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美术 教育教学 改革与创新
论文摘要:绘画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必须承担这一启蒙重任。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相比,现今的美术教育抛弃了“填鸭式”的僵硬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之余,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展的新要求,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背景,充分彰显其在教育进程中的显著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遨游太空》一课中,笔者先作这样的引导: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外星人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外星人的头饰出场,把自己想象成在太空中,乘着自己喜欢的飞船在飞来飞去。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太空的游乐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或做或画,把自己心里所想表现出来,效果很不错。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要用儿童特有的语言,毫无保留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得出的结果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
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使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3.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同步发展呢?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笔者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4.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即使学生的创作与现实不符,也不要急于批评,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另外,及时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可以巩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兴趣在情感中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
以审美、绘画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课程在丰富课程种类、提高小学教育水准以及丰富学生生活方面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1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各学科教育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以审美、绘画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课程在丰富课程种类、提高小学教育水准以及丰富学生生活方面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美术教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尤其在新课程理念或标准下,如何充分有效发挥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值得我们思考。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2.1塑造审美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塑造学生审美意识方面。进一步的,审美意识是指学生在初次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以美学的思考方式把握其内涵、意义与精髓,而并非运用单一的感性认知或理性思考。因此,加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也就是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塑造与提升,学生只有首先掌握好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与提高才能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塑造学生审美意识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首要体现,是决定其他审美环节与审美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2.2培养审美理念
除了塑造审美意识,培养审美理念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体现。具体而言,审美理念是指学生在具备审美意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认知以及审美态度,并且能够将以上两者体系化、思想化与理念化。如果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不以培养学生审美理念作为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的目标之一,那么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意义以及教育功能都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培养审美理念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另一体现,是决定小学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意义的关键因素。
2.3提高审美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塑造审美意识与培养审美理念方面,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作用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从根本上来说,塑造审美意识与培养审美理念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然而,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还需要有丰富的审美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即美术作品赏析水平与美术作品实践水平,两者缺一不可。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3.1以塑造审美理念为改革与创新的灵魂
通过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功能为审美意识、理念与水平三个方面,因此相应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以塑造审美理念为改革与创新的灵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审美理念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中,尤其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制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取、教学质量控制以及教学成果评估等方面都需要以塑造学生审美理念为核心。尤其注重美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检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为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2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改革与创新的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改革与创新的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美术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丰富,包括美术德育教学法、鼓励性评价教学法以及任务教学法等方法的应用与实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种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并设置配套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引领小学生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带其进入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3.3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此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参与率、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性以及美术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努力。并且还需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与理念,即放弃以学生美术成绩作为考核主要依据的做法,坚持以学生审美水平作为美术课程掌握程度的主要标准。因此,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还要求教师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并且因材施教,既要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赏析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实践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具备丰富的绘画经验。同时,教师还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的审美动力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学生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把握以上三个方面的关系,既不能孤立、片面地发展某一种小学美术教学功能,也不能追求“大而全”式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最为根本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教育发展对策,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双管齐下”,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国章 单位: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及措施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小学美术课开课情况
据统计,我国目前县级以上小学教育中美术课开课率可以达到,而在一些乡镇地区,美术课开课率则为73%,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则仅仅不到70%。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的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还不能满足国家的规定。目前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县城,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学校的开课率,而小学的艺术课程很大程度上开课率也要大大高于其他年级的艺术课程开课率。根据调查,可以了解在我国的初中一般是每周一课时,而在小学安排的艺术课程的学时则为每周两课时,但是在实际教学之中往往都是一课时。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发现,在某些小学和中学都会出现课表上安排的课程和实际上的课程不一样,课表上的美术课往往都是被其他主课占用,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2.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在小学生对于美术普遍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很多的小学生对于学习美术都是十分积极的,但是在农村地区,很多的小学生没有学习美术的条件,美术课程十分有限,在课堂之外几乎没有时间学习美术。在城市,由于其发展水平较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比较大,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美术教学,在课下也会由学校组织很多兴趣班帮助学习美术,课后美术活动很丰富。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现在很多的家长以及老师都是希望搞好主课的学习,往往都会忽略其在美术上的学习,因此学生往往会在文化课程上花费很多的时间,美术爱好等由于长时间的不接触会慢慢退步,甚至对美术失去了热情。
二、改善小学美术教育的措施和策略
1.重视美术教育,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的高考制度从小学教育到高中教育单纯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忽略包括美术在内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希望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家长改变这种单纯关注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的观念,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2.优化教育效果,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师人数不够,以及职称和学历偏低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教师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开展情况。对小学美术教师,学校一定要重视培养,积极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以及教科研活动。
3.整合教育资源,创造教育条件
小学的美术教育要开展必须有相应的活动场地,为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一定要积极将社会中的美术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并通过访问和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美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培养创新精神、提倡学用结合
美术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门比较高雅的艺术形式,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其改变为一门兼顾生活实用性的学科,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利用。加强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有利的条件,小学美术教育就一定能够稳步、有序、健康发展下去。
作者:林子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龙林中心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寓教于乐”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要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寓教于乐;审美意识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要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小学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运用FLASH动画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然后课件中的热带鱼通过媒体展现在学生跟前,并且邀请学生参与游戏,并到大海里来一起游泳等等,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触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随着音乐波动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如创作《我们的校园》时,先听一段欢快的音乐,再听各种读书声、嬉笑声、玩闹声、叫好声……学生边听边沉醉,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室里同学们认真上课,书声琅琅,操场上做游戏,踢足球,花园里彩蝶翩翩,小鸟歌唱,这样运用音乐在儿童美术中的教学,一次次地积累美感经验,促使儿童的感官直觉发展到比较精微、比较敏锐的程度。他们―听到音乐就会感觉到某种色彩、线条、形状等,大脑里就会出现斑斓色彩和画面,像一连串银幕镜头。
