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建筑安全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高歌猛进,但是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以及某种客观的原因,很容易诱发一些安全事故,我国的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还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学;高层建筑;安全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基本劳动力,在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等,导致施工单位的管理难度很大,很容易发生某些事故。通过有关研究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是由施工人员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因此,加大力度对施工人员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的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1]。
1人机工程学的含义
人机工程学又称人因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环境以及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使机器和环境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人体安全的一门学科。其有机结合了生理学、心理学、机械学、生物力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及疾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影响施工人员的心理因素
2.1侥幸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在日常的操作和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要求和工作规程,认为偶尔的违规操作不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长此下去,很容易形成一个坏的习惯。比如,在施工现场都会有很醒目的标志,提示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要佩戴安全帽,但是总会有些人不遵守规章制度,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不会发生事故或者就算有事故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把安全提示当回事,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2.2叛逆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感觉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很丰富,在工作过程中不听从别人的指挥和要求,对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的一些工作标准和规范置若罔闻,不遵照执行,甚至还会对管理人员产生反感,寻衅滋事。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还会大大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3逞能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比其他人强,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和显摆自己[2]。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事,他就会去逞能,让别人感觉自己技术高、胆子大,很容易诱发一些安全事故。
2.4效仿心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由于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意识比较差,发现其他人员进行一些违章的操作后,不仅没有发生事故,而且还省时省力,也不会被管理人员发现,然后他就会放弃自己之前正确的工作方法,把这种错误的操作方式当作日后的工作经验,盲目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算有些施工人员明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操作方式,为了不被其他人排挤,他也会跟随效仿,这种效仿心理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3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
事故的发生不是必然的,发生之前一定存在着某种诱因和条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就是安全事故的一个很重要诱因。由于施工人员工作时间太长、劳动强度过大、施工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身体的能量消耗过度,身心感到疲倦,身体的各项机能明显减弱,工作能力严重下降,此时,如果仍然继续工作,很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对机体疲劳的分析,预防和控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依据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成果,疲劳在建筑工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其中生理疲劳又可以分为全身性疲劳、器官疲劳、脑力疲劳、技术性疲劳[3]。
3.1全身性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进行某些体力繁重的工作,导致自己身体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浑身乏力等,进而降低工作能力,增加错误操作的发生率。比如,建筑工地上的砌墙工人,平均每天至少要砌2000多块砖,再加上每块砖都还要进行铺灰压实等动作,每天的工作量十分繁重,致使这些人每天下班后身体都会感到严重的疲劳。
3.2器官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长期使用身体的某个器官进行作业,很容易使这个器官使用过度,造成损伤。比如,建筑工地的电焊工,由于要经常面对电气焊所发出的火光,即使戴着防护罩,也很容易对眼睛产生影响,造成视觉疲劳。
3.3脑力疲劳
由于工地上建筑工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能看得懂施工图纸的很少,这些人每天都要长时间地对着图纸进行研究分析,并且研究和分析图纸又是一项非常费脑的工作,很容易使他们头昏脑涨、失眠、乏力、精神不佳。
3.4技术性疲劳
某些技术人员,工作时精神要继续保持高度集中,长时间的作业很容易使他们脑子和身体感到疲惫。比如,工地上的塔吊驾驶员,工作中既要控制方向杆,还要严密考虑合适的升降位置,再加上在高空中作业,神经系统要经常保持高度集中。
3.5心理疲劳
某些施工人员,因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繁琐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或状况时,很容易产生心情烦躁、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疲劳状态。
4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4.1严格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拥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才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同时自己要积极主动地起到带头作用,为其他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所有施工人员良性心理的有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管理人员还要严格做好日常工作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查清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另外,要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一些抱有侥幸心理、叛逆心理、逞能心理等不良心理特征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批评或惩罚,让其尽快放弃和改善那些违规操作和不好的心理特征,对那些热爱岗位、主动遵守纪律的要进行鼓励并嘉奖。
4.2科学合理地改进工作体制,防止施工人员疲劳作业
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结合施工人员的身体条件,有针对性地为施工人员合理增加一些必要的休息时间;要尽量抛弃那些轮班的工作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很容易导致他们的生物钟混乱,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效地恢复体力,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如果必须要进行轮班,要合理提高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施工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建立休息制度,合理增加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长,一般情况下,工人在正常休息一晚上后身体基本上可以得到恢复,但是对于那些进行高强度劳动的施工人员,一定要适当增加相应的休息时间,确保他们的身体在下次工作前能够恢复正常;一台机器由一名技术人员操作,相当于很多普通人的劳动量,增加工作的机械化率,采用人机配合,不仅能够大大地减少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还可以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水平[4]。
5结语
我国的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想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能够持续地安全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合理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并且用到实处,妥善处理好施工人员的心理特征和疲劳作业问题,不仅能够改善施工人员的不良心理特征,防止疲劳作业,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发展前景。
作者:姚宜均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工业建筑安全管理论文
1重视教育和培训,树立安全施工理念
抓好建筑施工特殊工种的安全技能教育,加强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工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施工的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在相关的法律规程层次的教育,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2事故的预防是关键,要充分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由于个体劳动者受到个人身心素质的诸多限制,提高个体的安全生产意识并不能从跟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保护措施的建立因该主要从避免高空坠落以及物体打击两个方面着手,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发生的概率。为此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带好安全帽,同时在高空作业的条件下必须使用安全带设备。
3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牢固树立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在平时要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唯有如此,当事故真实发生时,才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妥善解决。
4购买工程保险,转移事故风险
从根本上讲,安全事故不可能消除,这是由工业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因此购买工程保险是施工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保障了施工企业的利益,同时维护了相关从业人员的人生安全。环境保护管理同样也是工业建筑领域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绿色环保建筑指的是在整个建筑的施工和使用年限内,要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同时要有效降低污染,从而建造安全,舒适以及和谐的工业建筑。对于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来说,应该进行绿色环保节能工业建筑设计,并将绿色建筑理论引入工业建筑设计。
5对于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的营造要有足够的重视
应该合理规划工业建筑的选址位置,避免破坏环境,较大限度的降低其对城市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从根本上维护整个城市的生态和谐。要从整体出发来实现建筑布局的优化,使得工业建筑本省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6在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
工业建筑的设计要体现节能理念,减少工业建筑的能量损耗,努力探寻节能减排的新思路、新方法。工业建筑应该结合具体环境较大限度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的损耗率,努力做到自给自足。
7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用绿色建材
工业建筑在自然资源方面要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来避免环境的破坏,这对于工业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得我们可以重复利用现有的工业建筑资源,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
8总结
综上所述,工业建筑行业就是一个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HSE经理承担着单位的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为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深刻领会HSE工作的内涵,注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信通过广大相关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工业建筑行业一定能够建立健康有序的发展模式,保障工业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毕大建 单位: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房屋建筑安全管理论文
1简述房屋建筑中的安全隐患
