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生态林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态林业论文: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前瞻性浅析论文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1.1结构的有序性
一个系统既然是广有机整体,它本身必须具备自然或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边界内的功能具有明显相对的立性。一片果园、一个人工林它与相邻的系统是具有明显边界的,其功能与其他系统也是不同的。同时,每一个系统本身一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所组成。系统内的组分之间具有复杂的作用和依存关系。作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就包括着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两大组分,而其两大组分又可以自成系统(于系统)。像森林生物要分成植物(林木与伴生植物)、动物(鸟兽、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从环境角度讲,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又应当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这些组分形成了复杂的水平分离和垂直分离。
1.2系统的整体性
为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价值的转换功能。系统中某一个组分发生量的变化以后必然影响到其他组分的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林、眶生态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整体结构的建造而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高功能。
2、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个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是对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多项因子对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往往与单因子影响有巨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今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3、食物链原理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植株之中,所以,称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这些动物中有的吃草,有的吃其他动物以维持其生命。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生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后两者分别称之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4、扩大视野,修正传统林业概念
多少年来我国大农业范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观念;农业就是粮食、林业就是“大木头”、畜牧业就是猪和鸡。林业建设几年来一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业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林越来越萎缩,概念越来越窄,专业越分越细,将一个森林大系统分割得零零落落,把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这种观点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提出林业生态工程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森林生态环境意义的加强。针对这种形势,大多数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出新的选择,进行深刻革新。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公务员之家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发展了水土流失控制的工程措施和快速的工程绿化技术,致力于形成以森林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其发展趋势是,生态环境治理与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合理利用相结合、以充分发展水土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生态安全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森林的多目标经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领域的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学术水平,但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学科面临点和难点问题是:(1)人工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2)干旱地区林木水分生理,植被土壤水文生态过程;(3)区域森林植被建设适宜度与生态用水的关系;(4)抗性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繁育;(5)区域性防护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生态林业论文: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前瞻性浅析的论文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1.1结构的有序性
一个系统既然是广有机整体,它本身必须具备自然或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边界内的功能具有明显相对的立性。一片果园、一个人工林它与相邻的系统是具有明显边界的,其功能与其他系统也是不同的。同时,每一个系统本身一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所组成。系统内的组分之间具有复杂的作用和依存关系。作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就包括着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两大组分,而其两大组分又可以自成系统(于系统)。像森林生物要分成植物(林木与伴生植物)、动物(鸟兽、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从环境角度讲,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又应当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这些组分形成了复杂的水平分离和垂直分离。
1.2系统的整体性
为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价值的转换功能。系统中某一个组分发生量的变化以后必然影响到其他组分的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林、眶生态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整体结构的建造而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高功能。
2、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个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是对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多项因子对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往往与单因子影响有巨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今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3、食物链原理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使太阳能转化为能贮存于植株之中,所以,称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这些动物中有的吃草,有的吃其他动物以维持其生命。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生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后两者分别称之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4、扩大视野,修正传统林业概念
多少年来我国大农业范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观念;农业就是粮食、林业就是“大木头”、畜牧业就是猪和鸡。林业建设几年来一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业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林越来越萎缩,概念越来越窄,专业越分越细,将一个森林大系统分割得零零落落,把很多本
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这种观点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提出林业生态工程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森林生态环境意义的加强。针对这种形势,大多数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出新的选择,进行深刻革新。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公务员之家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发展了水土流失控制的工程措施和快速的工程绿化技术,致力于形成以森林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其发展趋势是,生态环境治理与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合理利用相结合、以充分发展水土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生态安全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森林的多目标经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领域的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学术水平,但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学科面临点和难点问题是:(1)人工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2)干旱地区林木水分生理,植被土壤水文生态过程;(3)区域森林植被建设适宜度与生态用水的关系;(4)抗性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繁育;(5)区域性防护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生态林业论文:生态文明和林业发展论文
1.1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林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建设可以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以及洪涝灾害等问题,在保护湿地以及森林资源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除了治理生态问题以外,还有构建和传播生态文明的使命。
1.2生态文明是林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
进行林业建设就是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从而解决各种湿地锐化、沙地石漠化等生态问题,并缓解可能存在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灾害,充分发挥林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节能减排、调节气候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通过加大林业建设,才能实现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
