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教育教学方面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有效模式下网络教育教学论文
1.网络教学有效模式需要创造三大学习环境。这三大学习环境是:
①多样化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内容应当丰富多彩,避免单调。应当允许学习者通过多种可选的交互方式选择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建立学习日志,让学习者及时记录每天学习体会、学习进展、知识重点、难点等信息,然后还可通过网络测试平台检验学习成效。
②互动学习环境。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同他人交流、沟通、探讨,互动学习环境就是为学习者交流学习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为他们营造互动学习环境,方便学习者进行学习交流。
③辅助学习环境。辅助学习环境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发辅助教学模块,为学习者更好地使用网络教学内容学习知识提供有益的帮助。
2.网络教学有效模式要实现多样化内容呈现
网络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将教学内容以文本形式呈现在网络上,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及难点、在线资源、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者之间及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内容。从网络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上来看,有文本、图像、声音、图表、Email、FTP、MOO/MUD、Internet、视频对话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只有多样化的内容表现形式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趣味,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最终使学习者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3.网络教学有效模式应当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习者角色的转变
网络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习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巧,还要及时跟进网络技能的学习,要不断地跟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时掌握新的网络技术为网络教学服务。另外,网络学习要求学习者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上,而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网络技术,吸收和共享各种网络资源和服务。
4.网络教学有效模式应当注重建设,及时更新在线资源
网上资源建设是网络教学的核心问题,学习者自主学习要进行大量的知识搜索,这就需要内容丰富的资源库与其相匹配。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在线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会日益凸显,内容丰富,不断更新的资源库和资料库不仅可以吸引学习者重视使用网络资源,而且有利于学习者拓宽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5.网络教学有效模式应当有丰富的教学活动的任务
具体来讲,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交流信息。借助电子邮件,即时信息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解惑,而且方便教师对学生问题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②开设网络论坛。教师在网络论坛组织学习讨论,指导课程学习活动,下达学习任务,进行教学指导。
③进行多用户对话。学习者利用交互文本,创建出多用户对话环境,尝试多方共同探讨交流。
④聊天记录。通过对话聊天记录和来自电子论坛或者视频会议的信息,为以后的学习和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
⑤计算机视频会议。计算机视频会议可以使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异空同时进行讨论。
作者:马玲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教师科学性教育教学论文
一、方法
法无定法,教无常法,只要教师有爱心、有责任心,就会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教书育人方法包括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表现在:积极探索启发式、提高教学时效、灵活开放、民主疏导式的教学方法。而时下我们的课堂还基本上是满堂灌,学生做什么的都有,真正认真听课的不多。如果教育只强调灌输,实际上是对学生的高级本能的蔑视和控制。教师只有坚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只有教师精心地选择和运用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的教书育人方法时,学生的成长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艺术性表现在:注重教育教学情感性,增强教育教学形象性,充分发挥智慧之美,努力培养教育机制。而时下我们的教学几乎是干巴巴的说教,一些教师不重视教学的艺术性,上课铃一响,往凳子上一坐,然后就是“线性”教学,从始至终“一言堂”,学生远离教学主体的位置,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如果教师讲课时的眼神是空洞的,语言是干瘪的、乏味的,精神是疲惫的,神情是冷漠的。
那么相应地,学生也是冷漠的、沉闷的,甚至是敌视的、烦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教育是“以人育人”的活动,不仅要遵循育人规律,而且要善于运用各种灵活多样、浅入深处的艺术手法,不仅要讲究说服、而且要讲究感染,不仅要讲究认真、而且要讲究巧妙。在管理方法上是把责任还给学生。在管理上我们的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压制上,说心里话,压制、惩罚是教师最无能的表现。把责任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教师要科学性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每学期开学的及时次课,师生可以共同制定规则,比如:是否有出勤分?是否有平时分?是否有平时作业?作业采取什么形式,同学都可以自我选择等等,规则一经制定,双方都必须遵守,违背规则,只能自己为自己负责。让学生知道,学习好不好,未来是否有发展是自己的事情,跟老师、父母、学校都没有关系。生活是不相信理由的,不会因为自己的理由就有更多的机会。能正视“生活不相信理由”这一现实,是一个人承担成长责任的起点。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每个过程都是的、不可逆的,不要拿自己的青春赌明天,要知道,做一个的人非常重要,人做不好,成功是短暂的;但人做好了,不成功是短暂的。责任是不灭的,年轻时偷懒,年老了是要还的。有谁不想过幸福的生活?没有!为了将来的好生活,现在必须努力。
引导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要不断复习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确,今天外在的诱惑很大,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为自己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越俎代庖,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心理抗拒。人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负责任地坚持下去,生命不可能重来,生命没有假设。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也许我们都会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有目标、有追求,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所成就。如果一个人真想开始为自己负责,什么时候都不晚。一个人只要肯对自己负责,就能担当起自身命运的重任,就有可能结束以往因对自己不负责任而造成的恶性循环的局面,并走向充满希望的良性循环。
二、责任
把责任还给学生,不是推卸教师的责任。大多数学生不听课一定是教师的错。学生不听课,是不是教师讲得不好?是不是教师科学性的教学是填鸭式?是不是提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大学“师生情深”是那么的遥远,师生之间很少有情感的交流与碰撞,惟一把师生联系起来的就是课堂几十分钟的“授”与“受”。一些教师“照本宣科”,没有新的知识,也没有自己的思想。有的教师没有尽到责任,课件陈旧、教学缺乏整体设计、准备也不够充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无所不谈,虽然课堂有趣味性,却忽略了专业的相关性,虽然有表面的精彩,但却导致知识性的欠缺。“留声机”式或“天女散花”式的教学法使课堂成为没有内容的课堂。如果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中感到愉快轻松,学生就绝不会把学习当作是件苦差事,不论学习什么,只要和学生的日常活动及兴趣结合起来,那就没有学不会的;凡是把学习与学生的活动及兴趣割裂开的方法,都是不好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今天的大学生有思想、有个性,不是智力低下,更不是品质不良。有的学生只不过还没有“睡醒”,教师要去“唤醒”他们,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说:“你要像你是死而复生一样地过你现在的生活”。如果能这样看待眼前的生活,才能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以及时光的不可逆,才能时刻对自己的生命负有责任,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责任不只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光荣。正是因为承担了责任,生命才显出庄严和神圣,才显出崇高和伟大,才显出价值和意义。敢于承担并尽到责任,是一个生命的自豪和骄傲。教师责任重大,教师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一个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悟人生、懂得热爱、懂得感恩、懂得责任的人,不仅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且做一个有趣的人。教师要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民族心灵。教师尽责,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合格的,就会对社会发展进步起巨大的作用;反之,有可能出来的是“次品”、“残品”甚至“危险品”,将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危害。教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者的作为是好的教材。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与学的双方,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肩负着教书与育人两付重担,教师只有对学生负起责任,才能保障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搜集素材精心制作课件,用大量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爱心与责任心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三、结语
综上,教师没有热爱,就不会尽责任,也就不会想尽办法把课讲好,更不会有吃苦精神。缺乏应有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当不了一名好教师的。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在教师,关键是教师的态度。
作者:袁敏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一、角色论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一)角色论视阈下教学设计能力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活动需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设计总体教学进程,对每个教师进行角色分析,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沟通,提升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其主要包括知识加工能力和教学方案总体设计能力。从知识加工能力要素角度看,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合理的组织和变换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取知识。教师教学需要在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背景下进行,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导向进行指引,通过分析知识要点,把握知识体系结构,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描述,采取角色论的基本方法,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实现职业教育的多方位突破,提升高职课堂整体水平。
(二)角色论视阈下教学沟通能力要素角色论视阈下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引导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沟通要素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与不同角色学生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升。教学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主要有书面的和口头的,还可以借助其他媒体传播教学信息,确保教学能力和沟通效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体现。教学角色论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录像、投影、计算机等,让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沟通能力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是理解学生的基本能力,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表达的基本内容,同时能够判断其是否正确,从学生的表达能力中去理解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从角色论视阈下教育教学策略,需要强调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教学内容,同时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度和认可度,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接受知识的基本能力。
(三)角色论视阈下教学组织能力构成要素角色论视阈下教学组织能力构成要素需要从课堂组织活动出发,优化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保障其能够在角色论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形成和谐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能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说实验、讨论、观察、等,保障教师能够按照角色对象处理各种偶发事件。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路和观念方面的问题;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教学内容认可度和认同度对学生提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提升学生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
