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建筑安全生产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不是单‘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前言
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建筑施工爪、l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等问题,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笔者结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1施工前期的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与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签定合同。建设单位在申请施工许可证之前,应当向当地建筑_J:程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工地安全方案,其中包括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各自的安全责任、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及安全生产专项施工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要加大力度抓好材料管理。这项工作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性能,保质,安全上起重要作用。要做到材料多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检测,评测,验收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现场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安全工作上有意识科学地进行策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和改进来发展安全管理工作。公司和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安全方案。审批后的施工安全方案即是作为建设工程全程项目安全施工的依据。
2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首先要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及时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将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审查相关内容纳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范围,具体要做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安全、质量、丁期和投资四项同步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针对下列工程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拆除、爆破工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单位整体发展的需要。安全管理应多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lk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安全控制
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之前进行安全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当必须采用这些设备、设施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开工之后进行的评价,可查出施工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系统建成以后,在现场施工阶段进行的安全评价,可了解现场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超级秘书网
3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T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产品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个施工现场需要组织多工种,甚至多单位(如,桩基、土建、吊装、安装、装饰等)协同作战。为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其紧密配合,保障正常施工,就需要严密地计划组织。因此,必须编制指令性的施工技术文件一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而安全技术措施是旌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手相术措施是针对该项工种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消除工种施工过程中的隐患,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安全技术措施不是一般的措旌,而是国家规定的安全法规,具有法律的性质,带有强制性,必须编制,必须执行。
3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目标管理控制、制约、激励的总纲,是企业领导、管理者为实现安全生产所采取的保障措施,是贯彻实施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它具有法律效力,规章制度一经确定,贵在严肃认真地组织实施。“安全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及时”是说明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是及时位的,“预防为主”指的是所采取的积极的组织、技术措施,这个措施是根据设计、施工地点、条件、时间、方法、使用机械设备、工程特点、施工工艺等实际情况预测容易出现那些事故隐患,所采取的组织技术对策和措施,消除隐患,具体地说就是不让事故的萌芽出现。
4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对策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做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切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制度等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笔者认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对策是:①落实安全责任,实行目标管理。②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持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筑牢安全管理基石学禁令。③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⑤努力实现本质安全,健全HSE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⑥突出重点,强化各项专业管理。施工的管理、监督、检查分别由建设单位、质量监理和施工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包括:①安全组织管理(包括:机构、制度、资料):②场地设施管理(文明施工):⑧行为安全规定:④安全技术管理.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安全体系的建设,落实相关的责任制度,保障施工的稳定进行。
[关键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一、前言
由于建筑企业的特性决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的完善施工过程中安全的保障措施和相关制度的落实,追查相关的责任,严格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安全责任制的完善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全局
建立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责任制,既然核心是责任人,就应该是本企业乃至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力军,在企业核心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人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在项目中,项目经理对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负主要责任,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法定义务,对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分配得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细节。
1、各相应部门负责人认真落实责任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要跟上到位。
2、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从项目经理责任制开始,逐层往下分解,安全生产责任协议的签订是安全制度落实的保障前提。
3、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评制度。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考评显得尤为重要,这让每一个被考评者在生产过程之前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和责任,使得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占得一个主动的地位,通过考评能及时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与此同时使员工责任感增强,提高执行力。
三、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健全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安全教育执行情况不理想是普遍现象,往往忽视了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是安全事故,究其原因,除了各公司、项目追求成本忽视对安全教育方面的管理之外,较大的原因还是建筑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所以对从业人员这种情况可以用以下直观易懂的教育方式:
1、可以将安全规程,规章制度结合PPT、视频等形式定期播放,也可以将其制作成挂图挂在通道等显眼处供大家学习观看。
2、定期组织专业人士进行事故分析,从实际出发进行面对面培训,可以一周一次或一个月一次,作为硬性规定,此项教育活动不得缺失。
3、做好安全生产日和安全演练工作。安全生产日和安全演练是在前面学习安全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操作,能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对安全教育的理解,活学活用,造福于社会。
四、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要想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设单位应当加强自身安全管理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安全责任制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过程中,应当将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将择日落实到具体的成员身上,并且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同时,还要以制度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将安全生产从领导层面统一起来,进而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还要进行严格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将安全问题质量、危险源监控以及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管控作为安全责任制中的重要考核内容。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虽然其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在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其技术投入、本身管理能力受限。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是管理班子临时凑、安管人员临时招、技术人员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较低,至于敬业程度、以及安全思想水平,便不得而知。安全管理靠自觉的条件下,难以确保施工安全性。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设单位只有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责任到人
实践中可以看到,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机构,成为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其中,机构负责人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强烈的责任心和安全管理意识。建筑安全管理人员,需选调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来担当安全管理重任。
(2)、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手续完备、施工程序合理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一定要落实安管责任,施工之前,应当完成审图、设计以及规划等程序,并获得许可文件,坚决杜绝“三边工程”现象出现,建设单位应当主动承担安全责任。建设单位应当加强重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手续完备、施工程序合理,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管,否则建设单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加大安全巡查力度,强化安全检查和通报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应当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安监巡检力度,一旦发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应当及时地进行排除,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危害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五、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体系及应对措施
有一位基层主管领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现场作业人员再不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发生责任事故,我先砸事故责任人的饭碗,然后再把我自己的饭碗摔碎。”这句话突出了责任的公平性、均等性,彰显着一位主管领导敢于担当的安全素养和责任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设,首先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率先纳入安全责任,把“人人管生产,人人管安全”的原则具体化,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把安全与生产融为一体,在抓生产的同时搞好安全。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安全生产责任制有了进一步发展,可以说由“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到“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管工作必须管安全”、“行政领导正职是企业安全生产及时责任者”制度的转变。
2、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设,就要建立、完善安全责任考核、奖惩机制。职责划分清楚了,就要逐级去落实,否则就是一纸空文。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我负不负责无所谓”、“与我无关”、“出了事领导能摆平”等消极心理。
(1)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不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在企业中,要规定出一定时期安全生产的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目标控制情况与企业评先进、晋级结合起来,与职工本人的考评升级、经济利益结合起来,与企业员工安全绩效奖金结合起来。
(2)强化责任制监督考核机制。人类的惰性和奴性制约着人的思维和工作态度。企业严格监管时期,要促进岗位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必须建立有效地监督考核机制,必须与经济效益挂钩。古人云:“无利不起早”,让员工懂得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就会遭受处罚,甚至会丢到饭碗。
(3)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强责任制的落实,领导的表率作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以身作则,做到有感领导,真正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将“管生产管安全,管工作管安全,管业务管安全”落实到实处。虽然绝大部分企业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责任追究制度,但只是为了管理的需要,形式化的、孤立的,执行起来也是单一的、片面的,避重就轻,官官相护,难过人情关,缺乏规范化、系统化和法制化观念。必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职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追究领导责任。
六、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来保障施工的安全,提高安全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及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市政工程属于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内容包括道路
交通安全设施、城市能源供应设施、城市环境保护设施、供排水系统设施、园林绿化设施、防灾安全设施以及邮电通讯设施。市政工程越完善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越高。随着市政工程建设速度的加快,建筑安全事故开始频发。因此,在加快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现状;管理方法
引言:这几年来,国家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力度,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客观地讲,目前整个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安全事故仍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危害。市政工程是整个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产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分析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市政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1、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施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露天作业多、高空作业多、手工劳动多、临时员工多。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具有流动性、复杂性和密集性。受建筑施工特点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特点的影响,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具有如下几个表现:
1.1领导重视不够,责任不明确
市政工程的参建单位众多,具体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备租赁单位等。安全责任主体众多,造成安全责任不明确。如果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各个单位之间往往出现推楼扯皮现象。同时,各参建单位的领导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参建单位没有树立安全生产理念,没有将安全生产放在及时位,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不平衡发展。