控制危险源的具体工作为:(1)汇总已完工的建筑工程的危险风险项目,或整理已经发生建筑事故的工程资料,找出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危险源;(2)找出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将原因进行逻辑分析,将事故中相对应的逻辑关系找出来;(3)分析事故的结果,从结果分析原因与危害。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成立一个专家调查组,对建筑事故进行科学的调查,因为现在是一个科技的时代,利用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能够改变很多,其中也包括安全事故,所以建筑行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一定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利用专家来评定建筑事故,找出建筑的风险源,要求评定专家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建筑理论与风险理论做支持。
2房屋建筑中的具体安全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房屋建设中,存在的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安全问题还有很多,例如集中在学校、民房或者是农村自建房屋中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房屋建筑本身的问题也是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在部分房屋建设中,由于施工不到位、管理不完善或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等问题也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房屋建筑的露天作业较多,对劳动者的体力耗费较大,再加上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强,专业技能不高,所以这也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房屋建筑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有限,但是管理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影响了安全管理水平,也影响了施工质量,所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自然因素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地震、滑坡、泥石流、暴雨等自然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由于现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资质不够的施工单位也混杂在建筑行业中,这就难以保障工程质量,也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这些安全问题应当充分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风险模式在房屋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确定房屋建筑中的风险范围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对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风险识别,确定风险的分布与范围。例如:(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所处的地理位置,对该地的水文特征与自然灾害进行分析,另外对工程外部的环境、交通与资源等都进行综合的考虑;(2)对建筑工程的生产、施工、办公等都进行合理的规划,合理的布置易燃易爆或有害的建筑材料,做好建筑物的卫生防护与安全建筑工作;(3)建筑工程与工作人员的施工场所与生活场所要做好防雷、防雨、防火、防盗工作等。
3.2落实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
在工程建筑中,建设单位占主导地位,对安全生产有决定作用,所以要落实下述的安全生产责任:(1)建设单位要确定并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费用;(2)确保勘察、设计、建立与施工单位在工作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有效控制工程进度;(3)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资料,相关部门要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备案。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措施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落实的,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并建立健全的生产制度。
3.3落实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单位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单位,也是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主体之一,要落实监理单位对工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将安全监理归到监理规划中,对承包商、施工单位与施工个人的安全生产资格与安全管理措施都进行审查,使其达到标准条件;其次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阶段,要编制详细的、科学的监理细则,一旦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监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就是监督建筑施工,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整改,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4结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或管理不当等原因的影响,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给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这些影响因素是可以通过人为力量避免或减少影响范围的。在房屋的建筑施工中应用风险模式,能够确定建筑中的风险范围,落实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保障工程质量,防止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晓栋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方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模式论文
1制定出建筑安全的规章制度
施工单位在开始建筑施工的时候应该提早制定好安全责任的制度,也应该做好防御事故的准备。这样才能保障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出了事故时有更好的解决制度,而且制定的制度还有以下几个作用:
1)制定制度之后,能够保障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相关的部门容易管理好自己的工作。相关部门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力一处使,有事一处抓。相关部门的单位既应该各自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也应该相辅相成,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2)在工作的时候应该调动部门及人员的相关性,这样才能保障工作积极有效的完成。施工单位的每个部门都有自己该做的工作,也有自己该负的责任,而能够做这些的就是部门的人员,所以要调动这些人员的积极性,而这些人员要有强烈的安全责任心,保障各级人员的安全;
3)每隔一段时间都应该考核一下办公人员的办公情况,而且对于完成好的应该对其进行奖励,当然完成不好的就应该进行惩罚。工作与资金相关,这样就能激励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真正做到企业的安全工作就是自身的本职工作。这就是自己的工作做好了,防范措施做好了,就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4)每个企业的人员都应该有自我安全意识,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只有真正参与了,才能真正融入到整个工作中,能够激发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减少违章建筑、减少安全隐患、减少事故都有帮助。
2组织领导工作,制定保障体系
建筑安全标准化是管理部门首要的任务,应该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这个机构的模式是能够全员参与,而且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下一级,这样一级一级的工作有助于管理模式的开启。1)建筑施工的时候施工范围广,安全管理的时效性强,在生产的时候有很多东西都是临时的。这就要求更应该管理好施工单位,抓好安全工作,管理部门应该实行自己的义务和做好自己的工作。管理部门应该将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落实到每一级的工作中。通过每个部门的努力,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2)管理部门的领导人必须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而且对安全工作要重视起来。领导重视工作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因为安全管理与很多方面都有关联,比如:资金、技术、人员、机构、管理层等等,这些都需要领导人协调好工作以及做好决策。所以说,领导重视工作才能使各级人员都能够好好工作,这也是对施工单位做好工作的保障。除此之外,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安全工作;3)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人应该责任明确,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模式,能够便于工作的进行。
3建立相互管理相互制约的体系
1)就目前中国的建筑管理体系来看,管理部门存在责任意识薄弱,上班时间经常打哈哈,管理工作能力差等等一系列问题。在建筑施工的地方,经常有一些从业人员不准时上班,上班的时候也不认真工作,而且这些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就直接上岗,这样施工时的安全就存在着较大的隐患;2)由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经常会出现三违现象,集中表现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施工。而大多数的安全事故就是因为三违引起的,这就说明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施工材料或者是施工进度引起的,而是因为人为因素发生的。所以,安全意识的薄弱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而现在管理部门的工作应该是大力宣传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意识到安全是保障施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领导人员应该给工作人员大力宣传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每一个人员都意识到安全是在工作时必须做好的一项实际性的工作。所以,这就需要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自己具有了在工作时的安全意识,才能保障在施工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障在施工时不违章、不违反劳动纪律,杜绝麻痹侥幸的思想,使建筑安全管理模式标准化得以实现,完善建筑施工安全制度,建立起引以为傲的建筑。
4整顿建筑市场
1)现在的建筑市场都比较散乱,这就需要形成一个健全的建筑市场管理体系。将所有的建筑部门都监管起来,但是将这些建筑部门分区域管理,就近的部门管理起来较为方便。但是,在管理的时候,凡是不听从政府管理或者是有违章乱纪的都进行严厉的处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能够肃清建筑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2)管理部门不能只管理城市,也要管理到乡村,重点是对开发地方的建筑进行管理,消除监管的死区和盲区,不能漏掉一处地方,而且要督促业主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能够从源头上管理好建筑市场。
5建立激励员工的制度
现在一些建筑管理部门为了让员工好好工作,建立了奖励和惩罚的制度,工作效益好了就奖励员工,工作效益差了就惩罚员工,这样激励员工的制度现在看来太单一了。因为一些员工不会因为这样就能好好工作,他们一样会消极怠工。所以说,应该建立新的激励员工的制度,规定每个月每个员工的工作收益,这个收益是一个标尺,如果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个收益可以对员工进行物质奖励,或者是收益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升迁员工的职位。相反的,如果员工达不到这个收益当然要进行惩罚,惩罚可以有轻有重,接近收益的可以罚钱,离收益太远的,可以直接开除他,因为单位不会雇用一个连最基本的工作量都达不到的员工。所以说,好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更加积极的工作。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应该建立有利的激励员工的制度,提出奖励和惩罚共存的模式,当然奖励有多有少,惩罚有轻有重,这样能够保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性。
6结语
建筑行业是我国现阶段相对比较重要的行业,这就意味着它的安全涉及到大部分群体,所以说保障建筑行业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建筑行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生产安全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为了确保建筑生产的安全,就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努力,共同建造美好的建筑行业的工作环境,使工作的人能够安全、放心的工作,业主也有安全、舒适的住房,使这两方面都能达到高度的一致。现在的建筑行业还是隐患居多,面对这些隐患,政府应该加大管理力度,认真监管每个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坚决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全力督促好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施工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执行,不能钻法律的空子,建造出豆腐渣工程,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总的来说,就是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建造出让人民真正放心的工程。
作者:任文良 单位: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问题