林业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经营管理对象,是规模巨大的循环经济体,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保障。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社会系统,加大林业建设不但可以解决各种生态问题,还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种物质资源,例如,木材、药材、竹材等等。林业的各种材料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桌椅、竹炭纤维衣物等都是在林业生产材料发展起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相应的物质作为基础,林业建设正好符合相关要求,所以说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2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
2.1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所以,要建立生态文明系统,就必须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林业以及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任何动植物都有其适合生存的环境和条件,要根据相应的条件以及自然生态规律进行林业的建设。林业发展中物种的选择、繁殖的培养、建设规模的大小、格局的布置、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看自然环境能否有相应的承载力。在自然承载力的范围内,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相互协调。
2.2发展现代林业
现代林业是朝着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现代林业能够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发展模式。现代林业以先进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多目标经营的方式进行林业的发展,在林业的建设中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物质装备进行管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管理林业,从而提高林业的科学化、机械化以及信息化的水平。现代林业以森林为平台作为切入点,大力传播生态文化,培植森林生态文化产业。通过构建林业生态以及文化体系,提高林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所以,首先要加大绿化的面积,积极进行林木的培育,从而扩大林业的的面积;其次,对林业进行改革,构建适合树木生存的管理机制;,对森林用地进行科学地管理,包括林地、湿地以及沙地,通过相应的林业防控机制避免灾害的入侵。
2.3创新发展形式
创新是行业生存的根本。在林业的发展中,创新是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林业发展形式、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机制才能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要进行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教育,使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加强人们的林业生态责任意识。通过加强林业生态文化的建设和宣传,提高林业生态文化的实力,合理规划设计森林博物馆、森林标本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风景园林景观、古树名木和革命纪念林,方便人们对森林有所了解,认识生态建设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3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通过将林业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林业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文秘站:]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绿色环保公益事业,其在人们居住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生态林业论文:林业资源生态系统论文
1祁连山林业资源现状
1.1祁连山地区概况
祁连山位于青藏、蒙新、黄土高原交汇处,该地区海拔在3000~6000m,有诸多山峰,由山脉和宽盆地组成。祁连山地区的冰川地貌特征较为明显。该地区自下而上为:浅山荒漠草原、浅山干草原、中山森林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冰雪植被。该区太阳辐射总量较大、日照时间相对较短、降水充裕、气温适中十分利于植被的生长。
1.2林业资源现状
祁连山地区的森林资源为天然林,从甘肃省林业厅的统计数据来看,建国初期祁连山北山地区的天然林仅12.4万hm2,到20世纪80年代,天然林面积有所下降,约为11.6万hm2,随着保护力度的逐渐加强,到2000年该地区北山的天然林面积已经达到19.1万hm2,到2010年该区北山的林地面积达到20.55万hm2,祁连山森林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水源涵养林。
2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
2.1能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受祁连山地区森林资源的影响,降水会随着森林的树冠和树根逐步渗入到土壤当中,减少地表的径流量,使得一部分降水被土壤吸收,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流失,而被土壤吸收的这一过程就实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受树冠和树根的影响,减少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森林地区地表通常有凋落物能够保护地表土壤免受雨水侵蚀,从而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森林地表都还有较厚的腐殖质能够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实现保育土壤的目的。
2.2能够调节祁连山地区的气候
森林往往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而且这一过程中还伴随着水蒸气的发生,往往能够保持祁连山地区相对湿润的气候,也是受这一原理影响,森林地区多会伴有降雨发生。因此,祁连山地区的林业资源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相对湿润的气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3减少该地区各类污染
在喧嚣的城市中,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森林能够有效的防止噪声污染,降低分贝;目前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巨大,据报道,全球现在以每10a0.5℃的速度在变暖,而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有效的缓减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越来越严重,而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氮,减少由二氧化氮反映引起的臭氧消耗,因此能够有效的缓减祁连山地区的臭氧消耗量;森林还能吸收其他排放出来的废气,诸如二氧化硫等,从而减少污染净化空气。
3保护祁连山林业资源的对策
3.1加强林业管理和林业执法防止乱砍滥伐
护林员应该加强对该地区林业资源的巡护,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林木中的病虫害以及火灾等自然灾害做到即时防控;林业部门应该加大对林业的执法力度,发现乱砍滥伐的应该严肃处理。
3.2利用高科技设施防止火灾发生
目前数字防火系统已经在很多林区开始广泛的使用,数字防火系统包含地理信息系统、视频指挥系统、定位跟踪系统、火灾现场实时传输系统以及林火瞭望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即时、迅速、的特点,而且可以快速的识别出火源,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利用指挥系统指挥就近的人快速扑灭火源。
3.3加大宣传、呼吁周边百姓自发保护森林
政府应当加大宣传,让周边群众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人人有责”,呼吁周边的居民加强对森林尤其是天然林的保护,周边居民同林管局的工作人员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社区共管,一旦发现滥砍滥伐现象或森林起火现象立即向林管局报告,从而减少森林的毁坏。
4结束语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而林业资源有具有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不仅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作用还在减少污染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祁连山地区的天然林担负着涵养水源的重任,因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天然林补偿政策继续加快林业的发展,而且林业管理部门和群众都要增强天然林的保护意识,自觉地投身到林业资源的保护当中。
作者:高文智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新天镇林业站
生态林业论文:林业生态工程案例教学论文
1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案例设置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和问题态度,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意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以适应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作为农林类的课程,传授课程理论知识和一般原理不是林业生态工程学教育的全部,生态工程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应该采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提高实践能力而教。案例教学的理念是促进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强记知识和理论。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引导和加强大学生对环境恶化、荒漠化、酸雨等问题的思考,重视大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林业生态工程类课程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些案例就是受教育者身边发生的事或自己经历过的事,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效果上充分挖掘教学过程蕴含的巨大潜力,让大学生体会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实现内在的自我需要和追求。林业生态工程学涉及的学科面很广,它不仅涉及水土保持学、森林培育学、防护林学等自然学科,同时还涉及生态经济学、区域规划、城市建设等工程和经济诸多学科,这就决定了林业生态工程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大的拓展性。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与概况、林业生态工程营造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与规划设计技术等四大模块,是一个相互承接、逐渐过渡的课程体系,而且课程应用性极强,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因此,结合学校和教学实习基地周边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引入看得见且可参与的教学案例,将林业生态工程学课堂教学引入深入探讨、广泛学习、积极参与的氛围之中,意义深远。
2林业生态工程学案例设置的主要内容
2.1生物群落建造工程
生物种群的合理选择与匹配是建造人工生态系统的前提,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主要是把种群按一定的时空顺序定植在复合生态系统之中。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种群可以是乔木,也可以是灌木,甚至是草类。在这方面,农田防护林建设、防沙基干林建设、荒漠植物优化配置、梭梭无灌溉造林、乡土树种在城市中的营建技术与模式以及“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等内容可以设置为专题案例,这些案例的讲解可以为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学习奠定基础,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环境改良工程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在非森林环境中建造,为了保障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改良当地的立地条件,达到改地适树的目的。在干旱区一些严重退化的困难立地条件下,不采用环境改良或治理工程,就很难建造稳定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设置为专题案例的题材较多,例如:保水剂在干旱区造林中的应用、暗管排盐、荒漠区集水造林、沙地造林采用的人工沙障、固定活化沙丘的草方格等,可以为学生充分认识到干旱区生态环境改良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
