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幼儿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幼儿健康成长下素质教育论文

一、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同样要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发展的教育”“身心和谐发展”等,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素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了能够衡量培养幼儿的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就得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素质教育评价包括身心、行为、态度、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其评价必须是和客观的。注重素质教育的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行为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对自然的应变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增长等等。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幼儿的自尊感。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崇拜程度甚于幼儿自己的父母,他们渴望教师关注并赏识自己。故而,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用赞赏的目光关注幼儿,对幼儿的表现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迁移,不失时机引导幼儿快乐活动。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有鼓励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友善的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成长气氛里。以真诚关怀和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形成安全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好幼儿,首先必须了解幼儿。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细心体会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对幼儿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作出客观的评价,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二、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幼儿

课程理念明确规定,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可见,素质教育有否面向全体幼儿,是衡量是否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尺,树立面向全体幼儿发展的观点是对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每个幼儿在身心、品德、行为、态度、知识及能力等多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缺点,因此,对不同的幼儿在其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出的评价必须是和客观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不能有歧视心理,更不能厌恶或弃之不管,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引领全体幼儿健康成长。

三、精心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实施幼儿素质教育

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享有素质教育的权力。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首先,我们教师要精心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设施。要为幼儿设计好各类游戏,如结构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及角色游戏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安全的游戏材料及场地,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关注游戏的进程,因势利导,使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较大化。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选择游戏,创编游戏,让幼儿在没有强制和束缚的游戏中得到较大的快乐和满足,在创新思维能力上得到增强。其次,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活动,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感受自然界奇妙变化,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爱,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

四、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的时机无所不在,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有爱心,有耐心。坚信课程理念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则一定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王飞云 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幼儿素质教育论文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目的,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幼教中也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现象。特别是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的前提下,一些家长和老师更是把盲目地对幼儿进行所谓的“智力开发”即:对幼儿进行琴、棋、书、画等高难度、高强度、专业化的训练当作是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因此,要想对幼儿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明确素质教育的目的,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身心健康、能力、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发展的人。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求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将它们与文化知识技能的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重视幼儿家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专家的研究证明,幼儿发展期间家庭教育的影响大于幼儿园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在孩子6岁之前,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接触的社会关系只有他的家庭成员,孩子的行为往往模仿他的父母。家长营造的氛围、树立的榜样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说家庭是启蒙教育的及时站。但在生活实际中,往往有一些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意,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强调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父母只是生活的提供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幼儿教育不是指幼儿园的教育,而是指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总和。家庭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幼儿的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孩子人生的及时个场所,家长是及时任教师,而且是终身的教师。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让孩子关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朋友、花草动物,关心大自然。就是说良好的情感教育,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这是未来人才的需要,合作的需要。其次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常常讲“塑造容易,改造难。”幼儿期属于塑造期,塑造是容易的。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家长要让孩子独立地完成一些他力所的事情,不要一味的包办一切。

三、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发展和提高幼儿的素质,而不是给幼儿灌输多少知识,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更应强调面向未来发展幼儿的基本素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良好的素质。

2、重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本教育场所,而教育者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和好奇心。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象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3、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品质。培养幼儿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权利,真正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六条的精神,“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其次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做到面向全体的同时,因材施教,进行个性个别化教育。应强调要重视幼儿的活动,尤应坚持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原理。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并提供机会让幼儿在操作物体和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自由、主动地获得和谐的发展。

4、在游戏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游戏活动是3—6岁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园要抓住学前儿童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树立起正确的游戏观和素质教育观,在注重幼儿兴趣、能力和情感培养的同时,地开展各类游戏,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促进幼儿品德、才智、身体、审美各方面素质综合提高的目的。如通过组织孩子玩“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品德素质。“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反映幼儿的生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和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与同龄伙伴的不断交往、合作游戏中,幼儿了解了简单的社会行为规范,懂得遇困难要大胆克服,对人要谦让、有礼的道理,提高了幼儿品德修养,也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通过开展“智力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才智素质。智力游戏是为了增进幼儿知识,发展智力而专门设计的有规则的游戏,其内容涉及语言、常识、数学等多个方面,通过游戏幼儿进行观察、记忆、操作、比较、分析、判断、推理、想象、创造等多种智力活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得到充分的锻炼。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认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所以幼儿园将游戏纳入教育活动中,使游戏与教育相谐相融,便能较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独特的素质教育性,取得其他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

5、在生活中教育幼儿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成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时机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联系,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教育生活化。这一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和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这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也是很有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的。目前,我们的幼儿教育意识中还存在着将早期教育简单化为早期的智力开发,等同于超前的知识的灌输和大量机械的计算、背诵、识字。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宣传中也把幼儿能计算多少位数、识多少字、学多少英语单词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这对人们的思想是一个误导。实际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不仅是识字、计算,而且还有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幼儿更加需要的。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及时依据,必须在全社会确立“取法自然”的幼儿教育观,遵循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幼儿素质教育内容很广泛,但不外乎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动手就是培养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动口就是培养幼儿语言及交际能力,动脑就是幼儿智力早期开发。但无论是培养其动手、动口或者动脑的能力,都应尽量融入幼儿的生活之中,让幼儿尽量在自然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提高素质。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如社区、小超市、学校、工厂等等,这些社会自然环境都是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好场所。秋天里老师可和孩子一起观察树叶的变化,看落叶飞舞,看小草枯黄,看菊花开放;可以让孩子观察自行车的修理、牛奶的加工、商品的运输等等,孩子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和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多种能力。学校门上的锁、墙壁上的涂料、窗户上的纱窗、室内的空调、电扇,甚至活动场地上的塑胶跑道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这些来自幼儿生活的知识亲切自然,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着幼儿的参与。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大势所趋,让我们教育幼儿工作者不断努力,以瞻前性的眼光抓紧幼儿期的素质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的、积极主动的发展,满怀自信地去迎接灿烂的明天。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日常教学中幼儿素质教育论文

一、在日常教学中要以活动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单一目标的教育,幼儿的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幼儿素质发展的教育,因此,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是一种单一内容的教育,具体到教学上,不应指望通过一门课或几门课就能搞好素质教育。体现幼儿素质教育的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学习为途径,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幼儿素质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细化到日常教学的具体活动中,通过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幼儿们在活动的参与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如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幼儿个性才能与兴趣爱好的不同,安排差异化的活动,像在合唱活动中,教师可以让爱唱歌、有唱歌特长的担任领唱,给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二、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整体功能,促进幼儿素质的整体发展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不只是单一方面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活动整体性功能的发挥,教学的具体实施要充分体现整体意识,使幼儿在思维、德育、理解力、动手实践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都获得发展,促进幼儿素质的整体提升,发挥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如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儿童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可围绕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幼儿道德素质的提升,也可以在活动中穿插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艺术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在活动中加进一些动手的活动环节,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在不同的教育环节中,都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地关注幼儿的自身特点,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大胆地取舍,以幼儿的意愿为出发点,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安排与幼儿需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力求让幼儿活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互动内容,促进幼儿基本能力素质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幼儿的个性化的能力素质。

四、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家长的配合作用,促进幼儿的素质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能力的发展都与家长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幼儿园的基本表现,需要家长及时配合的方面要及时地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要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教育的相关问题,让家长在沟通和讨论中,也懂得素质教育的内涵,并且了解自己在日常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让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五、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幼儿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幼儿素质教育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本文以日常教学为视角,深入地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并提出实效性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作者:冉玉平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幼儿剪纸素质教育论文

一、剪纸可供幼儿灵活构思,随意表达

儿童剪纸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指导。剪纸活动不是单纯的活动,它包括个性品格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这一时期的幼儿概括性和行为有意性明显开始发展。幼儿手部动作更灵活,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突出特点,他们能掌握多种美工技能,小肌肉不断发展,会用不同材料建构复杂造型。

儿童剪纸不是固定在纸上画,剪下来的剪纸可以供幼儿一边摆设,一边讲述,不仅增添了乐趣,还可使幼儿的构思更灵活、独特,避免相互模仿。在设计剪纸活动时,我根据幼儿已掌握的剪纸技能,按幼儿能力引导他们接触多种形式的剪纸。剪弧线时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好一剪刀剪下,部分幼儿需要动笔的,如剪花瓶时要求幼儿将纸对折画好后将轮廓剪下,幼儿自己动笔画出图案,并将图案镂空,教会幼儿怎样才能不破坏纸面,剪出美观大方的作品,使幼儿逐步提高对表现美的认识,同时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幼儿在欣赏中思考,如这幅剪纸画美在哪里,怎么剪的,鼓励幼儿创造与教师作品不同的作品,不要干扰他们的美术创作,相反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随着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提升,我在班里建立了美工角:剪纸专栏,在这里幼儿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随意剪贴,相互交流,互换作品,节日期间为家人、老师送上一束剪纸贴花,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亲情教育。

