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语文教师创新教育论文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师要多组织课外活动,以多样化的、有效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教育需要与学生的班会活动和团队活动相联系。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活动来提高创新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新的理解,产生新的想法。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群众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对青少年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由于课外活动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又是独立自主地开展,因此它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活动课中,学生能够逐渐加深对生活的认识,逐步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如在诗歌朗诵、作品讨论、艺术演出、影视欣赏等活动中,他们主动体验种种情感,认识各种生活现象,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此外,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掌握许多再现美与创造美的方法,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才能。再如,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学生辩论会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教师及其他外请人员地位平等,大家随意交流、热烈辩论,这种自由宽松的思想交流氛围,常使学生超越教师,对某些问题提出新观点和想法,即使有些观点和想法还显得幼稚,但对他们来说已属难能可贵。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能拓宽思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能够产生创新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一)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为了有效地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需根据现有条件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比如,教师可根据时节组织不同的活动,春天让学生去郊外踏青,冬天下雪的时候,让学生去打雪仗、堆雪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情感体验以后再去学习课文,思维会更加活跃,理解将更加深刻。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进具有时代性与教育意义的时事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有益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使学生享受创造之美,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积极评价,激励创新

学生的知识、技能需要得到表现与认可,从而体验成就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或指导学生相互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主要就学生的心理品质与个性发展给予评价。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学生具有创新性的成果与活动,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与标新立异。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增强学生创新的决心。如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三、结语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使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张绍雨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实验中学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师教育论文

一、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技能的发展趋势

目前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技能要求很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强调语文教师的创意教学的能力。创意教学的时代意义在于突破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应对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其重要理念在于:活泼多元、主动参与、资源运用、班级互动、学习动机与问题解决。创意教学即建立健康、积极、活泼、创新的教育体制,促使学校落实创造思考教学,使“教学有创意、学习有兴趣”、“学生能将创造力与生活结合”,“培养、的人才”。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体会到创新的意义,并积极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上,面对不同的学生、情境,随时变化语文课程教材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与教师成长的途径,以发掘出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上。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技能的提升策略

(一)采取自我导向学习,促进彼此专业素养

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历程,个体能够采取主动态度、分析自己学习需求、建立学习目标、鉴定学习资源与发展学习策略,这种学习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自我导向的学习是学习者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风格,选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鉴的过程。例如,可以采用阅读模式,阅读与语文教学工作有关的知识、论文、期刊、报道、网络资源等。其次,书写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事实、推论等书写下来,与同事讨论、分享后,加以反省。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察觉隐含于其中的信念、假定、理论、甚或是偏见,而且可将理念加以试验,由此发展并深化语文教学知识。因此,教师的成长与学习可以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语文教师要自己引发学习动机,并独立持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而且能够运用基本的学习技巧,安排适当的学习步骤,并有效运用时间进行学习。

(二)利用网络学习,建立网络学习社群

就语文教师而言,网络学习是教师的另类空间,网络学习是多样化的,例如虚拟学校、远距教学、网络教室等等,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型态及终身教育的机会。计算机网络上学习的具体途径相当多,首先要发展科技信念,如相信网络沟通便利、能善用科技搜集信息等等。其次,可用视频会议方式,进行同步学习,如开会或学习,让网络上的使用者,可以同时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另外,要提供不同主题的讨论,让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思考,并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堂脉络情境,这有助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将不同讨论主题应用在教学实务上。

(三)运用行动研究,落实课程与教学革新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是语文教师改进教学与辅导、课程发展、促进专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行动研究包括由语文教师个人独立完成的“个别行动研究”和与其它教师合作的“协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核心即是反省,反省是促进专业的手段,甚至是专业的本质。专业人员就是运用反省来构思问题,设计与评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主体思考下,教师可以发出声音,与同事相互讨论教育议题,澄清自己信念与价值。

三、结语

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全球化与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知识经济的社会乃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应用,作为经济基础。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对社会经济活动、科学研究、教育活动以及人类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展望将至的信息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需具备基本计算机素养,应用信息科技来学习,以扩充视野,规划生涯,这是很重要的。当知识经济对初中语文教育产生巨大冲击时,教师也应不断从事专业发展,才能促进组织变革。除了上述教师自身应当注重的能力提升策略外,在学校方面,还需要实施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积极学习气氛;推动同事学习,建立教育小区;充实教学资源设备,建设教学资源中心;运用团队组织,改善学校阶层结构等策略。总之,在知识经济下,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超越土地、工具、劳力,面对这样巨大的变动,初中语文教师要以乐观、开放与创新的观点,在教学工作上,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共同参与专业发展,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需求。

作者:岳秀平 岳胜 单位:渭南初级中学 西安市艺术学校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1以学习促进思想认识提升

“学习”“、思考”“、实践”是人生进步的“三部曲”。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在参加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对教师个人不断进步,对学校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通过反思我认识到:

1.1我们有没有“一桶水”?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一桶水”,经过这么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加“跑冒滴漏”,到底还剩多少?难道我们就守着这半桶水施教在21世纪?

1.2在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

1.3即便还有“一桶水”,那“一桶水”的水质怎样?是活水还是死水?

1.4即使有“一桶水”是否一定能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

1.5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和花费的时间一样吗?这里还有一个效率的问题,是否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1.6学生的“一杯水”一定能用教师倒吗?教师是引领学生学会“取水”而不是教学生等待“倒水”。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不断研究探索,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以学习促进业务水平提升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第八条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师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鉴于这样,本人的具体做法:

2.1变“一言堂”为“百花齐放”

这就是只有原来的一个人讲多数人听改为共同探索一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义。如: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高年级语文的分析和写作能力如何提高?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进步?现在高年级写作的大方向是什么?怎样培训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和能力?怎样培养孩子观察生活、自然、社会的习惯和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或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等。这样教师们既不敢到烦,也不感到累,倒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把问题就搞定了。教师们都兴趣高昂,因为他们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自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师们每次都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着自己认为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每次这样的活动结束教师们都收获很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这就叫因地而异,这就叫校本教研。

2.2说课“大练兵”

“说课”也是教师比较烦的一个话题,因为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面说,许多人坐在下面听,这样既让老师厌烦,又让老师发怵。而我改变一下方式,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坐在一块用同一个课题做上十几分钟的准备梳理一下授课过程,尔后单独说自己的授课过程,我按照新课堂要求把所有教师的过程中的优点汇总一下,则是一堂比较的新课堂教学。这样教师们都觉得非常随和不压抑,所以也不感到烦,同时潜意识地把新课堂带到了教研活动中。有时就同一篇课文单独只谈怎样渗透思想教育的问题。因为这语文课的根本,也是育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让教师们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设计怎样渗透思想教育,看谁得方式最实用最有效,这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善良的人品,健康的人格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教师的师德,师表,师能。

3以学习促个人素养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于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已经非常繁忙了。而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很大一部分需要占用教师个人的业余时间,如:节假日、星期天等,此外还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如何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这也是对一个教师的一个考验。每当学习前,我们语文全体教师就定个调,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不退学,不早退,不旷课,认真做作业,好好的把握学习机会,真正让自己有所收获,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学习。“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而努力,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

作者:李建波 单位:河北省曲周县第四疃镇总校部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语文教师报告素质教育论文

五年来,我一直扎扎实实勤勤恳恳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德、能、勤、绩方面成绩显著。根据职务晋升条件,我符合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条件。

我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理由是:

一、师德高尚健康,教育观念正确先进。

我有高尚、健康的师德。我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对党无限忠诚,献身教育事业。我在各方面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品德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热爱每个学生,关心学生,有在艰苦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和创建不朽功业的追求和志向。我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敢于打破教育陈规,以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讲究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敢挑能挑重担,完成工作成绩显著。

我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我认为,教育必须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根本,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发展自我。

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科学优化的知识结构。

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应具有"专"与"博"的知识结构。从教十年,我一直在继续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的实践。

我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学习。我自学语文研究生课程,经常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网络资源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近期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教育方式,广采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使自己跟上21世纪改革步伐,知识结构常新常进。平时,涉猎赞科夫的"教学的发展"、布鲁诺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的"发展智力",研究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我在传授知识汲取知识上进取,做一个充满"文学细胞"的杂家。

1998年1月到1999年6月,我参加了由广东教科所、华南师大教科所联合开办的语文教育科学研究法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参加广东省统一考试,已过计算机初级、中级。

2001年到2002年,利用双休日参加了由广东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办的语文课堂优化研究、中学现代阅读教学研究、汉语词义系统与中学语文教学、汉语和汉文化、中国民俗学、普通话与诵读艺术等六门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

(一)教学能力方面:

我能正确理解、运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正确传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析透彻,"双基"教学扎实。人们说:"一个好老师,应有一张巧嘴一笔好字能分析、写好文章。"本人个人素质好,普通话动听标准,字端正美观,平时博览群书,阅读面广,写作是特长,所以教学有示范性,能带出一大批语文方面冒尖的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严密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要求教师教学本领强,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我通晓语文教材的体系,钻研教材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读全套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编排体系,安排出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和作业系统的组合方式及纵横联系。在具体操作中又采用主体式课堂教学方法,讲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充满魅力的语言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设计出声情并茂的课堂用语,力求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自己的电脑水平高,花时间制作课件,加大课堂容量,扩展学生视野,电脑上课率97%以上。

我讲究情境教学,经常让学生走出斗室,从生活中掇取素材,多"看";借助音乐、电影、电视录像等好的媒介,营造一种美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上入迷地"听"也入心地写;我收集许多有趣味有延展性的题目,让学生投入思考,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作文教学,要求学生摘抄剪贴互评习作,每学期让学生自选题目,写出两篇研究性论文。我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进行五项任务完成达标:①语文知识的传授;②语文能力的培养;③发展学生的智力;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⑤进行道德审美教育。

总之,在工作上,我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讲质量讲效率。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辅导(这些检查一向为),每堂课都要求自己达到既定效果,学生语文能力强,所教的学生高考成绩相当。组织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辩论能力。能正确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每年承担一次校级公开课,受到好评,是品质课。

(二)教学经验丰富:

我原在中师四年,教"文选""语基"两门课程,是学校骨干教师,把关教师,备课组长,教学成绩优异,胜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环教学,并一直担任班主任,所带班一直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评为校标兵班。

97年调到南海一中后,我的教学态度仍保持着一贯的认真性,责任感相当强。在一中,我一直是教两个班语文,任一个班班主任。班主任方面讲究"勤",注意言传身教,"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培养学生。重班主任工作艺术,热爱关心学生,有很强的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注意因材施教,对好、中、差学生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推进,对学生实行"做人、知识"双方面教育,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进行良好引导,重视专题班会课教育,采用比赛、文艺活动等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竞赛意识、集体意识,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发挥干部作用,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特色是实行分层励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一帮一"活动。所教班一直是校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有很好的学风班风,班上同学思想进步,学习勤奋,后进生转变成效好,成绩居年级前列,高考成绩好。

四、工作勤奋,工作量大,成绩优异。

1、工作量大:

1998年度至1999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任班主任。

1999年度至2000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一年级,共2个班,周13节课,任班主任。

2000年度至2001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21节课,任副班主任。

2001年度至2002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002年度至2003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三年级,共2个班,周22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成绩优异:

我一直认为,一个的教师,一方面专业水平要高,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勤奋。我是一个严格勤快的老师。我对所教的学生一个都不放弃,耐心细心地教导他们。我所教班语文整体水平高,差生转化明显,有一大批高才生。96年度我教的两个毕业班在省中师"文选"统考中,取得平均分85分以上(百分制)的优异成绩,在省名列前茅,获得省教委的高度评价。2003年我教的南海一中两个B班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分别获得平均分521.3分和512.11分的好成绩(2003年专科大专A线为500分),我班参加考试125人,语文上重点线5人(较高分753分,年级第2名),上本科线48人,上大专线112人(总上线90%),两班语文高考成绩在年级7个B班中居及时第二,尖子生人数与几乎A班齐平,总成绩与A班原始分只相差1分左右。这种语文成绩是南海一中B班首例。学生充满了感激之情,好几个学生在南海一中网上留言"春辉老师,您是一位的老师,您是南海一中最勤奋的老师,您用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教育我们,我们非常感谢您……"

担任10年班主任,所带的班均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

我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性原理》获1998年南海市高中语文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被评为南海市2001年教学论文三等奖,论文《写情真切活泼,状物巧妙生动》收入《小学语文评析》一书(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语文单元教学方法初探》在96年湘南片语文教研会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依样画葫芦》在省中师语文教研会94年会上评为三等奖,论文《中美两国阅读教学比较》收入《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收入《21世纪中国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

2002年我被评为南海一中电脑积极分子,教学课件《林黛玉》《长亭送别》均获南海一中教学课件三等奖,2003年我的个人网页获南海一中网页评比四等奖。1998年第4届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指导的2名学生作文均获全国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02年南海市高中语文阅读比赛,一个获一等奖,二个获二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今后,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知识不断丰富,成为一个拥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的21世纪新型教师。在教学、班任工作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带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兼具的高层次人才。

我认为,自己在各方面表现优异,教学效果一直好,合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资格,请领导、评委批准。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师终身教育发展

摘要:

终身教育日益成为当前农村教师发展的诉求和选择。但是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终身教育方面的理念、业务水平等发展存在困境。因此,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渗透、政府和学校创设条件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元自主开展自我职业教育,或许是破解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发展困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终身教育;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发展困境;策略

近年来,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在职进修、业务培训、轮岗交流等方式,使教师的发展问题有了切实的改善。但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教育基础条件的制约,使得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理念认同、业务水平、职业技能还远未达到终身理念下教师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困境解析

1.1教育理念滞后,知识结构不完善,实践性知识水平较差

由于农村教师处在信息较为闭塞的地方,教学理念无法跟上社会的变革,教学水平难以跟上现实社会的变化,因此常常出现教学理念滞后于教育实践,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如电脑多媒体操作、网络资源的查找等方面,甚至出现年龄较高的教师还远远不如高年级的小学学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农村教学中让人尴尬的现象。教学理念的滞后、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以及实践性水平差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老师难以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与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相结合、对特殊问题和具体任务情境缺乏把握能力,从而不能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

1.2教师知识的发展过早进入退缩期,职业倦怠感强,成就动机弱

农村教师由于流动性差,缺乏外部的压力,一些老教师多年从事同一门课程,甚至长期在一个年级授课,使得教师对教学创新缺乏动力,甚至产生排斥和抵触的心理。虽然各级政府和学区也对教师进行一些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水平也相对有限。使得部分教师职业倦怠表现明显,职业的成功动机很弱。而有一定教龄的老师,特别是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多数处于人生的中年阶段,有着来自家庭的生活压力,因此,这些都加剧了他们的排斥情绪,丧失了职业发展的热情。

1.3缺乏激励和成长的环境氛围

由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一些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面对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形势和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常常表现得很冷漠。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来说,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成长氛围的支持。同时,有些领导并非来自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这门学科的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因此对教师参加专业发展活动不鼓励,上级规定的有关待遇不能落实,挫伤了教师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农村的小学老师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差。

2终身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发展策略

当前,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手段都在发生变化,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各行各业人们的选择。教师承担着人类知识生产、传承的重要职责,更应该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武装自己,正视职业发展的诉求,重构职业目标。具体说来,应该做到:

2.1让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教师的自觉选择

终身教育提倡者朗格朗说过,教育应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它贯穿着人的一生。终身教育不仅包括正规的、系统的学校学习,也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正规的、非正规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所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因此,对于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白“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点,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促进教师知识结构平衡,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2.2政府和学校应该提供政策的保障,完善激励机制

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把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工作作为各自任期内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并强化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农村小学应创造一种适合教师成长的机制,如实行择优录用,竞争上岗。对在教学科研上有突出成就者,在学习、进修、奖金等方面有实质性倾斜,以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发展。另外,农村地区的小学由于交通不便,信息落后,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落后于城镇,因此,农村学校应与城市较先进的学校建立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参与它们的校本研究活动,发挥城市学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元自主开展教师职业发展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迎合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的职业发展新需要,进行多元自主学习。在知识发展的内容方面,应深入探究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特别根据农村小学生的接收能力、个性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在职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积极参加培训,通过研讨会、个案研究、角色模拟等方式,将实践性知识转化为理论知识。通过培训,使教师的不同意见可以互相交锋,产生思想上的火花,与同行的交流逐渐形成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

总之,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本学科的教学发展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资源整合,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促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信念,从而进入专业发展的更新期,继续追求专业的成长。

作者:朱玉华 单位:福建省龙海市卓岐小学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

摘要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下应重视的地方,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要。然而,小学的语文教师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技术上仍存在不足,技术的应用欠缺。以吉林省部分农村小学为例,直接给予相关建议,管中窥豹,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对农村教师提高整体素质,能够建设新型的结构化教师队伍,更加适应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途径

一、积极鼓励教师发挥教育技术能力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这个课程当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及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够促进教学进度。而当今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面,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农村学校领导要关注此事,应该加以重视。学校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到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让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成为历史,转变历史的授课方式,迎接新的授课模式,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上传授知识。吉林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还没能够达到人人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熟练的程度,还存在很多不足。在课堂上面没能够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没让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得到提高,这些都有待于解决。应该鼓励农村小学教师发挥教育技术能力,大胆使用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上面得以发展。