2.3食物链工程
食物链工程可以有效地利用绿色植物产品或加工剩余物转化成经济产品,主要包括生产性食物链与“减耗”性食物链。在环境恶劣的干旱区受条件限制,食物链简单、产能较低,但是也有一些地域特色的食物链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总体效益,例如:人工释放赤眼蜂控制杨二尾舟蛾、梭梭接种药用植物肉苁蓉、无叶假木贼等荒漠药用植物种植、经济型防护林建设和林下养殖等。
3林业生态工程学案例教学模式
3.1选择合适的林业生态工程教学案例
一个好的林业生态工程案例是开展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典型的林业生态工程学案例应具有以下4个特点:(1)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案例设置的作用,案例分析能够很好地阐明课程教学的原理和理论,有助于对原理和理论的理解;(2)案例内容要能够反映林业生态工程中比较成熟的技术以及新动向;(3)围绕林业生态工程案例提出的问题恰当而且有教学意义,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好是能够结合教师的课题或实习中涉及到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或问题开展案例教学与分析;(4)通过查资料、咨询、现场观摩等多种途径,设置的案例要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获得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体系,例如城市林业建设案例。城市林业建设是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林学专业的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可以针对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大树移植、树种优化配置、园林施工等内容设立专题,既可以突出教学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2林业生态工程学案例讨论设计
林业生态工程学授课老师要在课前设计讨论题,先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初步熟悉案例教学内容,消除紧张情绪,进而切入案例模式,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案例讨论状态,比如: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的概念等。林业生态工程学的老师还应在相关理论讲授之前将案例发给学生,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在阅读理解案例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并撰写案例讨论发言提纲。对于一些较抽象、复杂的知识,可以用案例教学中的实物、照片或视频等方式先解释现象,然后再通过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引导,让学生在直观、简单的讲解过程中寻找答案,比如:干旱区防护林树种的优化配置、防护林网的间距的确定、景观尺度上的防护林体系规划等问题。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
3.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要使讨论的专题案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要讨论的专题案例主题内容发展,还要避免将讨论变成老师或一个学生的讲座或偏离主题,尽量调动主动性、参与性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气氛。林业生态工程学是一门偏应用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相关学科内容较多,要对设置的案例进行广泛的考虑并认真选取较为恰当的细节,在对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估计和预测的同时,还要请教研组的老师和的学生来参与评论,教师要准备好记录以备总结和改进。
3.4注重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应该包括几个方面:(1)评价讨论课或专题案例进行的情况,评估每一个案例设置是否合适,是否起到了促进教学的目的,是否还要修正或完善;(2)评估学生对案例设置的看法和反应,总结学生视角下有待改进的地方;(3)评价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同时还要肯定和表扬有独到的见解、辩论精彩的学生,以便激发学生的热情。专业教师在讨论课后,要由浅入深地对本次案例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应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达到解决问题和掌握技术的目的。就拿荒漠药用植物种植这个例子来讲,案例结束后的总结可以涉及到防沙治沙、开发荒山荒地、药用植物产品开发等和学生创业有关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更加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4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作为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手段的一项实用工具,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与讲授理论课相比较,该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从传统“教”的模式,向“导”的模式转变,而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学习的状态转变,这是林业生态工程学案例教学模式能够成功而不至于流于形式的关键。因此,本文对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案例的设置意义、课程案例的主要内容、案例选择、案例讨论设计、案例教学课后总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期今后能形成一套较好的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模式。
作者:王梅 楚光明 李荣 王雪莲 江萍 单位: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林学系
生态林业论文:林业建设生态文明论文
1将林业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总框架之中
森林是区域生态系统之中具备有良好自动净化功能的组成部分,其地位相当重要,在保护人体健康、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其他基础设施所不能够替代的作用。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在解决水、土壤、生物多样性问题等方面能够发挥出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森林生态系统保育是一项不能够被忽视的工作。同时,作为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对生态建设、生态产业以及生态文化进行整合,并通过三要素的耦合来实现生态文明。因此,需要将林业建设纳入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之中,这样才能够对林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
2育林、造林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中国各个地区地形复杂,所具有的生态系统也多种多样,物种相当丰富。在林业建设中,首要任务应是对当前现存的天然林以及珍贵物种进行充分的保护。对于造林工作的开展,应该要效法自然,做到因地制宜。对造林所在区域的自然地形、地貌、水文、植被以及历史背景等进行充分、综合的考虑,尤其需要对原有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以及水体进行保护,根据当地的的地势,对乡土植被的地位以及作用进行充分体现,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组合的多样性以及稳定性,适合栽种林木的就栽种林木,适合种草的则种草。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功能分区、对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森林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例如在河湖渠等水网的沿岸需要对水岸林建设进行强化,让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防洪固堤、净化水质、改善土壤等各项功能。
3合理调整林业政策
3.1从生态保护逐步转变为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
森林不仅仅可以保护改善气候与生态环境,还能够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具备重要的经济价值。为此,可以利用森林资源来提供一定的经济来源。首先,需要加速对森林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要不断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基地,并对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不断提升服务的水平。其次,对非规划林地造林的发展进行重视。要鼓励农村居民在可以利用的地方种上适合当地的珍贵树种,同时还需要对处置权进行放开,对收益权进行保护。,加强林下经济发展。要鼓励农户积极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的符合生产经营模式。
3.2合理调整造林树种结构
在过去,造林基本是采用单一树种,这样虽然能够快速地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但是对于生物多样性以及造林保护都是不利的。为此,需要对林种、树种结构单一的情况进行改进,合理调整造林树种结构。
3.3对传统经营方式进行转变
大力发展人工林,需要积极转变人工林经营方式,实现可持续经营。在人工林建设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进行保护,让森林的复合功能能够得以发挥,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林地整理开发必须采取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保留山顶的林木以及原生植被,在山场中部需要预留原声植被草带,并根据山场坡度、坡向的具体情况,适度地营造出防护林带、行道树。
4结语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带动的是多方位的发展,林业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需积极运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种观念来指导,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王辉 高瑀晗 单位: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生态林业论文:生态建设档案管理林业资源论文
1加强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林业资源是推进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对这一物质基础进行规范的管理与保护,必须为林业资源建立档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中央及时次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林业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在生态建设方面、在西部大开发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林业资源相关的管理部门正逐步将生态体系的构建与林业档案管理联系到一起,将林权管理当作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通过技术手段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档案管理,能够为林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强化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与保护。
2当前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在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但是由于档案管理开展的并不深入,因此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率、宣传力度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也阻碍了生态建设的发展。
