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服装制作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服装制作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服装制作论文

服装制作论文:浅谈服装表演制作与市场对接

摘 要:服装表演作为新生的一种产业,就其制作费用与时效性对比而言显得尤为昂贵。除去演出者,制作一场表演涵盖内容众多,现在就以广州市场为例展开研究。

关键词:舞美;服装表演;表演制作;市场对接

1 服装表演舞台制作

对于服装表演的舞台主要分为:传统舞台与创意舞台两种。细分两种舞台会发现其又可以分为:基本舞台、中端舞台和高端舞台三类。怎样制定舞台制作的体现方案,应有具体措施、具体方法、具体规格,要有慎密的计划,采用科学的、艺术化的处理方案,选用哪些材料和采用哪种制作方法去丰富舞台造型主要是舞台造型的需要直接选用某种特定原材料,来创造艺术的真实,这一方法更具有强烈的特殊表现力,如直接运用钢管、铁皮、元木、毛竹、麻布、棉花、塑料、泡沫、海绵等材料表现场景物体更具真实感和现代感。特别是对于创意舞台来讲,所涉及到的原来材料更为更为广泛,所以使其展现出来的写实感与现代感就尤为丰富细腻。

舞台制作是各制作组成员把整体的舞台制作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单体进行制作。这既要保障设计者总体形象的要求,也要对具体一个个单件的精雕细刻。它体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舞台制作设计的性,它的原则应是:1、应符合和有利于剧情的需要和演员艺术表演;2、能够合理确定和划分舞台的空间区域并让观众认可;3、便于幕间迁换和运输。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整台演出的完整和严谨。

时代在发展,舞台工艺技术日新月异,新科技、新材料的出现,越来越朝着更加广泛的、综合化的方向迈进。当今的舞台技师们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不断的出现和渗入,要能了解熟悉这些,仍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熟悉新材料,掌握、运用高新的工艺技术,这一切既对舞台制作也同样对舞台技师是一个严峻挑战,也是时代对舞台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在舞美灯光方面的发展,使舞台效果多样化、现代化,营造出更加夺目的视觉感受。舞台的材质进步,降低了搭建成本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搭建方式。音响的变更,使得音乐运用的更加到位,创造了更好地听觉效果。在科技进步的同时,舞台的制作更加科技化、便利化,但是其中一些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就是舞台的稳固性与安全性。这不仅仅保障了演出的顺利与呈现效果,也保障了演员与观众的安全。对于舞台的制作,这才是重中之重。

2 与市场对接的舞台

对于舞台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资料的查询与书本上的探究,与市场的对接时真正踏入对其了解的开端。现在市面上对于舞台搭建的材质主要有以下几种:1、拉网舞台,2、铝合金舞台,3、折叠舞台,4、拼装舞台。所谓拉网舞台就是结构像拉网一样能够自由收缩和展开,使用相当方便快捷,无需搭建组装,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直接使用。其优点:拉网搭建方便快捷,时尚耐用,大气稳重,更加耐磨,承重更大,此款舞台,体积在舞台中最小,可以灵活使用,T型拉网舞台搭建,正方型舞台搭建,长方形舞台搭建,各种造型,均可搭建,此款舞台灵活强,60平方米-80平方米拉网搭建20多分钟,搭建完毕,这样大大节省人工,时间费用,拉网舞台更加稳固,搭建完毕后,铺上清水模板,再铺上红色地毯,即可使用,是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拉网舞台。100平方米舞台需要30分钟左右全部搭建完毕,节省搭建时间,减少成本。而且其费用也是最为便宜的,需要300元/平方米左右,也是基本舞台中最为常见的。铝合金舞台属于符合现代人们需求的新一代舞台产品,其较大的特点便是活动性强,拆装非常方便,是厂家搞活动做宣传时所必需的设备,其舞台的种类也有多种,包括拼装型铝合金舞台、折叠型铝合金舞台和拉网舞台等。可以说它的使用非常流行,舞台的架构采用高强度的铝合金材料制成,其立柱、支架等配件的规格均有其制作标准,以保障舞台良好的承重性和稳固性;占地面积小也是其优势之一,但是相对其价格就会略贵一些,需要400--700元/平方米。折叠舞台与铝合金舞台略有类似,不同在于底部有滑轮会运输会更方便一些,不过期造价也会略高,需要1200--2500/只。拼装舞台对比而言优势会弱一些,但是其价格是优势之一,只需要250--300元/平方米。舞台中背景板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有:展板背景板(相纸写真背景板)、布面背景板、L展架背景板、 LED背景墙、投影幕布背景板。其优势分别为:1清晰度高,反光性弱,裁切方便适于异形背景的制作;2、布面背景板比较环保;3、搭建拆除都十分方便;4、防水、防尘、高亮度、性能稳定、高度高、使用寿命长、功率小等,可显示文字、影像画面清晰、无抖动和重影、杜绝失真。对于有点各异的四种背景板造价也是大相径庭的。分别为:25元/平方米、14元/平方米、40元/平方米、800元/平方米。

3 灯光与市场的对接

在服装秀中,灯光往往被看做是舞美设计的灵魂之光,它是舞美设计师和舞台编导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没有灯光的舞台艺术就如同失去眼睛的人,无法看到其事物最美好的一面,无法让人们更完善的感受到服装表演真正的艺术魅力。舞台灯光是对服装表演的再创造,通过与 T 台背景、舞台场景、模特的演出服装等相互联系,把 T台塑造成完整和谐的画面,在提高舞台表演整体效果的同时带给观众震撼的视觉冲击。除了舞台的对接之外,灯光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所以针对于舞台我们有以下研究。对于舞台使用的灯光主要有:柔光灯、回光灯、散光灯、脚光灯、光柱灯、电脑灯、追光灯、成像灯等灯具,应该说是在舞台制作中最为复杂的一项了。对于这些不同的灯种有着不同的功能。柔光灯的用途:它的原理就是把僵硬的闪光灯直射光线通过耐高温的半透明塑料,转化为柔和的漫射光,消去人像和其它拍摄物体上讨厌的高光斑,使你的照片如同影楼里拍出来的一样美丽自然。在价格上灯泡便宜 80-100元,灯架比较贵为200-1500元。回光灯用途:照明设备的一种,是无透影系列之一。价格在150-300之间,要看灯架而定。脚光灯用途:消除了杂影,高调淡化效果。价格较为便宜在100元以下,也是舞台上用的比较多的一种灯具。追光灯用途:在舞台全场黑暗的情况下用光柱突出演员或其他特殊效果,或对演员进行补光。追光灯可以变换各种不同的颜色,还有的追光灯可以打出不同的图案。价格在800元左右,对于服装表演中现在是不太常见。成像灯其光束角有多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应用,增强演员的立体感效果,价格在500-700之间。

4 舞台制作总结

对于现在常用的基本、中端、高端舞台的造价基本可以分为1万元以下,5万元以下和10万元以上。在舞台搭建中,除了舞台自身的造价存在不小差异之外,灯光的使用是较大的差异。并且一整套的舞台搭建中费用灯光在其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之大,如果一套舞台想要开支,在灯光的合理运用上下足功夫才是关键。

对于舞台的制作我们研究的并不够深入、透彻。但是在于市场的对接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制作中的弹性空间是很大的,合理的舞台设计对于制作费用上可以节省更开支。相信随着服装表演产业的发展,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制作,服装表演产业会越来越好!■

服装制作论文:基于绘画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析电脑制作手段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电脑制作带动了服装设计的发展与革新,绘画和图像处理功能令现代化服装设计创意性提升,更加切合传统的审美需求和潮流因素。在这样的技术手段应用之下,绘画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为服装设计带来了灵感和思路。下面,我们就从绘画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解析电脑制作手段。

【关键词】绘画 服装设计 电脑制作手段 现代化

1 电脑制作手段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提升,数字信息化社会对于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从服装设计这一领域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电脑技术满足了人们对于绘画图案的虚拟展示,以空间感和立体感来对服装产品进行设计和制作,电脑辅助服装设计中Photoshop、cad等软件的应用将工作量大、设计重复等传统服装设计问题进行完善,色彩、图案等元素的设计效果能够快速被展示出来,便捷的修改和复制手段不仅节约了设计师的时间,也令绘画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成为了服装设计的必然趋势,无论是色彩构成还是服装面料创新,都能够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出来。

总体来说,电脑制作手段的多样性令三维技术、虚拟技术得到了发展,服装效果与绘画元素逐渐融合,为服装设计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增加了服装设计的视觉冲突性和设计便捷性。

2 电脑制作手段对于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作用

作为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绘画的应用能够保障服装的整体轮廓得到勾勒,服装的外形引人注目,增强服装设计的层次感与节奏感。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内容还是抽象型绘画元素都得到了展现,而电脑制作手段的应用更加促进了绘画元素与服装设计领域的结合。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电脑制作手段给绘画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所带来的作用。

2.1 绘画图像模拟

在传统的服装设计手段中,绘画需要通过手绘、印刷等方式展现在布料上让设计师进行对比,这样复杂的工艺不仅浪费了金钱和精力,还导致设计流程被增多,设计师设计时间减少,设计水平受到了影响。但是,在电脑技术手段之下,绘画图像模拟技术令二维的图像作出三维的设计效果,CAD代替了传统的纸张和布料,将设计师设计好的绘画内容真实、快速地展现在电子屏幕上,利用技术手段模拟布料材质,从视觉上达到真实布料的效果,令设计师能够快速感知设计水平,与不同设计之间进行对比,寻找新的设计灵感。

总体来说,绘画图像模拟技术,是对于服装设计理念的颠覆,借助于电脑技术手段,设计师终于能够快速优化设计流程,将图形处理与绘画修改等操作一气呵成,利用简单的电脑技术进行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位置、排列、组合的改变,以天马行空的创作思维来构建合理的服装设计思路。

2.2 快速扫描与印刷技术

作为我国金顶奖获得者之一,祁刚曾经设计的“喜上眉梢”这一主题的衣服曾经便随着高圆圆走入了戛纳电影节之中,其中的中国风绘画元素是该服装设计的亮点,利用电脑技术手段中的印刷技术完成了数码印刷。

该设计制作方式正是电脑技术手段与设计师设计的结合。栩栩如生的中国风绘画,将中国古典元素带入了国际舞台,以灵动的绘画内容展现了中国服装设计的特点。

2.3 软件处理

对于服装设计来说,绘画元素的处理是设计师需要重点关注和设计的内容,在CAD等软件的影响下,无论是绘画变色、拼接还是马赛克都可以快速进行处理,数码印花和电脑绘画保障了绘画内容的快速有效性,在这样电脑处理的基础上,或古典或现代的绘画元素都能够得到融合与改变,增加了不同色彩元素之间的对比性与鲜明性,保障了不同绘画风格造就的不同服装设计风格。

无论是怎样难以搭配、难以协调的绘画风格,都能够进行组合从而达到既定的视觉效果,增加绘画元素对于服装设计的影响。这样的电脑技术手段应用,令色彩、剪裁、图形都成为了绘画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重要组成。

结语

通过上文对于电脑制度手段的介绍,我们可以基本了解了在当前服装设计中绘画元素的应用的内容和操作方式,各种电脑软件的存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装设计方式,令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还增加了服装设计的可能性,令绘画内容能够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服装中,增加了服装设计的表现能力,令服装设计领域得到了发展。

服装制作论文: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精英班教学探索

【摘 要】广东省经济发达,服装行业发展繁荣,职业院校及高校服装专业招生乐观,这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增加,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逐年提升。如果学院不追求人才素质而只一味地扩招,学生能力远远没有达到企业对人才的期望,势必会形成恶性循环,毕业即失业,因此,各院校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教学改革,精英班在教学改革的构想中应运而生,成为我校服装专业的改革标杆,在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导下大胆进行项目教学改革, 学生的专业技能快速提升,迅速成长为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精英班;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在服装设计类专业招生及就业情况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这为我校的服装专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但每年有很大比例的服装专业毕业生没法胜任岗位而主动改行,流向了其他行业,这不能不引起院校及专业教师的恐慌,市场已经对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就业作为基础,良好的就业要求学院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企业苦于招不到高技术人才,院校的师生苦于找不到对口的职业岗位。造成这种毕业生虽多,但企业和学校却喜忧参半的原因是什么呢?服装行业是市场化特别明显的职业,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服装行业就业队伍越来越庞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考验着原本就底子单薄,积淀较浅的服装教育体系,我们的服装教学体系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培养目标不明确,专而不精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系列问题是长期积累综合而成,因此服装院校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进一步深化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我校于2013年2月成立精英班,并形成特定的考核机制,藉此培养更专、更精的服装专业技术型精英人才及服装行业协会各类型参赛选手,经历一年多的实验及教学改革,现已逐步完善,形成良好的教学规范。精英班的设立,主要发挥选优、激发、创强人才三种功能,如今精英班已成为我们学校服装专业改革的标杆。它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获得高端职位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服装专业不断做强、做优、做专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储备服装行业协会市级、省级、国赛及世界赛选手的基地。精英班的开设,促进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项目革新上,也获得了很多经验,它促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在精英班,项目教学及教学改革是如何促进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提升的呢?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及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