二、剪纸能充分发挥幼儿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剪纸作品是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主要特点构出轮廓后剪制而成的,5~6岁幼儿概括性和有意观察性表现更为明显,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一时期幼儿肌肉发展迅速,喜欢绘画、泥工、剪纸等动手操作活动,在动手之前,已经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想要做什么、怎么做,并能按照自己的讲述去行动,构思丰富、完整,创造形象细致,色彩多样,其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创造能力明显提高,而观察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主要是通过讲述来完成的。讲述的种类很多,目前幼儿园常见的有利用挂图进行的看图讲述,有利用表演的情境讲述,还有续编故事等。而我认为在我近30年的教学活动中,剪纸黏贴讲述故事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幼儿在动手制作的同时,脑部也在运动,剪贴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动脑能力。例如我通过动物来做客的形式把动物介绍给幼儿,由此激起幼儿剪纸的强烈愿望。接着要求幼儿想一想自己准备怎么剪,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并指出最聪明的小朋友能剪出与老师剪的不一样的、贴的不一样的。

经过几年剪纸活动的培养,幼儿能够从初期的随意剪纸到有目的剪纸,小肌肉群协调发展,能剪出平滑的弧线、曲线,并会镂空。幼儿对作品的欣赏、审美能力有所提高,能把自己的作品主动与同伴交流并用语言表述作品。剪纸活动为语言教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能使幼儿有良好的心境,使幼儿在活动中懂得谦让,并培养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如不乱丢废纸、整理自己的手工工具。

实践证明:剪纸能培养幼儿的美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能使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锻炼,提高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剪纸具有良好的教育功效,对培养孩子的聪明智慧大有裨益。

作者:刘卫华单位:内蒙古党委幼儿园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即兴舞蹈幼儿素质教育论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幼儿的想象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舞蹈最为素质教育中对于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其涵盖了音乐、文学、体育等学科内容,舞蹈在弘扬人文精神,尤其是在发掘人的创造潜力方面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幼儿进行舞蹈引导,让幼儿在音乐或者在既定的情节中,即兴的进行舞蹈,自由的表现他们自己对于事物的感受,以此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

一、即兴舞蹈对于拓展幼儿想象空间的意义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更重要的是唤起幼儿的创造的热情。我们幼儿老师要把学生从“纯粹艺术”的培养中解脱出来,使幼儿在自由创造艺术形式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魅力,让幼儿在自由的舞蹈中,展开自己的想象,感悟生活的美好。

即兴舞蹈作为一种即时即刻运用肢体动作来自由表现自己内在想象的舞蹈形式。其具有随意性、即时性及个性化的特点。即兴舞蹈和幼儿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即兴舞蹈可以让幼儿自由的发挥想象力,还能开发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潜力,同时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以及促使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即兴舞蹈对于拓展幼儿想象空间的作用

(一)在即兴舞蹈中抓住情感的流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根据一段音乐或者既定的情境,在未经思考的情况下,即刻用舞蹈动作来做出反应,这种即兴就是我们提出所说的即兴舞蹈。对于即兴舞蹈需要抓住幼儿对于音乐要有一定的情感认知之后,运用自己流露的情感在舞蹈中进行表现。

在听《郊游》、《大公鸡》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天真稚气的眼神和笑脸去引导学生,这样就更能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进行有效的的情感相配合,有表情地去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个训练中,我们老师及时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启发幼儿对于音乐节奏力度、旋律、情感的变化的有机结合,在音乐和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们会自己启动一切的感知器官,去表现、去想象。

(二)把情境元素的融入即兴舞蹈,启发幼儿的舞蹈想象力

舞蹈是一种传达情意的艺术形式,而任何形式的舞蹈风格的情感表现都要融合生活情景的变化。在幼儿的进行舞蹈中,老师有意识的将这些生活情境元素融入到他们的舞蹈中去,为幼儿在即兴舞蹈中做到传达情意做好铺垫。

我们在上《秋天果子多》时,教室里挂满了串串橘子、苹果等秋天成熟的果实,墙饰上的橘子、苹果颜色鲜艳,形状逼真,这时我们叫幼儿们去找自己喜欢果实,在这时,老师抓住时机播放音乐,这时孩子们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不由自主的为歌曲自编动作,并把摘果子的动作编了进来,还一边哼唱一边做摘苹果的动作,个个动作优美,兴高采烈。

(三)营造自由的舞蹈空间,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前的幼儿舞蹈教学基本上都是以集体舞为主,这样的教育氛围禁锢了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幼儿们不能轻松自然的进行舞蹈。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尽量的给幼儿们营造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进行自由的表选。

例如在教《小老鼠上灯台》中,舞蹈里面包含了小老鼠们四处觅食,运粮食,四处打洞嬉戏及鼠妈妈关爱鼠宝贝等情景。老师在编排舞蹈时,启发学生的想象如“鼠头鼠脑” “左顾右盼”等动作时,让幼儿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于是幼儿们便开始探头探脑,小眼溜溜转,甩尾巴,摇尾巴,爬在地上挖坑,凑在一起活蹦乱跳…,总之,幼儿们的动作是千姿百态,极富情趣。在这样的活动氛围里,幼儿们充分展现他们的联想能力及创造力,同时也增加了舞蹈的美感。

(四)在即兴舞蹈中引入生活景象,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

生活中的经验是幼儿想象的基础,幼儿脑海里有了丰富的生活景象,才能在身体舞蹈时进行迁移,进行想象、回忆和创造性的表现,因而在开展幼儿的即兴舞蹈活动时,我们要引导幼儿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象,拓宽幼儿的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一段音乐中,要让幼儿感受音乐说表现的情绪,同样是需要幼儿去联系生活景象,如:在给出《摇篮曲》的时候,我们老师会引导幼儿联想其在玩过家家时哄娃娃睡觉的场景,这样他们就会想起在玩游戏时摇娃娃、拍娃娃等许多种动作,并进行自发地表现,在哄娃娃睡觉的模仿中感受到《摇篮曲》温馨、甜蜜的音乐氛围。

舞蹈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尤其是即兴舞蹈,它符合幼儿的思维富余想象、活泼的特性,也是激发幼儿情趣的重要方式。在即兴舞蹈中,幼儿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因此,即兴舞蹈教育是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只要有我们老师的共同努力去探索,充分利用即兴舞蹈的作用,就能更加有效的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幼儿剪纸活动素质教育论文

一、剪纸可供幼儿灵活构思,随意表达

儿童剪纸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指导。剪纸活动不是单纯的活动,它包括个性品格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这一时期的幼儿概括性和行为有意性明显开始发展。幼儿手部动作更灵活,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突出特点,他们能掌握多种美工技能,小肌肉不断发展,会用不同材料建构复杂造型。

儿童剪纸不是固定在纸上画,剪下来的剪纸可以供幼儿一边摆设,一边讲述,不仅增添了乐趣,还可使幼儿的构思更灵活、独特,避免相互模仿。在设计剪纸活动时,我根据幼儿已掌握的剪纸技能,按幼儿能力引导他们接触多种形式的剪纸。剪弧线时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好一剪刀剪下,部分幼儿需要动笔的,如剪花瓶时要求幼儿将纸对折画好后将轮廓剪下,幼儿自己动笔画出图案,并将图案镂空,教会幼儿怎样才能不破坏纸面,剪出美观大方的作品,使幼儿逐步提高对表现美的认识,同时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幼儿在欣赏中思考,如这幅剪纸画美在哪里,怎么剪的,鼓励幼儿创造与教师作品不同的作品,不要干扰他们的美术创作,相反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随着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提升,我在班里建立了美工角:剪纸专栏,在这里幼儿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随意剪贴,相互交流,互换作品,节日期间为家人、老师送上一束剪纸贴花,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亲情教育。

二、剪纸能充分发挥幼儿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剪纸作品是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主要特点构出轮廓后剪制而成的,5~6岁幼儿概括性和有意观察性表现更为明显,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一时期幼儿肌肉发展迅速,喜欢绘画、泥工、剪纸等动手操作活动,在动手之前,已经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想要做什么、怎么做,并能按照自己的讲述去行动,构思丰富、完整,创造形象细致,色彩多样,其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创造能力明显提高,而观察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主要是通过讲述来完成的。讲述的种类很多,目前幼儿园常见的有利用挂图进行的看图讲述,有利用表演的情境讲述,还有续编故事等。而我认为在我近30年的教学活动中,剪纸黏贴讲述故事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幼儿在动手制作的同时,脑部也在运动,剪贴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动脑能力。例如我通过动物来做客的形式把动物介绍给幼儿,由此激起幼儿剪纸的强烈愿望。接着要求幼儿想一想自己准备怎么剪,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并指出最聪明的小朋友能剪出与老师剪的不一样的、贴的不一样的。