1.2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监督力度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及时,企业管理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重效益轻安全理念比较严重;第二,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完善,监督管理力度不大;第三,缺少专业的安全指导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致使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施工常识。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多数都是在应付上级部门的随机安全检查,根本没有做到日常动态安全生产管理。企业缺乏监督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及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管理能力不强;第二,缺乏相关法律常识,不能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建筑安全生产活动;第三,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管理的范围划分不明确。
1.3建筑市场秩序混乱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市场受到各种主体的扰乱,其秩序愈加显示出不够规范,具体表现为:及时,施工企业为了减少资成本,随意抢工、赶工,压缩合理工期;第二,建筑企业为了避开政府的监管,在没有办理施工许可证等各种手续的前提下,自作主张开工建设;第三,在政府监督下的形象工程和房地产开发工程中,存在着虚假招标、暗箱操作的现象,严重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4安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于市政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出现很多施工难度大、危险性高的重点工程,如奥运会场馆工程、世博会场馆工程等,这些工程对于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就口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的发展来看,水平相对落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为安全生产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1.5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是口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建筑企业没有购买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用品,缺少安全培训工作,没有给施工人员办理安全意外保险,导致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缺少保障,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财产损失。
2、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2.1主体责任意识缺乏
施工企业是施工安全责任主体,国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当前市政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措施不力、管理不严,有的责任制形同虚设,在检查施工现场中,经常能发现墙上挂满了各项责任制度,但问到具体人员安全责任时,一问三不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违章现象严重、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重大安全事故不能保障不发生。
2.2人员安全基础薄弱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的安全首先要考虑到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工程施工安全涉及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他们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决定因素。
2.2.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不健全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施工方案中都会明确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管理网络,有具体的责任人,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易发生安全组织机构不能到岗到位或未能履行相应职责。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求生存,企业缩减成本和费用会变得很现实,最直接的就是缩减人员,甚至出现了实际管理人员区区十几人的一级施工企业,从而引发。羊群效益。,影响而上企业和项目部组织机构不完整。
2.2.2安全管理人员的任重权小
安全生产责任重、压力大,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相关人员管好安全生产是应该的,出了问题就应该承担责任,既要管好安全,又不能因为管安全而增加投入和影响工程进度,因此安全管理可动用手段极为有限,导致安全管理中安全隐患往往得不到整改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又不能较真,久而久之,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提出的安全隐患或很少或不痛不痒,甚至根本就不检查,不提出整改意见了。
2.2.3安全生产人员量少质低
这几年来,市政施工企业数量大规模扩张,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有经验会管理的人员得不到同步增长。不管是对施工企业还是项目部,国家对专职安全员的配备有明确要求,但不少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往往未足额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于安全生产不直接产生直观的效益,从业人员往往得不到重视重用,待遇跟不上,晋升轮不上。因此,有责任心能管会管的人员不愿选择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已在安全生产管理岗位的人员也想方设法脱离安全生产管理,致使能管会管人员少之又少。工程实践中,常发现施工用电很不规范,责令停工整改,但施工单位花大力气长时间整改,仅是勉强通过整改,这其中有些企业甚至还是市政一级施工企业。
2.2.4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素养低下
大部分市政工程施工作业人员是农民工,素质普遍低下,其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与习惯意识还不适应建筑业的工作环境,普遍缺乏安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有些安全隐患就在身边,但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有的熟视无睹,有的根本就不在乎,一方面由于缺少自觉抵制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能力,另一面目前的用工机制也不存在抵制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环境。
2.2.5监理人员安全监管缺位
有的对关键工序未做到旁站监理,未能有效控制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安全监控不力。有的监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监理资质,对重点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不熟悉,甚至看不懂施工图纸。有的监理日志记录不全、不规范,补填现象严重,日志中缺乏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相关记录。从已发生的事故原因来看,监理基础工作薄弱,履行职责不力,是市政工程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必须下大力气彻底根治。
2.3施工安全保障措施不力
2.3.1安全施工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不少地方工程招投标往往大幅下浮费率,加之工程项目的转分包各个环节的提成,必定会减少工程投入的冲动,最有可能被扣减的就是安全费用。由于安全经费投入不会直接产生效益,施工过程中不少承包人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幸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希望不增加安全设施和设备也能平稳地完工,巧合的是不少情况下能涉险过关,从而产生。投入了就是浪费。的错误思想,少投入不投入成为一种惯性思维。岂不知安全施工经费不到位,安全措施就不能落实,会大大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2.3.2教育培训安全交底不扎实
就目前工地的用工实际,农民工仍是用工的主体,尽管国家实行专业劳务公司分包制度,事实上劳务公司更多意义上是。开票公司。,没有固定的在册员工,没有严格的队伍培养的良性土壤和制度,教育培训没有专门的资金,因此农民工先行培训、先行交底得不到执行。事实上,不管多大的工程,具体的施工最终都会落实到清工班组,。清工包头。用工时能找到熟练的好,上手就干,找不到熟练的,工资低一点,让他们边干边学。那种无需技术靠体力的更是放下锄头拿榔头,对清工包头而言,对这些农民工先行培训、先行交底培训经费支出无来源。
2.3.3施工器具、材料的安全性能不佳
由于市政工程所需的施工机械的种类多,流动性大,与安全有关的材料种类较多,用量较大。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不到位,重使用,轻管理,导致机械设备材料带病作业,加之部分安装人员素质不高,不按技术规程进行安装,使安装质量得不到保障,留下了安全隐患。
2.3.4不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不少的企业没有及时把建设领域发生的事故编入安全生产教材,帮助作业人员从事故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从而增强安全作业意识与能力。有的企业发生事故以后,没有按照国家有关。四不放过。的原则和规定严格事故原因调查,而是往往简单地归咎于自然灾害,或者归咎于作业人员的违章操作,甚至归咎于运气不好。
3、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市政工程是一个城市形象的标志,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提高市政工程质量,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保障。针对口前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特提出以下管理措施: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严格贯彻执行管理制度,以建筑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建筑安全事故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一旦发现管理漏洞,应严格追究责任。另外,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大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及时位,实行安全与效益挂钩的生产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3.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有效的监督能够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因此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首先,建筑企业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标准进行现场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争创文明施工单位。其次,企业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改变传统的告知性安全检查方式,采取随机检查或者抽查的方式来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3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建筑企业应针对多发性事故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如高空作业、火灾、触电、机具伤害等,具体治理措施如下:及时,加强监督检查;第二,贯彻落实施工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第三,针对特种设备建立安全管理机制;第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时监控施工过程,提高生产安全性。
3.4加大资金投入,规范市场秩序
建筑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设备更新管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同时,还要规范市场秩序,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创建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结语:市政工程关系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受到建筑工程特点和安全生产管理特点的影响,导致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对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入手,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和安全生产项口专项治理力度,不断探索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国家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探讨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与管理对策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扩大基建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这充分说明了建筑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同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亦十分严峻,从脚手架倒塌到塔机失稳事故;从瓦斯爆炸的现场到地下的透水事故;从高空坠落到触电事故的发生;从地下工程的塌方到地面的山体滑坡等等,每年由于安全事故丧生的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之多,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调查表明:大量事故都源于安全生产管理的不完善或者失误、违规违章操作等导致的不良后果。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的关键。本文根据近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结合现阶段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就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管理对策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不是单个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工程建筑安全生产形势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60%以上的工作量均由建筑业承担,建筑业产值逐年以较大幅度提升。但是工程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其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对个人以及企业、社会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仅2012年l-l1月,全国建筑业发生安全事故272起,死亡384人。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建筑安全生产,颁布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加大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但是我国每年建筑安全事故率和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所以十分有必要对其中的原因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
1.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甚至一些企业法人,只给员工下达生产指标,不提供安全保障,甚至出了事故也不认真查处,将安全风险转嫁给分包单位和群众,降低了安全的风险值。
2.相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及时我国安全执法检查监督的力量明显不足,工程项目数量巨大,而监督力量薄弱。如在建的建筑企业单位工程达100万个,而监督执法人员不足万人,这样平均每个安全执法员要监管100多个工程项目;第二安全检查的方式还主要以事先告知型的检查为主,不是随机抽查及巡查,多流于形式;第三很多地方领导在思想上出于对自身政绩的考虑,对于安全事故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安全事故的记录与管理缺乏性和真实性,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的现象普遍发生;第四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得到及时严厉的惩处,安全责任事故的法定损失赔偿标准偏低,“私了”现象普遍。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从目前建筑业的总体情况来看,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普遍缺乏, 安全技术素质普遍偏低, 以农民工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使用的分包队伍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 招来即用。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伤亡者也是这部分人。
三、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对策
1.健全法制,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建筑安全生产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是根据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在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和客观的科学规律制定的人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要用法规来加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约束不重视安全生产的行为,惩办忽视安全生产、导致危害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失职人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安全监察,有力地督促施工企业排除生产过程中的隐患。
2.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安全培训与考核。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劳务施工队伍。凡参与工程分包的队伍,要加强其资质审查和从业人员的考核。杜绝出现高资质企业中标以后,低资质企业就可以全额分包的现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地建立或健全其建设系统人员培训机制,并建立民工准入制度。凡进入施工工地的所有民工必须先接受培训教育,一律持证上岗。此项工作应成为主管部门对