1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建筑行业,一线的施工建设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专业知识差,安全意识也较淡薄,这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一项主观因素。据调查,在建筑行业,高素质人才在行业内部只占到10%左右,这部分人员多为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他90%都是一线施工人员。从事施工建设的一线员工安全意识差,再加上岗前培训不到位,使得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情况有很多,这样就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还有一些施工人员对施工建设用设备性能不了解,设备操作不熟练,违规操作设备,也易发生安全事故。
1.2安全管理水平偏低
在建筑企业中,有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都没有什么实际操作价值,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没有依靠现代化建设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对建筑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因而没有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紧急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也不,这样造成安全管理应付,管理效果较差,安全管理水平低,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些缺陷
虽然说在建筑行业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在安全管理上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缺陷,如: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条例交叉和重复,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缺陷使得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会钻一些法律的漏洞,较大限度的撇清责任。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在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管理中存在职能分散交叉的现象。管理监督的力度不够,这也影响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2解决对策
2.1政府相关部门重视法律法规的完善
政府相关部门要看到自身的问题,要不断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发现建筑安全管理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发现自身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对职能部门业务交叉现象有清晰的认识,发现安全事故统计资料失真的现象。及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不断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使得每个建筑企业都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规范生产,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2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要从基层抓起,从源头抓起,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提高管理的一种方式。由于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安全培训工作就更重要,各建筑企业要严格按照三级教育培训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每名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并针对自己施工接触的危险源掌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安全五步法”的要求执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培训,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对于一些操作大型设备的员工,其操作过程中的可以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源也较多,企业要对这些人员加大培训频率,使每个员工都能牢记操作注意事项,从心中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完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下去。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保障每一个人都能在压力和动力下努力做好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4重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
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建筑施工中面临的危险源更多,在一些大型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长期暴露在重大危险源中,如果没有对重大危险源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良好的管理,施工人员的一个操作失误就会带来安全事故。的辨识危险源可以说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在危险源区要设置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危险。在建筑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高空作业、生产用电、塌方、有毒气体等,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处理知识的教育。
3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永恒发展的一个关键主题,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建筑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重视建筑安全。总之,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周治春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综述
1项目参与各方的安全管理
为了降低并最终消除建筑安全事故,学者们对项目参与各方进行了研究。业主,设计公司(设计人员),承包商和分包商在预防事故发生、实现零伤亡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发挥不同的作用。勿容质疑,承包商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方,以往的研究集中于对承包商安全管理的实践和方法的研究。详细内容在第3部分安全管理技术。分包商通常和总包商直接达成协议,分包商在安全方面对总包商直接负责。需要指出的是,分包商的安全管理绩效很大程度受到总包的影响。业主是项目的发起者也是最终拥有者。虽然业主和承包商签订工程合同,将施工过程中所有发生事故的风险转嫁给了承包商,但是建筑安全事故同样会给他们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和损失,如事故引起的工程中断和拖延将最终影响项目的盈利时间,事故可能影响业主和承包商的关系,损害双方的声誉和形象等。很多业主已经意识到安全事故的成本将最终反映在项目总成本中,并且越来越重视并参与安全管理。设计规定了设施的结构和组成部分,更深层次的讲,决定了工程的建造方式及伴随的安全风险。对建筑事故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大部分事故归结于施工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设计、计划和进度安排。而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大约有22%的受伤事件与设计有关,而死亡事故与设计的相关程度达到了42%,60%的事故都可以在设计阶段消除,或降低其风险。可见安全设计对降低事故率、提高工人的职业健康水平意义重大。另外,安全设计还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避免因设计缺陷而造成的返工费。
2安全文化
由于离散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建筑业被认为是危险行业。离散性是指工人分散在工地的各个角落,尽管有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计划,但是还是会遇到很多特殊问题并需要他们独立做出决策反应;流动性意味着建筑工人不像传统行业的工人那样有比较固定的工作位置,建筑产品是固定的,建筑工人需要随着施工进度等变化而进行转移。正因如此,建筑施工安全绩效更多的取决于人的因素,所以说提高公司的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尤其重要。除了“安全文化”,还有一个相近的概念“安全氛围”。这两个概念都来自于组织文化,尽管这两个概念已经使用了20多年,但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各位专家的意见各不相同,但是却有一个共识:安全文化对安全有一种积极的意义。方东平从工作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从业人员等特点分析发现,建筑业的安全绩效不仅与“人”的因素有密切关系,还与“组织”有紧密的联系,安全文化对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安全的内涵也不仅仅是目标,而应该成为一个过程、一种文化。M.Choudhry,方东平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文化模型,其认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组织行为、态度、标准、价值观、感知和想法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系统的安全贡献,安全风格以及安全管理的水平。决定了在施工现场不同安全状况下的个人行为和反应”。方东平通过对我国香港Gammon公司进行安全氛围问卷调查,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工友之间的角色及其影响力、人的个性特征以及安全资源与安全氛围密切相关。研究也证实了通过探究一般因素来评测安全氛围的可行性。
3安全管理技术
如何有效的辨识和评价建筑施工危险源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是进行后续安全管理的前提。现阶段,很多国家都将危险源辨识等先期工作纳入安全管理核心。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技术,广泛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其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阶段,风险评价阶段和风险监控阶段。另外,从管理角度分析,影响建筑安全绩效的因素有:工人的态度,安全政策,项目协调,经济压力,管理培训。这些研究为以后的研究人员从管理角度进行安全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也获得了巨大的成效。安全管理研究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水平。但其实施的有效性来源于前期对危险源的识别。但是目前,技术上还不能识别建筑危险源。基于此,Gregory提出了安全管理的概念,主要是以数据库技术为依托,建立的危险源文件。
4安全绩效
安全绩效评估一直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方东平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了标杆研究(Benchmarkingstudy),建立了安全管理绩效实时评估模型。黄新宇和JimmieHinze对安全绩效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从业主角度,业主的领导角色及态度,物质投入对建筑安全管理有正相关关系。章鑫、黄贻平、方东平通过建立模型研究得出结论:资质的要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的效率等因素是影响安全绩效的重要因素。强茂山,方东平通过研究发现,安全绩效的大小与其影响因素呈现数学变化,例如安全绩效与安全设施的投入呈现出正相关的特征。
5展望
1)基于项目生命周期并结合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应以项目为研究对象,项目的参与方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进入或退出项目,而目前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交流多以纸为介质,存在大量的信息流失问题,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项目各个阶段的信息存储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避免信息流失给安全管理带来的困难。2)安全管理理论是项目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理论的三大目标已经发展成为现在的四大目标,安全的实现对进度、质量、成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近年来新材料、新工艺、新机械的大量使用给建筑安全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关注新技术的应用,探讨安全管理的新方法。
作者:乔元路 王京鹏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的因素影响
1组织支持理论及其与安全的关系