三、激起创作提高兴趣
小学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上好每一节课,和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d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层面。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涂鸦和想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的化装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学生平时只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体上色),个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象片段,再展开讨论,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人物的代表色彩等介绍给学生。等到亲自动手时,他们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是像模像样的化装师。不过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里参与率达到,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部分了解了传统艺术的一些简单常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愉悦。
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起过渡的桥梁。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三年级的《风景写生》,四年级的《用色彩画风景》等,如果教师只在教室里讲,该画哪些、那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了解树木、房屋的形态,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电线杆、行人。尽管是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就变成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也提高了。
四、把握灵感激趣乐画
在我的眼里,爱画画的小学生都是聪明的学生,你看,五彩的笔下流淌出多少可爱的画面。那是小学生们眼中的世界,那么纯洁,那么美丽,充满了灵性。我一直认为,教小学生画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他们画得如何像,而是激发他们内在的灵性,即对世界的感悟。空气流动起来,才会清新。同样,让小学生们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才会激发出智慧和灵光。
例如,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画《我的向日葵》,一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讲解向日葵的形状、颜色等等,而是试着用平等的语言和他们探讨一下画向日葵方面的问题:画向日葵有意思吗?为什么?你愿意用什么样的纸和笔来画向日葵呢?听听这段音乐好不好?这音乐的节奏像不像一些小圆圈?想不想带老师去参观一下你的向日葵?这时,我再鼓励他们将所想的向日葵画下来。由于没有了我给他们的框框,他们的个性便在作品中表现了出来,很有意思:有的向日葵是一如群可爱的小胖子,太阳一出来,它们就大声地唱歌,脸儿涨得红红的,好快乐;有的向日葵像在做早操,一二三,伸伸腿,四五六弯弯腰,连花瓶都想跟着它们做运动啦;有的向日葵很害羞,躲在静静的角落里说悄悄话……
这样通过欣赏、试画、讨论,学生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从而得出:干脆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轻松柔软的曲线――联系着温和;形如喷发的色块――象征暴烈……由于课题新奇,又组织学生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学生产生了灵感,进而有了绘画的乐趣,达到了乐画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目前,我国 美术教育事业对于美术创造教育一直未形成统一认识,更无体系可言。伴随着现代社会飞速进展的需要与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变,我们应针对于当前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美术教育之现状,努力使仅仅重视技能、审美及品德的培养,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自我表现能力为基础出发点,同时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将对我国教育中人的潜力开发、人才的质量与人的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创造力 学生
一、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美术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出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最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发展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何谓创造能力?“创”就是打破常规,不断探索与求新;“造”就是在一个不重复的基础上建立出新的东西。培养创造能力是美术学科最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功能,它没有固定的标准,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手段去表现。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随时随刻在欣赏着美,而且还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创造着一个新的美的可视世界。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它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和应有的地位。在日益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同时,美术教育界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美术教育的目的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创造才能。
二、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比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于主动性。教学内容主要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以及于吸引学生,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激发起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以及于创作的;所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于手段应是比较丰富的、生动的、多样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充分采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以适应新时展的要求。
2.构建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要摒弃传统单一的评分模式,评价要鼓励探索和创新,杜绝平淡和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的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3.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因势利导,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灵魂,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促进生长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就需要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结果。同一内容的作业,几十张作业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的面孔和特点的画面,其中很有可能正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三、美术创造性活动受多种条件制约
1.学生生理特点
人类通过对自身生理特点,特别是脑功能的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人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形象思维相当重要。这对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活动、形象思维起着决定的作用。而美术创造教育活动中,这个因素更显现出它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美术教育正是运用它的形象特点结合少年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通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达到“视觉和行动的配合”,以促成他们的生理成长与创造思维的创造力的形成。
2.环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周围外界,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环境通常能提高创造力,也能够抑制创造力。创造力产生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它需有外部世界的信号输入才能进行,适宜的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也离不开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不同的环境背景给予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一定的环境所规定;同时,他们的思想、思维方式与创造力等形成也受到他们所身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学校与家庭环境、教育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
3.教师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R.Smith)认为: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关于吸收近期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的创造力教育论、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创新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摘要】小学美术课教学活动的安排是为了对学生感知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审美观进行积极的引育导教育。美育的主旨是为了陶冶、激发学生求美、追美、创美的能力,是跟随素质教的脚步逐步实施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画不考虑审美观的培养和美育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改革气氛了。而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应该使美育成为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变化,突出美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学生 审美
现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且客现存在的,文学艺术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大自然之美给小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教学素材,因此审美鉴赏可以使用的素材就非常多,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灵活选择以便实现艺术审美观能寓学于美。
一、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让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美好和丑恶的事物,但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辨别能力比较弱,可塑性很强,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都能受益。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非常关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美,感受美
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美丑界限和概念等的区分还不明确,特别容易在丑恶方面误入歧途。对于生活中的美,很多小学生因为不能正确认识,所以忽略而过。而对于丑恶的事物,他们模仿之后就使得自己的行为等也发生了变化。以此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美的健康积极的认识,引导小学生感受美。
(二)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精神、文化世界
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的能力、情感等成为比成绩更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精神层面的收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使得小学生更成熟。当学生能从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体会到美术绘画容纳的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情感态度,则说明学生审美能力已经提高很多。进而促进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策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中用美术绘画等形式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此帮助小学生在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取得进步。加强审美观的培养需要做好的措施是:
(1)有计划有步骤的地用美术作品促进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课上进常进行的教学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审美观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的方法,因为教师的讲解只是反映的是教师鉴赏作品时的审美观念,而在学生看来可能美术作品反映的却是不同的情况。与之对应的是教师应该采取的是鼓励学生们主动分享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从学生们的回答中分析出学生在审美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因此在选择作品的方面也就有了一些限制条件,需要做好相应的计划和实施步骤的详细课堂结构设计。美术作品的选择也就应该选择较高审美价值又和学生能够紧密相关的欣赏作品。这样就能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方面起作用,同时在学生美术鉴赏过程中色彩性的作品能激发学生的更多兴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选择的是色彩明亮的《向日葵》,通过和学生针对色彩构图的互动,我不仅讲解了美术中色彩构图知识,还给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该作品是梵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如何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的相关情况。学生们在发言中大部分都发现这幅图不仅仅是画的向日葵,而是想表达出作者的审美价值观,表达他对生命的理解。这个例子说明学生的兴趣被美术作品激发后进行感悟和欣赏美的审美观培养能有很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讲解,还有利于教师进行美育教育。
