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

信息管理服务论文: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一、危险品管理现状

1、面临的问题

(1)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缺乏标准化运作程序和智能化管理服务手段。由于危险品运输市场回报率高,导致“黑车”、“黑仓库”铤而走险。例如,2009年9月2日,山东省临沂市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金兰物流基地)F3区的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的货物发生燃烧并引起爆燃,共造成18人死亡、10人受伤。事后调查主要原因:一是无证从事危险品运输和存储;二是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意识差。

(2)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危化品行业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信息网络管理,大多数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不高,个别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重影响了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速度。

2、交通运输部门对危险品的监管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门依法负有组织危险品运输和实施行业管理的职责,表现在:

(1)批准或核定参与危险品运输的企业资质、驾驶员、押运员、卸货员从业资格证,建立企业、车辆、从业人员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规范、管理道路运输经营市场。

(2)负责货运站场经营资质许可,监督货运站经营者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货运站场经营准入机制。

(3)负责对道路货运经营和货运站经营进行监督与执法,主要包括:①负责相应的及由其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货运站企业的日常监管,上报全市货运站统计情况;②按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许可事项经营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货运站用途和服务功能,按照操作规程提供服务,按照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要求经营;③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人员是否随车携带有效的《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有关证件;④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是否对外承揽危险品运输业务;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单位)是否非法转让、出租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件;⑥是否投保承运人责任险及投保的承运人责任险是否已过期;⑦对出入货运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超载车辆或者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保障安全生产;⑧货运站经营者是否按照货物的性质、保管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危险货物是否单独存放,保障货物完好无损;⑨进入货运站经营的经营业户及车辆、经营手续是否齐全。禁止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

二、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内容

1、业务流程

从业务流程上分,系统主要分为运输管理、进出货运站核查管理和货运站仓储管理3个环节;从系统功能上分,系统主要有业务管理、实时监控和安全辅助支撑3大模块。

2、功能设计各模块简要说明如下:

(一)业务管理

(1)客户业务受理。该模块为货运站与客户人机交互模块,用户通过该模块可完成订单、货物运单等相关业务网上预处理。

(2)货物跟踪。该模块用于追溯货物运输信息。

(3)场站出入核查管理。该模块为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在基础数据库和超载超限设备、自动识别设备等技术手段支撑下,用于完成车辆出入站资质审核(包括企业、从业人员)、车辆是否超限运输。

(4)仓储管理。该模块用于完成危险品出入库管理,记录货物、货位、盘点等物流信息。

(5)黑名单管理。该模块用于对瞒报、谎报危险品运输,多次超载超限运输,无证经营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托运人、承运人、从业人员和运输车辆,建立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众公布。

(6)信息查询。该模块主要用于对货运站内货物相关信息查询。主要包括:货场危险品运输企业,入货场车辆,货场危险品从业人员,车辆在途状态,车辆行驶历史轨迹,单证信息,货场货物,货场货位,企业、车辆、从业人员违章和黑名单信息等查询。

(7)统计分析。该模块用于统计货运站内货物信息。主要包括:危险品运输企业类型统计,运输车辆,各类从业人员,出入货场货物品种、数量、流时、流向和违章处罚信息等统计分析。

(二)实时监控

(1)车辆在途监控。通过与车载终端(集成GPS、GPRS、加速度倾角等传感器)、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危险品进行位置、行车路线、行车速度、通行时间等全过程监控,提供对报警信息快速反应能力。

(2)货物在库视频监控。针对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对环境、温度、湿度、摆放方式等特殊要求,在危险品货运站仓库内采取24小时定点视频监控。

(3)危险品泄露自动报警监控。根据不同类型危险品仓库,应用气体检测、液体检漏等检验设备,对危险品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实时报警。

(4)违规处罚监控。动态实时监测货运站核查系统检验出的违规信息。

(5)系统运行日志监控。对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各用户、操作进行监控,确保系统健康、有效运行。

(三)安全辅助管理

应围绕事故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对安全行车知识进行管理,为企业安全运行管理部门自救提供及时、和有效的途径。

(四)用户网上服务管理

为服务于社会公众客户,本系统具备用户网上服务功能。该模块用于向货运站提交订单等业务申报、托运/订购货物信息跟踪、客户信息查询和统计、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

3、关键技术

1、货运站及其危险品管理模式研究

由于历史原因,现行众多货运站场手续不全,管理不规范。在本系统建设时,通过调研分析当前货运站和危险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角度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流、信息流和管理模式。

2、异构系统信息集成共享技术研究

基于危险品管理的信息复杂广泛,部分货运站、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开发了基础业务应用系统,这些系统业务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均存在异构性。如何将这类业务数据和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共享,是本系统应解决的关键技术。系统需要集成共享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

(1)与外网系统对接:受理客户申报业务、黑名单企业、车辆、从业人员以及提供客户业务查询、统计分析结果;

(2)与各省运政系统对接:获取危险品运输车辆、企业、从业人员等基础数据,并将其违章信息、黑名单信息反馈至运政业务系统;

(3)与各省GPS监控中心共享集成:获得辖区内运输车辆在途信息;

(4)与货运站现有管理系统集成:充分利用部分技术成熟的货运站仓储管理、车辆调度等物流管理功能;

(5)与公安、安监、卫生、环保等部门信息平台集成:形成统一的危险品应急处理机制。

3、货运场站危险品监管技术研究

根据项目总体设计,危险品网络化管理服务系统总体采用三级B/S架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实现各级系统业务操作,在货运站业务管理的3级节点,则采用车牌识别、RFID电子标签、视频监控、超载超限等设备,此类设备往往是基于C/S架构,如何将B/S业务系统和C/S监控系统有效集成,是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系统可扩展技术应用研究

本系统的研究主要针对危险品物流管理现存的问题以及构建统一信息监控平台,所遵循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手段均为从现实需求出发。系统研究时应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业务延伸和技术革新对系统带来的影响。例如随着RFID在货物跟踪领域技术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GPS监控中心全国或区域性联网联控、危险品检验系统广泛投入使用,本系统应预留功能接口,具有适度可扩展性。

5、建设标准研究

为加强对货运站的管理,近年来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管理规定,明确了交通部门对货运站、危险品运输的资质审批和监督查验职责,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查验设备和信息化手段,普通车辆偷运危险品、危险品车辆/货物乱停乱放、超载运输,以及由此引发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为规范建设、共享管理,本系统建设时应同步启动建设标准研究,主要包括:

(1)货运站进出站核查系统建设规范;

(2)危险品仓储监控建设规范;

(3)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开发指南;

(4)数据交换标准(本系统开发遵循已有的行业或国家数据标准,增加或修订其他业务标准)。

三、结论

通过货运场站危险品管理网络建设和数据资源的集成,初步讨论了建立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部-省-站”三级货运场站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对物流节点的危险品货物进出场站和储存信息、站内经营业户管理、货物配载信息、车辆信息、货物流量流向信息等指标的日常监测和视频监控,为交通主管部门实时、掌握危货物流情况提供支撑。同时,实现区域物流信息的集成,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持和应急指挥调度服务。

作者:杨明 周汝胜 张同亮 韦俊 单位:南京市公路建设处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病案信息管理利用与人性化服务工作

近年来,患者法律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使得病案信息利用范围也得到了广泛拓展。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病案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引起临床方面的高度重视,所以,如何提升病案管理整体服务质量,真正实现病案管理信息多方位品质服务,切实做到将人性化服务和人文知识融合于病案信息利用过程之中,已经逐渐成为病案信息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标价值方向[1]。

1.为广大患者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以提升病案整体服务质量

1.1对患者人格给予高度尊重

病案管理人员每天都需要和大量病案利用者接触,其服务态度将会对病案利用者的情绪变化、医院形象等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接待客户时,应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考虑,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知情权,不可将患者隐私以闲话方式肆意传播。

1.2平等对待患者,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病案管理人员要明白患者不能以高低划分,要以平等态度接待每一位患者,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坚决不可以貌取人,尤其是对待下岗工人、老年人、农民等文化水平有限的群体,一定要积极主动询问,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向患者提供服务。

1.3实际工作中规范文明用语行为

对任何患者而言,都不希望病案管理者以冷若冰霜的态度对待自己。站在人性化立场来说,和蔼可亲、以礼相待的服务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温馨和惬意,同时也拉近了病案管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在接待来访患者时,病案管理人员应曾强主动服务意识,面带笑容,文明用语,主动咨询患者需要帮助办理的问题。另外,病案服务需要接待的患者很多,这些患者的文化水平也略有差异,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情绪暴躁、不遵章守纪,甚至言语暴躁、乱发脾气的患者,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些患者时,要保持沉着冷静,面露微笑,耐性向其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宽容和谅解。接待死亡家属时,要耐性听取家属主诉,给予理解和同情,安抚患者家属情绪,嘱其保重身体等[2]。

1.4尽可能避免时间浪费

病案管理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法帮助患者进行检索,快速查找出病案信息,以满足患者提出的需求,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1.5不同层次的患者要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差异性服务

病案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对其文化水平、行为方式、心理素质要了解,根据不同的病案目的,在提供病案信息服务时,要对各类人员使用病案信息的范围进行正确评估,例如民事纠纷、伤残鉴定、医保报销等,以提供不同的病案信息,满足患者各种不同的需求[3]。