这一概念有两个核心的要点:一是员工对组织是否重视其贡献的感受;二是员工对组织是否关注其幸福感的感受。组织的支持能够满足员工的社会情感需求,如果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而且能够对他们的工作努力进行回报,员工就会为组织的利益付出更多的努力。Rhoades和Eisenberger等(2002)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大量的研究证实组织支持感与情感组织保障、努力-奖赏期望、持续保障、领导-成员交换、上级支持、组织政策认识、程序公正和工作满意感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其元分析表明,有三个重要前因变量———组织公平、上级的支持和来自组织的奖赏和支持性的工作条件,会影响组织支持感的产生。[2]组织公平是指个体或者团体对组织对待他们的公平性的知觉。组织公平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上级支持主要是指,上级作为组织的代言人,通常肩负着评价员工和向员工传达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责任。因此,员工往往会把上级对其的支持行为作为组织支持的体现。研究表明,上级支持是影响员工组织支持感三种因素中第二强的因素。来自组织的奖赏和支持性的工作条件。有研究表明,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组织对员工的认同与组织支持感存在正相关。员工自己决定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体现了组织对员工的信任。研究表明,能提供机会让职工提高他们的技能,以及自主性程度比较高的组织,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对组织支持感为组织和个人所带来的影响和结果的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可以提高员工的情感保障;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中的积极情绪;加大工作卷入度;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员工的留任意愿。组织支持理论认为组织支持感对员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促使员工产生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一般性义务感;促使员工对组织产生情感保障;提高了员工对自己良好绩效受到上级关注和奖励的期望值。根据社会交换及互惠原则,假如员工具有更高的组织支持感,即知觉到更多组织对其的支持、保障和关心,则会进行更多的促进组织利益的活动。基于这个概念,员工也可能把角色内行为(in-rolebehavior)、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OCB)和组织保障(organiza-tionalcommitment)作为对组织支持及保障的一种互惠交换。[3]基于互惠原则,员工一般会选择组织公民行为,也就是利组织行为来作为对组织支持的回报,而不是选择提高效率,因为效率的提高还要受到能力、工作设计等因素的影响。OCB指超过了员工职业角色然而对组织有益的行为。研究证实了组织支持可以使员工产生一些组织公民行为,如帮助组织避免风险、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同事等等。同样的,根据互惠原则,员工回报组织所给予自己的利益和机会的方式之一就是持续的参与。Mearns等对海上工人的组织支持感、上级及同伴的健康支持,还有安全公民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水平的组织支持感以及上级对于员工的健康的支持和增长的安全行为(包括监测工友的安全行为,纠正安全隐患和将安全问题报告管理者等)有着显著相关。[4]Hofmann等认为需要关注组织变量在安全沟通中扮演的角色,其研究中选取了制造业工作小组领导进行问卷研究,安全沟通变量包括测试职工和督导讨论工作安全问题的意愿,以及对督导谈论安全话题的开放程度的知觉。安全沟通在一般意义上并非员工角色内工作,因此也可以算作安全公民行为的一种形式,安全沟通也和更强的安全保障及降低的工伤率相联系。[5]
2调查研究过程
本研究先选取某建筑工地的10名不同阶层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围绕建筑安全管理问题展开讨论,根据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而收集材料。接着,在这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之前建构的组织支持感相关理论框架而编写出针对于一线工人的开放式问题,共包含五大类的题目,分别从确定“组织”概念、对组织支持感的现实理解和未来期望、评价组织支持感与安全行为的关系、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对安全规范的看法这些方面访问一线工人的主观报告(表1)。及时道问题的设计是为了首先帮工人确定“领导”和“组织”的关系。考虑到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我们会用“头儿”、“上头”、“老板”等词替换“领导”,用“公司”替换“组织”,使概念更加具体化。第二道问题包含三个小题,都是围绕组织支持感而进行展开的。这里的关键词是“支持”和“关怀”,在实际访谈中我们也会用“关心”、“照顾”等词语来进行阐释。三个小题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现实中的真实情况、个人对组织的期待、个人对行业中普遍的组织做法的期待。第三道问题是比较重要的一道题,因为它代表着我们所构建的组织支持感影响安全行为表现的理论基本核心思路。通过这道题,我们试图了解这一影响路径是如何发生在真实的建筑工作中的,在工人的内心是如何感知组织支持感和安全这两点之间的关系的。由于工人的认知思考能力较低,我们会在这一道问题上引用很多例子来进行启发。第四道问题是搜索组织支持感以外的影响安全行为的环节,尝试让工人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安全行为致因因素。受工人自身经验和思考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不能回答得非常宏观或,所以我们会不断启发、耐心等待,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第五道问题是了解工人对于安全规范的见解。尽管组织支持感是我们的理论构架所关注的核心,但是任何建筑工地上维持安全的重中之重都是安全规定,因此我们也在这里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探究工人对安全规范的感知和接受程度。值得指出的是,这五道大问题是访谈工人的基本框架,在实际进行交流时,访谈员会适当地展开和收敛,目的是从有限的被访工人身上得到更加更加综合的信息。每位工人的访谈时间控制在20~40分钟之内。共访谈了39名工人(包括工长)和2名管理者。另外,为了避免安全问卷的问题给工人的思路带来限制,我们把质性访谈放在量化数据收集之前进行。为了使工人更加热情地接受访谈,在访谈之前设置基本的寒暄,发放劳务费、了解对方基本信息。所有接受访谈的工人工种具有差异性,包括水工、电工、焊工、力工、质量、瓦工、架子工、泥工、信号工、清洁工、木工、放线等等。
3研究结果
建筑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可总结为两大环节:安全规定和流程(硬件)和组织支持感(软件)。组织上同时架好这两条腿,建筑工人才能够“安全”地进行工作;只有一条腿或者两条腿一长一短,都会危害到建筑安全(见图1)。在安全规定和流程部分,可以发现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安全规定和流程包括:①三级培训———项目部级15小时,公司级15小时,班级组10小时;②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培训;③技术交底;④知识考核;⑤安全装备———安全帽、安全带、面具、手套等;⑥惩罚处理———警告、罚款、开除,甚至工地停工;⑦工人的筛选;⑧安全监管———由安全主管,生产经理,机务,消防保卫,以及商务部和班级组执行。在组织支持感部分,可以发现可采取的措施有,经济方面:过年补贴,饭补、交通补助,防暑降温费,保暖衣物补贴,加班福利,及时发放工资;生活方面:提供雨衣,改善伙食,提供电暖气、空调、必备药物、饮水等,雪天道路撒盐,聚餐,提供劳保用品,提高住宿条件;娱乐方面:组织看电影,提供电视;精神层面:慰问、夸奖和奖励,如口头表扬、设计安全标兵制度、建光荣榜,提供一定工作自由度,如允许自带零食,建议得到认可等。这些方面作用于工人安全行为的方式主要包括,影响到工人的安全动机,如个人安危、体谅领导、在乎家庭、同乡情谊;身体条件,如是否生病、是否体能充沛、是否健康;心理条件,如是否有工作经验、是否处于良好情绪状态中;能力和习惯,如文化水平高低、按章操作程度、抽烟喝酒习惯等。
4结束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建筑工地中的安全措施不仅是通过硬的规章等发生作用,还会通过组织支持等软的因素对员工发生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工人逐渐开始重视心理上的感受,软环境带来的心理支持对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措施,积极参与安全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烜 樊富珉 方东平 单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现况及措施综述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由于中国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有着迫切的需求,建筑行业片面追求规模发展,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时有安全事故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这一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对此笔者分析了中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具体如下:
(一)对安全缺乏管理的意识和重视
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建筑施工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在施工项目的竞标中有的企业将报价一降再降。而以低价中标的施工单位只能在安全管理费用上节省开支,有的甚至忽略了安全管理的投入,对自身的安全管理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在相关的安全保障物资和设备上上无法做到有效保障,安全管理的能力自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事故会发生,而一旦发生,都是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1]。(二)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企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上,安全问题没有深入人心,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麻痹大意、自我保护能力差,这就导致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发生,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例如,2009年3月23日上午,三亚市港门村一路,这里有两处建筑工地,均是村民的住宅楼房。工人们忙着搅拌水泥、砌砖,都没有戴安全帽,而脚手架上不断落下杂物。升降机忙碌地运送着材料,旁边并没有设置隔离设施,也没有提示标志,一名没有戴安全帽的工人在操作,在他的旁边便是杂乱的电线。脚手架上的工人也都没有系安全带。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2]。
(三)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存在不足
近年来,虽然中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每年逾千人死亡、逾百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现状仍然提醒着我们: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函待进一步加强和突破。安全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甚至在安全管理上作秀,玩文字游戏,使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排除。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内容和要求上,重质量忽视安全,不熟悉、不掌握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因此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形同虚设。另外,施工安全资料不规范和不标准也使得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问题。不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或与现场实际不符。这样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不真实,就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原则性的错误和隐患[3]。
二、改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在施工现场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制度
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关键环节,要由施工单位的具体项目负责人员领导,组织专门的安全管理队伍或是部门,由专人具体负责实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确保施工人员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作业,从而确保整个施工的安全生产。例如,在关键和危险位置设置警示标志,警示不同工种作业人员提高安全认识;对施工机器和设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作业进行监督指导,有的工人不按安全操作规范操作,对此要进行严厉禁止和批评教育。任何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发展都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其安全管理工作更是需要完备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实施,而且一定要将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执行下去,才能真正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在制度完善中要强化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这也能从一个方面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意识,只要建筑施工从上到下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就能防患事故的发生。
(二)监督安全管理的落实和加强检查工作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对整个施工项目自始至终都有保障作用,建筑施工的活动时间长,尤其要重视安全管理的落实是否长效,一定要时刻注意防范,因为每个环节都关乎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施工单位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要加强几点:及时,检查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要保障施工活动中安全生产的意识,还要组织施工人员接受安全教育,高度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降低事故发生的隐患;第二,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设备是否运行良好。主要是对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安全设施的使用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带损生产运转的状况,要提醒施工单位和人员注意对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保障安全施工[4]。
(三)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对安全教育工作应建立定期的安全教育制度并认真执行,由专人负责监管。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针对建设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兼顾普遍,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电焊工、电工、起重工等)要结合工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从而进一步增强工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事故能力。建筑施工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建筑施工的施工人员是安全管理的对象,也是确保安全的责任主体,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促使他们在生产施工中更加注意安全,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整个建筑施工队伍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定期、不间断地组织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注意培训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教育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性,要形成连贯性,要以发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积极性为目标,提高建筑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5]。(四)加强对监理单位、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的工序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而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检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检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五)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施工现场防护要求
