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论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的前提下,创新思维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小学各个学科中去,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的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应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实现。本文就根据笔者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经验,从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与广大教学同仁一起探讨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策略
说过“创新是引领时展的及时动力”,时展离不开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发展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创新创造力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及时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想象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创新性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足
多年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明显缺少的创新性思维。在我要求学生自我发挥去创造构思时,交上来的作品大多都是“天空、太阳、房子、花草、树木”,而且学生们发上来的主题都惊人的相似,有的画上云朵或大或小,在画太阳时都是画上一个圆圈,周围添上光明的直线或曲线,有的还给太阳加上笑脸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很少看到有的学生会去画阴雨天,去画翻滚的乌云,好像在这些学生看来只有画出蓝天白云太阳这样的画面才会美,在每个班级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会发现这样的相同的画面,离不开太阳和白云,最多只是位置变了变,表现形式变了变,除了风景,学生们很少会去用画笔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画笔去描绘自己的生活(包括熟悉的题材、看到听到的事件等等),这样使得美术与生活是脱节的,反映不出来世界的丰富多彩,体验不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应该以激发、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出发点,让学生多去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增强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二、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对于美的认识是极为感性的,他们拥有稚嫩的童心,所画出的任何一笔都没有约束、无拘无束的表达内心世界,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淋漓尽致的表现世界的本质,所以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尊重和理解,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孩子对基本的形状总是画不准,该是圆形时画不圆”,其实,我们不应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绘画,真正的儿童作品就是因其有童心、天趣和率真具有独特的魅力。儿童时期的作品大多都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看到一幅小学生作品是这样画的“一群大雁在天空飞,有一些大雁下面还画了大雁蛋,有些大雁蛋还露出了小脑袋小翅膀,跟着一起在飞”原来老师留的作业是大雁向南飞,可这个小学生却突发奇想地画出了小雁跟着大雁一起在飞,是多么新奇的想法啊,美术教师就是应该多鼓励多推荐学生创作充满想象的作品,打破思维定势,拒绝模板临摹,让画笔成为反应想法的工具,成为抒发情感的另一种方式。学生有想法有创新敢去画,家长和教师应该多鼓励多支持,不应该横加指责必须让其按照成人的意志去学习美术,应该多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创作,他们这样创作的目的是什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创新,让他们更乐意喜爱美术教学,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三、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使学生认识到何为创新,对创新有充分的了解及认知,培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构建创新思维意识,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创造积极宽松的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积极的教学氛围,是各个学科老师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课题,积极宽松的教学氛围对美术创作创新是非常有益的,由于创新能力在美术学科中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保护、挖掘学生的个性,对其提供良好积极宽松的环境,是每个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关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细微方面的创新,保护和发现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结合绘声绘色的故事、有情境描绘的歌曲和旋律配合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情境氛围,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幻想能力,调动他们的创作和表现欲望。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原则,避免在创作手法、使用材料、形象塑造方面强加规定,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于在创作中有闪光点的作品,教师应多多鼓励并给予肯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问、敢于质疑
创新思维是以学生善于提问、敢于质疑为前提的,只有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和不解,才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创新,循规蹈矩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美术学习,教师应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要对那些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学生有宽容的态度,多听听学生的意见,不能因此就否定他,这些学生相反教师应该多鼓励其提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其积极地评价,教师在听其想法后可以更好的组织教学材料、抓住教学内容重点,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等方面,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创新空间。
总结:
小W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使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充分表达学生的自我想法,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实现新课改环境下的创新教学课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综合能力是有效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建设培养出的创新人才,在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性之路,使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受益,更为学生能够持续性促进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做贡献。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
【摘 要】21世纪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与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移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应运而生,面对这些新生事物,要积极发现它们顺应时代、引领未来的巨大作用。将小学美术教育与新媒体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 小学美术 教育 开放性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谈到计算机教育的时候,曾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强调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甚至整个人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好比盖房子,小学教育是孩子德智体美发展所奠定的房基,基础稳,则房子牢,基础不稳,则大厦将倾。新的历史时期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创新要从基础抓起,小学阶段的教育具有引领未来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末,中国小学教育阶段对美术教育没有做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几乎所有的农村小学都没有美术老师,更没有正规的美术课程。进入21世纪,小学美术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得到普及,教学设施简陋、教师资源缺乏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得到了较大改革与进步。但是,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合时宜,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教育模式老化、固化,教育方式成人化、概念化等问题,也就是说,很多地区在小学美术教育方面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充分地从学生出发,来制定教学计划。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当今的教育提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不能墨守成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媒体对传统教育媒介的发展与完善,将对未来小学美术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以此为引领而创新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将成为小学美术课程变革的新潮流。
及时,将美术与声音、画面等相结合。美术是绘画的艺术,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往往是以动手绘画为主,学生主要面对的无非就是画笔、画纸等简单的绘画工具,起初可能还有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但同时又很难有耐性坚持,在小学美术课程开展初期,学生的积极性往往较高,这多半是好奇心在驱动,随着学生对美术课堂的了解加深,以及好奇心的消磨殆尽,就会产生厌倦感,从而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丰富多样的美术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持久关注。移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能够迅速而及时地将大量信息传输到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音效,从而消除学生长期与画板对视而产生的无趣感。俗话说“兴趣是孩子好的老师”,新媒体的引入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成功的兴趣培养将使得小学美术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小学美术课本中的美术欣赏部分,制作成集画面与音效于一体的电子课件,通过新媒体再传递给学生,还可以设置学生参与互动环节,变枯燥为有趣,变平面为立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这样收到的课堂效果要比传统的讲授形式好得多。这实际上与近年来流行的“情境教学”理是不谋而合的,音、视频的引入,既是课堂丰富形式的手段,也是情境建构的条件,“情境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是当今时代以及未来教育理念的主流。