2.做好病案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人性化服务的前提是做好病案室基础设施工作,病案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接待环境。对各项服务设施都要考虑到,提供便利设施。及宣传病案管理规定、病案信息服务指南等相关知识。

3.真正做到提供专项和个体化服务

针对院内医务人员,病案管理人员一定要以热情主动的了解其利用目的,尽可能向医务人员提供便利的检索条件,从多角度、多层次为其提供病案信息,以便帮助医务人员快速寻找到需要的病案,并协助他们共同完成借阅登记手续工作。

4.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是人性化服务的关键所在

用户各种各样的要求,给病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病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业务技术,还需要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各种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提升其综合水平。病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病案服务的要求标准,主动保护医院和用户合作权益,努力向多元化结构复合型人才发展,以便适应时展对病案管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4]。

5.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多要求,病案管理服务工作同样也面临了新的挑战。病案信息管理的本质目的就是做好病案信息管理,为广大需要人群提供科学的品质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不动摇,将其融汇贯通在病案管理服务工作之中,是每位病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和业务素质,才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服务[5]。

作者:都伟杰 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病案科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研究

[摘要]以往的农业经济信息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管理中使用GIS的农业经济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让管理及服务可以达成可视化,本文分析了GIS的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关键词]GIS;农业经济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信息技术也在农业中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近期成果,获取、处理、传播以及有效利用好各种农业信息及知识,其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高其管理决策的水平,让农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就是在信息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农业生产。

1农业经济信息基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计算机上建立农业经济基础资料数据库,经过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种类丰富。然而,服务体系在发展中不足也越来越明显,如数据的时效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可视性不足、数据服务以及数据的深度挖掘都存在不足,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首先,数据的性不足,比如统计部门在指标含义、统计方法上还没有达成统一;其次,信息较为滞后,更新不够及时,用户不能得到近期的信息;再次,信息的可用性不高,采集信息的面过窄,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无法满足当前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要求;,信息的分析功能不强,没有和市场有关的决策、可行性分析等功能。

2GIS的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

2.1GIS概念

GIS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平台,其作用就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包括输入、存储、检索、分析处理、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让电子表格及数据中不可视的数据模式变得可视化,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通过图形展示地理属性信息,还能够进行空间动态查询分析,有效的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效果。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只停留在静态、单一的一维或者二维的数字表格及图形,要想看出数据分布规律很难,也就不能对一个区域的情况以及发展进行掌握。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专题图可以对不同的专题图进行分析及制作,进而可以直接在数据中了解空间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参数进行调整,制作出不同的专题图表达数据,有利于数据的深度挖掘,找出直观有用的信息。

2.2基于MapBasic的GIS功能设计

MapInfo其可以给用户提供完整的地理信息解决方案,让各种数据信息实现可视化,达成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编程的应用可以让一些复杂的图表和手工作图变得自动、程序化,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还可以通过使用好数据库访问功能,进行复杂的数据库查询。Mapbasic的结构是开放的,其可以通过使用DDE和其他的软件达成通信,可以调动VC、DLL、Windows等语言的DLL等。MapBasic还提供了标准的地理对象类型定义。用户用其提供的线、点、面可以设计出地理对象的类型。用户使用变成可以设计出画图工具,通过使用它们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地理对象生成工具。

2.3分析预测与统计模型的应用

农业信息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数据也越来越多,因此怎样在巨量的数据找出有效的信息,找出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是数据处理中的重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实现这一点,可以在农业经济信息管理及服务系统中加入分析和统计模型,为用户提供多样的数据划分方法,进而从多样层面观察数据;另外,用户还可以依据实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界定值,进而对数据进行观察及处理。

3GIS的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研发

3.1系统的基本框架

其图1是农业经济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机构,但是在加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之后,底层数据库中又加入了空间数据分析的模块,其可以在地图上可视化输出数据分析结果。

3.2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设计就是在限定的应用环境中明确一个好的数据模型以及处理模型的逻辑设计,其能够将信息和实际信息进行联系,可以被一定的DBMS接受,还可以存储系统的目标,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数据库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农业经济信息数据库。其中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重要部分就是地理数据库,这方面需要投入很多的成本,其主要作用就是管理、查询检索空间数据,可以分析、统计、评价专题数据,这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表是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其中包含一些字段,通过地区名段字段可以联系农业经济信息数据,进而可以实现基础地理数据库标准化,为以后的修改奠定基础,也为处理数据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其还可以结合用户输入生成的表单,结合其需求,既能够作为临时表单处理,有可以形成新的地理数据库。

4结语

综上所述,GIS在传统地理经济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对其进行了极大的改变,更加方便用户应用,提高经济信息的管理效果以及服务功能,因此,要合理的应用基于GIS的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作者:王力伟 单位: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Net组件与Web服务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在电力系统设备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系统规模逐步扩大,C/S模式下的电力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延伸带来了维护的极大的难度和投资的大幅度增加。本文探讨现代互联网Web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设备故障信息管理的途径:采用先进的.Net组件框架与Web Service技术构建一个基于Web技术的分布式电力故障信息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的硬件结构灵活、可扩展性、经济性较好,软件系统部署方便、程序开发难度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一定的安全性能,较好地满足了电力故障信息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设备故障;信息系统;.Net组件技术;Web服务

一、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电力网结构复杂程度和负载种类的增多,用户对供电的质量和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雷电、短路、接地,以及大容量负载的投切和不可预测因素总是导致电网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的频繁发生会危及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对电网故障与保护动作行为的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电力系统现有的设备故障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传统的C/S局域网方式,这一模式下的电力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工作效率低、管理不完善、维护困难和费用高等问题。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己得到广泛的使用。

二、系统关键技术框架

(一)Web Service在电力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1.Web Service概述。XMLWeb Service是在Intemet上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基本构造块。它透过Web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的开放式标准(例如HTllP、XML及SOAP等)来为其它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其体系结构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允许在不同平台上、以不同语言编写的各种程序以基于标准的方式相互通信,这就为架构于不同系统平台上的、不同结构的数据库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2.Web Service的体系结构。Web Service体系结构基于以下三者的交互:服务的提供者,服务注册中心和服务请求者。它们之间的交互包括服务的,描述和消息传递等。

(二).Net组件的应用与意义。概述。平台的基本思想是:侧重点从连接到互联网的单-网站或设备上,转移到计算机、设备和服务群组上,使其通力合作,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解决方案。用户将能够控制信息的传送方式、时间和内容。将开创互联网的新局面,基于HTML的显示信息将通过可编程的基于XML的信息得到增强。XML是经“万维网联盟”定义的受到广泛支持的行业标准,Web浏览器标准也是由该组织创建的。微软公司为开发它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它并不是Microsoft的专有技术。平台带来的重要意义。对于电力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人员而言,的策略是将互联网本身作为构建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基础,对互联网和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进行合理延伸。

三、系统具体设计

(一)系统设计应该达到的性能。1.网络物理结构应满足灵活性、可扩展性、性和经济性。从物理结构上来说,我们新构建的信息系统应该相对独立于现有的企业局域网,不受管理体制的限制,不受企业局域网内MIS管理系统变化的影响,这也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不受管理关系变化的要求。2.软件实现应具有交互性、可扩展性和足够的安全性能。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的最初流向是从发电厂(站)或变电站(所)区域调度中心国网调度中心,但为了便整个系统具有数据交互性,便于以后的扩展应用,至少发电厂(站)或变电站(所)应该对外提供获取数据的方法。Browser方式在信息上具有开发快、使用简单的优点,但其交互性和可扩展应用性能往往受Web服务器开发的影响,Web Service则不同,它以组件对象的形式,以标准接口的方法向网络打开了内部访问的大门,完善的Web Service组件集合具有较强的数据交互能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解决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系统详细设计。根据前面对.Net组件与Web Service的应用分析,由于需求不同,共设计A、B两级数据结构。A、B对象有不同的数据结构,且B级对象数据库是众多A级对象数据表子集的全集。A级对象电气设备综合信息表:考虑到电气设备种类较多,信息内容也较丰富,如果按设备类型单独建立数据表,并上传到B级对象数据库,是必会增大B级对象数据库维护量,同时也不便于后期管理软件的开发,因此,我们将不同的电所设备的综合信息归纳汇总,与同一个表的形式进行定义,并且允许数据为空。对设备信息的提取则由数据库查询语句逻辑来实现。B级对象数据库设计:其是一个A级对象数据表的全集。

四、结论

本系统是结合目前技术前沿――.Net组件技术与Web Service技术在电力故障信息管理与的一个实际应用。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了故障数据在电力系统中的网络分析与,能为用户提供初步韵远程故障分析资料。本系统模块能够方便地通过网络故障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能为查询用户提供一个稳定、直观的查询终端,为电力系统数据网络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支持。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大专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与品质服务相结合的探究

[摘 要]大专院校图书馆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资料借阅、档案查询等服务,工作量相对较大,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学校师生的借阅需求。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能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而图书馆本身作为一个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品质服务是其工作的基本要求,将信息管理和品质服务相结合,成为大专院校图书馆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大专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品质服务

引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了便利我校师生检索、查阅、借阅图书资料,在新建成的图书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极大的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文章首先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随后概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需求,就如何实现信息管理和品质服务的结合,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一、学校图书信息管理的优势分析