安全生产说到底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发生直接关系。围绕所建的房屋,对建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生产手段,对建造的结构形式过程中,房屋增高,临边洞口增多,在建结构边缘未封闭的生产活动空间,多种作业人员生产位置的不固定,制造产品的技术手段,使用工具,作业架的不同,使用机械,施工升降机、起重高塔、施工用电、车辆运行,施工现场的整体环境,堆料、道路、生产作业层的安全防护条件等等,都存在安全生产、安全施工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突出安全文明的施工。施工现场整体环境应具有文明施工的状态,现场布置井井有条,作业层面井然有序,完工楼层,场清料净,体现现场施工的文明施工管理的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和形象。而更重要的是施工安全生产的防护要求,即贯彻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执行力度的问题。施工安全生产条件和防护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即施工机具、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正确使用,如搅拌机、砂浆机、塔吊、施工升降机、龙门架提升机、施工用电等的安全装置等及正确操作使用情况;二是安全生产作业设施的安全性:如施工用脚手架、吊架、挑架、爬架、挂架、模板支架等是否编制方案,用料检查、经过计算,搭设验收,这些设施的安全性,往往与材料、计算、构造、管理有关;三是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针对高空临边(屋面和楼板、梯口周边)各种洞口(楼板预留洞口、电梯口、通道口)防护是否设置规范。解决好这三个方面,对于避免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死亡、机械伤害可起很大的防范作用。现场安全生产防护不到位,安全生产作业条件不满足工人安全作业要求,未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责任在安全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只有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搞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为工人生产作业提供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作业环境,才能达到保护劳动者安全生产的目的,这是施工组织管理者必须认真重视和应予实现的要求[6]。6.加强政府监督,强化参建各方监管,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国务院颁布的第393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工程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依据。政府负有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也负有监管的责任,这也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职责所在,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氛围。工程建设活动中,施工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是重要的基本因素,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也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已经导致或左右施工安全生产的“蜕化”。2009年4月4日中国建设报专题报告第六届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从建筑质量安全的角度探讨低价中标》报告中谈到“《低价中标》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障碍和亏损,企业创新投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能及时应用,属于落后状态,使建筑安全,质量受到影响,得不到保障。就等于牺牲工程质量,牺牲安全……给市场带来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使建筑业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给市场造成了混乱”。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予以扭转,并应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
作者:朱国洪 单位:江苏省当代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及进度管制
1施工项目进度控制
进度分析比较法是一个重要方法,对建筑施工项目而言,检查周期好安排在1周内,关键项目的关键工序好能做到每天检查对比,以确保施工进度可控。进度控制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施工项目的目标工期实现,在保障施工安全的情况下保障质量,在取得适当利润的情况下适当缩短施工工期[2]。
1.1动态控制方法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主要为计划、控制和总结。计划指对总进度控制目标进行分解,具体进度控制目标可为周计划或月计划,关键是对总目标进行合适分解,通常该工作称为工作分解计划。控制指在建筑施工计划进度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比较,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总结是施工进度进行后,对各工作日的计划与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以减少类似情况发生,针对相关的部门和工作队组协调工作进度。
1.2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
2安全管理与项目进度关系
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包括安全保障体系与安全监督体系,通过这两个体系的不断发展、运动,通过对作业人员与作业环境的管理,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责任及管理制度,实现项目管理目标。在项目管理中,采用工作分解的方法,协调安全管理与进度管理间关系。
2.1作业人员与作业环境
要保障安全目标实现,首先是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素质和人的意识。人的素质包括知识与技能两方面,人的意识指行为动机。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教育,提高安全知识与技能,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重点是做好对危险源识别与制订良好的应对措施。作业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作业人员所面临的各种作业环境,其中组织环境指生产管理系统过程,包括物流系统(混凝土的运送方式、钢筋吊装路径)、员工系统(安全通道建设)和抗灾系统等;其中作业空间和通行空间取决于装备条件和支护条件;对于建筑施工而言,特别是深基坑开挖,安全防护环境建设取决于施工队的安全管理意识。
2.2安全管理方式
安全管理方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控制环境方面;二是注意的行为方面。环境达到安全的途径:只有通过科学设计,并将施工活动分解为合理流程,科学规划施工方案,做好安全技术与工程、装备资源控制与协调,才能确保环境不危及安全。
2.3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包括科学优化施工方案、协调施工资源,改善机具条件,编织作业过程细则。在建筑工程实施前,科学制订施工组织设计,通过企业内部的各管理层实施细则流程,采用成熟、标准的施工方案,制订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采用良好的机具、设备和作业工法,减少人员操作风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生产。改善环境条件,对危及安全的有害气体、火区、水源,特别是针对极端天气状态,合理采取技术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2.4安全管理规划
在组建项目部后,所有管理人员首先要在安全的基础上,编制各项作业措施与安全管理规划。在重点关注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基础上,缜密制订环境管理规划和行为管理规划。在管理制度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技术方案与安全措施。(1)环境管理规划包括系统优化目标、步骤、措施。应对系统进行的科学分析,找出环境特点,针对冬雨季及本项目中的重点难点,制订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制订实施措施,明确管理责任。(2)行为管理规划包括人员素质提升的目标、步骤和措施。根据项目特点,项目部员工的具体组成形式,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来提高技能,特别是对要求具有特种作业证的人员,制订出培训方式、培训地点、培训时间以及技能等级目标,保障特种作业人员的持续教育。
2.5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工作分解
要做到安全工作与进度工作的同步进行,在管理中应注重精细化管理。本文从价值工程的角度,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详细工作分解。价值工程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各相关领域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并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与管理技术。其主要思想是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低的总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价值。参考价值工程理论工作程序,根据安全价值工程的实际要求(表2),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工作程序。一般而言,主要有4个步骤:(1)确定分析对象;(2)风险(安全)研究;(3)方案(措施)制订与评价;(4)方案实施。对安全工作进行分解,从而将其中的影响要素分解出来,做到重点关注,从而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把对安全工作影响较大的工作环节进行细化。安全与进度控制管理人员根据分解后的工作表进行对比检查,能够把握其中的关键工期和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进行协调。经分解后的安全工作示意如图1所示。
3项目管理措施
对于建筑项目而言,安全管理措施是项目管理的基础,明确具体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对关键点管理,特别是对施工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根据建筑项目施工生产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分解,特别是完善各级安全措施,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1安全是项目管理的基础
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而言,其所承担项目建设的各项控制、管理工作,主要为保障完成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及安全等目标的责任。当前,项目部应在建立完善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序开展安全管理活动。特别是强调安全保障体系与安全监督体系的合理运转,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各级、各部门人员的安全责任,强调人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3.2安全与进度关系
当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科学调整进度,保障安全才是正确的做法。任何时候,不能一味强调进度,置安全于不顾。安全生产是科学的管理工作,在平安中加快进度,过程可控、在控、能控。切忌以安全换进度,一旦酿成工伤事故,所有的进度会失控。进度应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进度,安全与进度成正比例关系。
3.3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会改善劳动条件,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劳动热情,提高劳动效率。在施工生产实践中,重视安全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的企业,防止和减少了事故发生,为施工生产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必然带来企业效益增加。从现实的情况看,安全与效益一致,安全促进了效益增长。
作者:胡捷 金怡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国内建筑安全管理的要素探究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首先,部分企业安全管理方针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难落实,容易出现管理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其次,施工企业和管理人员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往往为了保障工期和质量的目标实现而牺牲安全工作,甚至抱着侥幸心理盲目降低安全经济投入。另外,从事建筑施工的一线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建筑专业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同时企业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又不完善,使得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引人担忧。