第二,充分发挥新媒体开放性的特点,将不同的美术形式与之相结合。美术的概念其实很宽泛,平面绘画、立体造型都属于美术的艺术范围,美术的艺术形式有很多,绘画、剪纸、雕塑、沙画、泥塑等等都属于美术形式,而绘画又包含了工笔画、水墨画、油画等艺术形式。尽管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不会对所有的美术形式进行讲授,更不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美术工艺,但是,艺术都是相通的,在进行有限范围内的基础教学时,适当地将多种艺术形式引入课堂,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够丰富课堂,削弱课堂的枯燥感,学生在领略不同艺术形式的同时,对课堂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在不经意间得到加强。在这方面,新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媒体的开放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艺术形式,满足不同的课堂需要,同时,它的虚拟性,又能够节约课堂改革成本。沙画艺术是一项比较新潮和有趣的美术形式,很多小学美术课堂上并没有这项教学内容,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余通过多媒体播放沙画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这种动态的美术形式,在学生观看沙画艺术作品的时候,或许还能对学生能有所启发,虽然这只是简单的艺术欣赏,但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刺激他们的创作欲望或者探索欲望,都是很有好处的。艺术需要专注的心,也需要开阔的眼界,所以,不同形式的美术与新媒体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机融合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第三,以新媒体为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现在的网络已经很发达了,其应用也很广泛,微博、朋友圈、QQ空间等就是典型的虚拟空间,人们在这种虚拟化的空间里发表言论,或进行艺术创作。尽管网络虚拟空间存在很多问题,但利大于弊,它有利的一方面是值得吸收、借鉴的,这种虚拟空间可以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来,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小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手机、电脑等上网工具,教师可以在借鉴上述虚拟空间的基础上,建立属于学校的半封闭的网络教育虚拟平台,供学生、教师甚至家长使用,它同时包含创作和发表功能,引导学生自发地在虚拟平台上进行艺术创作和评论。例如,在课程进行到《五彩缤纷的京剧脸谱》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校的虚拟平台上自己完成《绘制脸谱》的环节,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相互评议。在实践中丰富美术知识、提高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当然是基础性的,但是却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较大影响和帮助。
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美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要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教师要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要创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模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在新媒体的时代大环境下,教师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对新媒体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自发式学习,挖掘潜力,发展个性,积累知识。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让小学美术教育更贴近生活
我非常荣幸的参与到这场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经过一学期初步实践,我的感受就是“美术课 变得活跃了,小朋友们变得更加有兴趣了。”实际上这正是我们老师希望见到的。记得在以前我们也曾这样尝试过,但因为思想和大环境的约束,总觉得那些尝试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感觉到缩手缩脚的。现如今,大环境被营造出来了,我们就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去实践。下面我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与同行分享。
一、课程的变化
今天的美术课,脱离了升学考试的压力,就不会背上分数的包袱,这也为我们去改革实践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因为我们的美术课要的并不一定是表面的分数,而应该要的是兴趣,要的是创新,要的是责任!所以,我们今年的课程已不在是单一的为了画像而画的“苏式”绘画课,也不再是为了把一件手工做得细致而去强迫学生耗费大量时间的手工课。而我们今年的及时课是锻炼学生自我介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的做“树叶”的手工课。这在以前看来,这可能有些偏题了吧?可这样的课就比以前老师单纯的去告诉学生你的这片树叶要这样或那样做才“像”的美术课要生动有趣得多,老师教起来也要开阔得多。以前我们根本就是把一件事锁定在某一状态上,因为这样会让我们的孩子慢慢的走进死胡同。比如说:《大家画》一课在内容的设置上一改以往的一课一内容,一国一本书的呆板状况,而是在一课里设置几种内容,如:有雪地画,水泥地面画,水画等内容。这就为老师教学提供了灵活的素材,你就可以根据本校的客观条件进行灵活的教学。比如,我校就不可能进行雪地画,而水泥地画又有点破坏我们的校园卫生。为此我们就选择了水画进行教学,结果同学做起来非常的有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因为不合作水很快就会蒸发了)。既刍ち嘶肪常又锻炼了学生。把这在以前只是孩童们无意识游戏中才能出现的情景移植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这就连我们的孩子们都感到有些意外。
二、作业的变化
今年的美术课堂作业,也一改以往单一,尽力向客观现实靠齐的评价机制。比如,这一期的一节手工制作课《看谁飞得高》这是一节制作飞机的课。在以往,可能是谁做的和我们现实飞机接近,谁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现在却是谁的最不接近现实飞机,谁的应该是具有创造力。做完以后,还会留一课时的时间,让同学们做一次试飞比赛。那就是谁的近期颖,又飞得最“高”。谁的飞机应该就是较好的,这样不把一件作业评价死,也有利于鼓励孩子的信心,增加他们的自信度。
教材的变化,作业的变化,也给在座的每一位美术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去探索的东西也还很多。比如,改革是已经开始了,教材也发生了变化,但还有很多配套的设施并不完善,教材的编写也并不十全十美,因为毕竟还是一国一本教材的方案,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还有就是好多教学工具需要学生自带的这个问题,就会出现种种原因带不齐的情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就是,改革不仅仅只是改变的设施、教材,而更应该改变的是观念。我认为这个太重要了。但是要改变谁的观念呢?我觉得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学校领导的、教师的、家长的、学生的全都要改变,如果我们真的按教育的“三个方向”去做的话,那就不会出现“时间加汗水”,“重考试科目轻非统考科目”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家长从不过问孩子的“音、体、美、劳、思、”的情况。有的即使偶尔一问,开口就是“你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哟!”记得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我很难想象,一位只会数学的老师会把数学课上好!”这其实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一些老师和学生偏科的情况。但是,要改变观念又是最困难的。因为几十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机制下的教育观,岂能说改变就改变。他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证明,只有我们的探索被证明是对的了。这样要改变就更具有说服力了。其实这就给我们站在教育及时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先从我们自身做起。加强业务学习,多参照教育发达地区(包括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结合本地实践,先改变我们自身的观念。只有当我们的观念是新的。你教给学生的知识才可能是新的。你给家长交流的观点也才可能是新的。
总之,面对今天的课程,面对今天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亲近自然并结合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好的老师。正因为对事物有了兴趣,爱迪生才由学母鸡孵蛋开始,一步步钻研探索,终于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也正因为有了兴趣,才有了郑扳桥无竹不入人居之说,可见兴趣对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
,我根据本期的实践,对这次新课程改革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教材更人性化;希望上级部门、各级领导对教师的要求更符合教学的客观实际;希望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更和谐、宽容、理解;希望教学设施更配套。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这次课改的浪潮中,做一滴小浪花,为我国、我校的课程改革做出微薄的贡献!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
摘 要:本文以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为背景,论述目前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提出解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是从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的多方位的系统改革。因此正确的认识改革,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将以学生发展为本,对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问题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并为探索新的课程资源开辟了新的思路。
一、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式化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化,忽略了学生的直觉和自由表达,把简笔画当作小学生美术的基本功进行反复训练,使绘画艺术符号化、格式化。从“六・一”儿童节各地举办的画展中可以获得证明,孩子们从老师那没能取得打开心灵的钥匙,他们的心目中千变万化的美妙世界,不过是一些没有生气的简单的平面形而已,那自由飞翔的鸟儿只是圆形和三角形的简单拼合。老师在教学中忘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宗旨――那就是放飞心灵让孩子们随心所欲、自由表达。任何规范的符号化的训练都是极端错误的,对孩子的直觉和独特的表现潜能构成了直接的伤害。
(二)简单的符号化的教学源自于对学生认知的误读
孩子对各种物象具有天然的综合能力和简练的表达能力,如果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也许不难发现,孩子们更喜欢那些新奇鲜活、造型繁复的东西,如猫、狗、恐龙、小虫、卡通、车船、机器人,这些都是结构相对复杂和表现难度较大的物象,即便是高年级,不少孩子仍对其怀有表现的激情和邂逅的冲动。而那些简单的造型,如杯子、水果和小球,只是很少的孩子怀有兴趣,有些一年级的孩子甚至就对空间有着较好的表现兴趣和表现能力。而当下的新教材和不少老师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点,描摹圆形、方形、三角形,其实这恰恰违背了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事实上孩子们喜欢生活中那些生动新奇的事物,讨厌没有生气的东西。孩子们对世界的了解往往是从动的东西开始的,无论多么繁杂总是抱有持久的探究心理和表现欲望。如果不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认知特点,盲目地比对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教条主义的组织教学势必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由表达。
(三)课程以物象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
课堂上老师们总是告诉学生你描绘的客体是什么形状、什么色彩,教学总是围绕着物象展开的,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和独特的个性表达。美术课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和心灵,培养孩子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样是太阳,在有的孩子眼中是球,有的孩子眼中是火,而有的孩子眼中则是绚丽的光环,有的画成红色,有的画成黄色,而有的则画成赤橙黄绿紫的多种色彩。这种独特性和多元性的表现构成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特征。如果教学只关注物象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其千人一面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三、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发展
