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谈美术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个性化教学道具美术教育论文

一、教学道具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道具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用于展示某种现象或是阐述某种原理的辅助用品,教学道具可以方便地展示需阐述的原理,将艰涩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个学科都能用到不同的教学道具,在美术教学中,也常用一些教学道具来使学生加深对某个理论的理解,比如在讲人体结构时,常引用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来演示人体比例。

美术是一门具象的学科,必须通过实际的、具体的视觉载体作为表现形式,如果学生无法看到真实的载体,就失去了美术作品本身的美感,由具象变得抽象,难以理解。这些载体就是教学道具,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感知、体会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才能起到美术作品应有的作用。比如《父亲》这幅油画,十分逼真地刻画出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一看到这幅画,就能一下子联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奔波劳碌的身影立即浮现在眼前,仿佛也看到了父亲脸上的皱纹,不由得发出对父亲的敬佩和怜爱之情。这就是美术作品的视觉属性,相反地,如果不看到画面,而是单凭口笔描述,无论描写地多么具体,总归不够直接生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学道具起到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制式教学道具的局限性和不足

我们翻开美术教材,可以发现几乎全是图片,正如前述,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必须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形象,因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用以阐释教学内容。那么,有了这些现成的教学道具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使用个性化的教学道具呢?

这是因为课本上所提供的教学道具虽然很有代表性,但有两个缺点,一是限于篇幅,一般提供的素材不多,仅仅是选取了能够阐述教学内容的最典型实例,有时数量不足;二是这些实例虽然很形象,但有的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经过加工处理,不够真实,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因此,需要个性化的、学生们感兴趣的、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个性化教学道具。

三、个性化教学道具的优势与应用探索

个性化的教学道具是指在课本之外,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的环境,易于取得又契合课程主旨的教学道具。个性化的教学道具很好地弥补了上述制式教学道具的不足。一是数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制备任意数量的个性化道具,二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易于理解和应用。

比如《画家乡的风景》一课,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透视原理,我一方面让学生们自己拍摄居住地所在的街道风景,另一方面自己持相机到济南有特色的景点、道路上去拍摄易于展示透视效果的照片。这样,既大大扩充了教学道具的数量,又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先用自己拍摄的照片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视平线、心点等概念,教给学生如何将具象的复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以便分析其中的透视关系,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己拍摄的照片上标示出透视结构。由于照片是由自己亲手拍摄的,而且内容是学生自己熟悉的环境,因此学生很感兴趣,乐于学习和分析照片中蕴含的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挑选了几幅拍摄效果较好、对透视现象表现明显的照片分别进行了展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了显示生活中,拉近了书本与现实的距离,很大程度上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四、制备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在教学中多次应用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实践,我逐渐总结出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制备、使用的一套原则和方法。及时,个性化教学道具具特色,也是最出效果的因素在于其“个性化”。也就是说,制备时必须体现出其个性,不同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那么如何才能不同呢?就是要取材于身边的生活环境,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取材必然就不同,这就是个性。比如《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课中,课本中讲到传统纹样时,引用的是敦煌藻井、青花瓷等,学生们普遍不太感兴趣,感觉离我们太远,不亲切,因此,我就去千佛山、大明湖名胜,拍摄墙上的装饰花纹。先让学生们猜拍摄的场景是哪里,然后概况装饰花纹的特点,简要分析花纹的应用场合和设计技巧,学生们的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

第二,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制备必须忠于课程内容。教学道具无论怎么个性化,都是为了阐述教学内容,展示所授知识,因此,不能因为追求个性而偏离初衷。

第三,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形式和制备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讲授《千姿百态的水》时,我使用录像机到趵突泉、黄河去拍摄动态的影像,在讲授《灯饰的设计与制作》时,我带领学生观察我校会议室、办公室、走廊、门厅、室外道路灯处的灯饰,在讲授《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时,我直接用自己的衣服作为道具,展示花卉纹样的变形、连续纹样等。再者,不一定依赖老师一个人制备,可以发动学生动手,如前所述的让学生拍摄自己家周边的环境时,学生们都很积极,这样,还没上课就已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了。

第四,使用个性化教学道具应量力而行。个性化教学道具的使用,本身就是为了使知识具象化、形象化,所以应尽量使用实物,而不是使用照片。但因为有时课程所讲内容涉及的道具太大,或者过于贵重,或者不易获取,这时就应使用录像、摄影、模型等手段进行展示,而不应一味地追求实物,这样一来不会过多地增加老师或学生们的负担,另一方面因为其贴近生活的缘故,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五,个性化教学道具应筛选使用。个性化的教学道具是教师或者学生自备的,因此会受到制备者的能力、时空的限制、制备手段等因素的影响。比如,还是以《画家乡的风景》为例,学生拍摄的照片有的不便于展示和理解透视原理,有的画面不清晰,有的构图太偏,不宜使用,因此老师在授课前应先做筛查,避免因使用个性化教学道具反而产生相反的效果。

作者:陈明丽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锦屏学校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手工纸艺美术教育论文

一、儿童手工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发展包括三部分:2~4岁属于玩耍阶段,4~5岁属于直觉表现阶段,5~7岁属于样式化表现阶段,不同阶段的儿童具有其阶段鲜明的特点。