精英班的成员构成是高年级各班级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三方面专业基础较好且好学上进的学生。精英班的人数固定,但进行末位淘汰,被淘汰的名额由其他的学员补充,精英班的教学目标是给名优服装企业的高端技术岗位(设计、服装营销、板房等)输送人才及为各类服装大赛储备选手,这对学生而言,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城外的人想进来。非精英班学生会加倍努力,以取得候补名额机会。每年的服装类大赛,参赛选手都由精英班的尖子和老师组成,这保障了参赛选手的专业素质,同时,参赛也为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精英班学习竞争猛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学习动力。服装设计大赛胜出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设计上的创意和灵感,以及把创意和灵感制作成服装成品,这些创意和灵感来源于平时的设计积累和反复的实践,精英班无需上公共课,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去积累设计经验及制作经验,在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幅度地提高了学习质量。精英班的学生在参与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难题,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独自钻研的习惯,激发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比如,在婚纱设计制作项目当中,学生要考虑效果图上的立体花在制作成品过程中所用的工艺方法,通过实操过程积累设计经验和制作经验,而普通班只须画出设计图,不需制作。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精英班的学习时间被无限制地延长,晚上和周末,学生主动呆在一体化教室,解决问题,最终将设计理念制作成服装成品。精英班的考核制度完善、严格,通过作品汇报和评委评选的方式,对学习质量进行监控。专业老师和企业老师以未记名方式对学生的整体设计、结构板型及工艺缝制打分,优胜劣汰,如连续三次考核都是末位将直接淘汰,由候选学生补上。

在精英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组坚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原创设计,引导学生创新理念,鼓励学生在各项目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观点,展示个性设计理念以达到竞争不休,创新不止的效果。

第二,调整课程结构,优化项目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

精英班课程简化为三块――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这三个模块相辅相成,老师进行总目标定位,每一个项目模块都由学生进行策划,从款式设计方案制定,设计效果图绘制,购买面辅料到纸样设计,缝制服装,展示设计成品,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是整个项目的引导者。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结构去修正自己的设计,也能通过缝制效果检验纸样的合理性,还能在缝制工艺技术的认知上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购买面料,缝制成品掌握面料选用的技巧,精英班的一些作品也有不足,比如在女时尚白领西装的设计项目阶段,有些同学选用蓬松粗糙的格呢面料制作修身的短西装,结果成品臃肿、呆板,不能达到效果图的精美和流畅,学生会从失败的案例吸取经验教训,积累面料运用方面的经验,这是多少纸上谈兵而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会在服装成品中去审视自己的结构设计,修正每一条线条,做到板型精准,精英班特有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对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近一年的实验,精英班的止痒制作水平显著提高,工艺水平可以达到中档品牌的质量,这种质的变化让精英班的学生树立了更强的信心,也让服装专业更加坚定了坚持精英班模式的信念。学生将设计构思、设计效果图、结构设计打版、缝制成品、面料选取等方面知识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效果。非精英班,学生的款式设计纸样、工艺相互孤立,设计图、打版、工艺缝制都不是同样的项目。传统的模式没法进行综合性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提高。

第三,增强学校实力,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和竞赛实力。

我校服装专业由创办初的一个班30多人逐年增长,到2013年9月,新生入学人数高达200人以上,服装专业在校总人数超300人,这种增长是服装行业蓬勃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学校专业实力越来越强所带来的必然影响,学校只有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保障毕业生的质量。精英班的尝试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一些企业将就业的橄榄枝抛向精英班毕业生,进行订单式培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款式设计开发,做出样衣以补充企业的设计需求。这增强了我校坚持改革,开设精英班的信心,也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2013年度,在服装设计定制工中级考证的项目中,精英班正考就以的通过率和较高的考试分数明显优于普通班75%、85%的通过率。在省级的服装竞赛项目中,我们的师生团队获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名次的获得为学校专业宣传提供了好的案例,扩大了专业的影响力。

在精英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培养专业能力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精英班的成长无形之中给学校服装专业的实力加砖添瓦,提高了服装专业校内外的影响力。

第四,激发专业教师队伍朝“双师型”转变。

服装专业是个理论性和技能性相辅相成的专业,现阶段,服装专业教师队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工厂经验丰富的技师为辅。高校毕业的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修养,但是技能水平薄弱,缺乏服装纸样设计的经验和熟练的缝纫技巧,工厂经验丰富的技师实践能力很强,具有较高的技能,在实践教学中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但缺乏理论教研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设计老师单独讲设计,实操老师教纸样及缝制,这容易使得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成为孤立的个体。而精英班的开设,对这一传统的教师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院校的服装教师快速地朝“双师型”转变。使之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教学,以改变目前青年教师理论深度不够和实践教学能力较低的状况,企业型教师通过精英班的教学向理论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教研的方向完善。

另外,为了提高精英班的教学质量,不定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精英班授课进行指导,面对面交流研讨,这成了专业教师业务学习及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精英班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教师得以不断锻炼和学习,与兄弟院校的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伴随着我校服装精英班的开设,到2013年底,我校的青年服装教师拿到了技师证,这些青年教师在指导企业型教师理论及教研的过程也起到重要作用,指导企业型教师理论研究及教研教改,而企业教师在指导理论教师实操水平提升方面也起到了非常主要的作用。教师能力得以快速朝“双师型”发展,这能更好地适应精英班的人才培养及教学。

精英班是我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猛烈呐喊,以高端就业和培养参赛选手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服装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摸着石头过河,精英班从筹建到开班、走入正轨,经历了教学项目优化、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的探索,现在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弊端和不足,但是正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我们必将坚持以精英班为依托,培养精通服装设计的技术型专业人才、推选技能竞赛选手为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为内涵,在精英班成员体制的完善,教学项目的调整、教学改革等方面敢于创新,深化改革,实现精英班的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实现院校服装设计类专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服装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服装制作论文:聋人服装专业礼服设计制作课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聋人服装专业学生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制作等相关工作。礼服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聋生在校阶段及时次独立完成设计作品,对帮助聋人学生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性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解决课程中出现的设计和制作方面的问题,让聋生得到实际的经验,有利于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树立信心。

[关键词]聋人;服装专业;礼服设计;制作

[作者简介]帅敏(198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江苏省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聋人服装专业礼服设计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聋生各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这门课程让聋生及时次独立完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关于礼服设计制作课程

(一)检验已学课程的运用情况

礼服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聋人服装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这门课程开设在聋生具有较完整的服装专业知识之后。聋生基本掌握了服装款式设计方法、服装结构制图原理和服装立体裁剪方法之后,礼服设计制作课程成为了一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课程。在礼服设计制作课程中首先需要聋生根据主题设计礼服款式、造型,确定使用色彩,完成效果图和款式细节图的绘制;其次,按照已绘制的效果图结合立体裁剪技术完成结构设计,形成纸样,确定所使用的工艺,在人台上用坯布做出初步效果;再次,购买合适的面料,开始按照前面既定的程序制作礼服;,修葺与完善装饰部分。

(二)承上启下独立完成设计作业

礼服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是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和进行毕业创作课程之前,是一次对毕业创作流程的预演,也是聋生及时次相对自主独立地完成一件服装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授和辅导为主,完成专业课的作业时,聋生大多是在教师的辅导启发下完成,独立性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甚至在给自己的服装效果图命名上也没有主见。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设计、制版还是制作都要求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因此,礼服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前期,就对聋生的独立原创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选定主题开始,要求聋生独立分析主题元素、提炼元素,完成面料试样,确立最终效果。在此过程中,鼓励聋生相互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以学生为主,提供参考性意见,保障聋生作品的自主性、原创性。

(三)聋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高

聋生对这门课程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与热情,究其原因,一是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成衣的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无论是款式造型还是色彩上都较为循规蹈矩,聋生对于礼服这种造型夸张、美轮美奂,长期见于时尚秀场的服装品种向往已久。二是对于尚在学府中的聋生来说,思维相对较为活跃,受市场影响较少,有部分聋生有着很多新颖、大胆的设想,这些造型上标新立异、色彩上突破传统的设计构想长期被禁锢在成衣的世界中无法发挥与释放,礼服的设计与制作让一部分有想法的聋生得到了一个极佳的展示机会,同时也让大多数聋生及时次感受自己设计制作成品的成就感。

二、礼服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设计风格的把握

“时尚多变,而风格永存”,这是服装设计大师COCO香奈儿的一句名言,可见树立个人风格对于一个服装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这需要文化知识的长期积累与渗透,需要尝试与创新,需要挖掘属于设计师自身个性特点的元素,最终形成个人风格。对于在校阶段的聋生来说,要求每位学生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是不现实也是牵强的,但在礼服设计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把握一种喜爱的风格,加以自己的诠释,而不是将多种风格中出彩的部分收为己用,造成一种混乱,使作品南辕北辙,俗不可耐。从课程总结的情况来看,少部分学生能够较为成熟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参考已有的设计,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大多数学生仍然处于“临摹”“东拼西凑”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辅导聋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大刀阔斧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确保设计风格有序可循,而不是杂乱无章。

(二)造型的突破性尝试

服装的造型外轮廓设计是整件服装设计作品的基石,它引领整件服装的风格走向,并局限于女性身体的“S”型曲线。服装的造型在满足服装设计师自身的设计语言表达之后,也要满足于人体的可穿着性。因此,在造型上的突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的尝试、探索,直至最终达到艺术性与实用性两者的平衡。在礼服造型设计的过程中,聋生表现为不敢想、不敢做,空间造型能力有所欠缺。根深蒂固的“抹胸”款几乎出现在每一位聋生的设计中。此外,聋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禁锢他们思维发散的主要因素。在班级教学中,只要有一位聋生做某种款式得到教师的肯定,其他聋生便纷纷效仿。所以,在辅导过程中尽量让聋生先天马行空地想,获取诸如建筑空间等造型灵感,然后帮助学生构建立体造型,在人台上不断尝试,鼓励聋生敢想敢做。

(三)面料的创新精神

再好的设计都需要借助面料这一载体来实现,在现今礼服的设计过程中,面料的开发与制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礼服面料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求聋生不得大面积直接使用购买来的面料,需先将购买来的面料根据主题进行艺术加工,采取添加、破坏、重叠、褶皱等多种方法重新设计面料为礼服制作所用。在这过程中,聋生思维比较混乱,不能很好把握主题风格的统一,缺乏创新意识,不愿尝试,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针对出现的问题,课程中应尽可能给学生的面料制作过程提供便利条件,例如进行扎染、蜡染工艺,压烫、绣花、印花等技术指导。鼓励聋人学生勇敢尝试新材料、新方法,探索行之有效、效果出众的面料设计方法。

三、礼服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结构制版

一般礼服制版中多采用立体裁剪的方式,这是由礼服造型特点所决定的。礼服造型夸张、反复,需要突显其华贵、典雅的立体造型效果。在制版过程中,立体裁剪最为聋生所喜爱,因为有了人台这个实物载体,聋生可以真切地在人台上做出与设计相符的造型效果,主要运用褶皱、缝纫、编结、缠绕等手法进行立体裁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要求聋生将平面结构与立体裁剪相结合,因为设计对象不仅仅是像人台这样的标准身材。基本的造型运用平面结构制图的方式完成,保障礼服的合体性,夸张的造型部分则采取在基本结构基础之上进行立体造型,需要在人台上完成。通过平面与立体两者之间的结合,让聋生多方位理解结构设计的概念,同时提高独立制版的能力。

(二)制作工艺

“三分裁,七分做”,这充分说明了制作工艺关乎服装成品的成败。课程中,应要求聋生列出详细的制作步骤,对于一些特殊工艺,例如睫毛边、压烫、刺绣等则借助于专业机器来完成。礼服制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聋生耐心不够,礼服一般是层层叠叠,制作中材料种类繁多,聋生往往开始的时候雄心壮志,遇见困难则节节退缩,制作工艺得过且过。面对此种状况,除了在前期专业技能教学时对其加强操作训练以外,就是书面化地规范要求工艺,例如直缝线顺直宽窄一致,弯缝线圆顺宽窄一致,收口处无毛边,拉链对接良好外观平整,等等。

服装制作论文:为制作出访服装的个性设计师马可

2013年3月22日,“及时夫人”陪同主席首次出访时,跨出机舱的那一瞬间,她沉稳大气、端庄得体的服饰惊艳了全世界,被网友称为“丽媛style”。由此,所着服装的品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为设计制作服装的设计师马可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其实,在圈内,马可早就大名鼎鼎了。

上学时的作品就个性十足

今年42岁的马可出生在长春市,17岁考入苏州大学。1989年,该校在全国首开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马可主修模特专业。

身高170厘米的马可高挑、文静、执著、认真,这是她给老师们留下的印象。“只要与服装设计有关的,她都会关心。一场服装秀上,除了服装设计本身外,她还会悉心观察舞台布置、灯光设计、妆容等。在班级里,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她的成绩都是出类拔萃的。”当年担任马可班主任的吴志琴老师回忆说。

虽然马可学的是模特专业,但她的设计效果图在班里做得是好的。“马可上大二的时候,有一次,我发现她在服装设计展厅里很认真地看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还一一拍照,做成图册回去研究。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小姑娘挺会钻研的。”当年教授服装设计课程的许星教授至今还记得这件事。许教授说,有一次,她给全班布置了制作饰品的设计作业,其他女孩子基本上都选择了珠子来制作,唯独马可选择了木片、竹片和麻绳来完成,色系搭配到位,让人耳目一新。从这件小事上,能看出她与众不同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潜质。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马可学起了服装设计。

从苏州大学毕业后,马可被分配至广州一家小型服装公司,走上了职业服装设计师之路。1994年,马可参加了“第二届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当时,赛场上云集了16个国家的大批设计师。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她的设计主题居然是“秦俑”。马可一直在构思、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角度切入,为此她找了很多资料。她说:“我在寻找的时候,一直在想,到底什么东西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在哪里?最终确定了‘秦俑’这组设计,我觉得它的浑厚、质朴、博大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果然,马可的作品一露面就令大师们颇感震惊。制作“秦俑”战袍的面料采用的是山民手织的土夏布,经民间传统工艺染色、山涧清泉漂洗、暴晒,使其古色古香;制作盔甲的材料是山中的老梓树,将其锯成长条薄块,经山溪淤泥浸泡成古铜色,又用细砂打磨得光滑亮泽;头盔是用岩石缝中经过霜打的细棕毛制作的,那金灿灿的黄红色折射出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雄浑;手镯是经专塑神佛的巧匠精雕细刻而成,粗犷硕大,又玲珑碧透;还有那紧扣头盔随耳吊于胸前的串珠,像夸大的耳环,似张扬的项链。

