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多媒体技术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始终强调素质教育,并主张进行培养。美术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小学美术的教育局面则应得到及时纠正。及时,应对美术功能进行重新认识,深入贯彻美术教学目标,积极评价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适时转变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起使新的美术教育观;,应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美术教学新模式、新策略。而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具有的多方面优点,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小学美术教学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吴志刚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浅析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摘要]本文从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制约、认识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现状出发,阐述了这些因素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不利影响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设美术教育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手段,向学生提供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造力。它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课程之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生活中的部分教育也有了深入的了解,美术教育重新被重视起来。然而,现阶段河西走廊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经济滞后严重制约着河西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
河西地区地处西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教育方面的投资也在逐年加大,但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是很有限。
在农村,由于经济投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业面临硬件设施设备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而美术教育也被教育管理者所忽视。
根据笔者调查,河西地区中小学生有75%生活在农村,而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又不为人们所关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被重视的程度更低。河西地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都因没有配置专业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及材料,致使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缺乏基本了解。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另外,由于城乡文化差距的悬殊和农民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以及浅薄的意识,也导致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学校美术教育的投入较少,家庭经济的限制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都深深影响和制约着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对美术教育认知存在的不足
就河西地区美术教育而言,城市家庭经济相对宽裕,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使得城市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而且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具有完备的设施条件,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认识。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呈现出相反的特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校及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语、数、外的的学习,而不重视学生的发展。只有少数学生因学习不好被老师推荐学习美术,以寻找升学的捷径。这种思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艺术追求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使其他学科的教师对美术课程存在偏见。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和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三、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在河西地区,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导致河西地区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很难吸引接受正规美术教育的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专业美术教师人数相对较少,大多数专业美术教师都集中于城市和离城市较近的地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农村地区就少之甚少了。
另一方面,随着美术专业教师的增多,分配到各个中小学的专业老师也多了起来。按理说,应该在软件上有所提高,而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又不受学校重视,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而被学校安排到低年级从事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等教学工作。这种错位的教学情况使专业教师的技能得不到发挥和合理应用,严重浪费了师资。美术教师绝大多数不是专业教师,他们都主要从事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整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被称为“副课”的美术课程。在课堂上,学生也只限于临摹课本作品,在教学中又以平淡的口述专业技能技巧为主,能刺激学生感官的实物较少,了解不到基本的美术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大大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当地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以及认识不足等方面的限制,学校大多缺少基本的美术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在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现况下,怎样取长补短,发挥地域性优势,推动河西走廊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显得极为迫切。
四、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先,经费问题是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学校应该适当地加大对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设施设备建设。
其次,联系农村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农村是自然风景无限好的天地,拥有许多城市无法比拟的美术教育自然资源,其中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情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但是,由于多年来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发展一直都非常缓慢。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意识。从本地的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开展一些特色的美术课程。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采风的方式去写生。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切身领悟到大自然的美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村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和文化意识的追求。
另外,农村中小学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去接触民间文化、乡土风情等资源。因此,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美术兴趣小组来发掘个别学生独特的才能,并通过这些发掘、搜集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和祖辈的历史,并通过这个平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弥补其他设备、设施方面的不足之处。还可以针对美术教材、设备设施不足的情况,结合当地资源,就地取材。比如有些美术教材上的手工制作课,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把课本上不好准备的那些材料换成校园里可以找到的树叶、果子、泥土等材料来进行创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他们对材料的综合利用及创造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对美术教育不同程度的认识。
联系农村教育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提高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合理利用美术教师资源,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实施,而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方式是否得当。目前,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原本就少,而且大多数都不是专业教师,缺少美术教学经验,也使美术教学出不了成绩。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尽快提高河西地区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首先,可以为农村美术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文化素养,这样就会具有更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更强的审美感知能力。其次,对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农村的教学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具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也应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深造,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以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及美术教师的积极参与。
总之,经济发展的滞后、对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以及美术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等因素都阻碍了河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河西地区的经济也有了稳步发展,相应地政府也应加大在教育方面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转变观念,才能促进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大发展,彻底改变其落后现状。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摘要:人文性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呼唤健全人格的教育。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将更重视人的发展。现代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育应体现对学生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教育教学活动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中挖掘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束缚,并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本文将结合自己对美术新课程的理解,谈谈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标准 人文性 人文教育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性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等较高价值的不懈追求。因此,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心理结构完善的人、审美的人,成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协调前进的人,即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改变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教育理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吸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其在美术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有三个层次:①人文学科教育――进行学科内的人文知识学习。②人文学科的方法教育――讲解人文方法③人文精神教育――培养人文态度,陶冶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更好的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做起,并且使之体现在美术课的四个学习领域里。下面就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实施人文教育的一点儿肤浅认识。
一、体现在“欣赏・评述”中,与审美活动紧密相连。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学生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培养起了艺术鉴赏力、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这正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感。