1、降低了文献资料检索难度

我校以护理R笛Э莆主,同时也开设了农村医学、中医学、推拿按摩等专业,图书馆内储藏着海量的各个专业文献和资料,虽然经过了科学的资料分类和统一的管理,但是查找起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困难,浪费了师生以及图书管理员的宝贵时间。而在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将图书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内,或是直接将纸质的图书资料转换成电子资料。这样一来,当师生需要查找相关的资料时,可以将资料名称或关键字作为检索条件,借助于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在短短几秒内找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2、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实时共享

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也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主要应用优势。尤其是作为护理类大专院校,由于本身的专业种类相对较少,因此图书馆内可供师生查阅的资料类别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师生多方面的阅读和学习需求。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难以控制,信息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也很难为师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与其他高校的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师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查阅、下载电子文档,从而满足了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了发展。

二、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学校图书管理员的需求

学校图书管理员对师生读者的借阅以及还书进行计算机操作,同时把借阅书的情况打印出来,和借阅者核对,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书和还书有修改的权限,所以对管理员登录本模块进行了更多的考虑。例如,为了明确图书资料的借阅记录,图书管理员还可以将借阅者的姓名、借阅书目、以及还书记录打印出来,以便于图书借阅者进行确认,避免发生图书借阅纠纷。除此之外,图书管理员还需要定期做好馆内图书的整理、登记等工作,从而为借阅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例如,由于护理专业的相关书籍种类较多,图书馆每类书籍的馆存量可能较少。图书管理员应当及时关注馆内图书存量的变化情况,避免出现无书可借的情况。

2、学校图书馆借阅者的需求

从师生角度来说,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图书资料,是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借阅者在登录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后,不仅能够根据个人需要,快速查找所需的图书资料,还能够在线查询个人的图书借阅和归还情况,或是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完善。为了保护借阅者的个人隐私,本系统还设置了一级登录密码,在保障借阅者借阅需求的同时,维护了个人隐私安全。

三、信息管理与品质服务结合的可行性措施

图书馆作为一类服务型机构,在满足学校师生借阅需求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提供品质、完善的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管理形象。在总结以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硬件设施、强化人员管理、开展服务教育等途径,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和品质服务的初步融合,致力于为我校师生提供品质的借阅服务。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素质

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在图书馆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图书管理员如果不具备较好的信息素质,或是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不够,就很难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做出迅速的反映,不利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及时改进。因此,为了保障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得到与时俱进的更新,不断满足学校师生在图书借阅、检索等方面的需求,图书管理员必须要树立信息化服务理念,强化自身的信息素质,及时捕捉工作中的信息化元素,确保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更好的服务于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

2、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因此对于工作创新意识要求并不高。但是在新图书馆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面对瞬息万变的工作形式,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拥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众所周知,互联网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环境,无论是其硬件设备还是相关技术,都具有极快的更新速度。而依托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也同样具备此特点。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图书管理员也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3、强化学校图书馆员自身素质,提供品质服务

作为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员,首先要强化自身素质,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树立“服务及时,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观念,从传统式的被动服务转向现代化主动式的服务,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技术,应变封闭式的服务为开放式的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走向现代,变单一的服务为多元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以更快捷的服务手段来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需求。不断地优化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多方位的为师生服务,使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更、更充分地发挥。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对电网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化管理逐渐进入有序的发展状态,为了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安全管理,解决用户信息的管理和维护等问题,本文基于4A平台提出了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对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4A 统一用户信息管理 电网 用户认证

随着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各种应用服务的不断普及,网络规模也逐步扩大,用户每天需要登录到许多不同的信息系统,每个系统都要求用户遵循一定的安全策略。但是随着用户需要登录系统次数越来越频繁,会大大增加出错的可能性,从而可能会受到非法截获和破坏,安全性就会相应降低。而当用户忘记口令,就需要请求管理员在后台操作,并只能在重新获得口令之前等待,增加了系统和安全管理资源的开销,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每新增、减少一个用户,管理员需要逐个登录到每个应用系统进行用舻脑黾印⑸境及授权,这些工作也极大的增加系统管理的复杂度及降低用户可用性。对管理层而言也缺乏全局应用系统统一、整体的用户审计信息。此外,国家对企业信息化设在安全和内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的安全管理和控制,而身份管理、授权管理、审计正是构成网络安全信任体系的基础。因此,本文提出了在现有安全基础设施及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安全建设,建设完成全公司范围的,涵盖认证、用户管理、授权、审计四位一体的4A(认证Authentication、账号Account、授权Authorization、审计Audit)统一安全管理平台,以满足电网公司对应用系统整合的需求,对安全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的需求,满足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要求,适应公司业务及管理发展对信息安全的需要。

1 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需求分析

1.1 业务需求

从用户集中管理来看,目前电网公司无法对全公司的用户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存在管理分散的问题,离职员工账号难以及时删除或遗漏,会使应用系统难以清晰的管理,管理员对于用户信息在各个应用系统当中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大量的操作容易出错,且同一用户在不同应用中信息不一致,造成管理出现隐患;从组织机构管理来看,组织机构的信息也分散在不同应用系统当中,当信息需要修改时,会造成很大的工作量,且对于和用户及角色授权之间的对应缺乏统一管理制度;从系统认证管理来看,由于应用系统多,且登录流程复杂,用户在登录系统时,消耗在认证登录、切换登录入口和退出系统的工作量较大;从授权管理来看,用户和授权管理的信息操作复杂,既无法集中的管理,也缺乏统一的规范;从审计需求的管理来看,无法对管理员的管理行为、用户的登录登出等行为进行审计,且由于用户行为日志分散在各个系统当中,无法集中的监控和审计。

1.2 功能需求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用户账户统一管理的问题,对多个用户系统进行整合时,传统模式下的用户数据管理的流程复杂且时效性慢;其次,虽然已经建设了PKI/CA网络信任体系,但是数字证书应用及管理和账户管理还不够完善,同时还存在着单点登录系统与CA系统的管理脱节问题;再次,管理员的操作行为也需要有效的安全管控和责任认定。

1.3 性能需求

于4A系统来讲,影响系统性能主要问题在于I/O,包括数据库、网络通信、文件等,其中大量的操作会占用到CPU,其次I/O操作、差算法和其他低效资源还会降低系统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会导致在多数据并发、大数据量等情况下发生严重问题。对于4A平台建议的指标如下:吞吐量可以满足至少30万的用户;平台要支持至少3万的用户数量并发认证;用户登录平台的相应总延时应当小于2秒;4A平台认证效率应当大于300次/秒;用户访问的成功率大于99.9%;4A平台应当可以一周24小时不间断运转。

1.4 安全需求

4A平台的安全性和性设计以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电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软件系统本身安全、系统部署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系统内部安全、策略安全、人员安全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整个安全体系的设计和规划。安全性设计方案不仅要可以支持4A平台提供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还需要有提供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功能,确保数据正确、完整;同时,统一用户管理平台应具备进行故障诊断、定位、备份、恢复等功能。

2 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设计与实现

本文设计的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是以用户身份集中管理的思路为核心,可以在一点对用户的身份和权限进行集中的管理,降低管理的成本。本系统是采取的从分散到集中的管理思路,将过去分散到各个业务系统中的用户采取一个系统进行集中的管理,并提供适配器接口使业务系统和此系统的信息相同步。具体的设计方案是:从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获取用户信息,生成主账号。提供数据同步接口实现与网络设备、主机系统以及应用系统的账号同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内部和外部用户的所有用户信息,包括所管理的应用系统信息,以及用户在各应用系统下的所有从账号、从账号与主账号的对应关系等。使用目录服务系统用来用户属性信息,供应用系统调用,目录服务系统采用“分散+统一”的部署模式,即在总部和各个下级单位分别部署单独的目录服务系统,实现本地用户数据的。同时集成PKI/CA系统实现用户账号和数字证书的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适应电网公司复杂的业务流程或安全策略设置、管理的需要。

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具体框架结构图1所示,平台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为身份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系统、访问控制系统、审计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并通过多种类型的标准数据源连接器实现多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数据整合,并通过部署在用户客户端的统一认证接口,为用户提供多应用系统的安全的统一认证、统一授权和单点登录服务。下面对其中的主要模块的实现进行介绍:

2.1 身份管理模块

2.1.1 用户自助服务模块

该模块提供用户自助更新信息更新、密码管理、账号管理以及行为日志记录查询等功能,用户可通过图形界面自助完成相关管理操作。

2.1.2 身份认证服务模块

该模块以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授权管理为基础,为应用系统提供身份认证的功能,做到只有通过统一认证系统验证的用户才可以访问后台的应用系统。

2.1.3 身份管理服漳?