(三)用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美术作品很多来自日常生活实际,是作者通过变化文化情境和生活情境的部分情况,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反映生活的事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审美观的促进教育,也就必须积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多给学生例举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提高其感悟美的能力。
当学生对于生活和自然美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积极进引导能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而潜移默化的促进小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例如:秋天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落叶、夏天的时候感受急风暴雨和绿树常青、春天的时候则让学生感悟万物复苏等,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这些对象,观察大自然的美好的景物,能从自然万物色彩和色调的变化中感悟美的存在。此外,生活中的老房子、旧石阶、传统民族服饰等也是学生感受美的有效材料。由此,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大千世界的自然美,还大大提高了其在生活中事物中的美,审美观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审美观的发展不能只有看和感悟,还应该有实践活动
小学美术可以进行很多的课外美术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带着学生在玩耍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造美。小学的课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多,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该有意义的利用起来,让小学生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小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就很喜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玩绘画比赛,没有要求,没有限制,只是大家都要动手创造,选择其中比较形象、有特色的画作,邀请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达到发展学生创造美的教学目的,同时鼓励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色彩的搭配,意境的创造等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创作中加入自己对美的见解,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的审美观发展。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促进学生审美观发展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也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的必要措施。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美学相关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所以需要在小学生审美的方向上加以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的层次,保障小学生的身心能快速健康的向上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初探
摘 要: 在甘肃西部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严重缺失,河西地区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的重视,甘肃西部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厚,佛像、壁画、岩画等美术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地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激发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
河西地区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乡村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严重缺失。我发现美术教育在河西中小学是十分薄弱的,农村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重视,可以这么说,在农村,艺术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都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密不可分,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
一、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经过近几年教改的发展,河西地区的广大中小学虽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但是其中河西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有东部城市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沉淀
河西地区较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王文芳先生多次在艺术创作中,描绘大西北的广袤大地和莽莽群山。河西地区又是传统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之一,有回、藏、东乡、裕固、哈萨克、满等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是一种普遍和有影响的信仰,宇宙建筑宏大壮丽,位置显要,是善良而虔诚的信徒们心灵的依归,在严峻的大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生存重压的背景下,这是可以理解的。河西五市中有敦煌的莫高窟,瓜洲的榆林窟,嘉峪关的黑山岩画,张掖的马蹄寺等一大批宗教文化遗产,为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土地域性的摄影作品与计算机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
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就地取材的内容多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新课程鼓励各地开发地方教材,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甘肃西部地区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为我们所选择。如:各种树皮、奇石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雕刻、剪纸、编扎、蜡染等;民风民俗: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据了解,甘肃民乐县一批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借鉴古人传统技法,创意于现代生活,形成了刺绣、木塑画、麦秆画、根雕奇石等一系列艺术珍品,还创造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当地新兴的文化产业。这些题材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掌握。
二、河西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山区的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传统美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有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他们并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也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一些学校的领导甚至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初三、高三基本不开设美术课,课程随时会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
(二)美术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部分学校安排课务时,将美术课作为搭配课,美术课的安排主要采取“填”的办法,哪位老师的周课时量不足,就搭给他。由于对于美术学科的偏见,或者学校管理者抱着“实用主义”的立场,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教其他“英语”、“数学”等重要科目,而美术课则随便拉个人充数。
三、河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策略初探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如何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呢?首先,提高认识。为了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可建议家长与学生多看典型案例,极大地激发家长正确教子的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美展活动。以开放性原则为主,让家长看到学生的作品,这主要是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教学的综合规律性,让家长明白现行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合作、互动的学科,从而提高对美术课的认识。再次,约见教育方法不良的家长。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学生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虽然处于信息时代,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为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任科老师登门家访,面对面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商对孩子的教育大计,具有极强的人情味,深受家长欢迎。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骨干教师
齐心合力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借此缓解重竞赛轻课堂的现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体会,主要是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着分析出现的原因,尝试着想了一些相应的解决之道。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各种特色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边远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探讨
【摘要】美术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新课改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极大的提高了美术教育质量,但在广大边远农村学校地区在这方面的发展却受到不少制约。本美术职称论文就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探索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 教育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著名教授卡尔.威特曾说“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强调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认识、情感、思想得到升华,感受美术的魅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使农村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改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却因种种原因,新课改的理念未能的渗透到具体教学中去,学校美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薄弱的环节,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现就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做以下分析:
(1)农村小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学校领导对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的美术课被随意缩减,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副”科。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对美术学科的忽视。学生往往只能接触到简单方式的美术活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及价值观,极大地束缚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2)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严重匮乏。很多学校缺少专职的美术教师,而是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缺少美术方面的教学理念,使美术课流于形式。同时,现有不少的师资也在向经济发达城市学校流动。
美术教师的职业品质与文化素养也待提高。在农村,很多教师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轻视学生自主探索,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自然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美术不能够产生持久的兴趣。
(3)美术教学设施的严重匮乏。在农村小学,大部分学校美术教学设备短缺,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支撑美术常规教学。教室是的教学场所,教材是的教学内容,不能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多数农村学生家长因观念或经济状况限制,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关美术用具也有限。由于缺少必要的用具,学生感到学习美术单调枯燥,无法产生浓厚兴趣,都将严重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
(4)学校美术教育评价标准与模式过于陈旧。盲目效仿经济发达的城市美术教育模式,不能立足本地实际,教学方法方式不够创新,未充分开掘本地的美术教育资源。多过度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个性化与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让学生感到茫然失去兴趣。评价方式是单一的。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性。
三、新课改以来,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探索建议
为适应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需求,探索适合其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农村学校的实际,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探索建议如下:
(1)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农村地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是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通过举办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消除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使有关美术教育的决策、引导和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化。
