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留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自年以来,中国加入 wto后所保障的所有条款都进入实施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变得更大,与世界经济发展更为同步和紧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之间高层次人才的交流活动日渐频繁,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进一步交汇和相互冲击,生源和师资的国际间流动不断加速,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国际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机遇。高等院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提高大学自身生存发展的竞争力,积极采取措施,在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的同时,大力加强留学生素质教育,提高留学生管理质量,不断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
一、高校国际化下我国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要在新世纪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本着“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障质量、完善管理”的原则,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扩大海外招生规模。
1.各招收海外留学生的高校之间存在激烈竞争。虽然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会逐年增加,但短期内增加幅度不会太大。由于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高校也在逐年增加,这样一来,对各高校来说生员份额实际并没有增加。所以,各高校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必须提高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并加大对留学生教育的硬件设施的投入。郑州大学自开展留学生教育以来,投资兴建了一批留学生教育设施,但随着这几年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我校的教育设施都到达了极限。为了更好地发展留学生教育,郑州大学的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学校主管领导也意识到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决心尽快对留学生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以便使学校的留学生教育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2.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位生、高层次进修生数量增长较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日益提高,留学生教育正面临着从规模办学到质量办学的转变。特别是一些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内著名大学,已经在适度控制语言进修生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层次留学生和学位生,并把留学生教学纳入到学校的总体教学规划和质量评估体系中,以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争创国内、世界知名的大学。因此,留学生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与此相关,留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留学生素质教育已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素质、专业素质等知识能力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因此,从文化的层面来探讨留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在留学生教育发展初期,由于受客观条件(如人数)和主观条件(如认识)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一直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对待。没有真正把留学生教育纳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去,使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忽视了留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留学生教育的一个瓶颈阶段。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下留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1.留学生素质教育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到,素质教育的重心已经移到了人文方面,也就是说,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别相对缩小的基础上,人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人文素质方面,素质教育有着人文化的趋势。从留学生教育的角度来看,留学生的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素质、语言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基本道德规范素质等。
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语言知识、技能、能力及专业知识方面,这样做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因为,留学生教育的目标也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但是,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本国学生的培养目标又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留学生教育服务于我国的主要方式不仅仅是培养我们所说的有用人才,更主要的是侧重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国际交流。目前,随着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语言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日益提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人文素质的教育由于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多,如自我文化优越感、基本道德规范缺失、交际中的自我封闭、环境与文化认同中的焦虑感、留学生之间交往障碍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已经影响到了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依靠人文素质的提高来解决这一问题。
2.坚持以人为本,确立留学生的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由于留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复杂性主要来自于留学生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组成群体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又很大。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学习目的组合到一起。在学校管理要求的一致性和学生要求的个别性之间常常会出现冲突。对待他们,不能简单地依靠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说教或惩治来管理,遇到事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心服口服。当代社会普遍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也应逐步确立留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平等沟通互动。不断探索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特点、研究新课题、摸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把留学生放在首位,避免了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影响或损害留学生的利益。
3.营造多元文化校园,培养国际化人才。经济全球化需要大批既熟悉经济运作又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与动向的、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不单单是为获得某一狭义的职业而进行的专业训练,而是转向培养面向世界的通用性、复合性人才。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如果能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校园里,则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应经常举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咨询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留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让他
们在参加活动中增加语言实习的机会,减少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消除文化误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我校除课堂教学外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例如,积极组织留学生参加学校组织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学习气功、太极拳,参观名胜古迹,进行演讲比赛等。这样做既有利于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学习医学和中国文化,又有利于沟通感情,增进理解。这些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而且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4.建立一支稳定的、德才兼备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是保障留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辅导员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因此一支稳定的、专业的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熟悉留学生教育的规律特点,而且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的角色是多重的,不仅是老师和管理者,还应当是留学生的朋友甚至是亲人。
在工作中,辅导员要真正了解留学生,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关系。要真正了解他们,不但需要以诚相待,还必须保持经常广泛的接触,做个有心人,随时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留学生远道来华求学,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与其本国差异很大的中国文化背景、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教育体制等,心理负担较大,情绪容易波动。同时几乎每个留学生平时总要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而一时又不知该怎样解决,情绪就容易低落,这样势必影响学习。这时候留学生辅导员就要及时采取积极疏导的方式,关心他们的学习,缓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和克服困难,使其树立信心,顺利完成学业。
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各留学生招生单位都必须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遵循其发展规律,推进留学生教育质量,使之能够与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现状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主要有: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缺乏是非的辨别能力,容易受一些非主流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总想通过捷径找一份收入高而又不用付出辛苦的工作,享受主义思想很浓,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情金钱至上。不懂得人与人要相互尊重,老师讲课你讲你的,我说我的。烟头卫生间、宿舍随意扔。缺乏感恩之心,合作精神不是很强,无责任感。这些不良现象反映出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
(二)人文素质方面。
从每年到我校进行招聘的企业用人需求分析看,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等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企业在面试过程中也经常会问一些关于人文方面的问题。而当前现实状况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企业面试过程中这方面的素质确很差,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没有逻辑性、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在与人沟通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及技巧。学生一学期下来,老师要求写学习心得、总结、汇报等不会写,搞不清楚具体的格式和用语。甚至有的学生连一张请假条怎样写都不会,五花八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错字很多,书法好的学生越来越少。
(三)心理素质方面。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对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高考文化分相对比较低。同时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高职院校不认可,将来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相比其它普通本科高校而言其实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具体表现在学生自卑感很强,认为自己只上了个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低,将来毕业从事比较辛苦的一线工作。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存在着自我约束、控制能力比较差,过去的生活中没有吃过很多苦,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差,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容易情绪低落、没有进取心、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个别学生在压力面前,有时候会一时想不开,甚至走极端。
(四)身体素质方面。