1.玩耍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由于年龄尚幼,骨骼、肌肉等发育不完善,对于工具和材料的掌握能力较弱,但是好奇心较严重,因此比较喜欢动手探索,通过特有的方式与世界接触和对话。玩耍阶段儿童通过揉、撕、搓等动作对纸张材料进行探索,老师要注意儿童与工具的接触,保障儿童的安全,特别是在剪刀的使用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可以使用儿童专用剪刀。

2.直觉表现阶段

直觉表现阶段的儿童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创作欲望,在进行手工纸艺的创作过程中,往往都有自己的思想存在,且希望自己参与创作,能够对各种创作用具进行熟练应用,通过弧形、直线、拼贴以及折纸等操作,对纸张材料进行再创作和应用,因此老师与家长要对儿童进行鼓励,并满足儿童创作的欲望。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儿童遇到困难,老师或者是家长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儿童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与手工纸艺的兴趣,提高儿童自身的动手能力。

3.样式化表现阶段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儿童对于手工纸艺存在更大的创作欲望。该阶段儿童能够实现对纸张与工具一些应用,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意识。儿童能够通过剪刀来完成自己喜欢的形状,且注意剪纸边缘的完整性,懂得运用多种创作形式,因此该阶段儿童的纸张作品的形式较为多样化。

二、儿童美术教育中手工纸艺的回归

在日常生活中,纸张属于较为常见的物品,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此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1.手工撕纸

在纸张艺术品创造的过程中,可以说手工撕纸的难度极低,且便于操作,可以在纸张上描绘出所需的动物形状,然后通过拽、扯、撕、拉等操作,获取所需的作品,例如:儿童可以先用纸张拽、扯、撕、拉出一条鱼形,然后再利用蓝色的纸张撕出水草、波浪等形状,对鱼形画面进行装饰,以保障纸艺的质量与丰富性。老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观看《海底世界》,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再对鱼缸中的鱼儿进行观摩,通过现实生活提高儿童对于手工撕纸的积极性。

2.手工折纸

手工折纸虽然不用借助与其他用具,但是经过叠、折、压等不同的操作形式来对一张平整的纸进行创作,摆脱纸张原有的形状,赋予其一种全新的具有活力的形象。在手工折纸的过程中,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培养学生对折、中心对折以及对角折的能力,而且在手工折纸中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形成变化多样的作品。

3.剪纸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属于一种民间艺术,通过剪刀与纸张的有效配合,形成一种极富艺术性的作品,不仅能够对儿童的动手能力进行锻炼,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剪纸中还存在着拼贴与镂空的形式,丰富多样,不单调,提高了儿童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手工纸艺的教育活动中,儿童的作品会出现四不像的现象,但是老师和家长都要给予很高的肯定,并鼓励儿童进行创作,通过带他们与自然接触,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老师和家长还可以充分地运用儿童的作品装饰墙壁,让儿童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对于他们作品的重视度,从而提高儿童对于手工纸艺的兴趣。

作者:周玉惠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西城幼儿园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论文

一、以美促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儿童似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大,而美术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画画、折折、剪剪、涂涂等,很适合儿童爱动手的天性,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实践领域中,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好的作用。

二、以美益智,培养想象创新能力

创造性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能激发儿童无尽的想象力,通过美术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比其它学科更能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1.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多思、多练,学会创造美

习作和创造是检验学生美术知识运用和审美观念表现传达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启发学生思维和兴趣,发展学生主动性和特长的极好机会,教师要注重学生练笔,要尽力为他们营造和谐轻松的习作环境与创造环境,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构想,学会主动创造美。如在学习《手型的联想》一课时,我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形式,学生画完一幅画,可以继续画第二幅第三幅,比谁的想法奇特有新意,比谁的小手变化多。比赛结束时,学生以手性为基础,通过想象添加,画出了很多创意的画,如同一个五指分开的形状,有的同学变成了帽子,有的变成了小鱼,有的变成了一座山上的五棵数,有的变成柳树,还有的变成了果子树,五人合唱团,还有的变成了五指山,一朵凋零的花朵。孩子的想象力奇特的让人折服。

2.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针对儿童的好奇心,我在课堂上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工作变成学生欢乐鼓舞和发展的源泉。如找一些绘画材料,一些新方法来画画,让学生知道画不但可以画在纸上,还可以画在树叶上,画在布上,地板上,石头上,不但可以用笔画,还可以用矿泉水瓶子,用手指画,用植物籽粒粘贴画,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想象力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3.依托评价展示,巩固创新意识

营造良好的表现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自我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小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只有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木偶戏》和《提线纸偶》时,在学生通过展示讨论评价作品的动作表情服装方面,哪些地方有创意,与众不同后,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把自己的想法惟妙惟肖地演义出来,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巩固了创新意识。

三、以美育德,陶冶高尚的情操

美术是一种思想情感的形象表现,它作为艺术与美的结合,给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精神情感,启迪着人们智慧的心窗,通过美术活动感受美的形象,美的意境,拨动其情感之弦,在愉悦中受到教育。有个宽大的胸怀和广阔的眼界,从而培养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的情操,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现象,促进和谐的健康成长。

作者:郝芸 崔斌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郑山街道沟头小学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中学色彩美术教育论文

