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社会实践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1社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教师在教学中对社会实践养成教育的认识不够职业院校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在岗位上将大量的理论性知识交给学生,而不是理性地带动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岗位。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对于社会实践教学理念与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缺乏改善的积极性与动力,作者:董雷,淄博市博山区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55216)。习惯于按部就班,循环往复,缺乏交流互动,导致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实际与社会实践脱节。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对养成教育教学的教学不够重视在职业院校社会实践岗位教学中,岗位养成教育一直未受到老师与学生的重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达到要求,学生对自身社会实践的能力了解也不充分,进而造成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实施养成教育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岗位所学知识的了解,更能有效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

2改进加强我国职业院校社会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通过养成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社会实践积极性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着自身控制能力较差,本身的社会实践知识基础不牢固的问题,需要专业的社会实践教师来引领学习,激发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自觉克服解决实践岗位上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养成教育体系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习,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形成良性的社会实践学习竞争,增强学习效果。积极进行职业院校社会实践岗位养成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尝试在职业院校社会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养成教育系统的方法探究与尝试,完善从养成出发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教师教学中要及时根据自己班级的整体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实践水平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提升社会实践教学的水平。通过养成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制订与调整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社会实践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而养成教育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好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考察每个学生不同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其擅长的实践方式,将相似的学生分到一组,并在准备社会实践计划的时候按照不同的组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社会实践阶段,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和教学目标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不同实践能力的学生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协作学习,优化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3结束语

社会实践能力事实上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用人岗位的重视,为适应社会要求,职业院校更要积极提高社会实践教学水平,增强社会实践教学效果,为各行业培养并输送大批社会实践能力强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董雷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一、不良习惯的成因

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身主观原因外,大多都是由外部的客观因素造成的。

(一)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定,但是因他们生活的阅历还不够、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丰富,所以他们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甚至有时会很偏激,这极易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对父母的说教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向着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

(二)客观因素——外部因素

造成学生存在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1.家庭教育的影响

(1)父母长辈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其无比宠爱,甚至溺爱,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教育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对学习漠不关心,对长辈不尊重,以自我为中心。

(2)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一部分学生家长,尤其是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和目标,不但自己不能给孩子以榜样示范,而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仅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打骂,从而使孩子对家长失去了信任,产生了逆反心理,向着岔路越走越远。

(3)望子成龙。当前社会形势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想让自己的孩子考名牌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甚至出国留学深造。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家长包办了一切,孩子只需负责学习。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除了学习,对其他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态度,从而助长了这部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4)特殊家庭的影响。特殊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是巨大。如单亲家庭,这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其心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伤害,容易形成固执己见、性格孤僻的不良心理。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尤其缺乏父母的管教,经常会无故逃学旷课,甚至无礼地对老师进行顶撞。另外,隔代监护家庭的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现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他们长期不在家,把孩子的监护任务交给了上一辈,而隔代监护的老人不但经济上困难,且体力、精力、心理等各方面都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需求。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基本上是放任自由,这极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气。再有“空巢”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无人监管,父母、长辈都长期在外工作,因无人管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他们极易受社会青年引诱,把逃学、旷课当成家长便饭。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极易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如教育改革虽已经实施,但以升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对一个学校教学好坏的评价还是以升学率为主。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下,很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是只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尤其对一些纪律较差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从而致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这在无形中也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到了阅历不深的学生。如吃喝穿戴的攀比、哥们义气、不良信息等方面的影响,都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歧途。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把学生的养成教育确实落实到实处,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家庭教育,这就需要家长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正确引导,耐心教育,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教师不能只讲一些大道理,而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如为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洗衣服开始,对其进行教育。具体做法:教师可先讲清洗衣服的步骤、洗涤剂的用法和用量,然后让学生亲手实践,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给自己洗衣服的辛苦,使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并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三)全社会都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不仅生活在家庭、学校,更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因此社会各界也应关心学生的成长,抓住一点一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切实落实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养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自我形象的完善,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仅我们教师要做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全社会也要共同努力,从而为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不断做出贡献。

作者:王根工作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学区初级中学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中学生养成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学生的养成习惯,而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加上长期的训练。文章从师表垂范、持之以恒、紧抓点滴、学生积极参与四方面对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并集合教学实际,提出中学生养成教育应注意的关键点。

关键词:中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中学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培养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极为重要的。通过不断的教育促进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行为习惯。

一、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养成教育需要师表垂范

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教授者,教师的自身形象和道德情操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而中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教师犹如一面镜子,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作用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个人形象,将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仪容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对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将耐心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二)养成教育需要持之以恒

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行为的反复性和连续性。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学生的长期积累和不断坚持。习惯的养成需要过程,这个过程艰难且时间久,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引下持之以恒。教师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时,也应表现出耐心,反复进行指导和教育,直至学生领悟道理为止。一种好的习惯养成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教师要注重时间跨度,耐心指引每个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养成教育需要紧抓点滴

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的,有些小事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也是养成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教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如见到地上有瓜果皮、纸屑等,要引导学生爱护卫生,讲究卫生,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再如,见到教师要行见面礼、微笑示人等。这些习惯看似是小事,其实却能够不断培养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四)养成教育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的受教育来源于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有了好的引导者,学生就能够不断进步。但是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养成教育方面,更需要学生个体自身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配合引导的同时,学生主动性强,这样养成教育的形成就显得非常容易。学生个体可以将平时积累的学习经验记录下来,积累有关文明、道德或是学习习惯方面的经验。例如,有些学生在遇到难题找不到解决方式而要放弃时,可以翻看经验记录,寻求教师或是其他学生的帮助,最终克服困难,解决难题。此外,学生个体的主动积极性也是自身良好个性的表达,在平时的学习中,讲文明、懂礼貌、好学向上、勤思考、多努力、敢面对,充分展现自身各方面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应该努力克服困难,迎刃而上。

二、中学生养成教育应注意的关键点

(一)做事要有计划性

中学课堂不只是知识教育的课堂,而且还是其他教育的课堂,教师要利用空余时间,比如自习课、晨会或其它时间,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制定一个周全缜密的计划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要让学生知道做事情的计划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事之前要准备什么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学会扬长避短

在很多事情面前,一些学生表现出不知如何下手或是不懂得如何处理等。为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或发扬自身优点和有利条件,克服或是回避缺点和不利条件。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会扬长避短。

(三)构建“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育人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关系到家长和学生个人,由此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即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在校期间教师不断对其进行各种教育,在家中同样也应如此,而且家庭氛围的好坏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家长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不断督促学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这种习惯能够运用到具体社会生活中去,对学生个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结语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摆到工作的重要位置。