(四)角色论视阈下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构成要素角色论视阈下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需要不断监视自己的各种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构成要素进行理解,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其主要是对教学后进行监视,包括对教师不同角色的教学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组织活动进行分析,提升教学评价水平。
二、角色论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构成目标分析
高职教育过程中需要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因此在教育教学构成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推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从当前情况看,高职院校面临的各类教学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形成目标方案。
(一)坚持教育教学面向大众化的具体目标随着高职教育的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需要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只有重视教学工作,才能推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学生问什么,老师需要根据实际回答什么,从多方面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
(二)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理念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树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在构建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中,需要把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融入到整个体系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的模式,通过知识传授、方法推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角色论视阈下高职教师本身知识结构需要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教师本身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根据教师不同角色采取不同的知识优化方式。教育教学构建元素需要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联动作用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提升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是个职业,在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过程中需要加强培训,把培训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来,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教育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角色论视阈下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一)转变教学思路,构建科学合理教学模式教师模式转变是个系统化过程,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当前需要根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基本情况,构建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以实践为先导,以任务为本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习所拥有的知识进行评估,让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弹性,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同时对不适应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二)角色论视阈下努力实践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角色论视阈下高职院校教育需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面向一线人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从教学内容角度看,需要把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区别开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职业性、实践性。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实验实训的投入。从教学内容角度看,需要认识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需要拥有一定的应用空间,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突出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探索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学方法,鼓励教师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完善的制度,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角色论视阈下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把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职业教学方法融合到整个教育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
(三)角色论视阈下建立一体化高职教师培养模式角色论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建立一体化培养模式,不断运用教学新方法;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教师培养制度。让教师一方面拥有专业学科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根据不同角色建立不同的教育教学体系,角色论视阈下教育教学方法需要规范化运行。推动教育教育水平提高,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技能水平提升。
作者:何贵阳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即: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2009-2011年获得的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2008-2010年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以及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包括由广西教育厅批准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广西教育厅于2005年和2009年公布的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所高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是分别根据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出版年份“2008”、“2009”、“2010”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论文。然后逐一人工排除非教学类论文。为便于统计,对及时作者非该校(包括直属附属医院)的论文以及发表在增刊上的论文予以剔除。本文中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为准。
二、统计分析
(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4所高校共获得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53项。其中,获奖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4所高校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均呈现递增趋势。
(二)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情况。2009-2011年3年间4所高校共获得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46项。其中,数量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其余依次为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除广西医科大学外,从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其余3所高校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三)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4所高校中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最多的高校是桂林医学院,有391篇。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发文数量均在300篇以上。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广西中医学院和桂林医学院逐年递增,桂林医学院2010年发表150篇论文,居于各校各年度首位。3年间发表核心论文数的顺序依次为: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三、广西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主题分散,但不够深入和。通过对论文、课题、成果主题的分布统计,可显示出教育教学研究各主题的进展情况,了解和掌握其研究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明确今后选取主题的重点和方向。笔者试着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论文、课题、成果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可以分为9大类: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育技术、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工作和理论探讨。但仍有许多研究由于研究主题不明确或界定模糊,涉及内容过多,无法归类。究其原因,目前医学教育中的许多研究项目既没有的文献支持也没有理论框架的支持。例如,很多论文谈及PBL,证明应用PBL后提高了相应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对PBL是什么却没有形成应有的共识,有将其看作教学模式的,也有将其看作教学方法的,还有将其看作教学理念的,一些文章述及的PBL教学不论是在理念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都与真正的PBL存在差异,甚至相去甚远。而关于某些主题的研究明显深度不够。如关于临床教学管理问题,在发表的论文中,大致的写作模式为就目前学校临床教学现状进行论述,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如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制度保障、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在我们对该校或该作者的深度搜索中确未见该对策实施过程和实施后效果的相关文献。
(二)研究方法重定量,缺定性。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之分,定量研究大量依靠数字、数据和统计分析,如描述研究、因果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质性研究主要依赖文字数据和主观分析,如民族志研究、批判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当前的研究除实践总结和论述类等理论性文章以外,全部为定量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为描述研究或实验研究。如对某PBL认知的问卷调查,对实施某种教学方法后的前后对比研究等。而质性研究需要研究者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方法,对研究者能力、素质以及研究时限等要求较高,因此质性研究普遍缺乏。
(三)课题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分布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等五方面,占到课题总数的63.0%。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
(四)研究成果偏重课程建设,刊物的影响力有限。在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5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中,课程建设相关项目有24项,占获奖总数的45.28%。学术刊物是发表研究成果的主渠道。3年间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发表的1422篇论文,仅有139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且集中在《时珍国医国药》、《中国现代医学》、《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教育与职业》等刊物。这与医学教育类期刊无核心期刊,同时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类等核心期刊较少发表医学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关系。
四、广西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对策
(一)领导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从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出发,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也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力争使自己成为具备扎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建设管理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才。只有在其感觉到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情况下,才能安心工作、潜心研究,不断创造出新的成果。优良的学术氛围和协调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感受得到”的人文氛围,也是凝聚学术群体成员共同进步的一种“文化场”。这种“文化场”一旦建立,就会对所有成员既有约束的作用,又有强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对所有成员的评价标准。因此要努力营造一种公平竞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和学术氛围。