一、中学美术色彩教学实施策略

1.生活中加入色彩

中学生一般都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来开展教学。美术是一种标新形式比较强的课程,通过画作可以直接观察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可以更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内心情绪。通过作画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容易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拿出自己画的一幅“课间十分钟”的图画,向学生传达一种愉悦的状态,画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穿红色衣服是活动比较积极的学生晓丽,穿绿色衣服是大家的开心果萌萌,另外一个穿黄色衣服的是比较文静的明敏。教师让学生观察整幅画作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用色彩将大家都区分开了呢?学生就会想因为大家喜欢的颜色不一样,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大家喜欢的颜色不一样呢?和大家的性格有关系吗?这样学生就逐渐明白原来色彩不但能代表树木、房子这些能看见的物体,还能表现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同学、教师,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不一样,这样即使画的是同一个人选用的颜色也有区别。在学生创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请几位学生对自己的画作进行讲解,为什么要选用这个颜色呢?你心目中的他是什么性格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逐渐引导学生走出传统对色彩认知的禁锢,对色彩的认识更深一步,拓宽了学生色彩领域,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

2.为想象涂抹色彩

中学生与成人相比思维更活跃,也更天马行空,这对于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必须要保护好学生具有这些财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既定的教学思想,并不是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也不是所有的水都是蓝色的,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对色彩认知观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其对色彩的认识。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开展“彩色天空”的活动,鼓励学生去积极创作,让其随意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将天空画成自己的喜欢的样子,但是在必须要说出自己的理由。例如,有的学生将天空画成彩色的,理由是因为土地上有绿树红花把天空都映成彩色的了,这一理由不得不说精妙绝伦。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引领学生去开拓色彩领域的疆土,在色彩的大地上插上属于自己的旗帜。

3.色彩激发兴趣

中学生对周围事物往往都充满兴趣,而兴趣正式促进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在中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利用身边各种资源来激发学生色彩的兴趣。例如,教师了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大红色的月亮,因为在晚上大家都睡觉没人理它,所以它生气脸红了;或者是向学生展示绿色的电脑网络,因为我们应该绿色上网,建立绿色网络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吸引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在应用色彩作画时,也改变传统红色苹果的固定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为评价涂抹色彩

在中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是主要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开拓色彩世界里更大领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色彩创作,可能是中规中矩也可能是天马行空,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来进行多样化的点评,在学生创作的画中寻找亮点对其进行表扬,以此来推动学生对色彩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我眼中的世界”为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创作,这样学生就会跟随自己的想法去选色、着色,画出黄色的天、红色的土地、黑色的空气、白色的大楼等。教师在进行评价前认真聆听学生的选色理由以及创作灵感,并且要对作品表示肯定和赞扬。教师还可以发动生生间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教师,在讲述、聆听的过程中获取对色彩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审美情趣。

二、结束语

中学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色彩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那么产生的就是一批思维定式的成品,学生不具备任何一点创作意识。因此,在中学美术色彩教学上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并鼓励其进行色彩创作,对学生的作品要给予肯定,促进其在色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鲁泓群 单位:南京市文枢中学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当代基础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法不得当。

“在今天的教学中,美术已经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真正体现美术的含义,无法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认为,美术只是教会学生画画即可,在课堂上拿出一幅画让学生照着画就行,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学会了绘画,而无法真正体会到美术这门课的博大精深,更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文化学习,更不能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只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结合知识技能的学习,才会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设备不健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低。

由于学校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在软硬件的配置上也会存在着差异。有的学校虽然能够按照国家课时计划标准开设美术课,可是受到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校少开或者某些年级不开美术课的情况也屡屡发生。有的学校就算开设了美术课,也形同虚设,经常被其他主课老师无情占用。同时,学校的教学设施,对能不能有效的推进美术教学也很重要,因为现实中教学环境及设施的差异的确存在着。再者由于大部分学生为了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往往牺牲娱乐时间去学习功课,这样一来就更没有兴趣去学习美术甚者其他主修课以外的课程了。很多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候选择做其他课程的习题,他们认为有学习美术课的时间,不如去完成其他科作业,提高其他科的成绩,因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对美术学科的优势不予理睬,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情操陶冶又如何提高?

二、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习效率也就会跟着提高。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从课堂活跃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娱乐中对美术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更加热爱美术。如: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时,有的同学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这时教师应毫不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他们的要求,因为如果这时候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加强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沟通。

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门户”。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美术对孩子的未来是没有用的,并不能帮助学生上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他们会为学生设计好一条最省事较高效的学习计划,会把什么有必要认真学,什么不必花时间去学分的清清楚楚。家长的言行早早就植根于孩子的脑海里,使他们受到影响,从而不重视美术课程的学习。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努力和家长沟通,让他们认识到美术教育的真正作用,改变对美术教育的看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需要的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而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分数上。因此关注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信心,营造好学习的大环境。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教师在学生美育的培养中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教师应把握教材,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应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而不能把它上成了语文课、历史课;要把握好教材并灵活运用,不一味的照搬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自己的课堂,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容易让他们吸收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4.将美术纳入考核范围。