二、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度

近些年,国家对小学教师不断号召使用教学技术,让他们提高现代技术的使用能力,让小学教师能够促进应用西教学技术能力。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培训,针对小学教师。不仅要求每个学校配合,更应该让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也积极参与。让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能力上,不断得到提高,也能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专业水平。吉林省就采取了这种方法对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术培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农村小学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技术上面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教师现代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给每位老师配备专门的电脑使用,并且对校园内网速给予提高。目前,吉林省的小学没能全部做到这点,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数量有限,仍然存在着设备上面比较陈旧等情况。对于正常的教学需求,都是很难满足的状况。长此以往,让教师在头脑当中也逐步形成了不使用教学技术手段,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使用老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原始的教学模式。时间久了,教师也对现代教育技术产生消极态度。作为学校应该对这一现象加以思考,应该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上面加大投入力度,资金向这一块倾斜。美国的教育投资很大,他们的教育预算就比我们国家多很多,尤其是在教育设备的采购上面,并能够让这些设备应用到教师身上,做到了物尽其用。让教师真正体会到采购的这些先进设备是为他们所准备的,让教师有一个好的环境,真正发挥教师的教育技能。在这个环境下,可以让教师更愿意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教师的潜力,更有利于教育技术与教学相互结合。

四、拓宽教师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

吉林省的很多农村小学,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限,普遍处在比较偏远的乡村,而且它们的交通很多都不是很便利。相对城市里面的小学还存在校园信息闭塞等,而这些因素都是教育技术应用受到阻碍的条件和因素。学校能为教师提供的教育设备有限,不仅是硬件设施,包括软件设施都是缺少的。尽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找一些资料,但让存在针对性不强,不能根据自身所讲进行使用,很多都需要教师自己进行二次修改,而这又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耗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这些老师不仅要承担很多教学任务,还要额外去做一些相关教育课件的整理,以及教育资料的搜集等,都会耗费他们很多的精力。所以,老师都不爱去花时间做这些事情。这就要求国家和学校给予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让教师拓宽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比如,如何浏览网页,如何下载网上资料,等等。应该培养教师时刻关注国家的相关重点课程,还有国家资源库里面的相关精品课程,建立比较完善的教材体系。

五、提高教师媒体应用能力

教师发挥自己才能的时候,应该结合现代教育设备。而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是教师技术能力发挥的主要媒介。设备的先进或者落后,直接决定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也影响语文课堂的表现。从这点可以看出,现代教育设备的好坏,决定着教育技术能力的体现。也对学校的办学质量是个考验,直接影响办学质量的好与坏。不仅是配备,更应该让他们提高使用频率,做到熟练掌握,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技术的应用。让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尤其是语文教师队伍得到大幅度提升,让他们的教学技术手段得到改善。不仅靠外部力量去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的提升,还应该从内部找原因。要对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进行鼓励,鼓励他们要提升媒体应用能力,还应该拓宽他们的渠道,让他们在课堂上面可以多种形式讲授知识,可以使用多样的现代技术工具。鼓励老师不单使用简单的PPT这种简单的课件,更应该鼓励他们使用适合课堂所需的课件。比如,不单是使用电脑进行教学,还应使用电视配合电脑使用,让老师大胆使用媒体教学。然后,有机会参加培训的老师,更应该重视对媒体应用的侧重,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强化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相互整合能力

首先,鼓励使用教育技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小学语文老师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大量的学科教学都应用到现代教育技术,也都离不开教育技术。应该让很多老师都明白,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课的发展。要让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相互结合起来,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技术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而目前吉林省农村小学,对这种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还不是很,仍存在局限性。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上面没能够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教育,针对这些应该鼓励老师积极使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应该让教师大胆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当中,让教师梳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让教师自身能够深刻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更有利于学科深度的讲解。所以,更应该加大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相互结合,及时解决应用困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存在很多困难,怎么样解决这些困难,都是国家和学校所思考的问题。而应该多让教师参加培训,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制,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很多信息仍然存在闭塞情况,很多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应该让农村小学教师多参于这样的培训,国家应该多组织相关培训,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七、结束语

对于吉林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以及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技术的使用,都存在很多不足,老师应该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只有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才能够为农村小学语文的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作者:朱淑静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赞字中心校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语文教师教育转型研究

摘要

为了迎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语文教师在教育方面发生了必要的转型。在此次转型的过程中,教师们需接受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在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并不断的适应其改变;另一方面,语文老师作为整个教学中具体的实施者,此次改革正是对语文教育者一个新的挑战。

【关键词】

语文教师;教育;当代转型

师范教育正在不断的转向教师教育,语文教师的转型不仅是教育发展道路上的应然,而且还是其发展的必然,更重要的一点它还是重塑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此次转型的意义在于相关的教育制度上、教育教学理念上、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结构等很多方面的转型。而此次转型,不仅是为了语文老师在其专业道路上开辟更广阔的天地,更是为了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1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转型

1.1加强本位意识

首先,语文这门课程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其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其教育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们“懂”,更是要他们“会”,通俗说来就是要让学生们在平常生活中运用起来,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新课标会提出让学生们进行体验的原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读、说、听、写是需要让学生来亲身体验才能够体会完成的。不管是写作还是阅读都是需借学生们的想象、理解、感悟、阐述、觉悟等在很多方面进行体验才能完成的;在整个口语交流中,需要靠学生的察言观色、自身经验来达到和谐交流的目的。非常多的语言为了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只能借助于体验,必须要学生根据其经验的积累来进行体验,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感与认知的共同升华。其次,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本位意识。在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把“以学生为本”作为理念,应该把教学的重心从关注其本身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们的“学”。教师看上去每天似乎都在教授新的课程,在教授学生新的知识内容,可是实质上,它们只是原先教过的知识在全新的一课中换了一副面貌而已,在例子或者语句当中出现了变化,但实质上的内容可能根本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也许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这些知识中,也许大部分的学生已掌握了许多,却不断的进行老生常谈,也许交了很多遍,但没有哪一次是比较透彻的讲解,而且学生们真正的困惑、问题是哪些呢?一部分老师是不在意的、一部分老师是根本不知道的,而也有一部分老师是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了解学生所想的、所困惑的地方,他们所讲解的不过是在不停地重复。长时间以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缺失学生本位意识的情况,可能会有不少的一线老师在不断呼吁试图改变此状态,但是从大局上看,收获甚小。如果要从跟本来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来重视并贯彻学生为本。

1.2实践的取向

语文教育教学的生成性必须强化语文教师的实际意识。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对其它学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但是,作为载体这一角色,它仍然有着自身的教育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语文老师经常要承担起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经常被课程中基础性的其他内容所干扰,其原本的教育教学内容反而被架空。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语文老师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以及教育教学经验进行选择和判断。而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中,两种价值如果选择的问题,学生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经常会不由自主的呈现出很多新的教育教学内容。而在其中有一些会归属为“阅读价值”,有一些会归属为“教学价值”,但是这些内容都不是“预设”好的设计教学,而是老师与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过两者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换了新的班级,新的语文老师,甚者是同一个老师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可能会有其他的教育教学内容生成,语文老师教学的魅力就在这里,这也就是教学中会经常偏离“语文”这一轨道的原因。所以语文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内容生成的一个过程。

1.3终身的学习

首先,语文教师是否需要继续不断的学习是由学科状况所决定的。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因此有许多的教师认为,它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而汉语和其他的语言还是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所以并不用去借鉴他国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当他国的教育经验、教育理论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国内,对其的了解也在不断的深入。渐渐发现,国外在母语教育教学中会有很多的经验总结,很多比较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当其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性学习、写作教学已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可是,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教学是否可利用这些做法或者经验呢?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去学习借鉴?该怎么进行改造进而变通?该怎么样将那些经验和研究成果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们去探讨、学习、实践的,教师也将会在这整个过程中扩宽自己的视野。当然,我们国家的语文教师们也应该为全世界的母语教育教学研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就需要他们不断的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在提高的过程中得出母语的普遍学习规律。在这期间,不仅需要这方面的课程专家在理论上不断研究和探讨,更需要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参与其中,而且“用教材教、参与到课程的研制过程中、为了所有学生的未来发展”,这将作为语文老师专业性发展的三大标准。”这样说来,如果只是靠语文课程的专家,而没有教师们的全程参与,这个工作将会旷日持久,所以,语文教师应加强提高自身学习,这不仅是为了学术,也是为了自身工作的更好开展。其次,语文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尽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育教学是特别重视情感活动的,必须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家可以从这些特级教师身上发现,虽然他们都是教学中的佼佼者,可是他们在教育教学风格上却截然不同。会有诸多因素导致教育教学风格的产生,但其最根本要素就是要教师们进行长时间的练习与揣摩,需要他们自身的不断反思与总结,同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质,多向别人学习,多向书本学习。