经过几年剪纸活动的培养,幼儿能够从初期的随意剪纸到有目的剪纸,小肌肉群协调发展,能剪出平滑的弧线、曲线,并会镂空。幼儿对作品的欣赏、审美能力有所提高,能把自己的作品主动与同伴交流并用语言表述作品。剪纸活动为语言教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能使幼儿有良好的心境,使幼儿在活动中懂得谦让,并培养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如不乱丢废纸、整理自己的手工工具。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剪纸能培养幼儿的美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能使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锻炼,提高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剪纸具有良好的教育功效,对培养孩子的聪明智慧大有裨益。

作者:刘卫华 单位:内蒙古党委幼儿园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幼儿素质教育论文

一、整合资源,突显地方特色课程

罗溪属典型的乡村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我园的市级课题《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资源,促进师幼共同发展》旨在进一步拓展思路,充分挖掘幼儿园、家庭、社区三大环境的教育资源,并且不断注入新的教育理念,赋予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以新的内涵,真正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罗溪的乡土文化资源。米粉和铜锣的制作工艺是民间的手工技艺,是一种民族文化。在《罗溪瑰宝“十音”铜锣》《有趣的米粉》主题活动开展中,课题负责人联系了米粉加工厂和铜锣厂,教师带领幼儿几次上门拍摄铜锣的制作和米粉的制作过程等场景,制成VCD运用于教学活动。幼儿真实地感受到它们制作的过程。影像教学,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整合提炼,也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我园利用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组织幼儿到木瓜园实践,形成课题活动方案《参观木瓜园》。幼儿通过观察、采摘,了解了木瓜的用途、种植方法以及农民的辛勤劳动,并对木瓜进行了品尝和雕刻。这一切都凸现了我园富有浓郁的农村环境特色,真正发挥了农村自然环境育人的教育功能。幼儿在直接探究、感知自然环境的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进了素质的发展。我园教师建立了“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成为敢于改革和创新的探索者。

二、因地制宜,创设园本化的育人环境

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自然、自觉地融入其中,并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主获得发展。为此,在学园环境创设中,我们充分挖掘利用本土自然资源,着力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学习、生活、活动环境,多方位构建一个能激发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充分交往的环境与场景,使其隐含园本课程的理念,以地方文化来凸显园本化的育人环境。首先,我们充分挖掘利用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创设本土化的教育环境。如,合理利用幼儿园宽敞的户外环境,在幼儿园的入门地方创设了石磨景观、农具展示区、收货区、耕作区、还有独木桥、假山鱼池和迷宫等集学习、运动、景观为一体的“农耕文化活动区”,并将这些区域的利用与领域活动、主题活动、游戏等有机结合,成为全园幼儿参观学习、交流共享、实践体验的好场所。又如,创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在走廊悬挂各种农作物果实,在围墙展示泉州十八景、我的家乡———罗溪等景观图片。其次,充分利用园内户外活动场地宽敞的特点,建立户外活动区。如园内设有体育活动器械区、攀爬、投掷区、沙区、嬉水区、种植区、饲养区等。这些活动区都配置了适合幼儿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平衡等动作以及发展需要的各类户外活动玩具,提供难度系数不一的运动器械和富有挑战性的运动情境,顺应了幼儿好奇、好动、爱玩的天性,激发了幼儿运动与认知的兴趣与潜能。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幼儿的身体动作得到了自由自在的舒展,内在的欢乐得到了尽情的表现,体质和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三、尊重幼儿,提供自主发展平台

我园坚持以幼儿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支撑点,以情感体验为根本,关注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首先,优化一日活动目标,注重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提倡各领域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根据本班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及各个年龄班的特点,开发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这就要求每个班的教师对班内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做观察,并搜集典型的活动表现和作品,深入了解幼儿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为幼儿的发展作的评价,反馈给家长。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我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游戏比赛,提高幼儿素质。我们还经常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拓展幼儿视野,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满足了幼儿认知、生长、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近三年来,我园幼儿在参加镇、区、市各种比赛及展示活动中屡获佳绩,保教质量得到了各级领导、侨亲和广大家长群众的认可与赞誉,荣获泉州市示范幼儿园、洛江区文明学校、泉州市巾帼文明岗、洛江区常规管理先进校等荣誉称号。总之,幼儿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经过系列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思考后,我们明确了因材施教的内涵、原则和策略等,而且还牢记因材施教是每个幼儿应该享受的教育权利。我们要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探索,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材施教的方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成长,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作者:赖秀春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奕聪中心幼儿园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幼儿园音乐感觉培养实现素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如何让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分组教学,因人施教,加强音乐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只有在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掌握更新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能力;教育研究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发人们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能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只有在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掌握更新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

一、音乐教育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逐渐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解决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这一普遍现象,是我们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我们身边的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了人的音乐能力,尤其是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普遍存在。儿童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表现能力都明显超过成人。为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从过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到如今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作了重大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教学模式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专业是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而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成本上却无法做到。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是我们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采用的方法是有分有合,用小组“合”的方法解决共性问题,用个别“分”的方法解决个性问题、因人施教,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只有幼儿教师的音乐能力加强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

二、音乐教育要注重“音乐欣赏”教育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能、创作技能三个方面。音乐欣赏能力又可以分解为对音乐音响的整体感知能力、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能力。我们在一些幼儿教师开设的公开课中发现,幼儿教师往往只重视技能训练,在制定音乐教育目标时,也往往是单一的技能目标,只要孩子会唱会跳了,就认为目的达到了。如果没学会,就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直到学会为止,结果却忽视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这种状况尽管有所改变,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以唱唱跳跳为主。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技术陶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说道:“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以上理论说明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儿教师牢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领孩子步人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当然,音乐技能课与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们都是为了完成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学前儿童基本素质和谐得到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从大体上看,不外乎歌唱、欣赏和韵律活动这三类,但是每一类活动又可以演变出十分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唱歌活动可以和语言、节奏、律动、舞蹈相结合;音乐欣赏可以和情境创设与戏剧表演、情感体验、想象与绘画、主题旋律的演唱和节奏乐演奏,以及自由的舞蹈动作创编等相结合;同时,可以将音乐游戏贯穿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的展现、锻炼、培养和提高。

三、音乐教育要研究教育对象

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必须对每一个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十分细致深人的观察、记录和分类,熟悉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感受和记忆、表现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的不同发展和需求,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如,有的学生歌唱的音准不是太好,但是节奏感不错,那么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通过舞蹈、律动等节奏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鼓励她们大胆地展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音乐天分。又比如,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不好,不适合歌唱,那么教师就鼓励他学习乐器、键盘等。总之,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跳舞、弹琴、欣赏等音乐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公务员之家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当今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主流,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方面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实践,也不能代替学生发展。但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主导”与“主体”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进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当学生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音乐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积极帮助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着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因家庭、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有待于我们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们去探索、研究。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还有许多课题等待我们去进行更加深人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浅论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体现

摘 要: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它的较强的舞蹈性,较高的艺术性,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性,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从体、智、德、美四个方面,对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体现,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幼儿舞蹈教学 体现

当今社会知识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加速了对人才的需求,而且注重了对人才高素质的期望。而强调幼儿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的远期目标的需要,更是与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必要。所谓素质教育,概括地说,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按照社会要求的目的,较大限度地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而幼儿舞蹈是用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部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幼儿舞蹈汇演能使幼儿的各项技能都有一次综合提高的机会。而现代幼儿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则是以“完整儿童”为培养目标,指的是幼儿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生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平时,幼儿的各项技能都是分散地进行培养、锻炼的,而幼儿舞蹈汇演给了幼儿把各项技能融会贯通的机会。孩子们需要运用平时体育活动、形体训练时积累的经验来表现各种舞蹈动作;需要运用音乐、美术活动中的技巧来领会乐曲的节奏,诠释舞蹈的核心意义;还需要运用语言活动中得到的知识去听取老师的指导,融入自己的理解。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不仅巩固了体育、音乐、美术、语言等显性课程,而且发展了情感教育等影响幼儿发展的隐性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课程观,使幼儿在科学教育的影响下,各方面素质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进步。

一、通过舞蹈训练,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骨骼、肌肉、肌腱未定型,可塑性非常强,经常组织幼儿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其骨骼、肌肉、心脏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有利于加快幼儿的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而要展现一些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就要求人体的各部位有一定的软度、开度和跳跃、旋转等能力,这也就必须对舞蹈机能进行学习和训练。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体育锻炼。舞蹈的训练有益于促进幼儿的体型匀称健美。