美术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在出生时候并不具备审美能力,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古往今来受到科举考试制度的约束影响,学生们都已经习惯了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自己学习能力和左右自己的学习爱好。如果将美术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学生就会主动尝试了解美术、学习美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多的联系实践,可以督促学生学习美术,端正学习美术的态度。美术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为基本。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目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付川 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师范学院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中学审美下的美术教育论文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教育的课程标准,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欣赏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得到良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和个性得到锻炼。2.教学中,通过了解和学习的美术作品,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正确的树立。即作品所具有的美感被发现,学生的审美体验加强了,美的感知、判断和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在比较和鉴别中,追求创造着美。3.通过学习美术,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这对美术教学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美术教育的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中学美术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即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等,这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人自身的潜能和价值的体现。

(二)发展

现代教育,其宗旨是促进人的自由、的发展,因此,它更关注的是的人发展,即完整性、性、国民性和民族整体性,这样就大大提高和发展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族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三)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是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心。而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素质。基本

教育的目标,即开发学生的素质潜能、知识、能力、素质,使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准得到提高。

(四)创造性理念

对于教育教学过程,现代教育强调,它是一个高度、创造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也促进了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了创新、创业型复合性的人才,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也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因此,肯定和尊重人的主体价值,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只要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发挥了,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就能转换成受教育者能动的活动。

三、审美教育

在美术新课程改革下,由注重知识点和技法训练的教学,转变到注重审美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才能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要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

四、现实生活的源泉

新教材强调了美术教学侧重了义务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实现美术教育由传统的艺术家培养向培育生活课堂的大众人才化转变。新教材侧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新的课程教学是一个综合的美育课堂,即:以美术为基础的审美培养;以美术为主,结合“文学、音乐、体育”等的综合课堂。因此,要与听觉、流动的音乐相结合,从而协调统一。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育得到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以人为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也是不容忽略的。这体现了美术教育的人文思想,也体现了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新课改实验的灵魂,坚持新的美术课程观

新的课程观主张“以人为本,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内在的需求得到满足。在美术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创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育从传播知识、技法训练的教学方式,转化成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样,学生成为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美化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价值观。随着课程的改革,中学美术是教育的与时俱进的,反映了教育的进步,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作者:王莉娜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基础美术教育论文

1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

1.1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1)开发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在对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时,要根据美术教育的实际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开发。例如,在美术网络化学习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美术学习的便捷性、指导性与可用性。(2)注重开发的过程性原则。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树立持久观念,把它看成一个动态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要形成一定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对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创新,不断充实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3)多方合作开发的原则。在开发美术信息化资源过程中,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要求,不能仅以教师和教材为主,要注重多方合作,促进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加快合作开发。[2]

1.2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

(1)对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量化管理。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效率。量化管理通常是在去除情感因素的基础进行的,它是真实数据的充分反映,在做好预设工作的前提下,快速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指导后期工作的进行。(2)对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对量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量化管理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缺乏制度管理,奖惩制度就是一纸空文,不能落实到实际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当中,规章制度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

2.1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原则

(1)开放性原则。在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要在较大程度上对各种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进行利用。扩大课程资源类型、资源空间等,在众多资源中去粗取精,充分运用到基础美术教学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优先性原则。在基础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接受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学校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将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坚持优先性原则,优先利用那些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信息化课程资源。[3](3)适应性原则。在利用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考虑,还分析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技能素质等制定合理的课程资源利用方案。使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4)特殊性原则。要发挥不同地区的地域、学校、教学特点,对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合理利用美术信息化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多样化美术人才。

2.2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资源利用对策

(1)树立正确的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观。所谓的课程资源观其实就是人们的看法和态度,资源观是否正确关系着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果,对美术信息化资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将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合理有效地应用与美术教学当中,对于美术教学本质及目的的了解必不可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将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到美术教学中,促进多媒体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传递转向资源交流。[4](2)建立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与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与评价机制是合理有效利用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核心,这一机制应该是动态、立体的,在机制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将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好知识和经验、课程与文化等的关系,尊重美术学习者的独立、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促进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共享,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近期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3总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作为我国教育资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对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与管理、资源利用原则与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不足之处还望指正,希望可以为基础美术教育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车律 单位: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论文

一、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由素质结构看,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从它的内容看,心理素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情感和意志等很多非智力因素。发展和丰富了以前的发展学说,使发展教育理论更加成熟完善。

2.从变化万千的发展形成看,学校必须得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主要在大学期间,社会、家庭、就业各方面无形的压力,毫不留情地吞噬着大学生的灵魂。他们渐渐开始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但是灵魂却在外力的作用下越来越变得精神恍惚、焦躁,于是他们开始厌学、逃学,甚至犯罪。所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急不可待。

3.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专业学习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习美术时,我们发现,基本技巧的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较快的提升,但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一些心理因素却经常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研究表明,提升美术生的基本功虽然重要,但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更加重要,我们应建立完善的健康心理教学机制。

二、美术活动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美术兴趣社团活动、艺术展览、美术比赛、美术讲座等都是美术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心理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彼此交流,学会了共同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在各种精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责任感等好的品质得到充分发挥。年龄相仿的人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让集体活动和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先确定目标后研究方法的做法在实践课程中不一定可以采取,而应该达到目的和方法有机结合。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潜力,让他们能主动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开展美术课程,绝不仅仅是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美术活动要求有安静的环境,学生能专心致志,具有严格的秩序性,能使学生达到好的心理状态。完成美术作业时是自由、自主的,没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心扉,审视自我,宣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中自主独立地完成美术作业,在作业中认识自我,随着时间的变化,让学生养成自觉、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正好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学生努力细心的创作过程,会有很多困难。克服各种遇到的困难,可以锻炼抗挫折意识,调整克服脆弱心理。