二、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监管体制。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实际,修订、完善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安全规范的执行标准和企业的违法成本,从而达到增强威慑力的效果。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扩大对安全监管机构的经济投入,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此外,无事先知会的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的加强和完善等是增强监查力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2.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业主在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规范建筑市场竞争秩序,限定低中标价格,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提高管理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保障安全生产的经济投入。业主可在招投标阶段将承包商的安全业绩作为一项评判指标,从而提高承包进入建筑市场的安全门槛;业主可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承包商关于安全生产的奖励和处罚条例,给承包商施加压力的同时又通过激励措施诱导其自觉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业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在现场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增加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的频率。
3.完善企业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企业领导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树立安全是投资而不是消耗,安全高于提前竣工带来的短期收益等安全理念,提升企业安全文化。其次,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不仅决定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与信誉,以及关系到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政府、企业、项目、工人等各个层面进行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王茜茜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的近况与发展趋势
1.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1.1轻视对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现阶段,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很多建筑单位采用责任承包制度,然而,总承包单位一般会将建筑工程转包或是分包出去,从中获取管理费用,再签署安全协议,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总承包单位转变成零风险,安全管理转给分包管理,事故发生后让分包单位承包人自行负担。由于轻视对现场施工的实际安全管理,分包单位的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一般不会按照合同或是施工要求安排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中总承包单位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
1.2缺少对安全管理的投资费用随着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建筑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终极目标。一方面。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树立形象会有直接影响,管理人员为了得到更多利润,不惜一切代价减少生产成本,以牺牲安全管理的投资费用为代价,不按合同要求实施专款专用原则。另一方面,施工单位为了使中标率得到提高,故意压低价格,现场中低价中标的现象较为普遍,用户在施工前没有按时汇款,施工时没有技术给付安全管理费用,从而施工单位缺少安全管理的投资费用。建筑工程的安全得不到基本保障。
1.3施工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建筑行业是一种人员密度较高的劳动行业。并且由于我国对建筑行业需求量的不断增多,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这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的临时工、农民工,这些人员的加入使得劳动人口的基数很大、文化素质很差,很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一般安全意识薄弱、文化程度偏低,缺少安全常识,甚至有时发生违章操作,这为建筑行业管理农民工带来很大难度,因此产生的大多数安全施工一般出现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上。
1.4安全管理技术较为落后安全管理技术一直是建筑行业较为薄弱的环节,安全管理技术不能与施工技术一起发展,技术人员安排结构不合理和专业技术不扎实,都不能提高安全管理技术。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危险性与施工难度较大的建筑工程,然而,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具有计算不、操作性较差、数据资料不正确的特点,这使得安全管理技术在现场施工中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
1.5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无法正确处理当建筑单位与用户签署了合同后,建筑行业将会面对巨大的进度压力,用户逐渐缩短施工周期,这让建筑企业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工而不得不加快施工进度,并要对施工方案不断做出调整,这样比较容易做出违反安全操作的施工现象,抓紧施工进度的同时,一定会是安全管理出现漏洞,为今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埋下巨大隐患。
2.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
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在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进行展望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及时,提供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怎样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使安全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是安全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的各种因素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大规模的研究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深入探索安全控制与安全管理需要注意的环节,这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从技术上分为四类,工程自身的安全性,这和施工设计与设计方案有关;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这和操作人员的使用方式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设计有关;搭建结构与施工技术的安全性,比如基坑支架、脚手架的施工和设计;现场施工的安全防护,这和现场施工管理有关。以上几点都是急需解决的安全问题。
第三,新的机械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并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新方法。建筑行业作为一种没有显著变化的行业,对新技术的使用要求要保持关注度,加强对安全管理新途径的探讨。
第四,因为建筑行业具有变化无常、工作分散、安全难控制、个体性强的特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不同建筑单位使用的总分包制度要求建筑单位之间要有安全文化沟通,对安全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国家应对企业资质升级,或招投标过程中对企业安全重视程度给予相关硬性规定,要求配备一定数量具有国家执业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等等。
3.总结
综上所述,因为建筑行业的生产模式十分特殊,成功的安全管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整体性、实用性,这样才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有实质性的帮助。建筑行业对安全问题的研究都建立在具体实例分析上,所以要确保研究数据的性,并要对具有代表性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数据对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有这决定性作用。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定量的研究力度,制定细致的操作流程图表,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标准,可以是建筑行业的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张明展单位:上海建工<辽宁>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探究
1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而安全却是效益的前提,因为安全的结果决定了效益的大小。为此,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了“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的就是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2项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及时,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3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3.1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3.2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3.3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3.4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4安全控制的措施
4.1宣传问题。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克服单调枯燥的方法,变传统说教方式为寓教于乐,采用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报刊、安全漫画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
4.2加强培训教育问题。培训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
4.3责任问题。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4.4制度执行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没有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较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分散企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公式等制度。
4.5治理问题。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搞好专项治理。从近几年各地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来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等。故要定期开展企业项目部、班组检查制度,要做到查问题、找隐患、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的作用。事实表明,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遏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4.6监督问题。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4.7查处问题。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1、建设工程的特点导致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以及照明、通风情况等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参建各方缺少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进度而忽视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大部分承包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工人得不到应有的安全培训。
3、工程承包企业的成本因素导致减少安全防护措施。承包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低价竞标;还有的承包企业实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层层分包,层层收取管理费,大大压缩了一线施工队伍的利润空间。
4、建筑工人素质不高,安全教育严重滞后。
建筑工人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一方面缺乏安全常识,不懂得在劳动中合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维权意识差,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按照规定,新工人进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两个方面,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但大多数企业招收的农民工都没有进行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吗,安全操作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极差。
5、安全工作思想认识不足,措施不力。