“真是个性十足的经典佳作。”评委们不禁赞叹。,“秦俑”系列EXCEPTION组装获大赛金奖。至今,马可仍是获得该奖最年轻的纪录保持者。

同年,作为中国的代表,马可又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亚洲风”亚洲十佳服装设计师作品展,并以“秦俑”系列服装摘取一枚金冠冠军。当时有评论说此作品一出世,随即改正了中国人一提传统服饰文化必言旗袍的习惯。

开创“例外”品牌显实力

在这之后,马可就退隐江湖了。她认为设计师的本职是设计,应该在自己的行业内埋头苦干,而不应该像明星一样到处抛头露面。

不久,马可在广州遇见同为设计师的毛继鸿。这位湖南小伙子不仅人长得帅,而且才华横溢。经过一段接触后,由于意气相投,两人走到了一起。毛继鸿认为马可是一位奇女,性格中反传统意识极强,凡事喜欢创新。与马可相识后,他说自己在艺术风格上得到了一次升华。

就这样,毛继鸿断然放弃了香港大公司的优厚待遇,开始和马可一起在广州创业。当时,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他们发现,中国服装市场尽管品牌繁多,但大多是“舶来品”,原创设计品牌定位低,高端品牌极少。两人便暗下决心,一定要设计出国内的高端服装品牌,寻求属于自己的“例外”。

1996年,一次国际性的有关动物保护的展览激发了马可的灵感。她很快以当时国际上最热的北极熊话题为切入点,与毛继鸿一起设计了一个30多种款式的服装系列――北极熊的歌声,涵盖了北极熊的独特形状以及北极熊憨厚的性格、美丽的皮毛、濒临灭绝的“哀鸣”等。此服装系列推出不久,两人作为合伙人,开创了“例外”品牌。“例外”的英文标志设计是反过来的。就是这怪怪的品牌、怪怪的标志设计,体现了马可对传统观念的创新。过去,时装只适合模特们在舞台上表演,一般人很难穿着它在大街上行走。马可创建时装品牌的初衷,就是要离经叛道。她说:“要让人们知道有这样一种‘例外’的时装,能美化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着装品位。”

1996年冬天,马可将自己设计的及时批大衣带到一位朋友的街边小店寄卖。结果,3个小时就售出了6件。后来她回忆说:“我永远记得当时人们看到‘例外’衣服时惊奇的眼神。在那个年代,‘例外’的风格对大家来说就是个意外。”这给了马可、毛继鸿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他们坚信,纯正中国血统的服装能给“中国制造”带来新的生机。果然,“例外”品牌服装一上市,便以流行、雅致的高品位受到都市女性的青睐。

毛继鸿在北京服装设计学院研修设计专业时,是班上最艺术范儿的学生。他设计的衣服有些纯艺术味道,天马行空的,别人很难认同。而马可的作品,则能做到雅俗共赏。因此,他们约好,“例外”由马可负责设计,毛继鸿则放弃设计师的身份,专门负责市场和运营。

“我支持保护马可的感性,如果她代表某种程度的‘无序’和‘散落’,那我就要把这变得合理化和有序,建立规则。我还要善于把这感性带来的产能发掘出来,却不能破坏它。”毛继鸿说。

马可相信,所有的东西,如果用足了料、用足了心,人们就一定能感受得到。有一次,一位在艺术界声名显赫的女歌唱家穿过“例外”后,对一家百货公司的总裁说:“这衣服的滚边等做工,一看就很过硬,一点儿也不比以品质过硬著称的意大利顶级品牌Max Mara差。”这话给了马可很大鼓舞,也使她认识到很多成熟的消费者对着装要求很高。

马可与毛继鸿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例外”问世一年就卖出了1亿元。

马可认为服装表现了人的特质和内心感受。她说:“现在这样的社会,人和人的交往时间常是短暂的,彼此很难有深入的了解。你穿怎样的衣服,便像自己的一张标签,能让同类辨别出你,产生与你进一步交往的欲望。我常常发现穿着品味相同的,谈话也会比较投机。”她举了个例子:“有一位叫张浅潜的歌手,看到我设计的服装后非常喜欢,托朋友几经周折找到我。我们一见面,就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当时,她正准备拍一部MV,我给她推荐了我设计的另一系列,比上市的服装更前卫。在拍摄过程中,我一直在现场,听着她的音乐,看着她穿着我设计的衣服,她的创作和我的创作融为一体。当时,我们都很感动,她哭了,我的眼睛也湿了。那是一种彼此心灵很贴近的感觉。”

打造“丽媛style”惊艳全世界

处在创作巅峰期的马可并没有在商海中迷失,她把创作当成漫长的修行。喜欢行走在农村的她发现,农民都有些如数家珍的衣服,每件衣服都有一个故事。她想重拾这些即将消逝的“无用”的传统技艺去做些事。她说:“我非常迷恋手工,喜欢画画和动手做些东西,在做这些东西时内心饱含某种情感。”她甚至号召大家过自然简朴的生活,追求心灵成长与自由。

2007年,马可创立了自己的另一个品牌“无用”。无用并非平庸,而是回归服装的朴素魅力。她介绍说,“无用”的服装从纺纱、织布开始,所有材料包括染料都是纯天然的,有时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一条裙子。

2008年7月,巴黎高级定制服装周时,马可带着她的“无用”在巴黎小皇宫的露天广场上演了一场“奢侈的清贫”的中国剧。她把农村的织布机搬到皇宫后花园里,让贵州的织女在那里纺纱织布。40多名瑜伽修炼者穿上农民下地劳作时穿的衣物,在蒙古族女歌手空旷的歌声中舞蹈。之前,她用半年的时间走访了西南农村,跟农民一起生活。然后,用了8个月时间,她跟合作者亲手织布、染色,缝制出所有的衣物。

这场“压轴戏”的演出震惊了巴黎,法国《世界报》在头版位置报道了这位东方奇女子的事迹,称她是“来自中国的天才设计师”。美国知名行业报纸《女装日报》形容这场服装表演流露了中国田园乡村的诗意。

有一次,获得电影金狮奖《三峡好人》女主角的赵涛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上身着“无用”兴奋地说:“我穿着中国设计师设计的服装,感到很自信很骄傲。”马可并不甘心自己所创的时装品牌仅仅是一个志得意满的本土设计师品牌,她渴望自己设计的每一季服装都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与艺术家特质的时尚主张。

知名导演贾樟柯在得知马可的故事后,专门为她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无用》。后来,该片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纪录片影片奖。

毛继鸿和马可堪称一对“黄金艺术搭档”。用毛继鸿的话说,他被马可塑造成了“城市动物”,致力于推广品牌和商业营销;而马可除了看书和设计,则像风一样到处自由自在地旅行。马可的工作室在一座民国时期的园林里,取名共乐园,园里遍地是植物,连家具都是树木本色。她就像一位隐居的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看她的作品,淡淡的色调,随意的剪裁,你的内心会突然变得安静。田野农耕,高山烹茶,这就是生活的本真。

曾经,马可也和众多爱美的女性一样,拥有过上百件衣服、几十双鞋子。但创立“无用”后,她将自己的衣服送出去了2/3,后来,干脆连香水、首饰、化妆品都不留了。

马可相当低调,几乎不在媒体上公开露面,2008年,知名媒体人洪晃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秀场及时次也是一次见到马可,便知道她不接受采访。甚至“例外”品牌举办庆典时,她也会经常缺席。

在众多服装设计师纷纷把自己打扮得生怕人家看不出是设计师的今天,马可却经常穿着一件带帽子的休闲衫、一条宽松的休闲裤,简简单单,像个学生。从一开始,马可就坚持独特的设计概念,不顾潮流,也不关注流行趋势,只做自己的创意设计,形成了特立独行的服装精神。

陪同主席首次出访时的服装,全部是马可设计制作的。马可带领自己的团队设计了近百套款式,手工赶制了3个月才完成。

在俄罗斯,身着深蓝色双排扣风衣惊艳登场,珍珠耳环、淡蓝色丝巾、腰带的系法、风衣与裙子长度的比例、鞋子的高度等细节也一点儿都不疏忽,展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典雅与大气。在坦桑尼亚,又以靓丽的春装赢得了好评。

有人说,以前人们看到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礼服,就会想起华裔服装设计师吴季刚。这次,“丽媛style”将马可的作品推上前台,前景不可估量。

现在,“例外”在全国的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而这背后的功劳,除了马可的设计,还有毛继鸿的商业头脑。早在2008年,毛继鸿就在收缩店铺数量的同时,把衣服价格提升一倍。于是,当年的100家店变成如今的60家,价格从500~800元调整到1000~1500元,走高端路线。他说:“如果那时候不提升,我们的设计就会像垃圾一样被扫掉。”

马可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如今已4岁。令人遗憾的是,几年前,因某些原因,她和毛继鸿离了婚。不过,两人平时仍是很好的朋友。

在“无用”品牌中,几乎所有的衣物都采取了超码、做旧处理,显示错乱的缠绕和粗糙的缝制。马可仿佛下定决心和现代文明对抗。欧洲著名设计师NEFATE评价说:“马可的设计总是显得与现代都市相去甚远,她的衣服都是纯粹手工与天然制成。透过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她提示人们抛开消费的态度,珍惜手工之物的稀有性与感情。与其说‘无用’这个品牌只是一个概念,不如说这是马可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马可,一位个性十足的服装设计师。彰显个性的背后,是她的文化修为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服装制作论文:中职服装专业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课考核评价改革之尝试

【摘要】本文通过服装专业教科研成果《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课与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该课程的考核评价特点,以及该评价方式在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为考核评价改革顺利实施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课 考核评价 改革

一、《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课是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一项教科研成果

中国当代职业教育自1978年后进入了不断完善与创新的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等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按照学科式课程体系培养的中职毕业生能力单一,不能很好的适应就业岗位的现实说明: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服装专业虽然是我校建校25年来的拳头专业,但是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将专业知识细化后实施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并进行了布艺装饰制作技术实验的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新的校本课程――《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该课题在教学内容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学生能力提升、开展新课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获得省级“十一五”阶段课题证书,尤其是该课程对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在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它是讲授一些民族的传统的手工基本技艺,以布、绳、线类为主要原料,以完成钩编、刺绣、中国结、布艺花、丝袜花等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它的作品集技术性与艺术性为一体。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其综合性,这一特点首先体现在:经过多个单一技艺内容学习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并能根据设计构思进行技艺的综合应用;其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同时他们的审美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也得到提高;再次,学生在这个增长学识、培养能力、陶冶性情的学习中会变得细心、耐心,这些都是他们将来做好任何一项工作所必备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获得的这些能力都离不开课程实施过程中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二、《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课教学考核评价概述

1.考核评价内容的组成

由于布艺课既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强调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所以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从这三方面入手:一是基础技能部分;二是审美部分;三是创新部分。教师在授课中先以基本作品完成基础技能考核,基本作品是学生在学习每种基本技法后完成的相应的小作品,在这部分考核中教师严把基本技能关,有时学生的小作品也会萌发出一些创意,这时教师即时地给予表扬肯定,并进行创意加分;审美及创新作品考核主要是在期末时进行的,它要求学生根据每学期所学完成一个综合作品,在这类作品中教师更注重作品的创新性和美观性,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别予以不同的测试作品,提出不同的测试要求,对美观性、创新性作品都给予鼓励性的加分。

2.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基础技能考核中,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因为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并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意识,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与同学的作品和教师的教具相对照,找出差距,以便提高。在审美及创新作品考核中,教师、同学、学生本人均是评价的主体,并通过作品欣赏点评课和书写作品点评报告完成这一评价环节。评价主体的变化改变了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也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1]。

3.考核评价的核心是“全人观”

中职多数学生文化课较差,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因此,在分层次教学后的考核评价中,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另外,通过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还会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他们的发展。

三、传统教学与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课教学在考核评价方面的差异

1.评价内容的不同

传统教学的考核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知识化,以书本知识为主,学习形式是讲授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缺乏对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肯定,而布艺课教学中没有测试试卷,是从基础技能评价、审美评价、创新评价等方面对学生作品予以综合考核。

2.评价主体的不同

传统教学的考核评价主体单一化,其评价主体多是教师,学生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这种单方面的、孤立的评价使教学评价少了性而多了片面性,少了民主性而多了独断性,而布艺课中的评价主体呈多元化,注重互动性,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同学、学生自己都是评价的主体,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配合,还能促进他们通过参与、交流乃至自我评价,主动、客观地检查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使学生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发展[2]。

3.评价功能的不同

传统教学的考核评价只注重评价功能的甄别化,将学生人为的分为三六九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多数学生是失败者[2],而布艺课的课堂注重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测试的标准也不同。鼓励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评价结果的不同

传统教学的考核评价注重分数,而布艺课的考核评价注重赏识,在评价的技巧上,注重人文关怀,减少横向比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在评价结果上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在宽松、民主自由的空间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为实现考核评价改革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进行考核评价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对计分方式进行变革,它还需要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考核评价得以顺利实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成绩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考核评价改革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喜爱这门课程,让他们多动手完成作品,才能使不同的考核方式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几种措施:

(1)选好及时堂课教学内容,首先,为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及时节课的作品要具备简单性;其次,作品应该是学生能够用得上的,要有实用性;第三,学生在看到示范作品后能产生完成此作品的冲动,因此作品要有趣味性。

(2)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充实教学内容,在选好授课内容之后,基本技法讲授和基本能力训练是不变的,而具体的技能训练内容要随着市场的实际情况相应变化,其结果就是让学生感到了布艺课充满新鲜感、趣味、实用。

(3)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爱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技能训练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他们愿意学、愿意做,自己的技能也通过多次练习不断提高,这为他们后期的创意作品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技能支持。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提高学生作品的审美考核成绩