2.1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部分林业资源信息具有封闭性,尤其是一些研究成果并不对外开放,因此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甚至不为人所知。另一方面,对档案资源进行查询的大多是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这些资料常常用于为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但是将将这些资源作为科研成果的理论依据的并不多。人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档案管理帮助林业建设、节约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很多资源因得不到公示而失去了自身的利用价值。
2.2宣传性不高。
一些林业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的宣传性并不高。很多人对林业资源的档案管理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而林业管理工作的展开需要内部与外部的协调配合,仅从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对外界的宣传很容易导致人们护林意识的薄弱,这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3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区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意识的薄弱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都是管理不到位的表现。现代档案管理工作都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计算机上建立档案库,将部分资源上传到指定的网络共享。而一些管理部门还应用纸质档案对林业资源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效率极低,信息的查询流程也极为复杂,纸质档案还存在着损毁、遗失等风险,这大大拉低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另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导致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匮乏,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无人承担责任。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对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缺失就很容易导致林业资源的滥用与破坏,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3加强林业档案资源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3.1丰富信息资源。
为了满足更广阔的需求,应当不断丰富林业档案资源,拓宽信息来源。林业档案资源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情况的调查,内容应当含有林业面积、区域划分、经营方案、林相图等;二是深入的研究成果,内容应当含有某一林区的科研立项情况,相关的研究结果等。为了获得的信息,管理人员应当展开实际调查,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有关的科研成果也应当在分析证实后再使用,保障数据的性。
3.2依法展开管理。
法律是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基本保障。为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法律为基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林业档案管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关人员的工作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私自售卖林业资源资料、不得滥用林业资源,对相关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惩。
3.3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档案资源的完整性。首先,应完善基础的档案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分与规范,现代档案资源管理都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大部分的林业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保存,但是仍有部分资料是纸质的。为了避免造成信息的缺失,应当保障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谁负责保管纸质档案,谁负责电子档案,谁负责信息的收集与录入等都要做到职责明确、权责清晰,一旦发生问题可以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其次,应当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求。还应当健全奖惩制度,除法律层面的要求外,管理部门应当提高对日常工作的规范要求,工作中如有严重失误应当酌情惩罚,如有贡献则应当奖励。用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林业资源档案管理者的责任感与工作的积极性。
3.4增强宣传力度。
林业资源档案利用率的提高离不开积极的宣传。除了内部档案工作的完善,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对外宣传,与媒体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林业资源档案的存在。林业资源建立档案的目的之一是促进资源的整合,提高其利用率,而宣传工作的薄弱会使信息呈现封闭的状态。加强信息宣传可以加深人们对林业资源的关注以及保护力度。在从事相关的林业资源研究工作时,专家与学者也可以及时找到有用的资料与资源。因此加强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对于一些非保密性的科研成果与资料可以加强开放力度,将其在网络上进行公开与公示,提品质案资源的传播范围,从而提高其利用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加强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让他们意识到林业资源是与自身的实际利益相关的,从而提高他们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4结束语
档案管理在林业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上都有推动作用。当前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利用率低、宣传性不高、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这对林业的发展与保护是不利的。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宣传,不断提高林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用制度管理对工作进行完善,用法律为工作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杨玉清 单位:黑龙江省第三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生态林业论文:生态林业管理论文
1承德市生态林业管理现状
1.1生态林业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虽然承德的生态林业管理有了一定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在整体上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承德地处于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区,各个地区的地形地貌有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在生态林业管理体系的规划建设中的统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林业管理体系上的漏洞。而管理体系上的漏洞必然会对生态林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承德的地理位置也具有其特殊性,承担着京津重要水源区和防止风沙入侵首都的重要使命,这使得承德生态林业的管理工作更为复杂了。
1.2生态林业管理力度不强。
承德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生态林业的范围相对较大,因此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开展也较为复杂。然而部分地区对生态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却达不到生态林业实际情况的要求。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还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和强有力的管理执行力。生态林业的实际效益以及长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林业管理部门对生态林业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关。重视程度不够易造成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出现疏松散乱的情况。相对而言,生态林业的管理工作得到充分重视的地区,其管理工作以及生态林业的发展成效就越显著。
1.3对生态林业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不够长远。
生态林业是一项具有可持续性、要用长远发展眼光来看待的巨大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林业的管理工作也要与其可持续性发展相匹配,不能只注重当前利益而忽略了生态林业的长远发展。有些偏远地区在生态林业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林业的长远发展,其具有时段性的管理工作对生态林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对策建议
2.1加快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认识。
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承德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复杂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其生态林业管理工作更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这就要求林业管理部门根据承德市的生态林业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加快完善生态林业管理体系,为承德市的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上级领导及管理部门还要提高对生态林业的重视程度,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林业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认识生态林业管理工作,强化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在生态林业的发展战略和产品成果方面多进行研究和创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生态林业的经济效益。
2.2严厉打击滥砍乱伐,加强科学管理。
虽然对生态林业实行的是保护政策,但是偷伐、滥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两点:一是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够严格谨慎,在保护管理工作上出现了疏漏;二是部分群众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长远利益以及生态林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重要性。林业管理部门需严格对待生态林区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奖惩规则,对这种滥砍乱伐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积极保护并对生态林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要进行适当奖励。对生态林业进行发展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科学管理,取得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度。科学管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从树木种植要因地制宜,其次是生长管理过程严格监督保护,是产品的科学加工。坚持运用科学的战略方法并逐步提升创新生态林业的发展战略,该地区的生态林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也将会越来越壮大。
作者:何生龙 单位:河北省兴隆县六里坪林场
生态林业论文:生态观念下现代林业管理论文
一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综述
1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的概念