(二)定位教育研究机构功能,做好引领和服务工作。当前,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均设置有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其中1所高校设置高教研究室,属科级部门,隶属教务处管理;2所高校将教育研究机构从教务处分离出来,建立了教学质量与教育研究中心;1所高校单独设置高等教育研究所,属副处级部门。就职能而言仍以行政事务为主,辅以教学研究功能。笔者认为应该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职能,通过对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不断充实或重组,使其兼具教学、科研、评价、服务、咨询的职能。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项目的论证和申报等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同时,教育研究机构除做好各级课题、成果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外,还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在教师和干部的上岗培训、岗位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中,担负起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培训任务。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工作,主动发现、挖掘和承担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力争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能力、教学水平和为学校服务的能力。
(三)培训、交流与激励相结合,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就目前而言,广西高等医学院校发表教学论文的质量不够理想,获得教育教学课题和高等级成果的数量也不多,因此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此,各高校应加强对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教育学理论知识、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以及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教学课题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等专题培训。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研究人员提供学术访问、参加各种会议的机会,同时营造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鼓励成员知识共享、发扬团队精神、提倡个人才智发挥的文化氛围。要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对人员和高水平研究项目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激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作者:柳亮陈罡容敏华王云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法变迁历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法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学习和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和技能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学习策略,能体现学习规律,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特有的学习方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法变迁历程,伴随教法的演变,学法变化相应地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首先是学法探索时期(1949—1956)。建国初期,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普遍重视思想的灌输,注重概念的演绎,过分强调对理论内在知识体系的理解。1955年的教育部副部长在高等工业学校、综合大学校院长座谈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各高校一般都注意时事教育,组织了党和国家重要政策的学习。教师们应该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这一时期提倡注重自学,重视国家政策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学法上多采用自主学习法和集体讨论学习法。其次是学法发展时期(1957—1977)。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后,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仍然注重集体讨论学法,讨论和辩论时,坚持“团结—批判—团结”的原则,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各种事实和观点摆出来,充分说理,反复争论,让大家畅所欲言,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1964年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法上贯彻执行启发式教学,学法上除集体讨论学习外,开始出现问题学习法,大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养成认真读书、钻研问题的习惯。另外也号召大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发讲义或讲授提纲后,提倡自学。再次是学法改进时期(1978—1999)。改革开放以后,学法得到了改进。1996年3月,我国高校“两课”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指出,要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改重要方面切实抓好。这一时期提倡大学生认真看书学习,深入钻研原著。
为了加深大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大学生应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充分准备,热烈讨论。学法上多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社会实践学习法。大学生课堂上进行自由充分的课堂讨论,积极参加丰富、切实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更能培养大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是学法创新时期(1999至今)。1999年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的力度,这一时期形成了以“98方案”和“05方案”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现代化特征,倡导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注重实践学习,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法变迁的启示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法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教育的效果。把握“学法”的历史发展和内在规定性十分重要。教法源于学法,即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必须怎么教,也即是陶行知先生所谓“教学合一”。教师的教法既然来源于学法,那么这个寓学法于教法,就必然反转过来进一步启示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以教来示学。学法必须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以及教学的基本规律。及时,学法变化与教法变迁同步。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教与学就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两者在逻辑上可以分开来研究,但是实质上教与学的研究是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教学生学。学法的改变是与教法改革同步的,教法上采用指导、点拨、设疑、释难、引领学生探索发现、开发未知领域等方法;不是把知识制作成成品交给学生,而是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怎样发现和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大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去挖掘教学资源隐含的内容,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让学生在摸索中学习前进。第二,学法和学习个体特点相结合。“教育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教育者,取决于他有无认识周围世界的愿望,有没有学习科学文化成就、掌握社会主义生活规范和准则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方法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能力获得提高,与学生的心理倾向有着密切关联。学生的心理倾向又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相连。“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不注重解决这些心理倾向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好的学法也难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实际行动,因为学生的心理倾向会制约自身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掌握和运用良好的学法,又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第三,学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到的知识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知行合一,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才能不断深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会、理解和深化,才能稳定掌握理论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并非是让头脑变成塞满理论知识的仓库,而是要获取一个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化成思想,内化为信念,转化成行动,这才是学法的根本。
三、结语
综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政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法产生了演变和发展,也促使学法有了变迁。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学法发展也日益多样化,注重自学,废除过多的教,提倡探索中学习,实践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种创新的学习方式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曹源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新时期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当学生从初中阶段进入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往往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节奏,导致成绩落后影响自己的一生。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育形式,采取多角度多层面的方式,努力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目的。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特色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首先,积极构建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保障。
高中数学的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需要我们积极构建欢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数学教师的负担,使数学教师在付出同样的精力的前提下,取得更多的教学成果。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目的。所以,活跃课堂气氛是及时位的。为此,我们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高中数学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目前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最缺乏的就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因此,要想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就要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之内学习数学知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掌握能力,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这一点,并把构建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放在教学的首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其次,特色高效教学方法的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方法又是不可不谈的话题,它甚是重要,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样。高中数学以其多变的思维性、严谨的逻辑性著称,这更加表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一些方法,希望得到同仁的指点。注重题目的核心,去繁为简。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数学没有初中那样简单明,有些题目有点抽象,甚至拐弯抹角。这就要求学生培养去繁为简、找出问题核心的好习惯。比如立方体几何,对于空间感不强的同学来说是很头疼的题目。那么多的线构成了这样一个几何体,还有那么多的条件说明。看完题目往往就觉得晕了,还怎么往下做题呢。这时去繁为简,找出问题的核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求证立方体几何的题目往往有多种方法。但有些同学有时候连一种方法都找不到。我们就要找准题目的核心,化繁为简。这样,题目就被大幅度减化了,做起来也非常容易了。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拓开思维,做题时随机应变。高中数学不像初中数学那样有太多的固定解题模式,更多时候需要随机应变的。很多同学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到高中就不行了。因为初中时,老师讲了太多的解题模式,遇到每一种题型,都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么样,就一定能得出结果。看似题目很多,其实都在一个圈子里转。每个题型就是一个圈子,初中学生只要熟悉每一个圈子的规则,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但到了高中以后,有的同学还用初中时的方法学数学,就显然行不通了。因为高中数学的灵活性太高了,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程度也不再像从前。所以,学习高中数学,思维不能呆板,要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与此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主观能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提高这一能力。课堂是必要的,习题是不可少的。但学习高中数学需要更多的是思考,不仅要思考题目怎么做,更要思考题目之间的关系,题型之间的关系,找出其变化规律。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遇上都不至于无从下手了。其实,高中数学题型是千变万化的,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我们要更加谨慎,合理的运用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合理的使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对于复杂知识的理解。