对教师而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不是一件难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评价中有所收获,让他们日后的作品能够成为精品,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后考核其作品美感。

(1)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养成审美意识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慢慢养成,通过每堂课有目的、有意识的提问,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这种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丰富他们的创作灵感。

(2)通过课堂讲授“美”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

通过技能训练,学生能完成基本作品,但是对于创新作品,只有创新是不够的,它还要美。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教师打破传统技能课只讲制作方法、技巧的局限,在课堂中讲授一些有关“美”的内容。如在“十字绣”中教师讲不同肤色与发色的配色方法,在“缎带绣”中讲花叶的色彩搭配,在综合应用作品“手机套”中讲构图、技法结合、图案选择等,这些讲授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知,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美感也会有所增强。

(3)通过作品欣赏与点评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进行多元化评价

虽然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完成作品,但作品的效果大不一样,有的是技法好些,美感差些;有的是配色、技法较好,构图差些,因此通过作品欣赏与点评课,对美的技法、配色、构图进行肯定,对作品的不足之处予以指正。首先,学生在远处观察作品的大效果,然后近距离地观察技法等细节,并由学生自己评说印象最深作品的优缺点,之后由作者本人进行评价,教师进行作品的评价综述。如在“丝袜花艺”开展的作品点评中,从开始简单的三叶堇到后面复杂的牡丹花、项链、芭比娃娃以及花的组合――盆花及壁挂、装饰画,教师选出典型作品,让学生发表意见,从品评作品的色彩搭配是否和谐到制作工艺是否优良,再到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发表感想,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课程训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加强,并为学生作品的审美考核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欣赏点评课”也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对作品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的讲评,每名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优点,自信心增强,而且欣赏点评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促进提高的过程,是启发灵感,产生创意的过程,是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

3.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对青年的时代要求,教师要把这种意识带到课堂。教师的不断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结合基本技法变换教具。学生感到利用老师讲授的基本技法可以做出这么多种有趣的作品,他们就会有一种要创新的潜意识。

(2)鼓励学生完成创新作品

学生经过基础技能训练后,能够较熟练地完成与教具一样的作品了,但我们的最终要求是要学生能利用基本技法创新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例如,通过“针技法设计课”鼓励学生结合针法完成一个在内容、构图上有创新的电话蒙刺绣作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针法图案设计、色彩搭配及手绣操作,最终,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

(3)准备不同制作材料,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

完成作品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发挥创作,可以对材料自主选择,不必拘泥于同一样式。例如,针对牡丹花、芭比娃娃制作等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不同颜色的丝袜、铁丝、花芯、缎带等装饰物,上课时首先由教师出示教具样品,然后讲授一些基本技法及色彩搭配的方法,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材料选择和作品构思创作。

以上课堂教学措施,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供的创新机会,学生的创新作品层出不穷。面对勇于创新的学生,教师在这部分评价考核中要对其加分并将其作品收藏进行作品展,学生在布艺课中深切地体会到了成功与收获。

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或轻重之别。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并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3]。布艺课的考核评价改革尝试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它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挖掘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考核评价方式的改变也让学生认识到:勤奋、创新会让自己有更大的收获。

服装制作论文:中职服装制作工艺教学中“金字塔”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摘 要】从“金字塔”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安排、程序设计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阐述在服装工艺教学中如何采用“金字塔”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全员参与、主动学习,在实践中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中职 服装制作工艺 “金字塔”教学模式 应用研究

当前,服装缝制工艺教学一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先听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再看教师做示范,然后分头练习。例如,给40个学生传授隐形拉链的缝制工艺方法,教师在讲解完工艺方法和工艺质量要求后,假如只做一次示范,可能只有10个学生能看见教师是怎样操作,10多个学生能听清教师讲课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既不知道教师做什么也听不见教师讲什么,想学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不知道如何下手就会问,教师只能一个一个地回答,这样工作量很大,四节课下来苦不堪言。不想学的学生借口说不会操作,坐在工艺室里无所事事,时间一长,产生了厌学,无心向学,趁教师不注意,离开教室跑到校园里玩耍了。假如把学生分成四个组,示范四次,大部分学生能看到教师的操作,但教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学质量越来越低,而排在第三、四观看的学生也没有耐心了,注意力已经不能集中了,学习积极性也降低了,并且留给他们自己练习的时间比先看了示范的学生少了,因此,同一个教学内容,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致。本文试从“金字塔”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安排、程序设计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阐述在服装工艺教学中如何采用“金字塔”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全员参与、主动学习,在实践中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一、“金字塔”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目标定位

所谓“金字塔”教学模式是“1-6-24”,“1”是教师,“6”是组长,“24”是其余的学生,也就是教师先教会6个组长操作,然后再由这6个组长做示范,教3~4个学生。这种模式教学过程是分组教师讲解、示范组长示范学生练习考核评价。“金字塔”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同学间的情感交流,互助互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积极作用。

二、“金字塔”教学模式在服装制作工艺教学的运用

(一)“金字塔”教学模式的操作

1.分组。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每个服装班学生有20~30人,把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4~5人,从各组挑选出一个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学与教的任务。这就要求被选出来的组长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极其的耐心和细致。分组时每个组的人数不能太多,否则加大组长的压力,不利于教学。在工艺实训室,每个小组使用同一排平缝机,利于组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也利于教师检查、指导、教学。

2.教师讲解、示范。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对组长要求更高,对制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帮助教师准备教学所用的材料,这样对内容了解更充分。课堂上,教师首先对全班学生讲解新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交代新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制作工艺须达到的质量要求等,然后示范,一步一步地分析、讲解,要保障每个组长学会,操作规范,质量达到要求。

3.组长示范。由先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组长分别示范给自己组的学生看。因为每组的学生只有四五个人,这保障了每位同学都看得见听得到,使各位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好新内容。在组长教学生操作时,教师不仅不能等闲视之,撒手不管,而要求严格监督各组做示范的组长的“教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避免学生接受错误的信息。课后组长还要写总结,把本组的学习进度、收获、存在问题详细地写出来,便于教师了解情况,课后主动找后进生开小灶,避免每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

4.学生练习。组长示范后学生马上进行训练,组长负责检查小组同学的操作,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在学生动手训练的时间里,教师要眼看八方,把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收在眼底,并且要一组一组地检查,看各组出现共同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指出来,或者再示范有问题的步骤;也要看每个学生在哪一步出现问题,然后由组长教或者由教师示范。这既保障了教学质量,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绪,避免有些学生认为教师只教组长不教她们,产生失落感。由1名教师变为7名“教师”,教的力度增大了7倍,指导学生练习的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发生明显变化。

5.考核机制。学生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学生的作业数量、完成的质量来和教师抽样考试。数量由教学内容决定,内容简单每人交2~4个,难度大的交1个;质量按质量标准要求来打分,按工艺要求标准一项一项打分。评比的方式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学生评后把作品摆放好,由教师进行检查,并由学生说出理由,教师点评后确定成绩;教师抽样考试是提问各组的一名同学,随机出题考试。把三项的分数加起来就是小组的总分,按总分高低排名次。

(二)“金字塔”教学模式的案例――以“双嵌线袋”制作为例

1.笔者所带班级学生24人,定出6个能力强学习好的学生做组长,把其余的学生分成6个组,好中差搭配。

2.晚自习时,指导学生预习第二天学习的内容,包括“双嵌线袋”材料准备,部件规格,裁片裁配,工艺流程,缝制工艺,重点是缝制工艺。组长还要帮助教师准备各组用的裁片。上课时教师先讲解本次学习内容(工艺课连上4节),重点在缝制的技巧和容易出现的弊病。然后示范“双嵌线袋”制作,及时,粘衬,画袋位:将嵌条、袋位线的反面烫上粘衬条,在需要开袋的后裤片正面、嵌条的反面中间画出袋位线。粘衬不能起泡、皱褶,袋位线要平行,长短一致。第二,放袋布:在后袋位置的反面垫入上层袋布,要求袋位线上1.5~2cm,左右余量放置均匀。第三,缉嵌线条:把嵌线条的袋位线对准裤片袋位线,缉两道平行线。平等线两端对齐。第四,剪袋口:从中间开始剪,剪到两端时嵌线条直剪成两等份,裤片剪成三角形,恰好剪至缉线处,不能不足也不能过量,更不能剪断线。第五,翻转并封袋口:嵌线条翻转后,把剪开的缝份向袋口两端扣烫,两边嵌线条各折烫出0.5 cm,再将两端三角塞进里面回针固定。袋口要成直角,大小一致。第六,缉袋垫布:袋垫布找准袋位后,将下口边折光缉线在下层袋布上。第七,缉袋布:确定袋布的对折点后,将袋布反面相对,在反面缝合0.4 cm内线并修剪0.3 cm,然后将之翻出来整理平整。第八,三边封口:掀开裤片,从袋一端的三角起回针缉线,经过上袋口线到另一端的三角布止再打回针,袋口呈“ ”形。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让学生掌握操作流程操作技巧,避免出现弊病。

3.组长示范,教会其他成员,要求高质量完成任务。教师时刻关注组长的示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全体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常出现的弊病是裤片反面画袋位线、缉线不平行、长短不一、剪三角不到位或超过、两牙大小不一、袋口不成直角、袋口毛出等。

5.第三节课下课交3个双嵌线袋,交叉互评,教师点评,确定分数,教师抽样考试。作业个数占20%,做的质量占60%,抽样考试占20%,算出各组分数,进行排名,表扬好的小组,鼓励落后的小组。

(三)“金字塔”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看组长示范后马上进入训练,因此训练的时间相同,机会均等;也不用再等候教师示范3~4次后才训练,节省了很多时间,训练的时间加长,学到的知识增多,掌握的技能牢固;做示范的学生也通过讲解、示范而得到提高,其余学生一致向他们看齐,起到很好的领头带队作用,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服装工艺中级工考证过关率,以前是80%左右,现在是过关。

2.有利于培养尖子生。各组长通过示范和指导组员操作,重复练习多次,因而掌握知识更牢固。能当小教师他们很自豪,学习劲头更足,对自己要求更高了,在课堂上经常叫教师教一些新的内容,或者自学她们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内容多了,技能水平也提高了。当他们参加市、区的技能比赛取得很好的成绩,区级获得二等奖,这是首次获得这样的好成绩。

3.有利于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同在一个小组,通过教与学,学生接触多,直接交流多,之间相互配合,感情自然而然地加深了。

4.有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在学习过程小组之间经常进行比赛,要想得及时名,需要小组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组长会认真看教师示范,然后做好示范,并且会想方设法教会其他同学;小组成员也不甘心落后,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形成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团结合作才能取得好名次。

5.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导地位。“金字塔”模式教学,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教师,形成“师教生”、“生教生”、“生强生”,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三、“金字塔”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实施“金字塔”教学模式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及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就读职校的学生的水平相对较低,学生能力有限,选择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担任组长,有时比较困难;选出来的组长水平不一,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近距离观看教师示范过程的是组长,看得见听得清,掌握得好,而有些同学由于离得远,看不到教师的示范,不能理解教学内容,影响学生的情绪,觉得教师偏心,只喜欢组长不喜欢他们,学习积极性降低。

第三,有些组长示范过程手法不正确、技巧不熟练、分析不到位,教的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得到的信息有错误,影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第四,有些组长由于长期处于教的地位,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高一等,因此会骄傲自大,态度不友好,用词不当,说同学笨等,同学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不服组长管教,出现捣乱现象。

第五,由于教师要观看6个组长示范,不能时刻关注每个组长示范,因此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影响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金字塔”教学模式真正处理好教学任务和有间之间的矛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整个教学过程科学、高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服装制作论文:羽绒服装制作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羽绒服装由于具有防寒的功能性,所以人们对羽绒服装有比美观更高的要求。由于羽绒填充物的特性,羽绒服装在生产过程中的制作方式、制作工艺都相对复杂,导致羽绒服装极易出现问题,给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不少困扰。笔者在此就羽绒服装检测和消费者投诉中经常遇到的洗后泛黄、羽绒服装易钻绒、充绒量检测不合格这3个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从生产和检测的角度阐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1 水洗泛黄

我们购买的浅色羽绒服装在水洗后经常会出现泛黄的现象,尤其是白色面料的羽绒服,泛黄严重影响穿着的美观。

1.1 试验分析

分析白色羽绒服泛黄现象的原因可能出现在两方面:一是服装面料,尤其是加荧光增白剂的面料;二是羽绒填充物。为此,本文以两批洗后泛黄的羽绒服装进行模拟洗衣试验。结果发现,单独清洗面料,面料没有发黄;清洗成衣,出现泛黄的状况。综上可知,羽绒填充物对成衣洗后泛黄的影响较大。依据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我们对填充物的清洁度、耗氧量和残脂率这3个方面进行考察,两块样品的结果如表1。

表1 送检羽绒样品的检测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来看,两个样品的耗氧量和残脂率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而清洁度结果都不好,并且就具体的检验过程来看,A、B两个样品的清洁度数值都不稳定,因此,本试验研究的结果显示清洁度是导致服装泛黄的主要原因。

1.2 影响清洁度的因素

清洁度反映的是羽绒填充物的清洁程度。清洁度高,说明羽绒清洗充分,不含较多的油脂和残渣等,同时也能去除较多的气味。羽绒的处理工艺流程为,未水洗羽毛羽绒加工工艺:原料毛粗分除灰精分打包成品(规格毛)。水洗羽绒羽毛加工工艺:规格毛清洗、脱水烘干冷却打包成品(填充料)[1]。

以上各道工序中,对清洁度影响较大的为清洗、脱水环节。清洗、脱水是除灰、脱脂、除臭的重要操作。此环节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洗毛用水须清洁,宜中性、软水;需用专用洗涤剂,用量按羽毛羽绒含脂量调整。脱水也非常关键,一些老式设备在一次漂洗后用另一台离心机脱水,新式先进的设备将清洗、脱水整合在洗脱机进行,每洗一次均离心脱水一次,可减少漂清次数,节省耗水量。但不论使用哪种设备,都需要保障足够的清洗和漂清次数才能达到满意的清洁度。