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的基层领导,大多数本身没有或极少接触艺术,不了解美术教育的规律特点。现在虽然实施素质教育,但形式上多,真正落到实处的少。所以即使在一些较大的城镇小学中,至今有些人还认为学校教育是要传授给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至于艺术教育对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对农村学生来说还是奢侈的追求,更不用说重视美术教育。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课时的安排,人员的配备,开展教学的研究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管理网络,从而形成至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分析、研究和评价管理体系。
(二)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处于中心地位,监督学生,而学生的主要职责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东西,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社会急剧变革的新形式下,传统教育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了,无法培养出发展、身心健康的新成员。可见改革是必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倡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主动学习,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外,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教,同时也要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以游戏为手段、以兴趣为动力,发掘儿童智力潜力
历来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天生就有游戏的本能。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较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它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在整个小学和幼儿阶段,除了发展游戏的教育,别无其他。学生通过游戏,以自我表现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或造型设计、以韵律活动可以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以建设性活动发展手工艺。鉴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大作用,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充分的利用和重视游戏,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各种智力。
(四)注重美术基础知识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前,如果我们只顾眼前利益,不对事业负责,不为下一代着想,总让学生画简笔画、儿童画,不注重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势必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冲击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作为教育主导者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教育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素质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摘 要: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小学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学生情操的陶冶、教育学生欣赏美术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变得格外重要。美术这一学科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思维培养的阶段就是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能力处于逐渐形成期,此时对其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新思维和小学美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针对思维的独创性而言的,它是指人在思维活动中产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特点是,人在解决问题时会表现出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美术创新思维则是指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解决美术创作中问题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创新特点的思维形式。美术创新思维具有敏捷性、灵活性、新颖性、精致性以及流畅性的特点。美术创新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学生能够对美术创作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策略进行积极的审视;美术创新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学生能够对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法,或者实现对问题解决方案的更好转换;美术创新思维的新颖性表现为,学生能够运用新颖、独特的解法完成美术学习的过程;美术创新思维的精致性表现为学生能够对现有的美术作品进行合理的改动和调整,使美术作品变得更加精致;美术创新思维的流畅性表现为学生会在较短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想法,并且学生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流畅性。
二、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美术学科具有一定的丰富性特点,小学美术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点,这两方面的特点会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学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它能够对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不同能力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形成创新意象,进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促进作用。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进行激发,对学生的审美水平进行提升,并通过这两方面激发出学生自身潜在的创新动机。
三、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小学美术教育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促进作用
小W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这种特点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并将不同的个性特点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以人美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在第五课“小花饰”中,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小花饰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学生完成小花饰的制作。小花饰的制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不参照实物的情况下完成小花饰的制作,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创新,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2.小学美术教育会对学生创新意象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
美术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将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看作是对现实中实际形体的把握,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创新意象形成的主要来源。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借助于创新意象抽象理论和直观形象的合作形成的。以人美版一年级下册小学美术教材为例,第三课时的题目是“太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泥塑进行太阳的创作,学生通过对教材中示例的模仿和创新,制作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进行太阳制作的过程中,会对学生的创新意象形成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3.小学美术教育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促进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会对学生的审美及情感方面产生一定的教育作用。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认知情感、审美以及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一股合力,这股合力会将学生潜在的创新动机有效地激发出来,通过对学生认知情感及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推动,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人美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在“让大家认识我”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班级大树的制作,鼓励学生在制作代表自己的树叶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对创新结果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进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促进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当作教学重点,给予学生充足的创新动力,帮助学生保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小学美术教育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另外,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注意维持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并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DIY的注入
摘要:DIY 教学理念融入美术教学课堂,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和理念创新,在近 20 年来得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验证,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绩,在基础教育的艺术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入 DIY,与"注重三维目标培养"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并对实现小学美术课堂与传统工艺的有效对接、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手工的工匠精神,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DIY
" DIY "是" Do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字面上看 DIY就是自己动手做。美术 DIY 也就是结合有关美术知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美术并非只是画画,这其中包括了其他许多方面。因此,根据儿童爱动手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加入了手工制作的形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在美术 DIY 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 DIY 创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DIY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1胶画。胶画是以彩色画胶为原料的一款 DIY 玩具,孩子可以选择喜欢的图案轮廓进行任意色彩的填充,然后进行简单的烘烤就可以揭下来作为装饰品或者玩具。胶画简单易学,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他们对彩色的感知能力,通过选色和涂抹,可以制作出专属于自己的平面图像,而且制作完成后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老师、家长或朋友,比如作为手机贴贴在手机背面,会让学生过把小艺术家的瘾,产生创作的满足感,自发地引导孩子去产生兴趣,促进他们的再成长。