加强美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是小学的最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教育必须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农村教学设施薄弱,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各项美术教学设施,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也能够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通过互联网浏览任何国家任何名画,增广见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美术学科的学科特点,现时条件下的农村美术教育有着许多城市学校所没有的天然资源。只要把这些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来,把学生从教室引向室外、从校园引向校外,这既是对课堂美术教学活动的补充,也是拓展学生眼界,体验生活,获得更多艺术创作的源泉。
(3)加强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解决好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紧缺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强对教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乡土资源,挖掘乡土文化,自编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建立健全美术教师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组织教师到美术教育发达的地区或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
(4)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群力决策,组织当地学校的师资力量来共同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新途径。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把分散的资源力量形成合力,并把任务分散到各个学校进行其试点研究,要充分发掘优势资源,走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之路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强调既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的个人意见,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个性化的创作。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的发展。
(5)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机制。完善教育评价标准,让学生得到的发展和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评价机制也应有所改变,要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提高,以达到“新课程”规定的“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开展美术的多元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根据学习内容,任务的性质、学生特点等不同,制订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完善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
为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美术教育的新观念,适应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教育竞争的时代,希望更多的同仁来关注、探究、开拓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推动农村整体教育的健康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之我见
摘 要:美术教育是发展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途径之一,加强美术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乐学、能学、会学,促使学生向高层次、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健康、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能力,达到小学美术教育之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差异化;美育;多媒体;生活化;反思
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美术教育可以净化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建立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人格塑造的重任。因此,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加强美术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如何优化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积极探究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成了小学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美术教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美术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年龄、家庭影响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就会不同,思维和想象力也会不同。为此,我一直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对爱好不同的同学,我采取鼓励发展长处,精益求精的方法;对思维和想象力强的同学,以启发诱导为主,因人而异地教他们把不会的部分画出来,并帮助他们不断深化主题,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对那些想象力差,喜欢画现成东西的同学,我以直观教学为主,让他们按我示范的方法和步骤去练习作画和制作,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观摩一些有新意的作品,并做适当的点评,使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提高想象的能力,引导他们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
二、强化美育与素质教育接轨
美术教学是完成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之一,这就需要对美术教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美术教育已开始抛弃培养少数画家为目地的教育方针,它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更不是过去大家一般意义上认为的“有点兴趣,学点特长,丰富课外生活”,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活化人的灵感、想象,使大脑的创造思维得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健康心态和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以及从整体到局部、从长远到眼前的思维方式。美术教育,使人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宽适,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和广阔的眼界,从而来完善自身高品位的人格。
三、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为了更好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需要美术教师把好关、选好题,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作用,优化教学结构,将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利用网络开阔视野。同时,教师要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技能,增加理论和创新的能力,及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学习,选择适合学生观看、容易理解的视频和图片,制作出能够使课堂效率达到较大化的课件。积极加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联系,互相交流,共享课件作品。同时也要注意合理运用多媒体,不能让多媒体的形式化代替了进行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例如,学习不同国家的美术流派,可以播放与之相符的背景音乐,将图片、视频和教师的旁白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的流派间徜徉。欣赏艺术的宝藏,形成高效、自助的学习氛围。
四、把美术植根于学生生活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就是临摹,让学生模仿着画画,看谁画得最像,画得仔细就是合格的作品。这是对学生模式化的教学,脱离理论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机械的训练中,丧失了自己的创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个性被抹杀,创造力被压制。我们要让学生走近生活去感受作品,通过生活实践,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创作的起点。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美术回到生活中,体现生活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在现代社会中,美术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学生在生活中认知的面积扩展,体验到生活中的美术美,感受到美术无处不在,体会到美术的情趣。比如,让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创作,如易拉罐、饮料瓶、盆景、衣服等,学生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
五、重视美术教育教学的反思
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学好美术这门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小画家,而是在于培养其生活技能、生活的创造力,以良好的心态、灵活的思维、健康的人格来面对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更新观念,要以愉快的心情、引人人胜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美术活动中唤起孩子对美术的追求、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意识。
总之,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需要依靠我们长期实践与探索,在教学中不断对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实践与反思,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率,结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评价原则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三条指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是针对一堂美术课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另一种则是针对学生美术素质形成的发展性、开放性进行评价。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教师要多听。二、教师要多赞扬。三、教师要多思。
关键词:小学美术综合评价评价原则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动脑兼动手的课程,是帮助小学生认识和感知事物、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和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三条指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是针对一堂美术课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另一种则是针对学生美术素质形成的发展性、开放性进行评价。教学中不管利用哪种评价,评价的方式方法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能辅助完成美术教育目标、实现美术教育价值中发挥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呢?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教师要多听
一幅好的儿童画应该充分体现儿童的年龄特点,具有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年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认识不断提高,思维不断发展,自然地形成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又制约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根据这些特征我们把孩子2~17岁分为三个阶段;2~4岁以前为涂鸦期阶段、4~9岁为图示期阶段、9~17岁为写实期阶段。从这三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有些老师总是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审美儿童画,用“像不像”“美不美”作为评价的标准是错误的评价方式。
有些儿童作品充满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有一次在《童话中的城堡》课堂教学中,在被抽中的小组展示组员各自的作品时,大部分组员都用优美的线条或图案把城堡装饰的梦幻、别致,而有一位学生的城堡却让全班同学大吃一惊,连我也不免有些意外,他的城堡被一大片荆棘掩埋的只剩下可怜的城堡顶,而这可怜的屋顶也是灰突突没有一丝生机,接下来我让这位同学说说他的城堡为什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说出自己的创作思想,让全班同学和老师都能够理解。当听完他的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画的是睡美人被囚禁的城堡,由于被施展了魔法,所以城堡的周围布满了大面积的荆棘,我们只能远远的看到城堡的屋顶。为什么会画这样的城堡呢,这位学生回忆到,《睡美人》是妈妈给他讲的及时个童话故事,所以记忆犹新,正好借这个机会把回忆展现在画纸上,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还想画一幅睡美人被解救后美丽的城堡呢!
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主观认为这位同学没有积极上进的态度,与课题相距甚远,而武断的批评他,而是给他充分的空间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解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要多赞扬
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对传统美术没有太大兴趣,对这些学生,教师更不该吝啬我们的赞扬。
去年创新杯赛讲课时的一个情节让我记忆犹新,在《画汽车》一课中有一个环节是这样设置的,在黑板上展示用基本形组成常见的几种汽车,着重对“甲壳虫”汽车进行细致的刻画,这时我拿起一张白纸,在实物投影下,边说边用点线面的方法一笔一笔的把简单的“甲壳虫”装饰的饱满漂亮,进行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整个绘画过程并给予参考。让我意外的是,当我抬笔完成后,在孩子们中间突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并伴有“好漂亮”“老师好厉害啊”“色彩真鲜艳”这样的话语,得到全班同学的赞扬让我一下子不知所措,随之我紧张的情绪仿佛全部都消失了,脸上也洋溢起坚定的笑容,接下来的课程也非常顺利地完成!