三、利用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在学习美术专业时,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能力,同时对于心理素质的提升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怎样通过这种教育去强化大学生心理呢?在我看来,首先应该去提高老师的教育素质,坚持改善教育体制,丰富校园文化与多开展美术活动等。

1.通过老师去影响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老师的素质提高了,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成功的进行。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是每个老师必要条件,自觉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能知道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自己以身作则和对学生的管理相结合,把情感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要知道树立心理素质教育是教授学生专业教育中应该明确提出的,是整个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的艺术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愉悦感,才能相信老师,认真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2.在专业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要利用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接受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利用兴趣,转移兴趣,以趣引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制定实际的理想目标。要利用学生的特点与特长,给出正确指导,要求形式多样。教师需要不同种类学生不同对待,方法灵活地把理想教育和勤奋学习相结合,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与趣味盎然的教学相结合,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来开展知识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让心理素质教育能做到内容丰富、精细、新鲜,能用简短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不同美术造型其实能给人很多不同的心理影响。研究表明,水平线能让人感觉开阔,波形线让人感觉动感,折线能令人感觉烦,旋转形会让人产生眩晕感等。科学研究表明,蓝色可以让人感觉冷,红色能让人感觉热烈、恐怖,绿色却代表着善良、活泼、健康等。众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无一不表达了美术教育与心理教育息息相关,因此,美术教育对培养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个性日益完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根槐 单位:陇东学院 美术学院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高中美术教育论文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明确了教育目标,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且,教育体制改革后,高中的美术课程被称为美术鉴赏课,这也明确显示出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德育的侧重,而不是单纯的对作画技巧和方法的讲授和传输。可以说,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过程是一种文化学习的过程,能够使学生通过对一些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深刻体验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魅力。此外,美术学科本身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可以在否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多方文化素养。比如,美术学科中的“透视学”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色彩学”与物理学中光学的密切联系等。在具体的美术鉴赏课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体会并学习到其蕴藏的丰富的文化积淀,能够深刻体验到美术作品的美感。高中美术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美、创造美来逐步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气质,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素养,促进自己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目前高中美术教育情况及其建议

(一)高中美术教育情况

当下,高中美术教育依旧在应试教育模式的笼罩中,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和实施没有相应有效措施:高中美术教育不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重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高中美术教育建议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素质教育。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为最终目标。倡导和贯彻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美,感受美,提升审美意识。此外,美术教师要响应素质教育,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素养的提升提供坚强的后盾。其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高中美术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使其个性得以张扬,激发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高中美术教师要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可以通过增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扩展思路,也可以引导学会通过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发散。在高中美术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够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正所谓“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想象是学生学会创作的前提。高中美术教育要充分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通过想象力的大胆发挥,得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实施作品的创作。再次,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去发现问题,并从中学会捕捉美感,学会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不寻常的美。二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任何美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必要的技能和技巧,更离不开创作者的亲手操作,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创作成功美术作品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高中美术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理论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把握双手的性和协调性。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美术创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有着超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高中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尤为突出。为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完善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促进美术专业学生的发展。

作者:毕力格 单位:青海省格尔木第七中学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新时期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1中学美术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

(1)来自学校方面的问题。

和其他课程比较起来,中学美术课程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影响比较小,所以一些学校就将美术课程简单的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没有考虑到美术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丰富文化知识的积极作用,还有一些学校在教学上不断地挤压美术课程的教学时间,这样必然会影响到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有一部分学校受到了“重分数、轻技能”的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不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这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来自美术老师方面的原因。

一些中学美术老师虽然有了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但是知识结构却不合理,教学态度方面也不够积极,教学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教学方法相对也比较单一,这也会影响到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一些学校所开设的美术教育课程课时量相对来讲比较少,这使得中学美术教师没有办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些老师甚至在学校所设置的课时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大,美术老师的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还有一些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美术课堂成了老师自己的舞台,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来自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原因。

美术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视觉艺术,主要是通过形态等造型元素来对人们的情感来进行表达的,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能够给人比较直观的美感。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如果没有重视这一环节,就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进而影响到美术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重要动机,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最初兴趣就可能会被消磨,有的学生还可能会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这些都可能影响到美术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而导致学生没有办法真正地体会到美术学科的精髓和魅力,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2新时期应用中学美术教育中各种问题的策略分析

中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新思维的人才,中学美术教育必须要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科学有效的开展美术课程的教学,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1)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的理念。

全社会都应该提升对于美术教育的认识,及时的更正相应的教育观念,将美术教育和美育结合起来看待,充分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对学生实施美育的价值和作用,将美术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提升对于美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认识,学生自己也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好美术课程,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促进美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才能够为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促进美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2)积极改善美术课程的教学条件。

中学美术课程在整个中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要改善现有的美术课程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加大对于美术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比如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配备多媒体设备等等,教学设施的改善能够使得学生在教学中拥有更多种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促进中学美术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3)提升中学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