1.2石绘。石绘是在石头上用各种材质的涂料作画,在近年来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非常流行。石绘对空间造型和平面设计都有一定的锻炼。首先,学生需要寻找自己喜欢的石头,这些石头具有独特的造型、质感和纹理,学生根据石头的造型和质感来想象如何为它披上美丽的彩妆。石绘艺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当然这是对于的石绘艺术品来说。对于学生的石绘作品,虽谈不上较高的艺术价值,却能够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把自己的想象力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联系,并且重新认识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从触感和想象由里到外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1.3DIY 彩绘。DIY 彩绘是在陶瓷、石膏等特定模具上进行绘画,也有 3D 手印彩绘,直接用手在墙壁或者大型模具上涂抹。彩绘的道具以石膏模具居多,造价比较低廉,石膏材质也容易上色。而陶瓷类通常在上色后需要二次加工,造价较高,并且材质易碎,不适合低年级同学进行课堂作业。以石膏D IY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彩绘为例,石膏模具造型各异,在没有颜色的情况下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模具以色彩和情绪,并且通过颜色的深浅来营造造型的层次和纹理,这要结合手指的触感和对模具的空间感把握,这对单纯的平面L画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1.4数字油画。数字油画又叫做编码油画,设计者把每个颜色区域都划分出来,然后给每个颜色编织数字,绘画的人只需要把编码好的颜料涂抹在相应的区域即可。油画作为一种较高难度的绘画艺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得以快速实现,并使人在短时间内体验油画作业的成就感。数字油画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通过不同的力量、涂层厚度来产生不同的画面美感,每一幅油画在完成的时候都能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2.DIY在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分析
DIY 手工制作将教授绘画技法和启发想象地结合在一起。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是必须的。但是在美术教学中,更应该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或一味地启发想象,过于偏重联想;还有的老师只顾着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儿童美术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长此以往,儿童画题材要么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再者就是儿童虽然能够联想、想象,但想画的内容却画不出来,即绘画中常出现的眼高手低。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了手工制作,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地结合起来,
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五彩缤纷、充满童趣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到充满了生命力。记得在上完《吸引人的招贴画》一课后,孩子们对这种手工加绘画的方式很感兴趣,他们可以克服时间不足的障碍,很好的一起合作完成这些作品,这让我感动。
3.结论
总之,要将 DIY手工制作合理地运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辅助绘画教学。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美术学习,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使孩子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和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中,单纯的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创造性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在对学生进行创作性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小做起,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凸现出来。鉴于此,本文从小学美术教育入手,对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我国人才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造性教育 研究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此在积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优势,挖掘学生的潜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首先π美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传统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有针对性的指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同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是密不可分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内在动力,而小学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一定优势。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拥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加大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力度。小学美术教育充满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引导,能够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个性需求,并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的判断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在创新教育中,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想象,并大胆的表述自身的想法,逐渐形成艺术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较低。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同时,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仍然以物象为主展开教学,极大的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化追求。这种忽视学生感受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创造性不仅没有被激发出来,甚至还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事实上,小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同一样事物在学生的眼中甚至会形成多种形式。而这应当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中心,教师不应该通过课程设计,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养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
现阶段,要想加大对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力度,学校和教师必须首先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创新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变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的创作。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科学的营造学习气氛,是有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构建课堂环境,进行情景建设,并通过引导、鼓励等形式,促使学生逐渐融入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并有效的应用自身的想象力,对知识展开自主探索。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手工制作课程《会飞的玩具》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在课堂开始之初,应当巧妙的进行情景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首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个很大的纸盒,美丽的外表充分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教师为学生们准备的玩具,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将礼物抽出来,并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手中玩具的功能和外观等。此时学生看到自己手中是一个飞机的模型。接下来,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对多种飞机的模型进行播放,根据翅膀或直或弯等特点向学生进行讲解。接下来便拿出自己应用彩色纸制作的飞机,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原来飞机模型也是可以手工制作,同时是可以飞起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开始跃跃欲试,想象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飞机。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自主的探索纸飞机的制作方法,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当学生对纸飞机的制作方法有所掌握以后,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引导其通过绘画等方式,为纸飞机画上图案,每一个图案背后都应当有一个故事。此时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各种独特的图案画在纸飞机上,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教师通过营造神秘、充满探索精神的课堂气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对加大创造性教育力度。小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术世界充满想象,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象,为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平市六马路小学校)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实践研究
摘 要:小学美术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儿童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要想将这种创造力激发出来,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日积月累的创新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育的重头戏。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首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多给学生独立构思的机会,采用命题画、想象画、创意画、诗配画等自由多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其次,应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的训练。教师不能机械地进行现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否则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异同点,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常态化训练。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条件,通过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够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小学生绘画构图不能依照成人法则,看似随心所欲的思考和创作,反而更符合儿童阶段思S发展的特点。