施工企业考核、资质年鉴和升级的重要指标,并强制执行,让每一位工程建设参与人员都能接受培训与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建筑从业人员学习的网络,从而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强化现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实行标准化作业是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基础工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以安全法规为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实行标准化作业,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关键抓住一个严字。一是规章制度要严,建章建制、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二是劳动组织要严,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三是劳动纪律要严,领导敢抓敢管,群众监督控制,人人遵章守纪;四是施工管理要严,作业按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按标准,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五是奖惩要严。对标准化工地应及时表扬奖励。在实践中把项目标准化管理向多方位、全过程、全员总体目标发展。通过张贴安全文明标语、班前快会等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宣传。时时敲响安全文明施工的警钟:还请有关安全人员到场讲标准、讲规范,传授安全文明施工的经验。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细则”、“门卫制度”及安全文明施工奖罚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临时建筑、场地硬化、统一着装等综合文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项目部采用“现场标准化,施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使文明施工步入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一切违规操作者给予相应的处罚,从思想上、经济上敲响安全警钟。
4.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安全业安全生产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筑业主管部门及建筑业业务主体加快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应用现代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数据库,提高对建筑事故的预测和防范能力, 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化水平,逐步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监控的现代化,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率。建立建筑业安全生产的门户网站,全国各地建筑企业,各级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科研机构,可以通过该信息系统进行现代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科研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安全生产的开展和监督,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的工作效率。
5.实行违章行为责任追究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凡是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不论大小,企业都要按照“四下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在分析、追查原因中,首先要从各级领导责任查起,在查清各级安全生产及时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还要追查分析各类管理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其次,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市场经济的杠杆进行调节。为此,建筑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基金,制订出安全生产监督奖罚办法, 并坚持重罚与重奖原则。
安全生产是对建筑工程生产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并加以重视,严格按照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作业。不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基层施工人员都应该时刻具有安全危机意识,身体力行,杜绝违章行为的出现。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行业安全有序的发展。
作者简介:丁君贵,1986/12/10,男,安徽省宿州市,宁夏理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关于建筑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及信息化管理浅论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直接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然而在建筑行业之中,安全管理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建筑安全生产体系的建立以及信息化管理方卖弄的内容,希望不断促进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 建筑安全;诚信体系;信息化管理
引言
建筑行业固有的低效能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特点也决定了其较高的危险性。本文就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提出了若干办法和建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大家共同探讨。
1、简述建筑市场安全管理机制
1.1、安全管理机制
1.1.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必须明确、具体,针对地方、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性强、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具体、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兼顾体现行业、地方、企业的总体先进水平,避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过高过大或过低过粗,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进步及保障项目的安全生产,更不利于保障企业和职工的生命与财产,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也违背了“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1.1.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科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是确保安全生产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一个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没有一个高效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没有一套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 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方可进一步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最终保障生产安全,保障企业及职工的利益。
1.2、证件管理
对于证件的管理指的是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人员要求具备相关证件之后才可以在相关岗位上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根本要求是管理人员需要做到持证上岗。主要包括有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项目施工管理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大到目经理,小到施工人员。而对与特种作业,尤其是对周围设施有着较为重大危险的作业要求贯彻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特种作业岗位证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按期加入到复检,按时复检、不合格和长期没有在该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的人员做好管理工作。
1.3、施工技术机械管理
施工机械、施工用电电器元件和一直相关的其他安全用品等需要具备出厂合格证,或者是质量性能检测报告等件。同时需要定期检测重要设施、安全用品的性能;制定各种专项检查、验收、维护、拆除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需要不断做好对于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装置(设备)的管理;及好对检查、维护等过程制造之中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的管理;专项整治的管理工作。
1.4、事故救援管理
施工企业及项目部制定好救援预案并保障在安全事故发生之时可以做到有条不紊,不断提升安全应急能力。同时将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到位,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演练。安全事故应该急救援预案需要依据企业、项目等等具体情况制订。
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2.1、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培训缺失
教育和培训时间同样不足,导致管理人员平常的管理工作之中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如何把安全管理工作同项目的生产、质量及成本管理工作彼此结合而缺乏常识,可以在及时时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对于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则一般是通过项目部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执行,这样就比较缺少较为有效的监督以及指导。所以诸多的项目将成本节约,同时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减少安全培训的时间和强度,使得诸多的施工人员在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就有一定的危险。而这些都给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种下了安全隐患。
2.1.2、建筑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安全度
当前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管理人员比较少,并且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建筑施工内部安全管理的投入不够充分,在安全投入上就变为企业利润挖掘的一种方法。同时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全投入不够,而在安全上投入则变成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的手段,做好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企业安全检查工作则形同虚设,建筑企业如果过分依赖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其在安全工作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则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形成一个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就没有办法获得高效的运行。建设工程的流水施工作业,作业地点环境更换频繁。当前工程进展以及作业人员需要面对的工作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等需要不断发生变化,此些变化则就给施工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施工企业同项目部分离,使得安全措施没有办法获得充分的落实。通常一个施工企业会承担诸多项目的施工作业,企业同项目部之间一般是分离状态。此种分离可以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由项目部承担。然而,因为项目的临时性以及建筑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其在经济上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公司的安全措施通常会被漠视。
在建筑施工的现场会存在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建筑施工作为一种作业强度高、能耗较高以及施工作业的现场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同时施工现场的存在诸多的污染比如说噪声、有害气体、热量以及沙尘等等。同时其劳动对象的规模的较大并且高空作业比较多,而此些工人则通常会露天作业,受到天气、温度的影响比较大,而此些则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以及负荷。其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程度通常达不到,也会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逐渐增多。而工程的建设则是需要诸多参加,要求诸多专业技术知识;建筑企业数量比较多,同时在技术、人员、装备、资金等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而这些也会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逐渐提升,管理层次比较多,而管理关系也变得更加的复杂。
2.2、构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的措施
2.2.1、认真搞好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划
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划,这是保障施工项目安全的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诸多项目在项目总体策划之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通常较为一笔带过,缺少具备针对项目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特点,编制较为详尽的安全管理方案,使得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之中缺少预见性,工作较为被动。
2.2.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需要逐渐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好,这样才可以事故的发生,坚持“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安全生产之中应该严格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首先应该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要求;对于具体安全生产程序也需要进行落实;其次,需要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再次,需要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第五,应该不断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使用考核的方式,实现奖优罚劣,这样就可以提升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得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不断巩固。
2.2.3、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其生产工艺,使用近期的技术,努力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如此则就可以有效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逐渐提升其施工安全技术水平,并且给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及时,应该对“四口”、“五临边”依照颁布标准进行水平以及立体防护的同时,同时设置定型化、工具化的防护栏杆、防护门、防护盖板以及传部位防护罩等防护用具;第二,应该设置统一的标准化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将警示牌、标志牌的作用及时发挥出来,发挥出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第三,应该严格检查锅炉、提升设备、塔吊、压力容器、施工机具等安全设施,逐渐提升设备设置开门自锁停靠装置和防脱落断绳保险装置,坚持预防性电气绝缘检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机械强度试验以及检修制度,那么就可以使得伤亡事故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有所控制。
2.2.4、规范防护用品采购、保管使用制度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品这是施工生产过程之中预防事故、保护工人安全、健康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手段,错误使用防护用品或者是使用假冒伪劣防护用品而导致出现的伤亡事故。因此对于伪劣防护用品流入应该做好管理工作,严禁其进入到施工场地。
2.3、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
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依法进行定期检验。特种设备的单位应该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设备,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之前的1个月,使用单位需要向及时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各单位还要加强与外协队伍的沟通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并对特种设备依法进行定期检验,以便于对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整改和维护。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管理。为了避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反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管理规定的情况的发生,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培训且持有效证件的熟练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此外,必须需要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特种作业人员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工作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主要是三个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这三个方面我们在传授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教育、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来讲授。比如说机械司机安全教育培训梳理规范成以月度安全教育培训为主线,其他例行性教育培训(如岗前三级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教育等)、突发事件教育培训(如事故分析处理通报教育等)、季节性教育培训(如防风防台学习培训、防暑降温与防雷培训等)和专项性教育培训(如应急常识及其演练培训、回炉防疏培训、安全操作和技术攻关交流与培训等)等为支线,交接班安全生产信息交接以及临时性安全生产短会为补充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3、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3.1、重视起信息化的作用,推动信息化发展
面对时展的趋势,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信息技术化发展必将成为一个既定的发展趋势,所以,作为一个建筑企业,既然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就必须抛掉陈旧的思想,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融入社会,全力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绝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依然没有重视对于信息化的发展,这显然是不行的,这样的企业,在未来的科技化的社会竞争中,必将面临着淘汰的危险。作为一个建筑企业,就应该做到管理办公信息化,以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减少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降低建设成本。而且,相对于人类来说,拥有系统化规范化处理技术的计算机,在核算以及统计规划上,拥有着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这些,都将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资本,所以,作为建筑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抛出现今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不性的弊端,全力发展信息化技术。