目前,国家的电子技术正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已经被普及并应于与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课堂也要适时的引入多媒体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简化高中数学教师的任务量,把立体几何和画图部分的工作量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数学课件进行数学教学,不但提升了教学层次感,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立体式的教学结构。目前的高中教育中,都已经开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应用效果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便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定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正确客观的进行评价,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我们也要重视那个度,只为避免教师和学生过多的依赖多媒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我们要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品质教学方法的指导以及多媒体的合理使用,真正的做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者:朱士波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兴洪中学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高校公共健美操教育教学论文
一、传统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弊端分析
(一)导致教学活动的发展取向凸显局限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取向上呈现出开放性、自主性以及人文性等特征,其培养目标已从传统单一的技能传授转变成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然而,在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中,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致使本应彰显开放、自主与和谐等特征的教学活动凸显出封闭与强制的弊端,造成了教学的发展取向仍停留在对学生进行健美操基本动作与套路的传授,使得学生通过公共健美操教学的培养,其学习效果仅仅是掌握几套健美操的动作编排,而对于健美操运动内涵的理解、运用的能力、自主编排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及对于健美操运动的推广与普及能力,却未能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
(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严重的遏制作用
由于受“唯成绩论”教学观念的束缚,使得追求高达标率成为公共健美操教学发展的核心目标。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凸显强制性弊端的“灌输式”与“填鸭式”教学方法得以广泛使用,达标测试成为衡量学生健美操学习效果的标准。致使学生为了能够确保达标,只能够开展被动接受式学习,对教师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进行枯燥乏味的机械式模仿练习,其自主意识的发展受到限制,自我发展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其学习兴趣伴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而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由此造成了公共健美操教学的“退热”现象较为严重。
二、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创新意义
(一)修正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提高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教学方法是实现师生间知识传输与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公共健美操教学中,由于受狭隘的“唯成绩论”观念的误导,致使教学方法存有明显的单一、陈旧以及强制性特征等弊端,由此严重影响到知识传输与信息交流的畅达程度,致使学生因自主意识的缺失而导致其学习效果低下。因此,针对公共健美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开展具有指向性的创新活动,进而构建起彰显人文思想,凸显开放性、自主性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以便于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素质、兴趣取向以及自我发展需求的学生来切实有效的运用,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公共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以便于为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供保障。由于公共健美操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明显弊端,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扼杀”式影响,因而,学生对于健美操的学习兴趣会伴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而呈现逐渐下降、直至消失,致使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失趣”的学习状态较为严重,进而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与培养会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因此,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以维系与促进学生对于健美操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保持,这对于有机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加以有效培养,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三)彰显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现师生关系的融洽与亲和
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一个“教”与“学”两大行为主体间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会通过“教”与“学”活动的交融而构成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属性对于教学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恶劣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失效,严重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目前,凸显强制性弊端的教学方法是造成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这种强制性教学方法的择用,是人文缺失现象的具体体现,不仅会造成师生间地位的落差,同时,还会诱发学生对于健美操学习抵触情绪的生成,进而对师生关系形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针对公共健美操传统教学的强制性弊端,研创彰显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新型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实现师生关系的融洽与亲和,同时,还能够营造出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而有效地推动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导向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知水平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所持有的态度与观念的集中体现,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构建教学体系的规范标准与原则依据。因此,相对于教学方法而言,作为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自身创新的先决条件在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在素质教育普及的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得以有机的确立与推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在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必须实现教学理念的人文化转变,打破狭隘的“唯成绩论”观念的束缚,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用以引导与规范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而确保创新的实际效果。
(二)拓展创新视角,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对于学校体育的社会职能提出了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以便于为推动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相对于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而言,作为具“亲民性”的教学科目,既担负着培养学生健美操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健美操运动的推广与普及的社会责任。因此,从不同的层面与视角来充分调动与发挥公共健美操教学的社会职能,就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基础。教学方法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具有适应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对于社会职能具有重要的“保值增效”的作用。因而,对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坚持多元化的发展原则,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以及大众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态势,来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行为,进而为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提供保障。
(三)提高师资素质,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保障
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其自身的素质能力对于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公共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创新效果,要求对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与发展。这就要求公共健美操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对于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与认知水平,使之成为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导向。同时,还要求公共健美操教师在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理论与科研能力的基础上,积极自主地加强与大众健美操运动的交流,切实把握群众性健美操运动的特征与发展趋势,进而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针对公共健美操社会化元素缺失的现状,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加以有机的填补与充实,以确保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实效性。
作者:管珈艺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空乘专业学生健美操教育教学论文
1.形体塑造对于空乘专业学生未来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空乘专业的发展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与输送气质上佳、形体优美、纪律严明以及服务上乘的知识素养与技能素质并重的航空服务人才。鉴于空乘专业的特殊性,对于空乘人员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修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形体作为外在形象主要的体现形式,使得形体教学成为空乘专业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的形体塑造是空乘行业特殊的素质诉求,是展示行业良好风貌的重要条件。而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则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未来成为合格的空乘人员的必然需求,为其实现自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形体塑造是一个完善外在形象、提升内在修养的综合性过程,对于促进学生良好气质的生成、礼仪修养的发展以及自我展示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与维护作用。由此可见,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实质在于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为其成为具有较高素质能力的空乘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三,通过形体塑造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鉴美能力的提高,使之在未来的自我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切实体现自身的美感,成为行业靓丽的风景,同时,更有助于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健美操教学对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促进作用
健美操是以体操与舞蹈动作为基础,在与之相适应的音乐的伴奏下,来达成提高健康素质、塑造体态、培养高雅气质以及提升内在修养目的的新兴运动项目。健美操教学自在高校开设以来,就以其突出的实用效能而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而相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而言,健美操运动更是以其特有的修塑体态、培养内在气质的功能,在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过程中凸显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实现健康素质与形体塑造的同步发展
健康是社会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个体开展社会行为的基础与保障。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人员对于健康素质具有极高的需求,因此,加强空乘专业学生的健康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健美操集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时尚性以及大众性于一体,是一项具有突出社会功效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健身性是健美操运动首要的功能特征,通过对空乘专业学生健美操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使之达成对于健美操社会功效的理解与认知,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进自身健康素质的有效发展。而通过健美操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功能,使得学生在有效提高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形体塑造,凸显出“一举两得”的双重功效。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对其自身形体塑造的规范与指导