二、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
首先,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前提下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且富有创新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入的创新状态,这样,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就会愈发明显。例如,在《喜怒哀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班里善于表演的学生来进行喜、怒、哀、乐脸部表情的表演,大家往往会“开怀大笑”。教师以此为契机,来启发学生试着画出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创新思维也更容易被激发。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兴趣为向导,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深学生自我的审美认识和体验。例如,在《陶泥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将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配上简单的制作程序,让学生领略陶艺的美感,掌握制作陶艺的要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将自己所想要创造的作品用泥塑的方式展示出来,进而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效果。,将小学美术课堂打造出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想象,在脑海中将存储的图形加以改造、组合、提炼,进而构思出全新的意象。人类创造离不开想象,孩子们较大的乐趣也是在于想象,通过想象能够释放童心,在快乐中带动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汽车图片让学生来欣赏,然后一起讨论交流汽车的功能与特点,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汽车。有的学生自然会迸发对未来汽车的设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闪烁出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设计出自己脑海中理想的汽车图形,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机制
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有许多学生是因为教师不科学的评价而对美术失去了兴趣,导致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因此萎缩。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特征不同,在美术教学中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教师的评价不能一个模样,盲目的好评也会让学生的自负心理膨胀,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对于那些有创新的作品可以采用全班展示的方式,激活学生勇于创新的主动性。
四、教师应该重视自身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还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优化教育教学方式。试想一个本身就缺乏创新思维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如何带领学生在创新的天空里翱翔?只有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采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随着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永葆青春活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子都县利村乡中心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探讨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尤其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传统应试教育过于追求学生成绩,但是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小学美术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深化,尤其需要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及作用。美术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美以及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下面主要分析了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含义以及加强对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含义以及重要性分析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思维具有独创性,是思维上进行创新。在创新思维的实际运用中,不仅要注重问题发现,更需要注重分析和思考问题,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创造性地解决,将学生思维过程作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环节。创造性思维特点主要包括新颖性、独特性。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学生发展的最主要形式是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为美术教育。关于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艺术作品和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感想象能力、直觉思维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二、小W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其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就是需要进行相应的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因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其内容主要有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培养了创新思维,其培养的方式也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生硬。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相应疑问,并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努。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可以不采用一些固化的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找到线条表现的方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创新方式完成作业。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为本的思想是当前主流教育思想,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意识,而不是使用教师灌输教学、学生单纯模仿教师、死记硬背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展创新思维,不能束缚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其工作已经发生了改变,不是教学生如何模仿图画或教师的画作,而需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引导学生改进和落实自身的想法,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去观察一件艺术作品,只需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规定好观察任务,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进而产生不同的观点,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如果只是单单灌输成人理念给学生,那么学生自身的思维必须会遭到抹杀,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降低学生创造性的直觉以及创造热情,致使学生的审美个性和创新能力不足。
(三)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
联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较为有效的方法,因而,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应约束学生联想,需要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想象,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联想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创新,以联想的方式逐渐得到个性化思维设计。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探索与主动搜索方式来找到相应的美术创新的方法,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及引发学生联想。如,教师在进行关于“春天印象”的教学时,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多的春天印象,但学生在具体的创作中,却难以把思维中的印象应用于创作上。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构思、选择、组织画面上展开,但不能过多地去为学生设计出具体的构图,要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这样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想象和想法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就必须赋予学生创新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创新,并产生创新的兴趣和激情。教师有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是赋予学生创新动力的主要方法。因而,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尽量找到闪光点,而不只是发现学生的缺陷。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进而不断完善自己,形成创作的热情。在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评价不能太过笼统,注重个体的独特的意见与见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创作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并由学生互相评论,教师在旁边指导,有效发掘学生的亮点,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于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多联想、需要让学生产生创新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发展以及成为美术人才。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
从本质上讲,美术教育应当构成艺术活动的一种,美术教学包含了很多要素。小学生渴求新奇事物,希望通过美术课堂来获得创造的灵感,进而激发自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美术课堂上培育同学们的创造力,这样做也符合了新课改对美术学科的本质要求。在培育自由创造力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当指引小学生大胆发挥联想,通过自由的联想来表述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求。在美术教学中,师生有必要紧密配合,开阔美术视野并且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培育自由创造力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通常表现出较强好奇心,喜爱新奇的事物。然而受到应试压力影响,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通常很难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兴趣。在传统美术课上,教师通常为小学生讲解最基本的美术学科原理,然后带领同学们依照大纲要求来练习。实质上,这样做背离了新课改对小学美术的基本要求,因而亟待加以改进。小学美术课只有致力于提高同学们的创造力,鼓励小学生大胆进行自由创造,才能从根源上活跃美术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并且让小学生体会到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相比于其他年龄段学生,小学生通常具备鲜明的创造思维特征。这是因为,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思维,喜欢运用自由创作的方法来表述内心。然而,教师如果压抑了同学们的自由想象力,那么很多小学生就无法感受美术的魅力,时间一长甚至丧失对于美术的感知。为了激发小学生潜意识里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培育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就有必要激发自由创造力,把美术创作的权利交给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美术课堂的基本价值。