该模块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用户视图,完成各应用系统的用户信息整合,实现用户生命周期的集中统一管理,并建立平台与各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信息同步机制,简化用户及其账号的管理复杂度,降低系统用户管理的安全风险。

2.2 访问控制模块

2.2.1 访问控制服务模块

该模块是4A平台的核心服务功能之一。平台可以将接入的应用系统作为资源进行管理,并通过建立资源与用户、角色之间的关联,实现系统级的访问控制。同时,平台能支持基于角色的授权模型,支持对用户进行分角色管理,针对不同角色设定访问权限,灵活的实现用户的访问控制功能。

2.2.2 授权管理服务模块

该模块提供管理及访问控制功能,对用户使用信息系统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实现不同用户对系统不同部分资源的访问控制。通过该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各管理对象进行授权,而不需要进入每一个被管理对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电网公司用户统计信息管理存在功能单一、体系不规范、用户难以集中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建设部署4A管理平台,采集用户信息,创建用户账户,建立用户资源库,完成平台与PKI/CA系统集成,制定标准规范,指导系统开发、管理和应用,满足了一定的非功能性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云南省昆明市 650217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上海公共交通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设计与管理

摘 要上海市交通系统目前存在公交企业运营调度平台、数个政府监管平台、还有各种类型公交换乘网站,候车亭、电子站牌等系统。这些系统对于上海市1100多条线路、6000多个站点,采用各自方式进行编码、存储、处理和使用方式不尽相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极不方便。本系统将结合目前现有资源,建立统一规范,整合统一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服务,提高智能交通的整体效益,而且大量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向广大的交通参与者提供丰富及时的交通信息服务,以达到方便出行的目的。

【关键词】智慧交通 GIS数据站点 CPM法

1 引言

上海“智慧交通”是上海市“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公交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是智慧交通最重要的基础应用系统之一,本系统实现上海公交基础设施信息管理,根据公交行业相关需求,设计公交线网场站数据库模型,形成统一编码和规则,建立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存储公交线路、站点、停车场、保养场、枢纽站等基础设施的行业管理属性和空间属性,开发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公交线网、站点和枢纽等设施管理功能,重点实现线网规划分析功能,根据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规范,为行业管理、企业运营调度和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共享和服务。

2 系统体系架构

2.1 系统基本框架

上海市公共交通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的设计,遵循国家标准《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根据《上海市公交线路站点统一编码标准》,设计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实现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公交基础数据共享服务三个方面内容。系统基本框架如图1。

系统采用了Java、GIS、WebService、VC等技术。应用Java技术实现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服务器软件的开发;通过GIS技术,实现地图放大、缩小、移动等功能;利用局里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将公交基础设施资源注册到目录服务器上,提供全量下载、增量下载和变动即通知WEB服务方式,实现全市公交线网共享,有利于线路站点编码统一,避免线路站点重复测绘;利用数据库技术存储公交线路、走向、站点、图片等属性数据。通过VC技术开发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通过该工具可以实现所有公交线路站点导入和录入;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内置各种分析算法,实现线网优化分析功能。

2.2 数据共享框架

本系统从运管处行政审批系统《上海市城市交通综合运输业务管理系统》获取公交线路站点的基础信息,采用统一编码标准对基础信息统一编码,同时通过线路站点维护系统获取线路站点的GIS数据,共同存储于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供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做线网规划分析,同时通过公交行业资源目录共享服务对行业外共享数据,通过公交行业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对行业内共享数据。供行业内外各系统同步公交基础数据。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如图2。

数据接入和数据转发都由独立的线程完成,通过多线程技术提高系统对于并发数据的处理能力,数据共享子系统主要包括网络监测、数据接收、数据转发、规则引擎四部分组成。

3 项目管理

3.1 进度管理

3.1.1 进度计划制定

这个项目从2011年9月签订合同开始,项目一期预计2013年6月验收,整个工期将近两年。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基础。计划指出了项目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经过仔细分析后综合成的对未来的构思,又是当前行动的准则。一个完善的计划可以使失败的概率降至低,较大限度地保障在预期的期限内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项目工期长,人员比较紧张,项目计划的制定的时候采取倒排的原则,确定了验收时间后,再从后往前排各个里程碑的时间表,制定进度计划后再进行评审。任务的分配采用功能点估计法,它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基于系统功能的一种规模估计方法。我们在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的估算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等一系列面向对象技术,在本系统工作量的估算上根据功能点进行估算。将每个功能模块逐步分解,直至基本模块为止。

3.1.2 关键路径

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 PM )是借助网络图和各活动所需时间(估计值),计算每一活动的最早或最迟开始和结束时间。CPM法的关键是计算总时差,这样可决定哪一活动有最小时间弹性。CPM算法也在其他类型的数学分析中得到应用。

CP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工作分解结构(WBS)分解的活动按逻辑关系加以整合,统筹计算出整个项目的王期和关键路径。

本项目从需求分析开始,关键路径是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页面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用户验收,这是具体的里程碑,中间的活动计划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再赘述。通过识别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找到项目工期的瓶颈,然后对该路径的某个或者某几个节点进行改造,从而达到纠正进度或者加快进度的目的。

3.1.3 动态监控

进度的控制离不开动态监控,在项目中,我对项目的动态监控有三个手段:一、制定项目计划并分解到工作包后,用MS project制作了项目整体计划的文件,上传到SVN上,并通告所有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每天填写自己每天任务的进度情况。完成情况必须到具体百分比;二、每周一上午定时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方便项目管理组进行计划调整并能时刻把握项目的进度,且有利于向领导层和项目干系人汇报;三、制作进度线,时刻紧盯进度落后的活动,有利于及时调整。动态监控是整个项目进度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项目最终的成功上线正是因为进度监控的及时到位,避免了一些活动延迟对项目带来的影响,有利项目进度的实时查看。

3.1.4 遇到问题

因为系统在中间遇到了需求变更,所以进度有所调整,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直接影响了项目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影响项目整体进度,在识别到进度问题后,我们紧急组织项目小组讨论,通过压缩关键路径上其他活动的时间,抽调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人员加入和适当增加加班解决了进度问题,虽然增加了一些项目成本,但都在可控范围内,也没有造成项目组内的不满情绪,且加大了客户对项目组的好感度,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表彰。

3.2 风险管理

3.2.1 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能力是项目经理重要的技能之一。项目计划和跟踪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掌握的技能,而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则是项目经理必备的能力。即使项目经过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并进行跟踪,但如果没有控制好项目中的风险,项目仍然会超出成本和进度的预计。尤其对于软件项目而言,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比比皆是,风险管理的难度超出了其他行业,这也是大多数软件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重要原因。

3.2.2 识别风险

对于该项目而言,较大的风险主要有:沟通风险、范围蔓延风险、进度风险、人员流失风险。

首先是沟通风险,众所周知,作为项目经理,与客户保持紧密又良好的沟通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客户既无法地获得项目目前的进度情况,也无法向领导汇报,最终可能导致客户不满。然后是范围蔓延和进度控制,一个项目计划制定之后,免不了因为前期某些需求不定或者领导的某些主观意愿需要修改或者增加某些功能,导致范围变更,从而需要在已有计划中插入或者修改部分活动的进度,导致进度滞后,影响关键路径上的进度,造成整体工期延后。由于项目工期的较长,就会有人员心理疲惫的风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强,再加上如果没有合理的鼓励机制,就有可能造成项目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的流失,对项目风险极大。

3.2.3 应对措施

对于沟通风险,我们在项目之初就识别出了所有项目干系人,所谓项目干系人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对项目造成影响的人,对于项目干系人,我们整理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并制定了定期汇报机制,让他们时刻能知道项目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绩效信息。

对于项目范围蔓延风险从而导致的进度风险,我们也是采取的是集中处理需求变更,所有需求变更,都需要提出人有相应的需求变更单并详细描述,由项目的需求变更委员会进行评估,对于合理的需求,进行工期和影响评估,给出几种方案供用户选择,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告知用户,或者给予用户可以替代的方案。对于不得不做又影响进度且不紧急的任务,可以说服客户放到二期需求里去做。

对于其他进度风险,可以提前判断识别,通过每日监控发现并及早处理,或加班或调动资源。

人员流动是每个公司都会有的事情,但是如何好的控制人员流动,留住核心开发人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我会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大概两周会组织一次聚餐,大家平常在工作中除认真讨论工作时,其他时候都非常轻松的交谈,项目组气氛非常融洽。除了平常工作气氛,我也通过和领导沟通,得到领导保障后,告知项目组成员,凡是项目组成员,年终考评都提高一级,加薪都多加5%,让员工都为项目心甘情愿付出,因为他们的付出是有所得的。为了解决他们的加班的后顾之忧,平常的晚饭和周末的午饭晚饭都由员工点餐项目组统一订餐,晚上加班超过9点,公司统一报销打车回家费用,第二天早上可以晚一些到公司。

3.2.4 控制结果

通过良好的项目沟通,所有项目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项目的近况,客户随时都能得到项目进展,对我们的沟通方式非常满意,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范围和进度控制方面,两个比较大又不得不做的需求放入了项目二期,其他需求有些见缝插针加入了非关键路径,有些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拒绝,剩下的通过加班完成,并没有拖延进度,且由于有需求变更单,能很方便的整理归档,且为公司向客户多争取了一些费用,客户看到我们加班加点,也乐于支付。项目完成时,核心开发人员除了一位因为自身发展离职外,其他开发人员全员保留,为公司其他项目组树立了榜样。离职的人员因为之前采取的互相备份原则,并没有花费大量时间交接,节约了时间且没造成进度滞后。

4 项目总结

项目在2013年6月通过验收,并于2013年9月上线,在项目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司质量保障人员没有严谨的质量计划导致项目的质量一度出现危机。另外就是客户的需求变更单还是稍多,前期需求调研还需要加强。项目自上线后受到了客户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正是由于严谨却又灵活的项目管理,项目获得了成功。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

摘 要:文章针对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数据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展开探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开放途径、数据信息资源申请及服务方法。

科学数据信息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重要的信息资源类型,而作为高校信息文化集中地的图书馆,也需要有科学数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做好相应的工作,推动开放科学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开展。