现代林业生态观念,其实质是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依照自然发展的科学规律,建设并完善目前国内的林业生态系统。其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观念,不仅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同时也在经济发展中有所体现。现代林业的生态化管理则是指运用管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建立完善的、系统化的林业产业,使得林业能够具有生产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平衡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的内容
(1)在对当地的林业进行管理之前
相关人员应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林业的管理进行整体规划,之后将其分为若干部分进行具体操作。有些管理部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或者矛盾,而有些管理部分则并无明显的联系。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所划分的部分进行细致的管理,在注重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将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对投入与产出比进行深入分析。
(2)在对整体规划进行合理划分之后
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各个单元的作用、重要程度等,对实施管理的顺序进行确定,从而能够提高现代林业管理的水平。
(3)对于不同地域的林业管理
其所使用的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而且细致的了解,其中包括植被的种类、当地气候的变化情况、温度湿度等。之后再综合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科学管理,在提升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4)在进行实际管理期间
其管理方案往往不止一个。因而在对管理方案进行确定时,应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生态建设的作用大小进行讨论,对经济效益的多少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最为合理的管理方案。
3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的意义
及时,加大现代林业生态化的管理力度,能够实现对动植物的保护,较大限度的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第二,加大现代林业生态化管理力度,能够满足对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人们的需求,使得人们改变原有的消费模式,向着生态旅游、生态消费的方向发展。
二提高现代林业生态化管理的建议
(1)在进行林业生态化管理的过程中
应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吸收相关人才,增加管理中的技术含量,提升林业管理的竞争力。
(2)管理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
然而没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进行匹配,则其管理水平将依然处于滞后的境地。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知识以及生态观念的培训,使其能够对现代林业生态化管理有着全新的认识、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加速现代林业生态观建设进程。
(3)在对当地的林业进行管理之前
相关技术人员应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了解,其中包括当地的降雨量、植被种类、温度变化情况、土壤结构等方面。在综合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之后,对管理模式进行最终确定。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对当地人口的数量、层次结构、受教育的程度等进行掌握,从而能够真正了解当地人们对林业的要求,提升生态林业建设的针对性。
(4)在林业的管理过程中
应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林业是其对生态林业进行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因而相关工作人员应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定期为其进行除虫工作,并注重火灾的预防,增加荒漠中植被的覆盖面积。
三结语
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建设不仅对国内环境的改善有着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将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而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大对林业的关注以及管理力度,把握现代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关键点,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蒋波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水沟林场
生态林业论文: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林业管理论文
1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价值
在尊重与保护林业资源,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后提出“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让子孙后代能享受到林业资源带来的实惠,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起到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生态文明视角下实现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2.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从思想上重视林业资源管理,善于从多角度、多方位对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的安排与部署。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林业资源管理人员对林业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实行全员动员,抓好宣传与重点工作,确保林业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能达标,推动林业实现健康发展。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林业资源的宣传工作,通过标语、报纸、电台等渠道来实现,使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的教育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提升社会的参与性,实现全民参与林业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2.2定位林业资源,完善法律配套机制建设
2.2.1定位林业资源
因为林业资源在功能方面承担着多样的角色,有时候可能是以生态效益为主,有时候是以经济效益为主,有时候是经济与生态效益兼得,采取“一刀切”的禁止采伐的政策或者是实行开放性采伐,也可采取“分林到户”的方式,都会导致林业资源不能实现科学有效利用,以及林业资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所以,需要从区一级政府层面对林业资源进行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林业资源使用的目的、路径以及具体方法,采用使用的差异化定位,为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完善法律配套机制建设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系统,是有效实现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针对林业资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相关的配套实施条例,有些条例的内容体现了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效反映了法律对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但是因为《森林法》以及配套条例的颁布年间长,有些地方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管理的现实诉求,甚至会对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完善林业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系统,对实现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重新确定立法思路的基础上,创新立法原则,重点体现在通过实施严厉的惩戒制度来处理林业资源管理中出现的违法现象,这不仅包含直接负责人,还包含相关的行政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行政管理队伍中出现的不作为行为的惩治力度,提升林业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地位,确保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2.3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强化伐区林业资源监管力度
2.3.1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
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使用的林业资源管理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依靠林业方面的高新技术确保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可以培育新种苗,并对品质树种与壮苗结构进行及时调研。使用先进的科技来实施科技兴林与造林,使用近期技术来做好传统木材的加工工作,并改进制造技术,进一步提升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价值,不仅能发展经济,也能确保环境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展碳捕捉以及使用技术,通过与林业高新技术结合,将传统意义上的林业产业能融入到新型战略产业中,为实现林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同时,也要利用好林业科技,开展对优良树种与壮苗的结构开展研究,培植优良种苗,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科技造林与科技兴林。因此,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对提升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3.2强化伐区林业资源监管力度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便于环境保护出现冲突,对那些经济利益的追求人来说,导致林业资源使用者关注眼前的经济效益,并未确立长远眼光,使得滥砍乱伐现象严重。要坚持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需要不断加强林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对林业资源伐区,应该进一步明确伐区的主要责任人,并且和伐区内的负责人签署管理责任书。同时,对伐区需要开展检查,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砍伐前,需要林业资源监管部门做好抽检工作,并纳入长期监控范围;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砍伐后,需要单位进行自查基础上,再报请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对其伐区质量进行统一检查验收。同时,做好树苗的种植工作,逐渐形成梯次采伐系统。,还需要将林业高新技术运用到林业采伐中,进一步提升林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与经济价值,通过使用林业科技来改变传统的使用林业资源的模式,实现农林业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林业监督、采育、科技、奖惩、管理等机制开展创新,适应林业资源伐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做好强化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力度。
2.4完善林区监督管理,深化经营管理思维