作者:胡侠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及时中学

语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教育探索

摘要:语文教学在养成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情感优势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文章从借儒家精华净化心灵、以经典诵读提高品质、用作文教学培养习惯三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养成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语文课内容丰富,课文内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用一篇篇美文去感召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自我人格。马卡连柯曾经在他的教育日记中写道:“课堂真的好神奇,可以让教师在小天地中带领孩子去领略大世界。”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能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如水的心灵泛起阵阵涟漪,而且能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发展和完善他们的人格。

一、借儒家精华净化心灵

学生难教,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盲目追求分数与升学。儒家思想中的礼、义、廉、孝其实恰恰是当下所提倡的养成教育的精髓。教师如果把古老的说教照搬到课堂上,学生就会听而不闻,甚至会反感。如今的学生对自身以外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情感意识,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认知感知世界,感悟情理。“情必依于理,理得后情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们眼中有世界、心中有情怀,在因形悟情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产生新的认知。如在教授《论语》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一个农村亲戚的孩子来到你家,他穿着十分朴素,有点像少年闰土,你会如何接待?你会和他讨论什么样的问题?请大家分享类似的故事,然后谈感受。一些学生说没有什么好说的,农村孩子啥也没见过,没玩过游戏机,没吃过“麦当劳”,没……总之就是农村的孩子没什么见识,不选择和他交流。这时学生小Z站起来说:“不对!我家有一个农村的亲戚,他比我小两岁,但是他到我家替我扫地、拖地,什么活都会干。他给我讲他远大的抱负,说他将来要成为一名建筑师,把农村建设得漂漂亮亮的。他还领着我去了他们家,教我认识了那么多动植物。你们知道白面是怎么来的吗?你们知道小米是怎么来的吗?你们知道……”当时就有很多学生都睁大眼睛看着小Z。小Z接着说:“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Z刚说完,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为学生们已经意识到做人要谦虚,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进而接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的掌声说明你们也都是君子,也都懂得尊重他人。

二、以经典诵读提高品质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粹,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是祖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有很多的名人学者在回顾自己的求学成长历程时,都感怀于多年的古诗文修养。古诗文中展现的丰富广袤的世界、精彩纷呈的人生体验、优美精粹的语句表达,都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思想。由此可见,利用古诗文的美丽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效果不可轻估。源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举办了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古诗文诵读比赛、接龙游戏、古诗文鉴赏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怀,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用作文教学培养习惯

平时的作文训练,要注意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有一次,教师给学生们讲《刀之爱》,这个故事借助奶奶在冬季用刀砍梨树以使它来年能更好地开花结果,告诉人们父母伟大的爱不是溺爱。在精心挑选的优美的音乐中,教师让学生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接着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完成写作。这样的写作,学生们有话可说、有情可发,喜欢写、愿意写,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更上一层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们写随笔。通过写随笔,记录生活的点滴,可让学生瞬间感悟,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时,应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同时,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人。

作者:周丽娟 刘丽波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四中学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研讨

一、书写习惯的养成

评价具有时效性。写字贵在坚持,巩固学生的写字姿势,可开展一些评比活动,互帮活动,写字比赛活动,鼓励监督学生牢固掌握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校每学期都进行学生的系列竞赛,其中抄写就是一项,通过班级的初赛、复赛,进行决赛,获奖学生受到奖励,这样在无形之中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更有了努力的目标。

二、阅读能力的养成

1.掌握方式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读分为多种形式,常见的就是默读、放声读和有感情的朗读。课前预习让学生做到至少读课文三遍,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中了解,在读中感悟。可以开火车读,可以表演读,更可以赛读。学生通过多种的读的方式,喜欢上阅读。同时教师也要做适当的知道,特别是范读能够为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2.注重课外阅读。学生只依靠书本中的阅读远远是不够的,所以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量,特别是要“读好书,好读书”,我们班级成立了图书角,还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资源,成立借阅室。学生每周一班会课和周四下午以班级为单位借阅书籍,每一次学生都读的很开心,这样不断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3.注重阅读积累。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积累很重要。阅读要做到笔、本不离手,遇到好的词、句抄下来做积累,经过几年的积累,学生手里都有了几本的读书笔记,这样使得学生读有所用。

三、写作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读是写的基础,也就是说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同时小学写作教学也是一个难点。

1.注重积累。在教学中注重对好词好句的积累,特别是一些不同的修辞、说明方法的使用更是为习作点睛之笔,要求学生每天进行日记的好习惯。参加活动后要有写观后感的习惯。还有就是对知识的了解面要广泛。

2.掌握方式方法。习作时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特别是对动物、景物、事物的不同层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比如:写人物之前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这些好的习惯的养成对习作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口语交际习惯的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并认真耐心。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其实口语交际就是说话,但是说话也要讲求方式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养成说话有礼貌的好习惯,并在说话的过程中用上尊称及谦语,这种习惯的养成不单单是在学校,还可以映射到校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养成教育无处不在,只有把教育教学和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德育和智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养的人。

作者:孙晓群单位:东莞市茶山镇京华学校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中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道德修养不断加强的过程,教师在其中担当着引领者和催进者的职责。然而广大教师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养成教育方面尽管口破心,效果还是不理想。仔细分析,这既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自身教育方法不妥的因素。笔者作为政治教师,从事班主任多年,在如何提高中学生养成教育,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作法,如旁敲侧击,正话反说;率先垂范,意此言彼;真诚相待,深切叮呼;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例谈养成教育技巧

社会转型期困扰着广大教师的主要问题,不是书难教,而是学生难于管理。打饭菜插队、课后为小事打架、乱扔垃圾、课堂上顶撞老师等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导致了教师灰心,班主任丧气,学校领导疲于处理问题。凡此种种,笔者以为均属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笔者作为政治教师,从事班主任多年,在如何提高中学生养成教育,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作法,现结合一些具体事例,整理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旁敲侧击,正话反说

镜头:开饭了,食堂里排着长长的队伍,工友正在不停的给学生打菜。突然一个学生拿着饭盆从后面窜到了窗口前,于是有学生检举:“老师,他插队!”值班老师睬了插队的学生一眼,接着对举报的学生说“原谅他。我们几百人都在排队,就他一个人插队有什么关系呢?”老师有意的把“几百人”和“一个人”说得很响,插队的学生听了之后,很尴尬的退回到了队伍的后面。分析:值班老师的高明之一,就在于不是直接的批评插队学生的错误,而是做检举者的工作,让他具有包容之心,不要计较个别同学的小错误。当然,老师的本意并不是要纵容学生违纪,也不是要其他学生包容个别同学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而是要让违纪的学生知道“几百人”守纪,就他“一个人”违纪的可耻,使他在“几百”与“一个”的对比中,明白自己行为的不光彩,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包容里,意识到自己是处于一种孤立的地位,从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机。值班老师的高明之二,还在于他用了两句极其平常的话,既教育了其他学生要学会宽容,又委婉的批评了插队者的错误。他采取的做法不是正面制止,而是傍敲侧击,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诱导,这样既维护了学生尊严,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面对插队的学生,平庸的教师会大声斥责,甚至动手将其拖出队伍,有的还会向班主任汇报并责令其写检查等等。诚然,这样做或许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但这样的教育都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且,学生还付出了损害尊严的沉重代价,其教育效果不见得比得上前者。