相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言,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空乘专业学生未来的社会活动方式,是一种对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的综合展示。在此展示过程中,外在形象通过对人们视觉感官的刺激而产生及时印象,具有明显的“先入为主”的特征,因此,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是空乘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外在形象的展示需要借助于学生审美意识以及鉴美能力的支撑与保障,以便于达成对自身美感的体现。健美操教学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对美育元素的有效激活使之形成渲染效果,以此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其鉴美能力的有机发展,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2.3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实现对其形体塑造的“锦上添花”
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专业学生内在气质培养的重要性,内在气质是社会个体自身修养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完善的德行修为以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内在气质浸透于人们的日常行为,并通过外在形象的展示得以体现。健美操运动具有突出的完善心理、愉悦情绪以及修善品德的社会功效,因此,对空乘专业学生开展健美操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内在气质的提升,使得学生优雅的内在气质与的外在形象相映成彰,达成互补的效应。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无疑会产生“锦上添花”的增补作用。
3.基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需求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途径
3.1打破不同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实现与形体教学的有机融合
空乘专业传统的形体教学是以形体舞蹈为主要内容,虽然形体舞蹈在内容与形式上同健美操具有一定的相适性,但是,由于受学科的限制,始终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职能得到有效的拓展,与不同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日渐频繁。健美操作为一种既具有专业特征,又具有大众特质的一项健身运动,以及健美操运动所具有的突出的社会效能,使之拥有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打破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针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取向,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突出的修塑体态功能,为学生的形体塑造提供支持与保障。这不仅能够实现健美操教学与形体教学的相互融合,同时,更能够有效地拓展健美操教学的职能范围,进而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有效发展。
3.2针对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需求,研创具有实效性的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强力支撑,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促进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目的,需要创设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健美操教学的内容体系。这就要求要加强与形体教学的交流,借鉴形体舞蹈中的相关理论与相关动作,编排出全新的健美操教学内容,用以凸显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重要功能,满足学生形体塑造的发展需求,使得空乘专业学生的健美操教学更具实效性。在研创适应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健美操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对形体舞蹈的借鉴、相融与相适的原则,切忌过于突出健美操运动的功效而产生“喧宾夺主”误导,同时也要避免过于渲染形体舞蹈的作用而造成健美操运动功能的失效。
3.3加强学生体育健身自主意识的培养,使得健美操运动成为其未来自我发展的“良师益友”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除去提高学生体育健身技能、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以外,同时还表现为对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以便于引导与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健美操集健身怡情、修塑体态以及完善内质等功效于一体,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与推崇的教学科目。因此,通过在空乘专业学生中开设健美操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对于健美操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与维护其健美操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使得健美操成为空乘专业学生进行形体塑造与品格修养的内容。这种基于自主参与意识支配下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健美操运动在空乘专业学生未来发展进程中发挥出“良师益友”式的陪伴作用。
作者:杨倩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民用航空学院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和谐社会成人教育教学论文
1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
1.1成人教育是促进终身教育理念实施与发展的主阵地
成人教育主要包含成人高等教育、成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并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分。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上,成人教育在缺少政府资金投入的状态下承担了社会学历补偿教育的使命,为成人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争取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并以顽强的生命力大大推动了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进程。成人教育依赖于高校的教育资源与智力资源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2成人教育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教育的重要环节
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和谐教育,以此来促进我国各种教育类型与教育形式的协调发展,并将其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社会教育体系,是教育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各层次人群学习的需要。这也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满足公民终身教育的需求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数以千万计的各种在职人员提供了一种形式灵活、便利的学习与再学习的机会,对于保障我国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全国国民素质、转变我国人口负担与人口资源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教育的重要环节,一定要充分发挥其周期短、效率高、针对性强、灵活性高的教育特点,以成人的学习需求与特点为导向来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方法策略,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来贴近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生活,为社会不同层次的成人提供学习便利。同时,还可以利用高速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手段有效地打破学习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尽可能多地为成人提供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
2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教学管理理念与教学管理需求相悖
教学管理理念的正确与否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多成人教育为了盲目地追求对学生学历学位、各种荣誉证书的获取,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真正目的。有的教学管理者为了迎合一些学生的需要,在思想上树立了错误的教学理念,严重缺乏对问题的理性认识与思考。由于降低了对教学的要求与规范性,使得成人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与培养目标上出现不配套的现象。
2.2教学管理制度与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的需要
很多成人教育在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基本文件方面还不够健全、完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就要求成人教育必须建立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3.3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虽然成人教育的办学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使得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不能适应我国时展的要求,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
3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3.1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就是指在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中必须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因此,作为成人教育的管理者必须时刻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
3.2坚持创新理念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作为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服务意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并通过对教学管理规律的探究不断创新管理手段、管理体制、监控体系,确保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另外,还必须加强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突出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不断创新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3.3坚持以发展的理念来优化管理队伍素质
教学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教育竞争的不断加剧,对成人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必须大力提高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实践能力强的、有创新意识的教学管理队伍。
总之,成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也是传统教育的一种有效延伸,更是推动我国全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有利方式,还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新模式是值得广大成人教育者探索与深思的课题。
作者:许晓冰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1体育教学改革互动和体验性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和教学改革内容比重失调
传统教学主要以竞技体育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为主干进行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大量休闲娱乐项目、健身健美项目走进体育课堂,课程内容和教材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项目互动和体验性更强,面对多样化的教材,传统项目教学和个性项目教学两者应如何调整,怎样的比重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体育教学,选择哪些个性项目走进体育课堂,并逐渐成为固定教学内容,怎么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教学体系当中,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目前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内容两者的比重失调,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1.2教学组织活动和指导不太合理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载体;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教学指导的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体育实践跟进;课外体育联合。从理论上看,教学组织的活动和指导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执行力、学生素质水平不同,真正按照教学进行组织活动和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断淡化,学生的主题地位不断加强,“情景教学”、“目前引导”等具有合作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随之出现,但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以及能力有限,师生交流和双边互动的预期效果只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体育选修课原本作为由学生自主选择某一项目进行系统学习的模式,打破了过去教学大纲硬性规定,但由于教学活动和指导的缺乏而成为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教学的效果。
1.3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缺乏针对性