3.2、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不同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改变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的现状。企业要重视起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绝不能仅仅使用在施工中的机械自动化中,在企业的管理中,同样要利用起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此外,应用软件同样也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该具备的条件,而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业务缺少开发或者购置与之相应的软件,那么比较难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的,也发挥不出硬件资源的作用。所以,为了可以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筑企业需要对应用软件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不断做好软件的开发以及更新工作。
3.3、数字管理系统
数字管理系统是与当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不断推广相适应的,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领域已经大面积实现了施工资料和建筑施工管理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无论是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数据的录入,还是教育培训的进行,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文档进行,更可以与网络链接,传递与共享相关资料,而数字管理系统就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产生的数字化文档进行整理和归并,一方面以备查阅,同时也便于形成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数据库。
4、结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保持着比较好的增长势头,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当前我国建筑业较为落后的安全管理将会严重影响到建筑业的形象以及竞争力,所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需要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深入的探讨。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试析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探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可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未来
前言
建筑施工具有生产施工流动性、建筑产品多样性、施工过程复杂性等特点。另外,建筑施工多为露天作业、高空作业,体力劳动占据较大比重,人均完成工作量较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强烈的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施工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建筑施工行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其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成为仅次于矿山业的第二大风险行业。每年的建筑施工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害,还给企业的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使建筑企业信誉大打折扣,影响到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不断探讨和分析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事故易发、多发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为持续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
1.1 政府行业监管存在管理漏洞。主要表现在:(1)建筑业专业门类多,监管分属不同职能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造成政府监管主体责任不落实。(2)一些地区和部门建筑监管工作不平衡,一些领域和环节存在监管盲区,如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一些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和工业建设项目、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镇建设工程等游离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之间。(3)安全监管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对各项目管理是蜻蜓点水,不能发现重大问题,即使发现了,跟踪督促整改不到位。
1.2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上漏洞主要表现在:(1)将工程违法发包和违法分包或指定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导致安全管理源头失控;(2)不按相关法规要求足额支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措施费用,致使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或经费短缺,现场安全设施和防护残缺不全或根本不购置;(3)违反建设工程基本程序,随意压缩工期,致使施工现场违章作业、疲劳作业。(4)以包代管,一包了之。
1.3 监理单位在安全管理上的主要漏洞表现在:(1)未真正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特殊作业票办理等不认真进行审批,不进行现场验证;(2)现场安全监理人员配备明显不足,或专业素质不够,发现不了问题或者督促整改力度不够,敷衍了事;(3)对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不力。
1.4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乱象主要表现在:(1)施工现场项目经理脱岗,或无证上岗现象严重;(2)施工现场无公司派驻现场专职安全员或无专职安全员,或即使配备了也是身兼多职,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现场监督巡查;(3)现场安全生产制度流于形式,只重视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不主动遵循安全管理制度或落实安全管理措施,被动应付上级检查。(4)安全管理资金无计划、无保障、不落实。(5)施工现场特殊施工无证作业、违章作业;(6)特种设备管理混乱:购置不合格特种设备;安装拆卸单位无相应资质,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无专职操作人员、无专职维护人员;日常检修维护保养制度执行不严格等。(7)用工管理混乱:随着工程项目增多,工期越来越紧,用工和紧急用工现象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 因而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虽进行了培训,但培训流于形式,难以满足真正施工安全的需要。
2012年我国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 8%和2. 1 %。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 5%和77. 8 %。而对如此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筑领域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警钟长鸣,要健全机制,严格监管,落实责任,确保不发生或少发生问题。
2、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及时,是思想认识问题。领导未真正树立“安全及时,预防为主”、 “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长远建设”的思想,不能辩证看待“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光想着能多挣点钱就多挣点。根本没有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理念。第二,从总承包企业到项目部、监理企业、机械租赁安拆单位,几乎没有真正设置安全管理专职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即使设置了机构也不正运作。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但也不真正上岗执业或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等。应付上级主管部位检查等。第三,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不对照各项制度检查考核和兑现。不能做到管理人员责、权、利三者统一。不能充分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安管人员对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或严重缺乏,或置若罔闻。平时不参加安全会议、不参加教育培训,或找人代培训,找人代考试等。第五,随着工程数量规模的逐年剧增,单位利益、个人私利、权利和腐败行为时常干扰建设程序正常进行,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现象十分突出,导致安全管理也不能按正常的程序开展。第六,对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的监管缺少强有力的手段。如在项目工地上很难见到中标的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有检查时才打电话通知到工地。即使在位,有的对存在问题也不重视。出了问题,对项目经理和总监责任追究严重不够,导致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第七,现场个别安全管理人员除了能力素质不高外,权力不大也是重要因素。如现场发现安全隐患,无权安排人员立即消除隐患。如汇报后,领导不重视,不安排人员整改,往往也不了了之。第八,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或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及时等。
3、如何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规范当前的建筑市场,完善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的机制,建筑企业应该致力于当前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进行长期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当然要想彻底改产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还应该从问题的源头抓起。
3.1安全生产必须抓好基础管理
施工安全事关从业人员生命和健康。转变安全监管方式,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筑牢安全生产基础,是一项刻不容缓、丝毫不能松懈的工作。贯彻落实建筑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和制度措施,力求做好以下几点:
(一)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监管部门、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都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逐级落实并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
(二) 严格审查备案手续。建立安全监管台账。充分发挥安全监理对消除隐患的职能作用。
(三) 严格落实施工现场企业领导带班责任。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继续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力度。要加大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坚持实行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安全的日检、周检、月检制度,认真排查安全隐患,详细分析安全形势,切实把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到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 落实安全教育制度。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采取各种措施深入广泛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使安全生产意识入心入脑,每时每刻不忘记,人人都是宣传员。
3.2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政监督
加大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行政监督,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尤其要保障按照施工单位在标书中的标准对其办理施工许可证,并进行安全监督。如果进行建筑施工的单位不能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制顺利有效的落实,一旦发现其有不符合规定的违法行为,必定要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对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要进行严厉的整治,防止其再次发生。同时对出现问题的责任人进行强制的培训,并进行降职惩处,并进行通报批评。定期对工程的安全问题以及对应的惩罚进行公示,达到警示的效果。
3.3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由于企业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很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尤其突出。为了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建筑单位必须要重视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及时汲取行业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同时,在企业内部要加大对安全设施的购置,并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的人数。对在职施工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规范其施工操作,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3.4提高建筑施工者的综合素质
要进一步强化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重视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与技能、救护与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要求施工者掌握有关建筑新材料、新工艺以及设备的相关操作,掌握施工的安全、管理等操作技术。确保进入施工场地的施工单位具备专业的技能和健全的安全管理办法,确保参加施工作业的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技能,切实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社会舆论力量的日益增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也成了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从各个维度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做好安全管理,这样才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及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安全生产”是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市政工程的建设者,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再不能让生命付出代价, 再不能让财产遭受损失。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 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市政建筑;安全生产;现状管理;方法研究
1、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依据管理的对象和范围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对建筑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以及建设主管部门遵循一定组织原则,分工合作,依照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监督和引导建筑企业改善和提高安全生产效果的过程。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必须借助有序、科学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顺畅,对建筑企业的监督管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最终的效果是共同监督建筑业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刺激建筑企业自主重视安全生产。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建筑与市政企业劳动者的安全生产和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在制定施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建设部在制定施行建筑与市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技术标准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出台了
2、市政工程的特点
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市政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2、 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高处作业难度大。城市中的市政高架桥、桥梁项目的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其下方两侧的道路往往作为车辆、行人的临时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社会影响大,事故性质也比较严重。
2.3、 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
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2.4、作业环境差
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2.5、 人员安保知识贫乏
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现状
3.1、一些建设单位履行建设程序不到位。
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要求施工单位开工建设;将部分专业工程肢解发包;工程建设资金没有到位,出现工程承包单位带资垫资等现象比较突出。
3.2、管理不到位。
部分建筑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层层分解到各项目部及班组;对分公司以及部分建设项目缺少应有的监管;对施工现场的一线操作工人安全教育培训不够重视,特别是上岗前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十分薄弱;施工现场没有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要求进行安全防护;部分建筑设施、设备陈旧落后,没有及时保养、更新;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没有有效识别和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部分工程总承包单位缺少对相关专业工程承包单位的相互协调和监督检查,没有履行好总包职责。