二、率先垂范,意此言彼

镜头:课间休息,一学生将手里的食品包装袋朝楼下一扔,包装袋飘飘然落到了教学楼前面的花坛里。班主任老师走过来,对他说:“你看,下面的花坛里有一些垃圾,你去拿垃圾篓,我们去把它捡起来,好吗,”老师先下楼,学生从教室里拿上垃圾篓连忙跟上老师,师生二人把花坛里外的垃圾全部捡到了垃圾篓。完了,老师对这个学生说:“你看,校园里没有垃圾多好哇’”

分析:保护校园整洁,禁止乱扔垃圾,这是对学生的起码要求,然而对个别学生来说,并不是只要有要求就能做到的。为了帮助个别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斑主任只字没提该生乱扔垃圾的行为,更没有批评他乱扔垃圾的错误,而是通过与学生一起动手捡垃圾的举动,和对整洁校园的感慨,对学生进行了无声的教育,这样,既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乱扔垃圾的错误,又进一步理解了保持校园卫生的意义。让学生虚心而快乐的接受教育,就是这位班主任老师的高明之处。

三、真诚相待,深切叮吟

镜头:学校商店里没人,一学生进去拿了一支冷饮转向就走,刚好与从外面进来的店员撞了个满怀,学生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店员说:“记住今天的尴尬,永远别忘记。”

分析:手脚不净属于人的品质问题。就成年人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本人的好逸恶劳而形成的惯犯,二是见财起心,偶然为之。而对于一个在校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来说,显然属于后者。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这个店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没有正面批评学生,也没有向老师告状,而是从学生的表情中洞察出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很快作出了反应:以一颗诚挚的心,叮泞学生“永远”别忘记今天的馗尬。我想,就是这听上去似乎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很可能将影响这个学生的一辈子。

四、投其所好,因势利导

镜头:就寝了,宿管员清点学生,发现303寝室有两个学生不在。根据这俩学生的一贯表现,宿管员判断:一定又是去了网吧。待学生全部睡下之后,宿管员来到网吧,果然,这俩学生正起劲的玩着网络游戏。宿管员坐下来,也参加了他们的游戏。这游戏三个人玩远比两人玩要刺激得多。宿管员与这俩学生一起欢呼,一起尖叫。学生玩得兴高彩烈,只叫过瘾。一个游戏结束,宿管员关掉机器,说:“不早了,该睡觉了。”学生也顺从的起身跟着宿管员走了。返校的路上,宿管员与学生从所玩游戏谈起,再谈玩游戏的利与弊,然后谈到游戏与纪律,谈到自我克制的问题,学生听得连连点头。

分析:玩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的最爱。诚然,网络游戏内容丰富,有的还很精彩刺激,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分析,他们喜欢这种游戏,是很正常的。目前,不少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有的学校还硬性规定,严禁学生玩网络游戏。诚然,

老师和家长的这种担恍与恐惧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玩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的例子屡见不鲜。我以为,网络游戏本身并无可厚非,学生喜欢网络游戏也大可不必小惊大怪。关键问题在于施教者的正确引导,以培养学生自我克制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自制能力,不但能够杭拒网络游戏的诱惑,还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终生受益,是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学生违规上网的问题,上述宿管员没有把学生从网吧里拖出来,对其进行教育,而是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之中,待游戏结束之后再因势利导。这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是疏而不是堵。因为学生的游戏告了一个段落,学生心理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便会“一切都好商量”。宿管员在此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怎么会不连连点头呢,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想,教育又何尝不是一门艺术呢,倘若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这方面有所造诣的话,又何愁璀灿的教育之花不会结出丰硕的成功之果呢?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浅议艺术类中学生养成教育

摘要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育是教育的核心,而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本文通过辩证认识艺术类中学生养成素质现状,诠释养成教育的含义,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的研究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提高德育有效性和针对性,使艺术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其他文明习惯,学会做人、做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 艺术生 养成教育 德育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因此,德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教育对象能够躬行实践、自觉笃行。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抓典型、树模范,以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即“教养”。养成教育不仅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而且与其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责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一、辩证认识艺术类中学生养成素质现状

艺术类中学生既具有普通中学生视觉敏锐、时代感强、热爱生活、关心时事、有远大的抱负的许多共性,又有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充满活力、专业情结浓厚等独特的个性,总体看来,艺术类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自律性差,缺乏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敬业精神 ;生活奢侈,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缺乏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 。

二、理解养成教育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行、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青少年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层次性教育,是系统化教育。

三、科学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

1.规范化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并组织试行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牢记规范要求,逐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通知》表明,养成教育要规范化。

2.细目化

教育者给中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要求,要符合他们的身份,力戒成人化,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

近——离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

小——要求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

实——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

3.序列化

序列化就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由低入高,按照科学的序列计划出具体的时间和内容,要做到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制定序列化方案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另一条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勤俭朴素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信的习惯、独立性与坚持性的习惯、勇敢的习惯、自制的习惯、适应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四、创新养成教育的途径

1.抓关键,打基础

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在于新生入学的阶段,尤其是在军训结束的一段时间。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对学校的事物还不是很了解,管理也比较容易,这时的学生就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是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得多了。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新生的特点,利用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学校都设有团委、学生会,针对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不必自己摸索,减少从初中向高中学习方法转变的过渡时间。通过目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明确奋斗方向。

2.抓管理,育能力

没有教育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无力的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的基础便是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塑造学生坚强的性格,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让学生能自觉地遵守校纪校规、遵守正常的学习秩序,养成良好的纪律性,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针对艺术类学生“自由散漫”的习惯,可以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严格纪律约束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使其逐步转变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3.抓统筹,形合力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

4.抓教师,促养成

教师是养成教育过程中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性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教师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其次,教师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学生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观念。此外,教师应注意引导,言、谈举止做出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不知不觉养成好的习惯。

总之,“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做社会有用的人的重要保障。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心重视的工作,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养成教育一定能够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中学生养成教育初探

〔关键词〕 中学生;养成教育;氛围;活动;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而且能提升他们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也就是说,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一生的命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升成长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让良好习惯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初中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最重要时期。本文结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应该每学期初召开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动员大会,组织学习良好习惯的各项标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育改变命运,习惯决定未来;能力创造辉煌,细节决定成败”的教育管理理念深入每个学生心中,使学生一进入初中就深刻认识到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二、建章立制,使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养成教育要以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为前提。为此,学校应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学生行为,做到行动有规矩、办事有准则 ,并将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内容。政教处组织班主任每周要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进行检查、登记,对仪容、仪表存在问题的学生限期整改。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全员参与,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和教育学生