随着高校体育教程改革活动的不断深入,在高校内课堂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是非常让人欣喜的,但由于高校体育教程改革尚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出现了教学改革内容雷同、不区分学科特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高校的改革体育课程缺乏个性,相互抄袭,简单模仿,复制采用,这种单纯的模仿和引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向前和发展,教师的简单模仿,学生的相互攀比,将一种新方法应用到大部分学科当中,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高校体育改革效果甚微,互动和体验性较差。同时我们看到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类似“小集团学习”、“分组练习和比赛”等具有自主学习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大量被采用,一些学校甚至在所有学科当中运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不会提升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互动和体验性建议
2.1运用媒体、科技等手段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涉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效果多种评价等多方面,延伸出来就更为丰富和广阔,其运作方式由运动技能逐步向运动、健体、休闲、娱乐的多元化方向回归。强调课程多元的辐射效应与整合,凸现终身体育与健身锻炼能力的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运动、休闲、娱乐与体育人文精神及价值观。而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媒体以及一些科技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增强了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比如在铅球教学过程中,就铅球推的动作,运用摄像机将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对照国内国外运动员的比赛视频,会让学生更快的学习到其中的技巧和知识,体验性也会更强。在传统教学和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实验的方式,找到两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让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学到理论知识,在改革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不管是媒体的介入,还是科技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将传统教学和改革教学两者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体现教学改革的效果,更好的培养人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2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教学课程
体育教学课程是一项包括大量运动技术、技能在内综合性工作,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自主的创新和研究,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同时,注重体育教学的示范性并适度地淡化其竞技性,注重学生日常体育教学的反馈,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体育理论的良性互动,根据体育活动的不同类型分为几类,针对每类体育运动的不同特点,从加强学生的互动和体验性方面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将课外体育、校外体育、运动训练纳人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等多种课程的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课程结构。
2.3实行老师竞聘上岗,优胜劣汰,能者多劳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鼓励教师创新,开设灵活多样能适应学生身心需要的新型课程。倡导开放式教学,提倡个性化、多样化课程教学法,注重教学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而现行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与职称晋升制度中,硬性指标中较多考核的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涉及教学效果的并不太多,教师为了维护自身切身利益,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应付工作绩效和职称晋升工作中,放弃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工作中,或者一些教师把精力的焦点几乎都放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而忽略了对课程教育创新理念的钻研,缺少从全局上、整体上对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要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需要对教师的日常考核项目进行一些调整,同时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编制内的教师懒于教学,实行教师竞聘上岗,真正让热爱教学、善于教学的老师上岗,优胜劣汰,能者多劳,通过这种竞聘的方式,让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提高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的工作当中。让真正热爱教学、有能力做好教学工作的老师得到更好的待遇,实现良性循环。
3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而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趋势是不断向前和发展,但中间过程是在螺旋式上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既是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一些锤炼和提高,也是对学生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革命。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一些细小的改变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无论对高校体育未来顺利发展,还是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目前我们的高校体育改革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但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改革不断注入新思路和新活力,才能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常变常新,才能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体育文化事业,才能不断培养处社会需要、行业认可的专业性人才。这是我们每个人体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每位高校体育教学老师必须承担的职责。
作者:吕姿樵单位: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常见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部分存在缺乏实用性的问题,没有实施市场调研,因此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而且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很长时间未对课程设置进行改变,已经不适应时展需求。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简单模拟本科教学课程设置,因此忽略了职业能力培养,缺乏高职院校本身的职业教育特点。另外,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重复授课的现象,浪费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
2.教学内容不完整
由于会计制度和规则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完善,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相对滞后。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到的教学内容、知识技能在毕业以后就难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而且现阶段因为教材出版的要求不高,所以各种会计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很多教材内容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甚至一些教材内容存在关于会计准则制度以及方法方面的异议和差错。
3.教学方法不适当
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授课过程当中,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只是运用提问或者解答习题的方式控制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获取会计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在教学中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忽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而且,多数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由于繁重的授课任务,教师缺少精力和时间准备多媒体课件,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都很少运用多媒体,无法发挥多媒体在会计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二、高职会计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高职会计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正确认识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职业性特点,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企业会计岗位实际需求进行专业技术教育,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理论性人才的培养。其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属于地方类院校,高职会计教育应该服务于当地经济。再次,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应该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在授课过程中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和思考创造能力。
2.改进高职会计课程设置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高职院校应该以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完善课程设置体系。课程设置可以参考社会企事业单位会计实际工作需求的知识技术具体要素,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地方逐步增删、完善。同时,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注意不忽略其他人文学科。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会计人才。
3.改革高职会计教学方法
高职会计教学应该突破老套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可以逐渐尝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各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通常是指由老师为学生引入各种会计实践问题,再引导学生针对案例问题进行主动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总结规律获取知识技能。项目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作为主体,重视让学生参与体验项目全过程,教师把教学任务以项目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按照会计岗位要求及业务流程要求完成会计项目作业,从而收获预期教学效果。
4.完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
完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首先应该重视会计学习的实训。其次,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前,学校应该协调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校外会计实务工作锻炼,让学生感受企事业会计业务环境,并且切实动手参与企事业会计实际业务工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未来的会计工作熟悉了解并且积累一定经验。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鼓励缺乏从业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工作实践。同时还应该增强对会计专业教师参加校内外实务工作或者科研动态学习培训的支持力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是培养社会高素质会计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摇篮,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应该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完善课程设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罗霁虹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
一、职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职业学校来看,很少有学校设置有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便是有的,对于教学质量评价也不够重视,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例如,有些职校会隔一段时间,聘请督导员,让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听课,学习,并在教学期间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老师给与及时的谈话,但却没有响应的惩戒措施,教师对其重视力度不够。由于职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致使学校中缺乏能够衡量教学质量的硬性指标,不能及时的将教学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从而不能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严重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2]。职业教学旨在培养具有综合性职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在职校教育中要重点突出实践特色,但就当下的教学实际来看,实践教学只做了很小的一个范围,亦或是某几个实践领域。此外,很多职业院校都没有的自我定位,在建立培训体系方面,也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在职业教学中无法突出实践特色,学生困在教室里,缺乏知识应用和实践,严重阻碍品质职教生的培养。
二、职校教学管理策略拙见二三