2语文教师在教育课程方面的转型

2.1进行语文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造

现存的语文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中,要凸显、加强可以转换成课程知识的那部分,而剩余部分内容可以淡化。比如涉及到《现代汉语》中的课程内容,需要大规模的充实以及扩展语言知识的内容,就好比在言语过程中的方法策略以及基本的规律、还有在言语产品中所得到的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比起过去我们只是单纯的重视那些陈述性的知识,这对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言语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中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口语交际、课文分析、写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要归功于语言知识中所重视的策略性知识以及程序性方面的知识。又比如《文学理论》这门课程,由于学生以后在上阅读这门课时,必须细致的解读课文,这就凸显了他们的硬底子,所以要特别的强调使用解读法。当学生们夯实了文本解读法,他们就得到了非常的技能。再比如文学史这门课程,就要淡化“史”,只用大概了解其发展状况就可以了,要把力气花费在细读作品上,不但会使学生自己文学方面的素养得到深厚沉淀,更会在整个实践中获得解读作品的方法性以及得到策略性的知识。而作为语文教育行业的一员,要认识到,不管是哪门课,必须强化树立一种意识:应多给学生讲授对其未来职业有好处的。

2.2进行已存在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想要知道教育教学的素养是否有根本性的帮助,就得重新建立语文教学体系。将那些没有什么内涵的课程去掉,比如众多的选修课,仅仅将上课老师的学术兴趣和专业研究方向体现出来了,但是这些理论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根本用不上,所以就得忍痛割爱。比如非常典型的一门课《西方语言研究》,在很多的高等学校就会显得特别有学术性,可是对教学的用处就非常的局限。另一方面,语文课辩论学、演讲学、解读学、考场上的写作知识等很多的领域却被视为儿戏,被认为在学术性方面很匮乏,所以它很少被人所关注。其实这些不被关注的恰恰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开设很多相关的课程,要当作核心的课程理论让学生进行学习,他们一旦掌握了最有用的课程知识时,当他们登上更高的语文讲台时才能得心应手。当然了,必须要提出的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有些本来就被视为并没有什么实质作用的课程,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哲学》,这些还是要学生修的。

3结语

语文教师为了迎合时展的趋势,在教育教学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要转变教育理念,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时,要认准实践取向,并要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在教育课程内容以及体系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符合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陈然 单位:铜仁学院教育学院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素质教育条件下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文从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提升处理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提升营造积极心理氛围能力、提升评价学生学习的能力等四个方面就素质教育条件下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谈了很好的观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新课程对教师是自我发展的机遇,也是超越自我的挑战。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规划,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

1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当教师自己停滞不进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时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不进则退,人要时刻发展自己不断提升品位。语文教育既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这些新理念都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一个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做到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只有文化修养提高了,才能够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地教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打开学生的心灵空间,注重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处理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不是不容怀疑的“圣经”,不是冷冰冰的教条,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各种符号的堆砌,还应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媒体。一是师生和教材的关系,即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创造的。为了填补文本留下的“不确定的空白”,每个读者都以自己独有的经验、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参与解读文本,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正是文本解读的独特性和结论的多样性,使阅读活动如此丰富多彩,魅力无穷。二是教师要驾驭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了解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驾驭教材的目的是把教材变为学材,把教本变为学本。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生通向教材的桥梁,使学生感到亲近、亲切。要整体把握教材的编辑思想、编排体例,了解教材的基本特点。使用教材时,应提倡教师对教材作符合学情的处理。要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三是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使学生逐渐掌握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一例带出多例,以一篇带多篇;又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即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自己去悟出学习语文的规律。

3提升营造积极心理氛围能力

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课中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宽松与严谨,严肃与活泼,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的有机统一,这种情境氛围的创设,可以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距离,丰富与活跃学生思想,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多一份活气,增一份灵气,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提升评价学生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根据现代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现代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所进行的语文教学评价改革不仅关注学生怎样获得知识,更加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而且关注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程评价改革不是取消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之一。只不过不要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不要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考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通过考试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关注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生命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改进命题思路,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是新课程改革与评价历史背景下每一位教师肩负的责任。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允许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应该是开放、多元的,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总之,新时代在呼唤着新型语文教师,让我们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出发,切实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努力学习新课程的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开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范永才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中心小学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农村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摘要:美育是关系到人的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当今这个经济时代,审美教育愈加突显出它的重要性,而在我国普遍落后的广大农村,审美教育的缺失更是令人忧心。为了教育的公平性,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农村语文教师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法,贯彻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审美教育,农村,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就是美育。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心灵,造就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而且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锻炼意志,生成美德。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有其固有的优势和长处,这是其他任何美育形式都替代不了的。而在我们农村学校,不少学生在数理化学科上孜孜以求,考起试来如鱼得水,但对学习语文却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他们的审美兴趣,情感需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农村语文教师更应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 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由农村客观条件决定的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是个不争的事实,物质资源短缺,教师配备不齐,更为关键的是人文资源严重短缺。一是由于农民经济收入较低,迫使农村孩子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由此造成家庭结构的断层、家庭教育功能的丧失。在湖北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40-50%,“双留守”(指父母均在外打工)的高达30%。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关怀和教育,致使他们性格扭曲,产生大量的问题行为,如厌学、网瘾、早恋、打架、酗酒、不服管教等。二是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数文化素质差,对教育孩子的态度,或过于溺爱,或管教粗暴,使得孩子性格发育畸形,难于管理。最近几年,高层次教育的高收费以及大学生找工作难等问题对农村教育也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很多农民家长认为,大学考不上,考上也念不起,读出来也不一定有好工作,他们对家庭教育投入的预期结果相当悲观。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村学生文化知识薄弱,人文素养低下。所以,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的任务就落到学校以及农村教师的肩上,加上农村教师本身教育理念更新不够,教育教学方法还存在墨守陈规、应付考试的现象,导致农村审美教育缺失。从这一点来说,农村教师的审美教育是“任重而道远”。

(二)由当前课改精神决定的

2000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颁布实施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强调“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并在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口味和审美情趣。”作为纲领性文件,正如庄文中所说“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股富有活力的矿泉水”。

2004年年推进的新课改增加了选修课。文学作品数量增多,它的理念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关于审美“崇高对美的发现、追求与创造,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性质上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极大地推动了审美教育的实施。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贯彻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二、 农村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审美渗透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现行语文教材所选用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篇章,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课文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美的形态。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韦志成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

首先,在字理识字中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识字不但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还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途径。

在字理识字中,通过对汉字的字理分析,不仅提高了识字效率,而且在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到汉字内蕴的博大精深,逐渐认识到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如教学“象”字,依次出示侧面向左的大象图、甲骨文 “象”字、篆体“象”字和楷书“象”字,并一一为学生讲解这些“象”字的象形意义演变过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惊叹。我知道那是学生们理解字理的同时,从心底由衷地钦佩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此时,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师生心底油然而生。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阅读并分析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赏析人物形象,领会其审美教育的内涵。成功的泛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进入审美的情景之中。叶圣陶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举了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为例。他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看。看到的只是10个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这10个字构成的画面。”叶老在这里就生动而意蕴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要“驱谴我们的想象”。同时,他还说:“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品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有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由此可见,吟读作品时诱导学生产生同步联想是激发审美情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如读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会产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例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他们星期日出游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外貌确实不丑。但在对待于勒的态度上,则暴露了他们见利忘义、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丑恶现象。我们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实质,进而感知美,或在假恶丑的揭露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积极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审美实践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实施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互联网、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如教科书,学科知识等。从一些常规的课程资源来看,农村课程资源肯定不及城市,但农村教师可以在学习外地教学体系和科学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本土文化,分析本地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探究出具有地方特色、切合实际、有利于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单元时,我在清明时节期间带学生去当地一个大型公共墓地,让学生去观察前来祭扫的人们,记下有特别意义的碑文,回去写下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在作业中表达了逝去亲人的怀念,对生命的敬重,不但如此,此次活动还有意外的收获,学生了解到我国清明节的活动不仅是祭奠,还有很多相关活动,比如踏青、赏春、放风筝、植树等等。感受生命的同时,学生还感受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努力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审美水平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爱美的情趣有着密切关系。教师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得自己心里有。”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语言美,做到“慧于心而秀于言”,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感受直接的语言美,感受内在美的濡染。要通过美育教育,自觉地把美育和智育、德育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当然,学校也应该营造审美的校园环境。陶行知说:“我们首要重艺术化的校容。”艺术化的校容不仅是校园设计审美化,还要有校园人际关系的审美化,因此校园力求净化、绿化、美化,师生和谐化。教师要争取学校的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愉悦的审美氛围。