3.3、工程监理企业职责不到位。
部分监理企业没有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职责,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监理作用。安排同一总监多个工程任职,造成施工现场总监长期缺位,对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及时做出应有处理;现场专业监理岗位人员配备不足,且相关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施工现场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制止施工单位停止施工或报告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3.4、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建筑行业一线作业人员多以农民工为主,其安全知识缺乏、基本技能低下、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考核工作滞后,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现有特种操作人员对新规范、标准和设备性能等知识了解不多,没有及时得到学习和掌握。部分现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安全职责,有的甚至长期不到岗。部分监理企业的施工现场总监、监理员在管理过程中重质量、轻安全思想比较严重,对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不够,没有认真履行监理职责。
4、对市政工程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
安全对于每个建筑企业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在生产中的自身安全,还涉及到因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广大用户使用后的安全。为此,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施工企业务必要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各级、各部门层层控制,明确安全生产指标和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与各个施工班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员不定期下施工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安全事故隐患及时签发事故隐患整改书,要求及时做出整改。企业积极进行职工安全培育教育宣传和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对于新职工进行企业、项目部、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才准进入操作岗位,并且对每一位新职工都指定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傅传授技艺,对其进行传、帮、带,使每一位新职工都能迅速掌握和熟悉业务技术。另外,对于特种作业人员组织他们到市劳动局进行培训,取得特种操作证方可上岗。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环境较复杂,所以在接受每一项工程前,都务必仔细现场勘查,熟悉施工环境,制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安全施工措施,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行业安全操作规程,每天进行班前三上岗活动,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结语
我国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整体的安全形势仍比较严峻。因此务必要继续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制定更多实际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以更有力的指导市政工程的生产施工工作。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建筑安全生产监管路径分析
摘要:安全事故多发原因通过对施工项目经理及安全管理人员问卷调查和访谈,汇总调研结果发现,超过70%的人认为造成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多发原因主要集中在:施工工期不合理,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不足、控制力低下。
关键词:安全生产、监管、路径分析
1.基于施工方分析建筑
1.1工期制定不合理
我国《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仅有针对工期延误按照合同进行处理、处罚的相关条款。现实中,建筑施工单位迫于参建各方要求,普遍存在盲目压缩工期导致建设项目计划工期不合理的情况,致使出现各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不稳定因素:设备加速磨损,施工安全生产环境恶化,忽视安全生产方面的“软投入”致使从业人员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紧张、焦虑、疲惫等。
1.2施工现场交叉作业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露天、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生产场所,临时设施多,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人机流动性大。工期的不合理制定又会加剧施工现场交叉作业强度,当多工种高强度交叉作业进行时,势必会增加现场统筹指挥调配的难度,导致各工种之间各自为政,增加了高空坠物、物体打击等施工安全隐患。
1.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建筑现场施工工人,普遍未接受系统科学的生产安全培训,更多地是依赖“师傅带徒弟”的学习传统,无法良好地适应复杂施工环境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生产活动增加,建筑业从业者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紧。据访谈和问卷调研结果,施工现场工人仅有五分之一自我保护意识较强,集体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总体淡薄。目前,普遍采取按工程量付酬,施工人员往往追求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以取得更多报酬,而忽视自身安全利益,忽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致使建筑工程事故频发。
1.4安全管理人员能力不足,控制力低下
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各资质等级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而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自身的安全生产职责执行不足;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受技术经验、经济、政策、威信、责权等种种因素影响,忽视建筑安全生产环境建设,现场安全生产系统控制力明显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排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不足。
2.建筑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失位分析
2.1建筑安全生产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有建筑安全生产监管法律、法规、标准尚不健全。一是,针对违反安全标准行为的建设主体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无法满足实际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二是,法规标准不够严厉,威慑力不足,针对安全检查出的隐患,一般做出限期整改和罚款决定,因为违法成本低,施工企业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处理抱有惰性和侥幸心理。三是,事故追究处罚机制不科学,安全事故追究实行主要领导问责制,当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时,工程建设各参与主体趋于串谋、掩盖事故,致使安全生产数据失真。此外,建筑施工的不安全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实施的短暂性,加大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管的难度和有效性。
2.2安全监管职能履行效率低下,队伍薄弱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一般由当地建设局(建委)主导,各有关部门多头监督管理,各部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检查统计信息整合汇总工作缺失,监管联动机制不畅通,而且,安全监管机构人员严重不足,人员管理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效执行。
2.3建筑安全生产执法不规范,监督不力
政府监管部门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普遍采取打分制,评价标准科学性和客观性均存在缺陷,尤其是针对施工生产安全隐患的排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安全投入的监管检查手段不足。即便是下达了限令整改,施工现场仍普遍存在不整改或边整改边施工的现象,监管部门对整改执行情况的控制、对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执行力低。
2.4建筑安全事故统计信息缺失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四级以上安全事故由国务院直接统计,其他等级安全事故分别由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统计,在缺乏有效的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的情况下,相关各方合谋隐报瞒报现象时有发生,安全事故数据难以统计。按照事故金字塔理论,每发生一起死亡事故,必然有30起左右的伤害事故发生,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死亡人数比重伤人数还要多,有背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安全事故统计范围的狭窄、数据的失真,使得安全形势难以正确评估,建筑安全生产的科学研究缺乏真实数据。
3.建筑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的路径建议
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多发原因、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失位,以及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为改善我国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状,提出以下加强建筑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的路径选择建议。
3.1完善行业准入标准
我国现行建筑行业准入制度,在对企业经济实力、经营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审核基础上,应建立企业信息、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等考核指标,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以及从业履历审查力度,严查企业及个人资质挂靠、出借出租、违法违规招标转包等行为,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将企业市场行为和信用情况与准入资格挂钩,强化企业资质动态管理。
3.2完善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提高违法成本
建立并完善事故调查制度与程序,强化安全事故责任认定。遵循权责明晰、信息透明、监督落实的原则,在法律法规上严格界定安全生产事故各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细化处罚条款。提高安全事故违法成本,参照美、英、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建筑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对施工现场发现安全生产隐患作出限期整改行政指令的同时,加大经济处罚和执法力度,降低生产者安全违规生产的期望收益。
3.3强化工期的科学性控制与监查
强化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对建设项目计划工期制定的科学论证。要求建筑设计工程师与施工方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现场施工环境、技术力量、施工方法协同确定合理的工期区间,实行向监管部门报备制,监督部门应强化施工工期执行情况监管,并将其列为建筑施工生产安全隐患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
3.4加强政府监管队伍建设
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安全监管工作上的有效交流,整合安全隐患检查统计信息,按照辖区建筑施工开工面积、安全生产环境,合理配备人员数量。加强监管人员素质建设,健全监管人员工作能力绩效考核和继续教育制度。丰富监管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技术提升施工现场实时监控,提高监管工作的技术性和时效性。
3.5拓展社会监督和信息披露
拓展建筑安全生产社会性监督,深化保险公司介入安全生产监控的经济杠杆作用,发挥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畅通社会参与渠道,加大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对安全事故以及追责的报道和披露力度。加强政府监管部门信息平台建设,公开监管资料、检查工作记录及统计信息,提高政府监管部门工作透明性和社会性监督参与程度,改善我国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环境。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发挥高校优势,推进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构建
摘要: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安全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绝不是只听取汇报、检查资料流于形式就能完成的。为推进安全机制建立,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可让高校参与进来。本文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参与方式。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如何促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是高校发挥优势的重点。
关键词:高校,优势,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参与方式
建筑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关注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但形势不容乐观,全年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仍在千人以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狠抓综合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安全知识普及,特别要抓好特殊工种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安全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绝不是只听取汇报、检查资料流于形式就能完成的。为推进安全机制建立,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可让高校参与进来。
1.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意义
1.1对整个行业而言
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数量少、实力弱,而建筑企业众多,单纯依靠行业协会推进安全机制构建实属不易。高校作为专业性教育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完备的科研场所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纯依靠建筑行业协会的不足,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论文大全。
1.2对建筑企业而言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愈来愈重。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生产及时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此外,安全业绩差的企业在其他项目投标中也很难中标。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安全业绩,获得丰厚效益。论文大全。
1.3对高校自身而言
一是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高校的办学投入很大,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合作交流、培训等正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师资、科研场所、丰富经验等有利条件和资源,提高了高校的经济贡献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拓展了办学空间。校企合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格认证等方式,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又增强了自身实力,宣传了高校品牌。
2.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认同。但高校如何有效的参与到安全机制构建中去,尚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本文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参与方式。据对美国MIT的68位从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个人拥有专利的学者的调查发现,咨询、科技出版物、毕业生及合作研究是最重要的知识转移途径,如图1。
考虑到国内高校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在安全机制构建中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大体可归结为当好“三库”。
2.1当好“人才库”
培养专业人才、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是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立足之本。高校学生是未来建筑管理人才的主体,如果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又何谈安全机制构建。
建筑安全事关生命安危,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实际效果。教育方式需多样化,除开设建筑安全理论课程以外,还应设置实地讲解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安全技能教育课程,包括相关作业技能,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通过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认知,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2.2当好“科技库”