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大一军训中在太阳下晒一晒,走走队形,这样有的学生都坚持不下来。在学生出早操跑步、课堂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由于感冒、头疼、身体不舒服等身体原因向老师请假。在大学的体育测试中许多学生不能达标,引体向上做不到5个,平时短跑还能跑一跑,800米、1000米等中长跑项目根本达不了标。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精打采,做事情根本做不好。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的相应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作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国内外重大新闻收集起来,然后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关心时事、分析时事的政治素养。本着贴近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学习特点原则,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学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人类,拥有感恩之心。这些对于解决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价值困惑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校报、广播、橱窗、大屏幕等传统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宣传典型人物事迹。邀请校内外专家,注重选取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讲座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序开展“诚信”“感恩”“文明有礼”等系列主题班会,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主题研讨会等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营造人文素质培育大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自己的思想、精神、素质得以提高。通过网络、社团、广播站等途径交流人文知识学习情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充分利用大学生文化艺术类社团,搭建提高人文艺术素质平台。各艺术类社团每年在校园内定期演出或举办展览,使校园内的艺术舞台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品位适合、形式多样的艺术佳作。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邀请名人名家来讲座,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社交礼仪、摄影、美育和艺术鉴赏类、书法等选修课程,举办有针对性的社交礼仪、应聘礼仪等讲座。评选各种校园之星,组织大型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导,推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各系部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广泛开展心理基本知识讲座和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尤其要做好学校每年的新生心理状况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针对新生和毕业生进行心理调适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增强学生的心理知识。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和日常的心理咨询,同时开办心理信箱,建立心理热线,通过网络为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咨询和服务。为提升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拓展训练课等进行培养锻炼。
(四)倡导校园体育精神,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校园体育精神。要在学生中宣传少睡一次懒觉,多一次晨练,少上一小时网,多打一小时球,向学生宣传生命健康的意义。创新体育课形式,开设健康知识讲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健身习惯。严格学生作息时间,认真抓好学生早锻炼。利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摸清学生入学身体素质状况,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提高身体素质计划。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基于班级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使学生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获得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技能。体育课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体育课要认认真真的上,不能流于形式。平时要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用丰富的业余生活把学生从网吧里给拉回来。打造特色体育社团,大力发展几个群众基础好,学生参与度广的特色体育社团,如街舞、轮滑、健美操等。聘请高水平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作者:孙晓娜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高职学生汉字应用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职学生汉字应用不规范现象调查与分析
1.写错别字
字形相近而误,如将“放肆”误为“放肄”、“如火如荼”误为“如火如茶”等;字音相近而误,如将“为人嗤笑”误为“为人痴笑”,将“粗犷”误为“粗旷”等;不知典故而误,如将“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
2.滥用繁体字
繁简混杂,即简化字中混杂有繁体字。如:在我们调查的海报中有这样一句:“我院机電一体化毕业生就业率再攀新高,截至目前已达96.5%……”其中“電”是繁体字;繁体字偏旁与简化字偏旁随意拼凑。如“绡”被写成左边是繁体偏旁,右边是简化偏旁的“綃”;繁体字误写。如“头发”的“髪”写成了“发展”的“發”。
3.生造简化字
生造简化字是指在“二简字”以外,人们想当然地进行个别化书写的简体字,这些生造的简化字,使汉字作为文字的信息交流功能下降,并造成了社会用字的混乱。从构字法上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偏旁替代:并(瓶)、代(袋);形声自造:芘(蔽);同音借用:另(零);类推简化:扦(插)。
二、高职学生汉字应用不规范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基础教育原因
当前,由于区域及基础教育水平的差异,加上学生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不同,导致学生对汉字掌握的程度有高有低,而当前高考又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核,所以尽管以同样的分数升入高校就读,有些同学的语文基础明显要薄弱一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字不规范现象的产生。
(二)社会环境原因
目前,我国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还相当严重,错别字、繁体字、生造简化字、异体字在招牌、广告、商标、菜谱中出现频繁;此外,有些电视媒介一味追求市场经济利益,不顾语言规范,胡乱改动现有的成语、俗语,乱用谐音字如:“植墅(树)造邻(林)、随心所浴(欲)、千方百剂(计)、默默无蚊(闻)、请勿痘(逗)留”等,这些不规范的社会用字严重混淆学生的视听,给学生学习汉字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三)思想意识原因
据调查,多数高职学生难以认识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类的法规,知道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有些学生尽管对相关语言文字法规略知一些,但自觉的规范意识匮乏,在书写过程中,往往受思维定势、心理习惯的影响,有据不依,贪快图省。许多高职学生因规范意识的淡薄而缺乏维护文字规范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职学生汉字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强化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曾这样感叹道“:不少学校的大学语文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开成必修课,不受欢迎,大家敷衍了事;开成选修课,门前冷落,只有一些学分实在不够需要填补学分的人才来选!”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是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及时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表达等能力。因此,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深厚的积淀,还要有教育热情、个人魅力,更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能力,要因材、因人施教,教学方法要深入浅出、注重实效。
(二)提升教师语言文字素质,凸显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以书悦人”,教师的一笔一划,都会给学生以积极影响,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语言、板书、技巧、意旨”等授课艺术,促使学生重视字形规范,正确使用汉字。笔者认为,要使自己的板书,获得学生的赏识,引起学生的愉悦感,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落笔无误,行随心至外,更要注重练好基本功,平时在备课和设计板书时,就要坚持做到笔画规范,结构严谨,大小匀称,布局合理。
(三)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营造良好校园用字环境
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与校内各社团协调配合,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不定期组织学生多开展演讲、“三笔一字”比赛等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同时要把校园广播台、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的汉字规范使用作为提高学生汉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抓手,还要及时清理校园周边的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还学生一个洁净的用字环境。
(四)普及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落实高校管理监督职能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现代汉语与大学语文两门课程的教学以及讲座等机会,向学生宣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等国家颁发的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其次,制定维护校园良好用语用字环境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使用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合理设立相关监督管理机构,做到令行禁止、奖惩分明。
作者:刘仁三 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我国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心态下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心理定位,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差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因其简单而露出鄙视或嘲笑的神态,防止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给予尊重、关爱和呵护,以真诚的鼓励和关怀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并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
二、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思维方法。比如,在解决“抛物线的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这一问题时,教师通过巧妙设置例题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法,并归纳总结出以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焦点为直径的圆分别与其相应的准线关系:相离、相交、相切。让学生学会通过某一问题的解决,总结出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向,形成良性的定式思维,防止不必要的思维弯路。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即一题多解。这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推动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作者;魏磊 单位:河北省滦南县长宁中学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论文
1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组成
Taylor于“时间—动作研究”当中最早提出了与素质相关的研究。“素质是一个人或个体的基本特征,与高效率和高效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以测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G.McGlelland如是说。大学生创业素质是集“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一体。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等;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方向的行业知识、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创业能力是在创业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业意志和创业信念还有创业个性。创业意识是动力源泉,创业知识是重要基础,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创业能力是核心要求。各个要素在创业素质结构中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又是彼此独立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水平的发展程度。
2大学生在创业中显现出的素质缺陷
2.1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在性格上具有个性较强、缺乏宽容、合作精神的特点;有的学生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锻炼的渠道和体验,有的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缺乏果断性和坚韧性,不敢创业;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2创业知识单薄,发展后劲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都提高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分别开始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基础知识的普及上,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来实现,并且大多数是通过团委、学生会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而只能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看客,导致学生管理企业和运营企业知识匮乏,缺乏技能的训练,难以满足社会对创业素质的需求。
2.3创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自身职业能力素质的高低一定是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当下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独自承受挫折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严重的个人主义,团队精神缺乏,奉献精神不足,缺乏诚信意识等等;有的学生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任由创业机会流失,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有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运营失败;有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总成为孤家寡人;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好创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教育培训以及职业实践等等,从而从整体上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4创业观念不尖端,创业心理品质较低