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人格养素养,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农村学校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则是农村教师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愿与所有农村教师一起以此明志,在这条漫长而不平坦的道路上留下自己光辉的背影。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论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语文教师的要求

摘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语文教师理应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主导者和示范者,应努力做到以高尚的师德塑造人,以良好的心态教育人,以深厚的功底吸引人。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语文教师;要求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传播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修养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发掘文学精品中蕴含的人文性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展示语文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使学生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那么,在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发挥主导性和示范性为学生服务呢?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以高尚的师德塑造人

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是人民教师的及时要务,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其清苦的工作,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①,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己任,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如果心存杂念,心浮气躁,心猿意马,那么,不但会师德难修,损害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而且会教业难成,破坏百年树人的根本大计。高尚的师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英明决策,明确指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要“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②,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爱化作教书育人的动力,全力以赴地开展教学工作,即使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静心施教,潜心育人”,以主流的人生理想、信念启迪学生,以自己的高尚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二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不仅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满意服务的前提。师爱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创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师爱的呵护下,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在感受爱的同时,也会自然萌生一颗博大的爱心。

三是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要立足本职,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育人为乐。要牢固树立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仅是师德魅力所在,而且是乐教的力量之源。“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具体、最深远的教育”③。毫无疑问,教师的道德人格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以良好的心态教育人

教师良好的心态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要求生存,谋发展,创辉煌,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高职学习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生的身心趋于成熟。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心态无疑会给学生的生命历程打下深深的烙印,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良好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健康的心理品质。它包括正确的思想观念、崇高的奋斗目标、广泛的兴趣爱好、奋发的精神风貌、健康的个性特征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态度严谨,作风朴实,自觉维护教育公平,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不搞特殊化,不搞区别对待,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要勇于负责,勇于改过,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善于以机智灵活的方法应急应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战胜困难。这些心理品质是当好教师的必备条件。

二是积极的人性化情感。它要求教师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既要热心,又要诚心,还要耐心。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原则而又通情达理,严格要求而又灵活变通;有人情味,有同情心,有亲和力;不媚上,不欺下,不羡富,不嫌贫;不冷酷,不自私,不猜忌,不报复。要心系教育,情系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视学生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要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教师以积极的情感精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就能在和谐愉快中健康成长。

三是坚韧的心理承受能力。人生旅途总是充满坎坷曲折。面对困难和挑战,面对挫折和失败,要经得起考验。如果动摇妥协,心灰意冷,就永远不能获得成功。教师要勇挑重担,不怕吃苦,不怕疲劳,不怕挫折,不怕委屈,要在同各种困难做斗争的过程中调控自己的情绪,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学生才能学有榜样,才能深受感染,才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十足的信心去迎接挑战。

以深厚的功底吸引人

教师的功底是人文素质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同样一堂语文课,由功底深厚的教师来主导,课堂就会充满生机,情趣盎然,学生自然地步入乐学的天堂;而由缺乏人文素质的教师来主宰,课堂就会死气沉沉,索然无味,教学当然会陷入尴尬的困境。因此,深厚的功底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去实践。

一是“广”,即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处在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尤其要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不断积累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做到腹中有货心不慌。要戒骄戒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教学储备满满的“一桶水”。

二是“高”,即具有高深的人文修养。教师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不偏激,不固执,不狭隘,不武断,心胸豁达,笑对生活,正视挫折,迎难而上,自尊自立,自信自强。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充满爱心,以此赢得学生的爱戴。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是“熟”,即具有精熟的教学内容。高职语文教材如萧练武、杨敬华主编的《中国语文》,罗德荣主编的《大学语文》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有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鲜明爱憎等。唯有精熟,才能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出丰富的人文内涵来,才能将它转化为学生的精神食粮,才能引导学生步入人文精神的殿堂:通过感受不同作家的不同人生经历来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通过欣赏不同作品所描绘的不同人生图画来吸取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与古圣先贤对话来达成心灵的沟通;通过联系实际对现实问题进行审美判断和人文思考,体会人生的真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四是“活”,即具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千个师傅万个法,教书育人无定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更应突出一个“活”字。例如,在学习《鸭窠围的夜》时,笔者没有单一地进行课文讲析,而是灵活运用问题启发、情境模拟等教法。首先,让学生以“故乡的夜”为题口头作文,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现实——想象——回忆——现实”的思路,领会湘西风景和特异人生。其次,引导学生将口头作文与课文对比,学习沈从文的散文技法并感悟字里行间蕴藏的巨大的爱与悲悯。再次,以“搏战”来激励学生。这样,就将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在互动中共商学习问题,共享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既是先行者,又是主导者,更是示范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作用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努力探索,认真实践,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浅议在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观念

浅议在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长鞭驱使下,某些地区的部分教师仍是只注重死板知识的灌输、注重机械的模仿,始终未能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纳入教学轨道,而我们的莘莘学子只能在同一规定的时空内,用同一规定的方式,接受同一种规定的结论,不是在主动、从容、创造性的学习,而是被动地急功近利的沦为知识的奴隶。到头来“读,读不来;写,写不出。”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增强,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我想:在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种思想。下面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国家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培养造就建设型的人才,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育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因此,要取得教学上的成功,就必须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赞可夫等都主张“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我国教育大师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也一贯主张教师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勿容置疑,我们应视学生为亟待点燃的“火把”,而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学习应该是“学问”,而不是“学答”,要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在于学生,教学成果的好坏应看学生获得多少。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应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全过程。

二、“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的思想

修订后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由此看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而是为了充实自我,提高能力,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起将来更为需要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自学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这种教育观念一直是重知识轻想象,重承传轻创新,重求同轻多样……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教育多是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强调对前人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很少看到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启发。那么,“知识”与“想象力”哪个更重要?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记得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早已明确告诉人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在陈旧的教育绳索的捆束下,在教师不断否定、灌输下,孩子们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翅膀已失去翱翔的自由,并渐渐地萎缩、退化、真正丧失功能。正因为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所以现在已难以看到像李白、郭沫若这样的“精骜八极,心游万仞"的浪漫大师、想象大师;像古代“四大发明”、“浑天仪”、“地动仪”……那样充满灵气与想象,震惊世界的科技首创更加少见;“诺贝尔奖”这标志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大奖,更是与我们无缘……

与我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保护、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现代教育行为。譬如有一篇美国小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有几个小男孩到郊外去玩,在芦苇中发现了一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决定把蛋拿回去放到烤箱中去孵……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哈,蛋里孵出的是里根总统!”这篇充满童趣与想象的文章,受到广泛的推广,被推荐到全国报刊上登载,正因为美国人推广想象,所以它是科幻大国,创造大国,文化、科技大国。试想若

在中国,孵的想象结果换上一位中国领导人,那将是怎样的结局……可见,不同的教育观念产生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结果。

三、“以训练为重”的思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析为重点”的旧教育思想的体现。从形式上看,一上课开始就是教师讲析,几乎滔滔不绝地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吕叔湘先生说的好,“若要追问两者(指讲和练)之间的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叶老曾说:“……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而实际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恐交代不周,学生学不会,往往越俎代庖,如在教读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时,大多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而我们的教师却是身体力行包办代替。这样做的结果将是什么?记得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这样的叙述:郭橐驼善种树,所种树无不成活,且挂果也多。有人问他,他说“橐驼并不能使树成活繁茂,并不只顺应树木生长天性,种时像爱护子女一样小心,种后又像扔掉一样不多管。有的人种树,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因爱之太殷,忧之太勤,背离了树木的生长天性,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教师对学生的事情处处包办代替又何尝不像对树“因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种树人呢?从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侵权”行为,其结果可能使学生的能力损失殆尽。真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呢? 本人认为: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尊重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他体现着时代的特点,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精髓,体现着中学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性质、特点和任务,符合对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理论之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种教育思想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实际出发,在课堂上较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动口、动手、动脑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真正掌握好语文工具,打好语文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改革创新,要创新就要摆脱旧的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因此,现代语文教师要用那种执着的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用“以学生为本”、 以训练为主”、“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现代教学理念去取缔那种“以教师讲析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合时宜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试论揭秘美国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

论文关键词:教育智慧 美国小学 语文教师

论文摘要:美国小学语文教师纳西的教育智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相信学生潜能、鼓励经典阅读、创设自由空间、优化教室布局、善用图书馆藏、支持个性阅读、成立特殊小组、渗透文学教育、转变故事形式、坚持日常写作、重视多元评价、践行理性反思等。从中可获得几点启示,如科学艺术皆注重、阅读写作共提升、教学评价互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等。