1.3 生产制作建议

当前的羽绒行业标准是对羽绒制品生产的低要求,对于容易沾污的白色羽绒服这类产品,应根据实际需要提高原料的要求。对于清洗不匀的样品,可能存在检测数值合格,但实际使用时会产生泛黄或印痕的现象,不均匀的样品可能有的部位不合格,但被平均后有可能合格。对于此浅色面料的羽绒服装,建议送检时对清洁度的检测提出加做试样的要求,正常的清洁度检测每个样品需要做两个试样,可以要求做4个试样,而且要分别出具数值,这4个试样的数值极差(较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如果超过100 mm,则证明样品洗涤不均匀,需要谨慎使用,先做样衣试验,没问题后再做批量生产。

同时浅色面料的羽绒服泛黄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尤其是如果羽绒服装使用了加荧光增白剂的面料将会更加复杂,清洁度不好只是导致其泛黄的可能原因之一。还有清洁度检测数据好,但也可能泛黄的情况:常见的原因便是羽绒清洗加工时用的洗涤剂种类所致,多数荧光增白剂在含氯或酸碱性强的条件下会发生泛黄现象,如果加工时用的洗涤剂为含氯或酸碱性强,则很可能造成白色羽绒服泛黄[2];此外,如果洗涤剂用量过大而漂洗不充分造成洗涤剂残留过多时也可能造成泛黄现象。因此,对于容易沾染或变色的白色羽绒服来说,无论羽绒样品的检测是否符合标准,都要先做样衣进行洗涤试验,没问题后再批量生产。

2 羽绒服装易钻绒

羽绒服装在加工制作中一般采取涂层面料或经纬纱高密织物。涂层整理一般是织物经轧压处理,使经纬纱之间的空隙缩小,再涂以高分子浆料,使之与织物形成交链的透明皮膜覆盖层,以封闭织物经纬间隙。有的在涂层浆料内加入氟磷树脂或有机硅类防水剂,使织物具有防露绒、防渗水的性能。

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是,这样的面料在制作成衣前做防钻绒性能检测为合格,但制成成衣后却遭到客户投诉。

2.1 试验分析

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顾客的不正当穿着与洗涤,二是生产工艺对羽绒服装防钻绒性能的影响。在长期的羽绒服装检验和处理顾客投诉问题的过程中作者发现,羽绒服装钻绒现象很多发生在缝合处的针孔处。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在做防钻绒试验时,要对所缝制的绒包的缝线进行涂胶处理,以防止绒从缝线处钻出,只考察面料的防钻绒。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缝线处钻绒的现象不能避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对比试验,分别做了4个标准绒包和4个缝线处未做涂胶处理的绒包,进行钻绒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绒包的钻绒结果

从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缝线处钻出的羽绒数量大大超过了从面料中钻出的数量,所以即使羽绒服装钻绒检测合格,但缝制质量不过关依然会有钻绒问题。

2.2 生产制作建议

在羽绒服装的生产中,要求服装质检人员认真检查每个羽绒制品的单片缝线处有没有缝制好,有没有因面料缝制上而出现钻绒的现象,也要根据服装生产中的实际需要,调整缝纫针的粗细,减少针孔除的钻绒,同时改进工艺,改善缝线针孔处钻绒的情况,比如对羽绒服装填充片进行包边处理,这不仅减少了缝线处的钻绒,而且对面料的钻绒也起到了有效的防范作用。但是包边处理有个缺点,会增加服装制作成本和服装制作难度,并且加大了羽绒服装的厚度及重量。改善羽绒钻绒的另一个途径是对羽绒服装填充片进行锁边处理,这种处理虽然不能减少缝线处的钻绒,但是会对面料的钻绒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3 充绒量不合格

在羽绒服的生产过程中,一般是先做好类似开口布包的片,往里面填充一定克数的羽绒,再进行封口处理。羽绒轻薄易飘散,在这一过程,如有操作不当,羽绒会从布袋中飘散出来,对羽绒质量有一定的损失。每片损失一些,就易造成充绒量检测不合格。由于羽绒易吸湿发散的特性,羽绒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收水分,所以羽绒羽毛水分率检测项目的合格值为13%。因为充绒量检测需把羽绒羽毛在标准大气下进行24小时的调湿调温处理,如果使用水洗7天之内的羽绒,或者把羽绒储藏在潮湿的环境中,羽绒中水分含量高。使用这样的羽绒填充检测,往往充绒量是不合格的。

3.1 生产制作建议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只规定了充绒量偏差的下限,对充绒量的上限是没有要求的,所以生产厂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多充一点绒,防止生产中的正常消耗而造成检测不合格,同时做羽绒服装前,对羽绒填充物进行水分率的检测。除了防止充绒量检测不合格以外,也防止原料提供商提供水分率超标的产品,使所购原料重量虚高,造成经济损失。购得的羽绒羽毛,一定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对于检验机构而言,充绒量试验的前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减少这一环节,否则会造成检测数据的不。

为了生产出消费者满意、质量合格的羽绒服装,厂商不仅需要关注一般服装制作中要注意的问题,还要注意面料、填充物的采购到生产原料的存放,成衣的制作及包装存放等方面。我们要高标准严要求,以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为生产的低要求,长期积累数据,改进生产加工方法。制作出美观大方、质量好深受消费喜爱的产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创新。在生产过程严把质量关,在设计上推陈出新,才能提高我国生产的羽绒服装的国际地位,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服装制作论文:《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服装专业类的核心课程,在该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字

服装 结构 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服装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该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服装结构设计的性直接影响服装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益。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常服装教育教学过程利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重点就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二、课程设置安排

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将这门课分成《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两门课来讲授。这样使得服装结构的设计彼此孤立起来,而且教授的时间也不同步。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弊端:

(一)教学内容分散

在服装结构设计这部分中主要教授对结构的绘制与设计,却没有对设计的作品进行实验的验证和测试,这样服装设计的纸样不一定具备可用性,对于服装板型也找不到毛病出来,从而不利于对结构设计进行改正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衔接困难

在传统课程安排上, 一般把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放在前面进行讲授,而把服装工艺设计安排在后面。这样会导致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无法与服装工艺设计进行衔接,而且衔接也不够连贯,容易让学生产生障碍。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重在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意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服装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科学性,我们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对应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按以下四个阶段逐步教学的: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

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首先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讲授,对于《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来说,在这部分我们先是从简单工作做起,如对基础缝型的结构设计进行学习;

(二)简单生活便装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这部分训练中,我们选取了较为简单的生活便装进行学习,如针对:衬衫、单裙和睡衣等;

(三)外衣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具备了简单结构设计与制作能力后,我们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教学的难度。在这步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外套作为学习结构设计与制作对象,如:男女西装,夹克和中山装等;

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是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在及时阶段,主要传授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制作技能;在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对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操作,首先学习与设计简单生活简装,结合日常生活的服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升华和提升,要求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后,应该着手加大难度,从事稍微复杂的外套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实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重视日常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对于制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谈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作为一个专业类的服装院校,根据学校对人才的定位,在制定服装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引导学生朝这方面发展。

(一)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例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往往能事半功倍。《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理论繁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讲授课程,做到勤动手、多动脑,逐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时,作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安排些简单的项目让学生实习和操作,对于学生的作品适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二)适时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扩展创意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通过自学材料,参考书或网络看,自己发现问题,同时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我学习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动力,培养创意思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教学

传统的服装学习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教学过程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各级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与越来越紧密。作为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离不开现代教育方式的运用。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能解决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四)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增强实践环节

如前面所述,《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熟练掌握结构设计和制作的技能,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训和仿真生产实训。让学生亲身体验服装设计和加工的流程,从而对服装设计的学习有更深刻的体会。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服装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的适合社会发展和服装潮流的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服装类高等院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适合当前服装设计的合格人才。

服装制作论文:浅析服装工艺制作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从服装工艺制作的重要性出发,重点阐述了在课堂进行服装工艺制作的方法,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工艺流程,使学生有一定的感受,并结合多媒体的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新的思维和理念融汇到服装的制作中。

关键词:服装工艺;教学方法;从图纸到成品

一、服装工艺课程的目的

服装工艺课程是高等美术院校服装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属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通过缝合造型基本知识;熟悉服装造型的前期内容;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动手意识;为未来服装设计成衣缝制部分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实践;引导培养学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掌握正确的工艺造型方法内容,理论讲授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

二、服装工艺课程的重要性

我国的成衣工艺历史比较久,但发展缓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停留在个体制作和手工作坊的生产形态,现在我国的服装企业也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国外的服装生产已经过机械化生产的六十年代、自动化生产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化生产的八十年代到计算机网络化生产的九十年代。我国现有的服装企业中约有80%是中小型企业,而且大多数是数量型企业,以廉价的劳动加工及大批量的生产在市场参与竞争,据调查80%的欧洲服装企业拥有服装CAD系统,台湾拥有服装CAD系统的企业所占比例为30%,而我国仅有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服装工业技术的落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是中国服装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根据产业竞争状态、要素供给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替代品的发展、新进入者的威胁等五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劳动力成本在竞争中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

三、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特点

如何面对这些变化,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就成了培养新一代劳动者的职业学校所要面对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优化教学课程要注意把握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特点:

示范性。在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技能示范操作,学生记忆、观看、练习,形成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传播的过程即为技能示范操作过程。因此,教师示范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记忆感知的对象。如教师在技能示范过程中合理的排料、的裁剪、流畅的制作程序、正确的熨烫技巧,技能操作的动作姿势等都对学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的示范言行一定要正确规范。

感知性。技能操作示范教学是服装专业学生感知服装制作的关键过程。学生通过眼、耳、手、脚等来感知服装的制作要领、程序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观看教师选择面料、合理排料、裁剪面料顺序、缝制的程序和要领、熨烫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面料的配色和款式的造型等;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感知教师的操作姿势和操作要领;通过触觉感知面料的手感和特点、熨烫的温度、手脚的配合来控制机车的速度等。学生通过看、听、触等认知服装的制作过程,再辅之以记忆思维,最终学会服装的款式工艺制作。

互动性。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教师操作、讲解,学生观看、记忆,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学生的学习与听课态度和情绪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心和讲课激情,二者具有相互影响关系,因此要把握好这种关系。

根据学生的心理,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集中精力进行操作示范,这就存在一个课堂管理如何操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示范动作是瞬息之间,稍纵即逝的,有的虽然可以重复,但也无法多次重复,因此,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掌握每一个环节、记住每一个要领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服装工艺课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课程,上课的时间持续比较长,连贯性比较大。如何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不影响课堂的示范教学,这需要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好的做法有:事先做好示范作品,发给学生看;做好课程录像PPT等在电教设备上轮流播放,上课的时候使学生在操作之前就有感性认识,加强后期学习的效果;有时也可以在课前准备示范时让基础差的或没看清楚的同学反复地观看录像操作;还有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基础好的学生负责辅导学得慢的同学,这不仅能有利于大家学习水平的提高,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管理组织水平。如果教师总是“越俎代庖”,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让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同时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这些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用。

四、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创新

运用传统文化的影响优化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内涵,结合中国服装发展所积淀的服饰文化、服装技艺以及传统服装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知识去启迪学生继承、弘扬中国服装化的精髓,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服装技术,增强时代的责任感。例如在一些传统的工艺应用装制作中,像盘扣的制作与设计、刺绣的运用、剪纸艺术在面料上的创造等既激发了学生又灌输了传统程教学的内涵,通过课外的手工作业来补充完善课内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兴趣。有意突出服装制作中出现的服装典故、趣闻以及风俗民情的特点,将服装工艺所涉及的一些服装的化学变化、色泽变化、造型变化融入其中,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网络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已经颠覆了传统的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信息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从心理上带给学生时代感和新鲜感,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引入网络教学,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进行完整、系统的跟踪记录、储存,这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服装工艺课程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有限的教学过程,老师示范的服装数量毕竟有限。然而,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活跃,所接触新生事物、媒体信息还是比较多,课本上的几件“恒久不变”的服装款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就不能只传授服装的制作技艺,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同类型服装款式的制作原理和规律,区分、比较不同类型服装款式的制作技艺,既要通过示范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及基本要领,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学习,又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把握现有服装技术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网络,运用现代服装设备,不断创新,创造出新的服装工艺技术,最终实现从面料、版型的裁剪、工艺的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

结语: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是从图纸到成品中的重要一环,不仅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教学,还应在课堂中增加更多的创新性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服装制作论文:民族服装制作课程的现代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着手,从课程定位、教学模式设计以及教学操作程序三个主要方面,探讨现代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要求下的民族服装制作课程的现代教学研究,旨在改革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体现学生在课程的主体作用,打造独特的设计教学特色。

【关键词】民族服装 教学研究 教学模式 教学操作程序

世界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曾说,“中国一直吸引着我,吸引我的是中国的文化、艺术、服装和传奇”。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是现代服装设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中国服装教育自1982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开办服装短训班以来,至今已跨越了30多年的历史,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已取得理念上的共识,并依据各院校自我特色与特长,在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纷纷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致力于打造具有自我特色的中国服装教育体系。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服装特别是少数民族服装历经数千年的交汇、沉淀和去芜存菁,在相对独立隔绝的地域环境中,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支配和制约,逐渐形成独特的风神韵骨,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相对的稳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民族服装制作课程纳入现代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范畴,对于丰富中国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开辟教学特色项目,形成独特的设计教学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民族服装制作课程的课程定位