案例一: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我让同学们讨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经过思考,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让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这幅画并给予提示总结: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有又扒进过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看到同学们被这幅画所震撼,我顺势引导,让同学们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评价。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出这幅画描绘的内容,有的同学说出这幅画的结构、用色,甚至有的同学挖掘出这幅画的深层内涵。我简单总结概括出同学们的观点,并加以补充,让他们从生命的角度、从人文的角度去看这幅画。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老农的形象已超过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面对同学们慷慨激昂的陈词,我深深感觉到学生的人文情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这幅画要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更有助于在美术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体现在“造型表现”中,具有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美术活动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案例二:在《校园伙伴》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我让同学们欣赏全班同学肖像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性格以及动态,把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关爱人的目的。通过对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这种关爱师生、关爱生活的情感贯穿于同学的思维与造型表现中。关爱人的教育即人文教育,将同学、朋友作为描绘的对象,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发展。在这些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人”的理解,展现了学生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正是体现在美术教育中人文学习好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三、体现在“设计・应用”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社会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并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养。
案例三:在《策划一次出游活动》的教学活动中,一上课,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提了出来,让学生来出谋划策。
我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内容是有关旅游的综合性美术活动,”我一说旅游,学生都激动地鼓起了掌。“但是,”我接下去说,“我们集体讨论一下,旅游活动的可行性。”
我提示:“怎样使活动既可行,又有意义,同学们能否把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与其他活动联系,进行美术综合探索活动”我们把原先课题《策划一次出游活动》,改为《策划一次××活动》,什么活动,由小组讨论决定。
五分钟后,我说:“我们来交流讨论结果。”
一组学生代表发言:“我们组把美术与社会实践结合,策划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调查广平富硒枣的生产、销售、枣农的经济收入等情况,围绕这一活动的系列美术设计:1、策划书、活动路线图的设计;2、调查团的旗帜、标志设计;3、能体现我们这个团的性质的文化衫的设计;4、调查报告用绘图配文字加以表达。地点就在广平富硒枣基地。我想我们的这个综合活动一定会很有意义。”另一组代表发言:“我组设计的是:策划一次保护东风渠活动,把美术和环保结合,地点是东风渠。我们设计了相关活动,我想说说与及时组不一样的活动,如:1、清洁袋的设计,清洁袋是用来装从河里捞起来的垃圾,在材料上、设计风格上要考虑环保;2、标志、活动口号、队旗的设计、公益广告招贴画的设计;3、“金点子绘画”,使东风渠更清、更干净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点子用绘画的形式加以表达,就是“金点子绘画。”
听着他们详尽的策划方案,看着那些探索的眼神、好奇的表情,站在讲台上的我好像和他们一起经历了这次出游活动,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的融合。通过对大自然的触摸,能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我以此为切入口,教育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呼吁大家从我做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四、体现在“综合・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的美术教育不再是教学生画画,而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学科,使中学生内在思想、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因此美术学科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对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案例四:在《变废为宝》的教学过程中,我播放了一段废纸满天飞、环境受污染的录像,学生马上对此情景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废纸是一种污染,随地乱扔纸屑,环境变差了,为了我们的环境,应强力制止!学生内在的人文情感一触即发。通过将一张张废纸运用新颖、独特的手法变成一件件漂亮的艺术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露,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创造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内心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展现,并使其心灵深处注入了强烈的人文意识,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人格得到了多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综上所述,美术在塑造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学生自身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日益重视提高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机构开始将美术视为最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创设人文视野下的开放、多元的综合艺术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形式势在必行。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实践应用中的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巧妙运用教育技术装备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创作的新型人才,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部门也在努力改革与创新,逐步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环境。由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普及,国家对农村教育在技术装备的科学管理与规范使用上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设了较为系统的美术课。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中小学在教育技术装备这一块上虽有较大的投入,但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结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简单探索了如何让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被充分运用,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水平。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现状
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及投影仪。它的运用,突破了几只笔、几张范画、几件实物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农村中小学由于硬件办学条件的落后,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紧缺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设备一般旧的多、新的少,不够用,且故障多,只能当作摆设。现在,国家虽然为农村中小学解决了设备“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要让设备满足“形成‘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和达到“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高级应用境界,那还差得很远。
2.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问题
农村中小学由于对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了解的老师比较少,一旦设备出故障,维护起来也很麻烦。目前,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校只有一到两名的信息技术教师,且在这些信息技术教师中,不一定所有的都是专业的电脑老师,他们大部分并未真正懂得如何去维护美术教育技术装备。
3.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观念滞后是直接影响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发展的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校长对农村中小学开展美术装备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站位不高,思想上存在各种畏难情绪。他们多数人认为美术课在众多的课程中是可有可无的副科。这样的观念直接影响了美术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态度,致使美术教师中出现消极怠工现象。
4.专业美术教师紧缺
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美术学科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主科老师兼带的,由于专业不对口上起课来十分吃力,且课堂效率也不高,更谈不上使用美术教育技术装备。
二、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加强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推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遍布全球,信息的跨越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2.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尽可能地设置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情导入,以趣启智。
(2)帮助老师更清楚地演示教学步骤,快速有效地解决重点难点。
(3)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眼界,生动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通过美术教学技术装备,让学生边画画,边欣赏音画作品,视觉和听觉都得到调动,为学生的绘画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学生作画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5)利用美术教学技术装备更清晰地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6)将美术教学装备技术的使用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三、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设备在实践应用中的建议
1.教育部T和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教育部门应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装备实施计划和有效措施,将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纳入地方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同时还要把美术教育装备的使用作为推进美术教育现代化和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管理常规化,加强师资建设,保障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要把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管理效果纳入综合考评或考核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将管理工作形成可行制度,学校领导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以促使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得以应用,不搞花架子,不走假过场,实实在在地做,实实在在地用,实实在在地记录在案。
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一要有维护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电脑老师。二要有会使用、想使用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专业美术教师。三要采取激励性政策,增强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意识。
3.以研促教,促进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与课程的整合
加强美术学科的教研活动,促进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与美术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步实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代化。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探析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部分农村的美术教育由于客观原因,与城市教育差距仍然较大。如何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质量,这应是我们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现有条件下,浅谈了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初探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的误导:孩子在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忽略了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我们发现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学生都很爱画画,可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一个班就只有50%左右的学生爱画画了,到了初中后就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爱画画的同学已不到30%左右。当然也许这和升上高年级后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也有相应的关系。
学校重视不足: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在农村有些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应试考试科目和学校的升学率,有些学校美术课形同虚设。现在虽然有较大转变,但比起升学考试科目来,还是明显的重视不足。
教师教学方法有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学生问题:一是学生程度不一,现在很多乡村小学,学生生活很单调,很多学校不开足美术课程,升入初中后,招上来的是来自各个乡、镇办小学的学生,这些乡村学生程度千差万别,造成教师在授课上有很大难度。二是学生没有学具,美术课很多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而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要什么没什么,使得美术课也难以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应对。