首先,林区监督管理对林区经济以及管理来讲非常重要,目前出现的情况是,管理林区的人没有人员对其进行监管,所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很有必要。同时,还要鼓励群众积极进行举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形成责任制度,特别是对森林火灾等重大恶性灾害事件,做好监督和防控工作。其次,还要进一步深化经营管理思维。林区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落脚点在发展上,所以需要定期对从事林业管理的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强调林业管理思维,开创林业管理的新视角,尤其是对开发林业资源来讲,更应进行的思考,确保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科学利用好林业资源,实现生态平衡,还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是涉及到多个方面,并且持续时间长,内容也相对复杂的重大任务,对实现林业资源保护与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意义重大。为了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既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又要定位林业资源,完善法律配套机制建设,还要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强化伐区林业资源监管力度,实现生态文明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作者:覃超和单位:柳州市柳城县社冲乡林业站
生态林业论文: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管理论文
1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价值
1.1科学利用好林业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林业资源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可再生自然的范畴,但是因为生长周期缓慢的特点,决定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林业资源开发虽然简单,但是资源恢复是较长的过程。同时,森林资源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林业资源对保护生物多元性,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也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做好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利用好林业资源,实现生态系统平衡。
1.2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在尊重与保护林业资源,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后提出“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让子孙后代能享受到林业资源带来的实惠,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起到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生态文明视角下实现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2.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从思想上重视林业资源管理,善于从多角度、多方位对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的安排与部署。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林业资源管理人员对林业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实行全员动员,抓好宣传与重点工作,确保林业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能达标,推动林业实现健康发展。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林业资源的宣传工作,通过标语、报纸、电台等渠道来实现,使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的教育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提升社会的参与性,实现全民参与林业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2.2定位林业资源,完善法律配套机制建设
2.2.1定位林业资源
因为林业资源在功能方面承担着多样的角色,有时候可能是以生态效益为主,有时候是以经济效益为主,有时候是经济与生态效益兼得,采取“一刀切”的禁止采伐的政策或者是实行开放性采伐,也可采取“分林到户”的方式,都会导致林业资源不能实现科学有效利用,以及林业资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所以,需要从区一级政府层面对林业资源进行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林业资源使用的目的、路径以及具体方法,采用使用的差异化定位,为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完善法律配套机制建设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系统,是有效实现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针对林业资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相关的配套实施条例,有些条例的内容体现了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效反映了法律对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但是因为《森林法》以及配套条例的颁布年间长,有些地方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管理的现实诉求,甚至会对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完善林业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系统,对实现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重新确定立法思路的基础上,创新立法原则,重点体现在通过实施严厉的惩戒制度来处理林业资源管理中出现的违法现象,这不仅包含直接负责人,还包含相关的行政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行政管理队伍中出现的不作为行为的惩治力度,提升林业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地位,确保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2.3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强化伐区林业资源监管力度
2.3.1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
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使用的林业资源管理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依靠林业方面的高新技术确保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可以培育新种苗,并对品质树种与壮苗结构进行及时调研。使用先进的科技来实施科技兴林与造林,使用近期技术来做好传统木材的加工工作,并改进制造技术,进一步提升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价值,不仅能发展经济,也能确保环境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展碳捕捉以及使用技术,通过与林业高新技术结合,将传统意义上的林业产业能融入到新型战略产业中,为实现林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同时,也要利用好林业科技,开展对优良树种与壮苗的结构开展研究,培植优良种苗,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科技造林与科技兴林。因此,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对提升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3.2强化伐区林业资源监管力度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便于环境保护出现冲突,对那些经济利益的追求人来说,导致林业资源使用者关注眼前的经济效益,并未确立长远眼光,使得滥砍乱伐现象严重。要坚持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需要不断加强林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对林业资源伐区,应该进一步明确伐区的主要责任人,并且和伐区内的负责人签署管理责任书。同时,对伐区需要开展检查,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砍伐前,需要林业资源监管部门做好抽检工作,并纳入长期监控范围;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砍伐后,需要单位进行自查基础上,再报请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对其伐区质量进行统一检查验收。同时,做好树苗的种植工作,逐渐形成梯次采伐系统。,还需要将林业高新技术运用到林业采伐中,进一步提升林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与经济价值,通过使用林业科技来改变传统的使用林业资源的模式,实现农林业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林业监督、采育、科技、奖惩、管理等机制开展创新,适应林业资源伐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做好强化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力度。
2.4完善林区监督管理,深化经营管理思维
首先,林区监督管理对林区经济以及管理来讲非常重要,目前出现的情况是,管理林区的人没有人员对其进行监管,所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很有必要。同时,还要鼓励群众积极进行举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形成责任制度,特别是对森林火灾等重大恶性灾害事件,做好监督和防控工作。其次,还要进一步深化经营管理思维。林区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落脚点在发展上,所以需要定期对从事林业管理的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强调林业管理思维,开创林业管理的新视角,尤其是对开发林业资源来讲,更应进行的思考,确保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科学利用好林业资源,实现生态平衡,还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是涉及到多个方面,并且持续时间长,内容也相对复杂的重大任务,对实现林业资源保护与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意义重大。为了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既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又要定位林业资源,完善法律配套机制建设,还要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强化伐区林业资源监管力度,实现生态文明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作者:覃超和单位:柳州市柳城县社冲乡林业站
生态林业论文: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论文
1“生态-环境-经济”治沙措施的思考
由于荒漠地区森林资源匮乏,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土地生产力不高,防灾减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这就使得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荒漠化地区土地治理与开发对改善生态环境,控制风沙危害,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能效,以及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经济收入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十一五”期间工程建设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以减少风沙危害为目的,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并建立以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为主体,防、治、用相结合的、高能效的治沙工程体系,从而改善沙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沙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说法是“防治用相结合”,然而,我们在实施中主要以防治为主,忽略资源建设中的合理利用问题。我们还要从资源的观点出发,合理利用资源,这样才能通过产业拉动作用,走科学利用条件下的防沙治沙道路,才能实现科学的防沙治沙的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模式。近些年我们在防沙治沙工作中总结出很多新的理念,其中重要的理念即需求决定思路———需求观,或者是分割分块进行治理的模式。在沙漠资源客观的指导下,人们到哪里,道路就到哪里。同时,防沙治沙建设工程是跟着实际需求推进的,而不是为防沙而治沙。我们实现资源利用前提下的治沙观念,就是解决了沙区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物质运输治理等问题,并在沙区形成了若干个“绿色生态岛”,同时在公路两侧通过综合的沙地治理措施,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实现了人进沙退的目标。