中国民族服装资源广博,要在民族服装制作课程有限的授课时间,完成民族服装的通识教育,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旧有民族服装制作课程往往将授课内容局限于特定民族服装的款式还原或特定民族服饰的工艺再现,从教师的备课到教师对教材难易程度的理解,从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到教学手段的运用,从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到的教学效果评价等等,始终是教师在扮演主角,缺乏应用性,缺乏创新性,缺乏全局意义上的服饰文化传承、传统服饰创新设计及现代化应用的课程理念。

针对上述现实,当前民族服装制作课程的授课目的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定位:一是以培养学生中国文化情结为主要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自觉汲取民族服饰文化精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二是以点带面,传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装工艺理论和相关技能,引导学生就民族服饰的某一元素为创作灵感,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民族服装的学习兴趣。三是淡化课程理论学习、实验与实践的既定界限,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传统民族文化、现代市场需求和自我个性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注重知识、技能和市场的综合运用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四是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及技能的培养,鼓励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民族服饰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程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功能,体现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基于中国民族服装地域分布、文化符号、实用效果的多样性,以及服装设计在面辅料选择、色调搭配、款式构思、装饰效果、风格体现和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个性化表述特征,民族服装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祝智庭教授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文化分类理论(如图1所示)中的“Ⅱ形个体主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为模型进行建构。

信息化教育模式文化分类理论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教学模式分类框架,认为教学模式的差别本质上是文化差别。该理论将价值观与认识论看作考察教育文化差别的两个基本变量,将每一变量看作为一个连续体。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Ⅱ形个体主义-建构主义”横向上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皮亚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的物理空间、心理气氛、媒体与工具、教师活动等,目前已得到当代近期信息技术成果的保障,成为国内外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从价值观角度来看,同样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Ⅱ形个体主义-建构主义”纵向上以个体主义价值观为支撑。个体主义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英等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核心,可以粗略归纳为表现在哲学上的人本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以及文化上的独立个性等,在此模式中可将其狭义解读为文化艺术的个人体验、个人情感表达、个人意志及理想表述等,在教育中则普遍要求采取个别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

依据上述“Ⅱ形个体主义-建构主义”模式可建立一种实验性的民族服装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该教学模式的设计核心是创建“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环境:要求教师结合现代服装产业发展与市场特征,在充分提炼、讲授民族服饰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设计民族服装制作课程课内模拟项目,辅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资源,扩展对民族服装的认知,主动查寻、提炼民族服装资讯,同时研习、借鉴经典案例的成功经验,完成民族服装的现代设计应用与作品制作的过程体验。该教学模式尊重艺术教育特点,主动引入“项目制”教学方法,改革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体现学生在课程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课程中的引导作用。

3、民族服装制作课程的教学操作程序

教学操作程序是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其实质在于处理好师生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序列上的实施。分析上文提出的一种实验性的民族服装制作课程教学模式,其教学操作程序可归纳为“理论授课——项目设计创作——设计作品制作”等三个基本环节。三个基本环节的具体学时分配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采用50%:25%:25%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型课程分配,或采用30%:30%:40%以实验实践为主的实践型课程分配。学时分配可灵活掌握,并非一成不变。

“理论授课”环节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从地域性、装饰性和多样性等方面着手,对中国民族服饰进行归纳、整理并作综合介绍,同时结合院校教学具体要求就民族服装的典型款式及典型工艺进行讲解,该环节为教学授课环节。“项目设计创作”环节在教学上采用了“项目制”教学方法,以职业需求、能力本位和学生主体为理念,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培养知识应用和技能拓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属于课内实践环节。“项目设计创作”环节要求教师针对现代市场需求和民族服装设计的实际,从商业品牌服饰开发或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等不同角度设计模拟项目,引导学生完成典型案例团队研究、资料信息个人检索及个人设计方案递交。“设计作品制作”环节为课内实验环节,是“项目设计创作”环节的延续,要求学生从自我项目设计方案中选取一款设计进行胚样制作、面辅料选择及实样制作,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服装作品。

在 “项目设计创作”和“设计作品制作”环节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重视民族服装造型、工艺与西方先进服装技术的有效结合。具体授课中,教师可借鉴旗袍、中山装等典型案例。作为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旗袍的标志性造型元素圆立领、开襟和开衩均源于清朝女子旗装,而另一标志性造型元素收腰工艺则深受西方服装造型和制衣技术的影响。关于旗袍,美国服装学家玛里琳霍恩在她的著作《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中写到:“20年代在欧美流行的管状时装短裙影响了中国女装的设计。西方的女装似乎是为了显示大腿和使形体呈现管状。然而裸露膝盖的西式裙子,在中国人看来是欠庄重的:但是同样的效果可以用加长上衣的长度并在两边开衩来获得。这个单件的服装被称为旗袍。中国妇女终于获得了一种代表这个时代重要价值的服装,一种杰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既符合时尚的审美需求,又尊重了传统的民族服装特性,它象征了中国妇女的积极而进步的生活方式。”上述评价对于不断改进民族服装设计和制作工艺,设计制作符合时尚审美并具有商品价值的创新民族服装,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民族服装制作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

4、结语

总之,基于信息化教育模式文化分类理论“Ⅱ形个体主义-建构主义”模式创建的一种实验性的民族服饰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操作程序,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调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自我发展,引导学生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继承、改良、发展并赋予民族服装新的形式、新的变化,在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性的灵魂和精神基础上,通过现代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将服装的造型、色彩、面料与现代时尚潮流结合,诠释民族性。

当然,任何一个教学模式的构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需要不断改革、反复实践,分析比较并总结经验,从而取得更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效果。上文所述的民族服装制作的现代教学研究理论,对于服装专业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及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尚处于探讨阶段,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

服装制作论文:服装设计制作教育初探

摘 要:服装设计教育的改革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服装设计的未来,而树立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原则,增强设计的创新意识是服装教育目前要点,然而,在现阶段服装设计教育内容和观念普遍滞后,服装设计信息不发达、不适应时代快速发展需要,缺乏竞争力。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育;人才;培养

实践出真知。服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学科,既要求艺术性,又要求实效性。服装的艺术性即服装的审美价值。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服装设计者只有深入生活,接近群众,才能理解和感受到真正的社会的美、自然的美、艺术的美,才能把源于生活和实践的真正美的艺术,融入自己的创作手法中去,设计出蕴含着真实美的服装作品来。另外,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俗、劳动方式和经济收入的不同,以及对当代社会时尚流行的理解和理念不同,对服装的要求也千差万别。服装设计者只有深入生活,了解各地区风土人情的差异,才能设计出为当地群众所喜爱的服装。

服装设计者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决定着服装作品设计艺术品味的高低。服装设计者必须努力营造自己的艺术空间,从多种门类的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和创作灵感,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敏锐的听觉艺术

好的音乐、戏曲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优美的旋律,强烈的节奏感,时空的共鸣,这些不仅带给你精神上的愉悦,更会使你思绪奔腾,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动和创作欲望。

二、广阔的视觉艺术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民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使我能感受到的视觉艺术范围极其博大广阔,如:雕刻、绘画、文字、书法、建筑艺术、服装设计等,它们无不凝聚着深邃的人文内涵。学习借鉴这些的文明,对掌握材质运用,提高设计艺术品位,丰富服装款式造型等,有很大作用。视觉是心灵的天窗,绚丽的色彩会给服装设计者开辟出无限广阔的世界空间。

三、现代化的感官艺术

“感”是感受,“观”是观察。改革开放之风,吹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大量的西方前卫艺术和时尚潮流通过各种载体,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观察和学习东西方艺术中于我们关联密切的服装、服饰、色彩、造型等,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会极大地丰富设计者的创作素材,扩宽设计者的创作思路。

四、综合分析艺术

尽管音乐、舞蹈、戏曲、雕刻、绘画中都有很多好的、美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服装设计师一种再创造,是一种新的艺术门类,它可以综合百家艺术之长,却不是其中的某一种,更不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服装设计的目的是要表现某一特定的主题。服装设计者应观察和学习的多种艺术,并融会贯通,在进行服装设计时,把听觉、视觉、情感、思维、联想、构思等诸多内心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地取舍。

服装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衣服的形式出现的。搞服装设计如果只懂绘画或构思几张草图,那只是完成了设计构思的一部分。服装效果图不是服装设计的最终结果,它仅是服装设计的一个方面。检验服装设计是否成功,取决于穿着以后的状态和满意程度。因此,服装设计者不仅要有良好的绘画功底,还应具备扎实的裁剪、裁制的技能,能独立完成从设计构思到成衣制作的全过程。对于服装设计来讲,绘画性的效果图和制作图仅是设计的开始。服装设计产品不是停留在纸面效果的一种纯粹意义上的美术作品,最终应以服装作品的形式出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

(作者单位 广东省冶金技工学校服装教研组)

服装制作论文:服装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室建设

【摘要】在服装设计与制作学科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只是简单的学会一套绘画技艺,而是塑造和提高自身的想象思考能力。设计可以经过我们的大脑思索,专业知识的积聚来完成,而制作则需要有特定的设备来实现,所以建设一个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实验室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制作;实验室

1引言

随着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服装设计专业紧接着出现,服装设计教育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专门学习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学生来说,不但要设计服装的款式,而且要具有充分的实力把自己的设计变为成品。所以除了设计技巧,学生也要把握操作技能。因此一个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实验室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2综合实验室教学的优势

2.1合理的设备配置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

首先服装综合实验室的基本器材是快速平缝机,在器材的购买上,先进行市场考察和对比,成立一个小型的实践基地。然后再参照服装行业组织的建议、借鉴其他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室的布置,然后购买一堆经验丰富的画图仪、胶合机、计算机、手绘板等器材。在衣服制造过程中让老师跟学生从画图到打版、从布料完善到衣服做好都能够使用到近期的器材,老师和学生能够尝试各种各样的手法和服装,比如裙子、西服、毛衣等。老师和学生在实验室里能全部体会到公司对不同衣服的操作过程,使师生能够在实验室内体验到各种服装企业的工作流程,不同程度的加深自己对设计和制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1]。

2.2实验室模式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服装设计与制作是一个重视历史、重视思想、重视技艺的专业,在这个科学和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不论是价值审美还是制造技艺时都会有新的学说产生,为了栽培高水平、适应当代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教师们要避免只依靠以前撰写的书本和资料,向学生灌输那些已脱节的学问,也要避免把理论传授当作仅有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操作动手的能力。实验室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把老师和现代社会有机的联结在一起,在持续地实践操作中回到行业前沿不断了解服装市场的变化,加深自己对服装企业的认识、充实自己的理论框架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素养[2]。

2.3实验室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服装设计与制作具有特殊的学科教学要求,要想丰富理论文化长时间的练习是不可避免的,缺少足够的实际练习,学生要想把握衣服的样式特征、布料材质、技艺手法等详细内容是困难的。实验室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加地运用已有的实验室设备,模仿公司制造方式,由老师布置一些主题,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际操作技巧,在实验室练习过程中提高对理论框架的理解,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并习惯现实企业中的运作方式,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进入状态,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力。

3国内服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当前我国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实验教学部分主要是为服务某些专业课程而不是作为主修部分进行学习的。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实验课的学时数比较少,学生的主要任务依然是理论部分[3]。对于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服装构成设计、服装缝制技术等实验部分,没有给予充分的实际操作时间,导致大多数的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不成熟、只会嘴上说说而已。其次是服装实验教育的内容。国内的服装实验教学内容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保持不变的,缺少创新创造。这样的教学内容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没有动力去进行学习,约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对教育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服装设计行业是一个紧随时代潮流变化的行业,服装的款式和缝制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是瞬息万变,而我国国内实验教育的内容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4]。再次是实验教学的方式。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一般常用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先做缝制记忆的示范,学生们进行观看,然后在约定好的时间内模仿、实际操作,完成课堂实验的要求。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很容易给学生带来一种误导,就是老师是怎么做的他们也要怎么做,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方法的时间。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习实践课程之外的东西,甚至是很多创新的想法,学生也不能够进行实践。一点,也是对综合实验室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仪器器材的使用频率。目前我国国内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大部分都是采用整班一起上课的方式,课外时间学生不允许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导致实验室里面的很多器材设备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除此之外,因为学校实验课程的内容安排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很多新式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器材很少被使用,例如套结机、曲折缝纫机等器材的使用频率就不是很高[6]。

4对综合实验室建设与实践的几点建议

及时,服装综合实验室器材的选购规则。实用规则,综合实验室主要用于现实操作,购买的器材用于满足平时教学训练,可以恰当购买一些不经常用但是认知作用好的器材[5];经济规则,国内的衣服缝纫机器材种类繁多,不同档次都有,相同款式不同牌子的价位差别很大,尤其是在科技的不断创新导致我国的缝纫行业持续变强的现在,国内缝纫器材在使用上和国外器材差不多没区别,但是价格上便宜很多,在购买的时候要遵守“只买对不买贵”的规则。第二,服装综合实验室应具有的要求。首先从实验室的使用方面来看,综合实验室不但要负责基本的缝制传授目标,还要有进行特别技艺试验的器材。在购买器材时可以根据制定的规划和人数灵动地来选择器材数目和种类。但是一定要根据班里人数,使每个人都能够使用缝纫机。在实验室的分布上,实验室器材的安置要看是否适用有理。实验室布局应注意两点:及时点是技艺器材使用时的安全性,虽然缝纫器材一般都具有安全保护手段,但是在使用中仍然要关注安全问题;第二点是技艺操作的合理性,比如普通缝纫设备按照顺序摆放在同一个地方,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可依据其利用次数安置在别的地方[7]。第三,服装工艺实验室的后期管理。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综合实验室可以长时间开放给学生练习,这样器材的功能就能被大部分使用。不过随着实验室的公开使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出现了,所以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定期给实验器材检查,同时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并且监督学生遵守。同时实验室也要配有必需的火灾感应仪和灭火器材,以面对突发情况,降低财产消耗。

5结语

伴随着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设一个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实验室是至关重要的。综合实验室对于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栽培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关注学生实践能力,能够不断适应行业对设计工艺的要求。