中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从思想上树立起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不管是美术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是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都应该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建立起相关的评价机制来规范来时自身的行为,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努力调动起美术课程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他们能够不断地接受培训,进而提成美术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3小结

中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中学美术教育还面临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中学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善美术课程的教学条件,不断地提升老师的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够促进中学美术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也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郑唱 单位:丽水学院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审美能力美术教育论文

1提高审美能力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德。

加强审美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分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他们在人生中很容易误入歧途。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丑恶事物的观念,树立接受美好事物,提高对事物的辨别力。

(2)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对生活和艺术具有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启发学生个体想象力和创造力。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其实都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结晶,是作者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认识,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活跃人们的思想,启发人们去思考,在促进人们发展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幼师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对幼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构建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的今天,审美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幼师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日趋多元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挖掘审美教育的因素,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确立审美教育的原则方法,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把审美教育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不断提高教育审美能力的实效性,促进人的发展。

(1)深化美术教学评价标准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青少年认知事物的能力与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评价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决不能以“像不像”“美不美”为准则来评价其作品成功与否;学校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决不能一成不变,一套教学评价标准用上几年不变,要依据学生实际和市场需求,不断深化美术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作品能否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是否有学生独特和新颖的表现。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创作,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思想,转变过去那种一成不变的美术教学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走进大自然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自然美既是艺术美的直接表现对象,又是启迪艺术家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的沃壤。因此,幼师美术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树立“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理念,在教学中要持之以恒的贯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不能拘泥于教材和理论的束缚,更不能足不出户搞创作,要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激发灵感,促使人在心理上升华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愉悦感,方能创造出源于生活并超越生活的艺术作品,才能启迪人生。当学生走进自然,在观赏自然山水风光的时候,既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美、对社会美的遐想。在这情景交融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被激发、调动起来,个人的心灵处于一种非功利的审美状态,可以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捕捉到自然美的规律,形成对自然美的直觉。

(3)注重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简单地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就可以实现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多元化的。学校要把审美能力培养贯穿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尤其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留下来大量精美的艺术作品,其的形象、高超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能让人欣赏到艺术表现手法的多元化,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在欣赏艺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的方法,学会主动捕捉强烈的及时感觉,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对美的感受,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比较与评价,把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引向深入。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不能只是感觉作品“很美”“很漂亮”,要培养学生懂得鉴赏美的标准,要知道一幅作品美在哪里?学生只有学会对作品进行比较和评议,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积极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科学的美术教育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美术实践教学。美术实践包括美术创作、美术鉴赏和其他与美术相关的人生活动。美术创作的过程,正是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辨别美丑,乃至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美术作品欣赏、写生、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感受生活、感受艺术作品,产生艺术和创作的灵感。学校还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束语

幼师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是凭借几节美术欣赏课或者多几种教学手段就能解决的,而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逐步渗透的过程。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不但要在美术教学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更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勇于实践、总结创新,才能为国家幼教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作者:徐常颖 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大专美术教育论文

一、、大专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不契合虽然大多数大专院校已经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且确确实实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新的教学要求往往与以往的管理体制发生冲突。

2.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不契合如今,大多数大专院校在新形势面前,美术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极为关键,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果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大专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1.开设灵活多样的选修课大专院校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开设灵活多样的选修课,并在美术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有利于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如,在学绘画和书法的人日益增多的背景下,装裱这一美术行业开始走俏。以这一市场经济现象为依据,通过增设字画装裱选修课,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3.营造开放式学习环境面对时代的新要求,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是满足时代要求的必然之举。如,教师可以举办书画、摄影比赛,带领学生外出写生,等等。这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不能把评价作为形式,而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前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会名家评价等评价体系显得极为必要。

三、结语

大专美术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其在学生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视社会调查和市场研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历史赋予教师的使命。笔者重点分析了大专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以期提升大专美术教学质量。

作者:何云霞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高师美术教育论文

一、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

如今,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在培养目标上偏向职业性,从根本上混淆了高师美术教育观念,美术教育传承着最初以写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教授技术性的东西,研究画种的技法,过分强调既定的知识结构与单一技能,这种滞后性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很难融入当今社会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当代社会的很多艺术语言都依赖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大众传媒与数字媒体。然而,处于当代艺术背景下的一些高师院校的美术教育故步自封,采取一种排斥的态度,未能浸染这种多元化的时代精神,无视当代艺术的创造性,缺乏学术前沿性。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吸收当代艺术的优势,做到与当代社会文化真正的对话与交流。3.课程设置有待完善目前,我国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显示了高师美术教学在艺术观念培养方面的滞后。把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等学科独立出来进行封闭式的教学,会使其无法与当代艺术相联系,且导致一些师范生的理论知识匮乏,没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二、当代艺术语境下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对策

1.明确的培养目标高师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能力较强、适应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状况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将从事美术基础教育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美术专业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要区别对待高师美术教育与职业美术教育的不同,高师美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培养职业画家或专业设计师,而是合格的中小学老师,所以要特别重视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师范性,而不是把高师美术教育与职业美术教育等同。高师院校还应加强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认真上好就业指导课,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总而言之,只有明确了高师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服务的人才。