(一)转变观念,社会重视,学校重视:《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意在告诉我们一点,美术学科不再是单纯的技能学科,而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一种文化学习。它不但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而且
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社会、家长、学校应该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应有序开设美术课程,而不是流于形式。学校应提供一些必备的简单教具:一个学校美术教学器材不足,也是无法上好美术课的。美术教师连画架、画板都缺乏,怎么练好基本功,从而去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太少,或是干脆没有,无异于斩断教师的营养活水。另外,学校给美术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听课的机会很少,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评价不讲“方式”,也会造成美术教师心情懈怠。以上问题,学校都是应该力求改进的。
(二)、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及自我控制能力。
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目前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和要求。它给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时空自由,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化不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与传统美术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容量大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魍车慕萄形式相比,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使得美术课堂素材更加丰富,有限资源得到无限使用。因它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总之,只要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美术教育一定会健康、稳妥的向前发展,全民的素质教育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
【摘 要】本文作者从如何正确理解美术教育和美术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两个方面谈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对美术教育工作者很有启迪。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方向
一、正确理解美术教育
什么叫美术?美术就是美的艺术,美不等于画画,但画画也是美术。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追求人文性和情感。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自然生成美好天性的方式,也是自然形成生命质量、健全人格的好途径之一。人是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不可能天生就具有艺术的欣赏和接受能力,常言道:“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人,都是有缺陷。”美术教育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情境体验、启迪感悟等途径实现“健全人格”的教育,使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学会艺术化地生活,进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1.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发展现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育。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各种艺术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亲身感受艺术魅力,不断丰富审美体验,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爱因斯坦的美学修养非常突出,他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和谐美,比如时间和空间、物质于运动的关系、中子星成双绕轴转动等,世人把广义相对论看做“伟大的艺术品”。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实践表明,美术教育具有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健心的功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激情、直觉、意志等智力因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感知、体验、想象能力,有利于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2.美术教育是传承中华艺术最重要的途径和最有效的载体。从新石器时代至今,中华文明就传承在了艺术的宝库中。无论是响彻世界的敦煌文化还是创造奇迹的长城文明,它们都熔铸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最持久的因素。通过美术教育,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民族文化薪火不断、世代相传,也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
3.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在于领导和帮助学生点亮人生、润泽生命。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美术主要用形象表达思想,以丰富情感和培育想象为基本特征。它的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升华心灵境界,激活学生爱美、审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智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实施美术教育并不是为了选拔几个美术苗子,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不能像买卖一样当场兑现,立竿见影,既看不到,又摸不著。
二、美术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学校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共同提升为优先考量,重视美术教学。使美术教育不再是副科,而是健全人格、个性发展的基础。初高中学校更要合理安排学生课程,让美术和文化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提高审美和智商中找到平衡的支点。学校的教育重心思想会直接影响家长和老师的观点,使之正确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从教师方面看,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从其自身特点看,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换句话说,老师和家长的观点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
2.保障经费投入,加强教学环境设施。“完善美术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已经变成了老话题。一些中小型城市已经普遍拥有专业的美术设备教室。很多时候,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是缺乏材料导致的。不同的课程需要的材料不一样。以一版五年级美术教材为例:及时课《参观和旅行》,需要各种绘画工具;第二课《妙用纸盒》需要用到硬纸板、易拉罐、塑料袋等废品;《山水画》、《雕萝卜》和陶艺课。往往这些材料必须由家长因课时安排而提供,有些材料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这就会让老师和家长产生矛盾,学生因此受到影响。事实上,如果学生绘画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均由学校按需要提供,那么不仅便于教师指导,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与绘画技巧,避免家长在提供相应的、不同的材料时手足无措。
3.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自身修养。针对现有美术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需要。以不同方式加强教师教学交流,使美术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组织老师分阶段外派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老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水平。近年来,江苏省各城、区纷纷举办美术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从而提高老师的授课、专业技能和美术欣赏的水平。经常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性探讨课程,通俗语言为“公开课”,通过“上课―讨论点评―总结”这样的过程展现上课老师的专业水平,带动其他老师强化认知和专业能力,促进美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4.开发美术教学,创新美术教学模式。一般来说,美术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严格要求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课程。但一味地写写画画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现在数字化教学在某些城市已经普及,可以利用电脑软件绘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有限的空间里让学生寻找灵感。这才是现代美术教育目的的体现。在部分地区,初高中学校已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自主完成研究内容。选择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有关美术方面的研究课题,一般是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研究,比如:竹刻、雕刻、刺绣等。其实不仅是初高中,一些小学也开设了类似课程―――艺术选修课,提高学生素质。每星期两节,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艺术。就美术类而言,可以有书法、版画、素描、乱针绣等不同类型的艺术表现手法。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有这方面知识的在校老师教授,甚至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提高美术教育的广泛性和全社会的参与性,促进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0引言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美术教育的基础条件。以我考察的武威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为例,有很多中小学没有专职专科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而是一位教师身兼数职。更有一些地区存在着美术教育的空白现象,学校及学生家长认为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作用是滞泄而不是积极的,甚至对美术教育持有比较排斥的态度。如何改变地区学校工作者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如何提高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美术教育深入到少数民族;如何将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融入美术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1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以西部为例)
1.1 条件的制约使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相对滞后一方面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使得美术课难以开展。另一方面西部农村中小学校现在的条件设备少得可怜。我考察去的武威地区农村小学、中学虽然都开有美术课, 但学校没能为教师提供最起码的教具、设备、资料, 更不用说有专用画室了。
1.2 认识上的偏差让农村的学生远离美术教育长期以来, 由于受“ 升学教育”思想影响, 在深深打上了应试教育印记的农村中小学, 重应付考试, 轻发展, 重教育结果, 轻教学过程。再加上有些学校领导对审美教育的地位没有正确认识, 美术课得不到应有重视, 美术课形同虚设, 美术课时被大量侵占甚至取消。
1.3 西部地区的专职美术教师严重不足与浪费并存目前,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一方面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教师的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更是几乎没有美术老师,原因是现在的艺术类人才由于西部经济条件落后都不愿到农村,特别是不愿到贫困落后的农村学校工作,美术类的教师就更少了。还有一种现象是即便学校有美术老师,但由于其他学科的老师人力有限,美术老师也是身兼数职,语文、数学、英语样样课都得带,这样一来教师容易分心,教学质量也差。
1.4 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仍困扰着农村美术课堂教学
在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和自身素质制约下,部分美术课教师缺乏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校,随便让学生画,不加以引导,课堂经常出现乱的现象,结果是美术课学生只会拓着画,上课马马虎虎,时间一长,美术课就演变成了画画课。这些有悖于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陈旧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艺术教育的开展。
2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
2.1 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保障正常教学的开展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及时,各级部门和学校要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的定位,形成合理投入意识;第二,学校要充分用好现有教学设备,发挥它的较大功用;第三,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利用好乡土教材,通过自制自创增加设备,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学校应加强宣传力度,借鉴成功经验,从学生特长出发,培养出一部分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学生,用实际行动改变社会对艺术教育的不公正的看法。
2.2 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美术教师队伍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西部农村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扶持,加强师范类学校学生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执教;对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加大力度,让美术教师了解美术教育发展新动态,积累经验与素材,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采用校外名师讲学制度。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潜力,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人、艺人到学校当兼职老师,把老艺人的绝活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也给学校的特色教育开阔了道路。
2.3 强化领导意识,端正其对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态度学校应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从育人兴才角度,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扶持,真正将艺术教育摆上工作议程。