二、具体的培养思路
(一)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
美术学科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要创作出富于个性的美术作品,那么前提就在于紧密结合生活。师生应当意识到:日常生活才是美术创作的来源,应当在平日生活中捕捉自由创作的灵感。为此在培育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引同学们观察日常生活,从点滴的生活细节中提炼创作素材并且获取灵感。这样做有利于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审美体会,善于发现平日生活蕴含的美好事物。
例如:教师在指引小学生创作关于雨景的绘画时,首先要让同学们留心观察,体会并且感受雨天的各种景物特征。在获得亲身感悟的基础上,小学生就可以把自身感受浓缩为绘画作品,同时也融入了真切情感。在观察真实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指引同学们调用多感官来体会生活,体会天气变化对于内心的微妙影响。在积累绘画素材的基础上,运用自由创造的方式抒发情感。
(二) 创造美术课堂意境
美术课堂不能缺乏意境的创造,教师如果能创造自由的课堂意境,那么就能在较大限度内激发联想与创造力。从现阶段来看,多媒体已经逐步融入了新时期的美术课堂,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和方式来激发想象力,让小学生迅速融入生动的课堂意境中。在趣味性的课堂意境中,小学生将会更容易发挥创造力,摆脱美术思维的局限。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素描的基本知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同学们演示优美的素描作品,进而创造富于想象力的课堂氛围。
(三) 鼓励自主探究
在小学阶段中,某些小学生表现出丰富创造力,然而另一些学生却习惯于模仿教师行为,欠缺对于美术的创新能力。为了激发自由创造力,教师需要运用多样的手段来鼓励同学们大胆创作,突破美术创作中的思路局限。教师在为同学演示美术创作思路时,好不要全盘展示画作的内容,而是保留某些联想的空间。同时,教师也应当尊重同学们在美术课上的主体位置,鼓励大胆进行自由联想和创造,把内心的深厚情感融于美术作品。
小学生正处在特殊的成长期,身心并没有真正成熟。在这种状态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有必要考虑到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性,致力于激发创造力并且发挥自由的联想。美术在本质上属于一类艺术形式,而艺术应当是自由的。在美术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自由创造力,有利于师生共同分享美术课堂的体会与感受,确保小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未来的课堂实践中,师生还需要摸索经验,从而服务于小学生自由创造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兴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
摘 要:众所周知,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生的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标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先前的小学课程设置中,美术教育是不受重视的:时间安排上一般是一周1-2课时,课程设置上更是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对W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资力量上也是极其短缺的。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家长和老师也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的真正作用,学生自身而言更没有清晰地辨别和学习的欲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其对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也是大有帮助的。而且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小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良好思想道德培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既要善于动脑也要善于动手。而美术教育就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个这个条件,可以使得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本文以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为题,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发展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对以后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作用;方法
一、发展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一)发展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培养形式,对人们的道德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特别是对于鉴别能力尚不健全的小学生来说通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遵守道德规范,对以后的教育教养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在小学生入学初始,我们的教育教学重点是培养他们的道德识别能力,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道德也是有好坏之分的,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做人品格。作为教师要起到引导和模范作用,学会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实质性的教育。我们要学会通过美术教育使得小学生自觉服从道德规范的要求,学会用已有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并将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身思想品质。现代的美术教育家认为:美术教育不仅有利于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和鉴赏美术作品并以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的体会更加生动形象,而且美术作品的优美线条以及炫丽的色彩都给学生的视觉感官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是多方位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方法。
(二)发展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教学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及鉴赏能力,美术给人以美感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生活乐趣的很有效的方式方法。而审美教育在美术教育中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对小学生美感能力的确立和训练,任何新事物的接触和学习都会给小学生以极大的刺激,而在接下来的认知中他们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反抗就在于教师给学生的引导是否正确,是否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对美术学习感兴趣。世界上本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想把一个小学生的眼睛培养成艺术家的眼睛就需要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从小就接受美术教育可以使得我们的学生通过均衡、模仿、协调以及均衡等方法来对美的节奏、形式以及韵律进行有效的掌握,从而通过把握美术教育的形式美来进一步丰富其创造能力以及审美感受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精神境界,满足其在精神上的需求。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选择
小学生由于受家庭及校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现代化课程标准也要求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发挥,这就说明了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并且也要摒弃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学会转换课堂主体地位,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和尝试。
(二)改变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高年级的美术字联系,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并进行对比。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不这样写,就会影响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若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欣赏教学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从小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入手,对美术欣赏中的教学策略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学;美术教育;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美术欣赏教学在欣赏能力、情操陶冶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意义,建立一种基于学生自身学情的美术教学模式,是小学美术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
从美术教学的自身特点来看,欣赏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对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行引领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对小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两方面入手,对美术欣赏心理问题进行探究。从色彩因素给小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来看,红色、黄色等色彩较为鲜艳的颜色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对绘画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画面中的一些细节要素也有可能成为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所关注的一大因素。除此以外,在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自己对作品的及时印象入
手,对绘画作品进行感知。对于一些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关联的绘画作品,学生会表现出一种较为欣赏的态度。
二、美术教育中的欣赏教学策略
在对小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进行探究以后,我们可以发现,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视觉记忆与听觉记忆的综合作用,是对美术欣赏教学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在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将音乐伴奏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的做法,就是通过对课堂气氛进行强化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从美术教学对小学生的影响来看,为了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进行优化。