当好安全机制构建的“科技库”是高校的发展之石。高校在在立足“人才库”的基础之上,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机制,完善事故记录、检查、申报制度,根据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实时有效的政策。同时,为了建立由市场经济主导建筑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当大力协助建筑业行业协会发展,帮助建立自运行机制,形成由同行评议、同行监督的良性循环,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如何促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是高校发挥优势的重点。一是开展安全培训,高校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安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资源,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等培训,还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资格认证。需要指出的是,安全培训应该突出全员参与,既包括实地操作的技术工人,也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决定着安全费用的投入,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保障最根本的安全生产。二是加强同企业的开展安全技术理论研发。“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永葆生机。高校可与建筑企业联合成立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研究,推动安全机制构建。三是注重技术转移,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借助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建立安全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孵化器,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系统集成,孵化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为建筑企业提供实用的安全技术。
2.3当好“思想库”
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高校之间交流合作也比较密切,容易形成高学历、高能力优势联盟。鉴于此,高校可以当好建筑行业的“思想库”,承接建筑企业的安全咨询,帮助查明安全隐患,消灭安全事故,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形成安全文化。论文大全。此外,高校应当作为沟通纽带,定期组织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与高校坐堂会诊安全机制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3.加强支持,保障高校参与顺利进行
3.1政府大力支持与政策导向
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安全机制构建得到了极大重视,相关部门已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技部也颁布了《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作出了指导性要求。在这样大好背景下,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制定有利于高校参与的政策,促进高校投入到安全机制构建中来。
3.2当好高校与建筑企业沟通的桥梁
高校在参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建筑企业产生矛盾,如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高校更注重学术成果等。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来解决这些矛盾。政府作为高校和建筑企业的监管方,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对地方经济所起的作用,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力争实现政府、高校和建筑企业的“三赢”局面。
4.小结
通过高校优势资源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快捷的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只有做到建筑企业、建筑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高校等“全员参与”,安全机制才能顺畅构建,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安全文化。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探讨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与管理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建筑行业开发利用,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建筑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希望能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管理对策;建筑行业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带来的工作量,都是由建筑行业来完成的,这使得我国建筑行业的总产值呈现出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建筑行业安全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虽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加大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但是,我国每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对我国目前的建筑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从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建筑行业的市场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建筑市场压价是导致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行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对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投资,这就使得工程建筑的安全事故不能在根本上得到遏制,当前的这种现状使得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出现了很多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全国建筑行业共发生272起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84人,引发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工程建筑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我国工程建筑施工的特点
①复杂的工程作业
每一项建筑工程的都是由人力与多种建筑工程器械互相合作来完成的,无论是打地基环节,还是建筑物内部结构设计环节,[2]都需要人力和建筑器械的互相合作才能够完成,在施工过程中,人和机械需要在地面和高空进行立体交叉作业,这就体现出了工程作业的复杂性。
②复杂的施工环境
每一项建筑工程的完成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会受到天气情况、地理环境、社会条件、气候条件、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施工环境。
③体力劳动过于繁重
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结合,才能完成,在工程建筑的工地里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因此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建筑工程这个行业。
④建筑工人安全意识薄弱
工程建筑工地的工作由于具有工作繁重的特点,[3]就使得大量的农民工参与到工程项目中来,这些工人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得利益,整体的素质和文化程度都不高,工程建筑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2、工程建筑项目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规现象
在近几年对我国工程项目安全的检查中发现,部分建筑工程忽视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不参与图审和招投标等基本的法定建设程序,在不履行国家制定的建筑工程建设程序的情况下,私自开工,这些违法行为给工程建筑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建筑工地存在过多的安全隐患
工程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进行工程建筑的安全监管,但是大多建筑工程存在着监管人员监管不力的状况,大多数工地的监管人员不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不能够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给工人和企业都造成了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同时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对建筑机械的操作不当,也是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之一。还有的工程建筑项目,为了缩短工期,在施工现场进行违规操作,不仅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4、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工程建筑的负责人,为了一己之利,降低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减少对建筑工地安全措施的投资,导致工程安全生产投资不足,不能有效地确保建筑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这也为工程建筑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5、工程建筑各方的安全责任落实不明确
在2013年6月14日,我国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中指出,一定要紧紧抓住建筑工程企业的主体责任不放,我国出台的《建筑法》的第五章中的第十六条规定,工程建筑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由工程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虽然国家给予了法律法规的保障,[4]但实际上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工程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漏洞造成的,所以落实施工程建筑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问题十分重要。
6、建筑工程存在着分包、转包、挂靠等违法问题
现阶段建筑行业内经常出现层层转包的现象,这是目前工程建筑项目中的“潜规则”,一项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始施工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增加企业自身利润,将工程项目进行违法的转包和分包,最终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单位和施工设备都不符合工程安全生产的要求,分包的一些施工单位,同样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按照国家颁布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偷工减料,造成“豆腐渣”工程项目的出现,如果以上现象政府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履行监督职责,不能及时对出现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除,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后果不看设想。
7、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例如近年来我国世博会场馆的建立和奥运场馆的建立,[5]其对于建筑安全生产的要求非常高,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技术发展状况来说,建筑行业资金投入远远不足,很难在整体上实现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三、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对策
1、不断加强对违规项目和违规现象的查处力度和惩罚机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已经建立了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督体制,并且已经逐步走向了完整和健全的管理监督体系,但是不法分子依然有漏洞可钻,政府监督体系的漏洞主要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目前大多数的工程建筑企业都存在着瞒报和漏报工人工伤的情况,使工人的生命健康权遭到侵犯,所以我国政府应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中违规现象和违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违规现象和违规项目的惩罚力度。[6]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重点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进行单独的项目审批,确保安全隐患的有效排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审批后的督察工作必须落实。针对建筑工程企业,政府要重点进行督促其落实工程建筑安全的主要负责人,避免建筑工程出现安全事故后,无人承担责任局面的出现。
2、国家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法规
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必须以法律为保障,法律是确保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手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同理,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龙头行业,要想确保工程建筑的安全生产,有效规范建筑工程市场安全,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带动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
3、提高工程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
建筑工程企业应对每一批新进的工作人员都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从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整体来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一线人员大多数都来自农村,首先工人受到的教育程度较低,自身文化素质也不是很高,不太懂得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下对自身进行保护,对一些建筑行业所适用的器械,也不能熟练的操作。如果建筑工程企业不对新进的工人进行工程建筑安全生产意识和建筑机械操作培训,[7]这些工人就很难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出现建筑机械操作失误等现象,这也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农民工人的建筑工程安全意识和自身技能本领的培训也很重要。
4、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进行专项监督治理
建筑工程企业在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原因,及时进行纠正和管理,避免出现多发性事故,针对多发性事故应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如施工过程中的高空作业,机械触电,火灾等较频繁发生的事故,应进行专项监督和治理,具体的治理监督步骤可以参考以下方案。首先,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和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安全隐患的排除;第二,一定要严格贯彻和落实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8]施工方案和施工前所做的安全措施等工作;第三,针对特殊的、操作起来较复杂的建筑机械进行操作培训,并为投入使用机械设备建立一个安全使用的管理机制,例如新来的工人操作培训考试不合格,就不可以随便操作建筑机械工具;,建筑工程企业应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排除,提高建筑工程生产的安全性。
5、规范建筑行业市场规范,加大对建筑行业资金的投入
工程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大对工程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定期更新建筑设备,定期进行机械设备操作的培训,[9]同时政府还要干预到建筑行业的市场经济中来,对其伸出“有形的手”帮助和规范建筑行业的市场经济,严格审查工程建筑企业的工程资质证书,建立严格规范的建筑工程市场准入制度,创建出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建筑工程市场环境。
6、对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进行管理
每一项建筑工程的建立都需要经过决策阶段、规划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四个阶段才能完成,对建筑工程这四个阶段的管理就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的管理。对于建筑工程各个阶段资金的使用、建筑的维护、建筑物安全性的评估和安全生产问题等环节来说,应建立强制性的执行标准和规范,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10]并配合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技术指导、质量检测等方式来进行各个环节的把关,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总结:
本文对我国现阶段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以及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对违规项目和违规现象的查处力度和惩罚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法规,提高工程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进行专项监督治理,规范建筑行业市场规范,加大对建筑行业资金的投入,对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进行管理等几项对策。希望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可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作者简介:张志轩(1981.03―),男,山西阳泉人,博泰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建筑安全防范措施与安全生产法
摘 要:安全生产法包含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本文概述了安全生产及其相关法律,并结合事故实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安全;高处坠落;防范措施
1 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包含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行政;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2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2.1 建筑业的施工特点
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用工多。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是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措施。
2.2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2.2.1 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阴阳合同、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2.2.2 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清楚、未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到发挥,形同虚设。