2防沙治沙总体目标探索
防沙治沙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即究竟是消灭沙漠还是控制其危害?沙漠、沙地做为客观的存在,主要是历史自然体在发展与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需要解决旧问题,又要接受新问题,这两者是辩证的关系。因为沙漠既有危害的成分,又有保护资源的价值;既缺乏水资源,也能涵养水源;因此,减少沙漠危害程度是目标,科学利用沙漠资源、服务社会才是根本,而保留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部分沙漠未尝不是对人类有益的事情。通过近几年笔者的亲身经历,退耕还林中很多湿地、洼地、集雨水地死亡率很大。国家近几年对公益林补助的加大,牧户对生态认识的提高,为了自身利益关系,格外的重视自家生态林的保护。而这些生态公益林正是生长在缺乏水资源,又能涵养水源的沙漠性土地上的灌木林。正所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治理,保护与利用并重”。
3加强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由于人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防沙的目的,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长的林木,没有必要计算其价格,因此天然林就遭遇到很多不公平的对待,各级部门和政府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也造成天然林的建设,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和重视是势在必行的。在这种全部是天然灌木林的地区,人工种植很难成林,土地沙质,降水少,因此在开发的时候,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还要各部门全力配合协作,并制定出有效计划,及时进行恢复补种,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作保障,要把那些生态比较脆弱又相对集中,且正在受到破坏的区域,作为工程的重点,坚持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恢复为中心,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为前提,以此建设好我国的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编制工程实施规划,搞好森林分类区划工作,为保障工程实施能够科学、合理、有序和统一地开展做好准备。通过科技教育、种苗繁育、基础设施、森林保护和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各级管理和实施人员都要端正态度,认真负责地采取科学办法,提高工程实施质量。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防沙治沙意识
为了提高全社会依法防沙治沙的意识,就需要我们重点进行防沙治沙工作的学习和宣传。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相关内容深刻领会,才能进行防治治沙工作的宣传工作,才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才能确保这部法律能够贯彻实施。而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就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出发来认识防沙治沙的工作,并带头宣传、学习好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重要法律。沙化重点地区需要各级政府相关组织部门利用广播、电视以及报刊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基层进行广泛的宣传,让人民能够了解防沙治沙的内容。促使广大干部群众尽快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并能够进行自觉行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对防沙治沙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这就需要正确理解和执行防沙治沙的目标和考核奖惩制度。政府相关部门更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依法办事,密切配合,并能够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认清防沙治沙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关系,使之能够积极主动进行防沙治沙。
5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核心。因此,我们要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农田、防沙固沙的作用,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天然林,其结构比较稳定,自然生长力要超过人工的速度,而且因为天然林中储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失去森林,人们也难以生存。所以,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森林资源,使森林更好地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6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实行科学防沙治沙
科学技术和教育培训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各地要高度重视科技支撑工作,组织选派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沙区进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防沙治沙技术。要通过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县、示范区、示范点,总结成功经验和方法,以点带面,努力提高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使其充分发挥较大效益。防沙治沙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培育林草植被,提高土地植被覆盖率。在恢复和建设林草植被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气候地带性规律,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条件,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带、网、片相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依法制止滥垦、滥牧、滥樵,实行封禁保护。切实讲求科学,注重实效。
7结语
防沙治沙是我国一项长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此基础上也是我们利用资源产业属性,结合财力、物力、人力,制定各种措施,做到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并能够激活工程建设的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建设机制;并通过依法治沙,提高执法水平,保护工程建设成果,通过科技创新,增加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以此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通过发展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能力建设的提高,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通过项目拉动,促进社会资金和各种生产要素向工程区聚集,增加林业建设投入;通过强化管理和监督,严格工程建设制度,确保工程快速健康推进。一个高质量、高稳定性的生态防护体系,必将优化生态环境,保障工程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刘勇单位: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林业工作站
生态林业论文:现代生态观念下的林业管理论文
1林业的生态效益
林业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生态效益对人类的影响尤其突出。森林在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具有调节径流和蓄水的功能。每当有强降水时,地表植被可以减缓水流速度,使水流浸入土壤,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另外,树木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如果森林强大的蓄水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则相当于修建了一个水库。
1.2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树木的根部及落叶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流失。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带入黄河,并使之形成有名的“地上河”。近年来,黄土高原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有效改善了此地区的水土流失。1.3促进降雨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饱受干旱摧残的国家,干旱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森林可以有效改善大气循环,促进云和降雨的形成。
1.4防风固沙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大量的耕地和农田被沙漠所吞噬,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林业是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措施。一方面,森林可以防风,减小风速,成为一道有效的绿色屏障。另一方面,植物深深根植于土壤内部,可以有效固沙,防止土壤的沙漠化。同时也可以改良土地,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形成绿洲。
1.4.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森林就犹如生物的家,各种动植物在森林中生息繁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滥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甚至于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生态林业的内在要求。这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及保护珍稀动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1.4.2调节气温近年来,“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两极冰川慢慢开始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着世界各地人民的安全和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森林发挥的生态作用尤为重要。森林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全球变暖,同时也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2建设生态林业的措施
首先,增强保护森林、建设生态林业的意识。要发展生态林业,最根本的是要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林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政府有关部分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立法和宣传,在社会中形成建设生态林业的共识。只有全社会广泛认同建设生态林业的理念,才可能更好、更有效地采取措施。其次,必须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长期以来人们总是错误的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长的,不必给予特别的保护,滥砍滥伐和开矿、采矿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我国大面积的天然林受到了破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必须严加禁止。必须避免破坏天然林,并且有序的治理已经被破坏的林地。,加大建设生态林业的资金投入,转变发展模式。要改变农村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多种经营,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例如,可以改变传统的林业模式,种植不同的树种,可以适当的种植经济树种或果树,维护生物多样性。