学校应把树良好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重中之重,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全体教工提出新要求:一是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在育人过程中,把知识与能力、素质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得到的最重要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二是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主导作用。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仪表、仪态、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要求每位教职工都要自觉担任起育人的责任,达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能育人”的目的,多方位地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三是提倡教师要有“五心”,即: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和爱心。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促使每一位学生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从而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铸造,情感只能以情感去点燃,而习惯也只有靠真心来培养。

四、发挥课堂优势,把养成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让每一门课都体现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功能,把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学校还应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纳入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中,把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行为表现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标准之一。

五、以活动为载体,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校应注重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培养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这样不但使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操得到了陶冶,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道德习惯得到了养成,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例如,我校通过开展初三毕业生对母校的留言活动,对所有初三毕业生进行了一次热爱母校、感恩母校的教育,毕业学子纷纷表示以后成才后回报母校、服务社会。毕业生留言册也为学校教育在校学生和编写校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六、良好的习惯,重在训练,贵在坚持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两个月左右,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越牢。因此,学校要每学期制订训练重点,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良好习惯,并进行监督检查。各班级定期召开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对学生不良习惯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剖析,让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知行得到统一。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中学生养成教育初探

摘要: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能使学生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本文从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谈起,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养成教育;不良习惯;成因

一、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

目前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较多:在学习中,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自觉地学习,作业也不能主动完成;在生活中,不注意个人的卫生,更不关心公共卫生,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墙上、桌凳上乱写乱画,在公共场合、喧哗打闹,甚至无意识地搞破坏等。以上这些虽说都是一点小事,但若教师平时不注意从这些小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就极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不良习惯的成因

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身主观原因外,大多都是由外部的客观因素造成的。

(一)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定,但是因他们生活的阅历还不够、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丰富,所以他们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甚至有时会很偏激,这极易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对父母的说教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向着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

(二)客观因素——外部因素

造成学生存在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1.家庭教育的影响

(1)父母长辈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其无比宠爱,甚至溺爱,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教育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对学习漠不关心,对长辈不尊重,以自我为中心。

(2)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一部分学生家长,尤其是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和目标,不但自己不能给孩子以榜样示范,而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仅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打骂,从而使孩子对家长失去了信任,产生了逆反心理,向着岔路越走越远。

(3)望子成龙。当前社会形势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想让自己的孩子考名牌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甚至出国留学深造。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家长包办了一切,孩子只需负责学习。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除了学习,对其他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态度,从而助长了这部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4)特殊家庭的影响。特殊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是巨大。如单亲家庭,这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其心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伤害,容易形成固执己见、性格孤僻的不良心理。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尤其缺乏父母的管教,经常会无故逃学旷课,甚至无礼地对老师进行顶撞。另外,隔代监护家庭的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现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他们长期不在家,把孩子的监护任务交给了上一辈,而隔代监护的老人不但经济上困难,且体力、精力、心理等各方面都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需求。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基本上是放任自由,这极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气。再有“空巢”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无人监管,父母、长辈都长期在外工作,因无人管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他们极易受社会青年引诱,把逃学、旷课当成家长便饭。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极易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如教育改革虽已经实施,但以升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对一个学校教学好坏的评价还是以升学率为主。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下,很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是只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尤其对一些纪律较差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从而致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这在无形中也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到了阅历不深的学生。如吃喝穿戴的攀比、哥们义气、不良信息等方面的影响,都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歧途。

三、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把学生的养成教育确实落实到实处,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家庭教育,这就需要家长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正确引导,耐心教育,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教师不能只讲一些大道理,而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如为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洗衣服开始,对其进行教育。具体做法:教师可先讲清洗衣服的步骤、洗涤剂的用法和用量,然后让学生亲手实践,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给自己洗衣服的辛苦,使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并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三)全社会都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不仅生活在家庭、学校,更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因此社会各界也应关心学生的成长,抓住一点一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切实落实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养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自我形象的完善,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仅我们教师要做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全社会也要共同努力,从而为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不断做出贡献。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措施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

一、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一)习惯影响。不少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顺口说粗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定情境下,旧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二)观念模糊,任性执拗。有些同学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娇生惯养,一不顺心便用大声哭叫、摔打东西、耍小脾气等手段对家长要挟,而家长对此不加批评教育,反而迁就屈从。长此以往,滋长了孩子任意妄为的脾气。这些都是是非观念不明,爱憎情感不强的具体表现。

(三)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较为少见,而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却表现明显。这类学生熟悉纪律要求,也知道这些要求合理正确,但他们拒绝接受纪律的约束,对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很反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吹毛求痴,从而抱着对抗的情绪,有意不遵守纪律。这样的学生大错虽然不犯,小错却接连不断。例如:乱仍垃圾、自习课交头接耳等。

(四)品质不良。少数高年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黑白颠倒,感情冷漠,经不起利诱而发生打架斗殴、吸烟、喝酒等行为,这已不是一般学生违纪的问题,而是临近刑事犯罪的边缘,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如不及时接受教育和悔改,其发展前途很可能会走向犯罪。目前,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中学生养成教育存在问题

(一)在养成教育的内容上重视智育习惯的忽视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但是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家长普遍对学生的智育显得过于重视,侧重学生的成绩。由此在各种考试分数的量化处理下,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内容上就显示出注重学生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答题习惯的训练和引导,而学生的文明道德习惯、劳动卫生习惯就明显遭受忽视。其实,在有些事实生活中流露出的不情愿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长期以来,学生的智育习惯的培养强化被各种选拔考试无限放大,以致学校、家长,乃至学生自身对这些所谓的劳动卫生习惯、道德习惯的养成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自然会出现学生对非智力习惯的培养的忽视,甚至造成学生的道德判断的充满功利性。

(二)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养成理论研究忽视养成实践探索。养成教育在学生主体教育中处于一种基础地位,是贯穿受教育者终身的教育。那么,养成教育的全过程实际是一个学生接受教育并不断实践的过程。可以说,养成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学习,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但是,在学生养成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往往关心我们养成教育的理论性研究,不断思考适合学生实际的养成教育理论,而忽视了养成实践探索。因为任何养成教育理论的实效性到都是由养成教育个体的差异性和养成教育实践的效果决定的。

(三)在养成教育的开展上重视养成形式忽视养成内容。养成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必须组织一些辅助性的养成教育活动。养成教育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性原则,把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组织成一次引导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有效活动。它可以避开其它教育方式单一说教的缺点,变简单的灌输为寓教于乐的活动化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行为施加影响和学生主动规范的结合方式。但是,组织活动应明确养成教育的目的,精心安排,不能为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流于形式。