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内八字脚型走路导致小腿内侧弯曲或是形成“x型腿型”,有的孩子凹胸,有的习惯于端肩,还有的呈现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这些形体毛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多年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证明:幼儿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身体的健康发展外,还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气质、风度、仪态等。

二、通过舞蹈教学,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都不同,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让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限度的发展。幼儿舞蹈汇演给了每个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机会,帮助他们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使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较大的提高。

(一)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

首先,幼儿舞蹈教育能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心。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但是,现实中许多孩子缺乏自信,惧怕尝试新事物,在平时活动中都畏缩在集体的后面,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而舞蹈表演的“人人参与”原则就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他们从雷鸣般的掌声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其次,舞蹈训练,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基本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熟悉的哥哥姐姐们学习,给他们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并且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总有24小时会换来鲜花和掌声。

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张扬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那样甜、那样开心,真正加强集体主义意识。

二、通过舞蹈教学,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都不同,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让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限度的发展。幼儿舞蹈汇演给了每个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机会,帮助他们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使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较大的提高。

(一)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

首先,幼儿舞蹈教育能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心。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但是,现实中许多孩子缺乏自信,惧怕尝试新事物,在平时活动中都畏缩在集体的后面,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而舞蹈表演的“人人参与”原则就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他们从雷鸣般的掌声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其次,舞蹈训练,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基本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熟悉的哥哥姐姐们学习,给他们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并且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总有24小时会换来鲜花和掌声。

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张扬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那样甜、那样开心,真正加强集体主义意识。

(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优美动人的幼儿舞蹈能调动孩子们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通过高度的指向和集中感受舞蹈的内在情感、韵律、节奏。例如我在教授舞蹈《劳动最光荣》时,富有感染力的童真、烂漫的歌声及生动活泼的舞蹈示范动作,吸引着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渴望,高度注意着老师的一举一动、情感的流露。他们一边观察、记忆着动作的规律和特点,一边在老师的启发下产生着联想,并反复地投入到亲身实践中。他们在脑海中记忆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舞蹈情感的变化,并使之融入自身的舞蹈表演中。幼儿舞蹈训练能使幼儿的反应能力(包括脑、体两个方面)、协调能力、旋转能力、感受能力等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培植,促进幼儿思维的活跃和应变能力的提高。而当他们立于舞台上,迎着耀眼的舞台灯光,面对台下众多企盼的目光时,自然能于有意无意间表现出良好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三)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要求孩子不仅仅是通过受动、顺应来学习规则,更多的是在游戏中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创造。对于幼儿来说,快乐、优美的舞蹈同样是游戏。如果幼儿舞蹈不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盲目追求难度,就不会和孩子们产生共鸣。我们把幼儿实实在在地放在了首位,教师设计动作、台型,首先考虑的是符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不能被幼儿所接受、认可,这样,舞蹈才能博得幼儿的喜爱。

幼儿有着奇特、美丽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变的情绪,甚至成人看起来不太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教师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充分调动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能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能对幼儿增强表象力及创造力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舞蹈艺术的特有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活动为中心,通过潜移默化来塑造美的心灵,教会幼儿来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激发和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向往人生的优良品德。这也是德育的基本要求。并且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既适合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又可对他们的无规律行为进行规范,让孩子们在千百次的共同起舞、队形变化中,懂得文明礼貌,懂得配合与尊重;在对舞蹈知识的日积月累中,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使身心均在舞蹈艺术中得到滋养、净化和升华。

幼儿受年龄特点影响,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都处于不十分成熟的状态,对事物的兴趣和认识,有明显的直观性、表面性和具象性。所以,我们要从幼儿的生活中去寻觅,从幼儿的心态出发,用那些有趣的、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和新奇的表现活动来吸引他们,即所谓的“求童心、唤童趣”。我们威海当年曾荣获“全国及时卫生城”的光荣称号,那一年,我编排了舞蹈《花满小城》,以美丽的家乡——海滨小城威海为背景,以孩子们在舞台上舞动手绢花为主题。当舞台上所有的花儿顷刻间一齐怒放,阵阵雷鸣般的掌声鼓励着小主人翁的心灵。孩子们在成功地表演了节目的同时,又接受了爱家乡、美化家乡,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像舞蹈《洗手绢》、《勤劳的小蜜蜂》所表现的爱劳动,《公共汽车上》表现的尊老爱幼,《一分钱》所展示的拾金不昧等都很容易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幼儿舞蹈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四、舞蹈艺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舞蹈由于本身的艺术蕴涵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直接明了的形体语言和动作节奏的韵律,因而具有诗意的构思、美的艺术造型,活泼可爱的形象、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这些显然是最易于幼儿认识、接受的艺术形式,是带给幼儿真、善、美熏陶的形式和载体,自然而然地成为潜移默化培养儿童审美情趣的因素。幼儿舞蹈通过韵律节奏等,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种融内涵外延于一体的理想的美育形式。它通过无声胜有声的美陶冶着孩子们的道德情操,美化着孩子们的思想感情,让孩子们从中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总之,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它的广泛传播,不仅对幼儿教育事业,而且对舞蹈事业的未来,都将起到难以估价的积极作用。 -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浅析艺术教育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析艺术教育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培养高素质、身心健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就应该从幼儿时期进行的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新世纪的社会需要相适应。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即以各种艺术手段感染幼儿,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创造美与识别美的能力,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幼儿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实施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既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种诗意的描述,它并不是要在儿童与艺术家之间简单、生硬地划上等号,而更多的是说,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拥有艺术能力。[1]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

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用丰富、形象化的感悟语言引起儿童的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和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引导幼儿发展。[2]艺术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创设轻松、平等的环境氛围,教师要鼓励孩子自由创造并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通过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与疑问,如在唱“小树叶,飘呀飘”的歌曲时,有的孩子双手摆动,形象地表现树叶随风摇动的样子,有的孩子双手做小树叶状,放在胸前等。教师要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自由发挥,为歌词配动作。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因此,在孩子们进行创编时,教师不能干预,打断孩子的思路,这样有利于保障孩子创编思路的完整性。假如教师不时让孩子停下来,纠正幼儿动作的性,幼儿的思路就会受到干扰,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刻意模仿老师的动作。教师要给孩子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大胆、自信地去想象、去创造。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创造过程,而不要太在意结果怎么样。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均有所表现,所以,教师要对孩子的这种无意识的艺术本能给予肯定,并加以启发、引导,要把幼儿这种对美的无意识表现积极地培养成为幼儿有意识的艺术展现,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艺术活动符合幼儿富于想象、活泼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孩子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因此,我们要多组织幼儿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保护幼儿的各种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

三、幼儿艺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这种主体性在儿童那里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潜能”在适宜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发展。也就是说,个体主体性有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幼儿主体性在教育上成为可能。[3]幼儿艺术教育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过程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体验。

(二)激发幼儿的创造才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幼儿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注重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欣赏每一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艺术教育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个幼儿由于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因此对艺术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外向、喜欢表现的孩子,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对于胆小、羞于表现的孩子,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

(四)更新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其次,教学内容应更具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近期成果;再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较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为了应答时代的挑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扩展和更新当代我国现有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4]

艺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孩子的情感、智能、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素质教育园地中一个颇具新意识的尝试。幼儿唱歌、跳舞、画画等艺术活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环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浅析艺术教育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 艺术教育 想象力 审美能力 自信心

论文摘要: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特征和意义,认为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培养高素质、身心健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就应该从幼儿时期进行的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新世纪的社会需要相适应。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即以各种艺术手段感染幼儿,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创造美与识别美的能力,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幼儿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实施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既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种诗意的描述,它并不是要在儿童与艺术家之间简单、生硬地划上等号,而更多的是说,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拥有艺术能力。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

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用丰富、形象化的感悟语言引起儿童的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和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引导幼儿发展。艺术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创设轻松、平等的环境氛围,教师要鼓励孩子自由创造并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通过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与疑问,如在唱“小树叶,飘呀飘”的歌曲时,有的孩子双手摆动,形象地表现树叶随风摇动的样子,有的孩子双手做小树叶状,放在胸前等。教师要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自由发挥,为歌词配动作。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因此,在孩子们进行创编时,教师不能干预,打断孩子的思路,这样有利于保障孩子创编思路的完整性。假如教师不时让孩子停下来,纠正幼儿动作的性,幼儿的思路就会受到干扰,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刻意模仿老师的动作。教师要给孩子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大胆、自信地去想象、去创造。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创造过程,而不要太在意结果怎么样。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手舞足蹈、自编自唱;在绘画中幼儿可以乱涂乱画,对此类情况不要以“不对”、“不行”等以成人固定的方式去限制他们,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发现幼儿的可塑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由想象,大胆思索,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均有所表现,所以,教师要对孩子的这种无意识的艺术本能给予肯定,并加以启发、引导,要把幼儿这种对美的无意识表现积极地培养成为幼儿有意识的艺术展现,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