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等待和依靠的思想,并不是积极地去探寻创业的机会,就想着毕业后有份工作就可以;有的学生避重就轻,不愿意吃苦,就业要求太高;还有一些学生好高骛远,只想所得,不讲付出;有的大学生还没有做好进行创业的准备,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无法直面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的一些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当在过程当中出现“挡路石”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四化”模式
3.1师资队伍专家化
一是作为创业教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政治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的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二是高校中也应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以及学习,如大学生创业教育KAB讲师,SIYB讲师等,使之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道路更加的专业化。三是针对创业教师的授课形式而言,其应积极采用课堂讲授与企业参观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并加之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户外训练等新颖的授课形式,从而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创业的知识,达到对其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四是创业教师应当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亲身地体验创业的过程,从而使得教师可以对企业的运作以及发展等过程相熟悉,使得其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3.2课程模块化
一是高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动态要及时加以关注,并对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加以掌握,彻底将高校课程设置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予以转变。二是创业课程要打破“单一学科”的课程结构模式,构建“多元”的课程结构模式,要改变以往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可以采用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法。三是高校应构建集全程性、多层性、基础性、渗透性、实践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建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型,四个模块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模拟模块是依托、活动模块是载体、实践模块是重点,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建立多学科互补交叉的,动态多层的教学体系,多维度进行应用,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以期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3.3校园文化职业化
一是高校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成为多彩校园文化生活的主体,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培养锻炼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步入社会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和综合能力。二是通过邀请的校友和企业家针对青年学生创业的需求开展创业大讲堂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意识,通过建立创业教育网站,组织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让创业思维进论坛,进头脑,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三是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与企业家座谈,让学生了解市场,体验创业者的艰辛,认识到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力,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四是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宣传工作,通过高校网站、电台、校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创业为主题的宣传报道,培育创业文化。
作者:吕平 陈景丽 徐东昊 高宝全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论文
一、德育坚持常规化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的体会到,要走好教育创新之路,培养出满足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首要做好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据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在德育方面的教育还存在着某些不足。美国兰德公司,作为闻名遐迩的美国思想库,曾经了一则关于中国的研讨报告,在报告中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社会意识、教育弊端以及大众心理等。虽然该公司所述不正确,但对于教育方面的一些论述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该公司指出中国人的读书,其目标不是以获取知识和追求真理为目的,而仅仅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为自己获取身份和地位的工具,许多人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择手段,显示不出人才所具备的道德素质。其中,他们还指出: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很难培养出的、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大多数在中国毕业的大学生从不为在外国工作而心中有愧。事实上,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辜负了祖国对他们的栽培和付出。随着文化价值关在一定程度上的衰落,许多受教育者不知道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路口该通向何处……德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标准。为了使我国发展,使中国成为拥有强大灵魂的国家。我们要坚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坚持道德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逐渐渗透到中小学生的教学之中。在日常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除了思想的指导,还应该多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思想交流学术会和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定期为学生提供思想教育周刊(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期刊),广泛宣传积极思想,把德育渗透于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环节,逐步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诸多方面,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关和价值观,使中小学生更的发展。
二、教学力求高效性
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话题”这一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卫平借鉴北京师大教授林崇德的话,表达了自己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他指出,在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基本前提下,素质教育更应该显示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核心价值。由于创新型人才是创造力与创造行人格的统一体,所以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实用性去迅速有效的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显的意义重大。据诸多中小学一线教师分析,目前中小学教育创新培养有四大难题:学习兴趣不强、责任感缺失、学习习惯不良、实践能力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在课堂上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把传统的解题思维用一种全新的解题模式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经典题目:一笼子里有若干鸡兔,有35个头和94只脚求笼里各有几只鸡和兔?过去,教室一般开始就讲道理,然后就列式子。我们为何不换一角度,假设他们全部是兔子,看到腿多了就一个一个减,直到算出结果?作为培养孩子们的一线教师,我们要从孩子们角度去多多考虑,让孩子们自己去多多发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掘孩子们的潜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使教学的高效性更好的落实。要使素质教育可操作性增强,中小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上寻找文章,因为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课堂外的事,70%都是进行在课堂上的。过去课堂上教的是知识和演绎,现在的课堂我们更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条件的预测能力以及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通过在教学领域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教学的高效性一定会更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走向专业化
要走好教育创新之路,教师专业化应做好。建设教师专业化建设也应该在中小学生的培养中展开,因为教师专业化可以使教师拥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使教师能够在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化中把握住时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赶上时代的步伐,充分调动教师的从教热情,永葆进取之心。只有教育者不断的超越自己,才能培养出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己的学生,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所以,学校应该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在培训中,务必努力让广大教师更深一步的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己的专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把近期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我国江苏省的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不断强化教师的忧患意识,防止教师心态疲劳,保持上进之心。而且,江苏省教育部定期组织开展有关教学探讨的会议,倡导各个学校积极向教师化建设好的学校学习,时刻让教师明确学校目前所处的环境和位置,明确自己与学校的危机,明确自己应该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更懂得“停止不前就是落后的道理”。而且江苏省在教育政策方面鼓励教育专业化建设,而且定期为各类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各类教学资源的支持。江苏省能够成为我国教育的楷模省份与该省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是分不开的。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明确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创新型学生的重要保障。
四、体制改革深度化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及时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及时投入将会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改革用人制度,升学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教育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将会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接触到新的教育理念,让他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当代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加速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来自教育界的一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指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施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更深一步的阐释了实施高素质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从而对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许多完善的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也使大众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使今天的素质教育从个体关注的层面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大大加快了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进程。
五、教育设备的完善
为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设备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中小学的教育设备还存在不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们接受更的教育。只有完善的教育设备才能更好的落实中小学生实验教学。众所周知,中小学的实验教学是以提高中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是使中国国民拥有基本科学素质的教育活动。实验教学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培养他们思考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各类科学的实验过程,中小学生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循序渐进的培养了创新能力。为了使实验教学更有效的进行,中小学校应该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定期增加先进设备以及更新教学的已有设备设备,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更好的开拓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逐步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设备的完善可以更好的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为加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更广的渠道。在一线教师的诸多会议上,领导多次指出应该把江苏省的教学作为榜样。江苏的教育在各方面做的都比较好。江苏省教育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尤学贵,在2011年下半年的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求各地各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话的建设水平,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突破口,切实提高现代化的教育水平,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平台,积极进行数字化学习,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把应用信息技术和深化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紧密结合。这项任务指标提出后,江苏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更深一步的发展,并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更多渠道。所以,我们要在中小学完善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方式、远程教育和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的结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六、教育资源均衡化