在施工进度、质量、效益、安全几方面发生冲突时,往往忽视安全生产,注重进度和效益。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不足,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障措施都不愿意花钱,追求的是利润较大化。这些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如何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1、树立“安全及时”的思想。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处理好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关系,我们发现一些单位施工时,有不在乎的态度,因小洞不补,造成大的事故发生。因此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工人的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工程项目经理负责抓安全生产管理的紧迫意识。安全问题还有着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施工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无论对社会还是单位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和负效应。只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广大施工人员才能真正树立安全及时,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观念,从而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
2、加强安全组织机构建设。
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战斗力。同时,还要加强安全机构的组织建设,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选配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道安全管理队伍中来,将责、权、利充分落实到位,以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4、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
5、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6、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7、严格市场准入、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三、推行现代企业科学的安全管理非常必要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安全管理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和科学知识不足造成的。面对先进的技术装备,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就会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装置也能掌握。因此,科学管理对做好安全工作来讲是及其必要的。
结束语:安全生产时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如何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施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安全技术和提高广大人员的安全工作素质,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重点探析
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在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技术来研究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系统和各个操作环节作业的过程中固有的、明显的以及潜在的某个或某些不安全的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安全性和性的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从而消除危险和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有效地进行安全状况的预测和预报,从而获得安全的施工操作环境,达到的施工生产效果。构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此,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减少事故,促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有管理上的;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状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而且,这些原因又在不断变化。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是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几个要点
1、建立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设计合理、灵活适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一个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的各项规定内容,企业中的及时责任人就是安全作业的及时责任人,在企业各项活动中这个责任人要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各种重大问题的研究以及决策。另外,这个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的负责人要在日常工作中负责这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相关工作。这个安全管理机构中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按照要求设立一个专门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这个部门要负责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和操作等相关工作的管理、监督和落实。在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上要充分体现队伍的高效精干和责任心,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法律意识等,对于安全生产操作要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应的组织、分析能力和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
2、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和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以安全管理为中心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在日常工作中明确各级领导和操作人员的具体安全职责和义务。其中主要的规章制度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用工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以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使企业在施工管理和日常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惩分明。公司可以与建筑施工项目部达成管理责任,并签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委托书,其中说明安全管理责任的各项内容,项目部也可以再与各个施工操作班组签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说明,同时,再与实际操作的工作人员签订安全相关的用工合同,这样做就可以将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责任逐层落实和分解,便于管理。把安全施工中的种种隐患、危险源等查清核实,将预防事故的工作落到实处,明晰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对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适当的奖励,对违反规程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并严格按照规定追究责任,形成一个严密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3、加强操作人员安全管理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首先,对于刚刚进入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员工培训要求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相关的安全教育,让他们对安全管理问题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对于项目经理、检验员、技术员等中层管理人员,要对他们进行更加系统和的教育和培训,主要是对理论和概念上的教育和提高。对于那些特种操作人员,都要额外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教育,把握好特殊工种的安全问题。另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的所以人员都要定期进行安全管理岗位教育和培训,培训工作由主管部门领导主持和安排,将安全管理的意识普及到全体人员,彻底清除安全事故隐患。对于不同季节、环境、对象等因素的变化,主管部门要及时掌握新情况,并对新情况产生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企业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等,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应对安全管理问题的措施,并且对全体人员应进相应的安全管理培训和教育。在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大家都能尽快接受和领会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说黑板报、安全讲座、安全教育影片、班前安全管理教育等,将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
4、注重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制定适当的安全施工方案,在方案中列出所有指导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在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就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和结构等特点,对施工过程进行彻底的分析,并且与对原有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编制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整套方案。最终设计出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另外,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操作程序和施工项目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份专项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并且明确技术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摘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较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分析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提出实现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而安全却是效益的前提,因为安全的结果决定了效益的大小。为此,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了“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的就是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项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及时,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三、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三)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四、安全控制的措施
(一)宣传问题。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克服单调枯燥的方法,变传统说教方式为寓教于乐,采用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报刊、安全漫画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
(二)加强培训教育问题。培训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
(三)责任问题。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四)制度执行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没有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较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分散企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公式等制度。
(五)治理问题。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搞好专项治理。从近几年各地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来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等。故要定期开展企业项目部、班组检查制度,要做到查问题、找隐患、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的作用。事实表明,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遏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六)监督问题。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七)查处问题。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生产的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整个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等特点,本文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建筑安全管理,探讨了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全新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借以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业生产率,增加琢益。