首先,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提供给孩子去创造、去感受、去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教师要让幼儿多看多听,丰富幼儿的感官,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其次,教师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培养孩子的感受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美工区准备了供各年龄层次、能力层次不同的孩子的美工活动材料,供孩子自主选择,并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发现问题。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美有切身的感受,也会评价自己的作品,美好的一切会从孩子的作品中一一展现。如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在听、想、说、唱、动等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丰富和充实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感受、领略音乐美的积极心态,思维愈发活跃,好奇心更加强烈。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艺术活动符合幼儿富于想象、活泼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孩子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例如,在绘画中,幼儿的画与教师的示范画颜色不同或有的地方不太一样,这虽然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孩子表现的却是自己眼中喜欢的色彩、线条,这正是孩子的“闪光点”。其实,也是孩子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教师不能扼杀这种真实情感的表达,而要加以肯定,并正确引导、启发,让孩子大胆探索,自由发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渐渐地,孩子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幼儿随心所欲地、快乐地陶醉于艺术活动中。因此,我们要多组织幼儿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保护幼儿的各种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

艺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当这一兴趣得到满足时,幼儿不但学会了技能技巧,而且产生了成功感、自信感。成功的次数越多,幼儿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越高,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在各方面及各阶段的能力,并以此来安排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舞蹈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感受音乐,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对歌词、舞蹈进行创编,教师要用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使孩子充满自信地一一展现自己的舞蹈动作。当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时,教师肯定的口吻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从中获得更强大的推动力。那么,幼儿在实践锻练中,体验了成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就更加有了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三、幼儿艺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这种主体性在儿童那里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潜能”在适宜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发展。也就是说,个体主体性有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幼儿主体性在教育上成为可能。[3]幼儿艺术教育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过程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体验。

(二)激发幼儿的创造才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幼儿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注重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欣赏每一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艺术教育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个幼儿由于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因此对艺术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外向、喜欢表现的孩子,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对于胆小、羞于表现的孩子,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

(四)更新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其次,教学内容应更具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近期成果;再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较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为了应答时代的挑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扩展和更新当代我国现有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4]

艺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孩子的情感、智能、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素质教育园地中一个颇具新意识的尝试。幼儿唱歌、跳舞、画画等艺术活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环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运用电化教育有效实施幼儿素质教育

电化教育是一种形象、直观、先进的教育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适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电化教育的资源共享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这与教育目标中的“促使每位幼儿健康、发展,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要求是吻合的。笔者尝试用电化教育手段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运用电教手段开展艺术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同时,手指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控制的完善。手影游戏是利用手掌、手指的变化,进行造型的一种艺术游戏。它能充分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它使幼儿感到手的神奇,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双手的灵活变化,经过投影能做出许多形象各异、多彩多姿的动物形象和物体形状。但因手影游戏受光源的限制,一般是在灯光和阳光下来演示,活动中幼儿各玩各的比较分散,不能将几个手影同时投到一个画面上,因此,不能进行比较和开展整体游戏。又由于幼儿掌握不好光的距离,手影模糊不清,掌握不好光源方向,身影挡住了手,影响了游戏的效果。而幻灯手影具有不受天气、时间影响的特点,几个手影可同时投于一块银幕上,画面清晰、集中,高矮可随时调整,便于幼儿操作等优点,所以,采用幻灯进行手影游戏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教会幼儿编单个物体进行投影,让幼儿逐步掌握手影的技巧,巧妙地运用手指、手掌的弯曲变化编出各种动物,如孔雀、鸽子、狼、狗、兔子等。平时注意多让幼儿看图书、画片,多注意周围的事物,以丰富幼儿的创造素材。幼儿掌握了编手影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指导幼儿随意去创造花样,然后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投到银幕上,说出编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开展比手影活动,看看谁编的像,谁编的花样多,评出编手影冠军,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时,可以让幼儿模仿所编的动物的叫声来增强游戏的情趣。还可以让幼儿做出几个不同动物的手影,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教师找三个朋友编出小羊、小兔和狼的手影。提问“小羊和小兔喜欢吃什么?它们俩是什么关系?它们与狼是什么关系?”幼儿回答:“小羊和小兔都喜欢吃草,它们是好朋友,大灰狼要吃小羊和小兔,所以,大灰狼是坏蛋。”这时,教师可以边指导幼儿演示边让幼儿自己进行创编,还可以让这三个幼儿表演,其他幼儿进行创编,这样,所有的幼儿就都互动起来,使活动达到效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力、合作的能力等。在编手影的过程中,幼儿的小手指需灵活地动起来,所以,通过活动手指,达到了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

利用电教手段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与探索精神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幼儿素质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直观、形象形态展现给幼儿,利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引起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一些科学知识,如果给幼儿抽象地讲,幼儿既不感兴趣,也理解不了。例如给幼儿讲“神六”发射,可以播放准备过程和发射过程的录像,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既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和不中怕困难、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科学品质。故事《未来的交通工具》,先放录音,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故事里未来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幼儿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再到投影仪上放大,并把自己的设计讲给小朋友们听。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不仅要让幼儿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科学知识,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很多自然现象和事物难以接触到。电视教学给我们创造了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拓宽了幼儿的视野,扩大幼儿了解知识信息的途径,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增长了知识。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同步给幼儿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比较强的电视片,可以锻炼幼儿的感官,促进幼儿感知力的发展。例如在开展认识昆虫的活动前,要求幼儿回家收看“动物世界”里的有关内容,带着老师布置的“它们家住哪里?吃什么食物”的问题看电视片,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回答。这样,幼儿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和感知,让幼儿感觉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从而持久地保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

运用电教手段开展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信心、成功感和合作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欣赏、唱歌、舞蹈、韵律活动等。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具体、鲜明的事物,选择一些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短小的音乐,通过放录音、cd,加上电视和多媒体影像,供幼儿欣赏,如《赛马》、《四小天鹅》、《动物狂欢曲》等。用电教手段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活动生动、形象、具体,教学内容表达声图并茂、动静结合,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如在教幼儿五线谱时,幼儿觉得比较单调枯燥,因为幼儿思维特点之一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为适应幼儿的这一特点,又根据幼儿对童话故事感兴趣的教学经验,制作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五线谱系列课件。比如:七个小矮人是七个音名,白雪公主给七个小矮人送信等,幼儿在形象逼真的动画效果中,很快就学会了音名和音高。

利用电教手段开展道德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抗挫折能力、合作能力、社交礼仪和遵守规则意识等。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道德表现为易受暗示,爱模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多受情绪支配等特点,尤其幼儿分辨能力差,是非标准不明显。所以,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光靠说教的方式是难以奏效的。在教学中,利用电视、录音、投影和多媒体等多种电教手段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可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例如给幼儿播放蒙族民间故事《猪人海力布》,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给幼儿,当讲到海力布处处为大家着想,为了救大家而牺牲自己,变成大石头时,海力布的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感动了幼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陶冶。英雄的形象成了幼儿的偶像,并且成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孩子们由此学会了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利用电教手段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提高了“四会”的能力,即会学习、会生存、会做事、会合作,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浅谈运用电化教育有效实施幼儿素质教育

电化教育是一种形象、直观、先进的教育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适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电化教育的资源共享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这与教育目标中的“促使每位幼儿健康、发展,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要求是吻合的。笔者尝试用电化教育手段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运用电教手段开展艺术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同时,手指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控制的完善。手影游戏是利用手掌、手指的变化,进行造型的一种艺术游戏。它能充分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它使幼儿感到手的神奇,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双手的灵活变化,经过投影能做出许多形象各异、多彩多姿的动物形象和物体形状。但因手影游戏受光源的限制,一般是在灯光和阳光下来演示,活动中幼儿各玩各的比较分散,不能将几个手影同时投到一个画面上,因此,不能进行比较和开展整体游戏。又由于幼儿掌握不好光的距离,手影模糊不清,掌握不好光源方向,身影挡住了手,影响了游戏的效果。而幻灯手影具有不受天气、时间影响的特点,几个手影可同时投于一块银幕上,画面清晰、集中,高矮可随时调整,便于幼儿操作等优点,所以,采用幻灯进行手影游戏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教会幼儿编单个物体进行投影,让幼儿逐步掌握手影的技巧,巧妙地运用手指、手掌的弯曲变化编出各种动物,如孔雀、鸽子、狼、狗、兔子等。平时注意多让幼儿看图书、画片,多注意周围的事物,以丰富幼儿的创造素材。幼儿掌握了编手影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指导幼儿随意去创造花样,然后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投到银幕上,说出编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开展比手影活动,看看谁编的像,谁编的花样多,评出编手影冠军,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时,可以让幼儿模仿所编的动物的叫声来增强游戏的情趣。还可以让幼儿做出几个不同动物的手影,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教师找三个朋友编出小羊、小兔和狼的手影。提问“小羊和小兔喜欢吃什么?它们俩是什么关系?它们与狼是什么关系?”幼儿回答:“小羊和小兔都喜欢吃草,它们是好朋友,大灰狼要吃小羊和小兔,所以,大灰狼是坏蛋。”这时,教师可以边指导幼儿演示边让幼儿自己进行创编,还可以让这三个幼儿表演,其他幼儿进行创编,这样,所有的幼儿就都互动起来,使活动达到效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力、合作的能力等。在编手影的过程中,幼儿的小手指需灵活地动起来,所以,通过活动手指,达到了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