课后,这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放,是什么让我紧张的情绪消失?是什么让我有信心把后面的课程上好?不正是他们赞扬的掌声和语言么?孩子们的赞扬对我这样一个成人来说都是催人奋进的力量,那我们的赞扬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当他们在未知的道路上坚定的探索时,不要说赞扬,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他们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回忆。试想,一个学生听惯了老师的批评和指责,必然会产生无所畏的想法;而此时,老师的一番赞扬,也定会像阳光照亮他的内心。为了珍惜这一缕阳光,他们会努力去做得更好,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会被潜移默化地改变。
三、教师要评价
我们面临的学生从兴趣方面可分为:美术专业兴趣类学生和非专业兴趣类学生两大类。在这两类学生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评价艺术的恰当运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许大部分教师更喜欢专业兴趣类学生,因为他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或者有更好的美术学习天赋,教起来更轻松更得心应手。但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学生属于非专业兴趣类学生,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是极为在乎甚至深信不疑,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对于非专业兴趣类学生,教师更要注意评价语言和方向,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并把这个闪光点放的足够大,让学生有信心继续画。有的同学画的不好,但是想法总是很独特;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很强,擅长手工制作;有的同学态度认真,虽然画工一般但是总会坚持一遍一遍修改直到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们老师就该具备发现这些闪光点的眼睛和赞扬这些方面的语言,及时予以肯定性的评价,并给予正确指导,从而起到激励的评价作用。
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用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教学应当促进人的发展,有助于人的高尚品德的形成。
新的教育理念的育人观更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学生素质评价观,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得到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对生活、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浅析
摘 要:美术课是一种通过绘画形式,以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审美活动。小学美术教育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发展。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创新性不高。本文从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两方面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实践;创新
前言
小学的美术教育是基础的美术教育,也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的乐趣的课程,通过美术教育,可以让学生增加对美术的兴趣,也为他们日后的美术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还是以文化课程的教育为主,小学的美术教育往往得不到尊重。美术作为一门能够提升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课程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阶段的美术课程,还是以传统的美术课教育方式为主,效率相对低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美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标下,小学的美术教育模式遭受到了冲击,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教师应该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的了解,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意义,以学生为主的方式建立起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改进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小学美术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建立起学生参与性高,能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需要了解美术的基本要求、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认知习惯,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接受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学方法,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
美术是观察的艺术,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美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观察,除了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事物之外,还需要就观察的事物进行处理,以获得良好的教育结果。比如在有情况的条件下,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写生。在大自然中,学生们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观察他们的动态静态,能开阔视野,保持良好的心情。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孩子们能用心来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养成勤于观察、保持探究的习惯,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2、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上,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写实能力外,想象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想象力的培养是通过创造一个独特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的想象用画笔进行描绘的过程。
比如笔者曾经教导学生以“未来的生活”为题来进行创作,想象他们在未来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吃什么、穿什么、或者是未来的课堂会怎么样……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有的以未来的交通工具作画、有的画了未来的房子、有的画了未来的人类……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强的,在美术课上,积极创造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场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对画画的兴趣和创造能力都得到提升。
3,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需要就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让学生们学习美术更加积极主动,需要在课堂上创造各种情景,打造有利于学生们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学时,教师除了掌握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外,还需对学生的个性有所了解,从而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下雨》的教学时,笔者发觉外面正好下起了小雨,因此要求学生出教室观察雨的形态,这样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
二、小学美术课堂师生关系的思考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教材传导知识。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主要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美术的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提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正如教育学家罗杰斯所说:“教师是必须促进学生资助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引导学生自主自动的学习。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式的设定都必须以学生能够接受、素质得到提升为目标而展开。在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色、生活习惯以及美术水平进行教学。比如在笔者的小学美术班上,有些学生从小学习绘画,美术的功底很好。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将这几个学生与其他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当小老师的职责,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笔者对这几个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以保持学生的竞争性,在课堂上发挥出好的水平,获得自我的满足感。
3、促进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平等的交流。小学美术并不是考试课程,因此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融洽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接受自己,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笔者与学生保持沟通的方式主要是与学生平等对话,在每堂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学生们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正面的评价,这种方式使学生有获得重视的感觉,如果教师能够采纳意见,其自信心会得到加强。在课下,笔者也与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通过平常的交流,可以知道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更好的制定教学策略。
三、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建议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主要是以临摹为主要内容的,而美术新课标将小学美术分为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4个学习过程,对小学课程的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新课标的安排,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应该以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改变以教师和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生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新模式。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以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为目标,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增强学生的表现力以及想象力;
(3)以现实生活为导入点展开课堂学习,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4)系统性的点评学生的作品,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
小学美术教育,要改变传统教育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重心逐渐朝过程倾斜,创造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
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一而足,但是在新课标下,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兴趣点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入点,创造容易为学生接受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为课堂策略服务;通过有效的评价活动,能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水平,从而获得提升;将美术教学与其他的学科相互结合起来,加强学科的互相渗透,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并且获得对美术的兴趣,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打好基础,为我国的美术领域输送人才。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普遍性,任何一门课的教学目的与同期教育的理想效果相接近,就是教育改革的成功。小学美术教育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没有自由的广阔的想象天地,美术教育就难以找到自己的灵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点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把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培养美术方面的实用人才,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课堂之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能力;素质教育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精细的描写》是一节绘画课,要求学生涌现惊醒精细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欣赏画家门采尔的作品《两个中国香炉》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看得这么仔细?”在这种激发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画出了他们心中玩具的特点,线条流畅,画出了平时很多没注意的细节,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