关键词:质量管理;建筑安全管理;PDCA循环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天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1].据不统计我国每天死于建筑事故者有3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它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我国200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1.5%)[2]“。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4820.10亿元,总从业人数达2110.66万,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数的1/3“[2].与此同时,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图1说明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健康条件与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建筑业的整体形象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对高素质人员的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是整个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障。本文将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障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质量管理[3](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或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多方位的系统化管理,较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也把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引用为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系列标准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通用的管理模式,而且PDCA循环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多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2.1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
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鱼刺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1”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一般需数月-之久)。巩固期过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与企业历史上好阶段比较,与基期比较,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排列图、控制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2.4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
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
三、结语
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它是指一项工作的开展要经历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阶段。把PDCA循环运用到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即:计划是根据建筑安全需要,结合本企业、本建设项目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实施是按照安全计划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执行等各项工作;检查是按照建筑安全计划的要求检查验收安全工作的进展情况;处理是根据安全计划的实施、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处理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保障安全计划的实现。对于一些重大的安全问题、安全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对策,使安全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并作为新一轮PDCA循环的开始,从而形成了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图2)。把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工作方式运用于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可以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工作质量水平,使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探讨
现代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处理信息为基础的人际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则是为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持的一种有组织的程序,而在建筑施工中,将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安全生产方面就构成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安全及时”的生产理念逐渐成为衡量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也成为了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必然选择。
1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建筑施工现场中人员、材料、机械混杂在同一个空间,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例如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层次不齐,安全意识也有所差异,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盲目蛮干,进行高危作业的时候,没有做好必要的防护,或者使用电气设备后没有按规定处理,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建筑施工现场多是在室外作业,天气、地质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仅会现场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机器的使用寿命等,为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逐渐应用的经营与发展中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通过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实现集中管理,并及时排除施工隐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2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也逐渐完善,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优势:1.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资源的调配效率,在过去,管理者为保障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要不停地往返于仓库和施工现场,并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与资源配置,而在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的前提下,管理者可以削弱这一部分的人工,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行为,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资源使用信息,以及安全生产状况,并结合现场反馈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2.有利于做好建筑施工的预防工作,所谓“防患于未然”,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工程、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管理者难以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而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将每一个工程、每一项技术工艺从实践活动转化为数字信息,这样管理者只需要通过模型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明确,并制定完善的预警方案,以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3.有利于完善信息数据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过程、施工效果等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并根据这些信息为建筑工作做出标准体系,而这不仅有利于缩减工期,提高施工效率,还有利于为企业的未来建筑施工提供标准、积累经验。
3何实现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
3.1优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细节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到诸多环节,如数据的收集、输入、存储、处理系统,软件更新系统、报表编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而对这些细节的优化设计就是保障系统完善的前提。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做好安全类型的标记与分类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步骤,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相关机构应该利用不同的颜色和标志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施工现场进行标注,如红色为高危区、黄色为警示区、绿色为安全区,当然每一个区域的划分并不是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进程及时调整安全区域的划分情况,以确保安全管理及时有效。此外,管理者还应该配合现场检查,对施工现场中的安全标志进行排查、设置与更换,以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做好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定置管理
所谓定置管理就是对物的特定的管理。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定置管理是一种衡量人、物、空间三者关系的管理方式,简单来讲,在定置管理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实践活动需要,将物与人“捆绑”在同一个空间内,并保障人能够及时利用物资开展实践。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建筑机器、各种工具充斥在施工现场,而传统的现场管理办法只能通过对不同施工资源的位置划分进行规范,而缺乏从空间要效益的意识,但是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管理者应该增强定置管理理念,通过对施工现场信息的收集,将施工人员与特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具投放在某一空间内,以减少施工过程中资源调配环节,进而降低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3完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
在建筑安全施工中,预防是及时位的,只有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够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屡见报端,极大地刺痛了社会的神经,因此,如何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效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则成了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督,并利用安全生产标准排除安全隐患,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首先项目管理部门对建筑施工区域进行划分,明确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并利用责任制做好工作安排;其次,相应的责任人对负责区域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利用拍照、测量、调查等方式实现数据上传,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提供依据;,利用系统的工作考核,对不同区域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来,以实现责任考核,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4总结
总之,安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工作高效、、快速进行的根本保障。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灵敏、运行的安全管理系统,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并不健全,其中包含着诸多问题,如信息收集范围不规范,企业无法确定信息收集标准;信息共享性差,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信息的转化率低,大量信息处于闲置状态,缺乏实用价值;安全事故信息的渗透性差,存在大量的重复性事故。而针对这一问题,建筑行业在构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该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重视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如通过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信息素养,并能够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投入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来,并通过建筑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以避免同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推进整个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步伐。
作者:闫海涛 单位: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牟平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