1.提高师资力量。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随着职业教学的不断发展,提高职教老师的师资力量势在必行。一方面职教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和成长的环境,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在校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3];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培训,对于一些新进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或是采用“老带新”的方式,帮助新进教室尽快且顺利的进入工作环境,胜任工作岗位,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职校可不定期的安排一些类似品质课堂竞赛,鼓励新、老教师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和传授,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2.转变教学观念。对于当前很多职教课堂教学中都持有的只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教学观念,想要摒弃它,就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观念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坚持促进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理解和交流、愿望与追求、态度和情感等等诸多方面都能获得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提高职教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其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2]。3.完善评价体系。想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学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思想上的认识。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校的领导才会亲力亲为的费精力,花时间去进行教学管理,这样,教学管理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和评价,加强教师的综合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而且考核结果和评职、晋升、工薪挂钩,真正实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学人员的积极性。4.加强实践教学。职教学生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钥匙因为职业教育中的实践特色,能够培养出具有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职教教学中,一定要有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能够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变化和方向,重点突出自己职教的实践特色,引导学生进去市场、企业去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尽快且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实现品质职教生的培养目标。
总之,职校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要想职业教育能够蓬勃发展,我们就必须要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的自我定位和突出的实践特色。
作者:余和单位:四川省富顺职业技术学校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1引言
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教学态度、教学艺术、教科研经验都比较缺乏,所以可以以此竞赛为契机,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高校的师资整体水平。
2电子设计竞赛促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高
由于海南高等教育起步发展较晚,海口经济学院是从2007年开始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奋斗,近几年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荣获全国一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一项,海南赛区一、二、三等奖几十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考核内容与该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通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可以有效的检验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此为契机来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同时,指导、培训参加竞赛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也得到了提高。电子设计竞赛的赛题大概归纳为7类:电源类、信号源类、高频无线电类、放大器类、仪器仪表类、数据采集与处理类、控制类,由此可见竞赛试题的实用性、综合性很强,技术水平发挥的余地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的电子技术,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的实践调试经验,才能在培训、指导学生时游刃有余,帮助学生从选择元器件、调试电路、制作印制电路板、焊接、调试程序等方面快速提高,少走弯路。学生在训练时,和指导教师一起攻克难题,会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废寝忘食的在实验室钻研,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该校将传统的集中式实验教学改革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在开放实验室中配备了信号源、示波器、电源、万用表等常用设备,还配备了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及开发板、DSP实验板、仿真器、计算机等实验所需的设备。在老教师与青年教师联合进行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新老教师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使新教师具备的工程实践能力。电子设计竞赛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组织报名、考核筛选、赛前培训到赛后总结,教师需要系统有序的进行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青年教师的组织报名锻炼了宣传、策划能力;考核筛选锻炼了教师优胜略汰的把握能力;赛前培训提高了教师的计划能力、电子系统设计、分析排除故障的工程实践素质。
3电子设计竞赛促进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青年教师接受事物快,思想活跃,他们承担着多门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授课任务,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所以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让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指导工作,让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增加凝聚力和亲和力,而且还可以创造教与学的和谐氛围,实现教学相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具有实用性强、综合度高,涉及到多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低频/高频电路、模拟/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PLC、EDA等课程。题目涉及的不是单一课程,而是一个课程群,传统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内容轻实践、重理论;轻综合、重分析;轻协作、重个体。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需求。根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型和内容倾向,针对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由学校的青年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讨论,在每个学期开设以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为主的选修培训课程,设计出5~6个训练题目,这些题目的特点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紧密结合,既有理论计算、方案论证,又有实际制作、整机调试和测试;既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专业知识,同时还含有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新仪器;既注意了课程、学科间交叉和渗透性,又强调系统和综合性,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电子设计竞赛为青年教师在实践课程的改革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通过针对竞赛的过程掌控,完善、提高和综合了实践环节课程。
4促进青年教师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从专业技术职称上多属初级、中级,科研经验不足,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和学术会议的机会较少,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该校对青年教师重培养、压重担、严管理,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教学质量。鼓励、支持青年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还积极为他们提供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比如选送青年专业教师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验交流会”,学习全国的培训老师的经验和方法,使他们在吸收国内先进的教法经验的同时,尽快成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索出了创新实践教育改革,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一种模式,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但推动和深化了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竞赛的内容和特点反应了该专业的前沿发展水平,是一个通往高层次科研的台阶。近几年,该院的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参与电子设计竞赛工作,得到了锻炼机会,主持、参与省、厅、校的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20余篇。
5小结
高校青年教师应当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认识到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在该项任务中积极提高自身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走向学术独立奠定基础;使自己尽快成长,能够具备较高的教科研水平,使我们的创新实践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作者:孙雷占永宁孙玉轩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中职市场营销教育教学论文
一、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市场营销策划》不仅注重理论和技能的传授,更离不开实践的支撑,没有实践的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无益。因此,教学前,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以营销职业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如“营销策划人员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目前学生的基础如何”,“怎样才能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等,帮助学生从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见下表)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新模式,实现目标
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平台,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不会学”转变为“会学和学会”,以便今后“用得上和会用”。我尝试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三方面(见下图)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更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目标的新型教学平台。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兴趣,使其愿学、乐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运用了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营销策划的内涵、原则、流程和内容。
1.案例教学:在课堂讨论分析案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外收集商家的宣传海报等资料,并针对这些资料,从营销策划的角度写出对应方案;阅读营销策划方面的案例,将案例中有创意的活动内容记录下来供课堂讨论用,促使学生在学习策划时理论联系实际,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是有个人思想的主意和创意。运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教学趣味性,更促使学生主动涉猎与营销策划相关案例,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创意灵感。
2.情境教学:以地方企业和其他知名企业(品牌)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和学生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脑海中生成主观的职业场景,创设“虚拟性情境”;以校园周围的小型零售店为背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与这些小店联系,真正走进企业,帮其出谋划策,创设具体、真实和客观的“现实性情境”。学生不仅能够较好地理解营销策划的概念、原则等基础性知识,更能够熟练掌握营销策划的操作流程,把握营销策划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使专业技能水平得以提升,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树立团队意识,增强应变能力。