利用电教手段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与探索精神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幼儿素质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直观、形象形态展现给幼儿,利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引起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一些科学知识,如果给幼儿抽象地讲,幼儿既不感兴趣,也理解不了。例如给幼儿讲“神六”发射,可以播放准备过程和发射过程的录像,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既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和不中怕困难、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科学品质。故事《未来的交通工具》,先放录音,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故事里未来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幼儿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再到投影仪上放大,并把自己的设计讲给小朋友们听。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不仅要让幼儿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科学知识,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很多自然现象和事物难以接触到。电视教学给我们创造了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拓宽了幼儿的视野,扩大幼儿了解知识信息的途径,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增长了知识。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同步给幼儿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比较强的电视片,可以锻炼幼儿的感官,促进幼儿感知力的发展。例如在开展认识昆虫的活动前,要求幼儿回家收看“动物世界”里的有关内容,带着老师布置的“它们家住哪里?吃什么食物”的问题看电视片,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回答。这样,幼儿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和感知,让幼儿感觉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从而持久地保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

运用电教手段开展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信心、成功感和合作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欣赏、唱歌、舞蹈、韵律活动等。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具体、鲜明的事物,选择一些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短小的音乐,通过放录音、cd,加上电视和多媒体影像,供幼儿欣赏,如《赛马》、《四小天鹅》、《动物狂欢曲》等。用电教手段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活动生动、形象、具体,教学内容表达声图并茂、动静结合,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如在教幼儿五线谱时,幼儿觉得比较单调枯燥,因为幼儿思维特点之一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为适应幼儿的这一特点,又根据幼儿对童话故事感兴趣的教学经验,制作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五线谱系列课件。比如:七个小矮人是七个音名,白雪公主给七个小矮人送信等,幼儿在形象逼真的动画效果中,很快就学会了音名和音高。

利用电教手段开展道德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抗挫折能力、合作能力、社交礼仪和遵守规则意识等。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道德表现为易受暗示,爱模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多受情绪支配等特点,尤其幼儿分辨能力差,是非标准不明显。所以,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光靠说教的方式是难以奏效的。在教学中,利用电视、录音、投影和多媒体等多种电教手段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可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例如给幼儿播放蒙族民间故事《猪人海力布》,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给幼儿,当讲到海力布处处为大家着想,为了救大家而牺牲自己,变成大石头时,海力布的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感动了幼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陶冶。英雄的形象成了幼儿的偶像,并且成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孩子们由此学会了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利用电教手段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提高了“四会”的能力,即会学习、会生存、会做事、会合作,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养成教育——论幼儿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论文摘要]教育在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上产生;幼儿行为的闪光点正是教育的生长点;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足素质教育的制高点。

[论文关键词]兴趣;智商;情商;潜能;环境;内驱力;主体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前主席雅真·德洛尔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教育走向未来,就要从培养这四个“学会”做起,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幼儿时期的“养成教育”则是诸多方面教育的核心因素,是素质教育的前奏,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始发站和必由之路。

一、教育在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上产生

兴趣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好老师,由兴趣而产生的追求影响他们的一生。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从小环境到大天地,缤纷的色彩、美妙的音响、丰富的形象对他们的刺激是巨大的、多方位的,他们的各种感官会较大程度地接纳它们。这时,由于他们对某一种或几种信息好奇,便产生了探究的极大兴趣。他们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而这种关注的状态正是教育产生的良好契机。

常识告诉我们:没有一种知识体系是在人缺乏兴趣、缺乏关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是输入知识、消化知识最强大、最活跃的力量源泉。兴趣可使达尔文把甲虫放在嘴里,可使舍勒冒着危险去尝氢氰酸,可使爱因斯坦一边弹钢琴一边研究相对论……没有最初的兴趣,就不可能发展成为执着的追求,有了满腔热情才会有高度自觉性和强烈主动性,才会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永不懈怠的探索精神,才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爱迪生就是由于对母鸡下蛋的兴趣而被撵出校门,是他母亲发现了他的天性,使之成为伟大发明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怀着极大兴趣,把实验当“玩意儿”的主观心理状态,是许多诺贝尔奖得主都拥有的。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幼儿。对于他们来说,游戏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兴趣是学习主动性的“发生器”。因此,游戏应是幼儿快乐的学习过程,而学习则是“求知的游戏”。实际上,在幼儿现实需求的兴趣中已具有教育所追求的价值,教育者要努力去发现和满足幼儿的迫切需求,帮助幼儿强化一生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动力基因,以及教育所希望幼儿获得的情感态度和经验。在此基础上,还应留心幼儿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需要,努力寻求幼儿这些真实意图和内在需求,在出现逆行为时要特别在满足其需求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发展。因此,开发幼儿现实需求中已有的和可以生成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前提,而将教育目标中幼儿必须学习的价值和经验转化为幼儿需求,则是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玩出意义、玩出价值,兴趣是桥梁。兴趣有自发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要培养的,特别在幼儿脑力迅速发展阶段,大虽信息的刺激会激起他们各种感官的不同反应,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精巧的制作会吸引孩子们尽情地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这种选择性的倾向给教育目标提供了导向的途径,教师要对各类活动进行筛选。从激发兴趣开始,调动孩子内在发展需求,培养一定专注能力在集体活动中促进交往,培养交际能力。这种既有规则又有自主性的游戏,使孩子们的潜质得到多方位拓展。

二、幼儿行为的闪光点正是教育的生长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归智商,80%归情商。若把智商比作潜在的智慧能量,那情商则是激发这种潜能的原子核。爱因斯坦说:“最杰出的创造肯定不是当一个人不愉快时做出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力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非固定资产,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弹性。”

孩子在舒适、顺利的环境中生长,意志情感方面脆弱,自控力随之下降,此乃精神“缺钙”。父母的信任、老师的激励是好的“补钙产品”,教师满怀笑意的目光、亲切温柔的抚摸、充满赞赏的话语则是孩子成功的“推进剂”。接纳和发现每一个幼儿独特价值,帮助每个孩子建立好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则是他们的情感教练。在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中,由兴趣而产生合乎教育目标的许多良好行为正是他们的闪光点,而保护这些闪光点,使它能生成“链”,进而连成“片”,不仅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奠基石般作用,而且作为教育行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另外,要卓有成效地塑造幼儿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重视那些闪光点多、表现突出的孩子,更要关注那些闪光点少甚至没有的孩子。要不断寻求、挖掘并培植这样孩子的闪光点,使之闪光点不断增多、面不断扩大,这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谛——“为了一切孩子”和“为了孩子的一切”。要不断强化这种教育过程,给予不同孩子以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指导和评价。教师要因人而异制定反映不同发展水平的目标体系,给予不同儿童针对性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要看到并鼓励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同样的表扬,教师也要因人而异,力戒空泛,而且思想要正确。不和睦家庭、经济收入差家庭的孩子较内向,更需要较多表扬。表扬要给予足够信息,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取得什么成功和进步,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以便达到道德提升的层次,、另外,表扬要分时段,间隙表扬形成的行为牢圊得。在上述教育基础上,再提供广泛的可供选择的学习环境和内容,这是实现幼儿教育工作总体目标的保障。教学环境通常称为“隐性课程”。因为环境是“无声教材”,是通过幼儿感官潜移默化对他们产生影响的,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是静态、潜在的,心理环境则是更主动积极的,教师营造了充满关爱、鼓励,同时也强调规则与纪律支持性、秩序性并具的心理环境,幼儿的责任感、合作、相互支持、帮助等积极行为品质得到促进,以温情代纪律则营造单纯性支持心理环境。幼儿建立安全感是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探究活动的基本前提。爱和安全感需要是幼儿最基本需要之一。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形成积极自我概念。幼儿将来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对他人态度如何以及能否满足对爱和安全感需要。

三、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艺术教育以其独有的多元性、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创新性特点被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幼儿教育更是如此。