(四)在养成教育的习惯形成上重视养成结果忽视养成过程。“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较高层次。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习惯的这种特性,就能认识到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养成结果而忽视养成过程,以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蹴而就的,是短暂的阶段性行为。

(五)在养成教育的规则上重视教师强制指令忽视学生民主公议。学校的养成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班级来组织实施的,所以班级的常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常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纪律教育、习惯教育、日常生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激情明理,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所谓激情明理,就是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其目的是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行有所依,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自行车管理规定》等等,制度,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次制度规范,要求都非常具体细致、丝毫马虎不得,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实践证明:规范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本校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规范大而空,当然可操作性差,养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养成督促,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养成教育的内涵是要通过训练活动,使同学们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它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的制度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 我校结合实际,建立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学生有《规范》的约束,检查人员有检查制度的约束,检查的时间,次数、标准、反馈、评价都有具体规定,马虎不得。总之,我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要做到“严、细、精、恒、实”的五字方针,养成教育的好与坏,提高学生遵守规范自觉性的有力保障。

(四)奖优促差,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我校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个人、集体,激励后进。不只是注重学生、班集体的学习成绩,而是衡量一个同学一个班级,是否具备的资格。这些活动,使学生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同时激发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总之,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能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修养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基础文明教育和养成教育。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摘 要: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养成的一种教育模式。本文从及时整理、规范摆放,安静打饭、不吃零食,文明休息、礼貌待人,快速就寝、安静睡觉,文明乘车、禁品勿带,垃圾入桶、零食勿入等角度探讨了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设计;实施

一、背景

1.学校合并后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2009年学校撤并了9所小规模的初中。生源遍布集镇周边80多个自然村,学生上下学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办学至今,采用半军事化管理,学生的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行为规范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大多学生存在缺少生活体验、个人卫生差、花钱无节制、不会交往等情况。学校的发展,迫切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养成教育的内容,明确养成教育的细节,规范养成教育的步骤,深化养成教育的成果。

2.养成教育是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的必然要求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但如果寄宿学生的吃、住、行等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寄宿制初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概念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因此,养成教育是各所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寄宿制农村初中更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初中,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养成训练序列内容,并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做了探索和实践。

三、养成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

用一学年的时间分阶段、逐步对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进行设计与实施。这些内容包括:

(1)及时整理,规范摆放。训练时间:9月―10月中旬。

(2)安静打饭,少吃零食。训练时间:10月下旬―11月。

(3)文明休息,礼貌待人。训练时间:12月―学期结束。

(4)快速就寝,安静睡觉。训练时间:开学―3月中旬。

1.及时整理,规范摆放

具体内容:学生寝室的内务整理和教室里各种物品的整理与摆放。

(1)寝室内务整理参照宿管处下发的规范。

(2)教室物品整理与摆放。①讲台、班主任工作台等。②学生课桌(重点)。

(3)统一规范。①讲台、班主任工作台等摆放规范。班主任工作台统一放于教室后靠窗户位置,桌面保持整洁、物品摆放整齐;书架统一放于教室右下角,书籍摆放整齐、饮料瓶摆放整齐;讲台内无其他杂物,数据线、遥控器用好及时归位,讲台内外保持整洁。②学生课桌规范。把书分类:“常用书”,放在上抽屉的右上角,装订处朝左;“不常用的书”,横放在上抽屉的左上角,装订处面朝自己;小的书按大小有序理好,叠放在“不常用书”的上面,装订处面朝自己;作业本叠放在下抽屉的右边;工具书叠放在练习本的左边;水杯、纸巾、雨伞、眼镜盒等放在下抽屉的左边;尺规、笔袋等横放在上抽屉“不常用书”的前面;试卷统一用“手风琴试卷夹”挂在课桌侧面。

(4)检查方式。①养成教育领导小组不定期抽查。②德育处随机抽查。③学生会学习部每日查。

2.安静打饭,少吃零食

(1)内容。排队进餐厅、安静打饭、文明吃饭、收拾餐桌等各环节和确保就餐率;重点是打饭环节和就餐率。

(2)班级窗口安排(班级打饭窗口固定)。

(3)具体路线(从班级到餐厅排队就餐的行走路线)。

(4)具体要求。①二楼就餐的班级按线路一行走,一楼就餐的班级按线路二行走。②教学楼区域,在八年级与九年级交接点,七年级与九年级交接点任意两个班组成一个方阵(4路纵队,队伍要求整齐有序)。③两个班并列前往餐厅,平行、前后班级之间保持两米左右距离。在一楼就餐的班级从食堂一楼西面入口进入食堂(此入口只进不出)。一楼餐厅学生吃完饭必须从食堂正大门出来。④排队进餐厅具体做到:班标带领一路纵队到窗口,第二路纵队接上;不允许跑步进入餐厅,不允许乱插队伍;进入餐厅途中少讲话,不许与同学做一些影响餐厅秩序的动作。⑤若值周班窗口空着,则左边窗口班级分一半学生到该窗口(若值周班窗口在最左边,则右边窗口班级分一半学生到该窗口)。⑥安静打饭:进入餐厅后按规定窗口打饭,必须做到安静,不可讲话;在排队打饭过程中人必须面向打饭菜窗口,遵守黄线规则,不可与前面同学勾肩搭背、交谈。打好饭菜后不可在窗口逗留,不可在队伍中穿插走动。⑦文明吃饭:做到对号入座,在吃饭期间不可讲话。注重坐姿端正,不可跷二郎腿,不可边吃边抖脚。不可奢侈浪费,必须把饭吃完。⑧收拾餐桌:做到餐具规范地放于指定位置,轻拿轻放。打扫班级吃饭区域时做到餐桌擦干净,桌面上没有任何油渍、痕迹。地面上没有菜、饭残渣。

(5)检查与反馈。①检查方式:学校德育处牵头,以值周班、学生会为主进行细化督查。②反馈:做到每日反馈,落实到学生个人。不能落实到学生个人的落实到班级。班级接到反馈信息要做好班级的整改,对班级学生反复强调、教育。

3.文明休息,礼貌待人

(1)文明休息。具体内容:三禁止:课间禁止嬉戏打闹,提倡同学之间文明交流;课间禁止在教室内相互推挤;课间禁止窜楼层、窜班级、窜年级。四提倡:提倡劳逸结合,下课走出教室调整状态;提倡下课期间教室打开窗户,做好通风;提倡下课期间与同学之间文明沟通;提倡下课期间文明休息,安静地看看听听。具体操作:①各班开展有关文明休息为主题的班会课,使学生明确文明休息的具体操作内容;组建班级课间监督人员,结合学生思品考核,确保学生文明休息在班级内形成考核机制。②对班级文明休息加大力度巡视,初步形成学生课间自主管理机制。③对班级文明休息的情况,通过检查进行每日反馈,并纳入班级考核。对检查结果落实到个人,落实不到个人则落实到班级。