3.实践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更有助于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由企业确定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制订方案,指导学生有步骤地实施。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由于《市场营销策划》是一门与企业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企业实际营销环境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实用、够用、会用”的原则,除了尽可能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外,还通过邀请行业或企业专家来校进行有关营销策划方面的专题讲座、开展现场教学和以赛促学等拓宽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1.专家讲座:行业或企业专家的到来,不仅可以弥补教师自身对现实营销环境认识的不足,还可以带来许多与学生距离较近的生动案例,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他们个人的成功之路能引领学生进步。2.现场教学:将学生带出教室,深入企业和市场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和感悟营销策划的魅力,强化教学效果。3.以赛促学: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和创新的热情,构建创新思维模式并完成策划方案,要求学生将策划方案以PPT课件方式展示和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策划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PPT制作水平、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三)教学评价多样化
为避免学生成为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我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1.评价内容由一张试卷变成理论和技能两大块。理论部分按章节检测,主要检测学生对章节理论掌握情况,占总评价的20%。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将技能部分整合成三大块,即市场营销调研技能、营销策划方案写作技能和PPT展示技能,主要检测学生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实现情况,占总评价的80%。2.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学生、教师和企业人士三方评价。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能思考问题,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3.评价阶段由结果评价延伸到过程评价。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教师都会发一张评价表,由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打分。教师突出过程性指导和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评定。学生的结果评定由学生参加实战操作的企业人士给出,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教师汇总平时的过程打分和结果打分,给出学生的综合评分,即期末成绩。
结合多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教师唯有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由“研究教”变为“研究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才能真正教出“有用和有为”之才。
作者:周建平单位: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教学方面论文:基于混合学习的远程教育教学论文
一、设计思想:突出引导式驱动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交互
(一)理论基础引导式驱动下网上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即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设计理念引导式驱动下的网上教学设计理念是:引导式、立体化、过程性、交互型。其具体内涵是以引导学生学习为出发点,通过建设立体化的网上教学平台,将网上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有机地加以结合,探索将知识的传授转变成对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的途径,并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式课程教学。这就要求网上教学设计应该围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开展课程的教学、实践及考核等活动。
(三)设计思路远程教育的教学是基于网络的教学,我们对此作了很多探究,但是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不高,网上教与学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强迫式,教师总是通过各种约束手段要求学生上网,网上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本人在网上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过程中作了如下创新,以达到实现教师引导下的虚实结合,学生自学为主的网络上下互动的目的。及时,变强迫式为引导式,在设计的内容和结构上,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创造虚实结合的课堂,引导学生自发上网学习,实现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的转变;第二,变静态单向式为动态交互式,在设计的实施上,改变以往的以课程网页为主的单一平台,利用多样化的立体网络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网上网下互动。这一设计思路旨在突破传统网上教学,创造一种新型的网上教与学的文化。
二、设计内容:体现多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一直以来,大多数远程教育学校的课程网页栏目设置基本统一,栏目设置较单一固化且栏目功能分工不明晰,这成为学生上网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学校远程教育课程网页栏目设置如下: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辅导、直播课堂、实施方案、教师介绍、IP课件、课程论坛,绝大多数课程栏目都为这八项,只有极少数课程稍作添加。这种栏目设置存在以下缺陷:及时,栏目过于简单,只能传递基本教学信息,内容难易吸引学生;第二,栏目功能分工不明晰,如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师介绍等都是课程基本信息的说明,直播课堂、IP课件都属于视频教学。这种栏目设置难免让学生产生网上厌学的情绪,创新网上教学的栏目设置成为实现引导式教学的及时步。为此,笔者对《金融学》这门课程的网上教学主页的教学栏目进行了重新设计,作了如下创新:及时,对传统栏目中的相关栏目进行合并和变更。将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师介绍四项合并为课程指南栏目,将直播课堂、IP课件两项合并为虚拟课堂栏目,将教学辅导更名为章节辅导。第二,新增辅助栏目和扩展栏目。将所有栏目分为基本栏目、辅助栏目和扩展栏目。课程指南、章节辅导加上新增的作业练习与期末复习构成基本栏目;虚拟课堂、课程论坛加上新设的“案例集锦、热点聚焦及金融生活构成辅助栏目;新设实训天地与课程拓展构成扩展栏目(见图1)。图1网上教学设计栏目设置本课程栏目设计的具体说明如下:
(一)基本栏目模块
基本栏目模块是用来传导学习基本内容的,是课程的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的体现。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以了解课程基本信息及完成基本的知识学习及学习检验。
(二)辅助栏目模块
辅助栏目模块是用来辅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并加强师生动态交互。该模块包括以下五项:(1)案例集锦。该栏目以案例库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大量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既包括典型案例又包括热点案例。(2)热点聚焦。该栏目以国际、国内金融领域发生的热点问题为材料,为学生提供与课程内容知识点相关的热点事件或话题。如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创业板市场的建立等等。(3)金融生活。该栏目为学生提供能反映课程知识同时又与我们平常生活有关的素材,比如加息(减息)与百姓的存款、人民币升值与百姓理财等。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本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并可以将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家庭经济生活。(4)虚拟课堂。该栏目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程辅导,从而打造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课堂。主要有视频直播和IP课堂两种形式。(5)课程论坛。该栏目通过专门的课程论坛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答疑和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等,实现基于网络的师生实时和非实时交互。
(三)扩展栏目模块
扩展栏目模块学生提供大量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形式多样的补充内容,是课程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对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增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实训实践。该模块包括以下两项:(1)实训天地。该栏目为学生的实践、实训提供指导和平台选择。主要包括股票模拟交易、外汇模拟交易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该栏目提供的内容和平台进行实训,实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2)课程拓展。该栏目为学生安排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活动,从另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如,近几年安排了“湖北电大经济类知识竞赛”、“网上读书活动”等拓展活动。通过以上的栏目设计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程栏目设计具有以下特点:及时,新设栏目内容体现“浅入深、深出浅”的教学规律。这些栏目的内容丰富多样:如案例集锦选择金融领域的典型案例,引人入胜,热点聚焦、金融生活是和我们日常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大小事件,惹人关注,这些栏目的内容一方面足以让学生对网上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实例中学习理解理论知识,即浅入深。作业练习和期末复习栏目为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提供辅导,为提高考核成绩,学生必然会主动上网学习这两个栏目的内容。实训天地和课程拓展作为扩展栏目为学生的实践和知识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即深出浅。因此,新设栏目的创新性足以将学生吸引至网上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引导式的教学。第二,基于资源与基于交互并重。这些栏目中一部分是基于资源的,侧重于实现非实时的网上教学;另一部分是基于交互的,侧重于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网上教学。这种设计就突破了传统设计中只注重基于资源的网上教学,增强了网上教学的师生动态交流。第三,整个栏目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本课程的所有栏目涵盖了远程教育的每个教学环节,即学习环节(包括导学、自学、促学)—考核环节—实践环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于网络的教与学(见图2)。图2网上教学设计栏目贯穿教学环节全过程由此可见,本课程从引导式教学理念出发,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式的栏目设计,实现了将网上教学的所有内容多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三、设计实施:利用多样化的网络平台组织教学
以往的网络教学大多通过以课程网页为主的单一平台组织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对此,在本课程的网上教学组织上利用多样化的立体网络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网上网下互动,从而将网上教学设计得以有效实施。立体化的网络平台由课程主页平台、网络视频系统平台、课程论坛平台、模拟交易平台、专题活动平台、网上其他平台等六个平台构成。每一个平台分别对应不同的栏目和教学环节。每个平台的功能分别如下:(1)通过网上课程主页平台实现基于资源的导学。教师通过这一平台上传导学资源,学生通过这一平台进行非实时的网上资源学习。(2)通过网上视频系统平自组织实时与非实时的虚拟课堂。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既可以安排实时的视频直播课堂实现和学生网上面对面的实时交互,又可以录制课程IP供学生非实时的在线观看。(3)通过网上课程论坛平台实现网上网下的交流。教师通过课程论坛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实时的教学活动和非实时的在线答疑,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网上网下的交流。(4)通过网上模拟交易平台实现基于网络的实践环节。本课程选择“叩富网”让学生进行股票模拟交易并进行比赛,选择“美国嘉盛集团网站(中国)”让学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这种创新型的远程教育网上实践形式极大提高了学生上网学习赢得积极性。(5)通过网上专题活动平台丰富课程拓展知识。每学年,本课程都会安排一次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活动,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全部通过活动专题网页平台供学生参考。如近几年安排了“湖北电大经济类知识竞赛”、“网上读书活动”等拓展活动。(6)通过网上其他平台实现对以上各个平台的有效补充。除以上5个平台之外,本课程选择了一些和课程相关的网站,如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官方网站、相关精品课程网站、金融新闻类网站等等;另外,利用网络电子邮件、QQ群等网络资源和技术。这些网络媒体不具体针对某一个栏目,而是在各栏目中都可体现,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这些网站获取各栏目所需的补充资料。以上教学设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平台应用。
四、设计效果: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并增强了师生交互性
(一)提高了学生上网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程创新的教学栏目设计、组织和实施,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以往形成的“网上教学资源陈旧、网上教学平台单一、网上教学环节简单”的观念,丰富的资源、立体化教学平台、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涵盖多方位教学环节的网上教学形式等都让学生对网上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转变为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点击率大幅度增加,论坛活跃度也不断提高。
(二)增强了教与学的动态交流
由于教学设计中创新了立体化的教学平台,学生上网学习的网络平台得以扩大,师生交流的途径变得多样化,由此实现了实时与非实时并存的网上网下师生动态交流,尤其是非实时的动态交流得以突破。
(三)实现了浅入深、深出浅的教学效果
由于整个教学设计体现引导式的理念,所以教学资源的选取和教学活动的组织都着眼于实践,学生对知识的基本认知来源于实践,对重难点的深入理解依托于实践,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凌驾于实践,通过网上、网下多方位的教学系统,这门课程的学习难题迎刃而解。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真正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起到了化难为易、学以致用的作用,达到了浅入深、深出浅的教学效果。这一效果通过考核环节中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实践环节中学生课程拓展取得丰富成果等得以体现。
作者:周俐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