一、走近纳西老师

纳西大学毕业后从教已近三年,目前正在教小学二年级。纳西所在的学校坐落于一个小镇上,她的班级共有23个学生——10个女孩,13个男孩。纳西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并善于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

二、教育智慧从何而来

1.相信学生潜能。教师理应将学生看作是能够学习且渴望了解生活和所处环境的个体。纳西认为,父母和她一样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相信他们的潜能,并十分乐意协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当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当基于其实际的能力水平,要避免思维定势(如女孩比男孩更擅长阅读),否则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鼓励经典阅读。如果孩子成为阅读者,他们应该有阅读世界经典读物的机会。纳西对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感到满意。她说:“他们很喜欢阅读。实际上,我们的书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专家认为,教室的图书馆至少应保障人均十本书。此外,这些书的涉及面要尽量广,以适应学生各种不同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水平。与此同时,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也可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书籍。

3.创设自由空间。自由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交流。纳西所在的教室建于1881年,是曾经的女子学院,它既不现代,也不陈旧。教室的墙上、空中悬挂的装饰物都是学生的艺术作品,这种非正式的空间更加灵活多变,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随时随地变换位置,移动物品和桌椅等,这样一来,学习的形式更加多样,学生或独立学习,或两两互助,或小组合作。

4.优化教室布局。一些教师自行设计教室,如建立学习站,开发图书角等,但可能造成混乱局面。实际上,有效的教室布局也应当根据教学计划予以实行。纳西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她逐步引入各种学习中心,旨在让学生明白他们应该做什么,如听力中心包括录音机、磁带、空白的录音带灯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合作和独立学习,其他中心都以类似的方式引入。

5.善用图书馆藏。一项好的阅读计划应该指向图书馆。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图书查阅的相关技能,还可以学会使用书籍报刊等参考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图书馆应该包括丰富的阅读和视听资料。纳西会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范围涉及基础学科到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学生既可以在班级图书角看(纳西会有规律地更新图书角的内容),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书。

6.支持个性阅读。儿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且个体间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阅读兴趣。纳西认为,通过横向而非纵向的个性阅读方法,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需要。横向阅读为不同儿童提供了合适水平的训练。一些根据中等或以下水平选择阅读材料,还有一些凭借教师对学生文学素养的了解来满足其阅读兴趣,发展其阅读能力。

7.成立特殊小组。需要训练特殊技能的学生应该组织在一起,寻找合适的学习材料,并根据他们的喜好向同学汇报。一旦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小组中,他们在学业上不良的自我认识就会降到低程度。纳西举了一个关于特殊兴趣小组的例子。一些学生观看了航天飞机发射的节目后,对太空探索产生了兴趣,他们满脑子都是问题,怎样才能解答疑惑?结果是,感兴趣的学生结成小组,走进图书馆,有的浏览报纸,有的访谈成人。当他们再回到教室的时候,不仅增加了很多关于听说读写的信息,还参与了有效的语言艺术训练。

8.渗透文学教育。美国大多数小学虽然没有文学项目,但教师们会记录下他们为学生读的书,并与新老师分享这样的阅读清单,以避免学生听到重复的内容。研究表明,学生应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增强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纳西每天至少为孩子做两次有声阅读,每周伊始,她会制定一个本周阅读计划,有时聚焦一个特定话题,有时关注某个作家或诗人。

9.转变故事形式。故事一旦被儿童的创意表演转变成不同的角色和情景,它往往就会更加真实。创意表演促使学生回到课本,进而对故事中的角色更加敏感。既然没有现成的脚本,学生就要凭借自己的理解,结合以往的经历,加以表达。纳西的学生们非常喜欢《五个中国兄弟》的故事,他们不仅会认真听纳西讲这个故事,还会讲给其他人听。

10.坚持日常写作。在小学阶段,写作当成为持续的、日常的活动。很多学生从未经历过与真实读者的交流,而没有读者的写作会成为一种勉强的训练,且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腾出时间让真实的读者与他们交流,让家长和一些重要人物阅读学生的文章,这样有利于促使写作成为一个沟通的过程。纳西班上的学生有许多机会展示写作成果,一些学生会编辑自己的书,她特别为其中一本关于火箭的书感到自豪,这本书还被作者设计成火箭的样子。

11.重视多元评价。评价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不同的评价满足不同的目标。标准化测试反映一个班或一所学校的学习情况;诊断性测试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步调;谈话等非正式评价手段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口头表达和创意写作等方面的才能;学生平时的创作也是评价其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纳西通常会综合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表现及日常观察所得信息进行评价,她始终相信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更有效。至少两周一次,她会让学生将所有试卷带回家。与此同时,她还会写下学生做过的有趣的事情,与家长分享。

12.践行理性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毋庸置疑,教师都希望学生学习,但其效果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应该乐于检查自己的行为,并让他人观察其课堂教学,以便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纳西热衷于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次,她录下了自己和学生的讨论,在回放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嗓音温柔而悦耳,但自己说得太多。从那时起,她在讨论中总是尽量让自己少说。

三、启示与总结

从纳西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专业发展的追求可知,工作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让她实现生命价值、享受成功快乐的事业。正因为如此,她的教育智慧才会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1.科学艺术皆注重。关于教育智慧,叶澜老师这样总结道:“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从纳西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她不仅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也谙熟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水平、心理需求及个体差异,并通过优化教室布局、创设自由空间、故事创意表演、以及多元评价等方式给予学习支持。

2.阅读写作共提升。虽然纳西老师面对的只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她却将阅读和写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方面,纳西老师尤其青睐经典读物,并通过各种途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了帮助学生将阅读落到实处,她采取成立特殊小组、支持个性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开展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长期实践表明:同样的时间和努力程度,大孩子的阅读水平、阅读热情及感悟能力远不及小孩子,由此可见,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期。

在写作方面,纳西老师不仅善于借助家长的力量,让他们成为学生的读者,促进持续性的沟通,还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发表的欲望,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编辑成书。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抱着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相关研究证明:提早起步,满足学生的“发表欲”,对于优化写作心理、树立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3.教学评价互促进。教学和评价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纳西老师也致力于两者的有效结合,她不仅灵活地运用教学艺术,还善于进行多元评价。

在教学上,纳西老师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定期为孩子们做有声阅读,用创意表演的方式解读故事,有意识地渗透文学教育等,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低年级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想象力丰富,因此,用表演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故事无疑是一种好办法,这样,学生不仅对其中的人物、情节及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还可以融入自己的独特理解,进而用语言或动作加以表现,实现从理解走向表达。

从评价来看,纳西老师的目的很明确,即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帮助他们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在操作层面上,她不仅根据不同的目标实施评价,还引入了谈话等非正式评价手段,将日常观察所得的信息纳入评价范围。为了更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与家长的沟通,她还在反馈考试成绩的同时,与家长分享学生做过的有趣的事情。

4.理论实践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教师的个性则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得到张扬。因此,教师对教育智慧的追求,就是在个体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纳西老师尽管是一线教师,却不断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通过反思等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她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在充满诗意的教育土壤中尽情撒播希望的种子,辛勤地耕耘着,且乐此不疲。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新大纲需要语文教师更新哪些教育思想

1.从“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到“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习惯、方法和文化底蕴等基础素质的培养”。

过去,教育教学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后来,有专家提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并重的”的观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新大纲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同时,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和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等等。

2.从“高要求高效益”到“适当降底要求,留有发展空间”。

原教学大纲存在要求偏高,难度偏大的问题,如要求小学生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理清句与句、段与篇的关系,这样的要求无疑会加重小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大纲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装掌握适当的方法,摸索语文学习的途径,不断形成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和习惯,使其一生中能够主动地探求教师未教过的知识,不断为啬自己的语言文字储藏量去搜寻和积累知识,厚积薄发,适应各种工作实际的需要。

3.从“思想道德教育”到“提高人文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往往局限于“政治思想道德灌输”,这种教育又游离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外,使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变成“两张皮”,效果较差。同时,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大存在“繁锁机械分析,缺乏人文精神”的倾向。新大纲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包括“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蕴涵的人文素养,民族精神和历史底蕴熏陶、感染、促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人文精神应该成为语文的灵魂,失去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是干瘪的,毫无意义的,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追溯和回归。将思想教育纳入人文素养培养的范畴,就是将思想教育纳入了语文教育本身,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也落到了实处。