1.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专题欣赏课主要指的是围绕某个欣赏美术课题进行欣赏的美术课程。这种专题欣赏课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中往往占据着较大比重。在美术专题欣赏课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课堂所需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材过程中要遵循从学生欣赏水平入手选择的原则。例如在“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这一专题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的运用,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首先,在这一节美术欣赏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对与本课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进而在让学生在查找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的基础上产生欣赏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展示一些国外的儿童绘画作品以后,可以让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欣赏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知。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模式的应用,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2.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艺术作品后,往往会对作品进行较为细致的讲述。这就使得美术欣赏课堂中,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教学内容缺少新奇感,漠然的态度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为了让学生的自主体验因素在教学中得到强化,在美术欣赏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操作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民间竹编工艺”这一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竹编工艺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对竹编的制作过程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竹编工艺品的创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竹编工艺品的艺术魅力。在学生完成竹编工艺品创作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制作的工艺品与自己在课堂上所欣赏到的工艺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参与动手活动的过程中对竹编工艺有所了解。
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发展是美术教育中的欣赏教学所要遵循的一种目标。对学生自主体验的注重是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
摘 要:生态道德教育教导人们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将会以一种更长远的视野教育人们学会热爱生活、岚自然。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小学阶段就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小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通过举例法,主要论述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观念。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道德教育;学科渗透策略
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道德教育理念的实施刻不容缓。在新一轮的课改下,将生态道德教育列为教育的目标。美术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美、绘画美,还可以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通过美术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
一、在小学美术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生的可塑性特别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对塑造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大作用。
1.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维护自然环境、热爱环境的好习惯。生态环境保护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树立这种环保意识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生态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关爱社会,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进步。
3.有利于学生的国情教育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加之之前的重视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森林面积骤减,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水平都比较低。这些都是因为当时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认识我国现在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加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小学美术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上美术课的时候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美术课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使用各种各样有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美术知识,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并让他们树立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1.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交流彼此观点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彼此交换观点,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最终学到知识。教师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从美术观念上升到生态道德观念。
例如,在讲授《山水画》这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组成部分和它的艺术特点,同时让学生谈论中国的名山大河,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理论知识教完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都去过中国的哪些名山名川,并讨论自己对这些地方环境的感受,以便引导学生树立生态道德观念。
2.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态环境
情境教学法是给学生设定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融入情境,把抽象的东西通过生活经验现实化,方便学生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情境教学法同样适用,可以通过情境的设定,让学生感受浓厚的生态道德情感意境。
例如,在学习《花与鸟》这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设定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关于中国花鸟画的作品,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作品的意境。然后教师引导,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因为环境污染,鸟儿们都死在残败的花儿之下。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进行户外体验,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
让小学生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大自然中,学生可以通过直接经验来感受现实环境的现状,有利于培养生态道德意识。
例如,在学到《探访自然的奇观》这课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带到户外去学习。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去当地的著名景区,让学生直接感受自然奇观的魅力与风采。同时,在离开景区时,让学生把垃圾带走,用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道德教育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摘 要:分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有助于教师明确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教师
21世纪是知识创新思维时代,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美术教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思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往的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美术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品质的学习情境。研究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
教学实施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中,在实施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创新,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1)创新观念。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小学生具备有效的创新观念。这就需要学生建立个性化发展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不能约束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成长。(2)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基础。(3)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具备创新的能力。(4)创新依据。创新不但要依据智力,还需要结合远大的理想、坚定不移的理念等情感为基础,不断的努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其主要分为几点:(1)小学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创新理念。美术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形式,需要对实际物体有很好的掌握,这也是意象的基础。意象就是对实际存在的事物实施记忆、总结之后获取的形态。大部分创造者的思维都是依据形象自观和理念抽象的结合获取。(2)小学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创新思维能力。美术学科的丰富性和教学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可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更多的自觉思维能力、灵感和想象力。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创新观念
在实际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起初要培养学生学胆提问、不断研究的习惯。在实际美术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要按自身独特的观念和技能,建立特色。关注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促使学生自主观看、研究、分析。促使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训练,依据多样化的方向观察物体,并且突破了制度的约束,展现了新式的小学美术教育。
(二)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际研究的机遇,起初要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支持学生提出观点,并且对其给予肯定,构建和平共处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不断地学习知识,以此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基础。兴趣是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影响力,促使学生在品质的教学情境中建立有效的创新思维。