据资料显示,我国在教育方面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教育的不均衡问题。由于教育资源在全国各地的不均衡,我国的许多地区存在着教育明显落后的现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严重阻碍着我国教育的提升。作为广大一线教师的一员,我认为促进教育公平,让教育个方面、各层面均衡发展对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七、结语
总之,我国的教育方向要朝着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努力做好中小学生的德育、教学、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走好教育创新之路。这对于加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意义重大。社会的进步源于不断的创新,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的完善。为使我国拥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更好的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教育工作。而且,我们应明澈走好教育创新之路,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广大教育者的努力,更是你我的责任。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1.信息素质的含义
1.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评估了人对某种信息的认知程度的高低,这种认知水平将直接影响人对信息的优劣程度的判断,呈现出人主观上对信息的看法和理解。人对信息的认知往往基于三个基本方面,首先是信息对于自身的作用,其次是自身需要何种信息,是面对可能对自身有用的信息时,能否意识到这种情况。随着人的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意识到某信息的重要程度,对信息的价值有极高的敏感程度,并且保持了对形形色色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洞察能力。
1.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在人挖掘到对自身有用的信息之后,对信息的加工和转化的能力,信息能力能够使人的知识不断扩展和延伸,是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一致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里最为关键的一环,一旦一个人具备了较强的信息能力,就能依靠信息能力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为后续发展提供基础。研究人员通常将信息能力分为三个不同阶段:首先是接受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如何高效利用各类检索工具,在短时间内获取对自身有益的信息;其次是信息加工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分清主次,把握主要矛盾,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二次筛选和归纳,使信息更加井井有条,便于使用者参考和借鉴;是信息转化能力,这种能力对信息获取者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具有较强的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够提炼出信息的关键点,并依此不附加主观看法地整合信息,使其转化为自身的观点,这是一种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1.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对信息获取者起到约束作用,因为如今信息时代获取信息较以往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隐患。如果信息使用者信息道德缺失,就会对信息的传递过程造成毁灭性的损坏。一旦信息使用者不具备应有的信息道德,信息活动将会变得极其紊乱,信息在信息源头、信息传播路径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良好传递过程依靠信息道德来维持,信息道德是信息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人自身的信息行为将受信息道德的影响,人人都应该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2.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浅析
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不断更新、传播途径的不断优化都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然而信息时代来之匆匆,大学生信息素质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只有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提升大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便利。
2.1信息意识浅薄
信息已经被我国确立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与其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能源和人才。如今信息的来源十分广泛: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经济价值,不少企事业单位加强对情报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将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工作,工作内容包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理解转化信息。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信息意识相对浅薄,对信息的理解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这种对信息的认知力不足的情况将会导致学生缺乏对有用信息的敏感程度,没有准备的人往往无法抓住机遇,这些机遇往往稍纵即逝,因而大学生很难在风华正茂的年华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白白浪费不少提升自我的机会。
2.2信息能力低下
大学生在校期间信息能力的锻炼机会较少,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的学校不多,就算开设也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学生几乎不会得到科研机会,因此查询文献的频率也很低。这都导致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低下,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手足无措。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专门学习过如何运用馆藏获取对自身有用的信息资源,对检索工具的运用比较生疏,这都是获取信息阶段出现的问题,在后续的二次筛选、归纳和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加棘手的麻烦。学校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的入馆教育远远无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较强的信息能力,入馆教育效果往往较差。
2.3信息道德有待提高
信息时代的发展带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局势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大学生利用如今互联网之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然而网络具有开放性极强的特点,网名如果信息道德修养不高,可能会使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今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借助网络违法盗窃他人隐私资料,或者私自占用学校机房,影响他人使用。因此信息道德的提高势在必行。
3.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构建方略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解决这种现状,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该问题无法得到根治。笔者在下文对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进行详细阐述。
3.1营造良好信息环境,打造信息化校园
为了使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提升,应当从高校自身做出适当的调整,其中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要坚持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作为教育计划的重要部分,不断完善发展状况,高校领导层应当对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足够重视和关心,为信息素质的提高制定合理、科学的政策,为信息教育的稳固实施提供保障。高校自身要逐渐规范自身的教学活动,对信息素质的培养要进行适当的考核工作,有必要时要展开专项培训工作,使校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校园,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会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质。只要校园的信息化程度优先于大学生,学生将会自发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质。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有潜移默化的激发作用和指引作用,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激发学生提升信息能力的激情,加速信息意识的培养。高校应当积极开展课下的校园信息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信息时代的魅力,在轻松的环境下运用课堂上学得的信息化技术,掌握科学的信息技巧。高校有关部门还可以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为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各项信息素质得以提升。
3.2深化文献检索课改革,使学生掌握检索技能
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课程,它的存在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文献检索课的开设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契机,学生和学校都应当重视文献检索课,并不断对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进行改革,使其与时俱进,将最、的信息化手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深厚的文献检索能力。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不匹配,信息内容、传播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期的文献检索课应当从利用传统的手工检索工具中跳出来,利用更加高效的现代信息检索,这是一个拥有多载体,面向更加强大的搜索引擎的检索方式。必须加快文献检索课的改革步伐,坚决对陈旧的方式方法进行彻底的革命,真正理解当今信息传播的理念,对检索工具进行充分的对比,挑选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工具,加强对检索原理的思考,从而真正掌握高效的检索技巧。在课堂之下,要鼓励学生多进行文献检索的实践活动。教学方式上也应当进行适当的更新,学生应当将以往撰写的文献检索实习报告转变为学术论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接触检索工具,提升学生自身的科研能力,综合地提高学生的各项信息素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撰写文献检索学习论文时学生将会面临新时期信息检索的诸多问题,这将是对学生处理信息问题能力的一次锻炼。科研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对某个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入更专业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参与科研活动本质上是将理论知识用于时间,使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信息手段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高校的导师应当积极支持信息素质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洞察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将在该过程中拥有更加敏锐的信息意识,接受信息、反馈信息的效率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3加快网络化教学的推广,用新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
如今的信息时代对高校的教学形式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独特条件,教学形式在网络运行环境下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快信息素质教育的网络化教学的进程,优化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途径。近年来,不少高校拥有了自己的文献检索课程网络课件,这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是相适应的,现在正处于网络化教学的萌芽时期,各项信息化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此时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文献检索课进行多方位的支持,并不断丰富如今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的文献检索课程网络课件,为其开发更加适应时代潮流的媒体课件,添加适当的影音文件,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口味。优化教学视频、课件的共享性,逐步实现学生在线观看、下载观看和一边下载一边观看三种形式的统一,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在学生完成某个学时的网络课程学习之后,应当有相应的作业环节,这样可以方便地借助网络对学生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大学生信息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3.4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师自身信息素质