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没有一种艺术能像音乐那样迅速地激起人的情感,并使人随着优美旋律进入浩渺的想象空间。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和触动人们的心灵,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可以辅助教学。具体到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音乐资料,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典名画,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带领我们体会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抽象绘画大师康定斯基曾说过:“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的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应。”艺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各类艺术之间从来就密切联系,彼此影响。我们恰好可以利用这点敲开学生脑中的想象之门。如《春天的色彩》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的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手工制作课主要是通过具体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威武的盾牌》一课是工艺制作课,充分利用孩子们玩玩做做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制作,通过制作盾牌,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本课中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同学都当一名设计师,小组合作,根据组内各人的能力所长,具体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看看那一组设计的造型近期颖独特,颜色搭配最漂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盾牌,其中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作。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故事能使他们增长知识,陶冶心灵,并能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如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动物世界里要开联欢会了,小动物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参加舞会,瞧那满身花纹的小斑马、摇摇晃晃的小企鹅、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威风凛凛的小老虎……都是那样有趣可爱。同学们有兴趣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吗?下面我们就来画这些小动物。通过这段小故事,把小动物的形象艺术化地添进了学生的脑海,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感受到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无法想象的画面,构思新颖、有趣,构图饱满,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想象力特别丰富。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图像资料有助学生想象,我们利用多媒体的立体声像效果,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充满故事情节、身临其境的氛围,以激起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表现《海底世界》一课的时候,运用电脑制作的动态的各式各样的海底动物在水里遨游,自由嬉戏,同时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到大海就似乎在他们身边。使学生在再次感受美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结束语: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美术教学不能构想空中楼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想象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能力。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去培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只有彻底抛开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探究
摘 要: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 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上,才能造就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小学美术的教育,是学习的启蒙。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学生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也比较低,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我通过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与同仁探讨。
一、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直观引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小鸟齐飞》一课中新授小乌画法时,我先用课前绘制的挂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形体特征,再看教材上介绍的照片《小鸟齐飞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运用课前制作的活动幻灯片演示飞鸟的不同姿态,一边演示一边板书:1、当头、身子不动时,变动翅膀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2、当翅膀、身子不动时,变动头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小朋友在画飞乌时,根据这些道理想象出飞乌的不同姿态。懂得了这些,小朋友们进行画飞乌想象时,就不那么困难了。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二、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我们并不否定儿童在学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是美术课的主要内容。但是,学习笔墨技巧并不是学习绘画的目的和全部内容。教师如果只教授知识,技法,教得再好, 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二流教师,算不上儿童美术教育。既然叫儿童美术教育。“教育”两个字才是最重要的,首先,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通过教育,使儿童得以发展才是教育的宗旨。
具体来讲,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这是基于儿童美术教育是美 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他们 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 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他们的心身得以健康地发展。
现代素质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 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 ,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 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 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
三、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儿童绘画创作,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育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审美的奥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 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上,才能造就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美育对培养发展的人才作用非常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的需要。美育是以“审美”、“美感”为培养目的的情感教育,美育是一种境界,是按照美的规律培养人塑造人的立美教育。立美教育是当代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得到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深知教孩子美术技能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要多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到尊重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画特点。
儿童画画往往不是想好了再画,他们心情来了,想画就画,往往是随意的组织画面,一边画一边想,这种随机自然的画出自己的心灵世界,是幼稚心灵的正常表现。随着教学中的引导,又引入了一些理性的规律和方法,使儿童从初级走向高级,所以教学中的启发、讨论、引导很重要。
儿童学画不仅要学会用手去画,更要学会用心去画,我们不能满足于看着物体画画,离开物体就不会画画,我们要培养儿童随心所欲的画出好作品,必须做好两手准备,及时是心理准备,第二是能力准备。从用手去画,到用“心”去画,这是一个层次的问题,也是一个境界的问题,更是一个是否能开发智力的问题。只有全神贯注,精力集中,静观手下线条的变化,才会开发心灵的潜能。至今,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教师讲授多,学生活动少。在调查中,我们有感于在今年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出来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技巧,诸如:“搭桥铺路”,激活思维;教者“巧置悬念”,学习者“喜摘果子”,情思并茂,开启心扉等等,还未能普遍的为各学校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一言堂”一讲到底,不管学生听得懂听不懂,愿意听不愿意听,一概全盘“托出”,气氛沉闷的课堂教学却不鲜见。
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正真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教育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因此,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方法体系。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又是一个新的教育实践过程,新的教育需要有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新的教育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过程、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的改变来实现,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断发展的体系,因此结合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侧重的启发引导。
一、创设欢快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兴趣是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可估量的内在动力,我们遵循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中进行思维,从动中激发兴趣,从动中悟出科学道理。如:一种悠扬的音乐,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熟悉的人物,都可以融入美术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材《头饰》一课中,我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戏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作品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在欣赏课上,教师可以结合作品分析,创设情景,建立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意象,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常给学生一些想象力方面的训练。比如,给出一些简单的符号,一条线,一个半圆,一个圆圈,让学生根据这些来组合故事及画面,并鼓励学生发问,比较,猜测画下来,发表不同的想法,想象力的培养就能事半功倍。
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的设备,培养学生兴趣。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实物、图片、投影、录音、范画以及多媒体直观表演等形象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以它全新的视觉、听觉综合的立体感受,让学生的感情随着生动有趣的画面和节奏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一些色彩教学,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画面,增强色感,指导配色学习。在想象画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来引导。如:《吹泡泡》一课中,可以播放动画片《小飞象》片段,儿童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还如:《邮票设计》、《贺卡设计》这两节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思维活跃。
四、以新奇多变的形式刺激儿童获得新鲜的感受
例如:改变作画环境,从室内转到室外,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经常带学生到校外的大自然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听一听小鸟的叫声,闻一闻泥土的气味,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去观察一下天空的颜色、树林的颜色、花朵的色彩,养成敏锐观察事物的习惯。在教学中,我还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改变不同的授课地点。如:雨后,带学生到室外做泥塑。雪后,带学生到外面堆雪人,比一比哪一组堆得好,并引导学生谈谈创作感想,学生们在玩儿中提高了造型能力。
五、给儿童提供集体作画的空间
让他们集体作画,这样可以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退居次要地位。让他们共同讨论,商量素材的取舍、构图、配色等,选择、综合好的建议和方法,分工合作。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举办年级之间或班与班之间的绘画比赛。在集体作画中,儿童积极商量,合作,互助,彼此协调,每个孩子都得到主动的发展,让画面更,这就是集体作画的魅力。
六、创设第二课堂,成立兴趣小组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广泛的,有的爱好画画,有的喜欢剪纸,有的擅长布贴,有的好雕刻……在每学期我即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校的条件、设备,成立绘画书法兴趣小组。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选择相应的项目,有的放矢地参与活动,从而使自己的一技之长得以充分施展。