(2)文明礼貌。规范方面:①不得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进入办公室必须喊报告,少先队员必须行队礼。②向教师问好具体规范:a.去食堂吃饭、回寝室路上规范为班级集体向教师问好。b.课间操进场、去科技楼上课路上取消向教师问好。c.大力提倡学生个人诚恳、礼貌地向教师问好。d.为营造良好的吃饭氛围,在食堂内如碰到教师可不向教师问好。e.大力提倡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

四、成效

1.初步形成了养成教育的序列化

通过养成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学校已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日常训练为依托,以优化环境为重点的养成教育序列。养成教育的规范化、具体化、序列化,推动了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深化,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切实受益,自觉约束自己、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学校纪律等,为学生一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快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的养成教育弥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缺陷,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校园里学生见到教师几乎都会主动问好,吃饭说话的人少了,塑料袋、纸屑、果皮等垃圾也有了自己的“家”了,课余时间追打狂闹的人“静”下来了。校园处处呈现出文明的气息,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积极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养成教育促使我校制度更加完善,学习风气更浓,良好的班风、校风初步形成,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随时随地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了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五、思考

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适量的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自我完善管理的过程。由于学校的很多制度都是从便于教师管理的角度而制定的,学生是被管理者,很多时候学生只能按要求去做,无法发挥他们积极主动的一面。因此,我们可采取培训班队委的做法,只要是在职班队委都要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浅谈音乐课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摘 要: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音乐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紧密融合,它渗透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专注、细心的学习习惯,守时守信、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音乐教育; 养成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一、爱国主义、集体意识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

1.在平时的教学中春风化雨

中学生可塑性强,具有善于模仿、富于幻想、生动活泼的特点。因此,课堂上可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升旗仪式是音乐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集中体现。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境,适时升华学生情感

在教唱歌曲《大家来到美丽的山谷》时,可以设计情境,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同学们快乐地来到郊外,走近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山谷。山谷中花红草绿、茂林翠柏、小鸟啾啾;清风拂面、小溪淙淙……一切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

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开辟新途径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基本的方法。

1.让专注、集中注意力成为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对每个中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这样才能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在排练合唱《黄水谣》的时候,一开始的及时个乐句比较长,这时老师需要在常规的换气的地方之外设计若干个气口,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定的换气点,在经过分组训练后形成各自固定的换气点,这样才能保障乐句、乐段的完整。可见,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话,很难保障排练和演出的效果。

同样的,在排练比较复杂节奏的段落时,更需要学生高度的精力集中,才能协力完成作品的演唱。

通过这样耐心的排练,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集中、专注的良好习惯,也为他们的学习带来好的帮助。

2.让细心成为习惯

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做事马虎毛糙,老师批评时却往往振振有词:我习惯了。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逐步做到有条不紊、明察秋毫的。

在学唱歌曲《飞来的花瓣》时,歌曲中每一句的弱起对表现歌曲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时就需要学生细心的体会并运用良好的呼吸,有表情的传达给观众。

学习中,每当拿到一份乐谱的时候,必须很细心的看清每一个音符、节奏的变化,每一处力度的标记,每一处的表情记号。经过学习,学生会发现,如果不细心的话,是不可能正确、完整的表现音乐的内涵的,一首好的作品必须有好的表达,才能给观众带来好的享受。这样经过积累就慢慢的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牛顿、瓦特,这些大发明家的成功都离不开生活中对细节的关注和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正是这些小的细节成就了他们的成功。

3.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耐心

歌唱、乐器演奏的学习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好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

年轻人活泼、好动,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在音乐的学习中恰恰又成为影响他们学习进步的较大的障碍。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乐器演奏的学习中明显的存在练习时间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坐不住”造成的。而基本功的练习恰恰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耐心细致的循序渐进地进步。

合唱排练中音准、节奏的训练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比如排练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回声》时,歌曲中出现的变化音,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练习,而这样的练多枯燥乏味,极易让人产生疲倦,面对这些考验和磨砺,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过音乐学习经历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比其他的同学更能坚持,更容易从挫折中走出来。

三、帮助学生养成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需要渊博的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守时守信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的素质的表现。在尊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快速乐段中很多音符的时长仅仅只有几分之一秒,这必然要求演唱、演奏中要非常的精准,试想在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时,老是打结、忽快忽慢,那对听者该是怎样的折磨啊!即使是跟朋友在KTV唱歌时,如果演唱者跟不上伴奏,也是件非常令人难堪的事。

长期的音乐学习,长期在长长短短的音符之间穿梭来往,久而久之在音乐的欣赏和实践中,便对“守时”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参加过演出的同学,一次次的排练,一场场的演出,老师强调的重点都是:遵守时间。

四、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有求必应,不少孩子也渐渐养成了惟我独尊、自私、孤僻的性格。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

合唱是集体艺术,和谐与均衡是合唱的基本要求,因此,排练中要求每一个队员尽量克服自己的个性,做到姿势统一、呼吸统一、音量统一、音色统一、起声统一、共鸣统一和咬字吐词统一。大家在实践中,不仅要演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本声部其他人的演唱,同时还要聆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各声部成为一个整体。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的做到各种因素的高度统一,使合唱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

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广泛而又具体,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把养成教育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能力培养和音乐知识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相信必将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在教学中,我也十分注意师表垂范这一方面。有一次课间休息,一个学生将手里的废纸朝楼下一扔,废纸飘飘然地落到了教学楼前面的花坛里。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看,楼下花坛里有一些垃圾,你去拿垃圾袋,我们去把它们捡起来好么?”我先下了楼,那名学生从教室取来了垃圾袋连忙跟了上来。不一会,我们就把花坛里的垃圾全部都捡到了垃圾袋里。,我满意的对学生说:“你看,校园里没有垃圾多好啊。”这名学生也微笑地点点头。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我只字没有提该生乱扔垃圾的行为,更没有批评他乱扔垃圾的错误,而是通过与学生一起动手捡垃圾的举动,和对整洁校园的感慨,对学生进行了无声的教育,这样,即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乱扔垃圾的错误,有进一步理解了保持校园卫生的意义。

二、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三、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中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且即使加以纠正。我们班上有个孩子24小时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这个孩子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

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四、养成教育要“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完成“十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强调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一个人的养成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引导、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逐渐形成一个相对让人满意的结果的,大量的史实证明养成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各地的综合实践教育的影响在社会上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作为学生必修的一课,为养成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校是自2002年成立军校至2012年确立为张掖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来,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效果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主要得益于实践基地根据学生特点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强化的行为习惯,抓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了参训学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参训学校学生的管理更加趋于正规化。

一、规范教育:强化组织纪律性,高标准、严要求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为规范学生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种规范并不是要磨灭学生的个性,而是要使学生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学生任何活动都必须按照基地的规章制度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强化纪律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准军人。