2.4 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美术教育质量美术教学法要着重加强能力训练, 应多结合具体课例, 深入浅出地分析掌握各种类型美术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要针对农村教学实际, 鼓励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知识, 同样能收到一节美术课应有的美育效果。通过学校的普及,影响社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时尚,达到协调发展。
振兴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任重道远, 绝非一朝一夕的事。相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工作将逐步得到改善,同时也希望我的论文能对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所帮助。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浅谈中国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
摘要: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知识的传播与技能的培养,更是为了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与社会进步的人格的养成。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孔子的意思是说,通过诗、书、乐、易、礼这些不同教材与科目,以不同的教育模式教化国民,会在民众人格中养成中。
关键词:中国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社会;美术
一、教育概况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艺术的源泉都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艺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灵宝教育的区域影响和辐射作用不断扩大。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办学水平提升。这也是全国中小学城市社区教学的基本状况。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思想的及时个重大变化,就是美学观念的引入和确立。发展至今,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美术教育正在演绎重大变化,逐渐得到群众大多的认识,并有重视的意识,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尽管“素质教育”这个教学理念在人们口中进行传播,但面对升学就业,大多群众,仍无视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的另一种作用是说明生活。”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欣赏者认识生活的同时,也就教育欣赏者对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艺术的来源都来自与社会生活。因此,艺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既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仅从推动社会发展这一面来讲,积极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刻不容缓了。
这种艺术与人的精神道德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来自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本身就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主义运动,他成为艺术领域了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在美学方面,康德和希勒等人对美、崇高、悲剧性、自由、天才等范畴的研究,歌德对个性特征的强调,以及赫尔德和黑格尔等人把艺术放在历史发展大轮廓里去的初步尝试,都起到理解放作用,深化人们对于文艺的敏感和理解,使人们对文艺的要求的要求具有深刻的情感思想和伟大的精神气魄。”其中具有代表性人物使席勒(SCHILLER)面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席勒把病源诊断为人心腐化,于是就把审美教育定为治疗社会的方剂。”他相信只有通过审美教育人才能从自然的盲目状态进入理性的道德状态,这是自然与理性的统一,也是艺术的特征和功用之一。
里德非常赞同席勒关于“审美教育将会促进道德的高尚”观点。他说,“人类道德的再生和悔悟只能由道德教育来完成,如果道德教育不先于所有其它教育形式,这个世界没有希望……但是我们已经表明这里的道德并非是指通过道德概念的教育,而是指审美的教育。”而且他把:审美教育“进一步定义为:可以通过音乐、诗文和造型艺术慢慢将善性美德注入人类心灵之中的教育,而这种善性美德则使一个自由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众所周知,只有当构成某一社会的所有个性都具有健全完满的人格时,这个社会才能和谐的运行。所以里德坚持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考虑的时所有形式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创作
建立自信心、独立性。洛温菲尔德认为“孩子们如果根据自己的水平表达思想和观点,他就会因自己的方式、自己独立的思考而变的更自信。独立的思考将帮助孩子们自己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论感情上的还是理智上的。孩子的表达也是感情的流露。美术创作通过对美的理解曾经被认为是培养良好道德、美好感情的途径。如今美术创作又增添了20世纪中期人格及健康理智的新内涵。
三、审美能力 审美意趣
21世纪市教育和人才竞争的世纪。因此,一个民族和国家,要在21世纪占有自己生存的空间,不得不注重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教育问题。
艺术教育是教育和教学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发展的新人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在教育教学以及培养发展的人才过程中有特殊作用,它和德智体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代替。艺术教育主要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解决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客观存在的美的关系。它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艺术教育离不开审美实践活动,寓教育于美的形象中,于享乐之中。艺术教育始终以情感活动为中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使教育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是自己的心灵也得到净化,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美术教育以真善美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美术教育是他们人生中的必修课;是一个深远的教育体系,它在不断的发展着,不断的完善着,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能够促进孩子心理素质,人格品质的完善发展。我们提倡人文主义教育,美术教育不但要重视,更要科学的安排,科学的组织,要实现陶冶孩子心灵,丰富人生的目的。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浅谈本土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本土资源”,作为当代教育领域具开发潜力的课程资源之一,越来越受到艺术界、教育界等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本土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总的来说可分为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关键词:本土资源;美术教学;传统文化
一、为何开发本土资源
鲁迅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段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了广大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新的挑战。《美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在保障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其目的也是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二、美术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的本土资源,补充和完善我国现的美术教育体系,有效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利用本土美术教育资源时,美术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同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多样性策略。多样性策略指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时,资源的种类是多样的,资源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材不能再是的教学内容,所有的美术课程资源,原则上都可以作为新的教学内容。美术课程资源的广阔性,决定了美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我们不但可以利用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也可以利用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师生关系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开放要求教师采用民主的教学,而不是专断式的教学。教师要从系统、的讲解转变为专注地听取学生的发言,教师的提问转变为学生提问,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和鼓励,师生间进行多向交流。我们在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时,要突破传统的作业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病,可以在下面几点来做。
(一)运用实物资源,构建直观情境
实物教具,能构建直观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采集的实物课程资源,由于其生活化特征和地域性特色,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史料资源,构建故事情境
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尤其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珍贵的美术作品,更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生动的趣闻轶事。大部分地区美术课程资源中的很多作品,都具备这样的属性。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史料,借助史实,构建故事情境,能让美术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血有肉,能使美术课堂更富人文气息。
(三)利用社区资源,构建活动情境
社区的美术课程资源包括身边的建筑、公园与风景点、文艺演出等,都可以美术教学服务。我们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在山东曲阜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节,让学生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所穿的服饰、儒家文化的各种礼仪等等,这些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改变了“教学活动就是校内的课堂教学”的传统观念。利用社区的这些活动来建构教学的活动情境,既可以掌握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丰富美术体验,又可以培养学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美术学习的动机,养成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建筑拍成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文物古迹中去,去发现和探索美。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把的乡土资源与富有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活动融为一体,无疑是乡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之一。
总之,只要我们勤于留心,善于动脑,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己经有明确的精神指向,教学要与社会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地方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其继承与发扬也离不开课堂,研究本土文化是寻找合适的契合点。地方文化作为人文资源的重要内容,其中富含“真、善、美’’的理念,对涵养学生性灵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本土美术资源给新世纪的美术教学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特色,运用本土美术资源的教学更是一片广阔的空间,但愿有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实践。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个教学阶段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小学教育是普通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需要从小抓起。中小学美术教育,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把握好中小学美术教育课,需要抓住低龄学生特有的心理年龄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美术教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要的一门学科。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以审美为中心,以学生的实践感受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培养包括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这些素质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所以,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在美术教育中也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其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能力,激发美术创作灵感,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国外文化的精髓,在此基础之上,使得学生能够立足于现实,在美术创作的方法和内容上积极的创新,去表现真、善、美。
1 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美术课教育开展的基本状况来看,尽管素质教育的开展已有成效,新课程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但在不少中小学教育中美术课的开展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实际上,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总体水平还相当低,并且不均衡。当然,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正视这一过程。但是,还有更多的中小学特别是边远的中小学几乎不开设美术课,中小学的美术课几乎是空白或只是在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时才开设。除个别兴趣浓厚的学生外,其他学生虽然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古今中外有名的画作、雕塑和艺术家,但一般都比较肤浅,欣赏水平、鉴赏水平几乎为零,更难说通过美术活动来创造美、升华美。而在现今教育环境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这些方面并未得到很好地发挥,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重要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存在:
1、艺术赏析课对培养审美能力的忽视;
2、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
3、对美育本质认识的不够;
4、传统的美术课堂没有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这些问题,我们不该有一丝懈怠,应该从基础教育入手,找寻新的有效方法着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我仅浅述个人观点 。
2 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正积极推行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通过因势利导的美术教育往往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也就是说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造力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释的做法;允许学生自由表现,同时鼓励敢想勤思;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因该解放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并且对新思维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和正确引导。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而言,头脑风暴是可以采用的教育方式。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头脑风暴法的运用较广,可以针对一个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暂时抛弃可能与不可能、现实与非现实、正常与荒诞的思维判断的约束,不要在进行的过程中对一个想法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做到这样,才会取得理想。艺术创新与艺术欣赏又是不可分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是观者对艺术作品进行的再创造。
2、因材施教、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适应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要,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主要针对人们在文化水平、专业素养、性格特征等存在差异而提出的。因此美术教学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尊重和保护学生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要引导培养学生具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3、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 鼓励及促进创新
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发展的评价体系即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差异性。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教师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载体,培养具有艺术审美与艺术创造力的人的活动。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作为一种开发智力及潜能,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够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需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什么叫美术?美术就是美的艺术,美不等于画画,但画画也是美术。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追求人文性和情感。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自然生成美好天性的方式,也是自然形成生命质量、健全人格的好途径之一。人是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不可能天生就具有艺术的欣赏和接受能力,常言道:“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人,都是有缺陷。”美术教育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情境体验、启迪感悟等途径实现“健全人格”的教育,使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学会艺术化地生活,进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一、正确理解美术教育
1.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发展现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育。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各种艺术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亲身感受艺术魅力,不断丰富审美体验,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爱因斯坦的美学修养非常突出,他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和谐美,比如时间和空间、物质于运动的关系、中子星成双绕轴转动等,世人把广义相对论看做“伟大的艺术品”。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实践表明,美术教育具有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健心的功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激情、直觉、意志等智力因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感知、体验、想象能力,有利于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2.美术教育是传承中华艺术最重要的途径和最有效的载体。从新石器时代至今,中华文明就传承在了艺术的宝库中。无论是响彻世界的敦煌文化还是创造奇迹的长城文明,它们都熔铸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最持久的因素。通过美术教育,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民族文化薪火不断、世代相传,也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
3.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在于领导和帮助学生点亮人生、润泽生命。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美术主要用形象表达思想,以丰富情感和培育想象为基本特征。它的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升华心灵境界,激活学生爱美、审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智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实施美术教育并不是为了选拔几个美术苗子,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不能像买卖一样当场兑现,立竿见影,既看不到,又摸不着。
二、引入语文元素,凸显诗情画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来表述美术与文学艺术的相得益彰再好不过。如诗如画用来形容山水的美,彰显了美术与语文元素的相互促进和融合之美。语文是文字的传承,美术是造型视觉艺术,将语言文字的诗情画意融入到美术的流畅线条中,能彰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施诗歌配画、日记和作文配画,或者将美术的点、线、形、色彩、明暗与空间等视觉艺术,以优美的文字语言进行表述,显示出艺术的美。如版面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语文中的艺术字体、文字搭配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小组学习模式,展开黑板报或电子版小报的设计,使得小报布局合理、颜色协调、搭配得当。在美术学习中融入语文艺术,彰显文字中的图案美,激发学生创新思考。
三、引入音乐元素,凸显节奏韵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音乐相对流动,是时间艺术,美术相对静止,是空间艺术。美术与音乐的整合符合动静搭配原理,将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与思维创造的音乐艺术,以可视化的美术艺术呈现出来。同时,美术教学可以借助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如“听音乐画音乐”这一小节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美术与音乐结合起来,在感悟音乐的同时,自由想象,画出学生心中所想,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音乐中呈现出来的内容。以不同的线条、色彩搭配、画面设置彰显音乐和美术的艺术魅力。又如引入“彼得与狼”音乐艺术,引导学生在音乐故事中畅想,发散思维,深入学习美术知识。以音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将音乐思维中的意境以可视化的美术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四、引入数学元素,凸显立体思维
美术不是一门单方面的艺术,它不能独立存在。数学中几何图形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美术艺术的作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缺乏对数学三视图、立体图形知识的学习,美术学习就会受到阻碍。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凸显学生立体思维,体现数学学科特色,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为美术学习增加动力。如“拼拼搭搭”知识的学习,结合数学中三角形、四边形、圆形与立体图形知识,分析点线面组合的规律,激发学生创意思维,拼搭出画面生动的组合。又如“纸柱造型”知识的学习,结合数学中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裁剪、卷压、折叠、黏贴等方法,打造出纸雕艺术。纸雕是一种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体,将平面纸立体化的技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结合生活用品与建筑,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五、引入科学元素,凸显无限奥秘
科学课程是自然、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融合,没有将每个学科进行细分,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发展与自然环境。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花鸟鱼虫的习性、特点与生活环境,探索自然的瞬息万变与灵活多样。结合眼观、耳听、手摸,进行比较分析,将这些知识与美术艺术融合起来,增加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运用到艺术学习中。如“自然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分析下雨、打雷、刮风、下雪时的自然现象,或者展现火山、瀑布、夕阳等景象,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又如“春天的色彩”相关知识,也涉及科学中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感悟和体验,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中,以此强化学生艺术体验,提升艺术素养。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学,需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美术教学有效与语文元素、音乐元素、数学元素、科学元素整合起来,凸显语文的诗情画意、音乐的节奏韵律、数学的立体思维、科学的无限奥秘。将多学科元素的优势和特点融入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美术课堂上多学科艺术交融、整合与升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美术课堂的生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艺术修养。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浅析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摘 要:国家实施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国家义务教育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在城市已基本得以体现。但在目前,我国农村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美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学校都只是重视高考所要涉及的科目,而美术只是形同虚设。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也无暇顾及美术课程 。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现状;走出困境
从教育的较高目标看,美术教育在于较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发展。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作为美术教师,该如何迎接挑战?本文对此作了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无奈的现状
目前,在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学校读书。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表面上,他们象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学校教育,似乎也在的发展。但事实不是这样,这些占全国中小学生人数一半以上的孩子,基本只是在接受着应试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一种口号。而这些孩子将来会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他们的人格能得到发展吗?这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
在农村的中学,大家把所有的学科按其重要性划分了等级:一等课语、数、外;二等课政、物、化、史、地、生;三等课音、美、劳。其中美术是“下等”学科之一。作为美术教师,深感悲哀。
造成农村美术教育的这种现状的原因,概括地说,在三个方面:
一是观念的陈旧。应试教育体制仍旧在起作用,和考试无关的学科,可有可无。
二是经济的滞后。经济的滞后,导致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教学设施的不完善等等。
三是文化的落后。在一种文化较为落后的大环境中,美术教育很难得到良好发展。
二、美术教育应有的功能
对于美术教育的功能,简单来讲,正如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所说:“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平和”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将有积极的影响。
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对此作了更为深刻一些的看法,他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并有不同表现类型(依思考、感情、感觉、直觉,将儿童分为八种表现类型),美术教学应该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里德认为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很高,把艺术看成是适应社会的人的个性的自我定位最有效的手段。他认为人类的不幸主要溯源于个人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人格自然的生长受到阻挠。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摆脱这种状况,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是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少年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自然地成长。