1 科学数据信息和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1.1 科学数据信息

科学数据信息包含了人类在社会中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教育行为、教学行为、生产管理活动及人类的生活行为等,这些人类活动、行为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原始基本数据,既包括了试验数据、原始基本数据、统计数据,也包括了探测数据、观测数据、实验数据等,这些数据是根据不同的科研项目通过机器系统的加工而产生的合理科学的数据信息和产品综合体。信息资源被归纳到科学数据资源之中,它和学术论文研究或其他的科研项目一样,都是这个时代极其重要的科研产品,在科研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科学数据信息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直接影响到现代社会信息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1.2 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根据近期数据显示,科学数据信息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却发现科学数据信息在近二十年内丢失了80%,这些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管理和服务科学数据信息成了目前科研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近十年来,由于国家对外开放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途径不断增加,开放获取科学数据信息满足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开放获取政策推动了科学数据信息的开放化,开放共享使得科学研究获得了更多的科学数据信息,用户可以轻松地获取信息、信息、发现新的数据、访问相关网页及使用开放的科学数据信息。目前,我国经过科学数据共享,已成功建立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综合性学科、省级行政区域、自然区域及地方区域在内的多方数据资源共享系统[2]。

2 发现、申请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2.1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发现

高校图书馆通过个人掌握的相关科学数据信息在图书馆网页检索或搜索相关词汇,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互联网上特定的用户或高校的在校学生,都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检索、整合、链接、组合等方式,建立起本高校多个学科教学、科研项目工作以及管理和服务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的系统[3]。高校在校用户可以通过管理和浏览图书馆网站,更加容易发现客户对科学数据信息的所需类别,方便用户进行数据资源的下载和获取。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拓宽科学数据资源的开发和获取渠道,实现科学数据资源的下载和共享[4]。

2.2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申请

假如用户不能直接在互联网、相关的搜索网站下载和检索所需资源,用户可以向本校的图书馆管理中心申请所需的科学数据信息。高校的图书馆需要管理好用户的申请,图书馆员会将申请内容分类、归纳、筛选、整理后转交于科学数据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由数据资源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数据信息服务活动。图书馆亦会将用户的申请信息存储于高校的图书馆用户网页、空间或客户信息反馈[5]。用户通过登录自己账号进入图书馆空间或客户信息反馈,查询到相关的申请数据信息,或是图书馆的即时回复信息。

3 检索、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3.1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检索

高校图书馆是作为本校教学和科研项目研究的学术场所,它是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者和信息资源服务的提供者,管理和服务数据资源成为高校图书馆新的管理和服务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科学数据信息,图书馆员需要非常熟悉图书数据检索和服务。高校图书馆一直是以文献资源检索管理和服务为主,很多高校还开设了相关的文献资源检索课程;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总结,提高对相关管理知识的认识,增强对科学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服务[6]。高校图书馆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会更加熟悉新的数据资源管理,提升和优化服务水平,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

何中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

3.2 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数据信息的服务范围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特性――免费开放性。由于用户很多没有掌握获取科学数据资源的途径,所以,图书馆需要加深用户对科学数据资源获取途径的理解,其中包含了多种获取数据的途径,例如: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和保存文件资源;自动下载资源、专用下载软件、阅读软件、浏览器资源下载、手机资源下载、文件压缩下载、多种合成下载等。除此之外,部分开放的科学数据信息受某种因素的限制,在用户下载获取时会出现相应的问题,限制了自由获取。此时,高校图书馆员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为用户提供这类受限数据资源的下载获取管理与服务,方便用户下载和获取数据资源。

4 关联、技术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4.1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关联获取

欧盟对文献与科学数据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做了调查,发现有84%的科学研究者认为文献、科学数据资源以及学术论文研究是紧密联系的。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把文献、科学数据资源二者结合管理,为用户提供与此相关的品质服务。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管理和服务数据资源链接时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加强与相关的文献、数据资源机构或组织多方合作,以此推进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文献与不同机构的文献、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文献与数据资源的多方共享。高校图书馆和不同类型的文献机构或组织可以采取多方文献互动的方式,搭建数据、文献共享平台,达到多方推送和接收数据,提高文献的易检索,增加文献以及数据资源的使用价值[7]。

4.2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技术获取

为了实现数据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利用价值,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及更加品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组织。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信息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内容有:①合理、科学地将数据资源分类加工。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图书分类。②验证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如:通过打开数据、浏览数据、阅读数据及下载相关数据等方式进行用户的验证。③整合数据资源类型。如: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综合类及其他类型的资源进行科学整合。④分析和研究数据资源。如:将同类、同组、同系列的开放科学数据和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⑤研究数据资源情报。从情报学的角度切入进行研究数据资源情报,将数据生成报告。⑥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对用户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可通过讲座、会谈、培训、实践等方式。⑦建立数据资源网站。为了便于用户更好地获取和下载使用数据资源,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相关的数据资源网站。⑧链接数据资源网络。将图书馆不同类型的数据链接到相关的网站。⑨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资源的数据。为了便于用户了解近期的数据资源,需要图书馆及时地更新网站的数据信息,定期检查和维护网站的管理。⑩用户信息反馈。高校图书馆需要定期查询用户在使用数据资源数据库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5 数据信息资源传递管理、存储管理与服务

5.1 传递管理和服务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传递管理和服务数据资源的范围,既需要服务普通的科学数据用户,还要服务一些特需的用户。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资源传递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主观原因。用户不便于自行下载、获取文献和数据资源。二是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因用户单位内部和外部网络连接受到限制,加之内存过大的科学数据资源,用户单位较低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数量极少的管理人员等因素,限制了用户数据资源的获取。传递管理及服务数据资源有多种不同的形式,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存数据资源,采取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和传递数据资源,如:数据资源需要较小的内存,则可以用U盘、网络电话、聊天软件、电子邮箱、网盘等;如果数据资源需要大量的内存才可以进行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则可以采用移动硬盘、云速度的网络秒传硬盘等。

5.2 存储管理和服务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目前,很多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之间都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他们提供了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服务的存储。学术期刊出版物为了存储科学数据信息资源,要求作者在数据资源库中将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中有关的数据资源提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专业和学科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庞杂的数据资源,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也变得更加复杂,存储库里的数据信息资源变成了更为庞杂的管理和服务空间。原本不断增加的数据资源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文献、数据资源,但越来越繁杂的数据资源存储库使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一再降低,使得用户获取数据资源变得更加困难[8]。鉴于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依据用户对数据资源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用户增加新的获取和存储方式,甚至是为特殊用户提供存储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对用户来说,重要的数据资源需要长期存储,高校图书馆可以为这些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建立单独的存储服务;也可以为特殊用户建立专门的数据资源存储仓库。存储科学数据信息资源有多种途径,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相关的数据网站、资源存储库、网络硬盘存储、小容量的电子邮箱存储及原始网站存储等方式。

(编校:马怀云)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业务服务管理与信息管理架构优化

业务影响分析BIA,是现代企业运行中的一个大主题,其分类应用到各个运行部门有很多细分的方法论,本文仅对IT运维的业务服务管理BSM实践的理论部分进行探讨。

【关键词】管理 信息

1 引言

国网IT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运行管理数字化,在这样一个信息体系的架构中承载着多个关键业务系统,单就综合数据网而言营销、客服等系统都是自上而下的建立客户端到业务服务器群的业务处理上行数据流,这个数据流的可用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日常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以及服务用户的感受。而承载众多业务数据的通路是由交换机、路由器、安全产品、运算服务器、数据存储单元等多个部分构成,处理物理的承载设备的多系统共用而外,数据流在数据网络中的交互规则也是互相影响的共生关系。那么如何能够对如此复杂的数据网络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应用BSM(业务服务管理)的方法对信息网络的运行保障提供有效的帮助?

2 BSM在网络运行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国网公司的推广,做为市级信通单位我们负责着接入用户对每个具体系统业务的维护,面对不同应用部门使用的不同业务系统,我们如何来保障每个系统能够得到合适的带宽保障、以及服务器运算资源、数据库存储资源的保障?我们考虑运用业务服务管理动态地将面向业务的IT服务与底层基础架构联系起来。

一个面向业务的IT服务可以是一个特定的IT服务,或者是一个业务流程的部分,但它必须支持一个对于业务负责人来说重要、可视的业务指标。我们引进了BSM管理概念对信通公司的工作进行了新的定义:

2.1 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业务服务管理

通过业务影响管理可以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确认各种IT故障的对业务的影响是什么?