从人的大脑发育过程来看,4岁~8岁是脑力形成的黄金时期,是主动接受各种信息的时期,其间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对于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生理系统看,对智力影响较大的便是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而提供视听信息源的好载体当然是音乐和美术了。动听的旋律、悦目的图画、生动的造型、优美的舞蹈,对这些渴求探索世界的孩子来说,吸引力之大无法比拟。艺术形象的可见、可闻、可感、可触,使孩子们接受的信息多元、广泛、丰富、综合,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强激素一样的刺激效应。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小时候都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艺术使其产生对探索自然奥秘的执着追求并作为精神伴侣而影响他们一生。广阔的艺术世界给孩子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绘画的造型给想像插上了翅膀,音乐的即兴给创造提供了舞台,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千姿百态的艺术世界里,孩子们初步认识了自然的奥妙、生活的美好、社会的多彩。

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寓教于趣的形象性、寓教于乐的情感性、发展思维的自由性对人从生理到心理进行多方位的输入,通过“兴趣”之桥,“以趣激学,以趣促学”,艺术情感渗透与催化孩子们产生对理想追求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又通过外在干预会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律令,使许多强制的目标体系变为一种自觉选择。

快乐是艺术教育的前奏,求异思想是艺术教育的特性。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并不事先规定怎样做,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探讨怎样做,让孩子的天性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孩子感受着多声部声音的和谐,多层次色彩的和谐,多韵律动作的和谐,体验着一目多行、一耳多音、一心多用的乐趣,享受与他人合作、与自然对话、与心灵交融的愉悦。教师真诚情感的阳光哺育着这些可爱的花朵,艺术的甘霖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他们的形象思维得到自由驰骋,他们的求异思维得到极大拓展,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很大增强,在人生的海洋里永远张开着艺术风帆。

四、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素质教育的制高点

2l世纪人类最强调的根本特性就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性就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的主体性存在于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的和谐统一关系中。“幼儿的主体性只能由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来培养,教师的主体性也只有通过培养具有主体性的幼儿来实现。”学习的主人应“有内发的学习动机、自主感、成就感”;教学主人有自发内心的工作热情和内在动机,它来自对孩子的爱,对教育工作的爱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尊重儿童的生命价值,也注重自己生命的意义。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心、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说,教师的职责越来越高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想,除了正式职能之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地位则表现为教师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家,是幼儿潜能的发掘者,是幼儿行为的榜样,是为幼儿创造良好环境的护花神,是对家长有较强影响的教育家。

幼儿时期的养成教育是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奠基工程,2l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何培养合格的“地球公民”是整个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那就是“创新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探析运用电化教育有效实施幼儿素质教育

摘要: 电化教育是一种形象、直观、先进的教育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适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电化教育的资源共享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这与教育目标中的“促使每位幼儿健康、发展,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要求是吻合的。笔者尝试用电化教育手段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运用电教手段开展艺术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同时,手指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控制的完善。手影游戏是利用手掌、手指的变化,进行造型的一种艺术游戏。它能充分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它使幼儿感到手的神奇,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双手的灵活变化,经过投影能做出许多形象各异、多彩多姿的动物形象和物体形状。但因手影游戏受光源的限制,一般是在灯光和阳光下来演示,活动中幼儿各玩各的比较分散,不能将几个手影同时投到一个画面上,因此,不能进行比较和开展整体游戏。又由于幼儿掌握不好光的距离,手影模糊不清,掌握不好光源方向,身影挡住了手,影响了游戏的效果。而幻灯手影具有不受天气、时间影响的特点,几个手影可同时投于一块银幕上,画面清晰、集中,高矮可随时调整,便于幼儿操作等优点,所以,采用幻灯进行手影游戏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教会幼儿编单个物体进行投影,让幼儿逐步掌握手影的技巧,巧妙地运用手指、手掌的弯曲变化编出各种动物,如孔雀、鸽子、狼、狗、兔子等。平时注意多让幼儿看图书、画片,多注意周围的事物,以丰富幼儿的创造素材。幼儿掌握了编手影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指导幼儿随意去创造花样,然后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投到银幕上,说出编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开展比手影活动,看看谁编的像,谁编的花样多,评出编手影冠军,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时,可以让幼儿模仿所编的动物的叫声来增强游戏的情趣。还可以让幼儿做出几个不同动物的手影,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教师找三个朋友编出小羊、小兔和狼的手影。提问“小羊和小兔喜欢吃什么?它们俩是什么关系?它们与狼是什么关系?”幼儿回答:“小羊和小兔都喜欢吃草,它们是好朋友,大灰狼要吃小羊和小兔,所以,大灰狼是坏蛋。”这时,教师可以边指导幼儿演示边让幼儿自己进行创编,还可以让这三个幼儿表演,其他幼儿进行创编,这样,所有的幼儿就都互动起来,使活动达到效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力、合作的能力等。在编手影的过程中,幼儿的小手指需灵活地动起来,所以,通过活动手指,达到了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

利用电教手段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与探索精神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幼儿素质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直观、形象形态展现给幼儿,利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引起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一些科学知识,如果给幼儿抽象地讲,幼儿既不感兴趣,也理解不了。例如给幼儿讲“神六”发射,可以播放准备过程和发射过程的录像,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既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和不中怕困难、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科学品质。故事《未来的交通工具》,先放录音,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故事里未来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幼儿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再到投影仪上放大,并把自己的设计讲给小朋友们听。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不仅要让幼儿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科学知识,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很多自然现象和事物难以接触到。电视教学给我们创造了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拓宽了幼儿的视野,扩大幼儿了解知识信息的途径,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增长了知识。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同步给幼儿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比较强的电视片,可以锻炼幼儿的感官,促进幼儿感知力的发展。例如在开展认识昆虫的活动前,要求幼儿回家收看“动物世界”里的有关内容,带着老师布置的“它们家住哪里?吃什么食物”的问题看电视片,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回答。这样,幼儿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和感知,让幼儿感觉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从而持久地保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

论文网在线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论幼儿素质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摘要]人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智力素质如何,能达到多高水平,主要取决于幼儿期,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幼儿期抓起,从幼儿教育入手。幼儿阶段素质教育跟不上,人的素质不可能达到较高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 素质教育 创造性思维

人的培养和发展是一项分阶段的系统工程,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点。概括说,一个人的培养和发展分四个阶段,及时阶段是幼儿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智力开发,这是人一生发展的智力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知识积累,这是人一生发展的知识基础阶段;第三阶段是成年初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这是人一生发展的知识应用阶段;第四阶段是成年中后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用智力进行创造性工作,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创新阶段。不论是知识积累、实践还是创新,都是以人的智力为基础的,智力的高低决定了将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而智力的发展和形成主要在幼儿期,因而,幼儿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人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智力素质如何,能达到多高水平,主要取决于幼儿期。所以,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幼儿期抓起,从幼儿教育入手。幼儿阶段素质教育跟不上,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人们提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因为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它的对立面是应试教育。幼儿教育谈不到考试、升学,所以很多人不重视幼儿素质教育,致使素质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基础。

从幼儿发展的特点来看,人的很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幼儿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据关于思维发展关键年龄的研究表明,人自从出生直至思维发展成熟,大约经历了六个发展飞跃期,其中三个思维发展飞跃期处于学前阶段。儿童出生八九个月后,直观行动思维开始发展,为及时个飞跃期。二至三岁儿童,由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转折,为第二个飞跃期。五岁至六岁儿童将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第三个飞跃期。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作用,也是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如在一项对超常儿童55人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超常儿童在素质上固然有一定优异之处,但主要是由于较好的早期教育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促使他们智力发展较好,并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没有教育和环境这个条件,超常是难以出现的。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超常儿童不只是天生的。遗传素质的优异只为超常儿童发展提供可能性,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和教育,即使遗传素质好,也不可能成长为超常儿童。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中等以上的智力,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如果注意充分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的个性特征,就有可能把他们培养成超常儿童。超常儿童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如果教育不当或缺乏进一步的开发与培养,早期发展超常的儿童也会丧失其优势,成为平平庸庸的人。古代“伤仲勇”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适合的教育对超常儿童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都是极端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就学校而言,我国教育处于世界前列,获得连续多年的中学生奥林匹克大奖就是见证。而我们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发明、创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家不是知识教育及时,而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及时。我们相反,知识教育及时。知识再多,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能力,它只是知识而已,不会再生。不会再生的知识是毫无意义的知识。

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不能传授的,这是一种个性素质。这种素质当然要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丰富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但决不是知识越多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就越强,只要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与知识的多少不成比例。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智力是它的支撑点。智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幼儿期,因此,幼儿教育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在幼儿阶段形成和得到发展的,幼儿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触发点是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要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本能,为好奇心和创新意识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这是发展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基础。