为了使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提升,可以从教育的源头进行优化,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检索方法也大多从教师口中得来,因此为了加速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应当对文献检索教学团队的信息素质进行提示。对于新上岗的教师应当多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旁听拥有深厚教学经历的教师的课堂,从中提炼出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同时具有博学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应当积极主动地旁听新上岗教师的课堂,为其教学提供建设性的建议。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国内外拥有丰富信息检索经验的专家进行小型的培训班,利用假期的时间对文献检索教师进行专项的培训,使其教学理念得到完善,获取先进、科学的教学技巧,使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专业素质得到发展。高校还应当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定期的学术研讨会可以使信息化精神得到体现,教师能够通过学术研讨会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评估,并适当做出改进,不断完善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过程。还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更多教师参与网络上的交流论坛,在业余时间也能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交流。
3.5加速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堂上,教师一直充当中心讲授者的地位,这样就使得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充足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教学角色的改变势在必行,必须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输的观念,坚持以大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角色,教师应当充当教学指导者的地位,使教学课堂上形成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民主型师生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自由地提升自身信息素质,使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
4.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该教育模式应当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然而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高校应当意识到工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校园、图书馆、教师和学生四方面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推进工作,该过程应当得到乃至政府、社会的共同帮助,才能集中力量加速信息素质教育的革新步伐,为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提供途径。
作者:黄茜 单位:扬州大学图书馆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学生班队会素质教育论文
一、通过班队会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素质。
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公关交往在现实生活中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组织开展班队会活动的筹备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酝酿,将活动过程的全部细节做到统筹安排,明确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并认真思索出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将具体任务和活动程序详细交代给学生,要营造好活动氛围,并按照活动计划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必要的情景,让学生广泛地参与进来,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实际交往能力。活动气氛对于学生开展活动十分重要,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活动环境,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放松身心,集中精力投入到活动中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并及时加以鼓励和指导。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拓展活动内容,有效引导学生将活动按计划向深入开展。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适当分配角色或任务。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后,适时调整学生担任角色的转换,使他们在换位中更深层次地体验情景。在学生们互动交流或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全身心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互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协调沟通的平台,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应该怎样与人沟通交往。
二、通过班队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
班队会活动的开展形式可以不断更新,由于这种形式上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更能发挥其独特的效应,更有吸引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班队会。首先主题选取上要旗帜鲜明,要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概括效果,同时要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和实际作用。比如针对安全问题,可以采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等主题,形式上可以采用演讲来谈论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进行模拟情景演示来提高思想认识等。关键是在主题和形式都确定的基础上如何达到教育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要切实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紧紧围绕生活实际来进行活动指导,要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真正从实际操作中得到切身体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保障班队会活动能够产生效果、起到作用,避免流于形式。能够使学生从活动开展中得到启发和锻炼,通过活动的实践锻炼提高自主创新素质,提高对生活现象的认知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小结
班队会活动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开导、引导作用,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生教育工作上应不断加强和创新班队会活动,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其他方面(如: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等)能得到提高。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我国学生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一、新世纪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国民身心基本质量的教育。它的真义在于:①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全体性;②发展人的素质--性;③主张合理的个性发展--主体性;④保障人最基本的身心质量--基础性。沙连香教授认为[1],国民的素质结构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国民素质可分为基本素质和深层素质,基本素质由身体素质与智力素质构成,深层素质可进一步划分为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及角色素质等。依照素质教育的实质与社会对国民的素质要求,在体育学科中可解读为:身体素质+深层素质的可能领域=体育素养。如果对素质教育的指令,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仅仅解读为发展身体素质,以为体育课就是锻炼课,那么,就违背了主体性与性;如果以人格、道德、角色等深层素质作为体育课追求的主要目标,那么,就背离了基础性。因此,只有用“体育素养”才能包括素质教育思想的真实内涵。
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促进了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能使学生通过运动,从而促进他们在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的比拼;提升他们在思想、作风、团队的合作与竞争;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全局观念;培养其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质;同时还能培养其谦虚谨慎的品格,保持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求学精神,通过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断进行思考、学习,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为其在今后在进入社会能较快适应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
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战术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在体育活动中,为了提高技能战术水平,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发挥想像力,这间接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其次还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和原则,提高其运动技能,促进大脑的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为学生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再次,体育运动的战术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促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提高学生神经中枢的灵活性及协调支配各器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均有良好的作用。
(三)增强了身心素质教育
体育运动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身体的各个系统得到锻炼,在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内脏器官的机能得以改善,体质得以增强。其次,体育也使学生对自理、自护能力有了一定了解,增强了其保护意识和受伤后的自护能力。再次,体育还对心理健康有一定调节作用,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放松情绪,能有效地使学生在压力前保持心理控制的状态,从而不断提高适应能力。
(四)窥现了审美艺术教育
审美艺术教育是近年兴起的教育系别,如芭蕾,健美操,自由滑冰等,体育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艺和优美的姿态动作,使学生受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鉴赏能力以及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一、合唱艺术能丰富大学生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合唱活动对开启人们的智慧,健康人们的心理有着巨大的作用。首先,现代医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表明,音乐能增强大脑皮层抑制过程,调节兴奋过程,两者的平衡使人的疲劳减轻,精神焕发,记忆力增强。优美的音乐还有利于人体分泌一些健康的激素。调节血液的流量与神精细胞的兴奋作用,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再者,音乐合唱艺术,要求人们精神专注,在合唱过程中要引起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而音乐本身具备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音色的可感性,内容的情感性和随意性,可以有效地启发和锻炼人的感知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由于音乐作为与人类情感息息相关的一种精神活动,充分的体现了情感的体验性、调节性和传达性,因而音乐实践活动必然使人们的情感体验能力、调节能力和传达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因此,一个有较强的感知、想象、直觉、思维能力的人是聪慧的,一个既有上述诸能力又有情感体验、调节和传达能力的人,则不但是聪慧的,而且是健全的。
二、合唱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
由于人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必须同社会他人取得和谐,而自我保护和无限发展的个人欲望,使个人与社会及他人潜伏着矛盾冲突。当代大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主要是在长辈们的呵护下养成的,进入大学,大多数的大学生开始从各个方面独立起来,离开父母的协助,开始依靠同学、师生之间的协作,这使得大学生们对社交,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不能正确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因此,音乐合唱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理解协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学习、生活中渐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学会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与交往,促进感情的交流及友谊的发展。
首先,合唱具有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与人合作的意识。组织性、纪律性等特点。因此,合唱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唱过程中,需要学生暂时放弃“自我中心”的习惯,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与人协作,为集体争得荣誉,在协作过程中促进感情的交流,增强集体凝聚力。第个参加合唱活动的人,通过训练节奏的统一声音的和谐,音高的,声部的均衡,速度与情感的一致,自觉的维护合唱中各方面的统一要求,在利于形成具有共同感情的群体。
其次,合唱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协调和统一。在合唱训练中,集体中的一个错音让人感觉非常刺耳,这个道理学生都懂,关键是给学生们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的磨合,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体验协作带来的成功的快感等。如:在表现合唱曲《保卫黄河》时,尤其是轮唱部分,为了唱出层次,各个声部必须很好的配合,音该放则放,该收则收,并且,要将个人的融入集体,不能为了掩盖别人的音而歇斯底里,或争前抢后,如此,不但突出不了自己,还会影响整个合唱的效果。如此简单的演唱过程就可以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只要其中有人不协作,或唱反调,活动就没办法进行,美妙的和声就无法产生相反的,如果大家密切合作,马上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更重要的是,表演过程中与表演成功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更达到了感情与心灵上的沟通。美国音乐教育家萨蒂丝.科尔曼就说过:合唱合春等到群体性的音乐活动,能较好地培养公民与群体、社会相直辖市的生存意识,这些音乐活动要求很多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一种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在保持集体行动的参与者的独立性的同时,又培养草帽的团结、协作的思想和技能。也即整体的和谐基于个体的独立性,而个体的独立性又不至于破坏整体的和谐;且变不能以整体和谐来压制个体的独立性,从而在这种共同劳动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既服从整体,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又必须正确的表达个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使用精神方面,音乐课程显然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有的优越条件。