3结语
在林业管理中运用生态观念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符合现代林业管理的现实。发展生态林业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只有让建设生态林业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才能真正地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不断的发展生态林业,改善林业管理的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家园。
作者:白占林王金花单位:双辽市永加乡林业站
生态林业论文: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论文
1目前我国林业管理现状
1.1缺乏较高水平的科学管理技术目前我国对林业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具体表现在:一是缺少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就目前的林业管理工作人员来讲,专业人才仅仅占据总数的13%,而发达国家的专业人才比例已经超过30%;二是缺少科技投入,我国目前的林业系统管理的科技投入只占全部行业科技总投入的1%;三是缺乏林业科技贡献,我国目前的林业科技贡献率只有27.3%,远低于国外同行业和国内其他行业的水平,科技的严重滞后,不能为林业管理提供有效的科技保障。
1.2林业管理中缺少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我国目前的林业管理工作经费都是依靠各级政府拨款,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筹集机制,导致每年财政投入越来越多,而社会广泛参与的植树造林活动支持度低,大型国家林业项目建设仍然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林业建设的滞后,目前林业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1.3目前我国森林总量不断减少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位居世界130位,仅为世界平均覆盖率水平的61.52%,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3平方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这对我国林业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难题,除此之外,部分林业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造林治林技术,在对林木的选种、培植、育苗和经营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基层林业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低,造成我国林业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发挥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
2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2.1加强思想领域的认知和领导水平的提高我国各级林业部门都要加强对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做到从召开大规模高规格会议,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对林业管理工作进行细致部署和安排。同时不断深化管理人员对林业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本着全党动员、全民动员和优化环境抓好宣传,抓时机抓重点的工作原则,保障林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达标,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比如通过电视、互联网、标语、简报等渠道。来达到林业管理教育深入人心,提高社会广泛参与性,从而实现全民绿化、全民造林的林业管理模式。
2.2建立健全林业管理的法律体系根据各区域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全方面的,能够促进本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法律体系。将林业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促进林业管理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进行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工作,根据新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使之符合当前林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林业管理的科技化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化管理水平针对我国林业管理工作中缺乏较高水平的技术管理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林业管理技术和经验,来提高我国林业管理工作的科技化水平。不仅如此,我国还要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结合绿色经济的要求,在发展中不断融入高科技,将我国林业系统的发展真正提升到我国经济战略发展的高度,不断提升林业管理工作的高科技管理水平和质量,来实现我国林业发展建设的信息化、科技化发展。
3结语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方面多、持续时间长、内容复杂、意义重大的艰巨任务,对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为促进林业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需要对林业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认识,通过不断完善落实林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林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多渠道和新的模式来加强对林业管理的生态文明化管理,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程。
作者:申成才白占林单位:双辽市永加乡林业站
生态林业论文:林业产业化促进生态文明分析分析论文
摘要: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生态文明;动因分析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纵观甘肃省各地,自然条件严酷,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有效遏制,生态问题仍是长期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另外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
1人们对森林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农村,对原有森林不加以保护,任意砍伐树林,随意侵占林地。把生态的日益恶劣归罪于自然条件的严酷。
2林业生态工程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重视。一些生态工程也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或只作为地方官员的政绩来加以粉饰,或因资金的缺乏没有让生态工程进一步持续深入下去。
3林权制度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行。因历史的原因,集体林权的所有制深入到基层还麻烦多多,制约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林业分类经营走,转换经营的机制,增强发展的活力。
4对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改革林业生产方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加快林业发展和搞好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完善林业建设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战略重点,落实推进措施,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保护与发展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努力构建全省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不断提升林业功能,充分发挥林业效益,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由此,提出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1要大力加强生态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举办关注森林、森林论坛、森林城市建设等等活动。让全民都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爱林护林的认识,更要让他们投身于全民植树活动中去。
2要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主要建立一些大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大的生态工程。从全省的地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森林的覆盖面。
3要大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改革林业生产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推进“绿色小康村”和“绿色小康户”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不断发展壮大林业特色产业。造林绿化既要加快生态建设,又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优势,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尤其要扩大特色经济林建设规模,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加快中药材、山珍、干鲜果品以及地下矿藏的系列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林业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多争取林业外援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加大对外交流力度。
4要大力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要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新办法,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尽快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全民义务植树新高潮。
5要大力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主要体现在推进依法治林进程,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把林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森林灾害应急预案,强化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林区。
如果上述5个方面的措施能够得到落实,那么多年后,应该会取得一些比较显著成效,可以预见的是:
一是生态体系建设会持续加强,全省森林资源会持续增长,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二是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很强劲
三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会出现一个好的开局。生态文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生态文化产品也会不断日益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也会在不同层面、广泛深入地开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人们心里也越来越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