张掖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要求各校参训学员在整理内务时必须做到:牙刷的方向、抹布的叠放和箱子的整理都严格按照教官讲解内务整理的标准进行摆放,做到整齐划一。刚开始,许多学生都表现出懈怠或无所谓,当教官在整理内务教学时,教官们整理的被子一下子让学生目瞪口呆,赞叹不已,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无形之中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在内务方面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使自己的内务达标;而在及时天训练结束后的总结点评时,教官适度的激励点评又把学生的热情调动了起来,“这是你们及时次穿上军装体会当兵的感受,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们现在经历的磨练,将会使你们一生受益。”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官每天都在出操前半小时到学生宿舍,把所有宿舍的卫生都检查一遍;操场上教官嗓音嘶哑了却仍然坚持上课。这种躬亲示范、亲力亲为的做法既有利于对于学生严格要求,更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纠偏教育:点滴渗透,引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

很多时候,学生一些不好的习惯得不到纠正,与教师的教育不能够持续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机会太少,教师的引导不能够持续起效。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就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来纠正学生的问题,也就是纠偏教育能够切实落实,就手段来看,利用综合实践的机会,纠偏就是在重复的行为习惯强化中形成的,通过基地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约束力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实践活动学生内心有期许也有担忧,期许是终于有机会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忧虑使自身会有种种的不适应,尤其是想家的情怀,这就需要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当发现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时,及时和带班班主任沟通,通过心理疏导让学生放松心情,合理调适,让学生对自己内心能呼唤:“我能,我行,坚持,坚持,坚持!”及而让全班学生在训练场大声呼喊:“我能,我行,坚持,坚持,坚持!”这是学生一个宣泄和自我鼓励的机会,形成一种自我信念,使他们学会坚持和担当。

在综合实践基地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脚被烫伤的事件,同宿舍的同学也许将他送到医务室就直接回到训练场,却没有向教官汇报。遇到这种情况,教官通常会严厉地批评他们,并让这个宿舍的同学在全班进行检讨,检讨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教育。当天的晚点名就这件事情对生班进行教育警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错误,而不是惩罚。学生的团结绝不是在教官简单的鼓舞中形成的,也绝不是唱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就诞生了的,而是因为“爱”,因为他们更团结班集体,更爱训练他们的教官、更爱班里的每一位“战友”。这种发自肺腑的爱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才让这个团队有了惊人的“战斗力”。

三、陶冶教育:重视团体活动,寓训于乐

陶冶教育是精神引领的感染教育,为的是巩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养成教育的成果。教官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界限”,要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在训练之余适当地开展拉歌活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训练的疲劳感,还可以为养成教育打上一剂“免疫针”。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第四、五天,学生慢慢进入疲劳期,学生总是打不起精神,教官因为训练进展慢也偶尔会出现一些急躁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在休息的时间里教官组织学生体育游戏,并且教官也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这样学生放松了心情,也提升了训练效果。

在手工制作和折纸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作品适时加以思想品德教育,如折出一个纸飞机,可启发学生现在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能积极投身到祖国国防建设,成为国防建设的生力军,报效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折出心形图形,可启发心形代表什么?它有什么用?进而引到“感恩父母”这个话题上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根据不同的图案、作品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在活动结束时,看着狼藉一片的制作现场,启发学生该干什么?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爱护卫生,保持环境,养成干净整洁,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从陶冶教育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并且伴随着这种思想认识的提高会逐渐地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够慢慢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成长,成为指引学生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

总之,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于他们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且庞杂的工程,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来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科学的引导。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经历中的必须课在落实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我们落实对于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只是一个契机和平台,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机会对于学生进行引导,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因为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去付出和努力,这样学生慢慢才能够养成好的习惯。

(责编 田彩霞)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育

摘 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过程。一个发展的学生应该具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习惯,理性的心理习惯。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育,应该从制度、督察、激励、榜样、实践、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落实,才能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生 养成 习惯 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养成教育是一件事关学生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不断提高的大事。

习惯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应该包含以下几种习惯的养成:

一、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个学生往往都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任何时候都能知道哪些事情该做、怎么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为什么。比如:卫生习惯,衣着穿戴,物品摆放,倾听倾诉,按时作息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养成的健康生活习惯。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

某记者向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提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事物”。通过这位科学家惊人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三、科学的学习习惯

中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时期,科学的学习习惯,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的新的学习环境,而且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中学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们尊重老师、自学预习、善于提问、专心上课、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仔细审题、练后反思、独立作业、复习归纳、切磋琢磨、科学统筹、劳逸结合、省时高效、错题整理、客观评价等等科学的学习习惯。

四、理性的心理习惯

我们中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客观的面对成败与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养成理性的心理习惯,达到换位思考、一日三省、不断进步的目的,逐步树立成熟的唯物主义人生观、世界观。

针对广大中学生生活、学习、行为、心理特点,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育,我们采取了下述措施:

1.制度――规范养成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一系列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障。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实践证明:制度、规范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本校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2.督察――保障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重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外力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规守纪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

3.激励──促进养成

我校在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将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量化、细化和评比,把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表现与学生、班集体、班主任的评价挂钩,从而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在养成教育中,我们通过奖励教师、学生、集体,激励后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4.榜样――影响养成

中学生具有喜欢模仿,可朔性强,思想活跃,自尊心强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通过成功人士、身边的先进人物的成长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和影响他们。此外,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也将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实践――锻炼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养成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比如:开展“今天我当家”,“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洗洗脚”等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加大自我教育力度,利用团队活动、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利用升旗仪式、晨会、周会、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养成教育,从而锻炼学生的习惯养成。

6.环境――氛围养成

一是利用制定校训、校规、班训、班规,时时警示学生。二是利用标语、口号、文化长廊、橱窗、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三是利用校园广播站,通过校园新闻、学生生活、好人好事、英语角等专向播音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加强学生思想认识,矫正其不良习惯。通过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受到感染和熏陶,最终达到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抑制和约束。

7.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养成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的各自特点。在学校形成一种品格高尚、思想淳朴、尊敬师长、刻苦钻研的精神风貌,培养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良性竞争的交往氛围;其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在家长的配合教育下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联合互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搭起共建平台,同时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环境保障。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主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

摘 要:语文教学在养成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情感优势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文章从借儒家精华净化心灵、以经典诵读提高品质、用作文教学培养习惯三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养成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语文课内容丰富,课文内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用一篇篇美文去感召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自我人格。马卡连柯曾经在他的教育日记中写道:“课堂真的好神奇,可以让教师在小天地中带领孩子去领略大世界。”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能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如水的心灵泛起阵阵涟漪,而且能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发展和完善他们的人格。