三、我国教育现实使幼儿教育处于两难境地

目前,家长们都很重视幼儿教育,但在大部分家长思想深处,重视的还是应试教育或知识教育。如有些家长检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是看他会写多少字,会不会加减运算等。有很多幼儿教师也是如此,一方面为使幼儿家长满意,还是应试教育式地给幼儿灌输一些家长满意的知识;一方面还没有从思想上、观念上重视幼儿素质教育,传统式地进行幼教工作,甚至做幼儿的“看管人”。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国的教育现实。我国的现实是,一方面,高呼实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所有家长及老师面对的是残酷的升学竞争。成绩高就上高一级学校,成绩低就上不了学。家长为此而矛盾,教师也难于处理。因而我国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处于两难境地。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都很明白,都知道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育及学生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性,面对现实,他们无可奈何,他们的首要选择只有一个——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进入高一级学校,让家长满意、学校满意。

四、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育制度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实施的是发展教育,90年代中期之后提出素质教育,目前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实行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只有一个,即造就适应现时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我们考察三个阶段的教育,会得出同一个结论——分数决定论。不论实施什么教育,最终都要用考试来裁判,这就是我国教育改来改去却跨不过“分数”这道门槛的症结。

幼儿教育没有考试、没有分数,没有直接的应试体系,在课程设置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但是人们的眼光看得远了,特别是幼儿家长。他们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在思考上学的事,眼前的事实使他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考上大学。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幼儿教育提前知识化,本末倒置,贻误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实践证明,提倡什么教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改革教育制度。我国教育不改革其制度,永远走不出“分数”的圈套。中小学教育如此,幼儿教育亦如此。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试析幼儿舞蹈与幼儿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智力发展 生理素质 创造力 道德培养 审美修养 集体观念 爱心教育 幼儿美育

论文摘要: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设的科目,而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发展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具有推动幼儿素质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时期的教育可谓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舞蹈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及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设的科目,而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发展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具有推动幼儿素质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舞蹈与幼儿生理素质

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如:舞蹈素质训练中的压腿、踢腿以及肩、胸、腰、髋上的各种手段练习及对孩子韧带、肌肉的延展训练等等都跟体育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来表现各种美。动作的协调性训练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长期训练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和灵活性,有助于儿童形体的健美,培养内在气质、美化身段,提高人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从而使儿童的身体塑造的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身体各部位更加协调。

二、舞蹈与幼儿智力发展

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艰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要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自流,总有24小时会换来鲜花和掌声的。很多孩子刚参加训练时,一到下叉、下腰就打怵,有的不愿意做,有的则不用心做。可以选出动作做得较好的孩子来作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这一举动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开心,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三 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而舞蹈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广阔天地空间,正因为有这片天地,往往每一个孩子包括每个人对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部舞蹈作品甚至舞蹈感觉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在教《小兵》的时候,先创设情景:”一个个小女孩儿穿着帅气、漂亮的小兵服走路上,她们英姿飒爽,神气极了,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一。”教师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到情景中去,孩子们似乎自己穿了一身整洁的小兵服翩翩起舞。感受那种受大家关注的神气与活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抓住其好胜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

四、舞蹈与幼儿审美修养

舞蹈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具广泛性的形式之一。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蹈形象,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美的教育。此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塑造儿童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品德美、人格美、感知美的能力。

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在《毛序诗》中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舞蹈和音乐的共同点还表现在抒情性。儿童听音乐舞动,音乐可以激发感情,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舞蹈情节表达中去。既加强了他们的节奏感,又能让他们体会、理解、感受音乐的美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五、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我国培养新一代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从幼儿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相应的舞蹈内容,使舞蹈教学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当我们以美好的、生动的、诗一般意境的舞蹈进行交流时,让我们体验到的是对人们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生活的自信、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人生的珍重。

幼儿素质教育论文:谈幼儿舞蹈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谈幼儿舞蹈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舞蹈是运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来反映人物和事物,表现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的一门艺术。舞蹈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艺术活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是一种直观的、时空的、动态的艺术。

幼儿舞蹈是符合身心特点的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生活情趣,得到美育,还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发展。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它们都是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范畴。新的幼儿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部分,舞蹈教学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多种类型当中,舞蹈艺术教育,比之其他类型的艺术教育类型更具有直观性、通俗性。由于是通过感官直接传授给幼儿的,因此对提高幼儿自身综合素质是十分有效的。通过舞蹈教育可以达到以美辅德、以美激替、以美健身的目的,使艺术教育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重性格培养,促进幼儿体、智、美发展。幼儿期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开展舞蹈教育对促进身心,认识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幼儿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1]

一、舞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以全身运动中促使幼儿手脑并用,借此愉悦身心,协调动作,增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幼儿园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成熟,大脑皮层对于刺激的反应也不是规律性的,一般规律是兴奋是大多数的,这就表现出非常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肢体不能协调发展,这样的具体表现是犯困。针对于这些身体机能的变化,幼儿舞蹈能相应地发挥作用,同时还能对孩子的神经系统起到保护作用[2]。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和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例如:学习舞蹈《找朋友》,通过用鞠躬、敬礼、点头、握手等动作,可增强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的灵活性。在练习动作表演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秘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而且通过反复练习和老师的讲解,幼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知道鞠躬、敬礼、握手、再见等礼仪。由此可见,幼儿舞蹈对于发展幼儿的机能健康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舞蹈还可以培养幼儿肢体的节奏感和协调感。

二、幼儿舞蹈有利于幼儿性格和品德的培养

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慢慢塑造而成的。性格的形成过程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现在幼儿园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教育,通过让孩子感受音乐来促进他们身体的运动,同时使他们在轻松、愉悦、活泼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的性格,在他们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舞蹈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舞蹈中,幼儿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有利于活泼、大方、热情、开朗的性格的培养。所以,一些教育同行发现,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幼儿舞蹈。

三、舞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水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幼儿生性好动,喜欢唱唱、跳跳,善于幻想和创造。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及音乐感受,身体运动、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舞蹈语汇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创编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运用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集中幼儿注意力,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舞蹈表演能力。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得到艺术陶冶的同时,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看,跳舞对人的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开发起着积极作用。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指出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全脑活动的结果,因此人的教育也应当是全脑的教育,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顶峰时期是3~5岁。因此,幼儿期就更应注意对右半球即艺术型脑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实,舞蹈是一种对右脑极为有益的运动,在舞蹈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调整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从而不断地开发大脑。所以,舞蹈能促使幼儿左右脑开发,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潜力极大地发挥出来。幼儿在学习舞蹈时,会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通过学习可以认识这些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及风土人情,于是便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四、舞蹈促使幼儿美育的发展

从幼儿园开始,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初步舞蹈艺术教育来进行美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小儿、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而且收到了可喜的成效。例如:朝鲜就要求对所有儿童进行艺术教育,要求每个儿童在小学阶段学习歌舞,懂得艺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在中小学、幼儿园中聘请的舞蹈家及专业人员对幼儿进行合乎儿童心理特点的极为优美的、有趣味的、各种形式的舞蹈课。美国一位儿童舞蹈理论家露德曾指出:“舞蹈是儿童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舞蹈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儿童能在舞蹈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美化人们的心灵,美化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幼儿的情操,使之认识祖国自然美、社会和谐美和艺术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果我们不讲方式方法对孩子讲这些大道理,孩子是不容易接受的,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听不进去;如果我们以孩子的眼光了解事物、观察生活为出发点,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去分析事物的实质为基础去编排舞蹈课程和构思舞蹈作品,抓住幼儿的童真、童趣和童心的特点,这样的舞蹈课,这样的舞蹈作品,孩子就爱跳,就爱演,就感兴趣。有一段时间,由于我们对幼儿舞蹈艺术的特性认识不足,在和孩子上课时只顾教动作,动作一个一个地推进,不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及趣味性,结果孩子学起来不感兴趣,什么都记不住,家长也不满意。针对这种情况,就应及时对幼儿舞蹈教育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作调整。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选材的趣味性,其次学会使用趣味性的词汇,再者就是特别注意满足孩子们的表演欲,有目的、有计划地排演一些舞蹈组合,或者学习模仿一些成品的舞蹈[3]。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的人格。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表现形式。舞蹈较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得到了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舞蹈形体训练,幼儿四肢动作协调、弯腰、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优美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这是舞蹈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幼儿舞蹈通过孩子的内在韵律和形体节奏的糅合,展示丰富的思想感情,是一种集内涵外延于一体的理解的美育形式。它通过无声胜有声的美陶冶着孩子们的道德情操,美化着孩子们的思想感情,让孩子们从中去感知美、表现美[4]。

人的心理发展、生理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幼儿期,由于这个时期非常重要,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幼儿教育,特别是关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对其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审美力、认识力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切实加强幼儿园舞蹈教学是贯彻新的幼儿教学《大纲》、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