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美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离不开美术。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同样也要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配置图片讲解,教学质量就能大大提高。在一些中等专业学校中,如旅游学校里的服务专业和烹调专业就需要懂得较多的美术知识。其它如建筑、工艺、陶瓷、卫生等学校,也都不同程度的需要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美术和社会各部门中相当多的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美术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
三、如何走出困境
对这个问题,大多数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个人的努力好象是杯水车薪。然而工作还得继续做,得开辟一条新路,走出这种困境。对此,我个人也有一些看法,提出来和同仁商讨。
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独特的教育功效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教育出现的困境,目前来说,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经济上的,而是观念上的。经济上的困境是暂时的,或者说是可以解决的,而观念上存在问题却是致命的。教育主管部门改变了观念,就会改变评价体系,改变了评价体系,学科就不会有“贵”“贱”之分;学校改变了观念,就会在师资及教学设施上作应有的投入;家长改变了观念,就会对孩子作精神上、经济上的小小的支持。当所有的人改变了观念,学生自然也就改变了对美术学科的态度,增强了学习兴趣。
2.扬长避短,利用资源。
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不如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对高楼大厦,高科技产品比较陌生,但是和大自然接触得多,自小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为伴,出门即鸟语花香,放眼是田园风光。这都是可贵的资源,是城里的孩子不能拥有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扬长避短,教材上脱离实际的课要适当删减,多开发和孩子们生活实际接近的课程。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免费的资源。
3.摸清学生心理,促进兴趣的提高。
兴趣是好的老师,其实每个少年儿童早期对美术都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表达时就有绘画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让他们产生“阶段性”的成果,对画得较好的学生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使学生得到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美术教育才能得以改善和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摘 要】美术教学是艺术教学的关键构成元素,它的价值定位经过了纷繁的成长历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是校园进行美育的关键渠道,涵盖审美价值定位、教学价值定位、革新价值定位等。持续稳固于生活、扎根于人间美术,和学习知识建造、资源能力相统一,可以充实美术教学的范本,显示美术教学的内涵与精华。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策略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价值取向
(一)审美价值取向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万物构成的,万物以各自的方式和规则存在和变化着,这种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的存在使世界和谐发展。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只要用心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春天,小草挤出了泥土,花苞绽放在枝头。它们冲破了束缚证明了生命的魅力,所体现出的那种生命的力量让人震撼,这是一种生命之美。当通过美术的方式将这一切表现出来时,就成为创造的艺术美。
美术作品就是美术家根据现实美创造出来的,体现的就是艺术美,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自然、社会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发现美、鉴赏美的过程,都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而引导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创造带来的快乐,可以感受到创造带给社会的益处。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取向包含了美国艺术教育中的较少干预取向和产品取向,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教育价值取向
美术教学是学校实施美的关键渠道。它帮助孩子正常成长,推动孩子身心良好进步,培养孩子的品质和能力等。所以,教学定位展示的是为美术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作用,于德育和美育还没分离的较早人类社会中,美术教学涵盖德育作用。
(三)创新价值取向
革新是进步的魂魄,美术自来应有不同的角度与观念。美的准则有多种形式,发明美的方法也有多种,想让艺术变为艺术,关键一点即为举世无双,这便需要美术教学抛弃固有教学里的规行矩步,一定要革新。这类价值定位和美国主张的“教育―研究定位”是一样的。大面上说,中小学美术教学同样是社会知识问题,了解它的价值定位一定得从美术的实质和它与教学的切点出发。所以,以上三类价值定位互相协调统一,只要理解此类价值定位,便可以完善美术教学的宗旨。
二、实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
(一)扎根于现实生活,取美术教育之材
实际生活是美术的来源,于中小学的美术教学里,务必使学生们深刻了解根本,美育是倾向于感性的教学,情感是进行美育的前提。能经由观看自然、社会,观察实际生活里的美,经由赏析美术画作,去体会画作里的感情。对比实际的美和艺术的美,学生的审美爱好被激起,情感产生了共鸣,其不但可以明白艺术美,还能明白怎样连接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美术教学的案例取自于现实生活,美术画作即为美术教学对生活的反馈。
(二)植根于民间美术,集民族美术之魂
社会进步的历程里造就的民间美术结合了人们的聪慧才智,显示着民族的风格,是我国民族美与民族知识的精髓与灵魂。有研究人员表明,我国的知识艺术可划分为三类,及时类是精华的知识艺术;第二类为浅显的知识艺术;第三类是非官方的知识艺术。非官方的知识艺术是我国知识艺术的基底,浅显的知识艺术和精华的知识艺术是成长于非官方知识艺术的前提之上,学生们了解非官方美术即是了解本土的固有知识,是知识继承中必不可少的本质。掌握非官方美术,不但能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的美术,也能够体会到和美术有联系的不同关键功能。
(三)融合于校园文化,显美术教育之髓
校园知识是知识的关键构成元素,,是学校教学的非显性课节,可以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对同学们的发展有耳濡目染的感染力。画画、手工创造、建筑等是校园知识里的可见艺术,全都展示美术的价值,其有的易使用,有的可做装饰,把美术的艺术性与易使用性连接到一起,一起给校园知识的创办效力。所以,能够借助不少机遇使同学们加入校园只是创办,不但实现美术教学的成效,还让美术教学的内涵切实可行。就像个别中学实施的“十二生肖书签”手工创造一样,“走遍中国,环游全球”摄影展、“我的校园我设计”绘画比赛等活动,不仅是学生本领的显现,也让校园环境更优美。
(四)放眼于信息科技,展美术创作之光
面对资源技能普遍使用的情况,美术和信息技能的融合冲破了固有美术教学的约束,让美术制造和技能共同进步。于此期间,艺术策划与使用早就要依靠计算机技能,其利用与成就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中小学美术教学和计算机技能的融合,能够让学生有崭新的观念与制作方式,能够让静转为动,“将静止的画变为动态的表演”,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美术水准与信息技能,并对其发展有很大帮助。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以区域特色为核心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摘要:我国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准千差万别,以区域特色为核心发展中小学教育呼之而出,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提出对以区域特色为核心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区域特色;民间艺术;中小学美术
发展以区域特色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主要是指在美术教育中加入与当地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首先,当地的自然景观。其次是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术形式和作品,例如印染刺绣,花灯风筝,剪纸年画等。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民间艺术文化深厚。河南省的广大农村更是有着广阔的田野以及山川河流、一草一木都可以被用来进行美术教学。把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融入到我们的美术课堂,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
(一)创造审美体验
黑格尔有这样的一句话:“美是自由自在的存在”,正所谓创意来源于对生活丰富多彩的体验,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想象。要让学生该换不同角度去认识世界的美,带领学生走出课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和真切的社会环境中。
1.色彩与形象感知
河南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里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每逢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洛阳牡丹的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花瓣层次丰富,硕大饱满,花色九种不同,红黄白等风貌各异。美术是一种直接诉诸视觉的艺术,时至牡丹花开,当地老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牡丹,观察牡丹的生长结构,花瓣形态,枝叶朝向等,分析花色变化,发散同学们的思维,并指导他们根据合理想象进行创作。或用不同颜色的牡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插花练习,或用色块拼接描绘花朵及枝叶等。美术课程中,更多的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在提高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同时,又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
色彩的应用在模仿中形成,小学生对色彩的识别依赖于对具体物体色彩的联想。位于河南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以其亮丽浑厚的色彩、巧妙的对比,个性的表现,在我国民间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木版年画使用的颜色不多,一般只有两组。一组是红、黄,这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中的两大原色。另一组是属于间色的绿、橙、紫。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组合和互补色并置的手法,增强了画面的活力和感染力。在同学们欣赏当地年画的同时,给他们一些民间年画色彩的搭配要诀:红靠黄,亮晃晃;红搭绿,一块玉;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等。让学生们在模仿年画用色的同时,利用这些朗朗上口的色彩搭配口诀加深孩子们对颜色的搭配记忆。年画艺人以其独有的视角创造出造型简洁夸张的人物,动物和花鸟的组合,夸张的表现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2、美术欣赏
中小学的美术欣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美术作品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受到审美启发,获得审美愉悦,逐步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不断提高美术欣赏水平。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存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每件美术品都是文化的化石,都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缩影。安排学生在龙门石窟进行一节欣赏评述课,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及其影响,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造像受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影响,体现了当时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产物。这一时期的造像大多飘逸脱俗,而唐朝的雕像已经变得仁慈可亲,具有一定世俗化的特征。很多造像往往以现实人物为范本,也有很多是力与美的化身,如:佛陀、天王和力士。同时受到唐代审美风尚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造像大都体态丰满,面相圆润而端庄。这时,可在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也可对有特色的石窟像进行分析。如;奉先寺造像。它具有全身比例不协调的特征,除卢舍那大佛,其余的雕像都是头大而身子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雕像的欣赏,反而形成人物独特的特色。美术不仅仅是对客观物体的简单描绘,更是对人物神态的深刻把握。这一节欣赏评述课在教会孩子们美术专业知识外,也增加了他们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当地民间美术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相通的意识,以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牛刀小试
地处中周大地的河南拥有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剪纸的民风极为普遍。就其风格而言,总体讲是质朴、粗犷、大气,洛宁剪纸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间艺人的演示为主体的美术教学形式。学校可以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到课堂上做现场演示剪纸,让学生了解学习传统艺术,珍视传统艺术。这种做法在许多大中专院校和一些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已有先例,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的效果。例如中央美术学院曾聘请被誉为剪花娘子的陕北剪纸艺人到课堂上做现场示范。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的美术教学形式,对于简单的剪纸等民间美术形式,由于它的制作程序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亲自动手,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如同城市的学生大都有机会看画展一样,农村的学生在传统节日里可以参观或者参与民俗活动。节日里的各种民俗活动会利用彩塑、绘画、剪纸等来营造节日气氛,增强表演效果,这使得区域民间美术形式在民俗活动中集中展示出来,为中小学生提供了观摩和学习的好机会。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摘 要: 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现今在农村,美术教育仍被许多学校和家庭忽视,这样的情况让人担忧,因此端正对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的态度,增强美术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加强师资力量,改善美术教学设备,是当前家庭、学校和教师所要积极面对的,在农村美术教育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承担起推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现状 展望
一