4.从“传授、被动接受”到“注重学生主体、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法,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包含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法过程中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主体,创设和谐氛围,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创新精神;重视思维训练,给学生以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握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5.从“繁锁分析”到“重视积累、感悟、熏陶、运用、迁移”。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学习语言的规律问题。过去一段时间认为语言的学习跟自然科学一样讲究序列化、科学化、程式化、认为语法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授之以语,莫如授之以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原本充满情趣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不厌其烦的分析课,考试变成了标准化试题的天下。在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走进死胡同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回头看看,思考从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中涉取养分:自上古直至解放前夕,除了识字阶段有较多的耳提面命之外,从刀笔小史到国学大师,基本上都是自己读出来的。70岁以上的人大都知道,30年代的小学生写的作文,比于今一般的高中生写的作文要通顺、实在、活泼得多。以前的老师都是“学究”,都“照本宣科”,“教学法”几乎未之尝闻;解放后,这“方法”,那“模式”成为注意中心,唯独无视自身学养这个根本。1995年,浙江师大王尚文教授出版了他的《语感论》,周有光先生认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其实,文言也好,白话也罢,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凡操作过而有所成就的过来人都心里有数,是得之于语感,而不是语法。著名特级教师张庆说过:“学文如积沙,学理如堆塔。”也是说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模仿、内化、感悟、运用的过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以学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积累、重感语、重熏陶、重情感、重迁移”的语文教学应该说是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6.从“以客观题为主的评价”到“以主观题为主的评价”。

以客观题为主的评价最初为“舶来品”,即后来的“标准化命题”,它是随着人们对语文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对评价方式的要求而产生的,但人们发现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涵盖汉语文所有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不能容纳和聚敛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的意象和风采。西方文化讲逻辑,讲条理,讲构件;中国人讲“水乳交融”,讲“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讲“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那么,汉语文的知识、能力体系到底是什么?钱理群先生根据“四种能力与人的精神、思维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一个较新的分析框架。除了“态度”和“习惯”的追求以外,他认为听与读应包括:(1)理解与感悟力,审美力;(2)归纳力;(3)内化、扩大与深化的判断力、联想力、创造力、批判力。说与写应包括:(1)感知力;(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能力;(3)正确地与“他者”交流的能力;(4)自我审视、质疑的能力。]

作为博大精深的汉

语言文化不是轻易可以理成“体系”的,即使成了所谓的体系,也不一定科学。当然,也不是无规可循,以来掩盖规律探索的苍白无力。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渗透心理教育

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众多,受各种信息的影响也较普遍,所以心理状况比较复杂,心理问题比较容易出现。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不仅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而且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以及对人生的体悟,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至关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一、师生之间应保持平稳且相对公平的关系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消除距离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我从没有因为哪个学生成绩不好而刻意疏远他,而是特别关注他们,利用辅导和考试后的机会和他们真诚交流,学生们的距离感会很快消失,信任也会出乎意料地很快建立起来。中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教师一定要给同学们树立榜样

教师的品质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最直接的榜样。我的学生对我说,他之所以从一个自卑的孩子一步步建立信心,他是因为老师上课时总是用期待和鼓励的眼神注视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放弃自己。

三、一定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

语文教师心理渗透工作的主阵地还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但是在语文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上心理健康课,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仍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何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

1. 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在语文课中,阅读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心理知识的相关资料,让其亲自阅读,然后自我消化,并吸收资料中的有益知识。比如高中语文阅读练习多以传记类为主,而传主们高尚的情操、执着的信念和拼搏的人生态度就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主人公的性格进行分析探讨,热烈处可以展开辩论,辩论不但产生了思想的火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也能暴露出学生心理的缺失,这时也是教师就可适时进行疏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作文是语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非正规作文――周记,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心理渗透的绝佳工具。当师生间建立起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后,很多学生就会把平时难于言说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时语文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真诚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的人格。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育人既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语言文学修养的因素,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语文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在个性化教学设计中寻找语文教师的教育个性

摘 要:体现教育个性,彰显教师的艺术与智慧,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者们广泛关注的课题。在教育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显示教学个性,并取得有效效果是我们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设计;教育个性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个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就是从教育者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中流露出来的。我们平时上课要求都写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案。特别是在新课标下,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如何设计好教案做好课前的准备就越发显得重要了。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础,设计好了才望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教师在写教学设计前,应做到“六看”。“六看”指的是看课标、看教材说明,看训练重点、看预习提示、看教材内容、看课后练习。

1、看课标。“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备课的依据,备课前要钻研课标看看教材同课标有什么联系,该体现什么重点,对所备课文有什么要求。

2、看教材说明。教材说明最能体现课标精神和编者意图,要通过看教材说明把握所备课文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从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

3、看训练重点。训练重点,是集中体现教学目标的,它是针对课标和教材体系本身确定的,看训练重点就在于教学定向,要围绕训练重点定目标,选方法。

4、看预习提示。它是对所学课文的轮廓介绍,是备课前对课文内容熟悉的一条捷径,预习提示中常有对作者简介,文章背景提示,主要内容的叙述,主题思想的揭示,学习方法的建议,值得思索的问题,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把握。

5、看教材内容。这是备课前的一项主要工作,对教材内容不熟悉,不可能运用自如,更无法架轻就熟,要从亲身的读中去感受文章最能体现重难点的地方,去感受文章最美的地方,以此为备课奠定基础,也才能做到胸有全局。

6、看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对学生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教师备课前不但要练习,还要一丝不苟地做练习,通过做,了解训练点有哪些,这些训练点分散在课文哪些地方,该通过哪些方式引导学生过手,这样才能写出质量高的教学设计来。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六看”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范例:?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待尾巴进入课堂。(情景设置法:突出“趣”字,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营造轻松活跃、民主的氛围。)

老师长尾巴了,帮老师想个办法。(学生发言)

你们会怎样对待一个“长尾巴”的老师?(学生继续发言)

大家没有,唯有老师有,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如果这节课每个同学也跟老师一样冒出一条尾巴,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或者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都带着一条可爱的小尾巴,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2)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动物的尾巴。同学们再帮老师一个忙,老师要为“动物世界”策划一期节目,节目名称叫做“神奇的尾巴”,请同学们为老师推荐一些动物,说说理由。(学生发言)

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来自动物,列如直升机的发明来自蜻蜓的启发,雷达的发明来自蝙蝠的启发。课外的想象很多也来自动物,来自于身边的生活。美国一位作家为我们作了大胆的想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书“四到”,划出佳词妙语。(2)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字障碍。(重点字词:闲暇、翘起、蹭等)(3)自由朗读,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4)分组讨论:课文分几步展开描述的?(提示:提出设想――想象样子――装点保护――尾巴功能――美好愿望)

3、研究学习

(1)学生与文本对话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作者的想象中,人类的尾巴是什么样子? ②人类对尾巴的态度?③尾巴的作用、功能?④作者对人类有尾巴持怎样的观点?(上述问题涉及全文,答案均在文中有显示,可有效帮助学生研究课文)

看图说话:联系课文插图,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复述课文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2)学生与老师对话

①课文想象丰富、奇特,举出你最感兴趣的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意在激趣,运用想象举一也可,略有分析)

②作者以大胆、奇特的想象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话题,并对尾巴的形状、功能等作了描述。那么作者的想象有何根据呢?(提示:体会想象既有客观事实的合理性,又有不X荒唐的奇异性)

4、迁移拓展。尾巴有种种好处、如果每个人都装上一条尾巴,会不会带来什么烦恼?请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学生自由发言,想象力的迁移)

(提示:既然尾巴有多种功能,它也可能带来很多麻烦。让我们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要联系生活,扬长避短。)

基本要求

内容: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想象;方案由图案、说明文字两部分组成。

形式: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设计方案。

注意: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说的说,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点子;方案展示:小组共同上台展示作品,口头说明方案。(每个成员参与)

5、课堂小结。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见解。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不妨试着对周围的事物,换个角度去思考,大胆的作出假设,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见解,也许你会获得一种别有洞天的喜悦,让我们在生活中大胆运用合理奇特的想象,创造更加丰富多姿的生活吧!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如何做一名跟上现代教育发展脉搏的高中语文教师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好的实现人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自然也要紧跟时展的脉搏。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现代教学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只有一批能够紧跟现代教学发展脉搏的语文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本文就如何做一名紧跟现代教育发展脉搏的高中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一、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想要做一名跟上现代教育发展脉搏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求教师积极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摒弃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利于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是知识点输出的过程,然而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不能再机械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输出。而要能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输出,而想要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新时期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够使教师有效的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审视,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思考,为教师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做好准备。

(一)教师更加有效的认识自身的教学情况

课堂教学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的教学也应该及时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的教学想要更好的适应课堂的要求,就需要教师进行反思。教师进行反思,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课前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结合知识点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思考,为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反思。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教师想要有效的把握课堂,并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需要及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及时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开展。同时,教师还要进行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要及时对课堂教学情况通过反思进行归纳总结,为后面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借鉴。

二、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

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脉搏,还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需要