作者:胡娜 单位: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服装制作论文:服装设计制作目标教学法探究

一、课前预习

课前几天布置学生预习《服装设计美学法则》全文并做思考练习题:一是你是如何理解统一与变化关系的?试用图加以说明。二是平衡有几种形式?参考课本上的图分别试用每一种平衡形式进行服装款式设计(设计12~24款,用款式图表示)。三是如何运用黄金分割比例进行服装设计?运用比例法则设计几款符合比例的服装(设计3~6款,用效果图表示)。四是根据分割种类进行不同的比例分割练习(设计12~24款,用款式图表示)。五是运用节奏的4种表示形式,进行服装款式设计(设计12~24款,用款式图表示)。要求学生在上课前24小时完成,并交给各学习小组长检查登记。各小组长将检查登记在名单上,在上课前24小时晚修上课后交给任课老师。

二、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四个部分,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活动。以及时部分内容《统一与变化》为例,及时课时的教学分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把握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把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运用把握得恰到好处,使设计的服装造型展示出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给人以统一和谐的整体美感。首先,教师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服装设计中,统一与变化是恒久不变的重要法则。请大家翻开课本104页,认真阅读6-2《服装设计美学法则》中统一与变化的课文内容。阅读时请大家思考并在书上分别找出统一的概念、统一的作用、统一的主要表现及服装整体美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上述思考问题,并对学生关于概念、作用、主要表现等问题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随后师生共同鉴赏书中6-29彩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彩图中得出结论,服装构成的统一与和谐是服装整体美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归纳回答思考题:在服装设计实际运用中应注意哪三个问题?为什么说统一是必需的,它有什么具体标准?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评议:“同学们回答都很正确。我们必须明确把握在服装设计中强调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我们在服装设计中要注意设计造型、线条变化、色彩明暗、材料搭配的合理运用,使设计构思形成一种有序的章法,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这其中的‘合理运用’‘循序章法’‘目的’三个词我们必须反复、深刻理解、体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精益求精使服装整体造型更显和谐美。”然后师生共同鉴赏课文彩图6-30和图6-3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得出结论:前幅彩图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整体造型显出和谐之美;后幅图虽然统一,但显得呆板、单调、毫无生气。从对比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从中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相对的,是在多种形式形态的造型、色彩、材质的和谐对比中产生的,因而统一是相对于对比而言的。”随后教师再提出思考题:“你是如何理解统一与变化关系的?(试用图加以说明)。”

学生听到问题后纷纷举手踊跃要求发言,教师归纳大家的发言,统一认识:从彩图6-30、图6-31及彩图6-32对比中可以看出,在服装设计美学法则中,强调统一的秩序与章法,虽然会使服装设计造型在产生稳重庄重之感时略显呆滞,但抛弃了统一的原则又会使服装设计造型杂乱无章,毫无美感。服装设计既然是一门艺术,设计者对美的追求自然是。要使学生们认识到服装设计一定要把握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只有把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运用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使服装造型展示出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由教师对本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并布置课下作业。继续完成预习作业中的二、三、四、五题。

作者:王谋坚

服装制作论文:技校服装设计与制作教学创新思考

1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1.1吃苦耐劳精神不足

刚离开学校的学生,心高气傲、娇气,眼高手低,心态不够端正,放不下架子,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就业道路上的困难认识不足,因此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那些事业有成的毕业生,都是从一线做起、从基层做起,是经过多年的磨励才取得今天的成功。

1.2长期工作的意向不够

有不少学生在顶岗实习期满或学习略有所成时,不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协议,觉得还能够找到更好的环境或更优的岗位,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心,一些重要职务不愿意让学生担任,甚至不愿意接纳实习生。

1.3教学实践环节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学校教学仍存在着重知轻能的倾向,学校实践教学仍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生毕业后需要较长的岗位适应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岗位操作知识缺乏,企业生产流程不熟悉,对设备使用很生疏、样板制作能力较差,产品质量意识较薄弱,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等。

2教学改革的建议及对策

2.1课程设置和结构的优化调整

服装行业可细分为市场预测分析、服装款式设计、面辅料供应、服装版型设计、样衣制作、排版裁剪、工艺设计等,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由于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习上面面俱到不太现实,因此,教学中应以就业岗位为中心,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程设置需要模糊学科界限,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突出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理念。将课程设置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分为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含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能力)、专能力(含理论和技能)模块和选修模块。在专业基础模块,需要向学生提供从事服装设计与制作行业的现代化、工业化生产或独立生产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完成专业基础模块的内容后,结合自身特长及优势,根据不同的专业技能发展方向,在专业能力细分模块中选择专业方向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择业过程中目标明确,使毕业生的专业层次及形式进一步多样化,较大程度提高就业率,满足企业不同岗位的用人需求。

2.2教学方法、评价与考核的改革

要落实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大力推进理实一体、项目带动、学科整合、教考分离等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爱学、肯做。这种将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等若干独立科目融为一体的项目任务课程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并且能将教、学、做三个环节有机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做好自己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服装项目课程的考试大纲和考题全部来自人社部门、行业协会和合作企业。培训由学校完成而考试则由各行会独立进行,既体现公平的原则,使毕业证书和岗位技术等级证书更具含金量和性,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给学生机会学习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评价,确定自己的学习成果,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自身的学习进展与计划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学习过程,找到提高与改进的方法。

2.3教材的编写与变革

组织行业专家、博学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撰写项目教学案,编写适合学校需要的项目教材,保障教材的优、实、新。例如:可以按服装的九大基本款式为项目,从款式设计订单制作结构设计、制图样板制作(包括服装CAD与立体裁剪)生产准备裁剪工程缝制工艺(熨烫要求)成品检验整理、包装、储运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成果展示最终评价等方向编写符合现代生产技术要求的教材,能更贴近企业大生产流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在实际应用中不再手忙脚乱。

2.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

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也是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要推进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的培训要从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入手,二者密不可分。要以课程改革推动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载体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提高职业技能。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当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不了现在问题时,学习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就有效果。因此,对服装专任教师的培训应该与具体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2.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将企业生产车间引进学校实训中心,融研发、生产、教学于一体的新型的高水平实训场所,形成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在生产和教学中互聘互兼、优势互补的局面。充分整合校园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边学习边见习,工学交替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生产情景。力争做到校内实训中心既是学生的学做课堂,又是企业的品牌研发基地,还是企业的第二生产车间,充分挖掘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更具体,技能要求更规范,发展目标更明确订单培养的新型办学机制。

作者:李自洪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技工学校

服装制作论文:情绪中事件相关电位对服装制作影响

随着人类知识结构与审美意识的更新,服装设计已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服装的价值已大大突破遮身蔽体的传统观念,功能日趋多样化。对于穿着服装的人作为社会的个体而言,其着装不仅要满足生理生活的目的,还要满足其作为社会一员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来更有效地表现自我,满足生理、心理及社会大舞台上的角色要求[1]。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和社会角色的要求,服装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满足人们日益更新的着装和审美需求,为服装设计提出新的方法和科学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服装设计作品的优劣,通常只是概念化的描述,但是,从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内在的身心感受(也可以看做情绪反应)可以由生理反应的指标来表现。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是情感的外部表现,它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内部或外在的刺激引发的,因此,可以根据在加工不同类型的情绪信息时大脑的工作原理,借助人脑的高级功能,将概念化的情绪具体到大脑皮层的脑波变化上,通过科学的理论定量探讨人们对于他人着装真实的情绪感受。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简称ERP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研究上,在心理学、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医学临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情绪的事件相关电位是认知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也被运用到一些交叉学科上,涉及范围包括计算机科学、音乐、园林、艺术设计等领域。服装艺术是以服装为载体的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是服装设计师和消费者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2]。将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引入到服装设计中,利用脑电仪器来侦测人体内在的生理信息,这种形式类似于精神医学所研究的“生理回馈技术”(biofeedbacktechnique),是一种利用监控工具来侦测与扩大内在的生理信息,藉由生理反应的指标来表现内在身心状况的一种方法。利用脑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服装设计者、服装消费者的情绪进行研究,揭示这些情绪发生过程中大脑的反应和变化,更大程度上认识个体的认知过程,通过这种将科学与艺术进行合理交汇的手段,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服装设计和消费,为服装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客观可行的方法。

1情绪

1.1情绪理论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主要指个体与情景的交互作用关系,特别是脑内的活动过程,具有较大的激动性、情景性和暂时性。传统的情感理论有2种:一种是Plato的二元理论,这种理论可以理解为“感觉理论”,但事实上,这种“感觉”现象和意识受精神、心灵的支配,通常被认为是人体的副产品;另一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来自Plato的学生Aristotle,他认为要理解某件事物必须要了解它的构造(由什么制成)和功能,对于情绪来说,仅说明它包含一套感觉过程或是一连串行为是不足的,必须要阐明功能是什么或是行为的结果是什么[3]。目前被研究者广泛采纳的概念认为,个体的情绪主要包括主观体验(如喜悦、悲伤或者愤怒等主观感受)、生理机制(如皮层下神经活动以及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等)以及各种外部的表情行为(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动作)等。也就是说,情绪的产生会伴随着相应的身体反应(行为上和生理上)。行为上的反应是个体的外在表现,生理上的反应体现在人体不自主的生理变化上。

1.2情绪的客观评测

情绪过程既有内部反应又伴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因此,可以将有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作为情绪的指标加以测量和记录,将心理过程与实时相应的神经过程联系起来。日本学者已经通过诸如视觉、嗅觉、触觉刺激在脑电、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反应,来说明愉快和不快情绪在生理上的不同[4-6]以及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脑电变化[7]。

活的人脑会不断放电,称为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也叫做自发电位[8],脑电的产生与变化是大脑神经活动的实时表现。事件相关电位是人脑对给予的特定刺激进行认知加工(如:注意、记忆、思维)时,通过电生理技术从头皮表面记录到的大脑电位变化,是与一定心理活动(即事件引发的不同情绪)相关联的脑电位变化,是人脑结构对特殊事件或刺激反应时发出的非常小的电压。事件相关电位是从自发电位中提取出来的,由于是由刺激诱发产生的电位,所以原称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简称EP)[9]。利物浦大学的医学讲师RichardCaton是事件相关电位领域的先锋,他认为当电极置于人脑外部表面的2个点时,有不同方向的微弱电流通过。人类最早的清醒人类感觉ERPs的记录是Pauline和HallowellDavis于1935—1936年首次获得的,并于1939年在《神经生理学》杂志上发表,分别介绍了人脑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的脑电生理反应[10-11]。

由于事件相关电位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能捕捉到大脑的实时变化,因此近年来一直是脑科学研究的重点。事件相关电位采集的原理是由被试端电脑产生刺激事件,并将每个不同事件进行编码,再将刺激事件的编码传送至主试电脑端,被试端佩戴电极帽,电极帽与放大器连接,主试电脑也与放大器连接。开始记录时,放大器会同时选取被试的脑波资料与刺激事件编码,并将刺激事件编码及刺激的时间点对应到脑波相对应的时间点,在主试端电脑上实时呈现。记录结束,主试电脑会保存记录的实时脑波数据,以方便对记录的脑波进行分析。由于情绪的复杂性,与之相关的研究较适宜采用主客观评测二者并用的方法,即用仪器测定取得对情绪的客观记录,再结合被试的主观感受获得被试的主观体验,用行为和生理客观反应来支持主观感受的性。

2有关情绪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可以从潜伏期、波幅和头皮分布等多维度来描述。一般认为,波幅反映大脑兴奋性的高低,而潜伏期反映精神活动与加工过程的速度和时间评价。ERPs按潜伏期可分为早中晚成分及慢波,50~500ms为晚成分,晚成分波幅较大,含5个主要的波:P100、N100、P200、N200、P300。500ms后为慢波,波幅较大[8]。晚成分和慢波是与心理因素关系最为密切的成分,含有不同情绪成分的刺激所引发的ERPs成分多集中在此区域。

2.1情绪刺激引起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

在ERPs的研究中结合不同的情绪刺激模式,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些ERPs成分所反映的具体认知过程。德国学者Anders在《情绪理解》一书中介绍了一系列有关情绪的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12],分析了情绪图片刺激所诱发的特异性ERPs成分。Harald等实验表明令人愉快的和令人不快的自然景色图片较中性图片会诱发头皮后部的早期负波(earlyposteriornegativity,简称EPN)、晚正成分(latepositivepotential,简称LPP,或latepositivecomponent,简称LPC)和持续性正慢波(positiveslowwave,简称PSW)。这些成分与情绪刺激的各加工阶段(知觉编码、刺激表征和刺激评价)相对应[13]。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心理学系教授Tobias等的实验也表明,比较起中性图片来说,愉快和不愉快的图片能引发较大的EPN、LPP以及持续正慢波[14]。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MaurizioCodispoti研究发现:在刺激呈现后400~800ms,正性或负性情绪唤醒的图片较中性图片诱发更大的LPP;另外,在刺激呈现150~300ms后,情绪唤醒在枕颞部产生了一个较小的早期正波。在外显分类任务中发现,情绪刺激诱发了类似的早期和晚期成分[15]。佛罗里达大学情绪和注意研究中心(CSEA)Bruce等研究发现,与中性刺激相比,有情感的刺激能观察到的晚正电位的变化更加具有意义。这种正数的变化始于图片出现的200~300ms开始,在图片呈现约1s后达到较大值。这种正电位的增加与刺激本身无关,而是强化了图片激发迅速增加的自主的反应和更大的情感唤醒的报告(比如情欲或是暴力的内容)[16]。由此可见,晚正成分[17](通常始于P3区域,也是传统的注意、认知和刺激指数)指示了情感刺激的选择过程,反映了大脑的活动。