(2)确认IT故障的优先级。

(3)发现导致业务受影响的根源。

2.2 Service impact management (SIM):服务影响管理

包含关键服务及其底层IT资源和关联关系的识别、定义和管理,SIM的最终目标是识别和分析IT故障对关键业务流程的影响,确保业务流程的持续交付 。

我们试图通过研究目前通用的服务模型建立支持服务交付的IT资产(物理和逻辑组件)关键关联关系及依赖关系的表达形式。

通用服务模型有三种类型,对于不同关注点的偏重会影响BSM模型,图1所示是三种BSM模型的分类:

分别是偏重IT资源、偏重IT服务和偏重业务资源。

对于市级信通公司来说,我们关注的是偏重於IT服务的BSM模型,服务模型建立的层次如图2所示。

我们根据所管辖的设备和面向的服务对象―业务部门数据进行了关系对应。将业务使用部门的IP、使用者和基础架构的设施及其逻辑关系同样的看待为一个IT运维的“对象”。从而我们就建立起一个服务影响的关系:

(1)业务流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端对端的业务流程的各个工作、顺序的排查过程;

(2)IT基础架构是自下向上收敛的一个过程。

3 总结

通过对服务台的提升我们的IT网络运营就从关注故障事件处理提升到以业务可用性管理、服务影响管理、应用效果感受 管理,服务水平管理为核心的IT管理核心平台。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水利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城市水利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水利空间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并对系统的数据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和描述,为其他城市水利部门构建系统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 空间信息 信息管理 服务系统

1.引言

为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指示精神,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结合水利行业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进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某市将构建水利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该市水利部门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为各部门、各科室提供空间信息服务的平台,各科室部门间的数据也是独立管理的,缺少先进的共享模式及数据统一管理方式,而水利各项业务又是一个跨部门的,业务之间也多相互交叉,传统的数据与信息分发、共享、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现代水利业务应用与管理的需要,因此实际需求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是项目组进行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该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2.系统建设目标

①实现水利综合数据及其元数据的统一管理;②从宏观空间角度展示市水利发展建设成果;③提供水利综合空间信息服务;④应用集成;⑤.水利专项业务应用提供GIS功能支持;⑥系统安全与权限控制。

系统的最终用户为水利局及其下属各部门科室,涉及的人员主要包括领导,各部门科室负责人,科员,其它的系统浏览用户。

3.数据组织

从系统功能及应用需求来看,系统建设需要有海量的多样、多方面的空间地理数据和业务数据支持,所需数据主要包括城市基础地理数据(DLG、DEM、DOM与数据栅格图)、水雨情数据、工情数据、水利专题图、应急保障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等。

3.1 基础地理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在本系统的主要用途为:作为叠加水利专题地理数据的底图,给水利专题数据提供更宏观的空间位置参考和地物参考。主要内容见表3-1所示。

3.2 水利专题地理数据

水利专题数据如表3-2所示。

3.3 水利业务数据

3.3.1农村水利数据

数据包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现代农业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项目表如表3-3所示。

3.3.2防汛抗旱数据

防汛抗旱数据包括汛梯队信息表、梯队人员信息表、防汛物资储备库信息表、储备物资详细信息表。如下表3-6、3-7、3-8、3-9。

3.4数据组织与整合

目前,常采用数据信息的建库、管理模式在数据的应用上存在很多问题,如难以满足应用共享需求,不断重复建设等。因而很多行业或部门信息化建设都面临烟囱式建设模式的困境;系统所需的数据就来自不同的部门,而且数据种类多样,如何有效的组织数据,并较大限度利用已有数据,进行异构数据的整合,实现海量数据无缝集成、高效管理、快速访问是系统成功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结合本系统的特殊需求,我们提出了通过构建数据访问服务层实现分布式、异构数据源的融合与快速访问,满足了上层业务系统对数据的需求(如图一)。

4.功能描述

4.1系统功能模块(如图二)

4.2功能描述

4.2.1水文水资源信息管理

⑴水文站网可视化管理

包括:站网空间分布展示;站点搜索定位;站点基本信息查询、统计;实时监测数据浏览;观测站点信息更新,站点信息更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加观测站点数据,二是修改已有站点基本信息,系统将分别提供相应的功能,以满足数据更新、维护需求。

⑵水资源量

包括:历年降水量分布;地表水资源量统计信息;地下水埋深分布及监测;地下水埋深分布及监测包括历年市地下水埋深分区图展示;地下水监测井管理。

⑶水资源开发利用

⑷水质管理

4.2.2水库信息管理

⑴水库查找

包括名称查找、空间查找

⑵水库列表

系统将分区县、分类型(大型、中型、小型水库)提供市49座水库名称列表,以方便用户进行水库信息的浏览、查询、更新等操作。

⑶水库基本信息管理

①水库概况:水库位置、名称、编码、类型、主管单位、工程建设信息、库容蓄水等。

②水库安全建设:除险加固情况、防洪情况。

③水库运行情况:水库作用、灌区情况、水库水情、水库水质等。

④其它:水库的图片资料、工程设计资料、水库历史运行记录等。

⑤水库附属水利设施:泵站、大坝、水闸、灌区等。

4.2.3河流信息管理

将GIS技术应用到中小河流管理中,使河流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非工程措施,为中小河流的管理、规划、治理、防洪减灾、预报预警提供技术支持。系统提供市级、镇级多级别的河流数据管理以及河流基本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定位、统计输出等功能。实现市中小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⑴河流分布

河流_河段信息:描述河流的分段及河段基本情况。

⑵河流水文信息

系统将对河流的历史水雨情信息,河道水位及截面流量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⑶河道工程

提供对河道附属工程设施,如:泵站、排污口、堤坝等的空间展示、查询、符号化等功能。查看防洪工程的分布、重要闸库、险工险段、跨河工程等信息。

4.2.4农村水利

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各区县已建供水工程;各区县在建供水工程;各区县规划建设安全饮水工程。

⑵灌区管理

灌区空间管理:将市各个灌区区域展现在地图上,用户可直观的看到各区县灌区空间分布状况。在GIS技术支持下,用户可在地图界面上,采用多种操作,进行信息的检索、浏览。

⑶农田灌溉信息

包括各类灌溉面积的统计数据信息,通过这些数据从整体上了解市各区县农田灌溉情况,各乡镇基本农田灌溉方式。为进行农田灌溉建设及改进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支持。

4.2.5水利工程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市各类水利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为用户提供水利工程空间位置分布展示、水利工程分类列表、水利工程查询、水利工程基本信息浏览、水利工程统计汇总等功能。

4.2.6防汛抗旱辅助决策

农村蓄、滞洪区分布图;蓄、滞洪区内社会经济情况;蓄、滞洪区保安工程情况;

4.2.7水土保持

⑴市水保概况

⑵土壤侵蚀单元图

水利普查中,国家下发了水保野外调查单元的绘图任务,随着水利普查及时阶段的完成,水保野外调查单元图也将绘制完成,系统将提供相应功能进行单元图保存、展示、管理。

⑶水保治理工程

提供对市内水保治理工程管理功能,用户可以进行新增工程数据录入、更新、删除、查询、浏览等操作,结合基础地理底图数据,显示工程治理范围区域或工程位置点。

4.2.8南水北调中线段

⑴ 总干渠工程

⑵ 配套工程

⑶ 完成投资

⑷ 征地拆迁

4.2.9水库

⑴ 水库信息查询:包括基本信息;特征信息;效益信息;水文特征信息;水库运行历史记录信息。

⑵ 附属水利设施:包括泵站、水电站、水闸、大坝、泄水建筑物等。

4.2.10 后台管理

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综合管理;日志管理。

4.2.11 GIS基础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二维图层的显示、控制,实时标绘工具、通用的查询定位功能和常见的防火符号的加载和显示。

模块包括图层控制;地图显示;地图量算;实时查询;标绘工具。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当前水利部门现有数据资源及其当前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水利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建设的模式及其主要的功能,为水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动态监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持,对促进水利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探讨

摘 要:从危险品行业监管现状出发,针对物流网络在途和在库两种情况,研究了货运站从接单、运输组织、库存管理整个业务流程,分析了行业管理机构、运输企业、社会公众等服务对象的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交通运输行业危险品网络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提出了业务管理、实时监管、安全辅助管理、用户网上服务管理等4大功能模块,对系统所涉及的管理模式、异构系统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危险品监管技术、可扩展性及相关建设标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交通运输;在途;在库;危险品监管系统

近年来,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危险品作为产品的生产原料,为完成正常的生产活动,就必须进行危险品运输,而公路运输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最近欧洲的研究表明:欧洲报告的3 222起涉及化学危险品的事故中,54%是在生产和存储过程中发生的,41%是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5%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由于大多数公路穿越居民区,一旦发生事故,将危及更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此实质上公路运输的危险性更大。有鉴于此,目前大多数国家已经把安全性和经济性看成是公路运输的战略目标,并积极地开展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每年发生的各类危险品安全事故多达上百起,因此,危险品运输问题正逐步地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指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大力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较大限度地预防重特大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危险品管理现状

1.1 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危化品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不规范和现代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

(1)现代经营理念不高,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服务,重经验轻技术,重眼前轻发展的经营理念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2)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缺乏标准化运作程序和智能化管理服务手段。由于危险品运输市场回报率高,导致“黑车”、“黑仓库”铤而走险。例如,2009年9月2日,山东省临沂市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金兰物流基地)F3区的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的货物发生燃烧并引起爆燃,共造成18人死亡、10人受伤。事后调查主要原因:一是无证从事危险品运输和存储;二是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意识差。

(3)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危化品行业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信息网络管理,大多数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不高,个别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重影响了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速度。

1.2 交通运输部门对危险品的监管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门依法负有组织危险品运输和实施行业管理的职责,表现在:

(1)批准或核定参与危险品运输的企业资质、驾驶员、押运员、卸货员从业资格证,建立企业、车辆、从业人员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规范、管理道路运输经营市场。

(2)负责货运站场经营资质许可,监督货运站经营者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货运站场经营准入机制。

(3)负责对道路货运经营和货运站经营进行监督与执法,主要包括:

①负责相应的及由其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货运站企业的日常监管,上报全市货运站统计情况;

②按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许可事项经营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货运站用途和服务功能,按照操作规程提供服务,按照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要求经营;

③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人员是否随车携带有效的《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有关证件;

④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是否对外承揽危险品运输业务;

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单位)是否非法转让、出租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件;

⑥是否投保承运人责任险及投保的承运人责任险是否已过期;

⑦对出入货运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超载车辆或者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保障安全生产;

⑧货运站经营者是否按照货物的性质、保管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危险货物是否单独存放,保障货物完好无损;

⑨进入货运站经营的经营业户及车辆、经营手续是否齐全。禁止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

2 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内容

2.1 业务流程

图1为货运站从接单、运输组织、库存管理整个业务流程。

从图1可以看出:从业务流程上分,系统主要分为运输管理、进出货运站核查管理和货运站仓储管理3个环节;从系统功能上分,系统主要有业务管理、实时监控和安全辅助支撑3大模块。

2.2 功能设计

根据图1所述业务流程,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

各模块简要说明如下:

2.2.1 业务管理

(1)客户业务受理

该模块为货运站与客户人机交互模块,用户通过该模块可完成订单、货物运单等相关业务网上预处理。

(2)货物跟踪

该模块用于追溯货物运输信息。

(3)场站出入核查管理

该模块为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在基础数据库和超载超限设备、自动识别设备等技术手段支撑下,用于完成车辆出入站资质审核(包括企业、从业人员)、车辆是否超限运输。

(4)仓储管理

该模块用于完成危险品出入库管理,记录货物、货位、盘点等物流信息。

(5)黑名单管理

该模块用于对瞒报、谎报危险品运输,多次超载超限运输,无证经营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托运人、承运人、从业人员和运输车辆,建立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众公布。

(6)信息查询

该模块主要用于对货运站内货物相关信息查询。主要包括:货场危险品运输企业,入货场车辆,货场危险品从业人员,车辆在途状态,车辆行驶历史轨迹,单证信息,货场货物,货场货位,企业、车辆、从业人员违章和黑名单信息等查询。

(7)统计分析

该模块用于统计货运站内货物信息。主要包括:危险品运输企业类型统计,运输车辆,各类从业人员,出入货场货物品种、数量、流时、流向和违章处罚信息等统计分析。

2.2.2 实时监控

(1)车辆在途监控

通过与车载终端(集成GPS、GPRS、加速度倾角等传感器)、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危险品进行位置、行车路线、行车速度、通行时间等全过程监控,提供对报警信息快速反应能力。

(2)货物在库视频监控

针对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对环境、温度、湿度、摆放方式等特殊要求,在危险品货运站仓库内采取24 小时定点视频监控。

(3)危险品泄露自动报警监控

根据不同类型危险品仓库,应用气体检测、液体检漏等检验设备,对危险品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实时报警。

(4)违规处罚监控

动态实时监测货运站核查系统检验出的违规信息。

(5)系统运行日志监控

对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各用户、操作进行监控,确保系统健康、有效运行。

2.2.3 安全辅助管理

应围绕事故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对安全行车知识进行管理,为企业安全运行管理部门自救提供及时、和有效的途径。

2.2.4 用户网上服务管理

为服务于社会公众客户,本系统具备用户网上服务功能。该模块用于向货运站提交订单等业务申报、托运/订购货物信息跟踪、客户信息查询和统计、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

2.3 关键技术

2.3.1 货运站及其危险品管理模式研究

由于历史原因,现行众多货运站场手续不全,管理不规范。在本系统建设时,通过调研分析当前货运站和危险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角度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流、信息流和管理模式。

2.3.2 异构系统信息集成共享技术研究

基于危险品管理的信息复杂广泛,部分货运站、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开发了基础业务应用系统,这些系统业务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均存在异构性。如何将这类业务数据和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共享,是本系统应解决的关键技术。

系统需要集成共享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

(1)与外网系统对接:受理客户申报业务、黑名单企业、车辆、从业人员以及提供客户业务查询、统计分析结果;

(2)与各省运政系统对接:获取危险品运输车辆、企业、从业人员等基础数据,并将其违章信息、黑名单信息反馈至运政业务系统;

(3)与各省GPS监控中心共享集成:获得辖区内运输车辆在途信息;

(4)与货运站现有管理系统集成:充分利用部分技术成熟的货运站仓储管理、车辆调度等物流管理功能;

(5)与公安、安监、卫生、环保等部门信息平台集成:形成统一的危险品应急处理机制。

2.3.3 货运场站危险品监管技术研究

根据项目总体设计,危险品网络化管理服务系统总体采用三级B/S架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实现各级系统业务操作,在货运站业务管理的3级节点,则采用车牌识别、RFID电子标签、视频监控、超载超限等设备,此类设备往往是基于C/S架构,如何将B/S业务系统和C/S监控系统有效集成,是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3.4 系统可扩展技术应用研究

本系统的研究主要针对危险品物流管理现存的问题以及构建统一信息监控平台,所遵循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手段均为从现实需求出发。系统研究时应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业务延伸和技术革新对系统带来的影响。例如随着RFID在货物跟踪领域技术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GPS监控中心全国或区域性联网联控、危险品检验系统广泛投入使用,本系统应预留功能接口,具有适度可扩展性。

2.3.5 建设标准研究

为加强对货运站的管理,近年来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管理规定,明确了交通部门对货运站、危险品运输的资质审批和监督查验职责,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查验设备和信息化手段,普通车辆偷运危险品、危险品车辆/货物乱停乱放、超载运输,以及由此引发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为规范建设、共享管理,本系统建设时应同步启动建设标准研究,主要包括:

(1)货运站进出站核查系统建设规范;

(2)危险品仓储监控建设规范;

(3)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开发指南;

(4)数据交换标准(本系统开发遵循已有的行业或国家数据标准,增加或修订其他业务标准)。

3 结 论

通过货运场站危险品管理网络建设和数据资源的集成,初步讨论了建立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部-省-站”三级货运场站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对物流节点的危险品货物进出场站和储存信息、站内经营业户管理、货物配载信息、车辆信息、货物流量流向信息等指标的日常监测和视频监控,为交通主管部门实时、掌握危货物流情况提供支撑。同时,实现区域物流信息的集成,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持和应急指挥调度服务。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图书馆信息管理与有偿服务初析

内容提要:图书馆员将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并且提供一些有偿的服务。处理好有偿信息服务与无偿信息服务的关系,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服务有偿服务

当今,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随时得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无数图书馆将组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大家庭,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采集、加工、查询各种信息。图书馆员将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并且提供一些有偿的服务。

一、对图书馆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高校的自身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实现,也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图书馆信息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对图书馆信息必须进行科学管理。

1.目前图书馆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数量少,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文献出版量增大,文献价格大幅度上涨,使每一个图书馆、情报文献中心大量购买文献变成不可能。这样图书馆购入的文献不能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

(2)重复采购,减少了文献利用率。目前重复采购图书而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重复采购的文献利用率低,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应该采购的文献没有入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通过协调采购,减少因重复采购造成的资金浪费和文献缺藏,同时,借助文献资源共享,提高文献利用率。建立较为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提高文献价值。

(3)观念陈旧。现在,各个图书情报单位在文献资源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小而全”、“大而全”的旧观念,只求全而不求精深。应该解放思想,实现文献信息共享。

2.对文献信息科学管理的办法

(1)加强文献信息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文献信息管理的机制,统筹安排。科学采集信息,根据学科和专业的需要合理的组织信息资源。

(2)实现联合编目。同地区、同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联合编目,提高文献量。

(3)开展馆际互借。馆际互借就是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用互借文献信息的方式,互通有无,满足用户需求,是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馆际互借可以补充资源不足。

(4)数据资源共享。各个图书馆相继实现了自动化,可以实现书目数据库资源和全文数据库资源共享。可以适当收费。

为了解决文献信息资源资金短缺问题,可以对外开展信息有偿服务。

二、图书馆信息有偿服务及对策

图书馆信息有偿服务就是在无偿服务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资源及高科技信息实行适当收费。图书馆信息有偿服务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1.改革管理体制,统一领导,逐步形成服务网络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信息中和性和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信息服务部门都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满足社会需求。图书馆之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开展信息开发,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逐步形成信息有偿服务协作网络。

2.加强宣传,调研市场,满足用户需求

信息的易得性,是支配信息用户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人们获取信息,总是想通过最少的花费,最方便的途径获得,所以图书馆要发展信息有偿服务,公关宣传必不可少。图书馆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提高形象,推销自己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获得更大收益。同时,图书馆加强市场调研,搜集信息,根据用户需要调整信息产品开发方向,加强市场经济走向的力度,拓宽信息产品市场。

3.处理好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关系

图书馆信息有偿服务就是在无偿服务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资源及高科技信息实行适当收费。但是一般的读者需求,都是无偿的,必须满足读者的需求。

利用图书馆局域网开展信息无偿服务。如,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读者数据库、流通数据库和具有本馆特色的其他数据库,使馆藏书目等信息可在本馆内实现共享。