我国60%左右的学校在农村,有65%左右的学生正在接受农村教育,是教育涵盖面较大的地区,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一,是农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农村美术教育肩负着教改的重要责任。对于如何搞好农村美术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在这里有几点浅薄的建议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依然“重文轻美”。
中小学开设的美术课既是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更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情况看,许多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的执行情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因,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人认为它是“副课”。正是由于这种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形成了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将就凑合,甚至取消的局面。常言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也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中国的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根深蒂固地统治着人们的思维。绝大多数人衡量他们孩子学习的好坏,往往只是问语文、数学、英语考了多少分,从来不会问他们的孩子:你会画画吗?你会唱歌吗?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他们一般都不会关心这些,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从来都是把美术、音乐、体育这些艺术教育范畴内的教育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育分离开来的,是排在末位的,是可有可无的、不重要的学科。农村中小学的升学率相对于城市中小学的升学率来说还是较低的,农村中小学往往比较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只要学生的考试科目总成绩上去了,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这种重视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的做法已经见怪不怪了,只要每年的中考学校的升学率名列前茅或者榜上有名。所以很多农村中小学不开设美术课或者虚设美术课就不难解释了。要转变这种观念,必须从上到下,从家庭到社会,从教师到家长进行一次彻底的观念大手术,彻底摒弃这种教育旧观念,从而树立“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新理念。
(二)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轻视心理严重。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老师注重“主课”,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注重语、数、外。有一些孩子比较喜欢美术,向往在美术这一方面发展,家长往往不支持甚至百般阻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而人们却对音体美称为副科、小三门,没有给予应有重视,做做画画的美术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可有可无。在这个大气候的影响下,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
(三)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精神”。
1.教学理念的陈旧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理念比较陈旧,缺乏创新,主要采用讲授法,枯燥无味的讲解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一般分为两段式教学,即课堂前一部分由教师演示讲解,后一部分是学生自由“创作”,在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中,往往是照本宣科,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是另外一回事,师生之间不存在交流,课堂教学没有生机,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很多兼职教师甚至把事先画好的简笔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机械临摹,大大抹杀了学生创作的热情,锁住了学生的创作力与想象力,对学生谁心所欲、自由表达的独特潜能构成了直接伤害。
2.教学目标把握片面
社会、学校、家庭给予文化课教学太多关注与探索,再基于美术是副课,不作为考试课,不会影响考试和升学率,导致农村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认为教学目标是语文、数学教师的事情,美术设立教学目标没有必要,课堂往往都是根据学生和自己的喜好随意活动,既无目标又无要求。教学内容本应与教学目标相符合,但根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农村美术教师在授课时不设立教学目标,这种主观、随意性的美术课堂教学,既不能体现知识目标,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方式模式化
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持久力,而农村中小学的美术课堂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直觉和自由表达,这从中小学生的绘画作业中可以得到证明。多数教师照本宣科,忘记了美术教学的根本宗旨――放飞心灵,自由表达。教师把画好的简笔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机械临摹,将学生变成复印机,锁住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抹杀了许多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慢慢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四)美术教学设备短缺,投入严重不足。
据笔者调查显示,农村学校的美术器材大部分都比较陈旧落后,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美术教室,没有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配备相应写生桌椅、画板、画架、静物器皿、石膏像等教学设备。有的学校有一些简单的器材,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可能性不大。自从农村学校施行一费制以后,学校经费就更加紧张,原本对美术投入的经费就少,改革之后就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教学设备的落后,导致美术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严重制约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多年来不少学校虽然有美术教师,但是没有相应的美术器材和设备,所以教师很难按照美术学科的特点进行规范教学,只能在黑板上示范,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或因经济状况限制,或因认识不够,为学生准备的美术学具少得可怜。无论教师怎么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多么好,整堂课都是空谈。学生没有学具无法动笔怎么会感知美术的魅力,又怎能提高美术的创作能力呢?
(五)农村学校美术老师队伍力量十分薄弱。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缺员严重,由于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只好把美术作为“搭配”课,由喜欢美术或稍微懂点美术的老师兼任,许多学校的毕业班也因此取消了美术课,仅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画四五张画以应付检查。经调查,许多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其中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绘画水平停留在小学一二年级水准,甚至连画素描怎样拿笔这样的问题都不知道,美术教育特有的美育功能也就根本无从体现。美术教师在评优、评职、评先、住房等方面的待遇都低于其他学科教师,据调查,很多具有20多年教龄的美术教师,到目前还没有评上中级职称,这样的结果导致原本就极其缺少的乡村美术教师要么转型,要么流失。
二
以上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深感素质教育离农村中小学的课堂还很远,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反思扬弃,让美术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在农村,由于信息相对闭塞,教育观念落后,教学设备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旧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课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课改的实施,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也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我们要吸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提取出不利于新课改的糟粕。美术教育应该是人文性的教育,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通向生活的大门,让绘画走向生活,把情感融入绘画,用生活解读课本。所以,美术教师不应拘泥于课堂,应该从农村实际出发,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美术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将农村的美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加强美术教师师资建设,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农村中小学的专业美术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很多美术教师“身兼数职”,所以学校应当重视美术教师队伍的扩展与培养,对美术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学习。此外,学校应给予有效的激励,鼓励教师根据本地区情况,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乡土文化,制定独特的地方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三)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与投入。
完善的美术器材是美术教学课堂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实施美术教育的物质保障。配置硬件设备可有三条途径;一是向上级部门申请;二是学校自行购置;三是学校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自己制作教具。教具应当合理使用和保管,减少不必要的流失和损坏。
(四)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美术教师的地位。
由于中国城乡差异较大,教育之间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都存在很大差距,农村学校因教育经费有限,教学设备单一,美术器材严重不足,导致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只有各级教育部门领导把农村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增加美术教学设备的投入,同时真正提高美术教师的地位,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考核制度,尤其是在评优和奖金方面,才能确保美术教学正常化。为了调动美术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学校要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每学期拨出一笔资金来支持、鼓励美术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进修、学习、参加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美术教师地位。
(五)健全教育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美术教育工作,保障美术教育的投入实施,不定期检查美术课堂教学,包括听课、检查教师教案;同时定期开展一些美术教学教研活动、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等,促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国家教育部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初探
摘 要: 在甘肃西部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严重缺失,河西地区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的重视,甘肃西部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厚,佛像、壁画、岩画等美术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地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激发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
河西地区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乡村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严重缺失。我发现美术教育在河西中小学是十分薄弱的,农村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重视,可以这么说,在农村,艺术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都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密不可分,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
一、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经过近几年教改的发展,河西地区的广大中小学虽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但是其中河西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有东部城市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沉淀
河西地区较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王文芳先生多次在艺术创作中,描绘大西北的广袤大地和莽莽群山。河西地区又是传统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之一,有回、藏、东乡、裕固、哈萨克、满等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是一种普遍和有影响的信仰,宇宙建筑宏大壮丽,位置显要,是善良而虔诚的信徒们心灵的依归,在严峻的大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生存重压的背景下,这是可以理解的。河西五市中有敦煌的莫高窟,瓜洲的榆林窟,嘉峪关的黑山岩画,张掖的马蹄寺等一大批宗教文化遗产,为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土地域性的摄影作品与计算机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
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就地取材的内容多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新课程鼓励各地开发地方教材,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甘肃西部地区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为我们所选择。如:各种树皮、奇石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雕刻、剪纸、编扎、蜡染等;民风民俗: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据了解,甘肃民乐县一批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借鉴古人传统技法,创意于现代生活,形成了刺绣、木塑画、麦秆画、根雕奇石等一系列艺术珍品,还创造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当地新兴的文化产业。这些题材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掌握。