七、及时收集作品,定期举办画展
在教学和兴趣小组活动中,及时收集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按组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交流观摩,以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利用学生作品,借助教学中作业讲评展示介绍给全体同学,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作业交流观摩和书画展览,即使是不大爱好美术的学生也几乎沉醉于“画海”之中,跃跃欲试。
八、加强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眼界
参加每学期由学校和教育局举办的小学生书画大赛。同时还要参加区内外的一些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近年来有多名学生获奖。这对学生萌发作画兴致,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学校美术教学的一次大检阅。通过这些活动,既促进了学校的美术教学,又使大多数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儿童画画本来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只要明白游戏的规则,你想怎么画就可以怎么画。这样没有心理负担,没有思想障碍,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会“玩”的艺术。为了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使学生总是处于积极的求知状态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通过及时的表扬或适时的激发,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学生个性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总之,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美术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努力探索课外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和开展,凭借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促进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应用
【摘要】关注生命教育又是我们学校的主打课题,我们在这一课题主导下,对教学内容加以改进,努力做到利用电子教档来创设绿色课堂。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对他们采取适时、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评价,往往可以起到诱导、强化、甚至定向的作用,有时甚至可能成为他们立志、成才的重要契机。
【关键词】引导学生 关注 营造绿色课堂
将《小学生生命活力教育研究》作为学校科研主导课题,使全校的教师都投入了研究之中,从而加大了课题研究的力度。也给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搭建了平台。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努力为教育好学生而研究,力争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到生命的意义。真正做到研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一、围绕教学内容,努力利用电子教档创设绿色课堂
人是需要激励和关爱的。关注生命教育又是我们学校的主打课题,我们在这一课题主导下,对教学内容加以改进,努力做到利用电子教档来创设绿色课堂。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对他们采取适时、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评价,往往可以起到诱导、强化、甚至定向的作用,有时甚至可能成为他们立志、成才的重要契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较大的动力电教手段对诱发学生的情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通过电教媒体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营造绿色课堂,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能取得简明高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美术创作课程中,我们安排了全国书画大赛的创作课题;在课堂中培养孩子的创作意识并真正做到将生命溶入到绘画之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安排了上网大量查询资料,观看名家作品,提高其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中,给看到的作品赋予其生命活力的有关策略等。例如,欣赏一生致力于俄国历史题材绘画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在1870-1873 年创作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以高度的技巧、的观察,刻画了11个纤夫的不同特征,深刻地揭示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极端痛苦。但这一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很远,他们没有那种生活的体验。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很难接受,因此,我和学生共同去网上查找资料,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了相应的了解。创作者为创作此画曾两度到伏尔加河去观察纤夫生活。画面上的纤夫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压迫的人,又是具有坚强毅力的生活强者。此画作者表现了人民的强大力量和精神美。其二,在课上我让学生主动去讨论,投入情感体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极端痛苦。多看和思考画作,注意观察物体与景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觉,逐步体验绘画艺术语言的感受力。其三,欣赏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地观看。我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在画作面前驰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并且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学生对画作的直觉,达到心旷神怡的审美境界,获得一些赏析绘画的标尺。使欣赏枯燥的名画变成了有意义的活动,不仅改变了老师讲学生一味听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使师生互动起来。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共同探讨,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己消化理解了这幅名画的历史背景,画面内容及作者的相关介绍。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及参与意识。
总之,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及时深刻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启蒙每个人的真善美,使美术教育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
二、开展电化教学,激扬生命,注重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
我们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生命,让他们在美术教学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三方面能力中的前两者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形象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但平时的训练和开发更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每一个环节上重视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在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只是纸上谈兵。小学生的天性是无拘无束的想像与创造的表达,这是儿童画中的精髓。正如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所言:“在美术教育中,美术只是被用来作为达到目的的一个工具,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性的程度来使人们更富有创造性,而不问此创造性会使用在何处”。所以,小学生学画的过程要比完成作品的意义重要得多。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给学生一片空间,在绘画欣赏中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机会,在绘画实践中体会生命的意义;给学生一种条件,在绘画创造中体验生命的真谛。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是以7-12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的审美能力探讨的活动。其以小学学生为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对美的发现能力,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想象力。文章从四个角度探讨了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育 想象力 培养
小学的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是怎样的呢?众所周知:老师首先给学生阐述理论性的东西,然后学生临摹,是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创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时候是在追求创作技法。试想一下,给小学的学生讲美术术语,轮廓、构图、色彩、色调、明暗、透视,空间感……他们中的多数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就算有些孩子天资聪慧,但是他们毕竟受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理解也很有限。因此,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首先解放自己的头脑,把自己从僵化的思维圈子里解放出来,采取创新别致的教学方法较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眼球,重拾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打开他们自由的心灵,在美的世界里翱翔。
一、听故事学美术,将故事带到小学美术的学习中去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一节课有意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几分钟,最多保持15分钟,而且也不稳定,受温度,周围环境,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有趣的东西时常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由此可知,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在一种事情上。同时他们又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他们对一切新的事物感到好奇,他们对一件事物的厌倦速度也是我们成年人所不及的。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路线。在小学美术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只有充分掌握了小学生成长中规律性的东西,才能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拿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来说,老师拿出一只小鸡放在桌子上,让学生比着画,学生可能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的去观察,去构思,然而时间稍微一长,恐怕他们就会烦躁不安,天马行空地去胡思乱想,做小动作等。美术老师就是要根据孩子爱玩,爱做梦的天性,去有意识的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孩子好的老师,要把他们的思路带到正确的学习美术课的轨道上来,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画的不仅仅是一只普通的小鸡模型,而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生命的模型。没错,将故事穿插到我们小学生的美术课堂中去,孩子们在开始下笔之前,老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给学生讲这个小鸡的一生,可以说它生下来之后就离开了妈妈的怀抱,被送到一个养鸡场孵化成一只可爱小鸡。它本来可以就这样平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然而它终究是一只不同寻常的小鸡,它希望看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它想知道自己和外面的小鸡有什么不同,于是,它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活,它在旅途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又是怎样一次次逃脱的……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设想这只勇敢的小鸡的未来了。相信学生心中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那只小鸡的样子了吧。故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在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运用趣味性的故事将孩子引入一个轻松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思考,快乐成长,是我们每一名的,有责任心的美术老师的当务之急。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对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更广泛应用。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等多种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小学生由于阅历少,理解力不足,想象力丰富,把他们的思维局限在课堂上实在残忍。众所周知,美术课堂需要许多感性的素材来支撑,看得见的图像、颜色、物体、形状,听得见的声音可以帮助他们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传统小学美术教育单纯依靠老师讲解,每个孩子的理解力不同,注意力不同,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大多数孩子的需求。有人说多媒体教学就像是一扇窗,让井里的孩子看到了井外独特广阔的风景,许许多多的感性素材铺天盖地的袭来,老师有选择性的给他们演示,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呼吸到教室外的花香,听到山里杜鹃的歌声,较大化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老师在教学生画大海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首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海底世界的动画,通过海底美丽的动物和温柔的水草,让他们感受到海洋是活的、是充满生命的。看完视频之后,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打开多媒体播放描写大海的诗词朗诵《天和海》、《海上的风》、《大海睡了》,再配上大海的音效,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大海的特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对大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朗诵播放完之后,老师让学生睁开眼睛,再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安静的海,忧郁的海,激动的海,愤怒的海,南方的海,北方的海,亚洲的海,欧洲的海……播放完之后,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海,问他们看到的海和他们想象中的海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他们画出自己最想看到的海,学生一定都在美的感受中不自觉地陷入思考。