(三)构建完善的评价系统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更为关注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评价的结果影响会实际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体教学工作落实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创作实施合理化的评价,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束缚,对实际学生学习的操作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积极性等实施化评价,同时还需要分析多样化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在实际创造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依据相关的信息,设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依据竞争系统,对发挥较为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其他学生坚持努力,不断研究和思考。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初要教师成为创新人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获取新的教学方案,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充实自身的知R和技能。同时,密切科目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施创作。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发展的人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起初需要以自己为警醒,对实际美术教学进行创新,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寻求最为基础、最为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依据教师为典范,不断拓展自身的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谈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摘 要】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原因,中小学教育面临硬件设施不足和师资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而美术课作为副课更受到施教者和学习者的忽视。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广泛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该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为学生学习美术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美术;现状;策略
小学美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村美术教育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必然趋势、时代进步的需求,不但是城市需要发展美术教育,农村教育更需要发展美术教育。我们常说教育应以人为本,那种片面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美的渴求和对美的审视。美术教育之于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养成有着极为重要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缺乏
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缺乏,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有美术教师,因师资缺乏担任的学科是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而不是美术课。学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造成这些工作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大量的美术专业毕业生都留在大城市工作,不愿回农村任教。由于美术教师的缺乏,很多乡镇老师向县城集中,县城的向更发达的城市集中,这就使农村学校在教育方面可是釜底抽薪。
2.教育理念落后
在农村学校,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对艺术学科不要求或落实不够,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也非常重视各门文化课的教学,而美术教育则被视为玩耍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教育是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这就造成了老师不重视,学生不认真,家长不支持艺术学科,致使美术教学工作不能正常、顺利进行。
3.教学条件的限制
农村教师由于条件的关系和人们长期注重文理科成绩的思想影响,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忽视了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的探索性。教室仍是美术学科教学的场所,教材仍是教学的内容。
4.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美术课教学方式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既使目前的新课程要求、倡导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但教师本身教学水平有限,很多教师上美术课时,只是出示范画,然后学生跟着画,由教师评价谁画得更像模板上的画,谁画的色彩恰当,整个上课过程,极其简单,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甚至教师上课之前,根本就不备课,上课时,就是“信手拈来”。
二、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1.增强农村小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使美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教育模式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加大对美术教育的宣传力度,又特别要在农村群众中普及开来,使农村群众彻底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农村学生健康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逐渐改变人们一贯的思想观念。另外,要让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相关领导和教师从思想上重视美术教育,尽力支持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目标,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实现德智体美劳发展。此外,还要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美术教育中提升自身素质素养。总之,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要从根本出发,增强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2.因地制宜,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拥有着许多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可供美术教学的自然资源。其中,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是学生学习绘画的好题材。如田野、溪流、农舍、树木都各具特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写生。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会了大自然的美,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另外,农村是民间文化的生长园地,这种民间文化包含了农村社会的各种风俗,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民间艺人的技艺传承和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人创造。这些民间文化产品也是中国传统中的主流文化在乡间被吸纳和改造的结果,既体现了当地乡民的生存智慧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近年来我国知识界在研究保护民间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农村中小学有着更为便利的条件去接触这些资源,因而可以设置相应的美术调研课程来发掘它们。通过搜集、整理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和祖辈的历史,并通过这个窗口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具笔者所知山西某些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就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了剪纸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者,针对美术教学教具不足的情况,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就地取材。比如:手工书上要求用彩泥等综合材料,而彩泥就不好准备,我们就可以换成用水坑里的石子及树叶、泥巴和野果这些在校园里、校周围能找到的材料进行创作。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他们的材料感知能力和形式创造力。
联系农村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体验身边的环境资源,摄取身边美的因素,表现社会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这才是农村美术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3.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
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实施,而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教学方式和理念是否得当。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较少,且大都缺少教学经验,教学方法陈旧。使美术教学出不了成绩,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要改变这些状况就必须尽快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首先可以针对农村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文化素质,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更强的审美感知能力。其次对青少年的审美心理和感知特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农村的教学条件在具体教学环节可就教具的制作,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笔者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是农村教师得到项目资助,进行因地取材,制作教具的交流活动。
4.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好的老师”。当下我国的美术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主,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呆板的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农村的学生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体会到美术作为艺术本身的魅力。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学生只有对美术产生了独特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渴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营造独特氛围,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首先,教师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通过部分典型示例,让学生了解材料的潜能和制作的方式;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尝试在作品中呈现出来,对艺术手段可以不必限定。另外,在美术教育中,鉴赏教学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内容及其广泛,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故可以让教师对美术教材上的名画进行分析。针对农村艺术教学中的对材料使用的多样性,鉴赏课上可以强调作品的形式分析。同时,可加强部分现当代作品、民间作品和一些原生作品的鉴赏;另外,就学生中创造性强的作品进行讲解和鼓励。除此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览,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让他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这样,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