三、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进行训练和教学,有助于培养自信心与进取心
合唱作品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让作品自身的魅力,及音乐家们伟大的人格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培养进取精神,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是使人类精神爆发的火花。”当人民遭受打击时,音乐能鼓舞斗志。如法国大命时期,人们群众高唱《马赛曲》向巴士底狱进军。而我国抗日时期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是那个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这些作品通过流畅的旋律、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朴素的音乐风格,塑造出动人的艺术形象,具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对们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利用音乐的作用与力量,帮助大学生们从自卑走向自信,从失落走向希望,从得过且过走向积极进取、积极开拓。合唱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和矢志不渝的信念,将技能性的训练转化为意志的培养,使学生在演唱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来格的合唱训练,对合唱队员来说,不只是脑力活动,它也是一种相当大的体力劳动。如,唱歌时要求保持正确的形体姿势,振奋的精神和情感的真切表达等训练几乎调动了人体的各种机能,这对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磨练。
四、总结
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问题,我们要在音乐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使之与心理素质培养协同一起,更好的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并使之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作者:陈群 任贵华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一、素质中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有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信念,要有积极开拓、奋发拼搏的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代大学生必须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创新,促进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现代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来看,当代大学生必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某种理论能力,更在于要提高当代大学生进行知识探索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有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也要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创造。而当代大学生要从事创造性活动就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在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培养起者关键性的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智力方面和身体方面,也体现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德才兼备,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十分健全的心理素质。这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适当的把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中心来进行,使当代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是,我们要也应该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人们面临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当代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适应社会竞争环境,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高校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当代大学心理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游刃有余。除此之外,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障大学德育工作的完整性,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育人环境建设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从环境中来,并对环境具有反作用,并持续受到环境的影响。人的发展离不开人具体生活的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种种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也形成不利的影响。改善大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把个性化原则和互动原则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原则,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得到更好的锻炼。自改革开放,在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积极因素,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外来糟粕文化对大学生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强化校园文化环境
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同时在人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人类文化的深刻影响。大学生在大学校院进行学习生活,必然会受到校园环境的深刻影响。的校园文化对当代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情感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于学生的内在世界进行塑造,使大学生形成牢固地道德观念,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在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由于其丰富性、多样性以及人文性,充满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校园文化活泼多样的形式对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团结友爱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高校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争取的理论导向,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努力为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在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往往将意识形态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忽视了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面临我国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对传统的德育工作进行合理的改革,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相互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还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把握,能够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沟通进行有效解决。
三、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也是民族的未来,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把心理素质教育与文化知识的传授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如此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权美婷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大学生拓展训练素质教育论文
1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计划理解不透彻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时普遍存在理解不到位问题。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时,各班往往采取划分素质拓展小组的方式进行训练。而很多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的认识和理解不当,无法掌握其内涵和特点,并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规划,直接影响了其最终的训练结果,不利于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1.2活动组织盲目性
由于学生缺乏系统完整的素质拓展训练计划,其活动组织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训练重点不突出,素质拓展训练的目标难以实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一味增加班级活动数量,而不重视其举办质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没有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产生实质效果。素质拓展计划沦为学生获取学分的一种手段,违背了其计划制定的初衷。
1.3申报项目简单化
在进行素质拓展项目申报时,各类单位、社团、班级等必须要填写项目申报时,确定其项目类型和提升目标。但目前各申报主体的申报项目过于简单化,项目类型填写错误率高。同时,整个项目实施计划过于简单,缺乏统一思想,没有突出项目设计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活动策划者的策划水平不足、活动组织不到位。
1.4参与活动被动性
对学生而言,参与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学分,而不是培养和提升其综合素质。在活动参与上,学生对学校、院部、班级等组织的精品活动了解不足,只是从自身特长和喜好出发,随意参加各类素质拓展活动,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方案。另外,由于素质拓展培训效果的保持时间较短,无法马上产生绩效。因此,很多师生在活动结束后没有看到预期效果,对这类活动失去了信心。
2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选择
素质拓展训练也称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集人格、体能、心理、管理等众多训练类型于一体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训练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目前,素质拓展训练已被广泛地应用至心理素质、领导力、决策力、沟通技巧等的培训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2.2是构建高职院校特色课程的需要
当前,各高职院校均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突出其办学特色和教学优势,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并制定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计划,以保障其人才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2.3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拓展运动作为一种新型培训和教育手段进入我国,并呈现出高速发展状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可。目前,国家机关、外企以及其他一些现代化企业纷纷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其人才培训体系,并制定了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计划。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对高职院校而言,将专业与素质拓展这二者相结合,对培养社会以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实际意义。
2.4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
效能感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为深入开展高校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其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启发其想象力,对于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科学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计划的有效途径
3.1搞好宣讲培训,重在计划指导
素质教育与拓展是什么与有什么作用应当在学生的思想里有一个的定位,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学分或者其他。学生对素质教育与拓展的理解不够透彻也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一个发展障碍,老师或者学院应当对学生进行一个素质拓展的介绍和阐释,以保障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3.2大力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
学生会、共青团、各类学生社团应该立足当前高职学生的共性特点,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学生的特征的高质量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和锻炼其综合能力,激发其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搭建平台。
3.3拓展课程多项化,项目创新化
一方面,学校可以围绕职业素质培训这一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素质培训方式和手段,提高其培训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各院部可以通过选拔的方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艺术团,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文艺骨干队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艺表演和素质拓展训练当中,并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社会,丰富生活体验。此外,学校还与有关企业开展多领域合作,联合举办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干部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可举办或参加国家或省级的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苦练专业技能的动力。