(1)提供馆藏书目文献联机检索服务。读者可以在馆内任一检索终端上,按题名、责任者、分类号、主题词、ISBN号、出版社等检索途径进行检索,实现对本馆馆藏以及借阅情况的查询。(2)网上预约借书服务。读者通过网上的检索,查阅馆藏目录,查阅自己所要的借的书是否已经借出。如果所要借的图书已经借出,还可以查阅还书时间、预约情况、借还历史等,从而为读者在图书馆局域网上办理预约借书服务;当被预约的图书归还时,可以通过电子公告栏或电子邮件通知预约者。(3)网上图书续借服务。各高校馆都根据本馆的馆藏情况宋确定教师、学生的借阅数量和借阅期限。如果读者所借的图书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未用完,可以在网上办理续借手续(4)网上催还图书服务。有部分教师读者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忘记了还书日期;或有部分学生读者在规定限期内未看完所借的图书或忘记还书时间。现在许多教研室或学生寝室都有可上校园网的计算机,图书馆可以通过电子公告栏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催还图书。(5)网上读者建议购书目录。高校馆都设有不同形式的选购图书委员会,订购图书时广泛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采购人员把新书目录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递给有关专家和教师、待他们选定目录后以同样的方式返送给图书馆的采购人员;同时专家和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推荐教学科研参考书目,供图书馆的采购人员选购。(6)网上新书通报服务。采编部每加工完一批新书,即将其数据送人新书的通报环节,经过数据处理,使图书馆局域网和校园网的用户都能及时看到本馆近期的新书目录。

信息服务由无偿向有偿转变,并不意味着有偿服务取代无偿服务,而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高校图书馆在对外开展信息有偿服务的同时,必须以做好本校师生服务为前提,始终坚持全局观念。处理好有偿信息服务与无偿信息服务的关系,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需求。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大专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与品质服务相结合的探讨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传递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读者对信息服务的质与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图书馆、特别是学校图书馆更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图书书目、图书借阅、用户查询进行统一实时管理,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开发信息资源,提出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的构想。同时需要结合人本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意识,才能把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让图书在教书育人中发挥好的效用。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品质服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也逐渐开始进入数据化管理时代,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数据库管理和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会给图书的检索、查阅带来不便。特别是高校,师生使用图书量很大,急需实行数据化管理,但限于种种原因,有些院校,特别是地方大中专院校图书的编目、借阅、管理还停留在原始的工作状态,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开发信息资源,提出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的构想;同时结合人本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意识,是更好地发挥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好办法。

一、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所谓信息化、数据化的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有较高价值的图书、影像、文字等多媒体进行收集、整理、组织、规范加工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从而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实现人类文明成果的全球共享已成为人类的共同需要。作为储存人类文明成果重要载体的图书馆,单一的书籍管理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图书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作为高校,更是首当其冲应该走在前面。

二、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学校图书借阅者的需求

师生对借阅的需求主要是短时间内能够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信息资料,个人信息的修改和图书馆的馆藏等,他们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看图书馆图书的情况,如果根据本人借书证的密码进行系统登录,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查询和对个人资料的维护。但读者只能查到本人的借书情况和维护个人信息。所以,信息化的管理使读者不但满足了借阅的要求,而且还维护了个人的隐私。

2.学校图书管理员的需求

学校图书管理员对师生读者的借阅以及还书进行计算机操作,同时把借阅书的情况打印出来,和借阅者核对,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书和还书有修改的权限,所以对管理员登录本模块进行了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学校图书管理员还可以为读者增加借书和还书的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以方便读者确认,读者的信息全部输入电脑中,包括读者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地址等。图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日期、图书类别、图书页数、备注信息、关键词等。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码、借书日期,图书编码以及还书日期。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图书编码、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以及备注信息等。这就使得图书管理员可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增加了工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学校系统管理人员的需求

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系统管理员的功能,包括对图书管理员、读者、图书进行管理维护。学校系统管理员功能的信息量较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要求也较高。信息化管理师的这种数据安全和保密更容易实现。

三、提高学生借阅图书的能力

1.注重培养大中专师生,特别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教给他们学会终身获取知识的方法,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逐渐缩短,一个学生无论他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多新,走到社会上会都发现自己的知识的贫乏,所以只有靠学校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的需求。

从事图书馆工作十几年来,在日常的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受中学教育的影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缺乏如何利用图书馆知识的训练,不能、快捷地在微机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书籍,尤其是新入学的学生不了解图书馆,不知道在机子上怎样能快速的检索,给自己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图书室的自学能力,必须从新生入馆开始培训,每年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图书馆基本教育,教给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概况,馆藏书目、服务项目,重点介绍各种目录,检索的方法,查找分类号,分类号代表什么作品,组织他们经常参观图书馆,熟习图书馆的借阅程序和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对图书馆有个总体的认识,遇到问题想到图书馆,来到图书馆会很好的利用图书馆,使他们从中能汲取更多的知识。

2.加强目录检索工作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图书馆目录是图书馆藏书的缩影,是提示藏书的工具,没有目录,就无法得到检索图书途径,这说明了图书目录的作用。在目录检索的工作中,首先是对图书进行采编,必须无误的录入图书的信息。期刊是获取信息价值较高的刊物,一些近期的科研成果首先是在期刊上发表,它能及时反应某个专业的近期动态和发展趋势,因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目前各类图书都有刊名目录和分类目录,但所起的作用都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期刊的内容广泛,刊名代替不了内容,因此,以刊名作为检索点会造成大量的漏检甚至误检,读者使用期刊往往是查阅其中的某些文章或某一学科的若干篇文章,因此刊名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编制期刊专题目录能提示某一专题现在研究的动向、发展趋势,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过程与模式构建

【摘 要】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信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渠道,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好坏与是否能获得足够运营资金直接相关。本文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缺乏统一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现状,对节能服务公司信用信息的管理过程进行简述,并据此研究信用信息管理的数据库建设与运行机制,为解决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的问题、推动节能服务产业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数据库;运行机制

近几年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MCo)数量大幅增长,从05年的8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800多家,产业规模也从47亿增加到840亿。然而,据统计,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如果能够顺畅融资的话,至少有50%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会比现在提高一倍。融资困难直接导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状况不好又会让银行、担保公司等对其没有信心,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1]

目前我国对于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下基于对节能服务产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将对整个产业信用信息的管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信用信息管理的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旨在为银行、担保公司、潜在客户等相关利益方在选择是否与这些公司合作时提供参考,从而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1.节能服务公司信用信息管理过程

1.1 信用信息收集

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以及公司内部。[2]

(1)政府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记录有EMCo的注册信息,它能反映公司的基本组织形式及经济实力,是信用信息的基础;其次,工商管理部门获取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等材料能反映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经营盈亏程度。从税务部门可以获得公司法人纳税记录、有无拖欠税款记录等信息。

(2)社会机构

对EMCo信用有发言权的社会机构涉及到银行、担保公司、设备供应商、保险公司、业主等[3]。例如,对于目前大部分都还是中小型公司的节能服务行业来讲,银行信贷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公司在银行的账户、资金周转、有无恶意贷款、有无拖欠债务等记录,都是EMCo信用信息的一部分。担保公司为节能服务公司做信用担保,能提供贷款是否按用途使用、有无挪用等信息。业主,即用能单位,能够提供EMCo是否按合同规定提供高质量的节能设备、是否达到保障过的节能量、是否在项目完成后按规定指导节能设备的后期运营从而增加设备的寿命等信息。

(3)公司内部

从公司内部可以得到很多反映公司真实状况的信息。从管理部门我们可以知道公司的经营成果、获得的各项荣誉等;在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得到公司员工资质方面的信息;在财务部门可以了解公司资金运转情况等。

1.2 信用信息整合

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信用信息经过收集之后仍然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必须经过统一参数、数据转换等操作之后,将异构的信息进行整合。

为了统一系统参数,首先可以由政府出面,实现参与的所有公司都能拥有一个长期性的由工商局编制统一的编码,其次将分散在各个环节的信用数据进行详细的划分、设计与合并,转化成受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的明确标识。

1.3 信用信息服务

节能服务行业的信用信息服务是以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数据为基础,对信用信息进行处理、输送、传播、、使用以及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用信息服务,用户可以获取公司的注册资本、主要经营者情况、CBCI信用等级、银行信用、公司在行业中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服务系统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按照规则进行数据抽取,并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产生统计和分析报告,为用户提供查询、做出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下图1-1为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图1-1 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2.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库的建立

建立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数据库的建设,它是保障信息统一化管理的必要条件。[4]在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中,存在三种主要的数据库: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数据库。

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用于信用数据的采集,业务库的增量数据定时导入该数据库。紧接着信用信息数据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经过整合后将首先进入信用中心的前置数据库进行数据汇总、查询以及错误修正,以此减轻信用中心数据库的负载。

信用中心数据库是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它是管理平台对外提供查询、分析等服务的基础。系统可以设置时间,在某一时刻将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的处理过的增量数据批量导入到信用中心数据库,供外部用户进行查询。下图2-1为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图2-1 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3.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与节能服务产业相比,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要成熟许多,这对我们建立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通过现有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主导支持下,将信息的收集工作委任给的第三方征信公司,同时建立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出台信用认证规范,创建动态监管模式,根据节能服务公司在运营期间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它们的信用等级。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开展信用信息管理的工作,能保护诚信经营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提升了,融资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得到解决。

4.结论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很多政策、制度、体系还不够成熟。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刺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让公众、企业对该产业产生更多信心。本研究目前还不够成熟,关于具体模型的建立以及方法的选择,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建立完善的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