2.2.3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或缺乏安全技术交底,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2.4 有的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人员缺编,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处罚依据,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 安全生产相关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总高度28m,建筑面积3800m2。外脚手架采用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事发当天下午,混凝土工人被负责人安排搭设三楼脚手架,工人在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站在自放的钢模板上操作,该模板长1.50m.宽0.25m,搭在脚手架2根小横杆上,没有任何固定。当工人竖起一根6m长、约24kg重的钢管立杆与扣件吻合时,在脚手板上失去重心随钢管从8.4m高处一同坠落,安全帽跌落在2m以外的地方。送医院后,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3.2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类别:高处坠落;事故级别:四级。
3.2.1 直接原因:死者因未经脚手架搭设技术培训,无操作证上岗,安全意识淡薄,对规章制度遵守不严,虽戴安全帽,但高处施工未系安全带,不按操作规程施工,在搭设过程中对关键部位操作要领不清,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3.2.2 间接原因:一是,负责人安全意识差,严重违章指挥。负责人明知工人从事的是混凝土工工作,未接受过架子工专业技能培训.在不具有架子工操作证,未系安全带和无安全防护的情况下,置安全操作规程于不顾,安排无证人员进行高处脚手架搭设。二是,项目部在与负责人签订脚手架承包协议时,只强调必须持证上岗,而未认真核验特殊工种操作证。三是,工地负责人未发现或发现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施工,虽口头指出,但未能严厉制止,及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杜绝违章施工。
3.3 违反的相关规范、标准
3.3.1 死者未经脚手架搭设技术培训。无操作证上岗,违反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中“4.1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5.1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准许独立操作”的规定。
3.3.2 死者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和无安全防护措施,并站在未固定的钢模板上操作,违反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中关于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有的立足点并系好安全带的规定。
3.3.3 施工单位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未认真核验特殊工种操作证,违反了《建筑法》第36条、第46条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使企业的制度健全落实,工人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
4 结合安全生产法对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的思考
4.1 搭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4.2 实行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制度,对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业绩实行考评,作为年检或注册的依据.规定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
4.3 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
4.4 建筑企业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总的安全管理目标,包括伤亡事故指标,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目标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项目部与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必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将安全管理目标按照各自职责逐级分解。项目部制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规定,责任到人、定期考核。
4.5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
4.6 施工企业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既要做到有针对性,又要简单明了。
4.7 建筑企业和项目部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
4.8 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进一步高度重视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机构、人员、职能、经费”问题。
4.9 加大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力度,把好入场关。特别是对塔机等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采取备案、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对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实行登记、验收、检测制度,使起重机械的管理逐步规范化。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浅谈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 建筑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行业,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其安全和健康状况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制约了建筑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本文对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领域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做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确保建筑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建筑安全 培训 管理
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就可以使安全工作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地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对加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
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到位,也未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的难度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
1.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
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执法监督不力,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操作,虽然有的进行了培训,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未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立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部分施工企业未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的科学性、性、操作性存在一些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
2 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2.1 落实各级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及时排查和处理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落实安全责任。将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家和管理法规的情况;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要通过安全检查,纠正不规范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2.2 加强建筑安全宣传教育
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为手段,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同安全活动期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在主要道口、活动场所和醒目处,设立宣传台,悬挂安全条幅,在重要位置与易发生事故处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标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坚持安全生产制度,没有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也就没有办法组织正常的生产,安全也就没有保障。对规章制度,我们要严字当头,严肃对待,严格要求,严格执行;按照安全规章制度办事,符合客观规律,就要做到安全生产。不断总结经验,坚持把高度的工作热情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操作制度、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制度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3 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分工。根据规定配备专职人员和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安全责任,开展好内部的安全检查工作,对检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解决、不留死角。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经验,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建筑行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技术、培训、条件评价、危险源评估等各项服务,推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社会治安形势稳步好转。实行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以经济政策为杠杆,确保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4 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建国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近年来我国在安全生产的专项治理和整顿方面成绩显著,安全生产状况好于前些年,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重道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安全生产工作急需不断加强,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尽快走向良性、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认为我国今后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推进安全培训教育和科技进步;以企业为主体,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和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使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提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以满足新世纪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2.5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在安全上应该贯彻从细处着眼,从大处着手的方针,从前期论证、可行性调研、物资采购、施工质量验收、操作规程的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开停工、检维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按规范控制,及时修订完善,将安全生产管理纵向到底,不给任何行为提供违章的机会,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延伸,分析出现该类问题的主、次要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积极地进行提前防范,将违章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员工进行认真而有效的预案学习和演练,保障在生产出现异常时,科学规范地进行有序操作。对相关行业出现的事故案例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浅析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及管理
摘要:市政工程对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各类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不仅要保障良好的施工质量,还要贯彻安全生产理念,这才是现代化市政工程的新趋势。本文介绍了市政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现状,探讨了加强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现状对策
“安全生产”是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市政工程的建设者,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再不能让生命付出代价, 再不能让财产遭受损失。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 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市政工程的特点
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市政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高处作业难度大。城市中的市政高架桥、桥梁项目的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其下方两侧的道路往往作为车辆、行人的临时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社会影响大,事故性质也比较严重。
3、 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
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4、作业环境差
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5、 人员安保知识贫乏
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现状
1、一些建设单位履行建设程序不到位。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要求施工单位开工建设;将部分专业工程肢解发包;工程建设资金没有到位,出现工程承包单位带资垫资等现象比较突出。
2、管理不到位。部分建筑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层层分解到各项目部及班组;对分公司以及部分建设项目缺少应有的监管;对施工现场的一线操作工人安全教育培训不够重视,特别是上岗前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十分薄弱;施工现场没有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要求进行安全防护;部分建筑设施、设备陈旧落后,没有及时保养、更新;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没有有效识别和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部分工程总承包单位缺少对相关专业工程承包单位的相互协调和监督检查,没有履行好总包职责。
3、工程监理企业职责不到位。部分监理企业没有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职责,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监理作用。安排同一总监多个工程任职,造成施工现场总监长期缺位,对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及时做出应有处理;现场专业监理岗位人员配备不足,且相关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施工现场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制止施工单位停止施工或报告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4、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建筑行业一线作业人员多以农民工为主,其安全知识缺乏、基本技能低下、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考核工作滞后,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现有特种操作人员对新规范、标准和设备性能等知识了解不多,没有及时得到学习和掌握。部分现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安全职责,有的甚至长期不到岗。部分监理企业的施工现场总监、监理员在管理过程中重质量、轻安全思想比较严重,对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不够,没有认真履行监理职责。
三、加强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对策
依据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方法、人员等生产特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要认真从组织上、技术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做好安全施工和劳动保护工作,从而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较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坚持安全管理的“三原则”
(1)“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及时,预防为主”既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都必须坚持这个原则。
(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因此,作为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的安全性进行事先评估和过程控制,确保生产安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必须防止把安全管理与施工生产分开管理的误区。
(3)全员参与的原则。安全是全体人员的安全,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涉及人的安全行为,其中还包括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素质,因此,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它应该是全体相关人员都必须重视和参与的大事。
2、抓好安全专业队伍的培养
要健全培训教育体系,培养各级安全管理人才,同时,将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以及安全交底合理结合,建立施工现场人员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关,彻底消除施工企业随意使用民工的不良现象,提高市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3、规范现场各施工队伍安全生产行为
由于市政公用工程包括了道路、桥梁、排水、隧道等多种类型,加上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性角度的考虑,对市政施工的安全管理采用建筑安全管理要求势必难以适应,因此,需要根据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生产要求。同时,对于通讯、电力、绿化等配套施工队伍必须合理列入管理范畴,明确实施细则。要保障施工区域内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内所有作业队伍的安全行为受控。