一、借儒家精华净化心灵

学生难教,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盲目追求分数与升学。儒家思想中的礼、义、廉、孝其实恰恰是当下所提倡的养成教育的精髓。教师如果把古老的说教照搬到课堂上,学生就会听而不闻,甚至会反感。如今的学生对自身以外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情感意识,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认知感知世界,感悟情理。“情必依于理,理得后情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们眼中有世界、心中有情怀,在因形悟情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产生新的认知。如在教授《论语》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一个农村亲戚的孩子来到你家,他穿着十分朴素,有点像少年闰土,你会如何接待?你会和他讨论什么样的问题?请大家分享类似的故事,然后谈感受。一些学生说没有什么好说的,农村孩子啥也没见过,没玩过游戏机,没吃过“麦当劳”,没……总之就是农村的孩子没什么见识,不选择和他交流。这时学生小Z站起来说:“不对!我家有一个农村的亲戚,他比我小两岁,但是他到我家替我扫地、拖地,什么活都会干。他给我讲他远大的抱负,说他将来要成为一名建筑师,把农村建设得漂漂亮亮的。他还领着我去了他们家,教我认识了那么多动植物。你们知道白面是怎么来的吗?你们知道小米是怎么来的吗?你们知道……”当时就有很多学生都睁大眼睛看着小Z。小Z接着说:“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Z刚说完,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为学生们已经意识到做人要谦虚,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进而接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的掌声说明你们也都是君子,也都懂得尊重他人。

二、以经典诵读提高品质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粹,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是祖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有很多的名人学者在回顾自己的求学成长历程时,都感怀于多年的古诗文修养。古诗文中展现的丰富广袤的世界、精彩纷呈的人生体验、优美精粹的语句表达,都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思想。由此可见,利用古诗文的美丽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效果不可轻估。源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举办了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古诗文诵读比赛、接龙游戏、古诗文鉴赏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怀,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用作文教学培养习惯

平时的作文训练,要注意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有一次,教师给学生们讲《刀之爱》,这个故事借助奶奶在冬季用刀砍梨树以使它来年能更好地开花结果,告诉人们父母伟大的爱不是溺爱。在精心挑选的优美的音乐中,教师让学生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接着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完成写作。这样的写作,学生们有话可说、有情可发,喜欢写、愿意写,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更上一层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们写随笔。通过写随笔,记录生活的点滴,可让学生瞬间感悟,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时,应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同时,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人。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的知道培养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下面笔者从不同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的:

1 从班风、班纪抓起,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广播操比赛、纪念一二.九大合唱比赛等活动。开学及时周的课间,我为班级选定"周班歌"--阎维文的《母亲》,在歌声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会了以感恩的心面对父母的养育和师长的培育,学会了做人和感恩。同时,为加强组织纪律性的培养,我在开学初制定了班规。规范早读、午休、自习课的纪律;力争在升旗、间操和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中表现突出。

2 狠抓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知识,也遵守了纪律。要求学生要放得开,收得住。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由班长总结当天的纪律情况。良好的班级纪律,先后被省科研现场会和教师招聘会选中上展示课,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3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教会生存的本领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给更多的同学锻炼的机会,班级的科代表、班干部在每次月考后,采用民主投票选举的方式,进行轮换,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学习,轮流执政。我把学校各部门落实的工作都交给学生去做,如桌布、桌签的购买、水饭费的统计等,在这种氛围中,班干部的工作很尽心,很认真,也很负责任。

4 注重自觉性的培养

人的习惯与自觉性密切相关,自觉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能在他人的启发诱导之下,自愿去做某种事情;另一种是面对某种事情,无需他人的启发诱导,只要自己经过认真思考,或进行思想斗争之后便能自愿去做;第三种是既无需他人启发诱导,也无需自己进行思考或思想斗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做某种事情。这第三种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习惯"。具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必定是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也唯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而培养出这样的人,正是德育工作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劝导式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欲速则不达"。因此,教师必须以鼓励方法为主,避免与学生发生摩擦,避免讽刺、挖苦等激烈的"霸王式"的语言,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果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就会拒绝本门学科的学习。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寓"教"于学,寓"管"于学,"教""管"结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相关的故事,或发生在学生身边事例,去教育、启发学生。总之,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它是一个持久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才能让充满生机活力的习惯在中学生中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硕果。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培养中学生养成教育的亟待性

笔者亲眼目睹在学校里:学校楼梯的角落里、窗台上、暖气片之间、花园里、树杈中、喷泉中…….随处可见学生用过的废纸或食品袋。学校如有观摩或检查,学校领导只好停课进行卫生大扫除,主要是清除废纸、食品袋、垃圾袋等等,尽管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治理这种现象,也无法遏制这种歪风。

现代学校管理只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养成教育。我认为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养成教育,他的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笔者认为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长期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说萁层次。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 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排好队、走好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4、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 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5、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 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日后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养成教育亟待学校进一步加强,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改进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同时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如果对学生养成教育方面的问题不加以重视和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学校的发展。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班级管理中学生养成教育探讨

一、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全体学生遵守班级纪律的养成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础。怎样使全班学生能够遵守校规校纪,形成良好的班风?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个人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全班集体制定班级全体学生需要遵守的管理制度,要求每个学生提出自己认为需要遵守的制度,并说说有什么必要性,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加以指导。在这一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讨论,就可以使他们明白遵守这些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某一条班级管理制度是哪些学生提出的,教师可以在班级公布的制度中予以注明,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维护班级管理制度的自觉性。班主任也可以自己在制度的制定中加入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一些要求。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严格遵守这些要求。这样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就会形成上下合力、共同遵守的良好局面,今后的工作中,班主任只需要注重全体学生遵守班级纪律的养成就行了。

二、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全体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全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的重要基础。怎样才能使全班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风,我们可以采取下面这样的措施:班主任要了解学生,了解各个学生的优点、缺点、特长、爱好及家庭情况等。以“扶优帮差”为主,以学优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影响班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帮助学困生寻找自身不足,同时引导学困生发现自身的长处,协助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以恰当的激励性表扬语言促使学困生树立主动学习的信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适时提出表扬或批评,督促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引起班主任注意的是这一习惯的形成过程对好多学生而言可能是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要求班主任能坚持下去。

三、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一个班级,同样智力水平的学生在接受同样的教育之后,可能会出现很大的个体差异,学生自身的习惯因为家庭的生活环境不同、家长的具体要求不同,千差万别。有的学生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有的学生刻苦上进,持之以恒。这些生活习惯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也就说明学生的生活习惯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有着极其密切的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习惯不是24小时就能养成的。坏习惯养成了,改起来不容易。好习惯养成了,要忘掉也不容易。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有恒心。教育学生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以拥有良好习惯的人为镜子,时时对照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好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是在不断积累中逐渐完善的。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完善过程,当一个人、一个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秩序,干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良好的习惯为基础,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更好地生活和学习,以便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王鸿苍工作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韩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