2.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就目前我国高师院校美术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来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重视理论教育,忽视技能训练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必修课稍作调整,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教学实践内容,提高师范生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使其了解我国的教育现状,培养师范生特有的师范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如,对专业水平一般的学生要求做到发展,多激发其他方面的潜能;专业拔尖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一专多能,涉猎书法、设计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发展。另外,选修课作为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的一个平台,应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才能使学生得到的发展。高师院校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教育实习的机会,还要提供见习机会,先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感受教师这个工作身份,为教育实习预热。学生可以通过见习回顾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而完善自己。在教育实习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完善美术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前沿的发展状况,培养其美术素养。

3.加强师范生的职业培训及时,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结、教学实习等实践课程的质量;第二,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第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第四,面对教育实践课、教育理论知识和美术专业课能不偏不倚,合理分配高师美术教育的课程比例。为适应中小学美术培养目标,学校不仅应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应加大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4.加强高师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培养出的师范生,高师美术教师在注重自身专业要求的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作为高师美术教师,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在做好教学的本职工作外,还要与时俱进,紧跟当代艺术潮流的步伐,吸纳新潮的思想,帮助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以适应当代美术教育的要求。此外,高师美术教师还要注意课堂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三、结语

高师美术教育体系是充分体现人文价值的教育体系。教师须时刻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才会有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竞争力强的学生,才能有效实现高师美术教育的目的,才能使学生具备在社会上立足的一技之长。总之,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在当代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代静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实践能力培养的美术教育论文

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

(一)从专业教学方面考察,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均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专才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基本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和专业美院都追求学科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专业的纵深发展,忽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两者的差别仅仅是高师美术教育增设了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且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在这种艺术性与师范性失衡的课程体系下,学生专业口径狭窄,专业基础薄弱;同时相对忽略了美术理论知识、审美教育的教学。学生毕业后,往往只能在学历方面满足了美术教师的岗位要求,既不足以成为画家,又难以很快胜任美术教育教学的任务。与此相应,在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单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专业美院的方式,技法课几乎与美院无差别。多数高师基本上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培育实践能力等方面重视不够。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也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已经有很长时间,基础教育学校美术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层出不穷,但部分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维持原状,缺乏与基础教育的直接联系。此外,缺乏国家统编教材的指导,也导致教学的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导向性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方向。但目前各高校在教学与课程评价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评价方面存在着标准模糊现象:一方面艺术多元并存的现状已消解了艺术判断的统一定性标准,使美术专业评价标准存在随意性;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评价体系也尚未建立,对传统的教育实习往往只有量的考核而无质的评价;另从宏观方面考察,高校目前对学生各方面的考评仍然是终结性的评价而不是发展性、形成性的评价。

(二)从实践教学条件方面考察,保障机制不充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后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各高师院校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开始加大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践基地的具体建设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相对于专业教学需求而言,实践基地的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需要,导致有少数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不得不压缩校外写生、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的课时。其次,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一些实践基地虽然接收了大学生实习,但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日常工作,使实习流于形式。再次,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学生外出实践特别是野外写生实践时的人身安全问题,到各单位实习实训时的薪酬问题,实习期间产生的成果分配问题等。

二、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②高师院校美术教育要积极适应时代需要,从更新观念入手,构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一)转变教育理念,拓展人才培养目标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师范性”特色。师范性特色是高师院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厘清培养美术教师与美术家的区别,按照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和专业与文化并重的原则,明确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树立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观念;注重把美术专业技能训练、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与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高师院校多学科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要确立“大师范”教育的观念,拓展实践能力的内涵。高师美术教育要面向社区教育等社会性教育及学习机构,面向社会现实生活,培养引领社会对美的欣赏和追求的人才。正如《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所言:“高等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不是要培养出大批职业美术家,而更应通过艺术教育,让艺术走进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把美术教育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美术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③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内涵也应随服务对象的增加、服务内容的扩大而相应进行拓展。

(二)完善评价机制,引导师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包括招生标准的评价和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应适当提高对高师美术类考生文化课的要求,在入学考试中增加对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与评价,从源头上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美术”和“师范”并重的“双专业”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构建美术专业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重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与师范生基本技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要根据专业特点,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师范类的教育实习实践和美术类的专业写生、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环节在实践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和评价方式,形成以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使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评估能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二是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考核评价过程中,将其本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考核的范围并加大份量,要切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建立起“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鼓励教师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研究,使美术教育专业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三)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一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课程重要性,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课程设置要面向基础教育和全社会的美育教育,适应不断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及蓬勃兴起的社区美术教育的需要;要注重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和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相关学科及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二要更新教学内容,关注美育教育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这要求美术教育要响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人文素质内涵。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社区美术教育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地方民间美术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建立、完善符合现实需要的教材体系。三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吸收西方美术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加强互动交流,利用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通过开设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个性化教学;抓住“国培计划”实施的机遇,积极推进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变传统的被动教育见习为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的现场学习;与学生的就业、创业相结合,开展项目化的专业实践活动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强化资源配置,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良好的实践教学资源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物质基础。健全实践教学保障体制,以政府与学校合作为主导,建立和健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和保障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在有效提升专业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邀请、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校外美术工作者兼职任教;加大投入,建设好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和教学基地,保障实践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加强与基础教育学校,社区的教育、学习机构,美术展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协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场所。

作者:孙根华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政治学院讲师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由和致美美术教育论文