3.4抓好素质拓展证书这个载体
学校可以坚持以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以素质拓展计划为依托,每学期推出相应的素质拓展活动目录,鼓励学生根据其兴趣和特长参加课外学习教育活动,并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测评。最终,高职院校可以将素质拓展教育的成果汇集至素质拓展证书上,并积极向学生介绍各类综合素质的证明文本,使其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提升就业能力。
作者:卢毅大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化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1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实施化学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做大量与素质教育联系密切的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丰富课外学习生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传统的说教性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发展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好化学知识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前途,同时让学生明白化学课程的学习,并不是学会书本知识,会做考试题就成功地完成了这门功课的学习,必须在思想认识和灵魂深处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智力发展水平,结合素质教育和化学教学的重点,配合化学教学改革,把化学教学与有创新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
2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兴趣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它是学习意志、能力、品质的具体体现,教育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即正确的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效的课堂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化学课堂上进行趣味性和探索性教学互动,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兴趣支配下有所收获。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特别拔尖的好学生都能自觉学习,多数是居于中游的学生,也有少数是不愿学习的学困生。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艺术地实施分层教学。只有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至于使个别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一个充满学习激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觉学习动机的课堂,需要师生互动,也需要生生互动,这种互动有利于激发新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共同追求联系起来,这方面的诉求在化学课堂上形成一股力量,促进化学知识的有效传授。有了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学习动机,通过互动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其它因素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情境
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要保障学生和老师愉快的心理状态,抛弃一切情绪化的干扰。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实施高效率课堂教学,这需要具备一定教学能力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等都会大大提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兴趣培养,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趣味性知识点,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情境,需要教师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入手,需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求知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开始,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倡导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在自主求知探索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在化学课堂,教师在做好基本指导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热烈探讨过程中,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教学指导,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热情,调动互助学习的动力,提高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得,必须科学合理地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要让学生和老师始终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挑战,调动起每一个同学的求知欲望,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化学课堂上要通过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疑惑大胆地说出来,在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的探讨中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成功的收获和快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做好趣味性课堂教学目标导入,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教学策略,拓展学生思维,做到张弛有节。化学教学课件的设计要融入相关科目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以创新精神运用各种教学设计,充分构建和谐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化学教学效果,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控制在化学课堂之内,并且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创新组合,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化学课程的创新教育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把化学学科本身具有的科学价值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习兴趣,强化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把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化学实验教学密切联系,在创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供教学环境和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了课本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
5结束语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一项集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的教学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当前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仍需加强。面对严峻的现实环境,强化化学与环境结合的重要性,改革化学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为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志峰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族中学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党领导下,立足于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依靠教育。因此,我们不仅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时期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实施素质教育应从这一时期做起,为中学生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这样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中才能更好地做出应有的贡献。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教育文化也加快了一体化进程。各国政治家、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1983年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向教育部长贝尔提交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之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重要报告。1985年日本提出以“重视个性”为基础的八条教育改革设想。1989年在我国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提出了衡量人才素质结构的七条标准:
①积极进取,有强烈的开拓精神;
②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类的责任感;
③在急剧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④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⑤学习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综合化;
⑥有多种个数和特长;
⑦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因此,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主动与国际教育接轨,是对国际教育大趋势做出的积极反应,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全球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我根据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以及两年的教学感悟,从转变教育理念方面谈谈对提高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些见解。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应试教育,简言之就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为一名80后的大学生,我对应试教育的危害感受颇深。有人说,我们80后的学生就是为考试而生的,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免有些道理。从上学起,我们的人生已经被规划,就是考上大学。平时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考试,严重抹杀了我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结果,教育没能造就一批批人才,反而制造了一台台考试机器,走上社会的我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对于素质教育,有人说是与应试教育对立的。我认为,应试教育其实是一种极端的素质教育,只注重升学考试,而忽略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升华,不仅注重学习成绩,而且也注重学生其他素养,即德、智、体、美发展。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课本知识,还能培养一些其他的社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极端的素质教育中走出来,向的素质教育发展。
(二)教育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角色向双角色发展以往的教育者往往就扮演教师这一角色,对学生的教育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指导,这样不能够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不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交流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单一的教师角色往往对学生会产生误导,只一味注重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素养的培养。我认为教育者应从单一的教师角色向“教师和朋友”双角色转变,在学习上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生活上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鼓励他们一些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容易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心态,为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方法的转变:“工作教学”向“情感教学”发展工作教学是指教育者把教育活动当成一项任务,只是一味完成交代的课程安排,不注重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工作教学的后果是教育者把教育当成一项工作,死板刻意地进行,不利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抹杀受教者的创造性。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学是指教育者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注意诱发、激励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处于状态,而且把情感培养视为教育的目标之一。从中可以看出,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丰富改善学生的情感生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完善中学生的品德。因此,我们必须更正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志、导之以行,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作者:李慧慧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已普遍认识到了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致力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认识的偏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内涵认识不足。不少教育工作者生硬地割裂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就是“职业”加上“素质教育”,将中初等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照搬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与一般意义上的校园学生活动混为一谈,使职业素质教育脱离了其市场性、职业性的本质特征。第二,教育内容偏差。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当是基于岗位需求,以胜任力塑造为基准的教育活动。目前不少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时,普遍存在轻职业能力,重特长强化的偏差,教育内容多为对唱歌跳舞、演讲辩论等学生特长和爱好的强化,对学生关键能力,尤其是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职业实践和执行能力的塑造普遍缺失。由此造成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差,职业道德认同和职业道德培养不足,对学生今后的求职和职业发展贡献度较低。第三,教育形式单一。由于受到师资、场地等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很多高职院校迷信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单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实现职业素质教育各版块的教育目标,忽视了实践教育的作用。如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即开展“职业道德”课程,却忽视了道德环境的日常塑造和实践强化;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即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却对创新创业实践和团队管理缺乏兴趣。第四,管理机构乏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多由学生工作部门或共青团组织牵头组织实施,由于不是教学组织和管理部门,职业素质教育相关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较少(或呈碎片化),难以与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主要从事对内管理的工作,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较少,对市场的灵敏度不高,难以有效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基本特征