4、完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受市政施工开放性的影响,围墙式的管理并不适宜市政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城区、郊区、城郊结合部、交通繁忙地段等不同区域的文明施工难度都有所不同,文明施工的好坏也间接反映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现有的规范基本上是“一视同仁”,这不仅不利于管理,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文明施工企业的逆反心态。因此,现有的管理办法的修订是完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5、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保障
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作用是配置必要的资源,建立保障安全的组织和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目标实现。因此,在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经批准后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是在施工中为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从技术上采取的措施。企业要在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上要有超前性、针对性、性和操作性。
6、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要对进入本企业施工的人员特别是外协队伍的农民工也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浅谈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现状反思及监管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突出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现状 问题 监管对策 解决办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国城乡建筑工程蓬勃发展,施工区域逐年扩大,由过去仅限于在城区范围逐步向各乡镇、及工业园区延伸,不仅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同时工程建筑面积也逐年加大,建筑结构形式也向大跨度、高层、结构复杂方向发展。但是,在建筑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的同时,我国城乡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一些地区的建筑工地安全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特别在一些乡镇、工业园区范围内建筑领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做为建筑工程领域安全管理人员,我们感到忧心如焚。结合几年来安全管理的经验谈谈对目前安全生产当前存在的问题现状的认识和对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突出问题
(一)建筑业属事故多发性行业之一,这是由于建筑施工具有以下特点:1.十分复杂的作业工程。建筑施工是由沉重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建筑机械和多工种密集的作业人员,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多方位时空立体交叉作业;2.难于控制的施工环境。进度情况、地质情况、气象情况、交通情况、卫生情况、现场周围及社会条件对施工作业的限制,民族风俗的差异、社会治安的干扰等构成了一个多因素互相影响的复杂环境;3.露天作业、高处作业多。据统计,一般工程施工中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以上,高处作业约占90%以上;4.手工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多。虽然建筑施工逐渐向半机械和机械化过渡,但目前仍无法改变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作业流程,仍然无法避免肩扛手提的强劳力作业方式;5.劳动者素质较低。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农民工、外来工涌入建筑市场,“放下锄头,拿起砖头”,因此建筑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现象较多。以上特点容易转化为建筑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也造成发生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等不安全的因素较多,伤害方式多种多样。建筑业事故的发生率仅次于矿山,列居第二位。近几年全国建筑施工死亡人数每年都比较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二)建筑工程项目未批先建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近年来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检查中,发现部分项目无视国家建筑法规规定,规避报建、图审、招投标等基本的法定建设程序,在资金不到位、条件不具备、不履行任何工程建设程序的情况下“未批先建、违法开工”,这些行为给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已经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依法建设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仓促开工,盲目推进;另一方面,个别地方部门为了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往往“重项目、轻管理;重指标,轻监督;重开工率,轻质量安全”,片面追求政绩,忽视质量安全隐患,为开发企业开绿灯,督促开发企业推进建设项目。
(三)建筑市场混乱,工程层层转包,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对安全生产缺乏高度认识。当前,在施工中以包代管的情况非常普遍。实行总分包工程的总、分包单位,只负责包任务,不负责管理。现场安全管理仅仅依靠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严重脱节。一些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应有的位置,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认识不到安全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教育的现象严重,违章指挥,对事故查处不力,导致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事故隐患得不到解决,安全工作无法落实。
(四)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安全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在安全生产工作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而又不规范,压价和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企业经济效率又不好,安全生产的投入就更加困难。
(五)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缺乏保障,监管部门未单独设置,监管力量薄弱,无法有效监管。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建筑安全监督机构不健全,很多地区因经费难题将安全监督机构合并到质量监督机构里面,有的地区甚至于“一套人马,几块牌子”。造成监管疲于应对各项工作,无法专心安全监管工作。
二、对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及监管对策
(一)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法规,加强监督机构建设:1.建立比较完备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为建筑安全法规的完备提供依据和方向,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强有力保障;2.明确安全监督机构的性质和责任。首先,作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监督和国家监察一样都属于政府行为,是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必须健全执法机构和人员,保障必要的经费,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应赋予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统一执法的权力,维护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形象、公正性和性。其次,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作为依法行政的责任主体,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是具体实施监督的执法机构,不应是直接的专业技术责任主体。面对日益艰巨的监管任务和发速发展建设的形势,把目前旗县区住建局的内设机构科室安全监督部门设立为独立的安全监管部门,是大势所趋。
(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多、违章作业多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和实岗培训。特别是结合当前工程建设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的作业标准培训,着力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因不安全作业带来的建筑施工常见事故。
(三)继续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工程的各方责任主体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对在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好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总结和推广;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予以曝光,加强社会监督。
建筑安全生产论文:浅谈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现状反思及监管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突出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现状;问题;监管对策;解决办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国城乡建筑工程蓬勃发展,施工区域逐年扩大,由过去仅限于在城区范围逐步向各乡镇、及工业园区延伸,不仅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同时工程建筑面积也逐年加大,建筑结构形式也向大跨度、高层、结构复杂方向发展。但是,在建筑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的同时,我国城乡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一些地区的建筑工地安全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特别在一些乡镇、工业园区范围内建筑领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做为建筑工程领域安全管理人员,我们感到忧心如焚。结合几年来安全管理的经验谈谈对目前安全生产当前存在的问题现状的认识和对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突出问题
(一)建筑业属事故多发性行业之一,这是由于建筑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十分复杂的作业工程。建筑施工是由沉重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建筑机械和多工种密集的作业人员,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多方位时空立体交叉作业。
2、难于控制的施工环境。进度情况、地质情况、气象情况、交通情况、卫生情况、现场周围及社会条件对施工作业的限制,民族风俗的差异、社会治安的干扰等构成了一个多因素互相影响的复杂环境。
3、露天作业、高处作业多。据统计,一般工程施工中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以上,高处作业约占90%以上。
4、手工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多。虽然建筑施工逐渐向半机械和机械化过渡,但目前仍无法改变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作业流程,仍然无法避免肩扛手提的强劳力作业方式。
5、劳动者素质较低。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农民工、外来工涌入建筑市场,“放下锄头,拿起砖头”,因此建筑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现象较多。
以上特点容易转化为建筑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也造成发生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等不安全的因素较多,伤害方式多种多样。建筑业事故的发生率仅次于矿山,列居第二位。近几年全国建筑施工死亡人数每年都比较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二)建筑工程项目未批先建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近年来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检查中,发现部分项目无视国家建筑法规规定,规避报建、图审、招投标等基本的法定建设程序,在资金不到位、条件不具备、不履行任何工程建设程序的情况下“未批先建、违法开工”,这些行为给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已经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依法建设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仓促开工,盲目推进;另一方面,个别地方部门为了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往往“重项目、轻管理;重指标,轻监督;重开工率,轻质量安全”,片面追求政绩,忽视质量安全隐患,为开发企业开绿灯,督促开发企业推进建设项目。
(三)建筑市场混乱,工程层层转包,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对安全生产缺乏高度认识。
当前,在施工中以包代管的情况非常普遍。实行总分包工程的总、分包单位,只负责包任务,不负责管理。现场安全管理仅仅依靠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严重脱节。一些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应有的位置,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认识不到安全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教育的现象严重,违章指挥,对事故查处不力,导致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事故隐患得不到解决,安全工作无法落实。
(四)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仍然较多。有的因抢工期疏于防护或防护不到位;有的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违章指挥;有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疏于管理、不按标准施工。凡此种种表现都给我们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五)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安全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在安全生产工作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而又不规范,压价和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企业经济效率又不好,安全生产的投入就更加困难。
(六)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方责任主体履职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单位在不按规定支付安全费用,导致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或安全经费不足;或建设单位一味压缩工期,工人长期加班造成疲劳作业引发事故的现象屡有发生。
2、施工企业的部分项目经理、安全员存在挂靠现象,项目经理和安全员在多个项目兼职,无法做到同时在施工现场;施工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法规和标准意识差,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七)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缺乏保障,监管部门未单独设置,监管力量薄弱,无法有效监管。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建筑安全监督机构不健全,很多地区因经费难题将安全监督机构合并到质量监督机构里面,有的地区甚至于“一套人马,几块牌子”。造成监管疲于应对各项工作,无法专心安全监管工作。
二、对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及监管对策
(一)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法规,加强监督机构建设。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法律做后盾。要规范建筑市场,确保建筑安全生产,就必须提供法律保障;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构建设。加强监督机构建设与建立健全安全法规,是适应市场经济法制化管理的根本。
1、建立比较完备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为建筑安全法规的完备提供依据和方向,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2、明确安全监督机构的性质和责任。首先,作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监督和国家监察一样都属于政府行为,是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必须健全执法机构和人员,保障必要的经费,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应赋予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统一执法的权力,维护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形象、公正性和性。其次,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作为依法行政的责任主体,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是具体实施监督的执法机构,不应是直接的专业技术责任主体。面对日益艰巨的监管任务和发速发展建设的形势,把目前旗县区住建局的内设机构科室安全监督部门设立为独立的安全监管部门,是大势所趋。
(二)加大对未批先建项目的查处力度
认真履行建设工程法定的建设程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未批先建的项目,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有关文件精神,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联系,重拳出击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大对相关单位的法制宣传,增强他们的依法建设意识。
(三)加强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多、违章作业多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和实岗培训。特别是结合当前工程建设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的作业标准培训,着力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因不安全作业带来的建筑施工常见事故。
(四)继续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工程的各方责任主体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对在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好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总结和推广;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予以曝光,加强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