2.2事件相关电位在情绪研究上的成果

国际上诸如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普遍侧重点在注意、信号感知、分析判断、决策及工作记忆内容更新等认知过程相关联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有关情绪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是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也逐渐为科研人员所重视,如探索处理情绪图像时大脑的活动过程、情感图片引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等。事件相关电位需要外界给予被试者特定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以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引发。情绪事件相关电位的诱发因素通常也可以划分为这几个方面。视觉刺激可以以图形或非图形的形式呈现,如:几何图形、文字、面孔、自然景观等。听觉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近年来大量应用于音乐认知方面。嗅觉诱发研究的是气味引起的人体特殊的生理学反应诱导的不同情绪,触觉诱发主要以体感接触为主,做相关舒适度方面的研究。

在视觉认知方面,日本研究者通过脑电的记录进行了辨别日本汉字的研究,认为人脑的额叶区是进行行为判断的区域,在ERPs实验结果中发现,在刺激呈现170ms和300ms左右这2个时间段,不明确的汉字和有代表性汉字的在额叶区的波形有显著的不同[18]。日本学者从自身的主观评价以及相应的生理反应方面探讨不同自然风景对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19]。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者李法红等也做过相似园林景观的研究,如以苹果树为观赏对象,以脑波作为评价指标,定量研究室外果园内苹果树盛花季节,叶子和花朵的观赏对人体脑波的影响[20]。

听觉刺激主要来自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声响,以及用不同情绪色彩朗读的无意义的非词音节或者是有意义的单词和句子。目前大量运用在音乐认知领域研究,通过ERPs实验,探讨音乐对听觉注意的影响,同时对脑电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解释在进行听觉认知任务时大脑的活动模式。嗅觉刺激研究的是特殊气味引起人体特殊生理学反应诱导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触觉刺激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来记录相关数据说明情绪的反应。日本九州大学人体工程科学学院已经从事了大量有关情绪刺激的生理反应研究,其中有触觉刺激引发情绪的研究,主要借助身体接触,通过记录心电图、脑电图、血压以及自身主观的评价来研究女性使用卫生棉时的情绪反应[21-23]。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所已经开始从事设计领域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如以包装插画以及产品造型设计为载体,进行情绪维度、购买欲望与事件相关电位关系的研究,综合探讨消费者心理情绪维度与生理ERPs反应的一致性[24-25]。

3事件相关电位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事件相关电位应用的必要性

在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的前提下,从事设计的人员也越来越希望在设计中较大限度地排除自身的主观性和经验型,将科学与艺术进行合理交汇。通过一些生理指标、脑电位变化等来客观评价“感性”[26]。正如“感性工学”定义所述,将过去定为难以量化、只能定性的、非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以量化,可以发展新一代的设计技术和产品。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种以顾客定位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一种将顾客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27]。目前,感性工学、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已经广泛地运用于产品设计领域。在服装设计领域,随着服装心理学、服装美学的发展,服装领域也开始注重情绪量化的研究,有学者已提出建立服装情绪学这门新兴学科,提出针对情绪的定量可以通过脑科学法、数学模型法和计算机模拟法进行研究[28]。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结合,艺术性的形象思维与工程性的逻辑思维相互结合的一门学科,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满足审美的需要,即艺术性,又要做到以人为本,服装是为人服务的,未来时代的服装设计更强调以穿用者为中心,更加注重穿用者个人的身心感受,不能满足穿着服装个体的需要,服装的价值也无法体现。因此,服装设计不光要解决设计的美感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能使产品符合人的要求,以使用者的穿用情绪为核心,这就必然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围绕作为使用者的“我们”而展开,用理性、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服装创作。由于情绪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心理体验,如何客观地评价情绪,对设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3.2事件相关电位在服装设计的应用范围

服装设计的3要素包括款式、面料、色彩。色彩是服装给人的及时印象,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在看到服装造型和面料之前,颜色是首先进入视觉的,在商场挑选服装时也是首先看服装色彩效果如何,而后才会关注服装的款式、面料和工艺等,因此,服装色彩处理的理想与否直接影响着服装的视觉效果。服装的造型特征需要靠色彩的渲染来增加其视觉表现力。服装造型是借助于人体以外的空间,用面料特性和工艺手段,塑造一个以人体和面料共同构成的立体的服装形象。材料是组成服装的最基本要素,服装设计几乎都是用衣料来表现的,设计师构思服装的造型需要凭借衣料进行塑造。可见,服装三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理想的服装在结构上首先考虑的是应符合人体的生理构造和人体工学的要求,要便于穿脱,便于行动;面料上要舒适、根据款式的不同体现不同的风格;色彩上要能营造服装的整体艺术氛围,搭配协调。对于一件完整的服装来说,每个要素都包含着情绪的体现。一件能为大众喜爱的时装,一定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

3.2.1服装的材料

东京医科大学和东京大学研究者已开展不同触感引起的脑波变化研究,通过手指在平滑表面或是粗糙表面不同触感导致的脑波变化,客观说明不同触感材料对情绪的不同反应,定量评估触觉上的反应差异[29-30]。苏州大学潘志娟等[31]的触觉生理机制及对织物评价的影响研究,在评价了人体生理反应在纺织品感觉评价上的应用状况后,提出使用脑波、事件相关电位、肌电来测量人体对于触觉的生理反应,主要沿袭日本KamijoMasayoshi的研究理论,认为P300波可以反映织物的触觉手感,将试样置于左手前腕内侧以及将手置于试样表面测得,手感柔软、丰满、肤感好的毛毯电位波幅小于手感粗糙的砂纸,手感特征介于二者之间的棉布,波幅也介于二者之间。另外,苏州大学刘洋等[32]介绍了脑电在评价纺织服装中的应用,其中提到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面料中的测量,采用3种不同的触摸方式:将试样置于手前腕内侧;以手指尖触摸织物且保持静止不动和手指尖触摸织物,且在织物表面平行移动。最终得出手指尖触觉较手腕内侧灵敏,以手指尖触摸织物并根据评价内容沿织物表面平行移动或垂直挤压,将可获得最多的感觉信息,分辨风格差异的灵敏度和度较高,纺织品感觉评价体系中,宜采用这种感觉发生形式。

3.2.2服装的色彩

日本学者YAMAGISTIT等[33]通过赤、青、黄等色彩的视觉刺激研究不同色彩对自主神经活动、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以及主观评价的影响等。苏州大学陈雁等[34]借助神经电检测仪对色彩引起的视感觉进行生理机制的分析,认为视觉诱发电位中潜伏期较短N75、P100、N145属于外源性诱发电位,主要与刺激的物理特征有关,可用来检测颜色的物理特性在人的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

3.2.3服装的接触压和热舒适性

日本信州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KamijoMasayoshi教授自1999年开始做心理反应相关研究[35-36],主要侧重点在压力、舒适性、触觉方面。如:通过生理反应的指标来评价服装的舒适性;通过分析脑波变化来评价穿衣状态下的热舒适性;基于人体行为的质感评价系统等研究;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来评价肌肤触觉的研究。

4结语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将脑科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引入服装情绪的定量研究中,联合2门学科建立研究共同平台是对服装设计新方法的一种尝试。可以说,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是服装情感学、服装美学、服装心理学、感性工学研究的深入。基于总结脑电技术应用于服装材料、色彩、接触舒适性方面文献的阐述,可见,基于情绪理论所引起的生理变量用仪器进行测量,运用科学仪器来记录和测试主体生理反应,分析和发现其背后的心理机制,能保障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更大程度上认识个体的认知过程,较大限度排除设计中的主观性和经验性。

通过这种科学与艺术进行合理交汇的手段,侦测情绪变化引起的脑电位成分的变化以及反应区域,可以对服装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客观可行的方法,填补服装设计领域对于情绪量化的空白,对服装设计人员、服装生产企业、服装欣赏者和消费者的着装艺术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服装制作论文:服装工艺模板设计及制作的实践研究

摘 要:作为一种专业的制造模具,服装工艺模板在整个服装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事实证明,使用服装工艺模板确实能够大大提升服装加工制造的效率,同时也能使得整体工作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合理。因此,研究服装工艺模板的设计与制作对于服装加工制造行业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通过从简单介绍服装工艺模板的具体内涵及实际作用作为切入点,分别从设计原理、构建组成论述服装工艺模板的设计,并依照设计、切割、组装、试缝,以及优化改进的流程对服装工艺模板的制作进行实践分析。

关键词:服装工艺模板;设计;制作;实践

0 引言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便陆陆续续在服装加工制造的生产线当中逐步使用服装工艺模板设计,并慢慢形成模化发展。后历经几十年的实践应用,实现了不断创新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服装工艺模板设计与制作的创新力度以及质量品质也得到了有效加强。

1 服装工艺模板的简要概述

1.1 具体内涵

所谓的服装工艺模板,具体而言指的就是一种为服装加工制造起到一定辅助作用的加工夹具。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服装工艺模板技术得到了稳步提升。如今,服装工艺模板技术包括服装工艺工程、CAD数字化原理、机械工程等各项内容,而在缝纫服装工艺模板当中使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机搅拌,之后在所需尺寸上开槽,并依据相关的缝制工艺要求有效组合模板部件,使之最终能够形成专门性的工艺模具。[1]通过将其运用在服装的定位熨烫、缝制以及其他加工制造工具当中,进而起到优化服装加工制造工序的作用。

1.2 实际作用

如今的服装工艺模板与当下的服装加工制造行业当中的各种先进技术,譬如CAD、智能切割等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推动服装生产工序实现了模板化、规范化作业。服装样板师与工艺师通过服装工艺模板,能够将自身的工作经验与普通服装加工生产工人进行分享,从而进一步降低服装加工制造当中的工艺难度,改变服装生产高度依赖人工的现状,推动服装工艺实现科学化、合理化与标准化。有效保障服装在尽可能压缩人工成本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带领服装行业朝着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 服装工艺模板的设计实践

2.1 设计原理

作为在服装加工制造当中使用的辅助性模具,服装工艺模板的结构与工艺流程直接影响着服装工艺模板的设计。一般的服装工艺模板主要是由不同的构件组成,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立足于服装部件的基本结构,以服装当中某部件的样板决定模板的大小以及缝制开槽的位置。[2]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工艺方法及流程设计模板构件及其组合,从而使得模具结构更加便于服装的缝制和抽取、夹持。另外,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师可以适当对服装工艺模板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

2.2 构件组成

按照具体的用途,服装工艺模板中的构件可以被细分成基础构件以及其他构件两种。所谓的基础构件,指的就是服装工艺模板当中必须使用的构件,包括主夹件、槽件、链接件等,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模板加工。其中,负责夹持主要裁片,为送缝提供便利的主夹件主要使用PVC板和亚克力板制作而成,而用于连接主夹件及其他构件的链接件模板,则主要使用专用胶板或是胶带制作而成。其他构件包括中间夹件、定位件、防滑件等,主要为服装工艺模板的加工和使用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中,负责辅助多块服装裁片进行不同缝制的中间夹件的制作材料与主夹件相同,但在制作时需要注意略薄于主夹件;负责确定服装工艺模板当中服装位置的定位件则主要用挡板胶和大头针制作而成。

3 服装工艺模板的制作实践

3.1 设计模板

制作服装工艺模板之前,需要充分考虑服装的实际结构、服装CAD软件、服装IE工程等各种因素,同时结合实际的生产以及款式需要按照1s1的比例处理样板,以有效保障模具具备、合理的开槽位置,服装工艺模板当中的功能和结构也同样能够切实满足服装加工生产制造的具体要求。当服装工艺模板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将其转换成电子格式或是相关绘图格式进行妥善保存。目前,我国包括富怡、博克等常见的服装CAD,均已配置了专门设计服装工艺模板的专业转件系统。

3.2 切割模板

在设计和制作服装工艺模板的过程当中,切割工作尤也至关重要,而通过科学化的切割以及不断完善的切割工艺,能够有效提升服装工艺模板制作的最终效果。在现阶段切割服装工艺模板当中,通常会使用一次性切割的方式,此种切割方式能够使得切割的部分更加与完整。而鉴于纯手工切割服装工艺模板的工艺难度比较大,而且存在一定的人工误差,所以基本上已经使用切割设备来完成服装工艺模板的切割工作。[3]常见的切割设备有刀切、激光切等,尤其是激光切割不仅能够大大缩短切割工时,提高切割的效率,同时激光切割能够保障切口平滑、整齐,这对于提升服装工艺模板的品质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3 组装模板

在切割完服装工艺模板之后,需要人工将切割下的各种子模板按照具体要求进行重新组装,使之再次成为一个完整的服装工艺模板。在此环节当中,需要由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设计标准与要求进行组装操作,并利用各种常规性的工具如胶带等完成服装工艺模板的粘合。但值得注意的是,操作人员在粘合模板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多层次粘合,从而确保粘合具有良好的精准性与平整性。

3.4 试缝模板

通过按照具体的设计要求重新改装和拼接服装工艺模板之后,需要利用专门的服装工艺模板缝纫设备对组装完成的模板进行应用测试,以确保拼装完成的服装工艺模板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服装加工制造当中。一般情况下,普通的服装工艺模板通过普通缝纫机更换压脚等部件即可完成改装,而专用的或是特殊的服装工艺模板在需要经过模板的数控进行自动缝制。

3.5 优化改进

在对服装工艺模板进行试缝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与服装企业现有的实际缝制设备进行有机结合,随时调整服装工艺模板制作当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以便完成对服装工艺模板的优化和改进,确保服装工艺模板能够集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高效便捷、精密等特点于一身,进而更好地帮助服装工厂完成大批量的服装制造加工工作,并有效提升服装制品的品质和质量。

4 结语

通过在加工制造服装的过程当中灵活运用服装工艺模板,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服装加工制造的品质质量。尤其是在当前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服装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的现今社会中,服装行业的发展态势迅猛,通过不断优化完善服装工艺模板的设计与制作,能够有效推动服装行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流水化作业,进而真正实现该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