小鸭子,再辅之优雅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都立刻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二、借助有趣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致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非常关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游戏环节,有游戏的课学生极其喜欢参与,且兴致极高。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设计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游戏内容,捕捉音乐、知识、趣味三项为一体,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之中掌握课堂所学习的美术知识,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效果。这样的教学,课堂趣味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也非常高,能够在美术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那份快乐。

三、增强学生自信,激励学生大胆展现自我

自信是成功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走向成功的重中之重。可以这么说,自信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前进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具备了自信,对于他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潜在的动力,是战胜任何困难、压力、束缚的有效武器。因此,自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美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捕捉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呈现出来的点滴进步,或是任何的一次美术教学积极参与行为,寻找一切可以表扬学生、激励学生的时机,对他们进行鼓励,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激励学生大胆展现自我,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那份快乐,感受到美术的熏陶,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小学生美术论文: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使小学生感受色彩的有效途径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对色彩感受的学习与美术教师的辅导息息相关,关系重大。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时间维持短,对色彩的感受能力程度不一,学生受这些因素的极大影响,所以,美术教师要精心钻研美术教学方案,理解掌握美术教学内容,学习先进的美术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感受色彩;有效途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是他们学好美术的重要因素,学生色彩感受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美术学习的成绩,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指导好小学生学好色彩感受这一知识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

一、由图片着手,让学生从游戏场景中捕捉色彩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也是他们活动的天堂。美术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充分利用美术教学游戏,将游戏融于美术教学中去,可以使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游戏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活跃美术课堂学习氛围,创设出生动有趣的美术学习情境来。为此,教师可以将色彩缤纷的图片穿插在小学生的游戏中,倡导他们在游戏中追寻色彩、欣赏色彩、感受色彩。小学生都乐于用鲜艳的色彩涂涂抹抹,游戏中的那份乐趣让学生的美术本能一触即发,瞬间得以发挥与利用,使我们的小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美术知识,在美术学习获得了乐趣。

二、将音乐带人课堂,增添美术色彩的趣味性

美术课上,教师可以请一位助手,带入美术课堂――音乐。用以激发小学生的美术灵感,使画面色彩内容更为鲜明,提高图画画面的感染力,使小学生能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种直接的催化效果,把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达到高度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的目的,以此来使小学生对色彩的印象更为深刻。

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感受艺术的魅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的存在。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艺术就在他们的身边。培养小学生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自己以后能够进入五彩缤纷的世界打下坚实的根基。美术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美好蓝图。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了解与认知色彩的情感特性,使小学的美术教育富有情感,充满活力,焕发出较为神奇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