教师有较强的学习精神,首先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进行专业学习,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清晰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能够旁征博引,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好的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高中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也是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才能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步伐。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使命,自然要学习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而教师有较强的学习精神,自然是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的保障。

总之,教师作为育人者,想要跟上现代教学的脉搏,具有较强的学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三、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获取知识点,反之,如果依然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就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积极的发问,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势必要积极的思考,并且能够融入学生个人的观点与见解,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而言十分必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切实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也切实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

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现代高中语文教师,想要跟上现代语文教学的步伐,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述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更加枯燥。而作为一门知识点丰富,同时又有较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那么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知识点更好的展现出来,同时也会避免课堂教学出现枯燥无味的情况。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不能不切合实际的、生硬的将一些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而应该与知识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也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知识点较多,同时学习难度也较大,是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一个特点,而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在有限的n堂教学40多分钟内有更多的收获,就要求教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在备课阶针对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既能够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真正明白一节课学了哪些知识点,并且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无疑对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

本文对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跟上现代教学的脉搏展开了论述。当然,随着现代教学的快速发展,教师必须有危机意识,必须要通过多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创新型语文教师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创新型教师,是在传统教师的基础上进行超越,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现代语文教师要具备优良的道德素养、专业的教学知识以及较高的身心素质,增强创新意识,进行科学教育,增添课堂活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人才。本篇论文先介绍培养创新型语文教师的必要性,再进一步提出几点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创新型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性内容。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创新型;语言教师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我国已经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出我国的文化教育理念。

一、培养创新型语文教师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理念已经广泛普及于我国的教育行业之中,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还仍旧体现在当代实际教学中,对中国教育发展有着很严重的影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能力,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想,无法挖掘出学生的自身潜力。首先,表现在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书本上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发展,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真正含义,思想不具备灵活性与创造性;其次,不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忽视个性教育,主要教学内容都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过度重视分数的重要性,看分数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应试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的思想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毫无个性可言;另外,教师的语文教学内容只从理论上进行传授与教育,没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缺乏创新与探索的能力。

因此,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体现出创新型语文教师的价值,采用近期的科学教育模式,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知识,发挥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思想,使教学方法更加有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型语文教师[1]。

二、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创新型语文教师

(一)具备较强的信息素质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量的增大,教师的教学内容只限于课本是满足不了时展需求的。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师,为了顺应时代需求,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自身要掌握较大的知识信息量,综合课本知识与网络上的知识,根据已掌握的教学知识,分析教学的发展新动向,不断增加新的教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寻求范围,引导学生学会逻辑思维思考。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信息的有效性,在获取信息时,要注意信息的筛选、处理与贮存,增强创新信息能力。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创新型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意识与分析信息能力,加大信息量获取,同时也需要提高道德信息获取能力,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信息,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

(二)满足终身教育观和智能教学观需求

以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阅读、背诵课本上的知识与内容。但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对知识量的要求不断加大,并且知识的更新也在不断加快,如果还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知识面过于狭窄、陈旧,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没有加深印象就已经淘汰了,传统的一次性教学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人们必须要满足终身教育观与智能教学观的需求,这也是顺应时展的必须要求。语文教学中在不断加大知识量的同时,还要提高知识水平,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提高学习方法与能力上,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学习的可持续性与实用性,提高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时抓住与利用各种机会的能力,把掌握的知识能够进一步延伸与更新,同时提高在社会与时代变迁中的适应能力。终身教育观和智能教学观是具有发展战略眼光的教育观,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善于挑战,这样才能满足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增强创造性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为了促进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人们对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增强素质教育,才能为突破原有的语文教育水平提供保障。在未来的语文教育事业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主体为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还要注重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需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思维创新。首先,要突破原有的习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是制约思维创新的源头,现代语文教学中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这时候就要避免使用原有的习惯性思维去处理问题,要从其他角度或者多个角度去思考,增加思维的活跃性与创造性,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才能具备创新型思维,从而取得创新性的成绩;其次,要学会善于思考。在教学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敢于提问,这也是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思考可以提高思维活跃度,扩大知识的理解层次与范围,如果语文教师只是沿袭传统的思考教学观念,只是单一的传授语文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个人见解能力,不具备思考能力,无法体现出教学的创新性。思考是提高创造性的动力,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创新性,增强创造性思维,成为现代教育理念下一名合格的创新型语文教师[3]。

(四)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是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只是针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侧重于课本教育,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只是一个教育者,而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应该转向于学生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与学生之间增进交流,是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擅于提出问题,积极进行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在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中还要注重审美方面的教育,教育工作本身就属于一门艺术性行业,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与规律性,能够体现出劳动的创造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领悟能力与思想品质,在教学中运用艺术的方法与手段,启迪学生的审美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另外,教师还要重视情感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备端正、大方的言谈举止,还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学之中,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力,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提高课本中人物的形象生动性,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对课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情感交流中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

结语: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培养创新型语文教师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逻辑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综合教育素质,创新教育模式,成为新一代的创新型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语文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程,通过语文课程教育可以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有着较高需求。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在现有基础上,其教学水平、道德素质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保障教师综合素质可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利用继续教育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帮助语文教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对教师自身发展以及课程教学改革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发展;问题

继续教育具体指的是教师综合素质达到了国家规范标准,但是仍然接受政治思想、教学技术、教育理念等众多方面的训练,促使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为现代教育发展增加新的生命力。本文就是对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一、继续教育对语文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对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更新。继续教育对语文教师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教育可以帮助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遵守的重要原则,可以对教学活动开展进行规范和约束,对语文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学理念转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众多专业知识还需要进行补充,特别是教育学与学生心里学相关的知识。虽然很多学校在语文教师上岗前,会对其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并且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但培训时间较短不能取得非常良好成效。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传统老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开展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

(二)继续教育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也会导致教师应用比较落后的教学手段,不仅不能满足当前时代背景教育的需求,而且对学生发展也会造成非常不良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只是依据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讲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学生认为语文课程学习过于枯燥无味,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语文教师没有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引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发展也带来了一定限制。继续教育可以加强语文教师对新型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使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语文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选择相应的技术进行学习,从而加强自身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

(三)继续教育可以提升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强化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学校都将教师数量作为对教师科研能力进行衡量的工具,这种语文教师科研能力衡量方式是较为偏颇的。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与那些科研能力较强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教育专家进行学习,或者对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进行探讨。语文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研动态,而且还能逐渐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扩展语文教师的眼界,帮助语文教师积累科研经验[1]。

二、 语文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分析

(一)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在上文中也提到了,继续教育就是对语文教师进行组织,在其现有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技能、教学理念等众多方面的培训,强化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致使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但是对众多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认知程度较差,对参与继续教育也存在非常严重的排斥心理。他们不重视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但是对继续教育的考试结果却非常关注,继续教育成为了形式化教育,具有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良好呈现出来。

(二)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老旧,培训方式较为死板

语文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语文教育理论,同时还需要了解课程教学改革的多元化需求,这些内容也是语文教师在入职前就需要学习的内容。对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继续教育内容老旧、培训方式单一死板,语文教师渐渐失去了对继续教育的兴趣,继续教育作用发挥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三)评价制度缺失

评价制度缺失是语文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只有在语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后通过评价制度对其进行考核,才能了解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所取得的成效。目前,对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审核的方式就是考试,试题设置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考试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抄袭情况,考试结果并不能真实呈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师综合能力评判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成效审核造成了非常不良影响。

三、提升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水平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现继续教育目标

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也是限制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继续教育实践中,教育人员也需要对自身的观念进行转变,梳理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要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众多不足之处,从而加强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教学与其它职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这种职业是以学习为核心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为良好的引导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榜样。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碎屏,才能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不断前行,教学成效也会得到良好提升。

(二)对继续教育方法进行革新

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也过于单一,无法满足现代继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继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方法的优化和改良,从而使得语文教师教育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及时点,要加强校外学习环境与校内学习环境的融合,语文教师继续教育中需要将校内学习环境与校外学习环境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需要注重的是很多学科之间互补性较强,例如语文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继续教育中需要强化语文教师对先进教学技术的掌握程度,使得更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去。第二点加强语文教师进修与短期交流之间的联系[2]。

(三)对继续教育评价制度进行完善

只有保障继续教育评价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对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进行有效评判。目前语文教师继续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化,在继续教育实践中也不能将语文教师的真实水平良好呈现出来。需要不断提升该内容的重视程度,积极的对继续教育评价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不仅需要注重考试成绩,对继续教育日常表现也需要给予更多关注,从多个角度对语文教师综合素质以及继续教育成效进行评判,尽可能真实的将语文教师综合素质体现出来。

结语:继续教育对语文教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帮助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想、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技术。语文教师继续教育中还存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及时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促进继续教育发展,为提升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