职业化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而职业化的标志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和形成。因此,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应当成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范式和典型路径。
(一)能力本位的定义能力本位,即将学生能力构建和培养作为教育的重心,以从事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解析该职业和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来设置培养目标,编制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检验和评估教育效果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由此可见“,能力本位教育”首先是一种“能力中心”的教学模式,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水平的提升,而是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的塑造和形成;同时,该模式更加强调在发展职业教育时企业的参与,其核心是使受教育者具备职业和岗位的实际胜任能力。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素质,是为从业者所具备的与其从事职业相关,并对职业活动起核心作用的关键品质及能力,即满足和适应职业生涯需要的特定品质及能力。职业素质教育即职业品质和能力的塑造和培养过程,既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的结合,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具备以下特征:
1.职业性。职业素质教育的首要特征就是其职业性,一方面,职业素质教育主要着眼于职业和岗位需求的共同特征,通过通识教育和社会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培养,形成普适性的职业能力,如学生的创造力、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另一方面,不同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积极引进行业和企业的力量,通过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交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鲜明行业特征的职业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其职业操守,塑造其职业修养,使之感受到相应的职业文化环境氛围,为今后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自主性。它一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即在成效评价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教育过程和对自己的帮助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评价,并以学生自我评价的满意度作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指标和参考。
3.共育性。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共育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校内人才培养过程而言,职业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在整体上的规划设计,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共同落实和实施;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行业和企业的力量,探索校企合作的职业素质教育新模式,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职业素质教育目标。
4.实践性。实践性是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最显著特征。首先,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在目标上是基于职场和工作环境中的运用,主要目的是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其次,职业素质教育在实践教育上应当占到较大的比例,即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中形成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态度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再次,在成果上,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性最终体现为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状况,即学生在就业和工作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水平。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路径
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其中心思想和核心工作就是从职业能力角度划分职业素质教育模块,通过学生相应能力的塑造和形成达成职业素质教育目标。
(一)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分区根据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及特点,我们可以将教育内容分为六个模块,即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适应教育、职业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分别对应学生六项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
1.职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着眼于构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培养其职业兴趣,帮助其作出职业决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对学生进行职业趋向测试,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主要职业倾向;
(2)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专业介绍和专业熟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和熟悉相应的企业和行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
(3)配备兼职专业导师,在行业和企业中聘任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导师,建立班级导师制度,建立学生与行业和企业人士深入接触、沟通的渠道和平台;
(4)强化职业生涯课程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的基础上,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着眼于构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操守,为社会和用人单位贡献自己的才智,主要包括:
(1)营造职业环境,塑造职业性格。开展职业态度启蒙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组织参观教育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强化社会实践,开展员工岗位体验活动。
(2)通过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和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团体协作、诚信感恩和企业忠诚度教育,培养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的感恩心与回报意识。
3.职业适应教育。职业适应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主要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和职场适应实践两方面内容:
(1)注重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针对不同专业及其岗位对员工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开设不同的心理教育课程和不同的主题活动,以此提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入职特训专项活动。对一次吸纳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人数较多的,学校和企业可以联系组织对该批次学生的入职特训专项活动,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入职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在进入职场初始阶段的调整期,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4.职业文化教育。职业文化教育主要着眼于提升学生职业文化素养,即通过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行业企业专家讲堂为平台,建立校企文化融合机制,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主要包含:
(1)融合企业制度文化。在实习实训环节中,充分尊重企业和行业的管理制度,以对相关管理制度的履行和遵守作为学生在实习实训环节成绩评判的重要依据,使学生尽快适应管理,熟悉业务。
(2)认知行业理念。充分利用专业认知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平台,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举行讲座或担任就业指导课程兼职教师,向学生传递本行业的职业诉求和主要精神理念。
(3)感知企业精神。对校企合作较为深入的重点企业,应适时举行企业文化推介活动,通过企业文化宣讲、文化宣传片放映、现场参观等方式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和交流。
5.职业技能教育。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技能教育主要着眼于在专业教育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强化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
(1)将职业素质教育多方位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促使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出发,教学部门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到考核标准的制定,教师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将该课程和环节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职业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并告知学生,使其了解该部分教学内容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自觉性。
(2)有效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构建“专业技能竞赛体系”和“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体系”两大主干活动体系。积极承办或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与素质竞赛;尤其在竞赛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学生的指导,通过竞赛活动多方位检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在紧张氛围中的身心适应、调节能力。
6.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内容有:
(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专业教研室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专业视角挖掘深入研究和实践的突破口,寻找自主创业的市场切入点。
(2)强化创新创业团队辅导和项目孵化。开辟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建立创新创业学分奖励制度和创业导师制度,积极联系专业创业孵化园区和机构,积极构建校内创新创业团队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帮扶、指导机制。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建立多方参与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建立由学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教务管理、就业、校企合作、共青团及二级院系参与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机制,按照前述六大教育模块分头组织实施和落实各项教育任务。同时,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平台,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缩短学生职业适应阶段为突破口,改变过去那种通过邀请企业老总举办讲座的“蜻蜓点水式”的合作方式,吸引行业和企业深度参与教育过程,实现校企双方在学生素质提升过程中的共同付出、共同获益。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素质教育成效评价机制。职业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适应未来的职场挑战,所以,职业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这种教育思想首先体现为对教育成效的评价和评估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成效评价机制,其核心指标就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客观成长收获和主观满意程度。一方面,职业素质教育的教育成效评价要基于对学生成长收获的客观状态描述,如学生求职成功率的提升、薪酬的提高、职场适应周期的缩短、职业发展状况的改善、创业人数的增长等;另一方面,教育成效的评价更要尊重学生对教育过程和职业的主观感受,如学生对课程、教师、学校的满意度,对职业期望值、就业状况的满意度等。在完成对上述指标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学校更要将该数据作为改进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变革以往以教育行政部门意志和教师意愿为中心的教育组织模式,使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更多收益。
作者:宋莉郑添华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