二、河西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山区的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传统美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有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他们并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也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一些学校的领导甚至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初三、高三基本不开设美术课,课程随时会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
(二)美术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部分学校安排课务时,将美术课作为搭配课,美术课的安排主要采取“填”的办法,哪位老师的周课时量不足,就搭给他。由于对于美术学科的偏见,或者学校管理者抱着“实用主义”的立场,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教其他“英语”、“数学”等重要科目,而美术课则随便拉个人充数。
三、河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策略初探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如何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呢?首先,提高认识。为了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可建议家长与学生多看典型案例,极大地激发家长正确教子的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美展活动。以开放性原则为主,让家长看到学生的作品,这主要是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教学的综合规律性,让家长明白现行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合作、互动的学科,从而提高对美术课的认识。再次,约见教育方法不良的家长。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学生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虽然处于信息时代,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为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任科老师登门家访,面对面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商对孩子的教育大计,具有极强的人情味,深受家长欢迎。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骨干教师
齐心合力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借此缓解重竞赛轻课堂的现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体会,主要是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着分析出现的原因,尝试着想了一些相应的解决之道。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各种特色的美术教学。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浅析谈乌鲁木齐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接轨
论文关键词:高校师范美术教育 课程设计 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课程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结合高校师范课程,所培养的应是走进学校的美术教师,而现阶段高校美术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美术课程脱节较严重,这就要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着手,调整高校师范美术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使其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相接轨。
美术课程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
1、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意义
高校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小学的师资培养任务。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油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思维、教育模式。
通过自己的实习,发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折射出的问题更严重。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发现现在的中小学除课堂正式教学外,兴趣班开设的也较多。除了素描色彩之外大多都有版画、泥塑、陶艺、书法、篆刻、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小学还有儿童画创作课。
2、怎样使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接轨呢?
(1)首先大学教学与课程设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及教学的更新相适应。课程设计应紧追时展的步伐,课程的开设应具有鲜明的预见性,把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的全能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更新以切实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配套。比如,开设一些多媒体、手工的操作实践课、vidio(影视制作)、电脑设计课,学习flash动画等相关课程。针对小学涉及一些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儿童画创作等课程。这样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才能运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这片领地。
除了教学设施与方式要配套外,还要提高美术学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力求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适应当今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扩充,以较大限度地扭转美术学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低的这一现状。
(2)调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
a、要修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
综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教育课程计划,可以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仍偏重技能性训练方面的内容,如造型表现训练的课时占很大比例;美术创作至今仍然是师范类毕业生的重头戏,也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很明显该课程计划还是以培养专门从事艺术作品创作的艺术家为方向的,仍然保留着专业美术院校课程设计的痕迹,在目标上有大同小异之感。现在把美术创作定为是评价毕业学生能力的课程科目,就不如改为以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更符合《标准》对美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注意这些方面问题:既注重以美术教育学科为中心,又要兼顾实用艺术、综合艺术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既要注重各类艺术的审美和艺术表现过程的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技能的训练;既注重比较宽泛的艺术学科知识的教育,又要兼顾学生独特美术个性需求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从事美术教育必需的教学组织、实施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使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清晰化,才能够设置出适应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才能防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办学方向偏离轨道。
b、重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实践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偏向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计,多以专业画种或美术门类为设置主线。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这样的体系难以与《标准》[1]的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内容相适应。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尤为重要。《课程标准》[3]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标准》规定的美术课程,其内容和量及涵盖的面更为宽阔。教师除了应具有造型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外,还涉及了实用艺术、表情艺术和综合艺术的知识。所以,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减少单独开设的技能课程的门数,把一些技能课程、史类课程和相近课程进行合并,以确保有课时空间来调和课程结构。合并后的技能课程其知识性、体验性的掌握,比技能性掌握更重要。如版画与雕塑、油画与水彩,其体验的过程比技能的掌握更重要;技能传授,教师的演示比口述更重要。比如说有48学时的雕塑课程或48学时的版画课程,那在这个时间里能够培养雕塑艺术家、版画艺术家出来吗?不能。
3、通过课程调整对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体系的要求与建议
通过课程的改革调整使高校课程同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接轨,这就要求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走出过于专门化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专门技术化的狭小天地。从纯艺术领域到实用艺术领域,从理论领域到技术领域,从审美领域到创造领域,从普通教育领域到艺术教育领域都应涉及,从而建立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完善与发展。
由于调整后课程体系容量大,在课程内容的难度上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要与专业美术学院拉开距离,从而才能保障教育科目的课时和学习效果。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试论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文章通过一则新闻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现状 思考
一、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记者郑琳在2010年12月4日《钱江晚报》上刊发了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
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
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裸体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裸体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
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
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
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里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
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更新教育观念,把观念统一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这个《决定》,是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是面向21世纪整体教育的思路,必须在各个学校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型,各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个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个突破口。《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有着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从单纯意义上的绘画概念来理解和对待,因为美学的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没有美学知识,很可能文学家放过了一个精彩的构思,政治家失去走一个闪光的点子,科学家丢掉了一个美丽的幻想。没有美学知识,企业家可能使一个好的形象设计闪过视线,使一个新颖的广告策划与其失之交臂,整个社会将变得苍白和没有魅力,所以,美术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绝不可少的一课。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改变美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可能改变美术课的地位,让美术专业老师能真正从事自己的专业,使美育走进校园。
(二)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应从幼教开始,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1.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兼而学习世界传统的绘画,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上,都要学习国内外不同民族传统的绘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2.突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科学性质。在不同阶段上都应开设艺术鉴赏课或者其他艺术活动。只有在鉴赏中以及大量的例子中,才能培养审美的眼光。3.开设艺术史课程或艺术讲座,以美育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与以学习技法培训艺匠为宗旨的教育应该是有区别的。4.可适当地开展艺术批评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评,不仅可以带动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研究兴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进行批评的活动中,依据所选择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不断地评判和修正自己,以同样的价值判断和标准塑造自身。
(三)加强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
在师范类美术专业建设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工作。师范类高校除要有一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素质的专家教授外,课程的设置、授课的形式也很重要,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美术专业在设置必要的艺术技巧训练课外,要特别加强美学理论、艺术鉴赏、审美趣味、美学史论、艺术实践等课程设置。
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障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