三、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感受身边的生活
现在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给孩子减负,但是学校不得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很迫切 ,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孩子们很早就开始被教识字,画画,弹琴,他们爱玩的天性被忽略了,因此,现在的孩子的压力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多,他们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要做,有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要上,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三点一线式的生活让他们几乎没有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间,更别说走入大自然,聆听自然了。孩子的天性就是游戏,玩耍让他们在游戏中释放自己,捕捉生活的美。因此,老师要适时带孩子们出去郊游,给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美的机会。岭南的雨水充沛,河流很多,大多孩子都很喜欢嬉水,可以适时的带他们出去玩水,不过要注意安全;带孩子们果去农场采摘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带他们在校园的草地上做游戏,让他们想象关于大自然的歌,然后大家一起放声歌唱; 大家一起做给树叶找妈妈的游戏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美的根源,一朵花,一片树叶,一只蝴蝶,潺潺的溪水,放声歌唱的麻雀都美得让人心醉。
四、把作品引入欣赏课,让孩子在美的事物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美术课是小学生很容易入门的课程之一,在美术课上,学生学到的不光是美术知识,更多的是对于美的感受当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儿童的思维是相当敏锐的,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还能较大限度的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眼光。几乎没有人会拒绝一切美的事物,儿童也不例外,所以在美术课中,老师可以将美术作品带入课堂。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蓝天白云,成群结队的野鸭子在碧波荡漾的芦苇荡里捉鱼的视频。让孩子们欣赏60、70年代江南农村的画面。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如果你们现在可以去江南的芦苇荡,你们最想做什么呢?这时候,学生按耐不住了,肯定会积极发言,我要划船,我要逮野鸭子,我要拾野鸭蛋,我要游泳,我要戏水,我要用芦苇编成草帽戴在头上拍照留念等等。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就可以问他们,如果去了江南农村的芦苇荡做了刚才你们最想做的事情,会发生什么美好的故事呢?这样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故事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集中注意力感受美好的事物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为他们的图画配上一首动听的背景音乐或者为他们喜欢的音乐配上一副自己创作的画。或者他们会把奔跑中的马画成小汽车的形状,或许他们会把西瓜画成粉红色,毕竟孩子的思维是活跃新奇的,老师在这时候,切记不可指责孩子,要给他们及时的鼓励和夸奖,充分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或许下一个齐白石就在他们中间呢。学生的创作也许会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深意可言,或许还会有许多夸张怪异的想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爱上美术课,爱上思考,养成从生活中捕捉美的习惯。当然有条件的地区老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去历史博物馆和文化馆,让他们学习历史文化、了解名师作品、感受大师风采。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敢于跳出传统思维的怪圈,运用新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积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较大化地发挥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美术教学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发现其主要存在相关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图书资源不够丰富以及无实验基地、校园环境资源未被充分开发等问题,认为要改善这一状况,应该不断完善学校的美术教学设备,购买美术图书资源,开发校园环境资源。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资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工具和场所,保障了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又让美术教学有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使得中小学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同时学校中的一些隐形的教育教学资源还能够对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趣味。由此可见,只有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中小学美术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美术教育发展。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现状
所谓美术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内部的、能够支持美术教育活动和美术学习活动的所有要素的总和。那么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具体来说,主要有课堂教学的相关设施与条件、美术教学的实践基地、学校的一些空间环境、美术教学的专业工具和相关器材、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学校的形象与环境等等。
根据前面对美术教学资源内容的划分,笔者研究认为,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美术教学的相关器材和设备不够完善。笔者在做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曾对部分中学生和小学生进行过访谈,绝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美术教学器材和设备的配备表示不满意或者不很满意,这说明现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器材不够完善。就拿专门的美术教室这一项硬件设备来举例子,只有高中学校中有这样的教室,是为那些美术专业的学生设置的,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用专业教室;而一些初中和小学的学校里,几乎没有一间专门的美术专用的教室,即使有一个这种名称的教室,有的学校也将其应用成了课外活动场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
(2)学校的美术专业书籍不够充足。每个中小学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这里是学生增长课外知识和自己获取“能量”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中所含有的美术专业书籍也是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美术教学的资源,更是学生美术学习的资源。
但是现在中小学图书馆中所含有的美术专业方面的书籍数量并不是很多,有调查发现,某中学图书馆中有图书共1万册左右,但是美术书籍所占的数量只有不到1000册,也就是不足1/10;阅览室中的杂志中,美术方面的也比较少,只有寥寥几本《美术观察》和《美术》等。由此可见,中小学的美术图书馆资源不够充足,这也不利于学生的课外美术学习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3)没有专门的美术实践基地,校园环境未被充分开发。很多中小学都在校外拥有自己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能够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大部分中小学没有专门的美术实践基地,也极少有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到外面去进行美术写生,这样就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仅仅局限于校园范围内。
校园环境也是学校美术资源的一部分,优美的学校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和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而审美素养的提高正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中的雕像、树木、花草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美术写生的对象。由此可见,美术资源的外延和广阔。但是现在很多美术教师意识不到这种相对隐性的美术教学资源,导致这些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更谈不好好好运用。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资源比较贫乏或者不完善,主要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
首先,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美术教育。现在美术教育没有纳入到应试教育的系统中,只有高中的美术生将美术课当做专业课,美术成为他们高考的一大必考课程。其他的中小学生在中考或者高考中,不需要考美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师就不为大部分教师和学校所重视。有的学校在目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甚至对外宣传自己重视美术教育,而对内却不断减少和压缩美术课程,甚至随便占用美术资源,极少有学校在完善美术教学资源上投入财力。
其次,教师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学校和教师仍然沿用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路,认为开设了美术课程,就将美术课程纳入到现在的教学体系之中,然后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就可以,忽视了美术教学资源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三、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对策
如何才能不断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投入财力,完善学校的美术教学设备和器材。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要认清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德育和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大美术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美术教学设备和教学器材。
除增设美术专用教室并发挥好该教室的效用外,学校还应该配备上纸工工具、版画用具、雕塑工具、小型版画机、国画工具、画架、画板、写生台、陶瓷样本、民间美术样本等相关设备,为学生美术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应该配备上述所有的设备,学校各自的经济条件不同,学校可以量力而行,总之要重视教学设备的完善和配备,给学生一个充足的发挥空间,挖掘出学生的深层次的潜力。
(2)图书馆购买一定数量的美术书籍和杂志。图书馆的美术书籍不仅是辅助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还是学生课外美术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要完善学校的美术资源,就应该多购买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尤其是多购买那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美术书籍。比如中学图书馆中可以购买一些有一定专业性的图书,让学生增加一定的理论知识;而小学图书馆中可以购买一些漫画之类的能够吸引学生关注的图书。图书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学校的美术书籍不闻不问,只能造成美术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发挥不了其原有的作用。另外,学校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美术方面的杂志和报纸,相比较图书而言,杂志和报纸更加轻松,学生可能更能够产生兴趣。
(3)美化学校环境,挖掘校园美术资源。学校环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环境就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学生常置身于一个风景如画的环境中,自身的审美素养和通过绘画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提升。所以,要丰富学校的美术教学资源,还要对学校环境进行美化,时常保持环境的清洁,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等等。另外,美术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校园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从花草、雕塑中寻找学生的写生对象等等。
综上所述,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多问题,这不利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学校要充分重视美术教育,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美术教学资源,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