一、营造“由和致美”的美术游戏环境

“和”倡导的是尊重自然、回归本真,因此,我们在小区配套幼儿园使用管理阶段,以园所“和”文化理念为指引,以尊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规律和儿童美术纯朴率真的自然状态为前提,顺应孩子热爱游戏的天性,把美术活动与幼儿游戏结合,营造区域化的美术游戏氛围,激发幼儿自主能动地参与美术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以顺应幼儿内心的真实需求。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园部、年级组、班级不同层面,为幼儿创设相适宜的美术区域游戏氛围,让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参与美术游戏提供条件。

1.园部——天然工作坊。我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320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内,创设了具有园本特色的天然工作坊——“青青草园”、“密密林园”、“松松沙园”、“变变泥园”。孩子们在这里回归自然,欣赏芬芳的花草、变化的天空、可爱的动物,进行沙地建构、树根彩绘、泥园造型,以大自然为课堂,以自然物为材料,开展美术游戏活动。如小班沙地游戏“蛋糕莎啦啦”、中班泥地游戏“我们的城堡”、大班树林游戏“彩绘树根”等等,成为了每一届幼儿百玩不厌的经典游戏。通过天然工作坊美术游戏,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尽情地创作属于童心世界的那份美好,这里成了孩子们美术游戏的乐园。

2.年级组——美术游戏室。大型的区域美术活动适合整班的幼儿互动,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因此,我园的年级组美术游戏室便因需而设,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要来创设,将美术活动融于年级区域游戏,成为我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一个亮点。小班——“和合家”。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娃娃家的游戏的特点,创设娃娃家的场景,并充分利用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自然物等作为幼儿娃娃家的操作材料:撕面条、贴荷包蛋、搓圆子……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游戏让孩子们对美术活动充满兴趣。中班——“和茶馆”。主要是把中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和美术游戏相融合。“无锡翠竹”、“无锡小笼包”等地方特产制作,“和”标记印制、包装设计等等,幼儿不仅参与做做、画画,还在游戏中促进了礼貌待人,文明待客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大班——“和风街”。结合家乡无锡的风土人情和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了“锡绣区”、“泥人区”、“编织区”、“版画区”、“彩绘区”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美术游戏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幼儿热爱家乡民间文化的热情。

3.班级——美术创意角。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班级美术创意角的创设定位是美术游戏生活化,即在美术角内提供生活化的游戏材料,以幼儿熟悉的材料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并最终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应用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因此,我们让幼儿参与收集各种生活材料投放在各班美术创意角开展游戏,变废为宝。同时,幼儿对自己收集的材料也格外珍惜,乐于探索创造。比如,幼儿收集自己穿不了的鞋子,在美术创意角内开展“彩绘鞋子”的游戏,当幼儿穿着绘就的鞋子走秀时,比新鞋都耀眼。彩绘鞋子放在娃娃家,就成了一件艺术品,彩绘的鞋子多了,还布置成“旧鞋DIY”展览一角,成了班内的一道亮丽风景。当然,我们还根据季节倡导幼儿收集生活中的自然物,比如树叶、水果、种子等等,这些也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好材料。

二、搭建“由和致美”的美术展示平台

“和”体现的是联系、发展,因此,我园通过与社会、社区的联动,如“和”文化艺术节、“和”文化美术社团等活动,为幼儿积极搭建展示艺术的平台,满足幼儿表达表现的需要,并在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外界的多向互动、联系中获得多元发展。

1.“和”文化艺术节。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我们开展“和”文化艺术节活动,此活动是平时美术活动的向外拓展,共分年级组美术展、园部美术展、承办市级美术展三个层面开展,每个层面的活动三年一个轮回。其中,年级组内的美术展,为幼儿提供走出班级,同年龄段幼儿互动、交流的机会;园部美术展则为幼儿提供走出年级组,同全园幼儿互动、交流的机会;而承办市级美术展,就为全市20多所美术特色幼儿园提供了走出园门,走向全市的交流机会。这样不同层面的三种展示交流形式,每个幼儿在园三年的时间都能经历,对幼儿来说,不仅能满足其美术表达表现的愿望,更能在这种美术的盛宴中得到艺术的熏陶,以画会友,在与外界的交流联系中得到发展。

2.“和”文化美术社团活动。美术社团活动是平时局限于以班级为单位的美术活动的一种拓展,这种拓展通过社团的形式而成为一种常规化活动。我们根据美术活动的形式成立了陶艺工作坊、纸艺工作坊、色彩工作坊、绿色创意坊等等,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跨班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美术社团。同时,还与社区联动,为美术社团搭建参与社会实践的舞台。如结合街道国际安全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小区垃圾分类推进等活动,我们带领美术小社团参加社区宣传长卷画、绿色环保制作、“美丽的家乡”亲子画等主题活动。结合小社团活动的推出,不但在形式上拓展了幼儿的美术活动,而且在本质上尊重了幼儿的个性,让幼儿在体验社团活动的同时,获得个性自主、丰满的发展。

“和”文化背景下的小区配套园美术教育环境,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既是“和”文化理念引领下的和谐环境氛围,也是需要长期培育、用心经营的和谐人文氛围。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洗礼,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幼儿的心灵,“由和致美”,最终激发幼儿对美的渴求与追求。

作者:杨淑英邵冰洁单位:无锡市善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